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4-01
高中文科学生在政治学科考试中,经常会遇到以下问题,比如书都看了几遍,为什么到了考试什么都记不起来;或者课堂上能听懂能理解,但一到考试知识点就写不全;还有选择题选项总是觉得四个都正确,对选项模棱两可,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斟酌很久,结果还是选了错误答案;材料题抓不住主旨。作为政治教师我想就这些问题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答并向学生传授一些提高政治考试成绩的复习方法与答题技巧。
首先,不论做什么题型,都需要基础知识的记忆与掌握,学好政治首先得背诵记忆。同时,要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世界观、方法论都是必须牢记掌握的,通过多做题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点。高考遵循"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学生要把书"读活",灵活应用知识点,记忆知识点时由此及彼,考生不仅要知道知识的主干,而且要能细化梳理到叶脉,要对知识脉络有清晰的认识并能准确再现和迁移。就同一问题能围绕相关知识点答全,以免少答、漏答;另外还要知道你记忆的知识点常用来回答哪种问题,考试时知识点的运用不是全盘端,对知识要在设问范围内有所取舍,所用知识点一定要与题干,与材料主旨一致,提高作答的针对性,否则答非所问,必定失分。
其次,针对大部分考生面对选择题不会判断,知识点模糊,犹豫不决,失分严重的情况,我将做以下方法分析:
选择题考查的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识别判断能力,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考核的内容,往往是确定的,不易产生异议。这就要求考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在平时的训练中,绝不能马虎,随意作出选择,备考复习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决不可马马虎虎。因为单项选择题总分48分,共12道题,要求从4个选项中选择1 个(4选1),分值非常可观,每道题4分。做好选择题,信心会增加,后面的大题也会轻松应对。学生平时务必要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审题做题习惯,要仔细全面阅读,不要未看清就作答,要认真读题,确定答案之后要果断,不要犹豫纠结反复改来改去,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当然信心应建立在基础知识扎实和做题技能娴熟之上。
选择题具体做法:抓立意,作出的选择项要与题目主旨一致;找关键词;排除法,排除明显错误或与材料不符的选项;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放弃猜的机会。总之,选择题要想得高分,复习要全面,基础知识不仅要复习到还要灵活应用,尽量不要失去基础分和中等题的分数,徒留遗憾。
政治材料题,设问都涉及很多热点问题,设问变得扑朔迷离,旁逸斜出,出人意料,却又在考核范围情理之中。材料内容相当多,涉及到各个层次,这就要求必须要分清主次,很可能关键性的段落中的每一句话都反映了一个知识点,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轻轻勾画出关键点,再结合设问进行知识点的筛选。就设问而言,就高考政治非选择题而言,通常是在一个大题下面设几个不同的小问题,分别考查经济生活、哲学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学生要弄清试题设问所规定的试题的类型,一般说来,设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答题模版:
1、"为什么"类题型。题干中用"为什么…、……的原因、……的必要性……的意义"等字样提问时、就是"为什么"类题型了。答题模版:必要性+意义(有利于……)
2、辨析题。一是指出观点为什么正确,结合材料分析;二是指出错误之处观点阐明;三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就要写明正确的观点,要注意的是,有些辨析题是完全错误的,就需要答出正确做法是什么。
3、表格图像题:一是图上有什么,一定要看图表题目和信息内容; 二是反映了什么,要横向比较、纵向比较、注意数据走势,由表及里,透过信息看本质。
4、一般题目:一要看清楚问题范围,是问哪本书的知识,不要答非所问;二要政治观点+材料,材料要总结一下,不要完全照搬,说出材料哪里和观点切合。但不能太自由发挥,还得用政治术语整理要点,组织答案。
高考中,学生往往答不好材料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考试怯场,学生紧张焦虑,思维僵化受阻,一进考场大脑就一片空白。因此,学生必须合理地调整心态,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要正视紧张情绪,适当的紧张情绪可以让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认真而放松地应对考试,相信自己平时已经练好了,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2、审题不清、理解能力不够,所用知识点与材料主旨脱节,偏题。一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注意标点符号,要耐心审读信息并理出层次,明确主旨,不要慌乱,盲目写很多知识点,结果写的都不是要点,最终导致失分。
3、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答题时不能很好地运用政治术语和时政语言,使答题语言不规范而失分。阅读时一定要把握好关键词,获取有效信息。
在高考中,首先要审题,政治主观题的最关键在于审题,许多考生审偏了题,既浪费了时间,又得不到分数。所以,答好主观题的第一步就是 "审题",要弄清试题的设问对所考查的知识范围的限定;其次答题语言要规范,做到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第三,恰当应用政治术语,让知识点更具权威性;最后,卷面必须整洁,字体整齐,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阅卷产生愉悦、轻松之感,也有利于得分。
另外,越是临近高考,越不能紧张慌乱,不要再做难题,人为地让自己失去信心,复习必然有所侧重,要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
1、自己先做一部分题,不要怕和答案不一样,把错题搜集起来,通过错题,领会一下自己哪个知识点欠缺,突出知识易错点,做到翻书和标记相结合、理解和背诵相接合,学生这个时候的复习就不能只讲大概,而要咬文嚼字,讲究精准严谨。
2、通过练习,再次熟悉课本,查漏补缺,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多看几遍。
摘要:政治主观题是历年来高考的重头戏,主要是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许多考生很害怕这种类型的题目,本文通过对解答政治主观题时应了解问题的分析,从而提出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希望能帮助考生在考场上取得理想成绩。
关键词:高考 政治主观题 考生 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中的主观题类型主要是辨析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纵观几年来各种题型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辨析相对减少,甚至是没有出现,论述题居中,材料分析题最高。材料分析题是高考主观题的重头戏,对此题的解答决定着考生能否取得理想的成绩,然而大部分考生在解答材料分析题时,要么是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要么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出现这类问题的考生,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应对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下面本文就以政治学科为例来谈谈应对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高中政治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大部分,这三个部分都可能是高考的重点,所以每个部分都有可能以与当年热点问题或时事相关的材料作为背景来命题,使其成为当年考试的重点。因此,考生必须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熟练掌握。对知识的掌握要有层次,有体系,每个知识点都要熟悉、清楚,并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区别都要熟练掌握。明确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样才能在运用时能够清楚明白要用什么知识点,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个模块。对知识的熟悉掌握后,考生才能轻松地在三大模块知识块之间根据题目需要进行选择,这样就避免了考生在选择知识点时的混乱,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所以,考生对教材的熟练掌握、烂熟于胸是考生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因素。
二、题型的设置和设问方式
从近年的高考试题分析来看,现在的高考试题,主观的成分很高,在主观题中要求回答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试题基本上被删除了。在题型设计上基本是以材料分析题为主,并且材料非常新颖、时代性强、知识跨度大、题目设置新颖、答案呈多样性的趋势发展。而材料多数则以文字、数字、图表等形式体现,这就考查考生分析信息,对信息的把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观题题目设置新颖、答案呈多样性发展,但主旨是不变的,对答案的要求依然严格,对选用的观点必须正确,运用的知识要恰当,语言文字表达要准确、规范等。
三、考生答题时应注意的共性问题
1.切忌匆忙,漫无目的。考生在考试时,由于时间紧迫,加上心理压力大,因此,对材料所讲叙述的问题是随意浏览,只看到材料所涉及的表面问题,对材料所涉及隐藏的知识点没有充分挖掘出来,往往是在思路还没有理清、语言还没有组织好、材料要说明什么问题还未弄清楚的情况下就匆忙答题,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信马由缰,仅仅对材料所涉及的表面问题进行一番论述,这样造成的结果就是答案的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或者是不着边际,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等到发现偏题要重新修正时,时间被浪费了,而答题位置又被占用了,这样就只得将就前面的答案,自然就得不到高分,只能是一般的基础分或许更低的分数。
2.观点明确,层次分明。解答主观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材料所体现观点,且观点正确、知识运用恰当、叙述流畅、有理有据、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往往很多考生在平时训练时不注意细节,习惯一段成文,时间长了,就把这样的坏习惯带到考场上,使得阅卷老师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看清楚观点和层次,因而给很低的分数。
3.理论与材料、实际相结合。考生解题时要把理论、材料和实际结合起来,切记抛开背景材料,自由发挥,夸夸其谈或只就材料所涉及的很狭小的或是单一次要的问题进行叙述而不结合材料所涉及的实际情况,结果是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四、应对政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1.先看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主观题的材料不管是文字的还是数字的或图表的,要先看材料给出的问题,后看材料,带着问题来阅读材料既节约时间又有针对性,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很多考生由于平时受其他科目的影响,习惯性地先看材料再来看问题。此时又得重新读一遍材料,白白浪费了前面阅读的时间。因此,考生在考试时要一改过去的坏习惯,不要先看材料,而是要先看问题,带着问题来阅读材料,有针对性的阅读材料,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考生在阅读材料给出的问题时,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审题,审题是很关键的一步,题目的要求直接规定了考生要求回答方向和内容,同时也向“考生传递三个信息:限制、指向和程度”。 这就要要求考生在审题时对题目有个明确的把握,以便有的放矢的阅读材料,解决问题。
2.明确知识点范围,分清答案层次
政治主观题的考试试题中,一种是答题范围是被限定了的,直接指出了回答此题要运用知识范围,如“请运用哲学常识解释这种现象”。这里的“哲学常识”就是答题的范围,运用其他知识回答并不错误,但是与题意不符是不给分的,这样的限定一般的考生都能注意,很容易就发现这些限制。一种是答题范围没有被限定,也即是题目没有直接给出多要运用的知识范围,这一种与前一种相比较,在审题上有了一定的难度,这时考生就要结合题目和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要分析出材料是哲学方面的还是经济方面的、或者是政治还是精神方面的等等。在明确了材料所要包含的知识点,下一步就是组织答案,组织答案要分清层次,根据题目要求:要求回答“是什么”就回答“是什么”,回答“为什么”就回答“为什么”,回答“怎么办”就回答“怎么办”。在回答时要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开门见山,不要拖泥带水、拐弯抹角,题目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与问题无关的知识点一概不要回答。
3.提出原理、方法论,再联系材料,最后得出结论
提出原理、方法论、再联系材料、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答案组合方式是高考主观题常用的方式,不管是经济常识、哲学常识、还是政治常识,这样的答案组合模式都是不变的。四个部分具备才体现出答案有理有据、有头有尾,也方便阅卷老师找答案的知识点。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看清楚考生所运用的知识点,并且能够看出考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自然就可获得很高的分数。因此,对答案组合方式的掌握也是解答高考主观题的一个关键因素。
总之,高考主观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不是一层不变的,虽然主观题答题的角度相同,但是其论述方式却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不管怎么变,对所有的考生都一样的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教材知识,发散思维,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训练炼才是硬道理。
参考文献:
[1]徐虹.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解答技巧[J].湖北招生考试,2004,(06).
[2]黄丽英.正确使用三种语言解答政治主观题[J].科技文汇,2010,(02).
关键词:提高;高三政治复习;效率;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59-01
参加工作六年,有四年是在给高三上课。作为高三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结合我们学生的实际,如何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效率?在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参加过好多培训,尤其是高考方面的培训。这些培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适合我们学生实际的教学路子,同时对“如何提高高三政治复习的效率”这个问题也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要求学生做复习笔记
我发现我们的学生把老师讲的要点知识要么写在书上,要么写在资料上,更有甚者根本不动笔,没有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要知道我们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复习过程中整理的笔记是考前复习的重要资料,利用复习笔记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过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使笔记真正成为考前复习最有效的资料。
二、注重基础知识,应以教材为主,复习资料为辅,切忌本末倒置
历年政治高考总是结合时事考查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考查基础知识的应用与拓展。鉴于此,在高考复习中应该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核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1.突出基础知识的梳理,形成知识网络;2.结合时事政治,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做到既要全面,又要抓住重点知识,强化重点主干知识的记忆与默写。
在复习中我们的学生总是抱着复习资料不放,要知道高考复习资料浩如烟海,形形,我们不能把高考的希望寄托于没有多大胜算的押宝。面对高考我们只能以不变应万变,紧紧抓住教材。要知道高考题的设计是以基础知识为根本,为源。不管高考题怎么变,不变的是基础知识。因此,我们要摒弃放弃课本,研究复习资料的做法,树立“教材为主,复习资料为辅”的思想,切忌本末倒置。
三、注重训练培养学生的能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高考考查的是学生的能力,这一点世所公认。所以,我们在复习中要抓住能力训练培养这条主线。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的学生在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方面是欠缺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考成绩的进一步提高。针对我们学生存在的问题,我认为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训练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不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都有背景材料,甚至有些题的答案就隐藏在材料中。如果我们的学生不看材料或看不懂材料,那么是很难获得高分的。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我们应养成仔细阅读材料的习惯,不断提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训练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审题的能力。高考题的题目中往往隐含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学生往往疏于审题,不能全面掌握信息,致使丢分严重。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我们应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习惯,不断提高审题的能力。
3.训练培养学生组织主观题答案的能力。主观题是我们学生的软肋,已经成为制约政治高考成绩提高的瓶颈,而我们的学生在做主观题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答案的组织能力差。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我们应养成按高考要求组织答案的习惯,提高主观题的答案组织能力。主观题答案的组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答案要简明扼要,使用专业术语;②答案要序号化、段落化;③主要的往前写,次要的往后写;④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的多少;⑤答案要做到知识点与材料的结合;⑥切忌一看到题就往答题卡上写答案,要大概列一个答案的要点提纲。
4.注重学生答题技巧方法的训练培养。高考题的解答是要讲技巧方法的。方法技巧得当,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答题技巧方法的训练培养,养成运用技巧方法快速高效解题的习惯。
任何能力都是一种习惯,平常不注意,要想刻意在考试中做到,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在平常的复习中应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在考试中你才能自然而然地那么做。
四、尽早进入并且多组织文综模拟考试,让学生熟悉适应文综试题,摸索适合自己的答题策略
通过诊断考试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对文综试题不适应,答题策略存在严重问题,导致时间不够用,尤其是应届学生更为突出。由于我们的学生参加的模拟考试很有限,这使得好多学生在高考中仍然未能解决上述问题,导致文综成绩不理想。鉴于此,我们应使学生尽早进入文综模拟考试,多组织模拟考试,使学生熟悉适应文综试题,合理安排时间,尽快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答题策略,考出理想的成绩。
五、二轮复习应结合热点,通过专题复习,突出重点主干知识,注意知识点的横向纵向联系
一、根据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论证和探讨问题。根据考核目标和要求,要求学生必须达到这几项要求:(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答题要求;(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3)对有效信息完整、准确、合理地解读。考试内容往往通过文字、图表、数据、图片、符号等表现出来,主要考查:探究、信息、原因、意义、认识和比较。所以,解答主观题除了掌握史实外,更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
二、如何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如何审题,概括地说就是要细心阅读、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要点。
1.精读设问部分
这是解题的前提。先读设问,再看材料。带着问题读材料,明确答题方向、目标范围。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思路清晰明确,了解答题的要求和方向。
2.审范围
所谓“范围”,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及在分析论述时涉及的论点、论据。审题内容: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换言之,就是要审清试题的具体要求,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要注意问什么,答什么,将试题比较复杂的设问转化为自己能够理解的、简洁明了的、而且符合试题要求的设问。否则,便容易跑题。审题要冷静、细致,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梳理知识,抓住要点,然后精心作答,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3.区分两种不同的设问
(1)依据材料回答问题。答题要以材料为主,所学为辅。例如2013年省质检38题:据材料三,指出英国饮茶群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解答时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答案在材料中就能找到。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难度较大,除了从材料中找答案外,还要联系所学知识才能全面、正确地回答。例如2011省质检38题:结合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分析促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卫生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
4.在材料中找答案
这是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那么,如何在材料中找答案呢?
(1)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用,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2)读懂、读透材料。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如果材料由几段文字组成,那么每段就是确定要点的主要依据;如果是由一段文字组成的,那么确定标点符号。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
(3)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重要信息。因此,“省略号”前、后的内容往往就是答题所需的重要信息。
(4)读懂数据图表型和图片、图表的名称,表中具体事项的名称,图片中文字信息往往就是解题关键。
三、掌握规律
1.原因型
抓阶段特征,以面带点;回答这类问题,要从内因和外因,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等切入。根据问题的类型,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历史、地缘等角度着手分析和说明。主要有以下类型:(1)“历史背景”的范围通常包括国内和国际。(2)“历史条件”与历史背景分析基本相同,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事件原因”要从主观原因(内因)和客观原因(外因)两方面分析。主观原因包括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客观原因包括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要点。答题时,可依据“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的思路依次叙述。
2.比较式
比较式问题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限制条件,对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分析试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回答。(1)属于历史事件类型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2)属于历史制度类型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3)属于革命历史类型的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4)属于历史人物类型的应列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3.变化型
变化型问答题主要有两种类型:(1)从材料1到材料2发生了什么变化?回答格式就是由什么变为什么。(2)材料3发生了什么新变化?答案在材料3中就能找到。
4.特点型
特点类问题的解答,要求运用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部分到整体;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所分析对象的面貌特征、发展趋势、存在的不足等。
5.影响(评价)型
影响类问题多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等。在回答这类问题时,紧扣题意是前提,分门别类是关键,根据要求是基础。要全面综合地观察问题,深入分析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6.启示、看法、认识这类开放性问答题
解答开放性问答题要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能否有理有据地论证自己的观点。首先,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充分支持自己确定的观点。其次,论述要全面,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最后,必须对回答的问题适当小结,升华自己的观点。
四、答是解题的落脚点
在动笔答题时,考生心里要清楚答题的格式和得分要点,理顺思路,制订答题策略,做到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1.书写要端正,答案组织要做到“三化”,即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子标出序号)、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做到条理清楚,一目了然。
2.答题要言简意赅,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不滥用文学语言。
3.表述要严谨,语言要规范,使用历史性语言和专业术语。
4.注意分值,基本确定要点数量。
总之,在考试中,为避免学生束手无策,盲目作答而导致无谓的失分,一定要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答题技巧,才能让学生灵活应对高考。
一、新课改高考政治主观题命题特点及趋势
(一)背景材料开放性、时代性强
比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38题是关于煤炭行业重组及安全问题,39题是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201 1年38题涉及科技创新问题,39题是关于妈祖文化的作用及发展。 政治主观题的设问有哪些特点呢?如:[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38.(1)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该省煤炭行业实行重组的意义。(2)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为什么必须对相关政府官员进行行政问责?39.(3)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意义何在?以上各题虽然设问内容不同,但都考查学生对原因类题型(包括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掌握,即都是从“为什么”的角度进行设问的。
(二)设问的特点
由上述分析可得,政治主观题试题设问具有以下特点:一题多问;大背景,小切入;稳中求新,稳中求变;探究性强,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注重学科内部的综合考查,涉及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试题看似简单,回答却心中无底。
(三)试题功能以“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为主
强调政治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
(四)政治主观题答案文字容量最大,逻辑性最强,语言简洁精练,知识整合跨度最大
综上所述,文综政治主观题能完整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这四种能力,还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彰显了新课标理念,坚持了高考的目标性和选拔性。
二、新课改高考政治主观题失分的直接原因
政治主观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解题技巧,解题技巧集中体现在审题和答题能力上。
(一)审题——解题的关键
1.审题的误区
(1)范围不清,论点不准
新课改主观题更多考查学生学科内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即要求四本必修教材要渗透融合,学生如果对主干知识范围判断失误,论点就不准确,即使论据再充分也无济于事。
(2)题型不清,论证混乱
针对某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样”无法判断,或者判断准确了但是在组织答案时又陷入混乱的境地,无法始终如一。
(3)主体不分,层次不明
(4)意图不明,逻辑不强
2.审题策略
(1)审设问——明确限制性和规定性
①为什么。因为设问是研究背景材料的主题和灵魂,是最关键的信息;冈为命题意图、指向、要求等均在设问中,只有仔细审读理解“问什么”的基础上,才能知道“答什么”和“怎么答”。因为先审设问,再看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可以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节省时间。
②审什么。一限范围:课标卷更注重考查学科内部综合能力,通过设问必须明确用哪个模块的主干知识答题,确定论点。二限主体:《政治生活》中涉及的主体:国家、党、人大和人大代表、政府、公民等。三限客体:即设问是针对哪个问题进行限定的。四限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
(2)审材料——找题眼即关键信息
一是提炼材料的中心思想;二是深入挖掘,准确提取、筛选、整合有效信息;三是解析材料间的内在联系;四是寻找材料设问与教材的结合点,进行知识调用和迁移。
(3)审分值一罗列提纲
高考评卷踩点给分,为了提高阅卷效率,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往往看要点,根据要点给出相应的分数,据此学生必须对设问回答几个得分点较为合适作出判断,避免“大题小做”或“小题大做”。
(二)组织答案——解题的归宿
1.答题失误
(1)“空”
基础知识薄弱,缺乏文化底蕴。审题中能根据设问材料准确对接课本,但由于课本基础知识不过关,描述的答案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而使用文学化、生活化的语言答题,甚至表述错误,分数可想而知。
(2)“虚”
针对性不强,水火两重天。理论材料“两张皮”,要么是理论的空谈,要么是材料的堆砌,不能使二者达到水融。
(3)“乱”
知识乱:层次乱;思维乱。
(4)“寡”
角度单一,缺乏发散性思维。
2.答题策略
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也是主观题得分高低最终生成性的决定因素,所以必须缜密精心设计。必须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规范化
首先必须有原理和理论依据,再结合设问材料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论述,将理论和材料相结合组织答案,最后针对材料进行必要的总结,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2)层次化、要点化
根据第一步审题过程迅速罗列提纲,根据提纲梳理答题思路,关系到答题的周全性、统一性和全面性。
(3)专业化、术语化
要求课本基础知识必须过硬,高频考点必须烂熟于心,保证答题用语的质量。
(4)逻辑化、条理化
高三历史复习,大体包括两个大方面:一是夯实基础知识,二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首先,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夯实基础知识包括:两大线索中国史和世界史,三大模块政治制度、经济文明、思想文化。其次,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犹如一条龙的眼睛,在当今的考试中显得尤其重要。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我认为主要有:历史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历史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能力,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历史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历史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等。所谓历史学科素养,在今年的高考中依旧考察五项基本的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以下我将高三历史复习的各阶段工作进行总结。
一、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制定高考复习计划。
结合考纲要求和学习目标,回归教材文本,并依据两大线索和三大模块对知识点进行顺序调整、知识整合,制定小单元章节知识点的复习目标和具体计划。
二、阶段复习安排
一轮复习:2017年7月-2018年2月;二轮复习:2018年3月-5月;三轮复习5月-6月。
三、复习工作中的亮点
一轮复习是高三复习的基石、是高考成败的关键。
第一,对教材章节顺序进行调整,对单元知识点进行纵向整合。具体做法:1.在宏观上,每个单元的复习先明确时间线索,宏观总结单元知识的阶段特征,并且梳理出单元知识点结构。2.在微观上,尽量挖掘教材信息,挖掘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一个个历史知识(历史现象)形成完整又逻辑严密的系统。从纵向的角度认识和把握历史知识,使学生吃透教材,掌握基本史实、形成历史概念、总结基本线索、求证历史(现象)发展规律、建立完整的有深度的单元知识体系。
第二,建构历史知识体系,创建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复习时注重历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将学生零星的、孤立的知识点与历史发展主线相结合,逐渐形成由小到大的知识体系网络。这种知识网络是多方面的,纵向的既有单元知识网络也有专题知识网络;横向的有中西方同一时期专题知识对比网络。比如:纵向的有: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线索,中国经济文明专题发展线索,横向的有中西方近代文明对比线索。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网络构建全面,具体做法:1.每个单元复习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单元知识点思维导图。2.每个专题复习结束后,根据时间线索整合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3.每个模块复习结束后,再专题框架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线索构建中西方对比思维导图。其中单元的思维导图和专题思维导图在一轮复习笔记中呈现,横向知识点对比思维导图以A4纸张总结归纳。
第三,习题处理,每课时练习、每单元练习扣准基础知识,对错题进行纠错整理,专题练习进行选择整合,选择题精选部分真题训练,培养历史思维和学科素养。
二轮复习,重在整合历史阶段特征,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
此轮复习是对前一轮复习的深化和提高,是培养学科能力素养的关键阶段。此轮复习的基本策略是:二轮复习是横向的阶段特征知识点的复习,是不同国家、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阶段特征。复习时要做好同一时期内部知识点纵向的对比梳理,同一时期中外阶段特征横向的对比。既要注意专题与专题之间的本质联系,又要做好中外历史的联系和结合。从而形成中外历史相结合的立体网络体系,从而达到真正掌握学科体系和认识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目的。
具体做法:首先,在每个阶段特征复习时继续坚持明确时间线索,以时间轴为中心,梳理出每个阶段特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知识并构建阶段特征的模板框架。在此我给学生总结了近十年高考重大历史事件大事件表,学生人手一张,进行时代线索的背诵记忆。第二,整合阶段特征知识点框架,进行阶段特征的默写。有了统一的模板之后,重点就在于每个阶段特征的内容是否掌握,所以在每个阶段复习结束后,都进行阶段特征的背诵默写。每个阶段做到全部批改、订正纠错、个别复查等。目的是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每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特征,又要训练学生主观性试题的答题思维和答题模板。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系统化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解决史实论证和历史理解的能力。第三,二轮分层复习。进入3月艺术生回归班级进行文化课备考。所以针对艺术生的特殊需求,对二班的二轮复习进行调整,具体做法是:1.坚持每个阶段特征的默写、批改、纠错。2.对一轮复习中的某些重点专题知识进行抄写背诵记忆。对艺术生进行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知识点复习。第四,在作业习题方面,针对高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选择题甄选注意两个方面的选题内容,一是阶段特征内容知识选择,二是高考12题模板选择训练。将这两类选择题结合训练,尤其是第二类高考12题模板训练,每周布置两个15分钟的限时训练,让学生熟悉历史12道选择题考察顺序和知识点分布,总结选择题总体技巧和知识点漏洞的梳理。
三轮复习:注重知识点巩固、答题模板技巧总结。
三轮复习又叫“回扣复习”,是对一轮、二轮复习的巩固反馈,是对做题技巧和答题模板的总结。具体做法:第一,确立模板意识,进行模拟套卷的做讲结合。训练时间、训练答题技巧和思路、训练答题格式、弥补知识点漏洞。确立模板意识,提高应用能力,选择题训练做题时间、做题思路技巧、正误选择的命制规律。传统材料分析题整理三大类型模板,原因背景类、影响评价类、特点比较类。以及史料分析、分层信息、概括总结、答案整合的方法技巧。小论文题的三段式答题格式和论题的概述表达。第二,关注时政热点,主题考点的总结归纳。注重热点主题和历史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以及灵活应用。第三,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避免重复性知识漏洞和错题,在后期模考、大练考、限时训练中,要求学生对错题归纳整合,梳理知识漏洞和做题思维的常见错误。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整理错题或错题本搜集错题等。
四、复习工作中的不足
第一,在一轮复习中,知识点思维导图中,根据时间线索构建中西方对比思维导图做的比较粗略不够彻底完整,所以纵向横向立体知识体系整合复习中学生存在一定的短板。
第二,纠错本整理工作做得不够彻底,前期基本在作业练习中以作业纠错的形式呈现出来,后期才用独立的纠错本进行整理。
第三,复习课和习题课的应用。一轮和二轮复习中能贯彻应用复习课课型。习题课应用比较粗略。只在题型类上实现了习题课的讲练,应该在知识点习题课、试卷讲评方面进行完善。
第四,史料解读能力的训练不够扎实,涉及相关能力的训练时间过短。同时选择题专项训练开展的有些晚,如果在一轮复习中每周加一个选择题专项训练,那么效果会更好。
1.正确解题,全面提高答题技能
在做选择题时应先阅读并理解选择题的题干,理解了选择题的题干就能明确材料的内容、属性、类别。选择题的设问规定了答题的方向。所以,同学们需要深入研究选择题的题干和设问,并且应当充分重视和加强针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训练。有些同学认为选择题含的文字量较少,答题时不用阅读选择题的题干内容,只要弄清楚设问就行了。他们还认为选择题答题方式简单、答题较快,而且不会的时候还可以蒙写答案,有25%的概率蒙对。这些同学正是抱着这些想法,所以才在选择题上失分的。选择题虽然“好答”,就是在四个选项中挑选一个,不像非选择题,还得组织答案,答案还得具有逻辑性和层次性,但是正是由于选择题“好答”,才容易失分。因为它的答案要么是错的、要么是对的,答错了就一分不得,答对了就得满分。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要注重对选择题的训练,掌握解答技巧,全面提高解答技能。同时,解答选择题时,不能仅关注题干,而忽视题肢。在相当一部分选择题中,其四个题肢本身的描述就有可能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语法或知识上的错误或缺陷。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要先审题肢,将本身表达或描述错误的题干先排除掉。在某些选择题中,其题肢内容里既有对的部分,也有不恰当的部分,这些不恰当的部分有时候很隐蔽。同学们要将这些不恰当的部分找出来,并将包含这些不恰当部分的选项排除掉。还有一部分选择题将因果关系本末倒置,极其具有迷惑作用,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2.重视概念认知,增强辨析能力
高考命题中大部分试题问题的设计都是以考查概念的认知为基础的。高中阶段的政治课程教学更应充分关注对政治概念的讲解和传授。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都力求充分利用教学材料,依托学生的实际经验及认知能力,调动学生自觉学习政治知识的热情,促使他们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政治概念的含义。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要紧跟老师的步伐,重视对政治概念的复习,增强辨析的能力。例如,在复习“价值”这一重要的政治概念时,有些同学就会感到它极其抽象,特别不好理解。我本人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就展示了三幅挂图:第一幅是某同学购买的机械模型,第二幅是某工厂正在从农民手中收购金灿灿的玉米,第三幅是某一商人正在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欣赏着刚从画家手中购买的油画。根据上述对三幅图的描述,作为读者的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呢?同学们可以这样思考:机械模型、玉米和油画这三种产品能分别满足什么需求?机械模型的创作者、农民伯伯和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都付出了什么?这样利用三幅不同的画,有助于同学们进行认知,激发求知兴趣。虽然三幅图中表达的具体劳动形态(形式)不同,但机械模型的创作者、农民伯伯和画家均投入了大量的脑力或体力劳动。于是,同学们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价值这一概念———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3.丰富答题方法,增强实战能力
①稳定心态,抓住中心思想。有些选择题的题干是一段较长的文字,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稳住心态,不要急躁,不要以为含有较长材料的选择题比较难,要沉着冷静,仔细反复多读几遍,概括材料的中心思想,根据材料的中心思想揣摩题肢,进而达到准确解答的目的。②重点突破关键词。此处所言的关键词一般就是试题的“题眼”,是题干中的核心词语。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对正确解答起重要作用。③运用排除法。不同类型的选择题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有些选择题适合正向解答,即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直接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正确的一个选项。而有些选择题则适合用排除的方法来解答,即逐一选出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将其排除掉,最后剩下的一个选项就是我们要选的正确的选项。
4.强化专项训练,加快答题速度
一、阅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与平时考试一样,学生在高考中也会出现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学生在考试中失分的关键。所以,有必要把这些问题点出来,并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多加强调,引起学生重视,避免重犯,才能在高考中多得分。下面,我就在评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常见失分问题做一个总结,以便为今后复习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1、审题方面
考生在高考中因为心情紧张,看题急切,导致审题不准确、不全面、不细致,因而在答案的组织上或答非所问,或信息不全、逻辑混乱。如2012年福建高考39题第3小题,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应追求利益最大化。”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解题时,首先必须明确评析题的一般解题技巧与方法(三步骤:①肯定合理,分析原因;②修正错误,分析原因,补充不足;③得出结论:正确说法、做法)。其次是明确题目限定:①知识限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②材料限定——结合材料二。因此答题时,先要肯定合理,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要追求利益最大化?涉及的知识点是市场调节、竞争机制与企业、社会发展;其次要补充不足,企业是否只追求利益最大化?企业是否还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涉及知识点是规范市场秩序和实现共同富裕。最后可以得出结论,观点是不科学的。一些考生或没有明确题目限定,或没有修正错误,补充不足,造成失分。另外,有些材料数据多,信息量大,考生不能提取有效信息,造成失分。如2011年福建高考39题第3小题第一问,请分析材料三、四反映的经济信息。不少考生因为审题不够细致,导致经济信息罗列不全,造成失分。
2、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方面
文综学科重在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尤其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记忆及背诵,这是学生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如2011年福建高考39题第1小题,根据材料之一所给的信息,请你运用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就树立正确的海洋意识提出建议。这就要求学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知识点要理解和背诵,可惜很多学生对考试大纲中有要求的考点都未能牢牢掌握而造成失分。当年这一小题满分8分,全省平均得分不足4分,实在太遗憾。
3、答题规范方面
很多学生不是不会答,也不是答错了,而是答题罗哩罗嗦,不够简单明了,更没有点明要害。要知道,高考评卷是一项任务很重的工作,除了要保证评卷质量外,评价速度也很重要。为了提高评价效率,评卷老师在阅卷时往往只看要点,尤其是看一些关键词是否答出,有则得分,无则失分。如果考生答题太过啰嗦,就会给评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影响得分。
4、书写字迹方面
尽管在平时教学中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答题卷面的整洁,强调学生要注意书写字迹的规范,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的书写是个大问题。不管评分标准如何客观公正,评卷工作毕竟是一项人为的主观工作。考生呈现给评卷老师的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那其中的差别可不是你能想象得到的。很多考生水平不差,答题也不错,但潦草的字则会使他的成绩大打折扣。
二、对今后备考的建议
1、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从四年来福建高考的命题来看,主观题的难度不是很大,设问中基本上都点出了要考查的知识点。所以要答好试题,先要对考试大纲中要求的考点逐一理解、背诵,尤其是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建议在高三第一、二轮复习中,应坚持把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贯穿于整个复习备考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强化审题训练,提高规范答题能力
审题是一个全面、正确分析和掌握解题条件的过程。题干中不仅有提供的条件、要达到的目的,也有一些较深刻内涵的关键词。审题包括审题目的背景材料和审设问。审背景材料时,既要分析关键词句和单个材料的信息,提取显性信息,还要分析多个材料之间的整体联系或内在联系,提取隐性信息。审设问时,既要弄清楚设问的角度,又要弄清楚设问的跨度。只有全面、准确地获取其中蕴藏的信息,并认真地分析,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材料中有“中心”“关键”“重点”等词,则必须用到主要矛盾原理,有“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则要用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等等。
近几年福建高考的考题渐趋平稳,偏题怪题少了,但对审题的要求提高了。建议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的归类指导,明确每一类设问答题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答题思路。加强对学生既能简明扼要又有逻辑性表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特别要做到理论观点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3、注意书写规范,掌握按要点答题的方法
建议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书写规范问题,同时,教师自己的板书一定要正规,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规范的书写习惯。另外,在答题中要注意分点。阅卷过程中评卷老师一般是按点给分。所以,答题要简明扼要,抓住要点,注意结合好材料即可,不必作过多分析。
【 关键词 】文综政治课程 论述题 解题要求 技巧
文综的政治课程是文科生在参加高考时要面临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有效的时间里快速而准确地完成作答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完成政治论述题的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示脑子里一片空白,无法作答。针对这种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以及技巧来提高相应的答题效率呢?
一、模板训练的强化
文科与理科考试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就是:文字量。就理科生而言,只要学生的逻辑思维正确,找题眼的过程中方向正确,那么最后的答案就是唯一确定的;但是文科生在进行解答时,由于文字信息量比较大,加上前面题目的混淆,考生在进行政治论述题解答时极易出现跑题偏题的现象。基于这种现状,在平时课题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强化相应的模板训练,因为就政治论述题来说,无非是关于政治、经济等几个方面,不管事件的表象如何,其本质都关乎那几个方面。如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相关的模板训练进行加强的话,不仅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清晰程度,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题时的灵敏程度。比如结合人教版的相关内容来说,在文综题目政治论述试题的部分,通常会出一些对一些具体的经济事实进行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通常需要学生用某一系统的知识点来进行详细的解答。在遇到这类题目的基础上,教师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要展开模板教学的话,一般都会从辩证法或唯物论等某一系统的知识去进行详尽的解答。而就唯物论或者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说,都是确定的,只需要学生对题目的相关条件加以运用,最后变成符合题目条件的答案而已。因此,在政治论述题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模板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地运用,加强对学生的模式化训练,争取让他们在拿到题目的时候脑袋里自然而然会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条件反射式的输出,从而节省作答时间,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全面性,最终提高学生在政治论述题上的得分几率。
但是,在利用模板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仔细审题的提醒,不要一拿到题目就开始作答,一定要对题目的考核重点进行细致地分析,在确定考官出题意图的基础上再进行有效地作答,因为就政治论述题来说,一旦偏离答题的方向,就是一败涂地,同时这也是文综科目综合的特征。
二、时事政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除了有效的模板训练之外,在对政治论述题进行解题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融入一些时事政治内容。在大家都掌握答题模板的基础上,敏锐的政治嗅觉是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进行加分的项目。教师在进行政治课程教学或者对习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时事政治普及,尽量做到不该丢的不许丢,能够不丢分的地方尽量避免丢。将模板训练与时事政治评讲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提高考生在进行题目解答时的效率,同时还能让学生的回答在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比如就13年的高考题目来说,主要就是以12年的时事政治为基础的依托进行题目设计的,如果考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时事没有引起足够注意的话,那么在遇到这类题目时必然无从下手。以人教版某一测试例题为例,这一题目总共给出了两则材料,其中一则是以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基础依托,问题的设置则是要求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有效解决两则材料中涉及到的现阶段中国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学生对我们的政治时事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必然很难精准度地把握考官出题的意图,在进行题目作答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跑偏的情况。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政治论述教学的过程中应将时事政治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学生具体的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嗅觉,提高学生对考题意图的把握。
三、总结的有效开展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模板教学以及对时事政治进行有效的融入之外,教师在对学生政治论述题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总结工作。就政治考题的总结来说,不仅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程度,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对自身答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结合笔者以往的经验来看,学生在对政治论述题进行解答的过程中,第一次犯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中又会出现,就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来说,实际上就是学生没有对总结工作的重要性引起注意。因此,教师除了提高日常的训练之外,还应着重培养学生总结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总结工作的开展,自觉去发现一些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应的问题去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这样一来,不仅能有效巩固学生的基础政治原理,同时还能有效培养学生通过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文科生而言,在考试的过程中,所有的答案基本上都是通过原理性的论述来呈现,如果学生在作答的过程中对自身的书面规范不进行严格要求的话,极有可能引起阅卷老师的不耐烦,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答题技巧以及时事政治常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对学生的作答规范进行严格的要求,争取让学生不吃卷面的亏,尽最大努力降低丢分的可能。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对学生在进行文综政治论述题解题技巧培训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模板训练之外,还应结合时事政治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嗅觉,从而提高考生的得分率;除此之外,学生在进行论述题解答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书写的工整,在平时测验结束后对考试失利的原因进行有效的总结,避免在下一次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提高相应的文综成绩。就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同时对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为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作出相应的贡献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