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才中介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产业综合体开发人才战略总体原则
能力择才:能力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对能力的评价包含真实能力与潜在能力的区分,产业综合体涉及的知识面和能力面非常广泛,对能力的考虑不仅要通过其已经完成的工作质量和效果来评价,更要对其做事风格、潜在能力加以考量。
品德立才:一个人如果德行有问题,则很难把事情做好,甚至可能导致能力越强,破坏性越大的局面。对人才的性格特征与拒腐能力、感恩忠诚之心要进行充分评估。
实战育才:只有在实战中建功立业,才可能真正实现人才的成长,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要强调项目操盘、一线工作、靠前指挥对人才作用发挥的重要意义。
平台留才:根据每个人才的真实水平,提供合适的岗位,并给予良好的晋升机制做保障,是企业常青的重要保障。
由于产业综合体开发有自己的内在规律,对产业综合体的核心人才要特别关注。产业综合体的核心工作涉及策划人才、工程人才、营销人才和运营人才。对这四方面的人才要重点关注、重点培养、重点应用。
二、产业综合体开发对人才的能力要求
1.学习能力:书本学习、社会学习、网络学习。
学习能力有一个天分问题,既要依据自己天性和兴趣广泛学习,又要认识到重要性进行专向学习。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可以有书本学习和社会学习等传统方式,也可以借助网络学习,丰富的网络资源能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也更能拓展思路,与时俱进。
2.统摄能力:梳理能力、创新能力、决断能力。
先天统摄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事业高度。如何提升或挖掘自己的统摄能力呢?梳理知识、组合创新知识、选择决断知识是三个重要的方面。
3.策划能力:顶层设计、市场调研、项目策划。
策划能力是后天培养的重要能力,是任何人要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人与动物的最重要区别在于,人是目的性存在,而通达目的的手段与途径就是策划,任何人离不开策划,策划无处不在。策划的核心是做好顶层设计,并以市场调研为基础,如此才有针对性,才可能是正确而成功的策划。项目策划则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策划实现整体的顶层设计目标。
4.沟通能力:上级沟通、同级沟通、下属沟通、合作伙伴沟通、社会化沟通。
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因交往而存在,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存在。沟通是使自己的意图和目标得到同伴的认可,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达到目标。不同层级之间的沟通决定了你的上升通道,同级之间的沟通决定了你的群众基础。
5.管理能力:团队管理、绩效管理、管理工具使用。
管理的核心是团队的凝聚力,每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得到充分的提升,绩效成为其重要指标和表现。为此,不断更新管理工具非常重要。统计报表、电子报表、PPT、3D表现方式等,可不断增强管理效能。
6.技术能力:专业技术(前期策划、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营销策划、财务管理、行政管理、人才管理)、信息技术、表达技术。
技术是人在企业的立身之本,是人在企业的价值所在,专业技术是核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掌握成为一种横断性的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地位,必须作为一种基础性的技术能力加以重视。而表达技术也非常关键,是说服同伴,战胜对手,以达成功的重要手段。
三、人才结构与梯队
人才结构包括顶层、高层、中层、基层。一般谈到的很多是后面三个层次,其实,最核心的是顶层,作为领导者,作为方向性的人才,是企业存在、成长的关键。
顶层:主要做战略统筹。思路决定了一个企业家发展的前景与事业高度。对赢利模式、组织结构、财务筹划要有超强把控力。制定企业3~5年战略目标,乃至更长远目标。
高层:主要做战略分解与策划。对企业年度目标实现负有责任,重点要做好部门发展目标与实现路径的专业化策略。
中层:主要做战术策划。对企业月度与季度目标实现负有责任,重点做好部门工作计划与完成情况反馈。
基层:主要做战术执行。负责每天与每周目标的实现,是企业日常行为目标的具体化实现。
四、人才招聘与培养
招聘渠道:现有招聘方式主要包括现场招聘、网络招聘、校园招聘、传统媒体广告、人才中介机构、内部选拔招聘、员工推荐、人事外包、人才租赁等。以引进人才为主,以新鲜血液的融入保证企业的组织活力。
自我培养:人才招聘与培养不单单是人力资源的事情,是每一个员工自身的事情。如何使自己成为一个满足公司发展要求的人才呢?应强调岗位培养,时常反思,不断自我提升。简而言之,专业人才,从我做起,从岗位做起,在工作中培养和完善自己,并注意以下三方面的积累。
人才层级与岗位升迁:人才结构的动态变化与调整是成长型企业的常态,要顺势而为,实现个人的层级跃迁。
年度技能提升:对人才能力的年度评价很重要,也是人才结点调整的重要依据。人才要树立自己的技能提升目标,每年提升一大步。
人脉层级的跃迁途径:包括岗位提升、行业提升、亲朋提升、活动提升、面试提升等。
一、我国软件产业被俘获、竞争力不强、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的主要表现
(一)遭受跨国公司的阻击和控制,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环节
我国软件产业是在国外公司提供的技术平台上发展起来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缺乏,软件产业发展受制于人。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和关键应用软件方面,我国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自主版权软件产品。国内软件市场的2/3左右被国外软件产品占据,特别是在系统软件方面几乎没有我国自主版权软件的立足之地,国产支撑软件也为数不多。2009年,国产操作系统仅占30%;国产数据库占36%;国产中间件占26%;国产办公软件仅占8%。
(二)产业生态链未形成,产业竞争力弱化
随着软件产业朝着网络化、服务化、全球化和开放化方向发展,软件产业的竞争已从单个产品的竞争发展成为软件体系的竞争。但目前,我国软件研发与产业、应用、服务等环节结合不紧密,销售、咨询、售前/售后服务、软件提供商等的分工不明确,软件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凡事自己做,吝于与合作伙伴协作共赢,导致中、小型软件企业难以快速成长,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远未形成。
(三)研发设计能力较弱,自主品牌较少
我国软件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软件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普遍较弱。1992年,我国才实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2006年,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量仅21495件,上千人的软件企业仅约80家,软件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仅35家,而2002年仅12家。2010年,我国软件产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仅华为一家,位列397名。
二、我国软件产业被俘获、竞争力不强、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的主要原因
(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我国软件产业起步较晚,比国际软件产业晚近30年,技术积累、企业经营管理经验积累和品牌积累以及资金积累先天不足。特别是科研机构一方面,高端研发人员和资金不足,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软件技术研究严重欠缺,另一方面,由于研发和市场脱节,研究成果难以产业化。这是我国软件产业被全球价值链俘获、竞争力不强、处于微笑曲线中间的客观原因。在后天发展中,我国大多数软件企业缺乏原始创新的信心、动力和能力,在研发设计上长期以来投入严重不足,生产经营以跟踪模仿和OEM国外的产品甚至直接重新贴牌为主,由此导致企业依赖国外软件技术生存和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期徘徊在组装加工环节。
(二)教育培训滞后,人才结构失衡
长期以来,我国软件产业高端人才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尤其稀缺;软件人才教育培训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软件人才结构呈“橄榄型”分布,“高不成低不就”的占多数,高端人才和产业劳动大军不足,难以支撑软件产业创新性、规模化发展。2004―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研究生累计仅89887人。目前,我国软件设计人才稀缺,软件测试人才还是空白。而软件产品的高质量,主要依赖科学的软件测试。目前软件测试人才缺口约30万人左右,由于软件可靠性问题,我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国内竞争中均缺乏话语权。
(三)金融服务支撑不足,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软件产业民营企业居多,可供抵押和担保的资产少、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大、产品前期研发投入较大,并且产品具有无形性,加上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导致我国软件企业在融资和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产业组织结构呈现“小而散”的特点,缺乏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
(四)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盗版侵权问题一度严重
近年来,我国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2008年,国务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制定并《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部署《2009年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计划》,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9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大大改善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有力地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但在此前,我国法治环境不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不够,盗版侵权现象严重,影响了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
三、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一)国内市场需求巨大
与爱尔兰和印度相比,我国具有庞大的内需市场。目前,我国国内软件市场仍处于普及率和饱和度较低的水平。今后,提高内需比重将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金融、电信行业的信息化需求将继续增长,交通控制、电力控制、医疗等领域的信息化需求将大幅提高,电子商务、互联网增值服务、数据服务等新兴业态将快速成长,教育信息化、物流信息化等也将提速,从而带来巨大的软件服务需求。
(二)支援产业、相关产业规模庞大
与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产业有较好的支援产业与相关产业基础。2010年,我国电子行业产业规模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电信业累计完成业务总量30955亿元;家电行业国内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大关,超过10400亿元。2009年,我国半导体产业中仅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1040亿元;互联网产业中仅移动互联网产业销售规模达到442亿元;电子政务市场规模达到605亿元。此外,传统产业规模巨大,对软件产业发展也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三)软件人才总量不断增多、成本相对较低
软件产业的成本大约70%为人力资源成本。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相比,我国软件产业人力资源成本较低。甚至与印度相比,我国软件人才的成本也低30―40%。与此同时,我国大力培养软件人才队伍。2009年,全国软件专业在校研究生达6.7万人,本、专科在校生50.4万人,加上软件相关专业在校生共约343万人;软件专业毕业研究生2.04万人,本、专科毕业生15.8万人,加上软件相关专业毕业生共约88.8万人。截至2010年,我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约400万人。低成本软件人才数量不断增多、结构不断优化,成为我国软件产业无可比拟的动态比较优势。
(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由于软件产业具有战略性、基础性,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业发展。2000年,国务院颁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2000〕18号),推动软件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2002年,国务院转发了九部委联合制定的《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进一步推进18号文件各项政策的落实,促进了软件产业的发展。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进一步优化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湖北省、南京市等省市政府也了关于加快软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行为,而是融入了浓厚的国家意志。
四、我国软件产业突破俘获型价值链、提高竞争力和微笑曲线两端比重的关键举措
(一)围绕突破软件产业俘获型价值链,加快构建国家价值链
1、适度保护我国本土软件市场
市场需求是拉动我国软件产业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的升级的根本力量。针对目前我国软件市场的2/3左右被国外软件企业占据的局面,要采取反垄断、政府采购等有效措施,为我国软件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充分发挥有效市场需求对软件产业国家价值链升级和本土主导企业创新的引致功能。
2、加快建立健全软件产业公共技术开发体系
掌握核心关键技术是我国软件产业突破俘获型价值链的根本出路。针对我国软件产业核心技术缺乏,软件企业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的状况,加快建立健全软件测试等公共技术开发体系,为软件企业强化创新提供服务。
3、培育大型领军企业
培育具有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和产业控制能力的大型领军企业,是我国软件产业突破俘获型价值链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我国软件产业“小企业群生型”形态和产品同质化问题,通过鼓励兼并重组、培育自主品牌、支持重大技术开发等措施,打造大型领军企业,对国外核心企业产生竞争效应、示范效应与合作效应,对国内非核心企业或上下游协作企业形成技术溢出和技术扩散效应,构建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价值链升级竞争能力。
(二)围绕打造软件产业生态链,推动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大中小型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是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走专业化道路,改变企业规模小但业务多而杂的现象,切实发展核心业务,提升核心竞争力,防止同质化恶性竞争。二是积极培育一批大型软件企业,使其成为自主品牌的承载者和配套企业的整合者,以及面向中小企业的采购者和发包者。三是鼓励用户购买服务,把系统运行和维护都外包给专业软件企业,用户专心自己的核心业务,厂商专心做好应用系统,使用户与服务商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伙伴关系。四是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及产业化,使研发和生产环节有效衔接起来。五是政府致力于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和政策法规,并在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软件技术研究领域切实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作用,通过国家投资,引导吸收社会各界包括软件企业、投资机构、高等院校等直接组建实体,推进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软件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应用。
(三)围绕提升研发设计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
一、深度开发应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实践尝试
近年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工商分局通过全力建设三大应用系统,促进了工商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
(一)开发《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
该局通过努力,开发完成《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在全省率先实现用固化软件对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随时快速产生一系列对各级领导、广大企业和内部有关单位都较具价值的经济信息。其做法:一是立足数据分析,对自身掌握的每个业务数据的数据项进行十分认真细致的分析。努力挖掘数据背后所包含的内在信息。二是立足数据质量,大力开展业务数据纠错补录工作,着力保证信息的客观准确,三是立足需求调研,对各级领导、广大企业和内部相关单位三类不同对象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着力提高系统的应用范围。四是立足应用宣传,以“工商与路桥经济同行”为命题,积极投入分析结果的应用宣传,着力放大信息的社会效益。五是立足市场运作,为地方企业和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经济信息服务,着力促进信息的经济效益。
通过这个系统,在多个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一是提升了工商部门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长期以来,统计了解某一业务数据,都是借助于相关业务管理系统的综合查询功能,如果查询较多数据,效能很低。通过本系统,很快就能将有关数据变成形象的报表和图表,使业务数据快速活化为各类信息。二是提升了工商部门高位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利用本系统。随时分析产生路桥辖区的相关经济信息,为各级领导和广大企业提供服务,是工商部门高位助动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三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使用“工商与路桥经济同行”这个较为响亮的提法,宣传分析结果,有效深化了工作成果,增进了工商与政府的关系。
(二)打造路桥最大综合性门户网站――路桥直通车
2005年开始,该局以开发工商信息资源为手段。在全省乃至全国工商系统中率先开展路桥直通车地方综合门户网站建设。主要做法:一是全面整理开放工商企业信息资源。将属于第三产业的商家信息。按吃、住、休闲、购物、娱乐等方面的社会需求进行可读性归类和推荐。成为高端信息产品。然后在网站上直接,供社会公众无偿查询。二是全力整合辖区信息资源。在网站中,设置政府、企业、市场、公众、数据中心、天气、汽车时刻表、便民通告等模块,分别用于整合这些层面的经典信息。为网站聚集大量人气。三是广泛借助社会资源。在网站运行中。以双赢为目的,与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人才中介公司等合作,负责整个网络平台的开发维护和法律、人才信息等模块的运作,从而使整个网站建设能够有效开展起来。
通过这一网站,创新了提升工商行政能力的工具。一是工商信息资源开发产生极大效益,网站的核心模块是以工商信息资源为基础开发的各类消费信息和公众信息,将这些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增强辖区企业和商家竞争力。二是工商助动经济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网站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信息网上、获取各类消费和经营信息、开展电子商务交易、提高中小企业网站效能等提供了综合性平台,同时也带动了路桥信息产业的发展。三是工商自身事业得到极大发展,网站相当于为该局创造了一个完全由自己主导的名牌网络媒体,使以新闻中心为构架的社会宣传工具得到创新,为宣传12315维信维权、市场商品质量检测结果、工商执法等公众关注的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载体,
(三)开发《手机短信综合运用系统》
该局建有一个手机短信综合运用系统,此系统的最大亮点。一是该系统与经济户口数据库关联,实现普通用户可以用手机查询经济户口信息,实现从另一个层面开发工商信息资源,服务广大企业。二是移动公司基于广大企业反向查询经济户口信息的预期收入,对分局向各个层面发送的信息全部予以免费。为此。分局又将该系统作为一种宣传工具,经常大批量发送有关工商政策法规、企业信誉、消费警示等需要告知社会的信息。
该系统也取得了实际使用成效。一是工商信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系统与经济户口数据库实现连接,使用户可以通过普通手机从该库中调用相关经济户口信息,发挥了该库的社会效益。二是工商宣传渠道得到创新,各类经济主体免费接收工商的有关提示警示信息,有助于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同时也创新了工商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更好地体现新时代工商执政为民的宗旨。
二、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内容和价值
经过实践尝试,明确工商部门自身到底拥有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是深度开发利用的前提。按照社会需求划分,我们认为工商信息资源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市场主体登记监管信息
各类经济主体是整个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浙江工商部门作为各类经济主体的法定登记与监管机关,拥有全省230多万家经济主体从出生、发展到消亡全过程的登记监管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统计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这是工商部门最核心的信息资源,对各级领导、广大企业、社会各界和内部干部职工来说,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它为工商部门在信息化时展提供了深厚基础。
(二)拍卖备案信息
商品拍卖是现代社会十分重要的经济活动,拍卖信息对许多人来说是高附加值的信息资源。工商部门作为商品拍卖备案的登记管理机关,在第一时间拥有拍卖单位的商品信息。据统计,2007年1月至9月,仅台州市各级工商就办理拍卖备案232件,如能对这些信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快速汇总整合,然后通过最快捷的渠道反馈到相关人员手中,对拍卖人和受卖人都将会受益不浅,从而产生诸多的经济效益。
(三)品牌管理信息
驰名和省市著名商标代表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工商部门作为驰名、著名商标的认定机关,掌握着最完整的品牌管理信息。据统计,目前仅浙江省企业就拥有驰名商标186件,省著名商标1300余件,另外,还有各地开展的市级著名商标评选。作
为普通公众和社会各界都希望能从权威渠道完整了解这些信息,同时。对企业又有强烈宣传品牌的诉求。因此。如果将这些信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有效梳理和,对公众和拥有品牌的企业都是一件好事,并将进一步促进品牌企业做大做强,从而会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
(四)违法失信信息
工商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每年办理大量的经济违法案件,据统计,2006年,浙江省共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6.1万件,大要案2.04万件,对这些案件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当前违法行为的动向和区域经济的信用程度,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可为银行和企业提供服务,据此决定相关交易行为,从而提高交易安全等级。
(五)举报投诉信息
工商12315举报投诉体系目前已成为一项民心工程。据统计,2006年浙江省各级12315举报投诉中心共接受消费者举报投诉申诉93700起,调解成功89819件。对这些举报投诉咨询信息进行汇报分析和,无论对于政府、企业还是公民,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
(六)商品质量监测信息
自2005年起,浙江省工商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全力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工作,重要举措是通过检测中心、检测车、检测站、检测箱四级体系。对各类食品、重点商品进行定期抽样检测。2006年,共检测食品333万批次,组织商品质量监测1.7万批次,对这些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定期检测公告,可以有效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保护广大群众身体健康。
(七)政务公开信息
政务信息是指各机关单位为履行政务职能而采集、加工、使用的信息和在办理业务过程中生成的信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对实施政务信息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工商部门的政务信息除了上述6种信息以外,还应包括部门职能、收费规定、法律法规、执法动态等基本信息。执照办理状态、案件办理结果等业务信息,以及内部文件、调研、报道等事务信息,这些信息与企业生产经营和干部职工开展日常办公休戚相关,有较高的政策价值。
三、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思考
市场主体生存状况的研究和当地经济格局、趋向的分析,是工商助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商引导科学发展的话语权所在,要关注和总结这方面工作的经验,并通过系统内较大面积的试验,形成固定的“软件”和“工具”,以强化工商行政管理能力,全省经济户口数据是一个宝库。现在通过整合,既为政府决策所用,也为社会大众所用,既是公益性的也可有助于市场化运作。这样,数据资源的效应才能放大。那么,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总结该局的实践尝试,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一)认清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具体目标
对于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具体目标,应该是开发一套较为完善的《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可以快速形成高附加值的经济信息情报。建成一张富有成效的《工商业务信息综合网络》,可以快速传递相关信息给不同需求对象。通过形成和提供有效信息,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工商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系统》首先能够自动对各类工商业务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形成报表和图表,为各级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其次,对在册经济主体,系统可对某一时间段、某一类型、某一行业、某一辖区或某一范围注册资金5种条件随机组合的企业相关情况进行统计,生成相关报表和清单,为广大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和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再次,系统可对企业年检、市场管理、合同管理、行政执法等业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相关单位有效开展工作及制订相关工作计划提供帮助。《工商业务信息综合网络》能够实现将有价值的工商基础信息和通过综合分析产生的各类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站、手机短信、寄发资料等途径主动发送给不同需求对象,在流转应用中产生价值。
(二)探索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具体途径
所谓开发途径。就是把有用的工商信息资源通过哪些渠道传递给所需要的人。根据现有媒介条件和每个信息资源的特点,笔者认为应该是网站、纸质、手机短信、声讯、广播电视五位一体,综合运用。
(1)网站。网站作为一种新兴信息传播工具,其受众对象和传播效果可与报纸和电视媒体媲美,而且创建网站远比电视和报纸方便。开发工商信息资源,网站是必须优先考虑的途径。前面讲述的7种工商信息资源都可以用网站开发,其中拍卖备案、品牌管理、政务公开等信息只有用网站开发才能更有效。
(2)纸质媒介。纸质媒介作为一种传统信息传播工具,包括报纸、书籍、刊物、内部信息通报等。近几年来,各地相继出现冒充工商干部推销自印企业黄页手册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工商部门自身在纸质企业黄页开发方面滞后,无法满足广大企业现实需求。解决之道应当是以县区局为单位,尽快启动工商企业数据黄页项目。
(3)手机短信。当前,手机短信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站以后的第五媒体,通过手机收发一些短小精悍的信息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工商部门的信息资源,如果进行深度开发。应该也有很大潜力。
(4)声讯。关于声讯。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电信的114电话号码查询系统和168语音服务系统。作为开发工商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一种途径,声讯是一个盲点。按照目前工商信息化的现状,省局统一开展这项工作,应该是投入少,影响大,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都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5)广播电视。广播和电视作为两种传统的信息传递媒介。就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角度来说,功能相对较弱,主要是通过电视新闻或专栏工商的一些执法动态,通过新闻会传递一些服务或监管新举措,通过广播一些消费警示等。
(三)加大深度开发利用工商信息资源的力度
一是提升信息资源质量。信息资源的质量是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今年上半年,省局在全省范围内部署数据质量提升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仍存在不足。首先是业务数据完整性还很不够。主要是12315系统、合同抵押、商标管理等业务软件存在不完善,在一些地方应用明显不到位。其次是深层次的市场主体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没有法人条件的主体登记为法人制企业、具备法人条件的主体登记为个体工商户、没有合资的主体登记为合资主体,形成“假企业”、“假个体工商户”、“假合资”,无照经营和有照但已停业现象大量存大,导致不同程度的主体性质和数量的失真。再次是经济主体行业分类不够规范甚至错误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在抓好原有数据纠错补录的基础上,要按照《浙江省工商业务数据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加强数据录入人员的质量教育,从严新数据录入标准,加强督查考核,健全相关制度。同时,加强对无照经营和有照但已停业对象的执法管理,努力减少主体真实数量的失真,进一步推进相关业务软件应用,努力使有价值的工商业务数据都进入核心数据库,提高数据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