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实践技能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践技能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践技能培训

第1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退役士兵 职业技能培训 管理探索 组织机构 实践与思考

江苏是兵源大省,退役士兵每年都在3.4万人左右。其中,需政府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和l0年以上的专业士官约有1.6万人,占退役士兵总数的47%,安置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帮助退役士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春季开始,率先依托职业院校,对城乡退役士兵全部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学员与在校学生同为年轻人,有诸多的共性,但他们也有别于在校学生,呈现出独特的一面,在学员管理方面应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在过去几年的培训中,各个承训学校就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期间的管理,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由于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特殊性,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下面以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就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期间的教育管理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以入学教育为契机,强化学员思想教育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只有思想到位,才能有行动的到位。承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员入学教育,围绕优良传统、守法、感恩等主题开展系列教育,从而做好培训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优良传统教育

学员在部队都经过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严格的军营训练。这一批青年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是他们喜欢与现役军人交往,喜欢追忆在部队时的集体生活。所有学员都讲团结,能吃苦。继续发扬退役士兵在部队养成的好习惯、好作风、好传统,对于培训期间的教育与管理意义很大。在学员的传统教育方面,学校可以聘请部队现役干部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前来授课。在授课中要把道理讲透,把传统讲够,多赞扬他们,多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始终保持在部队遵规守纪的良好作风。

2.遵守法制教育

学员从军营到校园,由军人到学员,与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了解不多。一些学员还有讲义气、易冲动的特点,平时总喜欢三五成群在一起吃喝。如果教育不好,也能引发社会矛盾。简单的宣讲,教育效果可能会很差。直接邀请公安系统的干部来宣讲,学员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如何正确引导他们遵规守纪,不仅要引起高度重视,也要注意工作方法。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于每年的开学初,给每位学员发放一套丛书――《安置政策200问》、《公共基础教程》、《先锋军――先进事迹汇编》,该丛书中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法律常识、有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成功的报道,也有因为违法犯罪导致家庭悲剧的案例。学员拿到丛书后,由班主任在班级带着学员学习,学员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同时,每个班在开学初都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其中明确规定,凡是没有修满学分的第二年不得领取生活费,凡是在培训期间违法乱纪的,一律上报民政部门取消培训资格,并将违纪及处理结果通报给学员家庭。自从2012年开始签订《培训协议》以来,培训期间的学员管理,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综合表现,都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

3.感恩教育

一些退役士兵刚退役回乡又出来上学,与父母相处时间不长,对家中亲人有疏离感。对于自己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不愿让父母知道,怕父母担心。为此,学校可组织各班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组织学员观看《感恩父母》录像,要求学员每星期至少打一次电话问候父母,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学员与父母的交流,也让家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作为培训班的班主任,还经常与学员家长联系,引导亲属们在平时的电话、书信中多鼓励学员学技术,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二、择优选聘班主任,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承训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把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在配备教育教学人员,特别是在配备培训班的班主任、授课教师、技能实训指导教师等方面作出倾斜。要建立退役士兵培训专项督查制度,明确专门部门和专人牵头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

1.择优选聘班主任

为保障培训工作的平稳进行,要选聘组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可以从各个处室、系科、优秀学工人员中选拔。退役士兵这个群体,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只要学校政策一致、透明,只要注意尊重学员的人格,注意与学员沟通的技巧,学员的教育管理就比学生的教育管理来得容易。平时班主任要以事实为依据,要跟学员讲清道理,做细做实学员的思想工作,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如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选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中层管理干部、学工人员担任退役士兵班主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班主任培训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班主任作为培训班的一线管理人员,直接关系到退役士兵培训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在组建好班主任队伍之后,还要注重对这些班主任的业务培训。毕竟对学员的教育管理,对于新班主任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即使已经做过学员班主任工作的老班主任,也有个提高、改进的过程。承训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集中学习,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也可以组织退役士兵学员班的班主任到相关学校参观学习。

3.成立专门部门负责退役士兵培训与管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退役士兵培训专职管理部门,来负责退役士兵的教学培训、日常管理等工作,这样可以做到职责明确、管理高效、如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专门成立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学院,校长亲任院长。下设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如无条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可将退役士兵培训纳入继续教育部门的只能。

4. 加强考核

学校在对学员班级和班主任的考核上,要有严格的制度和规范。为了拉近班主任与学员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问的感情,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每周与每位学员沟通交流一次,并记录在班主任手册上,同时学校专门组织考核。

三、抓好日常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由于退役士兵这个特殊群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同,具备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不同,他们有军人的特点,但又不是现役军人,他们是学生,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因此,必须在管理体系上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促使他们既能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又能体现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和特点,保证他们在校能够安心学习、乐于学习。

1.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各培训班在学员中精选出思想觉悟高,自身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纪律严明的学员组建班委会。在教学管理、日常生活、各项活动中,班委会成员能起到号召和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员的思想状况、行为动态。在针对学员的日常生活管理上,各班可以充分利用班委会这个得力助手,及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

2.创设学员实现自我管理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环境,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同样,在学员的教育管理中,只有实现了学员的自我管理,才能激发管理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果。学校要尽量创设各种机会,让学员参与到管理中去。

3.评优评先激励学员不断进步

基于退役士兵的思想、心理特点,学校设立评优评先制度,每月评选、表彰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通过在退役士兵群体中树立典型,在全校公开表扬奖励,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使得学员在培训期间,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事实证明,承训学校在强化学员管理方面,通过加强对学员的指导和教育,使学员学会重新审视自我,认识社会,从容面对现实,最终完全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或成功创业。当然,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每个人只有全力以赴,拓宽思路,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不负重托,将“最可爱的人”培养成为“最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潘建华,《华章》2011年第34期。

[2]《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探索》,作者:袁毅棕,《中国培训》2008年02期。

[3]《以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为突破口 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作者:李容根,《中国民政》2006年第12期 。

[4]《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作者:陈锦元,《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5]《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作者:伏广利,《文学教育(中)》2010年第12期。

[6]《退役士兵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探索――分层培训模式的研究》,作者:徐圣龙;王海燕,《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7]《浅析退役士兵的特点及管理》,作者:夏平方;陈建鹏,《警官教育论坛》2010年第01期 。

[8]《如何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作者:张廷彩,《职业》2010年第20期。

[9]《实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探索》,作者:郭双锦 秦春艳《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年 第10期。

第2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为进一步探索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模式,推动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东方物探职业技能培训部依托石油物探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设备设施等资源优势,以提升培训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全过程实施项目管理,实施项目长负责制,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一、项目管理模式

 

项目管理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提出的全球标准,它借鉴和融合了其他通用或专业管理领域的许多知识,集合了国际项目管理界精英的观点。运用PMP科学管理,能够提高培训效率,控制培训进度、成本,提高工作执行力,保证了培训质量。

 

二、项目管理实施

 

笔者面对的培训对象是具有一定专业特长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专业技能人员。多数学员是带着理论上的疑问和实践中的困惑来参加培训的,他们急需在培训中获得对理论和技能问题的正确解答,并能将其快速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这就需要在培训项目启动过程中预先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各受训人员的水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界定培训范围和制订培训方案,力求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更贴近企业实际。

 

物探职业技能培训部采用PMP项目管理模式,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公司主业、设备制造、国际服务和新兴业务,分类别、分专业(工种)、分层次、分级别地开发了11个大类63个工种(岗位)培训项目。

 

1.调查分析培训项目需求

 

通过调查分析,将培训组织的需求与受训对象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在培训项目内容设计上,采用学员“点菜”、教师“掌勺”方式,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摸底考试、座谈等形式进行调研,摸清受训单位和学员的需求,为不同层次的学员设计不同的培训内容,实现个性化培训。

 

2.制定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在每个培训项目启动时,项目长要考虑师资配备(团队组织)、培训进度、沟通渠道、成本管理和培训质量等计划的制订。这些计划对不同的受训单位和工种是相互交织、复杂多样的,项目长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保证项目在执行过程中有条不紊地进行。

 

(1)做好师资配备。

 

根据各项目不同的培训需要,我们配备了不同的教师团队,在师资配备中做到选拔责任心强、知识面广、管控能力强的优秀员工为项目长;选派学校各专业顶尖的“三师型”(讲师、培训师、技师)教师;针对某些特殊培训项目需求,聘请集团公司、公司技能专家为兼职培训师,有些项目还需要聘请不同专业的高校教授、专家任教。

 

(2)提供设备设施。

 

根据培训项目的需要,为每个不同的培训项目提供不同的实训车间、演练室、教室和室外实训基地等。同时,对设备和场地进行编号,在培训指南上注明设备设施、场地所在的位置,标注室内、室外、校内、校外,便于学员提前做好准备。

 

3.控制培训项目全过程

 

在培训教学过程中,推行“教、学、管”一体化培训模式,考虑到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接受能力,在“教 ”的过程中,采用“模块、滚动、互动”的教学方法,强化学与做融合,学习与考试同步进行,形成“教中学、学中做、做中评”的一体化培训体系。在“学”的环节中,采用开放式教室管理、分组式学习模式、以考代训的教学手段,为学员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条件,促使学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管”的过程中,实行项目长(班主任)负责制,在培训运行过程中,项目长负责计划安排、实施与跟踪、多部门协调与沟通及风险控制,通过考勤管理、跟班听课、学员座谈、档案整理等手段,确保每个培训项目的教学质量。

 

三、项目管理效果

 

2014年,共完成培训项目百余个,培训近万人次,覆盖了东方公司职业技能竞赛等六大精品培训项目和物探技术与设备、地震勘探、营地电工、计算机、管理等专业的项目培训,实现了培训质量与效益同步提升。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物探职业技能培训部逐步形成了公司主业、设备制造、国际服务和新兴业务,分类别、分专业(工种)、分层次、分级别地开发了11个大类63个工种(岗位)培训项目模块,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第3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一直以来受到教育体制的限制,我国的学生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学生存在着动手实践能力差、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欠缺的问题。这一问题很长时间成为教育界甚至全民的关注,与教育相关的各层次的研究者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是提高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对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从理论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专业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1 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软实力还是硬件的提升都要良好的教育打基础,在教育中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又是重中之重。但是,受到我国固有的课堂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多方面的研究者们都对其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探讨和分析。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主要体现着以下几点: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无论是物质领域还是精神领域,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愈加重要,成为了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的标志。2)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科技知识、设备以及概念层出不穷,不断地被改革和更新,如果没有具备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学生很难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就不能在社会上体现自身的价值,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3)对于未来社会生产的特点来说,以前的生产活动都需要良好的创新实践能力,如果学生不加强对这方面的学习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4)创新实践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发展的基础。从哲学上说,劳动创造了一切,人类是靠双手来开发大脑的,可见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其他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2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的相关知识阐述

2.1 专业技能培训的概念

对于当前的学生来说,专业技能培训一般是指按照一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要求,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从事某种职业和做好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等的培训工作。

专业技能培训是社会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就业的需要。学生如果想从事任何一种职业,进行生产劳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业务知识和实际的操作技能,所以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学生还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操作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掌握专业技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2.2 科技竞赛的概念

对于学生来说,科技竞赛是一种与科技课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在此基础上,在教导老师的带领下,参与的某项校级、地区级、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针对某种项目或某个研究范围的各类科技竞赛,一般可单人参加也可学生自由组队参与。例如较为常见的“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青少年数学论坛、数奥等。这些科技竞赛大多都是基于对学生理出学科知识(包括数学、语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动手技能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察和培养。

2.3 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能力是除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以外的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诸多要素。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点是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之在主观上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并怀有极大的兴趣对现有的知识开展探索创新。

3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力分析

3.1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那种想要创造崭新的、尚未出现的新的事物或观念的某种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关意向、想法和设想。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创新能力的基点和出发点,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进一步的产生出创新能力。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决定了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在这两项活动中,学生都需要接触新鲜的事物和知识,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两项活动,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想法,要有钻研的精神,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这两项活动,学生对新鲜事物和知识的探索兴趣被激发出来,从而产生了探求心理,进一步引导出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产生出创新行动。

3.2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当创新意识的感性愿望提升到理性的探索的层面上才产生出了创新思维,这个升华过程就是创新活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实现飞跃的过程。在长期的校园学习中,受到旧有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容易形成某些惯用的、格式化、大众化的思维模式。一旦面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或者某些从未经历过的现实问题时,他们会一贯地、不加考虑地应用这些固定化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并处理问题。这在处理问题方面往往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针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是要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定势、思维惯性,通过这种思维能突破常规思维的界限,以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产生新颖的、独到的、思维成果。

针对学生开展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和开发的途径。在专业技能培训中,通过认识、操作、摸索到熟练应用;在科技竞赛中,通过选题、分析、到设计完成作品,无不对学生的多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起到帮助作用,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多样性创意,训练其思维的发散性,通过缜密的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有利于学生创新技能的掌握

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创新技能同样居于创新素质的核心地位。只有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技能才能得以表现和确认的(的字不要)。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活动就是一项技能的实践环节,在这两项活动中能够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自身学习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能够最大程度地对创新技能起到锻炼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专业技能培训、科技竞赛和创新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专业技能培训和科技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了重点阐述。这两项活动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这三个方面的作用来对创新能力施加影响。

【参考文献】

[1]周雪梅,何昆鹏,许德新,等.基于科技竞赛的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184-185

[2]孔丽英,梁汉昌.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创新型人才[J].肇庆学院学报,2011(5):8-10

第4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实践技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80-03

一、研究的缘起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多年以来形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考核被过度强调,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却被大大忽视,导致了高职教育并没有完全同本科教育区分开来, 职业技术院校的特色不够鲜明。造成当前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没有较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质量和发展水平。

本课题通过实地调研,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校企合作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提出一系列子问题,从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实践能力的建设现状切入,验证“校企合作”的方式才是提升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最优策略。力图使本课题的研究为解决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问题,提升教师实践能力找到可行的途径与方法,为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制定和完善面向全市范围内包括技工院校在内的全体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培养政策提供咨询建议与决策服务。

二、问卷与调查样本分析

为深入研究高职学院教师实践技能发展的现状,本课题组根据相关资料,结合高职学院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以苏州市5个院校为10个主流专业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为94%,数据结果可以作为科学分析的可靠依据。

调查问卷的内容由三部分构成,具体情况及分析如下:

调查内容一:教师基本情况。

这一部分是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和来校的途径。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统计表(如表1、表2所示):

在调查对象中,性别分布相对均衡,被调查的女性人数超过40%;被调查对象多为中青年教师,年龄多是30~50岁的教师,40岁以下人数占到75.71%;教龄以6~14年居多,以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学历和中、高级职称为主的中青年教师是本次调查的重点群体,也是高职院校目前专任教师的主力军。调查学科文科占38.21%,理工科专业占61.79%;文科专业主要是基于会计、金融、企业管理专业,这些专业在文科专业中对教师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因此,调查结果的针对性较强,理工科专业,主要是基于高职院校中招生规模大,就业好,发展前景比较广阔的几个专业进行重点调查。

调查内容二:教师实践技能提升的认知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对教师实践技能内涵的了解、是否思考过去企业一线学习、认为提升高职教师实践技能的主要动力和阻碍因素有哪些、利于专业技能提升的方式有哪些?

有58.36%的教师对专业发展的内涵“一般了解”,35.6%的“清楚”,也有6.04%表示“不知道”;在是否思考过专业发展的项目中,选择“经常思考,有自己的发展规划”的老师占到了38.1%,选择“考虑过,但不知道怎样着手”的占50.33%,选择“听从管理部门安排”和“从未思考”的各占8.7%和1.67%。

从表3、表4、表5中可以明显看出,“更新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动力,而“学院专项经费不足”和“学校制度不完善”则成为阻碍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提升的最主要的因素。超过80%教师认为“企业挂职锻炼”和“外出考察,参观学习、培训”最利于专业技能提升发展。

调查内容三:教师实践技能提升的诉求情况。

这一部分主要对教师们最关注的专业技能提升目标、提升实践技能的主要途径以及影响教学水平的主要因素等内容展开调查。

教师认为“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是最需要补充的,在新技术,新工艺和方法方面占到57.43%。由于高职学院教师来源于不同背景不同学科,因此,所掌握的的专业技能程度不同,其对专业技能提升的要求也不相同。教师群体中,毕业直接入校的教师对在职培训的需求远远高于从企业调入的教师,而企业调入的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对提高知识层次需求更为强烈,这些都反映出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现状。

到行业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参加专业实践工作是高职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有68.35%的人只是“偶尔”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12.49%的人“经常”,20.16%的人“从来没有”。81.98%的人认为职称提升是最能激发教师提升实践技能的动力,18.12%提升实践技能的动力是职务提升,32.18%的人是为了收入的提高,更多的人提升技能的动力是来源增进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在简述存在的问题和提出建议的调查中,教师们反映绝大部份的人没有参加过专项培训,即使参加过的也感觉形式大于内容、学不到真正的知识、走过场、没有实质性效果、没有系统性,未能根据老师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组织培训。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对专业化发展的态度普遍是积极的,并希望有多样化的、更具有实际效果的专业发展机会。同时,作为高职院校,学院在教师专业实践技能提升发展方面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

三、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发展的路径

(一)以企业为依托建设完善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一般来说,利益诉求是校企合作的主要动力。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将有力推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将有效获得所需人才,教师将成为二者融合的接点,教师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中提升了职业技能,提高了教学水平,反哺高职学生,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因此,以企业为依托建设完善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利益追求,形成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对于职业院校,要不断深化对基于企业平台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知。对于企业,应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确保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

(二)拓展企业院校人员互动机制

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拓展企业院校人员互动机制,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兼“双师型”教师,不断提升产教结合的质量和效果。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定期组织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学习相应工作的流程,企业配置专门的工作人员作为导师进行现场示范,遇有疑问,当场解答。这种交流互动机制将有效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面向企业公开招聘实习基地或学科兼职带头人,实行双学科带头人机制,有效地补充和改善师资及配备,设置专项基金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成果的专业人才来校任教,教学的方式可以是课程、实训、讲座、技能辅导等,真正确保社会人才的专业技能与高校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同时,定期开展校企座谈交流会,一方面有利于双方专业发展动态与趋势的探讨,另一方面也使高校教师更深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激发换位思考意识,强化专业建设。

(三)多元化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技能提升是复杂的过程,需要院校层面进行统筹,完善多元化的管理与评价机制,因为它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也包括专业教育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也应该通过多元化的管理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发展途径,在此基础上健全相应的评价机制,拓宽校企合作的平台,结合行业信息、行业技术的变化进行创新。

1.成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与指导机构,规范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教师实践技能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学院应成立教师专业发展管理与指导机构,逐步推进高职教师专业发规范化和持续化发展。该管理与指导机构应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后续保障等方面进行架构,其主要职能应涵盖教师发展规划、培训方案、评价体系,并负责不断调研修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且监督各学科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情况。

2.完善评价机制,构建良好的专业化发展环境。高职院校要逐步完善教师职业评价机制,评价体系涵盖专业理念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维度,具体衍生出若干相关标准和行为观测点。评价机制不仅为全面评价教师的职业能力与发展提供标准,同时使高职院校教师真正明确什么是教师职业能力,教师职业能力由哪些维度、标准构成,为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供目标导向。同时不断完善或提升现有的激励政策,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与其专业发展目标有机融合,不断优化专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问题是关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命题,各职业院校应积极吸收国内外各院校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选拔教师、培养教师、评价教师上不断开拓创新,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月凤.高职教师队伍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08,(7).

[2] 郑秀英,周志刚,郑秀春.高职教师专业化:内涵、差距与策略[J].中国大学教学,2010,(4).

第5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实操技能建设

中图分类号:X752文献标识码: A

一、当前煤矿机电实操技能状况

煤矿企业的职工素质和技能高低关系到煤矿的大发展和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关系到矿井安全生产能否顺利进行。近年来,全国大部分煤矿企业的职工队伍素质和技能状况呈下降趋势,工人的业务技能不高,因此在矿井工作中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不够,经验不足。采掘职工使用割煤机、转载机、刮板机、防爆开关等机电设备不知道怎么进行正确维护和保养,造成机电设备故障增多;机电工人的技能水平不高,对矿井发生的机电设备故障不能及时判断和快速处理,延长了由设备事故造成的大量生产时间影响,已经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提高煤矿机电实操技能的必要性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原则。“装备”是前提,“管理”是基础,“培训“更显重要。

“管理“的先进有效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装备”是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有利武器,先进的技术装备不但有很高的效率,同时可以创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避免事故的发生。“培训”是提高职工素质的主要手段。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使用高技术的装备和接受高水平的管理,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进行。因此,要想真正搞好煤矿安全生产,首先必须从“三并重”之一的“培训”抓起。培训更应该从实操抓起,真正提高生产一线员工的动手能力。在煤炭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煤矿技术职工的技能素质的优劣已成为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加强煤矿机电实操技能培训建设,对提高煤矿企业全员素质和增强企业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三、多举措加强煤矿机电实操技能培训建设

1、开展模拟实训,提升受训职工认知度。

大力开展多媒体模拟教学和模拟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方法,提升职工对所学项目的认知高度。严格按照 “理论实践一体、实训教演合一”的教学模式,以培训中心和模拟实训实验室为平台,引进了高技术含量的采煤机、掘进机、各种专业开关、综采工作面等装备的模型以及多媒体培训软件设施,开辟了远程网络实训教学平台,开发制作了各实操项目培训视频课件。形成了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远程教育与课堂演示授课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了矿井职工对煤炭各种生产设备认知高度,为职工的操作技能提高提供了感知平台。

2、开展基地实训,提升受训职工实际操作水平。

大力开展培训基地训练,提升实际操作水平。我矿围绕着矿山采、掘、机、运、通各系统,在职工培训中心建立了“模拟教学巷道“实训基地,设立了电气开关维修、风机切换、小绞车、瓦斯断电、刮板机等实操点,由各专职教师专业指导,对员工开展针对性实训工作。同时,该矿还将实训拓展到设备生产厂家,选派本矿专业技术突出的职工深入到厂家生产现场,由厂家技术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实现了培训的无缝对接、全过程覆盖。例如,在确定矿井设备生产供货厂家后,一是要要组织相关生产科室、队组技术人员,到厂家进行培训,由厂家技术人员现场对设备的安装拆卸、实际操作、工艺流程、配件更换等进行现场演练;设备到矿后,组织矿技术人员在实训基地对设备实际操作人员,就使用设备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安装使用等进行现场拆解操作学习、细则解剖分析、实际操作演练,确保操作人员操作步骤准确、操作规范达标,这种基地式培养方式极大的提升了员工动手操作的技能。通过建立实训基地这样一个平台、成长了一大批人才,为我们煤矿企业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未来矿井建设发展进程中所需要的高技能岗位人才。

3、开展岗位实学实训,提升受训职工适应现场的操作能力。

通过开展生产现场操作岗位实训,培养适应煤矿恶劣环境下的各项设备操作技能。为了加快培育员工现场作业适用能力,我矿按照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各岗位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开展了 “师带徒”、 “拜师学技”等活动。新工人入矿培训阶段,在接受理论培训、模拟实训、基地实训的基础上,基层单位队组还需指定师傅,采取 “结对子”、 “一帮一”、 “手把手”等模式,通过签订师徒协议书,对操作工人进行单项达6个月的岗位实训,每月一考核,每季一评价,按权重纳入实训最后考核,只有理论、操作 “双达标”,才可独立上岗,提升了职工井下恶劣环境下现场作业的适应能力,解决了职工在复杂环境下操作的应变能力, 为全面提高操作技能不留死角。同时建立各项目操作示范岗。为了使基层学习的氛围更加浓厚,在全矿各工种岗位开展了示范岗评比活动,职工培训中心坚持从内部做起,严格按操作标准实施培训,对各机电操作项目按照考核结果将示范岗分1―5级星级管理,在教学需要时带领学员现场观摩学习,建立各单项实操项目学习标准样板,积极为学员找规范、找模范,从而使职工找到差距、纠正不足,从而提高学员实际技能操作水平。

4、加强激励,提升受训职工学习实操技能热情。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争当技能型员工的热情,应先后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对首席技师、高级技师纳入技能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月度考核,按一定标准计发特殊技能绩效奖金。建立“技能提升奖励”制度,对取得高级技师以上资格,在公司技术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给予重奖。对考取高一级技能等级的技术工人报销书本资料、培训费用。设立了“师带徒”专项奖励津贴,每季度进行综合考评,发放一定的物质奖励;积极邀请相关操作技能人才进入课堂为大家现场授课,专门设立了实操技能带课津贴,根据授课质量计发课酬费。为了确保“人才上讲台,培训到现场”人才培养的有效落地,通过建立和完善“机制、投入、激励”三大保障系统,确保了员工机电技能培训模式的长效化和良性运行。通过调动各岗位技术工人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形成上岗凭竞争,收入凭贡献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职工钻研业务,争当技术能手。

第6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一、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意义

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可以更好地推进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就业率提升。我国社会发展速度较快,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要求,不能满足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需求,而其自身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职业院校对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鉴定工作的健康发展。对就业问题,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可以结合快速发展的经济方式,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适合的专业性人才,更好地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的模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增加就业。

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做法分析

1.培训准备工作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了培训效果,职业院校应把相关工作做好,对技能鉴定培训要做好通知工作,参训人数确定到位。对学习资料、鉴定培训所要用到的工具也要配置好。参与教学的人员要结合实践做好教学计划,教学材料收集和准备以及印刷工作。在整个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模式中,准备是基础,因此,必须把培训准备工作当成重点工作来进行。

2.采用知识与技能鉴定一体化的培训模式

对当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模式创新探索,要加强学科教育与技能鉴定的高度的融合。在当前形势下,职业院校不能再遵循传统的培训模式,固守陈规,要加强改革与创新,以及实践知识与技能鉴定的一体化。要勇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摒弃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教学实践要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不仅仅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对专业设置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来选定一个主攻的技能,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学科专业与专业知识的培养,进而增强职业特长的培训,使学生达到教育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中的成绩也要加入学生的考核成绩,从而真正使知识与技能鉴定形成一体化。

3.加强培训内容的设计

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它是围绕某一项职业技能再展开的,而每项技能培训的周期与培训过程都会有所不同,这就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因此,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模式中,要充分把培训内容做好,对培训内容的设计要做到位,在设计中要遵循科学性、专业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原则,对培训内容的价值要使其充分的体现出来,使参训人员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得到相应的帮助。

4.培训的实施

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要把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加强学生的自学意识,把自学作为其培训的基本形式,教师在培训中更多地起到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设定定期的模拟测试,以加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的提高,加强培训的实效性。培训中,教师要结合日常的教学内容与练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指导与分析,做好集中指导与个别的辅导工作,从而使得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加强考试与培训的总结

职业技能鉴定不仅仅是对于资格认证的考试,更是对学生的认可,对社会的负责。因此,对于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要加强对考试的把关,对于培训工作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完善相应的考务管理。对在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工作之后,相关人员更要对培训工作做好总结,结合实际对培训中的得失做好分析,对于培训大纲做好及时的修正,从而明确培训的重点与难点,为下一次的培训工作做好铺垫,从而有效地提升培训的整体水平。

三、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发展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而职业院校就是为社会输送各类专职技能型人才的,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因此,我们要不断去充实职业技能鉴定的培训模式,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发展。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中,要加强培训的实用性与规范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与考核中,要加强规范性,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培训内容要加强实用性的突出,要始终围绕着职业技能鉴定这个中心而展开内容丰富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要逐渐从形式上、内容上、效果上,形成相对的一致性,突出其整体性。要通过培训,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

四、结语

第7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培训 技能人才 多样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084-02

培训对象存在年龄老化、记忆差、掌握难等客观问题,以及培训方式简单,造成难以实现培训迁移,以致培训效果不佳等,是企业培训中的通病。如何克服这些弊端,保障培训效果,有的企业尝试加大培训量、延长培训时间;有的企业采取经济处罚等手段,但都效果不佳。

中国中车股份西安车辆有限公司是中国铁路罐车设计、制造的龙头企业,是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铁路罐车研发和制造基地。近年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公司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方面也出现了诸多困难和问题:技能人才队伍年龄老化;厌学厌培现象突出;理论培训记忆差、技能培训掌握难;培训方式单一;培训效果难以体现在岗位等等。对此,公司培训部紧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公司确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公司实际,就如何确保培训实效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多措并举,在培训中坚持采取实践--效果评估--总结--实践的做法,逐步摸索、总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多样化的培训模式,解决了存在的问题,确保了培训效果。

首先,通过制度化来保证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常态化;其次,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保障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有效运转。最后,下大力气,实施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将员工的自发成才行为转变为有组织的人才开发和应用。通过几年的实践,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搭建了有效平台,起到了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推器的作用,畅通了一线技能员工的职业成才之路,铺就了员工由初、中级到高级再到技师、高级技师的成长通道。近年来,共有7000余人次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有近2000名员工得到不同程度的晋升。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总数比例由2008年的39%上升到2014年58.55%。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总数达13.05%。从而建立起了一支数量规模适当、适应企业发展、技能精湛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

一、以完善的制度建设形成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平台

所谓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是指培训途经要多样化,在为技能人才成才拓宽途径的同时,注重建立多种培养技能人才途径;培训方式要多样化,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工种、不同等级、不同需求采取不同培训方式。

“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积极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是推动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基础。”针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围绕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模式,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为多样化的培训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在创立多样化的培训途径方面,公司相继研讨、制定、出台了《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实施管理办法》、《员工技能鉴定实施细则》、《公司技术员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管理规定》、《技术比赛管理规定》、《公司技术员工参加陕西省高技能人才社会化考评管理方案实施办法》《技术员工师带徒规定》等制度。对员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晋升、比武等都做了相关规定,“以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和岗位技能训练为基础,对复杂技术工种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力度,对熟练技术工种大力强化岗位技能培训”。

围绕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制定下发了《技术员工强化培训管理规定》、《技术员工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特殊关键岗位培训管理办法》等,明确了技术员工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考核方式;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领军人物的引领示范、技艺传承作用,制定了《技师、高级技师多技能培训管理办法》、《高技能人才技能演示实施办法》、《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等,规定了高技能人才发挥示范作用的具体要求和具体方式。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的途径多元化、方式多样化、要求标准化、目标明晰化、实施常态化。培训形式有按照生产钢性要求和国家法规要求的岗位培训,有既是上岗要求又是员工职业生涯成长途径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有为员工展现技能水平的技术比赛,有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作用的技能演示,有形成团队优势开展技能传承和培养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方式有课堂教学,有基地实训、有现场指导、有技能演练,还有拍摄标准化技能教学视频。因地制宜,组织课堂或现场播放培训;有数十人集中培训,也有几人为一个培训小组。形成了员工多样化的技能培训模式。这些多样的培训形式为不同年龄、不同情况、不同技能、不同心理的员工,提供了各自适合的培训形式,从而为技能人才发展打造多种途径,搭建更多的舞台,开辟高技能人才职业化的成长通道。

二、以有效地机制和管理平台保障多样化培训模式的顺利实施

制度的落实靠机制,机制的运行需要一个管理平台。多样化培训模式、各项制度的执行要求有一个顺畅的机制和有效的管理平台。

1.明确培训管理体制和各层级管理责任。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首先从体制入手,建立培训工作两个管理层级。在公司层级设立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委员会,由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任主任委员,承担培训工作主要领导责任。主管人力资源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任副主任委员、相关职能部室等单位领导担任委员,负责对培训工作重大事项的审议与决定;同时,各分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其分管领域培训工作领导责任和组织实施责任。其次,在各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员工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规定行政第一管理者担任组长。明确基层单位的培训主体责任。规定了各层级管理职责。

在此基础上,明确公司实施两级培训管理体制。设立公司培训平台部门,负责牵头抓总工作。在大多数企业撤销或合并培训部门的情况下,保持独立的培训平台机构,开展对培训工作的管理督导和业务指导,负责公司一级培训的管理组织和实施;对培训工作的管理落实和项目实施起到支撑作用。规定公司各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培训工作的主体,负责本单位二级培训的管理和组织实施。

2.建立良性运转的培训体系。在公司内部建立了ISO10015培训体系,早在2007年就起草了《培训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在试运行中,坚持按照PDCA循环,每年实施内部审核,既保证体系正常运转,也通过评估对体系不断修正,不生搬硬套,结合企业实际对有些环节、项目及时进行修订。2014年,对原有的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开展了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2015年了修订后的《培训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确保培训工作的持续改进和不断提高。

3.通过管理平台加强培训管理。其一,对基层单位,把各单位培训项目实施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对一线员工,规定了职业资格取证时间要求及鉴定结果的应用以及未按规定取证的处罚办法,使技术员工参加技能培训和鉴定由软要求变为硬杠杠。 其二,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动员。公司每年初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组织召开员工培训暨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会议。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等主要领导亲自与会,做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报告,提出具体措施和工作目标要求,为开展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并对优秀高技能人才和当年技术比武优胜选手进行表彰奖励,有力的推动了高技能队伍建设和任务的落实。其三,在对基层单位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摸底,每年度以公司文件的形式将高技能人才培养指标层层分解到各单位,并将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到对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中去,压力下传,重心下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其四,制定详细的年度培训鉴定计划并认真实施,紧密跟踪基层日常完成情况,对全公司高技能人才比率和持证率进行动态管理。对落后单位及时补充、增加培训任务,围绕生产实际服务基层、服务员工,巧用生产间隙、倒班时间、业余时间指导、配合各单位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并及时组织鉴定,确保计划落实。采取多种管理措施,通过管理平台加强培训管理,实现多样化培训模式落到实处。

4.制定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为多样化培训模式的运行提供激励。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针对高技能人才选拔、评价、激励制定了《员工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技师管理实施细则》、《人才梯次管理办法》《员工聘用管理办法》等。实行了首席技师专家工资制。对评选出的技能人才实行月度津贴制度,对取得优异成绩技能卓越贡献突出的技能员工实行专家工资制度,同时,建立和完善员工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正激励 ,对员工参加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赛等取得优异成绩予以破格和奖励都作了规定,对在各级比赛中成绩优异的选手予以重奖。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劳动”,人人争当高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极大调动了员工投入多样化培训、走岗位成才之路的积极性。

良好的机制、有效的管理平台为多样化管理模式各项制度的落实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以确保实效为原则组织实施多样化培训模式

实施多样化培训模式的原则是确保实效。建立了健全的制度,具备了良好的机制,保证培训效果的关键就在于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和方法,根据培训对象、培训需求、培训目标确定培训模式,确保参培有兴趣,培训有目标,过程有控制,效果有评估。西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在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中,根据培训内容、培训目标、技能员工的年龄、工种、生产和技术的需求等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培训方法和培训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强化技能培训,加大技能培训比重。改变长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偏重理论培训的形式。加大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力度,逐步形成以技术操作强化演练为重心的技能培训方式,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效果得到保障。

二是搭建比武平台,拓展技能人才快速成长通道。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发现和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破格晋升制度,将技术比赛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以赛促训,赋予培训新的形式与内容。将比赛成绩作为晋升高一等级职业资格的依据,公司坚持每年开展2~3个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员工参加省市、行业等上级组织的技术比武活动。对获得公司及以上技术竞赛表彰的员工,在今后晋升时予以免试,为中青年高技能人才成长开辟了绿色通道,为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结合生产实际需要,创新岗位练兵与技术比武、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模式,激发了员工学习钻研技术的热情。将比赛成绩作为晋升高一等级职业资格的依据, 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2008年以来,共举办公司一级比赛 16项,二级比赛 200余项。有62人通过比赛得到晋升高一等级。

三是提升和完善师带徒制度,推广名师带高徒、带多徒活动。师带徒是员工实操培训传统的的重要形式。西安装备公司在高技能培养工作中,注重对传统的师带徒制度予以革新,按照企业需要和职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明确高技能人才传帮带的责任,把带徒作为技师、高级技师的评聘考核内容之一,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制度,规定申报评审技师、高级技师必须培养3名高级工。否则不予评审;公司首席技师、高级技师、技师必须带徒,否则不予聘任;使一些绝技、绝窍、精湛技艺顺畅传承。把技师、高级技师的绝活变为企业的共同财富,促进职工岗位成才。

四是积极开展多技能培训鉴定,打造复合型高技能人才队伍。公司要求技师、高级技师在规定时间内取得相关工种第二技能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聘任或续聘的重要依据。改善了高技能人才技能单一的现状。

五是开展技能演示,助推高技能人才全面发展。为解决公司技术断层和绝技绝活失传问题。公司结合实际于2010年开始,在全公司范围内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技能演示活动。规定公司所有技师、高级技师必须全部参加,结合生产实际确定演示项目,注重解决生产操作中的实际技能难题和惯性问题。演示讲解相结合。此活动的开展,既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又可以锻炼技术工人的心里素质,帮助他们完善自我。推动高技能人才的全面成长。已有近百名高技能人才展示了他们的拿手绝活,参与观摩的员工数千人次。营造了岗位成才,学技练功的良好氛围,为员工传承和学习“绝活、绝技”,发挥了有效平台作用。

六是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催生更多的员工岗位成才。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着力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催生更多的员工岗位成才。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比较,更侧重于技能、技巧和经验,“高技”、“绝技”和“经验”的形成来自不断的实践、学习、思考和积累。高超的技艺是在生产实践中练出来的,企业高技能人才的成长发展离不开生产一线、离不开工作现场(岗位)。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基于以上特点的一种新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式。2011年,我们在反复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积极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一线技术攻关、人才培养等工作,进一步优化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催生更多的员工岗位成才。目前已创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省级1个,公司级3个,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了应有作用。

第8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车工 短期培训

一、依据专业技能,制订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

笔者学校在培训前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依据劳动保障部颁布的《车工技能培训大纲》,结合岗位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各种专项能力,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把车工技能分为车床操纵及刀具刃磨、内外圆柱(圆锥)面的车削、螺纹加工、中等复杂零件的车削四大专项技能。然后依据四大项专项技能,确定必须配套讲解的车床基本结构、公差、制图、切削原理、工艺分析等专业工艺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并确定各部分知识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从而形成完整的专业培训计划,见表1。

二、加强教材建设,为学员未来发展打好基础

笔者学校按照“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以技能为主线,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进行整合,突出实用性课题的技术含量,开发、优化培训教材。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工艺与技能教学中实施一体化教学。在课程分配上,安排一名教师既承担工艺理论部分的讲授,又承担实操部分的授课。在教学方法上,一是边实习边讲解,二是先实践后讲解,三是讲解、实践循环进行,从而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例如在讲解“工件刚性差时,车刀应选择较大的主偏角”这一知识点时,教师首先在黑板上通过图解进行力学分析,如下图所示。

对比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随主偏角Kr增大,作用于工件上的径向分力Fy反而减小。这时力学知识差的学生仍是似懂非懂,教师不妨就在车床上用两把主偏角分别为30°、90°的车刀在细长轴工件上进行车削验证,边演示边讲述,让学生看到用Kr=90°的车刀车削比用Kr=30°的车刀车削,细长轴弹性变形小得多。然后教师再结合此现象得出结论。

四、改革教学模式,实施模块化培训

笔者学校按照专业技能的要求,根据学员的接受能力和岗位培训目标,将培训内容分解成若干个模块、若干个单元,分段实施。以车刀刃磨这一技能为例,配套给学生讲述刀具材料、几何角度、切削原理等理论知识,同时把车刀刃磨技能分解成外圆车刀刃磨、内孔车刀刃磨、螺纹车刀刃磨、其他类车刀刃磨等专项技能和若干单元,最终让学生形成全面的车刀刃磨技能。

五、改革培训模式,探索分层培训

短期培训的学员文化程度和专业基础水平差异较大。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首先建立所有学员的培训档案,然后根据学员的实际水平,按照岗位技能目标,进行分类,成立初级培训班和中级培训班。在培训过程中,对课程内容和侧重点进行调整。对于专业基础理论差的学员,利用晚自习时间,开设机械原理、机械基础、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强化专业基础;对于实操能力差的学员,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强化技能操作。譬如笔者学校开办的河南金冠公司车工技能短期培训班中,有学员63名,在培训前,经学校和厂方的共同调查与测评,学员情况见表2。通过综合分析,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时效性。

六、强化技能鉴定,共同把好人才关

第9篇: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 职业技术教育 监狱服刑人员 技能培训

一、监狱服刑人员就业技能培训面临的困难

从监狱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来看,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从而制约了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监狱工作的体制不顺,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战略定位

长期以来,我国监狱机关的体制一直不顺畅,所谓的监狱既是监狱又是企业;既是执法机关又是生产单位。形成了监、管、教、产、供、销几位一体的“小社会”。监狱既要完成刑罚执行任务,又要组织生产来弥补经费的缺口。教育改造罪犯的职能势必受到影响和制约。监狱经济受到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教育改造职能弱化不言而喻,后果便是职业技术教育地位不明确,改造质量不高。监狱的实际功能目前仍主要停留在“生产”上,真正作为技术培训的“习艺”功能还很弱。虽然监狱都在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但培训的面都不宽,人员有限,培训的项目也都比较单一,而且都是在争取地方劳动就业部门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支持下,才办得起来。

(二)各个监狱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极不平衡

由于监狱管理部门对罪犯的职业技术教育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考核指标,导致职业技术教育缺乏总体目标,各个监狱各自为战。以某地区监狱系统为例,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面平均仅达到了65%左右,且各监狱的发展极不平衡。

(三)重管轻教、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操作

随着监管安全稳定目标越来越高,押犯结构日趋复杂,基层警力日趋减弱,使得一些监狱不得不把有限的警力、财力投放到保安全的目标中去。而职业技术教育指标相对较软,缺乏刚性,考核检查周期长、难度较大,教育效果又相对滞后,具有隐蔽性,因此,其作用容易被轻视和忽视。具体的表现在一些领导和警察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满足于“三不一高”(不逃、不死、不出重大事故和高效益),片面追求监管安全和经济效益,挤占职业技术教育的时间、经费和场地。

(四)职业技术教育自身改革创新滞后,导致内部培训与外部需求脱节

多数监狱要么没有认真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即使有的监狱开展了,也是以现有设施设备和劳动内容为主。事实上,很多监狱的生产力已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加之教材陈旧,这种情况下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实际上是与社会脱节的。从近年重庆市渝都监狱刑释人员追踪调查的情况来看,有不少在监狱算是技术能手的人回到社会从事同类工作后,由于需操作的设施设备明显优于监狱,不得不重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最后才能真正上岗,这种脱节式培训的结果,既是资源的浪费,也对刑释人员的就业造成影响。

(五)师资缺乏,场地设备不足,经费短缺,制约职业技术教育的普及和深入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需要一支专业性强、具有教学资质的师资队伍,职业技能培训要有培训的资质,要有培训合格认定的资格,让培训出来的服刑人员回到社会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些条件劳教所目前都不具备。由于监狱的性质所定,监狱专门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设备几乎为零。多数民警都是学的监所管理、法律等专业,实用型技术专业的民警师资极度缺乏。从笔者调查的三个监所来看,懂职业技术的民警均低于3%。社会需求量大的工种如重庆劳动力市场大量需要的汽车、摩托车行业技工,因受培训设备、场地和经费的限制,开展这类机械技工培训的工作举步维艰。

(六)设施困难,使职业技能教育偏于理论,出现理论与实际操作严重脱节

既然是技能培训,不只是上个课、拿本书、做点笔记就能会的,它需要一套完整的教学设施,需要大量的学习实践。监狱场所的教学条件,只能实现简单的课堂教学。从目前某地区监狱的条件看,虽然有育人学校这样的基础的教学实践场地和设施,但大都只能开展理论教学,实际操作并不能经常性地开展,特别是服刑人员要想完成课后实践很难。

二、如何实现全面职业技能培训

把刑释人员这一特殊的潜在的社会危险因素化解,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全社会来讲都是一项攻坚工程。而职业技能培训的顺利开展,能让这类人员稳步走入社会,自食其力,必将极大促进“首要标准”的落实。实现全面的职业技能培训,虽然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只要国家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社会进行全力配合,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诸多现实问题,是能够全面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笔者认为,要实现全面职业技能培训,可从监狱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一)把职业技能培训教学楼搬进监狱

这样做虽然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一是可以解决安全问题,二是可以解决设施问题,三是可以解决功能问题。而且设施的一次性投入,还将为监狱开辟更为宽广的实践空间,为监狱树立一个品牌。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监狱可以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种管理的有效手段,让服刑人员把能够进入学校进行学习作为一种荣耀,进而激发服刑人员进行劳动习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只有把培训搬进监狱,才能真正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普遍化、常态化。

(二)建立联合办学机制

职业技能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培训合格的服刑人员颁发合格证书,给服刑人员就业提供依据。而只有有资质的职业技术学院才有颁发证书的权力。所以,要想办好所内职业技术学校,就必须与社会上的职业技术学院形成联合办学机制。定期开办各类培训班,组织技能培训考试,颁发培训合格证。让服刑人员不出所区就能学到实用技能,增强步入社会的信心,提高社会适应性。

(三)财政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经费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要请教师,要安排接送,要添置必要的设备,这些都需要经费作保障。与此同时,生产习艺劳动更应侧重于习艺,让技术占主导,与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合理的搭配。培训经费可以采取用习艺收益的一部分弥补培训经费上的不足,实现职业技术培训的良性运转。

(四)合理搭配设置培训内容

监狱内办职业技能培训,就不能像专业培训学校那样搞大型机械化作业类型的培训内容。场地不具备,设施条件也很难跟上,只有有选择性地开展适合服刑人员就业的职业技能项目培训。还要考虑到服刑人员的个体学历水平。服刑人员普遍学历很低,小学、初中占了绝大多数。要想让这些人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掌握生存技能,只有与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研究确定培训项目,贴近实际,走低轨道培训路线,把实用、管用、好用的培训项目引入监狱。项目设置上,考虑服刑人员自身特点,可以根据多种层次,设置多个培训项目,让服刑人员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也可以一个人学习多个职业技术,为服刑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创造适应性工作环境

学到了技能,并不代表能够找到工作。服刑人员回到社会仍存在一个适应性问题。服刑人员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应聘的经历,而很多用人单位都需要有实践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途径,那就是社会适应性训练。如何创造这样一个环境,既需要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也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改革管理制度就是要给服刑人员刑释前提供一个就业适应期,让服刑人员参与相关职业工作,给服刑人员一个锻炼的机会。某地区监狱于2006年在这方面也走出了可喜的一步,监狱与浙江鑫业鞋业有限公司合作,在狱内创办了就业培训基地,使服刑人员能够尽快适应社会企业的生产程序和技能需要,从而在相关的工作岗位上进行了适应性锻炼,给服刑人员就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平台。

(六)提供就业指导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