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事业单位改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

第1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省属事业单位改制的若干政策意见》(浙政办函[*]45号),经省政府同意,就有关问题的处理提出如下意见,请贯彻执行。

一、关于改制资产的范围和处置

改制事业单位的资产,除用工会经费(不含职工技协)形成的以外,均列入改制范围,单位负责人应作出书面承诺。

事业单位改制时,要由主管部门委托有资质的审计机构对其财务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审计时限统一确定为资产评估基准日前3年,审计重点为资产、负债及权益的增减变动和结果,必要时可延伸审计。对改制范围内的全部资产必须进行:评估,资产评估前,主管部门要提交书面申请,经财政部门核堆后,确定评估基准日;资产评估结果要在改制单位予以公示,并报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为保证财务审计与资产评估结果的公正、合理,一家中介机构不得同时从事同一家事业单位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

事业单位改制时,离退休(含按政策提前退休)人员养老和医疗保险费、经济补偿金、抚恤金、丧葬费及精简退职职工、计划外长期临时工、遗属生活补助等费用,经人事、劳动保障、财政、国资等相关部门核准,可在改制单位的国有资产中提留,若资产不足提取时,由其主管部门(含二级局)或国有资产营运机构调剂解决。

事业单位改制时,单位职工的应付工资、奖励基金、福利基金结余,经财政部门审核,可依据职工贡献、工龄、岗位和技能等因素,按人均不超过3万元且总额不超过结余数的50%标准,分配给职工个人投资入股,并视作个人资产,可以转让和继承,但不得提取现金。

事业单位改制中,对改制后与企业经营无关的职工食堂、集体宿舍等资产,经财政部门审核,可予以剥离;对改制中清理出的坏账损失、投资损失和报废的资产,经财政部门核准后,按照《省属国有企事业单位核销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划转给*省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或*省荣大资产管理公司。

事业单位改制鼓励以资产出售方式进行产权置换,出售价格以资产评估结果为基准价,根据企业盈利水平和市场发展前景,经财政部门核批后可适当浮动,但不得低于评估价的90%。

国有资产出售原则上要以向社会公开拍卖的方式进行,购置者原则上应一次性缴清价款,整体购买且一次性付清价款可给予10%的价格优惠。对整体购买资产数额较大,一次性又难以缴清价款的,可在购买后3年内缴清价款,但首次缴款金额不得低于出售价的50%,欠缴部分必须实行财产抵押,与财政部门签订分期付款协议,并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资产占用费;也可借给改制后企业有偿使用1?3年,并与财政部门签订借款合同,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收取占用费;对少数微利、亏损单位的资金占用费,可予以适当优惠。资产出售收入由财政部门收缴,实行专项管理,用于支付事业单位改制成本和国有资产再投入。

国有股权设置方案由改制单位提出申请,经财政部门批准后实施。鼓励改制单位职工、社会投资者参与改制,出资置换国有资产。国有资产(包括土地资产)末折股部分,不再计入改制后企业的资本公积。改制单位国有资产经资产剥离、提留后,数额在100万以下的原则上全部退出,100万以上的鼓励退出。

事业单位改制后仍保留国有股权的,应当建立国有出资人制度,国有股权由省国资营运机构持有,纳入其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范围,进行资产保值增值责任考核。

改制单位从资产评估基准日到改制日期间的收益,50%由财政、国资部门收缴,或计入改制后企业的国家独享资本公积,待改制后企业增资扩股时转增国有资本金;另50%由改制后企业享有。如出现亏损,则按上述比例分别承担。

在土地使用权处置中,改制单位除采取作价出资(入股)方式处置原划拨土地使用权外,土地评估价的50%作为原单位所发生的征地拆迁补偿费(土地开发费),计入单位的国有净资产统一折股,折股比率经国资、国土部门核准可合理浮动,但最低不得低于土地评估价的20%。

改制单位以净资产作价入股的,必须依法办妥债权债务处理相关手续。

二、关于劳动关系转换

事业单位改制中劳动关系转换基准日统一定为改制方案批准日。改制后不保留国有股份的,依法解除原单位与职工的聘用(劳动)关系,按职工在国有单位的工作年限(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可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年限),每满1年发给职工本人1个月改制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作为经济补偿金。个人月平均工资包括职务工资、按规定比例计发的津贴、1993年工资制度改革时保留的津补贴、省定的职务(岗位)津贴、省直规范补贴、物价补贴、医疗补贴、房租补贴(下同)。个人月平均工资低于全省事业单位社会平均工资1811元的,按社舍平均工资发给(下同)。对改制后保留国有股份的,若今后进一步改制为不保留国有股份的企业,按企业改制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金,补偿金按事业、企业工作年限分段计算。

对改制时的未聘人员或本人提出自谋职业,经单位同意后解除聘用(劳动)关系的,按职工在国有单位工作1年支付其本人1个月解聘前12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省属事业单位改制的若干政策意见》有关规定,要求提前退休的人员,由主管部门报省人事厅核准。

三、关于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在杭省属事业单位职工按规定提前退休人员,在提前退休年限内的退休费,按本人提前退休时核定的事业单位退休费和每年递增8%的标准,从退休费列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之月起,计算至法定退休年龄,提前退休年限内的退休费由原单位全额承担。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费标准按全部提前退休人员缴费工资总额的20%,每年递增3%的标准,从领取退休费之月计算至法定退休年龄;个人缴费标准,从事业单位改制后至*年12月31日前按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7%,*年1月1日后按本人缴费工资基数8%,并按每年递增3%,计算至法定退休年龄。

上述所提费用(个人应缴部分由单位代收),在办理提前退休手续时,由单位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清。

改制前已退休(含按政策提前退休)的人员,原国家和省规定的事业单位退休金待遇不变,今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企业办法增加的基本养老金低于按事业单位办法增加的退休费(养老金),原有经常性事业费的由改制单位负责补足其差额部分,所需资金由省财政按原经费渠道安排;没有经常性事业费的改制单位可根据条件,按规定在原资产中提留或在国有股份分红中解决。若从资产中提留,其标准为人均最低不低于2万元,最高不超过5万元。提留资金由改制后的企业负责管理和发放。

改制前参加工作,改制后退休的人员,转入个人账户的养老保险一次性补贴中,在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是指改制前在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按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计算为连续工龄的工作时间。改制后的人员,今后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后,原进入个人账户的一次性补助费的处理,按养老保险制度的有关政策衔接。

已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试点的单位,改制为企业后,按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对改制前已参加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已建立个人账户的,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可与按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参保后建立的个人账户合并计算。

末参加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职工,改制时离开单位的,由主管部门报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出具可视同缴费年限的证明,并装入本人档案。

退休(含按政策提前退休)人员的抚恤金、丧葬费,及精简职工及计划外长期临时工、遗属生活补助等费用,均按改制时事业单位现行标准据实提取,由改制后企业负责发放,今后按企业办法调整有关标准;如单位撤销可由主管部门委托社保经办机构发放。

四、关于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事业单位改制时,已退休(含按政策提前退休)人员中属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以及享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待遇的先进工作者,按《*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省属事业单位改制的若干政策意见》有关规定提留医疗保险费后,再按人均2万元的标准另行提留医疗保险专项经费,提留的经费暂由单位的主管部门建立医疗保险专项基金,专款专用,用于支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劳动模范按规定应由原单位报销部分的医疗费用。

五、关于事业单位改制方案的内容及报批程序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浙政发[*]68号)和省编委办、省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省属事业单位分类实施工作的意见》(浙编办[*]21号)规定,被认定为中介服务类、生产经营类的单位都要列入改制范围;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单位中属于生产经营性质的职能,原则上应将其剥离,列入改制范围。

事业单位改制总体方案须说明单位类别、职能及基本概况,包括资产、人员及经营情况;事业单位改制的可行性,包括现行条件、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如单位撤销,须说明理由;事业单位改制的基本思路,包括改制形式、清产核资、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处理、股权设置、人员分流安置、经费提留,以及其他需报批的事项;事业单位改制的时间安排和方法步骤。

改制的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文件精神,负责制定本单位的改制总体方案,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核,由主管部门一式25份报省属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办公室”),由办公室转各成员单位,成员单位要按各自职能和有关政策规定提出审核意见,并在10个工作日内将审核意见报办公室汇总,适时提交办公室主任办公会议研究。改制单位国有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由办公室批复给改制单位;国有净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或具有特许经营权单位的改制方案,由办公室提出初步意见,报领导小组批复。

第2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一、基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特点

1、规模比较小,发展空间小。大部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小、人员少,大部分单位只有几十人,有的单位不足10人,仅仅维持当前现状。有些单位生产经营不正常,挣不出利润,发不上工资,人员流失。有的市场规模小,仅仅干一些主管部门照顾给的一些系统内小工程,没有能力开拓市场。

2、市场竞争力差,生存困难。人员素质比较低,学历层次低,多年未进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单位无技术、无资金,企业资质低,走出去困难。资产质量差,生产设备少,市场竞争力不足,生存难度大。有些单位目前没有市场竞争力,无法生存。

3、单位成立时间早,人员严重老化。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大部分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来机构编制管理越来越严格、精细化,该类单位不再增加编制,不再进人,致使当时成立时进入的人员目前大都在50岁左右,年龄大、技能低,人员面临退休,迫切期望按事业人员退休,享受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待遇。

二、基层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县级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基本处于维持状态,经营非常困难,有的能营利,人员比较稳定。有些单位已经停止运营,人员下岗,单位承担的各类保险、福利等无法兑现;转企改制工作操作不好,人员的待遇利益受到损失,势必会影响稳定。

1、转企改制后退休待遇差别过大。事业单位改成企业后,人员待遇特别是退休待遇差别大,利益受影响。现在按事业人员标准交保险高,退休待遇高。改成企业后,缴纳标准低,退休待遇低。退休待遇的明显差别,导致人员心理失衡,引起攀比。利益落差,容易激化矛盾,滋生不稳定情绪。对于已经退休人员,对于退休后的住房补贴和医疗保险的保障也存顾虑。

2、前后或左右改制政策的不一致。不同县区或同一县区不同时期改革政策不一致,容易引起攀比。在前期县级事业单位改革中,各县区改革中的人员安置情况不同,有的县区改革时人员分流到其他事业单位,人员工作身份等得到保证。同样的单位,如果改革政策不一样,人员划为企业人员,势必引起人员的横向比较攀比。同一个县区,以前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实行“老人老办法”,人员仍然比照事业人员实行事业人员退休制度,现在改革如果“老人”直接划转为企业人员,执行企业劳动制度,同样会引起人员的攀比,改革政策的不平衡,导致人员利益不平衡,引起社会不稳定。

3、部分单位负债率高风险大。部分单位围绕服务党委政府重点工作,自觉服务大局,为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往往垫资承接公益性工程,负债高。改制后各施工队,对单位的信任度降低,容易导致一系列不稳定的连锁反应。

4、部分单位为“空壳”机构无法改制。大部分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仅仅维持目前现状。部分单位处于停产停业状态。有些单位运转不好,已多年停产停业,有的甚至从成立之日起,就没有真正运转从事过生产经营活动,人员大都在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帮忙,或者“自谋出路”,单位实际“名存实亡”。如果注销此类生产经营单位,里面人员没处放,又不能整合到公益类事业单位,所以人员只好临时挂在那里,无法进行转企改制。而且,此类单位不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改制也无法生存。

5、基层人员对改革承受力差。职工的生活面临压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已经近20年没再新进人员,现有在编人员普遍在50岁左右,年龄偏大、技能又低,原先为单位出过力,做过贡献,现在干不了了,又面临改制,可能面临下岗,生存困难,又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生活压力大,思想负担重。同时,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对于“身份”十分在意,仍然有“国家干部”的传统思想,改制后身份进行转换,面子上过不去,原先的事业人员,现在成了企业工人,脸上不光彩,地位下降。基层稳定工作的压力大。

三、转企改制工作中注意的问题

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关键是人员待遇怎么解决的问题。以前,有些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也走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路子,单位转企改制,完全成为市场经营主体,人员能够接受,形势稳定。在今后转企改制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创新人事劳动关系管理。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原单位解除与职工的人事劳动关系,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执行企业工资制度。原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人事档案、档案工资晋升等仍按原渠道管理或由人社部门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搞人事。职工不愿意进入企业的,按事业单位辞职有关规定辞去公职,领取一次性辞职补助金。

2、做好社会保险待遇衔接。社会保险待遇、退休待遇等实行“老人老办法”执行。原事业单位在编职工进入企业后,其社会保险缴费标准和渠道不变,待符合退休条件时,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享受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等待遇,保障原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待遇不降低。改企后的单位新进人员,执行企业社会保险制度。实践证明,“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一条比较稳妥、职工容易接受、能够推动改革顺利进行的较好办法。

3、可适当放宽退休年龄实行提前退休。截至改企基准日,原事业单位在编职工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国家法定正常退休年龄5年以内现工作年限满20年的,经本人申请,按管理权限批准后,可适当放宽年龄,照顾提前退休。离退休人员待遇管理不变。转企改制前的离退休人员,改企后原离退休生活、医疗等待遇不变,仍按事业单位的办法执行,离退休人员,最好由原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或举办主体负责管理服务。

4、出台财政、税收等相关优惠扶持政策。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企后,一定期限内,其正常经费按原数额继续拨付。转企改制后,企业特别是从事技术转让开发等业务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等,在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实行一定的减税优惠,给予大力支持。转企改制单位在技改项目或新上其他项目时,经贸、财政、银行等部门,在项目立项审批、资金、贷款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

第3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一、做好了XX年年我县国有企业决算布置、汇总、上报工作。市国资委XX年成立后,要求各县单独报送国有企业年终决算,本年共汇编工业3户、流通企业11户、粮食企业27户、建筑企业2户、农牧企业7户,历时一个月,完成了汇总及上报工作,受到市国资委的肯定。

按时完成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总结及扫尾工作。

XX年按省市财政部门的要求,完成了义务教育绩效评价数据采集、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本年一月份,我们召集教育局、人大、校方代表组成专家组,对我县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价及总结,并形成专题材料,上报市局及县有关领导和部门,为下一步提高我县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此项工作作为我股本年的中心工作,全股同志全力以赴,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精心准备。在省市没有做出明确布置之前,我们认真学习了资产清查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调查了解我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状况、单位数量,设计了自查所需要的手工表;

(二)精心设计方案。市政府4月18日召开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布置大会,我们在认真领会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工作方案》,征求审计、纪检等相关部门的意见后,上报县委、政府同意并成立了清查工作领导小组,为清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精心布置。4月28日召开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动员布置大会,传达此次清查工作的要求和分阶段任务,县领导又从提高行政效能和反腐败的高度进行了强调,从思想为清查工作扫清了障碍。

(四)做好业务培训。4月30日我们组织县镇相关单位的200余名财会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对如何自查做出指导并以投影方式对资产清查网络填报进行了系统讲解。

(五)做好单位自查工作的指导和督促工作。我们耐心解答各单位在自查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做到有问必有答,对于部分单位网络上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多次上门现场指导,;对于没有按清查方案要求时间完成的,我们不厌其烦多次督促,保证了自查及上报工作的顺利进行。至6月20日单位上报率为90%。

三、积极做好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

当前我县企事业单位正在进行大面积破产或改制,根据政府要求,我们要全面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去。一是要把好破产企业国有资产退出立项关,二是要监督改制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退出过程中的公开、公正关。本年我们共审查了四家国有企业立项破产,并明确提出资产处置要公开、按程序办理。为此,我股有二名同志抽调到清算组全面参与粮油贸易公司破产、政府招待所改制,全过程参与,在保证职工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努力实现国有资产退出的利益最大化。

第4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关键词】转企改制;财务管理

我国推行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由来已久,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正式将文化企业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这确定我国体制分类改革的思路。2003年6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召开,确定了9个省市和35个宣传文化单位进行试点改革,这是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文化体制试点改革。2006年3月,国务院了《关于深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思路和方法,会议确定了89个试点地区和170个试点单位,文化体制改革范围扩大。2011年6月2日,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上释放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信号,首次明确给出了事业单位改革的时间表,事业单位将分类改革,目前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转成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财务工作对转制单位尤其重要。

一、转企单位的现状

由于文化事业单位由政府主办,根据国家计划进行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经营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机构的设置由政府批准,人员列入国家事业编制,以至于它的财务管理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制度规范执行不到位,领导风险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与改企后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由于事业单位不用面临企业等单位在经营中的风险,以至于管理层和财务人员都不重视财务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财务人员安于现状,由于不用去创收,财务人员只要把收入、支出审核无误后记入账中,就算完成本职工作,知识结构体系老化。

二、转企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

(1)搞好清产核资工作。转企单位在转制方案获得批准后,应依照有关规定提出清产核资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财政厅备案。转制单位应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以主管领导为组长的清产核资领导小组,抽调财务、审计、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等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制定清产核资方案,对所拥有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登记,对各项负债和净资产进行全面的查实核对。一般应以转制方案获得批准的前一个会计月末作为清产核资基准日,清产核资工作应在备案后六个月内完成,并按规定将清产核资结果报主管部门和财政厅。转制单位要根据财政批复的清产核资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2)进行财务审计。转企单位在清产核资结束后,要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改制财务审计。转制单位对所提供的财务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负责。在审计过程中,财务及有关人员要积极配合中介机构。审计结束后,转制单位要与中介机构充分沟通,根据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相应调整会计分录和财务报表。(3)资产评估。转企单位在财务审计结束后,要聘请具有国有资产评估资格的中介机构进行整体的资产评估。资产评估主要是因为物价变动而造成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相差较大,采用国家规定的方法对资产进行估价。转制单位将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结果上报主管部门确认和财政厅备案后,根据评估报告调整账务,同时结束旧账,建立新账,执行相应行业的企业会计制度。

三、转企后的财务管理

(1)调整模式,健全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及资金管理。转企后要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要把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到企业的战略经营决策中,使它与企业的业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要有效地预防财务风险,还要建立合理的风险应对的策略,在风险来临的时候,使企业遭受的损失最小化。转企后的财务管理也要跳出微观,实现宏观视野,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办公条件,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配合改制的进程。建立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各项期间费用;加强财务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拓宽筹资渠道,填补资金缺口。转企单位要把预算作为重中之重,把它当作组织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使资金收支严格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对无预算支出要严格限制,对大额资金要实施跟踪监控,以确保转企单位的资金有序的流动。(2)加强财务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转企单位要组织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会计人员尽快掌握企业化财务管理知识和有关工作规范,提高其会计核算水平,转变财务管理理念。财务人员也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转企单位会计人员工作的重点必须转变,要从简单的算账、记账过度到参与企业的预测和决策上。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中,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精通财务管理和法律知识,还要懂得计算机和电子商务。财务人员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了解利用国家有关转企改制的政策来为企业服务。

参 考 文 献

[1]胡惠林.论文化体制改革[J].开放研究.2005(4)

第5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转企改制;人力资源管理;关键绩效指标

0.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力度日益加大,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数量日益增多,“大锅饭'’被打破之后,转企改制的事业单位就不得不去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转企改制事业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出更好地生产运营氛围,这是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大量的实践证明:绩效管理体系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效果较佳,能够有效地用好人才、管好人才、留住人才。本文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构建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1.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关键绩效指标是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具体而言,关键绩效指标的涵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关键绩效指标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出增值作用。换而言之,关键绩效指标是一座能够将企事业单位战略目标与员工个人绩效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桥梁。由此可见,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够真正鼓励那些对企事业单位有贡献的员工。第二,关键绩效指标务必要予以定量化或者行为化,以此来对评估者的绩效进行管理和考核,如若不能,那么则不可将其视为关键绩效指标。第三,关键绩效指标是企业管理人员与V大员工进行未来职业发展、工作表现、工作期望等进行有效沟通的基石。

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具有以下五个主要意义:

(1)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有效分解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能够更好地推动战略目标在整个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科室的贯彻执行。

(2)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让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关键绩效要求和岗位职责,能够确保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

(3)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为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提供更加详细化、更加客观化、更加透明化的参考依据。

(4)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有效地反映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关键性经营活动成果,能够帮助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更好地处理单位各种事宜。

(5)通过关键绩效指标能够对KPI执行结果进行有效地回顾和计算,能够让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于各种主要的关键绩效参数予以明了,并且还能够及时找出当前所存在的工作难点及问题,以便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进行解决或者改善。

2.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实施保障

2.1明确绩效考核与“提薪”和奖金、晋升的关系

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应该利用绩效考核结果,再加上不同岗位的要求对广大干部职工合理运用激励机制,这样可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按照事业单位既定的发展目标去工作,确保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完成。与此同时,运用激励机制还可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端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可同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专业知识与思想素质,恪尽职守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众所周知,每一个人都有希望去追求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有足够的动力,而激励机制恰好是动力的主要来源。激励是通过满足个人需要来引导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行为,提高他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其关键就在于满足广大干部职工在情感、兴趣、心理、生理等多个方面的需求,以便使之潜力获充分挖掘,使之充满工作的动力。

2.2沟通机制保障

在实施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绩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沟通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对于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而言,主要包含:第一,绩效管理小组与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这样不但可以支持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同时也可以对高层管理者工作方面全力支持。第二,做好绩效管理小组内部的相互沟通,保证精力的集中。对于真实的情况与信息做好分析,进而得到客观的解决方案。第三,做好绩效管理小组与员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如果员工得不到相应的信息或者是反馈的信息不能够及时的处理,那么就相当于没有信息。这对于员工情绪的稳定,稳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而言,其实就是一种伤害。在与员工相互沟通的时候,要做到实话实说,保证沟通目标的透明、清晰以及全面,不能够回避问题,避免员工心理有所猜测;在与员工进行沟通时,也要保证沟通的集中,可以选择面对面或者是集中的方式,避免因为分散的沟通出现信息传播失真的情况;在与员工相互沟通时,还要注意口径的统一,选择正规的渠道来统一口径,才能避免出现小道消息满天飞的情况,才能够有助于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推广。另外,可以在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召开职工大会,对单位的经营情况以及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宣传单位未来的发展战略及绩效管理体系,引导员工树立薪酬的分配观念,让员工从心底认可“大锅饭是不公平”的这一现象。另外,绩效管理体系政策以及知识有效宣传必不可少,要让员工针对绩效管理体系有一个整体上的共识,这样才能从观念上接受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绩效管理体系。

2.3建立绩效考核信息库来改革人员的选拔任用机制

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可利用建立绩效考核信息库来对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工作、学习阶段等各种信息深入挖掘,以便能够对其情况予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并且还可以利用绩效考核信息库来将隐藏其中的信息予以挖掘,以便能够更好地改革人员选拔任用机制,提升转企改制后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应该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力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正确引导人才的健康成长。一是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严格执行干部轮岗的有关规定,在确保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不断推进干部轮岗交流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加大人才轮岗交流力度,拓宽人才的业务知识范围。二是营造环境,引进优秀的人才。随着市场竞争力度的日益加大,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工作任务难度明显加大,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势在必行。转企改制后的事业单位务必要围绕重点工程建设、重点发展领域、重点科室业务培养出一批人才,并且采取有效政策和措施,吸引和聘用更多的优秀人员为企业服务,改善人员结构性短缺问题。

第6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近几年来,**林场等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访,强烈要求认定为全民所有制职工,并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我作为主管全市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负责人,深深体会到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如何在全力支持事业单位推进改革和尽量保障广大群众基本利益这两个方面,搭建一座和谐桥梁,实现二者的双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选择了农林渔工的养老保险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解剖。

一、情况复杂

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主要分布在**林场、**林场(即市林科所)、市农科所和市水产良种场四家单位,共445人,其中在职农林渔工256人,已退休农林渔工189人;市农科所还有移民农工144人,其中在职115人,已达退休年龄、人事未办理退休手续29人;其中市水产良种场20名渔场工人已于XX年12月按工龄每人每年1209元,另加1万元养老保险费实行了“买断”。未参保的农林工人数较多,情况复杂。

1、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1996年元月起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1996]3号文件,只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2、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XX年将**林场、**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方案。

3、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50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4、收入来源不一。**林场每年财政拨款105万元,无自营收入,人平每月338元。**林场每年财政拨款104万元,自营收入15万元,人平每月661元。市农科所每年财政拨款120万元,科研经费10万元,人平每月374元。水产良种场每年财政拨款10.5万元,自营收入5万元,人平每月431元。

5、参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单位固定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在职人员月平918元作为缴费基数,现行缴费比例27%,离退休人员月平1012元养老金标准,仅对**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这三家单位246名在职农林工月缴养老保险费60973元,179名退休农林工月支养老金181148元,每月收支两抵缺口120175元,全年收支缺口1442100元。现有在职农林渔工年龄普遍偏大,收支缺口会呈直线上升趋势,给同级财政背上沉重包袱。类似这部分农林渔工,部分区、县(市)还有近XX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起连锁反应。

二、问题突出

1、参保无门。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1996]3号文件精神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2、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57%左右,**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450元、600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200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300元;**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50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

3、心理失衡。这四家单位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其中**林场已实行了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人平领取基本养老金分别为975元、1243元、1077元和845元,而退休农林渔工(除水产良种场退休渔工外)仅为450元、600元、200元,对比同一单位农林渔工退休费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5倍以上。收入差距过大,心理严重失衡。

4、缴费无力。**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的246名农林工,全年需缴纳养老保险费731676元,而已参保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缴纳养老保险费33476元,全年需缴401712元,两者合计共缴纳养老保险费1133388元。若将移民农工计算在内,全年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150万元以上,仅凭这几家单位现有财力是难以承受的。

三、积极应对

1、深化改革。坚持养老保险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采取先改制、后参保的办法,推进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场改革。参照湘政办发[XX]7号文件,先将这几家单位改制转企,将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整体划归市劳动社保处管理,未参保的农林渔工统一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移民农工享受国营企业“两个置换”优惠政策,进入城镇企业基本职工参保范围。

第7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二、进一步加强收入组织协调工作,督促市及区县组织收入各部门强化税收与非税收入征管,力争完成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20亿元的奋斗目标。

三、切实加强支出管理,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和发挥好资金使用效益的前提下,加快支出进度,特别是专项资金的支出进度,力争提前完成省财政厅规定的年度项目支出进度要求。

对今年以来未完成及四季度确定的采购项目,各处室要督促相关单位于12月15日前办结采购手续。

建立各项加强支出管理的办法,制订并推行《市级部门财政收支通报制度》、《区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考核试行办法》、《局支出处室支出管理考核试行办法》等。

完成财政专户清理工作。

四、谋划研究20*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整体思路和财政改革、发展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及具体措施。

五、做好20*年全市财政收支预算编制工作。

制定和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的文件及相关配套文件。

安排布置20*年全市财政决算工作。

六、认真做好省审计厅审计市财政的接待、配合工作。

七、加快推进财政各项改革

金财工程建设方面:

1、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方案设计及契税管理系统软件的安装运行并正式启动。

2、完成20*年拟实施的19项金财工程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

3、完成交警罚款征收系统建设、市本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预算指标系统的数据接口等工作。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方面:继续做好扩面和推进区县改革试点准备工作;制订推行公务卡制度以及扩大直接支付范围等项工作的意见。

制定政府采购网上申报、审核实施方案(试行);推进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方式改革。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方面:继续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完成市本级524户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批复工作;指导区县完成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工作。

绩效评价改革方面,做好所确定试点项目绩效评价报告的审核认定工作,重视其评价结果的运用。

农村综合改革方面,做好阎良区试点经验的总结工作。

八、完成下半年各项财政调研课题。

九、参与市属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重点做好企业改制政策的完善和中、省下划企业的政策性破产与资产重组工作,特别是抓好唐华集团及所属5户企业下划破产费用争取工作。参与做好省属、市属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参与做好西安市商业银行改革与财务重组、西国投增资扩股与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做好全民创业财政政策的宣传落实工作。(12月底)(企业处、科教文处)

十、安排并落实好年底前市委、市政府在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切实为民办实事、好事。

十一、完成局各处室职能交叉梳理调整工作。

十二、继续加强财政监督管理

按照年度财政监督检查计划,完成全年财政专项检查任务。

继续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加强《会计法》执法检查。

加强收费票据管理,对市级有关部门的票据使用及收费情况进行检查。

第8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关于对勘察设计单位进行“改企建制、政企分开、调整结构、扶优扶强”的总体部署,理顺和重组勘察设计单位产权关系,调整所有制结构,使全市勘察设计单位由现行的事业性质改为科技型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通过改制,彻底解决我市勘察设计行业目前存在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竞争无序、效益不高等问题,进一步促进勘察设计单位机制创新,更好地发挥勘察设计在工程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建设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市特大城市建设服务。

(二)主要任务

1、通过改制,使勘察设计单位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改制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体制、组织形式及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鼓励国有资本大部分或全部退出,并参照国际通行的模式进行改造。

3、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后,要优化人才、技术、管理、资产等资源配置,积极进行资产重组和专业结构调整,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充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分类指导原则及主要工作安排

(一)勘察设计单位资产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模式的改革,应当坚持分类指导、自主自愿的原则。推进勘察设计单位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职工集体买断国有资本,并创造条件改造为规范的公司制企业。

1、资产组织形式的改革模式

大型勘察设计单位,一般可组建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少数经济效益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改制单位,因企业发展而资金需求量较大的,可以吸收其他法人和自然人共同发起设立股份有限公司。

中小型勘察设计单位可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业。原国有资本可由本单位职工部分或全部购买,技术骨干和经营管理骨干可成为主要持股者。

符合条件的单位注册执业人员可成为合伙人,出资购买改制单位的全部国有资本,按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定注册组建合伙制企业。

2、生产经营的改革模式具备条件的大型工程设计单位,应改造为具有设计、工程咨询、采购、项目管理和融资能力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开展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业务。大多数大中型设计单位可按照国际通行的工程咨询设计公司的通用模式进行改造,向工程建设前期和后期延伸拓展业务,为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提供咨询设计服务。小型设计单位可改造为专业设计事务所或小型工程咨询设计公司,逐步发展成能对某一专业或多项专门技术实施一条龙咨询设计服务的专业化设计单位。大型勘察单位可以按照国际通行的岩土工程公司模式进行改造。中小型勘察单位可以将技术层和劳务层相分离,技术层可组建成岩土工程公司,劳务层可改组为专业化的钻探、打井等公司。

(二)勘察设计单位改制时,要同步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各级政府、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通过行政命令将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拼凑成企业集团。改制单位的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后,其行业管理工作,按原行政隶属关系或下放后的管理隶属关系,由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鼓励勘察设计单位在改制过程中,以资产为纽带、管理为核心,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跨系统、跨地域的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市外、省外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全面提升我市勘察设计行业的水平和效益,把我市的勘察设计行业做大做强。

(三)具有部分行政或社会职能的勘察设计单位,应按省有关文件精神,全面分离企业的行政及企业办社会职能。

(四)改制单位应依法办理现有事业单位法人注销登记,再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注册或变更手续,其名称可延用原单位名称。采用其它名称的,自改制基准日起5年内,可在其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上附注原单位名称。

(五)改制后,企业享有经营管理自。提倡改制后企业的法人代表由本企业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或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并逐步过渡到注册执业人员领衔执业。

(六)改制后,企业实行企业劳动工资制度。在工资分配上,可按以下原则进行:

1、凡原实行工效挂钩办法的勘察设计单位,经有关部门批准,改制后可继续执行工效挂钩的办法,按职工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经董事会决议,企业自主决定企业内部的工资分配办法。

2、完成公司制改造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要积极探索适合科技型企业特点的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如推行项目核算分配制、年薪制等。

3、改革企业经营者收入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年薪制和风险抵押金制度、持股经营和期权激励制度等。

(七)有关改制的其它工作参照[*]71号、苏政发[*]3号和苏政办发[*]100号文件规定执行。

(八)我市各勘察设计单位应于*年年底前完成改制工作,*年1月1日起按新的体制运行。

三、配套政策措施

(一)改制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经行政主管部门报财政部门审定后,可从净资产中剥离。对于单位改制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资产,经审计部门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财政部门批准后,可从净资产中核销。至改制为企业之日前尚未核销的应收帐款余额,可提取5%以上的坏帐准备金留作改制后的企业使用,其具体比例由财政部门审定。经财政部门审定,改制单位可从净资产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金、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金、在建工程减值准备金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金。

(二)对改制前单位拖欠的尚未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医疗费以及职工住房未达标符合房改政策的住房补贴等费用,在改制时按有关规定登记确认后,可从净资产中提留。改制企业以前年度未提或少提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金,以及按有关规定计算以后年度10年的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金、遗属补助抚恤金,报经财政部门审定,一次性从净资产中提留并上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三)改制单位原有应付工资结余、按有关规定应提未提的业余设计报酬可继续用于企业内部分配,也可量化给职工,转作职工股,享有所有权。

(四)在改制转企中国有资产全部退出的单位,对在职职工(不含提前退休人员)可根据其工作年限,提取经济补偿金。补偿金标准为:每满1年工龄提取1个月工资(以上年度全市事业单位月平均工资为标准),最多提取36个月。补偿金从单位净资产中提取。

(五)改制单位涉及的划拨土地使用权可分别采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租赁等方式处置。以出让方式处置的,若不改变土地用途,按确认的土地评估价的20%补交出让金,若需改变土地用途并经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同意的,应按确认的新的土地用途评估地价的40%补交出让金。为支持勘察设计单位改革,其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可返还70~80%用于分流人员。以租赁方式处置的,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批准,自改制基准日起3年内免缴土地年租金。

(六)勘察设计单位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时,其国有净资产作价,在经有权评估部门评估确认国有净资产数额(应扣除剥离资产和提留的费用)的基础上,报经财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按认股额下浮10%。认股总额达11%-59%且一次性付款的,经批准可再下浮10%;对持股额达到或超过60%且一次性付款的,可再下浮10%;对持股额达100%且一次性付款的,可再下浮10%。净资产为零或负值的,可以零价出售。

(七)改制单位租赁使用国有资产,租赁费上缴同级财政。缴纳租赁费确有困难的,经财政部门批准,可适当减免。

(八)勘察设计单位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技术骨干、经营管理骨干的持股比例可高于总股本的51%。在与企业签订期股契约的前提下,对主要技术、管理骨干可实行期股等长期性的激励措施。对经营者的持股方案,可执行市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规定。

(九)改制后,企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和地方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一系列配套政策。自*年1月1日起至*年12月31日止,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免收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资产占用费;对于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十)从*年1月1日起,单位和个人分别以劳动保障部门核定的工资总额和个人交费工资为基数,按省政府规定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建立基本保险个人账户。改制前已参加当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应办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没有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制单位职工*年12月底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不再补缴养老保险费。

(十一)*年12月31日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原离退休待遇标准不变。对有事业费的单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所在城市企业人均养老金标准支付离退休人员养老金,与原事业单位离退休标准的差额部分,由企业支付;没有事业费的单位,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规定的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标准,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有条件的单位可按规定为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

(十二)*年12月31日前工龄满30年,或男满55周岁、女满50周岁且工龄满20年(工龄计算按工龄工资计算办法计算)的人员,本人自愿,经单位批准,均可在改制转企过程中办理退休手续。改制单位需补交提前退休人员自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至法定退休年龄期间应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应支付的养老金。如一次性补交确有困难的,改制单位可与当地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签订五年内分期缴款协议。仍有困难的,经劳动部门同意,可适当延长。上述费用应从单位净资产中提取,净资产不足以提取的,由主管部门在本系统内国有资产收益中调剂解决。

(十三)改制后办理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执行。*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前符合退休条件并办理退休的人员,其按当地企业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的养老金低于*年1月1日前事业单位退休金计发标准的部分,按省政府办公厅苏政发[*]100号、省劳动保障厅苏劳社[*]108号文的规定增发补贴,所需费用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具体补贴标准为:*年退休的,补贴标准为差额的90%,*年为70%,*年为50%,*年为30%,*年为10%。2009年以后退休的,不再增发补贴。

(十四)从*年1月1日起,改制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按企业办法执行,所需费用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十五)改制后,企业具备相应条件的,可申请相应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并可按科研单位审核条件授予相应工程设备材料进出口权,同时在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方面给予支持。

(十六)改制单位出售住房收入及住房周转金赤字冲减顺序,按省财政厅《关于明确国有企业改革若干财务问题的通知》(苏财工[*]46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七)我市勘察设计单位改制,享受国家、省及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扶持政策,有关改制的其它扶持政策参照徐政发[*]26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组织实施

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县(市)、各有关部门应切实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市属勘察设计单位改制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并组织实施;原行政主管部门在机构改革时调整撤消的,由履行其相应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负责。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制定所属单位改制的实施方案,报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市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有关部门做好改制工作的政策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

第9篇:事业单位改制方案范文

保障要求:每名员工都为意外伤害10万元,重大疾病10万元。

投资收益要求:除上述二险保费支出外,3000元以外的款项作为投资,计划3至5年取回。

能否每名员工都有自己的账号?能否为我们设计一个综合性的保险保障方案:

广州某企业

答:事业单位的改制使得职工原有的"铁饭碗"被打破,劳动、用工、分配等制度的前后差异对员工肯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单位通过投保商业保险可以补充员工在改制后的保障不足,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使单位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得以留住人才。

根据贵单位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以下的方案:

险种

保险责任

保险金额

保费(单位:元)

中英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身故责任

10万

88

中英附加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残疾责任

20万

44

中英团体重大疾病保险

30种重大疾病保险责任

10万

298

中英团体年金保险(分红型)

2570

合计保费

3000

注:以上是以35岁男性一类职业为例

注:以上是以35岁男性一类职业为例

保单特色:集意外、重疾及投资收益于一体,为每位员工构筑保单全面的金三角。

主要保险利益说明:

1、意外残疾双倍给付,保障更显人性化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员工因意外身故其家庭将获得10万元的补偿,若员工遭遇到意外残疾则可领取最高达20万元的补偿;

2、重疾保障观察期短,涵盖面广

在方案中,采用了目前市场上涵盖面最广的中英团险重疾产品,保单生效30天后,如患30种重大疾病中的其中一种,即可获得10万元的保险金;

3、分红型年金零风险,高回报,下有保底,上不封顶

在员工得到基本保障后,投资收益方面采用了零风险高回报的分红型年金,既有固定的保底(2.5%)收入,更有上不封顶投资收益,充分保障改制后职工的收入水平。

4、员工帐号独立,企业省心省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