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高考化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化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化学论文

第1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化学复纲实验反思纠错

冲刺阶段高三化学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求复习中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是指课本、教材,“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如今年《考试大纲》中.删去“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删去“思维能力”中“(4)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也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做到瘦身减肥、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二、重视实验复习,提高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也会为许多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十分重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但是考生在实验试题上的答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里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就是考生在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重视不够,动手实验的机会太少,而在实验操作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更显不足,因而在高考中暴露出实验能力差距较大。例如:2006年理综实验题(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题目考查了带有一定思考性的化学实验操作,还考查了考生的文字表述水平,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绝不是靠死记硬背书本就能解决的。有些实验试题的解答,首先要考虑化学反应原理的科学性,其次才考虑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在最后阶段的实验复习中,考生应尽量创造机会多实践,并且在解答实验题时,把答题过程当作动手做实验来对待,同时要加强书写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三、建立知识结构,突出主干知识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识。

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重要的金属元素钠、铝、铁和重要的非金属氮、硫、氯)、有机知识(包括烷、烯、炔、芳、醇、醛、酸、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中的若干个知识点。对于这些主干知识一定要加重复习,具体到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复习也要有所侧重,可以按照平时老师交代的重点知识复习,也可以根据高考出现的频率去复习。研究近五年高考我们发现,尽管考点有120多个,但是常考的知识点却比较稳定:

1.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

2.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无机;有机

3.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和结构简式

4.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5.实验设计

6.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7.元素周期表知识及其应用

8.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9.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0.同分异构体

11.有机反应类型

12.醇、醛、酸、酯的衍生关系

13.简单定量计算;统摄、归纳的能力

在复习中最忌讳的一种情形是总感觉到有许多知识点自己没有复习到,看到哪一道题都担心高考会考到,这种心态实际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经过半年的集中训练,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学生都见过。退一步说,高考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题型,那也绝不会正好和你看到的那道题吻合,这种概率近似为零。

四、及时反思和总结,严格纠错

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要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要及时归纳总结。每个单元或章节复习完后,要反思本单元或章节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所以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穿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结构图,教师不要全部包办,要在学生自己归纳整合后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意识整合过程中的不足。:

认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失分原因,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重视做题和考后的纠错。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一本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

五、看练结合,优化应试策略

有两种极端的认识必须更正。一种是认为高三最后阶段不做练习,只是看错题,归纳知识点;另一种则是认为这一时段应该大量做难题,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做练习”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在高考中只知道如何分析,却不能正确地书写,至少是不能准确规范地书写。因为长时间不进行训练,会使手生,对题意的理解也会感觉困难。有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陌生度的增加会使考生得分率明显下降。而“大量做难题”更不可取。因为这样做除了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导致自己的信心不断遭受打击之外一无是处。这和我在前面所提到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正好相反,所以提醒有的同学,一定注意。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哪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要解决“高考化学得高分难”的问题,优化考试心理是高考复习不可忽略的一环。面对一套题,应该有稳定的心态,在按题号顺序作答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同学科、同类型)的策略,以最佳状态去克服慌乱急躁、紧张焦虑和丢三落四的情绪,对会做的题,要特别注意表述准确,考虑周到,书写规范,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解题时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重视复查环节,还要敢于放弃。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只有关注了时间,就有了时间,就有了效率,就有了速度,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机智。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

参考文献:

第2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化学教育硕士 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 论文答辩

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Ed.M),并于1997年开始招生试点工作,经过5批试点,招生单位由最初的16所院校,发展到2011年的57所学校。化学教育硕士学位也是最早设立的学科教学专业学位之一,攻读化学教育硕士学位的学员,除了需要系统地学习化学学科教育教学专业理论知识、政治理论、教育技术和外语基础知识以外,2~3年的学习期间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学位论文的选题、论证、撰写、答辩。作者作为某高校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多次参加了该校的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论证及论文答辩,每次参与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等相关活动,总有一些新的发现,并引发一些思考。现以某高校2008级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及答辩情况为典型案例,发表一下作者的简单思考。

1 论文选题及答辩中的问题分析

某高校2008级化学教育硕士共有20位学员,另有上一届答辩未通过学员4位,24位学员分成A、B两组参加了论文集中答辩。每一答辩组设答辩主席1人、答辩委员4人,答辩专家主要由全国知名化学学科教学法教授、本校教师和中学化学教学及教研一线特级教师组成。24位学员的24篇论文涉及到中学化学教学与教研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课程实施、课程资源开发及化学教学法研究3个方面,24位学员的论文选题及答辩结果见表1。

无论是学员论文的答辩过程,还是学员的论文选题及撰写,都还是让我们从中发现了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与论文的答辩结果有直接的关联。现以“基本合格”和“不合格”2种等次的5篇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情况为例,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

《高一化学学困生的激励策略研究》是24篇学位论文中唯一的基本合格的论文,答辩主席宣布这篇论文基本合格,也就意味着这篇论文必须经过学员的补充、修改、完善,并再次通过专家答辩委员会审查,学员才能拿到学位证书。显然,从论文的选题可以看出,这篇论文需要在充分调研和检索文献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困成因进行分析梳理,根据有关理论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学困的具体办法。然而,这篇论文却缺少大量而真实的调查,大量地引用有关理论,更多地根据想象去设计方法与策略,直接导致了论文缺乏实际应用价值,给人的感觉是基于想象中的学困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

《诺贝尔科学精神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多媒体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研究》等是被答辩专家定为不合格等次的4篇学位论文,这就意味着这4篇学位论文必须在选题、开题、撰写、送审、答辩等环节上,一切从零开始,并在下一年的学位论文答辩会上经过重新答辩获得合格以上等次,否则学员将不可能取得教育硕士学位证书。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4篇不合格论文基本上都是在选题环节出现了问题。《诺贝尔科学精神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从论题的语法结构上就存在重大缺陷,从研究内容来看,该论文是运用诺贝尔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此,论题的关键词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却被挂上了诺贝尔科学精神和高中新课程的名头,同时,诺贝尔科学精神是什么?诺贝尔科学精神与学生创新能力之间有什么关系,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从论题的结构上来看,《多媒体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研究》显然是由多媒体的应用和化学生态课堂2个命题组合而成的,在论文的文本中,不仅可以明显地看到2个命题相互粘贴的痕迹,而且还让我们感觉到,只要把“化学”替换为其他学科,并添加一些相关的学科元素,就可以成为各个学科都普适的论文。《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是一个十分热门的选题,很多人做过相关研究,在中国学术期刊总库中以“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95篇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还不包括一些学位论文,所检索到文献大部分发表在20世纪90年代。由此可见选择这样一个论题来进行研究,没有独到的视角与研究思路,是很难写出原创性学位论文来的。《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研究》选择安徽省高考的一类主观题型作为学位论文的研究论题,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高考的命题思路与特点研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沉重及敏感的话题,更何况把一类题型作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的着眼点选择不当,而且撰写出的论文一点学术价值都没有。

同时,我们也看到3篇优秀论文之所以优秀的3个方面的共性:(1)选题新颖,3篇论文的选题都非常新,都是从独到的视角出发来研究相关领域的问题。(2)论文质量高,3篇论文的质量都非常高,折射出3位作者的科学精神、研究态度,以及科研水平。(3)答辩流畅,3位学员在答辩过程中表现出的流畅的语言、机智的应变能力、缜密的思维都得到了答辩专家的一致肯定。

综上可见,当前化学教育硕士在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显而已见的,如果不能有效而及时地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可能会影响到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而且还可能会对以后的教育硕士的学风与研风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于教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必须要引起学位管理部门及教育硕士培养部门及攻读教育硕士的广大学员们的高度重视。

2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相关问题的思考

通过仔细研究24位学员论文选题、撰写及答辩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必然会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一是如何选题,并进行充分的论证,从最为原始的阶段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与学术价值;二是如何加强对学员撰写论文过程的监管与指导,避免步入只重结果而轻过程的导师指导模式;三是如何有准备地答辩,通过最为科学、直观的方式来呈现学员学位论文的全貌及研究成果。

2.1论文选题的取向问题

很多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或机构为了管理上的方便,往往为普通化学硕士与化学教育硕士所提供的是同一份学位论文选题参考“菜单”,从而忽视了化学教育硕士身份特殊所决定的学位论文选题的取向性问题,也即化学教育硕士是基于学科理论、文献研究的学位论文选题,还是基于学科实践、行动研究的学位论文选题。作为不同于一般普通化学硕士的化学教育硕士,因入学门槛相对较低、来自于教学一线、集中学习时间短、科研条件有限等特点,决定了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选题也应该有其特殊的一面,在选题时应尽可能取向于:(1)化学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及教学改革行动研究;(2)化学教学及教育科学理论的应用模式及创新研究;(3)化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解决模式及困惑、对策研究等。作为学员的推送单位最期待的选题是基于学科问题解决模式及基于学科实践探索模式的研究,都希望学员带着平时教学实践中所遭遇的困惑和所发现的问题入学,经过2~3年的系统理论学习,并以所在学校班级或学生为教学实践的实验样本,再带着通过以学位论文形式所呈现的问题解决模式、思路和方法等回到学校。当然,学员在选题时还要考虑到学员自身所占有的学科资源,以及所具有的环境优势、人文优势及科研条件等。

2.2论文撰写的规范问题

化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在撰写过程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就是书写规范问题。目前,我们在答辩过程中所发现的学位论文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1)论文格式不规范,如,有些学员不按培养单位关于论文撰写的具体要求去撰写,而是自行其事。(2)文字表述不规范,如,论文中使用的图、表及量与单位符号不规范,英文摘要与写作不规范,存在语法错误。当然,也存在极个别学员出现错别字、语句不通、标点符号错用的问题。(3)文献采用或引用不规范。如,引用参考文献格式不符合科技文献格式要求,根据参考文献找不到论文引用的文章,个别学位论文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在章、节标题上等。

2.3论文的开题论证问题

开题论证是学位论文撰写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甚至比论文答辩过程还要重要。论文开题论证是否充分,直接决定着选题的科学性、学员的撰写思路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如果忽视了开题论证这一环节,无论在论文送审时发现了问题,还是在论文答辩时发现了问题,都是难以补救的。因此,当学员选定论题及导师以后,一定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开题论证会议,汇报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预期的成果与突破,广泛听取导师及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作为培养单位,这个环节绝不能省,必须做实做到位,作为学员,这一关必须认真过,早发现问题,早补救!

2.4论文的送审答辩问题

我们知道,学位论文的答辩必然涉及到2个环节,一是论文送审环节,二是现场答辩环节。学位论文在正式答辩之前,往往都要经过答辩专家的盲审,给出初步评审结果,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教育硕士论文的答辩往往都采取会议集中答辩的形式,如何在10分钟内把几万字甚至十几万字的学位论文概貌直观、生动地呈现给答辩专家,还要能够接受答辩专家的质询,是每一位学员都必须要面对的事情。我们在答辩过程中遗憾地看到,一些学员可能因为工作太忙,也可能是因为态度马虎,不仅不能流畅地介绍论文内容,而且也不能很好地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论文答辩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学员必须认真汲取盲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写好论文答辩报告,还要对专家可能提出的问题做出预期,并精心地加以准备。

第3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摘 要:随着深化课程改革的推进,尤其是《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实施,与之配套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也相继出台,这无疑会直接影响高考和高校招生,对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的影响将更为广泛和深刻。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对学科教学进行富有创新性的调整和改进,可以采取合理选择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等举措应对这些挑战。

关键词:深化高考改革 思想政治课应对举措

祝国强,男,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

为推进《浙江省普通高中深化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并印发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浙江省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浙江省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和实施不仅对高考和高校招生,而且对普通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都具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

一、深化高考改革

《浙江省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改革着力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健全社会监督机制,确保高校考试招生公平公正。其中,与思想政治学科及其教学关系比较紧密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高考招生方面的改革。深化高考改革后的统一招生,将实行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相结合,考生自主确定选考科目,高校确定专业选考科目及其他选拔条件要求,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二,考试科目方面的改革。深化高考改革后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必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3门(外语分为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选考科目则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第三,各科目考试分值。深化高考改革后各科目考试的分值是,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考生总成绩满分750分。

第四,考试的要求。深化高考改革后考试的要求是,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突出能力立意。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考试时间、次数及参加对象。深化高考改革后,语文、数学考试于每年6月进行。外语每年安排2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外语和选考科目考生每科可报考2次,选用其中1次成绩。

二、相关配套改革

对思想政治学科影响比较直接的除了《浙江省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还有与之配套的《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

1.学业水平考试办法。为适应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需要,根据教育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精神,并与《浙江省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相衔接,浙江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切实认真学习国家规定的每一门课程;坚持高中全面深化课改方向,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坚持提供多次选择机会,促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其中与思想政治学科及其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

第二,考试范围。除外语外,其余科目只考必修内容。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制定“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规定各科考试具体范围和要求。

第三,报考对象。普通高中在校生均须参加所有科目的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各科考试,每科至多报考2次。相关科目考生2次考试均不合格的可增加1次考试机会。

第四,考试形式、时间。考试采用笔试,外语含听力考试,技术及外语科目待条件具备时实行机考。考试时间,语文、数学各80分钟,外语120分钟,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各60分钟。

第五,分值与等级。卷面分值,语文、数学各100分,外语15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各70分。学考成绩采用等级制,设A、B、C、D、E5个等级,E为不合格。以卷面得分为依据,A、B、C等按15%、30%、30%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E等比例不超过5%。

第六,实施时间。本办法自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学生开始施行,2015年10月进行首次考试,其中外语科目2016年10月进行首次考试。普通高中2013级及之前的在校生仍按原办法参加考试。因休学、留级等原因转入2014级的学生,其已获得的高中学考成绩等级有效。

2.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根据《浙江省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要求,结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有关规定,浙江省教育厅制定并印发了《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坚持高考与高中学考相结合,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有效缓解学生的考试压力。坚持自主选择,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和高校科学选拔学生;坚持科学规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其中与思想政治学科及其教学关系比较密切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考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第二,考试内容。各科在学考“必考题”基础上增加“加试题”,“加试题”考试内容为高中课程的必修和选修内容。具体考试范围和要求由省教育考试院根据国家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制定。

第三,考试对象。参加普通高考招生的高中在校生和符合报考条件的相关社会人员。

第四,报考办法。实行网上报名。每生限选考3门,选考科目在首次报考该科目时确定。每科最多报考2次。成绩2年有效。

第五,考试时间。一年安排两次,分别在4月和10月与高中学考同期进行。各科考试时间在同科目高中学考基础上各加长30分钟,各为90分钟。

第六,成绩呈现。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值:

第七,等级划定。以各科“必考题70分十加试题30分”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其中第21等级比例不超过1%。

第八,成绩使用。符合高考报考条件的考生,在有效期内自主确定所选科目的一次成绩记入高考总成绩。

一、思想政治学科应对举措

《浙江省深化高考改革试点方案》以及学业水平考试办法、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的和实施,对普通高中学科教学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它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对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进行富有创新性的调整和改进。

1.合理选择教学要求。与深化课程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相适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应进行合理选择或确定,由原来基本按照高考要求转向基本按照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首先,必修课程的教学要求应合理选择。浙江省编制的作为学科教学、学业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依据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对必修课程的教学要求一共设置了四种,即“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不作拓展”和“不作要求”。按照规定,学业水平考试只考“基本要求”和“不作拓展”两个部分,高考除了这两部分以外,还包括“发展要求”部分。据预测,大多数学生只参加思想政治学科学业水平考试,而不参加高考,对于这部分学生,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新课教学只要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了,而没有必要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对于一部分选择思想政治学科进行高考的学生,则可以考虑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如果两类学生混合在一起上新课,那么也可以在新课教学时按照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而到复习阶段再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

其次,指定性选修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应合理选择。《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思想政治》对指定性选修课程的要求一共设置了三种,即“教学要求”、“不作拓展”和“不作要求”。按照规定,考试的内容包括“教学要求”和“不作拓展”部分。指定性选修主要用于学分认定考试和选择本学科参加高考的学生进行高考,不进行单一的学业水平考试。可见,参加指定性选修新课学习的主要是两类学生,一类是只为了获得学分,另一类是在获得学分的同时还为了获得高考分数。也就是说,参加这些模块学习的学生,不一定都是选择本学科参加高考。由于学业水平考试是由学校自主组织实施,考试方式和范围可以由学校进行合理调整,因此,这些模块新课教学的要求应根据不同需求的学生而有所区别,有的学生只要按照学分认定考试的要求进行教学就可以了,而有的学生则需要按照高考的要求进行教学。

最后,自主开发或开设的选修课程,其教学要求同样应合理选择。全省没有对这类课程的教学要求做具体的规定,集中体现了课程实施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这类课程更多的是基于兴趣、特长以及将来自身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获得高中阶段必需的学分。因此,学校和教师更应该根据学校、学生和课程的具体实际,合理并灵活地选择和确定教学要求,同一课程在不同学校可以选择和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课程在同一学校对于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选择和确定不同的教学要求,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出课程的自主性。

2.改进教学方法。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求和教学任务、教学功能的变化,大多数学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内部动力有所减弱,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大胆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应也没有必要仍以高考为导向进行教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要求的降低,使得改进和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具备了可能性,最关键的是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吸引力,努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改变教学理念。一是要更加尊重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主人。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各个环节都让学生参与,甚至让学生主持、负责,教师只对一些环节出谋划策,从主演转变为导演,导而不演,主角和配角都放手让学生来承担。二是要更加重视结合实际,把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走出学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访问、调查、实验,从亲身体验中内化学习内容。把课堂变成社会,把社会变为课堂。三是要更加灵活安排教学时间、确定教学重难点,创造性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安排和教学设计中可以突出那些与生活、社会实际联系紧密的内容,增加这些内容的教学时间,适当降低那些与生活、社会实际相对较远内容的教学要求,减少这些内容的教学时间。

其次,改进教学手段。应更加重视现代技术的作用,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现代技术在课堂内外学习思想政治课。一是课堂内的教学应该尽量采用合适的现代教育技术,这不仅能够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吸引学生,而且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用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得尽量多的、高质量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在课前、课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课前的预习或其他学习准备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学生预习任务的布置、学习材料的搜集等都可以利用网络加以完成;又如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中的相关资源,包括利用网络上优秀的教学设计、微课视频等资源;再如课后作业的布置、批改、点评和改正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包括校园网站、教学类网站以及短信、微信、客户端等方式。

最后,改进评价考试方式。一是考试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闭卷笔试的形式,还可以灵活运用口试、面试、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等多种考试评价形式。二是考试实施手段可以多样化,考试不一定都要在课堂集体进行,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网络上进行个性化考试。三是考试的主体可以多样化,既可以由教师评价考试学生,也可以由学生相互评价考试,还可以由师生共同评价考试,不仅同班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考试,还可以由不同班级、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考试等等。

3.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在新的高考方案下,不同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的需求有较大差别,有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有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一定的学分(包括必修的学分和选修的学分),有的学生除了获得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外还为了升学。为了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学形式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变,不能按照传统的固定班级的形式组织教学,而应根据新的要求实行走班制教学,不仅在选修课教学中实行走班制,在必修课教学中也应实行走班制。

首先,必修课教学应该实行走班制。由于必修课程中,有些内容只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需要学习(主要是“发展要求”部分),有些内容则是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都涉及。因此,对于不同需求的学生来说,一方面,由于他们的学习内容有多有少,只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对较少,而要参加高考的学生学习的内容则相对会多一些,因而教学进度会不一样;另一方面,由于有些内容的教学要求不同,因而教学的方法也会有区别。所以,同一行政班的学生,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班中学习同一门学科,这就需要实行走班制教学。

其次,指定性选修课教学也应实行走班制。就指定性选修课而言,许多学生是不选学的,有些学生选学只是为了获得选修课程的学分,有些学生选学在获取学分的同时还为了获得高考分数,对于不同需求的学生,在教学要求、教学方法、评价方法上都应该有所区别。因此,以行政班的方式实施教学已不适合实际情况,只能采用走班教学的方式,把选学指定性选修课程的学生组成教学班。

最后,做好走班制的分班工作。实行走班制的关键是分班,采用什么方式分班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一个难点。关键在于找到分班的依据或标准,总的思路是分类与分层相结合。具体来说,既可以依据学习的知识范围不同进行分班,又可以依据教学的要求不同进行分班,也可以依据学习的方式不同进行分班,还可以依据教师教学风格的不同或者学生学习水平或成绩的不同进行分班等等。不仅如此,不同学校还可以根据各自的具体校情进行灵活操作。

(责任编辑:罗松涛)

关于继续使用《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SMLC)》的通知

第4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化学课题研究是以实践为基础,深入分析和总结化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象,从而深刻揭示其本质规律的过程。通过对化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思考、积极探索,使化学教师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化学课题的研究涉及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化学课堂结构的研究。教学改革的深化呼唤多样化的新型课堂结构的建立,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亟待深入地探究。例如,化学教学目的与教学重点的确定原则与体现途径的研究,教学环节与课型的研究,并进式实验的选定原则与实施方式的研究,课堂练习的设置目的与组织形式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等。

2 学生的素质结构及施教策略的研究。在化学教育教学中怎样承担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素质结构应由什么组成和怎样实施的问题已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我们作出明确的回答。

科学方法论与科学世界观教育的研究,形成良好严谨学风的研究,都是素质教育研究的组成部分,都是建立素质教育运行机制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中学化学的考前总复习几乎成了一些学校约定俗成的教学计划,这就需要研究其形成的原因及复习课的地位与作用;无穷无尽的“题海战术”对学生学习心理与素质形成带来的危害,也需要给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研究;令人生厌的“顺口溜”在化学教学中的滥用所起到的不良作用,同样需要作客观的评析等。

3 化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怎样在化学教学中完整地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和能力的规定,课程标准中知识结构怎样在教学进程中形成网络等,都需要一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根据化学新课程标准,国内出版了多套化学教材,因为教材的多样化,使教学设计的优化有了更多可以参照的依据。要把“优化”变成可能,就得围绕课标要求,融合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进行多维对比研究。

4 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有必要对怎样组织实验作深入的研究。怎样使实验课有序地进行,怎样使实验课形成理想的科学气氛,这种课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还包括对实验内容的研究等。有些实验被很多人引用,但它却未必十分正确。学贵有疑,这是化学教师应有的素质。目前强调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是有利的,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探究是一个颇有实际价值的研究课题。

5 三维目标与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课程标准规定中学化学教学主要应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的中学化学课程目标体系。因此,对这三个目标内容的研究,三个目标之间关系的研究,三个目标结构的研究,三个目标形成过程的研究,以及它们在教学过程中发展状况的研究等,都是当前化学教学研究中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往往对人的素质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这个课题较大,涉及多学科的协同,但可以从具体的化学问题入手来逐步解决。

6 成熟理论再创造的研究。随着改革开放,国外一些已成熟的现代教育理论纷纷传入我国。例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等,近年来国内也有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发表。对这些已成熟和基本成熟的理论,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引进到教学改革中来,开展教学研究。

在做这类研究时,不能机械地引用,要使实验与研究的过程成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以一种理论为中心,可以考虑兼收并蓄,吸收其他理论的优点,建构属于自己的教学工作体系。还应注意,对国外的理论不能无批判地接受。

7 指导备考研究。有考试就有备考,用有限的时间指导学生准备中、高考,这与应试教育是两回事。教育改革在深化,中、高考改革也在深化。指导备考的研究可以包括:考试说明的研究,题型的研究,各种题型所承担的功能的研究,能力结构与考查的研究,实验考查的研究,试卷结构的研究等。尤其是中、高考对中学化学教学的正向导向作用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至于那些猜题、押题、不负责地传播“中考信息”、“高考信息”,并不属于对中、高考的研究之列,只是备考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二、化学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1 确定研究课题。进行课题研究,首先必须选好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研究的价值,引导着研究的方向,制约着整个研究过程。选题主要突出一个“新”字。要选择有别于他人又符合教育发展方向的观点,还可以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化学教育教学现实中的问题或是在教育领域新出现的有典型意义的问题等。

2 制订研究计划。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组成员及基本状况和在课题中的分工、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对教学工作的实际意义、本课题当前在国内外的基本状况、课题研究进度安排、课题研究的基本手段、课题研究的经费支持状况及使用计划等。

3 查阅文献。从文献中了解其他人在有关本课题各方面所做的工作及成就,为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也可吸取前人工作的经验以避免工作的重复和少走弯路。

4 确定控制因素。一个客观事实是由若干因素构成的,在这些因素中有一个或几个对其他因素起着制约的作用,这样的因素称为控制因素。确定了研究课题的控制因素,可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展开。例如,研究学生在学习化学中思维能力的形成时,思维层次是它的基本因素,而思维层次与思维属性密切相关,在思维属性中思维的创造性又是其最集中的表现,因此,在这个课题研究中,可以把思维创造性的形成作为控制因素。

5 运用因素,开展研究。在确定了有关因素和控制因素之后,就要运用它们开展研究工作。一般的常规手段有:进行有目的的研究性的教学实践,编制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用对比组的办法进行一个阶段的测试,对所得数据作统计等。用初步研究得到的结果提出一个有关本课题结论的假说,将这种假说应用于实践,对假说加以修正,得出课题结论。

6 写出课题报告(论文)。教学研究多数是以课题报告(论文)的形式来表达其成果的。论文的一般结构,包括问题的提出、问题的研究、结论与反思等。研究论文的撰写是课题研究的最后阶段,直接关系到科研成果的呈现。

三、化学课题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 要重视过程。教师的科研意识是在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展现的,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特点是“教中研”。包括接受既成的科研理论成果,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实践;在教学中自觉地发现问题,然后进行自我探索、监控、评价,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2 要注重应用。科学研究一般分为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首先,教师研究的问题直接来自教育教学

实践,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服务的,它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才有价值。其次,教师的科研应体现在如何将已有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再次,教师在教育科研中应是一名学习者。一方面,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学习者角色是一种自主式的学习主体。教育科研是一个不断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学习”的本质所在。另一方面,教师作为自主式的学习者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始终的,只有学习行为日常化,教师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3 要遵循原则。课题研究要有科学性,不要为研究而编造数据、凑材料。有一些教师将课题研究庸俗化,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心得、一种见解写出来就当作科研成果,不想搞调查、做研究,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有些学校提倡教师人人有课题,却忽视了教师专业素质的参差不齐,一些教师教学的基本功还很差,硬要他搞课题研究,又没有进行相应的指导,结果造成课题研究的形式主义泛滥。

作为化学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研究、反思来更新知识、确立理念、提升境界。向书本学习,确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向同行学习,取长补短。现代学校鼓励教师进行研究,现代教师要学会研究,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可以写教学日记,进行资料信息的研究;可以写教学札记,进行现状的研究;可以写案例分析,进行个案的研究;也可以将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持续的归纳、提炼、总结,直至形成研究成果。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我们可以从学生作业上、考卷上、课堂中了解教学的问题,进而分析问题,改进教学。

做好化学教育科研不仅有利于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化学教师专业的成长。虽然在日常化学教学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但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范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第5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2017年试点高校自主招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近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证书、发明、专利、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斩断“利益链条”。

弄虚作假,背后暗藏“利益链”

“孩子明年参加自主招生,需要一项专利。署孩子自己的名字,能做吗?”记者以高中生家长的身份,在某宝网站上咨询。没想到,表示能“接单”的店家不少,更有人主动表示,“我们做过上百个这样的案子”。

“得看着像孩子自己做出来的,现在学校面试时还会考察,不能让孩子穿帮。”记者进一步咨询。“可以申请生活用品领域的专利,到时候会把详细的技术方案发您。”一个店家“很有经验”地建议。

看记者有点犹豫,对方马上发来《高中学生申请专利选题方向》,请记者和孩子“参考”。文件题头写着“自主招生”,分物理类、工具类、环保类等7个方面,比如物理止血绷带、教学用黑板、自动收纳铅笔盒……只要付款,指定一项“专利”并提供考生信息,对方就能“一条龙服务”,直到专利证书交到顾客手上。

“证书保真吗?现在被查出造假不得了。”记者问。“肯定是真的,我们是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的,所有信息都能在网上查到,您可以放心。”对方胸有成竹。

据了解,用作交易的专利主要有转让专利、申请专利两种。前者是将已有专利转让到考生名下,后者则是直接用考生姓名来申请,更加“安全”。一位专利公司员工介绍,“即使是转让,也可以在网上查询到,这不违法,都是正常商业行为”。

与专利类似,买版面、发文章也成了自主招生引发的“商机”。“高中生要发表文章,怎么操作?”记者咨询一个从事论文刊发的商家。“文学类省级刊物,2000字符900元;财经类省级刊物,2500字符1100元。服务费另算。”这位工作人员还颇为“内行”地建议,“文章关键得看着真实,不然一看就是别人的,有什么用呢?”

不同于买卖双方的“心领神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层教师告诉记者,自己因为“有点文采”,饱受自主招生之苦。“朋友的孩子想拿作文竞赛名次,从而取得自主招生资格,请我作文,还有的让我以孩子之名发表文章。”这位老师颇为痛心地感慨道:“好好的自主招生政策,为什么总有人想钻空子?”

一旦查实,取消其高考资格

“招生对象:高中阶段获得专利或者其他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和特殊才能并能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考生……”这摘自江苏省某高校的自主招生简章,放眼全国90所自主招生试点高校,这样的要求再常见不过。不少高校还提出,“在刊物上发表文章或论文”者优先,并对刊物级别、论文数量、是否第一作者等作出规定。

怎样判断一位学生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口说无凭。在学校要求提供的证明材料中,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竞赛,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大赛,门槛较高,难度较大,再加上获奖证书真伪一查便知,很难钻空子。于是,不少人就瞄上了有“操作余地”的发明专利、论文和文学作品。

一个“优秀学生”看起来“高大上”的证明材料,也许仅是金钱交易的结果。本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好政策,因为个别人的“歪脑筋”,败坏了自主招生的风气,更给其他考生带来严重的不公平。

4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报名条件、材料审查、学校考核、监督制约、惩处造假5个方面提出“五严格”,并在自主招生历史上首次提出“对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

根据《通知》,对考生提交的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须要求由考生本人原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对拟认可的赛事证书,要组织相关专家对赛事的科学性、权威性、规范性、普及性进行认真评估。

针对证书、发明、专利、和造假等违规违纪行为,《通知》要求,坚决斩断“利益链条”。如果考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经查实,不仅要被“通报考生所在地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更会被取消自主招生乃至高考资格;如果学校、单位和个人在自主招生中或协助考生弄虚作假,将被严肃处理并追责问责;如果高校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中出现严重违规违纪现象,将被暂停或取消自主招生资格。

“严厉的惩处机制,是‘打假’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如果造假,就让这个考生付出惨重代价,这样才能维护风清气正的自主招生环境。”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表示。

肃清考纪,要炼就“火眼金睛”

“我入围了一所‘985’大学的自主招生名单,当初脑子一热自己造了几张‘奖状’,现在学校让提交奖状原件,我还有救吗?”去年,高三学生小吴在网上仓皇“求助”。

要求出具证明材料原件,就是高校自主招生应对“作假”的一招。要想肃清招考环境,光靠考生自觉,显然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高校健全报名材料审查制度,完善考核办法,炼就一双“火眼金睛”。

《通知》要求,针对考生提交的证书、发明、专利、论文等申请材料,以及有关学校、单位或专家提供的推荐材料,试点高校要组织校内外专家进行严格审核,仔细甄别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考生参与度;在考核环节,组织相关学科专家开展科学、规范的深度考核,重点考核考生是否具备申请材料呈现的学科能力、创新潜能、学术潜质,实际水平是否达到应有的程度。

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灰色地带”,今年,西安交通大学出了“狠招”,其报名条件只开了3个“口子”: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创类竞赛决赛,高中阶段以第一原始产权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者。“前两项以教育部阳光高考网名单为准,第三项会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上查验。”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訾艳阳告诉记者。

“现在的问题是,专利证书经鉴别是真的,论文经鉴别也是真的,关键是这个真的‘成果’,是不是考生本人做出来的?这个难度非常大。”郑庆华一针见血。针对这个问题,西安交通大学大今年专门制定审查办法和评价标准,严查发明专利,300余位专家教授组成的专家库、上千道面试题组成的题库严阵以待。学校要求学生提供专利产生过程中的材料,并在笔试、面试环节,请专业教授对其发明专利进行专门考核,仔细甄别学生本人是否真的是原创者。据了解,去年用发明专利当“敲门砖”的考生,没有一个通过西安交大的自主招生测试。因为严格把关,走过15个年头的西安交大自主招生成绩值得肯定,“就拿2016年本科学生标兵来说,10个当选者有7个是自主招生进来的学生。”訾艳阳自豪地说。

第6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

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校花网*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课题研究方面,本人现担任《高中语文、化学学科信息化资源库建设与应用》、《中学卫星远程教学双向互动交流研究》、《中小学校

第7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一、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是一个选修模块的教学,但是从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中,知道这一部分在高考中属于选考的内容,在高二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向高三年的老师借了相关的资料和考试大纲,再结合我们教学大纲,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并能在原有教材的教学上补充了高考所要求的内容。

二、能认真完成本学期初制定的教学工作计划,完成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每一次上课前能认真备好课,以及在课堂上能上好每一堂课。因为高二的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而物质结构与性质又比较抽象,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本学期在学校公开周的教学活动中能开好“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公开课的教学内容。

三、作为高二化学备课组长,每一个学期能与同伴展开集体备课,并形成统一的教案,这样能从各方面提高我们实际教学的能力,能按时出好每一份练习,对于每个专题学习完之后能及时进行专题的考试,及时检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四、本学期能配合好年段开展好优生的培优工作,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有时间我就去听同组老师的课,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学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及时纠正了自己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作为一个老师经验和方法真的非常重要,在平时教学中要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提高自己,不能有所怠慢,学生的问题不能忽视,他们的问题提出,不仅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另一个方面也是对我的提高。

六、在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比如面批,学生在对化学用语这一方面经常出错,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下了比较大的工夫,在布置学生作业之前我总是先进行题目的筛选,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在本学期高二基础年段的教学中,我能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设置了一系列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第8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方法:学习兴趣;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203-01

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不仅担负着既要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还要为学生的就业和生活做准备的双重任务,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科课程来满足其需要。然而,由于高考制度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革,应试教育的导向作用仍然十分明显。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提升高考升学率绝大多数学校学生一进入高二就进行文理分班,并按文理学科分类组织教学。这样对于高二文科生来说很多学生很自觉的把化学当成了一门“副科”, 学习化学时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因此缺乏了必要的学习热情。

2010年是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三年,我承担了两个文科普通班的化学课.任务很明确:完成选修《化学与生活》的教学任务以及来年三月份的学业水平测试的备考.一开始确实在教学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不浓,化学知识贫乏,导致课堂难组织,知识难落实。经过和学生的交谈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理科太难,正是由于要摆脱理科的学习才报的文科班,所以一开始对化学课就产生抵触。针对这一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实践, 通过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手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学生兴趣为手段,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从厌恶化学课到喜欢化学课。那么如何让文科生爱上化学?

1.教师应首先完善自我,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首先教师应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有的老师认为高考不考就对文科班的教学不重视,不去研究教材探究教法,课前看看课本,上课照本宣科.这样自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认识是搞好文科班化学教学的关键,自从拿到教材以后我就认真的阅读教材,通过书籍及网络了解与教材有关的各种信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生活中的实例和最新的化学前沿知识,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这样才能在课堂上联系实际,使课堂内容生动、丰富。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诗人。

2.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与技能、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选修《化学与生活》这本教材正是围绕人类生存坏境,科学饮食,化学能源,生活中的材料,化学用品的正确使用等主题展开.所以首先要告诉学生们, 学习化学是提高未来的生活质量的需要,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这本书可以说是我们身边的化学,从这本书里我们将要了解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知识,和一些生活小窍门,并学会合理的安排饮食、选择日用品,她将教会我们如何生活的更好.这样学生就有了好奇心,首先从心理上不再排斥化学,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本书的欲望。

其次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措施。在《化学与生活》教学中不仅要涉及到基础理论知识,还涉及到对具体化学现象的解释。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使授课内容直观生动形象,扩大了信息量,尽可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例如在《垃圾的妥善处理与应用》这节课的教学时,我提前用相机拍下校园里一些乱扔垃圾的现象,和我校垃圾区的一些照片,上课时先在多媒体上播放了这些照片,教室里立刻议论纷纷。我问他们:“看到这些照片你们有什么感想?”许多学生回答:“乱扔垃圾是不文明的行为。”我问:“还有呢?”没有一个学生对学校垃圾场的垃圾提出问题(我校并未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这说明学生的环保意识还是很差,接下来我就播放了一个有关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回收再利用的视频,这段视频只有短短的20分钟,主要讲述了一些垃圾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垃圾的分类处理。当讲述到一节一号电池可以使一平方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的时候,学生们都发出了感叹的声音。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了解到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后的垃圾又如何再利用,不能回收的垃圾又怎样处理才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问题在观看完视频后,同学们几乎都能回答出来,而且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所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了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3.学以致用,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中的化学

在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也会极大的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在学完主题《摄取易于健康的食品》我告诉学生:健康的身体才是学习的本钱,而要有健康的身体每天都必须要有科学的饮食,从今天开始,为自己制定每天的健康食谱吧,把那些垃圾食品从我们的饮食中消失吧,后来发现学生们真的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饮食,并且教室里的小食品包装袋也少了很多。还有在装备一个小药箱的教学后,好多学生回家后都给自己家里配备了一个小药箱.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和责任感,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4.积极发挥文科生的特长,纂写小论文

第9篇:高考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确定同分异构体的策略;有机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0–006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近几年各省市或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题中,均会对有机物同分异构体进行考查。考查形式由选择题转为填空题,即在有机框图推断中呈现。这类试题不仅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特点和官能团特性等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还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题型以限制性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为主,几乎不涉及通过分子式直接书写其所有的同分异构体。已有文献对同分异构体的相关研究相当多,其中确定高中有机化学同分异构体的相关论文达74篇(万方数据库查询结果),这些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研究某一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如卤代烃、苯的同系物、酯的同分异构体;另一类是对同分异构体的确定策略进行研究,包括插入法[1]、“定一动一”、移位法、碎片组合法等[2] ,书写时按“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类别异构”进行“有序思维”。对特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大多采用“确定碎片+组装分子”[3]的途径进行,但就如何解决限制性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数量却缺乏系统归纳与分析。笔者就此类问题经过深入研究,总结了确定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数量的教学策略,经教学实践与检验,效果好且受学生欢迎。

1 单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1 含端基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书写

此时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等于6×Y的异构体数目。

(2)当苯环上的三个取代基各不相同时,可先在苯环上引入任意两个取代基,再引入第三个取代基。

例3 [2013年高考重庆卷第10题第(4)小题]:

3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含有多个官能团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相对较为复杂,在高考试题中,这类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多为限制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这类试题的解答,需要找出物质的特征结构基团或物质的结构特点。在近几年高考中此类试题出现的限制性条件如表3所示。

此类试题的解题程序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先在苯环上进行基团定位再考虑取代基的碳链异构接着考虑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异构最后考虑官能团异构[4]。

例4 (2013年高考山东理综第38题)……产物时满足以下条件的所有同分异构体X有 种。

①1,3,5-三取代苯;

②属于酯类且既能与FeCl3溶液显紫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1 mol X最多能与3 mol NaOH反应。

由于丙基有2种异构体,则X的结构有两种。

例5 (2013年高考天津卷)写出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水杨酸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①分子中含有6个碳原子在一条直线上;

②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包括水杨酸具有的官能团。

解析:要使6个碳原子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有机物必须具备“-CCCC-”结构单元,又条件②可知该有机物具有羟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根据水杨酸的分子式可以写出符合这些条件的同分异构体:HOCH2CH2CCCCCOOH、CH3CH(OH)CCCCCOOH、CH3CCCCCH(OH)COOH、HOCH2CCCCCH2COOH。

思路点拨:解决限制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需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官能团之间的转换问题,如芳香醇、芳香醚与酚类物质之间的转化、羧与酯(或甲酸酯)、醛醇(或铜醇)之间的相互转化等。二是熟记官能团的特征反应,能够根据特征反应确定有机物所含的官能团,如有机物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可以推断其含有醛基或甲酸酯结构;能与FeCl3溶液作用生成紫色溶液或与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可以推知含有酚羟基结构等。

[跟踪热练]

1.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高考全国课标卷)E(C7H5O2Cl)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2:2:1的是 (写结构简式)。

(2)(2013年高考全国卷Ⅰ)①D(C7H6O2)的芳香类同分异构体H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H在酸催化剂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F( )的同分异构体中,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FeCl3溶液反应的共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5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2:2:1:1的为 (写结构简式)。

(3)(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卷)①化合物Ⅲ( )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为1:1:1:2,Ⅳ的结构简式为 。

②由CH3COOCH2CH3可合成化合物Ⅰ(CH3COCH2-COOCH2CH3),化合物Ⅴ是

CH3COOCH2CH3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Ⅵ。Ⅴ的结构简式为 ,Ⅵ的结构简式为 。

2.(2013年高考四川卷)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式 。

①只含一种官能团;

②链状结构且无-O-O-;

③核磁共振氢谱只有2种峰。

答案:

1.(1)13;

②13;(3)①

②HOCH2CH=CHCH2OH OHCCH=CHCHO

2. CH3COOCH2CH2OOCCH3 CH3CH2OOCCOOCH2CH3 CH3OOCCH2CH2COOCH3

通过对有机物同分异体书写的总结和梳理,进一步明确抓有机物官能团特性和有机物结构特点,是正确解决同分异构体书写的关键。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掌握技巧,突破重难点。

参考文献:

[1]王义.插入法书写同分异构体的方法与技巧[J].化学教学,2011,(12):61~62.

[2]陈筱勇.书写同分异构体的六种思想[J].化学教学,2009,(10):71~7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