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考试后与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考试后与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考试后与总结

第1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考试;考试能力;有效措施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考试依然是选拔人才的重要形式,然而考试的内容及考查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升学考试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使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无疑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就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考试能力的有效措施进行研究。

一、教师有效进行试卷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教师的指导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在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考试能力的过程中,依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把握现代考试的脉络。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应对考试,在考试的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本人认为教师有效的进行试卷分析十分重要。在进行试卷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把握试题结构

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试卷分析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试题的结构进行有效把握,把握整个试卷考哪些题型,重要考试考哪些题型,各个题型在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是多少,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指导学生应考的过程中,也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日常的小型考试题型,可能与大型考试的题型存在一些差异,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把握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

不同的试题在于考查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学生只有具备了与试题要求的能力才能顺利的解题,因此,教师在进行试卷分析的过程中,不仅要能够有效的把握题型,还要能够有效把握试题要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自身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同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看了试题之后能够及时、有效的对试题要考查学生的哪些能力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教师对试卷的有效分析,在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为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知识的积累是基础

考试虽然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测验,然而基础知识是学生做好一张试卷的基础,只有扎实的掌握了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得到满意的分数。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应该放在日常的学习中,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积累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有效应用。如果学生一味的对基础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那么在考试的过程中依然举手无措,不知该如何应对。例如:教师在讲解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句型时,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对该句型进行熟练的记忆,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要掌握该句型该如何应用。这样在考试的过程中不管如何出题,学生都能够灵活应对。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使学生的考试更加有针对性,在实际的教学中过分注重考试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而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出现了懈怠心理,结果学生自然难以取得优异的效果。只有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并能够对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三、提升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能力结构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知识,还要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灵活应用,通过对知识的应用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样的人才才更加受社会的青睐。考试是人才选拔的一种形式,自然要反映社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因此在近年的考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出现了一些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知识点的题目。例如:给学生一个情景让学生完成对话的内容,就是考查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考试能力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起重视。

那么,教师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呢?这也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下工夫。学生对知识点应用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只有在扎实的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为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等的多个环节,对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四、对模拟试卷引起重视

在提高学生英语考试能力过程中,模拟试卷无疑是重要一环。学生在进行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做一些与考试题型类似的试卷,这就为学生提供了实战机会,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考试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做模拟试卷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模拟题使学生明白考试的题型

学生对考试的题型做到心中有数,对提升学生考试的分数、自信心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做模拟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考试流程,试题的类型、不同类型题目的考试顺序等,都真实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提高了学生考试的针对性,也提升了学生学习的针对性。

(二)引导学生有效把握做题时间

初中阶段学生参加的英语考试都有时间限制,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真题模拟,那么在考试的过程中往往难以有效的把握考试时间,在考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做真题试卷的过程中对学生提出时间要求,根据真实的考试时间要求,让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做完试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做英语试卷过程中的时间意识,还避免因为时间问题产生的不良现象。

五、引导学生进行题后反思

第2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指导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策略是:增强时间意识,制仃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教育大辞典》指明,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它相对于课堂阅读而言,是指学生课外通过阅读书报、影视、网络等进行学习的方式。课外阅读具有课堂教学和学科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能扩大、巩固和加深课内所学知识,增强求知欲望,丰富精神生活,培养高尚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多处对课外阅读要求作过描述:“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初中三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但目前诸多调查显示,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与语文教育目标相距甚远。天津教科院的调查显示:(1)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小学生喜欢课外1阅读的占45.5%,初中生占27.7%,高中生占17.7%,有8.2%的中小学生处于基本不阅读课外书的状态;(2)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有80%的学生每个月课外阅读数量不超过2本书;(3)普遍对阅读二三十万字以上的大部头文学作品感到十分吃力,感觉费劲、费时,有的情节描写还看不懂,所以很少有人去看。陶本一、曹建召的全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受学习压力、家庭作业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三地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差异并不明显。每周阅读1至2个小时的学生,河北有40%,宁夏有34%,上海有44% o《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量为:三年时间读260万字,每学期是40万字,每天的阅读量应是2300字,这得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每周的阅读时间必须保证3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阅读任务。2007年《广州日报》对广州市的6所中学进行了学生阅读的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有74.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不可取代,但在现实中只有7.6%的学生每夭阅读课外书时间“至少1小时”;77.8%的学生“想阅读,但时间都被功课挤满”。

    时间管理不善是导致初中生课外阅读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时间管理,就是指合理安排和规划阅读时间,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效益。笔者的做法与经验是:增强时间意识,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将计划付诸行动,引导反思与总结。

    一、“只要你愿挤.时间总还是有的”—增强时间意识

    “我们每天上课、做作业、预习复习都来不及,哪里有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这是许多学生的心声。由于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作用,现在的学生主要把时间与精力集中在与考试直接相关的课程教材和教辅材料上。学生的“正业”就是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课后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阅读课外书,开展与课外阅读的活动,不但没有时间去做,而且被看成是“不务正业”,会冲击正常的学科学习。在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高度认识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说道理等方式将重视课外阅读的种子植入学生心中。然后,引导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任务中想方设法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阅读。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让学生懂得课外阅读不是没有时间,关键是你肯不肯去挤。

    二、“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一份详细而可行的阅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订计划是课外阅读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时间管理“10/90”定律告诉我们:若你在事前花10%的时间做规划,工作开始后就可节省90%的时间。教师指导初由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果,首先要指导学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教师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初中生的实际需要、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等因素,紧密配合课内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统筹安排,制定一份详细具体、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这份计划可以包括阅读目标、阅读书目、进度安排、阅读地点、阅读方式的选择以及阅读效果的预想等。阅读计划一般在每学年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制订。如某位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计划如下: 

 

    三、“一个行动胜过一千打纲领”—将计划付诸行动

    将计划付诸行动是管理好时间的关键环节。制订了计划,如果不执行,就是一纸空话,正如列宁所说:“一个行动胜过一干打纲领。”许多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不喜欢阅读,相反他们可能有美好的计划,甚至有具体的打算。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学业的压力、父母的看法、人际关系问题等等,预先的计划渐渐“缩水”了,后来就干脆没了行动。由此看来,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重点在于如何有效监督执行。我的做法是:

    一是指导学生将计划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如上面这位学生的阅读计划比较宏观、笼统,操作性不强,真正实施起来有难度。我指导学生进一步制订出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二是让学生记录下时间。即每次阅读开始和结束时要求学生在课本适当地方分别写下具体时间,如12点30分、12点48分。让学生通过前后对照,清楚阅读任务的完成情况。三是指导学生适当做笔记。“不动笔墨不看书”,事先教给学生做笔记的方法,让他在阅读时在书本上划画符号,做做批注,写写看法。这不仅有助于积累知识、促进思考、提升能力,也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自我监督教育能力的方法。四是让学生请他人(老师、同学或家长)帮忙监督提醒。

第3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热点一、 非谓语动词作状语

例1. George returned after the war, only that his wife had left him. (2012 山东卷)

A. to be told B. telling C. being told D. told

例2. an important decision more on emotion than on reason, you’ll regret it sooner or later. (2012江苏卷)

A. Based B. Basing C. Base D. To base

例3. to work overtime that evening, I missed a wonderful film. (2012 重庆卷)

A. Having been asked B. To ask C. Having asked D. to be asked

例4. This machine is very easy . Anybody can learn to use it in a few minutes.(2012 辽宁卷)

A. operating B. to be operating C. operated D. to operate

【答案与解析】 1. A 2. B 3. A 4. D

例1考查only to do 作结果状语。例2考查分词作原因状语,主句的主语you与base是主动关系,故用现在分词。例3的句意为:由于那天晚上叫我加班了,我错过了一场精彩的电影。I与ask是被动关系,且动作已经发生,故选A。例4 考查be +easy/ difficult/ hard/good... to do 句型,to do的主动形式表被动。

【归纳与总结】

不定式作状语时往往用来表示目的、结果或原因。作目的状语时可放于句首;作结果状语时常用“only + to do”形式,表示出乎意料的结果,而现在分词作状语则表示自然而然的结果;在be + easy / difficult / hard / good... to do 句型中to do的主动形式表被动含义。例如:

Her husband died, leaving her 5 children. 她丈夫去世了,留下了五个孩子给她。

I hurried to the station, only to find that the train had left. 我匆忙赶往车站,结果火车已经开走了。

The chair looks rather hard, but in fact it is very comfortable to sit on. 这把椅子看起来很硬,但实际上坐起来很舒服。

(1) 现在分词、过去分词作状语,可表示时间、原因、结果、条件、让步、伴随状况等,现在分词与主句的主语之间一般具有逻辑上的主谓关系即主动关系,过去分词则具有逻辑上的动宾关系即被动关系。

(2) doing形式表示主动的一般性的动作或正在进行的动作;done形式表示被动,一般不强调时间先后;having done形式表示主动,强调从句动作先于主句动作发生;being done形式表示被动,强调主句动作与从句动作同时发生; having been done形式表示被动, 强调从句动作先于主句动作发生。例如:

Knowing his address, we can get in touch with him. 我们知道他的地址,能和他联系上。

Written in simple English, the book is easy to read. 这本书的文字简单,读起来很容易。

Being used by me now, the bike can’t be lent to you. 这辆车我正用着,不能借给你。

Having been used for many years, the bike needs repairing. 这辆车已经骑了很多年了,现在需要修理。

【巩固练习】

1. Pressed from his parents, and that he has wasted too much time, the boy is determined to stop playing video games. (2012福建卷)

A. realizing B. realized C. to realize D. being realized

2. with care, one tin will last for six weeks.(2012 北京卷)

A. Use B. Using C. Used D. To use

3. Having finished her project, she was invited by the school to the new students. (2012江西卷)

A. speaking B. having spoken C. to speak D. to have spoken

4. in a long queue, we waited for the store to open to buy a New iPad.(2012 陕西卷)

A. Standing B. To stand C. Stood D. Stand

5. Tom took a taxi to the airport, only his plane high up in the sky. (2012四川卷)

A. finding B. to find C. being found D. to have found

6. He got up late and hurried to his office, the breakfast untouched. (2012天津卷)

A. left B. to left C. leaving D. having left

Keys:1~6 ACCABC

热点二、 状语从句的省略

例5. Film has a much shorter history, especially when ______ such art forms as music and painting. (2012全国卷)

A. having compared to B. comparing to C. compare to D. compared to

【答案与解析】 D。film 与compare 之间是被动关系。

【归纳与总结】

(1)当时间或条件状语等从句中的主语与主句的主语一致或主语是it 时,且从句中有be动词的某种形式时,从句可使用when / while+doing / done的省略形式。例如:

Once heard, the songs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 When they are heard once, the songs will never be forgotten.

While working, he stopped to talk with me at times.

= While he was working, he stopped to talk with me at times.

If necessary, you should turn to your parents for help.

= If it is necessary, you should turn to your parents for help.

【巩固练习】

When for his views about his teaching job, Philip said he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2012 安徽卷)

A. asking B. asked C. having asked D. to be asked

Key: B

热点三、 “with+宾语+to do/ doing /done” 的复合宾语结构形式

例6. The old couple often take a walk after supper in the park with their pet dog them. (2012辽宁卷)

A. to follow B. following C. followed D. follows

【答案与解析】 B。their pet dog与follow之间是主动关系,故用following作宾语补足语。

【归纳与总结】

(1) “with+宾语+to do/doing/done”的复合宾语结构形式在句中作状语表示条件、伴随、原因等,动词与宾语之间是主动关系,用现在分词形式,被动关系用过去分词形式,动作将要发生用不定式形式。例如:

With so many students looking at him, he felt shy. 有这么多学生看着他,他觉得害羞。

With the work done, he went home. 工作完成后,他回家了。

With you to help us, we will finish the task in time. 有你来帮助我们,我们将及时完成任务。

(2) 在这个结构中宾语补足语还可以是形容词、副词、名词、介词短语等。

【巩固练习】

—Come on, please give me some ideas about the project.

—Sorry, With so much work my mind, I almost break down.

第4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课堂教学内容主体是所有师生极重视的部分,因一堂课知识习得的多少主要依靠主体部分,有效的导入和总结犹如“凤头”和“豹尾”,对学生快速有效地吸收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讲解主体内容前,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眼球,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并为主体内容的讲解做铺垫的一种教学行为。出彩的导入,能激发思维,产生灵感,给学生以启迪,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课堂知识点的解析做好铺垫。那么,课堂导入如何出彩呢?出语不凡,即课堂导入时注意抓住学生兴奋面的触发点,如果教师在学生注意力尚处于散漫状态时便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些知识会被学生“束之高阁”或早已“烟消云散”。如此这般,教师的劳动仅是徒劳而已。鉴于导入作用之大,教师应在备课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恰切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重点内容的解析蓄势。回顾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常用的导游课程的导入与总结方式:

1.悬念切入。“学贵于思,思源于疑”。问题能引发思考,一节课的开头,如果提出一个合适的问题,就能刺激学生敏感的神经,迅速聚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对上好这堂课有着积极的作用。中职学生好奇心强,导入内容能否迅速聚集学生注意力,关键在于导入问题的新异和实用。导游教学中旅行社和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部分,内容复杂而繁多,学生望而生畏。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课前需消除学生心中的畏惧感,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如课堂上,我这样导入“李先生所属单位与旅行社签约,按合同规定,旅游景点有千佛山、兴国寺、齐烟九点坊等。但因旅行社接待人员业务不熟,将其中一个千佛崖景点错写成千佛洞,导致游客未能见到想象中的彩塑佛像和大型壁画等,进而状告旅行社违约……如果你是该导游,你将如何处理此事?”,此问题可能是学生日后会遇到的棘手之事,有其实用性,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各抒己见。一堂课有此良好开场,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2.多媒体导入。在科技发达的时代,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与多媒体接轨,它图文并茂、声色俱佳,特别适合中职学生活泼好动、对新事物好奇的个性特点。导游课程因其特殊性,需要借助视频等直观材料来展示,引领学生进入情境,直观真切地感受,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无法相媲美的。视频《北京故宫》,明朗、壮观的画面加上曼妙的背景音乐,学生的内心一下子振奋起来,随着视频走向课堂《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宫殿和坛庙建筑深处。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我也时常在课前把相关的课件资料,如音乐、flash短片或者一些相关视频搜集好,用于课堂教学,这种做法既方便又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导游基础知识时,播放平时搜集的民风民俗的视频及文字材料,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各地文化的差异。有时,播放视听材料比教师纯粹的口头相授更有效。

3.古诗引进。“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古诗追求唯美的意境,简单几笔勾勒,便能营造诗意的氛围。导游课程的复杂性要求教师需要具备高深的文化艺术修养,课堂上方能信手拈来,在自己的引领下,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生作为未来“信口开河”的导游人员,需要储备一定量的传统文化知识。然而对中职学生而言,他们文化根基薄弱,大多无法明晰诗文内涵,此时需要教师适当地讲解。有时以他们学过的经典诗句导入,唤醒他们似曾相识之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中“红”和“绿”相衬,色彩鲜艳明丽,以明亮的颜色展现江南春天春意阑珊的画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啼本已营造凄清氛围,奈何寒气满天,更是给江南水乡添上伤感的一笔,游子心中是满满的落寞,经凄清环境的触发,更是触景生情,愁绪满怀……古诗词中明亮的颜色、斑斓的画面、唯美的意境,有着极强的审美功能,它的诗情画意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其实古诗词不单给我们诗情画意之感,亦有诸多深刻哲理蕴含其中,可陶冶和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古诗引进,既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又可以发挥想象,领悟哲理,展开横向联系,可谓一举两得。

4.故事引入。中职学生思维敏捷,乐于接受新事物,教师需抓住学生如此心理,在适当时候以富有趣味性、悬念性等特点的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其想象力。在分析古典诗词、游记及楹联中的旅游景点时,我特地选用故事引入:永贞元年柳宗元因拥护王叔文改革而被贬为永州司马,为排解内心激愤之情,常轻车(舟)简从,于僻静环境中探访山水,以山奇水异来慰藉自己受伤的灵魂,此间共写了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记,成为后世山水游记的典范之作……精彩的故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将课堂渐渐引入《导游基础知识》中的古代游记名篇赏析。学生在了解人物写作背景的基础上,能更快地追随老师赏析游记内容,为将来的景点解说蓄势。故而平时教学中,我们应尽量选取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生活实例,从故事中引入,为出彩的课堂教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除此,还有开门见山式、回顾旧知式、情境设置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适当变换导入方式。导入虽至关重要,但也需注意几个细节:导入时间要简短,以免造成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依据不同内容、不同学情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让导入为主体教学、学生主体服务;尽量选用简练的易被学生接受的语言……导入看似简单,实则需要从多方面斟酌。

引人入胜的导入“生见生爱”,而耐人寻味的总结同样留有余味,如此课堂便有了高效的保证。出彩的总结,能够唤起学生的思考与共鸣,给人以启迪和鼓舞。

1.适当留白。用问句结束课堂,或者在最后设置悬念,留有余地,从而更有回味无穷之感。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不仅是学生学得了多少知识,练就了多少技能,更应在学生心里留有思考回味的余地。

2.巧设“镜头”。如果课堂的总结像电影镜头一样来一个特写定格,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殊肖像、语言或者动作急刹车一般戛然而止并定格在学生眼前,必定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导入方式对于将抽象概念具体化能起到良好作用。像我们的民族文化在促进民族振兴、加强国民团结、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但民族文化内涵和外延相当广泛,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我以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相关内容为例,因国家沦陷,学校被迫停教法语,残酷的现实让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课堂在悲怆的气氛中结束,这个悲怆的“镜头”也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保存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以此实现本堂课的教学初衷。

3.建构框架。基于中职学生学习根基薄弱,注意力易分散,对于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难以全部吸收,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在课堂的最后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该堂课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回顾旧知,寻找丢失的知识,并建立整堂课的知识框架。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充,在思维的缜密性、语言表达、概括等综合能力方面也得到锻炼。待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框架后,教师即可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初始学生容易把握不住方向,教师适当引导,并给予肯定,给学生以信心,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4.巧设习题。习题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反馈,是检测教学成果的重要方式,是为学生巩固知识,培养未来导游人员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服务的。能打动学生内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习题,应该是形式新颖多变、适合学生学习水平的习题。习题的设计需要注意――知识点的训练很重要,但千万不能只注重知识点,而忽视导游专业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还要注意能引起学生对导游学习的兴趣,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能联系生活实际,让课堂巧妙地延伸到导游实践中。

导游教学的导入与总结都是一种教学艺术,都是导游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集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必须精心设计。鉴于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实现教学成效最优化,教师需要好好斟酌如何让导入与总结出彩,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课堂,感受课堂的乐趣,使学生在吸收导游基础知识的同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如此,我们的中职学生在每一分钟内都有求知的欲望,对导游课程学习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参考文献:

[1]王连义.导游技巧与艺术[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8.

[2]蒋炳辉.旅游案例分析与启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1.

第5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关键词]政治试题 讲评课 策略 主体 审题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091

在一轮复习中,考试与试卷讲评已经常态化,在教学过程中占重要的位置。考试结束后的试卷讲评非常有意义,通过试卷讲评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消除知识盲点、提升应试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总结学情、改进教学方法、促进专业成长。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政治讲评课呢?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反对一讲到底

陶行知说过,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试卷评讲课中往往出现“注入式”“满堂灌”的教法,试卷由教师一讲到底。这样做,不仅教师讲得累,学生也不轻松,效果还很差。这与新课程积极倡导的“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组织引导者”理念相违背。试卷讲评最终要回归到学生的能力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此可以将分析试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开自评互评,通过投影展示试卷、学生评辩、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争论与思辨中有收获,最后找出失分的原因,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进行试卷讲评前,可以让学生花时间去反思,然后在课堂上对自己反思的问题进行交流,讲得不完整的地方教师再进行补充。这样可以有效改变试卷讲评的单调乏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注重审题、解题方法的培养

试题讲评时,要帮助学生分析失分的原因。政治客观题主要的失分原因有:审题不清、不注意题干题支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范围使用不准确、不能有效排除干扰选项等。对此教师在讲评时就要善于总结,可以把同一类的问题集中到一起讲。例如在考查哲学问题时,经常会出现“从唯物论的角度”“材料体现的辩证法原理”等限制性条件,这时就要提醒学生,让学生通过一道题,能懂一类题,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在近几年高考的政治主观题中,学生主要暴露的问题有:答题的思路不够开阔,答案的组织不够完整,对一个问题不能全面地分析。比如一道辨析题,往往包括三个层次:1.观点是否有合理之处;2.观点有何不足或者不准确的地方;3.完整的观点应该是什么。学生在做题时常常只能分析其中一个方面,答案不完整,因此得分也不高。政治主观题几种常见题型都有其答题的共性,可以在讲评时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要善于构建知识网络,强化能力提升

高三政治测试往往在考查中注意知识的综合和迁移,注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学生在答题时往往会在某些知识点的运用上出现遗漏,导致答案不完整。因此教师在讲评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树”,切不可就题目讲题目。例如在讲评哲学主观题时,应该让学生尝试构建哲学的知识体系。哲学的两大组成部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人生价值观和社会历史观。构建好知识体系,学生在答题时方向就不会错。

2.要注重举一反三,对于学生常错的问题要善于进行变式训练,可以收集、编写出多道题目让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思考和训练,做到既巩固知识又给学生新的思考和新的收获。

3.要善于总结答题规律,可以引导学生从阅卷老师的角度对答案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寻找答题的一般规律。同时帮助学生弄清楚自己的失分点,准确找出自己答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要注意以政治行为主体为线索,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运用。例如,在问题中如果涉及“人民”这个主体,就应该帮助学生回忆人民的相关知识。如政治生活中国家的性质、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生活与哲学中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

四、讲评后要进行有效训练和总结

第6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关键词】 日语能力考试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一、日语能力考试简介

日语能力测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及其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交流协会自 1984年起分别在日本国内和国外举行的世界性日语考试,以测试母语为非日语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认定其日语能力为目的。成绩合格者由国际交流基金以及财团法人日本国际教育协会发放相应级别的日语能力认定书,即我们所说的日语等级证书。这一考试于 1987 年首次在我国举办,1993 年开始面向全社会推开。

国际日语能力考试分为四个级别, 即从一级到四级。四级最低,一级最高。四级水平要求掌握初步的语法,100 个左右的日语汉字,800 个左右词汇,能进行简单会话,能读写简单的句子及简短的文章;三级水平要求掌握基本的语法,300 个左右的日语汉字,1500 个左右词汇,能进行简单会话,能读写简单文章;二级水平要求掌握较高程度的语法,1000 个左右的日语汉字,6000个左右词汇,能进行一般性的会话,具备阅读和写作能力;一级水平要求掌握高程度的语法,2000个左右的日语汉字,10000 个左右词汇,除能够进行社会生活方面的会话外,还要具备能在日本大学进行学习、研究等的综合能力。四个级别的考试分别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文字与词汇;二是听解; 三是阅读理解与语法。试卷总分为 400 分。文字与词汇部分占 100 分,听解部分占 100 分,阅读理解与语法部分别占 200 分。二、三、四级均以 240 分为及格线,一级则以 280 分为及格线。该考试每年举办一次,原则上于每年 12 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举行。一直以来日本的许多国立、公立和私立的大学在录取外国留学生时都要参考他们在日语能力测试中的成绩。与日语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日语人才时也要求应聘人员提供一定级别的日语能力证书。

二、日语能力考试反应教学中的问题

1.一些高校追求能力考试通过率而打乱教学安排。日语能力考试由于题型长期不变, 给一些老师和学生增加了模拟的机会, 有的院校为了提高通过率, 不惜牺牲优质的教学资源, 甚至是占用宝贵的教学时间做模拟试题, 从而使大学日语教育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应试教育, 忽略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偏离了设立日语能力考试的初衷。而且,能力考试的成绩影响今后的工作以及留学,结果便是导致一些学校为追求通过率而刻意扭曲安排教学活动。

2.试题本身的构成存在问题。试题只分为“文字?词汇”、“听力”、“读解?语法”3个部分,而且都是客观选择题,没有翻译、写作、口语等主观题目。也就是说日语能力考试只是片面地侧重了对“听、说、读、写、译”的五种综合能力中的“听”和“读”的能力的考核,偏重于对语言知识的考查,而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不够。在教学中如果片面地强调语言的知识结构!而忽略了其交际的本质,这势必会使“学”与“用”脱节,违背高职教育的宗旨。

3.加剧应试教育与应用教育之间矛盾的激化。无论是三级还是二级日语能力考试、学生的听力成绩都没有很高,与总平均分有很大的差距,更远远低于日本国内的平均分;而其它两部分却相对较高,基本与总平均分以及日本国内的平均分持平。这说明我们的学生普遍拥有很好的词汇、语法和读解能力,但在听力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单纯就日语能力考试而言,较之听力,文字?词汇和读解?语法是相对容易得分的,而听力水平的提高历来都是日语教学的难点。在没有语言环境的前提下仅仅通过课堂的训练很难在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效果,再加上合格的标准只是要求总分达到60%、70%以上,而对各部分没做具体要求,所以为了获得能力证书大部分学生和教师都采取避重就轻的方法。即对文字?词汇和读解?语法这两部分下大工夫,采用强化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成绩。一般来说,这样都能做到尽量多得分,少失分,同时也能弥补听力部分的不足。这也无形中导致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死啃书本,硬背语法,却忽略了听力、会话、翻译以及写作等方面能力的训练,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一味地围绕“应试”这根指挥棒,片面追求合格率,采取应付考试的教学方式来教学的话,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也就必然会使高职的日语教育陷入一个“应试”的误区中。从而无法实现培养具有听、说、读、写、译等均衡的综合能力人才的目的。

三、日语能力考试对教学带来的作用

1.日语能力考试已经举办了 24年,试题由主办单位聘请日本着名的语言学者和教育专家命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在测试日语学习者的日语能力上有一定的信度和效度。

2. 试题的所有题目均为客观选择题,并由计算机阅卷,能客观、公正、合理地反映应试者的真实水平。所以考试成绩又具有客观性和公正性,能较客观地反映出日语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日语水平。

3.日语能力考试各级别的试题均由“文字?词汇”、“听力”、“读解?语法” 3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构成。其中“文字?词汇”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日语单词的识记,包括日语汉字的读音、书写、单词,尤其是外来语的释义、用法等。“听力”部分主要是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和正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要求应试者听一遍录音,然后能从所给出的4个选项(图)中选出 1个正确的答案。“读解?语法”部分主要是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日语语法的掌握程度。读解,即我们常说的阅读理解,每段文章后都会提出若干问题。每道问题给出 4个选项,要求应试者从中选出1个最合适的作为答案。 语法则考查学习者对助词、助动词、惯用句型、习惯表达等方面内容的掌握情况。所以该考试涵盖了对学习者的单词、语法、读解、听力等方面的考核,能阶段性地为教学提供参考标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考试情况的积极总结与认真分析也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结束语

语言测试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 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利用好二者的关系至关重要。有效克服日语能力考试在教学中的消极作用,正确认识日语能力证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制定既能有利于能力培养又能做到与能力考试紧密结合的教学大纲及考核方式,做到应试与能力培养并重。

参考文献

[1]大学日语教学大纲修订组. 大学日语教学大纲[S].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第7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高考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所以完全值得我们多花时间去了解高考的一切,进入考场前,你一定要看看高考时间表。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2021高考时间表安排,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619

2021高考时间表安排6月7日

9:00至11:30语文;

15:00至17:00数学。

6月8日

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

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高考改革后会怎么考高考改革是分省分批次进行的,除浙江和上海2014年试点外,有的地区是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行,有的地区是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行,那么2019年参加高考这批学生就可以考两次英语了,以分数最高的一次计入高考总分。高考改革最晚的省份是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2021年参加高考执行。

高考改革以后,考生成绩的算法也会发生一些变化,那就是不再单纯的看高考总分了,还要看其他的成绩和因素,即所谓的两依据一参考,主要看高考分数和选考成绩,同时也要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然后再去决定是否录取该考生。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最终还是主要看分数的,也就是语数外成绩加上选考成绩,这些都是评价你是否优秀的硬性指标。无论高考怎么改革,最终还是离不开分数,因为我们是人口大国,分数才是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要素,高考现在还离不开成绩去判断一个人的水平高低。

高考前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1、做好饮食搭配

进入高三后,学生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备考状态,这种紧张感也会随着考试的临近而愈发明显,因此学生的食欲下降也属于正常现象。家长可以多做些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资的杂粮、豆类为主的主食,可以增进学生的食欲。同时,家长在食材的选择上还应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取:可选鱼、鸡肉、猪瘦肉、鸡蛋、牛奶、豆腐、豆浆等,尤其是鱼肉,可以提高大脑功效,增进记忆。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学生还要保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这类食品可以帮助消化,增进食欲,并起到补充水分和防暑的作用。

2、适当引导

首先,以平常心对待每一次模拟考试和考试结果。家长要以自己愉快的情绪、平和的心态来影响和调节孩子的心态。其次,辅助孩子制订一个适合您孩子的学习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每天的作息时间、各科的自主安排,包括跟随老师复习的进度,还应包括阶段性的整理与总结。第三,注意劳逸结合和适量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能使孩子在学习中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3、找到自己的智囊团

注意保持与老师的联系。孩子在家的时间毕竟有限,在学校的情况怎样家长也需要及时掌握。所以要经常和老师联络和沟通,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相对而言,老师比我们也更有经验。听听他们的话儿没坏处。还要注意提高咨询的质量。高考的事儿我们不懂没关系可以咨询他人,但千万不能逮着谁就问。在选择咨询对象时应该注意:一是权威人士。二是业内人士。三是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士。对于别人的建议也需要加以分析和思考,而不能拿着鸡毛当令箭。别人的建议也不是越多越好,否则你会感到无所适从。

4、给孩子解压

第8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术院校;考试;管理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033-03

考试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考试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完全有赖于考试管理的科学与否、严密与否。考试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职业技术院校校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考试工作组织得是否科学,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和体现学生素质的重要标志。考试工作是否严谨,是否能达到检验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培养,反馈教与学信息等目的,关键在于严格考试管理,抓出一个好的考风,因此职业技术院校科学化的考试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现行职业技术院校考试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试就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试管理体系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高校考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加强职业技术院校考试管理工作的呼声很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在加强考试管理中也采取了许多办法,但收效并不明显,考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传统的考试管理体系依然或多或少地桎梏着考试改革的深化。

1、强化考试管理的宣传多,但收效不大

考试作为职业技术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说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历来都非常重视, 考试管理制度在逐步健全。在考试宣传方面也极尽所能, 如张贴横幅、监考人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 从学校环境氛围形成了一种“ 高压” 态势。但在考试对象, 即考生方面对上级和学校的考试政策和纪律却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甚熟悉, 考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职业技术院校考试主要是考学生“ 学” 的水平, 考试制度主要是规范和约束学生考试行为。因此考试宣传的重点应当在学生身上, 使其对各种考试规章有非常全面的了解, 端正考试目的和动机, 依法从考, 从思想上正确认识考试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而现行考试管理宣传场面上大张旗鼓, 形式上轰轰烈烈, 但大多仅仅流于形式, 没有把宣传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熟悉、掌握和遵守考试法规上。

2、考试的目的不明确, 考试形式单一

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考试成了课程结束的标志。管理部门在考试结束后主要是注重对学生的学籍处理,并没有对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忽视了考试的真正效用。考试形式和方法单一,目前职业技术院校考试主要以闭卷、理论、笔试的形式居多, 而以平时作业考核、平时课程学习表现考核、阶段性成绩测验考核、专门设计的课程大作业考核、实践性作业考核等为考核方式,以笔试、口试、答辩、实操、项目制作、大作业考核为考核方法的形成性考核少, 绝大部分课程采用一次性闭卷考试, 跟不上学科发展, 无法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亦即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传统的考试形式不仅不能发挥学生提高能力素质的导向作用,压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因考试形式单一诱发了部分学生考试违规的倾向。

3、教学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差异给考试管理工作带来不少影响

教师教学要求和素质的差异在考试管理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命题。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 投入精力和时间不够, 不能按照大纲的标准进行授课, 为避免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在命题时降低考试标准, 圈定考试范围,甚至放弃原则透露考题。二是监考。监考教师责任心不强, 放松考场纪律, 考场纪律差, 违规在所难免。三是评分。有的教师在评卷时送“ 人情分”, 有的教师要求严格, 从而出现同一个年级相同课程不同的任课教师考试的合格率相差甚大。四是补考。个别补考课程的考试标准降低, 评分也不如正常考试严格, 给人情分、随意现象较多。这就造成一些学生即使正常考试不及格也不再认真复习准备, 补考变成了走过场。

4、学生对考试缺乏正确的认识, 导致考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近年来, 由于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干扰, 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使他们在学习上目的不明确,学习没有动力, 对校纪校规置之度外, 严重违反考场纪律, 影响了学习风气。由于考试成绩不仅直接与毕业证书挂钩, 而且是学生入党、评优、就业的主要依据, 使平时不努力、学习差的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而不择手段地违规, 造成学生成绩优劣不分, 引起其他学生心理不平衡, 进而影响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

5、考试违纪处分的艰难决策

严格考试纪律, 依法惩治考试违规行为是依法管理、从严治校、形成良好校风的要求。学校执行考试制度往往比制定制度艰难得多。当我们面对一批考试违纪的学生要作出处罚决定时却又时常陷入左右为难的尴尬境地, 一方面必须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另一方面, 在处分的尺度把握上却受到情感因素的困扰。

第9篇:考试后与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创新方法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概述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它不仅是一门应用型的课程,更是一门综合型的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计算机形成初步的认识,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更加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理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需对学生珍贵的生活经验表示尊重外,同时还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大量的教学实例表明,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明显已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这一现状对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教学创新的要求。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创新离不开正确的课程评价。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评价放在一起,也可将日常评价和期末总评结合在一起,一味以考试成绩评定学生学习成果与教师教学效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不正确的。本文列举了以下几种教学评价方式,如学完输入法后组织学生进行打字比赛,绘图软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用绘图软件完成一幅画作等。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自主学习的探究模式对学生将来深入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十分有利。

二、小W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可分为五个步骤,即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合作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践操作与知识巩固、学生作品展示以及课堂内容的整理与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

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营造这一氛围的关键在于合理教学情境的设置。以绘图软件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通过一些绘图软件绘制的画作引入本章节的学习,并让学生对画作进行评价,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

2.师生合作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置于课堂主体地位,并将自己定位为起辅助作用的角色。在课堂中积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沟通,更重要的是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实践能力。

3.实践操作与知识巩固

在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教师往往会对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此时可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清学习思路并对知识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4.学生作品展示

教学结束后大多数教师都会及时布置一定的作品任务,因此,教师需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可综合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除需给予肯定外,还需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保护好,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与进步的喜悦。

5.课堂内容的整理与总结

课程结束后教师与学生需一起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总结,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课外延伸,指导学生主动进行课外探索与研究,推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三、小学信息技术创新方法

1.课程导语创新设计

新课伊始,教师的引入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时首先需关注课程导语创新设计。小学生处于求知欲极其旺盛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课程导语设计,并吸引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文字编辑”章节的教学为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字编辑只要会打字就行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认真。还有些学生在遇到不会的地方时就会放弃,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失去了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与热情。对此教师可多以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事物为例,让信息技术不再蒙着神秘的面纱,并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增加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尽管小学生的求知欲极其旺盛,但他们却很难坚持到底。正是由于学生这一特点,教师持续讲解与管制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对信息技术学习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课堂上要启发、辅助学生学习,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需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在信心技术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时,教师应将学生的疑问重新抛给所有学生,让大家分组进行讨论与交流。学生将交流结果反馈给教师后再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以及交流沟通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同学之间还可以取长补短、互相进步。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孩子在面对新鲜事物时极具好奇心,且拥有极强的可塑性,信息技术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需牢牢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丁俭.浅析如何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J].考试周刊,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