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房屋建筑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房屋建筑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房屋建筑学论文

第1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1.传统的教学顺序。

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顺序是“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单一空间———组合空间———实体空间———呈现出完整的建筑”。表面上,宽基础、厚实践、循序渐进、实现目标。理想很美好,而现实很残酷。一门课程,学到最后才浮现起它的全貌。在如今,信息爆炸的年代,学习模式、信息来源、思想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一个起初没有明确目标的教学顺序,没有解决工程问题的具体对象,转了一轮又一轮,建筑的形象才勉强出现,必将伤害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加教学过程的迷失感和不确定性。

2.实践型教学顺序。

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教学顺序是“划分教学单元———选用典型案例———提出系列问题———展开实践应用———进行理论拓展———最终解决问题”。其特点是:从课程的整体到局部,在每个教学单元,直接切入主题,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或实践过程中,拓展知识,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每个单元配有典型的实例或者布置需完成的课题,在各教学环节,标明路标、指明方向,引领学生的前行,又留下课外或将来有待探知的知识拓展目标。

二、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它不仅是有几个课堂提问,而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这个系统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背景设置、典型案例和理论讲解,用教师发问和激发学生提问的形式,控制教学节奏、形成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例,用典型的案例作为教学切入点。使学生对教学单元的目标有一个完整的认识,通过提出问题或布置实践课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无论是以学生实践为主,还是以教师授课为主,把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教学方法示意图,见图二。

2“.有的放矢式”教学法。

“有的放矢式”教学法是指分清主次,把握重点要解决的教学问题。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讲得轰轰烈烈,学生掌握寥寥无几。教学效果是以学生获得的知识来衡量的。解决课程问题、进行工程实践,应以学生为主,不能越俎代庖。教师要做好的是控制节奏、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论跟进则以教师为主导,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实践,进而跟进理论,拓展知识,综合提高解决相关工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房屋建筑学课程涉及面广,实例和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应突出重点,选好典型案例,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解决的具体工程问题,掌握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有待后续探知的知识空间。

三、教学形式

根据房屋建筑学课程的特点,在不同的教学单元,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实现培养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1.单元教学形式。

按教学内容把课程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单元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针对教学单元选择典型案例;从典型案例中提出本单元需解决的问题或布置相关实战课题;通过实践应用、理论拓展,最终通过解决问题或完成课题,充实和巩固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形式都形成“教学单元-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实践应用-理论拓展-解决问题”的循环。

2.实践环节教学形式。

在实践中,解决实际工程的建筑问题是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从教学单元的实践课题布置到课程设计,组成了课程教学的实践体系。这个体系是探索理论、连接知识拓展的桥梁,同时,也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形式。实践教学的形式、典型案例的选择、实践课题的布置、设计条件的分析、现行规范的应用、法律法规的执行、设计成果的表达与评价等各个实践环节都是教学方案精心策划的重要内容。

3.理论教学形式。

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并非放弃理论体系的教学,而是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的应用和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房屋建筑学就是由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设计方法组成的。因此,建筑理论基本原理和概念不仅是房屋建筑学课程的基础,而且是科学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拓展建筑知识的基础。

4.教学考核形式。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评价和激发学习动力的重要手段。考核体系的设计,应遵循单元考核和综合考核并重,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内容考核和形式并重的原则。通过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掌握建筑理论,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实战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独立思考的工作能力。

四、教学教法的交替使用

同一个教学内容,都可以选择不同的教法。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的状况,对不同的章节,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教法,使教学形式更丰富、趣味性更强。以墙体的构造一章为例,由于内容较庞杂,知识点较多,涉及墙体材料、内外装修、墙体节能、细部构造,以及与基础的关系、与室内外地坪的关系、与屋面的关系等等。以墙身剖面教学为例阐述教学教法的交替使用。首先选择墙身剖面的三个典型节点,将“墙脚、窗台、窗顶”作为该章的切入点,把该章的大部分知识点串联起来。如果用实例引入的教学教法,可衍生有两个方案、四种基本教法来讲解各建筑节点。具体使用应根据教学的实际状况和需要,灵活掌握、选择。

1.方案一。

课堂教学时直接给出三个节点的设计实例,提出各个知识点的问题。例如:窗台节点的实体设计中,主要考虑了哪些构造要点?为什么要考虑这些要点(构造原理)?完成这些设计要点还可以采取哪些做法?教法1,以学生为主,由学生分析、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讲评。教法2,以教师为主,由教师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案例讲解。

2.方案二。

第2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永恒建筑学课程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新要求,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房屋建筑学实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践。

实训是什么?实训是内容最丰富的教科书,实训是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源泉,实训是贯彻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场所,实训是完成从简单到综合、从知识到能力、从聪明到智慧转化的催化剂。

实训教学是房屋建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当代大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实训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纵观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实践环节在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房屋建筑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其掌握程度对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直接影响。然而,很多学生感觉该课程的学习难度大,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收效不大,这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单纯地死记硬背只能是事倍功半。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和建筑设计原理两大部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从事中小型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初步能力,并为后续课程(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地基基础》、《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奠定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房屋建筑学实训教学,是对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层次、构造做法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将建筑方案设计过渡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的一次尝试,使学生了解建筑设计原理、设计方法,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实体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建筑师的基本素质,并加深对建筑构造设计,即建筑施工图设计工作的认识。因此,实训内容包括:了解设计前期准备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学会利用建筑设计专用软件绘图;掌握绘制建筑施工图纸的方法和技巧。

21世纪的教育特征是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业能力为重点。房屋建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尽量增加实践性活动,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房屋建筑学实训的目标:房屋建筑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进行的第一次实践,是将其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和建筑制图、建筑材料等课程结合起来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又是后续课程的基础。同时,房建实训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过程,是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集训。在实训中,采用真题假作,让学生逐步接触实际工程,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转贴于  那么,房建实训应给予学生什么呢?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全方位的训练建筑是一个工种复杂而又相互协调统一的有机整体。它需要建筑、结构、设备等的配合。因此,房建实训也需要构造、设备、经济、施工等许多课程的知识都纳入到房建中。为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房屋建筑学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周的认识实习。在五天的时间里,针对建筑类型、结构形式、施工工艺等内容,组织参观砖混、框架、框剪等多类公共建筑,以及单层、多层的工业建筑等。学生参与评图。评图是对学生设计成果的检查评定过程,如果没有学生参与,只是给出一个概括的分数,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提高。利用讨论式评图,可起到评定和促使学生提高水平的双重作用。对一同学的作业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并汇总意见;指出设计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提出改进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思维能力,也锻炼了交往、表达等综合能力。最后由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成果和设计过程,谈设计体会;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肯定长处,提出问题,指出改进方向。有条件时,将优秀成果予以展览,以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将部分好的作业留下来作为范图为以后的学生参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产业部门,国家的发展需要建筑业的发展,而建筑业的发展依赖于学校输送大批的建筑方面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房屋建筑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正是我们探讨房屋建筑学实训改革的宗旨所在。

房屋建筑实训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初次接触设计,由于缺乏了解,难以进入是普遍的现象。教改的重点应放在指导教师的精心策划上,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使学生渐入佳境,步入专业学习的正确轨道。通过对《房屋建筑学》实训各主要环节的问题分析和学生在设计中存在的心理状态分析,提出了搞好《房屋建筑学》实训的改革措施。随着时代的发展,那些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大学生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如何让学生通过《房屋建筑学》实训,使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一直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房屋建筑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李必瑜.建筑构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第3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 and specialty's integration, the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ntegration" mode is advocated.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teaching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uilding Architecture course's projectized reform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itiatively adapt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rain high-end skilled talents for society.

关键词: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uilding architecture;course;projectized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230-03

1 课程和专业一体化发展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以《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0]8号)、《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建筑业发展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培养生产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原则,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行动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入建筑行业企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和相应的教学资源,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辐射和带动相关专业的建设,为社会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 推行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我学院自2011年以来,逐步推进整体性教育教学改革,专业教师均通过了“项目教学法”能力测试。本人主讲的《房屋建筑学》等课程实施了“项目教学法”,开展“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广到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的其它课程。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素质要求,结合实际工作过程,以任务或项目设置教学情景,做到一个教学情景就是一项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系统的工作过程,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校内和校外两个实训场所,做到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一体化,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明确任务、制定计划、任务实施、评估成果”等学习活动,获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实施项目化教学模式,由学生自己设计及实施工作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

生存。

3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中的保持

《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改造后称《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新课程保持着旧课程的几个方面:

①前导课程:《建筑受力分析与计算》、《建筑材料及性能检测》、《施工图识读》。

②后续课程:《基础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钢结构工程施工》、《屋面与防水工程施工》、《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③课程地位:《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是建筑类专业的缩影,是一门专业技能基础课程,是所有建筑行业人员都应该掌握的专业入门课程,课程地位显要。

④知识能力要求:要求理论与实践并重。使学生具备从事建筑工程实践所必须的房屋建筑设计和房屋构造设计技能,并为学习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学完本课程后要求:初步掌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构造及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一般建筑构造设计基本能力;具有一般建筑设计的初步能力;提高识图及绘画技能,能看懂与绘制建筑施工图。根据所了解和掌握的民用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知识,能进行建筑初步设计如单元式住宅楼设计、学校教学楼设计、学校办公楼设计、单层工业厂房平剖设计,以及建筑构造设计。

4 高职《房屋建筑学》课程项目化中的创新

4.1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必要性

4.1.1 学生特点 学生从小到大看房屋建筑都是“瞎看”,对没有具体成果的“被动盲目学习”普遍缺乏兴趣。而他们思想活跃、参与热情高。

4.1.2 原来的情况 ①课程名称:《房屋建筑学》;②内容:建筑设计概论、建筑平面设计、建筑体型与立面、建筑剖面设计、民用建筑构造概述、楼电梯与坡道、基础与地下室、墙体、门窗与遮阳、楼地面、屋顶、变形缝、建筑防火、建筑节能、工业建筑概述;③教法:以理论教学为主,先理论后实践,完成教学任务后考核,结束课程教学;④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无味、昏昏欲睡,教学互动效果差,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没有目的。无法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的;⑤存在的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4.2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简要思路

主要依据本课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将本课程改造成3个大项目。这3个项目相互结合形成综合项目。

4.2.1 课程面向的岗位 毕业生经过初次及晋升岗位(如图1所示)之后可以迁移岗位,迁移岗位有: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建造师。

4.2.2 课程教学目标 ①能力目标:具有教学楼、住宅楼、办公楼建筑设计的能力;具有房屋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基础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墙体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楼梯间构造设计的能力;具有屋面排水及节点设计的能力。②知识目标: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掌握房屋构造方法和设计基本原理;③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利用各种资料,获取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4.2.3 项目设计的理念 房屋建造过程简单表述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我们构建基于房屋建造过程导向的课程,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造,科学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房屋建筑设计与构造》3个项目的过程中掌握建筑设计与构造设计的方法和技能。

4.3 课程项目设计

4.3.1 课程项目设计概况 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中,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依据工作任务标准以及岗位能力要求,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将原课程知识点整合于3个项目中(见表1),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训练内容。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设计出以项目为驱动、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表1中,项目1体现选择的多样性。讲解内容以教学楼项目为主,在实训内容中提供多个实训项目的任务书,供选择,学生可以选择最熟悉、最具代表性的“教学楼设计”作为项目比较容易做。选择“单元式住宅楼设计”、“行政办公楼设计”等作为“项目”也可以。

4.3.2 典型项目设计举例(表2)

4.4 典型项目实施举例

4.4.1 典型项目的教学设计(表3)

4.4.2 典型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

第一步:教师布置项目内容。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规范,将本课程中的指标进行归类,确定本项目需要测定的所有指标。学生分组,确定组长。

第二步:各小组分组现场考查讨论。通过“分组考查讨论法”学习与项目直接相关的知识,研究、选定工作方法。讨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

第三步:各小组分组设计与计算。

第四步:对计算的数据分析。对所获得的数据分析其合理性,对不合理的数据分析存在原因,及时发现错误,得到正确的数据。

在第三、第四过程中,教师全程跟踪检查、指导学生计算与设计的情况,随时答疑解难,随机提问考核,将考核情况作为小组或学生个人成绩评定的依据。

第五步:考核评价(见表4、表5、表6)。各小组提交计算书,分组讨论总结,每小组派代表集中汇报工作情况,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

这种教学方法直接以项目为载体,目标明确。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全程参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互动,教学效果好。

4.5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

课程项目化改造的预期效果: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设计任务为驱动,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掘和提高。最终将提高学生在后续毕业设计的独立性,增强在工作岗位中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

以学生为本的活动实践,学习项目贴近生活化、学习情境仿真化、练习真实化、任务案例化。能够让学生发现、探究、学习新知识,关注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及个体差异,鼓励合作学习。

这个新的教学方法不会出现老师费劲去讲学生却昏昏欲睡、意见很大的现象;将理念渗透到实践中使学生的理论学习目标明确、有动力。一体化教学方法解决了理论教学难点,突出实践教学,强化专业技能。

4.6 课程项目化改造实施的可能性

目前已经有理论和实训教材,可以整合成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如果配置教学做一体化教室,并且设备与项目教学内容相匹配,那么课程项目化改造是可以实施的。

注:获2013年广西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参考文献:

[1]杨博,张选平,邵利平.基于PDDL的Web服务组合方法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1(02).

第4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工民建施工管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所以,认真做好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强化施工安全问题的管理,是促进工民建工程快速发展的重中之重,工民建工程不仅要保质保量的如期完成,更要确保施工现场每一个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加强工民建施工管理,是工民建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一、加强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意义

1、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升工民建的施工质量,

保证工民建的工程施工中具体的项目施工和装修工作全面的实现,而且在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总投资和总预算、工程的施工建设监理方面等也能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范性要求,因此工程的施工建设质量才能被保障。

工程的施工整体质量最终还是取决于施工材料和施工进度的控制,材料充足、施工进度有效及时,在实施民工建施工管理的要求实践和落实中,满足民工建的施工管理要求,才能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和管理质量,打造全面的精品工程并能够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施工质量落实安全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促使民工建的施工管理走向秩序化。

2、促进工民建施工建设更加的科学化

实施管理是为了保障施工质量,更重要的是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的人身财产安全保护,因此在实施工程的施工管理建设中,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建设才会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的保障,并能够针对一般工民建工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维护施工现场的秩序,稳定施工安全的管理要求和规定,给工程的开展建设提供较为准确和有效的工程施工建设基础。

二、施工管理现状

1、技术方面的问题

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技术不过关,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本身就比较复杂,管理的范围比较广,对管理技术的要求高,现场管理一旦存在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建筑施工的开展。就目前我国房屋建筑施工管理的情况来看,即便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不乐观,在房屋建筑施工当中,没有安排专业的人员负责施工管理这项工作,即便有人进行现场管理,但是管理人员的水平有限,对房屋建筑施工所需的材料、所采用的技术等,都不熟悉,无法从管理的角度来发现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在施工中不了解各项工序,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起不到监督作用,施工违纪现象不断出现,严重影响工程质量。

2、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在房屋建筑中,人们重视的是建筑工程的成本、施工进度等各项问题,对施工管理工作并不重视,而施工管理质量却与施工成本与进度紧密相连,因此,不可忽视房屋建筑施工管理问题,对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制度进行完善[1]。在实际工作中,房屋建筑施工管理制度问题百出,很多施工单位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一些单位即便有施工管理制度,但是,在施工当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施工管理制度开展管理工作。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制度不完善,例如:安全制度、施工工艺制度以及质量管理制度,等各方面的制度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房屋建筑工程中,工序复杂,所涉及的制度比较多,各方面的制度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管理人员对此不予重视,不但导致施工当中安全事故常常发生,而且影响着工程进度与质量。加之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施工管理工作做不到位,致使我国房屋建筑施工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3、施工管理者安全意识弱

施工安全是工民建施工管理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整个工民建工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单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严重缺乏安全意识,安全管理工作做的不到位,施工现场存在安全漏洞和隐患,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反安全施工的要求,而且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好安全保障措施,这些是造成工民建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三、加强工民建施工管理的对策

1、完善工民建施工管理制度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工程质量的前提,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制定和完善与建筑施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施工单位应根据国家关于工民建施工管理的规范标准并结合本单位施工实况制定规范的施工管理制度,为施工管理工作提供合理的标准和制度保障,将施工管理认真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的管理者,严格按照施工管理制度进行管理,强化其施工管理意识,保证施工管理的有效进行。

2、强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安全是保证工民建工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是任何建设工作都不能忽视的关键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坚持安全施工的理念,强化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组织成立专业的安全施工检查小组,检查工程施工设备和机器的安全问题,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排除,以保障施工现场所有人员的人身安全;制定施工安全守则,并要求所有施工人员严格遵守,进入施工现场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如佩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等

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比较多,对材料进行合理的调度,与提高施工质量存在很大的关系。材料调度需要结合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布置图中的规定,摆放材料,并采用防潮措施。进行材料发放时,也需要结合施工进度进行,发放材料,需要凭单使用,避免出现错误发放现象。而现场施工人员管理,目的是让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在人员管理中,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并实行责任制,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在管理中尊重员工,同时也约束员工。

4、加强施工材料管理

多数情况下,材料的成份、化学性能以及物理性能是影响材料质量的主要因素,控制材料质量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要熟悉掌握材料信息,慎重选择供货商家,选取质量鉴定水平高、政治素质高、具有专业知识、负责任的人员作为材料采购员;其次落实好材料的试验与检查工作,组织好材料供应工作,避免出现由于材料短缺造成工程被迫停止的现象;对材料的验收要严格把关,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一律不验收,返回厂家进行更换或改进,直至材料质量合格后才验收,材料现场管理工作要做好,使材料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由于工程材料费用巨大,一些承包商为了利益,按照工程技术要求采购成品或半成品,采购人员素质不高,对原材料质量不重视,甚至是从中索取回扣,或是有些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使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当中,给工程造成安全隐患。

5、加强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仅是工民建施工管理有序进行的保障,更是施工单位强有力的竞争力,要提高施工管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施工管理人员的从业标准,在选拔施工管理人员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考核,择优录用;其次对施工管理人员要定期进行培训,一方面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管理技能和水平,另一方面要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的施工管理队伍,加强施工管理工作。

结束语

对于施工复杂,系统性很强的工民建工程来说,施工人员只有严格把握繁杂的施工工序,紧抓施工技术要点,在施工中严格遵循施工标准,并且相关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才能够使工民建施工向着更为标准化,更为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新伟,司呈庆.浅谈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A].2010全国非金属矿产资源与勘察技术交流会论文专辑[C].2010.

第5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等的施工,在密封前应沿缝向下灌注药液进行施药处理”,将三类变形缝的白蚁预防处理方式混为一谈,勘察设计人员无法依据该规范做出构造缝处理措施方案,施工操作人员亦无法形成标准统一的操作。由于三类变形缝的功能差异,伸缩缝主要用于长边较长的建筑物适应气温变化而产生的热胀冷缩变形,防止出现裂缝或破坏而沿竖向设置的缝隙,一般来说,不必贯通于地表面以下部分,此类缝隙的竖向封闭直至建筑物外立面施工时方才进行,而横向封闭实际上在地面以上部分施工时就已自然形成,差异极大,对此类缝隙白蚁防治施工究竟应当在何时开展,各版预防标准中均无任何细节阐述。类似的情况在沉降缝、防震缝的白蚁预防施工表述中同样存在,而沉降缝是贯通至基础的,在白蚁对于此类缝隙的侵入风险评估上,显然不能与仅在地表以上才设置的伸缩缝混为一淡。施工的时机更是随变形缝的类型差异而完全不同。

二、与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脱节

各规范中均未涉及施工现场的其他工种之间协调与衔接的问题。白蚁防治施工尽管在现场停留的时间较短,但由于使用有毒化学物质,规范操作中需要进行清场,操作面应设置警戒线或警示牌,其操作面内无关人员应远离,进入人员需要佩戴防护用具,因此白蚁防治施工期间及结束后若干小时内,施工现场操作面内其他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应基本停止,以占地1000m2内的普通住宅楼估算,每次施工将占用工作面半天左右,按常规地基基础、地坪、散水坡的施工内容计算,将需要3~4个半天时间。由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中并没有将白蚁预防施工项目纳入,在工期紧张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建筑工人实际上往往在白蚁预防施工结束后立即进入操作面开展其他施工活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与建筑设计本末倒置

建筑设计规范是在长期工程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大量实际案例支撑的严密科学体系。相较而言,白蚁预防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微乎其微,不仅缺少案例的支持,而且很多设计细节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功能要求相冲突。房屋白蚁预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房屋建筑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减少乃至杜绝白蚁侵入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若涉及防白蚁设计内容,仍旧离不开“经济上可承受,技术上可行”两个基本点,设计的宗旨是围绕建筑设计,提供技术、经济上最佳的预防措施。反观目前一些技术规范和教材上普遍出现的防白蚁设计内容,均难以达到上述的基本要求,例如:

1通风透气并没有可靠证据表明在通风良好的建筑空间里可有效抑制白蚁的活动,架空楼板设计的一楼架空层外墙通常设置通气孔并非是出于防白蚁的需要,仅是用于排出架空层内聚积的潮气,减缓对砖石砌体的腐蚀,不应过分看重此类通气孔的作用,适宜人类居住的干燥室内环境尚且有白蚁活动,更何况潮湿的架空层内部。架空层内的通气孔与防白蚁之间基本无任何联系,因此,此项归类显属牵强。

2木构件含水率依据白蚁以木质纤维素为食,喜温好湿的特性,部分标准和教材对木材含水率提出要求,认为白蚁需要从周围环境获取水分,正常木材的含水量不能满足生存需求[6]。该观点基于完全理想化白蚁的活动范围设置,而事实上即便土木两栖型白蚁中群体规模较小的散白蚁,在随机扩展觅食范围的行动中静态面积亦可超过上百平方米,更由于散白蚁群体的移动性很强,同一群体动态的活动范围更大,远超出单套普通住宅或小型办公区的面积,这就意味着白蚁可以在觅获木质材料的同时,从远在若干米之外的水源搬运所需水分。苏南耀在利用标记再捕法调查饵剂系统的多个案例研究中,也清楚地显示,白蚁群体在一个区域内动态的分布变化。更有工具书及部分专业培训课上对木材含水率要求不超过20%,显系经过多次误传,数据已完全失真[2]。含水率20%的木材不能用于建筑构件,建筑学上对于木材含水率的上限要求是基于保持其良好的物理性能,避免因湿胀干缩现象造成木材变形影响使用功能,而以平衡含水率指标来确定木材使用的标准,这一数据应当依据各地气候不同接近12%左右。事实上,木材并非越干燥越好,例如《实木地板》(GB/T15036.1)规范中,明确要求含水率不得低于7%,大多数经过加工的实木地板含水率肯定不会高于平衡含水率,也不会高于其他木构件,但是在相当多的案例中,白蚁首先侵害的正是木地板。

3土壤pH值基于白蚁喜好偏酸性环境中生存的生物学特性,碱性较强的土壤不利于白蚁的生存与穿越,可以有效阻挡白蚁侵入建筑物,有标准要求当土壤pH值大于9时可不做化学屏障,但是并未有可查证的关于白蚁对环境碱性指标耐受极限的可靠试验记录,文献所提及的多是以盐碱地区白蚁存在极少这一现象得出的观察结论。对于该结论的方向性不存在争议,但在盐碱地区所观察到的记录显然不适用于对单栋建筑物的比照,建筑物周围略微偏碱的狭小土壤环境是否具备可靠抵抗白蚁顽强接近的能力是一个巨大的疑问。此外,关于土壤pH值的预计也是没有可靠依据的,在建筑设计中,并没有关于地基土壤pH值最终设计要求。灰土地基尽管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广泛,但其应用范围是基础底面以下软弱土层的换填,与接近地表土壤的白蚁主要活动区域完全无关。新建房屋周围的地表土壤主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基坑回填土,除特殊工程外,回填土一般来自于外界采购或建筑废料的就地回埋,批次多、来源杂、成分多样,具有不可预见性,通常不可能事先预知土壤特性,而白蚁预防施工是伴随工程建设同步开展的,待最终回填土完成,工程已接近交付使用。

4地下室内墙化学屏障设置的确发生过建筑物地下室内白蚁危害的案例,但极少的案例并不能构成设置地下室内化学屏障的依据,更合理地解释是,来自于建筑物内地面以上的某个途径传播。无论地下室底板是否在地下水位之上,任何地下室的防潮设计都是首要重视的,绝大多数地下室直接使用数十厘米厚的高标号砼来构筑底板和外墙,担负承重和防潮防水的功能,关于地下室防潮方面的验收甚为严格,此类致密建筑结构可以完全屏蔽白蚁的入侵。而且地下室内墙的化学屏障设置看不出究竟是为了防御来自哪个方向的白蚁侵入,也没有任何案例表明白蚁在地下室内部空间里有特殊的传播蔓延现象,因而,地下室内部隔墙的白蚁预防施工完全看不出任何应用价值,而建成使用后,关于地下室空间的分隔是否需要预防白蚁则是装修工程需要考虑的问题,装修材料或成为白蚁传播的途径,但仍与地下室内的隔墙无关。在本文列举了一些白蚁预防标准中与建筑学相关知识发生背离的典型条目,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

①尽管白蚁防治机构大多归属于房产建设部门管理,但在人员设置、业务培训、理论研究等方面与建筑专业基本没有形成技术交叉,大多数来自农林昆虫和农药化工等专业的技术专家对建筑学基础知识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了解,白蚁生物生态学是昆虫学中非主流的一个分支,技术人员从掌握昆虫学基础理论转向专业白蚁生物学理论研究尚且需要若干年的培养才能达到一定高度,而白蚁学是一门跨越多个基础学科的边缘学科,因此在白蚁预防标准的制定中涉及有关建筑学的部分多采用调研、访谈等较快速增加信息量的形式;从事直接施工作业的现场操作人员有些虽然较熟悉建筑施工现场情况,但通常不是机构的核心技术人员,在白蚁学和建筑学理论上达不到制定技术标准的要求,因此各方面短板成为制约预防标准科学性的因素。

②此外,在目前尚没有大规模应用价值的部分概念性预防技术上,标准的制定过于超前。不锈钢网、砂粒屏障等物理屏障预防白蚁的技术,虽早已见相关报道,但技术细节并不明朗,对国内建筑物、白蚁种类的适用性研究几乎未见开展,然而相应的技术标准却已颁布出台,影响技术标准的严肃性。以砂粒屏障为例,已知粒径在14~28mm间的砂粒多于50%的砂粒屏障阻止散白蚁穿越有良好作用,但同期的一些论文也指出该屏障对于另一种体形更小的北美散白蚁阻挡效果不明显,表明砂粒屏障对阻挡白蚁种类的选择性很强,中国大陆又是目前已知白蚁种类最多的地区,砂粒屏障对中国大陆分类学分区主要白蚁危害种类的选择性研究,似乎文献少之又少,难以担当支撑制定标准的证据,值得引起关注。尽管技术标准有利于规范现场操作,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相关数据指标的课题研究需先行落实,技术标准应当是这些基础性研究工作的公认最终成果,基础性研究的内容是技术标准制定的科学依据。

③白蚁随气候带分布差异极大,种类变化多,规范条文的适用性不够,在我国主要的几类建筑物白蚁危害种类,北方地区多以散白蚁为主,长江流域虽仍以散白蚁为主,但种的多样性明显,且出现了乳白蚁的危害,而广东等地区乳白蚁及干木白蚁种类又呈多发态势,且同一种白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危害状况往往亦表现出极大不同。

建筑物也随着地震带、气候带分布有明显区别,白蚁防治与建筑物相互关系的标准条文显然需要显示更多的差异性,抗震设防地区建筑设计要求的结构加强措施多,建筑物整体性强,客观上对抗白蚁入侵的性能会显得较好;南方地区地下水位普遍较高,地基较弱,在地基强化处理和地下室防水设计上都普遍较北方地区要求更高,在提高建筑物基础整体刚度的同时,亦会有抗白蚁入侵性能的显著提高。可见,技术标准的细化是趋势所在,否则其操作性将大打折扣。技术细节尚待进一步讨论,但是,上述问题可能实质性的影响到白蚁防治工作的规范性开展,是值得关注的要点,主要表现在:

①作为强制性技术标准推广,有可能对现有建筑设计技术体系形成负面的冲击;

②影响白蚁规范法令文件的严肃性,颁布过快,文字结构虽严密,但对实质技术内容没有科学论证,行政化特征突出;

③规范条文设定内容过于理想化,与实际施工现场完全不适应,难以起到规范白蚁防治操作技术的作用,标准空心化现象明显;

④标准中对建筑施工提出的有关要求,如果切实执行,有可能导致建筑工程成本的明显上升,工期显著加长,对建筑施工的正常开展造成干扰,白蚁预防标准化施工推进的难度显而易见。

第6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正经历着深层次的专业洗牌和变革。随着建筑行业整体向好,工程建设领域不断得到规范,对于工程管理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员的需求量也越来越旺,学生报考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热度逐年上升。从2008年开始我校开始偿试招收五年制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至今,招生人数每年都在增加,我院已招收696人。为了更好地发展工程类专业,建设相应的专业群,2014年我们在去年招收三年制高职工程造价的基础上申报了三年制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该专业的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1、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定位

1.1专业定位的基础

我国大规模的基础建设为建筑工程管理及工程造价咨询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专业的办学层次为高职。明确毕业生的从业范围和就业岗位,进而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明确专业定位,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培养动手能力强、能持证上岗的“双证型”人才。

1.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岗位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旨在为工程建设一线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在建设单位(项目投资业主方)、工程咨询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建设监理等企事业或中介机构,从事工程项目决策、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程监理、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建设项目评价等工作岗位。大多数毕业生一般从单位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基本工作开始做起。

1.3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具有建筑材料选择、检测的能力;具有编制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能力;具有编制施工图概预算和投标报价、合同管理的能力;具有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具有理解施工图设计和技术文件,组织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预防、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的能力;具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工程监理的初步能力。是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1.4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定位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实用英语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备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建筑材料、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 具备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知识; 具备工程监理及法规等相关知识;具备招标投标和合同管理的知识;具备常用办公软件和相关专业软件的基础知识。

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2.1课程设置的原则: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办学层次与建立专本衔接直通车为依据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2.2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教学课程分析

职业资格证书 发证机构 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 相关课程

建筑工程绘图员 南通市劳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 具有较强的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能力 建筑制图

建筑结构与识图

建筑CAD

造价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及编制方法、财务结算与决算等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知识。 工程经济

工程造价控制

房屋建筑学

工程测量员 南通市劳动与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筑施工放线、标高引测、施工观测的能力 建筑工程测量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员 江苏省建设厅 了解建材、构造、结构、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知识;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工程土建质安员 江苏省建设厅 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 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

建筑工程资料员 江苏省建设厅 工程造价管理、合同法、合同管理等知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建筑制图与识图

建筑施工组织

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监理员 江苏省建设厅 熟悉主要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工程监理的操作方法、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初级工程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

工程项目监理概论

2.3职业岗位剖析与教学课程分析

职业岗位 主要工作任务 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 拟设课程

工程项目管理 1.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

2.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 编制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布置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建设工程合同的基本内容;进行合同分析,实施合同控制。 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工程建设法规、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预算 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 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准确应用各种计量计价文件;编制土建工程预算;进行土建工程的工料分析;参与工程竣工决算;进行工程计量计价软件算量与套价。 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材料

工程施工管理 绘制、识读施工图

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技能

建筑工程测量 绘制、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竣工图;阅读和编制工程图技术说明;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存放及保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指标及检测;定位及抄平放线、垂直度控制;

建筑变形观测。 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CAD

建筑材料、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

工程监理 工程监理 熟悉主要建筑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掌握工程监理的操作方法、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法,能进行初级工程监理工作。 建筑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建筑CAD、

工程项目监理概论

2.4加强校校合作,满足学生升学需求,构建专本衔接直通车

我校工程类专业与扬州大学、苏州大学加强校校合作,深入开展助学自考等多种专本衔接形式的合作模式,满足学生升学需求,将自考课程纳入我们的高职课堂体系,五年制高职、三年制高职在校期间完成相应的课程的同时可以参加这二所学校的统一课程学习与考试,考试后各门成绩合格后大专毕业一年后可以拿到相应的本科毕业文凭,核心课程与英语达到规定要求可以获得相应的学位证书。本科阶段课程采用相近课程教学法纳入课程计划中,以确保直通车的顺利通畅。

3、工程造价专业的课程结构分析

我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按基础学习领域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选修课程四个部分设置。

3.1基础学习领域的课程为公共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基础、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与健康、计算机应用基础、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对于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二门课程我们在大专的课程体系中按照要求采用完全嵌入式,本科阶段承认学分,可以免试这二门课程。

3.2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包括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工程识图与房屋构造、房屋建筑学、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工程经济、工程造价控制、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建筑CAD、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项目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监理概论、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工程建设法规等。

3.3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开设了材料实训与市场调查、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实训、施工技术与组织见习与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实训、工程管理综合实训以及毕业环节实训等。

3.4同时设置了三门公共选修课(学生自由选择两门学校公共选修课)和三门专业必选修课(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建筑电工实用技术)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开设建筑电工实用技术课程相当必要且具有时代需求性。本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图能力,主要教学方式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了建筑电工与楼宇智能常用工具及材料、建筑电工知识、配电装置安装、楼宇智能等内容,作为工程管理从业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建筑电工实用技术(含楼宇智能化基础知识)课程注重突出应用型特色,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在简要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工程案例介绍其性能与具体应用。

4、课程体系教学措施的创新思路

针对专业各门课程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以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4.1以“现场教学法”,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对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材料、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宜采用实训现场教学法。加强了实训室建设的建设工作,学校配有专门的材料实训室,建筑结构实训室、建筑测量仪器室。以“实用”“现场”“感知”促学。对于建筑测量课程,以校园实地测量实训为重点。对建筑结构与识图课程,我们按照现场1:1的比例建成不同形式的结构实训室,教师的任务从传统的以讲解知识为中心转为案例设计、策划和辅导学生认识结构,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对接距离。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内实训基地动手砌砖、装饰贴砖、抹灰、砌开挖基坑,让他们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流程,切实感受到施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4.2以“项目教学法”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与思维拓展起到了良好作用。

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采用项目导向型案例教学法,将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综合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专项实训,将工程量计算规则贯彻到实际工程的计算上来,同时进行工程量计价软件的操作应用训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采用亲验式教学法,进行情境模拟,使学生更加贴近实际,如临其境。如招投标的模拟、合同谈判的模拟,教师先提出一般性问题,再提出特殊情况下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讨论结果,提交报告单,请具有典型性的小组代表作答,最后教师就小组不同意见进行点评。

4.3对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我们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课程内容的侧重点,加强学生基本功的培养。

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社会普遍反映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识图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我们在课程体系中将识读建筑施工图这门课分解成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建筑CAD,着重训练学生识读工程图的技能,加强平面标注的知识,以使学生能识读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图,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建筑力学部分,大量减少公式推导与超静定结构内力计算的讲解,着重加强学生对结构强度、稳定性与破坏形式的认识。在建筑结构部分则着重加强学生对构造的认识和掌握,比如钢筋的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弯钩的长度等,这样就形成了简练而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课程专门针对当今工程造价领域“量价分离”的要求设置,工程造价电算化软件使用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会操作一到两种造价软件,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4采用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考试、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第7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改基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gjg121012);毕节学院教改基金“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g201110)

作者简介:罗爱忠(1980-),男,毕节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研究, (e-mail)aizhongluo@126.com。

摘要: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多数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人才培养目的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的需要,很多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文章以毕节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以工程为主线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体系,阐述了该保证体系的具体实施步骤。通过毕节学院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3)05012904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定位是服务地方及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其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在生产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课程设计环节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1-6]。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包含了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概预算课程设计、地基基础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等。传统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相应课程给定的设计题目,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要求,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确定相应的方案,最后进行计算、绘图等一系列工作。通过毕节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后续毕业设计的重要前奏。综合这些年与生产单位的接触,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当前课程设计还存在如下不足:首先,课程设计一般是在某一门专业课讲授完成后安排该课程的课程设计,每一门课程孤立进行,与其他专业课的衔接较差,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脱节;其次,课程设计题目往往是一个单一的给定题目,人人一样,无法调动学生进行设计的激情和主动性,设计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及生产实践的需求;再次,现阶段课程设计优劣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文章以土木工程专业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为例,分析现行课程设计的不足,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此满足行业生产实践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新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管理模式的建立

地方本科院校在升本前人才培养的定位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为中小学培养教师。随着学校的发展及学校定位的不同,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城镇化及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像土木工程这一类的应用型专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工程类专业办学经验不足及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课程设计管理及质量也相应地大打折扣。为明确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有必要探索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结合毕节学院教学实践的体会,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1.确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总体规划和框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关键。应用型人才培养包括工程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等[7]。工程型人才主要的工作任务是把学术性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手段及技术转化为服务于社会实践的设计以及各种计划等。对土建类专业而言,毕业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偏向于设计和规划等方面。技能型人才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将工程型人才所设计的图纸、规划等转变成土木工程的相关产品。技术性人才同样也处于土木工程建设的第一线,但是与技能型人才所不同的是该类人才主要从事组织管理、生产服务等工作。基于上述分析,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土木工程为主线,确立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规划和框架。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设置指导思想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土木工

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教学要求和建筑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完整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初步设计能力,综合运用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及以后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而技能型人才主要是职业类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等建筑教育2013年第22卷第5期

罗爱忠, 等新建本科院校土建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索——以毕节学院为例

基于以上指导思想,综合考虑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特点及区域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总体框架和目标。

(1)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及建筑详图的绘制。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并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着力培养学生建筑方案及施工图绘制能力。

(2)施工组织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制订和施工平面图的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让学生熟悉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程序和内容,掌握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及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的绘制。

(3)概预算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根据施工图及施工现场情况,计算相应的工程量、直接费、间接费、成本及利润、税金等。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掌握概预算设计的过程、土木工程投资的构成,从而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基础设计和桩基础设计。通过该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建筑结构的整体认识,结合上部结构特征及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择基础形式,并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和计算,绘制相应的施工图。 (5)钢结构屋架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屋架形式的选择及尺寸确定、支撑体系的布置、屋架内力的计算、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以及屋架施工图的绘制和材料用量计算。通过该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无盖结构布置的要求及构件编号的方法,培养学生计算和绘图能力及综合运用相关力学分析的能力。

(6)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结构布置、构件尺寸确定、荷载和内力计算、配筋计算、施工图绘制等。通过该课程设计,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整个结构设计的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力学知识、混凝土构件计算原理和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建立有效的制度管理体系

课程设计是整个土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之一,因此,必须把课程设计置于专业课程整体的教学组织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整个系统中统筹考虑,切实加大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实施力度,强调课程设计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中提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结合土木工程建设一线及用人单位的反馈,制定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各课程的理论课教学大纲及实验课教学大纲、实习教学大纲及管理办法等,并依据这些规定,相应地制定了各门课程设计的教学大纲及评价考核办法。

3. 精心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构建合理的指导实施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计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专业课教师不仅能担任相应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还必须胜任土木工程专业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教师在课程设计教学中,除了应具备专业课程理论教学的精湛技能外,还必须对影响学生成长的诸多环境、心理等因素有深刻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合理制定课程设计题目。同时,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中,要正确处理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关系,把基本综合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个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中,缓解毕业设计的压力,调节学生毕业设计的节奏。在毕节学院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课程设计指导教师以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该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实施方案,经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后即可应用于教学实践。在指导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及学生的差异,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通过集中指导、单个辅导、电话及网络指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任务。

二、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是课程设计的主体,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与整个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的质

量息息相关。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针对专业课程中某一特定课程内容的专项训练,进行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内容和方法,了解主要的技术法规和政策,并具有相应的文献查阅、技术文件写作和工程制图能力。因此,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十分重要。根据毕节学院多年来的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提前针对课程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

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每学期末,而且通常是几门课程设计集中安排。这种安排虽然有利于课程设计过程的集中管理,但是,由于课程考试也集中安排在期末,两者之间出现一定的冲突。为了缓解冲突所带来的影响,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前针对该门课程的特点,给出相应的设计题目,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设计状态。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以房屋建筑学和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两门课程为例,毕节学院主要做法是:针对房屋建筑学课程,可以在讲完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针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可以在讲完土压力及边坡稳定性分析后,下达相应的课程设计任务。如此,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理论及学习方法已经了解,初步掌握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提前进入设计角色。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设计题目,提高设计的主动性

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已经接触土木工程行业,在日常接触到教学楼、多层单元式住宅、幼儿园、别墅、边坡、基坑等土木工程项目,部分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依据课程设计特点及要求自主选题,这样可以提高其参与课程设计的主动性。

3.强化学生对土木工程相关规范的运用,明确土木工程设计的方法和思路

土木工程相关规范是土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及安全性的重要保证,相关的专业教材由于时间差,涉及的规范陈旧或者只是讲授一些理论性知识,根本没有提及规范。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时更新规范并补充相应的内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强调相关规范的运用,包括图纸绘制的相关规范等。

4.实行量化的时间安排及考核程序

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常常将设计集中于某个时段突击完成,造成了课程设计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最后由于时间关系不得不重修。为了保证课程设计质量,在课程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对每一个过程需要定量化的时间安排,反复检查、讨论、修改直至最后定稿。对每一个考核程序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平、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最终结果的考核。

三、结语

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课程设计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独立性。毕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对课程设计的相关管理和教学方法保证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达到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通过土木工程相关管理、设计和施工等单位的反馈,课程设计的质量将影响毕业生在后续的工作及设计中融入其工作环境的速度,因此,应不断加强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唐岱新,孙伟民.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指导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2] 沈蒲生,等.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肖琦,贾玉琢,刘洋,等.土木工程专业“一实两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 2003, 23(5): 69-71.

[4] 冯硕.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能力的探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14(4): 77-80.

[5] 郭业才,姚善化.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科学教育论坛, 2005, (19): 165-167.

[6] 黄仕伟,王默识,崔山.理论教学和课程设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学改革与实践,2002 (3):21-23.

[7] 周惠.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论文,2010.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for civil enginee

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taking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uo aizhong, fang juan, chen changlu, lei yong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bijie univesity, bijie 551700, p. r. china)

abstract: the goal of most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is to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serve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urbanization, many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established the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we took bijie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course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civil engineering in newly established local universities, presented an assurance system based on the main lin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for graduate design quality, and described specific steps of implemen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practice in bijie university achieved good results.

第8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一、课后作业改革

本门课程的作业形式不拘泥于课本或者固定习题,以体现开放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为主要原则,辅以及时的反馈。作业内容主要考虑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结合,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主要以实际的施工图纸,利用上课所学的理论知识,让学生亲自动手计算实际工程,便于理论和实际工程的很好结合。同时,通过布置这种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作业,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和领悟,锻炼他们的系统性思维。另外,本门课程的作业,学生必须通过查找电子版的定额和图集来完成,此过程能够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实践性练习的系统性,并提高学生主动查找资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改革

鉴于本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寻找一条有自己特色且适合于本课程教学的改革途径,通过课堂引入实际工程实例图纸——课后布置相关内容的习题,分部分项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系统课程设计,进行整体梳理——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实践环节,“分四步走”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1.实践进课堂(1)引入实际工程案例走进课堂,在实践进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加强相关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的联系性。将土木工程概预算与工程经济、工程项目管理、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结构等相关课程进行衔接及梳理,凸显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学生对该课程体系的系统性。(2)本着“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在课程内容设置上,除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工程实践认识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个人发展规划进行“工程师”预备培养,即结构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投资)、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等工程建设类执业资格预备培养,力争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现代化工程建设需要,全面发展,具备工程造价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土木工程人才。2.丰富课后作业,引入实际工程案例3.增加模拟工作场景,多环节加强实践教学(1)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体化设计,将经济、管理、工程技术等知识体系整合为学生必须的专业技能,使得理论学习、思维训练与专业实践更好地融合,培养他们的科研素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另外,在以往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增加模拟工作情景的环节,丰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梳理与整合。如在以往计算一个项目工程造价的基础上,模拟招投标现场,使学生熟悉招投标过程中工程造价管理的环节,能够增加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2)充分利用课程组教师从事科研和社会咨询服务的成果,在总结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建设工程具体实例、富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工程项目可研报告类教案及工程造价案例,引导学生组成团队进行项目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不断为学生提供工程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工程实践。4.营造丰富的实践性教学环境(1)结合本课程实践性比较强的特点,多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本校建筑设计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作为实习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创造良好的条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实践教学素材。我们鼓励学生利用实践教学基地,查看相应的工程图纸,熟悉各专业图纸、相关结构、抗震规范及相关图集,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局限性。另外充分利用学院机房配套80台电脑及购买相关的工程预算软件—广联达预算软件,包括广联达清单计价模式GBQV3.0,GBJV3.0、广联达清单算量软件GCLV10.0、广联达钢筋抽样软件GGJV9.0软件,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后备平台。(2)“点、线、面”多角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为课程讲授与工程实践之间的重要“纽带和桥梁”。随着本课程理论学习的不断深入,结合教学内容我们在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训练和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同时从土木工程专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出发,对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内容整合,打破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间的界限,并与其他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相结合,通过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点、线、面”多角度加强实践性环节教学。同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采用“项目导向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课题和本科SRP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作者:陆红梅 王蕾 唐艳娟 单位:石河子大学 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第9篇:房屋建筑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地震影响因素十分复杂,是一种不能预见的外部作用,目前的计算方法依旧处于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在实际工作当中,想要对于建筑的抗震性进行精确的计算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进行高层建筑时,应重返考虑高层建筑的抗震问题,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患措施,做到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特征

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楼层在10层或10层以上,或者建筑高度超过28m,定义为高层建筑。从定义中可看出高层建筑的特点体现在层数和高度上,而高层建筑更本质的特点是水平荷载设计起到关键作用。在高层建筑中研究建筑的抗侧力能力是抗震设计的重点,地震荷载和风荷载主要作用于建筑的水平力,其中地震荷载起控制的作用。破坏时间短,无规律的作用强度大,水平方向上的振动加以扭转振动是地震力对建筑的破坏特点。在设计过程完全应用弹性理论来设计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是不可行的。因为会增加抗侧构件的数量,使结构的自重增加,导致在地震中,由于建筑自身的惯性力过大,使抗震性能降低。

2、建筑抗震级别

我国房屋建筑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2.1、特殊设防类

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2、重点设防类

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2.3、标准设防类

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2.4、适度设防类

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3、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原则

3.1、结构布置

平面布置是指在建筑设计的平面图上,将柱和墙的位置以及对楼盖具有的传力作用进行合理的设置。依据建筑的抗震性能来看,最关键的是尽量将建筑结构平面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靠近或相重合,以降低地震力对建筑的破坏力。为了减轻建筑自身的重量,在设计时应以结构的平面规则、对称为宜。结构的刚度在竖向上应保持均匀,可尽量较为规则的设计竖向结构,少做平面上的变化。在安全规定内设计结构的高度和宽度,并且需限制两者的比值,以使结构有较好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

3.2、防震缝设置

建筑平面结构复杂时,可通过使用防震缝,将复杂面划分为简单且规则的平面,但是在高层建筑中,不宜使用防震缝。如果无法避免设缝,那么应根据不同的结构,按照需要较宽的规定来设置宽度。建筑的高度不超过15m,其防震宽度宜采用70mm;高度大于15m,应根据不同的度数相应的增加高度和防震缝宽度。

4、高层建筑混凝土抗震结构设计分析

4.1、选择场地地基

选择场地地基首先要依据实际工程需求,同时还要考虑地震活动情况。分析天然地基时的抗震承载力要按照不同的场地来进行,此外,根据不同场地来分析地震所导致的危害度。如果有必要,可使用规范的地基来进行处理。可根据地震强度、场地土的厚度、断裂的地质历史来明确避让距离,从而对场地范围内的地震断裂的确定有利。一定要保证避开对不利的建筑地段来进行场地地基的选择,如果依法避开,可以运用合适的抗震措施来进行。

4.2、增加抗弯结构宽度

增加抗弯结构体系的有效宽度,在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中能提高建筑的抗倾覆力矩,并且侧移三次方的比例能得到减小,利用结构力学中的弯矩平衡法进行计算可更好的理解这一设计方式。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设计中,竖向构件在结构体系中的良好连接是必须要做到的。在框架结构设计中,设计构件应遵循强压弱拉、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杆件和强剪弱弯的原则。在实际当中,为实现框架与剪力墙的协同一致需控制各层楼板的变形量。剪力墙的主要受力是弯曲变形,结构的主要受力是剪切变形,将两者进行有效协调变位,能实现框架抗震。

4.3、设计构件布置方式

结构设计中的抗力构件的布置应发挥最有效的作用,以提高结构的整体协调力,例如斜撑、水平撑及桁架体系等。在实际的设计中,不宜忽略其在结构中的作用,应根据具体受力状态,发挥杆件的抗拉和抗压能力。交叉撑或斜撑是最有效抗衡抗侧力的钢骨混凝土构件,其构件可完全适应受拉或受压的状态,且可充分是钢材抗拉能力和混凝土构件的抗压能力得到发挥的同时,又可在水平方向上增大架构的抗侧移刚度,以增强高层建筑缓凝土结构抗震作用。

4.4、高层混凝土建筑各层结构参数设置

通过在模拟地震中对设施的分析,我们能够根据得到的数据对各层的参数进行设置。例如高层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的墙体承载能力等方面。在预处理阶段,应在充分了解羡慕的地形条件、质量检测等多个方面的基础上,建立设计的框架,应用设计理念做出说明,完成高层混凝土结构建筑的设计工作。在高层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中,最好能够建立设计信息库,便于工程师用查找案例并总结的方法来展开工作。在研究结构综合受理情况时,应选出相应的模型,并以此对建筑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要对计算机运算结构展开研究,为以后的计算机运算提供一句。高层混凝土建筑要处理包括站东周期、扭转角度等多种参数,因此,对于高结构的设计应经过反复推敲,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4.5、重视结构的规则性

在进行高层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时,应重视高层结构的规则性,对于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买,不能进入选择的行列。合理的布置能够对结构的抗震起到有效的提升,在设计中应提倡平、立面的对称。经过对震害的研究我们呢可以发现,对称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的伤害最低,对于采取抗争措施和处理都较为便利。

4.6、增加承受荷载的构件截面

在实际结构的设计中对承受地震力的构件应增大构件的最大部分截面,主要表现为在底部中应用加强层。通常情况下在剪力墙底部的加强层,其高度应设计与底部两层的较大值,或1/8的墙肢总高度相接近。高度大于150m的剪力墙,墙肢总高度的1/10是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为保证结构的延性需要对截面的尺寸进行限制,以防止产生脆性破坏,尤其对于抗震结构的截面限制条件更为严格,将x设为混凝土受压区域梁端截面构建的高度,考虑钢筋的受力情况,计算结果应符合以下条件;一级,x≤0.25h0;二、三级,x≤0.35h0,H0表示为截面的有效高度。

4.7、发挥楼盖的水平隔板作用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将竖向的受力构件,也设计为是受弯构件,主要抗倾覆构件能在压力作用下,保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能减少增加的构件数量,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在高层建筑中,实际楼盖发挥的隔板作用应符合计算假定:假定全部楼层采用刚性楼板。这主要因为结构楼板的刚度足够,楼板有一定的厚度并配有钢筋,且在平面内的开洞进行了限制。如果假定不符合,在地震力的作用下楼板会成为薄弱层,结构会在层高处竖向构件发生破坏,导致结构整体发生垮塌。

4.8、对结构体系要合理的选择

抗震设计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就是抗震结构体系,建筑是否安全和经济取决于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4.8.1、在对建筑结构体系进行合理选择时,要考虑到地震作用有合理的传递途径以及计算简图要十分明确,除此以外,受力以及传力路线等都要符合抗震分析。

4.8.2、在选择建筑结构体系时,要考虑到赘余度功能和内力重分配功能,这两个功能是进行抗震概念设计时的重要原则。

4.9、结构构件的延性要得到提高

对各个构件延性水平的提高是抗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用的关键问题。抗震措施主要有:采用竖向和水平向的混凝土构件,从而对砌体结构加强约束。这样一来,配筋砌体在地震中产生裂缝后也不会倒塌,让建筑物在地震中不会完全丧失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5、结语

对于高层建筑来说,抗震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优良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基础上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新型的结构、新的技术不断出现,设计人员要不断利用这些新结构和新技术进行抗震结构设计,从而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好保障。

参考文献

[1]陈天华.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16:42.

[2]柏芸.试论高层混凝土建筑抗震结构设计[J].门窗,2013,06: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