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保意识范文

环保意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意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保意识

第1篇:环保意识范文

师幼互动,引导幼儿投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应活动时,也应与幼儿一样,是一个参与者,在师幼共同活动的前提下,“润物细无声”,让幼儿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

利用电子产品引起幼儿兴趣 电动玩具是幼儿最喜爱的玩具之一,可以此作为活动的切入口。当幼儿尽情玩耍之后,会发现电池没电了就要换电池。取出电池,让幼儿认识电池,就会很自然。一节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电池”,能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情境中认识不同功能、规格、型号等的电池,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陪着幼儿一起发现。

设置疑问有效引导幼儿思考 在充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池之后,老师可顺水推舟地向幼儿抛出话题“该如何处理废旧电池”。一节社会活动“给废旧电池找个家”,将继续成为幼儿讨论和探讨的话题。此时,老师只要将问题环环相扣,一层层地提出,幼儿就能在这些问题中找出答案。

拓展空间有效引导幼儿实践 作为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因此,在幼儿园门口特意制作有关电池的宣传海报,让幼儿在参与回收电池的同时,知道电池的其他知识,让环保意识像翅膀一样带领幼儿越飞越高。

幼幼互动,促进互相学习

培养幼儿“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并“愿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社会领域里所提出的。

榜样作用 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引下,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电池”,让平时接触过电池的幼儿自然成了其他幼儿的“小老师”,而没有这方面经历的幼儿就顺其自然地成了一个个忠实的倾听者。教师在“小老师”叙述完之后,再进行适当的补充说明,这样的模式是既符合幼儿为主体、又符合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和谐互动 幼儿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幼儿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显得无拘无束,自己的想法能轻松地表达出来。所以,在“我是环保小标兵”的话题讨论中,幼儿们在交流、分享为主的情景中产生了认知冲突,又促使他们不断解释、反省、调整,以重构自己的概念认知,同时在平等交流的氛围中学会相互理解与合作。

家幼互动,鼓励家长参加

《纲要》强调:“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长在教育幼儿方面也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的。从幼儿园向家长发放的第一份“家用废旧电池调查表”的统计来看,多数家长缺乏对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关注度,常有随便丢电池的现象。但家长们一致认为:非常支持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

以小带大,变被动服从为双向互动从以往家长工作来看,家长参加幼儿园的活动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在这种消极的家长态度面前,幼儿也可以反过来影响父母的行为。通过幼儿向家长进行实际的宣传之后,在回收电池的活动中,家长们积极地参加了此次活动。

开展亲子活动,变静态单向传递为动态双向互动 作为一种特殊的早期教育和社会教育,亲子活动可谓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幼儿园举行的亲子活动“废旧电池的知识抢答”中,家长们使出浑身解数,与幼儿一起冲过一道道关卡。这不仅让有关电池的知识深入人心,最重要的是,家长能更直接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正确评价孩子的发展水平。

走进社区让环保成为公众的事

《关于限制电池产品汞含量的规定》指出:“对废弃电池的收集、处理,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如废弃物的分类、收集、销售时的以旧换新,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笔者认为,要以点带面,扩大活动范围,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老师、幼儿和家长储备的经验看来,已可以为社区活动提供初步的服务了。社区是个大环境,带领幼儿进入社区将废旧电池的环保意识带到更大的区域,实现“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共同成长”的学习效果,以“教师带动幼儿,幼儿带动家长,教师、幼儿和家长带动社区”的模式,一步步地进行。

第2篇:环保意识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物;环境教育;生态教育

日前,联合国的生物多样性地图显示,人类的活动正导致地球上成千上万物种的灭绝。据科学家估计,在过去15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经改变了4 7%的地球表面。今天,动物灭绝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快,据专家测算,竟比2000年要快1000倍之多。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人是大自然创造的,而且是个比较年轻的生物。人类最有智慧,最有能量,从产生革命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的业绩,创造了灿烂的现代文明。因此,在基础教育中进行环境及保护生态环境教育,实现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一、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生态环境道德教育

忧患意识是生态教育的基础。激发学生居安思危,增强学生的环抱意识。结合教材内容并辅助大量的当前环境问题的实例,让学生明白由于人为破坏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现在每三年就有两种鸟类灭绝。两年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曾发表过世界稀有动物的“红色名单”。而两年后,全世界总共又增加了121种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新的“红色名单”收录了11167种濒临灭绝动物,并按照其受威胁的程度分成不同的级别,其中881种其实已完全绝种。此外,还有1000余种正受到绝种的严重威胁。也有多达5714种植物已经灭绝,另有1046种正处于危急状态,最近连生存能力极强的墨西哥仙人掌也不幸登上了“红色名单”。另外,我国的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八点二,损失森林21公顷,11公顷土地沙漠化,有85万吨污水排入江河大海等等。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引发了学生的危机感,促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

带领学生开展对本地区自然环境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就在我们身边随时发生着,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使家乡更美好。人类是最有智慧、最有能量的,但终究是自然界的一员,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当代人必须留给后代及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

这是当代人的道德责任。现有的世界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应与自然界平等相处、各得其所。人的发展有赖自然发展,自然发展有赖人的发展,人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开发自然。并利用表1教育他们养成爱护环境,关心环境,保护大自然的良好行为品质,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义务感和环境道德观念。

二、努力挖掘教材,将环境教育渗透到相关的知识点去

虽然现行初中生物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专门用了一章的篇幅来论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但仍难于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礁石深入挖掘教材,从教材的各个章节中去发现生物学教学与环境教育的契合点。加以归纳整理,适当拓展延伸,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见表2、表3)

环境教育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人文科学、管理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是综合性极强的科学,限于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体制及尚无统一的生物学环境教育的教材和教学大纲,生物教学中采用渗透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输环境教育的知识与观念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有机的运用各项教育原理,把环境作为德育教育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

三、开展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除了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外,第二课堂活动也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场所。课外活动是学生参与实践的基本形式,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融环境教育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

有效地增加活动的娱乐性, 以增强学生的叁与活动的主动兴趣, 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社会实践活动集中体现了环境教育的基本原则,它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际环境问题的调查、分析为主要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及耳闻目睹和资料的采集与分析等方式,既丰富了课堂上的感性认识,又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开展初步的探索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小培养独立分析和思考的习惯与能力。如:开设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校园植物种类调查,调查校园附近的植物种类,到公园、植物保护区进行参观考察活动。以班组为单位组织的环保活动;环保主题班会;板报比赛;演讲与表演;社区调查等,让学生走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也成为环境宣传的好帮手。

四、开设专题讲座,积极参与环境宣传工作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自然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等,都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从报纸,杂志上收集了很多有关环境教育的资料,也从网上下载很多有关的知识,整理成一个一个的专题,协助学校做好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有计划地进行一些专题讲座,利用一些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念日进行公益性活动。根据学校的校园建设计划,合理地规划校园布局,绿化、净化、美化、优化校园环境,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环境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结论:人是大自然创造的,而且是个比较年轻的生物,人类最有智慧、最有能量,但终究是自然界的一员,人类生活的最大敌人不是天灾,不是魔鬼,而是自己,在所有生物中,人类的天敌是自己,最难征服的天敌也是自己。保护好这个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一重任已落到了21世纪的接班人手中,他们的观念将影响未来的世界。

参考文献:

第3篇:环保意识范文

二、调查的时间和对象

2010年**月11日上午,阳光明媚,天气不错。我对小区旁的草坪、垃圾箱实地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调查的发现: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草坪上的垃圾越来越多,影响小草的生长,原本生气勃勃的小草变得奄奄一息。同时,垃圾散发的难闻气味把我们那平静的生活被搅得不得安宁,人们不再在它周围乘凉,而是避而远之;蜻蜓、蝴蝶很难再看到它们的影子了。这严重破坏了小区的生态环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区范围内,这样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们少先队员怎能眼睁睁地看着草坪逐渐被垃圾吞噬?我们是不是该拿出实际学行习动网呢?

(二)、由于人们环保意识薄弱,经常是垃圾到处乱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围各种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见被丢弃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尸体也能看见,原先美丽整洁的草坪变得惨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来越大。人们在清洁了自身的同时,却把所有的污垢留给了草坪,这是多么不道德啊!我们仿佛听见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四、调查后的建议:

通过调查,我发现了许多的问题,我想提出以下的几个建议:

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分发传单到各户、墙报宣传、环保知识讲座等方法来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乱扔垃圾,倾倒废水、废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点,尽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积极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减少白色污染。并自觉维护小区的卫生。多学习和宣传有关环保的法律,积极向环保部门举报破坏环境的行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新回到原来的美丽。我们真的希望能在再次看见清洁的草坪,看见蝴蝶、蜻蜓在飞舞,看见我们的笑脸。

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让我们以**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这一活动为新的起点,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家园而行动起来吧!

第4篇:环保意识范文

关键词 激发 树立 养成

21世纪,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提高环保意识已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环保教育应从娃娃抓起的实践已为人们所认同,《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孩子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可以看到幼儿乱扔垃圾、破坏草坪、随便摘花等与环保教育相悖的举动,环保教育成了一种形式教育、口头教育。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环保教育并不意味着我们要让他们知道“白色污染”“酸雨”“可怕的沙尘暴”“水土流失洪涝灾害”等等这些复杂难懂的学术名词,而应该从幼儿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的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萌发环保意识,从而转化成自觉的环保行为。

一、接近大自然,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就要把幼儿熟悉的或相关的真实环境作为教育的资源和教育的场所。因此,我就采用让孩子走出园门的形式,在广阔的大自然中寻找环保的素材,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看到了美丽的鲜花、绿绿的小草,高高的大树,一阵微风吹过,小草和小花点起了头,我说:“快看呀,小花和小草向我们问候呢!”孩子们听了都开心的走过去,对着小花和小草说:“你们好!”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展望绿色的海洋,与大自然中的动植物亲切的接近,人与自然是那么和谐和美好,大自然让让幼儿感受到了美的环境,美的自然,从而也激起了他们保护美的环境,创造美的环境的责任感。另外,让幼儿自主的接近大自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实践性、直观性原则,丰富了幼儿的直接经验,使他们能身临其境,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含义。

二、创造环境,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要使幼儿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开展的幼儿环境教育必须从幼儿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一些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事例及环境,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

方法一:让幼儿参与植物角的管理

幼儿通过接触、管理自然角,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并使自身的多种感官发挥作用。例如:春天来到时,老师在自然角饲养了一些小蝌蚪,小朋友又好奇又兴奋,经常围在鱼缸边逗弄它们,玩得不亦乐乎,当小蝌蚪长成青蛙时,孩子们兴奋不已,都高兴地叫喊着:“小蝌蚪长成大青蛙了,长成大青蛙了!”这时候,再借机对幼儿进行保护青蛙、保护益虫的环保教育,这时所收到的效果远比教师一遍又一遍的灌输来的更好。

方法二: 带领幼儿亲身体验,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组织幼儿实地参观和感受幼儿园附近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如青山绿水的优美自然环境和垃圾遍地、浓烟滚滚的受污染环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可以进行一些小实验,如:准备两条同样的金鱼,分别养在两个装有清水和污水的鱼缸里,用简单的词语或图案记录金鱼的生长情况,从实验中唤起幼儿的环保意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幼儿年龄的游戏进行环保教育。如“呼吸的大树”,在游戏中用椅子代替树木,只有在“树”下才能呼吸,随着“树”的减少,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感到呼吸越来越困难,让幼儿通过这个游戏明白植树造林和保护树木资源的重要性,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采用生动有趣的形式,让幼儿了解环境问题,让他们知道平常所能接触到的环境事件,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学习体验,让幼儿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陈鹤琴先生曾说:人类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小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因此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是很重要的。

首先应明白,幼儿主要靠模仿来学习,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长、老师应有强烈的危机感、责任感和明确的环保意识,绝不做有损环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乱丢垃圾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

其次,我们还组织幼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在“环保小卫士”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分类垃圾回收箱”,让幼儿把废旧物品带来,进行分类放置,并变废为宝,利用一些可改造垃圾让幼儿亲自制作玩具,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活动“多彩的服装”中,幼儿利用塑料袋、报纸、蛇皮袋、稻草等一些平时觉得没用的材料,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出了一件件漂亮的服装,并利用这些服装进行时装表演。我们还可以利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利用爱鸟周举行保护鸟类的专题讲座;利用世界环境日开展多种环保活动,并组织幼儿进行环保知识竞赛,评选“绿色宝宝”等。

第5篇:环保意识范文

然而在历史上日本也曾出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情况。

上世纪50年代以后,为推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重点发展重工业,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对企业开展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监管,导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随之恶化。在50年代至60年代期间,日本发生了多起因为环境污染给人民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的诉讼:如熊本县氮肥厂将没有处理的含汞废水直接排放,导致当地渔民因为食用汞超标的水产品而患上水俣病;四日市的许多居民因为石油化工厂的废气而患哮喘病,乃至于死亡等等,此类时间不胜枚举。

在污染事件开始爆发的初期,为了维护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经济利益,日本的地方政府与肇事厂家隐瞒实情,但日本政府的做法引发日本国民的强烈抗议,最终爆发严峻的社会问题与政治问题。在屡次爆发的重大污染事件面前,日本政府也开始了观念的转变,要彻底解决日本所面临的严峻的环境问题,应该改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高投入、高污染、也是高回报的产业,采用与环境相亲近的发展方式,在资源的使用上实现减量化、上游产品的废弃物作为另外一个产业资源的资源化发展方式,能源上尽量采用节约能源的发展方式,为保证这些措施得以顺利实施,从1958年到1967,日本一共制定并颁布14部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1958年制定并颁布《水质保护法》和《工厂废物控制法》,1962年的《烟尘规则》,1967年通过了《环境污染控制基本法》和《公害对策基本法》,1970年制定并颁布了《水质污染防治法》等等。 ”1967年,为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工作,日本内阁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因此,该届内阁又被称为“公害内阁”。

到上世纪70年代,因为大量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得以制定并执行,日本逐步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等政策机制,人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 “防止公害”转变“保护环境”,由此,日本进入到“环境保护时代”。

下面就几个方面来阐述日本在环保上的做法:

一、垃圾分类

日本对于垃圾分类非常精细,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垃圾分类,对垃圾的分类的初分类是根据垃圾的可燃性、体积、是否具有再生性等特点进行分类:如可以分为资源类垃圾、可燃物垃圾、不可燃物垃圾等。对这些垃圾进行初分类之后再进行细分,细分之后还可以再分,直至不能再分:例如,可燃垃圾主要指可以燃烧的垃圾,如草木、纸尿裤、厨房垃圾等。但是如此分类依旧不够,还必须进行细分。菜叶、鱼骨和废纸等属于可燃性垃圾一类,必须被装进透明、可燃、不会产生有害气体的专门的垃圾袋中进行处理;而同样作为可燃性垃圾的树枝,则必须剪成统一的长度,捆好后集中进行处理;烹饪后的废油也属于可燃性垃圾,不能够被直接倒入下水道,而是必须将其浸入废纸或者废布中,或者用凝固剂定型后再进行处理。以横滨市为例,为了做好对垃圾的更加细化,横滨市根据垃圾的特性对垃圾的类比进行了细化,原来是五大类垃圾,但是现在细化为十大类,为做好市民的工作,横滨市政府印发了有27页、518项规定的垃圾使用管理手册,根据这些规定,同样一个垃圾里面的不同部位就属于不同的垃圾:“口红属于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 ”

与其他国家不同,垃圾回收在日本是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据了解,报废空调需3675日元,电视2835日元,冰箱4830日元,洗衣机2520日元。而处理大型垃圾时必须事先拨打预约电话,并支付一定的垃圾处理费,购买“垃圾处理票”。

对于回收的方式,日本各地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了细分,如果社区的有足够的面积,就采用设立专门的分类垃圾箱,如果没有地方,就采用不同时段收集不同的垃圾的方式,据有关资料介绍,在东京都港区回收垃圾的时间是:可燃垃圾是在每周三、六收集,可再生资源垃圾则在周二上午收。对于住户处理垃圾的时间,大部分社区都要求在上午8时之前将垃圾放置到指定的位置,也有的社区有一定宽限,但是一般来说,不管是哪种方式,都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垃圾的回收,当天垃圾当天处理,以避免污染环境。

在日本有一个说法,那就是生活在日本,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扔垃圾。日本的儿童从小就接受教育,如何正确助理垃圾。居民如果在处理垃圾的时候不严格按照规范处理,周围的舆论和政府官员就会纠正这种行为,直至住户严格执行了相关的规定为止。

二、 资源的循环利用

前面提到,日本因其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资源的再生能力薄弱,许多资源都要向他国进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经济不仅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同时产生大量的工业废弃物。资料显示,目前日本每年产生4亿多吨产业废弃物、5000多万吨一般废弃物,每年的增长速度为3%--4%,这其中废容器物品站到了60%,如塑料饮料瓶、啤酒罐等,过去日本一直采用焚烧和填埋的方式来处理。焚烧不仅污染环境,并且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而如果采取简单的填埋方式,则会因为修建填埋设施与周围的居民产生冲突。如何解决废弃物,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利用率,这一观念的转变已成为全球趋势。日本政府以德国1991年实施的《包装废弃物回避政令》为蓝本,于1995年颁布《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循环资源回收利用各个环节上的利益体地方政府、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等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装废弃物回避政令》出台以后,塑料饮料瓶和玻璃罐不再是简单的一扔了之,而是成为再利用的对象,2000年4月之后,纸质容器、其他各种塑料容器也进入再回收利用的对象。

2000年6月,日本政府在《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指出,建设循环性社会首先是要减少产生废弃物,二是在如何利用废弃物,使之变为资源的时候,要利用合适的方法将其作为循环利用的对象,如果不能再次利用的废弃物必须以合理的方式妥善处理。之后的2001年,日本开始实施《家电再生利用法》,规定大型家电制造与销售企业承担将废旧家电进行回收利用的义务,而消费者必须缴纳一部分费用,方可对就家电进行处理。《家电再生利用法》出台后,到2006年,日本的大部分废旧家电得到再利用,如空调就有总量的86%、电视机总量的77%,冰箱总量的71%、洗衣机总量的79%被再次回收利用,可见日本政府在制定相关法律之后成效显著。此后,日本相继出台《食品再生利用法》、《建设再生利用法》等,在各再生利用法的实施下,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已经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中广泛推广,充分利用废弃物,使之成为社会再利用的资源,成为整个日本社会的共识,已经深入到日本国民的生活之中。

日本政府不仅在法律法规上为资源循环利用的实施保驾护航,还对其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扶持。日本政府首先设立了资源回收奖,奖励那些在资源回收再利用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这个政策实施后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参与资源再回收的积极性;日本政府其次是鼓励企业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并对这些企业给予税收的优惠,并且企业如果建设了资源回收系统,为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由非盈利性金融机构提供中长期的低利率贷款服务,对于修建废弃物处理设施的,则由国家财政进行补贴。再次,对于回收废弃家电的制造商和销售厂家,对其商品价格进行调控,并对厂家财政补贴,鼓励企业和居民的资源循环利用。另外,日本政府为确保资源的循环利用政策的顺利实施,提升了环境保护部门的规格,2001年1月,将环境厅升格为环境省,同时由环境省行使原来由多部门行使的废弃物管理职能。同时,因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新技术作为技术职称,因此,日本政府在高度对废弃物减量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鼓励企业研发相关的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开发了并取得了许多资源再利用的专利,进而保证了日本建立循环经济社会的顺利实施。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日本政府才使国民适应垃圾分类的处理方式。从一个以破换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转变为新型的循环经济。而中国,因为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大,导致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都是其他先进发达国家所不能比较的。而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使我们必须走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的道路,建设和谐友好的循环经济。而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首先,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相比较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需要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和支撑系统。法律有其固有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可对循环经济作出观念表达和行为规范。日本在制定并颁布了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建设资源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政府、企业、中介结构和广大人民都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宣传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减少资源的浪费,中介组织做好废旧资源的回收,人们配合做好相关工作,节约资源,形成了全社会都参与到资源再利用的良好氛围。

其次,应当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在多年的实践中,日本已经逐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收集制度,对垃圾的分类手段也十分成熟,垃圾分类回收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和共同行动。然而由于社会认识的不到位,传统上,我国一直使用的是混合收集垃圾的方法,这个简化了垃圾回收的程序,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却为对资源回收和处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困难。为建立循环经济社会,2000年4月,我国开始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工作,选定了8个城市作为试点城市,经过多年的试点,这些城市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效果,为全面推广示范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垃圾分类还是比较初级,想要形成一套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仍要付出努力不断探索、学习。只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才能使居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和习惯。

再者,科学技术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力支持。通过试点运行垃圾分类处理,吸引了部分企业参与到资源再利用的技术开发中,也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但是与先进发达国家尤其是日本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国一方面要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发展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等,另一方面积极建立资源循环信息系统,及时向社会有关循环经济的技术与政策方面的信息,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推行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引进核心技术和设备。

最后,发展循环经济涉及各行业各领域,需要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环保意识不是简单的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这是加强环保意识是解决环保问题的关键。日本政府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将环保深入到人们的理念中,将环保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放到学校教育中,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开展环保教育,使人们从小就开始接受环境保护的教育。与日本不同,目前中国还没有做到环保意识的全民教育,虽然我国已经开始重视节能环保,但由于经验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国民参与较少。因此,我国必须把节能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应将环保意识和循环经济理念纳入基础教育中,从小培养公民环保意识,以学生影响家庭,以家庭带动社会,增强全社会的资源节约意识,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蓝庆新.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06

[2]金熙德.极致的日本垃圾分类.2008.

[3] 黄晓蕾. 日本横滨:全民参与的低碳实践[J]. 华东科技. 2011(01)

[4] 陈柳钦. 日本如何推进建设低碳社会(下)[J]. 节能与环保. 2010(09)

[5] 赵雪珂. 日本发展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启示[J]. 环渤海经济望. 2010(05)

[6] 邵冰. 日本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 北方经济. 2010(07)

[7] 胡连荣. 日本的低碳生活[J]. 知识就是力量. 2010(01)

[8] 山田真记. 日本建设低碳社会示范城市[J]. 21世纪. 2009(06)

[9] 窦林娟,孙巧慧,常娜. 日本垃圾分类处理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4)

[10] 阎萍. 日本环保养成教育及其启示[J]. 文化学刊. 2010(05)

[11] 马可为. 日本人的环保意识及其它[J]. 团结. 2006(02)

[12] 充满危机意识的日本人[J]. 望新闻周刊. 2002(Z1)

[13] 苏沛沛. 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 中国外资. 2011(08)

[14] 苏北. 垃圾处理的日本经验[J]. 浦东开发. 2011(05)

第6篇:环保意识范文

关键词: 市民; 环保意识;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却导致我们的生存环境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酸雨”、“雾霾”等环境问题已不是危言耸听。

城市环境的主要受益者和制造者是城市居民,探索多种渠道来保护环境,倡导环境保护,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环保工作深入的必要措施。除了对企业的环保倡导和管理之外,还要鼓励城市市民来积极配合环保工作的推进,从居民的环保意识着手,加大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开展基础教育,让“全民环保”从理念层次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为了能够早日实现“全民环保”,提升环境质量,远离污染,打造城市管理工作新局面,需不断增强环保宣传力度,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动员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维护生活、工作环境。

一、 我国城市居民环保意识的现状

(一)市民对环境、环保的满意程度都较低

经对各个地方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 有68. 6%的市民认为城市环境问题“比较严重”和“非常严重”,而只有31. 4% 的市民认为“没有问题”和“不太严重”,这足以说明市民对环境、环保的满意程度较低,也能够说明市民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市民的环保行为”做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7% 的市民认为“少数人能够做到将环保付诸实践”。

(二) 市民欠缺环保责任,对环保知识生疏在以十分为满分的环保知识测试中,市民的平均得分仅为3. 4 分。在做“当前城市最主要的环境问题”这一题时,大部分人选择了“沼泽”、“全球变冷”这样明显错误的选项。在做“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这一题时,32%的人选择了“过快的经济发展速度”,57% 的人选择了“企业污染”,11%的人选择了“较差的市民环保意识”,准确地说这三个因素都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政府主要负责环境保护。

(三)市民不积极配合政府的环保工作

在做“在购物时是否考虑到自己带购物袋”这一题时,仅有20% 的人选择了“会考虑”这个选项; 在做“为了环保是否愿意买较贵的商品”一题是,仅有15% 的人选择了“愿意”这个选项。70%的人环保参与度较低。

(四)大部分人的日常行为达不到保护环境的要求对市民的日常行为做调查,结果显示,有35% 的人做到了循环利用水资源; 12% 的人做到了不乱扔旧电池;有13%的人做到了垃圾分类处理。这些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市民的日常行为还达不到环境保护的要求。

二、市民环保意识

首先,如今经济不断发展和进步,为我们的城市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由于生活、生产垃圾的增加,垃圾的处理也成为环保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内容。而市民是造成生活垃圾的源头,也同时是城市垃圾污染的承受者。看着向我们城市一步步逼近的“垃圾山”,调动包括市民在内的全社会力量参与环保工作迫在眉睫。市民的环保意识能够有效约束市民的行为,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来鼓励市民更多地关注环境,减少浪费和污染。其次,市民不仅是城市环境消费的主体,也是货币的使用主体,可以通过购买更好的环境友好型产品,来引导企业关注和生产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的产品。市场上的“一次性”用品层出不穷,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垃圾的堆积,为环境带来了压力。“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同样我们可以说“没有买卖,就没有生产”。市民能够极力抵制一次性用品,企业看不到利润,也就不会继续大规模投入生产一次性用品,减少浪费和堆积。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利用市场的积极调动,推动企业的环保行为。

第三,从某种程度上说,市民的环保意识与政府环境政策息息相关,同时影响着政府环境政策的实施。市民的环保态度能够对政府对环境保护产生督促作用,增加投资力度,强化环境执法力度。另一方面看,市民积极参与环保工作,能够弥补政府智能的不足之处,推进社会的发展,深化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三、市民环保意识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

城市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环境会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先恶化再改善,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环境正在经济发展中呈现恶化的趋势,各个国家和城市也都采取了边发展边治理的措施。但当市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时候,对环境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还会体现在对生活环境关注程度提高上。

(二)教育程度

我们通常会认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环保意识越强”。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能够在调查中表现出较高环保意识和行为的市民,本科群体所占的比例却不尽人意,甚至略低于高中、中专学历市民。由此可见,我们想当然的“环保意识与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并不准确。

(三)环保宣传

想要深化市民的环保意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宣传、广播,通过舆论的力量来推进环保的宣传。在宣传中,万不可仅仅流于形式,忽略了环保意识的真实所在,这一点可以尝试通过环保实践来激发市民的主动性。另外,在环保方面,涉及市民自身的情况,市民基本都可以做到积极响应,但是在集体的环境中市民积极性则会受到一定影响。

四、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措施

(一)重视市民的作用

近些年所发生的环境灾难,我们不难看市民在决策中的作用。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进行有关制度的建设,保障市民参与环保的权利,设立激励机制,对环保做出较大贡献的市民给予奖励;或者征集一些有关的贴画、手机铃声、短信等,来提升市民环境意识。政府奖惩机制,奖赏、支持和鼓励保护环境的行为;责罚、批评和消除危害与破坏环境的行为。社会奖惩机制把环保责任落实到每个居民身上,与居民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其环保意识就会得以提升。

(二)重视青少年

环保意识的提升要从青少年做起,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要提高青少年的参与度,通过开办校内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等来增强居民环保意识。另外,针对一些大学生中环保参与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高校应予以重视。

(三)开创环保宣传新渠道

我们还可以通过积极创新的一些方法,如短信、微博、宣传画、网络宣传flash作品,以更生动、形象的宣传手段增强影响力,推动环保意识的深化。同时,政府要注重与市民的合作,通过一些公益性的市民组织,如环保NGO,来实际推动环保意识的推进。

(四)加强保护环境的执法力度

经研究发现,除了“加强基础教育”,“加强保护环境的执法力度”也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政府可以设置奖惩制度,即对相关的环保行为发生后的惩罚或奖励的一种有效的保护环境的行为。通过惩罚能够减少破坏和污染环境的行为; 通过奖励能够增加市民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为。奖惩制度,要根据人们行为的作用、意义、影响力、性质做出对不同行为的反馈,扬善惩恶,进而起到保护环境和提高市民环保意识的作用。这种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使每个市民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这样市民的行为就和个人利益相关,市民的环保意识自然而然就会有所提升了。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的保护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或有关部门,也需要积极发挥市民的作用。市民环保意识与环保工作的成效息息相关,我们务必鼓励我们全国的市民一起参与到城市环保工作中来,多创新一些新的环保活动,如“地球熄灯”、“低碳出行”的活动,共同来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参考文献

[1]朱丹,高晶晶. 市民环保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技,2011,(06).

第7篇:环保意识范文

关键词:环保意识;教育;幼儿;日常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146-01

一、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教育,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日常生活中会有许多的教育契机与环保教育有关,及时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往往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如发现幼儿平时乱摘花、乱丢纸屑、随地吐痰或下课后高声喧哗等现象,教师就及时地晓之以理,让幼儿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为又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进餐时,鼓励孩子不挑食,不浪费饭菜,并通过故事等形式教育幼儿拒食野生动物,知道保护动物也是爱护环境,初步了解人与植物、动物之间的关系,萌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潜在意识。又如班上有个孩子带来玩具赛车玩,正好电池里的电用完了,看到他把电池随便放进垃圾桶,我就问他:“你知道这电池还有用吗?”他说:“没用了。”“你打算怎么处理这废旧电池呢?”他说:“不知道。”于是,在全班小朋友面前,我们展开了讨论:该怎么处理这废旧电池?并说出道理。不知道的还可以回去问问家长。通过孩子们的积极主动的思考及家长们的点拨,有的孩子就把答案带到了幼儿园,让大家都知道了乱扔旧电池的严重后果,于是大家决定在班里回收废旧电池,并把回收的电池送到电池回收箱里,在正规性活动中捕捉科学教育的契机。

二、寓环保教育于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真正的发挥,他们在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和满足的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知识。幼儿园开展游戏需要大量的材料,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废纸盒、瓶子、广告纸等废旧物品。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幼儿的大胆想象,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晨间活动的体育器材。教师和幼儿一起制作了纸球:把废报纸团起来,外面裹了有颜色的即时贴,用来投掷,既美观又安全。纸棒:用废旧的吹素纸卷起来,中间放一根废筷子,外面用透明胶带裹几圈,这种纸棒美观、柔软、不易脏,可以用来打棒球、摆成各种几何图形来做游戏。废旧的奶粉筒装饰一下,就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敲敲打打的腰鼓等。这些自制的体育器材,都是幼儿和教师一起收集制作的。把废旧物品再加工变废为宝,制作成幼儿可操作的,而且也非常漂亮的晨间活动器材。通过幼儿自己的手可以经常更新器械,他们对自制的活动器械兴趣不减,极大满足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锻炼了幼儿的体能。使幼儿懂得:许多资源可以再利用,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品既美化了生活,节约了资源,锻炼了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操作能力,又使幼儿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课间活动中捕捉环保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丰富多彩,处处都隐藏着知识和道理,而课间生活更是多姿多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教师要善于观察这些变化,作为教育孩子的有效途径。课间在操场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许多孩子在快乐的奔跑着,可往往会有几个孩子蹲着围在一起,好象在讨论着什么?此时,如果老师大声的对他们训斥“你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做游戏?”那你就会打断孩子们的“研究”。碰到这种情况我常常是轻轻的走过去,加入他们“研究”的行列。他们就会和我展开讨论:“老师,你看蚂蚁在搬东西。”“老师,它们搬了豆有什么用?”“老师,蚂蚁怎么知道这儿有豆的?都到这儿来了。” 于是,我捕捉到孩子们对蚂蚁感兴趣这一个契机,就展开了关于蚂蚁的一系列活动。

四、生动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第8篇:环保意识范文

幼儿环保意识培养途径环保意识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习惯,它与人们的道德修养以及文化素质都是密切相关的。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从小去培养,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幼儿期正是养成好习惯的一段重要的时期,幼师们应该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去培养幼儿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这种良好习惯的引导之下,使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之中慢慢地有了环保意识。

环保启蒙教育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幼儿的认知水平还是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没有具体形象的东西,孩子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空洞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能以灌输的方式来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较为形象、直观、有趣的形式使得幼儿能够寓教于乐,从而在幼儿的心灵中留下深刻地印象。因此,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教育迫在眉睫,而科学有效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培养的途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生活中对幼儿渗透一些相关的环保意识

在平时的幼儿园的生活中,教师随时都可以对他们渗透一些环保方面的教育。幼儿的模仿性较强,并具有易暗示的特点,他们会受到我们平日里言行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这方面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平时里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能够给幼儿发挥出好的表率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善于观察,及时有效地制止幼儿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对他们进行适当的环保教育。比如说乱丢果皮纸屑,乱摘花,随地吐痰以及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等,我们应该及时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使他们从小事、小环境开始,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在我国的一些节日,比如说爱鸟节、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以及世界无烟日等等,我们可以采用画图画、做游戏、唱歌跳舞、讲故事、欣赏图片等各种形式,围绕着纪念日这个主题去开展一些环保宣传活动以及环保知识教育的活动,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幼儿踊跃参加社会上的各种各样的关于保护环境的一些“绿色行动”。

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环保意识

(一)通过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活动也是幼儿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很重要的活动之一,我们随时都可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之中适当地渗透一些关于环保方面的教育。通过幼儿喜欢的儿歌、故事、手工制作等相关的活动将环保知识更加趣味化、儿童化地传授给幼儿。在这些活动之中,经过充分的观察、动手操作,会使得他们学得更有趣而生动,这些活动也是比较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比如,说《瓜瓜吃瓜》这则故事就会对幼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使得学会了不能损人不利己,不能只图自己的方便而不顾及公德。也可以开展一些节约用水的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水的用途,干净的水是如何才能留到自己的家里,经常组织幼儿参观一些污水处理厂,让孩子们了解到地球上的水资源越来越匮乏,污水如果没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就排入到湖泊、河流之中,就会造成江河湖泊的严重污染,以至于会毒死很多水中的小鱼小虾之类的。在活动中的讨论,幼儿们也就知道了节约用水以及保护水源的重要性,可以激发幼儿节约用水、节约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既能够增加幼儿的环保知识又能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游戏之中提高环保意识

游戏是幼儿比较喜欢的一种主体活动,孩子们在游戏之中能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在享受成功的喜悦以及满足的同时,还可以不知不觉地获得相应的环保知识。在开展各种活动的同时,需要准备很多材料,这些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商讨,可以利用起来生活中各种无毒无害的废旧的材料,比如:饮料罐、纸板、纸盒以及胶卷筒等,制作出游戏的材料,通过这个过程使孩子们了解循环再利用,这不仅减少了物资的浪费,还能使得幼儿领悟到很宝贵的东西。我们还可以开展有创意的环保时装表演,把一些普通的易拉罐、旧报纸、旧蚊帐、包装纸,变成小手套、小背心、漂亮的小帽子,等等,使得幼儿在说说玩玩之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一些相关的环保知识。这些可以使得幼儿在较为宽松愉快的环境之中获得知识,同时能锻炼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不仅愉悦了身心还能积累较为真切的情感体验,大幅度提高幼儿参加环保活动的一些积极性。

(三)区域活动之中巩固幼儿的环保意识

在幼儿园的班级里的植物角里,也可以种植一些植物,饲养一些小动物,比如说小金龟及小乌龟等,让幼儿在观察这些植物的生长变化,并了解小动物的相关生活习性。在这些种植和饲养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植物生长的艰难以及动物生活的艰辛。这样,幼儿能够更加理解并更加自觉地关心和爱护小动物,关心它们的生活生长环境,当幼儿看到它们自己亲手种植的植物和饲养的小动物被虐待时,他们会比较难过,甚至转化为愤怒的情感,唤起他们去保护小动物的愿望。

三、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中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作为孩子们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和自己的兴趣爱好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程度的作用。因此,鼓励家长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争取让家长能参教、助教,直到识教、懂教,和老师一起培养孩子的环保观念,这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常常在家园共育中宣传一些关于环保知识方面的内容,使得家长在接送孩子的空余时间阅读一下,在提高家长自己的环保意识的同时,也给孩子们做好榜样,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并教育孩子。我们还可以利用家长会,和家长一起交流探讨环保教育的一些有效的方法。面对有些不重视的家长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个别的交流,通过谈话等各种方式去了解情况,使得他们认识到“环保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并且认识到这种以身作则的重要性,使他们加强自己的环保行为。我们还倡导家长们平时经常让幼儿看一些关于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经常带幼儿参观有关环保方面的展览,经常和幼儿一起到大自然之中去游玩,使得幼儿能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之处,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能够唤起幼儿对大自然的那种热爱。

总之,幼儿的环保意识的教育过程必须是持之以恒的,需要大家的不断共同努力,不断地坚持。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就一定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第9篇:环保意识范文

    一、利用化学实验增强环保意识

    当前,要重视化学实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通过化学实验,可以进行环保教育,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的生成,其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环境污染物。化学实验室的污染源多,国家提出的居民区大气中的有毒物质有21种,化学实验室里就有14种。例如,氯气制取和性质实验中的余氯、制取溴苯实验过程中逸出有臭味的溴蒸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直接影响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散失到空气中就造成大气污染。在这些实验中传递环保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并且感同身受,从而提高学生接受环保教育的自觉性。在实验中,教育学生要做到:①设法改进实验仪器装置,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争取达到无污染的状态。②妥善处理好化学实验的废弃物,力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验完毕,废弃物要集中到指定的容器中,能回收的尽量回收,以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③节约试剂,倡导进行微型实验,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二、开展多样的活动宣传环保

    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将环保变成自觉行为。比如“植树节“”环保日“”禁烟日”等到来时,开展各种渗透环保教育的化学专题讲座。例如《森林与环境保护》《吸烟与健康》《温室效应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与酸雨》《新能源与人类》《绿色化学与绿色食品》《土壤酸碱度测定与土壤污染》《白色污染与废旧塑料的开发利用》等内容,都是环保教育的极好题材。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像上街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并收集废旧电池。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参加公益活动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变成自觉行为。

    三、结合身边的环境,将保护大自然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