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业行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因为有了世界杯,2006年的公关才如此精彩;因为有了印度,可口可乐才遇到了公关难题;因为有了NBA,联想的公关课题才进一步展现;因为有了1+1>2的伟大设想,NIKE+IPOD才成为了朋友。2006年的公关从这些大事中开始,也从这些大事上落幕。
20年的中国公关,20年量的积累至2006年度有了质的飞跃。刘翔的伊利代言,SK—II的重金属,雀巢的碘超标等公关事件的处理来看,中国的公关行业已经在成熟中稳步的发展。随着本土企业的茁壮发展,国内公关公司在整个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经越来越重要了。蓝色光标在香港举办的“2006亚太公共关系大奖(Asia Pacific PR Awards)”中获得了“年度最佳专业公司”(Consultancy of Year)第二名的骄人成绩等,更是为本土PR企业辉煌的2006书写了浓重的一笔。
二、人才状况
伴随着行业的兴起,自然也激发了人才市场的变革。随着公关行业的本土化发展,也意味着公关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大。曾有人说:会说英语的人,就能去做公关。我们并不排除这种可能,但随着公关行业的日益正规化,全面化发展的趋势来看,只会讲英文是远远不够的。最初的本土公关公司成立之时,由于对这个新兴行业的懵懂,操作的并不规范、只是做其中的某一个部分,例如:活动的策划与执行;媒体事件的撰写与等。都是从公关的某一个片面进行运作,而随着公关行业的日渐成熟与发展,全面地掌控了行业的四大要素,渐渐的从一点完成了到多点的蜕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时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上升,既要求真正的了解公关行业的所有运做模式,又要能充分理解甲方客户的需求的全方面综合性人才。这些特点都变相地增加了招聘的难度,也加大了HR们的工作强度。
而公关这个行业因为工作形式与其他行业不同。它处在乙方的位置,正如所有的服务机构一样,行业特性决定了必然需要多思、多想、多做;所以这个行业既要求员工具有很高的职业素养,又要求其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加班之类的词汇在PR行业里早已经司空见惯,更有甚者还有活动执行人员晕倒在客户的活动现场。正因为这些行业特性所以PR行业人员的年龄层次大多都在20—30岁之间。很多年龄稍微大的一些人要么获得了职位上的提升,在某些公司中做到了AD或者VP的级别;要么去了甲方或者自我创业。
从2006年的薪酬范围来看,AE级别的薪资在2——4K之间,SAE在4——6K之间 AM职位的薪资在6——8K之间,SAM在8——10K之间,AD在12——15K之间,而这些只是底薪,不包括其它的补助以及年底的分红,如果这样算来,一个AM职位的人,在本土PR公司中一年的收入可达到10万左右。
人才的培训也是06年度各大PR企业人士所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在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中,人才的培训至关重要,但仅有极少数的本土PR企业拥有比较健全的培训体系及育人机制,中国的PR发展时间毕竟有限,在培训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在另一个角度造成了高端人才的紧缺局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进驻中国市场,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在市场上的拼杀,刀光可见,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开始重视公关领域,以扩张其及产品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与认同度。机会大于挑战,我们预计在即将2007年,整个PR行业仍然会以超过10%的增长率进行增长,从而对于人才的需求持续攀升,高层次的公关人才仍然会继续维持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
三、调查结果
针对目前的06年的公关人才市场状况Minihunter针对行业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进行了调查,其特点及结果如下:
1、百人规模成主流,行业融合是潮流
调查报告显示23%的企业规模在50人左右,58%的受访企业的规模在100人左右,16%的企业在200人左右,只有3%的集团企业在200人以上。这种情况表明了随着业务的发展,单一企业规模在逐步扩大,行业整合及相互融合的趋势将日益明显。
2、关键岗位有空缺,普遍招聘都不好
在问卷中基本没有选择招聘效果较差选项的公司,这表明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人才的培养及积累已经初步完成,市场上基础人才的供应还是比较充分;但有59%以上的企业选择关键岗位空缺,表明市场上各方对高端人才的诉求还是非常渴望,而且随着高端PR人员走入甲方或自立公司或者转投其它行业,这更加造成了高端PR人员的紧缺,我们觉得短期内这种供应矛盾很难解决。
3、网络招聘普及好,猎头使用在提高
随着2000年左右的应用,到03年非典的突飞猛进,网络招聘已经取代了90年代的现场招聘会的形式,成为了当今招聘的主旋律,而且随着51的上市,智联招聘及中华英才网的融资成功,3大平台的网络招聘服务及其产业链日益完善,几乎占据了招聘领域的绝大部分市场;几乎所有的受访PR公司不约而同的都在使用网络招聘服务。但网络招聘毕竟也有涵盖不到的地方,所以猎头或内部推荐等方式的使用比率也在逐步攀升,成为了06年度人才市场的一大看点,我们预计随着高端人才的紧俏及同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PR行业会更加重视猎头的重要性,其使用比例将会进一步攀升。
4、企业文化是块宝,人才来了跑不了
企业文化建设,这个所有HR及企业家都在谈论的话题一直是企业建设及运营的重中之重。同样,在PR领域里人们对这项指标的重视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被问及“影响招聘效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时”,有68%的企业选择了“企业文化”,有22%的企业选择了“薪资体系偏低”,只有10%左右的企业选择了“其他因素”。看来持续的建设和发展与企业自身发展特色相结合的企业文化是影响企业招聘效果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5、员工发展很重要,薪资体系要提高
在员工最关心的问题中,56%的企业选择了员工自身发展,看来员工的发展还是人们最为看重的一个问题;另外有22%的员工比较关心的是企业文化和薪资体系。如何在有限的预算中尽量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本次调查还是给我们提供了很明确的建设方向。
6、岁岁朝朝春来到,忙忙碌碌好热闹
比照公关行业的行业特点来看,年底当拿完Double pay & Bonus 就又到了一个寻找机会的时机,大家都在为明年寻找一个更加合适的平台。44%的企业选择了二季度作为企业的最佳招聘高峰期,各有22%的企业选择了一季度和三季度,只有11%的企业出于自身的业务情况和储备人才的考虑,将招聘高峰时间锁定在了第四季度。
7、恰是岁末好光景,飘雪时节难逢君
依然是根据行业特点,年底的时候正值方案的,活动的执行,下一年度的策略制订的关键时期,每个公司对人的要求都是比较迫切所以导致这个季节的招聘难度很大,从多家TOP10的PR公司委托我们运做的业务来看,这个季节确实招聘难度很大,所以在调查报告中有58%的选择了四季度是企业最难招聘的一个时期。
8、未雨绸缪思先进,安得广厦千万间
在被问及公关行业的HR如何解决第四季度的招聘难题的时候,50%的企业选择了提前储备人选,40%的企业选择了加强与其它人才机构的合作,只有10%的企业选择加强招聘广告投放力度。看来,未雨绸缪才是解决这个季度招聘问题的关键所在。
9、三分天下有缘由,收费效果加需求
在被问及目前的PR行业的公司不考虑和猎头机构合作的原因时,我们得到的原因收费太高、效果不好、不能真正理解企业需求的比例分别是33%,33%,34%。可以说是各有千秋,三分天下。这和整个行业的特点也有巨大的关系,因为毕竟PR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且前些年企业赢利水平不高,而且周围圈子里的人相互之间比较熟悉,更多的时候是大家相互介绍,所以很少有专门的猎头机构涉足到这个行业中来,也客观地造成了招聘收费脱离实际,对企业及职位的理解不充分造成最终效果不好的因素。但Minihunter作为业内唯一一个专注于PR行业的猎头机构,对于行业的认识及职位的把控自然有其独到的优势。
10、术业专攻终有道,运筹帷幄效率高
当被问及如果考虑和猎头机构进行高级职位或者某些中级职位进行合作时,最有可能考虑的方式是什么样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业内HR人员都会选择与猎头机构长期保持联络,通过猎头机构储备高级人才。看来长期稳定的伙伴合作关系才是2006年度乃至未来PR行业的企业所考虑的重要素。
四、解决方案
针对我们的调查结果以及长期以来服务于公关行业所积累的人才经验,对于目前公关行业的人才招聘状况我们制订出以下解决方案:
1、加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针对公关行业的特点多组织一些旅游,文化沙龙,运动俱乐部等形式的文体活动,创造公平、和谐的企业文化,增强现有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及凝聚力。
2、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构建内部知识共享平台,积极组织内部学习活动,对企业内部讲师进行定向培养。
各种成本的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依托廉价劳动力发展,同质化导致低价恶性竞争正在为民营快递业带来生死挑战。中国快递咨询网预计,2010年民营快递企业的数量将减少30%以上。民营快递企业具有它独特韵运营方式和自身不足,总体而言有利有弊。
特点如下:
在国内市场上,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仍然是EMS,即使在中国国际快递市场,EMS也居于前三位之列。信誉上EMS的安全性较高,投递的速度较慢,民营快递则相反。成本费用方面,EMS的成本费用较高,民营快递的成本费用较低。
2、民营快递公司运营形式简单民营快递公司运营分为自营和加盟两种形式,自营的所有网点由公司统一出资、统一招聘、统一管理,自营快递公司对下属网点的控制力强,代表有EMS、顺丰和宅急送。加盟式的每个网点都是独立的,和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使用同一个品牌,自负盈亏,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有申通、圆通,中通等。
3、民营快递的社会形象欠佳
国内民营快递的从业人员在30万左右。在从业人员中,有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下岗工人,有待业人员。工作人员特别是业务员,总体特点如下:一、人员素质较低;二、是服务不规范;三、是举止不文明。许多写字楼挂出这样的牌子:快递不得入内;有的写字楼让快递从后门进,避免快递从前门进影响单位的形象。
4、民营快递公司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淡薄由于这个行业利润较大,投资较小,、见效快,相对于其它行业,操作上技术含量不高,只需实务经验,市场需求又大,比较容易进入这个市场。另外,国内快递公司特别是民营快递普遍存在着唯钱是图,急功近利或经营上的短期行为;操作不规范、交通工具落后,通讯工具简单以及没有系统的管理软件等现象。因此投错件,发错件,损坏件,丢件,不能按时投递,服务态度差,快件中经常有危险品,包装简陋和快递公司间的相互报复等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民营快递公司月丢件率高达2%一5%。
5、服务网点不完善民企快递的服务网点不够健全,没有拓展业务规模,对于公司在偏远不发达地区发展没有考虑完善,而是通通挤向大城市。没有战略性规划公司将来整体化提高,做大。他们中的大部分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以陆路运输为主的国内快递业务。再加上快递业的准入门槛较低,市场还不成熟,导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改进措施
1、树立品牌对企业进行定位与包装,逐步形成知名品牌的快递企业。根据自由市场竞争理论,在拥有大量原子型企业的市场中,单一的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民企快递要取得竞争优势地位,靠价格战是绝对行不通的,必须靠差异化竞争战略,做出自己的品牌,让顾客在同等的价格水平享受不同于其它快递公司的服务。目前中国快递业中最具代表性的民营快递企业为宅急送和深圳顺丰速运公司。当它们刚起家时,也是不知名的小企业,但它们十分注重品牌的经营,在短短几年之内,就成为民营快递企业中的佼佼者。当然品牌树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整合资源,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如在速度或售后服务方面形成独有的品牌,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品牌,在众多类似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逐渐做大做强,否则就会面临新一轮洗牌的危险。
2、提升员工素质众所周知,快递业的准入门槛并不高,民企如申通许多从业人员都是初中毕业学历。由于门槛低,企业吸引高素质人才的能力有限,导致从业人员的素质整体上不高,由于带来的是企业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的不强。另外,有些货物的丢失如陕递的手机,收到的石头肯定是公司员工所为,所以必须从上到下提高,包括上门服务的收派员的素质,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学习,提高诚信服务水准,更好的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还有就是加强沟通技巧的改进和培养。因为未能在约定的时间送(取)件,用户很可能会对业务员产生意见,而当业务员面对用户的质疑时,如果解释不好就可能引发用户对企业服务态度的不满意。这时工作人员最好不要跟客户吵起来,要注意沟通方面的技巧、企业可以适当对这方面进行培训。尤其是那些上门服务的收派员,他们的服务态度非常重要。
优化服务企业的品牌不是靠外在的宣传就能够维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企业内在实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企业提升服务质量。速度快、服务好,时效性是快递业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民营快递企业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的优势,提供快速、准确、安全的服务。
但这项服务会大大提高企业的成本,所增加的业务收益量甚至可能难以弥补企业额外付出的成本,所以快递公司在提供这项服务时要谨慎。但灵活的中小民营企业在服务时间上具竞争力,可以与这些公司进行协商,适当地延长服务时间,以争取更多的顾客源,同时通过差异化服务,扩大企业的市场知名度,树立品牌。此外,提供延伸服务,如快件的安全性包装、代办商务手续等。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业务量,而且可以为不同的顾客提供别具特色的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4、加强网点建设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开设的网点不但位于业务景较大或能够盈利的地区,对于大量像申通快递的中小规模的民营快递企业而言,扩大网点数量是做大做强企业所必经的环节。在企业发展前期,要集中精力做好一两个同城市场,并逐步扩建网点,不能始终局限于一两个城市的同城快递业务,更不能一窝蜂地挤在一些大城市,要根据自身企业发展的程度,拓展业务规模,并为后期开展国内异地快递和国际快递做准备。
5、加大资金投入用科技化手段来强化管理、用科技配备来创造各网络的标准化操作条件。
比如无线巴枪(GPRS无线条码数据采集器)项目,是所有成功地实施了标准化操作流程的快递公司必不可少的高科技项目配备,如联邦快递,DHL,UPS等,目前国内民营快递公司如顺丰、圆通、天天、宅急送等为了强力推动标准化操作,都已实施此项目。这些公司特别是联邦快递、DHL和顺丰快递,都已实施无线巴枪项目多年,公司内给世界各地的所有的业务员人人配备了无线巴枪,由于大范围使用无线巴枪,这些公司已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快递面单数据上传、查询的最快、实时和无缝化、电子化,在竞争中取得了先发优势,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
一、金属橱柜行业的基本情况
1、发展历程:我县橱柜行业起源于1973年,大体经历了自我发展、规模化生产、快速膨胀、低迷运行、重新崛起五个阶段。从1973年至1984年,是自我发展期,特点是技术设备落后,产品质量低,发展缓慢。从1985年至1990年是规范化生产时期。我县橱柜业开始步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大批私营业户出现,发展速度明显加快。1991年至1993年是快速膨胀时期,特点是投入加大,行业规范迅速扩大,产品质量、知名度、市场覆盖率进一步提高。1994年至1999年为低迷运行阶段,由于人为操作整合和市场冲击,加之技术创新不够,企业效益连年下滑。从开始整个橱柜行业呈现出产品创新加快,企业投入加大,效益稳定回升。
二、金属橱柜行业已形成的优势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县金属橱柜行业已形成了其它行业难以比拟的五大优势,为再度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技术优势。水泥发泡是制造保险柜的关键技术,我国南方气侯潮湿,不能搞水泥发泡,再往北,气温较低,效果也不好,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县在应用水泥发泡这项技术上有着南北方企业难以相比的优势。二是产品优势。产品既有高档的国优部优等中高档产品,也有低档产品,能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三是市场优势。除了原有的销售市场外,最近几年开辟了新疆、甘肃、内蒙等省、区市场。四是人才优势。30多年的生产实践,全县拥有了大批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技术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五是品牌优势。虎牌商标曾获中国公认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商品称号,目前在国内仍有一定影响。
三、市场前景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从需求角度看,保险柜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保险柜拥有量为3600万台左右,且每年以400万台的速度不断递增,这个数字已远远超过了汽车的发展数量。从供给的角度看,国内中低档次的金属橱柜产品供大于求,而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产品每年仍需进口。我县金属橱柜行业存在着结构性过剩。
四、橱柜行业存在的问题
2、生产制作水平低,产品质量差。目前,为降低成本,大多数企业对钢板不进行磷化处理,减少生产工序,造成产品外形不美观、易生锈。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产品多年一贯制,更新换代比较慢。保险柜产品换代周期,80年代以前为,90年代后期为3年,产品的换代周期缩短,效率加快,由于目前的设计和制作工艺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产品开发速度跟不上,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产品太少。虽然我县部分企业的展厅里有刷卡柜、指纹柜、遥控柜等,但指纹柜、遥控柜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配件都是从外地买来的,产品成本过高,市场上不易销售。
3、无序竞争严重,利润空间狭小。大多数橱柜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是从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提高市场占有率入手,而是靠降低产品质量、以次充好、竞相降价来提高产品竞争力,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同行业谁也管不了谁,使本来很少的利润变得更少,甚至赔钱,为了生存部分厂家不得不靠
4、经营者素质偏低,工人流动性大。全县橱柜行业的经营者,大多数是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且没有经过培训,思想观念落后,不能准确预测市场及行情,往往造成决策失误。在企业的管理上实行的是家族式的管理,管理方式落后,管理漏洞大。桥头一企业,去年招聘会计,为了省钱招聘了一名老会计,由于老会计对新《会计法》不了解,错过了核票日期,被税务局罚了几万元。
另由于橱柜企业的工人多为附近村的农民,农闲时做工人,农忙时忙农活,加上业主没有和工人签订合同,谁给的工资高、谁的活清闲就到谁的厂里去做工,造成工人尤其是技术熟练工人的流动性大,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直接影响了产品的质量。
5、经营环境不宽松。为优化发展环境,保护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县政府成立了优化环境指挥部,对部分企业实行挂牌保护。这一措施,对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制止乱收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较好效果,但职能部门到企业乱收费的情况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个企业一天有时接待2至3伙同一部门收费的,既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又要耗费经营者很大的精力。部分定额税企业反映,税额完不成税务部门找你,完成了税务稽查局又查,公安局也要查。
6、企业营销方式落后。多数企业的销售观念、销售手段、销售策略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状态,还主要靠业务员上门推销,造成产品市场装在业务员的口袋里。企业的业务员很少利用广告、网络等现代营销手段,销售信息滞后,使市场既不能迅速扩大,也很不稳定。
7、对保险柜行业3c认证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3c认证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由于近年来南方部分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认证的技术标准是根据南方的防盗柜标准制定的,我县生产的保险柜大多数是防火柜,这次也列入了认证的范围。3c认证制度规定从今年10月1日起,没有通过认证的产品,不能在市场上销售,这对我县的生产企业很不利。大部分企业对通过认证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经营者认为搞不搞3c认证无所谓。部分企业如蓝盾柜业、长城柜业正积极与国家认证委联系,但认证费用高,跑办手续复杂,加重了企业负担。
五、整合提升橱柜行业的几点建议
1、抓整合,在形成规模优势上下功夫。要做大做强金属橱柜这一传统产业,必须下大力进行规范整合。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经营者破除宁为鸡头,不为牛尾的思想,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强的观念,不断增加投入,做大做强企业;要引导企业通过股份制、买断等形式搞好企业联合,盘活存量资产,扩大生产能力,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今后对生产工艺落后、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的新建企业,要利用土地、资金等调控手段,鼓励新建企业进行联合,以保证企业生产工艺先进、生产线自动化程度高,从而以高质量、低价位的产品占领市场;加快虎牌工业园、桥头金属橱柜产业基地建设,以此为载体,加速企业聚集,培育龙头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通过以上努力,迅速壮大规模,形成规模优势,重新叫响金属橱柜之乡的这一品牌。
2、抓品牌,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上下功夫。要落实对金属橱柜这一传统产业和对虎牌集团、蓝盾柜业等一批知名品牌的扶持力度,从融资、土地、科研等方面予以倾斜,使其不断做强;要加大与高等院校、科研部门的联系,引进新技术,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打造品牌。
3、抓协会,在为企业服务上下功夫。对金属橱柜行业协会要尽快健全完善,强化职能作用。行业协会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全县橱柜行业生产大户,通报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信息,为企业生产经营搞好服务;行业协会要会同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协调联动,及时听取企业意见,加强与国家认证委的沟通,抓紧制定防火柜认证标准,协助企业统一办理3c认证。
4、抓质量,在规范竞争上下功夫。要以金属橱柜行业协会为载体,加强行业自律,协调产品统一定价,遏制不良竞争。技术监督局、工商局要加大对劣质橱柜的查处力度,对工艺落后、以次充好、以劣充优,达不到橱柜生产条件的企业要加强管理规范。要通过多种形式,使我县橱柜企业走出靠降低质量、降低价格来提高利润的圈子,真正形成以质量赢市场、求发展的良性发展局面。
5、抓招商,在延长产业链条上下功夫。近年来,随着虎牌园中园、桥头武森薄板厂、轧钢项目的实施,延长了橱柜行业链条,拓展了利润空间。建议加大对涉及橱柜行业相关产品如板材、油漆、锁具的企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降低县内企业生产成本,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赢得先机。
中国软件业是否具备行业竞争能力
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软件业的总产值甚至超过了印度,这使得人们开始推测中国的软件外包业可能很快就能达到和印度竞争的水平。然而,赛迪顾问在最近对中国软件业的调查中分析了相关财务数据和企业数据,对中国32家大型软件服务企业(包括软件开发企业和软件服务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投资家、政府官员、跨国企业管理人员和其他行业的分析人士进行了访谈。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软件业要具备印度的行业竞争力,尚待时日。首先,中国必须对过于分散的软件业进行有效整合,才能积累规模,提高技术能力,从而争取到大型的国际项目。然而目前,中国在这方面还没有什么动作。
20__年赛迪顾问对中国32家软件服务企业的调查
如果公司获得20__万人民币的资金,你会把这笔钱投在以下哪个领域?
按照现在资金分配比例增加投资
12家
投入到研发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上来
8家
业务多元化(开发外包等其他业务)
5家
购并
4家
营销
3家
当然,中国IT业已经开始出现健康发展的各种迹象。近几年来,工科大学毕业生和软件专业人才的数量出现大幅增长。从1997年以来,软件和IT服务的年均收入增幅高达42,到20__年达到68亿美元。此外,劳动力市场上懂英语的大学毕业生(懂英语对软件外包行业来说极为重要),人数与20__年相比已经增加了一倍,至20__年人数已超过2400万。
同时,中国IT业存在的结构性缺陷妨碍了软件专业人才增长这种有利因素充分发挥效应。中国的IT服务业收入尽管在增加,但收入总量仍不及印度年收入(127亿美元)的一半,推动收入增长的因素来自于国内需求(主要是希望获得定制化软件方案的中小企业)。而且,中国新兴的软件外包业务只占到全行业>!设计外包业务。此外,中国软件服务企业的成本虽然较低,但平均营业利润只有7,低于同类企业的全球平均水平(11),原因就在于很多外包项目低于最优规模,软件企业之间竞相杀价,款项收回困难。
中国软件业要有效参与外包业务的国际竞争,就必须整合。中国最大的10家IT服务企业只占到国内市场总额的20左右,而印度是45。美国有60的软件业务需要外包,而其中60的订单被印度拿走,金额总共有上百亿美元。此外,中国缺少大型软件服务企业:中国现有的8000余家软件服务企业中,有近3/4的企业员工不足50人,只有5家企业员工超过20__人。而印度的软件企业虽然不足3000家,但至少有15家企业的员工超过20__人,而且部分企业(如InfosysTechnologies、TataCoultancyServices和WiproTechnologies)已经赢得了国际声誉和全球客户。
中国的软件企业如果规模上不去,就无法赢得大型国际客户。因为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大靠得住,与之开展合作风险较大。企业规模较小,核心员工就容易流失,而且小企业往往财力有限,不见得能够支持到项目完成,一般也没有能力、业务范围也不允许接大订单。即便如此,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的软件服务企业中,只有12的企业将并购和联盟视作壮大企业的重点突破方向。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并购经验——当然,中国的企业文化倾向于内生性增长——但仅靠内部挖潜以应对竞争对手,在目前的中国是不现实的。与之相反,目前已有几家印度软件企业正在考虑收购中国的软件企业,以扩大其在中国的业务。
行业过度分散,还使中国软件业存在的其他问题更加突出,如流程控制和产品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中国最大的30家软件企业中只有6家获得CMM(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4级或5级水平认证(CMM是一种通过引入全面质量管理原则TQM衡量软件开发水平的标准框架体系,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CMM标准由“软件工程研究院”制定,分为5个级别,第5级是最高级别);而印度最大的30家软件企业则已全部达到这一水平。参与我们调查的中国软件企业中,有四分之一正在努力实施CMM质量标准,但超过一半的被调查企业表示,实施这类标准没有必要、不具有实施可行性或根本不值得实施。
一、目前发展概况:
(二)服装行业在我区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中坚作用。特别是私营服装企业已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我区经济建设和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去年服装行业纳税就达861.7万元,占我区财政收入的33.15%,真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共青城市化建设。一是解决了就业,富裕了群众。前几年,因国有企业效益不景气,许多企业倒闭,致使大量劳动力失业,居民生活非常洁据,工人经常因就业问题到开发区上访。现在个私经济发展起来了,特别是服装行业的兴起,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共青现有劳动力已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因就业问题上访的事情也少了。二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近年来,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看到,我区在发展服装行业上,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服装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许多企业都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我区经济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加入世贸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对共青这种传统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我区服装企业固有的问题和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
(一)布局分散,档次不高,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二)大多实行家庭式管理,经营者素质较低,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共青服装企业80%以上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其家庭式管理模式和有限地管理能力明显滞后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管理上的欠科学,实质是管理人才的匮乏。全区78户服装企业,经营老板多为羽绒厂一线工人和销售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懂一些服装技能但缺乏管理知识。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员占就业总人数不到5%,中高级职称管理人员廖廖无几。应说鸭鸭集团公司是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产品为国家名牌产品,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与应达到国家品牌产品企业的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问卷调查表明:我区民营企业主要的决策也都是由老板或他的家人做的,拿到正规董事会或股东会上讨论的不到10%。这样的治理结构,管理上容易出漏洞,决策上容易出偏差,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相互拆台,恶性竞争在抬头。由于受历史、社会、资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区服装企业经营者总体素质不高,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创业初期靠胆大闯打天下,用的是一股子蛮劲,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明显的表现出个人素质上的不适应。一个很明显的事情,也是我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厂家多了,订单来源自然会是个问题,可是共青的某些老板,不顾别人的利益,也不顾整体大局,为了抢人家的订单,竟相降低价格。在调查中反映这么一件事情,我们有一位老板以14元/件的加工费接下了几万件单子,可不到半天,我们的另一位老板得知此事后,晚上找到发单老板住处,竟以9元/件拿走此单,真是笑死了外人,气死了自己人,白白丢掉几十万元。由于自己人的这种不正当竞争,导致了我区服装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而致使这一问题产生的另一原因是一部分家庭小作坊,逃避各种税费,低价接单,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调查表明:1-5月份,我区78家服装企业中有60%在明显亏损或潜在亏损。
三、今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由分散性向集中型转移,一般型向重点型转移,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针对我区企业布局的分散,开发区在城市规划中应统一企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在征地、出售土地中,政府合理规划,经营者要明确用地目的,建议今后发展布局为:生产型外贸型批零型三线格局。在经营规模上,要引导企业上台阶、上档次,向重点型转移,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鼓励通过向社会募股、向企业员工转让部分股权以及企业兼并、联合、互相参股等形式,引导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再是对于一般加工型企业,引导向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有一定产品优势和科技优势、实力较强的企业,应该以产品、资本为纽带,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逐步实现由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加速我区服装企业的壮大进程。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经营者素质,引进人才,打破家长制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目前,我区企业家族式管理已成为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的障碍。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中有80%是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管理层中有40%左右的人员属于家族成员或亲属,而企业财务管理权90%左右控制在家族成员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这种管理方式的弊端日趋明显。对于目前正处于由创业型向规范型转变的服装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市场运行规则,打破一人包打天下的家庭式管理的樊篱,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决策层、经营层和管理层三权分立的治理结构。其次,要强化人才观念,市场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江苏康博集团公司生产的波司登羽绒服品牌形象之所以超之鸭鸭,主要一点是他们非常注重科技创新和人才的培养,他们老总对人才的观点是:欲创名牌产品必须先塑造名牌员工,名牌产品是企业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而塑造名牌员工,是当今企业放眼未来、超越品牌竞争时空的资源工程。人才是名牌之魂,人才聚,而名牌生。我区要发展,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只有大量引进人才,重视人才的培养,强化企业管理,提高科技含量。要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要打破家族的狭隘眼界,必须面向社会招聘和选用人才,充实管理和技术岗位;建立有效地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报酬和他们的能力水平与实际贡献相适应,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在5月28日开幕的“2015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了针对上海有机食品消费市场的专题问卷调查结果,该调查访问了600多位有过有机食品消费经历的消费者,基本描绘出上海有机食品市场的客群特征和消费喜好。
调查显示,本科以上学历、已婚有子女、家庭年收入在12-25万元的女性消费者是有机食品市场主力消费群体,占59%。
蔬菜、粮食、水果的消费率居首,包括肉制品、奶制品、水产品等在内的其他有机食品的普及率达到较高水平。值得一提的是,中老年群体跨品类消费的特征十分明显。
高频购买和较高价格承受力突显消费认同度。从购买频率看,受访人群中,两三天购买一次有机食品的比重占44%,每周购买的占36%,合计达80%。单次消费达100元以上的占37%,200元以上的占28%,合计达 65%,表明有过消费经历的人群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度和忠实度达到较高水平,整个市场的健康度和持久性较强。
连锁超市仍是有机食品的主流销售渠道,线上消费规模正在迅速扩大。调查显示,分别有79.5%和78.2%的消费者在大型综合超市和生鲜(进口)食品超市购买过有机食品,大幅高于其他业态。有37.0%的消费者曾在网上商店购买。有机食品的标准化、订购的便捷化、冷链物流的成熟化正在推动线上渠道销售规模迅速扩大。
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是这些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当被问及购买有机食品的动机时,分别有77.5%和73.2%的受访者选择“健康”和“品质保证”,这已成为有机食品拓展市场份额的金字招牌和核心竞争力。
在挑选有机食品时,分别有70%、67%和65%的受访者会关注“新鲜度”、“安全性”和“营养”,对“包装”的关注度最低,仅有27%,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自用消费的比例达到相当水平,有机食品正在逐步融入百姓生活。
调查时间:2010年9月~10月
调查方式:问卷式和访问式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200名在校大学生和20名个体商户。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该大学将调查内容予以总结,其调查报告如下:
虽然这个项目也算是市场的空白点,但市场前景不是很大。
第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学生对书的价格不是很敏感;
第二:学生周边的盗版书也比较多,盗版书不但价格便宜,且质量上也是过得去的,学生多数喜欢购买盗版书;
第三:像一些选修类科目的书籍,学生之间通常都是转借来用的,不用自己花钱去买。至于教材类,更新换代又太快,过了一两年估计就过时了;
第四:每个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图书馆,平时学生可以用到的专业课书籍和和课外书都可以在校内借到;
要把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农民留在农村,培养一批优秀的农民专职从事农业生产,使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一、职业农民必须有执业证书,起点高
发挥中央农广校的主渠道作用,选拔优秀农民进行职业化培训,可以优先选择容易实行企业化运作的产业(如养殖业、蔬菜业)先行试点,稳步推进,逐步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二、职业农民必须有政策保障,效益好
职业农民应该是从事大规模生产的具有专业化分工、专业技能的农业从业人员,由于农业收入水平低、风险大,愿意以农业为职业的人才是非常难得的。因此,国家出台必要的政策,就职业农民的能力和水平进行等级评定,每年给予农民技术人才一定的补助,引导并鼓励高素质的农民向有技术、懂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方向发展,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使职业农民从事农业职业的收入水平赶上或达到各行业平均水平,留住人才。
三、职业农民必须有安全保障,心底实
我国农民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很低。要逐步形成职业培训“市场化”的良性运作机制,使职业培训既适应产业部门的需要,又满足了农民个人要求,使职业培训与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农民培训的职业性和专业性。在培训对象上也要从单纯对农民的培训向农村干部、农业专业科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农产品加工、流通、生产经营等龙头企业的领导、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延伸。给这些愿意从事农业产业的优秀人才更高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农业保险保障、养老保障,能够让大家感受到农业不再是弱势产业。
四、职业农民必须有法律保障,社会稳
只有把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与《土地流转法》、《土地继承法》、《土地承包法》、《土地法》等各种相关法律法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才能让经过培训的新型农民长期从事农业职业,才能保证粮食安全、菜篮子安全、米袋子的安全。
五、职业农民必须有组织保障,群体强
建立专业服务组织,摆脱弱势群体的尴尬境地,当高素质的人才愿意留在农业从事这一职业,就像工人中的工会,职业农民是否也可以考虑成立自己的农会,提出自己的代言人,将来可以在农产品定价、职业农民工资、福利待遇方面取得发言权,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一、工商管理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工商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其学科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构成跨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不同领域,研究对象涵盖了企业经济运作中的财务管理、资金筹措、投资分析、市场营销和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其专业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根据其学科专业特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泛,包括各级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大中型内资或外资工商企业等。伴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与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则需要大批的高端以及中层管理人才来做为坚强的后盾。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将逐年增加,因此,未来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形势总体看好。
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根据上述分析,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当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总体素质不好,导致就业夺力仍然巨大。具体问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术和素养还适应企业的需要。当前,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人才是有着迫切需求的,人力资源的研究、市场营销的运行等都需要工商管理的专业人才。但是,如此巨大的岗位需求却不能随便的接纳刚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纠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应聘企业管理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或是缺乏团队意识,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虚心请教,从而无法胜任工作,处处碰壁,或是不愿从基层做起,不愿意接受沟通技巧运用、心理能力磨练、实战方法掌握等方面的基础训练。企业的发展需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面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普遍存在的这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当然敬而远之,因此,企业不愿意为其提供就业机会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应试教育的壁垒,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只会课堂听讲记笔记,课后背诵做习题,因为没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大多只会“纸上谈兵”,而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让学校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从而导致了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经验自然也无从谈起。而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不想花费大量和时间和资金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企业更希望所招聘来的员工可以立即投入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给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本来看好的就业形势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改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策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以解决。
1、搭建“立体式”实训平台。职业高校应尽可能的加大实践训练课的节数和实验设施的建设,通过聘请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授课,提高课堂的实际说服力。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对选定要去实习的单位展开模拟训练,增强学生对企业流程的感性认识。通过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和交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鼓励学生主动与相关企业单位联系,接受公司上岗综合实训,从而增强实际操作能力,积极实践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索“定单式”培养模式。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是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只有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为学生的就业找到出路。职业高校应当建立与各大企业的沟通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走访问,加强同企业的联系,通过认真归纳梳理企业的需要,理清教育教学思路,明确学生培养方向,并通过
及时调整办学理念和专业设置,使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转化成为企业急需的技能,只有这样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才能提高“针对性”,避免“盲目性”,这种“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必将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打开“方便之门”,也必将成为今后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打造“专业化”就业名片。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同其它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共同点就是缺乏实践经验,在当前这一突出矛盾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最佳的途径就是为自己的应聘简历“加码”,其中一个重要的一种方式参加资格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