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从思想上入手,密切家园联系:
家庭教育资源包括对幼儿发展造成影响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所有内容:家庭文化及成员的职业、经济条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及观念、家庭成员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对幼儿的具体指导、教养方式等。让家长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优势,必须从思想上加以引导。
首先,我们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多渠道的宣传,让家长认清自身的教育功用,认识到自己本身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引导家长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注意让自己的言行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如:在礼让方面我们引导家长在家对长辈对邻居等主动礼让不争吵,主动关心帮助,带动孩子,从小以礼待人,乐于助人。
其次,通过个别交流、家访等机会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的育儿方法,改变一些家长的教育思想,使家长和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我们班的某某家长,儿子才五六岁,对"性"特别感兴趣,她感到十分恼火,她听其他孩子说:"某某躲在厕所看女孩子小便。"便不分场合,在集体面前用"以后不准看""羞羞脸"等言语喝斥孩子,而孩子还是一脸迷茫。了解情况以后,我们并没有指责家长,而是故意将孩子支开,请家长平心气和地坐下来,跟她讲:孩子为什么对此感兴趣?怎样正对待孩子初期的"性教育"……还介绍了"家园共享区"内的几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第二天,家长来时感激地说:"老师,我平时工作太多,对孩子的教育言语能省则省,经常说一些禁止的话,还是您说得对,以后遇事我一定会有意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这几篇文章写得真好,谢谢您。"
二.丰富参与形式,探索家园互动新途径
只有家园互动,我们的课程改革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才能使家庭教育资源中得到充分利用。这一学年来,我们在挖掘家园互动的方面上做了一些努力。
1.家园联系本:我们让家长为孩子准备一本家园联系本。通过家长与教师双方对孩子的关系,更好的交流,家长们可以记录孩子的言语、感受、书写评析、反馈孩子在家的情况,而教师也能更全面了解孩子,并可针对家长作出的建议改进工作。家园联系方便快捷地联系着我们。
2.资源共享区。经常有的家长问我:"老师,你介绍几本好书吧!""什么书对孩子的教育有益呢?"等等一些问题,为此我班的一角特设了一个"资源共享区",这是专为家长设计的。在"共享区"内,我们提供了幼儿教育专刊,名人成长记录,育儿资料,VCD,优秀网站推荐等,家长们可自行登记借阅,而"共享区"内的资料都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收集的。
3.家庭小分队:我们将班级的各个家庭,按自愿的原则,三四个家庭组成一组,由家长们推选出一组长,组成家庭小分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的登山,有的郊游,有的参观,还可以邀上老师一块同行。"家庭小分队"增进了家庭与幼儿园,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三.家园互动,推动课程改革
第一.参与主题的生成:
我们通过家教园地向家长详细介绍了课程改革的动态,主题活动,生成课程.并让家长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如有好的想法可在家园联系本上记录。在主题开始前,我们通过家长问卷的形式了解幼儿的基本情况,例如在《开心的笑话》主题开始之前,我们设计问卷让家长填写幼儿对笑话的喜爱程度,对什么感兴趣,还想了解些什么?等等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针对情况进一步调整我们的主题活动。这样的形式让家长了解我们正在做什么,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需要,而且家长的建议也让主题添色不少,如,我们在《开心的笑话》欣赏阶段让孩子欣赏的材料较少,出钺锋的妈妈在家中发现孩子对哑剧《憨豆》的兴趣不亚于动画片,于是向我们建议,增加了活动的内容。
第二.帮助主题的开展:
我们将主题活动的开展设计成一份表格,详细介绍了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区域创设/所需物品等,让家长了解我们需要什么?例如《丰收的季节--秋天》主题,家长们送来了麦苗,水稻等农产品,让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也亲身感受到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开心的笑话》这一主题中,张子滢的爸爸,苏泾的妈妈等家长送来了漫画书,网上下载笑话等资料……
我们还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为活动的开展服务,如有的家长在旅游局工作,我们请他协助联系泉州南少林寺,带孩子们开展郊游活动;有的家长住在部队,我们与其联系,带孩子到部队参观演习,联欢;有的家长在电视台,我们请他协助拍摄录相,参与活动;还请一些在美术、电脑、体育等方面有特长的家长积极参与班级幼儿的活动……
1、资源总体质量不高。资源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包含的知识准确性不够,教学内容不能紧跟学科或专业发展前沿,教学媒体多以文本资源或类文本资源(如PPT)为主,即使也有一些IP课件和CAI课件,但多数是对教材的机械重复,缺少必要的动态交互。
2、资源获取过程繁琐。学习者想要获取教学资源,多数要通过门户网站进入资源中心页面,再进入学科分类再进入课程资源,再进行栏目查找来甄选自己需要的资源,有时可能还需要更多步的点击。人机交互的相关研究表明,链接层次越多,点击的次数越多,越容易让使用者失去耐性及操作的连续性。
3、资源建设欠缺总体规划设计。资源建设者在建设前缺乏完整的、科学的总体规划,对于一门学科或一门课程的资源建设到底选取何种媒体更有效,或者各媒体之间如何相互配合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等内容都缺乏必要的事前设计。
4、缺乏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开放教育资源的本质是资源共享,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各开放教育机构的资源平台之间缺乏交流,兼容性较差,绝大多数教育资源只能够通过局域网进行访问,以电大系统为例,资源建设上欠缺明确分式和良性合作,地方电大平台台也未能实现互联互访。相对封闭的交流渠道也注定了我国开放教育要走上重复建设、精品课程难以推广的道路。
5、没有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一般来说,开放教育资源尤其是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在建设完成后会经过一轮专家评审,对资源的客观性、合理性给出评价,但这种来自专家的、自上而下的俯式评价,多是从教学角度进行的,因缺少规模性用户(即学习者)使用评价,故很难看出资源实际应用效果。
6、后期更新维护不到位。我国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一般性的开放教育资源由于缺乏定期更新和维护,很快就会出现知识内容滞后、链接地址失效的情况,即便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据说也只有不到70%的课程才有自己的课程维护团队。
二、改革措施
1、提高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开放教育资源想要走得长远,资源内容的质量和吸引力是第一位的因素。因此,我们在资源建设上,应该旗帜鲜明的将建设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表达和呈现上,保证观点准确、态度客观、前沿专业,在教学资源的制作形式上,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习惯,丰富教学资源形式,但重实用、少花哨。
2、提升资源获取及使用的便利性。网易、新浪等新媒体强势介入教育领域,推出了“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使网友足不出户,就可成本、无障碍的学习包括剑桥、牛津、哈佛、麻省理工在内的名校课程资源。我们可以效仿网易、新浪等门户网公开课的制作办法,减化链接层级,减少鼠标点击次数,增加教育资源的易见性,让远程学习者可以快速、清楚地看到、找到和用到开放教育资源。
3、做好资源建设的事前统筹和一体化设计。在课程资源建设启动前,就须明确资源建设的整体思路和规划方案,确定各部门或个人在建设中的分工与职责,并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多种资源媒体综合化运用的一体化设计,媒体的选择标准要以学习者的认知习惯和媒体的使用效果出发,做到既充分发挥各媒体的自身优势,又兼顾其综合运用的实际使用效果。
4、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资源共建,有利用集中优秀师资力量,降低资源建设投入,避免资源重复建设,若进行校企共建市场化运作模式,还需注意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问题;资源共享,乃开放教育资源的题中之意,也是实现学习无限制性自由、开放学习的必由之路。
5、建立科学的资源评价机制。科学的资源评价机制应该是包括自评和他评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是来自开放教育机构系统内的自我评审与评估,另一方面是来自开放教育学习者的使用评价。通过自评,促进教育资源的更新与建设,通过对学习者的反馈和需求调查,保障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应用维度。
一、强化组织领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
1.加强宣传,统一认识。运用会议、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意义,使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启动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乡镇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工作领导组,由党委书记、镇长负总责,分管教育的副书记具体抓,并将项目任务分解到部门与个人,从组织上保证启动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3.科学制订规划。由于行政区域调整,原有的实施方案已不相适应。我们在教育局的支持帮助下,对教育现状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对照省有关标准,结合实际制订了《汇龙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二、合理调整布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以提高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为目标,增加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稳步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做大做强名校,努力改善教育环境,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1.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完成。学校布局调整是乡镇教育资源重组和重新配置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减少投入、增加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乡镇合并之初,我镇规模学校、袖珍学校并存,共30多所。农村和城郊学校普遍存在规模不足、布局不合理情况,局面比较尴尬,一方面教育投资不足,另一方面又因教育规模,布局不合理而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为此,联陵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每所学校服务1万人口的原则,按照“整体构思,分步实施,重点武装,形成规模”的调整思路,撤并规模偏小效益偏低的学校。5年来,通过港商捐款、政府投资,自筹经费等途径,共投资1565万元进行了村小撤并,危房改造,中心校规模扩大、部分农村学校改、扩建。
2.坚持政府拨款主渠道,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设施现代化。在“一保吃饭,二要发展”的前提下,我们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切实改善育人环境,确保教育机制的正常运行。近三年全镇现代化技术装备投入近300万元。目前,“四中心”均按标准配齐各专用教室,现代化教学设备齐全,并逐步向村小延伸。乡镇撤并以来,镇财政从未拖欠过教师工资,教师的医药费也能如期按规定报支。三、创新学校管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乡镇学校布局结构重新调整以后,我镇各校教育规模适度,布局合理。但由于行政区域划分的特殊性,汇龙镇依然存在市区学校、乡镇中心校、村小三种不同层面的学校,如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们着手解决的关键问题。
1.学校之间均衡发展——加大城乡挂钩力度。实施市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联合挂钩制度,充分发挥市区学校及中心小学在学校管理及课程改革中的辐射、管理和指导作用,加强校际之间横向联动活动,即联合研究课题、联合开发校本课程、联合组织专题教研活动、联合组织校本培训等,帮助村小寻找课改的支撑平台和发展抓手。2所学校升格为江苏省实验小学,1所学校升格为江苏省示范初中,4所学校获市以上模范学校称号。
2.领导之间均衡发展一一校级领导挂职锻炼。好学校必须有好校长,学校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发展。为尽快提高村小的管理水平与领导能力。每学年,片上结对学校(市区学校与村小)都会互派一名校级领导到对方学校挂职锻炼,列席各种会议,承担一定课务,履行校级领导的工作职责,全面参与学校的领导决策工作,全方位地感受对方领导班子工作态度、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作风。取长补短,从理念上、方法上获得管理精髓。
3.学科之间均衡发展——薄弱学科优秀教师“巡回走教”。为有效解决校际之间学科教学的不平衡性,我们一方面继续保持联校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良性发展势头,另一方面尝试薄弱学科优秀教师巡回走教,从切实的教学实践中批准教学中的症结所在,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弥补教学漏洞。近年来,联校共派出16位老师到村小巡回走教,涉及英语、科学,综合实践、音乐、美术等多个学科。
一、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教师资源共享就是打破原本高校之间师资不流动,分布不合理,彼此不互补的相对封闭状态,解决高校高质量的教师资源不足,使有限的教师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各大高校可以建立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结合、兼职与专职结合的制度,充分发挥流动编制的功能,各高校根据本校外聘教师的比例,可聘任其他学校的教师来弥补本校教师的不足和课程特色的不足。在一定条件下,鼓励不同学校相近或相同学科的教师,联合进行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和建设,既可以融合各自的特色,又可以弥补不足。同时吸引企业、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兼课,充实教师队伍。职业学校通过引进企业、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建立一支兼有教师资格和职业技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鼓励教师跨校联聘、互聘、兼课。
建设师资共享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高校的教师可以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教学技术,教学想法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换。同时可以在平台上公布教师招聘信息,教师也可以自我推荐自己有建树的学科。
另外,高校还可以聘请其他高校的优秀退休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对自己的学科十分熟悉,可以为一些高校在弱势学科上提供即时的帮助。这样,可以缓解有些学校在新兴学科上的经验不足。同时,高校也要注意利用这些师资通过帮扶和帮带及时培养自己的青年教师。
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教学园区内各高校教育教学上都存在着共性,将各个学校的校园网有机链接起来,建立园区的信息资源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益最大化。通过建设网络平台,解决学生跨校区选课的现实困难,实现网路课堂教学和精品课程网站访问,也可以实现信息、信息检索等,对推进资源共享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搜集各高校精品课程的资源,做出完整的全面的系统的精品课程库。以此来满足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但还要避免课程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现象。这就要求各个高校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和协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网络上的精品课程跨越了时间空间,使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学生更多的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课程互选、学分互认
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选择资源共享手段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基础。在教学园区内,成立园区联合学术委员会,建立以选课制为基础,学分制为依托的课程管理模式。在园区联合学术委员会的组织领导下,统一进行校际之间的学分管理工作,各校实行统一或相容的联合学分制。达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效果。
采用学校间的学分互认,满足一所高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另一所高校选择专业学习的需要,既不妨碍获得学分又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积极鼓励高等学校之间的跨校选修课程机制,加强高等学校之间学分互认等,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
四、图书资源的共享
大部分高等学校的图书资源基本上都采用本馆管理模式,只对本校人员开放,服务对象单一,资源利用率不高。并且各高校技术力量不均衡,部分学校资源的投入不能发挥最佳效能,更不能为师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无法满足高校的长远发展。
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实行馆际互借,提高图书网络化程度,建立长效图书捐赠机制等措施真正实现图书资源的共享。馆际互借可以将其他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作为本馆藏书的延伸,弥补各自馆藏的不足,实现资源共享;增加网络图书的数量,方便学生的查阅,缓解图书资源紧张问题;图书捐赠机制可以收集到各个高校更为全面更为专业的书籍,使图书资源的共享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图书的使用效益。
高校教园区作为中国发展高等教育而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集聚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环境,我们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打破封闭的教学环境,通过完善组织体系,改变思想观念,彼此交流,提高园区高校合作和共享意识,实现创建高校教园区的宗旨,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促进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
参考文献:
[1]饶勇,饶远.南昌高校园区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07,(4):74-76.
[2]龙丽君.教育与图书馆的资源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44.
关键词:乡土资源 爱国 启蒙
不少心理学文献强调:如果不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感,道德教育就不能达到目的。因此,如果不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教育就不能达到目的。幼儿时期正是孩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我们幼教工作者有必要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而借助乡土教育资源,则是培养幼儿爱国爱乡之情感的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
一、借助榜样的力量,培养爱国意识
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爱”,这种“爱”是强烈而深沉的。而一个人的情感又是与认识紧密联系着的,是在认识过程的基础上发生的,幼儿也不例外。幼儿的年龄越小,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
我园是祖籍安溪的爱国侨胞施金城伉俪捐资兴建的,他们就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启蒙教育最好的教育素材。每当他们回乡探亲,我们会组织全体幼儿参加盛大的“欢迎施爷爷梁奶奶回家”仪式,仪式上有领导的超常关怀,围观群众的笑脸,华侨捐赠的精美玩具,与华侨联欢的合影留念。孩子们生活在熟悉的真实“故事”背景中,有亲眼目睹、亲口评说、亲身感受的经历,这些无不让幼儿产生对爱国侨胞深深的敬意,产生朦胧的爱国意识。幼儿心灵及情感上的直接冲击,无形中成为我们有力的助教臂膀。
我园还把他们伟大的爱国举动编成闽南童谣《金城精神》——“水当当,水当当,安溪幼儿园水当当,金城精神大发扬,丽馨再谱新篇章,靠咱大家来打拼,造就安溪教育水当当。”,并在全体幼儿中广为传唱。该童谣简洁明了,富有深意,朗朗上口,好学易记,虽说有些幼儿一时不解其中的深意,但施金城伉俪的伟大精神已经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印记,朦胧的爱国意识已经在他们心中萌发。
二、优化园中的环境,陶冶爱国情操
“河山之在我梦里,我心依然是中国心……”道出了多少海外游子的心声。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根植在每个爱国者的心里。我园地处美丽的山水茶乡安溪,这里有名扬海内外的清水岩、东岳寺、千年文庙等历史文物,有茶、竹藤、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有草、木、竹、茶等丰富的自然资源。
众所周知,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润物细无声”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园充分挖掘家乡的本土资源,优化教育环境,让幼儿受到爱国、爱乡的思想的熏陶。请看:幼儿园大门两侧的大型壁画“茶乡风景”,汇集安溪 的现代化建设景观;楼梯转台的拼画“高甲戏”“安溪特产”浓缩了家乡的乡土文化;大型拼画“茶”,有茶的起源、茶叶制作流程图、茶叶创品牌、茶歌茶舞茶事活动等剪影,展示着安溪的茶文化;用木头、竹子、制作的小木屋瓜藤架、小竹楼更显农村特色;有藤丝、铁花制作的藤架铁架遍布幼儿园的每个角落,为区角的创设注入乡土的色彩。园里的一花一草,一区一角无不展现家乡的美丽风貌,它们将印刻在幼儿的脑海里,使幼儿心底油然而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受到爱国爱乡思想的陶冶。
三、挖掘乡土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认为教育首先要教人做人。他说:"小时候有爱人的行为,到了成年也就会爱人民、爱祖国。”因此,我们幼儿园根据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规律,设立拥有着浓厚的文化底韵的教育内容,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爱国主义启蒙教育活动。例如:“挖掘地方教育资源,优化幼儿活动课程”教研活动、“爱我龙湖”踩街活动、庆六一“我爱祖国”歌咏会、闽南童谣“十二生肖过年兜”表演等活动的开展就是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爱国爱乡的情怀,初步理解爱国爱乡的思想。
摘 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M)的工作原理和运行管理机制,及其对我国教育资源建设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GEM;教育资源门户;教育资源发展机制
一、引言
教育资源建设是关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近年来“建网、建库、建队伍”的方针反映了各地教育部门对硬件环境建设、资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当许多地方建设了校园网、城域网后,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便凸显出来了。如何解决学校、地区以及全国的教育资源建设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瓶劲问题之一。当前我国的网络上的教育资源状况明显不能满足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需求。例如,教师个人建设的教育网站规模小而分布散,各学校的教育资源不能够充分交流共享,国内大型公司和各级政府机构很少有为教育服务的专门的教育网站,国家基础教育网站建设刚刚起步。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一个怎样的机制,鼓励社会各方面发展教育资源的积极性,并把网络上众多分散的教育资源集中起来,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运用这些资源,这已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一方面可以从我们自己的经验中探索发展对策,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使我们少走弯路。
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先后建立起教育资源门户网站,例如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网站(thegateway.org),该网站中没有放置任何教育资源本体,主要是一个教育资源元数据描述的记录数据库加一个搜索引擎,却把网络上各类教育资源联系到了一起,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信息。它有别于一般常用的搜索引擎,其工作原理和网站建设机制很有特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等发达国家试图通过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的建设,来解决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遇到的资源共享问题。因此,研究他们如何建设教育资源门户,对我们的教育资源建设可以起到借鉴作用。
二、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基本工作原理
1.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由来
1996年春天,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NLE)的研究人员发现,在互联网上已存在着大量的、丰富的,然而却又未经分类和组织的教育资源。如何加强对网络教育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帮助教师便捷而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当年秋天,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联合发起了一个针对解决上述问题的专门项目──Curriculum Gateway Union Catalog (CGUG),大致可以翻译为“课程门户统一目录”。这个项目委托著名的锡拉丘兹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信息技术交换所(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Clearing house 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ERIC/IT)具体实施。
1988年,这个项目的名称改为教育资源门户(The Gateway To Educational Material,GEM)。
2.GEM的基本工作原理
(1)制定GEM的教育资源的元数据编码规范
对网络资源的搜索,已经存在众多各有特色的工具,如AltaVista、Lycos和Google都广为人知。就教育资源的查询而言,也已经有了AskERIC这样优秀的网站;为什么还需要一个GEM呢?
AskERIC和其他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类似,都是通过搜索整个HTML文档来查找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结果是我们通常所见的高反馈率、低精确率。为了克服这个缺点,GEM引入了元数据(Meta-Data)的概念,教育资源元数据编码的应用是GEM与其他搜索引擎在工作机制上的根本区别。
元数据编码是用来描述、管理和组织网络资源的一种结构化信息。理解元数据概念最简单的方式可以把它比作图书馆中的目录卡。目录卡描述了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并可通过分类进行组织。元数据描述了网络上的对象的各方面信息,用来对网络信息进行定位。
众所周知,设计网页常用的HTML,语言标记了网络文档的外观,利用HTML语言,网页设计者可以设计精美的页面,但HTML语言与其文档的内容几乎没有什么关系。元数据标记类似HTML标记,但标记的是文档的内容,而不是它的外观。这样,GEM便可以设计一种搜索引擎,利用元数据就能迅速查找到特定的被元数据标记的信息,而不是通过浏览整个HTML文档来搜寻关键词。
应用元数据来描述网络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育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是GEM项目工作原理的核心,所以,制定具体的元数据元素成为GEM项目工作原理的核心,所以,制定具体的元数据元素成为GEM项目最重要的研究内容。这项研究是GEM项目的核心,也是整个项目的开端。
多柏林核心(Dublin Core)是世界上公认的在描述数字化信息资源方面最有影响力的元数据标准,这是由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OCLC)与国家超级计算应用中心(NCSA)在1995年共同制定的,它是一份用以描述任何信息的元素列表,在其设计时考虑到了不同种类的资源格式(如PDF文档、声音文档、HTML文档等)。GEM首先确定以多柏林核心(Dublin Core)作为元数据的基础。
但是,多柏林核心本身太过宽泛,不适合直接用于描述教育资源,所以,GEM专项研究小组从互联网上教育资源的范围、教师搜索教育资源的方式、教师所需教育资源的类型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具体研究项目包括教案内容分析、AskERICQ&A内容分析、AskERIC调查等。最后确定了专门针对描述教育资源的8个GEM元素。通过整合多柏林核心元素和GEM元素,产生了一个用以描述网络教育资源的完整标准──GEM元数据描述(the GEM meta-data profile)。整个教育资源门户以GEM元数据描述作为网络上的教育资源收集、整理、搜索的基础。
(2)建构GEM教育资源门户的技术工具]
GEMCat、Harvest和Browse Builder是基于GEM的教育资源的元数据编码规范来构建教育资源门户GEM的三个技术工具。
GEMCat──GEM元数据编目软件(cataloging software),简言之,GEMCat,对相应的教育资源生成元数据记录,这些元数据记录对网络资源进行描述和定位,就像图书馆中的目录卡片。所形成的元数据有两种形式,一种嵌在资源之中,另一种可以把元数据记录存为单独的文件。
元数据嵌入资源或存为单独文档后,运行Harvest程序,该程序负责收集特定站点上所有资源的元数据,形成本地站点索引(Local Site Index),并将其汇编后加入门牌号户(GATEWAY)目录列表。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设计原理的亮点在于,Harvest并没有将原来分散的教育资源完整地复制到门户网站GATEWAY,而只是向其添加了一份元数据记录的拷贝。Harvest将所有GEM的记录收集汇编后,构成了整个教育资源门户的基础。
第三项工具是Browse Builder.Browse Builder通过Harvest程序收集的元数据记录,来创建简单HTML页面──这就是教育资源门户网站GATEWAY目录中的单个记录。用户可以查询他们所需的教育资源,或通过关键词或主题来浏览GATEWAY。
以上的三种技术工具都可以从GEM开发小组中免费获取,开发小组中还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培训。
(3)教育资源门户网站(The Gateway)
GEM项目制定了元数据规范,通过GEMCat、Harvest和BrowseBuilder工具的编辑和整理,构建了一个巨大的描述教育资源的元数据记录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教育资源门户网站(thegateway.org),让教师和学生能够高效而准确地获得这些组织化的信息。
GEM项目对教师的信息需求和寻找信息的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小组从使用最广泛的教育资源搜索渠道AskERIC入手,分析了AskERIC中161个中小学教师提出的问题,发现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包含有两类信息──“寻求”的信息(asked-for information)和“已知”的信息(known information)。比如说,如果一个教师向AskERIC请求查找关于5年级社会学的教案,寻求信息是教案,已知信息则年级(5年级)和主题领域(社会学)。
分析结果表明,教师们最常见的寻求信息是资源类型,其中教安高居榜首(33%),最常见的已知信息是主题领域、年级和课题。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同时从兼顾搜索结果的精确性和效率的角度考虑,从提高搜索工具的易用性和降低教师使用难度出发,GEM选择了最能集中反映教育资源特征的年级(Grade)、学科(Subject)、关键词(Keyword)三个元素,构成教育资源门户网站Gateway的搜索界面。它采用组合搜索的方式,包括2个关键词组合、一级主题、二级主题、指定年级,以及是否只需要免费资源等5个搜索条件项,可以要求搜索结果同时满足一个或多个条件项,增加了搜索准确度。
2001年,GEM的项目评估研究发现,使用者搜索教案资源的类型是这样的:76%的资源是课的教案(lesson plan),3%是分类的单元教学计划(unitplan),1%是教学活动(acivities)。可见,大部分的使用者都在搜索教案。
此外,根据研究的结果,学科元素是教师查询教育资源的主要检索方式,所以,门户网站以“学科(subject)”元数据项为编排线索,设计了以浏览(Browse)方式查找教育资源的界面,浏览的具体方式又划分为通过关键词浏览和通过主题浏览。关键词以26个字母和1~9个数字排列,每个字母下有数百项内容,关键词浏览的特点是内容比较具体,但分类特征性相对不强。
主题浏览则是将所有的资源按照学科划分为艺术、教学技术、外语、科学、哲学、社会研究等12个大类。每个大类再细分为十几个小类,如艺术再分为建筑、计算机艺术、舞蹈、戏剧、电影、摄影、大众文化、剧场艺术、视觉艺术、艺术史等若干小类。主题浏览呈现出学科概括性强的特点。
目前,GEM项目拥有438个成员,其中320多个成员提供了23000个资源项目,包括课程计划=活动和资源项目等。如AskERIC自然图书馆为K12教师提供了问题答案和2000多个由全美教师提交的优秀教案;Discovery传播公司使用Discovery频道、Animal卫星和诱行频道的资源来设计课堂活动和在线探险:科学一儿童出版社的网站为儿童提供科学书籍的信息:Mania陈列馆提供在线游戏的连接,使学生能够探究博物馆和历史大事:TeachwithMovies数据库提供了观看电影和入口,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
三、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运行管理机制
1.经费和人员
GEM开始时是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联合发起的一个专门项目,项目经费最初由美国教育部和美国国家教育部负担,在TheGateway的主页和所有近期的相关文件上,均标明“由教育部资助”(sponsor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而在其早期的文件上,标示为“由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图书馆共同资助”(sponsored by the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National Library of Education)。与美国其他的教育和公益项目类似,GEM项目可以接受商业或其他组织的赞助,但并不构成其资金的主要固定来源。
由于这个项目是由美国国家教育图书馆(NLE)和锡拉丘兹大学信息技术交换所(ERIC/IT)合作的,所以,两个机构的专家在项目中自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GEM的日常管理机构是行政组(GEM Administrative Group),由锡拉丘兹大学信息技术交换所成员构成。GEM的最高权利机构是管理委员会,它的组成成员除了来自行政组,还来自GEM资源提供者和GEM用户组。除此以外,根据项目开发的需要,还聘请了一些各个领域的专家在GEM项目中担任相关职务。
2.管理机制
美国教育资源门户为美国和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教育资源提供者与用户之间建立了最广泛的联盟。其基本的组织管理方式是根据不同的参与水平,将所有成员分成6个操作性团体,所有的参与者按照统一的活动规则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联盟与共享。这6个操作性团体分别是:
·GEM联盟(GEM Consortium)──包含GEM的所有成员,也指所有成员构成的这个整体。
·GEM用户组(GEM Users Group)──使用GEM资源的组织成员,这里主要是指GEM的团体用户,他们为GEM项目提供目标和任务(如、公共机构、公司等)。
·GEM资源提供者(或个人资源成员)(GEM Collection Holders)──向GEM提供资源的组织(或个人)。
·GEM管理委呐支(GEM Governance Board)──GEM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设计制定GEM的方针和工作程序。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包含具有代表性的各类成员。
·GEM工作组(GEA Wording Groups)──基于项目的工作组,为了能对一些有关GEM的讨论提出建议,解决相关的问题,而成立的有一定存在期限的小组,它必须具有特定的任务、特定的工作安排和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CEM行政组(GEM Administratve Group)──GEM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对GEM项目提供行政管理和技术支持的一个部门。目前,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信息技术交换所(ERIC/IT──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Clearing house on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使用美国国家教育部提供的基金主持着GEM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这6类成员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分,用户组的成员同时也可以是资源提供成员,如果愿意参与解决GEM项目的一些课题就可以加入或申请成立相应的工作组,如果贡献突出就有可能当选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成为决策管理人员。虽然行政组相对稳定,但是他们也不是不能改变的,如果这些被雇佣来为项目服务的人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那么新的管理公司就会接管基金和日常管理工作。GEM项目联盟与合作者是广泛开放的,任何组织和个人只要对联盟有兴趣,并同意遵守相应的协议,就可以申请加入,而且他们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
对于各个不同的团体,GEM都有明确的任务、责任、权利和要求的规定,GEM项目的成员在享有各自权利的时候,都有各自明确的分工。例如,用户组的成员有权对管理委员会提出制定政策方针的建议,有权提出GEM成果或者thegateway.org网站中存在的不足;在GEM管理委员会中有代表权,有参与GEM工作组的权力,有权接受培训和技术支持等。同时,用户组成员必须在一线教师和潜在资源提供者中扩大thegateway.org网站的影响,有任务和责任宣传thegateway.org网站,促进推动GEM描述(Profile)成为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标准,而且必须每年至少参加一次GEM会议。
资源提供者除了拥有与用户组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外,它还有对资源进行编目,并将记录加入本地站点索引和Gateway的责任,以及向Gateway提交记录的权力。
GEM管理委呐支作为GEM的最高管理机构,它的任务和责任是建立和监管GEM项目,监管Gateway的政策和操作过程,确定GEM资源提供者会员的身份,以及为GEM项目的展作计划。它拥有的权利包括对GEM工作组就政策和操作过程性问题提出建议,就GEM项目作出相关决策,包括工作组的推荐等,以及评价GEM行政组的表现。
GEM行政组作为CEM的日常管理机构,它的任务和责任包含管理GEM项目的各个方面,就政策和操作程序向管理委员会和工作组提出建议,贯彻管理委员会作出的决定,向各个操作性团体和主要的资助机构提供报告,以及各类日常事务等。
3.教育资源联盟的运行机制
GEM项目在日常运行中可以分为5个层面。根据上述GEM管理结构的规定,管理委员会是项目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决策;行政组是项目的日常管理机构,负责实施和管理;资源提供者和用户组成员负责建设和维护。除此以外,在GEM的运行机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另两个层面──每年一度的联盟大会,和非实体性的工作组。使不同的操作性团体之间互相沟通,推动GEM项目发展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在GEM项目网站geminfo.org上,联盟的成员不断进行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流;另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就是每年召开的联盟大会(GEM Consortium Meeting)。
转贴于 作为一个世界上著名的教育资源建设的项目,GEM始终注重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拥有者本身的力量,联盟大会是这种思想的重要体现。早在1996年11月,项目刚提出后,ERIC/IT就邀请了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AskERIC)、航空航天局(NASA)、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等一些组织召开了参与者大会(Stake Holder Meeting),商讨开展GEM项目的各个方面的计划。这种以大会形式决定项目发展的方式,在之后的项目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并得到进一步组织召开了参与者大会(Stake Holder Meeting),商讨开展GEM项目的各个方面的计划。这种以大会形式决定项目发展的方式,在之后的项目发展过程中延续下来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7年12月,召开了由参与GEM项目的各个团体代表参加的第一次联盟大会,1998年2月、12月分别召开了第二、三届大会,以后固定在12月召开,每年一度,最近的第七次大会召开于2002年12月。
GEM的年度联盟大会不仅使项目的参与组织能获知项目的最新发展信息和进展状况,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成员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论坛,大家可以在会议上以最直接的方式提出参与项目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讨论集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商议解决和应对的方案,规划下一年度的工作。
在GEM项目实施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重要的技术和非技术问题都是在联盟大会提出、讨论,并进一步研究如何解决。例如,在第二届联盟大会上提出的关于GEM目标的讨论,一种意见认为GEM的主要目的应定位于资源的查找(Discovery),所以对资源的编目应集中于8个必须元素的一级编目(Level One Catalonging);另一种意见认为,除了查找外,GEM还应当具有资源记载(Documentation)的功能,所以,应重视对资源的二级编目(Level Two Cataloging),在元数据记录中包含更多的元素和子元素。
双如在1999年的第四届联盟大会上,针对GEM参加组织日益增加,教育资源快速膨胀而显现的资源质量问题,会议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建议。这些建议包括:推出GEM质量标准,鼓励资源提供者选择权威的质量标准评价自己的资源,积极吸引高明质量的教育资源加入GEM,建立质量标准工作组等。
第四、第五届联盟大会讨论了元数据知识产权问题,第五届大会讨论了资源重复记录问题,这些讨论对GEM项目的发展完善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此可见,联盟大会这种组织运行机制对GEM项目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工作组机制是GEM项目运行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GEM工作组是一种非固定的、非实体性的阶段性的组织。工作组形成的过程如下:当项目在实施发展过程中,出现某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时,GEM行政组成或联盟大会确定有建立工作组的必要,并提出成立相关工作组的建议,向联盟成员发出信息,所有对此感兴趣的联盟成员就自发地形成相应的工作组。工作组对所有的联盟成员开放,由志愿者充当工作组主席,主持工作组的研究工作。在工作组成立期间,其主席可以列席管理委员会,参加相关会议。工作组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会议的方式工作。研究结果和相关建议将被公布于GEM项目网站geminfo.org上。然后,管理委员会就工作组的建议投票作出决定。
一个特定的工作组只存在于一个有限的持续时间中,一般在每年的GEM联盟大会上宣布解散。
四、美国教育资源门户的运行管理机制对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启示
1.充分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主导作用,创造教育资源发展的优化环境
美国教育资源门户GEM是在美国国家教育部支持下创办起来的,但GEM并不是教育部的一个下属机构,而是接受教育部基金资助的一个非政府组织的联盟。
美国国家教育部不是去采购或征集教育资源提供给全国学校和教师,也不是由教育部创办一个国家教育门户搜索网站来为全国教育提供服务。美国国家教育部为了达到使全美国教育工作者能获得更好的因特网教育资源服务,仅作了两件事:一是提出基本目标,二是设立项目基金,利用项目基金来优化配置有关教育资源建设的要素,从而创造了一个推动全国教育资源发展的公平竞争社会环境。由于基金的动作是公开透明的,所以使用基金的人就必须做到获得的利益和付出的劳动等价;同时基金也是公平的,谁能够干得最好,谁就有机会获得基金。
这样,教育部使自己不致陷入教育资源采购供应、繁杂的科研课题管理以及制定和推行各种“标准”和“规范”的等具体操作层面中,而是上升到更宏观的整体调控层面来发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主导作用,不仅使有限的经费创造了一个调动全社会一切积极因素参与教育资源创造和使用的社会环境,而且从机制上保证了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充分共享。
2.建立全国性教育资源联盟,构建全社会共建教育资源的机制
教育资源建设涉及到教育、政治、经济、文化、商业、科研等各个领域。目前GEM项目的438个成员中就包括了政府各部门、大学、中小学、各类协会、基金会、公司、个人等,GEM采用联盟方式将各个领域的力量联合起来,实现了全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资源共享。
GEM项目树立了教育资源建设的公益形象,注重公众的参与性。项目的目标针对大众,为全美教育工作者服务;项目的发展方向受公众的影响,公众的需求是GEM的研究方向;项目的驱动力量也在于公众,研究人员研究机构都来自于社会各个部门;项目研究的成果也属于公众,为公众服务。
在建设教育资源联盟和公益机制的过程中,GEM最成功的,或者说最有价值的成果是,它通过独特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有效地使项目的客体,即教育资源的拥有者和教育资源的使用者,转变为项目的主体。GEM联盟大会广泛参与的形式和工作组志愿组成的结构,充分调动了资源提供者和资源用户组参与项目、推动项目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除此之外,这种项目客体的主体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1)决定GEM管理委员会
GEM管理委员是GEM的最高权力机构,根据Gateway管理结构的描述,它拥有以下责任和权利:
·建立和监管GEM项目以及TheGateway的政策和操作过程。
·确定关于GEM资源提供者会员身份。
·为GEM项目的发展作计划。
·对GEM工作组就政策和操作过程性问题提出建议。
·就GEM项目作出决定,包括工作组的推荐。
·评价GEM行政组的表现。
GEM的政策文件(Policy Statement)和管理结构附件中的知识产权声明(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tement)中明确指出,GEM联盟拥有Thegateway中元数据记录数据库的知识产权,联盟成员可以使用这些元数据记录。而The gateway中的元数据中描述的资源实体的知识产权仍旧归资源所有者所有。
这样,GEM项目真正体现出教育资源的主体──资源的所有者和资源的用户在教育资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这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资源的使用和用户对该项目的主动参与度,这种参与绝非仅仅是教育资源层面的参与,更重要的还包括了管理层面和发展决策层面的参与。这种参与度对教育资源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除了极大地增强了资源主体对资源建设的参与度外,这种管理运行机制的另一点核心价值在于,它为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人们都知道,在信息时代,教育资源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出,还有一些网络的教育资源强调在线即时的互动交流。这些具体教育资源的更新、维护和管理工作,只有在原教育资源提供者的主体身份和知识产权得到确认的前提下,才能得到保证。
3.定位明确,在科学研究基础上发展教育资源门户
在网络教育资源丰富多彩、教育资源网站数不胜数的今天,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资源建设,最需要考虑的不是重复投资,继续制造已存在的同类资源,而是提高现有资源的组织性和可利用性。GEM自始至终目标明确,所有的工作都围绕建设一个便捷而高效的查找教育资源的工具,从而帮助教师切实提高利用资源的能力来进行。
GEM项目The Gateway的整个网站界面只有搜索和浏览两种查找资源的工具,无论是制定元数据规范、设计教育资源评价标准,还是对技术工具的开发、完善,各个项目的开展都集中于一点──更好地描述教育资源,更快、更方便地查找教育资源。这种明确的定位思想是项目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证。
我们特别注意到,GEM项目伤为美国教育资源建设重要的成果之一,是以多个研究项目为基础的。例如,GEM设计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教育资源元数据规范,运用元数据来描述和高效查找教育资源是GEM项目最重要的研究结果;项目开展对网络教育资源类型的研究、对教师需求的研究、对教师查找教育资源行为方式的研究结果等,为项目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元数据元素和子元素的确定,搜索界面的设计,一系列技术工具的开发,并整合所有的成果构建了教育资源门户网站The Gateway,都是这些科学研究结果的具体体现。
4.教育资源建设要高度重视培训和推广工作
GEM的研究报告指出,许多初接触Internet的教师在使Gateway搜索引擎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所以GEM十分重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他们学会使用门户网站,鼓励他们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来帮助教学。在GEM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项目发展的前两年,对加入GEM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项目发展的前两年,对加入GEM项目的组织开展元数据编码和使用技术工具的培训是整个项目和联盟大会的重要内容。同时,GEM项目的网站上提供了Gemcat编目参考手册、Gemcat培训手册、Gemcat培训员培训手册等一系列详尽而完整的技术参考和培训资料。只要用户访问GEM项目网站geminfo.org,就可以方便地下载各项技术工具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为了提高项目的效果,加强项目的影响力,GEM始终致力于推广工具。2001年,GEM已经在8个重要的教育界和图书馆界召开的大会上演示、展览了GEM项目的材料,分发了56000份手册和宣传资料。此外,GEM明确地规定,资源提供者和用户组成员都有宣传TheGateway和推广GEM元数据描述的责任。
5.高度重视教育资源项目的自我评价
在GEM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十分重视对项目的进展情况、总体青天民果和不足进行评价,以此检验项目是否实现了其既定的目标。通过评价,促使参加GEM项目的成员和项目的工作人员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提出改进GEM项目的建议。参与评价的对象既有教师用户,也有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调查的方式包括面谈、专家访问、大规模在线问卷等。
从1999年至2002年,GEM专门聘请MaryFitzgerald博士对GEM项目进行了三次评价性研究,已经向美国教育部提交了3份正式的评估报告,每次公布的评估报告长达数十页。这些报告为人们了解和研究Gateway网站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例如,2002年的评价重点主要是探讨元数据的效用,从最终使用者的角度评估GEM元数据是否朋和、清楚和完整。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评估单位组织了一个51人的小组,要求在他们日常的工作中探究Gateway,并对Gateway的表现提出一份正式的学术报告。这些参加者主要是教育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学校图书馆专员和媒体专家。评估实施人员向他们提出了以下问题:
·你觉得Gateway的最终表现如何?
·你认为元数据的效用如何?是否正确,易于理解?
·Gateway的搜索功能是否方便和好用?
根据最终的评估研究结果,评估小组向项目开发者提出了以下建议:
·在Gateway元数据后提供一个路径图,解释资源是如何被找到的,为什么不能直接连接;或者和提供者协商,要求他们提供与元数据记录相符信息。
·提供支持文件或专门开发一个策略表,让使用者能够共享搜索Gateway的方法,如缩小或扩大搜索范围,一步步调整搜索能数、术语等等。
·研究“年级水平”(grade level)的划分是否太高、太低或范围太大了。
·增加一个项目,让使用者能够在此指出元数据的小错误,或者鼓励使用者使用“联系地址”来向项目开发者指出错误。
评估报告中提出的这些意见和建议成为GEM项目不断发展的重要参考,为推动项目的前进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我国农村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教育资源是指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总和。一般而言,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
(一)农村教育人力资源的现状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但目前,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整体素质偏低、骨干教师流失严重,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1.结构分布失衡,农村教师短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数量从整体上看并不短缺,但城乡师资分布失衡,存在着结构性的超员缺员问题,即城镇教师超编与农村教师缺编的问题并存,尤其在条件更为艰苦的边远和贫困地区,教师数量更是严重不足。另外,农村师资队伍突出存在学科性短缺问题,即某些学科教师十分缺乏。目前,在农村学校,各地普遍反映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和英语等学科专业教师十分紧缺,开课不齐或由一个教师同时兼教几门课,教非所学,专业不对口。农村教师的结构性和学科性短缺,直接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农村教师学历普遍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农村教师学历参差不齐,高中、中师或初中学历教师在教师总体人数中的比例占绝对优势,而初高中学历教师大多数未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也没有通过进修提高学历,实际教学能力非常有限,而且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大部分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高度年轻化或老龄化问题,缺乏名师及学科带头人,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学质量及专业化水平不高。习惯于填鸭式教学法,缺乏创新。这些缺陷,使农村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能真正地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城乡教师队伍素质的差距,使农村学生难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3.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普通教师缺乏进修培训。由于城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相差悬殊,农村条件艰苦,教师难以安心在农村学校任教,只要有机会就纷纷流向条件较好的城镇学校或经济发达地区,导致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学校留不住好老师,教学质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受到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教师接受进修培训的机会比较少。由于农村教师待遇差,工作量大,没有精力、更缺少动力去接受继续教育。而且,部分教师视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负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二)农村教育硬件资源建设现状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实验室、图书馆等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资源。在广大农村,硬件建设落后是一种普遍现象,使农村学校的探究性教学失去了硬件支持。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许多学校缺乏硬件设备。可以说,农村学校的“四室”建设严重滞后,表现为实验室缺器材、图书室缺图书、阅览室缺场所、多媒体教室缺设备。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使得农村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能更好地开阔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只能无奈地面对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状况。
(三)农村教育软件资源建设现状
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支持学习的教材、课件、网络教育资源等教学软件资源。在课件资源方面,许多农村学校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不能使用多媒体课件,这使得农村学生无法接触到优秀的网络资源。在农村,许多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根本不会用多媒体设备,更不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技能。即使软件较好,由于教师水平制约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农村的师生没有真正共享到信息技术带给他们的实惠,与充分得到网络学习资源的城镇师生相比,他们更加陷入教育资源的劣势,造成更大的教育不公平。
二、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
中国的基本国情可以概括为生产力尚不发达,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二元结构”。基础教育薄弱,农村教育薄弱,城乡教育差距大,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必然产物。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使城乡教师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分布不平衡,城乡师资在数量、质量、稳定性方面差距较大,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城镇超编和农村缺编现象均较严重。正是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条件艰苦,人才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政策取向的不平等
近年来,我国政府鼓励各地兴资办学,但政府投资和政策倾斜往往集中干东部较发达地区和城市一些好的学校,形成了强烈的“城市偏向”的价值取向。政府教育投入的多寡会直接导致各地区各学校教育资源参差不齐。国家投入明显地重城市轻农村,最好的设施、师资和管理等公共教育资源流向城市,而广大农村,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校舍简陋,师资质量差,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城市。政府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大量投入城市,将城市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中心,势必造成农村教育资源的短缺。因此,矫正“城市化”的取向,是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选择。
(三)教育经费不足,软硬件建设滞后
中国的教育国情,有人概括为“穷国办大教育”。我国教育面广、量大,而国家财力有限,教育经费明显不足,影响了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因此,农村中小学在办学条件方面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凳”的办学标准。在经费投人及硬件建设方面,国家尽管加大了资金投八,但仍然与国家标准有很大距离,如危房面积有增无减,设备陈旧,音、体、美器械几乎为空白。教学用具及教学辅助手段也非常短缺,“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的传统教育手段是农村教学的主要模式,就不用说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极其缓慢。
(四)思想观念落后,技术水平较低
在农村中小学,有很多教师思想观念比较落后,缺乏现代的教育理念,不能充分认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必要性,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他们也没有看到国家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资源共享,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在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之后,尽管有些教师通过自学、培训I,了解了一些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但由于不经常使用。各项技术的应用仍不够熟练。农村教师观念的落后和技术的不熟练,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分享,不能充分发挥学生
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解决农村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
由于历史、区位和文化的原因,我国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和差距,这种状况反映在基础教育上同样存在着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的明显差距。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可以减缓城乡教育的分化,从而尽可能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只有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才能使其安心执教,学生的教育才有保障,教育不平等状况才能逐步消除。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是彻底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困境的根本。
(二)加大调控,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均衡化是大势所趋,只有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实现教育起点的平等。在我们拥有一定教育资源的情况下,还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配置。要在贫困落后的农村地区多修校舍、更新设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使教育资源达到优化配置,进一步消除教育不平等现状。实行教育资源均衡化,使城乡学校的校舍、设备等硬件水平大致相似i公平地调配师资,或实行定期轮换;以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资源城乡共享,通过网络将优质资源送到农村,加强农村软件资源的建设。
(三)优先考虑农村教育发展需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
促进城乡教育平等,要优先考虑和满足农村教育发展需要,采取向农村教育倾斜的“补偿性原则”,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各种专项扶助,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上的差距,使国民教育成为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农村学校来说,要想尽快摆脱落后困境,必须要靠“倾斜政策”来加大投入,以弥补多年来对农村学校在经费投入上的缺额。发展教育事业,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优先性,可以对音、体、美、英等专任教师有计划地实行定向培养,进一步丰富城乡教师交流途径。同时,加大调整城乡教育的投资比例,重点向农村教育倾斜。
(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资力度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长期处于较低水准,致使农村教育资源严重短缺。因此,要尽快出台有关教育投资的法规,使教育经费的筹措、支出有法可依。同时,以政府为名,调动多方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村学校软硬件建设的投资力度,让农村学生有书读、有实验做,能用多媒体、能上网,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展他们的知识,使其全面发展。此外,积极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政策,鼓励社会、个人和企业投资办学和捐资助学,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资源紧缺的现状。
(五)启动农村教育专项立法,促进教育公平
社区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所具有的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日益被社会各界所认识。而随着政府投入的日益增大,随着社区成员对社区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社区教育的责任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社区教育的活力要想充分地释放,就需要对社区教育的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实践表明,这一步骤将是化解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相对滞后的社区教育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社区教育有哪些资源可供整合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教育者对社区教育的理解。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区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是从教育的其它学段转过来的,真正对社区教育有研究、有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有心得者不是很多,而这样就容易束缚自身的思维,将自己对资源的理解总束缚在原来的理解当中。因此,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建立对社区教育的全面理解。笔者以为关键有三:其一,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这意味着社区教育要放到终身教育的视野下理解;其二,社区教育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社区教育具有明显的社会特征,即社会性;其三,社区教育具有多元性。这种多元性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与教学对象的层次性上,因此,只有面向不同的受教育群体并提供合适的教育,才能真正有所得。
具备了这样的宏观理解,再去寻找可供整合的社区教育资源,会发现思路开阔了许多:原来看似与教育没有关系的事物,恰恰正可以成为社区教育可供整合的资源。例如,以人际关系为纽带的具有相同性质的工作或工作者之间的联系,就应当成为社区教育的资源。笔者所在的国家级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有着多个行业,同一行业之间的联系成为社区教育所关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建筑行业的信息整合、玩具制造行业的信息收集,等等。又如,借助于现代社交手段的工作群的建立,就成为让身处不同地域但工作性质类似的社区成员之间形成了一个交流圈。在此过程中,笔者所在的社区教育中心还高度重视非物质层面的教育资源的整合。比如,笔者对社区内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经验、工作态度、工作精神等进行了分类与整理,形成了一套并不空洞的励志教育资料,这样的教育资料无论是在社区教育的活动中,还是在与我区内义务教育学校或与我社区教育中心有联系的职业学校的相关活动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种类似于当事人现身说法,既有事实支撑、又有理论提升的资料包,正是对无形的精神教育资源整合的结果。
二、社区教育如何对资源进行整合
在我们的已有实践中,一些资源的整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有—些资源的整合所取得的效果与预期的有所不一致。总结经验与不足,可以发现要想对教育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关键还是要做好这样几个工作:
一是社区教育者要做学习者。关于这一点,上述第一点已经有所论述。需要强调的是,只有将自己置于一个学习者的地位,才有可能让自己的视角伸到社会教育的各个角落去。只要具有了学习者、资源整合者的意识,那就能够丰富社区教育的内涵。
二是社区教育者要做有心人:坦率地说,社区教育没有一般学校所具有的升学压力,考核压力也想对较松,因此从人性的角度出发,社区教育者往往容易形成一种相对懈怠的工作状态。而要改变这一状态,让自己全身心地向往到社区教育中去,关键就在于将自己变成一个有心于社区教育的人,在生活中多思考哪些资源可以成为自己所从事的社区教育的资源。事实证明,有了资源整合者的意识,才有可能发现资源。
三是社区教育者要做聪明人。这里所说的聪明人,指的是在资源整合中能够表现出智慧的人。为了挖掘、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将社区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笔者及所在社区教育中心的其他一班人,在发现了不同的教育资源之后,总是会努力思考:这些资源如何整合才能将教育效益发挥到最大?在这样的问题指引下,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
三、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前瞻思考
基于已有的实践展望明天的社区教育,笔者以为资源整合是一个重要工作。因为社会发展赋予了政府多重责任,其不可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到社区教育的每一个细节。在政府提供宏观指导与支持的前提下,社区教育者发挥自身的作用,努力发掘、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以让社区教育能够成为一个面向社区全体成员、面向所有人需要的教育巾心,是社区教育自身所要努力的方向、
从展望的视角研究这个方向,笔者以为社区教育要想不落后(事实上社区教育是很容易滞后于社区成员的需要的),就必须带着一种超前意识去寻找资源、整合资源。这种超前意味着社区教育者要站在所在社区相关行业的前头,更多地从理论上去提供一种引领,从实践上提供一种资源,从结果上提供一种评价,这才能将社区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当然,这样的愿景与目前的实际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作为对社区教育的展望,笔者以为是必须的。
一、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中运用的现状、问题及分析
1.教育理念缺乏,没有认识到乡土教育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许多幼儿园特别是城市地区的幼儿园对乡土资源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匮乏,根本没有将乡土教育资源深入到幼儿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2.对乡土教育资源认识不足,只是片面地对其开发利用。只是一味地利用自然资源,对于人文资源一点也没有运用,从而失去了太多乡土资源对幼儿教育的好机会,没有充分领略到其魅力之所在。
3.教育经费不足,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不用致使其闲置荒废。教育经费的不足也是困扰乡土资源得不到有效发挥的重要原因。大部分乡土资源的开发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许多地区的幼儿园却因为资金不足受到了阻碍和影响。
4.地方政府不重视,乡土教育资源没有发挥其作用。有些地方政府对乡土资源没有有力的挖掘和开发,甚至根本不重视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其地方的幼儿园缺乏应有的资源。
5.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者本身教育目标不明确,没有确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只是一味地寻求一些简易的没有深度的教育教学目标,致使乡土教育资源没有得到最大功能的发挥。
二、针对问题提出的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个人也总结了几项改进的策略:
首先,针对幼儿园自身,我认为应该将乡土教育资源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加强教育理念,深化对乡土教育资源的认识。乡土资源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应将本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作为教材的来源,从贴近幼儿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出发,以主题探索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让幼儿亲近自然、接触社会,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其次,对幼儿教师来说更应加强培养,让其主动地将乡土资源运用到教育教学中。要根据乡土资源、幼儿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活动具体目标,组织活动内容,灵活选择各种方式开展活动。要想将乡土教育资源更好地渗透到幼儿园教育中,离不开幼儿园本身和周边的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更离不开课程的实施者――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地了解幼儿园的实际,对幼儿园周边的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分析、筛选,并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使园本课程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使用价值。同时,也要求我们发挥教师、家长的作用,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与生活氛围,给幼儿园教育注入生命力。我与园内教师探索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方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实现乡土资源潜在的教育价值。
(1)情感体验法。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有助于萌发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家乡情感。
(2)探索发现法。幼儿在大胆探索、勇于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3)尝试操作法。这是让幼儿通过看看、听听、摸摸、闻闻、尝尝等活动感知、认识事物,并在动手摆弄与操作中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4)情境学习法。这是通过教师创设各种情境使幼儿获取新的学习经验的方法。
(5)开放活动法。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开放活动,能使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乐于探索。
实践证明,上述课程体系和学习方法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而且促使教师从教材的“执行者”变成了教材的“研究者”,促进他们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能力,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
再次,针对政府来说更应该加强重视,充分利用本地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深度挖掘它们的潜力,将其列入幼儿园的教程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政府在教育问题上更应该加强管理,可以下达一些关于将乡土教育资源列入幼儿园教育的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