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八年级地理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设计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策略,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搜集每节课的可取之处和不足方面,保存在电脑中。我在教学工作别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的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时间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充分利用教具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我一贯使用多媒体教学,经常用形象图画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增强教学效果。
四、积极认真参加业务学习活动。在每两周定期参加集体学习,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存在的不足: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中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课后反思不够及时,教的学生多,有时对个别学习主动性不够的学生督促不够,这些都有待改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争取努力做到:
1、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3、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初中生活就像一本书,这本书丰富多彩,由三章构成,分别是七、八、九年级。我们每一天都在为这本书写下文章,相信它将会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读八年级,我多了一份责任。
八年级的学习生活要比七年级紧张得多,每天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就连到餐厅、到宿舍的路上也都每人拿一本书,都在学习,大部分拿的是地理和生物,毕竟六月份就要进行会考了,这是考高中的第一战,一定要打响。
期中考试刚刚进行完,我的成绩还是不理想,这让我很恐惧,怎么办?还有不到两个月就要会考了,万一考不好,那……
每一次考试都会带给我们经验和教训,我们只有不断吸取教训和总结经验,这样才会取得进步,取得好成绩啊!知识是靠我们不断积累、不断巩固,才能不断提高。
从今以后面,对繁重的学习生活,我们一定要变得坚强,加倍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我们。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教学中要贯穿人文精神,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意志坚定、热爱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道德高尚、献身科学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唤起学生关注地球、关注人类,提高环境道德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学,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深化创新教育,优化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1、使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
三、教学设想
1、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教学计划。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实行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法,提高能力。
3、要努力增设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面向体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的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以次来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4、要争取把多媒体应用到地理教学中,优化教学过程,创设情景、解剖难点。
5、做好教后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与积累。
四、深入备课:
1、备学生
⑴帮助学生完成八年级地理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八年级地理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地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
⑵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八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知识都弄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2、备教材
对一些暂时拿不准的问题,要进行广泛的讨论,以期在教学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3、备教法
尝试将“研究性”的教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在备课中搜集和参考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材料,把一些平淡无奇的知识转变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创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培养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地理主要是学习中国地理,涉及的内容中有关的地理基础知识已经在七年级学习过了,因此八年级地理相对于七年级地理而言,要变得容易一些了,同时相当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学习起来兴趣更浓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一些。
经过七年级的地理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些方法,掌握了阅读地图并通过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方法,掌握了初中生地理教学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比较浓厚了,学习积极性也高了,这对于学生学习八年级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年级整体情况不太好,基础打得不行。全年级二百多名学生,有6个教学班级。四班基础较好些,为有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但课堂纪律有待提高。二班课堂反映较慢,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每个班有5、6名学生基础很差,学习没兴趣,转后任务很重。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科书由以下四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从世界看中国,这章内容是本册课本的总领,大体概括了中国的疆域、众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共三个方面的内容。为后面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八年级下册区域地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部分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特点,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学习中国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中国河流与分布,区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外流河的特点。本章在中国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内容繁多,难度较大。教学中应注意结合立体模型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部分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总体现状及特征,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学习他们的分布及特点,通过学习本章理解人口问题对自然资源的影响,明确节约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土地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经济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交通、农业和工业方面分析,掌握经济状况,铁路干线、农业和工业是重点
(二)教材图文并茂,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对地理问题的叙述,文字简明扼要形象有趣,同时借助多姿多彩直观生动的插图,针对性强,十分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的培养。例如,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和中国政区图,一幅图用不同的颜色重点点出中国的位置,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形象记忆,34个省区也是如此,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相邻的省区,便于学生掌握,让学生进行感性认识,形成形象思维和空间思维。
(三)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许多学生活动,叙述式课文与活动式并列的双系列结构。同时还穿插课外阅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了积极作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思路(结束八年级上册学习,八下学一章内容)
研究现状:这学期时间短,八上需要学习四章的内容再加上下册一章的内容,内容很基础,侧重于能力。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想想,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绘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期地理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概况,包括中国疆域概况,中国人口、民族特点及其地理分布特点,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气候,河流概况,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了解中国自然资源分布和自然资源所面临的现状,提高学生节能、节约的主动意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状,农业分布特色,经济特点。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通过识图、绘图、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阅读、分析、理解能力。
2、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体的作用,采用各种形式,给学生一个学习探究、合作的空间,培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加强“双基”的基础上,注重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与培养。
3、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阅读一些信息资源,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学中要做到精讲,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5、重点热点抓辐射。重点据生活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忌将教材内容重复复习一遍,应在所例举的重点热点专题复习中,运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学习方法,相互研讨、归纳,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维深度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并做到“宽口径、粗线条、广辐射。”
6、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7、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8、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导处、教科室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初二上期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学生分析
进入初二地理学科就要学习中国地理,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出生在中国,喝中国的水长大,祖国对他们来说太熟悉太亲近了;从小就通过爸妈、报刊杂志、电视网略等途径对中国的一些了解了不少。但是由于中国疆域太大,太辽阔,学生们的了解认识不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他们知识结构的不完整,认识上的不全面,使得他们知其一不知其二。应该说他们的中国地理知识还有很大缺陷,不足以满足成长对地理知识的需要。另外初二学生在初一进行了一年的地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动机,地理学习兴趣,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说他们大部分基本具备地理学习的能力。当然在学习地理过程中他们也会遇到许多问题,碰到许多障碍,对地理学习出现一些困惑,甚至有点讨厌。对学生学习地理出现的问题的思考也将是初二地理教学的一大课题。初二地理课程的开设正好可以弥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同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长才干,培养地理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对祖国的关心与热爱也与日俱增,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与道德情操。
2、课程标准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习载体的地理课程,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综合性和地狱性两大特征,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教学中要求教师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侧重。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实施目标
1、总目标:
改革课堂教学,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采用自主与对话(讲授、合作、探究、发现等形式)两种学习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
2、具体目标
A、将“满堂灌”分隔成几个区间。对现在发展区的知识内容,大胆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对最近发展区的知识内容,通过创设情景和设置问题实现对话教学,让学生在对话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过程、方法及情感体验,并逐步培养分析地理问题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B、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备课成为改革课堂的关键。要周密整理与组合教材内容,明确上课的目标(三维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创设一个有趣、有效、有用的课堂。当然课堂中的生成要时刻警惕,对问题的生成营造宽松的环境,和预留充足的时间,不急于求成,不吹毛求疵,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使探究者享受到生成问题给自己与其他同学带来的学习快乐、思维挑战和精神满足。
C、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学生化的教师和教师化的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实现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D、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自由表达人性特色,达到“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
E、关注“后进生”,用真情、诚意感化他们,抓住他们学习上的错误,借助错误实现转化的目的。
三、实施计划
1、充分发挥地理科目每周课时少,同一课时重复多的优势,对每一课时都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后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及时实验,再反思,再实验。
2、对第一节课进行电子课堂实录,对及时的反思调整做及时的更正。并课堂实录电子教案。
“自主学习”环节,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通过“自我预习、自主探究”能自己弄懂的问题,教师就不要再重复讲,而要把有限的课堂时间放在重点的强化和难点的突破上。“交流提升与探究深化”环节,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合力释疑、合同反思”充分“自由展示”,但这个过程不能流于形式,而要把重心放在到底让学生交流什么、探究什么上,要对教材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与呈现,要设置具体的、有层次、有深度的问题,通过“导思维、导方法、导疑点”,帮助学生层层递进,深刻理解知识内涵。“训练拓展”环节,教师要精心设计反馈训练题,平时要善于积累,精选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训练,题量不必太大,题型尽量浓缩较多的知识要素,适当拓展延伸,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
针对教师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地理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注重地图的运用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单纯用文字讲解地理事物比较抽象,配合使用地图去说明会更形象直观。教师授课要充分利用地图,所有的知识要素都要用图去落实。
二、注重知识要素间的联系
教师授课不能单纯停留在知识的表面,或者局限于本节课、本章节的内容,要深层挖掘教材,跨章节,甚至跨年级整合知识要素,加强地理要素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培养学生宏观思维能力。对一些有助于学生能力培养、视野拓展的题目,在七、八年级,时间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教师就要涉及,否则到九年级仓促弥补是来不及的。针对学生学得快、忘得快、很多八年级的学生把七年级的知识又忘了的现状,教师授课过程要注重知识重现,要多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通过不断重复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三、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从起始年级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七、八、九年级教师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做好过渡交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很多细节方面入手。例如:如何明确位置?可以从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战略位置等方面切入;根据位置兼顾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因素可以判断出气候;气候影响河流径流量、有无结冰期、汛期长短等水文特征;地势与河流流向的关系;地形、地势对城市和人口分布的影响;影响物产的因素有哪些;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就可以把很多地理要素联系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润物无声、滴水穿石、潜移默化中,学生眼界自然会豁然开朗,领悟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四、加强重难点知识的训练力度
教师要通过各种检测,及时掌握学生基础知识落实情况,发现哪里薄弱,就要在哪里多下工夫弥补,要善于反思和总结。例如:学生比较薄弱的经纬网、等高线、地球公转、海陆热力差异、气候的判读等知识,教师要加大训练力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做得多了、练得多了,领悟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五、要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师授课不能只讲课本上的内容,还要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视野打开,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并渗透乡土地理元素,用地理的视角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注意搜集素材,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明白我们学的知识在生活中是有用的。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对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教材地位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它既是对八年级上册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也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树立区域协调、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奠定基础。为此,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做好纵横联系,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内容结构: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各知识点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长江沿江地带由于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立并发展了众多的城市和工业基地,在促进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从教材表述系统来看,本节教材由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各种类型的图像共有7幅,活动板块共4处。这样的表述系统,为实施图像教学,增强地理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切实“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基本能够阅读和运用地图,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能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分析一般的地理问题,能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一些地理问题作出相应的评价。同时,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小组合作意识强等心理特点。这些都需要教师适时利用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在读图中思考发现,在析图中体验探究,在探究中感悟提高的目的。
三、设计理念
地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依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全课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探究领先,当堂达标”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图中学、在思中学,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图”描述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并对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出简要的评价;能根据“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概括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有关图像及相关文字资料,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东西地区的地理差异,说出区域内进行协作、相互促进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因果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长江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形成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其纽带和辐射作用。
难点:分析长江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六、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很喜欢猜谜语,请根据谜面猜出下列城市名称:船出长江口、带枪的男人、双喜临门,并想一想它们所处地区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根据谜面猜出城市名称,仔细观察谜底答案中几个城市的位置。
设计意图:活泼好动、富有挑战意识是八年级学生的典型特点。新课伊始,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既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旧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新课教学】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明确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在“长江沿江地带图”(地质出版社地图册)上描绘出长江沿江地带界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比较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长江流域的范围;②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带着问题描绘地图册36、37页的“长江沿江地带图”,阅读教材74页第一段,思考、交流、展示,逐一解决。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运用自制的PPT动画闪现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东西起止点,指图总结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沿江的相对位置。
2.感知地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图,设问:①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②长江上、中、下游的地形有什么差异?这种差异对长江各段水文特征有何影响?③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如何开发利用其水资源?学生阅读分析图8.17,完成教材75页活动1,展示交流。
3.走近气候
学生分析教材图8.18,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和思路。
4.发现资源
学生阅读教材图8.21,填写表1。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读图发现问题、运用读图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分析一个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性的四个方面。
承转: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了什么重要作用?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图文整合
教师指导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教师设问: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⑤教师在“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上展示煤(符号)、天然气(符号)、水电站(符号)、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符号)等,让学生自己利用“H”形经济格局说出。教师投放部分学生的绘图(如图1);总结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自东向西为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绘图中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2.模拟空间
教师运用自制的PPT动画,演示长江沿江地带与西部地区、东部沿海经济带之间“H”形的经济格局及本区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学生观看动画,感知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区际经济间的纽带作用。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图形演示,清晰流畅,是对教师讲解的有力辅助。
3.巧手绘图
教师指导学生在图8.23中填绘出长江主要支流及纵贯长江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教师利用自制的PPT动画,演示纵贯长江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教师设问:①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与条件是什么?②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④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分析概括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教师总结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
设计意图:绘图活动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巩固了河流及铁路干线等知识,还为顺利发现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做好了铺垫。
4.世界博览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设问:本区与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相比,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及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获取信息,横向比较,深入思考。师生共同总结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设计意图:适时给出视频资料,可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
5.各抒己见
教师设问:为了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带的整体实力,现在正在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你赞成吗?为什么?学生依据教材79页活动2,分角色扮演,进行辩论,畅所欲言,依次阐述。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比较;在比较中,学会分析。
【课堂小结】
师:展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如下:①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②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③我对这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④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⑤这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回顾、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能力训练】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八年级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传统的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传达,老师充当“传道,解惑”的角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体作用,学生在座位上静心地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起被动作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参与教育部“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立体引学式与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积极推行立体引学式教学,强调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立体引学式教学大大降低了知识的传达,非常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技能的培养。教师也不是解惑的角色,而是搭建了一个师生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增加了师生的互助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以这个为出发点,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和笔者多年的八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下面我就为八年级上册数学的教学改进谈谈自己肤浅的想法。
一、重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不管是代数部分,还是几何部分,为了达到目标,大纲对问题的设计非常新颖,包括图形方面,采取多种方法对新知识的形成进行充分的说理和验证。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打破以往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而要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并与同伴进行合作,并充分地开展交流。老师在教学时可以多提一些具体的问题,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分式这一抽象概念的过程非常重要也是一个难点,教学时要把握住要求,尽量采用浅显、直观的描述性讲法,启发引导学生在小学学过的分数基础上定义分式概念,原来我们小学学过的分数,当B含有字母时——这就是分式哦。这样,学生亲自参加了新知识的这一发现过程,而且心服口服。更进一步清楚了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对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
(一)对新知识的形成不要急于求成。
数学方面有很多概念,概念并不要求我们能够一字不牢地背下来,关键是要理解它的含义并进行有关的运用。而且概念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有些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达到较深刻地理解,教学时要把握好阶段性,不要超前。例如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三章轴对称的概念,定义为“沿某直线折叠,如果两个图形能够互相重合的,就叫这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学生对这个比较长的概念比较难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会“重合”,但对“关于某直线对称”不可能有清楚的认识,只能通过后面的画轴对称图形加以补充分析。
(二)不要为本堂课的教学计划未能完成而感到失败。
教学计划本来就是自己根据目前的现状而进行的一个估计,有时候确实会存在你没有料想到的东西。有时你可能会低估学生的水平,也有可能会高估学生的水平,因此,课堂上的45分钟不一定能够按照你的教学计划来按部就班。有时学生可能会对你的问题扩散开来,进入更深一层的讨论,这个时候你千万不要担心完不成任务而阻止学生展开讨论,以老师的讲演代替学生的探索。而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将新知识的探索继续进行下去。
二、重视考查知识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关注新知识形成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体会知识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应在活动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否与同伴交流及能够使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否从具体问题抽象概括等。同时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猜测,类比,推理。为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当然在为学生提供活动的同时,要注意切合学生实际,可以反映当地的生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创设更有趣的问题情景,利用学生动手剪贴两个三角形重合来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全等就更有现实情趣了。学生也会在这种乐趣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识。
三、把握教材的内容定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有些知识学生即使学了,但时间长了就遗忘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首先把握教材的内容定位。否则,学生对新旧知识不能衔接过来。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属于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知识的基础上再学习,又为下一单元的因式分解学习作了准备。在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生已有了有理数乘法计算的经验,但又有点模糊。首先可以展示一下七年级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基本认识,然后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经历现实生活中的整式乘法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就会很投入地接受新知识。
四、关注课题学习,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〇二一年七月十一日)
本学期,教导处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县局“四个一目标”,以强化教学管理为主题,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基本完成本学期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教导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学习,促业务
为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导处对教师假期业务学习笔记进行了检查、评分、签字、盖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类外出培训活动,开阔视野,增加见识,转变理念,改进方法。
二、抓常规,促管理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规定,强化教学法规意识,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开齐教好国家课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学校阳光2+1特色课程及德育美育课程,有效推进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相互补充。二是细化学籍管理,专人负责,电子化管理,严格把控学生流动状态,对转校学生,及时督促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做到即转即办。落实“控辍保学”目标,积极开展清零行动。本学期,教导处明确规定,学生学业成绩评定严格按照县局核定的应考人数计算,杜绝因教育功利思想和教育方法不当造成学生随意流失现象。同时对疑似辍学学生,教导处统一部署,先后两次安排教师入户走访,动员学生返校。三是切实加强教师日常候课、上课、坐班、早晚自习跟班的巡查工作,严格教师考勤,做到周统计,月公布,进一步规范教师日常工作行为。四是切实做好特殊教育工作,学校特教资源室专人负责,对特教对象登记造册,制定特殊教育方案、计划、活动内容,做好活动记录。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上课的特殊学生,每两周一次进行了送教上门活动。
三、抓检查,促落实
本学期,教导处精心制定方案,合理安排人员,对教师的教案编写、作业批改、听课记录进行了2次全面集中检查,进行量化评分,作为教学过程年度考核依据之一。对教师的教学计划、读书计划、业务学习笔记、开校第一课教案进行了及时的检查、签字、盖章。每次检查后,教导处都认真总结,如实反馈,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特别指出存在的问题,如二次备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教学反思肤浅、听课笔记闭门造车、学生作业书写不规范、作业布置不精、作业批改不细、作业纠错不实等,促使教师发扬优点,改正不足,将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落实到位。
四、抓听课,促改进
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堂观察,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手段。本学期,教导处会同教研室先后组织进行了由学校领导牵头、分学科听课的历史组对比教学研讨、生物组分组实验教学展示、七年级语文教学研讨、化学分组实验教学展示、八年级语文组教学研讨、物理组分组实验教学展示、八年级英语对比教学研讨、七年级数学对比教学研讨、政治组对比教学研讨、七年级英语对比教学研讨、八年级数学对比教学研讨、地理组对比教学研讨等共计12项教学听课研讨活动。全体教师在活动中积极听课,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同时,也促使教师完成学期规定的听课任务。
五、抓考试,促提高
加强了考试工作的管理,严格学生学业检测。本学期,精心组织进行了假期作业检测、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七年级期末学业全县抽测,适时组织各年级阶段性学业检测,做好试题命制、监考、阅卷、成绩分析等各项工作,促进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强化中考复习备考工作,扎实做好中考体育测试项目的强化训练,顺利进行中考体育测试,取得了优秀成绩。全力以赴打好文化课攻坚战,制定复习计划,落实复习策略,紧扣复习进度,精选复习内容,提高复习实效。组织进行了三次九年级联考,尤其是在九年级各学科组的积极配合和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提前着手,及早准备,顺利完成了三次联考的各项工作。每次测试后,及时组织分析研讨,针对发现的问题,调整复习策略,改进复习方法,确保复习实效,提高教学成绩。
六、抓反思,促改进
本学期以来,教导处全体人员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但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一是工作思路僵化,没有主动创新,只有被动应付,工作效率低下。二是教学过程管理时紧时松,犯“冷热病”,不能持之以恒,形成常态。三是教学常规检查形式固定,方法单一,缺乏机动灵活,时抓时促。
七、其他工作
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观察质疑,带疑探究,议论释疑,最后形成技能从而解决问题。
一、 以“启发式”主线的课堂教学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上各部分联结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相应的结构产生的,而且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因此,系统论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正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根据课堂内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换,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精彩导入语,创设情境 ——激趣启发式教学。精彩有趣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时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巧妙的导入,学生的求知欲就自然调动起来,产生了追根问底的探索欲望。
2、 建构平台,以文释图——问题启发式教学。 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八年级湘教版),采用图文相结合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步:请学生读教材上的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拨大约是多少米?(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我国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类型,各以什么地形区为代表?
第三步:请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根据它们注入的海洋,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决定了许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流向对沟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这样的地势分布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第四步: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长江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通过以上教师的启发提问与学生自己看图、思考、分析、归纳、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由于我国地势落差大,使许多大河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看图、读图、用图,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达到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图文结合的效果,在轻松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3、 巧设疑问,合作探究——释疑启发式教学。精心的课堂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出疑问,这是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彩云南国——云南省》这一节内容,可以引起兴趣,培养读图能力、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区别概念,分析比较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云南省为什么称为彩云南国”,“云南省为什么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云南省为什么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省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势有什么特点?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云南省与哪几个国家接壤?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概念、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会学懂地理知识。
4、 活学智用,实践运用——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既然学了“无用”那为什么要学。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 教学实践中注重学法指导,落实“启发式教学设计”
改革是时展的要求,教学革新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相应给予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技能。
地理教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让学生确定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掌握读图的技巧,学会分析地图所表示的地理特征,所蕴含的地理规律,熟练地将“图变文,文变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方法往往是潜移默化,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常常就是学生最容易学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板图,学生在课堂、课外也用板图表示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运用图示法,读图能力就强;教师如果善于列表比较,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不同的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善于运用列表法,比较能力就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运用各种学法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兴趣入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探索欲念。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主动让出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又增强了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符合现今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一、关注学生兴趣培养,促进自主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影响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因素,要提高学生对政治课堂的学习效率,兴趣是保障。从课堂教学来看,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有课堂氛围、教学情境和学习目标等因素,教学中围绕这些影响因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方可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宽松、愉快、自由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一颗包容之心,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让课堂教学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和知识接受转变为师生间的平等交流,这样学生才会“听师言、信师道”,兴趣也才会得到激发。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合作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合作的课堂氛围形成。
其次,要注重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政治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让政治课变成了“说教课”,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加强政治和生活的联系,通过情境来引出学习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积极作用。如在八年级下《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教学中,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大多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侵权事件,学生还需进一步学习,为此,教师以学生常见的“两女生逛超市被怀疑偷东西遭遇搜身”的案例来引入新课并提出问题“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人民法院会不会受理,并简述理由?你从这一案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从学生身边的案例来引入新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有效课堂奠定了基础。
最后,要注重结合学生实际制定预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政治课堂教学中,预习可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为合作探究奠定基础。而传统教学中的预习目标较为模糊,学生大多是粗略地看一遍教材,没有明确要学什么。以明确的目标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把握学习要点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如在如在八年级下的《维护人格尊严》的教学中,教师以“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分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为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中再以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人格尊严的内容,区别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让学生在预习基础上结合案例理解,很好地达成了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预习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注重以基础性目标为主,其次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异,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适当拓展到应用目标。
二、提倡合作探究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在以往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习过程较为机械、被动,而在新课改下,政治课堂提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而构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后,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层次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困难而采用精讲的方式进行释疑,最后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
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施合作探究模式中,一些教师容易提出问题后就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忽视自主学习对合作探究的基础作用,从而让合作被架空,一些学生反而在合作中钻空子,直接“盗取”同伴的学习成果,致使探究形式化。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先自主学习,形成初步构建,然后再组织讨论,这样才更有利于知识的构建。如在九年级《富有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国有经济”板块探究中,教师以“王师傅一家的团圆饭”的案例引出问题“王师傅所在的钢铁公司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形式?该种经济体制还涉及哪些领域?前面所提供的企业当中,哪些是国有企业?在我们周边还有哪些企业是国有企业?”学生自主理解后在合作探究,能更好地理解这些经济成分分别属于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也能更好地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作用。如果课堂中缺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而直接进入合作探究,学生的理解不够深刻。
其次,逐层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课堂是不断发展的,随着课堂的推进,教学内容不断深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提出问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展开而逐层进行,然后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八年级下《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和继承权》的教学为例,教师用成语“拾金不昧”导入新课,然后引出案例“出租车师傅捡到乘客遗落的5000元钱,但没有经失主同意而捐给了白血病患者”引出失主找出租车师傅赔偿的问题,结合学生压岁钱的案例引出财产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等概念,引导学生说明生活中对周围的哪些财产享有所有权,引出财产归属的种类,以问题“了解了财产所有权和合法财产的范围,那么生活中我们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应该怎么办呢”引入探究,在探究中教师以案例来总结我国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方式,整个课堂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进行,学生学的轻松,知识构建也顺理成章。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技能培养
教学所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个体,学生个体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也就决定了教学中教师不能以相同的要求来对待所有的学生,而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方式让学生个体得到不断的发展。
首先,要注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实施中,一是要从学习目标上进行分层,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从目标上进行分层。如在八年级下《消费者的权益》的教学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在了解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的九项权利和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项作用;明确法律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对基础稍好的学生则因其学会运用智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主动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充分行使消费者的权利。在作业过程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基础性训练为主,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拓展到应用问题。
其次,要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注重以实践性任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八年级上《塑造自我》的“心灵导航”环节,教师组织学生对“生活中我们该承担哪些责任?如果没有能力承担又该如何办?”展开讨论,引出少年该承担的责任知识点,在讨论中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最后以“我做到了吗?”的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政治,应用政治知识,培养其技能。在实施实践性任务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任务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来完成。如在八年级下《维护人身权利》的教学后,教师组织学生以“你在生活中遭遇过侵权行为吗?你是怎么做的?”调查活动,调查中6人为一组,调查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后总结,使学生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