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类与环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直立与疾病
一般地说,人的生理同直立姿势的不适应性,在青壮年时期不甚明显,到了中老年时期就会越来越明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的进化史:从和卵子的形成、和卵子的结合及其在母体中的演化,到出生后由手脚会动、爬行,发展到会直立行走,然后由幼年至壮年,由壮年至老年直至死亡、尸体腐烂后分解为无机物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百年左右的生命史演绎了几十亿年的物质演化史。
哲学和生命科学的大量论据,有力地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人的生理还远未能完全适应直立姿势,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型疾病,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一系列的生理风险。与动物相比,直立使人的一些关节部位,如颈椎、腰椎、膝关节、髁关节负荷加重,容易引发这些部位的病变。颈椎增生、腰椎增生、膝关节骨刺、髁关节骨刺等等,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
尤其是腰部,直立把动物的腰和后肢之间的90°角拉成180°角,使脊椎最下端的几节腰椎承受整个上半身的重量,这种改变对人体的腰椎和下肢是很“残酷”的。人的腿不得不要负担全身的重量。在我国,民间就流传着“人老腰先老”、“人老腿先老”的俗语,足见腰和腿的衰退比其他部位要快;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到处都可看到摇着轮椅的老人。显而易见,这是由于直立姿势加重了腰和腿脚的负担。尽管腰和腿脚也产生较大的进化和功能的改变,但还是未能完全适应这种加重了的负荷。人类的近亲哺乳动物和远亲爬行动物,显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由于直立,人类比动物更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直立姿势必然会对血液循环以及体液流动产生复杂而微妙的影响。例如,人的心脏要克服地心吸引力把血液输送到直立着的身体的各个部位,其难度肯定比未直立时要大得多。脑缺血、下肢静脉曲张、心脏肥大、心律不齐、心肌劳损、心力衰竭、高血压、中风以及脑溢血等疾病,都同人的生理与直立姿势的不适应性有关。而动物即便有这类疾病,其发病率也必定比人类低得多。直立姿势还会使人类容易发生内脏下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小肠下垂等是人类独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毫无疑问,动物不会患有这些疾病。
就连人类牙齿的衰老与口腔疾病,也反映出人的生理同直立姿势的不适应性。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牙齿总是下颚的先开始脱落。这是因为,直立姿势使人在吃东西和说话时,下牙必须不断克服地球的重力向上运动,下腭牙齿比上腭牙齿老化得要快一些。同时,由于地球重力的作用,食物的残渣余孽会更多地集落在下牙的根部,细菌分解这些碎屑时就会对下牙造成腐蚀作用。
爬行和屈体卧姿健身
在过去的几十万年中,人类虽然并未认识到许多疾病是由人的直立姿势同生理的不适应造成的,但是却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千方百计地去战胜这些疾病,积累了大量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现在,有一门称为“达尔文医学”的新医学和治疗方法,为人们揭示了人的生理同直立姿势的不适应性是许多生理性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
其中的要点在于,以药物、器械和其他各种疗法减轻或缓解人的直立姿势同生理的不适应性。在这门新医学中,“爬行疗法”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经常性地模仿陆生哺乳动物的行姿和卧姿,对上述提到的各种生理性疾病都会有明显的疗效。这不仅仅是理论预期,实际上已为医疗实践所证实。我国历史上的隋代太医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对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动作以治疗各种疾病已有较为详细的记载。特别是明朝人所缉之道教总集《道藏》中,保存有历朝历代各家各派的“导引术”,许多“导引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模仿动物的姿势和动作以达到健身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近几年来,英国流行“爬行疗法”,据称此种疗法对许多慢性病和老年病皆有显著疗效。在巴西,老人中掀起了“爬行热”,那些身患颈椎增生、腰椎增生、哮喘、动脉硬化、冠心病、内脏下垂、内分泌失调、消化功能紊乱、失眠、痔疮等病症的老年人,纷纷在家中的地板上练爬行。佛教信众在家礼佛拜佛的弯腰屈膝运动,使得此类人群上述疾病的患病率极低。事实上,爬行运动已经日渐盛行,它不仅对健身防病大有裨益,而且可以治疗和缓解20余种老年病。
以达尔文医学理论作指导,还可以创立一种新的养生学,即养成合理的饮食起居习惯和健身活动方式,以减轻和缓解人的生理同直立姿势的不适应性的养生学。在这门新的养生学中,“爬行健身法”应占有一席之地。这就是说,减轻和缓解人的直立姿势与生理的不适应性带来的诸多问题,一个很重要的办法就是经常“回复”到人类的近亲――陆生哺乳动物的姿势,经常模仿它们的起、行、坐、卧,尤其是经常模仿它们的行走。
这样的爬行健身法,在中国历史上早就有过。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模仿一些动物的姿势动作,编创出“五禽戏”,用以祛病健身。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坚持做“五禽戏”,“年九十余,耳聪目明,齿牙完坚”。“五禽戏”强调“四肢距地”、“两手抱膝”等动作。华佗虽然不懂生物进化论,更不知道人的生理与直立姿势的不适应性,但是他的这套“五禽戏”却暗含这些科学道理。“五禽戏”从三国到元明,流行了1000多年。“爬行健身法”的要旨,就是所有动作必须尽可能地模仿陆生哺乳动物,尽量使身体与地表保持平行,使四肢与身体尽量保持90°角。
人与地的和谐
2000多年前古希腊神话“斯芬克司之迷”说道:人是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下午三条腿的动物。这是人类进化史的一个缩影:即婴儿时用四肢爬行、到青壮年用两条腿直立行走、再到老年时撑着拐杖行走。这种变化周期与人类进化的阶段是互相吻合的。同时,也从人类学和生态学的角度证明了直立姿势与生命运动周期的不适应性。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人类;生态环境
一、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概述
(一)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主要认为,人“天生”就是其他存在物的目的。只有有意识的人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价值评价的尺度必须掌握和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任何时候说到“价值”都是指“对于人的意义”。换言之,损害自然环境的行为之所以是错误的,是由于对环境的破坏将会危及他人的生存。根据其对人的利益的强调程度及其对大自然所抱的态度的差异,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又可区分为强式和弱式两种。
一方面,强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由于是最高级的存在物,因而其一切需要都是合理的,可以为了满足自己的任何需要而毁坏或灭绝任何自然存在物;而且自然存在物的价值不是客观的,而是由人主观给予定义:对人有价值还是没有价值。另一方面,弱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应该对人的需要作某些限制,在承认人的利益的同时又肯定自然存在物有内在价值。
(二)非人类中心主义
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不断加深,人类日益深感人类中心主义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并把当今生态危机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于是,非人类中心主义应运而生。这一理论包括动物解放论、生命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等观点。
1.动物解放论和动物权利论
前者主要由辛格提出。他认为动物也具有感受痛苦和愉快的能力,因此,动物应从人那里获得“平等的关心”的道德权利。后者以美国的雷根为代表,认为人和动物都具有“生命的主体”的各种特征,如“期望”、“愿望”、“感觉”等,所以动物也是生命的主体,也具有道德权利。
2.生物中心论
这种观点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人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因此人并非天生比其它生物优越,所有有机个体都是生命的目的中心。
3.生态中心主义
这种理论力图站在整体主义的立场,把生态系统当做一个独立的整体而非有机个体的“堆放仓库”来理解,强调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以及由生物和无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二、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辨析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人源于自然,但是人不仅是自然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正是割裂了人的最根本的两个属性,即自然性与社会性。
从一方面来说,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在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中,只有有意识的人才是主体,自然是客体。正是由于它过分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的利益,才缺乏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宇宙的关爱。但是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就和自然互为对象、相互依存。可以说,人类中心主义比起人和自然的基本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而言,是倒退了的学说。例如,在生活中,人类对动物宠物随意地丢弃,使得被遗弃的动物离开了人类的驯养以后无法在社会中生存,即动物宠物的生存与否是掌握在人类判别其有否利用价值之中的,若对人已无利用价值了,人类就可以丢弃、可以虐待或着让其自生自灭,这些做法显然是对生命的漠视,缺乏对自然的关爱,这是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甚至会遭到自然的报复的。
另一方面,非人类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了人的自然属性,把人淹没于自然,人同自然界中的其他动物一样了,那么人就必须遵从自然界中物种生存的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无视人类社会法律和道德,人类世界将会变得无序野蛮,也意味着人性的泯灭与人类文明的倒退。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医学上经常会利用小白鼠做各种的科学研究,这些都激起了很多动物保护组织的强烈反对,但是,笔者认为,作为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人类,该等的科学实验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的发展而开展的必要的科学活动,如果像非人类中心主义动物解放论所强调的,动物也具有感受痛苦和愉快的能力,也有从人那里获得“平等的关心”的道德权利,所以这些实验都不能使用小白鼠来作为被试了。那么难道我们真的要用人体作为活体被试吗?难道这不是违背了人类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吗?这不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吗?
三、两种生态哲学主义的启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从以上的两种生态哲学主义的视角,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就是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可不可以既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也能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良好的互为促进发展的关系呢?这不禁让人想到了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可以定义为这样的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这一定义包括如下两个概念,一是需求概念,特别是全世界穷人的基本需求应赋予压倒性的优先权,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个从人类中心的角度来切入的话,可以说为了满足自己的发展需要而利用对人类来说“有价值”的存在物;二是约束概念,强调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我们可以从非人类中心主义中切入,这是站在整体主义的立场,任何生物都起源于一个共同的进化过程,面对着相同的自然环境,共享着自然资源,人和人以外的一切生物都属于自然界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此外,可持续发展还强调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一是代际公平,二是代内公平。
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必须彻底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建立起新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不再把自然界看作是被人类随意盘剥和利用的对象,而看作人类生命的源泉和价值的源泉。人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作自然的一员,与之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类 环境 对立 统一 关系
一、什么是对立与统一
所谓对立,即人类的主观需求和有目的活动,同环境的客观属性和发展规律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矛盾。人类必须认识环境,必须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从事生产和活动,不然,就必然会遭到环境的报复和惩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就会随之发生。
所谓统一,即人类以环境为载体,总是在一定的环境空间存在,人类的活动总是同其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的活动不可能无止境地向环境索取,也不可能永远不加限制地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当人类的行为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人类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时,人类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
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
当人类刚从动物分化出来,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已处于初级的状态。早期的人类已懂得猎取食物、取火、制衣、穴居,在各种环境中进行着生存竞争。然而,因其活动能力有限,只能以生活活动和自己的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时,人类同环境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人们的努力目标仅是适应环境、利用环境,而很少有意识地改变环境。
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使用的工具也日益改善,人类开始懂得改变环境,学会了农耕、养殖、穿衣、住房,人口得以大量的增加,特别是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人们将大片的荒山、草地辟为良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又为农业的丰收提供了保证。然而,在其发展的背后,与环境的矛盾却显得突出起来。由于不节制地毁林垦荒,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草原的毁灭招致荒漠的扩张,不合理的引水灌溉又造成土壤盐化的形成。这些矛盾的激化,曾使繁荣一时的巴比伦文明古国变为一片沙荒,也使玛雅人经受不住干旱、洪水、风沙的侵袭,而不得不丢弃自己亲手创造的文明,离开了故乡,……这就是早期的环境问题。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引起警觉,并未认识到这是环境的报复。当时,人类生产力尚不发达,对环境的破坏尚不明显,环境问题尚未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步,故人类仍是我行我素。到了现代工业时代,情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的数量、生活范围和规模等已是今非昔比,“人定胜天”的思想占据了人们的头脑,人类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与此同时,环境的结构组成、物质循环的方式和强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环境问题随之明朗起来,现代工业使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投入环境之中,并随着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又把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出来,其中许多废弃物难以处理、同化,使之对人体及生物造成难以忍受的危害。随着这些有害废弃物的不断累加,造成了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现代工业还带来了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农业现代化也派生出来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可见,人类在发挥其积极作用,创造高度物质文明之时,也同样给环境带来消极的副作用,从1934年美国的“黑风暴”到我国年代内蒙古的“人造荒漠”;从6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以至当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剧增、森林锐减、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无一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这些都是人类与环境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当然,有对立,必有统一。从古人类的被动适应,到现代人的有意识地改造环境,使之能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无不体现出人与环境的统一关系。人类从树栖到穴居,从穴居到屋居,从采集自然食物到发展农耕、畜牧等,这些都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人与环境的统一过程。随着危及人类生存的现代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始反省自己,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应,诸如封山、造林、种草、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视对资源的控制开发和对环境的治理等等,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能适应环境的发展规律。特别是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地改造着环境,创造出更能适应人类生存发展、又与环境协调的空间,以达到统一关系的最高境界,例如:英国的“雾都改观”、美国的“死河复活”、日本的“花园工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带和700多处自然保护区等等,都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统一和改善。
值得庆幸的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6年以来,针对大气臭氧层空洞问题,曾多次召开国际会议探讨解决的办法,联合国也通过了2000年前停止使用“氯氟烃”的决议;1992年联合国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会议。这些对策,可以说是促进人类社会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新举措。
二、对立统一有什么必然关系
必须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始终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增长,这个关系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实现人与环境的高度的协调。因此,理顺下列几个关系非常必要: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即人类当前的行为或目标要与整体的长远利益和命运相一致,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必须有利于生存环境,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2.人类的活动能够源源不断地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获得良好的生存环境和长久利益,能够健康地幸福地生存下去;
3.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能够建立起一种相互补偿的良性关系,达到协调系统各要素的有机结合,互成一体;
4.人类文化必须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必须促进人对自然界利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5.在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工程中,人类的组织结构、知识结构必须健全,全民参与意识必须加强,主体的决策必须正确;人与环境的协调必须是全方位的协调,必须使人类一直处于地球的最大环境容量或承载量之内,必须一直处于最佳的生存环境状态之中。
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每年召开一次。2014年12月1日在秘鲁利马举行,2015年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读图1,回答1~3题。
1.利马和巴黎的位置特征是:
A.利马位于太平洋西岸 B.利马位于巴黎的西南方
C.巴黎处于高纬度地区 D.利马和巴黎同属西半球
2.在11、12月份,利马比巴黎:
A.气温高,日较差大 B.风小海雾大,降水多
C.日出晚,昼短夜长 D.西北风强劲,风沙大
3.利马最冷月均温为16℃,最热月均温不超过24℃,其“四季如春”的主要成因是:
A.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 B.受温暖湿润的信风影响
C.地处热带,但海拔高 D.纬度低,但受寒流影响
历史上黄河下游多次决口泛滥导致河流改道,对华北地区的地理环境影响极大。读黄河历次大改道示意图(图2),回答4~6题。
4.甲虚线框内是历史上黄河改道时溃堤决口的集中区域,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甲处:
A.黄河支流较多,流量大 B.黄河落差大,水流急
C.土质疏松,河堤易塌陷 D.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5.历史上黄河改道对图示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使渤海海岸线受侵蚀而后退
B.泥沙堆积形成山地丘陵
C.黄河下游地区风沙灾害严重
D.增加华北平原地表径流
6.图中大运河为元代以后改建的线路,其选线主要考虑:
A.远离黄河古道,不易被黄河泥沙淤塞
B.经过地势较平坦区,减小工程修建难度
C.沟通渤海与黄海海域,实现河海联运
D.有天然湖泊可利用,保证北调水量稳定
花生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喜光热,以耕作层疏松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塞内加尔被称为“花生之国”,花生油出口量居世界之首。读图3回答7~9题。■
7.图中最适合花生种植的地区是: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8.塞内加尔的花生油主要销往的国家可能是:
A.巴西 B.印度 C.英国 D.美国
9. 若塞内加尔大规模扩张花生种植区,推测该国区域特征发生的变化是:
A.土地盐碱化加剧 B.落叶林面积减小
C.城市化水平降低 D.草场生产量减少
读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等值线图(图4),回答10~11题。
10.下列地点的季节性冻土,冻结期最长的是:
A.伊春 B.佳木斯 C.嫩江 D.齐齐哈尔
11.冻土对黑龙江省自然环境形成具有独特影响,表现为:
A.冬季气温0℃以下 B.地表水易下渗
C.春季土壤水分充足 D.河流出现春汛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惟一流入北冰洋的国际性河流(如图5),其北岸地区是流域内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额尔齐斯河干流和支流水能开发潜力很大,已建有20多座水电站,供应了该地区85%以上的发电量。
(1)指出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水系形态特征并分析其成因。
(2)分析额尔齐斯河北岸地区成为重要农牧业生产基地的自然原因。
(3)简析额尔齐斯河水电开发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困难。
13.(3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图斯湖为一湖(如图6),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 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 、羊毛、木材等。
(1)海岸湖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分析狭长状帕图斯湖的形成过程。
(2)简述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和解决措施。
(3)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分析其形成原因。
(4)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C 6.B 7.B 8.C 9.D 10.A 11.C
关键词:污染、植树造林、水土流失、调整、自然关系、环境法、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人们是否注重文明发展和自然环境保护的问题呢?
一、文明发展与人类的关系。
文明,先从卫生说起,看看自己身边的每一出地方,是否有垃圾堆积成山的地方。这样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危害?它能污染空气,使人们呼吸的空气有害于自身。再瞧瞧自己身边的河水,是混黄一体,还是清澈见底。不过,我们八步却有这样的现象发生,2003年的春节,我们贺江的水为什么无缘无故变成了红色,为什么会从清澈见底转化成了朱红色。因为春节,家家户户都放鞭炮,放完鞭炮后的鞭炮残留物,全都扫入河水去,就这样,才使得贺江变成了红色,这条原来恰似十八的河,一转眼,却变成了年过七旬的老太太。河流被污染了,我们饮水也成了问题,如果我们全都喝这儿的水,自身也会受到伤害。就因为这样,环境一次又一次被污染了。大路上来来往往的小汽车是很多,但经常可以看到汽车的排气管后,总是有一阵乌烟一圈圈地冒出来,拖拉机是排气最厉害的,每当人们从后面经过一次,走出来的时,总会咳嗽几声。这样不仅污染环境,还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了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制止这样的事情发生呢?第一、我们要要求有关部门先处理好污水的排放工作,经达标后才能排放到河里。第二、臭气不能不经达标排放出来,要经处理才能排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环境里!
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任何法律部门都有自己的调整对象,环境发也不例外。长期以来,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为国家、地方环保和气象部门培养了大批高层次的环保人才。由于办学成绩突出,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先后被遴选为校品牌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中国气象局与该校共建品牌专业。然而,在环境科学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前述的问题。
一、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创新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瞄准国际上环境科学专业的发展趋势,充分了解国内同行的教学状况和侧重点,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以及响应学校提出创新人才培养的计划方针,启动了“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紧抓师资队伍、教学设施和学生能力三方面建设,提出了“两个加强”和“一个延长”,具体地说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延长教学时间(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和实践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我国同类高校一般均为通识教育、环境科学专业基础教育、环境科学专业教育这种模式。学校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通识教育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环境科学专业教育基础上,根据环境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修订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以特色专业气象学和大气科学为依托,在高年级灵活引入大气环境专业方向教育、环境气象专业方向教育和环境生态专业方向教育,突出环境科学专业知识与大气科学、气象学和生态学等学科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将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成为我国环境、气象和生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2.课程体系创新和实践
依托该校环境科学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和中国气象局与学校共建品牌专业,深入研究环境科学专业学科发展的特点,通过对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与实践的理性思考,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环境科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应遵循学科平台原则、理工结合和文理渗透原则、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构建一套“立足基础、突出特色、贴近现实、追踪前沿”的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群体系。重点在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相关的大气环境、环境气象和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案例,训练学生对大气环境、环境气象和环境生态研究的综合思维能力;设置大气环境、环境气象和环境生态三个专业方向课程;在具有多门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上,培育国家级精品课程,构建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精品课程体系,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课程建设,为环境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坚实基础。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具体情况,设计并执行一套“四级课程体系”,分别是:第一级——通识教育平台课程群,主要涉及基础课程群;第二级——专业基础教育平台课程群,主要涉及环境科学专业各学科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群以及学科交叉专业基础课程;第三级——专业方向教育平台课程群,主要涉及环境科学专业各专业方向课程群以及由学科交叉所生成的新课程;第四级——专业前沿教育平台课程群,主要涉及环境科学专业各学科方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的追踪与研究。
3.教材建设创新和实践
学校始终围绕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就业岗位的需要,在本专业各专业方向上全面推进高水平教材的建设,在现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把本专业的教材体系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构建一套具有先进性、特色性、影响大的教材体系。在建设过程中,要全面贯彻“实践特色、气象特色、时代特色”的指导思想,积极展开与国内外著名学者的合作研究,把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融入教材的内容之中,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特色和影响的高水平教材。同时,积极选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教材,选用21世纪应用型高等院校示范性实验教材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基础实验课程的教材。
4.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
以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体现“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原则,构建一套“互动式、研究型、网络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近年来,包括耶鲁大学、马里兰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在内的10多位国内外著名环保学者来学校讲课,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了他们把握学术前沿问题的能力。
5.教学实践创新
实践教学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所学到的东西,又能使他们从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中学到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学校高度重视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之路,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强调动手能力的教改思路,科学合理地建立了符合环境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合理安排实践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出“三个层次和六个类型”实践教学模式(如图3所示),即分层次进行实践教学,做到既能完成教学计划,又能因人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贯彻“一个贯通”和实施“四个一”实践教学法。“一个贯通”,即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可以互相兼任,实现两类教师与教学的融会贯通“四个一”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实践教学学习,能够做到:学习掌握一批基本操作技能,自我设计一个综合实验,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完成一次论文答辩。
二、结束语
【关键词】艺术设计竞赛 创新能力
今天,设计已经融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不断地改变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认识与追求。伴随着设计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的设计比赛也相继涌现,展现出不同的特点与形式。对于学生而言,设计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构建起信息交流、切磋相长、推陈出新的平台;对于设计行业而言,设计竞赛可以不断修正与指引现代设计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仅就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而言,笔者通过对大量与其相关的竞赛对比、研究,将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主要分为如下两种类别。
一、按竞赛内容分类,环境艺术设计竞赛可分为主题设计竞赛与无主题设计竞赛
主题设计竞赛即竞赛主办方向参赛选手规定设计命题或方向。主题设计竞赛最大的特点是为参赛者提供了统一的条件,举办方能够直观地判断参赛作品的差异与优劣,竞赛的公平度相对较高。如“2012年‘新人杯’全国青年学生室内设计竞赛”的命题为“品牌服饰店的商业空间及展示设计”,通过统一的设计要求以及设计平面,参赛者可以直接进入主题,主办方可以直接达到竞赛评判或商业目的。
相反,无主题设计竞赛就是不规定具体的设计方向,设计内容均由参赛者自行定夺,为参赛者提供了相对宽松的设计范围。参赛选手可以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在竞赛过程中有利于新观念的产生,从而推动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每年主要面向中国各类开设建筑学、景观建筑学、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校征集作品,没有主题性质的约束使得参赛范围扩大,有利于催生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
二、按竞赛目的分类,环境艺术设计竞赛可分为商业投资型竞赛与学术研究型竞赛
商业投资型竞赛就是公司、企业或其他设计需求方为征集优秀的设计人才或设计作品,通过投资竞赛的方式来达到其商业目的的竞赛。在商业投资型竞赛中企业通过竞赛手段,不但能够以不多的报酬获得很多优秀的产品方案专利权,也能够通过竞赛挖掘新的人才,为公司的人力资源做一次最有效、最低廉的招募。①对于参赛者来说,参加这类比赛有利于体现自身设计价值、提升就业率。此类型的竞赛如“2011年度IDA国际家居设计大赛”,主办方为德国海蒂诗五金配件和瑞好集团有限公司,本次大赛通过规定参赛选手对家庭起居室、厨房以及食品准备区及办公空间三个方面的设计,为公司提供优秀的设计作品及设计思维,有利于公司产品的推陈出新。
学术研究型竞赛是指以学术交流为主体,设计作品用于商业用途比例较小,旨在为设计行业发展做出概念设想。如上文提到的“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无主题的竞赛模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有的设计方案虽然现阶段无法付诸实施,但其概念设计为以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从商业投资型竞赛与学术研究型竞赛两种竞赛类型来看,目前国内与环境艺术相关的各类竞赛活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国内环境艺术设计竞赛与国际接轨较少。从商业投资型竞赛来讲,以在中国家具行业中影响力较大的“金斧奖家具设计大赛”为例,其主要的参赛对象为国内学生及设计师。大赛设置了初审与复审两个阶段,通过初审的参赛者需将参赛作品做成实物邮寄到指定地点进行展览评审,而制作实物就必须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家具材料、结构等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商业气氛过浓。从学术研究型竞赛来讲,虽然“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学年奖”在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参赛的对象依然是国内的高校,交流平台的局限性也导致了设计思想很难与国际接轨。
二是目前的竞赛中,多以实际项目作为设计基础,而以学术研究作为主体的设计竞赛仍是少数。我国的环境艺术仍处于“有行无思”“有行无业”的尚未成熟状态,因此理论研究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的设计竞赛中多以商业投资型竞赛为主,这种方式虽增强了学生在实际工程设计方面的应对能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轻视短期内难见成效的设计理论、概念创意,这种方向上的错误引导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使大多数学生失去自身的创新能力与艺术设计创作热情,这种现象会影响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对设计竞赛的分类,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不同竞赛的特点,学校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参与适合自己的设计竞赛。各级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设计院系,单位数量和招生规模方面最为庞大,并且由于学科背景、师资队伍、办学理念以及地区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的不同,各自形成了特点鲜明且差异巨大的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向。②综合类大学的艺术设计系与专业美术院校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缺乏深厚的艺术底蕴以及美术学科体系相对单一等问题。
将参与设计竞赛纳入教学环节就是一种增强艺术底蕴的方法。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将不再局限在课堂上的时间,通过参加设计竞赛,学生会利用更多的课余时间进行交流学习。但参与竞赛并非只是为了追求奖项和成绩,其核心在于通过竞赛训练自身艺术设计思维的创新性,并且以这种实践性锻炼为手段培养自身综合创新能力。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把竞赛引入教学的同时,可以号召教师与学生将优秀的书目与设计师作品等专业资料汇集起来,共同建立起自己的数据库,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与资料,在增强专业自信心的同时,能够客观看待自身的专业能力与知识水平,促进其形成自觉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其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进而有效地弥补综合性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氛围不够浓的弱点。
(注:本文受《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 SRTP》资助)
注释:
①曾吉萍.国内设计竞赛探究——竞赛组织者论析[J].美与时代(上),2011(9).
②刘冠.艺术设计教学中优化竞赛训练的改革与实践[A].北京林业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系列成果汇编:人才培养与教学管理卷[C].2010.
作者冯天成系北京林业大学
1、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支持乏力
一是县域金融机构锐减。近几年来,出于自身经济效益的考虑,国有商业银行更加注重集约化经营,实行扁平化治理,县域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大量撤并。金融机构数量减少。有限的金融机构难以满足县域经济分散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二是县域信贷服务日益萎缩。贷款总额增长缓慢,县域贷款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信贷服务种类少,且大多集中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且目前各县级支行信贷审批权很小。
三是县域金融机构功能逐步衰退。随着县域国有商业银行机构网点的收缩,信贷业务向中心城市集中,原有的信贷、融资、结算、房地产金融、代收代付、咨询评估等业务急剧减少,县域网点逐渐演变成了“存款服务所”。
四是县域金融资金实力不足。由于银行在县域的网点在逐步减少,县级农行的信贷审批被上收,邮储及其他商业银行,成了县域资金外流的“抽水机”。县域金融整体处于供给严重不足的状态,以支持“三农”为己任的农村信用社成为县域信贷服务的主力,其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上升到第一位。但农信社其因历史包袱沉重,加之治理水平低下,结算手段落后,吸储能力不强,很难真正成为为县域经济服务的金融主力军。农民贷款难的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整个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然比较脆弱。
2、县域规划无序、项目开发零乱,不能有效推动的县域经济的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无序发展现象较为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城乡协调发展。而县域规划体系的不完善是产生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级政府经济意识的影响带来的相互竞争、互挖门槛、盲目引进、重复布局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发展无序、重复建设的状况。要特别重视在快速城镇化形势下,由于规划,尤其是区域规划滞后造成的无序开发,城乡区域发展、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与县域经济发展可持续能力不足的状况。
3、县域经济起步晚,市场建设和信用建设落后,作为借款主体的国有投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近年来,在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方面,大多借款主体是国有投资公司,但该类借款主体大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难以保证投资后资产保值增值。国家为了规范政府投融资行为,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将国有投资公司作为具体实施政府投资行为的载体。这一举措使国有投资公司成为开发性金融借款法人主体,通过公司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进行国有资产资本运营,达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以减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国有投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附于政府,国有资产人虚拟的状况并未作根本转变,对营运范围内的资产产权控制力较弱,从而削弱了国有投资公司的资产保值增值优势,降低了其自担风险的能力,也会将风险转移银行。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只负责融资,没有对项目建设和资金运用的管理权;同时,项目建成后的收益由项目单位享有或直接上缴财政,借款人不能参与分配,这种借款人和用款人分离情况使得银行面临贷款使用失控和贷款归还无保障的风险。另外,政府作为实际的国有资产产权人的特殊身份,使其仍保留干涉企业运营的权利。政府与国有投资公司之间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委托关系,从而削弱了国有投资公司市场化运作的优势,降低了其自担风险的能力。
4、县域财政力量薄弱,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
在我国现行的分税制体制框架下,绝大部分县级财政收入微薄,县乡债务负担沉重,农业税取消后,县乡政府获得收入的渠道迅速萎缩,县乡政府的财政支农能力严重虚弱,财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量十分有限。
5、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才匮乏、金融基础设施落后
相对于城市人才队伍建设,全省县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队伍较为明显地存在着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素质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产业发展的急需人才、熟悉项目运作与融资规则的高层次人才普遍匮乏,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提升后劲和竞争力。会计、律师、支付、信用、业绩考核和执法等金融基础设施、基础制度落后;市场不能聚合社会的各种能力和积极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湖南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1)扶持、增加县域金融组织与机构
扶持和鼓励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有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组织。鼓励发展适合湖南县域经济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支持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增设分支机构或网点。支持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建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以下地区增设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并在当年向当地增加投放贷款的新增网点给予一次性的开办费补助。
(2)加大对助贷机构的支持力度
开发银行坚持“以政府合作为基础,以助贷机构和平台建设为手段,以风险分担和补偿为保障”的金融运行机制。以“四台一会”(组织平台即合作办、融资平台、担保平台、公示监督平台和信用协会)组织架构为基础,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各类合作平台并向下延伸,由助贷机构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和担保情况作客观公允的考察评估,再由助贷机构受理开发性金融贷款申请和确定支持项目,并对申请按照合作协议加以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开发银行批准。但由于受到业务特点的限制,开发银行须借助政府协助,才能实现对实际借款人的贷后跟踪监督。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助贷机构进行扶持:一是制定规则,改善外部环境,扶持并监督助贷机构;二是资金支持,政府财政直接出资建立助贷机构;三是对助贷机构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四是分散风险,提供再担保,对失败项目承担补偿责任。
(3)鼓励县域金融机构增加产品和服务项目
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各种适合“三农”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推动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直接面对农户的小额授信业务试点。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民创业予以贷款扶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扶贫小额贷款规模。完善现有扶贫小额贷款实施办法,坚持以扶贫效果为导向,取消扶贫贷款的计划控制,鼓励金融机构对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发放扶贫贷款。扶贫小额贷款的发放坚持以项目为载体,重点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短平快生产项目、培育特色产业等。
(4)发挥政府职能,引导地下金融“阳光化”
湘西非法集资事件涉及非法融资70亿元。该事件暴露了监管方面的不足,但从另一方面,说明民间资金活跃。为更好的引导民间资金,建议在坚持管理体制不变、县级联社法人地位不变、为农服务宗旨不变的前提下,鼓励各地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企业法人入股的银行,以促进和规范地下金融合法化。
2、加强财政资金激励机制建设,创造良好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1)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激励作用
对经金融监管部门和省政府授权部门批准组建的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的信用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省财政可按其已到位注册资本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服务业务缴纳的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省财政按其50%给予奖励。对于开展农户小额授信试点的金融机构,省财政按试点金融机构当年发放小额贷款月均余额的5‰给予风险补偿。
对参加省有关部门组织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所发生的培训费用,省财政给予50%的补贴。对于以农业担保为主要经营范围的新设担保公司,如1年内农业项目担保额占其业务总量50%以上的,省财政按其注册资本2%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现有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省财政按其当年为涉农(含农民创业)项目提供担保月均额的2%给予风险补偿。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对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以及农村信贷联保体的信贷投放,省财政按金融机构上述贷款新增额的1%给予风险补偿。
(2)发挥财政性资金的组织增信作用,增强担保与补偿功能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信贷担保机制。鼓励各类担保机构进入农村市场,积极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省财政每年可安排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用于鼓励涉农担保业务。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组建担保公司。省财政可安排一定数额资金专项支持建立省级再担保体系,为县(市、区)农业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支持。2008年5月中旬,湖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北省政府就明确安排财政专项借款(每县500万元)用于支持县(市、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市县担保机构实力不断增强,近3年注册资本金大多增长1倍以上,担保能力大幅提高。
鼓励各地推行农户联保、农户互保、专业合作组织为成员担保等多种信用保证方式,尝试和探索建立农村信贷联保体模式,有效分散和转移农业贷款风险。省财政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当年新增涉农贷款可能产生的风险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可设为年末涉农贷款余额比上一年度末余额净增额的2‰。风险补偿资金专项用于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准备金。市、县财政也可相应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
3、通过财政性资金撬动贷款资源,利用行政手段体现并实现市场意图,形成最佳配合,实现多赢
财政性资金具有量大、稳定、利息成本低等特点,是最受银行欢迎的资金之一。财政性资金在银行资金总量中占比大小是衡量一个银行与地方政府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调整财政性资金在各银行的存款比例,可促成各金融机构将财政意图与银行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理念的有机融合,实现多赢。
4、统筹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分批整合
(1)立足实际,做实县域经济规划
在国家“扩内需、促增长”的大背景下,各县域应根据地理区位条件、资源比较优势、市场需求以及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等方法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定位,快速提高县域经济的城市化、工业化水平和加快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但各县域在编制县域经济规划时,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阶段,分别制定短期和中长期规划。同时,要立足县域实际,把经济规划纲要和具体专项规划相结合,把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相结合,不受时间限制,要直接编制规划实施方案,突出可操作性。县域经济规划内容上应从产业上划分,以专项(专题)规划为主,重点对全局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重大事项进行规划。同时,各县域要加大吸引域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以至并购投资的力度,弥补当地生产要素的缺口和劣势,整合构筑“零资源经济”的能力,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区域特色规模经济,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2)对初具规模的集聚型县域中小企业进行科学规划,组建集聚型县域中小企业的平台企业,通过与平台企业的对接实现县域零售金融业务的批发化
政府可在金融部门的协助下设计参照类似产业引导基金的投资方式,使其在内生地成为平台企业出资人之一的同时,以自身的组织协调优势引导相关企业和个人入股,形成有利于减少同类企业重复投入、有利于产生规模经济、有利于形成共同品牌和打开销路的特色产业平台企业。政府可以现金、土地或标准化厂房等形式注资。平台则可依据公司制设计组织管理架构,建立适应产业市场的组织制度。根据市场化原则,平台企业管理层采用社会公开招聘,打造专业化管理团队。同时对管理层进行股权激励,确保平台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由于平台企业连接县域内众多企业或者千家万户,平台企业通过类似高新产业园区企业孵化器和金融租赁的原理,可以降低相关企业具有共性的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压力。另外,通过预付销售款等方式相当于给产业链上的企业和经营户提供短期流动资金贷款。这样,通过支持平台企业的方式,可实现用金融批发的模式间接为众多零散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从而解决县域金融业务低效的问题。特色产业平台企业可以成为开发性金融的直接合作主体。
5、加强县域政府类融资平台建设,创新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化的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1)整合政府投资资源,增强投融资平台的投融资能力
从湖南县域经济实力来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投融资市场主体,制度安排和资源整合力度,则很难影响资金的流动和聚集。各县政府要像重视项目建设一样重视融资平台的建设,通过融资平台开展引资合资、资本运作和借贷融资,凭借更高的盈利能力和信用等级吸引外埠资金。各市(县)政府可以投融资平台现有盈利性存量资产为基础,通过划转存量国有资产、赋予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权、增加国有资本金投入和提供专项补贴资金等方式,增强投融资平台的盈利能力,扩大现金流量,使投融资平台的盈利性资产规模、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符合市场化融资的要求。此外,投融资平台还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方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加强财务管理,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和过失责任追究制度。防范债务风险,不断提高国有资产经营和投融资管理水平。在完善政府对平台“输血”机制的同时,不断增强平台自身的“造血”功能,并逐步摆脱对政府资源和财政补贴还款的依赖。
(2)政府赋权,创新多种融资模式
以政府赋权的各级融资平台为借款主体,采用“省带县”、“市带区、县、镇、村”和“县带镇、村”等多层级的融资模式。使用该种融资模式,需重点把握、整体推进,逐级孵化、逐级落实;同时要抓住贷款投向、运作方式、还贷机制三个环节;把好申贷项目、申贷额度、贷款决策三道关口;坚持城镇、村镇综合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在探索适合县域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的过程中,至少可以考虑以下几种:一是政府融资平台模式。通过建立县级融资平台,整合各种支农资金的资源,建立一个平台、一个信用、一个账户的“三个一”贷款模式,逐步形成由一个融资平台帐户管理各级政府的支农资金和贷款发放、回收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形成统一的信用支持和管理模式,支持县域基础设施、农业资源开发及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行业融资平台模式。通过教育、医疗等行业融资平台,将行业部门安排的农村建设资金与开行贷款资金相结合,采取统借统还的方式,重点支持县域民生领域工程项目。三是龙头企业融资平台模式。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以龙头企业的信用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和“万村千乡”流通等项目,解决农民的产品销售问题,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四是融资平台担保平台模式。开行可以间接方式,支持县政府及地方龙头企业建立支持农村发展的融资担保公司。农村担保公司按市场化方式运作。担保公司在为农村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解决融资难的问题的同时,也可扩大开发银行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3)政府引导,创新“保增长、扩内需”背景下的贷款品种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保护水环境,节约水资源。
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欣赏荒野、回归自然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
山中何所有?岑上多白云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幸福生活不只在于丰衣足食,也在于碧水蓝天。
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自然不可改良、生活可以选择 选择绿色生活、健康适度消费
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应该同舟共济
人类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
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