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烘焙课程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烘焙课程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烘焙课程总结

第1篇: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旅游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模式

2008年12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中职学校在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中加强创业教育,突出对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至此,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浙江省作为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先行者,率先在中职学校试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中的创业教育课程都是由德育教师负责执教,他们缺乏实践岗位工作经历,对专业领域的创新创业模式不十分熟悉,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集合力度,需要引入专业课教师,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引导教育。笔者旨在从旅游专业入手,结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现状和特点,阐述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

一、创新创业教育对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迅速发展,随着2013年新旅游法规的出台,旅游行业面临白热化的竞争状态,特别是高层次的旅游人才更是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旅游基础人才的摇篮,对于养成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肩负着重要责任。中职旅游专业的学生只有在学校修炼好自身的综合能力,具备足够的创业能力,才能在走出校门,踏上社会之后有一席之地,立足生活,自力更生。因此,打造中职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迫在眉睫。

二、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解析

1.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

从生源方面看,目前,在象山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大环境中,笔者学校旅游专业的生源质量越来越高,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和大力支持。旅游专业学生思维活跃,观念创新,接受能力和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视野开阔,极具创业头脑。从学科方面看,旅游专业的创业可能性大,可操作性强;从师资方面看,旅游专业教师平均年龄在34岁左右,观念新颖,企业工作经验丰富,教学激情高,师生间融合度高。以上这些都为旅游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更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劣势

现阶段,笔者学校专业课的教育模式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实训课程与企业实践接轨不紧密,一旦到了工作岗位,绝大部分都得从头学起。学校虽有校企合作模式,但合作模式并不健全,学生的实践岗位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不利于学生进行岗位创新、技术创业。

3.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并未做到有效结合

近两年,笔者学校在高一、高二年段全面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在开设的过程中并未有效结合旅游专业的现状和特色开展有效、有机的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要学习课程,更重要的是学习完该课程后所发散出的使用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创新创业的课程与专业、学科、实践等方面的有效结合。

三、学校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1.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打造,关键在于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的培养。首先,学校可让政史教研组有丰富经验的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来给旅游专业教师做专题培训讲座,增强旅游专业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其次,通过教师国培项目,让旅游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趋势,从而将行业前沿信息带回课堂,教授给学生。最后,社会上旅游相关行业的创业成功人士较多,可以通过聘请这类企业家或成功人士来校担任客座教师,传授创业实践经验,与教师创业经验不足形成互补,让专业教师牢牢掌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构建全新的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要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就必须将其有机地渗透到专业课程中。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元素,让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例如,在一年级开设《创新创业指导》《创业心理与技能》等,二年级开设《专业实践》《创业项目案例分析》等,也可开设介绍旅游专业时下流行的发展趋势,旅游专业成功创业案例等专业选修课程例,如:《烘焙技艺》《茶点新制作》《导游带团案例精选》等。

3.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基地的开辟

依托学校资源,建立旅游专业的“学生创业园”,使之成为旅游专业学生创业实习、创业服务、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利用旅游专业的茶艺实训室、烘焙实训室、礼仪实训室、导游实训室构成四间门店,在学生创业团队提交的创业方案中筛选出优秀项目,由旅游专业教师带领优秀项目的创业团队开启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门,这既体现了专业特色,也做到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

(1)门店一――“咖啡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茶艺实训室为门店,由茶艺社团负责。平时利用周末时间到水果批发市场进货,利用闲暇时间到网上采购各种花茶、速溶咖啡、咖啡豆等。利用茶艺室里的咖啡机、榨汁机、冷藏冰柜、制冰机等实训设备,制作各种饮品,在中午午休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各种饮品和小憩的空间;还可为工作繁忙的教师提供饮品送上门(教师办公室)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顾客是上帝”的服务宗旨。

(2)门店二――“烘焙物语”。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烘焙实训室为门店。由于该门店的经营需要较强的烘焙技能,因此,指导教师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到超市采购面粉、新鲜奶制品、鸡蛋及各种烘焙原料,到网上采购各种烘焙小工具等。利用烘焙实训室里的烤箱、微波炉、打蛋器等实训设备,在实训课时制作蛋挞、泡芙、饼干等各种小点心,在午休和下午茶时间为全校师生提供服务,也可为邻近学校的师生提供外卖服务,扩大影响力,提高营业额。

(3)门店三――“伊人礼仪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礼仪实训室为门店,由伊人礼仪社团负责。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发放宣传单,以此来承接更多的业务。通过校方的宣传和支持,承接兄弟学校以及县内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庆典业务,以此来稳定营业额。

(4)门店四――“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由提交该项目方案的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以导游实训室为门店,由导游社团负责。此门店的基础业务是为来校的各方领导和客人提供“美丽校园”的导游讲解业务。此外,借助微信平台和本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网站,宣传本工作室的业务,并接受平台和网站上的订单。再利用周末和闲暇时间到本县繁华的商业地带和县内兄弟学校发放宣传单,以此来充实业务量,提升营业额。

“咖啡物语”和“烘焙物语”两个门店在每日营业结束后都必须做好账务结算,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后放学,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召开每周例会,总结本周经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做好会议记录。每月必须推出一款“特色饮品”和“特色西点”,为自己的门店增加特色,提升自身的技能。“伊人礼仪工作室”和“至高导游服务工作室”两个门店每月召开一次月会,做好账目清算工作,并由教师和学生分别对本月的业务进行逐一点评,以达到稳固工作室业务、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

除此之外,以上四间门店每学期的期中给全校师生发放问卷调查表,从中感知自己门店的优势和劣势,并以此为契机,为自己的创业之路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一学期结束后,指导教师将放手让学生自己大胆去干“事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老板”。通过四间门店的开设,又可带动旅游专业学生其他创业新方案的提出,从而形成旅游专业独特的创业基地,也打造了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

4.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

笔者学校已与象山影视城管委会签订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将县教育局下属的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作为学生的实践基地,这也为旅游专业学生的创业之路开辟了新捷径。旅游专业导游方向的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的导游服务技能,利用每年黄金周和各个节假日到象山影视城做景区讲解员的实践工作,也可根据自身爱好,到象山海蓝教育旅行社做兼职导游,这既有机会历练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又能够将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检测,促使自己不断进步,不断开辟自己的创业之路。如此,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学研基地便得到了有效的打造。

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笔者希望有更多的职教者一起携手同行,在不断探索的征途中,全力打造旅游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全新模式,为旅游产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根丽,王艳波.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邢于仓,柳国强.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J].社会科学论坛,2005(2).

[3]张良.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探析[J].职教论坛, 2004(27).

第2篇: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因为疫情这本“教科书”。

回首这段时光,是积累,是沉淀,是收获,更是共长,

当孩子们写下小小的句点,迎接大大的起点时,

教师们也镌刻下了看得见的成长。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常规立园、特色办园”为抓手,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保教质量为重点,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不忘初心,提高师德修养

思品教育为先,注重素质修养。本学期本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原则加强教师德育工作。让我们的教师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幼儿,保护幼儿,为幼儿营造安全温馨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坚持上通下达,增强集体凝聚力,维护风清气正的园风。

1、学期初,开展了全体教师《师之魂——教师师德师风培训》专题培训会,进一步理解教师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教育者,自我必先理解教育,自身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方能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2、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每周的业务学习中,我们都倡导教师在工作中应注意的各种事项与责任所在,提高了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的认识。

3、坚持以德为首,坚持以园德育目标为基准,加强日常工作中教师的行为规范,提高了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由他律转为自律。

二、常规管理,夯实教育之基

(一)关注疫情,开展教研

今年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我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开展“互联网+教研”成果的有益应用和实践探索。制定了《麦豆豆幼儿园线上备课制度和方案》《麦豆豆幼儿园网络教研计划》等,并制订了细致的培训工作时间表。复学通知来临时,教师们开展主题审议,针对当前疫情发展实际,从幼儿的身心健康、科学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链接各年龄段幼儿的现阶段经验,及发展需要,理清主题价值、预设活动初走向、优化学习方式,为开学做好活动准备。

(二)营造学习氛围,加强教学研究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继续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深入领会《指南》精神,认真钻研《主题式课程》《渗透式课程》《全景数学》《本来阅读》等教材丛书,分析、领悟教材内涵,逐步培养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在园内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定时定点开展业务学习和教科研学习,遵循互动式原则,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由原来的旁听式学习变为互动式学习,鼓励老师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就讨论的主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看法,最后形成共识;鼓励教师认真钻研《主题式课程》《渗透式课程》《全景数学》《本来阅读》等教材,分析、领悟教材内涵,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在各个活动环节中的合理呈现。除此之外,我们积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各种培训的机会,虽然外出参观学习的机会不是人人均等,但外出学习的教师必须及时反馈所学经验,利用介绍、照片、录像等方法,让教师们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三)开展园本化培训,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新途径

1、以“抓骨干,带一片”的工作策略,积极进行集体教学改革,鼓励青年教师争当教学典型,积极创新,以榜样、模范的教学行为带动幼儿园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我园曾银和孙丽华两名青年教师作为骨干力量,以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较好的教学能力赢得了全园教师的好评,我们就以身边的教师作为榜样,动员其他教师向他们学习,采取随机听课的方法,从身边学起,对比和检验自己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是对青年教师工作的一种鞭策。教师们都能积极参与,精心准备,观摩后的互动也使教师进一步提高了教育评价能力,同时也帮助教师认清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

2、教学管理人员深入教学一线,带教促教,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本学期,行政人员分别到大一班、大三班、小一班、小三班、中一班带教,执教过绘本阅读、全景数学、体育游戏、班级游戏等。在教学中,通过和老师相互观摩的形式,虚心听取一线教师的评析、深刻解剖自己的教学行为,以优质的教学质量带动全园的教学水平,帮助教师理清思路,学会听课评课,学会归纳总结。

3、以评促教,以赛促学,助推教师与儿童共成长

(1)青年教师业务练兵

专业是教师的生命线,建设一支基本功扎实、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始终是我园的工作重点。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2020年7月13日一8月13日我园组织开展了全体教师片段教学及研讨的岗位练兵活动。精彩的片段,展现出教师扎实的功底;小小的讲台,承载着满满的教学智慧。“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此次教师分层业务大练兵暨公开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为教师们创造了一个展示和学习的良好机会,也给全体教师搭建了自我反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互动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全体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班级特色区域展示

国际儿童教育协会颁布的《全球指导性评估量表》评价幼儿园质量的五个要素,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园的环境与空间的设计建设。11月12日我们进行了班级特色环境创设观摩,本次特色区域展示作为我园深入贯彻《幼儿园工作新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切入口,以“慧眼”读“童心”,创设追随儿童发展的班级环境”为主题,重点对班级特色游戏、区域环境进行观摩评比,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去关注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引导教师用智慧的双眼去发现儿童、解读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创设追随儿童发展的班级环境,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与调整中最终实现每一位儿童可持续性的发展,最终实现“班班有特色,班班有创新”。

(3)儿童早操比赛及展示

幼儿早操是以基本体操为主要内容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是锻炼幼儿身体,增进幼儿体质的有效手段。我们通过早操视导、年级组编排汇操、幼儿早操比赛、幼儿早操展示系列活动,不仅锻炼了孩子坚强的意志,增强了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也展示了我园老师和孩子们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出老师们在早操编排中的巧妙构思和“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4)中大班消防儿歌比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12月11日下午,我们开展的中大班消防儿歌比赛,让孩子们在情境中想说、敢说、会说,孩子们声情并茂的朗诵,惟妙惟肖的表演,使一首首消防安全儿歌在幼儿的传唱中得到了另一种全新的诠释。这些朗朗上口的旋律,形象生动的语句,让消防小常识变得通俗易懂,小朋友们易学易会,消防安全意识深深扎根于孩子们心中。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消防意识,同时消防知识在孩子们中间得到广泛流传,还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童谣唱诵的快乐!

4、特色课程教研组百花齐放,各显风采。

(1)美术教研组—为探索美术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孩子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并逐步形成我园美术活动的特色。本学期,各班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特点,选择各异的美术材料和方式,制定班级美术特色活动计划。结合主题活动内容,以区域活动的形式提供给幼儿操作,并逐步形成班级特色。废旧物粘贴、喷刷画、拓印画、扎染、刮画、撕贴、折剪等美术形式将出现在各班的区域活动中。给幼儿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和场所,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2)英语教研组—英语活动设计和组织的关键是通过情景创设,帮助幼儿在特定的语境中整体感知、理解语言材料,激发强烈的交际需要和参与欲望,为下一步的模仿操练做好准备。本学期,英语教研组教师组织了很多英语游戏,使幼儿在富于变化、生动有趣的一系列游戏活动中逐步熟悉并习得单词,和班内教师学习英语教学内容及英语日常生活组织用语,同时每周周四、周五和外教老师摄录本周英语小结,使我园的英语特色更是锦上添花。

(3)烘焙教研组—在烘焙课的过程中除了美食和乐趣,孩子们还有很多不同体验。当孩子们把水加进面粉、搅拌、粉末变成面团的时候,他们在学习科学概念;当面团放进烤箱,面团变成香喷喷饼干的时候,他们在了解计时的概念......当老师在称量各种食材时,孩子们在接受数学的概念,如重量、体积、份量和比例;当老师介绍各种烘焙材料时,孩子们接触了各种食材的名称和特点,他们在学习语言和词汇;当老师们介绍原料对身体的益处时,孩子们在了解健康饮食的概念…孩子们不仅仅在制作食物,他们还在过程中学习数学、科学、语言,在练习精细动作,在练习沟通技巧和听指令的本领,在体验跟同伴一起劳作的乐趣…...没有比让孩子从制作他们喜爱的食物中学习概念更容易的事啦!

第3篇: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酒店管理;高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028-01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酒店产业的迅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供给之间的显著差距,突显学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的弊端。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欠发达地区,酒店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自2008年开设以来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以更好的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方面,以工作岗位为依托、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高职学生为主体,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核评价方面做有益探索。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

1、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选取典型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能手、造就经营管理后备军。在过去,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上,安排了较多管理理论知识,而通过教改我们更多的结合工作岗位的需要,着重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要求学生全面地了解餐饮部运行与管理的内容,掌握餐饮服务规范和操作技能。在教学内容上就要对应的餐厅服务员岗位需要掌握的掌握托盘、中西餐摆台、席间服务、宴会服务、菜单设计、宾客投诉处理的技能,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再如,服务心理学、管理沟通、酒店服务礼仪,这些课程部分内容相似,这时并不需按学科体系从头至尾讲述,而应按不同梯度的培养要求并结合实际岗位中具体、有代表性的工作任务,抽取裁剪进而整合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才能培养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2、以职业成长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过去课程设置不够细致,沿袭本科院校课程,忽视岗位需求,甚至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雷同。因此,可打破传统课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而基于酒店人的职业成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可分为:第一模块公共基础(包括: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等),第二模块专业基础(包括:酒店管理概论、服务礼仪、服务心理学等),第三模块专业核心(包括: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宴会设计、酒店英语、酒店管理沟通技巧、酒店市场营销、酒店财务核算与管理等),第四模块专业拓展(包括:旅游美学、花式调酒、食品雕刻、插花艺术、食品营养卫生等),第五是模块综合实训(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用互动、体验、开放的教学方式。酒店管理是实践性、应用型很强的专业,在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效果差,教改后我们以酒店的工作环境为参照设计学习情景,如在《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中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的方法,学习提供预订、入住登记、结账离店、行李服务及礼宾服务,从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教师“一言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宴会设计》课程中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合作,展示PPT形式的总结报告,对不同主题宴会进行气氛、餐桌、台面、娱乐、菜单等方面的设计。在铺床、摆台、调酒、茶艺的技能学习中,以班级评比的方法激发学习热情,以酒店的工作规范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在《酒店管理概论》这门“酒店入门”课程中改变过去满堂灌输理论的做法,在最初的学习中带领学生进入酒店参观,参加酒店新员工培训,了解酒店的职能部门与制度管理,获得初步感知。

2、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假期实习等方式,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知识、获取经验。带领学生参加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宜州旅游文化节的服务活动,对节庆策划、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等有更多了解;通过学生自主实践创新,在面点制作教学内容中,老师传授面包制作原理及步骤后,让学生自行烘焙特殊形状和口味的面包;结合广西区技能比赛的项目,在中餐主题宴会设计、西餐宴会服务、客房铺床、中华茶艺项目、导游服务、英语口语教学上,以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方式,以赛促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和心理素质。

三、考核评价的改革

1、转变考核理念,坚持全过程评价。我校酒店管理专业有约1/4的中职升高职的学生,今后这类学生将成为主要的生源。中职生的显著特点是专业性较好而理论基础较弱。在教改前的总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笔试*80%,是典型的“一张试卷定成绩”。而教改后,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考评体系中,更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环节的考察。以《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综合成绩评定包括:(1)平时成绩占20%(包括:考勤、作业、情景模拟、课堂提问、笔记抽查);(2)技能考核占30%(包括前台接待、客房预订、离店结账、电话留言、行李服务,各占6%);(3)中级前厅服务员考证成绩占20%;(4)期末卷面成绩占30%。这样能使中高职教育更好的衔接,顾及了两类生源渠道的学生特点。

2、建立“四位一体”的多元评价体系。过去,学生的成绩由授课教师一人决定,不易发现教学中潜伏的问题。而通过教改,建立“四位一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是由企业、教师、学生、技能比赛获奖这四部分构成。重要的工作项目由校企教师共同评定,团队合作项目由学生自评与互评。按我校规定对参加市厅级技能比赛获奖的学生,可以免试与竞赛内容相关的3门课程并按获奖等级不同直接给予评定分数。

参考文献:

第4篇: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社区大学课程主要有三种研发模式。

(一)政府委托当地大学研发的学术性课程

学术型课程是各地政府委托当地的高校和学术人员,依据其已有的课程编制,进行针对当地社区学习特征的进一步研发的结果。学术性课程的主要内容是适当扩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着眼于知识的自由和解放,从而达到培养学习者思考分析与理性判断能力的目的。学术性课程的开设须要依托当地高校的配合和投入,研发此类课程也需要和当地社区特点相结合,课程研制的过程中需要征询和调研当地社区学习状况。学术性课程研制依托鲜明,但是须要和当地学习状况结合,研制不容易落到实处,要契合社区学习者自身发展和需要是这类课程在社区学习中心适用重要突破的难处。

(二)政府委托当地社团研发的社团服务性课程

社团课程是政府委托当地社团,依据其活动内涵和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地方社团活动特色,针对当地社区学习特征进一步研发的结果。社团课程主要内容是培育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和修养。社团课程的目的在于引领学习者参与公共事务,面对当前社会现实问题,引发学习者深度思考和体验,发展其对人的社会关怀及人文情怀。社团性课程多以培养学习者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能力、修养,这类课程的运行需要学习者参与实在社团服务活动,其组织化意涵十分鲜明,因此,建立良好的课程执行制度和支持系统十分重要。

(三)政府整合当地资源研发的生活艺能性课程

生活艺能性课程是政府整合当地课程资源,集聚当地艺能人士,依据当地民众生活状况和基本需求而开发研制的结果。生活艺能性课程注重学习者生活的层面,其目标在于增进学习者生活知识视域,开拓生活感悟,健全生活知能,提升生活品质,升华生活价值观感。生活艺能性课程门类繁多,开设形式灵活多样,课程研发周期短,内容丰富多彩,有些已经形成颇具规模的课程超市。生活艺能课程的研发多依赖施教者个体特征,其特色较为明显,研发过程也多是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相对前两类课程的研制,生活艺能性课程有不成熟的一面,须要不断修正。

二、社区大学课程的编制

台湾社区大学下设各类分区学习中心,其课程的编制概括如下。

(一)数字化资源中心

1.地方特色数字化发展课程。依照地方特色的数字化经营,选择经济面、文化面、教育面、艺术面等编制课程。2.数字化信息课程。依据民众学习兴趣及当地的学习程度,规划民众数字化信息课程进度。3.日常开放应用引导课程。成立专责管理委员会,并公布开放时间,定期维修设备,开放并为民众使用。

(二)高校附属社区学习中心

1.规划学术性课程。高校已有编列的较成熟的学术性课程,课程涵盖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全方面。2.非规划学术性课程。源自社区的宗教、社区、媒体、学术界等的学术性课程,课程涵盖各类专业领域学科的全方面。3.推广课程。高校课程资源向社区的推广,高校教师向社区推广自己的课程,课程涵盖高校特色课程和地方特色课程的各方面。

(三)社区多功能学习中心

1.社区地方特色课程。结合当地产业、文化或农产?品等特色,发展当地特色课程,如虱目鱼丸网路行销课程、花草植物栽种与认识等课程。2.民众兴趣课程。调查社区居民感兴趣之课程或依据学员特性规划合适的课程,包含养生课程、烘焙课程、简易资讯课程等。

(四)乐龄学习中心

1.中心特色课程。结合当地产业、文化、艺术、自然环境等特色,发展为乐龄学习中心特色课程。2.政策宣导课程。预防及宣导老人心理问题、用药安全、消费保护、交通安全、性别平等、祖孙代间互动等课程。3.基础生活课程。包括活跃老化基本观念、高龄社会趋势、终身学习、退休准备教育、健康老年等课程。4.兴趣休闲课程。依照学员学习特性规划,包括信息科技、艺术教育、养生运动、成立剧团、古迹巡礼、生态保育、文化传承、产业创新等课程。5.贡献服务课程。包括乐龄志工成长、方案规划、服务学习、技艺传授、中高龄人力运用、自主学习团体经营等课程。

(五)外来人员学习中心

1.家庭教育课程。包括亲职教育、子职教育、性别教育、婚姻教育、失亲教育、伦理教育及家庭资源与管理教育等课程。2.多元文化学习课程。包括外籍配偶母国语言学习课程,闽南语、客语等乡土语言课程,外籍配偶母国文化节庆课程,当地文化节庆课程,相关文化宣导课程。3.技能辅导课程。各中心依照其设备、师资专长等资源与优势特色,迎合外来人员需求规划其生活技能所需要的学习课程,如:考驾照前之学习辅导、简易烹饪、美容美发、彩绘指甲等课程。4.人文艺术特色活动课程。依照当地人文艺术特色,配合外来人员教育推广,弹性规划各类活动课程。5.人力资源培育课程。为使外来人员能长远具备劳动能力和素养从而规划开设的人力培育课程。6.政策宣导课程。如用药安全、交通安全、反毒教育、爱滋病防治、消费者保护、反诈骗、性别平等等课程。

除以上课程编制外,社区大学还会依照选课人数研发和开设新的生活艺能课程和休闲课程,每年都会不断有新的课程进入课程编制。

三、社区大学课程的实施

(一)在地就近学习,划片分班实施课程

地方政府规划社区大学在社区分设课程教学点,场地多选择临近的中小学,发展跨越地界的课程服务,不仅设计融入乡村文化及城市特色的课程,也和中小学校本课程相结合,就近共享课程资源。社区学习中心秉持“学习送上门”的精神,拓展课程服务,让社区居民不分经济阶层、生活型态、居住区域远近都能享受社区学习中心的课程资源,不仅将分班视?学习据点的延伸,更以“学习在地、在地学习”的精神,发展当地的特色课程,透过居民学习意愿及相关资料的访查,协助社区办理社区活动、参与公共事务、开设社区相关课程,营造一个学习型的社区。

(二)连结当地社会发展,发展更具本土特色的学程

为了深化课程和当地社会现实生活的联接,地方政府发起讨论探究课程社会化、生活化的实际做法,首先从课程专案的内容体系修正,鼓励教师从课程位置思考如何与在地文化特色结合,如何规划参与式的策展活动,让课程实施展现力量。政府鼓励课程内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强对在地文化创新、环境美学再造、文创产业研发、资讯素养普及工作等等的关照。

(三)以“课程公共化”为导向,成立“教与学”陪伴小组

“课程公共化”强调课程的公用性、公益性和公效性的内在意涵,在课程的实施现场,师生平等的以对话的形态合作学习,课程实施不仅仅展现知识力量,更促成才能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进而推动社会改革,逐渐形成学习者的“公共性格”,从而逐渐引出知识、现实和人我关系的体验,这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公共经验的多维交流。

(四)走出教室,走入社区,成立“自主性社团”

台湾社区大学的课程实施跳脱纯粹的个人的学习视野,学习与社区实习服务相结合,走出教室,走入社区,认识当地实情。社区实习服务表现为师生同学共享,共同面对现实课题,如一起打造社区花园、彩绘、木工、设计社区宣传等。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实施者为学员量身打造体验课程过程,引领师生共学参与,实践“边学边玩,边做边学”,最后达到自主性课程体验的学习效果。

四、社区大学的课程管理

(一)课程规划

社区大学均为自主办学,社区大学采用学分制,学员年满18岁即可进修,修业不设年限,学员只须修满社区大学规定的学分数,即可由县市政府与该社区大学核发四年制大学毕业证书,如修完两年学分数,也可核发两年制社区大学结业证书。社区大学课程的特色,即是所有的课程均为选修课,由教育局核准课程库资源,各社区大学可根据课程库资源自主开课。社区大学也可以自发研制新课程,并通告县市教育局备案以备纳入课程库。学员选课藉由学员自身能力是否能通过修课要求来判断学习水平,一切都由学员自己决断。

(二)课程组织

社区大学聘任教师采用提名制和核准制,社区大学有自己的校务会,有权提名校内外合适的专业人士为教师,由于课程越来越多,新课程教师也一般采用自荐的方式提请校务会审核自己的新课程,经校务会议核准,社区大学聘任提名人选担任课程教师。社区大学开课时间比照正规大学学制,分为春季课程班、秋季课程班,暑期课程班,开课时长多数是18周,授课和活动相结合,开课形式灵活多样。

(三)课程评价

每门课程设课程小组长协助规划执行本课程,课程小组长作日常考察及记录,负责考勤,负责填写综合考评成绩单及缺旷课统计表,送授课教师作为学期成绩核算的依据。授课教师根据学生出缺席、学习态度、执行成果,并参考课程小组长的督考纪录评定成绩,再结合该学期进行的社区服务活动成绩、进行成绩总评。成绩评定后送社区大学注册组登记。每门课程的教师也会在课程结束后给予本课程实施过程中细节写一份详尽的反思心得,以最为对本课程的修正和善化。社区大学也会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检验课程执行的效果,并形成结论备案,以进行课程精减的依据。

(四)经费管理

第5篇: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一、工作目标

20xx年全区拟完成10个“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建设,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建设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内容丰富、服务队伍健全、服务水平专业、群众参与积极的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开展以家庭道德建设为核心的系列培训和服务,提高家庭成员道德水平,提升社区居民文明素养,为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我区社区家庭服务整体水平。

(一)建设家庭服务体系。围绕家庭道德建设,开展多元化社区家庭服务,即妇联组织整合多方资源,为社区家庭提供家庭美德实践、家长素质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家庭生活艺术、家庭关爱服务等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各类特色服务活动。

(二)创新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以需求为导向,通过项目运作,培育一支“妇女工作者+专业社工+志愿者”的工作队伍,提高社区服务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三)实现服务活动常态化。建立社区家庭服务长效机制,丰富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扩大居民参与,形成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驻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及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

二、服务内容

(一)家庭美德实践类:开展美德养成实践。开设“家庭美德课堂”,寻找文明家庭、征集优秀家训家规家风,选树身边典型,以“孝美亲和廉”为主题开展家庭美德践行引导,在反复练习中践行美德语言和美德行为,促进家风培育和传承。

(二)家长素质提升类:开展家长素质培训工程。开展父母亲角色认知培训,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遵循儿童成长规律,在子女教育中正确履行角色义务,引导和支持家长儿童在参与中发展。

(三)家庭生活艺术类:开展“生活艺术”培训。针对社区妇女儿童开展针织刺绣、茶道花道、烹饪烘焙、折纸手工等日常生活培训和传统国学、儿童蒙学、诗词歌赋等优良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家庭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针对社区家庭开展家庭关系调适技巧、心理咨询辅导、邻里关系调处等方面服务,消减家庭生活负面因素,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和谐。

(四)家庭关爱服务类:针对不同类型家庭需求,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提供及时便捷的关爱服务。开展生活培训服务。如婴幼儿保育、安全知识普及、健康养生等与家庭服务相关的课程培训。

三、工作模式

探索“党政主导、妇联推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支持”的社区家庭服务运行模式。

(一)党政主导。全区各级妇联组织要积极争取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带妇建创新社会管理的协调机制,抓住政府职能转变机遇,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保障。

(二)妇联推动。妇联组织要在社区家庭服务工作中承担起顶层设计、项目监督和服务角色,充分发挥在整体规划、项目推进、资源对接、平台搭建、人才支撑等方面的作用,推动工作顺利进行。

(三)社会组织参与。妇联组织积极引导、推动专业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围绕妇联职能“服务社会、为我所用”,通过专业化、人性化服务凝聚更多妇女和家庭,以多种形式和渠道服务改善民生,参与社会治理。

(四)社会支持。激发社区居民特别是妇女群众的内生动力和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等部门动力,共同推进家庭道德体系建设,把“工作对象”变为“工作力量”,形成社区合力。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3月)

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街道对社区基础条件进行摸底并申报建设社区,区妇联组织工作人员对各申报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并根据考察情况研究确定群众参与意愿强、基础条件好、社区干部认真负责的10个社区纳入实事项目建设范围。

(二)创建阶段(20xx年4月至12月)

1、实事工作部署。4月上旬,召开全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动员部署会。

2、调研服务需求。4月中旬前,区、街妇联组织深入创建社区开展居民服务需求调研,各创建社区研究制定具体建设方案,并报区街妇联审核。

3、选择社会组织。4月底前,社会组织提交有关社区家庭服务的课程方案,区妇联结合社区需求确定负责运营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会组织,并签订服务协议。

4、完善服务设施。5月至6月,各创建社区根据确定的建设方案,装修完善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功能室,配备相关服务设备。

5、开展社区服务。4月下旬至12月,各社区按照3+1+N的模式开展社区服务。“3”即社区家庭服务中心每月从区妇联提供的《洪山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选课菜单》(附后)中选择专题的课程内容开展三次家庭服务活动;“1”即区妇联今年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送一场儿童剧;“N”即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在原有的服务和活动基础上,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和引进社会组织开展一项或几项特色服务项目。

6、跟踪评估。12月底前,区妇联对创建社区的建设情况、课程安排、人员组织等进行考核;对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课程满意度进行跟踪评估,对于评估不合格的社会组织不予续签合约。

(三)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

总结创建社区成功经验,形成可复制模式。以点带面、全面推广,扩大实事效果。

五、工作机制

(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社区网络化管理信息平台,整合现有存量资源,分类建立与妇女儿童和家庭相关的社会资源库,利用网站、QQ群、微信等平台载体,逐步实现全区社会资源的共享,以及与妇女儿童家庭需求的有效对接,推动社会资源向项目资源转化,实现与妇女儿童和家庭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建立加盟合作机制。通过筛选、招募一批专业社会组织,提供多元化公益产品和服务,逐步实现社区家庭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市场化。培育和孵化本区家庭服务社会组织品牌,不断增强其服务能力和造血功能,形成有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家庭公益服务产业链。

(三)建立督导评估机制。按照工作目标和内容的要求,对服务项目开展科学、客观、公正的督导和评估,用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手段实施项目跟踪监管,督促服务绩效不断提升。

六、经费保障

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专项经费由区财政局按工作进展情况据实结算拨付。区财政设立的专项资金用于资助10个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主要用于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功能室装修、购买服务设备、购买社会组织运营服务及组织实施工作经费四个方面。服务功能室装修和购买服务设备经费由区、街、社区三级负担;购买社会组织运营服务和组织实施工作经费由区全额资助一年,一年后由街道和社区自行解决。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街道、社区要高度重视,切实把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构建多方参与、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洪山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具体工作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妇联)负责组织实施,相关成员单位积极配合。街道具体指导本街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建设。社区居委会具体负责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建设及活动的开展,同时,要加强与进驻运营社会组织的沟通协调,积极配合社会组织开展各项社区家庭服务活动,并对社会组织运营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社区家庭服务中心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第6篇: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验;随堂实验;分组实验;微型实验;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5)9C0023C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随堂分组实验的背景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教育和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实验教学承载着丰富感性认知、提升理解建构的独特功能。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却不喜欢实验课,主要原因有:(1)教学内容多和课时少之间的矛盾;(2)实验准备繁复;(3)实验室药品仪器配备数量和种类不足;(4)教学过程难以掌控等。而化学本位教育的缺失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上课在黑板上“做实验”(清华大学化学系宋心琦先生语)。

因此,我们尝试在高一必修模块中设计大量随堂分组实验,以期能够初步解决以上几点问题。

2 随堂分组实验的内涵

随堂分组实验,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由学生分组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或获取必要的感性认识的教学活动。随堂分组实验能与教师的讲授密切配合,是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和规律,掌握学科研究方法而设计的课堂实验,在整个过程中将由学生亲自动手使用仪器、观察测量、取得资料数据并亲自分析总结。

随堂分组实验的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能够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在研究设计过程中,将会涉及验证性、探究性或设计性等多种类型,并满足实验仪器的简易性、易操作性、小型细致性、灵活性、创造性和系列整体性等要求。

我们尝试了多种学生的实验分组方式。一开始,我们也是直接利用学生同桌间的自然分组,三人一组,其中一人负责记录结果,两人负责处理实验,这种直接干预的方式让实验记录的完整度大大提高。但在课下交流的时候,学生认为记录实验的同学动手机会少,做实验的同学没有机会体会记录实验现象的生成过程。此外,由于自然分组存在过多的班主任因素,有时3个学生的能力不足以较好地完成实验和记录整理。所以,在后续阶段,我们也尝试了自由组合的方式,仍然是3人一组,但将实验手册增至每人1份,同时建议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可能搭档组合,包括男女学生的自由组合。在这种分组方式中,学生间的分工合作和交流更充分。

3 随堂分组实验的设计

3.1 确定分组实验主题

哪些内容可以设计成随堂分组实验的形式呢?最值得选择的应该是对于化学学科来说具有核心和基础地位的概念和规律性知识,因为一方面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知识,就等于掌握了学科知识的主干,形成了扩充和扩展自己知识结构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调和了教学内容与课时之间的矛盾。

结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三套全国教材,经过讨论,我们以原子结构、碱金属、卤族元素、几种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几种常见的有机物等基础知识点为对象开展了随堂分组实验设计,共计16个,见表1。

3.2 选择分组实验模式

无论是杂志发表还是优质展示课的教学设计,均涉及实验探究活动,参加优质课比赛时上课的学生也大都已经完成了该内容的学习,因此,总是给人一种虚假和不实用的感觉。

在分析入校高一新生的知识储备和实验能力基础上,我们认为必修模块的实验应该存在多种类型,不能为了探究而探究,验证性实验估计会多些,适当增加实验中探究的成分,见表2。

以“20世纪化工业的明星分子:氨”这节课为例,在“氨”之前的不少实验,都是验证为主、探究为辅的设计。与前面所学知识相比,氨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初中时学生就在学习“分子扩散”时对其挥发性、溶液显碱性等性质有所了解。因而,我们将其设计成开放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步骤如下:

[活动用品]

浓氨水、浓NaOH溶液、配套10mL注射器;空NaCl瓶(用以制备氨NH3,无标签)、配套10mL注射器;浓盐酸、氯水;酚酞溶液(250mL烧杯)、废液缸(100mL烧杯、稀盐酸)

[活动提示]

1.观察注射器标签,注射器专针专用。

2.小心使用注射器,避免扎伤。

3.严格控制浓氨水、浓NaOH溶液用量,以免NaCl注射液瓶过度膨胀漏气。

[活动步骤]

1.准备工作:制备氨气

(1)分别用配套注射器小心抽取4mL浓氨水、浓NaOH溶液,将其注入空NaCl瓶,充分振荡。

(2)将反应后的废液小心抽出,将其注入盛有稀盐酸的废液缸。

2.设计实验:氨气的性质

因为在“氯及其化合物”的实验中已经接触过空塑料盐水瓶和注射器,所以本节课学生已经能够熟练使用这些用品,他们的创意设计也给了我们很多惊喜。

在课后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认为,一个实验是否能够设计成探究实验,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于该知识的前期储备是否足够充分;(2)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用品使用是否熟练。

因此,在“铁盐与亚铁盐的相互转化”实验的设计时,我们首先呈现各种检验Fe2+/Fe3+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再结合已经了解的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利用废旧药板完成有关探究。

3.3 创新分组实验仪器

已有的片段式探究实验设计,都是针对30人左右的优质课和展示课。如何在70名学生的课堂上完成分组实验,如何满足16个教学班的循环教学,这是现有文献资料中根本没有提及的问题。因此,我们开发了适用于大班额的微型、绿色化实验,并创设生活情境,使其更加生动活泼。

以“海水中的元素: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例,由于Cl2有毒,一部分高中教师选择了演示方式,更多教师则选择了“说实验”。而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既是学生认识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关键一环,也是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重要实验依据。因此,我们认为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实验设计。

如何减少氯气的泄露污染,能否在课堂上让学生快速制取少量氯气呢?经过讨论与选择,我们利用废弃塑料生理盐水瓶和注射器、青霉素药瓶进行半封闭实验,并创造性地利用了强酸性洁厕灵和“84消毒液”来完成液液混合制备少量氯气,借助于这样的设计,无论从制备还是性质实验,都能够在几分钟内快速完成。同时,利用便当盒,把整节课的实验打包带走,60盒就可以完成16个教学班的循环教学过程。

分组活动中与该实验类似的微型设计还有不少,见表4。

3.4 教学设计的具体过程

以“Na2CO3、NaHCO3的性质”为例,简单介绍我们进行随堂分组实验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3.4.1 结合课标和学情,大致确定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和方案

结合课程标准,我们知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既能帮助学生认识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间的重要规律,也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物质的量”这一重要工具的使用技巧。又因为Na2CO3和NaHCO3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我们选择了在制作面包的过程中面团的两次膨胀现象作为本节课的主线:一是在发酵箱中与酸性物质反应,二是在烘焙箱中受热分解。

3.4.2 讨论分析实验细节,提高设计可操作性

随堂分组实验课的成败,除了有一个好的引领思路外,关键还要有可操作性的实验设计。为了满足整个年级16个教学班的循环教学,我们将这节课中的很多实验设计成微型实验,一方面大大提高了便携性,另一方面微型实验能够快速得到现象,保证了整节课的教学完整性。

Ⅰ.与酸反应的半定量实验

为了比较Na2CO3、NaHCO3与盐酸反应的速率问题,学生需要同时将两种固体加入过量盐酸中。根据以往经验,由于试管入口小,操作很难完全成功,试管容积不大,反应时酸液容易冲入气球。我们挑选了100mL平底烧瓶,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几个问题,同时由于小烧瓶的精致程度,实验的美感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Ⅱ. NaHCO3受热分解实验

流传很广的大小套管实验存在以下问题,装置组装复杂,操作比较困难,加热时间太长,不适合学生分组实验。经过查阅大量资料,我们利用W形管微型加热反应装置[2](见图1),在10s左右就顺利完成了实验。

我们还发现,加入的NaHCO3稍多些,能使澄清石灰水产生“先浑浊再澄清”的现象,再加热石灰水处,“溶液又会重新浑浊”,为我们讲解碳酸盐与碳酸氢盐的相互转化提供非常实用的实验支持。

3.4.3 结合课堂实践,评估优化设计

结合授课教师感受,以及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两个实验设计在三个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均能较好地体现设计目的,顺利达成教学效果。

3.5 教学设计反思,加强教师引导

在第一轮试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比于跟随教师设计一步步完成实验,学生更喜欢将所有实验一气呵成完成。可到最后归纳整理实验现象、讲授知识时问题就来了,学生兴趣索然,忘记的比记住的多。

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增加了一个环节,增加活动手册中指引导语的内容,设计合理的与实验有关的思考题目,帮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每一步所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胶体”的有关实验[3]中,当学生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出三种分散系后,从“分析与讨论”中就能够发现原来这种方法是专门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的;当完成了“卤水点豆腐”模拟实验后,通过分析“石膏、蔗糖溶于水有什么不同”,结合蔗糖溶液不能使豆浆发生聚沉的现象,猜测出胶体介稳性的可能原因。

同时,我们也将大部分教学设计修改成了适合先集中完成实验、再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的形式,使设计更加符合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增加小组间展示次数和加强作业批改等方式,从教师层面引起学生关注实验现象的记录与整理、实验结果的生成过程。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16个随堂分组实验的教学设计。2009级学生接触到的实验远远超过了新课标实施以来的前几届。随堂分组实验教学方式的开展,给师生带来了一个更加形象化、直观化的感知世界,为教学过程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王涛.“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随堂分组活动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4,(2):58~59.

第7篇: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应用型人才 育人作用 科学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2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way for innovation training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for students in the university,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ctual conditions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independent status of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from aspects of activities, experiences and shortages. The positive role of scientific planning fo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wa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pplied talents; educational role; scientific planning

目前,全有227所本科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02所本科高校开设“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还有几十所专科学校开设食品类专业,每年培养学生3万余人。①近年来,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更加广泛,使得食品工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已经从传统的追求数量转向提高人才质量,这就要求高校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进行系统性、综合性考虑与设计,科学地规划与组织第二课堂活动,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②

综合以上,本文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切入点,从具体活动的内容、经验、不足等方面探讨第二课堂的定位和育人作用的发挥,及其与第一课堂相结合在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最后对第二课堂的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1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前身为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食品工艺专业,迄今已有60年的办学历史,在长三角地区食品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近年来,为了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培养适应“大食品工程”③背景下的多样化专业人才需求,食品专业结合实际的校情和院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受学生欢迎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一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是高校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大学的教学、科研、校园文化、社会服务等紧密联系,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学院鼓励学生在学好基础和专业课的同时,积极申报和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近年来,学院共有学生700余人参与大学生生科技创新课题申报活动,成功立项近200项,包括重点课题4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20余篇,获得了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第七届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二等奖等多项科技竞赛奖励。这些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合作能力等得到了提升,全院也形成较为浓厚的学习与育人氛围。

二是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大赛”和企业基地实践。为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举办由“企业出资、学生参与、专家指导”的技术创新竞赛活动,针对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的专业特色,与企业合作举办多个调香大赛,如“乐尔福”调香大赛、百润杯”调香大赛等,同学们经过专业的导师进行的闻香、仿香、调香方面的指导培训,可以独立进行调香工作,激发了同学们对专业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专业技能。此外,学院依托“085”工程建设项目“上海市食品示范中心建设”平台,举办焙烤创意大赛、养乐多创意大赛等,共吸引了全院各个年级食品及轻化、生物专业学生参加,共有十余支团队获得优秀奖以及最佳创意奖。同时,学院与企业合作建立多个企业实践基地,如光明乳业、国际香料等企业,让每届食品专业大学生利用暑期或课余时间到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就业实习,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建立相应的考核体系,将学生在企业的表现纳入奖学金、助学金的考核。

三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鉴于食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学院将专业学习和就业创业相结合,从活动规划、项目选拔到组织实施、成果展示等各个环节都高标准严要求,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同时,将每次活动都作为一个品牌去经营,使活动的科技含量更高、人文内涵更多,打造精品,使这些活动保持更强的生命力。例如,每年充分利用5个重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元旦),依据各门课程内容进行食品相关知识的市场调查;还利用每年国际食品添加剂展销会和烘焙原辅料展销会在上海召开的良好机遇,进行展会志愿者服务、听取国内外专题学术讲座;并以小组为单位及时进行图文并茂的汇报交流。每年的暑假和寒假社会实践,学院都非常重视,在开始前召开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成立重点团队,分别涉及“知行杯”、“三下乡”、“专业实践”等各类活动,形式包括问卷调查、企业参观、座谈交流等。近年来,累计立项重点团队30余项,多位教师和学生获得先进个人称号。

四是进行专业培训和讲座。学院开展各种形式的专业讲座提高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更好地丰富和推动第一课堂的建设。“才聚语海天天讲”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1年开始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截止到2015年5月,已举办大型系列讲座超过500次,深受在校学生欢迎。学院根据专业的特点,每年都会邀请知名食品院校专家教授、食品企业资深经理、食品行业知名顾问等进行专业知识的讲解,市场形势的分析,并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与创业历程分享。同时学院还展开辩论赛、讨论会等活动,就当下热点的食品话题展开讨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兴趣。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在注重挖掘校内资源,扩大参与者范围的同时,衔接校内与校外,学校与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二课堂活动提升了层次,丰富了内涵。从人才培养效果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8%,考研录取率达20%,毕业生质量总体情况较好。

但不能否认的是,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活动开展缺少系统和专业的指导。高水平专业教师指导与专业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活动的整体层次尚待提升,学生个体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缺乏更有效的引导,影响了参与科技创新的覆盖面。二是第二课堂活动仍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这不利于充分调动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主动性,缺乏广泛的社会认同,且对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2 对食品专业第二课堂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要进行政策引导,增加实习经费,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受到实习经费的限制,“大食品工程”背景下来看认识实习的企业类型覆盖不够广泛,另一方面学生实习对企业来说是负担,企业积极性不高,也限制实习单位数量与质量。因此,高校应该认清形势,把第二课堂看作是一种独立存在,深刻认识到其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从上到下,集全校之力进行部署、规划,加强指导,加大投入。学校、企业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建立更多能长期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共同携手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技能、重视实践与创新的应用型复合人才。④

其次,提高指Ы淌Φ淖酆纤刂剩使第二课堂的专业性更强。一是指导老师应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指导能力,尽量选用专业具有行业背景和经验的教师进行第二课堂的指导。同时,高校应采取措施建立和完善对第二课堂的教师培训机制,安排中青年教师去食品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提高其专业知识和能力,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第二课堂的教学规律,深入把握两大课堂之间的关系。二是指导老师的指导应全面到位,因势利导,将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考虑到食品企业由于安全卫生与生产效益的方面认识实习很难安排学生动手的环节,可尝试让学生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一些简单的工艺实验来弥补,并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就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相关研究。

第三,实现第二课堂系统性和科学性,设立奖罚制度,保证公平公正。一是规范第二课堂的评价机制,在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应更科学。从评价内容上讲,教师应重点对学生实践过程、学习方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除对教师的指导个性和创新性给予评价之外,还应重点对内容和效果进行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应采取开放式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二是使第二课堂的激励机制更优化。在对老师的激励方面,可把指导第二课堂活动与教师的课题项目申请、评职称等挂钩,激励教师主动参与第二课堂的指导。在对学生的激励方面,可以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与评奖学金、学分替换等方面相衔接,以更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三是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对认识实习企业效果评价的制度。通过对企业的反馈不断提高其实习指导的质量,对于连续好评的企业应通过提高其指导费等方式给予表彰。

总之,根据食品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确立第二课堂在育人体系中的独立地位,科学规划第二课堂,实现第二课堂运行和管理的规范化、系统化和专业化,建立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长效机制,才能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协调发展,不断提高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 曲云进,姜松,刘凤英.中国传统节日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以食品类大学生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200(12):133-135.

② 严毛新.我国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及对策[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76(1):81-85.

第8篇:烘焙课程总结范文

网络时代,在打打电话点点鼠标敲敲键盘就能解决许多问题的幸福生活里,你的双手主要用来做什么?假若穿越回古代,凭你这双手能否养活自己?不说别的,单从每个人力所能及的日常生活说起,敢不敢出来晒晒,你具备哪些生活技能?你会使用的工具又有哪些……

本刊编辑部特意去同学当中作了一次调查:你的双手能干什么?

调查:问问你的双手

共有105名高中同学参与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

一、除了吃东西和写作业之外,你的两只手做得最多的两件事是(选两项):

除了吃东西写作业外,双手做得最多的两件事分别是玩电脑、手机或者游戏,插在裤兜(衣兜、袖筒)里。其中,玩电脑、手机或者游戏以80%的大比分遥遥领先。排在第二梯队的有打球、玩乐器、做家务以及手工小制作。这双手,果然是比较爱清闲啊!

二、以下十八般工具中,你能够熟练使用的是(多选):

同学们能熟练使用的工具排名前四的分别是:菜刀、针线、微波炉、擀面杖。而排名紧随其后的选项便是:以上全都不会用。看来,大家对工具的掌控本领主要来源于最熟悉的生活。咦,奇怪,这个叫“以上全都不会用”的是哪里来的新鲜工具?

三、假设你突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被放逐到一个非现代化的、但严格遵循“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地方,你觉得你会饿死吗?

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虽然此刻没什么手艺,但相信自己学起来应该很快。看来大家对自己的双手还是充满信心的,坚信关键时刻小宇宙总会爆发的。只是,会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手到用时方嫌笨呢?

当我们问到:如果你身边的某样东西用坏了,你的第一反应通常是什么?60%的同学选择了“自己琢磨一下,看看能不能修好”。这种节俭的品质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而请大家为自己生活技能方面的动手能力打个分(满分5分)时,半数同学都为自己打了3分,认为自己动手能力实在一般,会基本的家务活,其他操作技能则需要多加锻炼学习。

那么,同学们究竟想学习哪些方面的技能呢?调查结果中,被同学们提到比较多的依次是:烹饪、种花种菜种粮食、针线活、组装修理电脑、动物饲养、木工等。

经过以上盘问,双手表示很惭愧,决定暂别电脑、手机和裤兜,以免在人类进化史中被不幸退化出局。

故事:一起动动手

成绩好不好?会点儿啥呀?面对这类问题,是不是成绩不拔尖又不懂琴棋书画、说学逗唱的你都不好意思答应?

你out了!如今,比这些更酷、更吸引眼球的是掌握一门技能!下次再碰到秀成绩秀才艺的人,你就可以反问:你有什么手艺吗?会做木工吗?会织毛衣吗?会种花吗?会做蛋糕吗?会修车吗……

有一种能力也许无关成绩,无关艺术修为,它没有华丽丽的光芒,却有脚踏实地的力量。它决定了当面对生活时你是强者还是弱者,它会让你活得更有人样儿。它叫生活技能。

我会做木工

经纬斌 上虞春晖中学

我家住在乡下,我爸有一门切割拉磨的木工手艺。我做木工的手艺就是向我爸学的。有次家里需要一把小板凳,我跃跃欲试,就此拉开了我的“小木匠”生涯。

木料是爸爸以前做工后剩下的那几块。我先在脑海里构思了一遍小板凳的模样,心里有了数,就开始动手。

其实最后的拼接组装和搭积木类似,最主要的还是先把板凳角度设计好。依照角度,先要在凳面上打眼,挖出四个浅浅小坑。接着用夹背锯开榫——在做凳脚的四根小木棒顶头切除一小块,以便它们能小坑。开榫的时候,手的平衡与力度是最重要的了。初学时不习惯,拉着锯刀往下切,一不小心就卡在中途,更要命的是,切下去的路径并不平直,显然有点废损一块“栋梁之材”的意思。

但谁还没个第一次,老爸告诉我,用锯刀的一个小窍门在于角度,往下走的时候你得把手往上抬一点,让锯齿先吃进木材里,再一并用力推,这样能更直。虽然不能一下子掌握精髓,中途因为方法不当,还洒下一点热血,但总算锯完了!我又用砂纸将凳面凳脚边缘磨光,使它不至于扎手,接着我用钉子榔头敲敲打打,将凳面凳脚衔接固定……一把还算顺眼的四脚小方凳就这样“惊天动地”地诞生了!

我心里憋着得意,表面上则异常平静地递给妈妈,这样她洗衣服的时候就有了“靠山”,不会腿酸。更令我欣喜的是,我的小外甥女来做客,因为人小,吃饭够不着桌子,便在原有的大凳子上,垫上这把小板凳。她一览众山小地坐在上头,俨然一副君临天下的样子。她满足,也让我骄傲。

此后,我便不断尝试,书架、碗柜、椅子……这些日常小物件除了带给我劳动中的新鲜感,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自己和身边的一切都息息相关。每当我仔细打磨着木料,都会觉得心也跟着安静平和起来。每当我敲敲打打,我总觉得双手特别有力,仿佛掌控了一个世界。

我会冲印照片

傅小敏 杭州高级中学

我的童年,有一部分时光是在暗房中度过的。父亲曾是摄影爱好者,除了背着相机四处走走停停拍拍,也亲手冲洗胶卷。他带我走进这个光、影与时间的世界。

光、影、时间在这间狭小的暗房里被无限放大:明光要全部赶尽杀绝,除了一盏15瓦的红色白炽灯;显影液、定影液按比例严格调配,才能把影像牢牢地定在相纸上;时间在显影、定影、曝光、水洗的时候被层层截住,给光和影扣上一重一重的枷锁。我们在生活里行色匆匆,光侧身溜走,影捉摸不透,时间也从不为你停留。唯有一间狭小暗房,将它们安静豢养,任其茁壮生长。

父亲只带我冲洗过黑白胶卷,他说色彩太喧宾夺主,他更喜欢纯粹的事物。我猜最重要的原因只是彩色相片的药水配方复杂,曝光难度太高罢了。所以我的暗房里并不饲养色彩。

初一那年,我们搬了家,暗房没有了。爸爸专注事业,摄影的兴趣渐渐淡薄,那些曾经和他一起走走停停拍拍的摄友们,有的已经成了国家级摄影师,有的还在“不务正业”着。初三那年我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数码单反相机,是父亲送给我的礼物,而他自此算是真正放弃摄影了。我在高科技的辅助下贪婪地捕捉色彩。平时随身携带一只小卡片机,假期背着那台单反像父亲当年一样走走停停拍拍。赤红、橙黄、青绿、蓝紫,就是不甘于黑和白。

直到高一那年,学校开设了一门摄影课,每个人发到一部破旧的135胶片相机,光圈和快门值是固定的,我们只能对焦和按快门。记得荒木经惟说过,乡愁是他永恒的拍摄主题。我在裂像屏的视野里,终于再次看见了我遥远的童年和乡愁:那些山崖上的杜鹃花,池塘里的小蝌蚪,田垄边的秸秆堆,大雪后的松树林。

后半学期的摄影课,老师指导我们冲洗胶卷。同学们小心翼翼,轻手轻脚,而我熟门熟路,兀自完成了一系列流程:在暗袋里抽出胶片卷入片轴,片轴装入显影罐;倒入清水预湿;计时开始,迅速倒入显影液,以递减的时间间隔搅动显影罐,倒空液体;清水冲洗残留显影液;倒入定影液,静候两分钟,倒出液体;清水冲洗残留定影液半小时;悬挂胶卷,自然晾干;打开放大机,插入底片;调焦,试样,关灯,放置相纸,开灯曝光五秒,关灯,相纸迅速放入显影液中;换下一张,循环上一步;相纸显影两分钟取出水洗,放入定影液,开灯检查影像;依次取出相片放入水中浸泡,计时水洗;悬挂相片,自然晾干。

原来,肢体对动作是有记忆的。我记得每一道程序,环环相扣,井井有条。小时候,我和父亲分工明确,他调配药水,我搅拌药水,他曝光相片,我就蹲在显影盘边翻动相片,他水洗照片,我给他递照片,他说计时开始,我就替他盯着闹钟。

如今父亲对摄影的记忆只剩下几组光圈快门数值了,数码单反机身上纷繁的按键和操作盘也让他眼花缭乱手足无措。高二那年,我偷偷攒钱买了第一台自己的胶片相机,用的还是更老旧的120胶卷,整个城市只有一家店可以冲洗这种胶卷。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建一个自己的暗房。

我会做纱窗

余梦燕 台州学院附属中学

我生活在一个靠手艺吃饭的家庭,从小就清楚别人家的不锈钢门窗、衣架是如何在父母手中经过打磨加工逐渐成型的。

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以后也会走上这条道路。毕竟小时候家庭条件确实不太好,别人家的孩子手中玩的是变形金刚、芭比娃娃,而我的手中永远是脏兮兮的起子、扳手,连唯一的一根“金箍棒”也是不锈钢圆管的边角料。

个性像男生的我没有抱怨过自己的玩具是多么丑陋,多么无趣,甚至开始喜欢上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工具,每次看见老爸用切割机切出巨大的火花时,都充满了崇拜。偷偷开电源玩电钻打孔时差点打穿脚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

可惜的是至今我也只学会了一门小手艺——制作纱窗。原因无它,只有这门手艺是不需要那时候的我计算弧度和面积的。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制作纱窗是为了让我家的狗住的纸箱窝也有一扇窗。那时候不敢乱用切割机切料,毕竟那家伙太重,压下去切纱窗料搞不好会把脚趾头也切掉。

无奈之下我只好在杂物堆里捡四根差不多大的边角料凑成一个四方形,然后铺上纱布,为防止冬天纱布过度收缩而绷出料,必须事先留出一部分的纱布在材料的外面。再用纱窗专用的皮条把纱布固定在材料的四边凹槽中。之后用一个纱窗角放在压好纱布的其中一条对角线上,确定好位置后再拿手电钻对着纱角上面的孔往下钻。一个角大约需要四个孔,最后拧上螺丝固定。当然这个动作需要重复四次,再将纱布裁剪好。一个简单的纱窗就被轻轻松松搞定了。当然这是我千锤百炼后的成果,而我第一次做的纱窗在我做好后的第三天就因为没拧紧螺丝,纱角无情脱落。等我二次修复好装到事先挖好打洞的纸箱上时,仅一个下午,纱布就被狗抓烂了。

对一个孩子来说童年是宝贵的,花一下午的时间制作好的一扇劣质纱窗,就算再怎么难看也是个成品,却最终以四天的寿命惨死在狗爪下。有了第一次就会有无数个第n次。之后随着制作次数与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将做纱窗这项技艺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我敢说同龄人中我是制作纱窗第一人。每次看着老妈面不改色地拿着我做的纱窗告诉别人这是师傅亲自动手做的,我都在心里暗爽。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网吧五连坐,一盘没赢过时,我早已利用一个下午制作完成了4扇纱窗。老爸也特别配合地让他徒弟以后喊我小师傅。当然那些曾经被电钻钻伤手指,被刀片划破手掌,切割机火花溅入眼睛后的疼痛也奠定了我如今手艺好的基础。其实我也曾有过不止这一个爱好,但最后还能保留至今的也就只有这一个——做纱窗。如今我制作纱窗的热忱只有一个,因为这是我父母众多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因为这是父母赚钱的手艺,我不去感受它的苦,它的累,如何知道钱来之不易?

每一门精湛的手艺活都需要一双满是伤痕永远洗不干净爬满老茧的手去完成。而我希望多年以后,它们不再是我父母的唯一。

我是种番茄能手

江晓如 嘉兴第一中学

我的家在王江泾镇,那是个富饶的鱼米之乡。在没有休耕以前,我们家的屋子前是好几亩红红绿绿的番茄地。小时候,妈妈总是领着我,一边在田里打理番茄,一边用嘉兴土话跟我讲着“番茄娘娘”的故事。

我依稀记得,妈妈曾经告诉过我,番茄娘娘是一个很厉害的神仙。有她在,才能保佑每年的番茄收成。我经常困惑地问妈妈,番茄娘娘长啥样呢?妈妈答道,跟番茄一个样呀!如今想来,这样的故事真是可笑与幼稚。无非就是——在我想要偷吃番茄时,妈妈会狠狠打下我的手,告诉我番茄娘娘要惩罚你的哦;在我想要在番茄地尿尿时,妈妈又会狠狠地警告我,这是对番茄娘娘的大不敬……明明知道都是妈妈虚构的故事,却一直死心塌地坚信至今。

高一那年,我缠着妈妈在门口给我扒拉出一块空地(当时我们家的土地已经被征用建了厂房),买来了种子,像模像样地跟种花一样种起了番茄。认真了一个月以后,地里的番茄竟全成了“尸体”。我沮丧万分——番茄娘娘果然跟我不亲!我被妈妈嘲笑了,她见我认真了,便开始真正传授我种番茄的技巧。我记得,那天下午的阳光特别好,透过田地里氤氲的光线,我总觉得番茄娘娘笑着注视我。

带着些不甘心,种番茄就这样变成了我的一个乐趣。一拨一拨地种,一季一季地长,不管收成,不理时节。每次跟泥土的亲密接触就好像是一次愉快的自我对话。我开始懂得下种子时不能太深,排布也不要过分拥挤;种植期间水分要保持充足,光热要妥帖,并且定期除草;一个多月以后要给番茄立支架固定,打八字结避免直接勒到茎干;有了果实后要记得在番茄植株外套上网袋,避免鸟雀的啄食……每一个小细节,每一点小情绪,统统注入这一枚枚番茄里。它们像是能和我沟通,跟我建立了感情。而种番茄看似简单,却也让我一路摸索、探寻,跟学习任何一种技能一样,道路多少是会曲折的。种番茄的初期,虽然番茄已经能在我的手里存活,但个头不大,甜度也低。我翻阅了很多书籍,也询问了不少农户,发现根源出自番茄品种和糖分累积上。我向妈妈讨教了经验,在下一批的种植里,我注意了多使用有机肥(鸡粪猪粪之类),也做了一个简易的温室加大昼夜温差;在种子的挑选上,我更加精心,不够饱满的颗粒都在下地之前被我“铁面无私”地一一刨去……

我把这林林总总的技巧统统摘记在一本笔记本上,如今也有厚厚一本啦!家里人都打趣地称呼我“番茄大户”。

当然啦,我的这项特殊技能也遭遇邻居的冷言冷语:“小孩子居然在这里种番茄,想做一辈子乡下人啊”“太笨了吧,估计其他也学不会”。她们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不去学弹钢琴,不去学数理化,哪怕养只宠物也可以,这些“技能”似乎都比种番茄来得考究,也来得更有前途。但她们不知道,当我把自己种的番茄带去学校请同学们品尝的时候,多少人向我投来不可思议的赞叹的目光。她们不懂,其实真的是有番茄娘娘在的,她就在我们心里——呵护农作物与做其他任何事一样,都需要用心和努力。

我是布艺达人

李筱瑛 宁波第二中学

第一次接触布艺是初三毕业的暑假,有次逛街发现一种无纺布材料包,我很好奇那究竟是个啥,店主姐姐告诉我,那是手工材料包,可以自己动手DIY小物件,说完还给我展示了一个她做的布艺零钱包。我被“手工”、“自己做”这些词触动到了,当即买了一个三角形的小蛋糕布艺材料包。现在回想,大概就是从这个小蛋糕开始,我踏进了一个奇妙的微缩世界。

第一个材料包里附有说明书,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说实话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真有点“抽象”,首先是将各色布料裁剪成需要的形状,缝合蛋糕底部的两边,留出一边来填充棉絮,再以同样的方法制作蛋糕上的装饰物,而单单是这些装饰物的缝制就花了我好几个小时。当然到了最后一步,组装那些零碎材料就是我最享受的时候了,这不单单意味着一件作品到了完成的最后一刻,用热熔胶将它们粘合完整,就像看自己家孩子长大成人似的,不禁有一种功德圆满的感觉。真想不到,几块布料,在剪刀加针线的操持下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当然这第一次尝试还是以失败告终,针脚过疏,填充不够实,直接导致蛋糕变形。每当锁边的时候我就手忙脚乱,头晕眼花。我问老妈锁边有什么技巧,事实证明,我老妈也是个不靠谱的,她的技术比我的还不堪入目,最后反倒要我救场……后来我又去找那个店主姐姐,她开玩笑说,把秘笈都传授给你我就要失业啦。话虽这么说,她还是仔细地给我示范了她的锁边方法,怕我忘记还帮我画了张示意图。根据这个示意图,我又买了许多材料,试着做一些小动物。做到第三四个,我就能完全摆脱示意图了。跟上瘾了一样,我开始拿家里的东西开刀。我家的纸巾盒,妈妈的零钱袋子,挂我房间的钟,可以说家里到处都有我的手工痕迹。我还能一心二用边看电视边缝东西,理所当然成了我家手最巧的人。

高二美术课,老师要求上交一幅作品不限主题,大部分人画了画,我交的是一幅兰花的苏绣作品,苏绣一向以绣功精致出名,老师问我绣了多久,我说两三天吧,作为众多优秀同学里的隐形人,我第一次收到了这么多红眼,老师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笑容。

虽然高中课程渐渐紧了,但我还是喜欢在周末抽出时间来呆在我的小世界里,我把作品装在一个大盒子里。虽没见过上帝的诺亚方舟,但是我觉得我这个宝盒也不差吧,小鹿、海豚、狐狸……里面真的是“物种”齐全了。也许对别人来说,这是归类为手工的一种普通爱好,对我来说,它更像是我的好伙伴,静不下心时有人求助于音乐或者阅读,我则喜欢躲进我的小工作室,在针线中寻找一份宁静。

我是修理控

张 宇 南京江宁高级中学

我爸爸就是修车匠。我虽然没想“子承父业”,但耳濡目染中,慢慢也算得上半个修车匠了。爸爸修车时,我总在一旁看着听着,有点“偷师”的味道。

记得一次和好哥们出去玩,他的自行车半路“叫唤”起来。“格朗格朗”一声声响,似乎是车轮上夹着了什么异物,停下来却发现并没有,我突然想起在爸爸那儿听到的类似声音,便俯下身来让他把车子半抬,自己用手打着后轮旋转,那个相似的声音就持续发出,我仔细听了几秒,很确定地告诉他,是车轮的一根钢丝松了,应该就是那一根。

这件事奠定了我“修车达人”的地位,后来大家走读回家的路上,总是忍不住要问问我,那辆车车头歪了没?能不能再听出点其他东西……

大家在这方面非常看得起我,我也就有意识地跟父亲学了一些东西。比如坐垫松了,就用扳手拧动坐垫下面的螺丝,将之放松后上下调试一番,再拧紧;链条掉了,得用一个小起子架住链条,接着转动后轮,只要把链子扣上齿轮的某几颗突起,转动时一旦绷紧,就用起子往齿轮上送,链条很快就能归位。

至于补胎、刹车的修理和更换,就稍显麻烦,需要新的铁丝或者轮胎才行。我慢慢喜欢上这样的劳动,它让我体会到把一样东西修缮完整的快乐。其实,很多东西,都还存在继续利用的可能,没必要一坏就扔掉。

有一次晚自习,头顶灯光忽闪忽闪,我下意识地想到,不是灯管坏了,就是接触不良。我关闭开关,垫着桌子椅子爬到高处,想把灯管拆下来重新安装一次,试试能不能恢复。手触到灯管非常烫,还未怎么行动,忽然就听到班主任在门口大呼:“不要命了啊!不怕被电着!”

在大家的哄笑声里,我尴尬落地。再开灯时,没想到灯光就恢复了!实在让人感到神奇。也许是灯管自己恢复了稳定,也说不定是灯管被我的举动给震惊,乖乖不敢造次了。

虽然没能修成那根灯管,却促成了尽力修复身边破损小东西的爱好。东西虽小,在重新带给它生机的过程中,有,更有成就感。

我爱烘焙

孙黎琼 宁波第四中学

我妈妈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会煮咖啡,做各种小甜点,日常家务更不在话下。我悄悄跟爸爸说,你上辈子一定做了很多积德行善的事情,连我妈这么贤惠的女人都被你搞定了。他听了哈哈笑,戳我鼻子说,那你会干啥?

我好像确实没继承到妈妈多少优良传统,仔细想想,做点心这件事情我倒是很上心。源起是高二的时候,我在网上看到别人发的一个帖子,里面是她自己做的各种甜点,照片看得让人超有食欲,跟帖中有人问她多大了,她说读高中呢。说实话我是被打击到了,作为同龄人,别人可以有这么好的手艺,我怎么不行呢?抱着我也要试试的想法,说动手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