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教育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教育教学论文

第1篇: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只是在回单位后,一些已熄灯的夜里,偶而泪水会滑过鼻梁与另一只眼里的汇合,迅速地流进枕头。是的,这些年我是不善哭的。这种时候,也只是咬紧牙齿,止住喉中那粗浊的哽咽而已。同我一起在农村长大的,我的有点笨拙的妹妹在四月款冬花已弥漫山梁时,在农村的家中自杀了。当我推开大门无神地走到庭院时,那些生活得并不富足的、看着我们长大的邻居,有一个走上来,拥着我的肩,失声地哭了起来。确切地说,我不能十分明白自己当时的感觉,好像是异常地镇静。父亲在缝纫机盖上拾掇妹妹先前的照片,突然声泪俱下,一只手盲目地向脸庞摸去,脊背慢慢地向前伛了下去,我过去扶住了他……

之后,曾有较长的时期,我变得懒散、索漠。时不时陷入无望的哀伤中,也厌烦了爱思索的习惯。周日阳光明媚的早晨,就耗尽了全力地踩着单车穿梭于草地、油菜田纵横的郊外的路上。速度让我有一种逃离感,但被逃离的对象却又是模糊的。张大鼻孔深深地呼吸,放眼映在天际线的远山的轮廓、色彩。到了连附近那所大学的青年男女也不来走动的荒地,便在路基下的草丛上坐下,久久地呆望某一处。原野上,忽起忽落觅食的雀群若无其事地聒噪着。午后,起风时,就往回骑。上班时,我开始拼命地工作,连领导也稍稍惊讶于我的“突变”,竟颇不自然地说出了些和蔼的话,这个城镇的冬天是分外的寒冷,十月开始下雪,到十二月我的居室还没生火炉。不知怎的,就是想让自己这样承受。

我真的不知道妹妹作出决定的一瞬,是否想到了我。但我知道,妹妹肯定觉得我是不爱她的。这才是我悲哀深处几乎要使人窒息的怅然!儿时,别的小孩欺侮她时,我会袖手旁观,觉得有这样一个愚蠢的妹妹,实在是一个耻辱。上小学了,她功课很差,我无情地嘲讽她、有时甚至打起她来,她只是放声哭着……

今天,我确切地知道了,那哭声,在我的记忆中将永不可能被抹去了。那是我粗心对待生命的后果,是不可见的力给我的不可见的罚。现在,我要背负着这惩罚,向你们说――虽然毫无意义、简直厚颜地向你们说――我爱她。童年驻扎在心里的魔鬼早已逃逸,留给我的是无尽的忏悔。

很多人,也许都觉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热爱生活的。然而生命中另一巨大的事实却是――穿行于纷繁的人世,许多能培育我们心田的物质会被流水无情地带走。时光是生命褪色的外在因素,人与人之间的漠视、阴冷却从内在更严重地剥夺了生命该有的色泽。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电影《人证》主题歌唱到“妈妈,那顶草帽,它在何方,你可知道?”旅途上我们失落了的,又岂止是那一顶麦秸草帽?在无穷尽的流逝里喘息的生命,心里的土壤如何才能不被流逝冲走?抓紧时日去爱吧!去温暖那些还在你身边跳动着的心,让他们明明白白地看见你的爱。从形形的“我”的面具后面跳出来时,阳光就会照到你的脸。

一颗诚实的心,道出了自己真实的体验,不为触动你们的哀情,更想唤醒你们心中别的一些东西呢。

简 评

说是体验,不如说是一种忏悔、一种感悟,真情熔铸于笔端,让人动情、也让人思索:我们每个人应如何珍惜亲情、珍惜生命?悲剧一旦发生,情感往往就特别动人。作者巧妙地回避悲剧事件的过程,只写自己感情的波澜,这感情的表达又是借生活细节、行动描写、景物描写来完成的,这种以实写虚的表现手法,使全文显得具体可感,使人产生共鸣。不足之处,有些语言不够规范。

(王立根)

第2篇: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人们对教师一向的评价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穿过它面前的这些光环,走近它的内核时,我渐渐的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而我只愿做那小小的铺路石,让我们的新一代在我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远方。

初次登上讲台面对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我总是板着脸,装着一副严肃的样子,想以“师道尊严”的传统道德威慑他们。然而不久,他们很快的发现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戏。上课时有小声说话的,有做小动作的。对此我当然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的训一顿。此后,我发现,我的训斥大有作用,上课他们正襟危坐。可是同时我也发现,学生见了我绕着走,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办公室的老教师给我送来“灵丹妙药”:与学生沟通,用心去爱他们。慢慢地,我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去和学生交朋友。我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是不会换取同学们纯真的心的。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曾看过一个心灵小品《时间和爱的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的事在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富裕、虚荣、知识和爱”,还有其它各类情感。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即将下沉,便纷纷逃离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他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然而,过了几天,小岛真的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恰好“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便恳求“富裕”带她走,可是“富裕”却冷漠的回答道:“不!我的小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紧接着,“爱”又向站在华丽小船上的“虚荣”求助,“虚荣”瞟了一眼全身都湿透了的“爱”,担心弄脏自己漂亮的小船。懒洋洋的回答道:“很遗憾,我帮不了你。”“悲哀”实在太悲哀了,他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快乐”实在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的呼救。就这样,当“爱”一次又一次地向情感们求助,却一次次地遭到他们的拒绝。后来一位长者主动来到濒临沉默的小岛,把“爱”带走了。“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后,长者悄悄的走了。“爱”对他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时间?”爱问道:“他为什么要帮我?”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伟大。”

这是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则耐人寻味的故事,因为其蕴含的深刻哲理,当时如饮醍醐,过目不忘,至今记忆犹新。

有爱就有一切,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全国师德郑琦老师47年如一日的教育历程不就是“时间见证爱”的最好写照吗?只有对学生永恒施爱,才能彰显师爱的伟大。有人这样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言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顾自己的从教生涯,我深深的感受到,要做一名学生需要并喜欢的老师,必须时刻注意修养师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每天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业务时间我认真钻研业务,大量翻阅教育教学杂志,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也是艰辛的,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生命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我却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虽然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学生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忘不了已有华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的办公室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年轻教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这些对工作的投入,更是爱学生的体现。

第3篇: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的全部工作中,教学工作所占的时间最多,所占的份量最重,而教育质量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我校始终以常规落实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合格学生为目标,加强两个建设,即师资建设和班务建设;开展了两项活动,即教研活动、教改活动,落实和完善一个计划,即国家课程计划;调整一个体制教学奖惩体制;狠抓四种歪风(上课迟到、早退、辅导敷衍了事、备课流于形式、作业不讲实效);严格三项制度考勤制度、教职工及班级考核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严明一项纪律考试纪律;培养两种习惯自觉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为了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

我校按照省教委颁布的《课程计划》,开设所要求的全部课程,开足规定教时,教师要按教学大纳和教材进行教学,要把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提升到执法的高度来认识,在增强执行教学计划意识和自觉性的同时,学校严格管理,以保证全部课程特别是音、体、美、品、自、劳,课程的落实和质量的提高,将两操一活动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轨道。使活动课落到实处,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使活动课实现由随机无序到规范化的要求。

(二)严格过程管理,规范教学环节

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校以《教学常规量化评估》为准则,重环节、讲过程、看实效。教务处把抽查、检查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序进行。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学生要认真预习,做到难点分明,听讲有重点,上课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预习或复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课后要留书面作业(音乐、体育除外),学生作业要注意整洁、美观、正确、规范,坚决杜绝抄袭作业的不良习惯。教师对作业要全收全改,精批细致,做到不错批、漏批。对作业存在的问题要作好详细记录,并及时予以纠正。辅导学生要讲方法,重实效。要将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个人辅导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整素质。

(三)抓教研教改、促质量提高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之路,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组织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身边或外地经验,并结合我校的校情,学情,积极探索出合适的教法。①注意上好每一堂课;②每学期安排教学活动月;③安排好听课、评课、教案及作业展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④要求教师写心得体会或教学论文,教务长汇编成集。教研、教改活动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教学、教研水平。

两年来,我校积极开展了教研教改活动,以教研教改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质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两年来,我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在双溪镇是独占熬头的,张金霞校长的两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科教成果特等奖,多篇论文、范文获得省级一、二等奖,石秋燕、杨艳珍、毛怀寅、陈细兵等许多老师的论文获得市区级一、二、三等奖,黄志远主任的课件、石秋燕老师的优质课、说课也获得了咸安区竞赛一等奖。我们学校被评为咸安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学校。

(四)着力教师培训,优化教师队伍。

教育需要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为提高师资质量,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校做到五个重视一是重视培养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抓好学科带头人。二是重视培养常规教学积极分子,以点带面。三是重视发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潜能,搞好传、帮、带。四是重视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做到因人制宜,合理任用。五是重视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经考核合格的学校报销相关费用,否则费用自理。这样,全体教师能积极参与培训,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五、积极开展活动,着重培养能力。

开发学生潜力,发展学生特长,开展活动是最好的突破口之一。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切实做到有计划,落实目标和措施;有安排,落实时间和活动进程;有组织,落实指导老师,建立责任制;有场地,落实器材,开放活动场所,确保活动正常化、系列化。结合创新教育活动,积极组织体运会、庆六。一、艺术节、小发明、小制作、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陶冶了品质,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增长了才干。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只有辛勤耕耘,才有可喜的收获。我相信,通过更高质量的常规教学管理和全体教师员工的勤奋工作,努力拼搏,今后我们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会硕果累累,捷报频传的。

教师教学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步入教坛已经十五个春秋,谈到教学,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下面仅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点,谈谈我个人的肤浅看法和体会。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一直在苦苦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我觉得,只有艺术才是永恒的,只有艺术才能吸引人,也只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才能吸引学生。我虽没有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我一直在苦苦追求,为伊消得人憔悴。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艺术地处理教材,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努力提高45分钟的质量。在我的教学观念里,我不赞成加班加点。原因:一是我觉得靠拖长时间给学生补课,这种办法,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处;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低效率,甚至没有效果。学生也是人,假如我们每天下班后,硬把学生留下,就算是表面愿意留下来了,又会什么高效率呢?学生经过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的紧张学习后,我们当老师的还把他留下来辅导,如此长期下去,试问这效率会是如何呢?所以,我从不主张放学后留下学生来辅导,打疲劳战,造成学生厌学,到头师生都疲惫而无所得。把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教学的质量也才有保证。本人带了几个轮回的初中语文教学,从95年开始,以后的98年、2014年三届初三毕业班的语文在中考中两率均取得全顺德的第一名的成绩,每一个轮回后,本人对教学的艺术都会有一个更新的、更深刻的理解,也有更高的追求。

那么,如何去追求较高的教学艺术呢?本人在此谈几个例子,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事例一

为了一节公开课,半夜爬起来写教案。如在参加顺德市中学教师六个一教学能手的竞赛。其中的一个一就是上一节好课。这堂课是到市里面的学校借班上课的,上课前两天抽签,给你两天的时间准备。当时抽签后,心里就很慌,这个慌不是怕拿不到奖,而是怕出丑、丢脸,怕面对陌生的学生控制不好课堂,更怕在顺德的语文老师和十多位专家组成的评委面前出丑。所以,抽签后的两天里,真是寝食不安,心里一直在思索如何去上好那一堂课。有一个晚上半夜醒来,突然想到某一个教学环节的处理不是很好,恐怕第二天醒来后又忘了,于是就马上爬起来,拿笔记下来。就是这样,虽然没有达到茶饭不思的境界,但也煎熬了两天两夜。课后评委认为这堂课有三个特色:自主、开放、有序、创新。特别是有序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严谨和有序,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专家、同行长辈的评价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与支持。最后本人也顺利通过了六个一的过五关斩六将的考验,被评为顺德市教学能手。六个一比赛结束后,本人对这次比赛认真地作了思考和总结,从中得到了不少宝贵的教学经验。在成绩面前,心中只觉得手中的教鞭的份量更重,我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回过头去想一想,上公开课、比赛课对一个正在成长的年青教师来说既是一种磨炼,更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难得的机会。一直以来,无论承担任何级别的公开课,我都把这种煎熬作为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艺术的难得的机会。这个事例,我要说明的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执着追求的精神,事情才会做得更趋完美,教学也是一样。

事例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想,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博览群书,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知识修养,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才是我们思维之渠,清亮如许的活水。为了提高作文课堂的效率,在作文教学上,本人就是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来指导教学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提出,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主要是由其学习方法来决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一份公报中也指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运用这一理论作为指导,备课时我大但地打破常规,不是将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组织材料作为备课的重点,而是把学生的学法作为备课的重点。具体做法是:

一、宏观上,将泛读、精读、揣摩与写作结合起来。叶圣陶先

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作文训练时,我都会找一些文章,作为范例,这文章的内容不一定与此次的作文有关。它的作用是让学生从中吸取养料。

二、微观上,通过范例教给学生不同的写作技巧。

如标题的艺术,人物描写艺术,文章开头、结尾与过渡的艺术,文章的修改等。作文教学的备课,我就是将这些方法作为备课的重点,通过多年的实践,我认为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远的不说,就上学期,我所担任这个班的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均获好成绩,班上的周志成、盘洁霞等五位同学的文章在全国有影响的杂志《中学生阅读》上发表

事例三

第4篇: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导入语“激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尤为重要,成功的导语不在长,而在精,在有情。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利用导语在短时间内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将注意力引到所要讲授的内容上来。“激趣”导入法有以下几种。

1.诗词、歌曲、名句导入法。为创设情境,渲染气氛,适度引用一些诗词、名言、俗语、歌曲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他们较快地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例如:师生可背诵写长江的系列古诗句来导入学习《三峡》;播放《好汉歌》来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引用李春波的《一封家书》来导入《傅雷家书两则》;引用范琳琳的《我热恋的故乡》来导入《故乡》;引用“打仗还是亲兄弟,上阵还是父子兵”这句俗语来导入《我的叔叔于勒》。

2. 重大时事、故事导入法。教师先叙述一个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重大时事或故事(典故、轶事、寓言、笑话等),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思考。例如:讲述“事件”这一重大时事来导入《亲爱的爸爸妈妈》;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来导入《天上的街市》;讲述“三顾茅庐”“七擒孟获”的故事来导入《出师表》。

3.影视导入法。采用多媒体工具等放映精彩片断,吸引学生,激发兴趣。例如:教《范进中举》《智取生辰纲》时,先放映一些影片的精彩片段,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人物的初步形象,为教学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等打下基础。

4.悬念导入法。教师从课文中提炼出悬念,在课堂开始就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例如:教学《山市》时,教师先用语言描述“海市蜃楼”的奇怪景象,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不是有一些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呢?教学《论求知》时,教师一上课就将一只空手袋用手提起又放下,接连几次袋子都瘫软桌面,之后又用口袋装满书再往桌上一放,袋子却能端正地立起来。教师要求学生说出看到这一过程的感想,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产生一种探究心理,自然地进入了新课学习。

5.图像导入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课文内容制成课件,给学生以直观形象,导入所学内容。例如:各种形式的桥、苏州园林图、愚公移山动画片等。

当然,课文的导入因文而异,教师要把握文章的精神内涵。文质兼美的文章,常注重审美情趣的培养,可以运用一些诗文警句或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渲染气氛,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故事性强的文章,可以通过讲述背景故事或影视情节导入,引人入胜……总之,导入语应具有“新”“趣”等特点。“新”就是要创出新意,要独具匠心、别具一格,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趣”就是有趣味性,有愉悦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抓提问“激趣”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疑问,常常会激励学生去思考“山重水复”,去寻求“柳暗花明”。课堂中有效设疑能激起学生思想上的波澜,点燃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中该如何提问,才更科学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认为“激趣”性的提问应具备以下三点特征。

1.要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针对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直奔主题,不蔓不枝,干脆利落。如教学《口技》时,“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一词是本文的题眼,文章从哪些方面突出这个“善”?通过这样的提问紧扣住重点,从而让学生掌握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的写作手法。再如教学《变色龙》时,“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变了几次?不变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既立足于文本,又吸引了学生。学生顺着这一问题既能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又能引发对文本进行深入的探讨。这样的切入点针对性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篇”之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析。

2.要有艺术性。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如果教师只是平铺直叙地提问,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如果能“直题曲问”,反而会激发兴趣,激活思维。如教学《孔已己》时,在学习孔已己最后一次出场的外貌描写时,我提出这样一问:“孔已己那件长衫哪去了?”一时间,讨论声此起彼伏,最后学生结合当时背景,积极思考,得出了“被丁举人毁了或卖给了和孔已己一样的人”的答案,这一答案从侧面紧扣文章主题,有力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更深广的意义上暴露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3.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是倡导和推进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突破口和主阵地,只有课堂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才能引起其他情境下学习方式的变革,只有课堂上强化了探究的兴趣、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才能为学生的课外探究提供示范、基础和条件,在设好问、穷追问的基础上,我采用定向探究、情境探究、激趣探究、比较探究等多样化探究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此培养学生的发散式思维。教学《羚羊木雕》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评价“我”这个人物形象。学习《爱莲说》一文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莲的精神品质可以与社会上哪些人联系起来呢?通过多角度的思考达到对问题的全方位理解。如教学莫怀戚的《热爱生命》一文,将其和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同题文章作一比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又将探究性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拓宽了学生视野,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总之,“激趣”性的提问如海面上的灯塔,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创设思维的情境,能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文本。

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促成功“激趣”

一堂成功的课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照本宣科式的表演,它离不开学生的全过程参与,所以教师要娴熟地驾驭课堂,调节课堂节奏,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成功来带动兴趣,并将此转换成新的学习动机,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兴趣会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指引学生走向成功;而成功同样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1.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创设有趣的情境,能拓展学生思维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预设情趣浓、意味浓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内在的兴奋点,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为教学的动态生成设计多种“通道”。如教学《羚羊木雕》时,师生共同创设如下情境:(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时,你眼里的父母是怎样的?(2)面对这样的父母,你会产生哪些想法?会有何感受?(3)其实文中的“我”是有机会化解矛盾的,假如换成你,你会怎样去化解呢?通过大胆假设,抓住情境,实现探究目的,激发了学生自主意识。如教学《观潮》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钱塘江涌潮的情景、观众观潮的盛况,接着提出问题:如果让你作为一名主持人介绍观潮盛况,你会怎么报道?然后让学生模拟主持人报道群众弄潮和观潮的情景,这样一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一堂语文课,在课前设计教学目标时,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深浅不一的数个目标,学生说得有道理就鼓励,抓住时机毫不吝啬地表扬,会使学生燃起自信之火;出现错误时,应给予指导;在思维受阻时,应善于启发诱导。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化的反应,使学生真正成为推动课堂的主体。老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同学都有发挥的机会,发现他们细微的进步,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鼓励。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得到思维的训练,都能从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竞争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学生求知欲旺盛、好胜心强特点,营造竞争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中自主学习。教师适时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小组pk赛”“情节表演赛”等竞赛活动。如教学《羚羊木雕》时让各组派出代表表演妈妈、“我”、爸爸、奶奶等角色,并开展比赛评判。如教学《核舟记》时让两组同学上台表演苏轼、黄庭坚共阅一手卷时的动作、神情,师生结合表演加以评析。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并从竞争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激励了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

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化延伸“激趣”

好的文章总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堂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堂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有限的,更谈不上能力的形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将学生的兴趣由课堂向课外延伸,将生活语文化,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对象上看,不能局限于课本,“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要引进一些新鲜生动的材料,含蓄隽永的诗歌,针砭时弊的杂文,清新活泼的散文,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内容。《智慧背囊》《小小说选刊》《散文》《读者》《杂文选》甚至影视剧等都可以作为教材的有益补充。如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可以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余光中的《乡愁》,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席慕容的《乡愁》和琼瑶的《剪不断的乡愁》。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思辩能力。

鲁迅先生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不满足已有的知识,会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将这种兴趣和热情延伸到生活中,通过课外阅读、写作、研究性学习等途径,实现“文学即人学,语文即生活”的理想境界。

乐趣是语文课的生命。如果学生爱上了语文课,爱上了语文,那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语文潜力的发挥,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教师的作用在于“激”,从课堂教学的第一分钟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贯穿于课堂始终,延伸到生活中去。

参考资料:

第5篇:描写教育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观园;匾额楹联;植物景观;意境 

书法、京剧、烹调和园林有“中国文化四绝”之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书法常与匾额楹联相结合,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出现,被公认为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景观的意境,也常借用匾联的题词来破题,这种形式犹如绘画中的题跋,有助于启发人们的联想以加强感染力。 

北京大观园是依据古典名著《红楼梦》设计建造的古典文化园林,其楼台亭榭,殿宇辉煌,庭院深邃,曲水回廊,蔚为壮观。本文尝试从大观园主要景点的匾额楹联出发,结合大观园中主要居住空间和游赏空间的植物景观,透过匾联来探寻各空间的植物配置及其意境的营造,并进一步研究匾额楹联与场地植物景观的关联性和写照性。 

1匾额楹联与大观园 

匾额有记载始于五代时期的桃符,具有文学形象的匾额始于中唐,它使物象获得“象外之境,境外之景”,人们开始涵咏于其中,神游于境外。大家将横的称作匾,竖的称作额,将悬挂在厅馆楹柱上的叫做楹联。它是随着骈文和律诗的成熟而兴起的一种文学形式,融散文气势与韵文节奏于一体,浅貌深衷、意境深远。 

正如《红楼梦》第十七回在描写大观园工程告竣,各处亭台楼阁需题写匾额对联时,贾政所言:“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该请贵妃赐题,然贵妃若不亲睹其景,大约亦必不肯妄拟;若直待贵妃游幸过再请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廖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嘈雪芹借贾政之口,道出匾额楹联的请题必须要应情应景,而且还要为风景增色。同时,也阐明匾额楹联对于景观的重要性一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2居住空间匾联内容与植物景观分析 

2.1怡红院 

怡红院是《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的住所,是大观园中最为华丽的院落。主殿上悬“怡红快绿”匾额,这“红”和“绿”在原著中分别指殿前的西府海棠和芭蕉。 

大观园怡红院主殿前西侧栽植1棵西府海棠,东侧种数丛芭蕉、蕉棠对植的方式,形式简洁,主题突出。同时,院外侧绕墙种植柳和碧桃,既符合中国传统种植中的“桃红柳绿”,又切合怡红院的主题“怡红快绿”。 

怡红院的植物景观除蕉棠对植外,前院还点缀连翘、紫丁香、榆叶梅和银杏,后院栽植石榴、白蜡、金银木等来丰富春秋景观。此外,院中还有油松点植,使整个院子的植物景观在冬季不至于太萧条,且层次上也有变化。 

2.2潇湘馆 

潇湘馆是林黛玉的住所。主殿匾额“有凤来仪”,典出《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凰来仪”,是指有凤凰在这里栖息。又传说凤凰非竹实不食,恰好与潇湘馆内栽植的竹子相呼应。 

潇湘馆楹联上书“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宝鼎不煮茶时,屋里还飘散着绿色的蒸汽;而幽窗下的棋虽已停下,手却还觉丝丝凉意。这绿烟,是翠竹遮映所致;而凉意,也是因竹丛浓荫生凉之故,可谓视觉与触觉感受俱兼。 

北京大观园潇湘馆的植物景观简洁,前院群植翠竹,营造出竹径通幽、文雅脱俗的意境。后院点缀乔灌木,既有原著中提到的梨树,又增加1株珍珠梅。由于北京地区芭蕉不能很好生长,因此在后院中并没有出现原著所提及的芭蕉,而是用银杏和梧桐来代替。绿,成了这里的主色调;凉,成了人们的总感受。 

2.3秋爽斋 

“斋”,书房也,惟气藏而收敛,充满浓郁的书卷气息,是贾府三小姐探春的住所。原著中对秋爽斋的环境描写只提及“梧桐芭蕉尽有”,但名称上明确表达出这是以秋景为主的院落。从秋爽斋前院移步后院,可见“桐剪秋风”匾额。梧桐和芭蕉都是典型的秋季观赏植物,梧桐皮青如翠,叶缺如花且秋季落叶最早,与芭蕉配置,在入秋后,芭蕉尚绿的叶子和梧桐的落叶形成鲜明对比,以示秋景。北京大观园秋爽斋后院虽无芭蕉,但数株梧桐,实以点明其主题,让游人对梧桐景观有直观的认识。 

秋爽斋除梧桐外,还种植西府海棠、丁香、紫叶李、珍珠梅、黄栌、银杏、五角枫、石榴、油松、白皮松等植物,营造以秋景为主、春景为辅的植物景观,景观意境和建筑、匾额相呼应。 

2.4稻香村 

稻香村是贾宝玉寡嫂李纨的住所,门前竹竿上题有“杏帘在望”的酒幌。稻香村,顾名思义是在向人们展示一派田园风光。在古诗词中,诗人们常将杏花和农村相联系。如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欧阳修《田家》:“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可见早在宋朝杏就已经成为农家庭院常见绿化树种。北京大观园稻香村门前密植10多棵杏树,开花时一片绚烂,恰好点明酒幌上的“杏帘在望”。 

稻香村楹柱上挂着“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的对联,上联中“浣葛”化用《诗经·周南·葛覃》的典故,描写新妇浣净葛衣才回娘家,暗喻元春归省;下联所提“采芹”出自《诗经·鲁颂·泮水》一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后人把考中秀才人学为生员,叫做“入泮”或“采芹”,这里的“采芹人”是指贾府的读书人。楹联内容与其现存植物景观关联性一般,北京大观园稻香村入口右侧有1个葡萄架,园内还有1棵龙爪枣,枝干扭曲,树形极佳且枣为典型的乡野植物,符合稻香村的整体格调。 

2.5蘅芜苑 

“苑”,帝王之花园。大观园中这座以“苑”命名的院落,是以各种香草仙藤而著称,是薛宝钗的住所,也暗示其最初准备入宫参加选妃的目的阎。蘅芜苑正名“蘅芷清芬”,并由宝玉为其作“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茶荼蘼梦亦香”对联。 

原著中对蘅芜苑的景观描写并不详尽,只提及院内不见花木,唯有奇藤异草。而细细品析蘅芜苑的楹联匾额,可了解到,“蘅”指香草名,“芷”亦为香草名,认为匾额所指是一种香味似芷、有清香芬芳的蘼芜。

北京大观园蘅芜苑整体景观基本符合“一株花木也无”的总布局,仅后院有2株龙柏,前院和原著描述相近。但原著中提到的松萝、白芷、甘草等植物都未体现,前院假山上爬满五叶地锦,缀以凌霄和紫藤,和匾联中植物的写照性较弱。大面积的五叶地锦虽秋景绚丽,但对蘅芜苑这个特定场合,并没有突显场地特性。 

2.6栊翠庵 

栊翠庵是大观园内唯一的庙宇景区,北屋为佛殿,东屋作禅房,龛焰莹青,香烟袅袅,是妙玉参禅修行之地。进入栊翠庵,可见其正殿上挂着“龛焰?青参月指,炉香袅白悟梅心”的对联,中间题有“妙音香界”四字。 

曹雪芹对栊翠庵的植物景观没有详细描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庵内的红梅。北京大观园栊翠庵入口两侧龙柏列植,是典型佛教种植设计手法,让游客在进入前即产生肃穆的感觉。入口和主院落间有一夹道,植有十数株红梅,巧妙地与楹联内容相呼应。除红梅外,院内还有腊梅、碧桃、榆叶梅、臭椿和白蜡等植物,以丰富植物景观的季相和层次变化。 

3游赏空间匾联内容与植物景观分析 

3.1沁芳亭 

进入大观园,绕过曲径通幽假山,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沁芳亭桥,它位于大观园中轴线上,白石为栏,环抱池沿,桥上建有一亭,为沁芳亭。“沁芳”二字是宝玉所取,亭上还有一副对联:“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给人们展示一幅池边翠柳拂水,岸上花木逞香的天然图画。这和沁芳亭旁碧桃、柳树间植的植物种植有较强的呼应。 

3.2藕香榭 

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贾母曾让女戏子们在藕香榭水亭中演习乐曲,箫管悠扬笙婉转,乐声穿林渡水来,格外好听。大观园藕香榭挂有“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的楹联,其中出现芙蓉、菱藕等植物。结合原著第四十回,当众人游园至荷叶渚,宝玉说:“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不叫人来拔去”,黛玉说:“我最不喜李义山的诗,只喜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在第六十七回中:“石榴花也开败了,荷叶也将残上来了,倒是芙蓉近着河边都发了红铺铺的咕嘟子衬着碧绿的叶儿倒令人可爱。岂不是另一幅怡红快绿图!”通过这两段文字,楹联中“芙蓉”是指岸旁的木芙蓉,“菱藕”指湖中荷花。北京大观园藕香榭的植物景观与楹联所提植物有较强的写照性。 

3.3芦雪庭 

芦雪庭是大观园内一处水边农舍,临水而建。原著中对芦雪庭的描述为:“原来这芦雪庵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这里芦苇丛生,和大观园中芦苇景观吻合度极高。每到秋季,芦花如雪,乘船穿过芦花来这里,可谓“棹雪而来”。芦雪庭上方悬挂“荻芦夜雪”的匾额,既是秋景芦花似雪的写照,亦是冬季欣赏雪景的佳处。 

3.4红香圃 

红香圃是《红楼梦》中一处适宜春、夏季赏花的3间小敞厅,这里地势开阔、花木繁盛,以芍药、牡丹为主。再这里曾上演“湘云醉卧”的趣事:宝玉、平儿、宝琴、岫烟同是一天生日,为贺华筵,他们在红香圃内聚会。席散时不见了湘云,原来她醉了酒,在芍药栏中僻静处的青石板凳上睡着了。只见她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手中的扇子落在地上,半被落花所埋,一群蜂蝶围着她。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把她唤起,湘云看看众人,又低头看了看自己,方知是醉了。这般趣闻加上红香圃前院的芍药景观正好是其楹联“红殿馀春花烂漫,香连微醉梦沉酣”的完美写照。 

4小结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