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深度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深度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深度教学论文

第1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本文结合高职语文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将美学教育规律参透其中,努力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能力.发挥高职语文在人才培养中的审美教学功能

【关键词】审美教育;语文教学;高职院校;教师素质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当今社会是科技飞速发展腾飞的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要求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与革新,而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更应该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中把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这对在新世纪落实科学教育观、全面推进高职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现代社会由于生活的多样化、知识信息的广泛化,审美活动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美育也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将审美教育渗透到高职语文教学中,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将反过来对学生学习语文的爱好和效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近几年高职教育盛行,各高职院校普遍扩招,造成大部分高职学生基础都比较差,尤其是语文水平相对偏低,只能理解和把握一部分教学内容,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或参与其他课堂互动环节,甚至有学生连学过的单词都不能准确流利地读下来,课堂气氛很不活跃。更严重的是学生语文水平差别悬殊,教师很难做到分层次教学,全面调动学生积极性。最严重的是学校教学模式单一,语文教学缺乏足够的分类指导,在教学内容、教学安排等方面,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这使得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得不到脱颖而出的机会,在应用能力方面得不到更多的培养。

(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和“唯理智教育”的盛行,使得大学语文课堂成为单一的向学生移植知识的过程,教学指导思想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教学方法跟高中相比也没什么变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忽视了审美情趣对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作用,对待语文课本的讲解只是领读和解释生词、翻译课文,讲解语法,告知学生练习题答案,这样泛泛讲授,以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不注重补充课外知识,谈及学生感爱好的话题,缺少美的内涵,学生也只是埋身于题海和积累词汇,语法之中,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失去了它原有的美。

三、审美教育的特点

(一)形象性

(二)愉悦性

(三)普遍性

(四)深邃性

(五)感染性

(六)自由性

(七)实践性

四、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一)挖掘语文学科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形象美,利用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积极性,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语文与任何一个国家的语言一样,都有它独特的语音、语调,假如再深入地感受,会发现它有一种韵律美,节奏美。另外,我们知道,任何民族文字的书写都会在使用中提出美化的要求,依照几何图形设计的语文字母流畅、简省、快捷,堪称绝妙的线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另外,现行大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且都是名篇佳作,篇章多,题材广,如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小品等材料,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水平,熔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于一炉,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又是学生在借鉴模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实践的最好见证。

(二)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水平,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博学博爱,敬德敬业,要有正确的教学态度,饱满的热情,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宽容心,执著的追求,同时应认真开展语文教学研究,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孜孜不倦地探求教学规律,把教学和教研融为一体。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在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首先必需具备语音知识,把握规范的发音和朗读要领,把语文本身所具有的韵律美展现出来,只有有了教师语音、语调的标准化,才有广大学生的语音的基本准确,才能使得大家感受到语文语音的韵律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学生是一种享受。

(三)美化课堂氛围

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字母、单词、句子的书法比赛,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悟和追求,用事实让学生懂得“人人是创造之人,时时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用事实让学生感受到人人都有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欣赏需要有形象的感受、活跃的想象、情感的体验和理智的引导,这样才能真正走入美的境界,从中获得感官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和理性的满足。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表现美,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爱好,进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教育的目的。

五、小结

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美感经验,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联想力、想象力,对课文的形象给予补充和丰富,使课文在脑中有声有色活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借偶然事件看到普遍性、必然性,借有限的景看到无限的情。`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技能课,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把握一定的绘画、书法、音乐、表演、朗诵、编剧和导演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可以在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发挥一些特长激活课堂教学,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同时也给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美的氛围,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审美的境界,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天地。学科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它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它要求教师把艰苦的教学活动同深厚的审美修养融合起来进行美的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运用美的规律以造福社会,创造出更新,更美的世界,这就需要提高教师的审美修养。美育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一定要有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具备浓厚的美育意识,创设多姿多彩的美育情境,把大自然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语言中的美、教材教法中的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深深地渗透在学习过程中。

【参考文献】

[1]程广友,柴华。当代大学审美教育的功能与实施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1)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第2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渗透

对于中学教学来说,应该在语文的教学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同时借助于传统的文化还可以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的模式,相互促进,将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同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延续与弘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中学学生的性格特征,例如接受能力强、求知欲浓等,针对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入中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之中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将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中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1.中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目前,随着我国不断的与世界接轨以及信息化进程的实现,学生普遍对学习英语以及电脑课程的兴趣较浓,积极性也很高,语文这门课程明显的不如英语以及电脑课程受学生喜爱的程度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古诗词阅读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展开古诗词阅读时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学习起来较为枯燥,最主要的还是以记忆为主,具有机械性,不如其他课程有趣,同时古诗词在实际生活之中没有其他课程那么广泛,所以家长以及学生都认为学习古诗词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什么用处。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古诗词中使用的常一些语法以及意境还不能容易的被中学生所理解以及欣赏,无形中增加了学习古诗词的难度。基于这样的前提之下,想要从语文教材之中的古诗词阅读之中感受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就有一点的难度,而且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之中渗透的效果也并不好,无法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达不到传承与弘扬的效果,但是少年强,则国强,若是中学生不能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那么传统文化就会流失,我国也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2.信息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与深入,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受到了极大的改变,同时也包括中学生的语文古诗词阅读的学习。处于这样一个信息文化混杂的大环境之下,学生一有课余时间一定会沉迷于打游戏、看杂志以及漫画等,而不是静静坐在那里读一本古诗词。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学习古诗词的作用只剩下了应付考试,实现升学的目的,因此,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并不高,也就不能对传同的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

3.忽视古诗词阅读的学习

中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学习课程较多,时间被各个学科所分割,留给语文的时间就不多了。不同学科的教师布置了不同的、大量的试卷以及课后作业,学生的课余时间基本用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减少了阅读古诗词的时间,对于古诗词中渗透的思想深度、文化底蕴、诗人营造的意境美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都没有兴趣以及时间去了解,因此随着时间的积累就导致了越来越不想学古诗词的恶性循环。间接的导致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欣赏能力下降。同时,学生更偏向于对网络用语或是英中混杂的语言进行应用,用以凸显自己的个性化特点以及达到调侃的目的,这样更加阻碍了古诗词阅读的学习,实现不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效果。

二、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入中学古诗词教学之中的几点思考

为了更好的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实现传统文化在古诗词阅读之中的渗透,本文认为主要应该从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如下文所示:

1.传统文化背景的阐述

我们在展开古诗文阅读的教学之前,需要将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进行充分的调查与研究,才可以对作者的情感进行深入、正确的理解,懂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学生就会更加容易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只有身临其中,才会达到与作者对话的境地,感受到诗人对我们的教导,例如“位卑未敢忘忧国”中我们可以体会到陆游虽然没有身居高位,处于一种贫困的状态之中,但是他仍然对自己的国家而担忧;“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指的是岳飞立下的豪言壮语,发要夺回失去的疆土,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祖国尊严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感。文化背景不仅指作者那是的成就,还包括作者所处的整个历史大环境,从历史的方面进行古诗词的阐述,才可以打开知识点的宽度c深度,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传统文化背景的阐述是全面的知识,而不是单独的一个点,要对文化的背景进行追究,对不同的古人所处环境的诗词特点进行了解,不能没有依据的学习,这样才可以体现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价值。

2.从古诗词阅读之中抓重点展开学习

我们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必须学会对诗句以及重点词汇想要表达的意义与情感进行感受。随着新课标的提出,对情景教学的应用逐渐重视起来,同时也可将其应用到古诗词阅读的教学之中,即对作者的创作环境进行了解,借助于相关的影视资料,将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之中,实现欣赏的全面性,再借助于语言将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除此之外,布置作业时还因该极具灵活性,而不是死板的背、记。因此,应该在作业之中渗透入传统文化,让学生置身于传统文化之中,与诗人进行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价值观以及读后感,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古诗词,才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沉淀。

3.具有创新精神

创新不指的是课堂上的改变,还指相应活动的延伸,可以举办一些读诗词的活动,让学生之间或者是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读书心得的交流,将学生带动起来,增加阅读古诗词的机会。同时还可以举办“我的读书方法”、“我的读书心得”等为主题的手抄作业展览,提高学生的自豪感,从而更加喜欢阅读古诗词。晨读时还应让学生集体诵读古诗词,举办朗诵 比赛。。。。。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之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许淑萍. 认知・热爱・理解―――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27):281-282.

[2]林绍海.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教育[J]. 学苑教育, 2016(9):41-41.

[3]许殊红. 试分析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 新课程导学, 2016(18).

第3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一、对具身认知理论的分析

具身认知就是一种新的教学观,就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围绕着“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设定语文阅读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身体”和“情境”因素实施教学,把三维目标一体化作为教学的思想基础,把“教”和“学”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性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笔者进入某小学,通过听小学教师的讲课和访谈中发现,小学语阅读教学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1)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三位课程目标的设置,只是为了应付学习领导的检查,在实际的教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2)学生的主置没有得以体现。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中心,采取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形式,学生则是机械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3)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科书和参考书为主的,忽略了学生身体的感受,是典型的“离身”教学。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加强具身教学的方法

根据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总结得出,教师要实施具身认识教学,首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注重教学中学生的身体感受,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好自身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其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身体对物理环境的感受,实施情境化教学,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和多个角度感知体验知识;最后,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的身心得到释放。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具身理论认识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可以解决目前小学阅读教学中的“离身”问题,把“离身”教学转为“具身”教学,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第4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为什么谈教育科研要从笔者的教育写作说起?这是因为在很多人眼中,教育科研是非常神秘、深奥、高不可攀的事。而作为普通教师中的一员,笔者的教育科研比不少人要宽泛许多――不仅写论文,也写随笔、评论,甚至教育叙事等。就笔者的体会来说,将教育科研泛化,或者说,让我们的教育科研从教育写作起步,与教育写作结合,益处多多。因此,笔者从这一经历出发,结合自身的经验与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与教育科研相关的话题,或许对那些依然徘徊在教育科研大门外的同行们,去除笼罩在它上面的神秘色彩会有所帮助,并让他们少走弯路,更快获得成功。

一、 “我”的教育科研简况

笔者教师生涯所发表的严格意义上的教育教学论文约30篇,教育评论、随笔超过300篇。

笔者在教师生涯中的教育科研有两个高峰期:一是1995年到2000年,晋升中学高级职称之前的5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约10篇;二是2010年到2012年,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篇,教育教学随笔、教育评论近100篇。

前一高峰的动力来自职称晋级――相信这也是今天大多数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巨大动力,但太过“现实”与“功利”,所以,虽然一时充满激情,但同时可能随着“功名”的到手迅速消退,往往缺乏可持续性;后一高峰的动力来自自身的表达的需要――这应该是我们今天广大教师共同的教育科研动力。我们不再简单地为职称,而是因为想把工作做得更好,想把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与同行分享而笔耕。基于后一个原因的教育科研无疑更为主动、积极,热情会更加持久。

笔者过去几十年中的教育写作几乎从未停止,之所以如此,最初是因为喜欢写作,后来则是因为喜欢思考并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

常常写点东西,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个人应该形成的习惯。因为写的过程是分析与思考的过程,还是不断积累与提高的过程。在长期坚持教育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形成喜欢观察、思考、研究、写作的习惯,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敏锐,让我们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就教育写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写作能力――来说,我们的老师也不成任何问题,因为大家都接受过10年以上的学校教育――这其中绝大多数人还接受过若干年的“师范”教育,因此,不仅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具备一定的文字或者说写作功底。

就笔者个人而言,由于从教之初便喜欢文学、喜欢写作。所以,与其他不少喜欢教育科研的老师相比,笔者的写作涉及的范围要更广一些:也不仅仅是写教育教学论文、随笔、评论,还涉及教育叙事等,并有小说、散文见之《中国校园文学》《雨花》等纯文学刊物和《新华日报》《科技日报》《南通日报》等报刊文学副刊。因此,完全可以说,笔者的教育科研乃是从教育写作起航的,而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敏于思考、勤于动笔的习惯,对笔者后来转入教育科研帮助甚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笔者从文学鉴赏的角度切入进行教材研究,几乎“弹无虚发”,在《语文天地》《中学语文》等刊物上相继发表了多篇论文,《实事求是调整语文教材》一文,被《光明日报》刊登。因此笔者以为,写作习惯的形成与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们教育科研起步阶段必须重视的工作。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日后在这上面建造高楼大厦就相对容易很多。

二、 普通教师如何从事教育科研

(一) 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要进行教育科研,首先必须了解什么是眼下教育科研的热点和重点,诸多教育教学刊物各是什么定位,都有哪些版面与栏目设置,对外来稿件都有些什么样的具体要求,刊物要求什么样的发稿形式――是普通函件还是电子邮件,电子邮件又要求什么格式,直接“粘贴”还是“附件”,或者两者同时发送,电子邮箱是什么,等等。收集这方面信息的渠道很多,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种:

1. 订阅相关报纸杂志

这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其特点是成本较大,但同时获得的信息往往十分具体、准确,并且一定程度上是其他方法无法完全替代的。因为有些教育教学刊物网上能够收集到的信息十分有限,原因是这些刊物可能没有上网。例如,吉林的《青年教师》、重庆师院的《师资建设》,在网上可以找到目录,却无法浏览具体内容。

2. 定期到学校图书馆或地方图书馆浏览相关报纸杂志

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收集信息方法。非常可惜的是,一般说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地方图书馆,因为经费等原因,往往订阅的此类报纸杂志十分有限。

3. 登录某些“论坛”

这是一种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网络时代特点的方法。其特点是成本很低,十分快捷,但可能鱼目混珠,需要我们认真甄别。这其中,值得特别介绍与推荐的是“成长论坛”。

这是一家迄今为止笔者接触到的相关论坛中,信息量较大,信息比较准确、可靠的论坛。国内大约有20多家报纸杂志常年在此论坛上征稿、用稿信息。过去两年中,它让笔者获益匪浅。笔者发表的8成以上的教育教学论文,与该论坛有关。举例说,2010年发表在《湖北教育》第7期上的《好教师至少是半个演员》,2011年发表在《青年教师》第3期上的《同课异构与集体备课》,2011年3月23日发表在《教育时报》读书版上的《网络可以深阅读》等文章,严格说来,都是“应征稿”――是笔者从“成长论坛”上看到这些刊物发出的征稿启事,触动灵机写作而成的。至于因为该论坛而获得的数十家刊物方方面面的信息,让笔者知道了“什么稿件往哪里投”一类的情况更是不胜枚举。当然,网上肯定还有其他类似网站,可以为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写稿发稿提供诸多帮助。

(二) 要有自己独到的发现

作为教育科研,必须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唯有这样,我们的文章才会具有独到的价值。

“人无我有”强调的是要善于发现。比如我们听课,一些领导和教师手机铃声时常响起,这就反映出他们对我们的授课教师缺乏尊重,而这样的做法,对我们课堂教学秩序也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你“发现”了吗?笔者发现了,并且写下了《听课请关机》,该文发表于2010年4月6日的《中国教育报》“现代校长”版。

“人有我深”,强调的是思考比一般人要更为深刻。比如说,中学语文教材在编选上存在不少问题,很多人早已指出。笔者在《中职语文教材需要颠覆性的革命》中则指出,对中职学校来说,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培养目标有别于普通高中,因此,现行的语文教材应该彻底推倒,重新构建。此文刊发于《师资建设》2011年第5期。当然,现在看来,这篇论文在结构、逻辑等方面尚存在某些硬伤,但最终杂志还是将它刊发了出来。笔者相信,主要原因是因为笔者在文中所阐述的观点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切中了中职语文教材编写中的问题。

“人深我新”,强调的是我们提出的观点和看法在不可能比别人更深的情况下,能够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比如说,今天教育、教师的社会形象大不如前,很多人认为这与我们眼下这个社会“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和职业道德的严重滑坡有关,但笔者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职业失去了昔日的崇高感――社会缺少对教师的普遍尊重造成的。阐述这一观点的文章《重建教师的职业崇高感》刊发于吉林的《青年教师》2011年第3期。

(三)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理论素养

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深,人深我新”,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学习,让我们对所教学科拥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从而对该学科拥有足够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我们还要高度关心眼下教育界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现实研究的新动向、新观点和新理论。否则,你怎能知道你想表达的观点和看法有没有,你是不是比人家更深刻,是不是比人家更新颖?

(四) 写什么与怎么写

写什么并无限制。从理论上来讲,只要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很特别的人和事,以及我们对课程、教材、教法等任何一方面有独到的思考和发现,都可以将其形之成文。不过,针对不同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形式。比如说,较为深入、系统的思考,我们可以写成长篇大论的论文;假如仅仅就某一细节、某一突发事件而产生的想法,我们或许以随笔、评论、教育叙事的方式结构成文可能更合适一些。那种只要提到教育科研便以为一定是端起架子、苦思冥想、长篇大论的想法,不仅太过狭隘,也会严重束缚自己的手脚,白白浪费很多本来可以以其他形式成篇的宝贵材料。举例说,笔者刊发于《师资建设》2011年第5期的随笔《“找家长”要慎重》一文,就缘于聆听一位学生家长对数学教师动辄就请他去学校的抱怨,篇幅短得很,不足1000字,属于典型的“豆腐块”;刊发于《中国青年报》的《科研不该成为教师的压力》就是因为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最大的压力之一而深有感慨,并立马写就的新闻评论。

写作灵感与冲动一旦出现的时候,笔者喜欢“立就”――于第一时间立刻写成。那种放一放、等一等的情况也是有的,但仅仅是在自己对某些问题还没有思考清楚,需要再查一查、想一想的时候。因为笔者知道,人是有惰性的,一旦冲动过去,或者被另外某些人与事干扰,那么,我们原本很好可以成文的一些想法就有可能“流产”。

从写短的论文逐渐过渡到写较长的,从教材研究到教法研究,从教学研究到教育研究,从随笔、评论入手到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也就是由简单到复杂,是我们进行教育写作与教育科研走上正轨、早日获得成功的捷径。而从自己擅长的入手,是初涉教育科研的人可以做的事,因为它能够事半功倍,这是笔者以及很多过来人的共同认识。

(五) 拒绝“论文贩子”,孕育自己的“孩子”

因为不少教师平时忽视或者不太重视教育科研,因此,当其职称晋级需要论文的时候往往拿不出东西。所以,为应一时之需,他们往往可能选择通过“论文贩子”之手,缴纳一定的费用,在某些运作不是很规范的刊物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一方面,收取版面费、编审费是违规之举;另一方面,作为教师的我们这样做有损自己的人格和形象。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并不能实际提升我们的教育科研水平和能力,而只能增长我们投机取巧的心理,不利于我们教育科研的可持续性发展。

或许有人会说,职称评审没有论文将会“一票否决”,让人怎么办?在笔者看来,既然我们的教师都有相当的文字功底,假如我们足够敏感与勤奋、努力与有心,那么在我们的教师生涯(可能是10年、8年,也可能是10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绝不应该缺少积累和发现,自然也绝不应该缺少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而形成的论文。如此这般,“论文”还会成为你巨大的精神负担,甚至让你不惜重金、不顾自身的形象让“论文贩子”牵着鼻子走,乖乖地当“冤大头”吗?当然,从更积极的层面来讲,当从事教育科研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时,我们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必将水涨船高,可以为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六) 杂志与报纸

眼下刊发教育科研论文与相关文章的报纸和杂志很多。一般而言,我们的教师对本专业的、具有学术性质的杂志比较了解,但对综合性杂志,比如说冠以《××教育》名称的就不是很了解,并且向后者投稿的教师比前者少得多。但我们知道,几乎每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教育杂志。因此,全国此类杂志总量不少,而这些教育杂志有不少其实是辟有“学科研究”,或者我们任何学科的教师都可以进入的“教育研究”栏目的。

报纸同样是被我们很多教师忽视的一块园地。而不少报纸其实每年都会刊发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只不过相对于杂志,报纸对论文的某些方面要求特别一些罢了。比如说,与杂志相比,由于版面的限制,其所刊发的各类论文或者其他文章多以短小精湛为特色,一般其篇幅不超过2000字,多数在1500字以下。而报纸的出版周期相对于杂志要短很多,可能是我们很多教师未必知道的一大特点。短到什么程度?笔者刊发文章的最快纪录是1天――也就是今天投寄,第二天刊出。

第5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认知学习理论教育技术,先行军

 

当前,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层出不穷,对教育技术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材一方面要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改变教学方式,还必须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的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与学,从而达到在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最优化。因此,探讨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研究教育技术的观念更新,把握课堂教学的未来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知学习理论的具体内容和具体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够把这种变化简单的归之为成长过程。它包括三层含义:

1. 变化的时间是相当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

2. 变化的内容是记忆之中的知识的内容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学习者行为的变化;

3. 变化的原因是学习者环境中的经验,而不是动机、疲倦、药物、生理条件或环境条件等原因。

由此可见,认知主义对学习的定义强调知识的变化。因此,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育教学论文,学习的效果只能够间接的确定,即在学习者行为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学习结果与行为操作不是一回事,学习到什么不能单是指外部行为操作,应包括大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和心向、态度的变化。学习的结果是头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认知方式的变化,即认知策略的变化,当然也会表现为相应的行为操作上的变化。学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接受强化的过程和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地去理解(或对反馈信息加以解释)的过程。

二、认知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

认知理论致力于研究教学操纵如何影响内部的认知过程。如注意、编码、记忆、回忆;这些内部认知过程如何导致新知识得获得及认知结构的改变;新学来的知识或新产生的认知结构如何影响操作。由此可见,认知心理学把教和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重视学的作用;既注意学习的外部条件,但更重视学习的内部条件。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讲是一个认知过程,即将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认知过程是一种主动、积极的建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建构基本环节,也是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认知过程就是由这两种基本的认知方式组成的。所谓同化,是指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对新知识进行改造,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以充实、完善、发展原有的认知结构:所谓顺应,当现有认知结构不能同化新知识时,就需要学生将此进行调整,一顺应新知识的产生,重建新的知识结构,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更新和扩展。教学过程就是认知结构不断建构并提高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认知学习理论的教学观分为三个主要论点:加工过程论、认知结构论和学习中心论。

1.加工过程论

认知心理学把人脑的功能与计算机的运算程序进行类比,认为认知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因此认知心理学关于教学的研究,主要探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而影响学习结果。教学方法只有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够影响教学结果,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结果的间接因素,学生头脑中的认知过程才是决定学习好坏的直接因素。

2.认知结构论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不仅重视认知过程,而且十分重视认知结构。奥苏倍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就是把新知识和原有知识联系起来,将新知识纳入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或逻辑结构,而不太重视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当代认知心理学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研究。关于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研究,能为我们改革教材和教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3.学生中心论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只有认知因素(包括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才是决定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因素。因此,学习时的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策略是决定学到什么的充分条件。总之教育教学论文,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到什么的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中得到的启发是:在创造学习的外部条件时,必须加以内部的认知规律为前提;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应树立教学目标的新概念;应重视内在的认知动机的作用。

三、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教育与信息技术已经无法分开,这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各种技术(包括视音频、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对支持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是肯定无疑的。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实施已经进入了课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些电教器材,才能够真正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此外,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结合认知学习理论,潜心钻研教学教法,进行教学设计,同样能够优化教学。由此可见,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调动学习兴趣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曾经说过:“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作为内驱动程序系统中积极活跃的心理因素,对于学习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所以说,激发和维持和维持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认知内驱力是指一种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决学业问题的需要,即一种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求知的欲望。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因为当一个人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它来推动自己的学习时,这种学习的目的就会成为一种有力的动机。而具有认知兴趣或求知欲的人常常会废寝忘食、津津有味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很大的满足。

2. 创设感知意境

心理学表明,感知越具体,表象形成就越清晰、深刻,越有利于促进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从而建立概念,培养能力。认知心理学认为创设感知意境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出一种“不协调”教育教学论文,将学生引入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中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教学所创造的美妙的教学情境,适时适度地为学生提供直观刺激变抽象为具体,可集中显现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兼备的立体美,景色物体的色彩美,师生的和谐美。这种情境能把学习的内容在大和小、动和静、远和近,快和慢,局部整体,外表和内显之间相互转化,打破了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给学生在视、听、思等方面带来的局限,学生的视野可在瞬间内完成时空的大跳跃。这就加大了教学的密度,极大的节省了教学时间,尤其是教学信息传递的增值率扩大,多次反复重现和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是教学内容鲜明生动,富于感染力,减轻了学生的负荷,优化了教学效果。

3.培养思维能力

认知心理学家沃特海默依据自己对在校生的实验,宣称儿童普遍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传统的教育制度往往被传统逻辑和联想心理学理论所支配,应对阻碍儿童创造思维能力发展负责,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它具有的色彩、形象生动的画面以及富有情趣的解说会使学生处于惊奇探索的学习氛围中,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又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激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对同一个问题往往有不同的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的各抒己见,往往可以使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其思维能力。

四.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认知学习理论可以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而教育技术的广乏应用又实现了教育的优化,因此如何将认知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相结合,成了教育技术领域广乏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 发展和培养学习者的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同部组织起来的技能”,是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在教育技术中计算机的运用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作为教学传递的工具传递知识或训练及技能教育教学论文,现在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注重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为此,教学软件的类型也变得多样化,除了过去大量开发的练习型、辅导型、游戏型、模拟型软件外,问题解决型软件开发有了很大的进展。这类软件除了传递有关的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简单的了解有关知识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学习者参与到其中去,运用发现法进行学习。强调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它的特点是关心学习过程甚于关心学习结果,要求学习者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学习有利与策略性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

2. 重视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其中包括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和自我的认知能力以及两者相互作用的认知。可以认为元认知能力的发展就是为学习者在心理上培养一位“老师”。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强调学生相互之间的相互合作,合作学习可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这是因为:(1)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建构起新的、更新层次的知识结构;(2)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者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被明确化和外显化,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3)在学习者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交流中,他们要达成对问题的共同理解,建立和合适的问题空间表征,而这时解决问题的关键。

3 .注重教学媒体的认知作用

媒体的教学应用使教育技术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摘要的。

第6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工作是繁忙的,又是细致、琐碎而要深入其中,这样才更利于个人成长。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教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历为我提供了审视自我及教师职业的诸多视角。但是由于平时只顾忙于繁琐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忽略了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所以,工作起来还达不到游刃有余。现在有必要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进行总结反思,在科研型教师的路上步子迈更快一些。

一、教师专业化思想方面修炼三养

从古至今人们给予教师太多的美称:园丁、人梯、蜡烛、教师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赞誉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那就是做教师要追求卓越,要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道德、人格、学识、情操、理想、信念和形象去影响学生。否则,误人子弟,教师要修炼“三养”,就是:

1.教师的拥有教养

一个人的教养与家庭教育和成长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礼貌待人,心胸豁达,遵守公共规范,尊老爱幼看起来是小,反映了积极的对己对人的态度,教师平时不但要正派真诚,同时不媚不阿,光明磊落。

2.教师拥有的修养

修养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能力等方面深度和广度,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如政治修养、文学修养。讲究修养,孟子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乃真大丈夫也”是教师应有为人品德,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崇拜的文豪坡“一蓑风雨任凭生,料峭寒风吹酒醒”旷达人生态度。王进喜带领大庆工人“石油工人一声豪,地球也要抖三抖”坚毅和顽强品格。这是我国古人也经常议论的,著名的唯物主义者荀况也说:“修养而不贰,则天地不能祸”等,都强调了修养的重要性。作为教师,修养主要表现为热爱并忠诚教育事业,关心学生身心成长,并为之努力奋斗,达到一定的境界。

3.教师拥有的涵养

涵养是教养.修养在平日里的表现,可以分为人文涵养、知识涵养、行为涵养一个又一个具体细节的表现足以显示一个人教养和修养的深度。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自己的行为素养外在表现为,衣冠的得体,容颜的端庄,谈吐的雅俗,目光的专注,言语的高低,步履的轻重,站如松等等,无一不透发出一个人素养的高下。因为一个班有几十个学生,在关注着你,在评价着你,在传播着你,还模仿你的言行。

二、过硬专业素质

1.时代在飞速发展.教育理念在日月更新。多看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从中汲取营养,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为处理教学实际问题提高理论依据。从网络中学习,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拓展知识,提升专业理论,积累实践经验,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教学相长,要变“一桶水”为“长流水”,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我们教学技巧。

2.专业教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对政治学科教学体系的认识和掌握。尤其是我们现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内容、教学方法、过程实施、教学环节等诸多方面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学习既能掌握本学科的传统理论,又能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 在处理教材和运用教学技巧上得心应手。

3.向其他教师学习,掌握教材处理技巧,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掌控能力。多听课,各个年级,各种课型,各种风格的课,借鉴他人的长处,通过运用、反思、内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1.班主任:我深刻认识到,当班主任不仅是教师职业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当班主任不仅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还可以及时反馈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与各方面的沟通交流能力。

2.还要带过一两轮高三,才能够对本学科的学科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才能够更加清楚各部分知识在学科中的位置和重要性;只有经历过高三的磨练,才能够提高自己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只有经过几轮高三的锻炼,才能循序渐进的优化自己的专业知识组合。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就是课题,积极主动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题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跟着科组的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如何进行教育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O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这不仅有利于我专业化的发展,同时对我评职称创造条件。

四、遵纪守法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教研活动、校本培训。不放过任何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不落下每天的本职工作,对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中,尊领敬导、团结同事,对人真诚,能认真完成学校交给的每一项任务。

做为一名老师很平凡,三尺讲台却引多少人用毕生精力去守护她,我们也感到教鞭沉重,教学之海中艺无此境。

第7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巧用《小学英语空中课堂》

 

《小学英语空中课堂》对小学的英语教学具有教强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它能的语音,熟练的教学技巧,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输送到边远山区的各个角落。

光盘中生动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英文歌曲、游戏、儿歌、故事、示范表演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但是,空中课堂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很容易兴奋,课堂秩序就难以控制;用单调的看、听、说模式,学生容易疲倦。对自制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如果老师不能科学合理的运用光盘,那就无法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运用小学英语空中课堂,是小学英语教师应思考的问题,我是一位一位中学英语教师,因支教从事了两年小学英语教学,我想在这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只有充分了解“空中课堂”的各个环节,才能合理利用。 “空中课堂”:热身复习、新知呈现、趣味操练、教学反馈、拓展总结等环节。在组织学生观看资源之前,教师最好根据本节课的教学

摘要求,设计延伸活动,不能像看电影一样,那是没有效果的。

其次、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活用教学资源,不能依赖“空中课堂”。使用“空中课堂”时,仍然教师执教角色,不能只是依赖于光盘,教师应该毕好课。也就是说在使用光盘之前,教师要先观看并了解有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是如何呈现的,明确每个教学活动设计的目的,实施步骤和效果,哪些部分需要强化,哪些部分需要淡化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哪部分是以看为主,哪部分是边看边做,哪部分是同步参与,何时停下引导,何时需要检查等。另外,课前老师和学生分别需要准备什么教学材料,导学时会用到些什么课堂用语,采用什么方式来操练,如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课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及应对措施。对于这样,教师课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不管是动画、情境再现还是电脑游戏等媒体形式,都是光盘提供的辅教助学的手段,教师只能利用光盘而用光盘观赏层面上的视频资源,然后充分发挥它们的教学功能。这样,教师才可能充当好“导演”的角色,引导学生在“空中课堂”里发挥其主体作用。

再次、深挖教材和媒体资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空中课堂教学的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明确的,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光盘内容为我们设计好了任务、练习,但同时这种任务和练习以直接呈现的方式居多,笔头书写的较少;集体练习的较多,单独表达的机会较少;观看的机会较多,自己亲身体验的较少。很容易使学生成为“看客”,“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什么都不知道”,所以除了教师“导演”的逼真外教师应主导好每节课的每个环节,要深度挖掘教材和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创新,适时进行引导,培养其思维能力。

总之,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主要来源就是经验。教师要想是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就必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作为一名边远山区的小学英语教师更不例外,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巧用《小学英语空中课堂》资源,上好小学英语课,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边远山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使山里的孩子不落后于城市的孩子。

第8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在新的学期里,我县中学语文教研工作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力度,努力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条件。本年度工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好校本教研工作,一是抓好课题研究工作,并且将二者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它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一、树立较强的校本研究意识

在新的一年里,要把握好校本教研的特征:校本教研必须立足课堂;校本教研必须立足学生;校本教研必须珍视经验,注重反思。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研究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发展广度和深度。总之,从学生出发,又回归到学生,这是校本教研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教研组的功能,提升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很好地利用教研组资源,发挥语文组集体的智慧,形成老、中、青全方位能量的互补,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具体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学校语文组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而定。本年度中学语文活动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来开展:一是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问题,二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的问题。为了减轻负担,可将“创新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一并归入到“三维目标”的课题研究中来。

1.三月初各校教研组上报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促进学校认真开展校本教研。

2.各校教研组要认真组织若干节研讨示范课,选好上课老师,针对教学实际确立研讨课的内容和目的,精心备课,保证公开课质量,抓好听课出勤率,加强评课活动并有详细记载,充分发挥公开课的研讨示范作用,各校教研组也应在校内各年级组织好同类研究课。

3.各校教研组要大力推进校本教研活动,充分开发校内教研资源,要及时发现先进典型,总结经验,加以推广。适当安排校际之间的观摩、考察、学习、交流活动,将校本教研活动推广到全县各学校。

二、围绕课题研究开展工作

我县有两所学校参与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的实验研究,有一所(自治区申报的教育部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设置与实施》的实验基地学校,本年度围绕课题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思想和教学素养。

1.各校教研组要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语文学科教学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各校教研组要鼓励并组织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和教育教学素养。各校教研组要进一步组织全体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一、两本教育教学论著,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从而提高广大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二)加强课改交流研讨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1.继续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语文教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自主学习的能力。

2.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和新课标实验教材进行专题性研讨,并引导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围绕课改中出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研讨,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3.进一步抓好以“教材教法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备课活动,开展积极有效的“教材教法”研究活动,全面推动语文学科教研氛围,确保资源共享。

4.继续做好课改系列调研工作,从内涵上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让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化为语文教师们的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课改形势的需要。

(三)加强课题研究,抓好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工作,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我县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理论水平。

1.认真落实课题实施计划,各校教研组继续组织实验教师全面、深入地进行课题实验工作。

2.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各实验校课题组成员要经常交流、探讨,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实验与研究。认真做好搜集、积累和整理资料工作,及时做好成果汇总和研究备案工作,认真撰写课题实验阶段性总结。

3.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活跃教研气氛,提高课题研究水平。开展优质课评选和交流活动,教学案例、论文评选活动,各教研组每周要安排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要围绕课题组织一次大型的教研活动。

4.课题组要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要通过“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行为跟进”环节的反复,来让更多的语文教师受益。收集教师在课题研究中的优秀论文和案例以及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

5.“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本年度要做好结题的准备工作。

学校自选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如学段中的五个板块,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可以取其一进行横向研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联系起来,结合学情,按年级进行纵向研究。

6.组织参加四月初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活动。实验学校要有阶段计划和总结,要有作文方面的专题总结报告。“十一五”期间的实验学校将于2011年全部结题,要认真收集过程资料。

(四)抓好教学常规,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三月初学校将达标计划和活动安排上报教研室,开始校级达标活动,四月份必须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达标计划要有步骤、有安排,分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以年初申报为准。

2.组织全县中学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研讨课选拔赛暨新教材课堂教学交流活动。

3.征集关于“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截稿时间为3月20日,并将征稿中的优秀篇章编辑成册。

4.为及时掌握中考方面的信息,有效地抓好中考复习工作,参加四月份州中考研讨会。

5.四月份举办奇台县第四届“春蕾杯”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大赛活动。

6.继续实施优质课工程。

7.认真组织期末考试、抽测的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8.组织好自治区第四届现场作文竞赛的组织工作。

9.各校编辑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集”和教师“创新写作优秀论文集”。

10.参与县教研室《奇台教研》的编辑工作。

2011年奇台县中学语文教研活动安排表

时间

活动安排

一月份

1.期末考试及评卷、质量分析。

2.制定2011年度学科工作计划。

3.召开教研工作年终总结会。

二月份

1.参加“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的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实录征文及评选活动。

2.全面展开“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语文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这两个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工作。跟踪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情况。

3.教研组长工作例会。上报各中学语文教研组的教研计划、达标计划以及校本培训方案、执行计划和全年的学习内容安排。(截止3月14日)

三月份

1. 初中课改经验交流,组织语文教师参加县级“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研讨课赛活动。

2.组织参加州“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初、高中研讨课赛活动及中考、高考研讨会。(下旬)

3.准备第四届“春蕾杯”竞赛。

4.参与《古城教研》第一期的编辑工作。

四月份

1.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县级达标。

2.第四届“春蕾杯”大赛。

3.参加学校“综合性学习中三维目标的确立和融合”课题研讨课活动。(二中、四中、天和、老奇台、西北湾、东湾)

五月份

1.各校教研组征集学生创新写作优秀作文、教师优秀论文。

2.准备期末考试。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4.教研组长工作例会。(督促检查课题开展情况)

5.视导评价。(学校待定)

六月份

1.征集教师优秀论文、教学案例、课堂实录。

2.认真组织期末考试、评卷、教学质量分析工作。

3.参与《奇台教研》第二期的编辑工作。

七、八月份

1.本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抽样分析。

2.对县级第三届“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考评。

九月份

1.教研组长工作例会。

2.各校在校级达标的基础上开始申报达县级标。

3.参加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第9篇:深度教学论文范文

在阅读中丰厚自己“老师以教书为自己职业生命的话,读书就是支撑老师生命永不凋谢的脊梁,是唤醒教师专业化的内在尊严和欢乐的源泉,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攀越阶梯,也是汲取精神力量的不竭源泉!是在教育信仰实践文化方面的深度建设!”

――摘自《教育科学论坛》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书时的那份恬静的感觉。读书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感性的层面回到理性的认识上来。达到一种认识上的跨越!在担任科学专职教师期间,我把教学之余的时间全部泡在了图书室,从《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中小学教师培训》、《江苏教育》、《教育科学论坛》等专业期刊到《新教育之梦》、《不做教书匠》、《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等教育名著,我不断从书本中学习,在书本中寻找教学的支点和心灵的共鸣!书籍成了我的“良师益友”,给了我崭新的思维方式和飞翔的思想天空!读书是专业发展的起点,在阅读中我一有体会和感想就及时进行记录与整理,努力把自己的一些想法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是一种个人灵感的迸发和思想的轨迹。

在教学中磨练自己“理想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心灵相遇的场所,是观照意义世界和感悟生命之美的场所。让课堂拥有‘炉边谈话’般的温馨和真诚,让课堂播撒幸福的阳光,释放生命的灿烂,洋溢生命的温暖。这就是我们对于课堂的理想。”

――肖川《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

科学课不同于数学课,数学专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强调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刚开始接触科学,我感到极大的不适应,没有人来指导你应该怎样做,一切只能自己摸索。于是我从模仿一些教学刊物中的教学设计案例入手,从教学流程设计到教学细节把握、从教学目标设定到教学方式选择、从教学片段实录到教学评价反思,我边教边学。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让我逐渐对科学课堂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来我有幸加入了市科学课题组,在科学课题组每月一次的公开教学锻炼中,我用心琢磨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认真聆听专家指导,每一次公开教学之后我都写出完整的教学实录与反思,在一次次的公开教学与研讨交流中不断锤炼自己,努力提高自己把握科学教材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如我在执教《小车的运动》这节公开课时,从最初教学设想到课堂实际教学,从课后继续探究到自我教学反思,我把在这节课堂中所有发生的故事完整的记录下来,整整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最后定稿时写成了约一万五千字的《“小车的运动”教学实录与反思》,当时我也没有想到我能针对一节课堂写出这么多的感触,只是觉得想写,因为课堂是我的,我亲自经历过这种过程,我有一种表达自己的欲望。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无须多”。作为学校普通教师中的一员,我们专职教师也许不是完美的,但我们可以超越自己,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细节入手,以课堂彰显自己的教学个性和独特风格,诠释术科教学中“别样的精彩”。

在反思中追问自己“失去思想,也就失去了脊梁。没有脊梁的思想撑起我们的教育天空,我们的教育人生也就不可能有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

――管建刚《不做教书匠》

生命应该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给自己!同样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学会不断的反思!反思是我们自己的一种专业行为和活动,是对我们自己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进行理性审视和深入分析的过程。反思是我们获得教育智慧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我们主动发展和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才能促成个人思想认识和教学能力达到一种新的高度。我喜欢反思,因为它让我更清晰的看清自己。

以当前正在进行的科学课程改革为例,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引下,科学课堂显得热闹非凡,学生活动更是精彩纷呈,然而这样的科学课堂是否就是新课改中理想的课堂?理想科学课堂的落脚点在哪里?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哪些深层次的问题?我在听课和评课过程中这样不断追问自己,在反思和追问中形成了《用课堂教学诠释课改理念》、《对科学探究的理性思考》、《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简约而不简单》、《褪尽浮华 彰显本色》等一系列的科学教学论文。

在平凡中成就精彩“人应该仰望些什么!仰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昂扬的生活姿态,它使生命战栗、贯注、凝神、形成张力,就像鲜花绽开、泉水喷涌。仰望,是黑夜中的灵魂追寻,使人重返失落的精神家园!不要让自己的生命平庸!努力让自己更精彩!”

――摘自《读者》

学科之间是平等的,即使因为别人轻视你,你也不要因此而放弃自己。在成为科学专职教师以后,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用我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三年来在市级课堂教学评比中两次荣获一等奖,在各类国家级和省级刊物相继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八十多篇,并主持省级课题和常州市级课题研究。我的努力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在个人专业发展中先后获得市“骨干教师”和市“学科带头人”学术称号。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精彩。作为学校专职教师,我们不应该轻视自己,更不应该放弃!个人专业发展在于自己的努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只有付出汗水和辛劳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果实!教育之路辛苦而漫长。我们虽无力选择我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走出一条自我的道路,在寂静的土壤中收获一片属于自己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