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据库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教学设计;SQL SERVER 2005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的不断拓展和块块相连来带动课程的学习。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又以项目的一个实训案例不断驱动课堂教学的开展。由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个可以实现的实训项目出发,再将该项目不断改进功能、实现条件或输出内容等过程,通过实现不断提出的任务自然地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按照这种方法实施的教学设计与课堂设计,教学效果良好。
1.教学过程实施
1.1实践教学设计
在实践课程教学中,课程就通过学生的网站建设为实训项目,对SQL SERVER 2005的数据管理和开发技术进行介绍。以案例为主要分析,将案例的数据库的后台开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将案例的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任务单元,精心提炼和组织教学内容。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1.1.1基础准备
由于SQL SERVER 2005是一种网络数据库,所以网络是基础,数据库是核心,这两者缺一不可。学习数据库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开发,那么就需要前台开发工具的支持,比如 、ASPNET或JSP等。要开发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学生就必须学一些前台的开发工具知识。
1.1.2项目训练
实训项目内容设计非常重要,根据该课程的特点应加强课内实验环节,将实训项目交给学生后,教师以“项目负责人”的角色出现,学生以“程序开发者”角色出现,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训项目中,为学生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侧重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并要适时为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开发技巧和语法知识。
1.1.3课程设计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一个课程设计的完成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巩固、测试和验收。本阶段的实施一方面是对《SQL SERVER 2005》课程的总结提高,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软件项目开发文档的撰写能力。
设计结束,学生应提供完整的项目文档,由于SQL SERVER 2005是网络数据库编程语言,所以设计开始就要求学生要按照国家软件开发文档中关于《项目开发进度开发规范》、《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编写规范》、《项目开发总结报告》等要求进行系统开发。并在设计结束对项目进行答辩。通过程序、文档和答辩实现来检验本阶段的教学效果。
1.2理论课堂设计
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为了使整个授课过程和学生实训过程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理论上采用“细化过程”、“量化考核”的方法,逐步完成各任务单元学习。细化过程主要指精心设计实训项目、布置项目任务,量化考核主要指加强总结提高、分组设计。
1.2.1精心设计实训项目
图1
在课堂上,案例项目要能够体现课程的核心内容,还要有很强的扩展空间。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螺旋式滚动向前的教学方法,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扩展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评价和优化。
精心设计实际应用的项目案例,通过一个个实训项目的层层推进,告诉学生该项目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一堂课中的实例可以作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的扩展。横向的扩展将课程中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纵向的扩展目的在于一步步引申和切入到完整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显著,课堂活跃,学生的参与程度很高。上面图1中的十个实训项目囊括了《SQL SERVER 2005》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
1.2.2精心布置项目任务
布置任务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实训项目,给出确切的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内容,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完成。使每一个实训项目都与课堂上的实例密切相关,各个实训项目之间又密切关联,这样才能确保学生有一个比较实际、可以动手的出发点;同时按照课堂上案例步步深入的方法,对每一个实训项目的每一步进行扩充,最终自然地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
1.2.3加强巡回指导
由于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是教师课堂演示过后的实践操作环节,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存在的问题就会显现出来。比如动手能力、课堂内容的接受情况、学习主动性等。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训环节上,教师要通过巡回指导观察学生编程情况,根据《实验实训平时考核测评表》,认真考核测评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实训环节操作熟练、进度较快的学生给予适当的考核奖励。
1.2.4分组设计
在进行课程设计时,结合《SQL SERVER 2005》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列出要实施的几个项目方案,成立项目开发小组,设立项目组长来负责每个小组软件开发过程,确保项目开发进度。项目组长是软件设计的总指挥,教师要求项目组长对本组同学进行项目层次分项,让每个同学负责一到两个小项目。在教学中把全班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任务实施上要细化到人,根据学生平时实验实训的情况,让每一位学生溶入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学进程分工合作地去完成各自任务。
2.教学设计效果
2.1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由于讲授的过程是采用一个递进驱动,项目牵引的授课方法,设计的案例能够采用横向与纵向扩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从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熟悉内容进入到新知识点的学习中,所以学生的参与程度非常高,对教学效果反映良好。
2.2实训教学效果
课程教学以开发实际项目“EasyBuy电子商城”数据库的后台管理系统为驱动,将该项目的实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将后台数据库的维护与管理分解为独立的任务单元在项目实训中分步实现,让学生步步深入,最后通过课程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开发项目,形成较强的软件编程思维。
由于采用了项目递进驱动教学法,可以顺利实现项目拓展。每一项任务都可以在前一项任务的基础之上进行,形成了教师授课环节递进,学生实训操作递进,最后通过课程设计融会贯通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对此种授课方法反映很好。
【参考文献】
[1]余芳.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管理与开发[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
[2]刘志成.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与实训[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7.
[3]刘厚增.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3).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据库技术》; 因材施教
一、前言
进入新世纪之后,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数字化信息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已经迈入了大数据时代,数据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社会对数据处理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数据库技术》课程承担着更为重要的教学任务。
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数据库技术》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等。而加德纳曾经提出过著名的多元智力理论,指出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风格等不尽相同,要求教师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也应该积极落实因材施教的思想,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基。
二、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具备较强的抽象性,需要学生记忆较多的SQL代码,这就需要教师要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从目前来看,很多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课堂上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实行“一刀切”、“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只顾满足于将所有理论灌输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这样的教学势必事倍功半,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缺乏系统的实训环节
毫无疑问,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具备强烈的实践性,需要依靠实训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他们的课堂理论知识。但如今,不少教师忽视了实训环节,通常是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就让学生在实训课上操作教材上对应的例题,这样的实训只是让学生机械性地模仿教材内容,缺乏足够的独立思考空间,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往往是一知半解。
3.考核机制过于僵化
高职院校在考核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内容的程度时,依旧采取期末考试分数制的评价方式,考试内容有闭卷理论考试和上机操作考试两种,闭卷考试基本是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上机考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仅仅通过一次期末考试就断定学生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也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基本精神。
三、基于因材施教的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1.明确课程目标
不管是哪一门课程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程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实际应用以及这门课程对其他课程产生的影响。如今,数据库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开始讲授这门课程时,首先就应该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比如校园卡系统、大卖场收银系统、火车售票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等都会用到数据库技术。通过这样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实际作用,建立起对数据库技术的整体感知。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建设、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建设的实例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学好《数据库技术》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影响。只有明白了《数据库技术》课程的作用、地位,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为教师的因材施教奠定基础。
2.实施项目化教学
我们已经知道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认知风格等具有些许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因材施教,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入手实施教学。而项目化教学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完整的项目,并结合学生的知识逻辑顺序和解释能力,将这个完整的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子项目让学生去分别完成,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项目,而不必囿于教师的灌输。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比较贴近的学生成绩信息管理系统这个项目,将这个整体项目分解为需求分析、数据库开发、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建立、数据库管理、数据查询和后期编程等若干个子项目,让学生跟着这些子项目去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教学效果会得到事半功倍地提升。
3.安排行之有效的实训任务
作为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重要环节,实训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重要举措。高职《数据库技术》课程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课堂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实训操作,让他们边做边学,理解相关知识。在实训环节中,教师也可以采取项目化方式,比如让学生开发设计企业工资管理系统项目,将这个项目分解为一系列子项目,由浅入深,让学生逐步完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采取合适的步调完成这些子项目,不要操之过急,关键是稳扎稳打,逐步掌握相关知识,发展实践动手能力。
4.改革评价机制
因材施教的思想还应该贯彻于考核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总结性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参与度、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完成项目的责任心、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都要进行综合评价。要加大平时分的比重,让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学习行为,从细节入手,牢固掌握数据库技术。教师还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方式与学生加强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四、结束语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落实因材施教的思想。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数据库技术》课程中实现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掌握数据库技术打下基础,这是学生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郭小平,张永恒.基于 CDIO 的 Access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榆林学院学报,2015(2).
[2]徐效美,巩艳华《.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
[3]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01).
[4]王巧玲,沈慧娟.应用型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06).
[5]杨晨.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及发展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8).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Project Approach into training courses of the computer major graduates. E-Commerce system development involves multi-disciplinary course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through the practical training; students have made good exercise in teamwork, project, and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projects implement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and other aspects which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work. In the course of carrying out the project, teachers should constantly sum up experience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in teaching preparation.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SMART原则;实训;;SQL Server 2000
Key words: project approach;SMART principles;teaching training;;SQL Server 2000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5-0236-01
1项目的制定
项目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教学的效果,一个好的项目要经过教学老师长时间的推敲及考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一般来说项目的制定一般要遵循SMART原则,即:S(specific)――明确的。设定的项目应该非常明确、具有操作性、有时可以采用量化的形式确定。M(measurable)――可衡量的。任何一个项目都必须是具体的,有可以用来衡量任务完成情况的标准。A(attainable)――可达到的。在制定项目的时候必须使它们成为自己所愿意追求的对象。项目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R(relevant)――相关的。项目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项目应与资源环境能力相适应。T(time-based)――基于时间的。项目设定的同时,应该确定目标完成的期限,安排进度计划。
2项目的实施
2.1 成员分组。班级32人可以分成四个项目团队每个团队8人,每个团队确定一个项目负责人,采用团队协作学习的方式,在项目负责人的指挥下对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将任务分配到人,组员分工要明确,防止出现依赖思想。在分组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由结合为主,老师从旁协调的方式,一方面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让学生有置身工作岗位的感觉,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都能得以施展;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行调节,采取互补方式进行搭配,如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学习。
2.2 项目认知。要做到项目认知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详细的项目需求描述,带动学生积极思考。项目认知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①让学生扮演使用者的角色,感受项目作品的功能,了解项目作品的应用价值。②向学生示范、展示成功的项目作品,可以是商业作品,也可以是往届学生作品。本文通过为学生演示往届学生开发的成功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研究、开发的欲望。
2.3 项目实施。
2.3.1 开发环境的搭建。本项目的开发环境主要是指能够编写具体的Web应用程序并支持其稳定运行的环境,从Web应用程序的典型结构可以知道,运行Web应用程序至少需要Web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软件开发工具等。本项目采用的开发软件是Internert Explorer+IIS 6.0+SQL Server 2000+。让学生亲自搭建系统平台有利于学生了解开发环境,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3.2 使用SQL Server 2000创建电子商城的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的创建要基于实际情况而定,商城数据库部分主要包括商城数据、客户数据、商品数据和订单数据。本项目使用SQL Server 2000的企业管理器建立电子商城数据库系统。具体操作步骤归纳如下:①在SQL Server 2000中创建数据库。②为数据库创建相关的数据表。③为相关数据表关系创建关系图。④数据库初始化。
2.3.3 使用创建商城的Web页面。Web页面的前台为asp代码生成的html静态代码。根据ASP的工作原理可知,当在站点中融入ASP功能后,将发生下列事件:①用户调出站点内容,默认野蛮的扩展名是.asp。②浏览器从服务器上请求ASP文件。③服务器端脚本开始运行ASP。④ASP文件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开始出来、执行脚本命令,执行HTML页面内容。⑤页面信息发送到浏览器。通过这个部分的训练学生对编程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另外对HTML和ASP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2.3.4 建立商城的Web页面与商城的数据库系统的连接。在2.3.3中设计了电子商城相关的网页界面,但没有考虑网页与数据库的链接,这一部分主要是使用对象把页面与SQL Server数据库链接起来,以实现电子商城Web应用对数据库的读写访问。主要内容有:①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设置。②常用对象。③使用对象连接SQL Server数据库的方法。④使用对象执行SQL语句(SELECT、INSERT、UPDATE等)的方法。⑤使用对象读取查询数据的方法。
2.4 系统的试用与改进。项目完成后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展览,让大家对每个系统进行试用和评价,提出问题,互相讨论、互相学习,根据反馈的意见再进行项目改进和完善。最后,每位同学就项目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学到的知识等方面的问题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作为实训的总结报告。
3总结
通过本项目的实践,学生的在很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总结,一方面为后续项目的完善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准备。
参考文献:
[1]雷瑛,胡金麟,沈伟.IT职业素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永强,谢维成,李茜.SQL Server数据库企业应用系统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物流实训室 实训项目 高职院校
在全国物流行业一片火热的情况下,对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渐旺盛。为了应对这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动辄花费几十万、甚至成百上千万建设物流实训室,希望通过物流实训室这一重要的实践平台加强高技能物流人才的培养。然而,往往事与愿违,花费大成本建设的物流实训室多成了空架子。学生仅能直观的看到学校购买的各种物流设备,根本无法亲身体验物流业务的实际过程,更加无法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对此,笔者做了认真的分析,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实训项目设计不够合理,在此,笔者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供同行参考。
一、物流实训室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分析
1.实训室设备的可操作性不强
虽然目前各类仓库的自动化程度并不高,但是当前的技术发展速度确实很快,而学校教育又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因此,物流实训室采用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并没有问题。但是,自动化设备的本身就是对人工的替代,实训过程中学生无法真正了解业务流程。
2.缺乏有效的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与课程相结合,课程之间的实训项目存在一定的冲突,如《采购与仓储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设备管理》等,从而造成了课时的浪费,学生对相似的实训课也缺乏兴趣。由于设备的先进性替代了人工的很多操作,使得学生在实训项目中只有看的份,缺少动手操作的环节,从而失去对实训项目的兴趣。
二、总体方案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充分发挥物流实训室这一技能训练平台的作用,首先,必须对物流实训室做准确定位;其次,需要构建基于物流实训室的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是实训室运营的基础;再次,对已有数据做持续变动和更新,只有数据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分析的对象。
1.明确实训室的配送中心定位
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都可以定位为配送中心,具采购、收货、储存、加工、拣货、包装、发货、库存管理等功能,有了定位才能明确实训室的主要职能。
2.构建实训室基础数据库
(1)所储存的商品数据。包括日用品、食品、鞋类、小家电等大类。对这些商品,需收集基本信息,如商品名称、条码、生产厂家、数量、产地、保质期、保管方法等。在基础数据库中还应有对这些商品的内部编码。
(2)供应商的数据。对上述大类商品,还可以再做划分,并分别设定供应商,如甲、乙、丙供应商负责供应日用品,丁、戊等供应商负责食品等等。对各供应商,需要确定其公司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公司位置、公司概况等,相关信息可以虚拟。
(3)客户的数据。客户,也就是配送目的地。客户是发货处理、退货处理、调货处理等业务的重要角色。数据库中需要给各客户编号,并收集各客户的名称、具置、规模、员工数量等信息。
(4)现有设备的数据。对入库、出库、分拣等业务,少不了用到各种设备,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用尽可能少的设备完成尽可能多的任务,这就需要合理使用各种设备。由此,需要对各类设备进行编码,并录入数据库,特别是其中必定涉及到的货架的编码,一般可以采用四号编码法。
(5)工作人员数据。工作人员主要是指配送中心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每个工作人员要分配相应的权限,同时,需要确定各个工作人员的出生年月、性别、专长等信息,便于合理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内容。
3.通过模拟出入库收集出入库数据
以上述数据库为支撑,实训室即可开展相关实训项目。
(1)学生分组模拟供应商、客户、工作人员等岗位进行操作。将参加实训的学生分成三大组,分别是供应商、客户和工作人员。供应商组约24人左右,每两个学生一小组,分别代表某供应商,各小组分别负责处理采购、发货、退货等业务。客户组约12人,每两个学生一小组,各小组分别负责处理采购订单、配送单、退货单、调货单等单据。工作人员组约13人,设组长一人,负责配送中心的统一管理(可由老师兼任),其余每两个学生一小组,分别为采购小组、入库小组、商品检验小组、保管小组、分拣小组、出库小组,各组设定相互衔接且不交叉的职责。
(2)编制出入库、盘点等单据。由上述,各小组均需编制并填写各类单据,实际操作中,可以以单据和商品外包装物的往来代表所用票据和实物的往来,这可以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业务处理的繁忙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和训练能力。
(3)以周或者月为单位整理出入库等数据,并进行分析。在运行一段时间,比如一周或一月时,可以让各小组,尤其是工作人员小组,整理出各项数据,并进行分析,考虑如何降低库存、如何提高配送效率,为以后的实训打下基础。
三、以实训室为中心的实训项目设计
1.设备认知实训
该实训项目以参观实训室、了解实训室中的各类设备(包括名称、功能、基本原理、操作方法等)为主,用以建立学生对物流活动中仓储和配送的基本认知。需要准备的实训资料是实训室中现有的各项设备的说明,辅助资料是与实训室中的设备具有类似功能的各类设备的说明。
2.采购订单处理实训
客户小组根据市场需求量及现有库存确定所需采购商品的类别、数量及交货时间,并形成订单(三联)统一发给工作人员组中的采购小组;采购小组对收集到的客户小组的采购订单进行汇总,并考虑各类别商品的限定交货期和采购提前期,在适当的时候向供应商发出订单。供应商小组收到采购订单,并向采购小组反馈信息,能否按时发货给采购小组。采购小组收到反馈信息以后,将订单转至出库小组,由出库小组适时完成货物的出库。
3.入库流程实训
供应商小组按订单要求,将货物装运单和货物送至配送中心(实际操作中,可用商品外包装物和货物装运单完成)配送中心收货小组、商品检验小组负责处理商品和货物装运单,办理货物交接手续,办理交接手续时可将货物放置于入库暂存区。经商品检验小组检验无误后,入库小组给供应商开具收货单,经商品检验小组签字,表明配送中心已经确认收到了货物。
4.在库保管及盘点实训
在库保管主要是为货物的储存提供良好的环境,适时检查货物入库日期、保质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货物;盘点操作主要是检查现有在库货物的质量、数量、保管条件等。可依据配送中心所储存的货物的价值和种类先行对货物进行ABC分类,并对ABC三类货物分别采取不同的盘点频率。可安排的实训任务为将货物做ABC分类和盘点。
5.货物堆跺实训
以五五化堆码为基础,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包装的货物的堆码方法、不同尺寸的托盘的堆码方法、不同质地的货物的堆码方法。
6.分拣及出库流程实训
在各客户要求到货时间临近时,配送中心要安排货物出库,出库依据是各客户的订单,出库前需根据各客户的订单分拣货物,并将分拣好的货物按客户放置于出库暂存区。出库小组适时编制并填写出库单,然后由配送中心主管签字确认后才可安排出库。在进行分拣时,可根据出库货物特征分别采取播种法和摘果法。出库时只需将出库单及货物的外包装交给各客户小组即可,客户小组负责签收出库单和货物。
7.实训评价
一个周期(周或者月)结束以后,各小组之间相互做出评价,并做自评。可以从供货及时性、货物质量、订单满足率等方面做出评价,评价时可以采用综合评分法,评价结果作为实训成绩的一部分。
四、总结与展望
上述所设计的各项实训中,除了数据库需要借助于计算机外,其余均未采用现代化技术,如RFID、自动分拣等,这其实给实训室实训项目的开发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基于上述设计的实训项目,可以给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学生安排校内的专业综合实训。这种实训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综合的,有着工学结合性质的。在对实训室实训项目认真开发的基础上,还可以设计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可以开发校内的工学结合,从而有效解决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物流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海燕: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研究[J].物流技术, 2007,(10)
仅仅靠这一个月的学习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以后的社会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技术员个人工作汇报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技术员个人工作汇报一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到公司已经半年多了。这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一段经历。在这段时间里各级领导在工作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生活上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让我充分感受到了领导们“海纳百川”的胸襟,感受到了大发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豪气。在对公司各级领导肃然起敬的同时,也为我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一份子而自豪。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现将我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通过培训学习和日常工作积累使我对____公司有了一定的新的认识。在5月中旬我来到了____公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参加招聘,经过几轮面试和笔试,终于能够有幸加入了____公司这个大家庭,在我进入公司时我拿到的第一份资料就是公司介绍和新员工入职说明,当时只是觉得公司很正规,很强大。在和部门领导以及项目经理交流后,感觉公司很亲切,很温馨。对其它方面就不太知道了,特别是对视频监控几乎一无所知。通过三个月的亲身体会,对智能交通和公司有了一定了解。公司的理念在平时的工作以及项目开发时体现的淋漓尽致,本人对公司的理念非常认同。公司发展不忘回报社会的壮举,令人敬佩。公司以人为本、尊重人才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是____公司能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实现跨越发展的确很不容易,在智能交通行业深入发展是____公司的雄心壮志,也是凝聚人才的核心动力。现在公司在视频监控以及安防行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后还将更加辉煌。
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工作,使自己素养不断得到提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每一项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成功的保障。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能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兢兢业业做好本职业工作,半年来从未迟到早退,用满腔热情积极、认真地完成好每一项任务,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平时生活中团结同事、不断提升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一本《细节决定成败》让我豪情万丈,一种积极豁达的心态、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份计划并按时完成竟是如此重要,并最终决定一个的人成败。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渴望有所突破的我,将会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时时提醒自己,以便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越走越精彩。
三、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工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根据目前工作分工,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
(1)参与公司软件项目的开发与测试;
(2)负责安徽省路警联合指挥中心软件系统的维护工作。通过完成上述工作,使我认识到一个称职的开发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扎实的技术能力、较强的逻辑处理能力、灵活的应变问题能力、有效的对外联系能力。在参与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发现很多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里面还有很多技巧。
四、不足和需改进方面。
虽然加入公司这个大家庭已经半年有余,对开发技术掌握的还不是很深,对发现问题的处理还不是很全面,对分工的工作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计划。随着对公司和工作的进一步熟悉,我也希望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迅速的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以及技术能力,我觉得多做一些工作更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通过多看、多问、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学无止境,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各种学科知识日新月异。我将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并用于指导实践。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做好开发人员的本职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创造性做好做扎实,为项目的开发以及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技术员个人工作汇报二
在过去的一年里,软件研发部团结协作,以及在公司这充满奋斗的环境下,我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百折不饶的精神,努力的完成了公司的各项工作,在软件研发、团队协作和个人成长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公司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特向公司总结汇报如下:
一、软件研发
根据公司的安排,项目的需要。在自身的努力、伍经理的帮组,团队的合作下,克服重重技术困难,增长了工作经验,收获丰盈:
1、asp.net开发
以前我在其他公司也做过一些开发,但是底层和架构与页面样式我都是没有涉及到的。通过这一年在本公司的的这些项目程序中的锻炼,我成长了,我学会了很多很多。
首先,面向对象语言的收获。对于当前编程的主流思想是对象,任何事物都可以用对象来表示。以前理解这些话很费解都是从表面上理解,没有从深入的体会,通过这次asp.net项目的深入,不管是数据还是外部一些条件我们都可以抽象成对象,都可以用对象来表示,具体可以用语言中的类方等。asp.net如此,c#如此java也同样如此。
其次,具备独立完成vb.net知识方面的能力。以前没有做过vb的东西,加上这次深入的做,这次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广,常用的重要的都有涉及,并且还补充_ml,javascript实际操作中空白的部分。通过这一年的开发,在.net方面我能胜任这方面的工作,能独立完成这方面的工作。
再次,c#方面存在一些不足。LocALhOST通过c#这次软件的开发,也发现自己的不足,如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编程整体思想。这些都是需要在工作中完善和改进的。
2、数据库开发
数据库是伴随着项目以来用的最多最平凡的技术。以前对数据库只是会一些简单常用的操作,经过这一年项目的实战,对数据库的操作增加了一些丰富的经验。为以后的工作和经验的积累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项目中还用到了oracel与access数据库,这是我的收获。
优点:能熟练的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特别是对sql数据库的操作,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基本上能合理的设计和新建数据库,同时在数据结构上也加强了对数据库的理解。通过项目的实践现在能熟练使用和编写多种sql语句。还掌握了一些关于数据库优化sql语句优化的方法,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优化。
缺点:数据是一门比较先进的技术,并不是你会写一些sql语句,能建几个数据库你就是数据库工程师。要成为一个好的数据库管理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工作积累。针对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多接触,多运用新的知识点。充实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储备。
二、团队协作
上面的成功与收获,除了自身努力外,以及公司的支持。是这个团队铸造了我。我们这个团队也是因为有了我们这些拼搏协作的队员,使得它成为一个具有务实、拼搏、创新精神的团队。我与软件研发小组是一个整体,这里的团队总结也就是我在这个团队中的收获。
务实:公司下发的任务,下发的工作,件件都是用心去做的。我们这个团队中没有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做了工作以外的事情,都是实实在在的做跟工作相关对公司有益的事情。相信在伍经理的带领下现在是这样,以后同样也是这样。
拼搏:公司给的每一个任务不管它多难,如果工作没有完成我们会晚上加班,也要尽可能的完成当天的工作。如果工作实在忙,为了赶进度我们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也要尽可能的使项目提前。
创新:现在我们开始项目的时候都会进行研讨,一般都会进行一个效率和逻辑的分析与讨论,保证程序正确的前提尽可能的提高程序的效率。
互助:我们小组内只要任何一个人出现技术或其它的问题,我们都会彼此都会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不会因为某一个人而拖住整个项目滞后。
交流:我们在项目中会及时沟通自己的收获,特别是一些针对性的技术问题。这样可以省了很多重复研究的时间,这是一笔很可观的时间。
在交流中只要我会的,我懂的,我不会去吝啬。我会积极的去与你交流,我的团队名言“人强团则强,人弱团则削”。
三、个人成长
通过公司这快一年的锻炼与学习我真的进步了很多,不管从技术上还是做事上,都不像以前那样了。我在公司学到的懂得的使我飞速成长。
技术上:不管从语言上还是做事的逻辑上都得到了很大的的提高。现在在软件小组里面自己能独立完成一部分工作,承担自己的责任。
技术员个人工作汇报三
短短的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我学到了很多,了解了很多,
在这一个月里我学到了有关JAVA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了关于软件开发的流程。了解了自己的不足,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回顾这次的实训,这次或许是最后的实训机会。我是一名大二的学生,明年或许就要出去实习了,所以我很珍惜这次的实训机会,因为它能够让我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以后自己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能让我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增加一点软件开发经验和社会经验。让我在以后的实习中会更好的融入到其中,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因为纵观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不让人乐观,由于之前的经济危机,就业机会越来越少,就业也越来越难,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所以要是没有真本事,就业岗位就无从谈起,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好好努力。
通过这次的实训,我学到了很多:
首先,对JAVA识比以前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之前由于种种原因我JAVA学的很不好,编程我几乎写不出来。但经过这次的实训,我对JAVA的理解,虽然还有很多都不懂,但我会在今后的实训和学习中加以学习了解,力求弄懂,增强自己对JAVA的理解。
其次,在这次的实训中我的动手操作能力有了一点的提高,刚开始的时候JDK的配置,数据库的安装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JAVA 可实话开发工具的不熟悉, 所以开始的时候进程很慢,时间都用在了JDK的配置,数据库的安装以及熟悉JAVA可视化开发工具上,但付出有了回报,成功的配置了JDK,安装了数据库,熟悉了JAVA可视化开发工具,总的说来,自己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因为自己的动手操纵能力得到了提高。
最后是团队协作。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团队协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在刚拿到项目时对项目的分析到最后的项目完结的都有一定的体现。刚拿到项目时,我们团队进行了分析,并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当我们其中一人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其他人都会去帮忙,效率提升了很多。但可能由于不是一个宿舍的,大家彼此间都不是很了解,所以交流中还是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实训;计算思维;软件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2-5103-02
软件外包指的是一些大型软件公司为了降低软件研发成本,将一些非核心的软件项目通过外包形式交由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的公司开发。随着中国内需市场增长和国内外外包行业合作加深,企业对具备相应和程序设计能力和开发经验的高校毕业生的需求日益增大。项目实训是高等院校针对企业需求定制培养软件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过于程式化的实践性教学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软件设计能力。该文通过在软件项目实训的过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思想,在开发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程序的设计能力的培养。
1 计算思维的概念
计算思维的概念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Jeannette M. Wing)教授提出,指的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和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计算思维的本质在于抽象,即如何将实际问题清晰、抽象的描述出来,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成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越发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越来越多的编程语言和编程方式应用于实际工程,计算思维的抽象能力是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知识的灌输和编程工具的使用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当前信息社会需要的软件人才,既要能够熟练的掌握编程工具的使用,也要具备抽象化、结构化的软件设计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任务转化为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约减、嵌入和转化等方法,将一个困难问题阐述为一个可求解问题的思维方法。
2 项目实训的现状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针对具体企业定制需求的项目实训课程,通过项目工程化、系统化的开发训练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然而过于模式化、程式化的培训模式制约了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存在以下不足:
1)实训项目选题较为单一,与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尚有一定差距。实训选题大多都是信息管理系统一类的项目,所涉及到的主要是页面设计、业务逻辑和数据库操作,因此学生实践的内容有限,缺乏多样性和复杂性。
2)培训的方式过于程式化。为了顾及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的水平,实训往往采用给定项目架构,教师重点在于指导学生设计相对简单的业务逻辑和编码实现,而对整个项目的框架设计、数据结构的抽象则指导相对较少。
3)实训的时间较短。考虑到日常教学,实训一般都安排在暑期进行,时间约为10~20天左右,其中还包括前期的项目介绍和基础知识补充,对大部分学生而言,短时间内只能被动地从事代码编写,而问题的独立思考则无法完成。
考虑到上述问题,该文从实践角度出发,在项目实训过程中引入计算思维,从重代码编写转变为侧重抽象思维的训练,并增加相应的评论环节,给学生相应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3 实训教学引入计算思维的实践
在具体实训开展之前,需要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首先邀请软件公司的开发人员对实训项目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项目的计划和目标,对软件开发的相应流程和规范有相应认识;其次,虽然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但大部分学生对先前所学知识有所生疏,因此需要专业教师在实训前期指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包括程序开发语言、数据库操作和软件工程,并通过小型管理系统Demo的示例让学生熟悉相关的专业知识。
在实践训练过程中,采用过程规范组织软件的开发流程,同时使用合作公司的过程改进框架支持系统SPIF统一管理数据和进行版本控制。在此软件平台之上,从项目需求分析阶段和技术方案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在需求分析阶段,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按照功能模块对学生进行分组。通过调查、基本设计和功能设计,制定需求分析报告。学生使用visio来绘制每个模块的功能页面,通过组内评审和相互讨论,明确用户的功能性需求,改进功能页面设计。在此阶段,教师除了相关知识介绍和操作流程的讲解之外,应启发式的引导学生进行需求和功能的抽象,同时周期性的组内评审讨论也能够激发学生对项目设计问题的思考。
在技术方案阶段可以分为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在结构设计和详细设计阶段,每个组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培养程序设计思维,将实际问题抽象建立相应的算法框架和数据流程,完成各个模块的详细设计,其中包括每个功能的功能说明、功能操作、算法和逻辑、数据库操作、接口说明和错误处理。在数据库设计阶段,通过组间和组内讨论,将实际的存储的问题抽象为项目所需要的数据表。编码阶段,在软件公司提供的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完成各个模块的编码实现,在代码实现的过程中可以鼓励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项目框架的设计模式;测试阶段,编写测试式样书并按照测试样例进行功能测试,对产生的错误进行调试,测试结束后对不同的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
项目完成后,由各小组组长对模块进行总结,演示模块功能。通过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及教师的总结和点评,促进学生对软件流程、业内规范以及框架设计等方面进行思考。实训结束后,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下一轮实训的选题进行探讨。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目前项目实训中程式化、单一化的特点,提出在项目训练过程中引入计算机思维的训练,侧重学生抽象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下一步的工作则是完善实训项目的选题,力求做到选择题多样性和复杂性,缩小与企业实际项目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姚天昉.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引入“计算思维”的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2):61-62.
[2] 王新年. 整体项目驱动模式下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 计算机教育, 2010(3):115-116.
【关键词】数据库应用技术 教学改革 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0058-03
数据库技术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核心技能之一,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笔者以职业岗位群职责、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为依据,分析软件技术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学习领域,按照基于职业竞争力导向课程的开发方法,深入开展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职业分析
市场分析及社会需求调研是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通过对企业、毕业生、职教专家的调研,组织召开行业企业专家职业分析研讨会,开展职业工作任务分析,准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就业岗位及业务工作流程。
经调研,目前市场上对数据库管理员的职业要求是:精通SQL Server 2005、Oracle、MySQL等,对现行业务系统数据库架构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对数据库进行管理,负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运营及监控,对数据库的分析、优化及排错;保证数据安全,对业务系统数据库的定期维护和异常处理,对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和按需恢复;熟练掌握T-SQL语言,熟练编写复杂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做好数据处理、查询、统计和分析工作。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如程序员、软件售前售后技术支持、软件UI设计员等岗位,因此,数据库技术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二、课程定位与培养目标
首先,数据库应用技术属基本技能平台类(B类)课程。B类课程是指从典型工作任务中提取技能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将基础性技能点剥离出来,并按行业规范进行适当整理,整理后规范化的技能点成为基本技术技能;结合行业规范要求给出训练标准,并依次设计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性实践课程。因此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与维护能力以及对应的综合职业素质。其次,多数企业聘用人才的首要标准是须具备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能力,包括批判性反思与创造性,沟通、团队合作及学习能力等,即关键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和职业态度与素养。因此,在培养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将岗位所需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全面嵌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数据库应用和开发的职业能力、态度与素养。根据上述要求,制定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标准。
三、改革措施
课程分两个学期授课,开设时间在第二、三学期,总学时为144,并在每个学期期末安排一周实习。以在MS SQL Server 2005(2008)环境中的训练为主,笔者从如下方面具体开展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
数据库应用技术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用于支撑C#程序设计与面向.NET的Web应用开发两门学习领域课程,按照学生所需的基础技术、技能,选取了如图1所示的内容作为学习情境。
1.注重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数据库课程中的理论部分往往抽象难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坚持理论够用、适用、实用原则,做到教学做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入门,第一章先安排“数据库与表的创建与维护”,将原来的“数据库基本概念”置后。本章将数据库和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删除,表数据的操作,数据完整性的实施合并成一个学习情境。在直观的交互界面中,学生模仿教师掌握建库建表的基本操作。由于各个字段需要根据实际要求选择相应的数据类型,故关于数据类型的理论知识点可在操作过程中得到直观的讲解与呈现。在对表数据操作中,教师故意设计由于数据的不规范而导致的错误发生,由此引入“数据完整性”的概念。另外,将数据库原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范式等内容安排在最后。本课程实习与C#程序设计、面向.NET的Web应用开发课程的实习,不仅在时间上连续,实习内容也相互融合,均属同一个实训项目。用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训项目作为数据库设计理论学习的实践载体,学生在学习数据库设计与范式理论时针对性强,目的明确,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加之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对数据库的概念已相对清晰,此时讲解关系数据库的概念,学生较容易理解。
2.教学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符合职业成长规律。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职业岗位进行选取和重新排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阶梯式提高,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完成新手向熟练者的身份转变。第一学期强调基础训练,训练重难点为数据完整性,数据的增、改、删、查。从相对简单的界面操作逐步过渡到以命令操作为主,并在螺旋式项目教学法的反复训练过程中强调“熟能生巧”“温故而知新”。第二学期的游标、存储过程、触发器、自定义函数等综合性较强,侧重对学生程序设计思维能力的训练,内容相对复杂与抽象,学生较难理解与掌握。本学期以企业综合项目案例为主,选择项目时注重典型性、技术实用性、知识拓展性,并利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法、螺旋式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各个任务。在每个学期的实习时,按照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创建数据库应用数据库管理维护的过程,逐步提高业务标准,将各个技能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工作过程。
(二)教学组织
改变以往的“理论例题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按“教师操作示范学生模仿操作学生拓展实践综合项目实训”步骤组织教学。精心设计课堂实例、课堂练习,再切换项目完成拓展实践,以达到阶梯递进式训练效果。课堂实例、课堂练习主要为学生相对较容易理解业务规则的数据库如“学生管理数据库”等设计子任务,拓展项目变换为相对复杂的“网上书屋数据库”“进销存商务数据库”等。在前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以模仿为主。中间环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完成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在后期的拓展实训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创新为主。如在学习SELECT语句时,为了查询某特定信息,先由教师提出任务目标,展示应用效果,让学生先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思考如何获取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利用SQL的语句去解决问题,待学生获得初步成功后教师再详细讲解语法。之后教师变换项目案例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结果进行讲评总结。该部分内容在实习阶段再次进行巩固与提高。从认识和模仿到熟练与深化,再到创新与提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同时,让学生能根据不同事务环境的实际需求灵活变换思维,从而训练学生理解分析、思考判断、触类旁通的能力,并适时安排小组探讨项目解决方案,实现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全部内容安排在机房使用电子教室授课,边讲边练,“教、学、做”在客观条件上达到了一体。另外使用机房的电子教室的监控功能,监控学生端计算机,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辅导。为了突出直观性教学原则,教师上课时的理论板书与解题步骤均在SQL Server软件环境里实时输入在“.sql”文件中,连同课堂案例与练习、拓展项目任务内容一并保存在内,从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在软件环境上再次统一,该文件课后也成为学生很好的学习复习参考资料。同时,利用学院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共享教学大纲、教学文件、教学课件、教学教案、学习资源、教学视频、实训指导等,所有资源可在网上浏览和下载,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借助网络自主学习,使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学习地点、时间、方式更加灵活,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网络教学平台还可、收集、批阅、统计学生的作业信息,并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成绩及评语;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以便教师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保证教学质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课程整体上由两个以上典型的数据库项目贯穿,然后按照技能点将教学内容重新序化和整合后,划分出若干个子项目,子项目中包含大量的工作任务。由于有了具体有形的项目任务作为技能与知识应用的载体,技能与知识体系逻辑清晰、结构完整,避免抽象枯燥。学生作为任务的实施人,主体地位更加明确,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
2.启发式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提出问题并适当给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路线,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学生通过分析与反思,解决了问题,则更容易理解技能点。启发式案例教学有效解决了数据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衔接问题,并对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3.螺旋式项目教学法。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大量运用了螺旋式项目教学法。螺旋式项目教学法是结合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各自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综合教学法。该教学法以案例为素材,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点为起点,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子任务,又以新任务的解决和新知识点的建构为新的起点,引出下一个子任务。整个教学过程由若干个循环依次提升所形成的螺旋组成。以案例为引导,以项目为主线,将课程知识点贯穿于项目的每个任务模块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模仿具体案例完成每个任务模块,再将每个任务模块组装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如在学习数据查询、系统函数、视图、索引过程中,四个模块的内容既相互独立,又呈循环联系状态。学习系统函数,可结合数据查询语句学习函数应用方法。在视图的学习中完成相对复杂的数据查询,在对视图的增、改、删中学习并重新巩固Insert、Update、Delete语句的应用。对索引的学习,通过对比查询,直观了解索引的优化作用。
在学习游标、触发器、存储过程、自定义函数等复杂应用时,前期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模仿并掌握各个技能点的基本用法后,继续提出更复杂的新问题、新任务,要求将已学习的技能嵌套在模块彼此之间,如存储过程中包含触发器应用,触发器里有存储过程等,或者同一个任务分别用触发器、存储过程进行解决以对比实施效率等。学生在解决新任务的过程中,学习难度也不断提升,新旧技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四)建立教学资源库
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笔者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库项目案例,并整理建成了一套适合于教学实际需要的资源库,并开发相对应的具有职业化、立体化特点的教材。除此之外,还给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学习指南等资源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后学习。
(五)职业证书
学生学习该课程后,组织学生参加OSTA数据库管理员职业技能资格考试。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评价的重点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注重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考核成绩分两个阶段:课堂学习阶段的期终考核;实习阶段的实习项目考核。前一阶段的考核主要采用机试考核方式,单元任务与期末考核均以具体案例任务作为具体的考核内容,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创新设计部分是为了促进学生课后主动完成相关综合项目或是参加比赛获奖后获得分数。在实习考核阶段考核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项目考核为主。
通过几年的课程改革,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时,深刻体会到数据库应用的实用性与重要性。学生工作后能将数据库课堂笔记作为工作资料进行查阅。本课程在每个学期的评教中均为90分以上的好评。
总之,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探索与创新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教师应将提升学生职业竞争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主要目标,以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鲍洁.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状况研究[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2]高妍.高职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2(6)
[3]冷鹏.初探螺旋式项目教学法在《web编程与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关键词:项目课程;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52-04
南通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基于行动导向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依据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校企深度合作,完成了将工作过程作为主线,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项目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知识的传授需要消耗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完成项目的时间过于紧凑,往往需要将项目带到课堂外完成,而项目课程的精髓在于在真实项目的实践中完成学生专业技能的内化和专业素养的升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项目化教学的要求,而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弥补了这一缺憾。
一、 翻转课堂内涵与可行性
1.翻转课堂的内涵
FCM是“Flipped Class Model”的简称,通常被翻译为“翻转课堂”、“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或者称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路是:把传统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让学习者在课外时间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则变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主要用于解答疑惑、汇报讨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赵兴龙博士总结了翻转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2]:
问题引导环节: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一些“热身”性质的问题,并将已经录制好的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
观看视频环节:学生回家后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馈,解决教师之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
问题解决环节:教师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动,解决这些问题,并鼓励小组之间通过竞争等方式积极参与解决。在开始学习新的单元之前,一般会有一个小的测试保证学生的学习进度。
同时,他进一步将这三个基本环节归纳为“课前环节”和“课中环节”。并进一步分析指出,如果把“教师的教”理解为知识传授,“学生的学”理解为知识内化,那么这种流程变革所带来的是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这就是翻转课堂教学的基本要义所在。
2.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分析
《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从当前该门课程的实践来看,在我院软件技术专业为该课程开设翻转课堂是完全可行的。
首先,从师资角度分析,软件技术专业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能胜任常规学习资源的制作、,而近两年微课的推广让教师更具备了设计与制作教学微视频的技能。软件技术专业部分教师长期从事软件开发任务并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对软件技术行业中该门课程需要掌握的技能以及该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均十分了解,再加上该课程已完成项目化设计环节,也为该项目化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奠定了基础。
其次,从学生角度分析,该课程的实施是在高职第二学期,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能登录各种网络平台,自主操作多媒体资源,完成各类在线测试,并能具备简单的信息搜索能力。更重要的是,该阶段正是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最浓厚的阶段,新的授课方式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
此外,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已全面建设与开放网络精品共享资源库,这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网络环境。
二、对项目化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组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对赵兴龙博士的翻转课堂环节进行了细化和拓展,将整个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程实施阶段以及课程总结与改进阶段。
1.课程前期准备阶段
课程前期准备阶段主要是课程项目化的完善,以及相应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上传,该阶段是为第二阶段――课程实施阶段做充分的资源准备。前期准备阶段的建设内容与思路如图1所示。
该阶段首先由软件企业专家、学校软件技术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家小组,对软件技术专业岗位技能进行分析调研,以形成《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与实现》课程的技能要求,并进行典型项目的选取。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与巩固知识,我们将项目分为单元小项目及实训大项目,单元小项目完成知识点的构建,实训大项目中进一步推进技能的巩固和内化。在项目选取完成后,课题组完成资源库的构建与上传,包括:课程整体设计方案的设计、项目单元的设计;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点,需为学生准备好电子教材以及每单元教学的重、难点微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项目需要掌握的技能与知识,需为每个项目准备单元预习单;为了让学生自测以及教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需为学生准备单元预习效果测试单;在课程中,为了让学生知道项目任务,需为学生准备课堂项目任务书,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为他们准备单元拓展任务书,以拓展学生技能和知识面;在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了解知识掌握程度,需为学生准备单元复习测试单。所有教学材料与资源均可以上传至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精品共享资源库,以供学生随时下载,同时资源库提供网上提问与教师解答平台,以方便学生对不懂的问题留言提问。
为了评估“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课题组制定了项目完成考核指标、教师评价小组指标体系以及学生自评与他评指标体系。项目完成考核指标是在每个小单元后进行的测试,让教师了解“翻转课堂”的实施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是否能完成相应的项目并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评价小组指标体系以及学生自评与他评指标体系是在实训大项目后进行的测试,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测试整个课程实施后,每位学生最终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形成情况,也是课程最终得分的重要判定依据。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开展,前期也需做课堂的布置,如让课堂有网络环境,在课堂上依然可以访问精品共享资源库的资源;创建QQ群或微信讨论组,让学生可以围绕项目或知识自主交流;提供项目提交环境,让学生和教师都可以看到每组所做的项目。
2.课程实施阶段
课堂实施阶段是对“翻转课堂”的实践,根据课程项目的安排,我们又将实践分为两部分:课程教学阶段与实训教学阶段。
(1)课程教学阶段
课程教学阶段是“翻转课堂”的主体,也是翻转课堂实施的重点部分。课程教学阶段的实施内容与思路如图2所示。该阶段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环节。
课前,学生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单元预习单进行预习,单元中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教师均已录制好微课,供学生学习,学生同时可以参考电子教材,对不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进行网上提问,或者在QQ群或微信讨论组中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在完成预习后,学生需提交预习效果测试单。
课中,教师首先对在学生预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统一进行讲解。随后,学生下载课堂项目任务书,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组完成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小组内分工协作,教师在教室巡回,解答每组出现的问题。项目完成后,每组派一名同学进行成果展示及讲解,每个小项目均评选一组最优设计奖,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成绩进行总体加分。每次授课结束前,教师均对重难点进行复习巩固,对共性或易错点进行强调,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
课后,学生自行下载完成单元复习测试单,以测试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能力的同学下载单元拓展任务单,完成相应任务。教师针对每位学生课前和课中的表现,完成“项目完成考核指标”,并进行教学反思,再根据授课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本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
(2)实训教学阶段
实训阶段是在课程教学阶段结束后的总结与提升,也是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巩固及专业素养的进一步培养。实训教学阶段的实施内容与思路如图3所示。
该阶段,学生首先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实训项目任务书,教师课堂上再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重新分组,小组内协作完成实训项目,对于学生掌握不牢靠的知识点可以进一步在课程精品共享资源库中下载微课重新复习、巩固,在项目整个完成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内巡回,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项目完成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和讲解,并在网上完成项目提交。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的自评和互评,教师也需要在网上对每位学生提交评价单。
3.课程总结与改进阶段
在课程实施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课程资源的补充,并可以在课后实施选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班级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进行问卷调查及技能比拼,对比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态度与职业素养的区别,以确定“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的实践与对比
为了了解“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效果,课题组选取2013级的软件1班开展试点研究,该班教学过程与流程严格按照上述教学设计进行,并在学期末与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2013级软件2班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1)在期末采用相同的考核方式;(2)组织数据库技能大比拼;(3)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素养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所示。
1.期末测试结果对比
期末测试中,两班均采用上机完成从数据库、表格创建到数据完整性的建立,再到数据库中各类对象的建立等实战性任务的考核方式,两班考核内容与考核时间均一致,并同时开始考试,考试结果采用SPSS进行分析,选取平均值、标准差进行对比,并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3]: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实施翻转课堂的班级平均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级;标准差显示证明翻转课堂班级离散程度较小,即班级个体差异程度较小;假设显著性水平α为0.05,由于双尾概率p值小于0.05,因此认为两总体均值有显著差异。该数据显示,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动手实践能力明显比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强,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相符。[4]
2.数据库技能比拼结果对比
数据库技能比拼采取择优报名的形式,每个班级选取2组竞争实力最强的同学进行技能比拼,每组可以由3-4名同学组成。比拼通过真实项目实战的形式,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完成需求分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以及说明文档的建立等一系列材料,由评委组给出最终的结果,评委组由软件企业项目经理以及3位专业教师组成,评分采用盲评方式,即评委不知晓学生的班级和姓名,技能比拼最终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采取择优的形式进行技能比拼,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职业技能较传统教学模式班级好。该数据进一步说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方面较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好。
3.问卷调查结果对比
为了对学生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方面进行测量,我们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LASSI 量表并结合我院高职学生特点,同时融入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调查。为了便于统计分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每道题下设五个选项: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有些符合、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得分分别为1-5分,调查结果对比如表3所示:
其中态度测量学生对追求学习成功,完成与此相关任务的总的态度和动机;动机测量学生完成具体学业任务所负责任的程度;专心测量学生把注意力指向并集中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能力;时间管理测量学生建立和使用时间的水平;学习辅助测量学生创造和使用辅技术及材料来帮助学习和保持信息的能力;[6] 创新性测量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测量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根据数据可以看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班级在时间管理、学习辅助与协作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有显著差异,说明学生在采用翻转课堂以后能自主掌握更好的学习策略,并能更好地分配学习时间,将课堂时间大部分用来进行项目实训,亦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总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力地推动了项目课程的实施,并能将项目课程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但在“翻转课堂”推进的过程中,依然有种种的困难,对教师来讲,需要课程资源的大量准备,配合“以学生为中心”观念的转变,课后仍需花大量的时间与学生交流、辅导以及对学生的项目做出评价;对学生来讲,需要花更多的精力进行课前预习和测试,这需要学生有更好的自觉性和学习主动性。故虽理论与实践证明“翻转课堂”能更好地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效果,但普遍推广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2]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4):65-68.
[3]薛薇.SPSS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8-92.
[4]段致平,王升,贾树生.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5):18-21.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教学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有着重要作用,并在整个会计工作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满足当今社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的需求,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在高职学校中有着独立的专业和专业方向。而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强化学生的掌握水平造成阻碍,现分析其中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提高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定位课程目标。目前一些学校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后,但其实没有合适教材,使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时,没有合适教材给教学造成相应阻碍,而学生在学习时,也造成相应影响。而有些教师在没有合适教材时,无法准确把握这门课,使它成为软件培训课、程序编写课和计算机基础课。
2、缺乏规范的课程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电算化教学与科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不相符合,其中有着一些矛盾。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比如在会计工作中,会计软件的主要技术向基于网络的ERP软件转变,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是无法顺应快速发展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而且教材内容在很大程度上落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现代社会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水平。
3、缺乏完善的课程讲授方式和方法。教师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常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缺乏实践性。目前许多学校都知道实践性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重视课程的理论性传播,而忽略了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后,却缺乏相应的实践性。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对措施
1、明确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在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中,主要是为会计工作培养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在教学目标中,保证学生能够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操作进行熟练操作,同时能够将软件使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并在安装、调试和维护会计电算化时能够熟练掌握。另外在企业中会计软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了解会计电算化使用中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要结合相应实例安排教学内容,对会计软件的操作、模块功能等进行讲述,并要加强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2、调整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需要相应的开展“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同时要开展数据知识相应的课程。比如Access数据库系统具备着实用性和简单性。Access数据库系统能够创建报表,可有效管理和分析数据,有着简单操作。在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时,了解Access数据库系统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财务软件运行环境构建、安装数据库、配置服务器及安装调试财务软件等内容进行讲述。
3、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方法。 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可以相应的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分析,按照教学内容等方法,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编制教学案例。其次要激发学生教学兴趣,启发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相应的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考及讨论适当的引导、提示和总结。最后学生要根据自身上机实践活动,将案例实验报告进行编写,有效总结自身对案例的认识和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去任何一个企业进行一段实践工作,或者在一个企业进行兼职工作,,从而获得实践经验和工作实例。教师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当中的财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收集有效的工作案例,在教学中合理的结合教学设计,选择优质教学案例,保证教学工作的可行性。
4、改善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模式。在一些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实训模式中,主要是进行教学模块实训模式,学生根据财务软件系统,选择某个企业公司案例设备财务软件系统,然后再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核算操作。但是学生若只是完成这些实训工作,是无法提高操作水平。这时在开展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时,主要进行分段实训、分岗实训及综合实训。首先分段实训主要是在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时,科学选择案例教学方法,在对使用财务软件进行学习时,根据学习内容在财务软件上完成教师需要的操作,有效实验所学内容,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验证。其次分岗实训,学生在完成了分段实训后,就可以进行实际岗位的模拟实训。当发生会计业务时,学生可以在不同岗位,以不同身份在财务软件进行操作。比如在发生采购业务后,采购人员要处理采购入库单和采购发票,出纳也要相应处理财款,并由会计处理凭证和记账。学生通过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可有效融合教学目的和就业,并提高了学生相应的综合素质。最后保证手工会计与会计电算化同步实训。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相关课程后,可以采用手工和计算机的方式对某个公司企业的财务案例资料进行分别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和会计管理,并比较分析手工业务处理和计算机业务处理的不同,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会计电算化所具备的优势,以此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对会计电算化的掌握能力,增强学生实际的实践能力,必须要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因此要全面分析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此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大勇.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若干思考.活力.2012,36(12):556-559.
[2]曹欣欣.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所存在问题及其优化建议.教学探索.2010,34(3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