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年感言范文

新年感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年感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年感言

第1篇:新年感言范文

2、感谢你这十年来的相伴,我爱你,老婆。

3、无论相隔万里,我依旧爱你如初。

4、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感谢十年有你。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第2篇:新年感言范文

珠海市第八中学吴坚明

本人自2011年6月被评为珠海市第二批青年骨干教师以来,我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下面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自身专业成长的经历

我担任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工作21年。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我从刘良华教授的《教师专业成长》一书中感悟出这样的道理,作为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面临的三问题:一是班级管理,如怎样让学生听话,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二是教学管理,如怎样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三是个人成长,如怎样制定个人成长的一年规划、三年规划、五年规划等。看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后,我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制定了事业的“三步规划”:第一步是3—5年内站稳和站好讲台,上好课。因为只有课上好了,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在老师们当中树立威信。第二步是5—10年内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我认识到,充分自我剖析、自我认识才是自我成长的关键。第三步是10—15年后,成为专业化发展成熟的市级骨干教师或名师。我从《中国教育报》看到这样阐述: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以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具有专门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问题。我开始静心思考怎样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因此,我潜心研究《课程标准》和《珠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内容。使我深刻认识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的理性思考,需要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和对教材进行整合。2003—2010年,教育部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做了三次修订的真正目的。回顾所走过的路程,就像陕师大罗新兵教授概括的那样,我们历经了激情阶段、困惑阶段、务实阶段。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应逐步走向成熟,回归理性。结合学科特点,以新课程为导向,我灵活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努力提高自己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我构建了“自主式开放型课堂”的教学特色,初步形成了“感悟—体验—导行”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

本人参加课题研究共10项,09年5月,我主持了香洲区科技局立项课题《采用6A+法促进潜能生品行优化的实践与探究》的研究;我也是市级课题《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艺术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研究》主要合作参与者,该课题于2011年3月获第二届珠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二、自身专业成长中的感悟

教育阅历既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背景、资历,也是教育工作者成为一个合格或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条件与基础。因此,对于一线教师的我,感受最深的是:学习和反思。

1、做一名有思想的学习型教师。

学习可以分理论的学习和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学习有

“三重境界”:第一是把学习作为完成工作的境界,因工作需要才学习,学习就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第二是把学习融入到工作的境界,学习本身就是工作的一部分,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第三是把学习融入到生活的境界,学习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把生活学习化。我认为自己属于第二重境界的人,正向着第三重境界发展。近几年来,我读了不少教育名著、教育理论和教改实践的书籍,如《陶行知文集》、刘良华教授的《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和《教师智慧》、叶澜主编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能》、顾明远和孟繁华主编的《国际教育新理念》、美国舒尔茨所著的《教育的经济价值》等;还学习和研究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先后发表的报告《学会生存》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学习和教育阅历提升了我的人生境界,建立我的教育信仰和名师信念。更重要的是改善我的专业结构,生成我的专业智慧,构建我的专业精神。这些年的学习,我撰写了20多篇读书笔记,获益良多,真正领会“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与解放学生的教育思想。

2、做一名善于反思的智慧型教师。

善不善反思是教师成熟与否的分水岭,也是其优劣成败的标志。我的基本做法有:写教学后记、反思日记、结合实际开展教研活动。如:(1)开展教学反思活动。教学反思是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效方法。我非常重视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思考什么地方成功,原因是什么;存在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将如何改进;如果是很有价值的,就写出来。(2)开展“一课多人教”校本教研活动。一个课例多人教,就是同一个教学内容由多名教师单独备课,同科组教师听课、评课、研讨。因为是教师独自备课,所以课与课有很大的不同。我就针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探究,从中发现新的规律与方法。(3)开展“视频课例研讨”活动。第一种是放映名师的录像课进行模仿学习,引领或修正自己的教学。第二种是对《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堂实录进行研究。远程教育资源里都是名家主讲,课例非常典型,能为我提供了更宽阔的空间。第三种是录制自己的课,然后进行课例研讨。通过这种形式的研讨活动,能够看到本真的自已。

3、做一名勇于创新的实践型教师。

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青年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我勇当排头兵,积极参与以下工作:

(1)参与“同课异构”活动。

为给珠海和云浮两地的青年教师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珠海市教研中心的组织与带领下,我参与了本次两地的“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在这个平台中,引发我们智慧的碰撞,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使我们彼此长善救失,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2)努力为“青年教师成长营”搭建平台。

为加速我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引领青年教师担当起教育教学的重任,促其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校成立青年教师成长营,实行名师带动,以学习为支撑,使青年教师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增强科研和课改意识,从而深入进行课改实验。我被聘请为指导教师,依托这些活动,努力为青年教师搭建施展教学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活动中磨练教学基本功,提高业务素质。

(3)勇挑校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重担。

为充分发挥市、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科研培训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一支适应我校内涵发展的高素质骨干教师队伍,我校成立了首批“名师工作室”。经过申报和考核,我成为德育工作室的主持人。我的工作室以名师团队为引领,以项目研究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为青年教师搭建与外校学科教研、学术交流的平台,开展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和育人指导,成功将德育工作和《思想品德》课有效结合起。

(4)积极参与“高效课堂”研讨课活动。

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是实现高效的核心所在,也是每一位老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我校通过实施“理念引领、资源整合、队伍培训、项目带动、研训一体、课堂落实”的“高效课堂”模式改革,力求探索一条符合我校教育教学的路子。为了更理性地认识和探究高效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在初二(1)班开展了一节《炼就一双“慧眼”》的研讨课,通过课堂中的流程优化、时间操控、学生主体的发挥等环节的实施,探索实现高效的依托。

三、自身专业成长带来的思考

在信息化时代,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必将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也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引发我的思考如下:

1、要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使其充分发挥辐射和引领作用。青年骨干教师应该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骨干、教育教学研究的骨干、课堂教学改革的骨干、参加校本培训的骨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骨干。如何切实发挥骨干教师在全校乃至全市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应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考核与管理,使其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青年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关系到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水平,更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课程改革的成效。我认为应重视骨干教师的考核和动态化管理,把跟踪记载和跟踪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全市青年骨干教师的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第3篇:新年感言范文

关键词:信念感;真实感;想象;融合

一、信念与真实感的概念

演员在他接到所扮演的角色时,首先想到要与形象近似,然后考虑怎样把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中,把自己想象成角色本身,这样演起来才够真实。其实这就是在创作中获得信念和真实感。

那么,什么是表演艺术的“真实”呢?前苏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在他的书中阐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从表演艺术的角度来讲,真实主要表现在演员心灵中所产生的,由现实中并不存在的舞台虚构所激起的真实而正确的体验”。这种真实其实就是人物形象的真实和情感上的真实。这是人物形象真实的核心。但是表演上的真实,并不象生活中的真实那样是自然而然的发生的,因为角色毕竟上艺术上的虚构,演员与角色之间,不论其生活经历、性格特征、言谈举止及生活习惯,包括气质等等都不尽相同,这就构成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演员塑人物实际上就是缩短演员与角色之间的距离,使两者融为一体。

弄懂了信念与真实感的涵义,创作中演员就要从自我出发,对角色经过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的分析研究、体验、想象、创作,并寻找自我身上与角色相近的东西与相仿的情感,加以扩大,并设法抑制与角色相反的东西,从自我身上去开掘角色,通过演员身心、情感,去塑造一个活生生的完美形象,从而真正“化身”角色里面。

二、信念与真实感是演员必须具备的重要表演素质

在舞台表演中,演员本身的素质条件总是有差别的,有的演员信念感强一些,而有的就弱一点。信念感强的演员一站上舞台,就很快领会导演的意图,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因为他已经把自己当成了角色,而且很快融入角色需要的情绪之中;信念差的演员则难于进入规定情境,迟迟进入不了角色当中,影响了自己的发挥和表演情绪。因此演员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信念与真实感,掌握表演艺术上的技能,是演员创作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条件。

三、如何在舞台上获得真实感和信念感

1 熟悉生活有感而发

表演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表演中最难掌握?的是真实感和信念感。当你对剧中环境、剧中发生的事情没有真实信念,没有感受到任何程度的实在刺激的时候,要唤起真实体验的感情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演员平时要多体验生活,熟悉生活。 生活里实在发生的事情,会自然引起我们思想上、行动上、感情上的反映。比如:见到久别的亲人,我们喜极而泣,遭遇地震我们夺门而出,遗失钱包,会焦急万分地四处寻找;看到报纸上刊登的英雄事迹,我们会感动的万分,生活中这些喜怒哀乐时时刻刻包围着我们,如果要把这些事情让你在舞台上再演出来,以艺术形式重现生活,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这些就要我们从真实的生活中获得体验,有感而发,在舞台上获得真实感,用艺术的形式还原生活。信念就是靠我们的直接生活感受和间接的生活经验获得的。表演本身就是根据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生活的熟悉、理解、感受去进行虚构的能力 。

2运用假使和想象

根据我的学习知识和表演经验,我认为, 在舞台上排练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例如,想象自己此时此刻,自己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这儿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什么人,我要做什么事情等等。在想象的激发下,按照自己的“假使”把它当成真实的事情去做。对自己说: “我就是”,在我们的行话里?就意味着:我把自己放在虚构情境的中心,我觉得自己是置身?于这情景之中,我是处在想象生活的深处,处在想象事物的世界里,开始以自己的名义,诚心诚意、勤勤恳恳地动作起来。由细小的动作开始,运用“假使”和想象,导致对复杂情境信念和真实感;由外部动作的真实产生内在情感的真实,这是达到正确表演的有效方法。一位老艺术家说过:“表演艺术就是舞台虚构条件下再现人的行为。”真实感与信念是使演员对剧情所虚构的一切特有真情实感并真诚相信的技术。真实感与信念互为作用,同时存在,而没有二者,就不会有体验和创作。任何成功的表演都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

在学校期间,我在丁西林的独幕喜剧《三块钱国币》中扮演大学生成众。此剧讲的是大学生杨长雄 “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年轻人爱管闲事之美德”,但最后被人讥讽为“说话不通”不得不采取极端的行动,故意打碎了对方的花瓶,反而没理了,赔出三块钱国币。而我在剧中扮演的大学生成众是一个不想惹是生非、生性胆小的人。一开始,我总是不能进入角色,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民国大学生打扮,但满脑子还是自己,有时还出现“笑场”。为了成功地塑造这个角色,使“成众”这个角色区别与主角的性格,我反复揣摩,怎样使成众的胆小与杨长雄的见义勇为有更加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好衬托男主角的性格特征。

由于故事发生在民国年代,我对那个年代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阅读大量的资料,我努力把自己“想象”成角色本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总是想“假使”我是成众,会怎样。就这样不断模仿、练习,使自己具有民国年代大学生的气质,平时的一言一行都符合角色的性格特征。通过不断的练习,一站在舞台上,很快就进入角色,完全融入到剧情需要的情绪之中。从而使自己很容易在舞台上获得真实感和信念感,表演起来也从容自然多了。

我认为,演员在表演空间里所接触的一切:布景、道具和人物都是假设的,都是由艺术的虚构而成的,演员处在舞台上和镜头前的每一瞬间都应充满信念。相信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着的动作的真实,并用“假使”和规定情境来为行为和动作寻找依据,使演员获得真实感和信念,时刻想象“我就是”角色。

3 游戏感

孩子的模仿力非常强,在这一点上,演员应该向孩子们学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 “成人的演员应该向儿童学习表演!”

儿童对于假定的情境有一种天生的适应能力,他们简单的思维中,却能能够轻而易举地融入到自己设定的假设里去,在大人们看来不过是儿戏而已,但这些东西却是演员在表演中不能轻易做到的。所以,演员应该像孩子一样,剔除杂念,把自己完全忘我地融入角色。

当演员一旦站在舞台上,就必要树立一种观念:表演即游戏。以便使我们能轻松自如地进入角色之中。抛弃成人的演戏常有的强制性和紧张感,演员向孩子们学习那种由衷的自觉,这是演员获得真实感和信念感的一条很好的途径。

4 信念与真实感训练

演员要想获得真实感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训练。比如看电视练习、看火车练习放鸽子练习、比如洗脸,、负重行走等细节练习,另外做一些“无中生有”的无实物练习。反复做,反复模仿,真正能够作到“信以为真”产生出相应的体验来,这是演员获得信念感和真实感的重要手段。

结论

在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中,总是矛盾着的,演员一方面表现为人物形象-角色,另一方面又作为形象的主人-创作者,但演员要克服这种矛盾,要化身为角色,进入角色的思想,过着角色的精神生活,角色是演员创造的最终目的。演员表演艺术上的真实,是经过体验,而又多次加工提炼的结果。它来之于生活的真实,又高出于生活真实,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创造一个完美的角色,不管你演员的思想情感、性格如何,你必须要与角色的思想情感、角色相一致,获得舞台上的真实感和信念感。这样才算做到家,才达到塑造角色的目的,完成演员的艺术创造任务。

【参考文献】

[1]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中国电影出版社1959

[2]蔡体良.探索的舞台.中国戏剧出版社

[3]夏淳.剧坛漫谈.中国文联出版社 1985 12

第4篇:新年感言范文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098-01

培养社会所需的心理、行为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就是青少年阶段就引导他们的个性、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完善 [1]。现将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于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介绍如下,特别针对青少年意外妊娠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辅导干预方法进行详述。

1 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主要分为5大类:学习类问题、人际关系类问题、情绪类问题、人格障碍类问题及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特别是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已开始成为社会安全的一大隐患 [2]。造成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因素是多样的,具体体现在家庭、学校、社会及个体四个方面。

2 青少年心理辅导的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对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心理辅导越来越重视,教育部早在1999年8月就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方针;在各大医院和人口计生服务中心也相继设立心理咨询门诊,心理辅导室等。我中心把青少年心理辅导作为一项重点项目进行了落实,在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中也存在着不足。

2.1 取得成绩。构建“三二一”活动载体,拓展青少年心里辅导和治疗的渠道。“三”即三个室,精神文明展览室、图书阅览室、心理咨询室;“二”即两个中心,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活动中心;“一”即一个活动之家。

(1)精神文明展览室: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为主要内容,忆往昔、展未来。表扬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正气、大树新风。

(2)图书阅览室:提供生殖保健、自然科学、心理咨询等内容的图书,供随时阅览。

(3)心理咨询室:在尊重青少年的隐私的基础上,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服务。

(4)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通过系列健康教育活动,科学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育观;定期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卫生保障水平;定期开设心理学专题讲座,引导青少年远离暴力、网瘾、和赌博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

(5)活动中心:活动中心配备健身器材,包括乒乓球、象棋、围棋、书画等活动设施,丰富青少年的娱乐活动,促进青少年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

(6)活动之家:融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娱乐为一体,丰富了活动之家的活动内容。利用青少年健康教育中心,面向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开办青春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青春期。

2.2 存在不足。

2.2.1 缺乏具有医学心理学专业水平较高的专家。目前,卫生服务中心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匮乏,理论水平参差不一,具体操作不够规范。从事心理咨询辅导的专职人员少,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尽快形成一支专职队伍已迫在眉睫,这也是我们今后将努力改进提高的地方。

2.2.2 人们对心理咨询辅导存在误解与偏见,对心理问题存在不科学的认识。由于对心理咨询业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许多青少年有了心理问题和疾病却不知;或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和疾病,而不愿去看心理医生和接受心理咨询。大多数受访者缺乏科学的心理问题认知,认为看心理医生,则很可能被认为有精神疾病。这提示今后需要加强社会宣传。

3 青少年意外妊娠心理辅导干预

据北京市的调查 [3],北京男孩子的首次遗精年龄已经从60年代的平均16.6岁提前到90年代的13.7岁,女孩子的月经初潮从60年代的14.5岁提前到90年代的12.2岁。身体发育提前而性心理的成熟则存在着相对后延的趋势,这二者之间的冲突,带来了许多的青少年心理问题。比如青春期的闭锁心理和青春期的心理冲突。其中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这两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甚至性冲动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以下将详细介绍笔者在工作中遇到的青少年意外妊娠这一特殊人群的心理干预:

3.1 青少年意外妊娠原因调查分析。相关数据显示,年流产手术40%为未婚女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青少年和学生,在40%的手术中30%的未婚女性是重复流产 [4]。未婚青少年妊娠的上升趋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通过对盐城卫生技术学校650名在校学生和盐城技师学院550名在校学生调查,六成以上的学生未能从学校获取青春期生殖健康教育,而仅有30%的学生能够正确回答避孕方法,更多的学生是自行通过报刊、杂志、网络零散地获取生殖健康知识。可想而知,这些学生在性行为已发生的情况下,根本不懂得如何避孕及处理可能产生的后果;而一旦受孕后,也不可能及时采取恰当手段终止妊娠。

第5篇:新年感言范文

    关键词:信念感;真实感;假定空间

    艺术从本质上来说是需要虚构的,我们在舞台上这个“假定的空间”里就需要演员假戏真做。对剧情、规定的情景、剧中的环境、人物关系、发生的事件等等都要有强烈而且真实的信念和真实感。在我们的生活中,真实和信念都是自然形成的,而在舞台上的真实与信念都要靠演员的想象,创作和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生活中的感受和观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我们处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一种信念,即相信所体验的情感的真实和进行着的动作的真实,这就是一个演员在舞台上必须具有的内心的真实,以及对这种真实的纯真的信念。”,而且在表演训练的过程中,真实感与信念在演员“假定的空间”里的表演时必需具备的重要的表演素质。

    一、“假定空间”表演中的信念感

    信念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语言,是表演技术的多种元素之一,是使演员对剧情虚构的一切持有真情实感并且真诚相信的技术。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会很自然的引起我们思维上、情感上、行动上等等下意识的反应。例如:在我们丢了东西以后,就会十分着急的到处去找;见到很久没见的朋友或亲人,我们的心中就会瞬间激起喜悦等等,我们就会产生种种复杂激动的情感……

    信念感是演员必备的重要的表演素质。每个人的信念感都有着不同的强度,有的人信念感强,但有的人就很弱。我们在舞台上如果信念感差,有可能就会给观众一种虚假、作戏的感觉,甚至会“笑场”。信念感最好的是儿童,他们在玩“过家家”的时候,说做什么,他们都会认真的、赋予强烈的信念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做。如果是做“妈妈”,他们就会对待没有生命的小布娃娃充满着真实的感情,陪它玩,哄它睡觉等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我就是’,在我们的行话里就意味着,我不把自己放在虚构的情境的中心,我觉得自己是身处于这种情境之中,我是处在想象生活的深处,处在想象的世界里,开始以自己的名义,诚心诚意的动作起来。”所以具有这样真实的信念感,对于我们在“假定空间”里是多么的重要。

    信念感的由来是靠我们在生活中间接或直接的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和我们的“想象”来获得的。“想象”就是根据自己对生活上的感受去进行虚构的一种能力。在排练中我们常常用一些有的东西来代替一些没有的东西。比如,在排练《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的众女兵从指挥员手中抢肥皂的时候,“指挥员”手中拿的只是一个道具,但是我们必须用一种真实的信念感,把那些东西当成是真正的肥皂。与此同时在“想象”的过程中出现了“假使”。“假使”也是一种虚构的、想象的真实,演员也能真挚的去相信,并且要比相信实在的真实更着迷。从“假使”出现的那一刻起,演员就从实在的现实生活中的领域,进入到另一个由他所创造和想象出来的生活领域中去了,演员就相信了这种生活,他就能开始创作了。通过“假使”,演员不但产生了信念,而且产生了热情和激情,他就像起重机一样将演员从现实提升到了艺术的世界。

    斯坦尼拉夫斯基认为:演员应该沿着最小的形体动作开始寻找细小的真实和瞬间的信念,由此产生一连串真实和信念,可以形成很大的真实和持续的信念。

    前面说过信念感是演员必备的素质之一,如果缺乏信念感就必须培养。如果演员对剧中环境、剧中发生的事情没有真实的信念感,没有感受到任何程度的刺激的时候,要唤起真实体验的情感是不可能的。所以没有信念感,那么我们就没有走上舞台和银幕的必要了,因为那样是表现不出好的、吸引观众的剧目来的。

    二、“假定空间”中“真”

    在“假定空间”的表演中,不但对演员要求有强烈的信念感,而且表演中要求真实。而真实的表演是从每一个具体的细节、细致的行为开始的。首先我们要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这个“真”字的重点就是在注意力集中上。在我们的生活中,看书、做事情等等,注意力就必须集中在自己说、看、听、做的对象上面,否则就看不到、听不进去、做不成。在表演中,由于虚假表演的影响以及人物的行动都是事先经过排练,要求和规定好了的,就会导致表演往往没有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只是做出了那么一种状态,好像在看但什么都看不见;好想在听,但又好像什么都听不到。如果注意,就会产生真实的表演;装作注意,就必然会给观众带来虚假的表演。

    演员只有集中注意舞台上的对象,做到真听、真看、真感受.才能在表演的此时此刻感受到对象的行动、变化和反应,接受对手给的刺激和信息,从而真实的产生相应的态度和情感活动,激发起进一步行动的愿望,达到真实的外部动作与内心活动的有机结合。

    三、“假定空间”中的真实信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指出:“真实是不能和信念分离的,信念也是不能和真实分离。他们彼此不能单独存在,而没有他们两者,也就不会有体验、不会有创作。”

    真实的信念,无论是在“真实空间”中还是“假定空间”中,它们的目标指向都是艺术真实。一方面,真实空间必须以对生活的逼真反映为基础,离开了生活真实也就毫无艺术真实可言;另一方面,艺术的真实又不能完全照搬生活的真实,而必须对生活真实进行提炼,加工和改造,揭示生活的真谛,这就必然导致艺术的“假定空间”,因此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对艺术的真实来说缺一不可。而有了真实信念,就会更加坚定。真实是不能和信念分离的,信念也不能和真实分离,它们彼此不能单独存在,而没有它们两者,也就不会有体验,不会有创作。二者互为条件、互为作用、同时存在。没有这两者,就没有体验和创作。演员处在舞台上和镜头前的每一个瞬间都应该充满信念,相信所体验到的情感的真实和所进行的动作的真实。演员要进入一个“我就是”,“我存在”,“我生活着”,“我和角色同样的感觉和思想”的创作状态。若要获得真信念感,可借助合乎逻辑、合乎顺序的形体任务和动作,并用“假定空间中”和规定情境来为行为和动作找依据。

    四、真实是信念感的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真实和信念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但是,在舞台上演戏时,是没有这种现实的,因此需要事先准备,先在想象生活的领域中,在艺术的虚构中产生真实和信念,然后再把这些真实和信念转移到舞台上。通常我们会借助形体,也就是内部和外部动作去接近所创造的角色。这里所说的是真实动作,即从极细小、极平常的形体任务和动作中找到或者激起真实和信念。形体任务和动作是捉摸得到的,稳定的,看得见的,感触得到的,是服从意识和命令的,是比较容易确定的。这样,演员就可产生真实和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的真实性的信念。真实细致的外部动作,可以促使演员相信规定情境,相信角色,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在舞台上,要把动作做得就象在生活中那样朴实和自然,这样会促使演员在形体上感觉到真实,并且在形体上相信这种真实。只要有了信念感,在舞台上感觉到哪怕是最细小的有机的形体真实或总的心境,都会立刻感觉到在舞台上的任务和动作已经变成真实、生动、恰当和有效的了。由于这些任务和动作,就形成了连贯的线,从而使得表演真实并且流畅自然。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在舞台上演的最多的就是“老太太”,在演绎的过程中老师要我表现出老太太的所有的细节,比如:走得慢,腰弯的深等等肢体的动作;说话的速度;还有要表现出历经沧桑的感觉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真实动作,使我相信了舞台情境的真实是可以增强信念感的。

    五、良好的信念感是“假定空间”中人物建立的基础

    信念感是指学生或演员对一切假定的情境、人、事、情、理的相信投入程度,也就是说表演艺术的创作均是在虚构的规定情境中,演员以强烈的信念从由衷的想念到真实的表演执行角色的行动。信念感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以角色的行动为中心并与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支配演员的创作,使演员的创作有着清晰的、符合逻辑顺序的行动线,话剧表演通过舞台形式,演员本人直接与观众见面,在这种观众与演员的直接交流时,戏剧的重要特点,也是其艺术吸引力的所在。但正是这种直接的交流和一气呵成的连续表演,使戏剧演员不可能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活动,而是只能生活在“假定空间”的舞台框框里,舞台环境这种“假定空间”特点决定了戏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特点。在创作过程中,想象是引导演员的先锋。我们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应该是正确的生动的想象的结果。

    想象可以为演员创造出真正的、真实的和逼真的舞台生活;可以真诚的相信它的真正的真实;可以信赖它的逼真。如果不是相信舞台生活本身的话,那也是相信它在真正的现实中实现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只要演员能在舞台上塑造起真实的信念也就会在“假定空间中”找到真实的自我,依靠想象的激发,获得对剧中假定情境的真实信念和情绪感受,从而产生相应的行为动作,则人物也就在舞台上活灵活现了。

    六、结论

第6篇:新年感言范文

【关键词】儿童和少年;正畸治疗;心理干预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爱美需求逐渐高涨,近年来口腔正畸患者逐年增加, 正畸患者能否积极配合与正畸治疗的矫治效果密切相关。由于患者的生活经历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心理行为特点各不相同,正畸患者尤其是前青少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病程中心理行为变化规律自然引了口腔正畸医生的日益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在我院口腔科选取正畸患者189例,其中男86例,女103 例。年龄4~18 岁,平均年龄13.8岁,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95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50例,年龄4~18岁,平均13.9岁。对照组94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48例,平均年龄14.5岁。两组在文化程度,病程,家庭经济状况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

1.2研究方法通过询问、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主要内容有: ①对正畸治疗的认知程度; ②就诊的主要原因; ③与医师配合情况; ④对正畸治疗过程和结果的期望程度; ⑤心理干预治疗[1]。

2结果

与儿童相比,少年组患者在旁人嘲笑歧视,改变个人形象,工作或求职的需要上比儿童对正畸认识程度和对治疗的要求高,配合积极、对治疗也有信心。但是对疗效存在顾虑多,担心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比例也高于儿童组。但是经过心理干预治疗,无论是儿童组还是少年组患者对正畸治疗的配合程度和期望值均有很大的提高见表(1~4)。

3讨论

3.1正畸治疗中的心理干预措施

首先,在正畸门诊应布置候诊患者的活动空间,室内放置花草、适量的书桌和轻松的读物,让孩子在候诊的同时就可以做家庭作业,青年患者可以阅读诊室提供的书刊杂志,医生还可有意识的让紧张、恐惧、抗拒的患者与治疗顺利者闲聊,借鉴他们的治疗经验、态度和行为。还可以在候诊大厅播放一些医学科普片,适当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焦躁不安。

其次,尽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良好的医患关系本身就有心理治疗作用,是争取患者全力合作的关键,也是减少医患冲突的重要武器。正畸治疗时给予患者充分的解释、说明、保证、预告,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在治疗中可对患者展示治疗使用的开口器,解释整个治疗过程,可减轻患者疼痛的心理负担。从临床经验上讲,患者的疼痛和忍受力与人格有关。弱神经类型的患者,性格敏感、退缩、依赖和焦虑,可能疼痛感较强,对疼痛的忍耐力较弱,需要更多的安抚、保证、支持和鼓励。沟通中首先要注意耐心倾听患者陈述。不仅倾听与病情有关的主诉,而且还要倾听其抱怨、担忧、恐惧和好恶的表达,从中可获得患者心理、人格、经历和价值观等信息,为心理辅导提供线索。耐心倾听本身就使患者感到被关注、理解和接纳,有助于患者情绪的安定,增强合作。言语沟通应与目光接触相配合,充分表达亲切友好、关爱、赞赏与鼓励。完全没有目光的接触,会使患者感到对方冷漠,或对医生缺乏信心,没有工作经验等等。如有的患者治疗效果很好,却抱怨还不够理想,甚至发展到投诉。实际上她可能是把自己工作或者家庭生活中的不满潜意识的转嫁于医生的治疗不够理想等等,将自我责任推诿于他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不满和内心矛盾。对这类患者必须耐心地沟通,全面了解她的经历和潜意识的心理动机,给予必要的分析说明。通过沟通,揭示潜意识心理冲突,给她讲明目前正畸治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鼓励她正视自己生活的困难,调整自己的心态,与同事、朋友和家人和谐的生活[3,4]。

3.2儿童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其干预

本组错牙合畸形患儿年龄较小,通过功能性矫治器作预防、阻断性治疗。疼痛、不舒适是患儿治疗过程中心理变化的主要压力源。患儿年龄小,理解能力与自我表述能力差,对家庭依赖性强,经典条件反射使患儿回避治疗操作,形成操作性回避反应。

这个年龄组的正畸患者大多数表现为有不同程度的恐惧感,不愿接受治疗甚至拒绝治疗。通过在诊疗过程中的行为诱导可使恐惧感减轻或消失;此外,患儿对父母有明显依赖感,如果医护人员与其父母交谈亲切,患儿会从心理上增添对医护人员信任度。儿童患者在正畸治疗中的情绪表现主要为一时性,对不合作的患儿不应焦急、烦躁,因为患儿有转为合作的可能性。操作时间不能过长,否则也可能转为不合作。患儿情绪的好恶感强,首诊时医生应避免给患儿造成痛苦、增加了患儿恐惧心理、导致以后不配合治疗或中止治疗。因为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其抽象思维能力弱,所以在与患儿交谈或交待注意事项或要求配合做某一动作时,要多作示范,还要以儿童的“自我”为中心,在讲解矫治的好处时,要使患儿明白,一切都是为他自己好,这样在心理上便于患儿接受。医生可试用心理诱导疗法、鼓励法、参与法。此外家长和老师对医嘱的强化也是提高患儿医嘱依从性的重要途径[5,6]。

对这类患儿我们在干预过程中主要体现家庭支持作用和示范作用。与患儿家庭成员进行沟通,使患儿感到来自家庭的帮助、关心、照顾,消除患者反抗心理,使他们相信医疗行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而有效配合医疗行为。示范作用可协调患儿克服害怕的心理和回避行为,达到治疗的目标。我们在治疗中对配合较好的患儿给予表扬,并示范给其他患儿,以鼓励他们克服不良行为。通过这些干预作用,我们发现患儿治疗疗程缩短,就诊时,患儿心情愉快,配合融洽,治疗效果明显。

3.3青少年组患者的心理行为特点及其干预

青少年患者正畸治疗目的明确,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美观的需求,部分人是为了口颌功能的健康而进行治疗[5]。所以,青年患者正畸前应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畸形矫治的过程、难度、限度和效果,医生应明确告知患者要从整体角度来考虑美观要求。正畸医生通过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配合,沟通方式应以鼓励性、疏导性、讨论性、礼貌性和治疗性为交流原则,其目的在于交流信息,改善关系、消除顾虑,配合治疗。对于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不适或疼痛反应以及戴用矫治器对美观的影响应向患者多作解释,使患者克服心理上不必要的压力,使其充分认识到正畸治疗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还要告诉随意加力不但不会缩短疗程、而且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对有心理障碍倾向的患者,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倾诉机会,让患者向医生倾吐病情和心声,必要时可以建议其去心理咨询。

第7篇:新年感言范文

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音乐的神奇魅力主要在于她的“主情性”音乐更贴近人的心灵,也最能直接表现和激感,触及人类心灵的一切领域。

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是其他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是最富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相应的音乐知识,能相对准确地体验到不同音乐的情感思想,或悲、或喜,或激昂、或沉郁,能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具备相应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

一、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必须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学生,才能以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本身并无情感可言,或者自己的情感倾向不为学生所知,根本就谈不上去感召学生,教师表达和传递情感的方式很多,但最直接、最快捷的就是教师的语言和体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情感时,要富有激情和艺术感染力,在语调、语速上做到恰到好处,力求准确、生动、清晰、抑扬顿挫,生动地塑造音乐形象。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音乐教学设计中,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

如贝多芬、莫扎特的成名作,或是一些经典的校园歌曲等作品,与学生一起欣赏,并讲解一些音乐作品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经历,让学生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开设歌唱课,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让学生自己学会歌唱。

“演唱”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歌唱教学的要求是“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唱好歌曲,重视较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声乐的丰富表现力……”中学单旋律的歌曲较多,多声部的歌曲很少。单旋律的歌曲,如果节奏不是很复杂,学生还能唱好,如果节奏稍复杂、音域跨度大些,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唱不好。像二声部歌曲,要想唱好,就更难上加难。这需要学生每天都能抽时间唱、展现其美妙的歌声。学生平时,只有多唱、多练,才能提高自己的演唱技能,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唱歌时,向学生应当讲解一些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因素,以增加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对音乐从最初的随众附和――自觉参与――欣赏其中的意境过渡,从而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

三、通过音乐节奏练习来获得情感体验。

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的体验。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可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音乐的变化。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会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快捷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则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节奏快速且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无疑对于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大有裨益。

四、开设简易乐器课,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及音乐表现力。

在中学开设器乐演奏课,对学生有诸多方面的益处:

第一,使学生有机会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自我表达和交流;第二,通过对乐曲多次反复的练习,像多声部歌曲,学生在演唱中声部不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简易乐器的演奏、合奏,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提高学生的和声听觉,这将对多声部歌曲的练唱起到一个很好的辅助作用,从而解决声部不稳定的问题;第三,能给学生提供一些演出机会,使学生具有展现才艺的舞台,让他们拥有交流和进步的机会,从中获得艺术能力和经验,这将会使学生毕生受益,进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情趣,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有效率和更富创造性。

五、充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

要想很好地欣赏音乐,准确体会其情感色彩。应合理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第8篇:新年感言范文

【关键词】 坎地沙坦;低分子肝素;肺心病心衰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729-02

慢性缺氧血性肺源性心脏病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最为常见者的一种,又称肺心病。由于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年龄较大,其机体抵抗力差,加之反复的肺部感染难以控制,患者对水和食物有厌恶心理,导致电解质平衡紊乱[1]。故老年慢性肺心病心衰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心衰难以改善。低分子量肝素有降低血黏稠度,抑制肺小动脉内微小血栓形成的功效。抗凝血因子活性时间长,生物利用度高,使用方便是其显著特点[2]。坎地沙坦酯在体内迅速被水解成活性代谢物坎地沙坦,坎地沙坦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剂,通过与血管平滑肌AT1受体结合而拮抗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收缩作用,从而降低末梢血管阻力[3]。并且坎地沙坦具有与受体结合牢固、长效、使用剂量小、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所以,坎地沙坦与低分子肝素两者合用有望从根本上改善肺心病心衰的症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住院老年肺源性心脏病伴心力衰竭患者76例,病人最小57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4.5岁,平均病程15.6年(5~28)年。按NYHA分级法:心功能Ⅱ级36例,Ⅲ级22例,Ⅳ级1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治疗组38例,男22例,女16例。两组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均给予抗感染、扩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平喘祛痰、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小剂量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坎地沙坦酯片单独治疗,用药剂量为4mg/d,若病情加剧可逐渐增加剂量,但最大剂量不可超过8mg/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12h/次,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周观察治疗效果。

1.3检测疗效

①显效:咳嗽、气喘等症状明显减轻,两肺动脉的湿音明显减少,颈静脉怒张消退,心功能改a善Ⅱ级或以上,心率降至100次/min以下,肝脏缩小2cm-3cm以上,下肢水肿消失,每天尿量增加至600ml以上,末梢循环好转;②有效:咳嗽、气喘等症状略有减轻,两肺动脉的湿音减少,颈静脉怒张减弱,心功能改善Ⅰ级或以上,下肢水肿减轻,尿量有所增加;③无效:咳嗽、气喘等症状无减轻,两肺动脉的湿音没有变化,颈静脉怒张依旧,下肢水肿、尿量基本没有变化[6]。对患者治疗疗效的观察及评估,均于疗程完毕后次日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

2结果与分析

表1可见,对照组显效率为31.6%(12/38),总有效率为71.0%(27/38);治疗组的显效率为52.6%(20/38),总有效率为89.5%(34/38)。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老年肺心病心衰是当今社会老年人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肺心病具有发病原因多、并发症多、病程长、病死率高等特点[4-5]。由于肺心病病情比较复杂,给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医学界一直在寻找基本治疗以外的可行的治疗方法。大量临床实验已经证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坎地沙坦可以更好地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坎地沙坦可以作为治疗肺心病心衰的有效药物,而且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7]。本研究在使用坎地沙坦的基础上探求与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的治疗效果,观察发现老年肺心病心衰患者在坎地沙坦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4周后,临床症状和各项心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8]。咳嗽、气喘等症状明显减轻,两肺动脉的湿音明显减少,下肢水肿消失,末梢循环好转,差异有显著性,证明坎地沙坦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肺心病心衰比单独使用坎地沙坦具有更好的疗效,可为临床治疗采用。

参考文献

[1] 简艾.老年肺心病心衰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211.

[2] 赵丹,王晓红.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与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07,10(4):378-379.

[3] 高海波.坎地沙坦对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4):18-19.

[4] 叶锦辉,金忆,李彬等.前列腺素E1联合多巴胺在老年肺心病心衰治疗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04,25(6):713-714.

[5] 彭永梅.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41-1842.

[6] 张安娜.临床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J].中国护理杂志,2007,4(9):4-5.

第9篇:新年感言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恶性血液病患者200例,患者中男性121例,女性79例,患者年龄50-85岁,平均年龄(65.7±8.2)岁。其中有白血病54例,多发性骨髓瘤37例,恶性淋巴瘤4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3例,骨髓异常综合征20例,过敏性紫癜16例,其他19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100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在给予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患者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的心理进行了解,采取针对性护理。护理过程中多和患者进行交流,让其保持好良好的情绪,医护人员的言谈和举止要确切,避免对患者表现出暗示表情,加重其心理负担,对已确证的病人以热情、体贴、亲切、充满信心的语言和态度进行护理,给与其心理安慰,唤起病人的生活希望。同时,可以在护理过程中和患者进行沟通,尊重其情感和兴趣,讨论一些患者感兴趣的事情,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允许情绪较差的患者留下一位家属陪伴,让其感受到家属的关怀。并对患者进行病情知识护理教育,向病人讲解血液病的特点和治疗方法,稳定其情绪,并告诉患者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此病是能够治愈的,减小其心理恐惧和焦虑,增强其至于信心,提高其治疗依从度。

1.3观察指标

在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对其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对患者进行手术护理满意度情况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SAS、SDS的具体数据如表1。可以看出,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SDS差别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出院时观察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的调查得到如表2的数据。其中观察组满意度达100%;对照组满意度达78%,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百分比有明显差异,两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