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做好证券投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近期在深圳透露:“就保险类机构申请基金业务销售工作,与保监会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磋商,完成了《保险机构销售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的制定,即将公开征求意见。此外,我们还积极调研期货公司销售基金的事宜。”
从2003年至2011年年底,基金资产共计付出了39亿元的的销售服务费。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2011年开放式基金销售总额中,银行渠道占比60%,直销渠道占比31%,券商渠道占比9%。
“目前公募基金依然严重依赖并受制于银行渠道。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拓宽基金销售渠道,尤其是保险公司这一强势销售渠道对于基金公司来说显得十分必要。”一位中型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说。
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12月底,全国的保险人销售队伍人数已经超过250万人。一旦这一渠道放开,将对基金销售格局产生何种影响?未来众多保险机构又会以何种方式开展基金销售呢?
“久攻不破”的困局
近两年,基金发行规模越来越低,但是基金发行成本却越来越高。在公募基金发展徘徊不前之际,基金公司对银行渠道独大局面的抱怨也越来越多。
“从1998年到2002年,基金销售基本上都是基金公司自己找大机构大客户,但从2003年前后,华夏基金和博时基金率先同银行合作,正式开展了银行渠道的基金零售业务。而基金本身就是大众投资的产品,同银行的客户很容易对接,两者快速擦出火花。”一大型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回忆。
自那以后,除托管费、申购费外,基金公司还会付给银行销售服务费,并将管理费按照一定的比例作为尾随佣金分给银行渠道。
“2003年、2004年银行渠道的佣金大概是管理费的10%到20%,2009年以前则上升至30%到35%。如今,即便有品牌知名度的大公司,比例也在管理费40%—50%的水平,而小公司则最高高达70%。”该市场总监说:“由于银行担心募集不能成功,有些基金公司给100%的管理费做佣金尾随都不被银行接受。
与此同时,作为基金销售另一重要渠道的券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券商的基金销售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的13%大幅下降至2011年的7%,渠道作用正在减弱。”一位券商高管向记者指出,“目前券商营业部存在着视基金分仓力度决定基金营销力度的现象,影响了营销人员将基金作为大类资产配置给客户的动力。”
或正缘于此,监管层近两年也开始积极拓展基金的销售渠道,比如第三方销售、外资银行等都已纳入基金销售的渠道之中,并鼓励基金开展网上直销。
据证监会基金部主任王林介绍,今年2月以来,陆续有9家独立销售机构获批设立,此外还有5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得基金销售资格。
不过,从首批获批的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近半年来的起步情况看,依然是困难重重。“销售总量不高,且多以货币基金为主。”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大部分的基金第三方销售机构并没有足够的资本去各个城市开通网点,租金及人员配置对这些机构来讲成本太高。”
不可忽视的力量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代销基金今年以来是证监会工作议程里的一项重点工作。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3月,证监会曾召集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开会,了解保险销售渠道的情况。此举被业内解读为监管层有意向保险公司开放基金销售渠道的信号。
去年6月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明确,商业银行(含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机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办法里虽没提及保险机构,但是,保险公司申请基金销售业务资格没有障碍,只要证监会、保监会两部门批准。
而保监会对此也有意愿,保监会去年也曾向一些保险公司下发了关于保险公司代销基金产品的征求意见稿。并数次召集多家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讨论保险公司销售基金事宜。
“拥有数万规模的销售队伍是保险公司代销基金的最大资本。如果人在与客户沟通中进行基金产品推介,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销售力量。此外相比于银行要坐等客户上门,保险公司更贴近客户。”平安保险一位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保险公司也有可能是仿照银行和证券公司,成立专门负责基金销售业务的部门,并协同人队伍进行交叉销售。”
记者注意到,目前中国平安的保险人的移动销售工具上,已有预设基金项目,可查阅到旗下合资基金公司平安大华的产品,但如果客户要购买,仍需到平安大华基金销售网点办理。
一位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如果能通过保险渠道发售基金,可以促进与银行等形成竞争作用从而降低成本,而且销售渠道多元化更有利于精准发行。
多方面顾虑
然而对于保险渠道代销基金的效果,有基金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一家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指出,基金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而保险人素质良莠不齐,与银行渠道专业投资咨询人员相比,销售优势并不明显。如果销售中存在误导或专业能力不够都会影响到持有人利益,进而影响基金业的行业规范。
据了解,在此前监管部门的征求意见中,基金公司的担忧也主要集中在这一点。
中国人寿北京分公司一位负责人对此表示:“基金与保险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销售的角度和方法都不一样。如果保险公司代销基金产品,对人的标准和要求必将提高,相应的管理、培训、考核力度将加大。”
不过该负责人指出,按险种不同,保险人销售所获提成从7%到30%不等。相比之下,基金的销售激励比例低很多,人是否有足够的动力销售基金,还要看考核制度、激励制度如何安排。
富国基金总经理窦玉明认为:“利用保险人队伍销售基金的方式虽然可以挑战银行,但是我认为可见的将来,银行的主导地位很难改变。当然我们作为制造商来讲还是希望渠道尽量地分散一些,以削弱银行的议价能力。”
“基金在银行体系销售已经很成熟,保险公司介入后,能多大程度改变基金销售的格局都不好说,但是这一渠道的开发,对客户、保险公司以及基金公司都是有益的,毕竟其中有需求存在。”一位基金分析师认为。
他指出,第三方销售机构是从无到有,监管层在发放牌照时,可对销售人员配置等各方面提出要求。但保险机构已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其中,银行销售的部分与基金公司有所重叠。如何做好对这一庞大的团队在基金销售过程中的监管,是推行保险代销基金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关键词】 通道业务 综合金融 金融创新 混业经营
一、传统经纪业务现状及挑战
我国券商传统经纪业务模式简要来说就是一种依托营业部建立通道客户买卖交易的通道模式,这是我们的券商从发展之初就与生俱来的基础业务模式,亦是很多券商在转型之前的主要或唯一业务收入来源;数据显示,在今年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半数以上的营业部都处于亏损状态,靠大量新设营业部的扩张方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传统经纪业务无时不刻受到来自内外的挑战。
1、业内竞争加剧,业务收入水平进一步下滑
传统经纪业务最基础的业务基点就是证券公司营业部,而证券营业部在近两年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形势下依然呈现持续扩张的态势,2011年证券公司营业部数量已达5032家,比2010年增加了404家,大部分新增营业部成立后都是采取最低级的营销模式,进一步加剧了业界佣金下滑的趋势,据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行业平均佣金率已经从几年前的0.12%下滑至目前的0.083%,降幅超30%;而近两年因券商整体业务收入下滑,成本上升,2011年所有券商经纪业务收入689亿占全行业总收入比例为50.7%,2010年这个数字为1085亿占比57.8%,下滑高达36.5%,数据表明2011年券商行业经纪业务整体收入呈快速下滑趋势,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进一步降低,毫无稀缺性和核心竞争力的通道业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亦急需找到自己的新定位。
2、粗放式经营基础式营销,成本高效率低
在过去的高佣金政策和行业壁垒的保护下,证券公司只要能开设能证券买卖的证券营业部,就能为其带来丰厚的利润,在这样一种经营理念下,券商经营的思路不是如何做好做精一个营业网点,而是求多求广的扩张网点数量;2007 年,我国证券营业部数量2924家,而2011年营业网点数量就扩张到了5032家,新扩张的网点除了从以前的部分服务部升级成营业部之外还有新设的非饱和地区的营业网点,快速扩张之后必然带来人力资源和管理水平的相对滞后效应,而新设营业部多半采取如开户送礼,低佣等最为基础的营销方式,毫无新意,不仅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营运成本效益还不见涨。
单一传统的经纪业务发展已经不能适合券商当下的可持续发展,券商,这个从来都是被冠之以“靠天吃饭”的行业,要想改变这样被动的局面,毫无疑问要在业务和收入模式上有所突破,转型和创新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2009年之后,随着证券监管的优化,行业开始引入了多项应有的金融职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近两三年各证券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参与或者主导了一系列的新业务,逐步地体现出证券公司金融业务的专业性,发挥其综合金融服务的作用。
1、大金融环境下的券商综合金融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主要为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大类,而银行是各类资金进出流动的大本营,个人及各类机构的金融服务的源头都是依托于银行业务范围主要体现为存于贷;而券商作为我们金融行业的另一个重要支柱则体现其能为个人及国内外机构提供各式各样的投资服务,牢牢掌控着金融服务中与投资的相关环节。
券商的综合金融服务是相对于之前券商的传统业务而言的,经纪、投行、自营,2010 年又推出的融资融券、投资顾问业务也将作为传统经纪业务基础上的拓展,助推经纪业务转型;而资产管理方面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直投、新三板、私募债、期货IB等创新类金融服务层出不穷,对拓展证券公司业务空间,推进证券公司产品创新和盈利模式多元化转型都有着积极作用。
2、综合金融环境下产品和业务的创新
券商努力完成从坐商到行商的转变,从行商到产品与服务商的转变。产品创新正在成为带动券商转型的重要力量。在笔者看来,产品创新应从客户的根本需求入手,结合资本市场的现状多开发贴合投资者的产品,而这种创新最有可能在投资顾问和资产管理这两条业务线上产生,在内部整合业务资源联合研究部门,进行产品的研发,在外与各个金融机构搭建产品平台,形成有效的产品服务库,形成多产品多服务的构建综合金融服务下的服务产品特色。
融资融券业务作为近两年新推的业务在券商综合业务线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效应并具备了一定的号召力,融资融券与经纪业务向集合,为已有客户提供了融资与借券的业务非常贴合市场的需求,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已接近千亿水平,而该项业务中来自借贷利息收入和相对经纪业务稍高的佣金费率水平对券商收入都会有积极的体现。
直投业务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伴随着规范的运作证券公司直投业务正日渐成熟,部分试点较早、直投业务发展迅速的证券公司也已经开始享受这一创新业务模式带来的利润增长。而创业板开市以后,直投+保荐承销的盈利模式也在券商实践中浮出水面。开展直投业务,并实现投资与投行的协同效应,既延伸了投行业务的产业链,又丰富了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从投资到融资一体化的服务功能,有利于促进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转型,增强抗风险能力。
新三板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2011年受到了高度重视,主板券商、机构投资者、高新产业园区以及挂牌企业等相关市场参与主体的扩容渐行渐近。对券商而言,伴随新三板试点范围的扩大,数量庞大高新技术企业将在新三板市场挂牌上市,这对券商的的承销发行、直接投资业务都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而新三板市场允许有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参与,对主办券商而言也将在经纪业务方面获得巨大收益。
资产管理业务会成为券商管理服务的核心且空间巨大;在欧美资产管理已经非常成熟,是国外大型金融机构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投行确立其竞争优势的关键业务和核心业务。2011年,摩根士丹利旗下的全球财富管理集团实现收入占其净收入比例达41.43%,且近3年该占比均维持在40%以上;2011年,美银美林的管理账户和其他费用收入占比也达20.75%,而对比我国的中信证券2011年资产管理收入占比只有13%,广发证券则更低仅为4.2%。国外大型券商发展实践表明,伴随证券市场的不断成熟,资产管理业务在业务构成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当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理财需求,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效应,证券公司在管理国民财富方面大有可为,在促进储蓄向投资转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资产管理业务必将成为未来证券公司重要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3、新环境下券商管理的优化
相对于传统的经纪业务下券商管理模式相对单一情况,很多券商都只会建立相应业务线的直线管理部如投行部、经纪管理部等,而综合金融环境下新业务较多券商管理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广发证券,在客户层将业务整合为证券交易、资产管理、证券研究、投资银行与融资融券五大业务模块,而在内部管理层则体现为总部直属事业部制,这样各个业务部门既可以独立运作也可以加强业务线上的合作,在营业部层面则参考了这种变化,新增新部门或岗位来对应相应的业务线,建立了总部、管理部再到营业部的三层管理体系。
三、综合金融环境下券商经纪业务回归与发展
目前证券公司绝大部分的客户都来自于经纪业务,而新业务中诸如融资融券、投资顾问、IB、资产管理等客户资源都会从经纪业务中进行深入挖掘,可以说经纪业务是这些新业务快速发展的土壤;经纪业务与资产管理、投资银行相结合,互利互惠,对推动券商经纪业务从通道服务向更高端转型,不仅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也是经纪业务转型升级的目标模式,更是对券商业务功能的全面升级和业务角色的重塑再造;多业务融合有利于推动经纪业务由佣金模式主导向佣金与费用模式并重转化,提高券商高端客户个性化服务能力,提升券商在财富管理市场中的话语权和在综合金融服务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在营业部层面,过去成功的证券营业部,大多是在通道业务模式背景下,主要依靠营销渠道和营销团队来做大客户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而在新综合金融服务的环境下,券商营业部可发展空间更大,或许会发生质的变化,过往营业部可能只是一个通道,而今后营业部就是一个平台,一个可以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平台,又或者是具备单一特色的精品门户,在一个层面或者多个层面与总部的业务平台对接客户,切入业务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
监管层面已经开始酝酿这种创新,即未来可能推出的轻型营业部和新型营业部,在综合金融环境这个“面”上,各式各样的营业部就是一个个可视化的“点”,而“专业化”、“综合化”的两类营业部又形成不同的业务线,他们不仅仅将成为券商的业务平台终端,更会成为券商核心及专业能力面向客户的一个窗口;综合金融服务的提供所需的载体就是数量丰富并拥有专业人才的营业网点,此时此刻券商营业部会体现出新的价值和成长。
四、综合金融业务下行业数据的简要分析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了券公司2012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114家证券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55.7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388.9亿元(占比40.7%)、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129.4亿元(占比13.5%)、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16.8亿元(占比1.8%)、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6.1亿元(占比0.6%)、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6.8亿元(占比1.8%)、证券投资收益214.4亿元(占比22.4%)、融资融券业务净收入36.4亿元(占比3.8%),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9296亿元;再回顾协会2008年公布的行业简要数据:107家证券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51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882亿元(占比70.5%)、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77亿元(占比6.2%)、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5亿元(占比1.2%),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为919亿元。
看过简要的数据之后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近四年行业中券商多种新业务收入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极变化,亮点在于经纪业务收入占比逐年下降而其他新业务收入上升尤其是资产管理业务中受托管理的资产总额大幅上升,这些都是很好的变化,券商综合业务转型已经开始获得收入使行业发展进入一个多元化专业化的良性循环之中,券商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之路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综上所述,券商在发展和保持传统经纪业务的背景下,通过不断的应用创新,发展与投资者需求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以达到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的美好愿景,满足投融资双方的需求,已取得了一定的收入效应;用产品服务客户、用服务营销客户、用营销发现客户,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为导向的综合金融服务商,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祝和国、陈皙:浅析证券公司的创新发展[J].金融纵横,2011(9).
[2] 杜征征、李科:新形势下券商传统投行业务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证券,2012(1).
[3] 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R].2012.
一、对香港金融业的粗浅认识
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名副其实的国际金融中心,在那里设立的银行机构数目排在全球前列。其中有68家银行为全球100家大型银行设立的分支机构。香港银行业实行存款机构三级制,分别为持牌银行、有限制牌照银行和接受存款公司,全部统称为认可机构。截至12月,香港有145家持牌银行、27家有限制牌照银行和28家接受存款公司。这200家认可机构合共经营1387家本地分行,组成了庞大的服务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各家银行及接受存款公司所持有的海外资产总值高达22990亿美元。
混业经营是香港银行业经营的一大特点。香港是名副其实的自由港,金融市场成熟发达,混业经营理念日渐普遍。同时,银行存贷款利率完全自由化,银行便可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组织更多的资金投放到其他投资领域。加之,中间业务又具有风险小回报率高的特点。因此,香港银行均十分重视中间业务的开展,除通过传统的贷款业务获取收益外,还通过购买股票、债券、基金或保险等中间业务方式获取十分可观的收益。以中银(香港)银行业务收入结构为例,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12月末中银(香港)银行实现总营业收入82.11亿港元。其中净利息收入59.49亿港元,净服务费收入20.32亿港元,净交易性收入1.86亿港元,其他营业收入0.44亿港元。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7.5%。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例之大,充分彰显了香港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特点。
香港银行业具有丰富的金融产品和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香港实行的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金融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加之,香港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银行业间新产品的传导速度十分迅速。因此,银行业必须具备较强的产品创新能力,才能满足不同客户群对不同金融产品的需要。只有通过产品多元化,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香港银行业目前的金融产品大致有:
(一)工商信贷服务方面的金融产品有:项目及银团贷款、机器及设备贷款、工商物业按揭贷款、中小企业贷款保证计划、特色信贷保证计划、分期贷款、循环贷款等产品。
(二)贸易融资及服务方面的金融产品有:开立信用证、开立背对背信用证、进口托收单据处理、进口融资、信用证通知、信用证转让、出口融资等产品。
(三)户口及现金管理服务方面的金融产品有:一般账户服务、现金及支票收款服务、发工资及自动转账服务、缴付账单服务、汇款服务、卡业务产品(商务卡、采购卡、八达通、信用卡等)、网上理财、环球电子财资服务等产品。
(四)商业保险服务方面的金融产品有:业务保障、商业财产保险、贸易保障、员工保障、寿险保障、个案分享等金融产品。
(五)雇员服务方面的金融产品有:强积金计划、团体人寿保险计划、团体门诊医疗计划、自动转账支薪服务等金融产品。
(六)投资服务方面的金融产品有:债券投资、外汇投资、证券投资、基金投资、贵金属/商品投资、结构性产品投资等金融产品。
(七)为大企业而设的专项服务方面的金融产品有:财务顾问及咨询服务、债务、证券、衍生工具业务等金融产品。
香港银行业的金融产品真可谓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这充分反映了香港银行业为满足客户需求,善于开发创新金融产品的能力。
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是香港银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大法宝。香港银行业非常重视客户的满意度,真正把“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融入到了全体银行员工的血液中。实现了以服务老板为中心的旧式服务文化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新式服务文化的根本转变。在实际工作中,将员工的大部分特长和精力集中投向为顾客服务,创新产品,端正服务态度,提高工作效率上。教育员工树立“服务老板最有益的方法就是拿出最好的态度服务顾客”的观念。倡导“万事以客为先;顾客满意就有生意;你解决顾客的困难,顾客就会解决你的困难”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长期坚持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以香港恒生银行为例:恒生银行的经营方针是长期坚定不移地以推行优良服务态度为重点的服务文化。它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提出建立服务文化阶段。步骤有:唤起中层以上人员的重视;唤起第一线员工的重视;编写品德修养的书籍,供员工阅读,增强员工的归属感。第二阶段为推行阶段。步骤有:不定期巡查;重视客户的投诉;每天早上利用广播教育员工;拍制培训电影;老板经常亲自巡查各支行;老板亲自批阅有关改善服务的建议和对表现欠佳的行为做出处理批示。第三阶段为延伸及巩固阶段。恒生银行以此三个阶段打造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并持之以恒的一直坚持至今。由于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服务文化,恒生银行在顾客的心目中保持了友善亲切的形象 ,进而赢得了顾客的青睐,业务发展如日中天,在与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二、得到的启示
通过这次赴香港学习培训,开阔了视野,激活了思维。虽然我们面临的环境与香港不同,但是,香港银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行机制却实在值得我们借鉴。经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对农发行今后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有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农发行应坚持“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不动摇。按照国务院第57次常委会议精神,农发行总行制定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基本实现了“固体强翼”的目标。即传统业务得到巩固(固体),较好地解决了粮食收购不给农民打白条的问题,有效的遏制了收购资金被大面积挤占挪用的局面,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商业性业务和中间业务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强翼),尤其是商业性贷款业务突飞猛进,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然而,两翼中的中间业务发展却不尽人意。以石柱支行为例:石柱支行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30955元,仅占总收入1878万元的0.69%,出现了一强一弱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是员工对发展中间业务认识模糊;二是上级行制定考核办法时对中间业务的考核权数太小,客观上造成了基层行不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三是中间业务的产品品种不多,致使发展的空间不大。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农发行要实现“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必须在抓好传统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的同时狠抓中间业务的发展,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固体强翼”的目标。要教育全体员工强化对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尽可能多的开发中间业务产品品种,拓宽发展空间。“一体两翼”与“混业经营”有异曲同工之妙,“混业经营”是当今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农发行总行制定的“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完全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不能动摇。
(二)农发行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三农”提供丰富的金融
产品。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创新,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农发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其业务范围受到国务院的严格界定,其创新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客观上造成了创新能力不强,金融产品品种单一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发行的发展。但是,政策性银行也是银行,必须按照银行的一般规律办事。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没有丰富的金融产品供顾客选择,必将成为激烈竞争的牺牲品。怎样才能把农业发展银行建成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丰富金融产品,将是实现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要悉心研究如何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在广阔的天地里去开发创新更多适合“三农”需要的金融产品,真正使农发行成为名副其实的建设新农村的银行。
(三)农发行应打造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农发行成立的时间不长,加之受行政色彩的影响,其经营理念,服务手段,员工的竞争意识较其他商业银行相比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拿什么优势去与同行业竞争?唯有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是致胜的法宝。打造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核心是顾客,贵在持之以恒,本人以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1、强化全体员工对农发行至诚服务,有效发展,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核心理念的认识,使每个员工对核心理念熟记于心,用这一核心理念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2、教育员工牢固树立“顾客是上帝”、“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的服务理念,将这种服务理念融化到每个员工的血液里。
摘 要 铁路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中,对资金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特点的梳理,阐述了全面预算管理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分析了全面预算管理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以更好地完成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
关键词 全面预算管理 铁路企业 资金管理 问题 优化
全面预算管理由于其“全面性”的特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而完善和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也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必然要求。铁路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基层单位众多,资金分散,帐户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如何加强资金的管理迫在眉睫;高铁项目和新建铁路规模的持续增长,对铁路建设资金的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铁路企业在发展多元经营的过程中,针对多元经营企业的特点,如何做好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层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对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作用,分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体系,是解决上述资金管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
铁路企业的资金是各级铁路单位所有或承担管理责任的资金,主要包括:铁路运输主业资金,多元经营企业资金和铁路基本建设资金。
1.铁路运输主业的资金分散,沉淀额大,在途时间长
从运营资金的投入来看,铁路运输企业由于运输生产组织的特点,实行铁道部、铁路局、基层站段三级管理的组织方式,“点多线长”的特点,使上万公里的运输生产线上,分布着大量的基本生产车间和班组,需要不断投入运营资金以维持运输生产,导致帐户管理混乱,资金分散,沉淀额大,使用效率低下。从运输进款收入资金来看,铁路运输主业财务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机制,对运输进款资金采用在当地各资金结算中心和专业银行设立收入专户存储,再逐级上缴的归集程序,致使汇缴环节复杂,在途时间长。
2.铁路基本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
铁路建设一般属于国家重点工程,每一项工程都需要很长的建设周期,工程量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
3.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管理具有特殊性
多元经营企业经营范围包括物流、服务、房地产开发、贸易、生产加工等各类行业,不同的行业面临着不同的市场环境,有其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规律,因此,需要在铁路企业集团整体资金管理体系中制定相对灵活和差异化的资金管理政策。
二、全面预算管理有力地提升了铁路企业资金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由于其“全面性”的特点,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1.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帐户监管和资金的归口集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将企业的各类帐户资金全部纳入预算体系,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一方面,针对在专业银行开立的外部帐户,铁道部与工行、建行、农行、中国银行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签订了外部帐户监管协议,各商业银行将纳入资金监管的外部帐户的动态明细、余额和开销户信息实时传输至铁道部,铁道部将其转入资金监控系统,实现对铁路单位各类帐户资金的查询和监控。另一方面,通过对下属企业结算中心帐户和外部帐户内的资金进行归集,对归集的资金进行内部余缺调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2.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推行资金预算,细化资金安排
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各基层站段、铁路局、铁道部的资金收支活动全部纳入资金预算。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可以统筹投融资活动的资金供给,合理规划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资金支出,从而细化企业的资金安排,将资金存量控制在预算目标内。
3.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借款和对外担保行为,化解潜在的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金筹措要建立在合理的生产预算、资本支出预算基础上,结合资金预算对资金需求量的预测,并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结构和风险承受能力来进行安排。为此,铁路运输企业有必要对借款的风险评估、决策程序、预算控制、审批控制、执行控制、偿付控制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予以体现,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借款与担保业务进行核查,有效化解由借款和对外担保行为带来的筹资风险。
4.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规范各类资金的投资行为,消除投资风险
在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及其所属成员企业对资金预算中的资金结余进行投资,都要紧紧围绕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目标来进行安排。因此,铁路企业各基层单位帐户的资金,一律不准对外进行购买国债、股权、金融资产等投资行为,从而有效杜绝基层单位由于投资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资金损失。
三、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的归口集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在全面预算管理下实行的资金归口集中管理,铁道部和铁路局层面将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权限上收,保证了资金的安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权限的上收和资金管理决策的相对集中,成员企业资金风险责任的加大,造成铁路局和下属成员企业在资金管理权限和责任上不对等,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下属成员企业工作的积极性。
2.资金预算的编制缺乏科学性
铁路企业在资金预算编制上采用年度预算与月度滚动预算相结合的方式,这就要求各铁路基层单位在编制资金预算时,要以各项相关预算调整情况和实际经营业务变化来进行编制,铁路局再以基层单位上报的月度滚动资金预算为基础,考虑集中结算资金的需要来进行安排。目前铁路单位普遍存在财务人员不深入生产经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仅凭对历史数据的参考和主观经验来编制资金预算的情况,造成预算编制脱离实际,缺乏科学性。
3.资金监管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调
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推行帐户和资金的监管,但要使监管真正发挥效果,还要加强部门间信息的传递与沟通。铁路运输企业对财务监控和业务监控的主体比较明确,财务监控主要由财务部门、资金结算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而业务监控主要由各个主管具体业务的职能部门负责执行,但财务监控部门与业务监控部门的信息不能有效地传递和共亨,这样容易使得财务部门成为单位的“大出纳”,而无法有效行使对资金的监督控制和管理职能。
4.铁路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尚待加强
资金结算中心在集中成员单位资金,办理往来结算,减少资金的汇缴环节,压缩资金在途时间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但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尚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从目前来看,资金结算中心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方面在铁路成员单位预算资金的支付监管上,依据其支付票据上有无标明“预算”字样作为办理支付的依据,只进行了形式上的审查,而没有进行实质审查。另一方面,在资金监控的手段和方式上,资金监控系统也没有与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系统对接,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传输与反馈。
第二,从长远来看,资金结算中心模式不能适应铁路企业资金运作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的模式上能实现以资金为纽带的全面结合,而在目前的管理体制和模式下,铁路资金结算中心作为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由于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不能进行外部融资,也不能进行金融产品投资和证券投资,无法满足企业对资金运作方面的要求。
四、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优化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
1.完善授权审批,建立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在资金由铁路局集中管理的情况下,各下属成员企业尤其是多元经营企业也需要有一定的资金自主管理权限,以便充分调动下属企业工作的积极性。为此,要建立完善的授权审批制度和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大额资金的集体讨论和资金使用联签制度,明确资金使用的权限和额度;重大事项和大额资金动态报告制度,建立资金风险预警机制;对建设资金和多元经营企业的资金进行分类管理等;同时,建立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将铁路局资金归口集中管理与下属成员单位资金自主管理相结合,更大地发挥资金管理的效用。
2.建立资金预算分析例会制度,强化财务人员现场调研
全面预算管理要求企业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在全面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改进管理,使预算编制更科学实际。
第一,建立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成立由单位负责人牵头,财务、业务、计划、审计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资金管理委员会,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预算执行分析例会制度,及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预算偏差的原因,合理的调整下期预算。
第二,强化财务人员现场调研。上级财务人员要参加下属单位的预算分析例会,以便及时掌握下属成员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下属单位上报的资金预算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财会人员要深入基层单位生产一线,加强对生产业务的了解,使预算编制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适应。
3.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算信息的传递与共亨
预算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亨,是资金监督管理部门间加强沟通与协调的重要手段。铁路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铁路财务会计核算系统,预算管理系统,资金监控系统,资金结算系统间的对接和数据共亨。充分利用铁路办公网络,加强财务部门,资金结算部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加强上下级单位之间预算信息的及时传递,形成对预算的闭环控制。
4.转变资金结算中心的职能,充分发挥结算中心在资金管理上的优势
随着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持续推进,资金结算中心以其自身优势,除充分发挥帐户监管,资金归集,资金预算监督,资金余缺调剂的职能外,在铁路企业资金管理中应继续做好以下方面的改进。第一,在预算资金的支付监管上,对现有的RFS系统(铁路资金结算系统)进行升级,增加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将年度,季度,月度的资金预算数据和预算调整数据及时导入RFS系统,并对铁路单位的预算内资金支付项目在RFS系统内实现自动累加和比对,以更加有效的监督资金预算的执行。第二,在资金监控的手段和方式上,加强资金结算中心稽核后督的事后稽核职能和现场监督权限,对可疑的资金支付项目,深入企业现场进行核查。第三,在时机成熟时,转变资金结算中心的地位,由铁路局发起成立铁路财务公司,充分发挥财务公司在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信息集中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铁路企业集团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投资中心。
结论:在对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下铁路企业资金管理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我们认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力地提升铁路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而不断完善和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又对铁路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铁路企业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践中,要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全面预算目标的要求,不断完善资金管理工作体系,为实现铁路企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参考文献
[1]谢建宏.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问题探讨.会计研究.2009(11):44-47.
[2]邓有跃,张宏,史奔经.全面预算管理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实践与探索.中国铁路.2006(5):27-32.
[3]杜哲.浅析铁路企业集团资金管理模式.中国证券期货.2012(4):94.
(1)专业能力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专业能力主要指工商管理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等。专业知识是学生主要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及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学习,将外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包括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的能力,这是学生个体成功的完成各项工作(活动)最重要的心理条件。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完善和思维习惯的优劣,而其知识结构和思维习惯又基本决定了他的就业方向,因而在专业教育中,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的完善,这种完善的知识结构要有利于学生能够通过原有知识来融化新知识,进而产生新思想,逐步达到智慧的境界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增强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做好铺垫。学习能力是指学生从历史、现实学习知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对现实的认识,掌握驾驭新知识,具有不断创新知识的动力源,从而形成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能力。从狭义上讲,主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辨析及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的能力。促使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兴趣特长及需求出发,广泛地汲取新知识,不断填补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充实、完善和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完全能够自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学习活动,不断努力实现新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以形成科学的批评性思维方式,追求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成果。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总体反映学生在特定职业岗位上具有的专业应用能力,旨在强调应用性和针对性,这主要依赖于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2)通用能力是提升学生适应能力的关键。这种能力是指那些与某种具体的工作没有必然关联性的通用性能力,即适用于不同的工作场景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得以圆满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最基本的部分,也是近年来用人单位一直最看重的部分,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够依靠的能力。其能力是随个人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发展,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通用能力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脚踏实地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些能力是要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而获得,也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参与实践、归纳总结、观察学习、模仿体会、专业训练、实习培训、业余爱好、娱乐休闲、社团活动等。这些能力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步入职场中最宝贵的财富。
(3)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升学生应变能力的核心。这种能力主要是反映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从容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它强调迁移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学生进入职场后是否能成为职业精英、实现持续就业的决定因素。对工商管理类学生而言,创新精神、团队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则是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内容,这些能力只有在学生步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近年来许多企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在签约前来单位实习或试用,其目的就在于考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质。通过我校多年的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工商管理类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可以通过参加科技创新、社会实践调查、企业兼职等活动得以提升的。同时,从已毕业的历届毕业生我们也能发现,可持续发展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实现持续就业的愿望,也关系到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态势是否兴旺。
2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据教育部资料显示,我国工商管理类专业属于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毕业生适应能力不强、所学知识达不到工作要求、就业竞争力不具优势等问题。为此,兰州交通大学近年来,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重任,以加强“三项能力”培养为主导,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强固基础以优质教学资源大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一是夯实基础、注重实践、突出应用,着力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夯实基础,主要是强化英语、数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坚持四年教学不断线。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质量的基础上,开设一定学分的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为学生拓展专业基础做好铺垫,强化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的质量。注重实践,以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为主导,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实践教学的学分,占总学分的1/4以上。将企业经济活动、经济运行状况通过ERP实验、会计仿真模拟、证券投资即时模拟等实验再现真实情境,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突出应用,以职业规划、特色培养为目标,以专业选修课为平台,进行专业人才的纵向深化培养。强化了专业技能训练,为工业、铁路运输、流通、银行等企业进行特色人才培养,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开放实验、创新实验、学科竞赛、课题研究、社会实践等,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类科研训练的支持平台,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培养,努力提升学生服务、奉献社会的能力与水平。二是抓好专业核心课程与及教学团队建设,为学生提供坚实的专业学习支撑。多年来,兰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工商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与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在已有的工商管理类专业9门核心课程中,已建成“财务管理”、“管理学”、“微观经济学”3门省级精品课,5门校级网络课程。核心课程的高标准建设为工商管理类学生专业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继而通过核心课程省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有力地推进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先后建成了案例库、习题库、试题库、课件库等,开通了网络课堂和网上答疑系统,以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极大的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三是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强化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思结合,知行统一”贯穿于大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为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管理与工科知识的融合,形成了由“基础操作性实验、综合应用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三个层次和多个模块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图1)。该实验体系,其内容涉及24门课、193个实验项目,所占比重分别为50%、40%、10%。为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每年都要对实验项目做出更新,及时补充、完善各专业系列实验指导书;其特征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综合性、融通性、实战性、开放性;实现了实验教学内容、技术平台、实验教学团队的一体化整合;体现了实验教学手段、教学工具、教学方法和学习组织形式的有效对接与融通。学生在校期间能够通过仿真软件的学习与训练,达到目前国内用户群最多的用友ERP管理软件、市场营销模拟软件等的熟练运用,真实了解企业运营情况,体验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另外,通过一系列的模拟与实训,使学生体验了从实验项目课程内实验独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小型科研课题研究参加校、省及全国各种竞赛的创新教育的全过程,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经调查,学生对专业实验教学总体评价满意,认为对他们的知识运用、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很大。四是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作用,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我校省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管理类基础模拟”、“市场营销模拟”、“经济法案例模拟”、“会计实训仿真”、“会计手工模拟”、“电子商务”、“情景模拟”、“经济模拟”8个专业实验室,有ERP-U8管理软件、福斯特等公司的应用软件28套。该中心已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服务平台、创新能力提升的助推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孵化器,中心已开设24门实验课,193个实验项目,面向全校8个本科专业和3个硕士点开放,每学年约有1800余名学生在该中心完成各类实验教学任务。另外,还通过跨专业实验、选修课实验、各种模拟大赛等创新实验课的开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心的作用;通过校企共建3S平台,合作教学、交流学习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和示范效应。目前,该中心已成为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摇篮,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基地。学生在该中心完成的多项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好评。
(2)构建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保障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
通用能力不仅是大学生不断增强学习能力的基础,而且是在大学毕业生当面临就业、晋升、转岗等多样性选择中增强竞争力。这就需要高校人才培养中,努力构建多维度的组织、管理及服务体系,这对工商管理类人才通用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是强化相关的基础知识,为提升学生通识能力奠定基础。首先,将数学作为培养学生运算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从事经济研究必不可或缺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予以高度重视。我校在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经济数学、线性代数、概率数理统计三类必修课,数学建模等多门选修课。其次,拓展英语教学。在开设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商务(或财经)英语、经典外文文献选读等课程的基础上,还长期开展双语教学,现已形成以14名青年教师为骨干的“双语”教学团队;“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学”、“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在内的双语教学课程群。通过双语教学的实践,使学生熟悉了国际商务运作模式,为学生进入外资企业或从事涉外业务奠定了基础。双语教学使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历届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在80%左右,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第三,注重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强化。在当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无论是做出怎样的宏观决策或微观管理,都需建立必要的应用模型,这一过程都与计算机紧密相关。为突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数据库、办公自动化四门必修课,计算机网络、网页设计等多门选修课,专业实验课多数也是借助计算机模拟来实现。二是多措并举,为提升学生的通用能力创造条件。丰富多彩的团学活动,促使学生清楚自己的社会使命。从情感教育、养成教育、自信教育、主题教育,探索体验教育、“自媒体”教育等6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通过学校各级管理层面有效的联动机制,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本科生导师责任制,实现对大学生的全方位的精心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习计划,学生选课、学习方法、专业发展方向、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都要精心指导,将其具体任务分解细化至每学期。举办各类论坛、讲座,提升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度。举办“创业创富论坛”,邀请北京中铁二十二局、甘肃武威市交通局、甘肃祁连山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甘青藏公司等企业的高管为学生讲授企业管理经验;邀请我校已毕业的MBA学员每年5月、10月两次进(本科)课堂,帮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事业成功经验分享,并开展企业发展、社会需求、能力养成等方面的讲座与交流;邀请实习企业指导教师担任学生的职业生涯导师,与学生交流沟通如何制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采用多种方式,搭建就业能力提升平台。挑选在就业、考研、公务员、选调生、资格证书、银行系统等考试与选拔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深入学生班级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活动;举办企业模拟招聘大赛,邀请相关企业人力资源部、高校招生就业处领导等作评委,通过制作简历、岗位竞聘演讲、专家点评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以毕业实习带动就业,与广东智通人才、宁波人才中心、东莞人力资源局、德邦物流、红豆集团等形成了合作关系,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邀请中储物流公司、西部中大建设集团、链家地产、光大银行、甘肃银行、TCL乐华多媒体事业部、兰州商业会计学校等单位来校招聘,提供就业岗位。
(3)适切的教学方法与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以典型“案例教学”为导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赴企业实地调研形成的典型案例,丰富了教学内容,已有2篇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精选选国内外经典案例,开启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强化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更易于掌握管理学、营销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理论与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以“情景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主要通过教学游戏、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感受管理理念、学习管理知识。通过体验式教学,如营销学中的营销体验,会计基础实训中会计人员工作角色体验,模拟法庭、商务谈判、企业经营模拟中各种管理角色的体验等,使学生受到有益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锻炼。以“实验仿真”为依托,提高学生科学决策能力。如在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等方面,学生借助网络数据库资源获取相关资料,运用实验教学软件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尽快掌握了管理决策的科学方法。总之,近几年,我校在通过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手段,为学生科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二是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拓展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搭建差异化的实习实践平台,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发展能力。依托学校在铁路行业的优势,注重铁路系统内企业实习实践基地建设;依托学校在工科领域的专业优势,与兰州电机厂、兰州机床厂等多家传统制造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地方知名企业共建校政企联合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采用集中、分散与轮转相结合的实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各企事业单位不同岗位的实习实践体验机会。通过专人负责、科学考核、校内外双导师联合指导等措施保障,增强了实习的实效性。强化毕业论文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指导教师严把论文选题关,本科生导师为各专业进行“文献查阅方法与技巧”、“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如何做好毕业论文”等讲座,以及论文审阅、论文中期检查、、公开答辩等,进行全过程管理,提高论文指导与写作质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组织企业经营模拟对抗赛、股票交易模拟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重要赛事活动,通过学生的积极参,培养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潜能,提升了创新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近年来,我校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先后承担了11项国家社科和自然基金项目、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横向项目等,这些科研项目,为学生参与科技创新训练创造了条件。在近几年学生的毕业论文中,有80%左右的选题来自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主持的“甘肃省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研究”等兰州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其选题均来自于教师的科研项目的子课题另外,学校成立了学生学术科技创新与创业中心,专门负责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实施菜单式培育,为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实践探索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