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雾霾的危害和预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现将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1雾霾天气的气象学定义
在气象学上,雾和霾是2个气象概念,2种天气现象。雾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1]。雾的气象学定义为: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2]。雾的存在使能见度恶化,降低空气透明度。如果是因为水汽使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内的天气现象即为雾,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接近饱和或饱和的。雾与云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云降低至地面时就称其为雾,雾升高离开地面就称为云。雾和云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的尺度比较大,浓度分布不均匀,其大小为1~100μm不等,平均直径在10~20μm,空中飘浮的雾滴可由肉眼看到。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是由于冰晶或液态水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3-4],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一种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5-6]。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μm,平均直径为1~2μm。
2雾霾天气的成因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1]。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雾霾天气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冬季的寒冷天气也会导致孩子抵抗力下降,雾霾天气使得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明显增加,颗粒物的尘螨、花粉等有机成份可作为过敏原诱发哮喘或加剧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而颗粒物中含有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吸附的有害气体可以刺激或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御功能受到损害。雾霾天气对儿童健康影响主要以急性效应为主,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眼和喉部刺激、皮疹等疾病。因此,随着雾霾天气的到来,许多孩子开出现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表现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促、胸闷、咳嗽或这些症状的不同组合突然发生或在慢性迁延反复的基础上突然加剧,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同时伴有呼气流量降低 (FEV1 、PEF ),重者出现低氧血症和CO2潴留。哮喘急性发作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过程,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多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
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急症,需要及时治疗,既往是否规范治疗对疾病严重性有^大影响,如果曾经规范吸入ICS治疗,通常不会出现致命的严重情况,若既往没有规范治疗无论病情轻重都需要留观或住院治疗。哮喘急性发作应首选速效β2-激动剂沙丁胺醇溶液或联合表面皮质激素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必要时同时吸入异丙托溴胺溶液三联雾化治疗。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第1小时可每20分钟1次,以后根据病情每1~4小时重复吸人治疗。病情严重者可静脉注射甲基强地松龙或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治疗,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家庭空气净化的重要性
雾霾是外界环境的问题,回到家我关上门窗就行了,为什么还需要室内的空气净化和防雾霾呢?这或许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什么是雾霾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和我们健康息息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雾霾这一种空气污染则是其中最常提及的。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现象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霾”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近年来,由于空气质量恶化,雾霾现象出现增多且危害加重。如遇雾霾天气尽量做好防范措施,并避免户外活动。2014年1月4日,国家减灾办、民政部通报2013年自然灾情,首次将雾霾天气纳入。
雾霾很多人单纯的认为就是PM2.5,这种看法稍微片面了一点。霾的气象定义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组成霾的粒子极小,不能用肉眼分辨。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除了气象条件,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冬季取暖烧煤等导致的大气中颗粒物(包括粗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浓度增加,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
雾霾的成分中PM2.5仅仅是其中之一。我们更要关注的是总悬浮颗粒物,它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其粒径范围约为0.1-100 微米。有些颗粒物因粒径大或颜色黑可以为肉眼所见,比如烟尘。有些则小到使用电子显微镜才可观察到。通常把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
在总悬浮颗粒物中对健康危害最大的则是可吸入颗粒物。它可以被人体吸入,沉积在呼吸道、肺泡等部位从而引发疾病。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PM10)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
但除了要关注颗粒物之外,实际上还得需要了解雾霾主要组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而颗粒物的成分还不能一概而论,而是需要根据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其中的空气污染物也有所不同。污染物不同对人体的伤害也有所不同。
室外防雾霾
防范雾霾影响健康最基本的则是控制户外活动时间:
1. 在中度霾天气条件下:应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2. 在重度霾天气条件下:尽量避免户外活动,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能见度低劣时更要注意交通安全。
如果由于工作或许其他原因必须在室外活动,那么口罩是目前室外防雾霾最好的手段。
室内空气净化
很多人或许会认为,雾霾严重,那回到家我关上门窗就行了,为什么还需要室内的空气净化和防雾霾呢?事实上关闭门窗阻挡外界空气污染也有他的坏处。
1. 这只能阻挡绝大部分的大颗粒物,而一部分小颗粒物或者气态污染物还是会顺着窗户、阳台玻璃门等部位的小缝隙进入到室内,室内空气依然会受到外界污染的影响。
2. 长期在室内密闭空间内,室内装修所产生的甲醛、苯系物等污染物浓度会持续上升。吸烟、做菜的油烟等室内空气污染物以及厕所、生活阳台等处的异味也会加重。
3. 室内一氧化碳等空气成分的浓度也会逐渐升高,这对人体健康同样是一个不利因素。
1、雾霾天气少开窗。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平常多饮水,可多泡饮菊杞茶这类中医茶饮,预防疾病,多食用水果,从外回家后要深度清洁皮肤和头发,此外喜爱晨练以及买菜遛弯的老年人要注意减少出门,因为雾霾对老年人的身体危害极大。
2, to go out wearing a mask USA import Pu Wei Xintian cat effective anti fog
2、外出戴口罩美国进口普卫欣天 猫有效防雾霾。
3、多喝茶
3, more tea
4、适量补充维生素D
4, the amount of vitamin D
5、饮食清淡多喝水
5, light diet drink plenty of water
6、多吃蔬菜
6, eat more vegetables
7、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6]
7, in the haze weather minimize out [6]
8、开车注意车速
8, pay attention to the speed drive
9、出门时,做个自我防护,佩戴专门防霾的PM2.5口罩、防霾鼻罩,过滤PM2.5,随时随地呼吸新鲜空气。
9, when you go out, do a self protective, wear special anti PM2.5, anti haze haze mask nose cover, filter the PM2.5 whenever and wherever possible, to breathe the fresh air.
食疗“防”霾不可靠
雾霾,顾名思义是雾和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的主要部分,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雾霾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因为部分细微颗粒物会直接进入肺部、甚至入血,引起肺部和心血管疾病。但是食物吃下去是进入消化道的,在胃肠道内被消化成比PM2.5小得多的分子通过血液被运送到人体各个组织器官,因此不可能直接把肺里的有害物质“带出来”。
“清肺”这个概念来源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里的肺并不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肺脏,清肺也绝不是简单的从字面理解为“清理肺部”的意思。中医提到“清除肺热、肺火”一般指的是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咽燥咯血、咳嗽气喘、鼻干唇燥等症状的患者需要养阴清肺。
保证充足营养供给 提高人体抗霾能力
雾霾致病的机理主要是细小的可吸入颗粒物会引起人体的应激反应,使机体产生一些有害化合物――自由基,从而损害机体的组织和细胞,引起慢性疾病。因此从雾霾致病机理来看,饮食有节、食物合理搭配、充足的休息和适量运动以增强机体免疫力,才是预防雾霾造成危害的硬道理。
蛋白质是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主要原料,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鱼、肉、蛋、奶、大豆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应每天保证125―200g的动物性食品(鱼虾类50g,畜、禽肉50―100g,蛋类25―50g)、250ml奶类或相当于同量的奶制品、50g的大豆制品。
要保证足够的蔬菜和水果摄入,以满足人体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需要,每天蔬菜水果摄取量以500克左右为宜,其比例4―5:1,并尽可能地选择应季新鲜蔬果。蔬菜和水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A、维生素C等都是人体自我修复所必须的:维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蔬菜水果一般都富含维生素C,比如菠菜、鲜枣、油菜、橙子、番茄、黄瓜等。马上就要进入夏季了,各种新鲜蔬菜水果都要大量上市,可以适当多吃一些。维生素A有利于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粘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预防雾霾对粘膜造成的损伤。但是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动物内脏、奶油、鸡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考虑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问题,内脏和奶油不宜大量吃,而一个蛋黄的维生素A还远远不够。而胡萝卜素大多数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也具有相同的效果。代表食物主要是胡萝卜、南瓜、木瓜、芒果、柑橘、橙等橙黄色蔬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深绿叶菜。这些蔬果不仅含胡萝卜素,还有利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和癌症,可适量增加食用量。
关键词:凝结核;霾;PM2.5;气象条件;预警
中图分类号: P427.12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3.039
1霾的气象观测学定义和规定
气象观测学上较完整的霾定义:在气团较干燥的情况下,通常湿度小于70%,大量极微细的尘粒、烟粒或盐粒的聚合体,目力不能看出,均匀浮游空中,使得暗色或黑色远物微呈浅蓝色,使太阳等光亮物体呈土黄色或桔黄色,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公里时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当大气凝结核由于各种原因长大时也能形成霾。在这种情况下,水汽进一步凝结可能使霾演变成轻雾、雾和云,所以霾又称大气棕色云。在一天之中任何时刻都可能出现。在一年之中,夏季最少,春秋次之,冬季最多。
根据近年来地面观测业务的新规定,霾的取舍又有了新的变化,日内连续6小时或跨日界连续5小时取霾才可以日内或次日记霾等,所以和原来观测时次或日内任何时段出现都可记霾,已大不相同,当然这也是科学发展以及从环保理念上需要重新衡量的结果。不管怎么定义,霾已经不再是个小小的天气现象了,它的危害之处主要有两点:对人的健康的直接危害,对动植物的危害之后还是间接地危害人类健康;它使能见度降低,不利于各种交通。对交通不利同样不可小觑,交通的隐患可以直接危害人的生命及健康,以及财产的安全。
2 辽北地区的霾天气系统成因分析和现象判定
实际生活中,霾到底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冬季会愈演愈烈,十分严重呢?霾的物质因素其实天天存在,但为什么不是天天有霾呢?因为形成霾还需要一定的气象条件,只有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才可以形成霾,这个特定的气象条件就是冷空气势力弱、活动频次低,也就是静稳天气。伴有上升运动的弱高压,弱低压或鞍型场系统,都算静稳天气,其普遍特点就是风速小,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压强小。静稳天气出现时,本来气压值就低,一切细小的灰尘类的浮物已经因为大气压力的减小而呈欲漂浮起来的趋势,加上数值预报782或783上有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就是说在近地层或1500米高度的层次上还有上升运动,如此一来,等于把漂浮起来的程度加强了,如果选择这样的静稳天气焚烧秸秆,再加上中、低空中还正好有逆温层存在,低空排风小,高空上不去,那么在近地面到中低空之间就会出现杂质的堆积,使能见度VV和空气质量AQI明显下降。
霾的取舍和判定。当能见度和空气质量都严重下降后,如果这时地面空气湿度又不是很高,往往低于70%,风速又很小,则这时的天气现象暂时取霾,至于日内是否取霾,还要看持续时间的长短是否达到霾的要求。虽然目前基层台站还没有PM2.5的仪器监测,但在国家级和一些省、市级已经对PM2.5进行了监测,并把PM2.5的指标列入霾的预警指标当中。有的以二级重度和严重来分,有的以轻度、中度和重度分三级。根据实际经验,在辽北,如果这时的地面湿度大于95%而能见度小于1.0公里,且视野中白茫茫的则应取大雾,而如果地面湿度大于70%小于95%,能见度小于10.0公里,如闻着有烟味儿,那就取霾;如果没有烟味,且空气发白,则取轻雾。当霾和雾同时并存,就看以谁为主了。
以铁岭地区四站为例,分析辽北霾天气的一些特点:同样的天气形势下,处于坡岗地的昌图站出现霾的几率就小很多,且即使出现,时间很短,基本达不到新规定里霾要求的程度。而铁岭站虽然在山岗上,但因海拔低,且地处市中心,因此它和处于市中心且地势较低的开原站出现的几率就大些。而一旦不利于霾产生的条件出现,则霾散去也很容易。西丰站的海拔比昌图的海拔高,但地处山区里的平原上,四周环山就容易产生霾,一旦发生,散去也较慢。
整体来说,霾在春季、秋季很少出现,夏季更少,唯有冬季略显增多趋势。但四站比较,一年也不过3~4次,多的达4~5次。
充分了解霾的特点,那么就可以按着霾的预警标准及时制作和预警信号,从而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但预警不如预防,在静稳天馐倍翁乇鹨注意,“限车,限排,限生产”,这个很有必要,否则在静稳天气带中,气流的上下游均会受害,例如京津的雾霾会波及到辽宁省和吉林省。
参考文献
有关雾霾防治的专门性规定缺失。一是关于雾霾防治责任主体的规定缺失。雾霾防治责任分政府监管责任和社会组织及个人的排放责任两类,前者主要是指政府执法者监管责任机制缺失,在各级政府和各个相关部门的考核评价体系中,没有设置有关于雾霾防治指标完成的考核项目和评价机制,这导致执法人员在对待雾霾防治问题上,虚假作为、胡乱作为现象时有发生。客观上,基层环保执法监管能力也不足,调查难、取证难、查处难问题也是非常突出。雾霾防治的社会组织的排放责任主要是指,相当一部分企业尚未真正落实治污主体责任,客观上是因为一些企业治污设施落后,难以达标排放,主观上,是一些企业为了加大加快生产,不按治污排放的规定正常运行,采取瞒报虚报等方式应付和逃避执法监管。为什么会有"APEC蓝"这种非常特殊的现象,值得我们,尤其是政府部门深思。
二是有关于PM2.5这个与雾霾相伴相生的专业术语的法律规定在2016年出现立法和适用空白。经过专业研究和论证,PM2.5是雾霾天气产生的最主要诱因,因此,关于这一诱因的法律定义以及防范,是非常需要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然而,前面所列举的相关法律并没有针对PM2.5进行详细、具体的规定,既然关于雾霾的核心法律概念缺失,那么,对雾霾防范进行法律规制与防范又从何谈起,这种现状是依法治理雾霾的要求是严重脱节的。因此,在各项专门立法中一是应该尽快完善有关于PM2.5这一重要概念的立法定义和相关甄别,二是将散见于各行政文件资料中有关于PM2.5的说法加以统一和规范,以明确制度规定,方便执法。
三是关于雾霾防治专门机制的规定缺失。雾霾防治这一当前环保大敌,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从中央至地方,从环保专业部门到各相关辅助部门都出台了各项制度和措施,甚至有些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制度规定。但雾霾防治最头痛的问题在于,雾霾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内发生,而是一个跨区域的流动性问题,甚至是这个区域的污染排放会产生那几个区域的雾霾爆发,因此,雾霾防治最关键之处在于建立、完善并加强雾霾防治的区域性复合联动责任机制,但该机制从实质运行效果来说是缺失的。现有的雾霾防治联控机制只有一个大体的框架搭建,各区域仍然是各司其职,区域联动管理执行作用不强,既缺乏统一的权威进行整合和规划,也缺乏各区域区的协同控制联动,甚至是关于雾霾天气监控的天气监测预警信息都还未实现全流通、全交换和全共享。而现实是,面对跨行政区域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单一法律调整方法已变得束手无策,各自为政的属地环境管理格局严重影响了区域污染的整体控制效果。防治雾霾亟需整体联动。西方国家在治理其工业化进程中曾发生的严重雾霾污染时,通过采取有效的联动措施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
四是雾霾防治法律责任体系不健全。譬如从环境保护法体系内部来说,环境保护法与大气污染防治法都是法律,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虽然大气污染防治法是特别法,环境保护法是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法,按照特别法优于变通法的基本法律原理,应该适用大气污染防治法,但在现实的法律适用中,还是常常出现两部法律规定不一致打架,执法人员适用不统一的情形。从我国整个法律体系来说,因为破坏环境引起的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和不一致,尽管"先刑后民"是司法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践中,常常出现冲突的是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责任条款适用不一,也是导致雾霾防治屡治止、屡防不止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关于雾霾防治的立法完善
(一)强化"雾霾防治"立法
雾霾防治立法先行的积极意义不仅在于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和主体进行惩治,还更在于推动和促使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和观念的改善和提升,以及能源结构的改善,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推广和普及。但有学者指出,英国在雾霾的治理上只着重于末端治理,且后期实行的污染转移是不科学不持续的治理方式。因此,我国的雾霾防治立法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立法的指导思想,以生态文明为方向,对雾霾污染进行防治结合。不管怎样,我们要依法"治霾",都必须要强调立法先行,既要制定雾霾防治的专门性法律,同时还要有具w的机制设计和配套措施。尽管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已经出台,甚至被称为"治霾"法,但毕竟不是一部真正的雾霾防治法。
(二)加重"预期责任"惩治
"预期责任"是一种以预防性警醒为主的制约措施。皮特・凯恩认为,责任可以分为预期责任和过去责任。预期责任是指面向将来的义务和责任,包括产生积极结果的"建设性的预期责任",防止不作为而未能预防损害的"预防性的预期责任",以及防止不当行为造成损害的"保护性的预期责任"。过去责任指向"应负责任性和承担苛责"的过去的行为和事件,只有在未完成预期责任时才能找到其角色和意义,因此是法律责任。"预期责任"的强调主要是要约束有排放责任的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要让企业积极预估目前的生产经营对将来的环境造成的污染和损害,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将来对环境污染和危害的责任; 从政府层面来说,要承担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责任; 与引起雾霾发生有相关责任的企业要承担主动安装和运营脱硝装置以承担减少雾霾的社会责任等。伴随着"预期责任"强调的是对违反预期责任人的损失追偿问题,但从我国的立法指导来后,不单是环境保护类的法律,即使在其他法律来看,对于预期损失预期利益的关注和保护往往是不足的,甚至很多时候,对于预期损失预期利益法律是不保护不支持的。
“生活与地理”是春晖中学校本选修课程,已被评为“浙江省第二届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和“浙江省第四批网络推荐课程”,主要在高一年级开设。“雾霾天气”为高中“生活与地理”选修课程教学案例,教授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雾和霾的概念及其差别,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等;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理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各种全球性环境问题成因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分析资料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实际,对当地雾霾天气进行分组调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课堂交流,表达探究体会、见解和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起学生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深刻认识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初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行为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应对措施等。
难点:雾与霾的主要差别,雾霾天气的成因,对地理数据、实例进行正确的分析与评价。
四、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本选修课程前一课时结束前10分钟,发放“课前探究卡片”,布置学生自由组合,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合作开展探究性学习,准备探究成果展示。教师在了解分组和自主选题的情况后,适当引导和调整各小组的选题,保证每个主题都有2~3个小组进行探究学习。
教师收到各小组制作的“探究成果展示课件”后进行审阅,对每个主题各精选1~2组成果备讲,指导小组学生讲解。并对备讲的“探究成果展示课件”做好点评和延伸讲解的准备。
点评:授课教师对教材内容在自身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了提炼、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感兴趣又“熟视无睹”的生活中地理现象(雾霾天气)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运用多种手段搜集、捕捉、整理主题学习所需信息,让学生在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升相应能力,在合作探究与研究过程中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观点,为课堂教学顺利开展埋好伏笔。教师设计三个探究主题供学生课前分组自主选择探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选择感兴趣的主题探究,从而使学生学习不再处于被动状态,更富有自主色彩。
新课导入:播放雾霾版“北京北京”视频。
师:大家都听过汪峰演唱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主题曲“北京北京”,下面一起来听听雾霾版的“北京北京”。
生:欣赏MTV音乐;视觉听觉冲击;关注歌词中的雾霾天气。
点评:通过音乐、歌词和自然风光影像创设情境,从听觉和视觉感受上引导学生认识雾霾。
图片展示:雾霾前后上虞百官城区的城市风光对比照片。
师:各地雾霾天气频发,网友调侃“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我身边我却看不见”。大家生活的城市也有这样的现象,处于雾霾天气中有什么感受?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点评:通过展示身边城市照片,引起学生注意,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动机,强化对雾霾天气严重性的直观认识。
引入主题: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当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许多环境问题的影响范围扩大到全球,如今天一起探究的主题“雾霾天气”。上周末,大家分组对“雾霾天气”三个主题进行了合作探究学习,每个小组也制作了“学习成果展示课件”,下面请主题一探究小组的同学,用他们的学习成果来专业地讲解雾和霾、雾霾、雾霾天气、雾霾天气预警等级标准等知识。
生:(准备最充分的小组进行主题一学习成果展示讲解,该主题学习的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利用数据,用专业的语言定义雾和霾、雾霾天气区别雾霾;通过图片介绍雾霾天气预警等级标准,并讲解预警分级的重要指标之一“PM2.5”相关知识。
师: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强化全体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点评:把“基础知识由教师课堂讲解”转变为“合作探究学习基础上的学生讲解、教师点评”, 不仅达成学生“学会”的目的,更培养学生“会学”、“会说”的能力。
过渡: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主题二探究小组的同学,运用他们已具备的地理知识与原理,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各地在入冬前后频繁出现大范围和长时间雾霾天气的原因,下面由小组代表展示探究学习成果。
生:(准备最充分的小组进行主题二学习成果展示讲解,该主题学习的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从气象条件(风速、相对湿度、气压、降水、逆温层等)、环境污染(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冬季取暖等)等角度对影响雾霾天气的因素进行分析讲解。
师:教师对学习小组的讲解进行点评和归纳,补充讲解特殊地理位置因素(特殊地形、城市温室效应)对雾霾天气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构建“雾霾天气成因分析的思维模型”。
点评:将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生活中,再用生活实践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即在生活中学习并建构认知,把课堂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在探究过程中增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过渡:春晖中学位于离城区大约10千米郊外的白马湖畔,四面环山。著名作家朱自清在“春晖的一月”中写道:“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他俩这样亲密,湖将山全吞下去了。吞的是青的,吐的是绿的,那软软的绿呀,绿的是一片,绿的却不安于一片;它无端地皱起来了。”作家笔下的春晖是好一幅“青山绿水白马湖”景色。可这些天老师来学校上班总看不见如此的校园美景。一起来看“汽车行车记录仪”摄录的老师到学校上班路上和校园的情景。
播放视频:“汽车行车记录仪”摄录的“老师上班路上”。(车出小区,城市雾气浓浓,能见度很低,前方车辆打着双跳灯。出了城区能见度好转,经过“路东工业园区”,汽车排成长队,灰蒙蒙的天,但能见度尚可。进入春晖大道,浓雾弥漫,能见度骤然下降,看不见前方车辆,只能看见雾气里闪烁的黄色车灯。一路缓行,进入模糊的校门,整个校园被浓雾笼罩,能见度比城区还低)
师:大家说说视频中老师一路走来遇到的雾霾天气在不同的路段有什么差异?
生:(七嘴八舌)数位学生发表观点。
师:正如刚才有同学说的,老师一路走来感到春晖的雾气最浓厚,能见度也最低,其实同学们日常在校园的生活中也感受到了。接下来请以前后四位同学为一个小组,从春晖的特殊地理位置、气象因素、环境污染等角度展开讨论,分析春晖浓雾天气多发且严重的原因。
生:学生思考后开展小组讨论(5分钟左右),请数名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师:点评每小组观点,并对阐述观点进行系统的归纳梳理。
点评:“学以致用”是学生学习的目的,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是地理课程的一大任务。学生用上一环节构建的“雾霾天气成因分析的思维模型”分析身边“熟视无睹”的地理现象,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激起学生探讨的冲动,凸显地理课程的应用价值。
过渡:常言道“秋冬毒雾杀人刀”,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看得见、抓不着的“雾霾”出现频率增加,危害加重。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危害?又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御?课前有三个小组对主题三展开了探究学习。下面先请**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
生:(准备最充分的小组进行主题三学习成果展示讲解,该主题学习的其他小组代表进行补充)学生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传染病、心理健康、生殖能力等)、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公路、铁路、航空、航运等)、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角度讲解雾霾天气的危害,并针对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逃、躲、捂、洗、抗、养”六字防御对策。另一小组从环境保护角度补充讲解,提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雾霾治理对策。
师:对学生的成果展示讲解进行点评和补充。最后用充满期待的语气向全体学生发出呼吁:学完这一课后,咱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一名环保主义者,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自己,同时也爱护我们的地球!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具备的知识与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发现规律,总结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并拓展应用、领悟思想。
课外拓展:每位学生设计一条环保广告语,向人们宣传雾霾天气的危害与治理对策,并以小组为单位在百官城区适当场地张贴宣传。
【关键词】 雾霾天气 驾驶风险 应对措施
2012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数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爆表屡见不鲜,空气污染指数到重度。一方面由于空气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同时给人们的出行增加了风险。各种特殊环境因素中,雾霾天气是极为恶劣的气候条件,由此而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浓雾造成数辆至数十辆汽车连续追尾的事故屡见不鲜,损失惨重。因此,如何分析雾霾天气对行车的影响因素,确保雾霾天气行车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全国东南西北多个城市连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2013年1月,中国气象局连续霾黄色和大雾蓝色预警信号。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尤其是注意行车安全。
1 雾霾天气的形成和危害
雾是浮游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随着空气湿度的变化而出现早晚常见或加浓白天消失。霾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工业发展,机动车的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的大量增加。
雾霾天气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2 雾霾天气的交通特性与风险因素
2.1 雾霾天行车对视线的影响
雾霾天气的出现,使空气中的污染物很难扩散,加重了空气污染表现在空气中的视线不良,驾驶员开车时根本无法看清前方物体或车辆。雾天行车的主要风险因素是能见度低,视野不佳,可视距离和范围缩小,驾驶人的观察判断受到了极大影响。雾越大、能见度越低,可视距离和范围越小,对驾驶人观察判断的影响越大。特别是能见度极低的浓雾和雾天车灯照射下的夜晚,更是茫茫一片,几乎十几米以内的物体都看不清楚。同时雾气使风窗玻璃外形成小水珠,驾驶室内的热气同样使同窗玻璃内凝面水珠,影响视线,浓雾时能见度更低。同样也不能看清路面上的凹坑、石块等障碍物。给行车带来了风险。
2.2 雾霾天气易产生行车时速度、距离错觉
在雾霾天行车时,帮助驾驶员判断方向和车速的路标以及树木等参照物,变得难以看清,驾驶员的速度感迟钝,对车速的判断往往要比实际车速低;受尽快冲出浓雾包围的急切心理支配,会无意中提高车速;由于路边参照物模糊不清,往往与前方车辆保持的距离太近,甚至会误将前车停车开着的尾灯误认为是行驶车辆的尾灯,由于紧跟而导致撞车。
3 雾霾天行车注意事项
(1)出车前,做好清洁和安全检视。应当将挡风玻璃、车头灯和尾灯擦拭干净,检查车辆灯光、制动等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此外出行前应该检查雨刷,当雾气落在风挡上时,确保雨刷能顺利将水气挂掉,保证有一个良好的视线。通常人们用冷气对着前挡玻璃吹,以此来缩小玻璃内外的温差,更快地达到除雾的效果。
(2)要正确使用灯光。一定要使用防雾灯,打开前后防雾灯、尾灯、示宽灯和近光灯,利用灯光来提高能见度,看清前方车辆及行人与路况,也让别人容易看到自己。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雾天行车不要使用远光灯。
(3)应正确控制车速。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将车速降至最低限速,并保持一定车距,以防追尾。雾越大,可视距离越短,车速就必须越低。可以依靠路面的白色车道标线以及前车的红色尾灯来引导视线。当能见度小于500米大于200米时,时速控制在80公里以内;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时,时速控制在60公里以内;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时,时速控制在40公里;能见度在30米以内时,时速应控制在20公里以下;一般视距10米左右时,时速控制在5公里左右。如果连10米之外都不能看到,建议最好把车开到路边安全地带或停车场,待大雾散去或能见度改善时再继续前进。
(4)适时停靠车辆。当能见度降低至200米以下时,驾驶员只有依赖前车车尾灯行进。此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措施,如果在高速公路上,较安全的方法是驶向最近的服务区或过了收费站停放,如离出口较近,最好驶离高速公路到安全地带停放。
(5)勤用喇叭。在雾天视线不好的情况下,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行人和其它车辆的作用,当听到其它车的喇叭声时,应当立刻鸣笛回应,提示自己的行车位置。
(6)保持足够的车距。在雾中行车应该尽量低速行驶,尤其是要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不跟得太紧,要沿着路边行驶,注意观察好路边临时停车及等待雾散的行人动态。
(7)雾中正确会车。雾中会车,要尽量选择宽阔的路段和地点会车。会车时,应关闭防雾灯,以免给对造成眩目。适当鸣喇叭提醒对车辆注意,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停车让行。发现对面来车车速较快,没有让道意图时,应主动减速让行,必要时靠边停车。前方有障碍物时会车,要留出提前量和安全间距。会车后,打开防雾灯。
(8)切忌盲目超车。如果发现前方车辆停靠在右边,不可盲目超车,要考虑到此车是否在等让对面来车。超越路边停放的车辆时,要在确认其没有起步的意图而对面又无来车后,适时鸣喇叭,从左侧低速绕过。
(9)不要急刹车。在雾中行车时,一般不要猛踩或者快松油门,更不能紧急制动和急打方向盘。如果认为确需降低车速时,先缓缓放松油门,然后连续几次轻踩刹车,达到控制车速的目的,防止追尾事故的发生。
(10)高速路谨慎行车。如果在高速公路突遇大雾时,应在最近的出口将车驶出高速公路,尽量不要在高速公路上停车。因为,当能见度小于50米时,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规定,可采取局部或全部路段封闭高速公路的交通管制措施。此时已进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辆驾驶员,必须按规定开启雾灯和近光灯、示宽灯、尾灯,在保证安全的原则下驶离雾区或就近驶入服务区休息,等待雾散后再行车。未按国家标准安装雾灯的机动车辆,必须就近驶入紧急停车带或者路肩,尽量靠边停车,并按规定开启危险报警光灯,并在后方150米以外设置故障车辆警告标志牌。在高速公路上,听觉对我们驾车同样重要,一旦听到前方有车辆撞击的声音,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将车停在路边,开启所有灯光,车上人员需要翻过护栏在路边等候,并沿着路外侧走到车后100米处设立警告标志(发光物体更好),完成后迅速离开路面。雾天高速公路一旦有追尾事故发生,大部分都是连环追尾事故,此时只有人员快速离开路面才是上上策。
总之,雾霾天气视线不好,驾驶人开车上路必须做好行车前的安全检视,行车中必须谨慎驾驶,正确使用灯光,保持足够的车距,减速行驶。始终保持安全意识,做到文明、安全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