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经历探索小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归纳能力。

3.在学习小数意义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计数单位。

教具准备:米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读一读信息(课件出示)想一想,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1)老师的体重是565千克。

(2)小明的身高是145米。

(3)笑笑的数学测验成绩是935分。

2.这些数据都少了“一点”,那你知道小数由几部分组成吗?比如这里,51.5这个小数,里面的51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这个5就是小数部分。那这两个5所在的数位一样吗?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3.那这小数部分的5所在的数位是什么呢?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学了小数的意义这节课,你就能找到答案。

二、探索新知识

1.过去,我们学习长度单位时,都测量过自己的课桌高度,那么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讲桌的高度是多少吗?

指名测量,其他同学观看。

2.汇报测量结果。

3.在日常生活中,测量一个物体的长或高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结果,这时,我们就要用到小数。那么,小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

4.出示米尺图。

上图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在尺子上是多少米?写成分数是多少?

5.请同学们看米尺:从0到30,从0到70,应该是几分米,十分之几米?用小数怎样表示呢?

十分之几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那么,请同学们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

6.出示米尺。

指着板书:有什么新发现?学生汇报。

7.提问:如果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1 000份,每一份是多少?从0刻度线到第一条短刻度线表示1毫米,它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呢?

让学生说出两个用毫米作单位的长度,并请自己的同桌把它用小数表示出来。

学生交流,并汇报结果。再次提问:从这里你们又发现了什么?汇报。

8.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你都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后汇报。

小结:分母是10、100、1 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进一步提问:在分数中,十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几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的计数单位分别是多少?归纳整理。

三、巩固练习

第一层练习:分数小数互化。

第二层练习。

1.填空

(1)0.8表示( ),它的计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2)1里面有( )个0.1和( )个0.01。

(3)0.52是由( )个0.1和( )个0.01组成的。

2.判断:

(1)0.8是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8份。 ( )

(2)1毫米写成小数是0.01米。 ( )

第三层练习: 猜数游戏。

小明:我共有8个0.01,2个0.1和6个0.001。

小红:我比你多4个0.1,多2个0.001。

小明和小红的数各是多少?

四、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内容。

反思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要求学生明确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与分数的联系,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从而对小数的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小数的意义是什么?一位小数、两位小数是怎么来的?这是本课中重点要解决的概念问题。本节课,教者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氛围,主动建构知识。

在小数意义的教学中,教材中利用米与分米、厘米、毫米的改写,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设计了“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多少?如果用米做单位,每份是多少米呢?能分别用分数、小数表示吗?教者在教学中直接从米尺入手,从平均分成10份、100份、1 000份入手,让学生在改动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中来理解分数的意义。从而避免了教材中由于增加了米后意思上表达的不够清楚。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归纳一位小数的意义时,当黑板上形成了下面的板书:0.1= 0.4=.7=后,让学生进行观察,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由于有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支撑,学生轻易地完成了对一位小数意义的抽象过程。然后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的研究方法,是一个类推的过程,学生充分经历了一位小数的意义学习过程后,先猜测,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应该表示什么?再应用生活的例子加以说明,真正使学生卷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最后,通过教师点拨和学生观察、讨论,将小数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通过对整数计数单位的复习进行引申。使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反思这节课,也有一些地方预设的不够充分:

1.在本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小数的意义,尽量做到在三年级教学内容之上进行提升。归纳小数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由于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述错误较多,所以我花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说思考过程,导致时间上较紧迫。

第2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一、创新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生活中许多真实情境的有机组合和体现。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创造性地利用教学资源,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将其与教师、学生以及师生的思维、心理状态等融为一体,展示教学新思路,由于小学数学教学面对的是一群可塑性强、个性强、生活经验少的儿童,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应表现出较好的创新性和独特性,必须随时调整教学活动策略,力求超凡脱俗。在教学过程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方法上,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在练习的设计上,除了课本的作业练习外要设计一些开放题,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针对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加强针对性,即针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前应认真地思考以下问题:学生是否掌握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已具备哪些与新知识有关的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是什么?会在多大程度上掌握学习目标中所要求的内容?只有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和现状,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媒体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探究性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概念和结论的发现过程。这样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具有个性差异的学生都能自主参与问题的探究。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应注意“五性”:一是思考性,即问题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和思考之后能够解决的;二是层次性,即问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要,激发不同类学生享有成功体验和心理愉悦感的;三是生活性,即问题应源于现实生活并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四是挑战性,即问题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兴趣的;五是开放性,即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并非是唯一的,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的发散性表达。让学生在问题探究过程中,表现出学习的思考性、过程性、开放性、体验性四者的完美统一。

四、系统性

教学设计,又称教学系统设计,是面向数学系统、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是分析教学中的问题与需要,设计解决方法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不同层次的学与教的系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可以是针对整个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实施方案精心设计,也可以针对一个学期、一个单元、一节课的教学计划进行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系统性不仅是学生认知、解决问题的需求,更是知识结构、教学环节的特点所在。它包括课堂环节系统性、知识内容系统性、学习常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系统性。做到这“四性”的统一,是教师教学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师生交往从“呆板、单调”的状态走向“生动、互动”的保证。在讲究系统性的基础上,力求教学设计的完美,这不仅能激活学生的美感,更能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增添亮点。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各环节中,实现内容与形式、语言与板书、情节与节奏、过程与结果的相对完美,这是优质教案的一大特征。

五、灵活性

第3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生活情境;自主探索

近几年以来,我国正在加快小学新课程教育改革,并且在2011年时正式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其中对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理论学习和实践生活充分结合起来,重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重要作用。此外,需要让学生充分理解估算的意义,并且学会选择运用合适的估算单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估算来培养学生的数感。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必须加大对估算教学的重视,深入研究估算教学方式,对于促进我国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合理引导学生进入估算情境,选择应用估算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合理选择应用估算方法,首先必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决定使用精算或者估算。一般来看,学生在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更多地会选择运用精算的方法,这种精算方式能够得到准确的结果。因此,必须创设相应的估算情境,才能让学生想到使用估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并且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例如:在小学数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天哥哥去超市买食品,他一共带了20元钱,他买了5.6元钱的面包、12.8元钱的水果以及1.5元钱的糖果。”那么学生在遇到这种题目时应该选择怎样的方法?首先,了解哥哥带的钱是否足够;其次,在售货员在收银机中输入商品价钱之后,告诉哥哥应该支付多少钱?当遇到这种数学问题之后,学生就会考虑估算和精算两种方式,进而选择一种合适的计算方式,能够快速解决问题,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不需要得出准确结果,所以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2设计含有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其中主要纯算式问题,学生对于这些数学问题比较方案,缺少估算的兴趣,学生更多地选择精算的方式来计算问题,所以缺少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必须使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估算可以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真正意识到估算的重要作用,进而产生浓烈的估算兴趣,才能达到良好的估算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在设计生活情境的数学估算问题时,需要合理选择估算内容,使估算内容的形式多样化,并且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采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例如:小学1-6年级学生安排外出秋游,各个班级的人数分别为16、23、37、44、20与40,那么公共汽车的座位只有60个,怎样让两个班级共同乘坐一辆汽车,才能达到合理分配的目的。通过设计这种数学估算问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境充分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自主进行估算练习。

3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索以及交流合作的机会,并且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估算练习。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分析问题时会产生不同的逻辑思维,所以只有让学生共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观点,更加轻松地解决估算问题。例如:在估算118×8的数学问题时,具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其分别为120×8;110×10;120×10;100×8;100×8+20×8等等各种不同的方法。但是学生在思考和选择估算方法时,可能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只有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才能更好地掌握全面的估算方法,学会正确运用公式测量以及工具测量等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更加准确的估算结果。

4在估算新知识授课中必须不断进行巩固练习

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必须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因此,在估算新知识授课过程中,必须不断展开巩固练习,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引导,为学生选择良好的巩固练习素材,有效控制估算练习数量,使估算练习和课堂新知识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巩固练习效果。同时,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不同侧重点的习题,其中不仅包含了文字数据,也可以穿插一些图片或者生活游戏题目,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巩固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巩固练习。在估算练习题目中,需要分别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

5有效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

通常来看,在巩固知识的练习过程中,主要具有集中练习以及分散练习两种不同的方式,只有合理搭配运用,才能提高练习质量。因此,不仅需要在课后收集相关的估算习题进行集中练习,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要及时进行分散练习。虽然在估算的新授课知识中,各种估算内容比较分散,只有少数的几道估算习题,但是这些估算习题资源非常重要,其中涵盖了计算与测量等多种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必须发挥教材中估算资源的作用。在平时的教材学习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合理整理估算素材资源,在合适的时机来进行估算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估算技能和估算意识。6引导学生学会练习反思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不仅要及时进行估算练习,做大量的估算题目,而且要注重估算练习的质量,才能调动学生的估算兴趣,培养良好的估算意识。因此,高效的练习必须和反思有效结合起来,也就是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估算练习的作用,在做题中的收获和不足,并且不断弥补自身的缺陷,才能让估算练习充分发挥作用。例如:在估算264+321这道问题时,学生可能会直接用200+300=500,进而得出估算结果为500,但是500和准确结果585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学生在反思中会发现自己的估算方式存在缺陷,需要调整估算方案,直接利用300+300能够得出更加接近的估算结果。由此可以发现,在数学估算过程中,练习和反思必须充分结合,才能得出准确的估算结果,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胡蝶.寻找课眼———以小学数学《集合》两次教学设计的变化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16(8):77-79.

[2]徐文彬.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三个基本问题———以小学数学“一一间隔排列”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5(5):47-50.

[3]骆东霞.试论小学数学的“估算”内容及教学设计[J].科学中国人,2016(9).

第4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小学数学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a)-0166-01

小学数学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是以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注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把数学知识对象化,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从而将客观的数学知识向学生的主观意向转化,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领悟力。

1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

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体验式教学设计上,注重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对于体验式教学的理念有所认同。数学强调思维的严谨性,而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体验式教学中,要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性格特征作为主要参考因素,引导小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充当角色的扮演者,以完善数学教师的情境教学设计。可见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过程教学模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以教学对象为中心展开教学,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要素合理而有序地安排,并实施优化设计以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案。

2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将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等各项因素相统一,以作为教学设计要点,以此为依据将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对学生主体进行分析,激活学生的体验。学生体验目标的确定,要将与学生相关的体验目标确定下来,需要重点分析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产生多样的体验方式。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中,小学生要亲自参与到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让小学生真正意义地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一员,并以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加以解决,源自于心理上的情感式认知形成。另外,通过亲历体验获得数学知识,不断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还会形成移情性。对于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结合生活实践不断地回味并反思,以形成数学知识的创造性思维。

在情境设计上,将小学数学体验学习中所涉及到的各项因素,包括学习数学的技能、对于数学的情感以及学习态度都注入其中,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营造数学学习的情感氛围。情境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并得以延展,以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3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

3.1 联系生活体验数学学习

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起关联,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在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时削铅笔的经验,让学生感受从圆柱体到圆锥体的变化,并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因此而形成认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

3.2 亲手操作体验数学学习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引导他们亲手操作来认识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可以从中感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的教学当中,可以让学生用几个小正方体拼接成为长方体,并仔细观察,每拼接一个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所拼接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关系是否是成比例增长的。学生带着问题经过不断地操作,从中寻找规律。采用这种体验式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

3.3 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体验环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中,涵盖着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操作活动。比如“空间与图形”的教材设计中,就已经将活动设计描述出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按照教材中所给出的操作步骤进行试验,以对于几何体以及空间结构进一步认识。教师的责任是将这个试验操作与具体生活世界相结合。各种建筑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集合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建筑,都会形成不同的视觉效果。将课堂知识引入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对于几何图形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以深化认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从自己最为熟悉的事物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课堂教学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强调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对于数学知识深入理解。数学教师的责任就是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工作,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的思维。让数学的学习成为一个体验的过程,可以引导小学生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海霓.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基础教育,2013(21).

[2] 戴雅君.体验式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63).

第5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效策略

课堂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场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困境,为了更好地解决此困境,教师务必采取足够的分层教学策略来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下文将针对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质量提出以下有效策略。

一、分层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这样一个观念――“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读书有用论说到,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充实自己,让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内心,读书是有用的,无论是于人的一生还是对人的此时此刻。而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指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是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的周围的,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的用处,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热爱学习,才能让学生更加投入地进行小学数学学习。为此,教师务必将教室抽象出来,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充分地联系在一起,吸收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数学资料,才更新学习的小学数学教材。将教材中枯燥乏味的事例以及理论替换成充满活力,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现数学与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热情。

同样的,由于学生本身是具有差异性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学时应当分层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热情,从而更好地具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的时候,可以抛弃旧有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利用身边的事物,如:笔、本子等事物来讲解加减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再如,教师平时可以多带学生走出教室,深入大自然与生活中,体会数学学习的意义,如家长买菜、付钱、算账等日常生活。让学生进一步的感受到数学是时刻存在在自己身边的,数学对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的重要。从而更好地培养起学生数学意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将数学联系起来,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相对较为复杂的具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相对较为简单的问题,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分层合作学习,调动学习热情

新课改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将学生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促进学生高效优质的发展,提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可以将成绩较好的同学与成绩较差的同学分为一组,从而更好地能让学生间不断地取长补短,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有效地提升小组分层合作学习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时,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行安排工作任务,共同探讨该知识点的认识以及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地促使优生更优,差生变优,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品质。课堂是进行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是进行师生交流、学生间互动的重要场合,能有效地构建共同交流的场所,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思考,使得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与进步,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三、分层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反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任何一堂课后,教师连同学生都应当进行充分的教学反思,掌握教育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程度。尤其是在进行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有效的反思,从而更好地完善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堂反思习惯,而教师应当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探究以及课堂教学形式反思,以此来获得最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后,相应进行分层教学反思,并在教师间进行总结交流,并在之后的课程中进行改善,以此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地根据小学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寻求学生的真实需求,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因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以此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周丽娜.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袁浅香.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2(21).

第6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据;问题解决;教学设计;实验分析

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科学技术水平快速发展,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全球化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问题,在这样的时代下,数学起到的作用日益突出,能够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力,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数学人才,迫切地需要对我国的数学教育进行创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这就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设计更加合理的教学过程,真正发挥其实际效益是值得思考的,由此看来,加强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设计研究和实验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就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学生需要以极大的精力来应付繁重的学业,吸收更多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教师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启迪智慧,促使学生智力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数学练习题,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应付升学考试,在种种压力下,对于部分学生数学学习成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对于更多的学生而言,学习成绩却始终提不上去,对于数学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必然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以“塑料袋的统计”为例,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统计塑料袋的过程,感受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从而加深对计量知识的理解,并且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理解和记忆,提高实践能力,并且了解塑料袋随便丢弃的环境污染,激发学生环保意识,经过学生统计后,每个学生收集得到的塑料袋数量为18、16、27……18、16、22,将这些数据汇总,得出最终的塑料袋数量,并对塑料袋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过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良构问题较为常见,并且大多数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个单元均是属于此类问题,而良构问题无论是表现形式、解题方法还是结构都十分规范和标准,其中涉及的内容更多是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从教师角度来看,应创设同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寻求合理的方法来挖掘其中的知识技能,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整合教育资源,为学生吸收知识提供依据,并对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客观评价,反思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从学生角度来看,则是构建问题表征和问题空间,激发自身解决问题的兴趣,根据教师的介绍来吸收更多的知识,提升知识技能,并且在教师的帮助下实施实际执行计划,运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反思,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劣构问题解决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时常会发现一些劣构问题,诸如上班期间交通拥挤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包括人流峰值、车流量和天气情况,从而更好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此类问题十分复杂,并且没有标准的答案,其中涉及的多层次学科内容,通过劣构问题的教学,能够更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验分析

概念图在实际问题解决中,最好是在学生所熟悉的领域进行实验,联系上下文内容,形成背景知识,有助于更准确地设计概念图层次结构,一旦确定知识领域,就需要选择关键概念,陈列出来,对这些概念重新排列重组,确立概念图结构;拟定概念图分支,将所有的概念陈列在纸片上,将这些概念分层排列,拟定概念图的分布结构图,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概念的层次分布,还可以采用计算机软件制作,更容易进行修改和完善;建立概念连接通道,明晰连接概念之间的关系,这样能够更好地判断概念图好坏,发现概念之间新形成的关系,产生新的知识,概念图制作是一项创作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诸如,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中,通过概念图来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收集相关年月日的知识材料,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能力,辅助教学活动开展。

第7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数学教育者群体,在数学素养方面对该群体的要求应体现出该职业的特殊性,不同于对普通群体的要求,也显著不同于对专业数学工作者群体的要求。服务于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本质出发点。所以,在数学哲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等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严格按照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将小学数学搞好,即对于小学数学的认识和理解能从更加广阔的视角出发,对教学内容能够做到从数学本质上把握,对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的有关史料以及具体的发展演变过程有更多的了解,对小学数学教材从更高层次上研究和把握。史宁中先生说过:“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感悟到两点,即教学工作的本质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反思。”在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素养方面,并不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对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特别深刻,其努力的方向应该有以下几点:

首先,怎样将数学的思维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体现出来,帮学生对数学思维方式有初步了解并应用;其次,对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们的思维活动做深入的了解,以此为基础对小学数学教学不断改进。将学者们指出的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缺失的有关现象加以避免:对现代数学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尚未真正理解,导致正确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不能形成,使得少数思维过程、多数思维结果的现象存在于教学过程中,较少关注数学事实的发现过程、过多关注数学定理、法则以及公式的内容本身,其将数学教学中的传统观念反映出来,即“呈现数学事实、接受数学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数学思维活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发展、交往互动”才是现代数学教学所强调的。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的具体策略

1.精研教材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数学教学本质越来越成为数学教学的关注点。更加凸显了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要求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并成为一个“瓶颈”制约了对数学教师专业的成长。如今,外界已明确要求尽快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而就数学教师本身而言,使自身数学素养提高也是其富有责任感的表现。不过目前存在的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是,面对如此丰富的数学素养内涵该如何入手。一个有效且切实可行的途径是以教师的自身研修为主,以日常教学工作需要为依据,即从教学需要出发确定学习内容,内容选择要与现实相符;反过来讲,教师会以所学内容对教学工作进行指导,学习拥有很强的目的性。将搞好小学数学教学与提升教师数学素养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有效的教材研究模式就是“精研教材”。

2.阅读方式

“以自学为主、辅以集中辅导”是我们所提倡的阅读方式。平时小学数学教师工作于各自的教学岗位上,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阅读的主要方式应当是自学。难以坚持是自学所面临的最大障碍,所以应以自学为基础,为使自学持续进行,通过书友会、辅导讲座等活动的开展推动、督促自学。例如,可定期让老师们集合在一起,轮流做“导读”,即讲述自己的读书心得。除此之外,还可将“书友会”组织起来,选则一些比较合适的书大家共同阅读,一起交流心得,使阅读效率得以大大提高,使老师对所读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第8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教学控制;心理教育;教学设计

对话式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进行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而是创设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模式: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学习需求,提出自己遇到的学习困难,老师然后针对性的进行相应的辅导。整个教育活动建立在平等、主动、积极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通过自学与讨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掌握整个小学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课堂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将课堂教学转变成为了课堂辅导,提高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与有效性。

一、对话式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形式分析

1、加强老师对话教学理念培训,提高老师的课堂备课准备老师首先应该积极加强对自身教学理念的转变,尤其是应该做好对学生主导型教学的教学理念强化,应该积极做好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学习难点,掌握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认知难度,尤其是应该掌握学生的提问形式以及提问目标,进而做好小学数学的备课工作,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的互动有效性,同时保证教学进程地不断推进。

2、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积极性,将课堂教学由老师主讲转变成为老师主辅为了做好对话式的教学工作,老师首先应该做好的就是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尤其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预习,一方面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大概认识,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的准确度,进而进行现代数学教学模式改革,将课堂转变成为学生的辅导过程,避免传统教学中的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与自主性。

二、对话式教学模式中生生之间的对话形式分析

1)积极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学生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在利用对话式教学方法时,老师还应该积极尝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将学生按照性格、学习能力、学习表现等划分成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将数学讨论问题作为任务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学习,一方面促进学生相互帮助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以及相关帮助,利用好学生知识结构相似、学习难点相同的特点,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交流,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2)增加学生小组合作讲课模式的利用,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点的分析与掌握。老师还应该积极利用学生小组来进行讲课练习,老师可以将数学学习中的基础部分,如对货币单位的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等作为学生讲课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备课、自己讲题,让学生在备课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掌握,在讲课中完成对知识点的深度理解,尤其是通过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对知识要点体系的分析与掌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提高。

三、对话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自我的对话形式分析

1、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问题总结

为了做好对话式的小学数学教学,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提前自学,尤其是老师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首先让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预习,找出自己学习过程不理解的地方,同时将学习过程中发现的学习难点总结出来,进行相应的问题总结,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的提出了,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入认识,尤其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自学能力。

2、增强自我反思的能力,尤其是提高学生对自我薄弱点的认知与改善

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尤其是针对在课堂辅导教学过程中所得到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思维的理解,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我哦哦认识,尤其是对数学知识点的正确性与方法性认知,只有让学生在自学与课堂辅导教学中找到自身学习的薄弱环节与基本的学习方法的问题,才能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学习方法的改进以及学习思维的提高,也才能更好的促进对话式教学的成功,提高在对话式教学过程中的对话质量以及对话环节的设计。四、结束语对话式教学方法是利用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平等有效地沟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在开展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时,首先应该积极加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首先对数学知识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反省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老师做好相应的问题假设,做好数学辅导教学准备工作,同时提高学生团队学习意识以及小组学习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对话式教学,也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作者:李效忠 单位:甘肃省平凉工业园区四十里铺镇上湾小学

参考文献:

[1]刘文平《论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程式》[J]读写算上下旬2016

[2]陶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式教学”》[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4

[3]魏民《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好家长2014

第9篇: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范文

关键字: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44-01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促进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有关部门和人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采取措施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1.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原则。调研了解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很普遍存在忽视理论学习的倾向,认为“理论空洞,不实际,学不学都可”,这种观念将成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大敌,是阻挡教师由“教书匠”成为“教育家”的一道屏障。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必须遵循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的原则。首先,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桥梁,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和方法是教学设计实践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教师只有系统学习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后,才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看问题,教学设计实践才能更加科学和规范。其次,教学设计能力是一种与教学实践密切联系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断自觉地应用理论,不断尝试、反思和完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不断地内化成教师的个人知识,并转化成为实践行为。

2.教学设计与教学研究相结合原则。据了解,目前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仍然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经验式行为。教师们经验丰富的同时也形成了很多顽固的思维定势,教学成为没有创新和活力的例行事务,教师的进取心和事业热情在毫无挑战的工作中慢慢磨灭,逐渐产生职业倦怠感。

然而,教学设计不是重复机械的简单工作,而是极富创造性的活动;教师不是完全听从专家、管理者安排的工具,而应该是教学中的研究者。教师如果以研究的态度去设计好每一堂课,就会发现教学设计中存在很多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经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后用教学日志、周期性工作总结、反思笔记、论文等记录自己教学设计方面的成长与变化,不断反思、总结和升华自己的实践经验,甚至进行广泛推广。这样教学就会成为不断追求完美永无止境的事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升。

3.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原则。目前小学数学教师一方面缺乏潜心钻研、追求完美的态度,另一方面还缺乏平等、开放的共享交流意识。很多小学数学教师仍然倾向于经验式的自我摸索,把彼此都看成权益和资源竞争的对手,而不是合作学习伙伴,不希望与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每个老师心中都铸造起高高的壁垒,保护了自己,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摒弃浮躁,静心钻研教材,分析和了解学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方面的自主探索,但是不能让自己处于孤立状态,应该敞开心扉,与他人(校外的专家和优秀教师)进行合作和交流,在寻求帮助的同时别忘了分享自己的经验。只有这样,小学数学老师之间才能形成开放、互信和支持的“学习共同体”,也就能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支持和身份认同,达到小学数学教师的共同进步。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途径

1.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教师们普遍认为教育见习、实习对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作用最大,然而目前很多教育实践流于形式。一方面,目前师范教育见习、实习时间短且脱离实际,很难让师范生获得为其教学生涯奠定基础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实习通常放在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这种状况使理论游离于实践之外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教学过程,学生既不能理解所学理论的实际含义,更不利于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

2.加强学校对教学设计的科学管理。制定合理可操作的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规范,二是创新。在统一的基本要求下,让教师在达标之余还能施展个性,体现出教学设计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应采用定期评比、及时表扬、公开展览、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评价,让老师们参与教案互评,在互评中彼此学习提高,真正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对新老教师进行弹性化的分层管理,鼓励教师对已有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后,让其他教师尤其是新教师使用,提高教学设计的重用率,减轻教师负担。

3.加强学校教学设计相关资源库建设。加强校内资源库的建设,以丰富教师教学设计的资源或资料,积极为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主要包括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订购相应的教学资料,如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集、优质课的VCD等,为教师制作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并为教师准备更多的备课素材。同时,还应该对本校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课件等资源进行分类、汇编整理,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以共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