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安全科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科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安全科技论文

第1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1、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XX医院护理业务查房病历65份。将65份护理查房病历中出现的护理诊断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

2、影响因素

2.1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误认识,由于繁忙的护理工作,忽略了对安全管理的认识,护理人员对于安全隐患的判断与处理不够,缺少法律意识,不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2.2环境因素

影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地面滑、床脚移动和病房扶栏三个方面。病房地面滑是引起病人摔伤的因素之一[3]。由于神经科病人存在肢体偏瘫、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易出现摔伤。为给病人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休养环境,病房走廊的扶栏、浴室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尤其对于神经科病人,可以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

2.3用药与设备因素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新药与设备不断更新,神经科所用药物大部分为高渗性,对血管刺激性大,再加之病人年龄、血管因素,因此临床药物外渗静脉炎发生率很高。加之药物配伍、给药途径、设备使用不当等方面原因给病人造成不安全后果[4]。医疗设备本身的安全、患者的安全及操作者的安全。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当、故障、老化、种类不齐、性能不良、规格不配套或护理人员对仪器操作不熟练等问题,都可能给患者造成危害。使用中常见的危险因素是测值不准确;仪器设备消毒不彻底,也常成为神经内科患者的感染源[5]。

2.4人员与技术因素

护士评估患者的知识水平不只是看其文化程度,主要是评估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统计结果显示,不论文化程度高低,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和认知程度均属于缺乏之列,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用药常识等缺乏了解,若卫生宣教不到位,很可能导致许多风险和纠纷的发生,例如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往往对住院以后病情还继续加重不理解。人员方面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素质或数量方面的原因不能保证满足工作基本要求而给病人造成的不安全影响或隐患;技术因素主要指由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低、经验不足或协作能力不强等原因对病人安全构成的威胁。特别是随着新技术、新项目大量引进与开发,护理工作中复杂程度高、技术要求高的内容日益增多,不仅对护理人员形成较大的工作压力,而且致护理工作中技术方面风险加大,影响护理安全。

2.5疾病因素

(1)偏瘫

神经科病人大多年老体弱,同时存在视力减退,神经疾病导致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及晕厥。病人对病床高度不适应时易致坠床。

(2)感觉障碍

神经科病人存在感觉障碍的占大多数,病人对痛温觉感觉障碍,病人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如使用热水袋不当导致烫伤。病人长时间一个卧位,导致皮肤出现压疮等。

(3)抽搐

癫痫病人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意外。抽搐间隙期病人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易致骨折等。

(4)精神异常

神经内科病人,发生大面积的额叶、颞叶等部位损害后,出现精神异常、躁动。肢体忽略病人,危险性增加,病人有自伤危险,出现他伤、自伤等。老年痴呆病人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如防护措施不到位,未做到24h连续看护,特别是外出进行辅助检查时,人员较杂,稍有疏忽容易走失。

(5)呼吸困难

神经肌肉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周围神经病变等,病变累及呼吸肌后即可出现呼吸困难、窒息等。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如进食呛咳引起食物误吸,鼻饲不当引起误吸,牙齿松动脱落导致窒息,痰液黏稠导致气道受阻。此类风险多易发生于吞咽障碍、需要鼻饲饮食的患者。

(6)感染

各种监测、诊疗技术的应用,使接受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无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相关性呼吸道感染者为85.0%,气管切开感染者为50.5%[6]。80%的医院内泌尿系统感染与导尿有关,且留置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7]。病人住院期间有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主要表现在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护士编制相对不足,护士整日忙于治疗和处理医嘱,长期超负荷工作,都是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护理人员业务及技术水平与护理安全有一定关系。临床实践表明,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联系,近年由于低年资护士增多,导致技术操作熟练程度欠缺,经验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护理不到位等,极易产生各种外伤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给患者的安全构成威胁,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技术大量引进与开展,对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工作中预见性欠缺,基础质量工作监管不到位,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护理人员卫生宣教不到位,护患沟通欠缺。卫生员工作监管不够,给患者造成不安全的后果。

二、安全策略

1、善抢救仪器的管理

制度,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做好培训、考核、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等工作。每班检查,每周大检查,原则上不外借。配备一定量的零配件和必要的配置替换设备,以备应急。将仪器报警声音调至最低,工作人员的动作轻,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碰到抢救或特殊情况时,拉上床位之间的布帘,减少对患者的干扰和影响。

2、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沟通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有力配合,需要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进医患之间的沟通。为此,每月开1-2次的健康教育讲座,由责任护士着重讲解神经内科的基础知识,及诸如脑中风等病症的预防、治疗、预后、康复等知识,让家属明了患者的检查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医疗费用情况、预后及康复情况,使之更好地配合各项治疗、护理。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同时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如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家属,应告知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大多是由动脉瘤或血管畸形造成的,在没有去除病因之前,排便过于用力、情绪激动都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3、加强法律、法规的教育

护理风险与法律法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而发生的护理缺陷或纠纷时有发生。因此,应该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理》、《医院护理管理条例》、《护理差错的分类及评定标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等与护理风险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从职业道德和法律的高度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聘请法律顾问为护士上法制课,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护理人员的自律能力和守法的自觉性,在全面认识理解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订的有关实施细则、规范[8]。提高安全意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科内制定安全日,责任班负责评估病人安全隐患,定期召开护理安全会议,对于其他科室和本科室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组内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科内制定相关预案流程,相关规章制度,使护士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样做。在尊重和维护病人权益的同时,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4、加强感染控制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是年老体弱、吞咽困难、感觉障碍、肢体肌力差的病人。首先护理人员要做好入院宣教,入院当天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环境、住院须知、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护理评估,包括肌力、肌张力、视力、步态及步行时的平衡力,足部有无变形或痛楚等。根据评估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健康宣教;3天内护士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的宣教,护士长及时进行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的检查,检查结果与护士工作考核挂勾。给患者加用床档保护,指导患者及家属活动时有人陪同,不穿拖鞋,以免摔伤、坠床等意外发生;使用热水袋时要指导使用温度及使用方法,以免烫伤;长期卧床要经常变换,以防出现压疮及坠积性肺炎;鼻饲时要将床头抬高,并保持床头抬高,鼻饲后30min尽量不给患者翻身,以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总之,掌握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病人安全的威胁。进入病区的所有人员戴口罩、戴鞋套,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限制探视时间和人员进入。严格掌握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加强各种导管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从而延缓细菌产生耐药,提高临床治愈率[9]。做好环境的消毒,加强空气的清洁和消毒。患者转出后做好终末消毒,使用后的仪器、设备和各种管道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护理安全和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神经内科病人病情变化快,需要护士利用专业知识,充分向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协助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如果护士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就不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掌握主动,甚至有时因解释不清、处理不及时而使患者和家属不满意,产生不良后果。在抢救时,若护士技术娴熟,就能给患者和家属以安慰,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理解,减少纠纷的发生。加强护士专科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防范的能力,在注重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专科业务知识、操作技能的训练,请科主任作专科理论知识讲课。对护士进行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操作的培训考试,做到人人过关。创造一个安全的病房环境,如地面材料防滑、干燥,卫生员拖地应设警示牌,提示病人防滑,厕所、洗漱间增设防滑垫;坐凳带扶手。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厕所安装竖向扶手,便于站起时借力;病床、轮椅的制动闸性能良好,其次应加强巡视,主动给予帮助。在提高护士业务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风险防范的能力。通过学习,使护士明确了护患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认识到虽然护理风险不能完全避免,但通过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可以化解护理风险,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护理风险防范意识,认真的处理好病人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第2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是完成施工任务的物资基础。建筑机械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建筑企业运作中占有重要位置.现代建筑机械对设备调配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分析了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原因及安全管理改革的对策,接着也对施工机械的调配进行了研究。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城市住宅区的不断增加,使机械化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工程施工的发展,抢速度、保质量、要效益,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对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解决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对工程进行施工的问题。传统的人力,简单机械的施工方式已不适应工程施工的要求,对于现代化建筑的施工只有采用机械化作业。因此,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以及选型和配置都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是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机械在工作或在装拆、调试、运输等状况下,对操作者所产生的伤害及其保护措施。建筑机械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率虽然近几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存在问题还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实行并加强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1.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机械使用日益增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2)建筑机械技术档案不完善。

(3)安全监督存在多头管理。

(4)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管理不善。

(5)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规范性文件。

(6)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管理不善。

(7)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恶劣。

1.2建筑机械安全管理改革对策

1.2.1健全安全规制法律体系

健全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国安全律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安全管理立法。2)制定配套规章。3)实行机械强制报废制度。

1.2.2安全监督部门权限依法严格划分

依法严格划分部门权限,强化行业监管职责;及时制定执法所需的法律法规,认真清理部门间交叉打架的法律法规条文。国家设置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部门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运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对安全生产日常性监督检查的工作职责,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中属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部门规章交叉必然导致执法行为的混乱,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性,对现行的法律法规也要组织人员尽快清理,确保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性。1.2.3严格执行规范、建立现场规章制度

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在现场机械管理中应制定有效的现场管理制度:1)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配备专职(兼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2)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职责、安全技术交底、交接班、维护保养、检查、资料管理等)。3)主要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4)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施工机具不得带病运转。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应做到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严禁拼设备和超负荷使用。

1.2.4完善技术档案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对不断进退场的各种类建筑机械进行动态跟踪、收集整理发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资料,能及时建立起有关建筑机械的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可以清晰地反映建筑机械在工程施工中的状态,便于各种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具体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项有效措施;既满足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中施工生产安全管理档案资料的要求,又符合建立技术档案的原则。

2.施工机械调配的研究

机械化施工是一个具有联系的机械系统的综合作业过程和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实现整个系统过程和体系最佳经济和技术效果。要做到建筑的机械化施工,就必须根据各类工程的特点,按照建筑施工内容和要求解决施工机械的合理调配问题。满足施工工程对施工任务、质量、工期的最基本要求,保证工程的各项强度指标。提高施工机群的协调性。目的是提高机械的利用和施工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工程效益,降低机械成本。提高机械的系统性。使机械的性能、生产能力适应建筑施工的特殊要求,尽量降低设备的投资额。

2.1施工机械的调配方法

施上机械的调配过程大体是:分析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及分析方案,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通过对影响施上机械调配方案因素的分析,应从以下四方而考虑:机械的施上质量指标;调配方案对施上任务的适应性;调配方案的经济性与施上机械间的协调性。这此综合指标中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即使是定量因素,在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条件下,也有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另一方而,各个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其相关程度准确判定,也可以认为是模糊的。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解决施上机械的调配问题既适合施上机械实际情况,又具有可操作性。

2.2机械配套必须满足的简便条件

1)各机械的技术规格必须满足既定工程的技术标准;2)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重型机械并保证为其安排足够的工作量;3)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4)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3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调配原则

1)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与建筑施工组织相一致;2)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有利于施工,有利于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机械设备的配制必须适应建筑工程项目多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4)机械设备的调配要符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3.结语

施工机械的合理选型与配置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建筑机械化施工的重要保障。科学先进的机械调配与管理不仅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发挥机械的最大效能,而且能确保上程质量和上程任务的按期完成,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3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钢运输部,无纸化办公系统

 

新钢运输部是江西省新余钢铁集团公司下属的一个部门,承担着集团公司所有原材料进厂、产品出厂的运输任务。这就决定了这个单位在总公司每个点上都要有点,故运输部管辖范围是点多、面广。部机关距离最远的车站有30多公里,如用一般普通网线显然是没有传输信号的。即使用光纤,整个线路要跨越多个村庄、铁路,光纤铺设范围很大,如果只为实现新钢运输部无纸化办公,花的代价就太大了。

07年,为了提高公司运输生产信息化、智能化,调度员直接能在指挥中心控制和监督信号、机车运状况、机车作业状况和物资流动状况,特投资开发了能实现一站多场的集中显示区内站场设备状态的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简称货运调监系统。各车站之间都是用光缆进行数据、信号传输,此系统运行两年多,状态良好。科技论文,新钢运输部。

正是基于货运调监系统的建立所铺设的光纤,同时还利用了货运调监系统配置的防火墙,考虑并建立了新钢运输部无纸化办公系统。

一、系统目的

新钢运输部设有以下二级单位:综合办公室、设技科、运调科、安全科、电务段、工务段、检修段、机务段、项目部、炉前站、高炉站、轧钢站、薄板站、望城岗站、原料站、山上副主任、电修段、山上综合科和二钢站。科技论文,新钢运输部。科技论文,新钢运输部。本系统建立就是要让以上单位和部领导都能上运输部内部网,做到网上办公,文件传输,邮件发送等,完全摆脱纸张使用。科技论文,新钢运输部。

二、系统网络图

1、直接可接入主控室交换机上运部内部网的网络图:

 

第4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关键词〕 民生科技,第六次科技革命,机理,走向,重要维度,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N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3)01-0018-04

关于科技革命,学界有三次说、四次说、五次说,比较能够达到共识的是五次说。 “第一次是近代物理学诞生,第二次是蒸汽机和机械革命,第三次是电力和运输革命,第四次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革命,第五次是电子和信息革命。” 〔1 〕 2011年以来,《科学时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学习时报》《中国科学基金》《决策》等报刊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论文、调查报告和人物专访。根据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机理以及专家学者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猜测,我认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民生科技指涉及民生改善的科学技术,是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开展的科学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换和科技服务。” 〔2 〕 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生科技。

一、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机理及其走向

前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把握科技革命发生的规律有助于预测第六次科技革命。

(一)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从单个学科走向学科群,科学技术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是以日心说、牛顿力学等为代表的近代物理学革命,促进近代化学、生物学、地学等科学的发展,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是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蒸汽机和机械革命,促进了当时英国冶金业、纺织业等产业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是以发电机、内燃机、电讯技术等为代表的电力技术革命,促进了汽车、无线电、航空等行业的发展;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促进了天文学、地学等学科的发展。前四次科技革命表征为主体科学技术在发生革命的过程中渗透或带动了与其相关科学或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从综合走向分化。

第五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后期,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包括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在内的学科群革命。第五次科技革命不同于前四次科技革命,它是以某主体学科为先导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科群革命。从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的轨迹看,科技革命不仅体现了从某学科革命走向学科群革命,而且体现了科学技术从综合走向分化,再从分化走向更高层次的综合。

(二)科技革命发生的动力来源于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科学革命主要来源于科学内部发展需要,技术革命更多来源于社会外部需求。“发达国家的科技需求与科技革命的关系更紧密。” 〔1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来源于英国解决棉纺织品质量低劣、竞争力低问题,因急需采用新技术提高竞争力的需求而产生;电力革命起源于欧洲,发生于美国,“原因在于当时美国人少地多,劳力不足,需要发展节约劳力的机械技术。” 〔3 〕第五次科技革命来源于解放脑力劳动和解决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的能源、生态、环境等危机的需求。美国在20世纪中后期具有人才、资金、技术等优势,成为第五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地。因此,科技革命是否发生需要科技内部发展需要和社会外部需求的推动。

(三)科技革命发生的影响促进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并使世界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不断发生转移。一般来讲,科学革命引起人类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变革,技术革命引起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两次科学革命产生了机械唯物观和辩证唯物观;三次技术革命实现了生产方式机械化、电气化和自动化,生活方式电气化和信息化,使人类逐步从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科技中心与经济中心的转移路线基本是一致的,即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和日本。

(四)科技革命发生的趋势越来越走向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一体化。一方面,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发生间隔的时间越来越短,不断走向一体化。第一次科学革命发生于16~17世纪,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于18世纪中后期,相隔近200年;第二次科学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后期,相隔仅几十年。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越来越走向一体化。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763~1870年,第一次技术与第一次产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于1946~1970年,第三次技术革命与第三次产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所以,从发展趋势看,总体上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走向一体化。

二、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

第六次科技革命什么时候发生?一些专家认为可能发生于2020~2050年。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约2020~2050年)有可能以生命科学为基础,融合信息科技和纳米科技,提供解决和满足人类精神生活和生活质量需要的最新科技。” 〔4 〕他提出三个方面原因,每次科技革命发生周期约70年,第五次科技革命从20世纪中后期到21世纪20~50年代近70年,此后将会发生新的科技革命;分子生物学从1953年诞生到2020年近70年的积累,有从量变到质变的潜能;还有2020年有可能是经济增长周期的一个拐点。中科院通过对300多名专家研究形成“面向2050年中科院科技发展路线图”指出10~20年很有可能发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通过对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及综合考虑专家学者的观点,我认为民生科技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维度,具有相应的动力机制,并对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产生重要的影响。这种讨论具有一定的“科学猜想”性质。

(一)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可能领域。从目前世界科技发展视角看,“许多科学家认为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许多国家对生命科学的投入比较大。” 〔1 〕生物学发展对人口健康等民生科技发展具有变革力。从我国科技发展情况看,2011年5月,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曾收回108位院士关于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看法与对策建议。从统计资料看,“信息和仿生工程的支持率最高,达到72%;部分院士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体部分应包括: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防灾减灾科学等;有院士认为,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问题应该是绿色能源问题。” 〔5 〕从面向2050年中科院科技发展路线图来看,围绕民生的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等有望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维度。所以,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以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生物学为先导,包括健康科技、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防灾减灾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内的学科群革命。民生科技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可能领域。

(二)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动力。从科学内部发展需要看,学术界多认为“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主要发生在生命科学领域或者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领域。” 〔5 〕

从社会需求看,21世纪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把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为国家科技规划的重要选择。美国把“改善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作为重要维度之一;欧盟把“提高生活质量和生活资源的管理”作为四个主题计划之一;日本把建设“人民安居乐业且生活质量高的国家”作为科技发展三个目标之一;我国《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大力发展惠及民生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绿色城镇关键技术等。《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与民众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能源科技、环境科技、人口与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信息科技、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纳米技术和新材料科技,以及与公共卫生、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领域多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领域。而这些重点领域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有广泛影响的领域。” 〔6 〕

所以,从科技发展内部发展需要和外部需求看,解决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为己任的人口健康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环保科技等民生科技将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领域。

(三)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领域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及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的转移。从观念变革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体现以人为本的和谐观。18~20世纪科技发展的重点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21世纪的科技重点将是人类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和适应太空环境,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可持续性和适应宇航时代的需要” 〔1 〕,体现为以人为本,人类与环境、人类与社会、人类自身的和谐发展。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使人类生产方式走向人性化,生活方式走向休闲化和创新化,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引起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转移到何处?从目前国际发展趋向看,谁抓住机遇,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有利位置和制高点,谁就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1700~1950年期间中国从世界强国降为半殖民地国家,从发达国家降为欠发达国家。” 〔4 〕 1950年以来,中国社会生产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不断提升,1978年中国GDP总值世界排名第15位,1980年第7位,2011年跃升为第2位。第六次科技革命使中国再次面临选择,我们是从第六次科技革命中抓住机遇获得巨大发展,还是付出高额代价,关键看我们的行动。我们只有主动解决民生问题,积极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才有可能创造新的辉煌。

(四)民生科技与产业的一体化将成为第六次科技革命发生的重要趋势。从前五次科技革命发生机理看,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是交替发生的,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的。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实现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叉融合,并走各一体化。原因在于:其一,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产业化时间越来越短。电动机从发明到应用共用了65年,电话用了56年,真空管用了5年。科学与技术、产业的融合趋势,预示着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将走向一体化。其二,第六次科技革命将围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而展开,它从一开始就同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一旦有科学或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必然会很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总之,第六次科技革命将是一场围绕解决人类自身健康、环保、安全等民生问题而引发的,以生物学为先导,包括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人口健康科技等民生科技在内的学科群革命,并将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世界科技中心和经济中心等变革。

三、发展民生科技,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现实路径

从科技革命发展历程看,中国错过了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第五次科技革命收获不是特别多。所以,对第六次科技革命倍受学界关注。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创新民生科技发展路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科技观是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指示灯。蒸汽机革命和电力革命大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期间产生了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特征的科技乐观主义,科技发展以满足人类需求为价值取向,不惜以生态和环境破坏为代价。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资源危机、人口过剩等问题越来越突出,科技悲观主义越来越盛行,给世人以警示,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境保护运动不断掀起。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进入21世纪,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成为科学技术发展应遵循的理念。首先,体现以人为本,即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以发展成果由民众共享理念来发展科学技术;其次,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自身的和谐发展。从世界范围看,目前生态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大力发展生态环境科技和新能源科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仍是未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进入21世纪,公共安全事件呈上升趋势,大力发展公共安全科技,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也是未来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民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实现人自身和谐发展也成为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念。总之,为了迎接第六次科技革命,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

(二)加强民生科技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发展需求的耦合。从科技发展的内部需要看,近年来生物学得到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年)》中,生物技术被列入国家科技发展的五个战略重点之一。 在国家 “十一五”、“十二五” 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中也将生物学列入了重点支持领域。“2002-2012年(截止11月1日)10年间,我国发表的国际论文中有14个学科的论文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药学与毒物学居世界第6位,生物与生物化学居世界第8位,微生物学居世界第10位。此外,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居世界第12位,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居世界第13位,临床医学仍保持世界第14位,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居世界第16位。” 〔7 〕这些学科多是与解决民众健康等民生问题紧密相关的生物学与医学领域。

从民众需求看,解决健康、安全、环保等民生问题成为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外部需求。“十七大”以来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的民生科技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对“十二五”期间我国重点发展的民生科技从资金、人才、管理、科普等方面进行规划,体现了民生科技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支撑功能。从目前看,科技发展内部发展需要与外部需求是一致的,都集中于解决民众健康、安全、环保等民生问题相关的生物学、生态环境科技、公共安全科技等,二者的耦合有助于加快民生科技的转化与应用。

(三)提高民生科技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第六次科技革命将使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走向一体化。我们应创造条件加快民生科技与其相关产业的融合。一方面,在机制上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充分建立起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院所、大学与民众参与五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加强不同主体之间的协同性,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功能;另一方面,在产业上加快环保、健康、医药卫生、安全等民生科技产业的布局,为民生科技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制度等保障。目前我国民生科技产业处于起步阶段,资金、人才和制度等支撑都比较缺乏,民生科技学科建设比较滞后,这些严重影响了民生科技产业化水平;再者,提高民生科技对传统农业、工业等改造力度,实现传统产业健康化、安全化、生态化发展。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存在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安全系数低等问题,要实现传统产业健康、安全和环保发展,必须加快民生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变革,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四)加快民生科技对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步伐。每一次科技革命都引起人类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领域,它将使人类从观念上越来越重视健康、安全、环保,人类观念的变革反过来会成为民生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民生科技的发展也会使人类生产方式更加注重健康、环保、安全,人类生活方式越来越走向人性化和休闲化。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往往反映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随着民生科技发展的不断深入,人类的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将越来越来越人性化,不断走向健康、安全和环保,引领人类走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

总之,“科学革命是不同时展的产物。” 〔8 〕民生科技作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维度,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科技观,加快解决健康、安全和环保等民生问题,大力发展健康、环保和安全等环保产业,实现人类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何传启.第6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方向〔J〕.中国科学基金,2011(5).

〔2〕科技部《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意见》〔EB/OL〕.中国聚合物网,2011-07-21.

〔3〕张瑞民.世界科技革命的历史简介及启示〔J〕.社科纵横,2004(5).

〔4〕金振蓉.我国面临第六次科技革命战略机遇〔N〕.光明日报,2011-08-06.

〔5〕叶 青,何传启.迎接世界第六次科技革命〔J〕.决策,2011(8).

〔6〕李正风,邱惠丽.若干典型国家科技规划共性特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

第5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1?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摘要:基于研究现状,采用安全系统工程学方法,将企业的广义安全文化内容进行归纳和划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将企业广义安全文化的内容、结构及特征系统化,建立广义安全文化指标体系;运用“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对广义安全文化发展进行分级。在量化和内容划分完善方面,为广义安全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对安全文化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企业安全;安全文化;广义安全文化;层次分析法(AHP)

中图分类号:X 954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4-12-12

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J05088);福州大学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13-XQ-18)

第一作者简介:林其彪,男,安全工程专业助教。 在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中不包括安全物质内容的建设;在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安全环境内容中包括安全防护内容,属于安全物质内容,但占的比例少。两个标准中的安全精神方面的内容难以量化;企业安全文化属于组织文化,缺乏物质安全方面的衡量,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延续性和目的性[1-4]。

笔者将应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人-机-环-管理系统”分析和界定广义安全文化的内容,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模型设计一个广义安全文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

1广义安全文化的定义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下属的核安全咨询组织最早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在1991年发表的《安全文化》报告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5]。20世纪90年代末,安全文化的概念传入中国,2008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标准,将企业安全文化定义为:“被企业组织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安全价值观、态度、道德和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6]。

我国学者傅贵对国内外安全文化定义的安全文化元素进行比较发现,国外对安全文化的研究不包括物态安全文化;徐德蜀、傅贵、王亦虹等专家提出了物态安全文化概念。徐德蜀将文化进程分为器物型安全文化,工业型安全文化和广义安全(大安全)文化,并对广义安全文化时代解释为:安全物质与安全精神同时改进,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珍惜生命,安全文化建设时期[7-8]。

根据广义文化的定义(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广义安全文化至少应该包括安全物质方面和安全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不应局限于安全精神方面的内容[9]。

结合以往的研究,笔者在本论文中将广义安全文化定义为:为了实现组织活动有序进行和组织的安全目标,而采取的安全精神和安全物质方面的措施,获得的成果总和称为广义安全文化。

2广义安全文化的指标及权重

国内外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几十种,考虑企业的广义安全文化属于开放形式的体系,涉及人、机、环、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取值精确性、综合性的评价分析方法,因此选择层次分析法(AHP)。AHP是一种基于结合多位专家主观判断得到基础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能较好的解决多因素情况下得出重要指标的问题。

2?1评价因素

广义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可通过韦格曼等人观点得到验证[10]。由文化的广义定义可知,广义文化由特定的组织(即人)作为主体,广义文化的物质和精神积累不会凭空消失,广义文化具有延续性,广义文化原本就是存在的,广义文化并不能简单的阐述有无。

广义安全文化和安全文化的载体是组织,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安全文化,系统工程中的人-机-环-管理系统将组织可靠的划分,避免重复,规范化各元素的定义和相互作用关系。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于安全文化的研究,将安全文化包括的概念和这些概念的

关键词 进行细分和归纳[11-13],见表1。

将广义安全文化划分为四大部分,这四部分可为广义安全文化的评估和建设提供一个框架。

2?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广义安全文化的内容,其多数内容指标很难量化,首先要通过专家的主观判断(调查问卷获取基础数据),再结合方根法进行计算。

构造针对目标层的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其中bii=1、bij=1/bji。对于判定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采用9级标度法(分为:绝对重要为9、十分重要为7、比较重要为5、稍微重要为3、同样重要为1,相反则为对应值倒数,也可介于划分的中间状态)。将两两对比得到的值构成矩阵,采用方根法进行值的计算,用一致性判定得到的数据是否合格(不合格认为打分者水平不够或不认真,弃用数据,修正后一致性CR≤0?1为合格),得到最终合格的权重值,其他指标以此类推。广义安全文化的指标体系及相对应的合格指标权重分配见表2[14]。

2?3指标体系结果分析

二级指标中,人的权重为0?393,所占的比重突出,为最大比重。

精神安全文化包括人、管理单元,物质安全文化包括机、环单元;精神安全文化占的比重为0?643,高于物质安全文化0?357,在广义安全文化范畴内,精神安全文化占的比重更为明显,但是物质安全文化(物态安全文化)比重在安全文化研究中不可忽略。

三级指标中重要的指标是管理者、执行者、设备安全、安全制度四个指标,其中管理者最为重要。

四级指标中重要的指标是安全管理能力(管理者)、营造安全氛围的能力(管理者)、安全意识(执行者)、设备本质安全化(设备安全)占的比重非常大,其中安全管理能力在广义安全文化中的体现最为突出。

2?4广义安全文化的等级划分

企业组织的广义安全文化,对于企业的生产活动具有一定的耦合程度。为了区别这种关联程度,笔者将广义安全文化进行分级。根据国内学者徐德蜀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笔者将企业的广义安全文化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优、良、中、差,具体内容如下[8]。

(1)差:只能满足组织成员(特别是与安全相关人员)的生理和安全的需求,企业对员工及安全生产仅能达到基本的保障,安全环境脆弱,部分安全措施未达到要求,或采取措施后效果仍然不佳。

(2)中: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特别是与安全相关人员)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企业创造机-环-管理系统可以保证人员及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但采取的各种“软措施”与“硬措施”,是被动进行的。

(3)良: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特别是与安全相关人员)的尊重的需求,企业创造的人-机-环-管理系统较为完整,安全系统的设置多为借鉴外部经典的、成熟的技术措施。

(4)优:可以满足组织成员(特别是与安全相关人员)的自我实现的需求,形成核心竞争力,对组织的广义安全文化的追求,已经内化为企业自身的动力。

3实例验证

福建省某汽车公司是集研发、配套生产为一体的汽车生产基地,7位专家依据设计的企业广义安全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该企业的广义安全文化进行了评价,最终的评价结果见表3。

根据我国学者李振涛、傅贵的研究结果,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安全文化量值水平越高,企业的事故率越低[15]。对比该企业过去两年发生的3起轻伤事故,可知该评价结果较为可靠,企业广义安全文化量值水平表现为优,但仍有部分指标处于差和中,应重点关注此类指标项目,并采取相应改善措施。

4结论

(1)笔者在安全文化基础上扩展成广义安全文化,即增加了机、环两个物质安全文化范畴的内容。增加了安全文化的延续性(即继承的属性),进一步强化安全文化在企业诞生之初伴随产生,广义安全文化是物质和精神积累。由此可知,生产与安全不可分割,体现在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环节,均需要考虑安全文化的影响,广义安全文化在安全产生之初就存在。

(2)将广义安全文化分为人、机、环和管理四个方面(二级指标),取消了前人采用不同的安全文化内涵分割方式所导致的重叠部分。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广义安全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结构文化,广义安全文化各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具有统一的安全目标,每个部分(指标、要素)具有其特定的功能,并且广义安全文化的各部分与外界环境和外界条件相互影响。

(3)采用AHP模型方法分析,得出了“物态”对广义安全文化的影响很大(占有不可忽略的权重)的评价结果,在进行广义安全文化建设,甚至是安全文化建设时,应注重“物态”安全化。同时,“物态”安全对重建广义安全文化是不可或缺的,“物态”安全化程度体现了广义安全文化的优劣性。

(4)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广义安全文化自身的复杂性,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对指标权重应进行一定的调整。

参考文献:

[1]张宇飞.中国石油河南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2]AQ/T 9004-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S].

[3]AQ/T 9005-2008,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评价准则[S].

[4]王旭光,谭威威,许志,等.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研究与分析[J].煤矿安全,2012,43(2):178-180.

[5]张荔.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构建与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6]王凌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实施模式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4):161-165.

[7]傅贵,何冬云,张苏,等.再论安全文化的定义及建设水平评估指标[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3(4):140-145.

[8]徐德蜀.安全文化、安全科技与科学安全生产观[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

[9]杨海蛟,王琦.论文明与文化[J].学习与探索,2006,(1):66-73.

[10]任国友.中美校园安全文化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8):55.

[11]胡海伟.推进马莲台发电厂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D].银川:宁夏大学,2012.

[12]王越荣.如何进一步延伸和拓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J].管理学家,2013(19):105-106.

[13]金治光.对海事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运输经理世界(下旬刊),2012(12):76-77.

第6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应对

工程项目安全法律责任来源于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合同。控制事故隐患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系统危险的辨别预测、分析评价都是危险控制技术。以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通过利用危险控制技术,做到预知危险、杜绝危险,把安全事故及法律风险发生降到最低。

1三全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三控制原理借鉴于美国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对于安全管理同样适用

1.1全面安全控制

要求做到:纵向组织管理角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项目组织的上层、中层、低层乃至一线员工的通力协作,尤以高层管理能否全力支持和参与,起着决定作用。高层侧重安全决策,制定安全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安全控制活动,中层要落实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到各部门的关键、薄弱环节或必须解决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的执行本部门的安全控制职能,基层则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严格按标准、按规范进行施工和生产,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助,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健全项目的全面安全控制体系。横向项目各部门职能间的配合角度,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使项目组织的所有安全控制活动构成一个有效整体。广义上,横向配合协调还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分包、监理材料设备供应方之间,各相关方应都制定安全控制的方案并互相支持。

1.2全过程安全控制

建设工程的完成要经历一定的周期。安全控制应从源头开始,贯穿始终,进行全过程控制。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主要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安全目标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工程及工程回访维修过程。全过程控制要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思想,将安全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还要强调为顾客服务思想,在项目组织内要树立“下道工序是顾客”、“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使全过程安全控制一环扣一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

1.3全员参与安全控制

全员参与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安全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安全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个安全目标。全员参与安全控制要求必须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要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全员参与安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2综合控制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2.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建筑建设市场的安全,尽可能的减少直接行政干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安全标准,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为基准,细化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各类强制性技术标准应当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修课。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所以依法生产、依规范操作是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

2.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通过建设市场内在的经济联系,调整各安全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经济手段是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通过各类保险和担保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使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得到经济利益,这是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的手段。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经济惩罚制度、提取安全费用和提取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手段,是在建设建筑业中普遍使用的经济手段各种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刺激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改善,促进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

2.3科技手段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科技的推动,安全科技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带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安全防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技技术,以改造传统工程建设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最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安全技术问题上,除国家增大投入外,企业也应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科技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如果研发成功,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贡献,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重视。

2.4文化手段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通过对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失败管理教训的总结,从而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思想问题进行的理性概括。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满足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也是与国际劳工大会倡导的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健康文化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经程序。

2.5行政手段

企业行政手段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配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将安全工作绩效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并与其职务的升降合理挂钩,一般是能够激发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资质控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实践证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工程,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把资质审查关。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承包资质,其二是安全资质。要坚决杜绝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杜绝挂靠等多种形式规避国家资质管理的违法行为。

4建立体系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必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形成组织系统、责任系统、要素系统、制度系统。遵循科学的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确定安全目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管理要点、培训、技术措施、技术要求、安全检查、伤亡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措施的验证纠偏——持续改进——完成工程的程序,形成具有安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5技术措施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时刻关注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成熟的安全技术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最大限度保障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安全教育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教育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自觉性和安全技术知识,防止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工作失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思想教育,使生产人员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于未然;通过安全技术教育,使生产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安全法制教育,使生产人员了解法律责任,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7技术交底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工艺、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向承担施工作业任务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等相关人员进行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参与各方均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第7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关键词】奖励;做好事;防范

笔者认为:在目前的安全生产奖惩激励机制中,奖励的力度远远不够,要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除了对出现违章和发生事故要严惩外,还必须对安全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以精神上的表扬和物质上的重奖。对搞好安全工作事故前的奖励作用远远胜于事故后的惩罚。其理由有:

1、安全是什么?安全是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因为安全是生产的保障,安全能促进生产,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没有安全为生产保驾护航,生产就不能顺利完成,甚至会发生事故而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完成一个项目或生产任务后进行生产评比奖励时,往往忽略了安全的评比奖励,这是忽视安全重要性的表现。安全生产工作的“五同时”规定: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必须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企业应严格执行“五同时”的规定,搞好安全评比工作,加大奖励力度。

2、现代安全科学及基本理论认为,安全是一笔财富,安全就效益。安全是一笔财富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一个企业,安全投入多,安全设施齐全,安全措施完善到位,不出事故,生命财产损失就少,劳动成本就低,企业经济效益就有保障。特别是现行新修改的《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发生事故死亡一个人,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三笔费用一般要付60—80多万元,还有受伤人员的医疗费,设备损坏费,安监部门的罚款,务工费等等,直接的(真金白银)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是多少是可想而知的;其二是:企业不出事故,对外声誉好(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说明管理到位,产品质量也好,客户就多,订单就会象雪花一样飘来,经济效益也就随之而来了。不出事故,就是在积累财富,就是在创造效益。因此对安全工作有贡献的给予物质上的重奖是完全应该的。

3、我们知道,在企业搞技术革新,一个小改小革,一个好的合理化建议,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开支,就会得到物质奖励,甚至获得专利。生产搞得好,创效多,更会受到经济上的奖励。安全工作搞得好,也应该与搞技术革新、生产创效一样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而且力度要加大。

4、人在生存中,理性和感性并存,精神和物质必需。车间班组安全工作搞得好,成效显著,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受到表彰鼓励,精神上得到了满足,自然高兴,但光有精神上满足是不够的,特别是现在处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还必须要有物质上的奖励。

安全虽然在未出事故前好像没有直接产生看得见的、可量化的效益,但无形的效益是巨大的,在明显的生产经济效益中也包含着安全产生的效益。至于如何评比,如何奖励,这需要探索,需要制度的约束,也取决于领导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如在年终评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同时评先进安全工作者和一线先进操作工人,如排查消除一个安全隐患奖多少,一个好的可行性安全整改建议奖多少,制止一次他人违章又奖多少,防止一次伤亡事故的发生又该奖多少等等。各行业要形成这样一种安全奖励机制,进而出现一个人人讲安全,个个管安全良好局面。

通过加大对安全工作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员工搞好安全的积极性,员工们就会主动的自觉的有目的的去排查安全隐患,想方设法搞好安全防范措施,就会自觉的遵章守纪,不违章操作,尽可能的杜绝不安全的行为,事故自然就会减少甚至没有。那么才真正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第8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关键词:加强引导 优化管理 有效服务

航宇公司科协(以下简称“公司科协”)的工作人员常说,如果把科协比作一棵树,那她就是置根于基层科协组织的树。没有基层科协组织这片土壤,树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无法开枝散叶,开花结果。为了让这片土壤肥沃起来,公司科协的工作人员创新思维,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注重从管理中求效益。

1.发挥群体作用,引导基层科协分会开展工作

公司科协根据科协工作“三服务,一加强”的定位思想,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如“讲、比”活动(金桥工程)、科技论文评选及学术交流活动等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以此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参与公司科技创新、技术竞技、学术交流的积极性与主体意识。以“关爱工程”的实施、慰问有困难的科技人员、为科技人员赠送生日礼物、一年一度组织科技人员休假疗养以及探望生病住院的科协会员等等途径为科技人员送温暖等一系列细节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增强这个大家庭的凝聚力、亲和力,为这个群团组织营造着和谐、奋进的氛围,为科协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规范基层科协组织管理工作,强化其管理意识,引导其有计划地开展基层工作,公司科协对前期制定的“基层分会工作考核奖励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作了改进,将中国科协的“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学术/技术交流及科普活动”、“ 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等日常工作细化成十七小项,并制定了量化考核标准,加大了奖励额度。基层委员会各成员职责清晰、目标明确,在其各负其责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细则”增设“自查打分”栏目,以提高评估的透明度和民主性。这种形式增强了各基层分会的成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同时在分会与分会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竞争的态势。

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公司科协与基层科协组织不只是考核与被考核的关系,公司科协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要注重指导基层分会组织管理者的工作方法,提高他们自主开展工作的能力。如提醒他们及时填报会员申请或变更手续;指导他们如何撰写“讲、比”活动(金桥工程)、科技成果、技术改进等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申报材料,还对分会技术骨干进行撰写科技论文必备要素的指导,以及通过科技咨询服务部的门户帮助科研技术部门实现技术引进与输出等等。科协的工作人员经常与基层分会委员进行沟通,跟进工作。在指导工作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来自一线的相关材料,从而使科协的工作更能体现实效性、适时性。

此外,关爱科技人员系列制度的实施,以及科普宣传、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创新活动的开展等等都少不了基层组织的协作。尤其是为了更切实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活动,必须准确选题定位。因此,科协的工作人员加强与基层分会委员间的沟通,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深入第一线,广泛调查,了解科技人员的技术需求,结合公司科研、生产的重大任务,开展对科研生产起到助推作用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活动。

2.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科协在公司既要当好科技人员联系党政领导的桥梁和纽带,要成为扶持基层分会健全组织、开展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还要成为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的协作者。

学术交流活动是促进科技人才互学共长的有效途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能够开拓学术思路,实现相关领域的资源共享和学科发展,促进学术创新,推动学术繁荣。航宇公司区域分散、专业种类丰富,科协根据这些特点,结合科研生产任务的需要,组织开展多层面、多角度的学术交流活动。今年,学术交流活动列入公司军民融合式发展工作中,公司科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认真研究,结合公司特点,更精确地制定出今年公司学术技术交流活动方案。

2.1走出去 请进来

公司科技委作为“湖北省航空学会”及“中国航空学会救生专业委员会”的挂靠管理单位,今年在面向国内知名专家和同行征集论文的基础上,融入航空防护救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办以航空防护救生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科协与航空学会将联合举办好这次交流活动。继续推荐公司优秀科技论文参加上级协会、学会的评审交流活动,如参加省、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国航空学会青年论坛,亚太航空航天技术学术会议等等。根据科研任务需求,邀请专家学者来公司进行学术讲座与交流,并发动各系统科技人员代表写出参加讲座与交流活动后的收获或想法、建议等,及时掌握反馈信息,以便不断改进,更好地开展这样的工作。

科技论文对外发表(尤其是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及对外交流或者被推荐参加上级学会协会的优秀论文评选,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荣誉,更重要的是借助更为丰富广阔的平台科技人员能阐明自己的专业理念、研究成果等,同时还能彰显公司科技队伍的专业实力,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科协不断改进管理措施,鼓励科技人员对外发表(交流)科技论文或参加高层次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即将颁发的“关于印发《中航工业航宇科技论文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文件中对这上述工作的管理实施环节进行了明确的细化,并加大了奖励力度。

2.2内部交流

科协注重做好各种学术技术交流活动过程管理,发挥基层单位和科协分会作用,加强公司学术/技术交流氛围营造。公司科协提供经费支持各系统集合科技人员的需求根据研制任务或工艺攻关课题,开展相关专业人员间的学术/技术交流活动,达到资讯相通,以更好地推动科研生产目标的完成。在确保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做到事前有信息,事中有跟踪协调,事后有效果总结和宣传报道。向公司各专业系统征集科技论文以及对优秀科技论文进行表彰奖励是科协常年工作要点之一。在即将颁发的“关于印发《中航工业航宇科技论文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文件中针对奖励额度进行了上调,在保证评审质量的同时期冀更大力度地激发广大科技人员撰写论文的积极性。科协在公司局域网中开设的学术交流论坛给科技人员提供点阅、交流、学习的平台,它不光汇集每年公司内部的优秀论文作品,科协还会适时把有关专家来公司开展学术讲座的材料充实进去。今年,航宇公司把重点研发部门的学术交流活动纳入了KPI考核项目中,并拨专项经费支持。这为公司科协开展工作提供了更坚实的依靠。

3.重视科普宣传,提升员工科学素质

第9篇:安全科技论文范文

2、深入开展青工文化活动。2005年1月、2月、3月,与工会组织了“庆元旦文艺汇演”、“春节令条大赛”、“三八游艺”活动等,2005年4月,组织了青年卡拉ok大赛活动。同时,坚持各团支部每季度开展一次小型文体活动,今年以来各团支部共开展10余次活动,有效地活跃了团员青年的文化生活,丰富了青工的文体活动。

3、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2005年,全厂在公司申报“五小”科技成果29项,科技论文8篇,申报数量居公司前列;原创:在公司第三届青工“五小”科技成果表彰中,获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论文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取得了较好成绩。

3、深入开展“青安杯”竞赛活动。

(1)进一步深化“两位一体”运行机制。

自2003年3月份起,焦化厂团委全面推行班组安全员、青安岗长一体化考核制度,从体制上为规范青安岗活动做了有益的探索。主要作法是:以班组为单位调整设立青安岗,由青安岗长兼任本人所在班组的安全员,对本班组和青安岗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按每人每月20元的标准建立专项考核基金,实行班组安全工作与青安岗活动一体化制度,使青安岗活动与班组安全活动有机融为一体,青安岗长肩负的安全责任与其拥有的权力、享受的待遇有机融为一体。今年四月份,又进一步加大考核奖罚力度,使青安岗工作再上新台阶。

(2)进一步加强青安岗工作的基础建设

焦化厂团委高度重视青安岗的基础建设,(1)推行挂牌上岗,在已往配备标志牌的基础上,为团支部书记和青安岗长制作了100余个“安全监督”标志牌,实现了所有青安岗长均挂牌上岗,有效规范了青安岗和岗长的工作,树立了青安工作的良好形象。(2)推行制度化管理,重新修订完善了《焦化厂青安岗活动制度汇编》,包括青安岗条例、青安岗长安全风险抵押、安规学背用、班组安全员青安岗长一体化考核制度、《原始记录和仿宋字练习考核制度等,基本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体系,实现了制度化管理。

(3)坚持周四安全学习。

全厂各青安岗每周四下午都要认真组织青工学习安全知识,并开展了每周一案和每周一题活动。坚持集中安排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每月都要统一安排部署全厂青安岗安全学习内容,有公司、厂的安全工作部署,有青安杯竞赛工作安排,还有安全重要会议精神,“5s”管理知识,安全规程,事故案例等,有效地保证了公司、厂安全工作重要精神的及时贯彻执行,提高了青工的安全意识。

(4)坚持每日“三查”活动。厂团委继续坚持“三查”活动专项记录和最低限数制度(每周至少查一项隐患,每月至少发现或制止一项违章或违纪),并纳入厂一体化考核严格奖惩,要求各青安岗在每日的班前、班中、班后全程开展“查隐患、查违章、查违纪”活动,并要求各青安岗每周至少查改一项隐患,每月至少查改一项违章或违纪,有效减少了“三违”和隐患,促进全厂的安全生产。

(5)坚持仿宋化达标活动。焦化厂团委继续坚持开展全员“学用仿宋字,记录仿宋化”活动,纳入经济责任制,每月严格考核,练习好的每本奖励5元,练习差的每本处罚5元,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6)开展青安岗活动。厂团委与安全科在“安全月”期间,组织了以“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安全文艺汇演,来自全厂的22个文艺节目进行了演出,节目形式有相声、三句半、演讲、哑剧、诗朗诵、独唱等,节目内容紧扣安全生产主题,由职工自编自演,受到很好的安全意识教育。

(7)开展安全标准化操作演示活动。厂团委出台了《焦化厂安全操作标准化标准》,制订了安全操作、工作程序、行为动作、标准基准、管理方法、时间系列、礼仪环境、服装标志八个方面29条具体标准,推行了青工安全标准化操作活动专项记录,组织青工围绕安规学背、按规程标准操作、执行安全检查表、执行工作程序、环境文明标准等28项具体要求,每周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原创:有效增强了职工的标准化操作意识。

4、进一步加强团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