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就业成本核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就业成本核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就业成本核算

第1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企业成本结构发生变化,如何创造并保持企业成本领先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成本核算管理是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在企业的成本核算体系中发挥着避免企业财务风险,合理控制生产成本,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等重要作用。我国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核算管理观念落后、成本范畴狭窄和成本核算方法陈旧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重视成本核算,树立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和成本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并引进先进的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方法,运用现代成本管理方法,强化成本会计监督职能,使成本核算有助于中小企业良性运行,提升经济效益,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

关键词:

成本核算;过程优化;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及作用。中小企业在我国有着极其庞大的数量,对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贡献。但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境,政策环境不完善,融资困难,管理与技术水平低下等等。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其根本方法在于成本控制,对于成本控制,离不开成本的准确计量,本文主要探究了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与当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中一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绪论

我国中小型企业近几十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数量庞大,已然成为了我国现如今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可小觑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注册数已经超过了5000万,占到我国企业总比例的九成以上,其所吸收的就业人数占城镇已就业人口的80%,全国60%的国内产值由中小企业创造,贡献全国超过50%的税收收入。中小型企业为我国带来了超过75%的城镇工作岗位。中小企业为大批的国企下岗人员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在大多数人的传统的观念中,大型企业才是国家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是推动产业与行业进步发展的最主要力量。然而,近些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不断的进步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具有生机与活力的参与者。从这些研究数据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了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然而企业的生命周期短暂,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非常短暂。我国中小企业起点低、规模小,技术与管理手段都有待改进,使其在市场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要想更大的发展,都必须依仗于准确的成本信息的提供和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成本核算概述

(一)成本的内涵

在西方会计学中,把成本解释为:“为实现某一特定目的而做出的价值牺牲。”当前较为典型的说法是美国会计学会(AmericanAccountingAssociation,AAA)所属的成本概念与标准委员会提出的“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加以计量”。AAA对于成本核算的内涵定义范围非常宽泛,把所有只要是为了经营目的而开展的活动所发生的所有价值牺牲全部都归属于企业成本的范畴,这些活动其中有的是为了经营目的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有的是为了经营目的而取得的资产。成本核算的内涵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把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消耗费用,并用以计算出产品的总成本和产品单位成本。

(二)成本核算基本目标

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消耗劳动者的劳动力,也会消耗一定的生产资料,企业的成本费用就是由这些消耗所导致。对于这些成本费用,企业应做好相关核算与控制工作,预定一个合理的成本额度,让实际成本开支与成本额度尽量实现一致,能够用此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本控制是不是获得成效,并要纠正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从而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以实现一定的利润,取得到更多的市场竞争优势,更好的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经营。

三、中小企业发展及成本核算现状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对于中小企业范围的界定,无论是在实践方面或是在理论研究方面,世界各个国家一直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在美国划分中小企业主要是根据其在市场中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欧洲各国大多以企业人数来划分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日本则采用企业资金与企业人数的双重标准来划定中小企业界限。在我国,国家对于中小企业的范围划定曾经过了多次的调整与改善,现如今使用的企业划分标准是2011年由国家统计局下发的《统计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我国对于中小企业的最新界定标准,对不同行业进行了细致的归类,有利于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也符合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表现为:缺少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成本资料失真现象严重,成本信息不够及时;中小企业里辅助核算部门没有设置独立核算,对于间接费用的处理方法过于简单。总之,因传统的核算方法因为简单易行,在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有着一定的优先使用优势。但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结构发生变化,成本核算范围的逐渐扩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式开始表现出其局限性,无法为中小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准确成本信息。比如说,制造企业间接费用比重增加,采用制造成本法,显然使得成本信息不准确。

四、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

1、成本核算基础研究较少

我国专家及学者对于成本核算的理论研究更倾向于成本核算及管理方法的研究,而缺乏对于成本管理概念、对象、假设、目标等基础性的问题的研究,直接导致了研究无法深入,也从而导致无法在理论层面合理构建成本核算体系的理论框架,对于学术研究产生不利的影响。

2、成本核算理论研究缺乏全面性

在写作论文搜集资料阶段时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理论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与几个领域,例如对责任成本法、质量成本法、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的研究,研究较为具体细致但缺乏全面与系统联系,这样的使我过成本核算的研究还只是局限于成本核算单一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缺乏对成本核算理论整体全面的研究,也无法联系到成本管理系统的其他环节。这将导致成本核算研究的不完整与片面性,直接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理论体系的良性发展。

3、成本核算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的程度较低

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研究理论相对较多,但只有很少的部分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当前的成本核算研究,大多注重于成本计量方面,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成本管理理念,成本核算不仅仅是对产品成本信息的生成与确认,还应注重成本信息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理论的研究很容易进入单纯的理论研究的套路中去,只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无法与现实中企业管理相结合,更无从用理论指导实践。研究理论问题的最终目标在于指导实践,一旦脱离实践,理论研究将没有任何的意义。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成本管理观念淡薄,缺乏市场观念

成本核算控制意识有待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落后,是导致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所在。大部分中小企业实施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仅仅是为了使企业能够满足向上级汇报工作的要求,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而忽视了成本核算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我国大多企业都是以成本习性的途径来划分产品成本结构、核算产品成本,认为提高企业产品产量即为降低产品单位成本的路径。造成单纯追求成本降低,却忽视消费者需求和产品质量。随着经济利益的不断增长会加速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步伐,但如果没有合理的成本核算手段,就会造成极大的中小企业成本消耗和不必要的浪费,而减少了中小企业实际的收益,更会对我过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2、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资料不完善

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是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方式、特点、工艺流程和管理需求而确定的。目前依照我国的成本核算制度,企业进行成本核算需要设置原材料、库存商品、生产成本、各种相关费用等会计科目,按照产品原材料购进、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以及费用的预提及摊销等分别进行核算,并且根据权责发生制以及成本于与授予配比等方法原则来估计产品成本、确定期间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等等。但是目前有不少的中小企业为图快捷省事只设置总账,而不设置明细账目,也有的中小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只反映项目的金额而不反映其数量或者只反映数量却不反映金额,造成成本核算混乱,甚至没有成本核算资料信息的局面。

3、中小企业缺乏成本核算管理人才

拥有专业素质良好的成本核算人员能够对中小企业成本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保证中小企业正常开支和资金的流动,以此来减少资金的浪费,从而能够保证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健康增长。根据调查统计分析可发现,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这就难免使成本核算工作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不少中小企业会计人员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这些会计人员虽然大多有着较深的资历,他们对与企业财务状况非常清楚,可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年龄较大的会计人员往往对于新的会计制度与会计方法不是很了解,遵循会计过去使用的老方法,成本核算信息能恰当的反映。年轻的会计人员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大多不具备真正的实践经验,无法较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些参差不齐的组合难免会造成成本核算的失误。

4、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应具备准确、科学、及时等功能。现如今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使用标准成本法、计划成本法或目标成本发等成本核算方法,这些成本核算方法均是相对来说较为粗放的成本核算管理方法,成本核算对象基本只局限于产品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而无法完整、全面的深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无法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各个环节发生的成本信息和从原材料直至销售渠道等非财务各方面的信息,难以为企业提供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的战略条件,而且均为事后的成本管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商品市场条件下对成本核算的需要。

五、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控制措施

(一)提高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人员素质水平

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就应该从成本核算与控制方面入手,因为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高低。在现如今的经济环境中,我们必须将成本核算作为一项全面系统工程,对企业成本核算对象及核算内容进行科学合理、全面系统的管理。改进提高企业整体成本核算管理水平,不断对企业员工进行成本核算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以提升员工成本管理意识,引导员工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观念,并对成本核算工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管理,分层次实施成本核算管理目标,强化我国中小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成本的控制意识,让员工在明确的成本目标的指导下,完成成本管理控制职责,让员工了解和重视成本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经济责任,以此来激发全体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推进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构建。

(二)完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体系

为保证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良好发展,必须建立一个各程序、各环节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把传统成本会计只关注产品生产环节的成本核算,向前延到产品研发、材料采购等环节,向后延伸到企业产品的销售及产品的售后客服环节,重视整个过程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再针对自身企业成本发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次费用的支出都必须有详细的成本核算的方法和规章制度,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对中小企业组织体系内的各个具体责任单位实行责任成本核算制度,并采取权责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对各责任单位进行严格的考核,以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再者,当前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控制工作应该也要顺应时代背景,应该充分学习和利用好现代化科技工具来提升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与工作效率,用现代化工具来解决一些成本核算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尽快加强全面成本核算与控制在我国中小企业中的应用,这是因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随着成本范畴的不断拓宽,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量将会越来越大。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涉及到很多的数据管理,复杂性很强,技术性也较高,如果知识单纯的依靠人工来处理,则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并极其容易存在信息统计的滞后。使用成本核算相关软件,会使企业的成本核算变得更为精确与及时。因此,企业必须积极学习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实施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开发使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成本核算,可以大大提高成本核算的效率。

(三)优化现代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

1984年厦门大学余绪缨教授率先将作业成本法引入国内,全面地介绍了作业成本计算方式与管理模式以及其内容和框架的联系,分析和探讨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企业和单位中应用的可行性。作业成本法的出现扭转了企业由于产品成本核算信息不准确而导致的生产经营决策失误、生产成本管理失控的局面。从而提供了更加准确,相关经营行为和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服务、和顾客价值等各个方面的成本信息,控制企业生产经营,尽可能地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达到增加客户价值,提高企业计划、决策与控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目的,最终使得企业的总体获利水平得以提高。作业成本法于理论上基本核算方法是把产品费用的分配与归集基于“作业”来认识,即作业耗费资源,产品耗费作业:作业是为了生产而发生,成本是为了作业而发生。作业成本法可以说是一种相对较为全面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较其优点首先表现在成本核算的对象由“产品”转换到了“作业”,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下,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对象较为单一,就仅仅局限于企业所生产的各类产品的直接消耗,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下对于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一些直接成本的核算与传统的成本计量方法并没有什么不同,其自身特点主要体现在对于间接制造费用的核算上的不同。

六、总结

总之,中小企业不应该只是一味的降低成本,这样往往会造成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的波动,中小企业更应该从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目标出发,不断加强与完善自己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为实现企业自身的长期发展目标,要树立起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使企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这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应该把成本核算工作范围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探索与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等一些方面,并且要不断完善过程控制,减少成本的主观动因,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健全企业的成本核算制度。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改革是促进企业发展,帮助企业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环节。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成本核算体系改进应该结合成本核算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生产模式,采取有效地改革措施来不断调整和完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式,才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使中小型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走的更远。

作者:秦腾 白林 何叶荣 单位:淮南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省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

参考文献:

[4]刘井岩.对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有关问题的探讨[J].新财经(理论版).2013(3).

[5]孟凡.关于中小企业成本核算问题探讨[J].决策与信息.2013(1).

[6]程志刚.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现状及改善措施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7]于富生、黎来芳.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8):230-231.

[8]孙艳.浅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研究.2014(8).

[9]蒋南南.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15(1).

[10]齐海红.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优化的路径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2).

[11]孙建锋.浅议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方法[J].当代经济.2014(08).

[12]刘宗琪.中小企业成本核算[J].财经界.2013(2).

第2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养羊业;成本核算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1

我国是一个养羊历史很悠久的国家,到现在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大发展,养羊业已经成为了一项很重要的养殖产业。在牧区,羊是牲畜中饲养数量最多的畜种,它们容易喂养和管理,是牧民重要的生产资料,而且羊产品也是他们主要的生活资料之一。在山区,山民一直都有养羊的习惯,各种羊产品对生活有极大的帮助。在半农半牧区和农区,羊的饲养数量最近这些年来逐年增加,养羊业发展很快。在养羊业的发展过程中,羊的成本核算也越来越重要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1]。引进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分配理念,试用到养羊业资源耗费的分配过程,并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实际对比研究后发现,按成本动因分配的成本信息有助于搜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养羊业的发展。

一、羊成本核算现状

1.羊的生产过程

在养羊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牧民和养羊场等等各种生产情况。牧民及散户养羊生产过程大体为:基础母羊的妊娠期为五个月,即怀胎五月生下羊羔,产后羊羔大概四个月离乳,离乳后,羊羔进入育肥期,几个月后公羊可以上屠宰线或留作种公羊,母羊留作基础母羊或上屠宰线。在其养羊过程中,每个月末存在不同年龄段的羊群,按照每年龄段的羊生长发育过程消耗自己所需要各种资源,因为其散养,虽然不同时段耗费不同,但难以计算,在不同阶段因人们需要产出产品,可按照不同价格出售[2]。企业中的养羊场养羊生产过程大体为:基础母羊保胎期为五个月,产后一个月后羔羊离乳。离乳后的羔羊一般就分成了两部分,公羊羔进入七个月的育肥期,即出生后八个月内上屠宰线。母羊羔进入育成羊或育肥羊阶段,一般出生后八个月后进行,孕育自己第一胎羊羔。养羊业的不同阶段都在产出产成品,从刚出生的羔羊到育成羊,不同阶段都可按不同价格出售。 一般说某一会计期间的期初、期末羊的年龄、数量和发育状况是不一样的。为便于Ρ龋我们选择企业的养羊场作为研究,并假设在一定期间内,该期间的期初、期末在产品是相同的。那么,根据功能和年龄,可以将羊群分为16个成本标的,分别为妊娠母羊(一月)、妊娠母羊(二月)、妊娠母羊(三月)、妊娠母羊(四月)、妊娠母羊(五月)、哺乳母羊(一月)、暂空怀母羊、公羊、育肥羊(二月)、育肥羊(三月)、育肥羊(四月)、育肥羊(五月)、育肥羊(六月)、育肥羊(七月)、育肥羊(八月)、羔羊(一月)等。

2.羊的生产成本

羊的成本主要是由购买基础母羊、种公羊、饲料费、人工费、折旧费、水电费、低值易耗品费、药品及防疫消毒费、运杂费等构成。

(1)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包括饲养管理费用,人员的工资和福利,办公费用,固定资产(羊圈、机器等)折旧等[3]。

(2)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包括购买基础母羊、公羊、淘汰羊、饲料、药品、人工授精、水电和低值易耗品(扫帚、铁锨)等的费用[3],其中饲料费用包括玉米粉、棉仁粕、熟大豆粉、玉米秸秆、尿素、石粉、磷酸氢钙、鱼粉 、大盐、添加剂、i储、苜蓿草、硫酸钠、其他、运费和加工费用等。

二、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对比

1.羊场

选取的羊场主要以肉羊、种羊饲养为主,采用同期培育羊群,重点培育小尾寒羊等,小尾寒羊具有早熟、多胎、生长快、体格大、产肉多、裘皮好、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优点[4]。羊场提供活的种羊、羔羊、基础母羊和不同年龄段的羊肉,同时进行小尾寒羊与陶塞特羊杂交改良,实现肉羊品种优良化,并进行推广舍饲饲养技术等。本文采用四月份该羊场有妊娠母羊(一月)997只、育肥羊(二月)1453只、育肥羊885只(八月)、种公羊(小尾寒羊、陶赛特羊)5只。

2.传统成本法核算

在传统成本法下,各种费用的费用都是按照不同种群羊的吃料天数分配的。所有费用按照不同种群羊吃料天数作为分配标准分配费用的,其具体的分配公式如下:分配的金额=羊的只数/种群羊只数×各羊群吃料统计天数/总的吃料天数×各项费用。如表2,是传统成本法核算的种公羊的成本明细表。

3.作业成本法核算

作业成本法使用到养羊场中,具体流程为,将一个羊场视为整个作业,然后再将资源按照动因分配到羊群中,因为其资源与传统的资源耗费是相同的,以此进行对比也较为恰当。比如在作业成本法下,饲料消耗数据是根据对不同种群羊在不同饲养阶段的饲料配方,根据饲料价钱及变动的研究基础上,经过具体核算后取得的;工资按工资费用发生的动因,然后分配到不同羊群中。其他各项费用也按照各自的资源分配到各项羊群中。从而得到较为详细清楚的各项成本分配表。如表3,是作业成本法下种公羊的成本明细表,并与表2有一定的差异,差异最大的人工福利费用是因为人员的工作不同,因同期,技术人员主要做种公羊和基础母羊(妊娠期母羊)的工作,所以20%的工资分配于种公羊,其他人员的工资按资源分配也略有差异,造成人工福利的差异。其他费用也有一定的差异。

三、结语

两种方法的成本核算的饲料消耗总量相等,但不同种群羊的分担金额不同其结果,传统方法核算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其他如工资也有一定的分配差异。传统成本法存在费用分配不合理、成本项目划分不仔细等等问题。引进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试用到养羊业资源耗费的分配过程,并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实际对比研究后发现,按资源动因分配的成本核算信息有利于了解到核算成本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此可以对以后养羊业成本核算的改进提供一定的有用信息。本文主要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养羊业引入作业成本核算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参考,使我国养羊业能够全面、正确地认识作业成本核算,并促进其应用,比较传统成本核算与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发现羊的成本核算的问题,减少可控制的成本,提高养羊的收益,增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迪.基于作业成本法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

[2]德力格尔巴图.作业成本法在农业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4.

[3]吴荣杰.规模化猪场成本核算探讨[J].养猪,2014(2):65-70+9.

第3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0引言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通过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的利用情况的成本计算和管理方法。该方法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从而对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中,然后根据产品和服务所耗用的作业量,最终将成本分配到产品与服务。说明成本对象引起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引起资源需求,这是成本分配的“资源流动”。

作业成本控制以作业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单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得到相对真实的、准确的产品成本与作业成本数据。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模式把成本控制的焦点从传统的“产品或服务”转移到“作业”上来,以“作业”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基本单元,从认识成本动因入手,将企业这个生产经营过程视为一个前后一贯、上下关联的各种作业构成的链状结构,反映成本控制的关键因素—成本动因的信息。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的作业活动的追踪分析,做到尽力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积极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想方设法增加“顾客价值”,进而提高产品成本与盈利计量的准确性,提高企业决策、计量、控制的科学性,提高成本控制与作业管理的水平。作业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在进行负反馈控制的同时实行有预见性的前馈控制。作业基础的成本控制系统具有“二维”观念,即成本分配观和流程管理观,前者进行纵向分析计算,后者进行横向分析计算,能够为企业内外部顾客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为更好在实际中,实施作业成本的控制,就具体措施提出以下意见。

1优化作业成本细节,防止失误成本

要使作业成本的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除了对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还必须从生产等环节的各个“作业”的细节入手。作业成本法细化了企业成本控制的对象,为企业加强成本控制,提高成本控制率等提供了可能。需要在时间、人员、财力上考虑,从作业涉及的人员、使用的设备、实施的环节等各个方面入手。提供不同服务水准下的成本数据,说明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清部门责任,而最终的决策由各成本相关部门做出。可以从作业成本自身出发,改善作业效率入手,以此为切入点,对产品的成本核算系统进行优化。

失误成本是根据不精确的成本信息做出的不准确的或者不合理的决策而导致企业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失误成本产生的原因包括,不合理的产品成本定价导致无利润的销售或者产品竞争力的丧失,不良的产品设计,比如一味考虑增加产品性能而添加特殊部件或者复杂的工艺导致成本的增加超过由于性能增加所获得的收益。采用作业成本法,通过提供相对精确地成本信息,作出准确的生产决策,防止失误成本的产生。

2缩短生产周期——全面改进生产——实现增值

采取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控制时,具体做到缩短生产周期、进而全面改进生产,最终实现增值的目的。

2.1 缩短生产周期企业从产品设计直到产品最终交给顾客的整个过程就是企业的生产周期时间,具体的包括产品设计时间、生产前准备时间、加工生产时间、材料和产品搬运时间、等候和检验时间、储存时间及运输时间等。确切地看出,并不是所有的时间都可以增加最终产品的价值,仅有设计时间和生产加工时间可以增加价值。进而,缩短生产周期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是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不增值作业的时间;二是消除增加价值时间中的无效时间。当生产周期时间分解成各个不同的时间片段时,它便转化为与各种产品、顾客订单或者批别产品相联系的用于管理的各种过程。这些过程是由一系列消耗诸如工资、存货、折旧等资源的各种作业组成的,一切作业耗费的资源大多数可以转化为用时间来表述,时间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源,它是度量作业链或供应链的一把尺子,有助于理解生产周期时间内所耗费的资源是否增加了价值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价值。 转贴于

2.2 全面改进生产全面改进生产环节是指基于缩短生产周期的考虑,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组织产品生产,直至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为止的全过程改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企业内部作业链的首要环节,是主要的增值作业,决定了后续作业的完成情况,对产品性能、所用材料、组织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成本乃至整体价值链都有关键性的影响。75%左右的成本在产品设计阶段都已经确定下来,产品设计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动因,成本是由作业引起的,产品的设计方案所需的作业不同,从而其耗费也不同。要降低成本,就必须从产品设计开始,进行作业分析,使产品设计在保证必要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用成本较低的作业,降低作业耗费,进行流程优化,全面改进生产。

其次是建立适时生产系统,如何把产品设计变成现实,还要解决如何组织生产经营问题。需要保持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环环相扣,准确无误地运转,真正消除一切不必要的作业, 这就要求建立适时生产系统。是在生产高度电脑化、自动化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管理系统,其目的就是消除一切不必要的作业,要求企业在销的各个环节尽量实现“零存货”,也就是说在供应阶段所需的材料物资能保质保量“适时”供生产使用,生产阶段的各个生产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要求“适时”地、保质保量地提供半成品,在销售阶段按顾客的要求保质保量“适时”地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

最后是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它强调顾客满意,并把管理重点放在满足顾客需求上,也就是在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好质量关,使之达到“零缺陷”,从而消除因质量问题而引起的一切不必要的作业。

2.3 实现增值增值评估是作业成本控制的最重要方法,确认每项作业是增值作业还是非增值作业,将非增值作业剔除或在规模上压缩到最低限度,保留增值作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扩大规模。实现增值的价值包含顾客价值(能够满足最终顾客需要的增值作业)、股东的报酬或价值(具有提高股东价值的增值作业)和业务价值(即实现顾客价值和股东价值的条件的作业)。

3开展价值链的分析,增加企业价值

价值链分析法是比较典型的具体实施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控制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在确认无增值作业后采取合适的成本降低技术消除它。通过价值链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一是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努力消除不增值作业,减少浪费,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二是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位置,探索利用上下游价值链实施成本管理的可能性;三是竞争对手的价值链,明确企业自身的强势和弱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是考虑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其分析企业必须识别生产前后的作业,认清他们的联系并予以利用,然后评估作业之间的联系,利用这些联系降低成本、增加价值。产品设计的方式影响生产的成本,如果零件数是不同生产作业的成本动因,工程师重新设计使用零件数较少的产品方案,则成本会大大降低。

其次是进行行业价值链分析,通过开发利用企业外部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可使企业和外部相关方受益。比如,开发利用供应商价值链假定一个企业为了形成经营差异和降低体质量成本,采用全面质量控制方法,这要求对质量进行管理,使生产达到零缺陷要求,但是如果供应商配货不及时、质量低劣,则企业将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再如,开发利用购买商价值链,购买商或顾客会对一个企业的战略地位产生重大的影响。开发利用购买商价值链,有助于与购买商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扩展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加强员工和会计核算员业务培训

企业为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调整组织结构,重新配置人财物等 ,企业需要增加熟悉作业成本法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既可以通过内部培训,也可以从外部招聘或两者相结合,让企业尽快实现变革,特别注重企业员工的内部培训,包括管理人员具体作业人员在内的培训。 转贴于

此外,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建立有利于作业成本法推广的高校知识体系,应将作业成本法作为教学内容纳入高校本科和专科会计课程中,制定有利于作业成本法推广的后续教育制度,使会计人员尽解和熟悉作业成本法产生对作业成本法的认同感。

5完善作业管理体制,建立作业成本考核制度

作业成本法能提供较详细准确的会计信息,需要搞好体制改革和提高人员素质外,还要加强企业自身内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建设,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需要企业具有科学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制度,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制定自己的行为规范,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责任制和内部牵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作业考核单位(考查单元)制度。重视以作为为单位的管理体制的研究和开发拓展。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作业成本控制,各大型企业在条件成熟时,积极推过使用进行成本控制,定能将企业的成本控制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作业的增值,企业价值的增加。

参考文献:

[1]谢育柳,油永华.作业成本法在制造型企业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商业,2009,(9):36-37.

[2]田中禾,刘燕双,薛刘伟.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J].商业会计,2010,(2):12-13.

[3]李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业的应用现状分析[J].财会研究,2010,(4):49-51.

[4]生艳梅,周永占.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3):26-27.

第4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 制造业;成本核算;成本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07. 019

[中图分类号] F2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07- 0041- 03

0 前 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生产与经营应将成本核算看成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制造业企业中成本核算更是一个不可小嘘的内容。想要改善企业,就要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核算,成本管理与核算的更好,可有效提高制造业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发展。如果企业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提升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水平,以使企业得到好的发展。

1 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一些不足

1.1 成本核算不受重视

现阶段,一些企业主要利用成本信息进行利润的确定,而在现代成本管理方面则很少利用。一些制造业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成本核算,但是其管理机制还不完善,由于重视不够,使得一些企业连对成本进行控制的成本管理机构都没有,使得企业无法突破和发展,成本管理的制度体制不健全都是由于对成本核算不受重视导致的。

在对很多企业进行调查发现,有接近一半的企业不重视成本管理,制造业的小型企业尤其严重,在重视成本核算的同时,更要针对成本核算的人力资源管理给于足够重视,加强人员的后续补充力量,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并且调整管理中心,将人力资源管理与成本核算并重,打破企业成本核算的瓶颈,使得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目前,企业对生产经营的因素重视程度一般都是以开拓产品市场、成本管理、企业文化、技术研发为规律由强到弱排列的,由于企业对开拓市场的重视度更高,使得成本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始终得不到必要的重视。

1.2 成本核算理念落后

成本核算包括成本要素的确认,计量,归集和分派,企业对成本会计主要职能的认识,是企业正确认识成本要素的基础,成本会计是通过核算全部生产费来求得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会计。由于成本会计有两个职能,一个是为财务会计服务,一个是为管理会计服务,但是现在大部分企业仍以服务财务会计为主,这种理念是一个绝对落后的想法。

所谓财务会计,是为对外的财务报告提供存货和销货的成本数据信息,而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决策者更好地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企业究竟以哪个作为中心,是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情况和先进程度的,在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中的成本会计则为管理会计服务,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信息,若是成本会计为财务会计服务,则会导致为决策者提供的信息不全不到位。

可见若是企业成本核算的理念落后,就会使企业在决策和把握时机方面大大落后于很多先进企业。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还没有这种成本会计核算的意识。

1.3 成本核算方法简单

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较为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其中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和分类法。而在成本核算中最简单也是最基础的就是品种法,而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基础计算成本,这是最粗略的计算,它无法提品在各步骤的成本,所以在一些大批量生产及不需要提供分步骤成本资料的企业一般会采用这种方法,据调查显示,现阶段有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采用的是品种法,采用分批法的企业则很少。所以在制造业企业中这种粗略的计算方法就十分不合适。

连续式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可采用分步法,分步法计算成本的是以每个产品经历的生产步骤为基础的,而分批法是以产品件别为基础来计算成本的,适用于小批的单件生产,分类法是指按照类别归集和分摊费用,并计算成本,最后在分别计算每类中各品种产品的成本,所以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生产特点,来制定本企业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使得成本核算更精确。又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制造企业的发展趋势是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因此分批法是较合理的。

1.4 成本核算范围过窄

由于成本核算的范围不大,这使得成本管理职能的作用受到了影响。因为有规定严格表明企业必须使用制造成本法来对企业产品进行核算,所以存货和销货的成本也应当如此,由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法分为三个部分,它们分别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但是这样的分类却导致忽视产前和产后的准备和销售环节,而只重视了产品制造的过程,由于核算范围只是企业内部的消耗,对于外在环境成本的且没有考虑进去,再加上成本核算偏向于实物和资金成本,使得在人力资源的重视上大为不足。因为制造成本法包括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因为生产成本都将会被计入产品的成本,但是由于制造业企业如果采用成本法,就会使产品成本信息不足,所以,只有扩大成本的核算范围,加入和产品相关的期间费用,才会使成本核算更精确。

现阶段,只有少部分的企业会对期间费用进行分摊,往往这么做的都是一些大中型制造企业,对于小型企业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务必要使全行业都认识到以前成本核算的错误,从而减少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1.5 成本核算外延不够

在现阶段的制造企业中,一般将产品成本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可直接计入产品成本,而其他的生产成本将作为间接成本归集在制造费用中,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确定产品成本的重要方法是准确分摊制造费用,目前只有四分之一的企业准确分摊制造费用,而其他的企业只采用单一标准进行分配。又因为制造费用含盖内容较多(如机器设备和厂房的折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等),所以在不同项目的情况下,由于消耗方式的不同,如果采用单一标准进行分摊,就无法正确的反映产出与消耗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产品的成本核算出现误差。

因为人工工时的标准适用于产品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的情况,但是由于机器设备、直接工资都会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差异,又一次的导致分摊结果缺乏准确性。因为产量标准适用于产品品种单一的制造企业,所以在机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如果用公司标准做为测量的基础,就不能更好地反映产出与消耗之间的关系,所以要将成本核算进行外延,从而使核算的范围更加全面。

2 加强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的措施

2.1 落实各层次成本核算目标

在一些制造业对企业成本核算不够重视的情况下,应当对企业实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通常应先明确各个责任成本中心,比如对于大中型的企业一般建立三个层次的责任中心,先由厂部和各个科室组成第一个层次的成本中心,以财务部门为总的责任机构,由他来对成本核算的各部分工作进行监督,加以具体的指导,在财务部门的协调下对各个科室的成本进行汇总并整理出来;车间作为成本中心的第二个层次,是负责各个班组的成本情况进行收集和汇总的工作的,班组作为最后一层的成本中心,是负责最细小的工作,也就是对单元的成本进行核算。

并且建立成本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内部的成本支出的核算,使得企业资金能够正常运转,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可见企业的管理体系是有多么重要,这也是以企业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为前提的;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还包括制定责任范围,包括对各个中心的生产经营角色和业务范围进行责任划分,明确每个部门的考核范围,使得最终的责任成本由其各部分的可控成本组成,为了强化目标,可以将不同环节的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责任中心,再配合责任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的建立,从而使成本核算更加精确。

2.2 改变落后的成本核算理念

现阶段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主要是服务于财务会计和服务于管理会计。而往往大多数企业都选择成本会计服务于管理会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地将财务会计转化为管理会计服务,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吸取其他企业优秀的经验,在他人走过的成功道路上不断节俭,转变自己落后的成本核算理念,同时,要想使企业的会计职业升华,就不能单纯计算企业的财务数据,加入对企业成本的核算,不断吸纳由管理会计提供的报表数据决策。只有这样才可以不仅为企业发展方向提供决策,更能为企业立下长远的发展目标而提供支持,所以要想让会计职业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就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层次及增强成本核算的管理理念,使得企业长远发展。

2.3 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

现阶段,基本上所有的企业都是采用单一的方法来计算成本的,由于实践的不同,如果采用一种方法计算所有,会导致眼中的不精确,尤其是制造业企业不同的生产规模,必须根据特殊情况采取合理的方法。虽然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能快速的得到结果,但是如果面对同一产品不同生产订单的时候就会导致较大的成本差异,所以要想得到更精确的数据,就必须改进现有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并且掌握不同的核算方法。企业可以将不同的制造费用进行合理的划分,再根据不同性质的作业标准制定相应的分配策略。

而如今的制造企业变化非常大,原先的分配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现有企业的发展,所以应当对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不断调整,如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它可以为企业降低一定的资源消耗,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管理水平以及拥有资源共享的网络管理平台,因为这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核算方法,它是指将核算对象进行细化,分为不同的作业,由于每个作业会有不同的成本动因,以此来核算每一部分的物资消耗,最后再用汇总出的合计成本来反映本企业的最终产品成本。同时对于费用分配的标准,一定要具有合理,还要简单易行,在分配材料和计算方式上都要操作简单。同时企业可以采用以人工工时为标准作为分摊的依据,这种方法通常在产品成本以人工费用为主的时候采用。同时引进科技力量,如采用新兴的ERP管理软件系统,可以为成本核算提高效率,所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自动化和科技化水平,加快公司的软件更新进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成本核算。

2.4 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

根据现阶段新型的企业财务规定,在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时候,制造业企业必须采用制造成本法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企业通过运用制造成本法,使得产品费用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不同的费用有不同的归属,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是为了防止产品成本信息不足而必须采取的措施。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仅有少部分企业对期间费用进行了分摊,这其中基本是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的身影寥寥无几。如果企业在对以往这种不正确的核算范围进行认定的话,将会导致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大大降低,从而使企业陈本核算不精确。所以在财务报表中,有必要将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在制造成本法计算后才予以公布,不仅要将产前的费用计算入成本,更要考虑产后费用的计算,不能落下每一个环节,同时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成本支出,既包括人力资源成本也包括机械设备成本等。同时还要继续加深企业核算的内容,不能仅仅是现阶段的表面功夫,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加大核算的力度,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层面。

2.5 将核算成本进行外延

针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外延不够的情况,可以利用现阶段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使每个企业重视到知识产能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如今无形资产及资源的创造发明成为产业经济的主力,由于生产成本的结构不能仅仅依靠无形资产摊销到的费用反应,只有通过正确的反映产品成本的实质,才可以将知识资本合理的应用到产品的分配中,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使得成本核算合理外延。

3 结 语

对于企业成本的核算和分析,是每个企业都应当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制造业企业更应降低产品的成本,立足长远,精打细算,以低成本作为自己的价格优势,同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核算管理办法,使每个月的成本都清晰的反映在纸面上,并且可以对未来一段时间内资金的运用情况做出一些预测,以便在市场经济中稳住自己的份额, 扩大销售收入,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做出努力。所以要坚持克服原有困难,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理的成本计算,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额度, 逐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裕军.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现状浅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36).

[2]邹薇.对制造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现状的几点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21).

[3]金晓庆.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及完善对策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

[4]辛志平.当前工业制造业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第5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 医院成本核算 应用研究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大环境下,加强成本核算,最大程度地减少成本支出,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是在市场中立足的最重要基础。医院作为以治病救人获得收入的场所,自收自支,成本核算作用的发挥决定着经济管理和经营业绩的成败。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亟需引入一种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所以,不少医院管理人员都瞄向了在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企业证明管用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又称ABC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核心的成本核算方法,“产品产生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由各项单元作业产生的成本的总和就是总成本。本文就从作业成本的比较优势、应用步骤等方面来探讨在医院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比较于传统核算方法的优势

当前,各大医院应用的传统核算方法形式不同、方法不一,普遍存在着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核算体系不健全,没有全面的核算方法,大多采用单位科室成本核算方法,科室之间核算方法不协调,也导致核算结果差异性、随意性较大,效果不好。二是财务人员和机构设备无法满足实际需要。医院以医生为核心,也导致了财务人员在医院中角色分量轻,财务人员充当的只是“记账工具”,对事后发生的账目进行管理,没有发挥其预测、分析成本的作用,也具无法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同时,一些中小医院在信息化上的投入不足,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较少,成本核算靠手工,效果可想而知。三是方法模糊笼统,一般将成本核算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计入,而间接成本无法界定就进行均摊,导致计算结果和实际发生的成本有偏差,而且在成本控制则没有针对性。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正好克服了这些缺点,一是成本的核算直接以作业的产生为单位进行计算,没有了间接成本的核算,核算更为准确。二是成本的分配以成本动因为基础,使得会计人员更加关注成本动因,而且使得每一项成本的产生都有据可循,为成本分析提供了资料。三是成本控制更加有针对性,因为成本分析深入到了每一项作业本身,成本控制着力点一目了然。可以说,作业成本法是即使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更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能够为医院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最原始、最真实的数据。

二、作业成本法在医院成本核算的应用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作业,根据作业的成本动因确定资源消耗,将消耗的成本归结到每一项作业下,最后综合每一项作业形成总成本。对于医院来说,涉及到的科室多、检测项目多,产生的作业也较多,但只要找准动因,定位了作业,成本核算就变得简单了。

(一)对资源进行划分和归集

首先要对医院的原有会计资源进行分析,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进行划分和归集,对直接成本和简介成本进行分类。从成本的产生来看,主要有人工工资、业务费、材料费、场地使用折合费用和设备维修保养费用。从费用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医生工资、福利费、出差补助费、材料费、资产折旧、流水费用(水电)计量分摊、设备维修费保养费用等等。

(二)确定划分作业

作业的划分是最重要的一步,决定着能否正确地找到成本动因。所以,这一步,就是根据医院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对资源消耗和成本的产生进行原因分析。对于一个医院来说,医院的作业分类一是主要作业,即主营业务作业,包括临床作业、药品出售作业、医院技术作业(检验科、手术科、放射科等)。二是辅助作业,即不和医院的主营业务关联的作业,如行政管理作业、后勤保障作业等等。其他作业即不算科室成本的作业,如营养科。

(三)归化资源动因

确定了作业和成本划分,就可以将各类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归集到各项作业中。如医生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加班费、“五险一金”,产生费用直接计入各科室;材料费,包括卫生材料、一次性消耗品等等,按照实际消耗计入科室;药品费,按实际消耗计入各科室;水电费,一般以各科室人数或者面积进行划分;设备费用,包括维修费、购置费,按固定资产比例进行分摊;房屋费,包括建筑维修费和修够基金,按房屋面积比例分摊;其他的一些费用按照科室人数进行分摊。辅助作业的分配遵循同样的道理,如行政作业,分配比例则按照各行政科室的人数除以非行政科的人数,门诊收费作业分配比例则按照科室门诊收入占门诊总收入的比例确定。

(四)核算总成本

各项作业按照成本动因进行确定之后,汇总就是作业成本,各科室按照主营业务作业和辅助业务作业的成本相加就是总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的举例成本核算

为便于阐述和理解,现以医院的检验室为例,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进行说明。假设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某检验室的某年成本如下表1:

首先划分作业,检验室的作业大概可以分为记录作业、检验作业、出图作业、分析开药作业和其他作业。作业的成本包括医生工资、材料费、药品费、水电费、消毒费、房屋设备使用维修费、辅助类费用等。而后根据各个作业的资源消耗寻找成本动因,医生工资、材料、药品等费用都是直接计入到各作业中,而房屋、水电和设备产生的费用则根据比例进行计算后进行归入。这样,就可以列出下表2(单位:万元):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各作业的成本总和以及检验室的总成本,见表3(单位:万元):

对照表1和表3 的结果发现,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核算的总成本为47.8万元,而根据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结果是48.57万元。主要原因是设备和房屋等费用的在分摊方法上存在差异。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种类较多,设备的技术含量较高,所以在分配环节时,就会有所区别。同时,传统方法核算时一些数据并没有计算在内或者是估算,数据来源不清,而作业成本法,可以对于构成作业的成本动因都进行逐项分析,得出的数据更为客观、准确。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作业成本法在一些间接成本占比较大 ,业务较多,成本核算较为复杂的时候运用效果较好,而医院就属于这一类型。医院的服务项目多元化、设备多且技术含量高,并且一些医疗服务的间接成本如设备、房屋等费用较高。作业成本法,将医院的所有成本费用都用不同的作业,按照各自的动因进行再分配。一方面,有益于一些管理费等间接分费用进行更为合理的分摊;另一方面,成本核算的结果可以追根溯源,清楚地分析每一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在控制成本上更有优势。因此,作业成本法,作为一项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也在其他领域证明效果明显的方法,应该在医院的成本核算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孙慧.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医院成本管理研究[J].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05)

第6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内容摘要:目前,我国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这些单位执行的仍是原属行业的财务制度与会计核算办法,以致于导致现在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不规范、成本核算内容不统一以及成本信息资料不可比。针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本文指出了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所面临的难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物流企业 物流成本 成本核算

现代物流在我国是一个新兴行业,目前还未出台任何针对现代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的规定或会计核算制度。会计学术界关于如何核算物流企业成本以满足财务会计需要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还很缺乏,物流学术界热衷的物流管理方向也只是零星涉及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并且仅局限于如何为物流成本管理提供成本信息的研究层面,尚不能为物流企业对外进行财务报告的成本核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务指南。因此,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概念的理解,运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核算企业成本。由于成本核算的随意性加上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局限性,使物流企业所核算的成本信息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

鉴于目前物流企业业务的特殊性和成本核算方法的不适合性,对其成本核算问题展开研究,提出适合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对建立适应我国物流企业统一的会计成本核算制度,促进物流会计与物流产业相匹配且共同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现状

目前,由于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在理论上尚没有基本的方法,在实务中也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其物流成本的核算就呈现出多样化现状,同行之间更是无法比较。

比照制造企业细分成本项目

资产型、多功能、大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对外提供物流服务看成是一种无形产品,把相关物流功能整合成的合同服务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比照制造企业细分的成本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而营业费用(包括销售人员的工资和佣金,广告费用,售后服务费)、管理费用(主要是与研究、开发和总体管理有关的费用,如,新的物流服务开发,运输路线、运输方式的优化,仓库储存的优化,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增值服务等)作为期间费用。

因为物流企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比重却很大,因此间接费用能否合理分配到成本计算对象至关重要。可他们缺乏合理有效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采用了按月分摊间接费用,削弱了间接费用与各个合同服务之间的关联度,歪曲了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信息。

沿用交通运输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传统运输转型的物流企业,如拥有公路运输资产的转型企业,均沿用交通运输企业成本核算方法。其成本计算对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以业务划分,如货运业务、装卸业务;二是以营运工具划分,如货柜车、散货车、空调车、冷冻车;三是以运输路线来划分,并把成本费用构成细分为:运输营运成本、仓储成本、管理费用。其中,运输营运成本按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关系,可分为营运直接费用和营运间接费用。运输营运成本与仓储成本的简单累加构成该类企业的物流成本,其缺陷是没有从企业整体业务考虑来确定成本计算对象,无法提供不同业务或者不同客户的成本,也无法计算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成本。

运用物流中心的统一费率法

当前一些为生产企业从事物料配送、为大型连锁超市从事商品配送的配送中心,采用以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总费用计算企业的成本费用。为了便于客户谈判,通常采用的办法是以上年的实际营运情况,制定一个参照基准费率(上年成本费用总额/上年配送总金额 ),再根据配送物品具体特征、客户重要性程度、客户的需要等具体情况在基准费率基础上制定浮动费率。业务部门与客户定价基础就是浮动费率加目标利润率。这种成本计算方法只是按月归集实际费用,谈不上成本核算,因为没有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邮政物流企业的成本计算方法

据调查,邮政企业因其业务繁杂,求得单项业务成本的计算一直是通过“倒扣法”得到的,即从收入中扣除一定百分比的利润,剩余部分被作为成本,在每个会计期间与收入配比。各项业务“倒扣”得到的成本总额与实际发生的费用总额差异很大,不得不采取人为调节的方式,在报表中的成本费用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无法真正体现出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要正确核算物流企业的成本,首先需要明确物流企业的成本核算要素,这些要素包括: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期间、成本计算空间、成本核算计量单位、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核算的帐务处理和成本报表七大要素。但成本核算要素的确定又与企业的经营特点密切相关。现代物流企业经营业务的多元化涉及领域广泛,实现方式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手段,其提供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几个成本计算要素包括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空间等具有其特性。而这些特性正是物流企业成本核算陷入了困境的根源。

成本核算对象

企业的成本核算需要先明确成本对象,否则成本计算就毫无意义。如企业每一会计期间,要发生几十乃至成千上万笔费用,如果把这些发生的耗费堆积在一起,只能表示企业的耗费而已,这种费用信息的有用性受到限制。因此确定成本对象的目的是要以成本对象来归集费用,而用于归集费用的成本对象要有归集费用的“容器”,否则费用就无处可归。有形成本对象,其自身就是归集费用的天然“容器”,费用能够明确的、可辨认的归集到这个“容器”中。而物流服务这种无形成本对象与有形成本对象相比,具有无实体性(是指人们无法直接感觉到该对象的存在)和瞬时性(是指该对象不能存储到未来),这两种特性意味着无形成本对象无处归集其费用,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正是一种无形的成本对象,只能人为安装一个“容器”以归集费用,这是物流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必须解决的问题。

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方式,主要是通过与客户签订物流服务合同实现的,同时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具有唯一性,几乎没有两份完全一样的服务合同,因为每个购买者要求的服务内容不同。每一个合同的服务内容都是按照客户的要求“量身定做”的,客户个性化的需要决定了物流企业提供服务的内容、水平、复杂程度均有不同,并且提供者因工作经验、情绪等影响而生产出不同质量的服务。由此分析,物流服务合同相当于特殊产品,随客户的不同而变化,服务合同是明确的、可辨认的,完全可以取代物流服务这种无形的成本对象,作为归集物流费用的“容器”。因此,将物流企业与客户签订的每项服务合同作为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对象不仅有理论依据,而且实务操作上也是可行的。

成本核算期间

成本核算期是归集费用到成本对象的时间范围。成本核算期有的与会计期间一致,有的与会计期间不一致,如制造业是按产品的生产周期或公历月份;种植业按一个轮作周期;服务业一般按公历月份等作为成本核算期。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是合同导向的物流服务,合同签订的时间随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依赖关系而有长短之分,如与客户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所签定的契约型合同,有的长达5-6年,合同的营运周期出现跨会计期间的情形,若以营运周期作为成本核算期,也就是要等到该项合同履行完之后才能提供其成本信息,不符合财务会计的及时性原则。再说物流企业有的服务合同是短期“门到门”的运输+仓储+配送业务流程,甚至不到一个月就履行完合同,特别是当物流企业提供适时制配送,或者自动补货则是即时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若以营运周期作为成本核算期,实务中是很难达到这个即时成本信息要求的。鉴于上述分析,物流企业应看成是服务业,采取与会计期间一致,按公历月份作为成本核算期,至于时间跨度长于会计期间的合同,可以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来确定其当期的成本。

成本核算空间

成本核算空间是指成本对象应归集的费用所发生的区域范围。1993年以前,我国制造业采用完全成本制度,即把企业范围内所发生的生产经营费用全部归集到产品成本对象,体现的是一种成本完全吸收的思想。之后,改用制造成本制度,以费用的发生与生产产品的相关度作为基础,只将企业内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部门(如车间、分厂等)所发生的费用归集到产品成本对象。制造成本制度是当前国际上财务会计实务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成本计算制度,也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核算制度。物流企业应选用哪种制度作为成本核算空间?从法规上讲,只能选用当前会计制度规定的制造成本法,但是,物流企业在提供每一项合同服务的过程毕竟与制造企业生产产品的过程不同。制造企业基本上是在它的生产车间或分厂完成产品的生产,其生产费用也几乎都是在生产车间或分厂里发生的,只要把发生的这些生产费用对象化到产品,就构成了该产品的制造成本;而物流企业生产合同的服务产品是由整个物流企业共同完成的,其生产费用遍布每个角落,要想把这些生产费用归集到合同产品,需要精挑细拣,否则会影响合同产品成本计算的合法性,演变成完全成本法。为此物流企业必须正确划分以下界限:

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 以购建或融资租赁方式取得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所发生的支出以及在资金运作管理,进行对外投资支出时不能计入物流成本,应予资本化计入相关的资产价值;与物流业务运作无关的滞纳金、罚款,违约金、非常损失等等不能计入物流成本,应列作营业外支出。

物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物流成本是指物流企业发生的与合同服务产品的运作直接相关的支出,主要有系统开发费、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加工费、包装费等;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可分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中,营业费用是指与合同服务产品的运作间接相关的支出,如客户询价、物流方案设计、物流方案投标、合同签订等方面所发生的业务承揽费以及客户关系维护、处理客户投诉、评价与审核客户等方面所发生的客户服务费。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应按《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

物流成本和非物流成本的界限 物流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往往在主营业务外,还有其它业务。这些业务也许是与物流业务相同的主营业务,也许是性质不同的辅营业务。凡是能归属于这些非物流业务的费用应直接计入非物流业务成本,而不得将其列入非物流业务的成本计入物流成本。

成本项目

如果说成本核算期间和核算空间框定了企业中应归集到成本对象的费用边界的话,那么成本项目就是已归集到成本对象的费用种类。如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对象的费用种类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这些费用种类(即成本项目)显示了产品对象成本的内部构造,反映了产品成本耗费企业资源的情况,费用种类(即成本项目)划分越细,成本对象耗费资源的情况就显示得越清晰。

但在一个大型的现代制造企业里,其生产的产品可能会耗费成千上万种不同质的资源,如果都为每一种资源的耗费设置成本项目,会使成本核算变得极其繁杂。因此在实务中普遍采用折中的办法,按照资源耗费与成本对象的相关程度对直接费用按照同质性原则建立成本项目,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对于间接费用则采取设置成本集合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如制造费用。但是当间接费用种类繁多并且占成本对象的总成本份额很大的情况下采用成本集合的方式,势必掩盖成本对象耗费资源的真实情况。目前,有的物流企业比照制造企业划分成本项目,极大限制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因为物流企业是生产物流服务这种无形产品的,依靠的是大量的物流设施及现代化的物流技术而不是消耗大量的原材料及劳动力来生产其物流产品,由此物流产品成本构成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比重很小,而间接费用涉及的项目范围广、种类多,所占的成本比重大,若物流企业比照制造企业设置成本项目,显然不符合会计的重要性原则。

根据物流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结合其生产服务产品直接相关的业务费用属性,成本项目应为:信息系统开发费,与生产服务产品直接相关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费和调试费两项;运输费,与生产服务产品直接相关的运输费用,包括燃料费、港口费、货物费、中转费、材料费、合理损失费、职工工资、福利费、润料、物料、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税金、其它运输费用;仓储费,与生产服务产品直接相关的仓储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材料、燃料、动力以及照明、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税金、合理损失费、其它仓储费;装卸费,与生产服务产品直接相关的装卸费用,包括工资、福利费、材料、燃料、动力以及照明、低值易耗品摊销、折旧费、修理费、保险费、税金、合理损失费、其它装卸费。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各个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服务产品所直接涉及的业务种类相应调整成本项目的设置,如增加“加工费”,“包装费”等成本项目。

成本核算计量单位

物流企业的成本对象即服务合同由于涉及的业务功能属性差异大,导致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业务数量标准。以物流业务功能中的运输业务为例,就单一的运输环节一般以运输周转量为计量单位,而就仓储业务环节以仓储面积为计量单位,所以对于整个服务合同很难找到统一的计量标准。因此,物流企业可以仅计量服务合同的总成本,在企业管理需要的时候,计算出服务合同中所涉及各个业务功能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程序

账户设置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账户的设计思路是采取统分结合、粗中有细的原则。

一级科目即物流成本 相对生产企业来说,物流企业的销售是一个时间段,生产企业销售有形产品是个时点。物流企业提供的生产和销售在同一过程的服务,由此,有的文献或教材对物流企业进行成本核算时就没有设置“物流成本”帐户,当物流费用发生时直接计入“主营业务成本”。这种帐务处理方法的假设前提是合同产品在一个核算期间内全部完工,若出现有未完工的合同产品,则其“物流成本”就无处藏身了。

二级科目即××合同、间接费用 二级科目实际上是按成本对象来设置的,其中“间接费用”是个过渡性科目。

三级科目即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系统开发费 三级科目是按成本项目设置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服务产品所直接涉及的业务种类相应调整,如增加“加工费”、“包装费”等明细科目。

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流程

在一个会计核算期间内,物流企业只生产单一合同服务产品,企业所有的物流成本都是为生产该合同服务产品发生的,属于直接成本追溯到该成本对象。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提供一定的成本资料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在同一个会计核算期间内,物流企业生产多个合同服务产品,应分别按各合同服务产品归集费用核算成本,凡是能直接归属于某一合同服务产品的直接费用,应直接计入该合同服务产品成本;凡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一合同服务产品的间接费用,应采用合理的基础分配计入各合同服务产品成本。针对这种情况,企业成本核算的关键是确定间接成本分配基础。下面对此成本核算流程作简单的描述:

按与客户签订的各项服务合同确定成本对象;确定物流成本(系统开发费、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等)中的直接费用,发生时直接追溯到各项合同;确定物流成本(系统开发费、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等)中的间接费用,发生时先归集在“物流成本―间接费用”,再按各类间接费用分别确定一个合适的分配基础,计算间接费用分配率,据此分配到各项合同。汇总各项合同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计算各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物流企业主要会计分录列示

直接费用 根据各合同涉及的业务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原始凭证计入“物流成本”及其明细帐户的借方,编制会计分录:

借:物流成本―XX合同―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系统开发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它应付款等)

间接费用 根据各合同涉及的业务所发生的间接费用原始凭证归集间接费用,建议设置过渡科目“物流成本―间接费用”,编制会计分录:

借:物流成本―间接费用―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系统开发费)

贷: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其它应付款等)

利用合适的基础将间接费用进行成本分配 编制会计分录:

借:物流成本―XX合同―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系统开发费)

贷:物流成本―间接费用―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系统开发费)

物流业务收入和成本的结转 根据合同内容确认完工的物流业务收入并结转相应的物流成本,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收账款―XX客户

贷:主营业务收入―XX合同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物流成本―XX合同―运输费(仓储费、装卸费、系统开发费)

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随着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实现了飞速的增长。现阶段,迫切需要研究和制定出一套适合物流企业对外报告需要的成本核算体系和成本核算制度。

参考文献:

1.现代物流成本管理课题组.物流成本管理.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第7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关键词:作业基础成本;会计;计算程序

1作业成本的核算

1.1划分作业中心

作业成本系统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不同的作业中心,在每个作业中心要汇集其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计算出该项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最后分配给每种产品负担。这与传统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成本计算是将某一个生产部门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而作业成本法是将某一项作业作为一个成本中心。

1.2成本费用汇集和分配的程序

(1)设立作业中心。在进行作业成本核算时,首先应找出成本驱动因素,建立成本中心。由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较多,发生的费用也较多,若将每一个作业活动的费用都作为作业成本进行分配,虽然比较准确,但却比较复杂。所以,可对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个作业中心。

(2)将间接费用按作业进行汇集,然后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成本上。应正确确定作业成本与产品之间的关系,以便将作业成本分配于各种产品的成本上去。在进行成本的分配时,应注意其相关性原则,以某项作业与产品成本的关系为基础进行分配。

2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

作业成本法可以比较好地解决间接费用的分配问题,使成本计算所提供的资料更加准确可靠。不是所有间接费用都可以归属于不同的作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进行分配。在一般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由于生产作业所引起的成本费用,而与作业活动关系不大的间接费用则不能采用此方法。从成本的构成来看,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情况下,不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而且它的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

作业成本计算的优点是能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间接费用的来源,提出新的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并且通过该系统,找出不能产生价值增值的作业,借以降低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以作业为基础,其计算工作贯穿于作业管理的全过程。由此实现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进行动态反映,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作用,促进作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作业成本计算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它也实现了成本计算、成本管理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3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基础

根据调查显示,能否成功实施ABC,关键取决于如下几方面:(1)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系统的目标决定着系统的设计及其运行结果,目标不同,系统的结构设计、实施方法及其运行结果均会不同。如果没有明确而一致的系统目标,必将导致不明确甚至混乱的设计和结果。(2)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ABC系统的运行涉及面广,并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最高管理当局的支持与否,是ABC系统能否实施的前提。(3)与业绩评价和报酬计划对接:变革常常会遭遇抵制。通过提供必要的激励,引导员工支持并参与ABC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并保证依据他们的业绩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奖惩,将有助于系统的推进。(4)非会计所有:ABC系统是贯串公司的所有成员的实践运用,而不是仅仅针对并依赖于会计部门。(5)培训:对管理阶层及全员进行有关ABC设计、实施及系统有效性等方面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其概念并正确评价其优势,有利于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4作业基础成本会计的运行程序

作业基础成本计算(以下简称ABC)是一种基于产品或服务对作业的消耗而导致的资源消耗,从而将成本分配至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前提: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由作业完成,而对作业的需求所耗用的资源导致了成本。资源被分配给作业,及其后作业被分配给成本对象均基于它们的耗用。

一个ABC系统至少应包含三个主要步骤,即:(1)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2)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3)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步骤一:识别资源成本和作业。

设计ABC系统的第一步即识别资源成本并进行作业分析。资源成本为完成各种作业而发生,大多数资源成本都体现在总分类帐的一级明细帐户中,如材料、物料、采购、材料整理、仓库、办公场地、家具用具、建筑物、设备、公用事业设备、薪金和福利、工程等。

作业分析是识别和描述一个组织中所做的工作(作业)。作业分析通常采用从已有的文件和报告中收集数据,并且采用问卷调查、观察、与核心人物直接交谈等形式。作业分解的详略程度则取决于系统的目标。

步骤二: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

作业驱动资源成本的耗用。资源动因被用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选择一个好的资源动因的重要标准之一即因果关系,典型的资源动因包括:

(1)用于公用事业的仪表数:(2)用于薪酬相关作业的雇员人数;(3)用于机器调整作业的调整次数;(4)用于材料整理作业的材料移动次数;(5)用于机器运行作业的机器小时;(6)用于门卫、清洁作业的空间大小。

资源成本应尽可能通过直接追溯去分配给作业。直接追溯要求计量作业对资源的实际耗用量。

步骤三: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第8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提要]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中小企业中的成本核算弱化、战略成本管理缺乏等问题来分析,提出强化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成本核算;成本管理;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10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中小企业要在险恶的环境中求生存,在复杂的环境中求发展,必须优化成本核算方法,大力倡导节俭观念,找准生产经营中的突出矛盾,对症下药,确保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和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状况

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规模、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多方面的限制,企业的各项相关制度,如存货监盘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清查制度、财务审批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够完整和系统,会计基础工作相对薄弱,同时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不够准确。

 

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会按照产品品种算出产品成本,即按照品种法进行核算;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订单生产,也会用到分批法;分类法在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应用较少,与核算方法的选择,中小企业的选择性比较小,局限性会很大,这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观念落后。目前,中小企业的存在形式比较多样,原来中小企业多数是民营企业,现在的中小企业也融入了很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目前,也有一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特别是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没有专职的成本核算人员。由于中小企业人数比较少,会计人员相对也比较少,所以说,按照这样的情况,会计人员要承担所有和会计相关的任务。没有对会计职能进行细化,所有的会计人员都同时做一种工作,分工不明确,不仅造成了工作效率比较低,还会浪费一部分人工成本,与此同时,相应的管理成本也会增加。

 

2、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成本核算中,无论生产产品的具体情况如何,品种规格不规则的整合,计算出的单位产品成本是基本相同,但各类产品的销售价格并不是完全相同,因此计算出足够的实数、利润和损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成本的情况,不利于对企业的正常运行提供正确的依据。

 

(二)成本管理方法不能适应企业自身发展。当前,在中小企业运营过程中,成本相对较低的成本管理现状的中小型企业,缺乏先进的战略管理思想。当前操作过程,各中小企业对于成本核算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与管理的体系。成本的管理是交叉引用其他中小型企业成本核算方法,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非财务方面的信息,难以为战略管理提供充分的信息,甚至误导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据调查,在差异化生产特征日趋明显的今天,我国只有约5.7%的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而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却几乎无人问津,可见成本方法选择的简单化。

 

(三)成本资料严重失实。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一般要对实际发生的耗费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控制。但是在财务处理问题上缺少严格的财务预算标准,很难发现实际工作中的偏差行为,这样财务人员不能及时向管理决策层反馈,会导致问题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使成本核算不能很好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服务,不能很好地为管理层决策服务。

 

有相当多的企业因诸多不良动机的驱动,任意调整、编制成本资料,从而使成本信息失真现象日益严重,并造成以成本为基础的各种管理活动的效能降低,甚至给企业、国家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企业缺乏成本约束激励机制。由于缺乏人才激励的长效机制,对项目的一些关键岗位没有制度庇护或激励。同时,还有一些项目经理对项目经营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内部成本核算体系与生产管理体系严重脱节。成本核算员由此认为工作不被理解与支持,加上现场管理人员为了赶进度,盲目抓生产,对成本控制置若罔闻不能很好地配合成本核算员开展工作,造成了成本核算工作难度增大,从而打击了成本核算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措施

(一)引入先进的现代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在现代制造业中,间接费用的比重逐渐增大,间接费用的结构和可归属性也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许多费用甚至完全发生在制造过程之外,加之现代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成本极大减少,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已破绽百出,引进先进的成本法势在必行。

 

作业成本法既是一种创新意义的成本计算方法,又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它是适应当代高新技术的制造环境和灵活多变的个性化生产的需要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以顾客链为导向,以价值链为中心,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彻底的改造,强调协调企业内外部顾客的关系,及时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战略战术,来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应对竞争对手。实施有效的价值链分析法,逐步剖析每个工序,使企业成本管理深入到各个生产环节和链条,挖掘每个环节的增值潜力。

 

(二)提倡创新,实现财务人员成本管理与计算机管理的有机结合。中小企业要加强成本管理,首要的工作在于财务人员对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主动增强成本观念,同时加强对向全体职工进行成本意识的宣传,逐步的培养全员成本意识,形成由少数人的成本管理到为全员的参与管理的情况转变,这样可以不断增强整个企业成本核算的观念意识,不断加强成本核算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的处理依靠现代科技提供出了现代化科学的方法和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推动着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的进步。所以,中小企业需要强化计算机技术,真正实现成本核算的电算化。

 

总之,中小企业应当扬长避短,适应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不断学习掌握成本核算新理论,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企业成功的经验,不断总结,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更新成本核算的观念和手段,不断寻求企业自身发展成本核算的新思路。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占成,诸文凤.成本会计[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7.

[2]朱斌.浅谈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j].市场论坛,2006.12.

第9篇:就业成本核算范文

一、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

目前,国外企业有一些用来评价环境影响的先进做法,比如日本LIME法评价体系、美国“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和德国生态会计模式等,而我国企业目前对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学习借鉴的是日本的LIME值法评价体系,其与我国目前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态势、人口基数大、资源耗费巨大、环境保护意识和力度均有待提高等情况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学术界对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有MFCA和LCA等。LCA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对于我国企业在依靠理论指导下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以设计一种环境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LCA,即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确切地说,是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用来评价一种生产活动从原材料开采一直到产品寿命终结处理完毕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LCA方法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环境评价过程,分别是:目标和范围的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以及结果分析,借鉴LCA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跟踪控制某种物质或能量自进入企业生产过程后在各生产环节的流转和消耗,物质或能量消耗的过程同时也是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的过程,因此,从某个具体行业的角度来说,要做到清楚识别整个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记录每个制造环节的物料需求,分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至此,企业就做到了对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识别工作。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完成对这些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量化,即把环境指标转化为经济指标,把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损害用直观的数据来表示,进而实现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为了达到量化目的,企业可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识别每种污染物的排放会对环境中的哪种要素产生影响,大体来说,主要有资源耗竭、危及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的破坏三个方面,企业要进一步细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如生态的破坏又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的污染等。其次,为每种环境影响评价要素据其重要性和破坏程度的大小赋予相应权重,经过加权处理的结果有利于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最后,企业根据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总量与加权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相乘,即可得出生产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负荷量。

二、确定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

另一个比较复杂的处理过程是确定平均单位环境负荷的经济成本,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蒙特卡罗方法(MonteCarlomethod)和k-s显著性检验来实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可以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环境负荷量进行随机抽样,得到统计意义上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结果,在累积概率分布中选择一个临界点,用以评价外部环境损害程度,在超过临界点的环境释放量,即对环境损害影响较大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中,根据其抽样值将累积概率分布分为几个部分。其次,对这几个部分的最大差值进行k-s显著性检验,如果差异显著,则表示参数的选取对外部环境损害程度的区分比较敏感,也就是说这个参数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通过k-s检验识别对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重要参数,并在统计意义上对它们进行灵敏度分析,可以对每个参数选择一个特定值,针对这个值,对其他重要参数使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抽样,来模拟计算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确定各个参数的变化对于外部环境。

三、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

外部环境成本是整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环境成本之和,因此,在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各个生产过程、各种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所造成的环境负荷量以及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等。其中,所含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开采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物的处理过程等,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造成的环境负荷包括资源耗损量、各种环境要素价值破坏以及环境的补偿和修复等,因此,本文建立了如下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其中,EC-外部环境成本总和;q-各个生产过程和环节,即原材料开采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物的处理过程等;p-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类别;ELp-各生产过程中各排放物的环境负荷量;UECp-各环境负荷量的单位成本。根据本文对外部环境成本的计算思路,在第一步骤,即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时,环境负荷量的计算结果就已经是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能量消耗的环境释放总量,因此,可以将ELp视为各个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总量,上述公式可以简化如下:根据简化后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把第一步骤确定的各种排放物的环境负荷量(ELp)及第二步骤确定的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UECp)代入到模型中,即可得出企业外部环境的总成本。

作者:申春云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

参考文献:

[1]方刚.环境成本计量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4,(6).

[2]薛丽.资源流成本法在环境会计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6,(4).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