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数学学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学学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学学科论文

第1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最新|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计算机|公文|

论文搜索:[热门]素质教育写作总结说课计划心得体会教案操行评语

首页>>数学论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

-

【加入收藏夹】【搜索相关的文章】【关闭窗口】

(甘肃省镇原县平泉中学刘永强744517)

摘要:数学新课改要求教学中讲背景来源,讲思想方法,注重过程,联系实际,突出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数学新课改、更新观念、关注过程,应用、提高创新能力。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学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评价及要求也在不断地发展。数学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讲背景来源,讲思想方法,注重过程,联系实际,突出应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材编排上也从封面设计,导引,章头图及正文的“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都体现了数学的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通过两年多的试改,感受颇深:

1、教师观念更新,提高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改以往的角色,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而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下产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也能发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过去对于教师的“主导”地位问题,是课堂评价的一个论据,而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对我们理解更会有不同侧面和深刻程度上的差异,所以,当教师把自己变为课堂活动的一名合作者、参与者时,也将自己和学生放在了同一水平上,才能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背景,每个学生的现实基础,认知水平等进行教学,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其次,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对学生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是动态的,不再起什么“主导”与“主体”性作用,这一定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过去我们评价一节课只看表象,评课者只关注教师在这节课中“戏”演得是否令观众满意,再看观众反应如何,来评这节课的成功与否,注重了数学教学的系统结构和形式化,而较少关注从“感知数学情景、体验数学本质、概括数学抽象、反思数学应用。”的完整数学学习过程,这种形式化教学搞得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无所适从,且看美国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案例:

在美国西雅图一节高二数学课上,老师讲的就是一个测量塔高度的问题,一上课,老师就把这个任务交给学生,说塔是高不可及的朵想办法测量这个塔的高度。学生听完以后就每个人拿了一个图形计算器,分成四、五个人一个小组就开始做了。看到这道题我觉得好笑,这不正是前几天才给学生上的一节课吗?是初三数学中的一道应用问题,稍微差不多的学生都很快得出答案。可问题是人家高二学生却做得津津有味,全班同学分完工以后,老师没有做任何提示,学生就开始做这件事情,且没有几个学生去努力找一个公式,绝大多数都在按分工试算:这塔多高呢?有的学生就先设它为100米,找测量点,发现凑不出准确答案,就开始分工,甲把塔放高一点,已把塔变矮点儿,丙把第一个测量点往前点,丁把测量点往后变,四个人分工做,到下课全班还不到10个学生得出结果,老师说:“我们继续去做”。

而这节课在我们教育界的评价会是怎么样呢?没效率,没结果。对比我们的评价方式,我不明白碰撞点在什么地方,如何看待这节课,曾有专家这样认为: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大家分工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索的过程,根据别人的信息来改进自己探索方向的过程,在他们看来比知识更重要。这就使我想到为什么美籍华人杨振宁能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6年相当于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获得者又是澳籍华人,年仅31岁的陶哲轩,而我们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却没有,这一切不就说明教育改革,观念更新的可行性吗?

让我们思考我们的数学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现状,从评价体系的导向上就决定了我们的数学教育是为“应试”而备的,从小学到中学,全部是模块化的:考什么,教什么。而对数学的发展,她的文化价值大概问起来没几个人会知道,对现行新课程知道的又有多少呢?教师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拼时间,讲题型,抓训练,学生为了一个“愿望”,在这个“愿望”的奴化下,麻木的、机械的、毫无生机的学习,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所在地方的农村初三学生每周周内学习数学的时间至少在800分钟以上,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平均是217分钟,我们的代价是多么的大啊,可效果怎么样,我只能用少得可怜来说。

在学习了“中美高层教育交流”研讨后,我对自己八年的数学教学作了回顾,深感自己只不过是个知识的“二道贩子”不停地学习,再将我知道最多,自认为最好的、最得意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并告诉他们“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并举了数学家苏步青当年为了考取国际上有名的日本帝国大学,对解析几何、微分两门课做了近万道题,结果以双百的优异成绩被录取;传说中王羲之练干了三缸水,若非如此若练,他岂能丰为书圣。可是我们学生苦了,力也出了,成绩怎么样,全县5000多学生参加高考,几年才培养出一个清华学生,而有关部门就认为质量可观,大力宣扬。

2005年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农村中学数学教育也受到影响,但波动不大,广大农村教师只是从课本上的变化中感觉到了课改的气息,因为受各种因素制约,我们绝大多数都没有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这就使的我们的课改还要加大力度。

2、关注数学过程,培养创新能力

这是数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反复强调“归纳与创新”,学生思维的过程远比简单的数学结果重要。2006年9月6日和7日,“中美数学教育的高层交流”在北京举行,美国学者介绍了他们的数学课上教师讲得很少,主要是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探索,在我国偏远的农村学校,数学课堂上仍是教师讲为主,学生的自主性很难发挥,他们自小就养成被动接受的习惯,而新课标下的教材在情境创设、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为农村数学教育提供了方便,给学生给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在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更新,必然带来教学行为的变化,只要我们时时做个教学有心人,了解数学发展方向,数学价值,不失时机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就可积极稳妥地解决好新与旧的关系。

参与文献:

第2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首页|最新|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科学|计算机|公文|

论文搜索:[热门]素质教育写作总结说课计划心得体会教案操行评语

首页>>数学论文>>谈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课堂教学

-

【加入收藏夹】【搜索相关的文章】【关闭窗口】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目前任务仍十分繁重。深化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都应当紧紧围绕素质教育内容对学生加以培育,以适应跨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数学学科自然不能例外。从当前实际出发,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数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大纲(试用)指出:“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用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是说,小学数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是指正确、合理思考的能力。即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的逻辑方法,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学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因此,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小学数学具有优越的条件和负有一定的责任。

2.开发非智力因素。人们形形、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可以一分为二,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包括的心理因素很多,从小学生搞好学习的角度说,它主要是由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主导的作用。从心理活动的稳定性来看,研究与事实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有多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知识性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审美性,如数学语言与解题方法的简洁美,几何图形的数字排列的对称美,数学结构与分式的统一美等等,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逻辑性则要求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技巧训练,如仔细审题、认真计算、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自觉检验、按时完成、正视错误、主动改正、不怕挫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学习精神和处理问题的韧劲。

3.启蒙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在漫长的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一整套数学的科学思维规律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规律和方法无不充满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例子很多。如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实例引进数学知识或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实践第一的观点教育;通过多与少、加与减、已知与未知、精确与近似、直与曲……对学生进行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教育;通过概念与概念之间、性质与性质之间,概念、性质与法则之间,和数与式、数与形,数、形、式与应用题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相互联系和发展观点的教育;通过四则运算、解答应用题和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对学生进行矛盾转化观点的教育。

4.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我国是数学的故乡之一,中华民族有光辉灿烂的数学史。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生动的素材,教师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我国数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介绍我国数学家尤其是解放以来许多数学家为祖国建设事业奋斗的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精神。

5.培养科学文化素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材,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能力;获得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比例基础知识,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量与计量,简单几何图形、珠算、统计的一些初步知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围绕素质教育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课堂。数学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性、使命感和责任感,改进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方式,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该学生操作的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扭曲了教学行为,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地讲: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

第3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职数学考试模式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教界的共识。新的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在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需要建立一种宽松的开放式的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体系,重新认识考试的意义,对考试功能重新进行定位,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评价体系等进行改革。本文就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现状与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数学与人类文明、与人类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中,一直在文化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或方法,也是一种思维模式,即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即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一些知识,也是一种素质,即数学素质。数学训练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是其他训练难以替代的。数学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从数学角度看问题的着眼点、处理问题的条理性、思考问题的严密性,这些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较高的数学修养,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对科技工作者还是企业管理者,无论对各行业的工作人员还是政府公务员,都是十分有益的。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更是无处不在。各个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愈发加强,数学结构的联系愈发重要,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教育对所有专业的大学生来说,都必不可少。

(二)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高职数学课程的设置沿袭普通高教数学课程的模式,忽略了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如《经济数学》课程的数学理论较深,在旅游、经贸、商务等专业中与专业课程衔接不紧密,渗透力度浅,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以课堂纯理论讲授为主,“满堂灌”现象普遍,况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较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差,学生容易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数学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有些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干脆不设置数学课,或数学课作为选修课,这对人才培养的综合素质提高极为不利。陈旧的数学考试模式能制约教学模式的改革,影响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改革数学考试模式,转变数学学习评价标准,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二、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考试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数学课程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考试功能异化

目前数学考试与其他学科一样强调考试的评价功能,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只重分数的多少,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缺失。

(二)考试内容不合理

数学考试内容大多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就高职教学特点来讲,数学的应用性内容欠缺,数学理论性要求偏高,过多强调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思维的严谨性,遇到实际问题,不知如何用数学,教学的结果仍是以知识传播作为人才培养的途径,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仍得不到验证。

(三)考试方式单一

数学考试模式长期以来基本上是教师出各种题型的试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闭卷笔试完成。理论考试多,应用测试少;标准答案试题多,不定答案的分析试题少。很多学生采取搞题海战术的方法应付,忽视了掌握数学学科的思维素质。

(四)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

高职数学的考试模式与教学模式以及学生层次的复杂,使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效果不理想,造成数学成绩不合格率在文化基础课中占领先地位。2004学年,我对所在学院招收的高职新生第一学期《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了统计,结果90~100分占3.8%,80~89分占10.1%,70~79分占20.5%,60~69分占28.9%,60分以下占36.7%。学生在消极和被动中应付考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三、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实践

根据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数学教学要求体现“以应用为目的,重视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在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数学考试模式的改革很有必要,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对考试模式作了摸索,取得一定效果。

(一)引用“一页开卷”模式

近年来,一些高校试行了“一页开卷”考试模式。该考试模式在北美一些国家较为流行,所谓“一页开卷”是允许学生在考试时携带一张A4纸,在这张纸上写下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典型例题解法,要求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这张纸连同考卷一起上交,并且这张纸上所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老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学生认为,这种考试办法,至少减轻了许多心理压力,不用再死记硬背那些数学公式(如积分、微分、导数公式等),学生在总结这张纸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总结,等于把厚厚的书读薄了。同时也承认,单靠一张纸上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应付不了考试的,尤其对数学学科来说,思维素质是最重要的。

(二)学生出试卷模式

学生惧怕考试,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对考试的畏难情绪缘于试卷的“神秘”度,正是这种对试卷的神秘度引发了心理压力。学生自己出试卷的模式完全减轻了学生的这种心理负担,激发了考试的兴趣与复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体做法是:

(1)教师宣布学生出题的考试模式,学生的兴奋度即刻替代了考试的紧张感。

(2)每个学生必须出一份试卷,并做好标准答案交于老师。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复习功效,为了能出好卷,并提供正确答案,不得不把知识吃透。

(3)考试试卷的题目将在全班学生试卷中抽取,向学生承诺试卷的全部内容是班内学生试卷的原题,但被抽到学生的题目最多一题。

(4)考试评分30%以学生本人试卷的质量计,70%以统一试卷考试成绩计。

这种考试模式提倡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考试结果与没采用这一模式的前一单元比,平均分提高了8.46分,合格率提高了6.7%。

(三)课程形成性考核与论文相结合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培养学生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合作(learningtolive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tobe)”。我们在课程教学和考核中应该且必须贯彻实施。数学教学如何应用于社会经济建设,是评价数学教学的标准,所以高职数学课程《高等数学》《经济数学》的教学评价方式即考试模式,应该与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相挂钩,以下是“30%课堂教学+70%知识应用能力”的考试模式。

学生学习数学过程的考核。把学生的听课出勤率,上课提问、回答,作业完成情况形成考核内容之一,占数学成绩的30%。

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考核。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或小于3人合作,走向企事业单位完成所学知识应用的调查报告、论文或企业生产方案论证报告,在寒假完成,上交后作独立论文答辩,以查验合作组成员参与投入度与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如《经济数学》课程,在课堂学会基本数学方法后,教师要求学生就如何利用极限、导数、微积分知识进行对利率问题、投资问题、经济优化问题、产品成本与利润边际问题、市场销售策划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论文,并要求必须有数据与事例分析,防止纯理论抄袭。论文的质量与答辩情况占数学成绩的70%。

这种考试模式,开始阶段学生非常赞同,因为在表面上取消了坐下来考试这一关,随着过程实施的体验,学生中会出现畏难情绪,有些学生不知如何迈开第一步,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与同学的相互交流合作下,他们逐步学会了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模式试验结果表明:11%的学生能较优秀完成,且对金融类业务已较为熟悉;56%的学生能基本通过论文答辩,已对经济数学知识基本掌握;33%的学生的论文质量与答辩情况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有对数学知识理解不够深透,知识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能力的缺乏,也有12年中小学应试教育的惯性。

然而,这一模式不同程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调查、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四、考试模式改革引发的思考

考试模式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系统的方方面面,如果仅仅就考试模式本身进行改革,相关的系统原封不动,改革必然失败,所以,确立新的教学目标,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推进考试方法的改革,完善考试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关键和保证。因此,考试模式的改革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多样化的不断实践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第4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专数学的教学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目前,中专数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本文主要以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然后以此作为基点,提出解决的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飞速的发展,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制度方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统招统分到今天的毕业生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这样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变革方向,也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一方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只有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直接进入车间和班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术人才数学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理论基础课,因此是中专教学体系转变过程中应该抓好的重点科目。

一、制约中专数学教学改革的因素

现在由于中专教学没有完全的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所以,目前,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大致归纳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僵化的教学模式;二是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僵化;三是教学实践脱离社会实践。正是有这三点制约性的因素存在,因而使中专数学教学存在问题。

1 僵化的教学模式

中专数学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严重的脱离实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我国几十年来的教学传统所决定的。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课堂的参与者,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课、做笔记,然后在课后完成作业。课堂教学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教学规范,正是由于这种教学规范形式的存在,使得教学成为了一种宣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完全的被遮蔽。中专数学教学也正是在这样的教学思想影响下,成为了一种僵化的模式。

2 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僵化

作为客观因素而言,中专数学目前教学大纲的种种硬性要求成为了制约教学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可能。教师为了使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用,也深深的知道教学形式多样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学大纲的诸多条条框框的规定以及教材等因素的制约,教师也无能为力。教师所作的任何教学形式的改变都必须是在教学大纲要求之下进行的。因此尽管教师为了教学做了一些改变,但这也只是小幅度的,在体制之内的。这样体制下的中专数学教学带来的其实是负面的作用——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教学成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的。

3 教学实践脱离社会实践

作为中专生教育是不同于大学生教育的,它处于高中和大学之间的一种教育制,毕业生毕业后从事的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行业,由于大学的扩招,使得中专生的录取分数线也在逐年的走低,这带来的后果是生源质量的下降,也就是说,中专的整个教育层次水平在降低而作为中专数学的教学由于没有考虑到这样的转变,使中专数学教学已经明显的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许多的教学内容与实际所需要的知识不吻合,并且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及其能力,因而,使得教学的内容也仅仅是一种教学而已,而无法运用到实践上。

二、中专数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

中专数学教学具有难度大、内容多、课时少等特点,而生源质量又在下降,学生的学习目的也不明确,使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升都存在问题。因此,笔者在这里提出以下的几点建议: 1 优化中专数学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各个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同,因此国家不能搞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编汀统一的教材,让巾专数学的教育失去灵活度。因此,作为国家的教学大纲,应该分层次制定,并且形成不同的教育模块。每个地区都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定合适自己的教育模块或者在教育大纲的要求下自编教材,因此,这样的教学大纲显得更加合理。但是各个省在修改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要处理好与初中教材的衔接,要适当的增加与专业相关,并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素质,降低教材的难度在做这些方面的改进中,应该尽量的保证学科的完整性。

2 改革中专数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作为现代化教学的要求,中专数学教育应该转变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师中心论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的中专数学教学模式应该采用多元化的、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借助渚如录像、VCD等现代化的教具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也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其次,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摒弃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地投身到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数学竞赛、数学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也使得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最后,建立学习小组。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以外,还要让大家自主的建立学习小组,然后对课上的内容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论题,进行学习,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第5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绿色教学自主学习“演员”“导演“

绿色食品,人们放心吃,因为它纯天然,真品质,无毒副;绿色建材,人们放心用,因为它环保无毒,对人体无污染;绿色家电,人们喜欢用,因为它耗电小,节能,对人体辐射少;绿色教学,即将生活时尚寓于教学领域,就是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的环境中,顺着学生自然的天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一、实行绿色数学课堂教学的背景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很强的抽象学科,学生碰到新型题、应用题、开放性题、探究题等,束手无策。很多学生感到要真正学好这门功课有难度,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在题海中奋战。所以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这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及今后的发展不相适应。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该怎么做呢?

布鲁纳认为,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用给定的材料、主动地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国家课程标准初步设想》指出,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学生与生俱有的。换言之,主动学习是人的潜能,但在长期的“多讲多得,少讲少得,不讲不得”的教学观念指导下,学生的这种潜能受到了抑制。我们应该给学生多些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有效地培养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内化教学要求,不断发展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的活动,培养出来的学习能力无疑使学生受用终生。因此绿色的数学课堂教学(下简称绿色教学)势在必行。

二、实行绿色教学的几个环节

1、创建绿色“演员”

“演员”即指学生。创建绿色“演员”就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是天生的,但也要通过实践来自我确认,即在主体意识指导下,通过学习行动,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

人的主体性的显著标识就是他的能动性,包括人行为的目的性、选择性、自我调节性。学生的能动性有两种,一个是被动的能动性;另一个是主动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是发自学生内心的、是自愿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作出自我调节。这种主动的能动性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它是实行绿色教学的必要保障。

如何创建绿色“演员”呢?从微观上看,关键在教师本身。

2、扮好绿色“导演”

“导演”即指教师。要进行绿色数学教学,数学教师要“绿色”。

首先教师思想要“绿色”,即必须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在长期的传统教学下,许多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学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能力,教师多讲学生多练,效率就高,学生自主学习反而效率低,加上数学考试不如语文、外语等学科变化大,教师能有效把握考试的方向。因此,开展自主学习不如语文、英语那样奏效。其实这是一个观念问题,教师将教学局限于“数学”这个小圈子里,而没有站在“培养人”、“发展人”的高度来认识数学教学。事实上,数学教学是发展人的一种途径,数学学习是发展人的一种方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应用数学的必然方式,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形成主体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养成创造性人格。因此,数学教师有责任、有义务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扮好“导演”这个角色。

要摆正师生关系。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者和鼓励者;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状态的关注者;学生思考的启迪者和发展者,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观众;老师是“导演”,不是“演员”。

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知识、能力等方面只能作出基本的要求,给学生要有足够的自主发展时间和空间,设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速度。

3、倡导绿色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其一,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

教材中学生能看懂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数学内容有浅有深、有易有难、有具体有抽象,学生之间又存在着个别差异,尤其是数学感悟差异大,由于时间的限制,部分学生常常在教师分析教材、讲解例题时,处在被动低效状态,这样的效果并不好,所以提倡“先做后说,先阅读后听课”,学生的情绪和效果比传统的“满堂灌”要好。教师针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基本内容掌握后再让学生做变式练习,最后与学生一起归纳要点、题型及数学思想方法。

其二,方法特殊、技巧性强的要少教。如配凑法证明不等式,方法奇特,多教少教效果差不多;只有短期效益的知识和方法少教,如求函数最值,有些参考书总结了10多种,但常见的有四五种,况且学了微积分大多数可以用求导的方法来做。

其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语言、文字、动画、视频信号和声音等可以使抽象变直观,呆板变生动,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适时、适宜、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其四,课本基础知识当堂清,不要拖到回家或第二天,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在,所以有必要进行一些当堂检查,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其五,采用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探索性学习。如创办班级《数学爱好》学习小报;鼓励学生写数学小论文;教师提供教学有关用书,让学生上课;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数学学习从学校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让学生领略到数学就在身边。

4、创设绿色的教学环境

绿色教学离不开绿色教学环境。

建构真实的数学问题情境。例如一堂新课的教学,可以建构与现实相类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种问题情境中独立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好的学习环境是绿色教学发生的必要条件,它能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大胆探索、勇于发现的勇气。

配置各种资源。包括信息资源(指各种参考书、辅导材料以及网络资源)、人力资源(教师是学生可以直接学习的重要人力资源,除此之外,可以安排一些对学生学习有帮助且学生感兴趣的人与学生交流)、环境资源等等。在美国,很多学校的老师没有自己的办公室,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里,可以随时体察学生的需要。学校老师的餐厅都很简易,但是图书馆和实验室里却有成排的电脑供学生使用。

5、绿色的评价体系

布置作业要考虑学生的负担;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程度的作业。作业可以分等级,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作业要有代表性。

对成绩的评定不拘泥于各次考试成绩,还要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挂钩,让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整个社会,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知道学生并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最终是要回归社会,为社会服务的。

三、倡导绿色教学的反思

要进行绿色教学,教材要创新。课程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各种教材应是创新课程的具体体现。教材的内容应富有时代感、文化交际内容和现代科技信息,教材体系的创新在反映课堂教学与应用能力的结合上应更为紧密,使其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进行绿色教学,要改革目前的考试制度。新教材的实施,目标、能力要求也有所变化,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有了“绿色”的气息,但考试内容除了增删外,总体风格依旧,仍然偏重于考生熟练运用知识和解题能力。在一张试卷中是否能真正考出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协作精神?这些方面值得各位同仁深思。

第6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没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唤醒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是教学取得有效性的保障。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首先,主讲教师课前应该适当地将一些与现实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转化为课堂资源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课前提问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讲到数列极限的概念之前,给学生布置问题:战国时期《庄子》中的命题“一尺之锤,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从这句话中你能挖掘那些现象,用数学语言叙述。这样学生可以自己思考,发现问题,课前一起讨论。于是学生主动参与给出了这根一尺长的木锤,每天去掉一般,剩余量随着天数n的无限增加而无限缩短,但永不为零。可是它的变化趋势是确定的。这样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就理解了数列极限的主要思想:随着的无限增大,研究数列的变化趋势。进而教师在课堂上再讲这样的变化趋势用距离的思想描述出来便引出数列极限的定义,学生一方面主动参与,另一方面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大大增加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课堂由传统的教师主控型向开放型转变

教师往往独霸课堂,以“满堂灌”为主。“我只要讲了,学不会是你自己的事情”成为有些老师的挡箭牌。结果出现越讲问题越多,越讲学生越不会的现象。针对目前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采取“问题、合作、探究、分享”为核心来构建高效的互动课堂。在课堂师生交往中,注重学生个体的表达、质疑、讨论与合作分享,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作者尝试在教改班让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组织内容,针对一个小问题,上台讲清楚即可。此时学生积极性很高,主动查阅资料,随时和老师沟通,这一活动结束后学生普遍反应准备的过程收获颇丰,主讲也是很锻炼自己。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学生身边的“教练”,不再是站在讲台上的“圣人”。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构建了高效的互动课堂。

(3)课堂内容剖析透彻,气氛活跃

人们通常将自然问题分为三类:变化问题,结构问题,或然性问题。目前我国理工科院校为学生开设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三门数学课程,正是为了研究上述三类自然问题。事实上,学生开始学习这些课程时是零散的知识碎片,可作为教师要给学生把课程内容剖析透彻,分析清楚,让学生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变化问题就是研究事物的变化规律,研究变化问题的是微积分;或然性问题是研究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结构问题就是当时间固定时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问题就是代数研究的对象,线性代数是代数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例如:线性代数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线性空间,定义非空集合中的元素,若对“加法”和“数乘”满足八条规律,则称该集合为线性空间,其元素称为向量,满足八条规律的运算称为线性运算。这样的化对于一个不太明白的结构,若满足上述八条规律,就可以对其进行线性化处理,并且可以用熟知的线性代数理论来处理。如果可以知道所研究的对象的维数,那就可以将其等同于维向量空间。这足以见线性代数作为结构工具的威力。

(4)有效使用信息工具

第7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一、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老师要树立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而且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扼杀了学生头脑中的新想法,更不用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要想培养创新型的学生,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从"以教师为主,以知识为核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观念向"以学生为主体,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开放教学观念,树立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意识。

2、设计课堂结构,充分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突出以几大板块、几大结构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程序的结构设计,突出了教师的引、教师的导,因而学生能较好地掌握书本知识。但学生的思维空间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得到发挥,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思维比较活跃,仅仅学习书本上的新知识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我认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可以通过预习,看教学参考书,初步理解要学的知识,并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看法以及所想到的、发现的、疑问等。特别是学生自己的看法、见解有利于学生主体思维的个性发展。

以新授课为例:

①预习交流。先四人小组相互交流预习认识,相互提高,训练人人思考的能力、表达的能力,为进行全班交流作充分准备,提高回答问题的信心。--4分钟左右

然后每一小组的代表发言或是自由发言,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展现给全班同学,相互学习、相互补充,完善对要学知识的认识。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有效地扩大学生接受的认识面,学生敢于想象、积极思考,突破了书本知识的局限。--10分钟左右

②小结知识重难点。教师对学生构建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形成明确的学习重点、难点,并加以点拨,使学生自我学习的知识得到深华。--3分钟左右

③尝试练习。在学生初步全面理解掌握了内容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做一些习题,体会解题方法的运用,这样能使学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通过评讲,矫正了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偏差,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6分钟左右

④归纳总结。通过认识的交流、试练,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知识的要点,归纳总结出解决的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加深刻了。--3分钟左右

⑤提高练习。在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判断对错、改正、在实践上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成果。--6分钟左右

⑥课堂小结。使学生再次弄清本课内容及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认识。--3分钟左右

这个课堂结构设计,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加了学生说、练的时间,减少了教师说课的任务,整节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二、让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探索和创新

第8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一、教师的仪表与教态

人的仪表包括躲才、象貌和服装两个方面.前者是人固有的生理条件所决定的,一般难以改变.而服装,亦即装饰是整个仪表美的重要内容,它是增加身材美、容貌美的条件.教师在讲台上其仪表既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又要服务和服从于课堂教学这个特定的环境.其具体要求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现象,即过于华美或过于随便,如果教师的服装颜色过于耀眼,款式过于奇特,与众不同,在课堂中就给学生以“鹤立鸡群”之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有不自然之感.同时,这种师生服装不和谐造成了学生“不融老师”的心理,自然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教师的服装过于随便,长衣大袖,拉拉沓沓,甚至满身污垢,敞胸露怀,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课堂气氛懒散,出现学生不尊重老师的现象,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的服装过于华美和过于随便都不可取.

另外,教师的教态对营造课堂的自然与和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要以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的姿态健步走上讲台.切不可在学生面前显得有气无力,或显得心情不愉快.开始讲课时,教师的表情要亲切而不过分随意,严肃而不过分紧张,使学生在一个宽松、舒适的气氛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显得端庄大方,举止从容,精神饱满,雍容自然.在运用手势和站立、行走上要处理得体.我们说手势的运用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可多,也不可无.动作自然,不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站着讲,也可以边越走边讲.但,在一个地方站的时间不可太长,并且要注意不影响学生的视线.站立时要给学生一种轩昂、自然、生气勃勃的印象.行走时可在讲台上行走,也可走下讲台.但,应显得以容不迫,并且要根据板书的多少决定行走的多寡.

二、教师的教学语言

有人说:“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这话并不过份.因为语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为使课堂气氛自然优雅,和谐协调,根据教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应从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明白,简炼.说话明白是教师语言的起码要求.教师讲课时,要恰如其分地遣词选句,准确地讲清楚各种概念、公式和定理.就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毫不含糊,使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意思.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和了解学生.那种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空话连篇,不着边际的讲话,也是说话不明白的表现.

语言简炼,就是指教学语言的“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不滥用语言.数学的定义、定理和公式本来就是精炼、简洁而明快的.教师应该抓住内容的重点、难点,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地讲解.这样就能腾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有利于发展智力,还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以减轻课外负担.

第二方面,课堂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有趣味.我们教育的对象都是些生动活泼的青少年,教师的语言一定要以他们的心理特征出发,不但要善于说理,而且要富于表情,要以语言的趣味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数学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应注意的是,我们讲究语言的生动形象,有趣味,并不是无原则地逗人一笑,把课讲成“闹剧”.一定要密切结合教材,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掌握分寸,恰到好处.要在正确的观点指导下,以有力的逻辑论证,精辟的分析,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达到顺利地传授知识,有产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最后,教师讲课的语言要有节奏感,教师讲课的声调高低,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必须和谐、“合拍”,才能形成教学语言的最佳节奏,才能产生听课的最佳思维状态.教学语言速度过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趟,他们没有琢磨消化的时间,学生的知识就容易“夹生”,学生听课感到吃力,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掉队.教学语言速度太慢,给学生讲述的知识跟不上他们的需要,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能展开,就必然影响着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讲课声音太高,语言的刺激太强,会使学生很快由“兴奋”状态转入抑制”状态,影响注意力的保持,这样会降低听课的效果,教师也会很快变得声嘶力竭.讲课声音太低,有气无力,声淡音微,使学生听起来十分吃力,并且由于过多地需要“有意注意”来维持听课,学生容易疲劳.

教师讲课的语言节奏,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而巧妙地控制和调节,使之快慢得当,高低适宜.教师要运用语言声调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的印象,唤起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特别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的地方,教师的语言应该放慢,语言应该加重,应该有高低、有停顿.达到师生的双边活动自然、和谐的目的.

三、启发式教学的自然与和谐

现代教学论中启发式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原则.它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教学理论的遗产,在现代教育与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其核心是启动和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导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精神.贯彻启发式教学思想必须注重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置疑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恰当地组织和引导他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既有思维目标,又有思维方向.同时,应当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才施教的原则,加强对学生的分类指导与个别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开展思维活动.然而,我们反思自己,在课堂进行启发式教学往往在一个不自然、不和谐的环境中进行,大有装腔作势、做表面文章之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识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

(2)抢时间赶进度,不安排学生应有的思维时间与空间,导致师生思维的不同步.

(3)忽视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周密设计和组织,缺乏对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引导与指导,使学生思维的目标与方法不明,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最后只好教师包揽.

(4)忽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把各种思维指向纳入教师思维的框架之中,不仅压抑了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也不利于调动和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使启发式教学落到实处,防止上述情况在课堂上发生,我认为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1)对基本概念的学习,必须重视原始材料和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明白概念引入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2)解题教学重视分析、启发思维.要求学生以大众心理、常规方法处理教学问题.对特殊方法与技巧可介绍,但,要适可而止.在为什么这样思考,怎样思考上下功夫,暴露思维过程.

第9篇:数学学科论文范文

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让我们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认知方面、个人素质方面、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安排教学,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因材施教。但是我今天想说的“材”是教材的材。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设置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上,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生力所能及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最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这也是我们前边所说的不讲的内容,一定要把课堂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阅读、运算、自主探究等过程来完成获取知识、消化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真正体会学习的快乐。例如,对“分类计数原理与分布计数原理”的学习,学生可通过阅读、比较、例证、练习、纠错等过程很容易掌握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二)学生力所难及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学生自己很难靠个人的能力独立完成,这就需要合作学习,高效课堂必须以小组学习为组织形式,简单内容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加深拓展;靠自己力量不能完成的,需要大家彼此合作研讨,发挥群体优势和集体力量各个击破,在共同获得新知的同时实现了情感的交融,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例如,“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学习,学生是在刚刚学完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基础上,有些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过程也能获得部分知识,但可能不够全面,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深化拓展、练习巩固,才能系统地掌握知识,获得新知。

(三)学生力所不能及的内容

这样的内容必须由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同时教师要摸清学情,找到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突破学生的思维障碍,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化解难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例如,“求曲线方程的方法”该部分内容必须由教师通过例证由浅入深、分析过程,总结方法,并让学生通过练习体会和巩固求曲线方程的各种方法。

二、合理的教学过程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是充分尊重学生个体需求的教学,是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因此,高效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首先应做到的就是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这是提高学生参与热情的重要条件,也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利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先自己解决然后教师再组织大家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会收到预期以外的教学效果。有的教师认为这样的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我并不这样认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才是学生自己总结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就可以减少我们讲解学生已经理解内容的时间,从而提高我们的时间利用效率,真正达到我们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