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毕业生班级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总结中西方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成果。在当前全面抓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本文针对大学毕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究其原因,提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
(一)学校方面
1、指导思想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就业率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就业率成了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教育者往往满足于把学生送出去,对送出什么样的高校毕业生却缺乏思考。仅仅满足于把毕业生派出去,致使毕业生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现在,各大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集中在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开设,到了大三大四根本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也没有准确的定位。
2、对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常常把思想政治工作理解为“管理学生”,强调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学生毕业时有对老师、母校的怀念、他们工作的压力很容易情绪失去控制,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教育者却缺乏对毕业生的关心,将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方面
1、毕业生自我评价过高。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毕业生们往往自我定位过高,不能准确定位,他们希望找到满意的工作,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在找工作时不尽人意。很可能导致自信心不足,思想扭曲。
2、毕业生诚信缺失。在当前的大学毕业生中,有一些大学生缺乏诚信。如在自荐材料中,有一些毕业生并没有真实地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有的同学在同一班级中出现四五个班长,还在自荐材料中大部分介绍自己的长处,对不足一字不提。还有的学生与几家用人单位签约,而同时从中进行选择,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等。这都是毕业生的诚信度缺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就业。
二、究其原因
1、从学校角度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出于高校自身。对于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学者认为,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扩招后优质办学资源被快速稀释,各校的办学定位快速模糊,培养模式的僵化,部分学校责任心的下滑,致使人才培养的质量、结构与社会的需求严重脱节。
2、从学生角度看,大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就业期望值比较高,抱有“精英心态”,总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象牙塔尖,该做“白领”,对普通就业岗位看不上眼,只想到大城市、大机关、大企业就业,总是想一岗定终身。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机会的面前,表现得“高不成、低不就”。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实践证明,高等学校的责任意识、办学特色、就业指导,对于毕业生就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面对新的形势、挑战,高等学校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理念,所有工作为毕业生就业服务,注重实效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学校方面
1、高校要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当作衡量学校办学的重要指标,要加强责任意识,树立全员做就业的观念。学校从上到下应该高度重视就业,把就业工作分配到个人,形成全员参与。而且高校要配备素质高、能力强的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加强就业工作的队伍建设,就业工作人员和毕业班辅导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质量。强化服务意识。
2、高等学校的培养模式应有所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需要由传统型向适应型转变的大学生,所以高校的培养模式应有所变化。如天津大学实行的“弹性学制①”,对学习成绩优秀的考生,修满所学专业规定的学分允许提前毕业。黑龙江大学实行每年三个学期制度,可以在一年内学到更多的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修学分,修满学分后即可毕业。由此可见,学校不管其采取哪种模式,模式的变化,根本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同学们培养成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更适应于社会的需要。
(二)学生方面
1、学生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学生找工作并不像以前那样,用人单位来学校招人,学生只是在学校就可以被动地去选择工作岗位。现在应转变为学生自己走出去,去找用人单位。自己主动找用人单位协商。最近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工作不好找,学生应转变观念,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找什么样的工作上,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你所适合的工作。
2、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创业教育。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目标,组织保障,以及创业教育的内容、方式、师资建设和教学研究,如何扶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提出指导意见。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大学生自主创业,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并不是大学白上了,你可以选择自主创业,找对了好的项目会比工作赚的钱多。要在心理上消除没有工作的想法,行行出状元,从长远来看,创业教育将是大的发展方向。创新是一个中华民族的灵魂,作为大学毕业生,也应从创业着手,自己干出一番事业。
参考文献
[1]赵晨光,以就业教育为核心,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技信息
[2]李忠英,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教育与职业,第三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心理;就业指导
学生的管理工作是作为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管理好学生不仅可以使学校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发展,而且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满意度增加。而一个学校的就业率则会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率,通过就业的引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也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对就业的盲目。
一、在专业学习上进行引导
在专业学习上的引导工作并不是要求辅导员对专业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学习,来辅导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要求辅导员通过对专业的学科特点、学科背景,来引导学生们找到队专业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接下来笔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可以与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沟通这样好了解一些学科专业的发展背景,同时可以通过报告、座谈等形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座谈之后学生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它发展前景,学生好明确专业培养规格与发展方向,进而结合自己个人的奋斗目标来设计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
(2)加大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不同班级之间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来促进各班之间的关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对低年级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比如高年级学生向低年级的学生传授在大学期间我们在不同的时间该做的事、该过的级、在某些科目的学习上应该怎么做。
(3)做些必要的总结,在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加强和专业教师沟通以及积极开展活动的时候要注重总结、研究专业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求,尽量的争取教学研究立项与大学生科技立项,这样鼓励了学生共同参与教育科学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指导水平,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
二、在学生的心理上进行引导
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中,对于心理的辅导工作是必不可少。然而做好心理的辅导工作,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又是其关键,从实际工作出发的同时结合一般心理咨询关系建立的特点,通过对探索辅导员心理辅导中关系建立的独特性以及从师生关系影响对心理辅导目标的建立,辅导前应注意的事项及辅导过程影响的要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剖析,使得这些工作对辅导员心理辅导工作的顺利的进行提供更有效指导与建议。
(1)如果辅导员觉得学生的所遇到的问题需要进行一次专门性的心理辅导,或者有些学生主动向辅导员老师寻求心理辅导时,必须在对其辅导的过程中保证能够有一个宽松、安全的环境,在辅导中不受他人干扰。对于辅导员老师来说要做到这点并不那么容易,有太多的繁杂琐碎、不可预期的事情可能发生。在此情况下,辅导员老师最好要先跟来访学生预约好时间、地点,在进行心理咨询前应先与学生交代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好让学生再心理上有准备,不过这样的情况最好尽量避免,以防让学生觉得打扰到老师的正常工作而产生愧疚感。
(2)如果来访的学生咨询问题比较紧急,或者辅导员在学生来咨询的时候无法抽出时间来进行心理辅导,这时辅导员须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并且来说明理由,在说明理由时需尊重学生,而且不可过于直率,同时向其推荐本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或者介绍心理咨询中心老师的长处,以防止出现对来访的学生产生伤害或负面影响。
(3)辅导员老师在给学生做心理咨询前应与学生协商本次辅导过程的时间以及心理辅导的目标。告诉学生这是为了帮助学生自己面对问题与解决问题,希望双方能够努力积极的配合解决。通过介绍自己的专业背景也可以贯穿到日常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不过此时应再次声明保密原则与保密原则的范围。
作为辅导员或者其他的学生管理者对于学生进行以上两方面的引导是最重要的,当然有时候也有其他方面的引导本文就不一一举例说明了。接下来主要介绍下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方面的引导。
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每年都在增长,又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在正视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政策进一步完善等这些都是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广大毕业生走好择业的第一步。在此,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三、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也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高校毕业生日益成为社会普通的劳动者,成为社会新增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既是适应当前严峻就业形式的需要,也对同学们自身发展好处。希望大家对目前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有清醒认识,合理准确地自我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强化普通劳动者的意识,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对待就业,做好积极的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四、扎根基层,让青春在基层闪光
基层是有志青年奋斗成才的必由之路,是高校毕业生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砺品格的重要途径,是经受锻炼、发挥才智、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基层条件可能很艰苦,但艰苦的条件既能磨练人,又能造就人,大学生在基层社会实践的丰富经历和阅历,必将增长自身的才干和能力。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闪闪发光。在此,希望广大毕业生同学树立报效祖国、志在四方的理想抱负,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到基层、到艰苦地区、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努力成为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
摆好自己的就业态度,我相信每位同学都将找到工作。作为学生的管理者对于把学生从进校的那天开始引导经过四年的时间学生们会将拥有个充实和难以忘怀的大学时光。辅导员是伴随学生们四年时光的重要学生工作管理者,因此本文主要是介绍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及其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指导指南.重庆教育,201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1 我校高职毕业生档案的管属部门及内含
高职毕业生的档案管理有的学校放在综合管理部门,实行综合管理;有的院校放在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由学生处统一管理;而有些院校放在各个学院、系部,实行分散管理。我校由各系专人负责、辅导员监管,毕业生提取档案需要携带毕业证、身份证、报到证等相关证件到系里领取。在特殊情况下,毕业生档案暂时不能转走,比如:处分未撤销缓发毕业证者;欠学费者;处分未撤销缓发毕业证者,成绩不合格者。监管学生档案的辅导员老师在学生领取档案时告知学生应该注意的事项有:第一,学生档案是个人的重要资料,不能在个人手里存放;第二,学生个人不得自行拆封,应由就业单位档案管理部门拆封等。
高职毕业生档案是指已经完成教育部、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需要完成的项目学生个人的干部身份档案。我校高职毕业生档案里面的内容有:高中学籍表;高考电子档案;学生党团关系;每个学期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表;各种评优登记表;实习成绩考核表;毕业论文答辩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答辩成绩单;毕业生登记表;综合成绩单;学生诚信档案;全国普通高校专科毕业生就业通知书等材料。
2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不规范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和建设主体的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强,直接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也造成档案管理中的混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轻视此项工作,不少档案管理部门只遵循下发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规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档案细则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不及时归档、乱归档等现象,档案不能避免有丢失情况,等发现后再补材料和档案,造成和原始材料的不一致。有的学校档案管理者不固定,这直接造成管理混乱,导致人事档案缺乏严肃性。
2.2 口袋档案和弃档现象逐年增多
口袋档案是指毕业生拿到自己档案后,没有将自己的档案放到所任职单位档案管理部门,也没有放在档案的人才中心,就直接放在家中,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毕业生急于就业,并没有签订正式的劳动协议,另一方面也有不少是用人单位并没有档案存放部门。也有的高职毕业生为了自己以后方便换单位——跳槽,档案直接就放自己“口袋”里。甚至有些毕业生毕业以后长期将档案放在学校,好像“永远”没有档案一样,增加了学校档案管理者的工作复杂度。
2.3 档案管理手段陈旧落后,设备不先进
由于高职院校对档案不够重视,管理投入有限,有的院校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有许多档案管理人员是身兼数职,没有将全部精力放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任课老师、辅导员和学生档案填写材料归档不及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仍以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主,整档材料繁琐复杂,加上每个学期都有新资料加入,归档人员常年忙于材料的收集、入袋、整理、拆装订等大量工作,没有时间考虑开发案宗的内在信息,计算机现代化管理并没有派上用场。
2.4 档案私拆、涂改、丢失等不良现象存在
有的毕业生拿到档案以后,马上想知道这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尤其在意在校期间一些表现,比如:教师评语、思想品德、毕业答辩成绩等,在没有听清辅导员老师或者档案管理员的要求和强调时,就已经将自己档案袋打开,甚至有些看到自己的表现和成绩不算优秀,立刻就拿起笔将自己的档案材料涂改,还有部分同学在学期间表现不是太优秀,个别学生就想到了弃档或者将自己档案弄丢等等。
2.5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者档案转交和查询管理不规范
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造成发放档案的过程随意性很大,很不规范。有些学生的档案采取机要传递方式,有些采取校方送达,有些学生直接将档案带走,也有不少是请人呈交等等。形式的不统一造成档案发放的混乱,有时会出现“人在档案无”、“档案有人无”等问题。
3 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完善措施
(1)加强领导,保证毕业生的档案质量。学校应该统一各个部门各个学院系部意见,综合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全校统一的载入学生档案材料的全部内容,做好对外宣传等工作。另外,各学院、系部、各专业、各班级针对自己的特殊情况,研究完善入载档案内容,做到档案个性化、特色化,将系部和专业宣传出去。规定学校专门派一名领导直接挂帅管理,各学院各系部各班级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
(2)重视宣传,强化学生的档案意识。从教育入手,使学生重视个人档案。使学生从入学教育就懂得档案的重要性,跟学生介绍档案中存放的材料都有哪些,这些材料是过去的一个写照,只有历史是不能更改的。毕业生应树立“人往哪里走,档案跟着走”的原则,对于以后自己的工龄、保险、升迁、转正定级等方面都有好处。
(3)提高档案管理者的认识,加强档案管理者的素质提升。从树立责任心和端正工作态度开始,档案管理者必须有较强的保密意识。学校应经常组织档案管理校内外的培训交流,全面提高档案管理者的素质,从技术手段上提高管理档案的科学性。
(4)完善制度,完善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比如:建立台账制度,归档人员使用记录、材料补充填入记录制度等。每学年进行学校档案管理评比活动,及时表扬先进,对表现不足的环节提出建议,进行修改。每学期定期进行补充材料,归档材料入档,毕业学期进行全面大检查,进行查漏补缺等工作,保证毕业生档案质量。
(5)提高档案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在现阶段中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手段比较陈旧。我们如果认识到纸质档案管理的弊端,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大。如果我们推行或者实施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的双套式管理,这样可以满足本地利用和异地利用并举,切实提高服务意识。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学生个人的切身利益。作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该不断提高收集、整理、保管、利用、传递等方面的本领,做好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为学校服务,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
L芑鹣钅浚?010年校级课题《高职生就业抗挫力培养研究》的研究成果;2011河北省教育厅课题《高职高专学生就业抗挫力培养路径研究》的前期成果,课题编号S2011214
参考文献
[1] 韩振英.论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与大学生就业[J].中国成人教育,2007(3).
[2] 尹恒宁.高校毕业生档案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 李瑛.高校毕业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实践与探索,2010(7):255.
进行多元化办学的技工学校很多,但不少学校工作开展效果不佳或半途而废,为什么沈阳技师学院的短期培训会做得风生水起?带着好奇,记者探访了沈阳技师学院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和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在采访中,记者发现: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与岗位需求、多管齐下提升教学质量、全力帮助学员就业,三大“秘诀”让学院成为了省内短期培训领域的一面金字招牌。
高校毕业生篇
六个月炼成“准职业人”
六个月的时间里,能发生怎样的完美蜕变?
在沈阳技师学院,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帮一名就业四处碰壁的本科生打开就业之门,可以帮助从地理这类冷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顺利转换专业,可以让工作两年的医学毕业生实现职业的“华丽转身”,可以让一名待业多时的往届毕业生起薪高于当年的应届毕业生……而这,就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的“魅力”所在。
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有200~300名高校毕业生来到沈阳技师学院参加培训,其中不乏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的学费由财政支付,学院也免去了他们的住宿费,让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地投入学习。
造成这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或者是由于专业过于冷僻,或者是由于专业技能缺乏,造成他们的就业范围过于狭窄。而参加培训,给了他们一次实现专业提升或专业转换的机会。
让负责高校毕业生培训项目的曲弘副主任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医学类专业本科出身的学员。在从事护士工作两年后,这名学员决定“回炉再造”,选择了软件开发专业,经过6个月的培训,目前她已经在东软顺利就业。
目前,沈阳技师学院开设的是辽宁省人社厅确立的七个培训专业中的动漫设计专业和网络营销专业。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学院提出了“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从六个方面入手,为这些大学生补上职业课,从各个细节将他们雕琢成为“职业人”。
教学环节瞄准岗位需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会学员如何使用软件和工具,更要融合项目实战,以练带学,增加行业背景知识。在学院考核方面,要以项目和作品为主,引入真实的课题项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学院与省内外多个企业合作,承接动漫、软件设计项目,整个设计过程由学生按照客户要求完成,教师仅承担指导、辅助工作。
建立实践工厂——教务处利用一个教室建立起项目实践工厂,挑选优秀学生进入,鼓励和激发学员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正常教学与课外辅导、扩展相结合——对于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员,教师开展额外的小班辅导,同时调动成绩好的同学给予成绩差的同学教学帮助。为了拓展学员的知识面,邀请行业专家给学生做讲座,还利用业余时间额外开设网络工程课程,尽量为学员今后就业多创造条件。
开展就业指导——指导学生调整好心态,树立切合自己实际的就业目标,转变“等靠要”的观念,摆正位置。同时,从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求职的技巧。
用创业培训挖掘学员潜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业的潜力。学院针对这一特点,专门设立了创业培训课程,这一课程现在已经成为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
收集意见,不断完善——学院不定期召开培训班班会,下发调查问卷,收集学员们的意见,并加以讨论、改善。
定向培养提升就业率——为了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就业,学院确定了定向培养为主、市场就业为辅的原则,先后与沈阳市的十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员定向培养成功率达91%,整体就业率达70%。
“学员们上课的教室就是机房,所有的课程都是实践课程,培训的一切都是针对岗位需求的,都是为了让学员毕业后能直接就业。”曲弘副主任如此总结这一培训与大学培养的不同之处。
事实也证明,“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很适合于离校未就业的这一大学生群体,“这些来培训的大学生已经在社会上碰过壁,所以学习的主动性很强。现在,动漫设计专业学员的起薪是每月2500元,而在沈阳应届本科生的起薪是每月2000元。学员们顺利就业后,又会推荐同样面临就业难题的同学过来学习。口碑相传,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
用六个月时间,补上专科三年或本科四年、甚至是研究生五年中所拉下的“职业课”,并且带来了最显性的就业成果。这让我们在反思大学教育之余,更看到了职业教育的独有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退役士兵篇
变最可爱的人为最有作为的人
2007年,沈阳技师学院被确立为辽宁省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六年来,共培训退役士兵3100余名,98%被安置到沈阳市各大企业就业。在每年政府对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考核中,学院都名列全省前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院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坚持市场导向和服务导向、教学和管理两手抓的独特培训模式,这一模式符合退役士兵学员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实现了社会、企业、学员和学校的多方共赢。
专业设置市场化,就业安置最大化
沈阳技师学院在退役士兵培训专业确立上坚持三个标准:就业前景好,岗位待遇较高,以及受学员自身文化、学历条件限制较少,掌握专业技能相对容易。每期专业均由学院退役士兵就业部经市场调研、与用工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培训协议”后,方可确定。目前,学院已经开设了数控、焊接、钳工、电工、机加、水暖、车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还开设了创业课程,这些专业和课程很受学员们欢迎。
从这些专业毕业的学员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退役士兵能吃苦、守纪律,在品质方面很过硬,专业又对口,所以我们的学员还没有毕业,一些企业就来‘抢’人了。”主管短期培训的周彦杰院长言语中透着自豪。
学员们就业红火的背后,与学院在就业安置三阶段所做的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退役士兵入学前,退役士兵培训大队就开始考虑就业安置工作了。他们与一些信得过、声誉高的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就学员就业的具体岗位进行洽谈,签订培训与就业订单,未雨绸缪。同时,充分利用已有校企合作,探索定向培训方式。
在学员就业安置工作中,针对学员未被企业录用,或因企业待遇、条件不符合学员要求两种情况,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员依自身条件“量力而行”。负责就业的老师不厌其烦地为学员安排面试,增加机会。
在学员顺利就业后,培训大队又专门派信息回访小组,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学员的工作表现,并对培训工作进行改进。在回访中,学院了解到一些企业仍把学历文凭看得很重,退役士兵往往会因这方面的原因失去晋升的机会。于是学院开展了参加提升学历教育的宣传动员工作,给出减免20%学费的优惠政策。目前,已经有约100名学员在参加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自己的高质量就业增添砝码。
教学实训规范化,学员管理军事化
大多数退役士兵学员文化基础及专业知识、技能较差,沈阳技师学院在研究这一培训对象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设置均以强化动手能力为主体,实际操作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具体比例为7:3,并融入了实际岗位需求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与这一模式相配合,在培训教师选择方面,学院层层把关,选拔出双师型教师到培训班任教,并要求教师把讲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个工件当做是完成政治任务,不但要让学员理解所讲内容,还要让学员掌握实际操作。学院还联合沈阳市技能鉴定中心举办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将会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加强实训、提升技能的热情。
在教学中的规范化,也延伸到了学员日常管理中。
从第一期培训班开始,沈阳技师学院按照军队院校建制设立退役士兵培训大队、中队、区队,同时选聘懂教学、会管理、能吃苦的自主择业干部担任大队长、政委及中队长,他们与学员们一起上课、吃饭、训练、活动、就寝,对学员实施军事化的全面教育管理。学员在学习生活中,必须做到“八个统一”:统一报到时间,统一被装、着装,统一编制中队,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技能鉴定,统一参加技能大赛以及统一岗位实习。这样的管理模式延续了学员之前在军队所接受的军事化管理,不仅让学员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更让学员们始终保持了军人的优良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严格管理并行的,是学院对学员的全方位关怀。培训大队的管理干部通过在学习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在心理上疏导,让学员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尤其是心理疏导,是培训大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大队成立了退役士兵培训学员心理咨询室,各个区队建立退役士兵学员QQ群,政委、大队长、中队长及授课教师全员参与,一旦发现学员情绪不稳定的苗头,就及时进行疏导和调理。
为了丰富学员们的学习生活,培训大队的管理干部们想法设法“玩花样”。除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这些常规主题教育活动外,培训基地几乎月月有活动,例如6月的“专业技能大赛”活动,9月的“就业,你准备好了吗?”教育活动,10~12月的“争做合格的企业员工”信息反馈活动,此外还有以各中队为单位开展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各中队也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性活动,时刻提醒学员们要用行动实践自己“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誓言。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培训大队都会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和优秀班级,激励学员朝着“更加优秀的自己”努力,也怀着牵挂,将毕业学员送上新的旅程。
当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退伍士兵培训班嘹亮的集合号正响起,身着迷彩服的学员们在一分钟内集合完毕,整装待发。在这个新的“训练营”里,他们将完成又一次蜕变,从军人蜕变成职业人,结果值得期待,其中的过程也同样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精彩的一笔。
名校名片
1.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意见》。《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初中和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提出了建设合格中小学的目标和相关措施,今年8月已报请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根据《意见》要求,我厅自下而上对全省中小学办学条件现状进行全面普查,对照合格学校标准,对学校的缺项逐一登记造册,在此基础上制定以县为单位创建合格学校的目标任务、建设规划和考核细则。
2.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建设。在去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2月,我厅在沭阳县召开了全省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建设现场会,对“六有”工程试点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今年“六有”工程建设作了全面动员和部署,分县(市、区)制定出任务实施时间表。到11月30日止,全省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食堂、宿舍、厕所等建设项目竣工率已达95%以上,新改建食堂已竣工面积106万平方米,宿舍142万平方米,厕所66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的90%以上;已购置开水炉1232只,保温桶9082只,饮水机73947只,双人床(单铺)36.15万张,校园整治已投入5.7亿元,合计已投入近21亿元,其中省级专项投入3亿元。目前,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工作已转入到校园环境整治上,预计年底将有90%以上的县(市、区)“六有”工程基本实施到位。与此同时,我们积极组织力量抓紧考核验收工作,研究印发了《江苏省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考核验收办法》,目前已对47个农村县(市、区)的“六有”工程进行了考核验收,约占全省农村县(市、区)总数的一半以上,并已发文公布了31个通过考核验收的县(市、区)名单,预计年底将有60%的县(市、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
3.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年初,我厅成立了“校校通”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抽调相关人员组建了办公室,对省帮扶的财政转移支付县、经济薄弱县及黄桥、茅山老区40个县(市、区)乡镇及以下公办农村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和定点完小共计1205所学校进行了深入调研,确定了今年的建设台帐、省里帮扶建设的4295所学校和配置标准,对列入帮扶范围的乡镇初中、中心小学配置1个50台学生机的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农村定点完小配置1个20台学生机的网络教室,全部由省政府集中招标采购。经过严格的招标程序,目前14万台电脑和其他辅助设备已全部安全配发到帮扶学校。加快后期的系统集成工作,到11月30日为止,除宿迁市外,其他省帮扶建设地区的系统集成进度均已超过90%,部分地区已提前基本完成任务,预计到12月中旬将全面完成系统集成工作。研究制定了“校校通”工程师资培训方案培训大纲及课件,今年已为帮扶学校培训近1万名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及网络管理的教师。加强对非省帮扶地区“校校通”工程建设情况的督查,目前苏南各市非省帮扶地区“校校通”工程已基本完成。为做好检查验收工作,我们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农村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验收办法》,目前已下发各地。
(二)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继续提高。年初召开了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年度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了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意见,落实今年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今年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分别招生52.25万和51.6万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8万和6万人;普职教育结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中职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的49.7%。据统计,全省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9.6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1.01%。
2.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优质资源。全省普通高中843所,今年评估认定了19所三星级及其以上高中学校,使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达到356所,占全省高中总数的42.2%,在优质高中学校就读的学生比例达到75%;全省673所中等职业学校中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14所,其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24所,在校生占全省职校生的60%以上。
3.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南北合作招生和办学。采取一一挂钩的办法,将南北合作招生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市、县和具体人员。今年我省职业学校南北合作招生2.5万人,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超过5000人,均超额完成任务,拉动了苏北苏中职业教育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提高。
4.加强对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督查。今年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期间,组织人员到高中阶段教育升学率低的市、县,特别是职业教育招生比例较低的地区,开展调研,进行督查,确保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工作的顺利完成。
(三)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1.我厅牵头研究制定了江苏省教育厅等部门贯彻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作为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配套文件印发。文件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江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文件精神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目前我厅正在研究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积极筹备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2.进一步扩大职业技术教育事业规模。全省以县(市)为单位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规模比例大体相当,苏北和苏中农村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增量发展、存量提升的重点区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19万人,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招生近10万人。全面启动了常州大学城区域教育联合体、淮安高教园区域教育联合体建设,苏州、无锡高职园区建设全面展开。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内涵建设。启动了江苏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推进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单位的合作。制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和专业建设指南,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8所高职院校开展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优先确定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等10个领域,在全省重点建设60个高职教学改革试点专业、30个五年制高职示范专业和300个中职示范专业。加强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我厅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就业培训和劳资关系部在常州大学城共同举办了江苏—昆士兰高等职业教育论坛,就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了加快江苏软件人才的培养,根据省委省政府软件产业五年发展“双倍增”计划,我厅成立了江苏省软件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的意见》。支持和指导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美国OOPSystems合作建立“江苏欧普高校软件人才培训管理中心”,年内举办5—10个班级的相关课程培训班,规划“*”期间每年接受4000人以上的培训任务。目前,正指导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合作,合作协议有望在年内签订。与江苏软件园(江苏省软件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江苏软件教育联盟的合作也在进行之中。
4.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建设。今年以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无锡立信职教中心牵头组建了“江苏立信职教集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信息产业职教集团”,金陵旅馆管理干部学院牵头成立了“江苏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到目前为止,我省已先后成立了商贸、农林、现代服务业、建筑、财会、信息和旅游等七个省级职业教育集团。职教集团的建设,实行规模化、连锁式发展,扩大了优质职教资源的覆盖面,贴紧了市场需求,形成了职业教育的群发优势和品牌效应,为职业教育体制改革作出了有益的尝试。此外,以职教中心为龙头,与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形成的集团建设正在展开,骨干职业学校建设继续得到加强。
(四)关于加强重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我省凭借长期重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良好基础,抓住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加强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机遇,加快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部署,构建以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培养培训基地为龙头,以省培训基地为主体,以市县实训基地为补充的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培养培训基地网络。
1.制定了江苏省职业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总体方案、建设办法和到2007年度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从现在起到2007年,选择基础条件好、校企结合紧、社会服务能力强、主管部门积极性高、示范辐射面广的职业院校,采用省级财政资金引导、地方财政配套、社会资金参与的方式,重点建设170个(其中120个中职基地、50个高职基地)左右规模较大、水平较高、资源共享、起示范作用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年重点支持建设15个高职实训基地和34个省级中职实训基地,进一步带动了全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的提升。
2.以接受教育部、财政部对常州大学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教中心、张家港职教中心的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汽车维修技术实训基地等5个中央财政补助职教实训基地进行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考评为契机,全面总结建设经验,对2004年省级财政补助建设的10个高职和34个中职实训基地建设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了论证和检查,提出了完善意见。制定了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十大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和设备配置建议标准。具体落实了*年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地方配套资金1亿元,确保了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召开全省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座谈会,对承担*年省级实训基地建设任务的58所高、中等职业学校及实训基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各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逐家研讨、审核。
3.与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我厅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职业教育一基地、三工程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以实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我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新市民培训工程的实施。对高职院校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专业人员,建立了专门的职称评审组织和办法,推进了高职院校实验实训教学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政策导向效果。
(五)关于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结构
1.按照全省高校布局结构调整方案,新设立了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民办)、南京视觉艺术职业技术学院(民办)、苏州港大思培职业技术学院(中外合作办学)5所高职院校,金陵科技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本科院校,南京邮电学院正式更名为南京邮电大学。我省高校数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全省万人规模以上的高校有39所,普通高校平均在校生数提高到10771人。以发展民办教育为主要特征,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格局。全省现有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21所,普通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26所,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20.12万人,占全省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17.39%。此外,推动南京、苏州、常州等地的成人高校合并工作也有了实质性进展。
2.实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为调动地方政府办学积极性,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紧密结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上半年我厅研究制订了《关于调整省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管理体制的意见》,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省里除保留少量行业性强的省属高职院校,其余学校逐步划转到市,实行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厅正按照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抓紧制订方案,尽快组织实施。
(六)关于推进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
1.继完成对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十五”期间项目建设情况中期检查的同时,推进了扬州大学的重点建设,今年下达苏州大学、南师大、扬州大学三校重点建设经费2.8亿元。按照国家要求,正在部署“十五”期间“211工程”高校项目建设的验收工作。
2.启动了“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和“省重点建设学科”建设。2月底,分别制订下发了《关于开展江苏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遴选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遴选工作的通知》,部署申报工作,3月底,完成了重点建设学科遴选工作,共在10所高校遴选重点建设学科22个;6月底,完成了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遴选工作,共在24所高校遴选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60个。完成了对现有国家重点学科面向下一轮遴选“保点”情况的调查摸底,逐级落实“保点”责任。12月,部署“十五”省重点学科建设检查、验收和新一轮滚动遴选工作,对“十五”省重点学科进行验收,并作出绩效评价。安排1.25亿元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对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省属高校国家重点学科予以倾斜,着力提升我省高校重点学科的水平,确保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3.按序时进度全部完成了推进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围绕我省经济发展急需加强科技支撑的领域,今年新建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等10个省重点实验室,重组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等2个省重点实验室;验收考核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和基因工程等6个省重点实验室;组织申报成功南京医科大学现代毒理学等3个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增设数量在全国地方高校中位居第一。目前我省高校共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92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科技部和江苏省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49个,省重点建设实验室10个,建设规模和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新增设立高校自然科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今年共评审产生19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
(七)关于落实困难地区农村教师省标补贴发放工作
今年3月8日,省政府召开了部分市县中小学教师省标补贴发放工作会,省财政安排12.6亿元专项经费,用于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发放省标补贴。我厅及时下发了《关于做好教师省标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积极配合财政、人事部门做好工作,狠抓落实,并下发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省标补贴发放工作政策说明》,广泛宣传发放政策。4月,我厅配合省财政厅组织人员对有关地区发放中小学教师省标补贴的情况进行了检查。经检查,我省困难地区农村教师省标补贴发放工作已基本到位,总体情况良好,4月份以来农村中小学教师月人均实际收入达到1200元左右。教师省标补贴的发放,维护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减少了苏北骨干教师的流失,有力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八)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
*年我省共有高校毕业生25.1万人,比上年增加2.7万人,增长12%。我们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进一步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措施。发挥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举办毕业生双选活动;省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充分利用中心服务功能优势,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每周六均组织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定期免费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并开通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互动的交流平台,开辟了网上远程面试、毕业生推荐配送等新的服务项目,实施“青年见习计划”,实施“一站式”服务,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到11月30日为止,全省高校毕业生总就业率达86.4%,其中研究生就业率91.12%,本科生就业率85.15%,专科生就业率87.14%,预计到年底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将达到90%以上。
摘要:随着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及高校“大众化”教育的到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如何引导大学生认真认清现实,努力提高个人素质,运用各项政府鼓励就业的相关政策及各类资源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是高校所面临的困难,同时也是整个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旨在对粮油食品行业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的就业工作提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粮油食品行业;大学生;就业;对策
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我国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广大高校毕业生就业主体呈现从“精英”转向“大众”、就业体制从“计划”转向“市场”、就业市场从“卖方”转向“买方”和就业重点从“总量”转向“结构”的四大特点。①近年来,我国在世界经济环境整体颓势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了GDP的高速增长,对扩大就业产生了强有力的拉动。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大力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大大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②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产业结构的发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我国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一、我国粮油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及就业现状
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粮食问题。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中国政府将着重推进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使粮食的生产、转化、加工和流通等环节紧密联结,多层次转化增值,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和农民收入,保证粮食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我国的食品行业也正在飞速发展中,但从事该行业人才较欠缺,因此对于中国整体环境和市场环境来看,粮油食品行业就业前景较好。
1.粮油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可以看出,粮食产业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同时,新的经营环境对粮食产业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作物的供求和价格方面,它对参与者的战略定位、商业模式、核心能力、业务组合、区域布局、竞争方式、组织结构、企业文化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参与者重新思考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商业模式。
目前,世界粮食交易量的80%、中国油脂市场原料与加工及其食用油供应的75%以上已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即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国际巨头凭借资本和历史与经验的优势,已完成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场渠道与供应的绝对控制权。中国粮油行业在国际竞争中整体处于上升趋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对于我国的食品行业而言,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食品产业在分享市场成果的同时,也需认真面对原料成本上升的风险,由于各领域的竞争结构各异,市场议价能力不同,因此各对农产品价格继续上升的风险化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
农副食品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与上游的大农业直接相联,其中包含着彼此互相渗透、合作的大量成果,并往往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产业的核心主体。该行业相对低的原料成本、规模化经营的优势,令业者在市场上对上下游厂商拥有更大的定价权、话语权,它有望成为未来几年农产品市场中的最大赢家。
食品制造业:在产业链上,食品制造业对风险转嫁的能力最差,这一状况在未来几年不会有大的变化。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仍会保持高水平,但平均利润将有所下降。可依靠品牌优势控制渠道、主导市场的乳制品业,高附加值的营养保健业,特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制成品等一些领域会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综上所述,未来持续旺盛的国内需求,是拉动食品产业的主要动力。在由农产品牛市引起的通胀环境下,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的经营者将能较充分而直接地分享有关市场成果,并适时转嫁通胀的不利。
2. 粮油食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上文的分析,新的营销环境已对粮食产业产生了根本影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需要求职者时刻把握其中的变化趋势,并适时对自己进行调整,让自己能时刻成为此行业的对口人才。这样才能在不断地竞争中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食品行业中,招聘企业主要以外资企业和民营大中型公司为主。外资企业方面,从其在各大网上所的职位显示出,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有明显的人力资源匮乏的现象。同时,因为受所需人才专业度和地域的限制,外资企业虽然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有竞争力的酬薪待遇等优越条件,招聘到所需的研发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难度。民营企业方面,中层的管理人员变成了企业急需的人才热点。自2002年起市场营销专业方兴未艾,粮油食品行业大量的市场、销售人员,特别是品牌建设人员流向其他行业,而从其他行业流向该行业的市场人员并不多。因此,相关企业将有必要继续对此类人才进行储备。另一方面,在整个行业表现出对品牌建设热情不减的时候,不少大型的食品企业却转而开始关注产品本身,所以相关人士认为,将来有关市场类产品方向的人才将成为最大缺口。因此从事粮油食品行业的相关销售岗位,前景最为看好。从事此方向的工作者,需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需要对市场需求敏锐的感知力,即具有较高的获取、领会和理解外界信息的能力,以及汇总分析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较强的客户沟通能力及亲和力,较强的公关活动策划能力、组织能力及现场控制能力。
二、解决粮油食品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 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和挖掘就业资源
首先应该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网络信息渠道,提高就业资源使用率。在学校设立专门部门统一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及时地就业信息,统筹全校就业工作。为保证就业需求信息充分使用,应对就业需求信息公布,实行就业信息飞信、QQ群传达、校园网上公布、设立橱窗就业信息专栏等方式,力争使每一个就业信息都能被每个同学在第一时间知道,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学院设置就业工作指导小组,要统筹信息资源,做好学生就业定位的指导工作,既要保证就业信息充分利用,不落空,也要合理调配就业信息资源,防止出现供求偏差。在班级,建立信息员制度,统计全班同学的移动联系方式,通过电话、群发短信等方式建立起快捷的联络机制。
其次,要提高现有就业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贯彻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保持与现有用人单位长期稳定的人才合作关系,不断促进毕业生实习基地、就业基地和创业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就业岗位的供应。也应及时解读政策导向,了解行业动态,通过电话、走访等多种形式对中储粮、中粮、益海嘉里等业内极有影响力的用人单位工作的毕业生进行质量跟踪调查,了解社会用人单位对粮油食品专业毕业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评价意见,并通过与校友的沟通了解用人信息。
最后,要发挥多渠道就业,改善就业质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就业,如公务员及选调生考试、参军入伍、自主创业、大学生西部计划等。③
2.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于粮油食品相关专业的学生,学校应结合各专业方向的发展趋势和社会未来的需求,进一步细化相关专业设置,对于食品科学与工程这样笼统的专业进行分流,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实践方面,学校应当继续推进实践+就业的模式,与企业建立社会实践和实习基地。让学生提前体验工作,增进企业和学生的相互了解,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奠定基础,缩短学生的试用期,提前为企业创造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最后,要建立回访机制,以院系为单位组织专业课教师回访用人单位,及时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并据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走访用人单位的同时也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3. 完善就业工作信息化、网络化、规范化运作
高校在原有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就业信息网络的升级,为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信息服务,建立内容丰富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可分为毕业生基本信息系统、就业需求信息系统、就业工作进程信息系统、就业工作咨询信息系统等几个子系统,这些系统分别由班级以及负责就业工作的相关办公室负责,方便对于就业资源的统筹分配,也方便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政策、需求信息。
据调查,目前许多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就业难”与“就业资源浪费”并存的现象,比如有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毕业生平均拥有几个就业意向,而有的学生却屡战屡败,就业资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为避免这一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确保每个毕业生对学校和学院公布的就业信息首先享有公平的知情权,可以进行自主双项选择。其次要实行严格的面试登记制度,对每个来招聘的用人单位,实行《面试情况登记表》制度,便于对就业进程进行及时监控。对院系就业资源的面试试行《就业面试登记卡》制度。每个同学首先根据自身条件和就业意向,进行自我合理定位,有效使用面试机会,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用人单位达成初步录用意向的毕业生,在《就业面试登记卡》意向栏登记,意向超过两个,即停止面试,直至毕业生取消一个意向后,方可继续参加下次面试。对一些优质就业资源,应采用提高进入门槛的办法,减少盲目面试。最后还要加强毕业生的诚信教育和行为管理,对涉嫌恶意违约、影响学校声誉的同学进行严肃处理:如取消相荣誉和企业奖学金评选资格、不予推荐、建议单位不予录用、暂缓办理有关手续等。
4.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构建就业弱势群体帮扶体系
广大高校就业工作中要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毕业生解疑释惑,稳定毕业生心态,引导学生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积极主动地就业。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对于一些就业“弱势群体”,学校也应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学生考取各种证书、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参加礼仪培训,为毕业生求职增加砝码和资本;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增加社会经验。
总体上,粮油食品行业的发展在不断加快,未来潜力巨大,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对于广大粮油食品专业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大学生作为就业的主体要积极从自身着手,转变落后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而作为人才培养单位的广大高校也要根据市场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计划,为大学生就业创建一个公平、积极的就业环境。(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注解
①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2:52.
②孙长缨.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02:38.
③孙官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141
参考文献:
[1]李迎果.国家促进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云南:云南大学,2012:52.
[2]孙长缨.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02:38.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727万,创历史最高水平,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高校就业指导课面临的考验也更为艰巨。如何有效地利用就业指导课程,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将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如果能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 “合作学习”在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的运用展开探究。
一、就业指导课程中合作学习的深层次内涵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积极实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进行教学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大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可以充分调动教学中一切积极因素。在教学中,合作学习常常以班级内组成若干小组的形式进行,并以合作和互动为特征。通过小组成员分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个体的自发性学习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一旦得到彰显,就会产生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激情。合作学习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其必然会可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进行消化、反思,同时也进行学习经验的交流。
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会遇到职场中的各种问题、各种人物角色。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开发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人际资源,促进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积极参与互动来解决问题。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就业指导课中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其中,切实提高学生的求职核心力。
二、在就业指导教学中实行合作学习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就业指导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是以满足学生个体需要的教学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个性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习轻松愉快。合作学习可以活跃就业指导课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使学生对就业指导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只有对就业指导课产生了兴趣,才会更加主动的去学校课程。从而,使得就业指导课程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增强责任意识
在工作中,一个人基本不可能独自完成一项任务,往往需要多部门不同人员的合作才能把工作做好。因此,为了使得毕业生能够提前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在就业指导课中采用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使得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求职的真实场景,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中往往采用案例教学,会让学生参与其中,合作学习模式正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践行者。目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
三、就业指导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
为确保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中顺利实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依据学生实际,明确教学目标
就业指导课的最终教学目标是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故从学生角度出发,清晰的学习目标具有定向和激励的作用,是确保“合作学习”能在就业指导教学中起到效果的前提。因而,合作学习对教师的素质有较高要求,教师在课前要精心组织授课内容,准备好所需材料以及文字视频等资料,并准确把握教学环节中的各项内容。
(二)合理分组,开展小组学习
为了使得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应当尽量考虑到所有不同求职意向是学生,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据教学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根据学生求职意向进行分组,也可采取自发式的形式组成小组。同时,为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要依据就业指导课教学材料的具体情况,针对小组成员个性化特点,进行合理而明确的角色分工。只有具备了合理的分组,合作学习模式才能在就业指导教学中顺利开展。
(三)小组总结及表扬
“合作学习”结束时,各个小组应及时做一总结,并进行小组间学习成果和体会的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对合作学习的效果的及时进行评价,为后续合作学习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宝贵意见和经验。同时,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应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适当表扬和奖励,提高学生们自觉“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应当对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进行事后的总结,以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 社会用人单位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状况
1.1 社会对外语人才的整体需求状况
有调查指出,英语作为一门主要的外语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的业务和管理工作中还是相当重要的,单位的日常工作需要甚至是经常需要使用英语,其中涉外企业等一些其他企业的部分部门对英语有较强的需求。具体对听说读写等技能的需求上,社会上对英语听和说的技能需求量最大。就英语知识而言,企事业单位最看重的还是与本单位业务相关的知识。
1.2 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一项用人单位最看重员工的哪些基本素质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人际沟通能力、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占员工基本素质的前三位。对于外语人才来说,其人际沟通能力如何,专业水平的高低则完全取决于其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高低。而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是其在大学生活期间所培养并形成的。
概括的说,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强,并拥有良好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思想道德修养较好的应用性人才。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的外语教学应该注重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使高校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达到最大程度的吻合。
2 目前大学外语教学的整体状况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部分内容还不能满足适应服务社会的这一目的。各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标准同一,未能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调整,甚至有部分高校因英语教学资源短缺、师资力量不足而实行多班级、多专业的共同授课的形式进行英语教学;教学内容过于单一,课程内容只有通用英语,没有对不同专业、不同特性以及不同职业取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和施教。在这种情况之下,高校毕业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仅仅限于公共英语领域,过于肤浅片面,缺乏适用于本专业、本学科以及日后从业领域的专业性英语知识。同时,高校忽视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译等实践能力,也导致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后,难以在工作岗位上做到英语的学以致用。此外,高校英语教师对除英语以外的其他学科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不多,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教育不够重视,直接导致了高校英语教育质量普遍偏低、教育的专业性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3 基于社会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3.1 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加强实践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基本听说能力。为此大学外语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使封闭式的教学转化为现代开发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教育的核心和重点,适当增加英语教学的实践性,在课堂内创新使用专题训练、案列讲解、小组讨论、场景模拟、创新实验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大学生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以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交际情景并使其有机会将所学的英语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现实中去,可以在教育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创建以谈判厅、娱乐室、咖啡馆等为代表的英语校内实践室,为学生的英语实践提供良好的环境。此外,高校教师应该主动向教学管理部门申请,更新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将英语听、说等实践项目纳入到考试重点中去,并丰富考试形式,例如提供时事、热点话题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互辩论或进行事件引申讲解等,以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和应用上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实践性。总之,高校应该以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为前提,采取行之有效的授课方式,课下也要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环境,经过这样专业化的训练,使毕业生的英语水平经得住用人单位的检验。
3.2 加强英语学习的专业针对性。对学生专业知识有关的英语教学基于更多的关注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的共同愿望。这样,大学外语教师在搞好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专业英语教育。具体实行办法可以是在高校内以年级为单位,对一、二年级学生仍旧采用英语公共基础课程的教育模式,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通用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夯实学生在听、说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而对三、四年级的学生就要施以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课程教育模式,以学生专业为基准,根据其就业意向进行分流,将统一的英语教育分编为例如商业英语、旅游英语、建筑英语等具有不同专业倾向的课程模块,实现课程模式的专精和深入,这样能够加强学生在专业英语词汇上的知识储备,使其更多地掌握英语专业术语,加强专业领域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对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其在今后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奠定基础。
4 加强对西方文化的渗透
关键词:职业教育口腔医学就业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期,迄今在学校数量、招生及毕业生规模方面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1]。200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2]。现就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生2006—2008年的首次就业情况作初步分析,以发现相关问题,思考相应对策,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口腔高职班毕业生,全部来自广西区内,高中应届毕业生源,学制3年(2+1)。2006届39人,男22人,女17人;2007届61人,男35人,女26人;2008届59人,男22人,女37人。三届共计159人,男79人,女80人。
2、方法
按桂林医学院招生就业处登记信息(截止毕业当年年底),含学生来源、性别、就业单位等,对三届毕业生的首次就业情况作整体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百分率和卡方分析。
二、结果
1、三届学生总人数159,就业人数148,就业率为93.1%(含专升本)。
2、按性别统计,就业率男生87.3%,女生98.8%。男、女生比较P<0.01,表明男、女生的首次就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就业单位情况(表1)。根据单位性质分为公有医疗机构(含综合医院、口腔专科医院、公立医院派出门诊部、社区医疗机构)、私有医疗机构(私立口腔医院、口腔诊所、企事业单位口腔门诊)、其他医药行业(含医药、医疗器械营销机构)、非医药行业机构(指与医学行业无关的单位)四种;根据用人单位所在地分为市、县和乡镇三类。表1就业单位情况分析(n,%)从表1看,现就业单位以城市为主,以私有医疗机构为主。
4、148人中在广西就业142人,占95.9%;外省就业6人,占4.1%。
三、讨论
1、就业情况分析
据广西政府网站信息,广西高职高专就业率(截止当年9月1日)在2008年为91.64%[3],2007年为90.75%[4],2006年为85.51%[5]。三年均数为89.3%,在全国位于前列。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生就业率统计至当年底,三年均数为93.1%,可见二者是相近的,也从一个方面提示专业符合社会需求。对男、女生就业率的显著性差异,推测原因为男生的期望值可能高于女生,特别在广西薪酬较低的大环境下更明显;用人单位以私人诊所为主,女生可能有易于管理的优势。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后另文探讨。
对就业单位情况分析(表1)可见,毕业生以在城市机构工作为主,占76.3%,乡镇最低,占6.1%,一方面与我国目前医疗资源分布状况相关。城市拥有相对丰富的医疗资源,各级别、各种所有制的医疗机构较多,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乡镇及农村医疗机构数量偏少,专业划分较粗,多不配置口腔专科。据了解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多需要另行进修眼科和耳鼻喉科,以便适应乡镇卫生院中五官科的医疗工作。这些现实情况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到乡镇和农村工作是有明显阻碍的。虽然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基层就业,但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可能存在更大的困难。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下,农村和基层卫生机构可能得到大力加强,估计界时毕业生流向会有良性改变。另一方面毕业生在考量专业发展、经济收入、未来子女教育、家长及朋友期望、生活环境等方面后,可能作出倾向于城市的选择。在国家缩小城乡差距的工作见效后,上述因素将会削弱。此外如有城市医疗资源过饱和、国家行政性再分配医疗资源等情况则有利于毕业生流向改变。
从表1的数据还可见口腔医学高职生首次就业基本在医疗和医药相关行业,非医疗行业仅占2.7%。最多的是私有医疗机构(50.7%),其次为公有医疗机构(43.9%),这两类共计为94.6%,说明口腔医学高职生在就业专业性方面较稳定,表明专业设置合理,合乎社会需求。数据提示高职学历较易为诊所等私有医疗机构接受。如果除外专升本10人,在公有医疗机构的就业率仅为37.2%,表明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公有医疗机构招聘在学历门槛上逐步提高,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对提高医学高职教育质量增加了压力和动力。
2、该专业教学现状和思考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为目标[1]。现在以私人诊所为主体的私有医疗机构得到了规范和发展。这些口腔医学高职生的主要招聘机构提出的用人标准多具有共同点:首先是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其次是合格的技术水平。这与我国目前的医学生培养模式是有出入的。据了解目前全国医学院校极少有开设医患沟通的专门课程,既使有也是课时很少的任意选修课程。相对的,欧美国家的口腔医学课程很重视医患沟通能力,以美国哈佛大学牙医学院为例,在其四年医学教育期间,1~3年级必须分别完成《病人与医师》Ⅰ、Ⅱ、Ⅲ阶段的课程内容,学习接待、观察、询问、检查患者的程序和技巧,探讨医师在社会、伦理、心理学等方面应承担的义务[6]。又如法国口腔医学教育法令规定了多门心理学、伦理学方面的必修课程,选修课安排了人种学、人类学与社会学、表达技巧和沟通技巧等相关课程,还规定学生必须在医院参加为期4周的全日制护理见习,目的是学习护理技能,学习与患者、护理人员及科室人员的人际沟通技巧[7]。目前桂林医学院口腔医学高职未设置医患沟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今后有必要予以改进。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它是事业成功的充分因素,也是必要因素。除了以课程形式外,还可以通过讲座、班级和小组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意识和能力。
课程设置的其余不足之处:仍存在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除外第三年的毕业实践,一、二年级实践课时:理论课时为0.47∶1,需要进一步提高比例,以符合国家“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对学生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的指导思想。德育课程在第3学期后未再安排。可以考虑以讲座、社会调查、讨论等形式继续培养学生以患者为中心的职业态度,培养符合社会进步的人生价值观和人文观念。现行德育课程也应在教材、教学内容上加强与现实和职业的关联性,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达成课程目标。③法律法规课程薄弱。目前仅有18学时的一门任意选修课程,还可能面临学分制和学生个人兴趣的矛盾,而学生毕业后的资格考试、执业、医疗事故、防疫等事务涉及了较多的法律法规,因此加强法律法规教育是必要的。
口腔医学高职人才的培养关键时期是第三年的毕业实习。它是学生德育、人际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操作技能等的初步成型期,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由于学生分散到各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实习点,在实习管理、师资、设施上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仍需要各级部门较长期的努力,对口腔医师数量、医师教学能力、技能操作考试等方面进行大力改善,才能提高培养质量,完成口腔医学高技能专业人才的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吴启迪.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教育[EB/OL].[2009??11??30].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
3.广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全国排名前列.
4.广西壮族自治区2007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5.广西壮族自治区2006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