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德育范文

小学生德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德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德育

第1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一、教师――从我做起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好几分钟,我在晨会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尴尬了几秒钟之后,从同学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于此吧。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一定要融入学生的生活,时而把自己当老师,时而把自己当学生,得到学生的信任,走到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无尽的快乐和幸福。

二、德育――时时处处

课堂中的德育。其实,所有的学科都应与思想品德课进行学科整合,每一个学习内容都有德育教育的体现。比如说,在学习“I’m sorry!”一句话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在平时一定要使用礼貌用语,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在学习《》一课,要向学生渗透我们要热爱祖国,珍惜生活。体育课,我们可以学习奥运健儿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忍着伤痛为国争光的伟大;学习自然课,我们要提升环保意识;军训中让学生体味集体的力量和集体荣誉感……

生活中的德育。在小学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应该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为,而且这种道德行为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为使学生具有一个良好的品质,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耐心细致,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不可忽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所以老师还应该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反馈信息,和家长及时联系,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惩罚――责任教育

知心姐姐卢琴教授在书中写到的对学生自信心和责任感的培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对我的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对于我的学生,我不仅让学生意识到: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刚刚在我们班级里发生一件很不愉快的事情,课堂上,由于一名同学身在课堂心却不在,以至于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三遍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又顶撞了几句。听了这个消息我非常惊讶,这个孩子在四年级还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可是上了五年级用“痛改前非”一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无论是道德品质还是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进步,班级的综合进步奖刚刚花落他家,他还被学生推荐为小组长,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决定第二天找他谈,先给他一天的时间去冷静。第二天一早,当我找到他时,他很快向我承认了错误,但我告诉他,事情并没有发生在我们两个人身上,你要向当事老师道歉,他拒绝了。虽然生气,我还是很平静的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你要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你要有胆量承担自己的错误,这样才是个好孩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过错都没有勇气面对,还能干什么?老师知道你是一时冲动,你的本质很好,我相信你能处理得很好。老师只能帮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必须靠你自己。也许正是我对他的信任,和他自己意识到的责任,他主动找那位老师道歉了,事后,我们只有一个会心的微笑,让我打心里开心。

第2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健康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科学规范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使小学生在人生的初级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了摆在广大小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德育教育手段单一,教学成果不尽理想

 

传统的小学德育课堂教学,教师像教授其他理论科目一样,照本宣科的进行教材内容讲解,品德课成了“说教课”,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相互沟通,难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就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思想教育。

 

在进行典型事例讲解时,过多的采用说理教育法和道德评价法,对于感情陶冶法和品德实践法应用较少,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教育实践课程,但是存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教师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德育教育很难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2.德育教育环境较差,教育理念偏离实际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渴望求知和自制能力差的特点,在小学生的生活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暴力现象、垃圾信息等危害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方面在言行举止中没有做好示范作用,家长吵架、语言不文明等现象深刻的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认知观念。另一方面,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导致小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存在自私自利的心理,缺乏对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尊重。除此之外,父母“望子成龙”的教育心理使得他们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于德育教育视而不见。

 

3.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师资力量相对缺乏

 

教师的道德素质不高、缺乏德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道德教育能力低下是教师进行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障碍,大多老师把教书与育人对立起来。有些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神圣使命,只管教书,不管育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部分小学录用的应届毕业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独生子女,在教学及管理班级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如:以自我为核心、自以为是、不乐于接受他人的意见等,除了教书,完成教学任务外,谈不上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1.强化德育教育途径,寓德育于学校活动

 

小学德育教育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教育途径并不单纯的以课本内容讲解、理论知识教育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校园学习进行综合的强化教育。首先,以德育理论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或“经验分享”等方式。通过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情境角色扮演,让学生融入到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学会为人处事的方法,强化德育记忆。其次,把德育教育融入到校园活动当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知识比赛等。让学生在课堂之外的集体活动中增强独立能力和辨别能力,同时,教师要做好活动监督和引导工作,对于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现出不合道德规范的举动要进行说理教育,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通过学习教育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

 

2.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创建文明德育校园

 

环境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和个人成长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重视教学环境给学生学习带来的影响,通过创建文明德育校园环境,让学生时刻感受到环境的熏陶,以此提升德育教学效果。首先,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为校园德育环境的创建提供支持,加大相关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在校园内部营造出浓厚的德育环境。从教育内容上来说,校园德育环境的创建分为两大部分:文化环境的创建和自然环境的创建。就文化环境而言,可以通过开展德育文化课堂教育、举办班级讲座、开展社会德育实践等,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数量模范教育作用。

 

自然环境的创建离不开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例如可以在校园张贴德育海报、宣传标语等。其次,除了重视校园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外,还要做到校园、社会、家庭等多个环境的融合教育。第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指导学生应该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基本的道德规范。第二,社会各界也要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行为,从不乱扔垃圾、不闯红灯等基本的小事做起,为小学生学习正确的道德认知,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

 

3.发挥教师能动作用,强化教师榜样形象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和模仿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经验,能够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从学生的言行举止、神情变化等细微方面,掌握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面对不断变化的事物环境,教师要做到强化自身教学经验,时刻保持为人师表的模范形象。

 

其次,要提高教师进行德育的工作能力。教师不仅要为人师表,还应具备科学育人的能力。为了使教师能够掌握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各地教育部门应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培训工作,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专业教学知识。再次,建立起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对于接受培训的教师要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的绩效薪资相挂钩,激发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工作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结语

 

小学德育教学是一项基础而又必须的教育工作,它对于学生德育观念的培养和今后价值观的树立有重要影响。为了落实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是为了学生个人成长着想,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做到多方联合,营造优良环境,为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和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3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德育教育;价值;行为习惯;价值观念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7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44

一、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

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根据小学生的年龄段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将德育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政治素养教育以及“三观”教育三个方面,这对于引导小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思想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学校组织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依据的重要文件,这两个文件均体现了对学生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要求。通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形成艰苦朴素、勤于劳动、诚实善良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怀

大部分学校都将集体主义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再借助各种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借此让学生明白自身荣辱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联性,从而使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逐步树立起集体为先的责任感。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他们进行这种集体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学校可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作为立足点,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焕发学生的激昂斗志,使之树立起与祖国共荣辱、同命运的信念。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小学生思想单纯且不成熟,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袭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其日后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而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分辨是非黑白、分辨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以正确的视角看待社会现象,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通过开展德育教育,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坚毅的意志品质,努力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高效的德育课堂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课堂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场所,因此教师应当对课堂资源加以充分利用,通过对教材当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及途径,构建起一个高效的德育课堂,将课堂作为德育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出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在与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音、体、美等学科可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拼搏精神的教育,在磨练他们意志品|的过程中,促进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形成。除了在各个学科中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之外,教师还应当对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直观感受,让学生能够更为直接地获取与思想品德有关的信息资料。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片段、Flas等,或是从网络上下载一些有关资料让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运用,可以打破传统说教的局限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德育教育变得更加生动,这对于教育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仅凭说教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学校和教师应当积极探寻提高德育教育成效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通过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环境相对简单,正因如此,使得他们却比成年人更加憧憬丰富多彩的生活,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希望能够与社会接触。鉴于此,教师可以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多为他们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满足学生愿望的同时,将德育教育渗透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带领学生去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并制作一些小礼物送给老人,由此不但可以给老人带去温暖,而且还能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提升。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农田中进行劳动,让他们体验丰收的喜悦,使其认识到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小培养不浪费食物的好习惯。

(三)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其子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此,应当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借此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应当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联络,让家长了解德育教育对其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家长与孩子一起参加,这样既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又能让家长从活动中了解到孩子的不足之处,从而有侧重点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此外,学校还可以向家长贯彻学校的德育目标和方针,使家长吸取到学校教育制度的精髓,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只有学校与家长达成一致共识,并多进行交流沟通,才能为学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也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以逐步提升,从而为其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小学生年纪尚小、思想单纯、辨别能力差,正处于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必须担负起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积极构建起高效的德育教育课堂,组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且还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共同开展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一、思想品德课是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思想品德课是我国小学德育的主要课程,比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上好了品德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指导他们的行为。我们要要将品德教育融入生活,将生活实际与书本结合在一起,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从正反两面全面地展示现实生活、人情世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力,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利用晨会、队会开展德育教育

晨会、队会多以班级为单位,形式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时间短,收效快,是小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常见的途径。有经验的老师便会抓住这一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最近、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最新的问题、形成学生良好的作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在学科之间渗透德育教育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思想品德课以外,其他学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德育不分学科,它贯穿于所有的学科当中。例如,语文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对学生进行教育;数学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其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各学科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用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四、在劳动和社会实践中落实德育教育

劳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自我服务劳动、手工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值日生打扫卫生、简单的家务劳动都能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培养劳动观念、学习劳动技能、形成劳动习惯。

五、在丰富的主题活动中强化德育教育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德育活动时,首先应考虑到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活动组织的既浅显易懂,又富有教育意义,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如“我爱我的家乡”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学生“了解家乡风土人情、学习家乡山歌谚语、走访家乡历史遗址、探寻家乡文化名人、采访家乡英雄人物、说说家乡旅游景点和丰富特产、知晓家乡近远景规划”,让学生走进家乡的本土文化,对家乡的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并在探究过程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六、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渗透德育教育

环境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优美的环境能够净化人,陶冶人的情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积极的影响。加强环境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优美、整齐的校园环境、健康的文化活动、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校风,都是无声的教育。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也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第5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集体;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2-163-01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对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

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进校开始,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生对班集体这个概念逐步明确,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哪个,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加“雏鹰争章”活动的体验,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按照“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要求,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要求具体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一次次争章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德育实践的机会。

少先队又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可为,天天可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

如对于年龄小的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西游记》是小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

二、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

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等等。就语文学科来说,在教材中有许多含有行为习惯、以及思想品质等德育素材的课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堂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目前,小学生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为语文与思想品德合科教学,这就要求将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教学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课文学习的同时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从而提高认识。今天,我们有这样好的学习条件,应该怎样呢?这样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

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小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第6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德育;小学生;德育问题

教育改革的话题一直贯穿于中国教育的发展,一轮又一轮的“课改”之风也不断的给学校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其中关于德育问题的探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以陕西省X县某小学为例,针对小学教育中的德育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新课改背景及发展概述

人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作为培养人才重要手段的基础教育因此变的十分重要。建国50多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先后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改革。每一次的变革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当时教育水平的进步,但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关于基础教育发展的各种问题。如:课堂上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以老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多而杂,实用性较少;很多学生为考试而学习,忽略知识,一味的重视成绩;对知识死记硬背、应考采取题海战术的情况极为普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度强调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基础教育改革提到战略性位置。“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这项纲要的颁布全面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

二、德育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德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指的是道德品德教育。现如今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品德修养的提升,从小校思想品德课的开设到家庭社会中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这都体现着德育对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广义的德育包含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我们现在通常说的德体全面发展的“德”便属于广义的德育①。在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其实更多的是侧重于其狭义的德育范畴,即对学生的道德品德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的德育逐步受到重视。这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观念是以一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人文意识蕴含着价值观念内容,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②。影响德育的因素有很多,在小学阶段,家长感染,学校导向,教师引导这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1.家长的感染作用。家长对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十分关键。学生在学校的行为会由老师进行纠正,培育其良好的素质,而在家中,家长的感染作用则显得至关重要。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单单应该是学校的职责,家长在家庭中耳濡目染的引导能切实具体的让孩子学习到如何有礼貌的待人接物,家长的言传身教应该是长期践行的方式方法,它对孩子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学校的导向作用。学生的德育教育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校中学习的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育更离不开学校环境的导向作用。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少,心理发育不健全,而且缺少必备的社会经验,因此,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学校不能简单的由学生的成绩来评价学生而应该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学生,成绩只是学生个人素质的一方面体现,要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道德素养等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去评价学生的情况。要发挥学校大环境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的展板、文化墙等载体培育学生的道德素养。

3.老师的引导作用。“老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教授者,更是学生道德素养的示范者。”老师不但要注重自己道德品格的提升,更要努力用自身的素质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第一位职责是“传道”,培养学生的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爱,懂得爱,去爱自己,去爱周围的人。只有教会学生怎么做人,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因此,老师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起着必不可缺的引导作用。

三、X县某小学新课改现状及德育相关问题

杜威认为,“对儿童来说,他们天生的具有四种本能的需要:交谈或交流的需要、探究或发现的需要、制作或建造的需要、艺术表现的需要,这四种本能的欲望或冲动,是儿童行动的自然源泉,儿童的生长需要这些源泉③。”以正在推行县域基础教育改革的户县省东关小学为例,东关小学的课改最突出的特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该学校强调孩子的兴趣养成,注重学生知识的自主形成性,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生成问题,构建知识机构,通过兴趣指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思路主要借鉴于安徽省铜陵县铜都双语学校的课堂改革④。

某小学借鉴安徽省铜陵县铜都双语学校的课改方案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课改模式。在其实施课改近一年的时间以来,课堂教学完成了从“满堂灌”的单一式教学到老师“退出课堂”、学生“成为主人”的转变。据调查统计,现阶段X县某小学的课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学习热情逐渐攀升,而且大多数人已不再害怕在课堂展示自己,出现了学生积极踊跃展示的局面。然而,小学课改在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之外,更应当注重德育教育改革,可谓做事先做人。在调研中,X县某小学“五步三查”法课改主要针对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或多或少忽略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

现阶段该小学的德育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第一,其主要通过校园内宣传板、文化墙及教师内部宣传画等方式进行德育宣传;第二,通过设置专职人员如礼仪组长等学生检查学生礼貌礼仪情况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督促;第三,该学校也会通过定期举办主题活动,如:雷锋活动月、感恩父母、做文明礼貌人话剧展演等活动让学生培育良好的道德素质。

探究其本质,X县某小学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中,并未将学生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发展落到实处,在德育内容上有所缺失,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上,学校重形式,轻内容。越来越多的德育趋向于形式主义,流于形式。例如学校的德育工作开展只是为了应付领导机关检查。德育课虽然存在但是并不会真正开设,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育借助于“雷锋月”、“礼貌月”等形式主义活动,缺乏真正的内容,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塑造未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2.思想上,老师缺乏德育认识。在现阶段学校的大部分任课老师开来,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只是班主任或者思品老师的任务,任课老师的职责只是将课程内容及知识重点讲好教会学生即可。在思想上,学校全体老师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德育工作是每个老师教学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部分老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让人担忧。

3.过程上,对学生进行德育灌输。学校及老师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缺乏实际经营,过多的一些价值观念、道德习惯强加于学生。学生并未能充分接受这些灌输时的道德教育,因此,德育工作虽然一直展开却未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如:老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识记相关行为道德规范,并鼓励学生纷纷效仿;学生犯了错,老师可能会惩罚教育孩子,与此同时,老师也将自己的价值观、正误观强加灌输于学生,老师并不会去了解学生当时的接受能力。

四、德育教育问题背后的支配因素

针对以上的德育现状与提出的问题,本部分将从社会、家庭以及学校三方面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其原因主要由社会德育环境的越位、家庭德育引导的缺位、学校德育教育的错位三方面构成。

1.社会德育环境的越位

现如今,在中国社会经济急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环境对德育的影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社会对学校德育介入过多及错误引导等情况也是造成学校德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德育环境的空泛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物质的极大丰富,社会公益事业等体现社会公德、公民道德的事业得到了更多物质上的支持,在规模以及实际功效上都取得了许多进展。同时由于大众传媒的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公众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展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在全社会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公益氛围,这个氛围对于德育的影响在不断加深。但氛围、环境等对于德育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超现实”层面,对于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生来说,影响缺乏具象化,使得他们对于道德感知停留在感性迷糊的层面⑤。

(2)社会道德观念的模糊化。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利益膨胀使得许多功利性观念蔓延滋生,许多传统的优秀道德观念弱化。多种观念的冲击,使得社会道德越来越模糊化,这种缺乏明确指向性的现实也对基础教育中的德育带来许多挑战。

总之,社会影响对德育的过多介入以及社会的不良示范都成为学校德育的制约因素。

2.家庭德育引导的缺位

来自家庭的德育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然而,当下家庭教育对孩子德育影响存在的缺位现象,也是造成学校德育问题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家长对家庭德育缺乏关注度。对于孩子的教育从智育到德育全部退就于学校,没有与学校的教育相互补充,或者缺乏对孩子的道德实践督促,使得孩子在学校所学得不到很好的实践。因此,家庭教育在德育方面的缺失也成为影响学校德育的以的重要因素。

(2)家庭德育缺乏系统性。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长远的,父母长辈的言行往往成为影响孩子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所谓言传身教,更多的体现在家庭中。然而,家庭教育的差异性又十分明显,大多数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接触时间不多,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缺乏系统化规划。

3.学校德育教育的错位

学校一直是影响德育的关键因素。学生德育工作自身存在的德育活动与德育目的不符,德育内容缺失等问题,成为德育现状最重要的生发因素。具体来说:

(1)学校德育缺乏原则性。从理论上说,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育人是其核心职能,但在实践中,学校目标总是源于并受制于整个社会大系统,深受社会文化、教育观念、教育传统等的影响,然而学校迫于智育要求,功利主义滋长等因素的压力对德育的认识与实施缺乏行之有效的办法,没用发挥学校规范化、系统化、强制化的特点,使学校德育陷入缺乏原则性的状态中。

(2)学校德育缺失目的性。在小学教育中对于德育的宣传过多停留在三观塑造,人格养成等大而空的方面或有没有佩戴红领巾等细枝末节,德育更多的侧重于形式,忽视了德育的真正内涵及其作用。德育工作只重视结果,不在乎过程,德育目的性不强,工作不以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而更在乎应付检查,作表面文章,学校在德育中间的实际性方面存在缺失。

(3)学校德育缺少创新性。一些学校的德育工作缺乏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德育工作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创新。学校借助于碎片化的形式外壳去包装德育工作,缺乏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法及措施,更缺乏创新性思维,使现阶段的德育工作发展缓慢,这成为学校德育现状不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就整体情况而言,学校德育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学校德育育人功能的发挥,如何针对当前学校德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科学化的整改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的重要课题⑥。

结语

以上是对现阶段小学德育现状、问题的探讨以及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对其产生原因进行的分析。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塑造、人格塑造、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小学德育应当引起更多的基础教育关注,让课改真正做到全面的素质教育改革。由此我们得出,应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着手对小学德育情况进行改善,在牢记思想道德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的同时,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德育教育成果,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学生的德育素养,以促进小学德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德育的不断发展进步,为培养新时期所需的全面人才做好充足准备。(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唐汉卫.生活: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172-176.

[2]许继红.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低效原因探析[J].教育与管理:理论版,2006(12):36-37.

注解:

①刘海峰.略谈德育的含义、效果与途径[J].高等教育研究,1991,4(02):69-70.

②宋让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德育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71.

③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7-210.

④杨小敏.走进课改“小岗村”的新课堂――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课改一瞥[J].中小学管理,2011,07:25-27.

第7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生活 德育 艺术

德育工作作为一种特殊的事业,作为一种使人的品德、境界得到提高及自我超越的事业,回归生活是其内在的本质。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发展,以服务生活为目的,这是新课标的宗旨和特点。德育是生活化的故事,“生活化”已成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向,所以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德育教育文明之花洒满整个校园。

一、“生活化”的课堂艺术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最终还要回归生活。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德育价值要关注个体生命幸福,德育内容要贴近生活,在课堂教学中要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从进入小学校园起,就有许多规矩和要求,但是要想让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孩子记住这么多的规矩和要求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口令等方式将抽象、生硬的条款变得具体、形象、生动,使学生在牢记各种规则的基础上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在课堂上,教师经常采用对口令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训练:“小眼睛——看黑板”、“小小手——放桌上”、“小耳朵——听声音”、“小嘴巴——不说话”……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航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生活讨论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比如今天是“三八”国际妇女节,课堂上就可以讨论“今天我为妈妈做了什么”。“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应该做点啥?”(“五一”劳动节。)要以系列实际生活的话题改变以往那种“空洞说教”、“强制执行”的模式,会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从而使课堂艺术达到德育教育的更高境界。

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所接触的德育素材一般是很简单的,例如上课专心听讲、同学之间要友好等,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师在教学中肯定做得好的学生,及时加以表扬、赞美,或许他就会从那一点开始转变……因此,会赞美的老师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课堂艺术中充满了生活的赞美,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带有批判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从而使德育教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准备好了吗

要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快乐,师生之间以爱育爱、以爱促爱,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班主任。这体现在淡定若水的日常教育行为过程中:亲近学生,真心关切;赏识学生,积极表扬;激励学生,永远自信;宽容学生,适当理解;尊重学生,真诚相待。平平常常的教育故事,却阐述了任何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应该具有一种崇高和美好的感情,应该具有积极地促进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本能。

教学生活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应是生活中本真的、真心真意的、有真情实感的人,我们必须摆脱传统的思想束缚,正确认识教师所应充当的角色,平等地对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导师,对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在生活中,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可以谈心、游戏;也是父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生活。这样,我们的德育教育才能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声情并茂地滋养学生的心灵。

不要吝啬你的微笑,有了微笑,才能有师生心灵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才能使课堂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教师的微笑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出的是一种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保持微笑,是自信,是乐观,是热情,是对未来充满着无限的希望。而这些,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把爱洒向学生,也滋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抚慰学生,也愉悦着教师自己的心田。

第8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问题;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小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帮助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与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尚处于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的发展与养成时期,教师和家长要重视对孩子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如果这一时期对学生有错误的引导,很容易让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认识,影响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重视成绩,忽略德育教育

传统教育在我国仍然占有主导地位,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这种教育功能仍然会长时间存在,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教育有利有弊,其弊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除。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容易忽略,不重视。从学校方面来看,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体现,影响着学校的声誉与未来发展,学校对于学生成绩的重视不用多说。从教师方面来看,学校施加压力,教师在无形当中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所占的比重,甚至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德育教育逐渐淡化。从家长方面来看,一些家长的德育教育观念淡薄,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孩子的课业辅导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德育教育。

2.德育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生活

脱离现实生活是目前我国德育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大多数的德育教育的例子都是很多年前的,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不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例如,很多德育教育内容仍然是“舍身堵抢眼,舍身炸碉堡”等战争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但是与现在的生活差距太大,很多学生难以理解,使得德育教育失去了基础的教育意义,难以发挥教育效果。另外,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德育教育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规范性指导,使得德育知识没有深入小学生的内心,与日常行为产生共鸣。

3.教师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教育,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共同的积极配合。但很多家长由于时间紧张忽略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也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地方,有这个责任与义务把孩子培养好,这种意识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个人行为的重要影响。另外,教师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也是促进德育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有效沟通,学生德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也会造成德育教育漏洞。

二、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水平的主要策略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

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美好的道德情操,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师应该结合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其他学科的教育效果,根据各个学科不同的教学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资源。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活动的趣味性。Flas以其动态性、夸张性和生动性,受到教育工作者的推崇。软件一般占用的空间比较小,动画效果非常理想,这款软件通常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以良好的动态表现向学生传授相对多的教学内容。通过简单操作便可以完成动画演示过程,并且授课过程通常采取交互式。Flas的交互式功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避免传统德育教育中枯燥死板的教条主义,更好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记忆。

2.学校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性格培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行为举止模仿的榜样。因此,家长要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首先,教师应与家长定期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让家长了解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目标,规范家长的教育方法,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其次,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也能够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孩子成长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最终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充分结合,两者互相促进,从根本上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落到实处。

3.加强德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德育教育不应当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德育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才能够真正意义上领会德育教育的真正含义。教师应适当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学校也应定期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多与大自然接触,走入社会,亲自感受社会实践的乐趣。例如,开展夏令营,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们观察是否存在乱丢垃圾的现象,引导学生主动将垃圾捡起,并扔到垃圾桶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在假期可以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可以安排学生准备一些小节目,给养老院的老人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们养成尊老敬老的思想意识。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与书本中,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意识。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学生德育范文

关键词: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特点;建议

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独立生存。一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当中,受不同的氛围熏陶,个性品质必然不同。一个生活在批评之中的人,往往遇事多用谴责;而一个生活在鼓励之中的人,往往拥有自信;一个生活在讽刺之中的人,往往更加自卑;而一个生活在关怀之中的人,往往懂得感激;一个生活在恐惧之中的人,往往充满忧虑;而一个生活在认可之中的人,往往更加自爱。所以说,成长离不开环境,同时,每个人的行为也会对他人及整个社会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必要的约束,引导人的行为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作为一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认清和明确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遵循和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掌握道德建设特点及重要性,才能有的放矢地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一、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特点

道德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亦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永恒发展。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无法以某种标准为尺度,不能靠强制力量来实行,它要求人们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潜意识中的某种信念来自发地支配其行为。也正是这些特征又使道德具有广泛性的特点,许多法律无法触及的领域却归属于道德范畴,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

道德生活不同于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其特点是不计成本,只讲义务,不讲权利,是以目标的高尚与否作为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的尺度。因此,道德有时看似是一种高于现实的理想,在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种种示范作用,但它又由当前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并受种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它往往是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道德学习亦不同于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知识学习强调接受、理解和创造,技能学习强调训练、熟练和应用,道德学习强调潜移默化、个体觉悟和生活践履。因此,与之相适应,道德教育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道德不是静态的标准,而是一种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社会上层建筑,它在受社会各种现实因素影响的同时也会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道德之行和道德之教往往有一种召唤、净化的功能,使学生具有一种与世俗相抗衡的力量,使他们的心灵有所寄托,作为人的价值得到实现。对于人类生活来说,这种召唤、净化直指他们的内心深处,是不同于外在约束力量的内在约束力量,以一种不同于外在约束的方式实现对历史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社会制衡。

二、中小学生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教育历来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抓小学一、二年级德育教育工作,应以学习目的性教育为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抓三、四年级德育教育工作,应以建立“防分化,促转化”的目标管理为主,为每个学生创造健康向上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而五、六年级是学生第一次面临升学的转折时期,德育教育工作应以人生观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为主,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学生是个性逐步形成、逐步走向独立的时期,德育教育工作应以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为主,在孩子逆反心理形成初期,提前抓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少走弯路。对中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各年级各有重点,根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心理特点,坚持“层次化”原则,既能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又能使思想品德教育取得实效。

笔者根据多年的德育工作实践,对如何从事中小学生德育建设有以下几点建议:

1.优化教师团队

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是教师必备的行为品质。中小学是孩子的启蒙教育阶段,学生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学校应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正师德、铸师魂、练师能”活动,如:学习教师礼仪,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看全国优秀教师师德师风电视电影片;聆听教育专家做师德师风建设报告会;邀请专家同全校教师共同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孕育道德的精深与师德师风的密切关系;在校内组织德育骨干教师进行交流演讲;校领导与每位教师鉴定《师德师风责任书》等。通过多种形式来提高教师的素养,优化教师团队。

2.建立健全团队和相应的组织

学校要规范地成立少年儿童工作委员会,成立团委和少先队组织,如果同年级在四个教学班以上,可按年级分别选拔、聘任年级大队辅导员和团支部,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开展分层教育实践活动,围绕新的历史条件下团队工作的根本任务和要求,切实把工作聚焦到对少年儿童的德育建设上来。

3.依托节日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进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提高道德素养,提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利用系列重大节庆纪念日,让学生在实践和学习中成长。如:“三八”节,可以开展关爱母亲、报答母爱活动;清明组织学生缅怀革命烈士,珍惜生命活动;“五四”组织学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六一”开展庆六一文艺演出、书画科技展或运动会;“七一”利用校园板报、广播、红歌赛庆祝党的生日;“八一”与社区联合,进行拥军爱军和国防教育;九月教师节各班利用主题班队会进行丰富多彩的感谢师恩教育;“十一”国庆节,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十一月利用消防安全宣传周,学校与消防队进行“紧急消防疏散演习”,提高学生自护自救的技能;12月4日法制日,各班通过举行法律讲坛,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通过各种节日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成长,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4.重视班委、班级团支部的选举及培养

在学生眼里,班干部是好学生的象征,是孩子们奋斗的动力,班干部的选举、班委的成立都应充分考虑全班同学的意见,最好采取不记名投票的选举办法,职责和权力应落实到个人,充分调动班委和团支部的组织带动作用,明确班级工作计划并确保其贯彻落实。

5.认真开好班会课

抓住每周班会课的机会,全面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多开展有关政治、时事理论及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如:开展时政辩论赛、时事有奖竞答等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和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保持清醒的头脑及对祖国应担当的责任,树立正确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6.抓好“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落实

德育办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出本校切实可行的“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评分标准,充分利用这一手段,严格执行并定时进行公布。以此促进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等各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同时,还要将“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作为入团入队、三好生选举的标准之一。

7.重视正面宣传作用

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宣传教育活动,如: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视台、红领巾记者站、校报等宣传工具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利用勤工俭学、公益劳动、校园环保站、文学社、篮球协会、兴趣制造小组等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形成。

8.重视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投入

让校园的墙壁、石头说话,环境育人。如:可在学校的操场周边围墙上绘出经典的成语典故,楼房的面墙上镶嵌世界、中国、地区地图。利用长廊展出学生的手功与字画,教室过道悬挂名人名言,教室内布置团队阵地等形式,形成一楼一主题、一层一内容的立体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外部条件。

9.故事触情

对于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可以以故事为主。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也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做好准备,通过诱人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学生朴素的道德情感,使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事理,坚定信念,提高理性认识。

10.增强与同学的交流

作为老师,首先要爱护和关心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以自己的洁言洁行和高尚品德去感化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重。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或不顺心的事时,就会自然地将老师当做最信赖的人,他们能一吐为快,相信老师能指点迷津。

11.办好“家长学校”

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成才观。建立家长学校组织机构,成立三级家长委员会,定期开展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学校活动。举办家教讲座,交流家教经验,问卷调查,表彰优秀家长学员,特别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组织开放日活动,通过多种渠道,畅通家校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互沟通合作的网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一是聘请校外的知名家教人士办讲座,二是开展“教子有方”的经验介绍,三是让家长与学生共同走上讲台,交流家庭教育问题的得与失。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是互相依存、密不可分的,只有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效果。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校讯通”网络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进行手机短信联系与交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优质资源的作用。

12.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拓宽德育渠道

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的思想内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通过创设情境等方法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数学教师通过数学课向学生传授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灿烂历史,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质疑―解决”的模式,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英语老师要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融为一体,利用英语格言、警句、祝福语等渗透思想道德

教育。

无论什么课,教师们都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极为丰富的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材料提供者。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学科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