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

第1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思考;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70-0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可喜成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事业,是一个传授先进科学知识的载体,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的主阵地。高校作为培养先进人才的重要场所,是社会公民道德建设的示范、教育中心,而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社会道德的楷模,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1.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还是在教学质量、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基本实现了跨越式和突破性进展,不断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引擎。改革开放三十年,随着世界政治的多极化、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普及化,各种中西方思潮大量涌进国内,一方面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给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严重制约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师更应该保持崇高的职业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务实的治学作风,兢兢业业,为人师表,以期成为青年学生竞相学习、模仿的楷模。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将高校师德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成为培养新一代接班人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现实意义。①落实十七大教育方针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需要。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关乎高校教育事业的长久性、稳定性和延续性,也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重要支撑。高校教师应不断学习,以先进文化为指引,提高文化素质修养,不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而有力落实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根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号召,广大高校教师要“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这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②构建高尚师德教师队伍的需要。一支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强烈责任心的高校教师队伍,是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对高校教师进行师德教育,不但可以使教师在政治立场上坚定不动摇,在思想理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在精神状态上始终斗志昂扬、积极向上,而且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精神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③推进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需要。在教育事业中,教师以其高尚的人格情操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去教育感化学生,他们的日常言行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无数学子,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提高与本职工作相适应的领导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才能进一步推进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完成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④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教师都承载着将文明成果和人类智慧传于后人的重要任务,履行着教书育人、培养新人的历史使命。新时期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校必须加强师德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才能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有用人才。

二、当前高校师德缺失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在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形势下,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中西方各种思潮的交融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校教师抵不住当代各种利益的诱惑,师德修养大幅下降,甚至人格丧失,严重影响高校教书育人工作。

第2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一、高校干部教育的内涵

高校干部教育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高校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干部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过程,是一个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职业修养为主线,改革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综合性教育活动。高校干部教育,着重从干部所处的岗位、作用入手,努力提高广大干部的政治、理论、文化和业务素质。

二、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

1.对干部教育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高校非常注重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注重加强业务人才的培养,而对于管理干部的培养教育、学习提高等则往往疏于考虑,能省则省。主要原因:一是高校领导认识不足,认为管理干部职责是执行,有大学学历或者具有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就可以了,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理论;二是管理干部对自身知识的拓展、能力的提升也认识不足,没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如此高校对管理干部的教育就成了“软任务”,对干部教育工作无安排、无规划、无检查、不督促。

2.教育方式重形式轻效果。

近年来,一些高校在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下,为完成上级任务,对干部的教育方式单一,重点放在形式上,在写汇报材料上,学习活动主要是念念文件,或作几个专题讲座,一些研讨会大多开成业务工作总结会或是休闲度假会,而没有真正把干部培训教育作为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实抓好。主要原因是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学校各方面资源和力量,而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日常事务多,没时间顾及干部教育。

3.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干部需要。

一些高校在干部教育内容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党性教育比较薄弱及脱离实际等情况,导致干部学习内动力不足、学用脱节、学风不正等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干部教育基本上是采取全体人员集中听专题讲座、看录像等方式,无法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岗位的干部进行教育培训;二是培训一般只停留在解读中央文件或会议精神,缺乏对某些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解决不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因而不能调动广大干部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培训学习效果。

三、新时期高校干部教育问题的对策

1.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干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意识的启动、能力的提高、内在潜质的开发。只有树立正确的干部教育理念,才能为高等教育培养出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转变干部教育理念,是干部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高校应立足高远的思维,将干部教育视为人才资源开发和干部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把干部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作为干部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要创新干部教育理念,必须树立三个理念:一是树立按需教训理念,即由拓宽知识面转到开发人的潜能和激发人的创造力上,由计划教训较到按需教训上;二是树立终身学习、终受教育的理念,教育广大干部在不同岗位、不同级别都要有新的学习目标、新的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激励他们不断更新知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创造活力;三是树立干部教育国际化理念,教育广大干部破除自我封闭、自傲自负的保守心态,开阔视野,敢于、善于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

2.建立科学的干部教育规划。

高校应按照国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求,科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突出干部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培训需求导向,真正做到科学发展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什么就补什么。分级别、分类别建立适合学校发展和干部自身发展特点的干部教育规划。在教育过程中,改进讲授式教学,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让干部真正学为所需、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把干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来抓,贯穿于干部成长进步的全过程。

第3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 计划生育 宣传 创新

中图分类号:R16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49-02

实现我国新时期人口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手段是计划生育宣传工作,计划生育方针包括“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其中宣传为主放在了首要的位置,创新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是落实教育方针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体现。

1 理念创新

宣传计划生育的创新,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确立宣传教育的法律化,按照人民的需要来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思想和行动的结合等新理念,创新宣传的手段,内容,以达到提升宣传的效果。

1.1 宣传教育的法律化

宣传教育的法律化是指计划生育的宣传不是停留在以往经验的层面上,相反是有专门的法律来为宣传做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提高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也强化了在人们心目中的效果。

1.2 按照人们的需要来宣传

需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如果某事物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则该事物将没有价值,人们也不会接受,进而不会领你的情,按照这一理念,就是使被动的宣传变成主动积极的宣传,主动寻找人们最急切,最想要的,做到以“群众为中心”。

1.3 宣传教育是服务

在人们的头脑中,服务就是技术服务,反而把宣传教育当做非服务,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要确立我们所做的教育宣传工作也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相比其他服务更具内涵,更具创新性,它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实际及时灵活地做出调整。

1.4 思想与行动统一

宣传教育不仅仅是耍嘴皮子,没有实际的行动也不能够产生效果和作用,计划生育的宣传是我们党的宣传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做到思想性与行动性的和谐统一,而不仅仅停留在虚的方面。

2 内容上的创新

2.1 界定清晰宣传内容

宣传教育一定要精确,千万不能够模棱两可,用最少的话达到最佳的效果,能够让群众明白,能够让群众在不懂理论知识的情况下,绕有兴趣地欣赏,并且能够让他们记住,所以内容一定要做到位。

2.2 宣传的内容要贴近群众生活

计划生育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话题,宣传的内容要坚决避免曲高和寡,空谈理论和说大话,说空话,所以宣传一定要让他们一听就能够懂,一看就能够会,以用就能够起作用,多讲一些实际实用的材料,此外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水平高的人,就把内容讲深点,反之,没什么文化的人就要做到深入浅出。

3 方法上的创新

宣传教育方式要随着计划生育内容的不断深化和新的形势不断变化。宣传教育决不能搞“一刀切”,要做到有层次,有重点,正对性要强,还要区别指导,依据城乡与各个行业的特性,采用各种方式手段来开展工作。在农村要与农民的努力劳作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结合起来。针对不同适合生育的群体,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具体的因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城市里要以一个小区为基础开展各种活动;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用自己的善意,真诚,信任,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展开面对面的,心向心的宣传,从所服务的对象角度来思量,为他们提供真实的能够帮助他们生活中问题的计划生育知识与技能以及如何避孕和节育,真正做到以情来感人。此外要注意效果,注重宣传方法的有效性,增强“可视度”,采取群众能够接受的方式,通过平等的,循序渐进的,生动活泼的宣传,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的愉快气氛中接受到有用的信息,使人们对宣传的方法和内容一方面感到于情于理,能够理解,另一方面感到亲切,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过耳即忘。

4 形式上的创新

内容和形式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我们宣传的内容在做到精细化的同时,形式也要做到恰当准确,由于现在社会和经济生活已经是多元化,群众心理需要,接受的能力,欣赏事物的角度发生了一些变动,他们的思想的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显著的差异。针对这种新的形势,就要去我们要抛弃从前落后的,而采用更具知识性,趣味的活动,例如办晚会,圆桌会议,电影下乡等。有效地利用一些新的媒介,推进宣传工作,尤其是要教会群众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像教群众上网,如何在网上购物,如何在网上学习和沟通交流,让他们体验信息时代的便利,不至于在当今时代落入“信息鸿沟“。

5 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新时期宣传教育的一个独特的新的理念,需要落实到工作的各个角落。

5.1 创建一个温馨的环境

要走情与理,多与精统一的环境建设之路。情与理统一是指在内容上以品味高,人文氛围浓,具有亲和力为特征,以情来感人,用情来替代传统的警告;多与精统一是指宣传的量和宣传的艺术性与档次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计划生育的宣传环境成为一种独特的亮丽风景。

6 结束语

总之,要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不断创新,计划生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适应新的情景和形势,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念上的新,唯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宣传教育的内容精和形式上的美,使得方法活起来,过程优美起来,提高宣传的品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月梅.浅谈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创新[M].山东: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

第4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党的以来,我国教育战线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从整体上看,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尚未根本改变,同时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应试教育”的弊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受传统观念和传统体制的束缚,重按部就班地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抑制,战胜恶劣环境的能力受到消弱,同情心、爱心、团结协作精神相对薄弱,这与时展的步伐是格格不入的。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期的素质教育面临诸多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树立信心,迎难而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作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自我牺牲精神。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就在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中。

其次,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作为教师,为人表率,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及时了解新的教改形势,学习各地的先进经验,拓宽视野,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加强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的学习锻炼,保持乐观的心理健康的情趣,启迪引导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再次,教师要有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和气魄。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模式,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教学和管理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施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大胆地开展创造性教学和管理活动的改革,把素质教育不断推向新阶段。

二、坚持以人为本,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第5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学生思想状况:学生积极要求上进,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问题,并愿意投身社会实践活动,表现出了独立思考和较为主动的参与意识。但全班的思想水平参差不齐,还有个别学生对集体活动态度冷淡,思想境界有待提高,更甚者有的表现出了自私自利、结邦交派、扰乱班级的正常学习生活秩序。

学生学习状况:班级整体学习成绩一般,出现了两极分化的趋势。优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但不够灵活,差生基础不扎实,出现了知识断层现象。总体上分析,全班学习态度还比较端正,由于处在小学阶段的末期,面临升学,有的在积极进取,有的失去了信心。

生理心理方面:学生生理发育基本平衡,身高、体重、胸围等基本合理,近视率较低,多数学生身体素质较好,在校运动会上屡屡夺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市教委的《关于适应新形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强化管理,依法治教,与时俱进,以人的现代化素质标准为内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切实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将日常培养与开展活动激发积极向上的情感教育相结合,积极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途径、规律,构建新时期德育工作管理模式,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贯彻新形势下的新教育精神,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班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大门为核心,深入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上一级学校送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二、具体工作目标

进一步强化做人,成长教育,课内打基础,教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课外活动求发展,按照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努力培养学生具备各种能力,培养学生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锻炼,学会吃苦,学会办事。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在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在校内做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儿童。

三、重点工作:

为了能把本班建成具有"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做一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班级重点工作计划:

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奖惩分明的班级公约;

2、在学生中培养竞争意识,有"你追我赶"的比学风格;

3、面对全体学生,要顾全大局,做到抓两头促中间;

4、关键要抓好班级的纪律,因为纪律是成绩的保证。要抓好纪律关键在教育好后进生。所以,转化后进生特别是双差生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5、成绩、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既要肯定成绩,也要不断督促,使他们不断取得进步;

6、力争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认识,不断上进。

7、配合各科任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

四、工作措施

(一)抓好思想教育,强化德育工作。

1、班队会为先导,品德课讲解为基础。

2、抓住养成教育,讲规范礼仪。

3、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

(二)深入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体卫工作,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1、积极参加学校体育卫生活动。

2、坚持上好两操,两课,两活动。

第6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地理课外活动,是中学地理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 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话动。这 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地理课外活动是在教育大纲范围以内的,学生自愿参加,旨在培养学生智能和特长的,具有吸引力的校内 各外种教育活动。

在地理教育系统中,地理课外活动是与课内教学相互渗透,各有侧重的子系统。从信息时代对人才需要, 从当前教改的高度看,特别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地理课外活动就有其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一、理论依据

1.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 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四有”人才 。

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不但要通过课堂去贯彻,而且还要通过课外活动去贯彻。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 起来,才能切实有效地贯彻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一代新人。

课外活动的全过程就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同时发挥作用同时进展的过程。因 此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起着明显的不可取代的作用。

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人,培养一代新时期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只有在活动中把德智体美劳统一起来,才 能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 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能获得课堂中口授笔述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同时对推进教改和发现培养热爱科学的人才 幼苗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两方面,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 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 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是知识的深化。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打下基础,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起着巩固、补充等辅助作用;也起着扩展 、深化、强化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特别关注这种课外活动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课堂打基础 ,课外出人才”。

我县气象台和水利局的几位专业人员都在中学时代参加过地理课外活动小组,都喜欢地理课。可见,地理 课外活动对学生今后专业方向的选择起着巨大作用。

3.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旺盛时期,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的身心得到正常发育,课外 活动以感性认识为主,这正适合青少年学生认识事物偏重感性的特点。经常为他们开展形象化的课外活动、并 加以启发引导,就是提高他们的认识能力。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 理愿望。

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 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4.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 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全面发展与注重个性发展)转变, 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而目前教学上存在读死书(死记硬背),集中思 维模式不利于人才培养。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就指出:要 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晨以及大社会中士农工商,三教九流 ,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他认为: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课外实践获得的知识是“ 亲知”,“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结合在“亲知”上,才能成为“真知”。因此,课外活动小组 ,不应把它们看成学科的附属物,或者作为提高及效率的手段。它是智力生活的策源地。这也说明了课外教育 实践对发展智能的重要性,而地理课外活动正是使学生成为“真知”的“亲知”场地和智力生活的策源地。

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还是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都只能以中等水平的学生为标 准。不能顾及学生客观存在的能力差异,抑制了学生个性发展。而地理课外活动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根据学 生不同年龄、不同程度,不同智力等心理特征实行因材施教。选择适宜的课外活动方式、类型和内容,分别组 织他们参加不同的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了学生各方面发展。

二、开展原则

1.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完全自发地,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 因而中学一般采取新学期开始,由学校领导动员,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专门的某项活动;也 可组织全校性或班级性的地理课外活动。前者一般为长时间定期,后者为短期不定期的活动。前者为地理课外 科技活动;后者为地理课外教学活动。一般前者为10多人的小型活动;后者人数可达数百人。因此,无论什么 类型的课外活动,应尊重学生选择,贯彻自愿参加的原则。这是搞好各类地理课外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 生自己动手,调动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可靠保证。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 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 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教师要耐心加以启发指导;而不要包办太多,更不 能包办代替。在指导过程中多一些耐心、表场和鼓励;少一些急躁、批评和责怪,以免损害学生的积极性。要 使活动真正体现学生为主、还必须在组织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解决好可能出现的问题、方能调动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

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组织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 适当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按活动范围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大类。

校内活动主要有:气象观测与天气预报、地震观测与预报、天文观测、教具制作、地理课外阅读、地理墙 报、地理竞赛、地理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地理游戏等等。

校外活动有野外观测、乡土地理调查(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环保等)地理旅行、地理参观,测量与地 形图绘制采集标本(包括岩矿、动植物,土壤等)。

活动可以是大型的(全校或班级性的),也可以是小型的(课外活动少数人)。可以是长期的如气象观测 ,地震预报等,也可是短期的如:地理展览、地理调查、地理报告会,主题班会等。

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内容的等等。无论那一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力求内容丰富多彩,都要 求教师做到每一过程步骤方法妥当和所达到的目标明确。这是确保课外活动胜利完成的重要环节。我校开展10 多年地理课外活动形式达16种,结合本县实际,小型课外活动常年坚持,如气象小组,教具制作(10~20人) ,全校大型课外活动如野外考察(佘山、淀山湖),各种地理专题报告等吸引了无数学生。

4.内容有趣与富有吸引力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应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这是搞好地理课外活动成败的关键。

选择活动内容时,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活动内容的思想性要寓于知识性之 中,要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同时还应考虑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

内容的选择宜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相适应。经过老师的点拔,或学生动脑后,只要稍为跳一跳就可做到。 其中老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示范作用,往往能起到吸引同学全心投入,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这是组织好活 动、扩大地理课外活动影响,使地理课外活动深深扎根在同学之中的关键。

三、实施的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学期地理课外活动计划表(活动序列表)。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方 法。有材料,物品工具的准备工作。及时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每次活动后要及时加以总结,要找出成功原 因及失败的地方。当然有的活动内容应有老师作出必要的示范。因此,无论是短期的或长期的地理课外活动, 都必须列出计划表,包括目的、任务、方法及所需的场地材料等等。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1到2课时 的活动量。小型活动人数一般10到20人为宜,大型活动可视情况而定,分若干小组,选出组长,以后在活动中 由各组长实际负责工作。师生共同配合有利活动开展。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 ,如在调查我县乡镇企业污染源时,强调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参观佘山天文台和地震站时要做好笔记, 要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适得其反。制作地 理剪报汇编应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对资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炼。凡是活动 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大大提高。

第7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创新;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1.以优秀传统带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

创新是民族之魂。对我党思想理论基础中的最基本要求。纵观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历了从形成、发展、成熟到完全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科学体系的发展进程。而我党的革命历程正是在遵循,大胆创新、锐意进取中,将不断推向前进,继而带领中国革命与国民建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党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移,积累了我党长期实践经验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思想认识更加必须适应新情况、新环境,必须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进行创新。

而对于县级自来水企业而言,创新正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力之所在。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生活方式及利益主体日趋多样化,企业中的职工群体正在逐渐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任务、渠道、内容和对象等方面,也相应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进行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展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新问题,及时跟踪了解新情况,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方法,创造新经验,才能始终保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2.以职工为本,充分发挥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作用

第一,要明确对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根本的在于“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实际开展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也必须抓住这个根本,因为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都要充分体现在价值观上。在社会与企业发展变革进程中,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必须工作要抓住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个根本中之根本,宣传和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双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职工道德建设,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目标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四有”职工队伍。

第二,要在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在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抓住这个核心,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判断是非,自觉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审时度势,准确处理好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各个层次的职工,树立起崇高的职业操守、生活理念、政治理想和道德标准,同时,对广大职工进行“四信教育”,即坚定对的信仰、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企业发展的信任感与参与感。

第三,要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在于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而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无疑是这项工程的基础。针对职工思想状况的变化,伴随工作重心的转移,思想教育应从注重灌输性向渗透性发展,从单向向多向发展,从重点向全面拓展,把职工的劲儿拧在一起、心拢在一起、力用在一起,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聚气凝力”形成合力,使广大职工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力量和青春。

新形势下,“关爱职工生活”是创新与发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职工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应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相结合,要注重解决职工实际问题,通过工会组织调研来听取职工的意见诉求,尽最大努力帮助困难职工生活。

3.改进工作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自来水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从政治高度出发,积极宣传职工自觉投身改革、勇于担当的奉献精神,加大依靠方针的贯彻落实,宣扬现阶段的工人阶级地位、作用及使命,切实尊重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及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最大范围地调动保护及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育方针,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生产现场,变“职工上访”为“干部下访”,收集职工的思想信息,跟踪广大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全面推行企务公开,真实公开职工关注的“焦点”问题,提高工作透明度;请专家老师作报告,解答职工心中的难点问题,与职工心贴心、面对面交流,释疑解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面对影响职工队伍稳定的突发性事件,从企业发展规划大局出发,将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矛盾激化;对职工遇到的真正实际困难,及时实施开展送温暖工作。

在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方式,既要用带有共性的方法,也要注意用带有个性的方法,使其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群体中都能发挥良好作用;第二结合传统手段与现代高科技手段,工作开展手段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以“网络政工”为重点,全面运用信息网络,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与拓展新时期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第三、职工思想教育要与文化建设两者有机结合,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平等和谐的劳动关系,将有效推动各项工作全面推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从性质和特点出发,做职工能够接受的事,做职工欢迎的事,做符合职工利益的事。只有紧紧依靠职工、深深扎根职工、热情服务职工,认真探索新时期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及特点,使职工活动载体多样化、思想工作方法化、教育形式民主化,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得到创新与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企业的和谐稳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正能量,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学佳.当前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第8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关键词: 学前音乐教育 多元文化 必要性 实施举措

多元文化出现于20世纪初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多元文化思想在社会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认同,同时对教育界的影响很大,影响到教育界教学理念的树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在新时期,多元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即使是学前音乐教育,也需要在教育方针制定方面体现出多元文化的教育思想,建立起多元文化的学前音乐教育体系,不断促进学前音乐教育的发展。

一、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的必要性分析

1.学前音乐教育体现多元文化是时展的选择。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学手段传统的问题,影响了音乐教育的深化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在创新发展的年代,我们不得不反思音乐教育现状。要提高音乐教育的质量,就需要在研究现实情况的背景下制定有效的教育指导方针,学前音乐教育也不例外。现在是多元社会,是开放社会,各种文化思想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文化兼容现象明显。音乐教育要培养优秀人才,或者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就需要在汲取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不能封闭,而要树立开放思想,能够积极借鉴世界各民族音乐教育文化思想的精华,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寻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之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并能够与世界文化相交融,协调发展,有效促进音乐教育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学前音乐教育体现多元文化符合幼儿的音乐心理发展需要。

对幼儿而言,他们的音乐素养较低,同时对不同音乐的喜好还没有表现出来。据调查发现,如果在这一时期,能够对孩子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使孩子能够接触、欣赏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则孩子会发展出自己的音乐偏好,孩子对音乐的感觉、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都会得到显著发展。在多元文化中,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全方位刺激,对于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对于孩子音乐气质的养成都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是符合孩子音乐心理发展需求的,能够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的举措分析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学前音乐教育要体现多元文化教育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1.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要融入多元文化。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虽然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提出学前音乐教育要体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但在具体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内容与多元文化融合不紧密,音乐教学实践体现不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因此,幼儿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要能够根据教学目标,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多元文化特点,使学生在多种音乐文化体验中,不断感知生活中的美,感知不同音乐文化的个性美,不断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启蒙学生的审美情趣。学前音乐教师要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不断探究教学内容与各种文化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展现出来,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前音乐教学能够体现多元文化特点。

2.兼容并包,使中西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都能得到体现。

学前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通过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价值和意义。要能够在自己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表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学习,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魅力。要能够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突出民族音乐,使学生对民族音乐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民族音乐,发展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要能够适当传扬西方的音乐文化,把世界各地区的音乐文化融入到教学中,把世界各地区的优秀音乐带入自己的课堂,使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就能感知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认识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灿烂音乐文化。通过多种音乐文化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欣赏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为学生审美品质的发展创造条件。通过多元音乐文化的引入,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个性体验,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

3.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前音乐教学中要体现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幼儿园音乐教师要具备适应、执行、完成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的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在自己的课堂中,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提高幼儿园教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课程内容的教学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路,能够认识到现代社会音乐教育体现多元文化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更好地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服务。第二,学校要努力为音乐教师提供更多接触多元文化音乐的机会,不断开阔教师的多元文化音乐视野,为教师提供平台,使其能够有效获得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积极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为音乐多元文化传播提供支持。比如,学校可以通过为幼儿园音乐教师提供培训的方式,指导教师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实践活动,还可以不断加强完善有关多元音乐文化的音响资料和文献资料检索工作,为教师进行学习提供物质基础,等等。通过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定能促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祥花.幼儿音乐教育现存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

第9篇: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范文

①文献资料法:查阅大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书籍,浏览中国知网上关于大学生心理教育现状研究的论文,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②专家访谈法:走访长春市高校的教育专家,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讨论。③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长春工程学院、长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三所高校在校学生各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98份,有效率99.3%。④数理统计法: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本文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教育重要性认知情况调查分析

对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心理教育重要性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从表1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知较高,其中有45%的学生认为心理教育非常重要,有37.9%的学生认为重要,有7.7%的学生认为不重要,有9.4%学生认为非常不重要。《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明确提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具有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随着高校加强了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大学生对心理教育还是比较认可的,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

(二)大学生对高校心理教育满意度调查分析

从表2大学生对高校心理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对高校心理教育的满意度不高,其中有19.5%的大学生对心理教育非常满意,有21.8%的大学生对心理教育满意,有34.6%的大学生对心理教育不满意,有24.1%的学生非常不满意。虽然全国高校一直在提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是这一工作在全国高校开展的情况并不均衡,一些学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没能将这一工作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内容来开展,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任务、内容、规律、重要性缺少研究,大学生心理教育开展的并不顺利,学生对高校心理教育的满意程度较低。

(三)大学生心理教育开展的影响

因素调查分析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教育开展影响因素的调查,从表3的调查结果来看,影响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其中有25.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心理教育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1.8%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完整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4.5%的学生认为师资力量差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有22.8%的学生认为心理教育方式落后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