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价值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价值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价值管理论文

第1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公司的信息技术部门和营销部门面临同样的机遇与挑战。高层管理已经将信息技术和公司品牌视为公司的关键资产,二者现已成为最高层战略讨论的核心。但是尽管公司认识到这些核心要素的重要性,他们还是要为如何衡量二者的战略价值和各自的表现而绞尽脑汁。

随着技术管理人员介入高层关于公司品牌的战略讨论,他们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其角色已扩展到设计和运用工具、监控公司品牌战略的效率、以及评估品牌的表现,但是他们当中有许多人仍不清楚品牌的全部含义。

一个普遍的的误解是把品牌当成一个徽记、一个标签或一幅广告,其实这些只是对品牌的有形表述,属于营销部门最基础的工作。领先的全球企业认识到,品牌的内涵远不只这些。品牌是一整套期望和联想,源于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体验,每一个喝可乐或开卡迪拉克车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测量方法的选取

好的品牌测量方法在于能用来做实际业务决策,并可以根据所得到的信息采取行动。下面五项基本原则有助于帮助公司明确是否为它的经营战略和在市场中的定位选择了正确的测量方法。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把这五项原则缩写为"SMART":

简单实用(Simpletouse)有用的测量方法是同搜集、分析和利用信息一样直接,关键要将测量品牌所花的时间减到最小,把使用信息的时间用足。

有意义(Meaningful)如果没有直接与公司的目标或公司与顾客各个接触点联系起来,那么,这个方法也许对提升品牌和公司的表现帮助不大。

能付诸实施(Actionable)一个测量方法的关键是要优化经理所做的决策,如果起不到这个作用,就要用其它有效的方法。

能重复使用(Repeatable)就数据收集而言,测量方法应该是可以重复使用的。如果你偏离上次的XYZ方法时,你也许不得不从头开始。要有可比性,即用苹果比苹果才可以有效地测量品牌。测量方法每年至少要评估一次或两次,将你的精力集中在"尖子中的尖子"上,而不是将投资分散在只能得到最小回报的地方。

要有接触点(Touchpoints)将测量的方法用在一些特定的群体上,虽然没有一个方法能够适合所有群体,但总有一两个方法对每个群体都重要。确定你最感兴趣的接触点,然后采用相应的测量方法。

品牌测量的类别

品牌测量通常蕴藏在两个大类之内:"战略性测量"(Strategicmetrics)和"接触点测量"(Touch-pointmetric)。"战略性测量"帮助团队评估各种品牌创建活动对品牌的总体财务表现的影响。"接触点测量"评估品牌的表现和品牌创建的主动性。当顾客访问网站或考虑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时候,顾客与品牌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接触点测量"偏重于品牌表现的无形方面,每种方法都有特定的目的,并被设计成了解品牌是如何影响购买决策的。通过询问目标受众的一些具体问题可以追踪到有用的信息。

"品牌偏好衡量"(Brandpreferencemetrics)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对市场反应的跟进。比如采访一个公司采购新电脑选什么牌子时,他们会说喜欢IBM产品,但到实际购买时,公司可能会选别的牌子。

"品牌意识和认知测量"(Brandawarenessandrecognition)常被同时用来显示整个营销组合能否有效地展示品牌的内涵。品牌认知旨在让潜在的顾客了解品牌能提供什么,以及顾客能否将品牌归类到合适的行业、产品类别和竞争优势中来。

高品牌意识和认知说明公司在传统的沟通方式上的投资可以降低一些,把资源腾出来投入到其它接触点上。"战略性测量"展现了品牌建设和管理对业务整体表现的影响,有些方法同盈亏有明显的关系,另一些方法则相对间接一点。这些测量可以用元和分来表示,或者用对盈亏有影响的指数来表示,"战略性测量"包括品牌的价格溢价(Pricepremium)和赢得顾客。

品牌的价格溢价是增加品牌收入的最好方法之一。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比同类低价产品或服务多卖了100美元,这个单笔销售的价格所增加的100美元就是品牌价格溢价。

把公司与竞争对手做比较的时候,这个方法也管用。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测量品牌的价格优势或与竞争对手相比不利的方面,所获得的信息能帮助公司为强化自己的地位而制定清晰的战略性目标。

少而有针对性的测量方法对测量成功非常重要,同时,在"战略性测量"和"接触点测量"之间要保持平衡,保证将顾客从购买前到购买后的全部体验都包含了进来。"战略性测量"应该根植在公司业务测量之中,这样就能易于接受并与高层管理者联系起来。

技术所起的作用

信息技术部门无论在制定和监控新测量方法时,还是在向那些实际应用的人员提供反馈时,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外,管理层选中的测量方法应该基于公司现有的能力,技术管理人员要决定技术的基础架构能否让合适的人获得合适的信息,这些信息怎样才能得到,为了提高决策程序,如何与现有的业务数据交叉使用,以及为了保证最终的数据顺畅地传递,公司应该怎样更好地鼓励在业务中分享关键数据。

第2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1.1档案记录形式呆板,缺少创新性

管理形式雷同性强是社会失范的突出症结之一,也称作“形式主义”。社会管理失范促生了呆板的档案管理形式,严重降低了档案的内在价值。现阶段,信息互动频率逐渐增加,单位之间的信息互补性进一步加强,因此,档案管理方案和管理模式范本就会流行于各个单位之间。会议和文件是管理的主要方式,无论是领导的言论,还是文件的内容都要求具有真实朴质的特点,严禁出现“套话”和“管腔”等形式主义的语言模式,然而受社会中形式主义的影响,领导演讲和文件中大多出现了缺乏实用性、创造性的观点,从而导致档案中出现重复记录的现象。比如在不同级别的文件中屡次出现“科学发展”、“人本主义精神”和“和谐团队”等方面的内容,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的保存价值。档案管理方式也是提升档案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多是沿用社会上通用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增强单位竞争力无益,不利于企业的个性化发展。

1.2档案信息失真,可靠性降低

真实性体现了档案的基本价值,但由于受各种社会失范形式的影响,档案管理中出现明显的信息失真和浮夸现象。比如,在现代社会中,某些单位为了逃避税收,篡改经济数据;有些行政领导为了减少自身责任,少报或者隐报管辖内的安全责任事故或者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而致使档案记录缺乏真实性,不利于国家及时做出指导政策。为了局部利益而背离客观事实的做法较为常见,是形成管理失范现象的根源之一,客观的社会实践记录才是确保档案生命力的源泉。档案失真包括两个方面,即记录内容失真和管理过程失真,后者是前者的保障。内容失真主要是指档案记录没有真实反映社会实践过程和实践情况,以造假和虚构出的文字或者数字记录活动情形,无实质性的档案价值。管理过程失真,是为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而将真实的记录进行销毁或者更改,弱化档案的原有属性,不能真实地反映不规范的实践过程。

1.3档案内容缺失,完整性差

在现实的社会活动中,管理理性程度较弱,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内容的完整性。社会失范易导致人们做出一系列的不规范行为,比如,在会议上,某些单位领导为了推脱自身责任,而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作为处理意见,或者谈话时避重就轻,甚至要求相关记录人员对自己的发言不予记录。在这种情况下,档案内容缺失较大,一些重大事项的处理决策和方案没有得到及时、完整的记录,或者方式较为含糊,不能为日后提供的参考依据。在社会管理缺失的环境下,各级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降低,因此,不利于日后成绩的发展。受管理缺失的影响,由于各种背景因素的影响,档案记录长期处于一种片面的记录状态,若不加以制止,不但降低了档案价值,而且容易造成档案管理短板,人们对档案完整性的追求也会逐渐消退,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及其不利。

2提升档案价值的方法

2.1优化管理内容,改变虚假的记录习惯

在不同的社会中,档案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的档案是密闭的、独有的,档案中的技术和经验可以成为企业对外竞争的优势,也容易导致企业陷入孤独的境况。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信息公开程度逐渐加深,档案内容日益透明化,单位之间的信息互动越来越多,并在相互借鉴中取得共同进步。如何使公共的档案管理经验成为单位特有的竞争性力,必须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档案管理办法进行革新。比如,对于单位内外部的技术文件、重大过失的处理方法进行收录,并进行长期保存,然而,档案的保存期限并不是越长越好,对于价值较为一般的档案通过鉴定文献类型,设定保存期限,同时按照国家相关档案保存管理条例,定期评定档案的价值,及时更新和消除“过期”文件。

2.2建立档案管理体制,灵活创建管理机构

开展档案工作,必须要有相应的组织机构保障,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也是提高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组织形式分为以下两种,即集中式和分散式,档案管理形式必须与企业的发展情况相对应。目前,管理体制均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单位的发展趋势来看,一方面,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朝着团队化组织方向发展,企业档案的管理权逐渐公开化,单位领导需要进行统一设定设置专业的管辖部门,强调档案管理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单位采取单位总部档案管理和项目管理档案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即单位内部设立自上而下的档案管理机构体系,任命总部的管理人员为档案部门主管,各项目的档案管理员为部门成员,进行综合管理。

2.3创新档案管理方法,吸收时代元素

档案管理方法关系到信息的有效收集量和保存价值的大小,单位应不断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及时吸纳优秀的管理方法。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成形若干个范式,并在相应的时期促进了单位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信息化逐渐成为当今的发展趋势,又创造出更多的档案实体形式,为了更好地开展实体档案和电子档案工作,人们进行了多次尝试,但管理效果仍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要向同时做好不同类型的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应根据不同的档案种类,确定相应的档案管理方法。比如,对于数量较大的、使用频率高的档案,使用胶片或者磁盘的形式进行存储,对于数据原始档案,通过建立数据库进行存储,对于机密性较强的档案则可利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储存。

3结束语

第3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对于顾客资产的涵义,学术界存在分歧表现在顾客资产的界定标准上,主要体现为顾客范围的确定。顾客资产被首次定义时,顾客的范围仅是指现有的顾客,后来鲁斯特等人指出顾客资产所指的“顾客”,是最有价值的顾客而非所有顾客在其生命周期内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值。显然他们是从顾客价值角度分析这一问题。RobertE.Wayland和Paul.M.Cole(1998)通过调查一些企业,对他们的顾客进行走访,得到企业顾客盈利能力的相关数据,测量分析后得出企业顾客的盈利分布状况模型,发现顾客忠诚度与企业利润贡献量确实存在正相关关系。他们按照顾客忠诚度和利润贡献量二维标准得出结论:忠诚度高、利润贡献量高的顾客越多,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基于此,企业应该将贡献最大利润流的忠诚顾客作为顾客资产的计算对象,而不应将非忠诚顾客或零散顾客纳入到顾客资产范畴。“顾客”的范围应是那些持续为企业创造利润贡献的现有或未来顾客。

二、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

Rust等(2000)提出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模型,此模型基于顾客价值理论,与他们所提出的顾客资产概念相匹配。该模型指出顾客资产由三个驱动要素组成,分别是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和维系资产,并伴随有11个亚驱动要素。此后诸多学者在此模型基础上研究顾客资产相关内容,但在随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发现一些不易被观测的因素也在影响顾客资产,资深咨询顾问FrederickReichheld(2001)发现推荐效应、增量采购、知识建议、价值溢价以及成本节约等这些重要因素影响忠诚客户产生利润。随后,Berger引用弗雷德里克﹒莱希赫尔德的研究成果发现影响客户现金流的重要驱动要素有:时间关系客户收入的自然增长、满意客户的推荐收入、老顾客的成本节约和老客户所支付的溢价。由此可以发现难于观察的非购买行为影响顾客资产,这些非购买行为称之为感知资产。国内学者邵景波等(2009)对传统的顾客资产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四维驱动要素模型,这对于顾客资产相关研究是一个新的思路。本文借鉴Rust等人的研究结论,认为价值资产的驱动要素是质量、价格和便利性;品牌资产的驱动要素略有不同,本文认为品牌认知、品牌偏好以及品牌美誉度影响品牌资产,其中品牌认知反映顾客对品牌认识和了解的程度,品牌偏好是指顾客对品牌的一种偏爱,品牌声誉、顾客对品牌的接受程度以及顾客对品牌的道德感觉组成品牌美誉度;关系资产的驱动要素也略有不同,本文从关系理论出发,认为关系资产是由顾客信任、顾客满意以及顾客忠诚这三个要素影响的,是指顾客对企业的信任程度,满意程度以及忠诚程度。但由于关系资产的特殊性,需通过具体维系活动来表现其影响因素具体形态,这里笔者借鉴帕拉苏拉曼关系营销的三个层次,将企业顾客维系活动划分为金融层面活动、社交层面活动和结构层面活动。邵景波等人(2009)提出的四维驱动要素模型,认为感知资产是由口碑宣传和交叉购买两个要素影响的,本文则认为感知资产是由以下五个因素影响:口碑宣传、交叉购买、知识建议、重复购买以及价格溢价。其中,重复购买和交叉购买是相似的。重复购买是指顾客购买相同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行为。知识建议是指客户向企业提供的信息,包括客户满意度信息、客户需求信息、竞争对手信息、产品改进知识信息等。价格溢价是指对企业产品价格敏感度低的忠诚顾客购买企业边际利润大的产品,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润。感知驱动要素是顾客对公司产品整体感知结果对顾客资产的影响,它与其他驱动要素共同作用影响顾客资产价值。

三、顾客资产的测量

对顾客资产的测量建立在顾客终身价值(CLV)计算基础上。Blattberg和戴顿用以下方法来计算顾客终身价值:首先,测量每位顾客整个生命周期内对公司的期望贡献。然后,按照公司投资的目标收益率将上一步的期望贡献折现成净现值。最后,将所有现存顾客折现后的期望贡献加总得到顾客终身价值。后来诸多学者研究CLV和顾客资产测量问题都延续这一思路。国外学者的顾客资产测量方法主要是在顾客资产三个驱动因素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测量和评估,分析不同方法、策略对这三个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最终得以提升顾客资产。学者们已经建立了诸多模型来描述顾客资产测量的问题。这些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计算CLV的模型。此类模型可以概括出五种:这类模型包括计算顾客终身价值的模型和配置资源使CLV最优化的模型。以上模型均是使用企业内部数据库的模型。企业内部数据库的数据有时间序列性,用于测量单个顾客、某个群体以及整体顾客的顾客终身价值。前三个模型需要大量个人层次的信息,若从整体层面上使用需要对每个参数进行单独估计。数据可用的情况下,它们的优势在于易于实施,但这三个模型没有考虑参数之间的关系,也没有考虑竞争者行为,更无法模拟出顾客潜在的行为。后面两种模型适用于顾客处于流失的情景,这种情景下很难观察顾客是保留下来还是离开。相较于前三个模型,这两个模型考虑了顾客购买可能性,将顾客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结合到测量过程中,不易观测的行为得以显现,测量结果更为精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上这类模型所使用的数据可靠、具体、详细,企业根据模型测量结果,将资源进行分配,针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营销方案,体现个性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这类模型存在以下缺点:首先,缺乏与竞争企业的交易信息,没有模拟竞争的影响,所得测量结果存在偏差;另外,该类模型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数据,数据不详细会导致测量偏差,这就要求企业需拥有较成熟的数据库技术,这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来说很有难度。第二类是顾客群分析模型。此类模型可以为顾客终身价值计算提供数据。Pareto/NBD模型是这一类模型的代表。Schmittlein和Peterson(1994)还提出了Pareto/NBD模型参数的合适的估计方法。此类模型是在第一类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的顾客群模型,所用的数据也是来自企业内部的数据库,只是将具体参数扩大到群体,以整体来进行测量。这类模型考虑了顾客购买行为的不确定性,在测量过程中首先测量整个顾客群的过去购买行为,以此推出下个时期顾客购买的可能性,这样使测量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第三类是CLV规范模型。主要是通过调查数据来计算顾客资产的模型。这类模型的优点是,它不需要复杂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建模技术,这对于缺乏数据的小型企业更有意义。这类模型均很好地模拟了竞争的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大大提高。此外,企业通过此类模型可以明确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的重要性,资源配制得以优化。目前对基于调查数据的模型应用最为广泛,因为通过使用调查数据建立的模型新颖、全面、真实,比较符合学术研究人员的不同要求。但是调查数据的随机性特点,可能使样本数据的质量易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尚需对这些因素进行处理,增加了研究工作量。对上述测量模型比较分析,Rust等人的营销收益模型是最佳的,虽然仍存在诸多局限,但它已在顾客资产测量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原因有三点:首先,营销收益模型考虑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的期望终生价值的同时,考虑了顾客的“获得”和“保留”。在计算净获利时,使得顾客获得成本更加准确。其次,营销收益模型进行了明确的模拟竞争和品牌转换。再次,Rust等人在提出该模型时进行了实证研究,有详细的统计过程,所用数据是稳定且无偏。最后,营销收益模型根据购买次数折现,而不是根据时间折现,这对于某些需要长期经营获利的行业来说更为合适。

四、顾客资产的增值

顾客资产增值是通过提升顾客获利能力来实现的,企业将精力集中在传递顾客利益上,最终使企业的利润(即顾客支付的资金与服务于顾客的成本之间的差值)全面增加。顾客资产获利能力分析有效地指导了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其成功之处就是可以确保企业能在获取、保持与发展其目标顾客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以最适当的投入获取、保持和发展目标顾客)。国外学者对顾客资产增值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两大基础上:首先是划分顾客群,其次是确定顾客资产驱动要素。研究思路是:影响不同顾客群体的顾客资产驱动因素之间存在差异,针对不同顾客制定不同营销策略,能够使企业顾客资产增值的机会加大。国外学者Rust等(2000)通过对银行业顾客的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技术分析后得出他们的顾客金字塔营销理论模型在银行业的适用性,顾客金字塔中不同层级的顾客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随后,他们针对顾客金字塔模型的各个不同层级,通过价值、品牌和关系驱动要素的影响作用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把获利能力差的顾客变成获利能力强的顾客。在此基础上,国内学者郑浩、胡正明(2005)结合PhilipKotler对全方位营销架构的论述,提出了顾客资产增值管理的实施模型,包括价值探索过程、价值创造过程和价值维系过程。探索过程是指顾客资产份额和顾客金字塔结构的确定过程,这是实施模型的基础;创造过程是指价值资产、品牌资产的创造过程;维系过程是指维系资产的创造过程,然而此实施模型缺乏感知资产的创造过程,一些不易观测的非购买行为未被考虑,顾客资产的测量可能不准确,从而影响企业制定切实的营销策略。刘建新、陈雪阳(2005)提出顾客资产增值的实施策略—顾客范围策略,主要通过加强价值权益、品牌权益和关系权益的开发和管理,提高顾客的获得率和顾客增值购买率。近年来学者们开始尝试新的研究思路,希望通过改进顾客资产测量模型来实现顾客资产增值。邵景波等(2009)以移动通信企业的顾客资产提升为例,利用四维驱动顾客资产测量模型先确定了影响顾客资产的各亚驱动要素的权重因子系数,随后进行了定性分析,提出企业顾客资产的相关提升策略,为顾客资产增值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顾客资产增值的研究中,学者们对顾客群划分的结果虽然有多种,但基本都是以顾客的盈利能力为划分标准,而在确定顾客资产的驱动因素时,存在不同的界定方法,这使得学者所做的实证分析数据来源标准不一,一定程度上缺乏信度,在这一点上仍有待学术界深入探索,形成归于统一的方法。

五、结论

通过上述对已有研究的归纳、分析,顾客资产管理研究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入。

1.在会计分录下对顾客资产加以衡量,增强模型的可操作性。

研究学者们认为与会计分录下的其他有形资产相比,顾客资产可以在未来较长的时间为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顾客资产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无形性等特殊性质。目前学者们对于顾客资产的研究,仍只停留在理论模型和概念上的认识,可操作性的模型甚少。且大部分研究主要针对过去静态地去考虑顾客的经济获利能力,忽略了动态因素对它的影响。因此,要真正的在会计分录下对顾客资产加以衡量,即结合实际,对测量模型的假设和相关参数予以修正,使其准确反映顾客资产的价值,最终将顾客资产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中,进行资产平衡运算。

2.基于顾客资产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可以提升顾客资产价值。

无数事实证明顾客资产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企业应将吸引、维系顾客的相关活动与提升企业竞争力联系起来,将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与顾客资产的管理联系。已有的研究通过对顾客资产的驱动要素模型的改进,对提升顾客资产价值进而增强企业竞争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静态的组织能力已经不能保证企业可以获得持续较高的顾客资产,必须开发动态能力,才能应对竞争环境下顾客资产价值提升。顾客资产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顾客资产的价值资产、品牌资产、关系资产以及感知资产。

3.企业营销活动促进顾客资产形成。

第4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预算管理,是基于未来各种业务中的投入产出的价值规划、计划,是对未来一定期间企业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的具体的谋划,而不是为生产而生产、为经营而经营;要根据公司战略、方针目标,将指标层层落实到各单位、个人,将人力、财力、物力在各业务单元上分配,形成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分为长期预算和短期预算。它是各部门工作的奋斗目标、协调工具、控制标准、考核依据。制订科学的预算并严格执行之,能使企业经营按预定轨道运行,不至于盲目扩张、盲目投资,不至于偏离其战略目标;能使人财物在各环节合理协调配置,不至于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因而避免损失浪费和经营无效、经营失败等极端不利情形出现。财务预算包括了现金预算、利润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为日常业务运行提供财力保证,为利润目标实现提供指导纲领,为资产保值增值提供规划文件。具体实施预算管理工作时,宜使用滚动预算,使生产经营均衡运行,避免前松后紧等不利现象发生。

二、投资管理

投资分为实业资本投资与虚拟资本投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譬如,投资于实业资本的企业上市,其资本被证券化,成为了虚拟资本;而投资于虚拟资本的证券,超过了控制权,其实际的企业就可接管过去,成为其子公司,构成企业并购,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转化为实业投资。出售、并购企业要根据公司战略、行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来决定。价值评估要根据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来进行。在并购企业时要注意:对可辨认资产估价不可过高,要按市价或净现金流现值或重置成本评估;对无形资产估价也要科学合理;要充分估计到并购后企业整合在企业文化、技术、工作流程、业务上的难度,保证并购成功,发挥各方面协同效应,取得协同价值。在出售企业时,要充分评估到无形资产的价值,如土地使用权、地下矿藏、商誉、专利技术等。并购企业中价值巨大增值的案例是不少的,证券投资中的利益也是不容忽视的,更新、扩建、技改创新项目对增强核心竞争力有作用,对获得超额价值有影响。另外,对于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的影响在各项决策中要充分予以考虑,在业绩考核与评价中要科学地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资本结构管理

资本结构指自有资本与借入资本在总资本中各自的比重情况。对它们的结构进行管理,主要出于对利息成本可以税前扣除的优惠的考虑,同时又要考虑能借到资金的最大额度与使用效果,也涉及利润分配政策。

四、套期保值管理

由于企业所需原材料与生产的产品价格,会随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波动,有的会波动很大,就会严重影响产品的生产成本与销售收入,导致成本预算或销售收入预算及利润预算无法完成,财务状况陷入困境。在没有套期保值下,人们只能对此处于“必然王国”状态。然而,一旦严格使用套期保值工具,就能将波动很大的价格市场,化为波动很小的价格市场,在方向判断正确下,其效果比正常市场情况好很多。对于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的波动,也可采用远期合同等手段防范它们的风险。套期保值管理中,要执行铁的纪律:交易方向相反原则;商品品种相同或相近原则;商品数量相同或相当原则;交割日期相同或相近原则。对于实行套期保值没有现成条件的,可以构造资产组的方式来类似操作套期保值管理,即广义套期保值管理。这对于防范市场风险有重要意义。

五、税务及优惠政策利用管理

精通税法、合理避税、充分利用政府各项优惠政策,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贯穿于企业经营决策各方面,包括财务管理各方面。如税法认定折旧可以税前扣除,对更新、租用还是维修固定资产的决策有影响;自主研发项目形成无形资产税前抵扣加计50%,对自主研发还是外包研发的决策有影响。在一些开发区的税收优于一般区域的税收,对项目设在原处还是设在开发区的决策有影响;自然灾害发生时,一方面,参与财产保险的情况下,可获得一定比例保险赔偿,因而要对相应财产统计;另一方面,有的可获当年免税优惠。一些出口企业能获得出口退税利益,对产品出口还是就地销售的决策有影响。对税务政策的变动,要有灵敏的反应。如今年的个税改革,就将起征点改为3500元,9月1日起实行,由9级调为7级。在代扣个税时就要调整相应的系统。这对于职工获得实惠,在工薪上不影响正常成本决定增加多少的决策有影响。还有,最近出台的《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6项金融措施与3项财税措施、《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对小型微型企业三年免征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11月17日公布《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上海试点相关政策规定,明确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上述行业分别适用11%和6%两档低税率。

六、风险防范与管理

第5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图书管理工作在当今社会发展下的必然要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情报信息服务。当今社会的发展是“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通信、信息数字化和计算机国际语言化技术”为主,正在逐步把旧的、被动服务的图书馆管理转向了全世界的网络化管理。图书馆服务应逐步向现代化服务转变。图书管理工作是学校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了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因此,现如今对大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如何造就一支素质高、知识面宽、业务技能精的图书管理人员就是当前大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新型图书管理队伍。而处在读者服务最前沿的图书管理人员是图书馆信息开发与利用的实施者,他们又是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这就要求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具有:(1)要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打开工作的新局面。(2)掌握图书专业知识,努力实现由图书资料的初级加工向以现代化加工的转移;实现从传统结构的文献管理向网络化管理的转移;实现图书检索由单一的手工检索向以计算机检索为主、手工与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检索方式的转移。(3)学习外语,通过学习并运用外语这一交流工具,广泛了解世界上各个学科的发展。

二、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大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质并注重自己的形象

图书管理人员的形象是图书馆形象的重要窗口。读者进入图书馆首先看到的是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图书管理人员,因此,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服务态度、仪表服饰最容易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要加强管理人员思想、道德的教育,让他们要做到爱岗敬业,一心一意为师生服务,要有默默奉献的雷锋精神。让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到用语的文明,热情的态度、周到的服务,得体的服饰,以体现他们在工作中的最高价值。

(二)提高图书资料知识,加强业务培训

如今已走向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大学图书馆,正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但带来问题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机遇。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对图书馆的需要,更好地为师生提供服务。掌握图书专业知识的途径有:(1)加强岗前培训。采取不同形式进行岗位技术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图书管理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除学习基本的理论外,还应增加图书信息的现代化课程,如计算机应用、数据库应用等。通过岗前培训使老管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管理人员逐渐熟悉自己的工作。(2)多参加图书学会组织的学术活动。图书管理人员应加入各类专业学会,参加他们组织的专题讲座、学习参观等活动;还可以组织有能力的管理人员编写专业书籍,翻译外国的图书资料,以利于相互间的交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开阔视野,掌握图书信息新趋势。(3)通过继续教育来改善图书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主要有参加脱产学习、函授、参加自学考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能力、计算机知识培训、学习外语等。现在的图书馆,要面对发展迅猛的科学技术,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想要防止知识老化,跟上时展的节奏,就要有努力学习与勇于创新的精神。继续教育还可以培养管理人员的实践能力,使他们不断获得新知识和技能。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调整,才能使自身的素质得以提高。

(三)鼓励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具有创

新和竞争意识,为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图书馆必须鼓励管理人员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在管理上,建立鼓励机制,以调动图书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挖掘他们工作的潜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图书

管理人员的人生目标和态度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表现,也就是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职业的认识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向往与追求。图书管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是他们对事物的好与坏、善与恶进行判断的标准信念和原则。多元化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是衡量其社会价值的标准,进步的社会、发达的技术,人们越是需要图书馆提供更多的情报与信息。而图书馆员的职业价值恰恰是为了顺应人们需要情报信息来体现的,所以图书管理人员就应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来满足和肯定自我价值。使其在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中享有更高的尊严和价值。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是对已经保存的图书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使他们由传统的图书管理员转化为现代化的情报信息管理专家,成为知识、网络导航员、专业学科管理员等。图书馆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服众职业价值观。在工作中,本人发现有一大部分图书管理人员由于有模糊不清的价值观,使他们带着消极情绪工作,加之没有学术地位,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师生对纸质图书的需要来服务。这些价值观无疑对提升图书馆员职业价值观没有指导意义。所以,对于大多数图书资料管理人员而言,应该在实践过程中逐渐以动态的形式提高职业价值观,要有与时俱进、勇于奉献的活雷锋精神。

四、提高大学图书管理人员素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6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摘要:价值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被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和学者关注,特别是企业,要想实现价值管理,必须把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首要目标,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对企业实现管理观念和经营方式的转变提供借鉴。

关键词:价值管理;企业目标;股东价值

企业作为在生产或流通领域从事特定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获取经济利益的实体,需要有一个简明、连贯、合理、具有推动作用的目标,以充分发挥其导向、激励、凝聚等作用。因此在制定企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一个目标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特定的主题,不应该是模糊不清,过于抽象的。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使本企业成为一家更有进取心的企业。”这个目标就十分不明确;其次,目标应该是可以测量的,只要有可能,目标就应该用定量指标来描述。为了对企业管理活动的结果给予准确衡量,企业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以检验的。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地说明企业将在何时达到何种结果。目标的定量化是使目标具有可检验性的最有效的方法;再次,目标应该是积极进取的,具有挑战性,同时又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目标本身是一种激励力量,特别是当企业目标充分体现了企业相关利益者的共同利益时,就会极大地激发企业职工的工作热情、创造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总之,正确的目标对企业的行为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它是企业制定战略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目标明确了企业努力的方向,体现了企业的具体期望,表明了企业的行动纲领,它是企业战略实施的指导原则,目标必须能使企业中的各项资源集中起来,减少企业内部的冲突,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它是企业管理的评价标准,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和可衡量的,以便对目标是否最终实现进行比较客观的评价考核。

一、正确理解股东价值最大化

价值管理(ValueManagement)是美国学者肯·布兰查(KenBlanchard)在《价值管理》一书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依据组织的远景,公司设定符合远景与企业文化的若干价值信念,并具体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上。惟有公司的大多数股东、员工和消费者都能成功,公司才有成功的前提。为达到此“共好”的组织目标,必须逐步建立起为成员广泛接受的“核心信念”,并且在内部工作与外部服务上付诸实施,使其成为组织的标准行为典范,方能获得真实与全面的顾客满意。采用价值管理,能将管理的决策重点放在价值的驱动因素上,将远景总体目标、分析技巧及管理程序协调起来。

企业管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规模最大化向价值最大化转化的过程中,需要重新理解财富创造的途径和转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思想。企业管理的重点不再局限于工人的效率和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也不再把营运规模、社会效益、市场份额、社会形象作为经营管理的终极目标,而是紧紧围绕“价值”这个中心,通过兼并、重组等最直接、最便捷的资本市场运作方式,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管理指企业紧紧围绕价值最大化目标,适时地根据环境变化,通过对投资机会的把握,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其中包括战略性投资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采取兼并收购、资本重组等超常方式,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以增加社会和公众对企业收益和增长的预期,最终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对于企业管理来说,首先必须理解价值,尤其是股东价值最大化问题。

股东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是企业的净资产价值达到最高,从而使所有者的收益达到最大。对于把企业所有者的利益摆在首位,即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要有正确的理解,本目标实际上做到了把企业所有者权益、债权人、职工、员工、顾客等方面的利益都兼顾,并且价值标准也是我们已知的衡量绩效的最佳标准。

首先,如果一家企业无法为它的所有者创造价值,那他就不能吸引权益资本来为企业的活动提供资金。没有权益资本,也就没有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充分肯定了所有者的地位和作用,最大程度地维护了所有者的利益,不仅稳定企业原有权益资本,还会吸引更多的资金。企业的资金来源于股东和债权人,他们提供给企业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任何资本的使用都不是无偿的,只有当企业的投资计划能够带来丰厚的利润,并且其预期收益超出它的投资成本时,股东和债权人都能从中获得收益,它才能吸引外部资金。

其次,强调股东的价值最大化不是为了股东的利益而去忽视债权人、顾客,压榨供应商,不顾员工的利益。股东得到更多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得到更少的价值。债权人在收益分配上有优于企业所有者的权利,即只有债权人按时收本获息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后,才向股东分配利益。所以股东权益达到最大必须以债权人的利益实现为前提。员工作为财富的创造者,只有其利益得到保障和最大程度地实现,他们才能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股东创造价值,并且只有那些与债权人、顾客、员工和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宝贵关系的企业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若不为员工、顾客、供应商提供价值,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期望为股东创造价值。

第三,股东价值是要求完整信息的唯一标准。为判断价值创造,必须具备长远观点,能够在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上处理所有现金流量,并了解如何在风险调整基础上比较不同时期的现金流量。没有完整的信息,几乎无法做出妥善决定,而其他绩效标准,比如利润不需要完整信息。因此价值不能是短期的,它要求长远,并要求完整的信息。

二、如何贯彻为股东创造价值的目标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随着战略管理思想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使企业认识到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并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量,为股东创造价值,增加企业财富。基于价值的管理强调在各个层面上都能作出有利于增加价值的决策,从而要求上至总经理下至一线员工都能树立创造价值的概念,并能深刻理解影响企业价值的关键性变量。为股东创造价值,增加企业财富的基本途径主要有:通过提高边际资金利润率和更有效地利用资金来增加利润;降低资金成本;发展业务以有利可图为目标。增加财富的初期,要通过资产重组、降低成本、合理分配生产能力、工艺改善等来提高经营水平,并通过改善资金结构来增加股东价值。这些方法的应用大多很成功,但在技术爆炸、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股东期望以更高的增长速度增加财富。这种增长要求完全释放企业员工的潜能,通过他们的责任心和能动性提高企业效率,创造出优秀的经营业绩。在不断变化、不可预测、充满不确定性的经营环境中,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大多数人都有无法估量的巨大的潜能,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潜能,笔者认为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尤其重要:

1.确切地表述企业的目标。

企业的每个员工都必须认识到:是否增加或减少了股东价值是判断每个想法和做法的标准。透过股东价值这块棱镜,使企业能够得到对改进经营管理的新认识。创造股东价值的最基本的方法是资金的收益率要高于资金成本,企业中的每个人对此都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清楚他们怎样才能在企业中为创造价值做出最大的贡献。

模糊的目标是很危险的,所以必须尽最大努力向企业的所有员工表述和阐明企业的目标。实现这一点,企业必须做到不分等级,从企业的每个层面,每个角度选择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工厂的操作工人、业务部门经理、秘书和人事部门的领导,一起探讨关系企业未来的问题。使员工对他们所掌握的技能、从事的工作和追求的事业有更强烈的责任感。

2.把个人目标和企业行为评价标准结合起来。

“只有考核,才能完成”是一句古老的格言。通常,创造股东财富只是企业高层领导的事,然而,如果中层管理人员对这件事不关心,那么很多增加利润和提高收益率的机会就会丧失或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对企业来说,如何分解股东价值指标并把他下达到每个业务部门中去,就可以把员工个人的行为和报酬与其所创造的价值联系起来。利用一个新的财务标准——经济利润,就可以有效地把所有员工的行为和业务活动统一到创造股东价值上来。经济利润定义为税后净利润与产生利润所用成本之差。企业可以通过经济利润把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投资决策、激励机制与股东价值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短期化使得企业员工的行为与价值创造目标保持一致,并有助于实现价值创造目标。经济利润定义为税后利润与产生利润所用资本成本之差。即:

经济利润=投资资本×(投资资本回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经济利润测量企业一段时期内的收益与它为满足其投资者而必须赚取得收入之差。在一段期间内最大限度提高了经济利润,也就最大限度提高了价值。这样,始终建立在长期现金流基础上,面向未来的评价企业价值的价值指标就转换为以实际经营业绩为依据的短期指标即一年期指标。

三、结论

第7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所谓的价值工程就是指借助现有的方法和理论对对象的功能和费用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来不断的提升研究对象的价值的一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策略。其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在功能、价值以及成本方面的估量,而研究对象的成本和功能的比值就是体现其价值的方法,运用价值工程时,我们所分析的主要内容就是研究对象的功能,而成本实际上就是指在其自身的寿命周期中所需要花费的钱。一般情况下,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在其设计阶段我们就能够将其绝大部分的周期花费统计出来,那么在其他阶段所产生的一小部分的花费对于总体的费用实际上是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的。因此,要想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应用价值工程,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建筑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认真的研究,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与功能是能够相互匹配的,从而真正的实现功能最优化、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

2价值工程在建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科学的应用价值工程对于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以及节约投资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对于提升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保证项目的整体质量以及实现成本的最小化也都是有着积极的意义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中最有效的应用价值工程方法呢,下面我们便来详细的介绍下具体的应用措施:

2.1建筑项目管理中价值工程的应用原则

第一,我们应深入的理解建筑项目建设者的建设思想,施工单位在项目的施工建设过程中,也应坚定的贯彻建设单位的具体思想要求,无论是最开始的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还是最后的项目质量的竣工验收阶段;第二,应尽可能的实现项目功能和成本的双赢,严格的遵循建设单位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同时充分的考虑到使用者的具体要求和潜在要求,应尽可能的用最少的成本设计出功能最完善、质量最优的产品;第三,应合理的利用各类资源,把握每一类资源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不断的整合并且优化企业投入、环境资源和信息资源者三个方面的内容,尽可能的降低成本的消耗,从而实现最终目标;第四,应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要保证建筑项目的建设质量,同时融入整体价值和部分价值的理念,同时实现短期的目标和长远的目标。在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应用价值工程方法后,那么就必须对项目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理,工程的招投标、工程合同的签订、承包合同、施工准备、施工以及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内容都是包括在内的。在建筑项目管理中应大力的推行价值工程方法,将价值工程作为有效控制建筑项目功能、质量、成本和提高工程效益的重要手段。

2.2在施工方案的选择阶段应用价值工程

通常情况下,施工单位会根据工程项目的自身情况、结构特点以及各施工关键部位制定出若干个可以采用的施工方案,而施工方案的选择阶段就是对这些施工方案进行辨证并选择最佳施工方案的过程。分析时应同时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并且以价值工程方法为主要手段,综合的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各大功能,根据最后的分析结果来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其中,定量分析指的就是以价值工程的技术和方法为依据来对比和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的费用、成本和效益等方面的内容,而定性分析则是指分析、论证并且评价建筑工程项目在工期、技术和费用等方面的因素,在应用价值工程来选择最优施工方案的过程中,定量分析所发挥的作用更加的关键,因此,在实际选择施工方案时通常都会优先考虑定量分析的结果。

2.3在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应用价值工程

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最重要环节,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所发挥的作用最为重要,同时其对管理的水平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其管理效果的好坏不但直接的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同时也会对建设单位所能获得的经济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将价值工程的理念应用到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的功能、成本和效益的最优整合。而我们之所以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进行管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保证其具备了所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实现其项目成本的最小化。一般情况下,在确定了最终的施工方案后,为了进一步的达到少投入、高效益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应再一次的优化配置现有的各类资源,而我们所应用的价值工程方法则包括确定施工方案、施工团队以及施工中的转场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应慎重的决定这些内容,从而实现最优。

2.4在验收阶段应用价值工程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应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其就是指用最小的费用来全面的了解并且正确的验收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整体质量,确保其质量是符合设计要求的。如果所得到的价值系数越高,那么就说明了建设管理团队在验收工程质量时所产生的花费越少,并且所得到的工程质量的信息也是更全面的,那么建设单位就能够更加全面并且准确的认识到工程的实际建设情况,工程就会取得理想的开展效果。可见,如果能够在竣工验收阶段科学的应用价值工程方法,那么其对于节约成本和提高工程效率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工作人员在验收工程质量时,应以使用用户为基础尽可能的一次性验收成功,保证验收质量,同时全面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3结语

第8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一)重组业务流程

实施价值链资金管理需要进行的前期工作是分析、重组业务流程,改变传统塔式组织管理结构、峰顶式业务流程是重组要改变的实质内容。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应该以作业流程为中心,重新组建的管理结构应该具有扁平化特征,扁平化管理模式能更好的使员工融入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内部各层级的交流没有阻碍,信息交互更为顺畅,流程也能更好的体现出灵活性及应变能力。重组业务流程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满意客户的需求,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持下,以改善业务流程为对象,重新思考企业目前的业务操作流程,多角度对流程效率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创造及设计,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本质上的变化。企业要时刻牢记重组业务流程的关键词,那就是完善性、根本性和彻底性,实施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点是建立起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二)再造资金流程

资金实际上就是企业财产物资的货币化表现形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无论是筹资、采购、销售、投资、利润分配等环节均是以资金做为纽带,可以资金像血液一样贯穿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价值链资金管理的关键点事重造资金管理流程,业务流的改变会带动资金流会的变化,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使得企业整体运作流程更为流畅,各个业务环节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企业资金管理效率也必须有相应的提高,这样企业的资金流程才能与重改后的业务流程相适应。企业要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通过内部自行开发和外部市场引进相结合的形式,借助业务处理和财务处理具有融合性管理软件,最大程度的实现企业管理流程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数据的全面共享,保证企业预算、资金监控、结算等财务管理活动规范化,这需要企业留意几个方面内容:首先,财务工作的中心点要确定为财务资金管理,将网络信息技术在企业内部全面推广应用,积极开发实现企业多业务口业务融会贯通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使企业各方面的信息数据高度集成;其次,逐步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以控制企业财务资金为核心,彻底解决企业财务资金信息失真问题,保障财务资金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再次,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经济体的财务和业务必须具备融合性,这是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起到的作用,企业有必要研发或购置高效管理软件,实现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数据的集中化;最后,建立业务与财务同步进行的管理层查询系统,保证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使得管理层的决策工作更与一线工作相结合、更具有实效性。

二、电信企业基于价值链资金管理模式

基于价值链资金管理要求资金渗透到价值生成及价值创造的流程体系中,在融合性的平台上形成框架集合,保证各流程之间的支撑稳定性并组合成完整的整体。

(一)拓展企业资金管理的范围

资金要在业务发生的全过程被实时监控,在时间层面实施完全控制,使整个企业的运转效率全面加速。关注企业内部价值链空间上的资金运作,从战略角度关注外部价值链,各成员企业在资金的分配上是合理的,资金的运用又体现出协调统一性,形成现代意识上的资金联盟,达到企业内部与外部互补协调,体现整体优势。

(二)关注企业内部资金管控能力的提升,降低资金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1.以成本管理来降低资金支出资金成本管理从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资金管理的水平,企业想要控制成本、规避企业经营风险、减少成本支出,则需关注:首先,筹资效率必须提高,企业要尽可能的缩短资金筹集时间,项目资金获得与运用不要间隔太长期间,加快项目运作提升资金使用率,降低闲置资金量,减少资金成本。其次,定期对项目资金结构展开分析,确定最优项目资金组成比例,部分企业由于其资金的来源包括了金融机构借款或企业自筹等形式,正是因为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就需要分析不同来源的资金在总资金中占多大的份额为合适的比例,也只有确定了这种比例关系,才会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加强存货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搭建内、外部联动的库存管理模型,分别建立营销、运维、建设等分专业的库存管理团队,分析各自采购、仓储、使用等环节的特性,通过代管库、网上商城、终端经销购可退、废旧物资集中回收清理等手段,制定合理的库存周期目标,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最低保有量,减少存货资金占用,提升资金的利用率。

3.关注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回收率企业应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建立起分级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平台,使客户信用档案信息能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加强用户实名制的管控力度,改变目前由于信用等级缺失造成的欠费损失风险。此外,应收账款要与应付款协同起来管理,充分的考虑二者对资金流的影响,应收款和应付款的收与付应把握好节奏,避免资金流转出现问题。

(三)发挥企业的能动性,实施标准化和量化管控

第9篇:价值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资金管理;价值链;流程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资金管理是其薄弱环节,如何使企业最大化规避资金危机和财务风险,保持资金使用与周转的可持续性,实现资金管理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双重目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资金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内涵

1.1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定义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是直面价值链,以“流程”中的资金活动为主要对象,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的再造优化价值链,最终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资金管理活动,同步实现价值链联盟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双重最大化目标。其基本思路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强化资金管理,在空间上,让价值链联盟主体代替原来单一形式存在的企业资金管理主体,把主要的财务数据扩张为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结合,使原来以资金收支为管理对象的形式扩大到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管理对象。在时间上,关键是实时控制资金,对流程中资金的动态变化展开多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因此,以价值链理论对原来传统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改造,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延伸,实现价值链与资金管理的相互融合。

1.2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内容

广义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营运资金管理、投资资金管理、筹资资金管理、现金流管理、资金运作与资本运营;狭义的资金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管理,主要是货币资金的使用和周转。而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的资金管理则以流程打造和重塑为主线,以企业全部的资金活动为标的,对企业资金执行预算、决策和控制相结合的有效管理。它主要涉及资金管理战略和资金管理技术与方法两个方面,资金管理战略即从战略层面确定企业资金战略管理的目标,选择最恰当的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资金管理体系,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是从技术层面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分析,再造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减少或消除不增值的流程,改进和完善增值流程,在这个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地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金效用最大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目标。

2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实现途径

2.1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是价值链资金管理的前提条件。业务流程重组是突破传统金字塔形的组织管理结构,继而以作业流程为中心,形成扁平化的结构管理。此种管理结构有助于员工进入到企业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应变能力和灵活性都比较好。业务流程重组以客户满意度为终极目标,以业务流程的打造、再造和改造为对象,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已有的业务流程执行根本的再定位思考和彻底的再创造设计,确立企业资金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形式,使企业经营的成本、质量和服务等发生“戏剧性”的改善。因此,流程、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现阶段而言,企业进行业务流程改造与重组的关键是实施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

2.2资金流程再造

资金流程再造是价值链资金管理的关键。随着业务流发生变化,相应的资金流也会跟着变化,二者之间会产生联动效应。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改造,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更加清晰化和舒畅化,企业业务环节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这就要求资金管理效率相应提高,使资金流程与改造和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相适应。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开发的形式,运用财务与业务相结合与相统一的管理软件,最大可能实现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数据的集中化和共享性,保证企业资金预算、结算、监控等事前、事中、事后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高效化。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第一,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动现代网络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利用,开发生产、采购、仓储、销售和财务集中化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数据等数据的集成;第二,形成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第三,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相融合的一体化工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是目前财务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引进和开发适合自身财务与业务结构的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数据的集中化,保证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等财务活动的规范化与高效化;第四,建立财务与业务同步进行的领导查询管理系统,为领导层的决策工作提供全面与深入的指导,保证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3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模式

3.1资金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

基于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同,资金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资金管理模式:原始管理、粗放式资金管理、简单的集中化资金管理、跨平台集中资金管理。原始管理被一些个体工商户广泛使用,是一种单一的通过人工来管理资金,并无进行会计记账和出纳核对,一般只做现金流水账;粗放资金管理已经设立了会计和出纳记账与现金管理职能相互分离的岗位,但还没有形成会计账簿与资金管理的一体化系统,无法及时掌握企业资金的动态性,容易引发财务风险;简单集中化的资金管理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单独设立一个专门与专业处理资金使用与周转的部门或独立法人机构(如财务公司),把管理权限集中于这个中心,但这只是实现了表面上与形式上的资金管理,无法从实质上实现资金的一体化管理;而跨平台资金管理却从实质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企业资金的运作进行系统化、集中化的跨平台管理,最终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头寸平台、数据平台、地域平台、业务平台的一体化管理,其既有助于保证资金安全,更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和周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最大化程度的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3.2集中化资金管理的优越性

跨平台的集中资金管理是实现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模式,是未来财务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而言,跨平台的集中化资金管理是其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壮大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通过资金管理的清晰与明确树立企业的良好市场形象,从而实现企业追求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是未来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发展趋势,业务流程重组和资金流程再造的集中化与一体化,通过跨平台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优化配置企业资金资源,将全面提高资金使用与周转的效率,最大化规避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云,俞雪华.基于价值链的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探讨.商业会计.2006年第16期.

[2]张霞,孙树华.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财会通讯.2009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