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

第1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1.ESP教学理念在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新形势下英语硕士点建设的几点思考

3.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问题思索 

4.英语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分析研究

5.医学硕士研究生互动式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

6.英语硕士论文文献综述中转述动词的对比分析

7.我国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标题的词汇句法特征研究

8.中外英语硕士论文转述动词对比研究

9.商务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撰写情况分析

10.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

11.英语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现状调查与培养途径分析

12.主题-任务教学模式探究——以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3.中国学生英语硕士论文引言部分转述语使用情况的语类分析

14.中国应用语言学专业英语硕士学位论文文献综述体裁特征

15.“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模式研究——以重庆科技学院为例

1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科技英语翻译能力分析 

17.学术论文体裁教学不可或缺——英语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引言写作情况调查

18.英语报刊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外英语阅读

19.基于新媒体支撑的面向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学的探索

20.论英语硕士学位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问题

21.中国学生英语专业硕士论文“前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模式分析

22.硕士研究生EAP习得模式探索——武汉科技大学某研究所硕士生学术英语习得个案研究

23.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24.英语专业语言学类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

2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构成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26.批判性思维能力对英语写作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以某大学2012级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例

27.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

28.中外大学生英语硕士论文中四词词块的比较研究

2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机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30.中国与北美硕士论文英语标题的对比研究——以农学为例

31.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研究

3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为例

33.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

34.学习者英语硕士论文中的转述动词

3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现状调查及教学建议——对浙江工商大学的调查分析

36.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观念的对比研究

37.香港与内地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8.法律英语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的定位与教学组织

39.英语硕士研究生第二外语的学习策略探究

40.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探讨

41.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需求分析

42.影响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因素的实证研究

43.英语硕士论文中模糊限制语的对比研究

44.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核心、目标与措施

45.医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46.人文社会科学类硕士学位论文英语标题句法特征的对比研究

47.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与启示——以赣南医学院为例

48.新课改下高校教育硕士(英语)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反思

49.英语硕士研究生教学之我见

50.英国TESOL专业硕士和我国英语教育硕士人才培养比较与思考  

51.实施“流利领先法”,培养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能力——以报刊、学术杂志文章为课程材料

52.英语教育硕士教育实践中课堂观察现状的调查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

53.波兰华沙大学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及启示

54.师范院校英语教育硕士培养问题与对策思考

55.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56.媒体英语素材在法律硕士专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探究

57.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之我见

58.中国英语专业和英语本族语者硕士论文题名的信息结构对比分析

59.“模块+选修”:转型期专业硕士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60.水利英语方向翻译硕士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61.英语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自主性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初探——以悉尼大学硕士TESOL专业课堂教学为参照

62.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分析

63.对比分析我国英语专业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的语言错误

64.国内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

65.在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66.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 

67.浅谈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位课程考试改革 

68.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构想

69.英语硕士研究生科研阅读现状与能力培养途径探讨

70.从课程本质透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 

71.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72.说写并重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与实践 

7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工程硕士英语教学的启示 

74.硕士研究生使用英语学习策略特点的实证研究 

75.理工类院校英语本科与翻译硕士(MTI)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76.论英语专业硕士论文致谢辞的语用失误

77.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自我认同关系的实证研究

78.试论工程硕士英语课程交际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

79.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80.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的探讨

81.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82.车辆工程专业工程硕士英语教学存在问题及EPBEP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83.英语专业本科至硕士英语词汇学课程三级分级教学设计

84.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85.广西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论文调查和分析

86.浅谈英语翻译硕士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87.英语专业语言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创新特征研究 

88.工程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 

89.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中重述话语之语用功能习得研究

90.专业硕士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启示——以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为例

91.人际关系管理论与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模式

92.理工科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与课程评析

93.英语硕士论文写作方法论要

94.西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95.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习与自我认同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96.基于教育语言学对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与学术能力发展的思考

97.民族高校医学硕士对医学英语需求的调查分析

98.自助式讲课学习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学习中的运用

99.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思考

100.基于ESP教学理念开展公共卫生硕士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101.医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102.从中介语视角分析工程硕士英语会话的句法范式

103.研究生英语学习动机与EAP教学——以江苏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为例

10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与实践

105.从英语教学法的视角探讨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6.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

107.浅议工程硕士英语教学改革

108.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09.涉海院校硕士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110.农林院校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化——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111.中国高校英语专业应用语言学硕士论文引言的体裁分析

112.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英语入学水平综述——兼谈英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113.关于提高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想法

114.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思考与构想

115.论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116.基于网络和多媒体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研究

117.工程硕士英语实践教学途径探索

118.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初探

119.构建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专业特色——关于西部地区英语教育硕士的培养

120.英语学科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调查分析——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121.浅谈英语专业硕士论文的选题

第2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 合作原则 网络语言 数量准则 质量准则 方式准则

1. 格赖斯的会话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Grice, H.P.)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做《逻辑与会话》(Logic and Conversation)演说时率先提出的。具体地说,合作原则便是要求每一个交谈参与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标或方向。这种目标和方向,也许在谈话的开头就明确,也许在交谈的过程中逐步明确;为了实现成功的交际,人们总是有意或无意地遵守着一条基本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根据你所参与交谈的目的或方向的变化而提供适切的话语”,这便是合作原则。格赖斯在合作原则下面构建了四条相应的准则,每条准则又各有几条次准则。它们分别是(何兆熊,1999):

1.1数量准则(Maxim of Quantity)

1.1.1所说的话应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1.1.2所说的话不应该包含超出所需要的信息。

1.2质量准则(Maxim of Quality)

1.2.1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

1.2.2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1.2.3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1.3关系准则(Maxim of Relevance )

1.3.1所说的话要有关联。

1.3.2要切合题旨。

1.4方式准则(Maxim of Manner)

1.4.1要明白清楚。

1.4.2要通俗明白,避免晦涩。

1.4.3要清楚明了,避免歧义。

1.4.4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

1.4.5要井井有条,避免杂乱。

2. 网络语言

在网络中,由于缺少表情和身体语言,语调等语境因素的帮助,很容易引起听话人的误解,于是网民,有时也会充分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把话尽量说的婉转,顾全双方面子。这样,网民们往往无法遵守人们在日常交际中所遵守的合作原则。以下,本文将采用网络语言中的一些对白来具体解释网民们谈话时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3. 网络语言对合作原则的违反

3.1数量准则的违反

数量准则要求人们谈话时必须提供足量的信息,但不能太多。聊天室语言具有高度简洁的特征,并且常使用非规范的缩写。这一特征本身就是对量准则的违反,但网民们却通过对数量准则的违反达到某种交际效果。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例1.君临天下:?

小猪:!!!

君临天下:人人?

君临天下:电影?

小猪:论文ing

香水有毒:忙吧,CU

(QQ实录片断)

此段对话言语主体都采用了简明的编程方式,一方面减少了自己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使“听话人”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3.2质量准则的违反

质量准则是指交际双方互相交换的话语信息内容应该是有根据的、真实的,遵守质量准则的交际者,主观上不应该提供缺乏证据的或者是虚假的话语信息。网络交际者可以遵守质量准则,如实地交换话语信息内容。当然,也会出现交际者一方或双方违法质量准则的情况。

例如:网评“俺们农民爱英雄啊”

听说一直深受俺们农民兄弟们欢迎的导演张艺谋拍了一部电影叫做《英雄》,俺真是高兴呀,揣上20块钱就奔了县城的电影院,咋的?这电影要50?不管咋说,张艺谋,咱得支持,要是连咱都不看他的电影,还有谁看!?赶紧的,回家提前杀了年猪,卖了猪血,俺看《英雄》!好电影呀,张导真是对得住俺们,俺实在太喜欢了,害怕说不清,俺一条条列出来… 。 (摘自《英雄》网评)

首先,我们从评论中可以看出,评论者并不想赞扬这部电影,他表面说要支持张艺谋,却是因为“要是连咱都不看……还有谁看”,可以推导出张的电影只有“农民”水平。他夸张地说要“提前杀了年猪,卖了猪血”来买票看电影,实则不满《英雄》票价昂贵,却又不能“物有所值”。

3.3关系准则的违反

关系准则要求交际双方在话题内容上有直接的联系,交际话语应该与交际目的有关。在网络言语交际中,由于没有明确的交际目的,网上的聊天常常漫无边际,话题转换非常频繁,常常会引入不相关话题。

Tony:群里有英语好的么,翻一个句子?

Ida:我试试?

Tony:好的,“She is not into you!”

Ida:“她没那么喜欢你”

Tony:厉害!谢谢!英语这么棒,英语专业?

Ida:是的!

Tony:哇噻,PLMM多啊

Tony:你家是西安的?今年多大了?有BF吗?嘿嘿~

Ida:还有需要帮忙的么?

Tony:木有了!

(QQ实录片断)

这是一段一对一的单独交际,网友Ida和Tony本来在讨论驴友出去旅游的事情,但是Tony听到lda的工作是模特以后,马上对她有了浓厚的兴趣,引入了和上面的话题并无密切关系的“你家是西安的?今年多大了?有BF吗?”三个问题,而lda看到这个不愿意回答或者不想参加讨论的话题后,又扯到了别的话题上,出现了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会话。

3.4方式准则的违反

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简洁,特别要避免晦涩,避免歧义,同时说话要有条不紊。但有时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说话人故意违反了方式准则,使用了具有模糊语义的话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例如下面的例子。

A:能看看你么?PLMM?

B:不能,因为我不是PLMM,而且我很“可爱”。

(QQ实录片断)

我们看B的话似乎自相矛盾,单事实上,B的“可爱”指的是可怜没人爱,B故意违反方式准则说有歧义的话,达到调侃的效果。

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无论是在日常会话,还是网络会话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有时人们会故意违反格赖斯合作原则的某一准则,使会话在更加友好的氛围中进行下去。在特定的情景下适当的巧妙的偏离合作原则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对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对这个理论的不断运用,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和鉴赏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白静、郑仰成.从网络聊天语言现象看言语经济原则的应用[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10):66-68.

[2] 陈勇力.网络时代的新“语言”-网络语言现象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4):2-5,29-33.

[3] 陈 娴.网络语言考察[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8.

[4] 耿华.网络语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5):9-17,32-34.

[5]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74-110.

[6]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9:1-10,86-118.

[7] 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学报2004(2):58.

第3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认知语境商务英语写作外贸函电语境控制关联理论

一、认知语境和商务英语写作的基本理论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语境应该是具有认知性的,因为语言的产生和理解要求人与外界的互动,即认知体验。仅仅依靠传统的语境观点,(即本文语境,上下文,或者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互动)是不足够完全传递信息的。所以要加上人与自身以及人与外界的互动体验。就是说在分析语境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人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体验,在百科观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话语理解起重要作用的是由听话者的一系列假设所构成的认知语境,因为听话者需要用一系列语境假设来处理由说话者的话语建立的新假设,并从新旧假设的关系中得出新假设的语境效果,从而推导出话语的含意。语境控制是指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按照交际情景(包括交际场合、话题、交际者身份、地位、认知水平、交际双方互明信息、双方默契程度等因素)对当前的会话言语进行选择、调控,最终取得最优交际效果的过程。语境控制的目的是要达到言语信息的优化配置,即一方面使得言语最简洁,另一方面要达到最好的交际效果。在交际过程中,语境是一个处于动态状态,对语境的把握就要求交际双方在会话中不断对现有语境进行推理、判断、识别、定性。然后按照推理再对当前语境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修正、补充语境可以通过身势语言、语气、语调、话语行为、交换交际角色等方式来实现。在一次目的明确,话题具体的交际行为中,信息传递处于守恒状态,如果交际双方的互明语境较多,默契程度较高,那么,交际中言语传递的信息就会较少。相反,如果交际双方由于熟悉程度和认知水平悬殊而造成互明语境较少,那么,成功的交际要求言语表得出的信息量就会增大。互明语境与言语信息在一次具体的会话过程中呈现出互为消长,此起彼伏的关系。语境控制对会话言语信息的制约模式形同市场经济中的价值规律曲线。守恒是理想状态,不平衡才是经常发生的。商务英语写作自80年代初的确立至今经历了一个由单纯的商务英语实务的教学内容而逐步拓宽到更为广阔的经济贸易领域的发展过程,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日臻完善,业已形成一整套较为科学和完整的教学体系。十几年来,商务英语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外贸英语专业人才,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商务英语写作是以经济生活为反映对象,以语言文字为表达手段,以文章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以推动经济发展为其应有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经济活动和经济工作的得力助手,是经济工作者及其他有关人员必须掌握的工具和武器。商务英语写作包括询盘与请求、回复函、投诉与索赔、理赔与拒绝函、销售函、邀请函与感谢信、道歉信与祝贺信、通知与通告、备忘录与会议记录、简历、申请函、推荐信、意向书、报告调查问卷和商务文件。商业英语写作的特点,强调简明完整、清楚正确的写作风格和原则。为全面提高商务英语写作能力与沟通技巧,需要运用国内外商务沟通的最新研究成果,从交际原则出发,突出商业写作的特点,强调简明完整、清楚正确的写作风格和原则。

二、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言学应用

商务英语写作中使用的七点原则是语用原则的具体体现。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关联原则是语用学上指导会话的三条重要原则。它们分别由美国语言学家Grice、英国著名学者Leech、法国心理学家Sperber和英国语用学家wilson提出的,并对特定情景下会话的语用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Grice的合作原则及其会话含义描述了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对合作的遵守和违反,以及会话含义的推导,但未解释人们既然要遵守合作原则,为何又要故意违反合作原则;Leech认为人们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礼貌原则,目的是为了弥补合作原则的不足;而Sperber和wilson则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关联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合作原则。商务英语信函,作为会话的一种书面形式,其写作自然离不开语用原则的指导。将认知语境原则应用于商务英语写作中,鉴于认知语境原则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商务英语写作原则提法的不足,提出认知语境原则在商务英语应用中的度范畴。只有很好地把握认知语境原则应用的度范畴,才能更大限度发挥其指导作用,使商务英语写作原则更趋合理与完善。从语言应用角度来看,拥有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拥有好的商务英语写作的能力。首先,文化知识教学多以高层文化为其主要内容,忽视了文化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具体反映和文化因素在交际中的直接作用,将文化与交际分割开来,学习者虽拥有很多文化知识,但却无法应用在实际的商务英语的写作中。三、认知语境与商务英语写作的关联关系

商务英语是一种交际行为,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交际行为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行为,它具有很强的认知特点。联想是想象的一种重要类型,它贯彻于商务英语创意的整个过程中,是商务英语创意的粘合剂。在商务英语创意中常用的联想方式有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关系联想四种。合理地运用联想这一心理现象进行商务英语创意可以引起受众的关怀,影响受众的情绪与行为,使商务英语的效果更直接、更显著。从关联与认知语境的视角出发探讨联想在商务英语创意中的运用是有必要的。关联理论认为,话语的关联程度依赖于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语境效果与关联成正比,处理能力与关联成反比。作者把处理努力理解为认知语言环境所消耗的脑力,关联性越强,话语就越直接,认知所耗的脑力越小,给受话者带来的认知负荷就越小;关联性越弱,话语就越隐含,消耗的脑力越大,受话人的认知负荷越大。交际中说话人对认知负荷增减的利用就表现为一种交际策略的利用。关联理论把语言的交际的基础看成是交际双方共享的认知环境,认为话语基本上是片断性质的,语用者在话语过程中还必须明确指示词语的所指,排除了词汇的歧义,把片断性的话语充实成完整的命题形式的推导过程,通过由认知语境支持的推理产生。语用推理是以非琐碎性质的演绎规则为基础获得交际关联的过程,语用推理是综合性质的,演绎性质的分析规则操作失误通常是误解前提的结果,而综合规则操作失误则最多是对原假设开发的不足。关联理论把语境看成是变项,话语的先前假设和关联性倒成了常项。商务英语写作中礼貌及其策略的实现和使用,探讨商务英语写作中体现礼貌的各种语言实现形式以及不同类别的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策略的运用规律。在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论框架下就商务英语写作的礼貌策略进行了研究。从词、时态、语态和句法等语言角度,分析了四种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言手段和实现形式,分析的重点是使用最为频繁的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以Leech对言语行为的分类模式为基础,英文商务信函分为合作类信函、和谐类信函、竞争类信函和冲突类信函,并探讨积极和消极礼貌策略在四类信函中的分布状况。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卡方检验,得出四类信函在使用积极和消极策略方面是有差异性的。合作类信函积极策略和消极策略出现频率相差不大,和谐类信函积极策略出现频率高于消极策略,竞争类信函的消极策略高于积极策略,冲突类信函中消极策略出现频率大大高于积极策略,所占比例是最高的。有关语言转述问题,很多学者做过相关的描述性研究,尤其体现在语法形式的转换方面,但在其解释性方面所见不多。言语交际实质上是一个认知过程,但语言转述现象中与认知有关的方面一直是被忽视的。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对商务英语写作中的语言转述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基于语言转述在商务英语写作当中的定义和定界,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书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运用也具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语言转述的信息来源和转述信息的方式、转述标志以及转述者对转述信息的态度进行了系统的描述。信息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转述给他人,转述形式的不同是由不同的交际目的所决定的,即转述者通过转述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由于语言转述是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它们只有在认知语用知识的有关理论框架内在商务英语写作中的具体应用中才能得到合理解释。

参考文献:

[1]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

[2]罗明礼:商务英语写作语用特点探微[J].商场现代化,2007,(25)

[3]周燕:面文体中语言转述的认知语用分析[D].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硕士),2005,(02)

第4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 英语语法 能力

语法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础,只有了解了一门语言的语法结构,才能说出通顺流利,没有语病的语言。英语也是如此。高中英语学习了大量了的语法知识,这些同时也是高考考试时的重点。因此,有效的提高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策略,是现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当务之急。

1.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现状分析

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按确定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包含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语法教学经历大体经历了显性语法教学和隐形语法教学两个阶段,显性语法教学是将纯粹的语法,包含句式结构,语法成分,词性及语态等内容,一起介绍给学生,其优点在于,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建立起语法学习体系,使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的联系分章节分内容进行,使学生在考试中能够掌握根据语法成分分析解题的方法,其缺点在于,语法的学习和口语,听力当中的应用联系很少,学生学习和联系的过程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同的语法结构,和句子成分等易混淆的部分的区别与联系之间的关系不紧密。隐形法通过情景创设,对话,任务型教学,对比性教学等多种方式,是学生在语境中进行学习和锻炼,而不直接灌输语法的概念和观点,意在是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体会语法成分等内容。其优点在于学生不用直接接触相对枯燥的接受方式,能够将语法学习与日常会话应用结合起来。其缺点在于学法的教学不够系统,联系的针对性不如显性教学。而且很多教师急于求成,没有足够的耐心,也间接性的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爱丧失。

2. 语言迁移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当中应用

语言迁移法是通过两门语言在语法构成当中的相同点与相异点,是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与母语结合起来,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代入感。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课程当中几乎没有结合语法成分进行分析,但是学生对于汉语的阅读量以及应用都是十分广泛的,相反学生对于英语的语法结构,句式,词性用法等都经过了比较详细的学习,但是学生的阅读量和平时日常生活当中的使用是比较少的。应用语言迁移论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汉语的语法与英语的语法进行系统的比对,特别是针对倒装结构,时态语态,后置结构,从句结构等重点的语法内容,使学生能将日常接触的多的,应用的多的汉语言学习习惯与英语的语法学习融会贯通。增加学生语法学习在会话中的应用和感悟。同时学生了解了英语与汉语的区别与联系,也能够很好的掌握英语与中文之间的关系,能帮助学生掌握中文的语法,也是一种很好的督促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方式。这种迁移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兴趣爱好,也能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

3. 从基础抓起,进行知识拓展

语法的学习是一个非常慢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教师在讲授语法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不能因为学生进步慢就放弃对学生的希望,从基础抓起,建立起字、词、句的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以后大块的语法。时态的应用一直是高考考察的重点也是学生的一个难点,而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动词的时候建立强大的语法基础。对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分词、现在式都要足够的了解并能运用正常,才能更好的掌握时态。英语语法中一共有十六种时态,而高中只考察其中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将所有的时态讲授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是对其他时态的一种辅助,能够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英语的时态,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出了超纲拉分的题,也能让学生得心应手,取得理想成绩。但知识拓展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不能顾此失彼,要先建立强大的基础知识,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语法拓展,这样与基础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好的纵观英语语法的知识网络,建立英语语法的知识体系。

4. 结语

高中英语语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考试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基础。只有好的英语语法,才能算是真正的掌握英语。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注重语法的教学,从基础抓起,适度的进行知识拓展,进行语言迁移等教学方法都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法能力。同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毕竟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慢的过程,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信息和希望,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英语,了解英语,提高英语能力。

[1] 徐婕. 语言迁移理论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7.

第5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立项项目】周口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重点项目(编号:zksyqn201306B);周口市社科联调研课题(编号:ZKSKDY-2013-104)。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098-02

1.引言

教育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能力作为教学重要目标之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主要功能体现在作为交际工具,脱离了交际,那么语言也就丢失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如何在我国现有英语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2.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研究及成因

2.1研究现状

受中考、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笔试轻听说的倾向。听说教学最常见的模式是:师生坐在语音室里,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录音;学生回答教师事先设定好的问题,师生核对答案。至于口语的训练,情况就更糟了。中学师生实际上没有足够重视口语能力,大部分口语练习局限于句型操练,根据所学课文进行问答等训练,不能在真实的语境中就某一话题自如的进行交谈,更谈不上得体的选择语言。由此可见,中学英语教学听说严重脱节,不能真正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实际交际的能力。

2.2听说教学主要障碍

(1)语言基础知识薄弱

听力理解要求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词语的正确发音和语境变化词语发音的变化规律,构成了语言障碍;平时上课训练的语速过慢造成了语速障碍;教学中没有注重英美发音的区分构成了英美语音差异障碍;对英语句法、词法、语义的掌握和理解不够深刻构成了理解障碍。

(2)母语干扰

许多学生在听说时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习惯于逐词逐句心译,不能运用英语的思维,很大程度影响了反应速度和记忆效果。其次,由于英汉在句式、语序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依赖汉语来理解句子不仅速度慢,还容易理解错误。

(3)文化障碍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必须懂得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起源。很多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造成了听说交流的困难。如听力材料涉及到各种节日(Christmas Day, Halloweens),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不甚了解会造成听力理解的困难,同时会造成复述或表达错误。又如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长幼之间的称呼不同,寒暄方式差异等,也会引起听说训练及交流的障碍。

(4)情感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听说时的情感因素(兴趣、焦虑、紧张等)会直接影响听力和表达效果。动机强的学生听说目标明确,效果好,反之听说活动不感兴趣,会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同时紧张、焦虑也会影响听说效果。

由此可见,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与学生的语言基础密切相关,同时受文化背景知识、心理因素、母语干扰和情感因素的多重影响。创建一种综合、仿真的现实环境,解决上述问题非常重要。

3.影视文学在英语听说训练中的重要性

外国文学作品包括其语言组织、历史和文化背景、情感等的综合表现,录制为影视作品是一种更为立体的表现形式,多媒体的发展为欣赏这些作品提供了较好的平台。运用影视进行英语听说教学,把影视引入课堂,能使其和课本相结合,从而使教学更加立体化、实质化,使语言生命化,能激发起学生不断探索的兴趣。影视文学课是现代教育技术和外国文学作品相结合并将之运用到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产物,是英语教学现代化的体现,也是语言教学发展的客观需求。

3.1影视文学教学的理论依据

影视文学教学符合社会语言学的规律,学生可以在本国环境下从国外影视文学作品中获取对外国社会生活中使用语言的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既提供了标准的语言知识,又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情景。学生观看影视作品后可以模仿表演其中的情景。或重新设计相关的场景和对话,便于进行与课程相关的听说训练,增加社会语言学知识。

影视文学教学符合教育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影视文学提供了逼真的情景使抽象的语言信号转为形象信息,使学生对语言材料及其运用记得更快、更牢、更易接受。在影视文学教学中,气氛通常是愉快的,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影视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求知欲,更加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英语听说的综合基础。

3.2影视文学教学的特点

影视文学教学中集中体现了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交际性、交互性和文化渗透性等特点。

影视文学作品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如何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题材,如何选择适合学生知识水平结构并引起学生兴趣的题材,是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教师的选择应起着主导作用。在影视文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调动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影视文学作品一般都是图、文、声、像并茂,直观形象,灵活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参与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能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影视文学作品为英语学习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与场景,为学生提供了语言交际的典型情境,具有交际性特点。影视文学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模仿表演影视情节,并且构建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发挥自己的特长及优势,共同完成。影视文学作品包含其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地貌以及人文历史等内容,增加了学生对该国文化的了解。

4.影视文学教学中的听说训练

4.1影视资料的选择

英语影视资料题材广泛,片种繁多,为提高教学效果,选择合适的影视资料比较关键,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以语言文化为中心,使学生能在观看影视资料时领会语言的用法,体会标准英语的听说规律。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中心,老师根据教材及教学的需要选择内容健康、贴近生活、尽可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资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选择有难易梯度的影视资料,以便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尽量能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提高难度和实用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4.2听说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对影视资料的前期认识。重点是教师准备包括影视资料的查找、重点的确定、语言文化点以及活动内容的设计等内容。学生根据教师准备的参考资料或者自行上网查找有关影视资料的文字和图片介绍等内容。

(2)听说训练

听说训练以学生为主体,尽量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影视资料的内容达到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改进的过程。本人在采用了以下几种听说训练活动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采用听声音法进行听力训练,只播放影视资料的配音,让学生能集中精力关注对话内容及发音。

采用配音法进行说训练,即只播放影视资料的图像及字幕,让学生根据刚才听过的内容进行配音,可以采取集体配音,也可以根据场景选择几个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配音,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记忆。

采用定格法进行重点内容的听说训练,选择一个或者一段场景,选择不同学生循环进行听声音和配音的训练,并让其他同学指出配音同学的优点及不足,给予更多同学训练机会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同学对内容、发音、角色扮演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再加工的兴趣。

(3)课后练习

剧情改编与表演,根据上课的情况及影视资料的特点,让学生课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加工整理,运用当前所学课程知识点和词语重新设计对话,创作符合自己特点的作品。在课余时间进行演练,抽出改编及表演比较成功的作品在课堂上表演,比较成功的作品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拍摄成影视作品,供大家欣赏、借鉴、交流。

5.结论

解决中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可以利用影视文学课来实现。影视文学课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在听说训练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学沉闷的问题,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听说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心妍.影视文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特点及意义[D].硕士论文,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06.

[2]胡素芬.使用影视片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听说教学[D].硕士论文, 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04.

第6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早在70年代末,“过程写作法”(process approach)在西方语言学家对传统的成果写作教学法(product approach)的批判中应运而生,并逐步地取代成果写作教学法的主流地位。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一线老师也将目光转向了“过程写作法”,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以期找到启发意义。关于“过程写作法”的概念,学界并没有给出一个固定的说法,但它注重写作过程、管理写作行为的本质得到了一致认同。

二、关于“过程写作法”的研究的综述

基于“中国知识网”数据库,通过“文献”,以“过程写作法”为检索主题,搜索出1991条相关文献。这些相关文献在时间分布上呈现稳步增多趋势,在文献来源上多涉及教育类期刊,也有硕博士论文和会议论文。对文献数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在“过程写作法”的相关研究中,对它应用于实践中的探索的研究文章数量最高,且研究来源多为专家学者的论著或为硕博论文,另外有不少教育期刊涉及“过程写作法”的理论研究。

(一)“过程写作法”理论依据的论述

关于“过程写作法”的理论依据,大致分为三种结论:一种是交际理论,即认为写作是一种群体间的社会交际活动,需要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持这种看法的包括顾凯[1]、杨俐[2]。第二种是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并受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综合影响。随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写作过程不仅有草稿、修改,还包括其它内容[3]。还有一种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在张一宁[4]看来,写作是学习者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的写作题材进行加工而成的,强调写作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

(二)“过程写作法”主要阶段的讨论

由于写作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迄今为止,学者对写作过程的具体描述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Guth提议分为触发、收集资料、成文、修改和编辑五个阶段[5];Claudia L. Keh则分为输入阶段、写初稿、同学互评、写二稿、教师批阅、师生交流以及定稿七个步骤[6]。胡新颖[7]认为,可分为准备、草稿、修改和分享这四个阶段。董蓓菲[8]则认为它包含预写作、打草稿、修改、校订和发表这五个阶段。虽然对“过程写作法”具体阶段细分得不大一致,但都强调了写作过程中的准备、草稿和修改,并认为其中的每个阶段循环反复、相互补充。

(三)“过程”与“结果”的对比研究

陈净、高苗青和于红[9]就二者的反馈机制这一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过程写作法”的多稿制循环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写作习惯、写作策略及对写作反馈的态度均可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弥补了“成果写作法”的不足,保证了反馈的有效性的结论。而董蓓菲[10]是通过对二者分属的文章写作教学和过程写作教学这两大作文教学流派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我国传统的文章写作教学向过程写作教学转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四)“过程写作法”某一要素的分析

董蓓菲[11]强调以同伴小组为主要构成的“过程写作法”的合作环境的重要性,同时小组中的学生都需要明确的指导,并要学习小组活动的交流规则、好作文的标准以及校订的内容,以充分发挥同伴的作用。马新志[12]强调写前准备不仅是过程写作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写作过程中的必要手段,它对于启发学生思维,挖掘主题信息,丰富文章内容,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运用“过程写作法”的实践探索

其一,效果与问题研究。英语教学方面,王艳[13]通过对秦皇岛市抚宁区第一中学进行的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根据所得数据分析,表明过程写作法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赵新颜[14]对“过程写作法”做了尝试,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母语教学方面,张敬[15]按照“过程写作法”的要求整合教材内容、设计教案并付诸实施,最终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水平以及写作中的读者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具体实践中遭遇了占用课时较多、环节容易僵化和“修改”习惯不易形成等若干问题。杨丽荣[16]、黄碧云[17]等人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发现“过程写作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其二,网络平台的运用。袁谦[18]经过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的优势,进行英语过程写作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之间的交流及对待教师的点评态度存在差异等问题。基于作文评改教学耗时费力的情况,何新梅[19]认为可以利用QQ群这个网络平台,并尝试着进行开放式互动改作文,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作文批改效率。

其三,积极情感的培B。张省林[20]认为,“过程写作法”从写作过程出发,强调写作主体的能动作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了所存在的诸多写作心理障碍。林静蔚[21]通过情感因素在过程教学法和结果教学法中的态势比较,发现“过程写作法”能充分发挥写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情感因素。

三、“过程写作法”研究的启示

结合文献涉及的内容以及对文献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对“过程写作法”的研究以应用研究为主,理论研究为辅。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对这一方法的应用研究多见于一线语文老师和研究生写作教学的实践、学生作文水平的考察,并没有较为成熟的量表支撑。这需要我们综合学科知识,培育科学思维,制定相对成熟的量表,使效度和信度更易于验证,从而使研究更有科学性,有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

当然,前人的研究成果给了我们许多具有价值的启示:首先,基于前文对“过程写作法”研究的综述,可以看出它对我国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四点启示:第一,强调读者意识。“过程写作法”在正式写作前的准备阶段,就提倡由学生自己讨论后选择主题,确定写作目的、形式和读者,并形成写作中心思想。但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读者意识完全被忽略了。对于学生而言,作文无疑就只是给教师看的一项作业;对于教师而言,作文只是评价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媒介。第二,注重反馈修改。好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过程写作法”要求作文至少要有第三稿甚至第四稿才能形成终稿。但在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普遍的做法是教师打分、写评语,再集中点评,无疑忽视了修改反馈这一环节。第三,采取多元评价。“过程写作法”强调修改反馈这一环节,并指出同伴小组也是作文评价的主体之一。当前作文教学中往往依照着“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讲”这一流程,可以说,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的只有教师。但是作文评价的主观性较强,只依据教师一个人的评价不太合理。第四,关注生活体验。“过程写作法”中写作的话题是由同学之间讨论而来的,因此就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独特体验,真实写作。而当前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只关注学生的作文训练,机械化地模仿范文,强调写作方法的传授和写作技巧的掌握。其次,根据前文关于“过程写作法”实践探索的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一线教师们在实际作文教学中运用这一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有效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但也不可忽视具体操作上的问题。

总之,笔者认为“过程教学法”对改进作文教学低效这一现状具有启发意义,同时相信其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教学步骤定能给我们的作文教学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批判继承前人研究成果和国外成功经验,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效。

注: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课题“师范本科生全学程‘双导师制’培养的实验与理论研究”[项目编号:2014zdjy059]。

参考文献:

[1]顾凯.试论过程写作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2]杨俐.过程写作的实践与理论[J].世界汉语教学,2004,(1).

[3]武婷.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结果法”和“过程法”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1).

[4]张一宁.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分析英语过程写作[J].教育与职业,2010,(36).

[5]邓鹂鸣,刘红,陈M等.过程写作法的系统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3,(24) .

[6]李森.改进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举措:过程教学法[J].外语界,2000,(1).

[7]胡新颖.过程写作法及其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9).

[8]董蓓菲.全景搜索:美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陈净,高苗青,于红.成果写作法与过程写作法的反馈机制对比研究[J].成人教育,2010,(7).

[10]董蓓菲.闹识传授到行为实践的视点转移――我国作文教学转型的理论依据与实施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4,(9):56-61.

[11]董蓓菲.美国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写作行为的作文教学法[J].语文建设,2010,(3).

[12]马新志.写前准备――英语写作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S3).

[13]王艳.过程写作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

[14]赵新颜.过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S2).

[15]张敬.过程写作法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16]杨丽荣.过程写作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0).

[17]黄碧云.过程写作教学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1).

[18]袁谦.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大学英语过程写作教学探讨[J].中国报业,2012,(07).

[19]何新梅.网络环境下开放式互动评改作文的尝试与实践[J].语文教学之友,2016,(2).

第7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堂;学生为中心;参与度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语言教学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重点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重点。课堂教学是英语学习最主要的渠道,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离开了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就好比是无水之源。北京师范大学曹才翰教授也曾指出:“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课上参与度是摆在全体大学英语教师面前不可忽视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一、提供合适有趣的学习材料

教师应为学生选择能激发学生兴趣又可理解的学习材料。首先,应从改革教材入手,目前国内大学一般多年只用一本教材,很多教材已经跟不上学生的需求,存在教材结构不合理、课文生词多、可读性不强、话题重复等问题,学生觉得无聊,老师也提不起精神,这样,学生没有了最基本的课上语言输入就更谈不上输出,学生的课上参与度自然就低。其次,教师应提供一些与课本内容有关联的学习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如布置一些课后活动增加语言输入的频率和机会,同时也提高了输出的机会和质量。根据克拉申“输入假说”,理想的语言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可理解性、既有趣又有关联、非语法程序安排以及要有足够的输入量。所以,要有效输入语言,教师就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可理解且优质有趣的学习资源,其难度应该略高于学生当前水平,有了有效输入必然会有语言输出,学生自然会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设计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

教师应该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现在大学英语一个班级大概都有五六十人,很多班级学生学习成绩相差悬殊,性格差别也很大,要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第一,教师要很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知道什么问题问什么的学生,什么样的课堂活动能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比如,一个教师设计的活动不合理,操作性低,学生的参与度就不会高。或者一个教师没有掌握良好的提问技巧,在课上总问一些全班都不能回答的问题,这势必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影响他们的课上参与度。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应多给学生一些激励。第二,教师应考虑学习者的不同性格特征,一个班级总是有内向和外向的学生。到目前为止,并无什么定论认为外向或是内向的性格更能促进语言学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总有一些课堂活动更适合其中一种性格的人。因此,一堂课内,教师的活动设计应兼顾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以提高那些因性格因素造成的课上参与度不高的学生。对那些外向的学生可设计一些活动如角色表演和演讲,而对内向的学生可以设计对话、翻译和写作方面的活动。

三、提倡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或是小组学习能够提供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演练机会及提供语言学习成功的机会。诸多研究表明所有的学习者,

不管是优秀还是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受益。首先,合作学习提供学习者更多的输入和输出机会。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说的机会更多,因为在同一时间很多学生可以说话,得到的反馈也越多。其次,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准备的时间越充分,他们的焦虑就越低,课上表现就会越好,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自信心、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也会相应提高。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语法规则和英语句型;以学生而不是老师为教学过程的中心。换言之,就是要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Krashen,S.D.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

[M]. London:Longman,1985.

[2]Jane,A.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A Map of Terrai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3]刘湘.英语课堂学生参与度调查与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140-141.

[4]陈萍.高校学生参与度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1.

作者简介:

第8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 动机 分类 影响因素 激发动机

1. 引言

学习动机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或停止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学习动机常以愿望、兴趣和理想等形式表现,会影响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顾明远,1997)。学习者的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作为一个单独的反应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因素,动机已经在英语教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Ellis, 2008). Hedge (2000) 指出动机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不管这种动机是学生自己与生俱来的还是在语言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的。许多研究者甚至认为动机对于一个人的最终学习的成败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D rnyei, 2001a)。D rnyei (1998)认为较高的动机甚至可以弥补一个人在语言天赋和学习条件的不足,拥有显著动机的学生显然更有持续保持学习的欲望。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甚至最卓越的语言学习者都不能坚持很长时间完成对于一种语言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第一条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英语学习动机。此外,在情感态度的八级目标描述中还明确提到“要有正确的英语学习动机,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和表达”(《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2年)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英语教师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基于学习动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国内外经典文献中对学习动机的定义、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结合中国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2. 文献回顾

2.1 动机的定义

给动机下一个完全满意的定义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任何定义都适用于其特殊的和不同的语境(Chamber, 2001)。Gardner (1985, 10, cited in D rnyei, 1998, 122) 将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定义为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工作去学习语言的一种欲望和在这种活动中获得的令人满意的经验,他认为动机由三个因素构成:分别是动机的强烈程度,学习语言的欲望和对待学习行为的态度。Ellis (1997) 认为动机可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者的态度和情感状态,从而影响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努力程度。Cook (2008) 认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作是存在与学生头脑中的长期的稳定的态度。第二语言学习动机可以从两方面定义:一是学习者对于第二语言的态度,第二是学习者的交际需求。Brown (2007, 170)从三个视角概括了动机,从行为视角看,动机包含对奖赏的期待、获得显著提高的动力、外部和个人力量的控制。从认知视角看,动机包含被基本人类需要驱使、花费努力的程度、内部和个人力量的控制。从建构主义观来看,动机基于社会背景、社区社会地位、群体安全、外部和内部力量的控制。

2.2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

Landy and Becker (1987, cited in Trembly and Gardner, 1995, 505)认为没有一种动机学说可以将所有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概括完全。材料内容是否有趣或者是否与学生的年龄以及能力水平紧密联系、学习目标是否有挑战性、学习环境是否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都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着显著的影响(Lightbown and Spada, 2006)。Trembly and Gradner (1995)认为学生的努力程度、持之以恒程度都对学生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Crookes and Schmidt (1991, cited in Drnyei, 1994, 280)认为四个因素可以影响二语学习动机,分别是兴趣、期待度、满意度和适用性。Oxford and Shearin (1994)认为学习者的信念,包括他们的行为是否能带来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结果,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设计,教师的反馈同样也会影响学生学习动机。Dornyei and Csizer (1998, cited in Brown, 2007, 174)发现学习环境、师生关系、学习者的自信、自律和学习进程都可以影响到学习动机。此外,Gardner (1968)认为家庭环境也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紧密联系。

2.3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D rnyei (1994, 280)提出了一个动机框架,并且根据这个框架给出了一系列建议去在语言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个动机框架主要包含三个层次:语言层次、学习者层次、学习环境层次。在语言层次上,第一点包括一个社会文化元素,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电视节目、音乐、甚至通过邀请外国友人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文化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经验。第二,老师可以通过关注跨文化的相似性和不同性以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第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去见外国友人或者组织一些同国外的交流活动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同母语国家的人交流学习的机会。最后,学生的工具型动机可以通过强调第二语言在世界和国家交际中的重要性而被培养。在学习层面,教师应当使用很多策略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完成目标的自我效力、找出促进动机的原因和在二语习得中的自我洞察力。通过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可接受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语言的焦虑性会大大减少。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设置一个更远大的目标。在学习形环境层面,具体来说,D rnyei (1994)将这个层面放到三种不同种类加以说明:第一个是以具体课程为导向的动机组成,教师应当设置相关的课程大纲,增加有趣的课程内容,选择正确的教学材料,通过布置合适的任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第二个组成部分是指以教师为导向的动机型组成部分,使教学内容移情和适合于学生,来提高学生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自主性和兴趣,给予学生们能激发其学习动机的反馈对于教师来说是重要的任务。最后一个是以群体为导向的动机组成部分,需要教师给群体准确的目标定位,提高群体内聚力和成员间的关系,使用一些合作性学习教学策略比如合作学习。D rnyei(1998) 认为学习环境水平是在此框架中最精巧的,因为它更多专注于教室中学习的各种方面。这个框架将各种各样的研究同一些教学技巧有效地在一特定的学习情境下结合起来。

3. 分析与讨论

3.1 中国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

戴连刚(2008)通过研究表明,英语成绩好的同学对语言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文化兴趣,这在与其它变量与动机行为的相关系数比较来看是最高的。一旦学习者对英语学习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他在英语学习上就会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一结论也在意料之中。因此学习者一旦对语言及外语文化感兴趣,就会对学习种语言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从而更愿意主动的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持久的、全心的投入英语语言学习中,有效的利用课堂和课余的时间去学习。而对英语兴趣低的学习者则可能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迫于外界的压力能努力的学习英语,但这种努力不会持久下去,一旦遇到困难或外界的压力消失,努力就会终止。因此语言兴趣是学习者学习一门外语的重要的动机前提,它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学习语言的动机行为和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成绩。Gan et al. (2004)也曾经对成功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做过调查,他发现这些成功的学习者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对英语的热爱、拥有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曾丹(2009)在她的研究中发现,我国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偏低水平,这一研究结果与孙雁群(2007)[391和林静蔚(2006)[40l的调查研究一致。经过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2/5的高中生有较高的英语学习动机,有大约1/3的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有接近1/3的高中生比较缺乏英语学习动机。工具型动机在中国中学生的动机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早些年来自于中国的研究表明,中国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就是工具型动机(Lai,1999)。Gao et al. (2007, 141) 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七个方面因素做了概括,它们分别为学生的内在兴趣、取得成就、学习环境、出国深造、社会责任、个人发展、信息媒介,以上这些可以被概括为工具型动机、文化动机和情景动机。Shi (2000, cited in Gao, 2004, 4)对西安78位学理科的中国学生作了研究,他发现84.6%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和顺利毕业。

3.2 对于提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

根据以上在文献回顾部分中激起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和学生动机中所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一些建议。

3.2.1 创造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

一些学生可能害怕自己犯错误或者因为在紧张的环境下比较羞涩而不敢回答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语言点进行耐心的讲解,并且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赞扬以鼓励学生,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小组活动和对子活动来活跃课堂气氛。此外,学生在繁重的课业生活之余可能会有一些空闲时间,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的英语学习时间。在这些时间中,教师还可以有计划的给学生安排单独辅导的时间,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3.2.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归因,找到学习目标

尽管在中国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为了考试或者是工作、出国而学习英语的目标也很难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是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去设置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小目标,比如每节课后记住十个单词和读五篇文章,并且尽全力去完成这些目标。尽管完成目标的过程可能是充满艰辛的,但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并且给予适当的支持,当学生在坚持小目标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他们的英语学习目标就会慢慢转变为追逐成功的喜悦。

3.2.3 增强课堂魅力,教学方法灵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教师在这一环节起主导作用,既是课堂的创造者,又是组织者,因此教师要精心构思设计,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精心设计、组织形式多样教学,可根据教师自身和班级学生的特点、教材的内容、灵活多变。依据“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的原则,或借以简笔画、多媒体,或让游戏插足课堂,角色表演,或师生同演,师生互换角色等等。此外,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英文歌曲、经典电影或者美剧给学生。还有,大多数学生可能缺少在中文环境下练习口语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比如英语角,甚至邀请一些外教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和风俗给学生,这些措施都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兴趣。

3.2.4 改变教学评估单一手段,以表扬为主,采用激励机制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改变一下自己课堂的评估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Weiner (1992, cited in Wu, 2003, 503) 研究发现教师有效的反馈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这些自信心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动机紧密相连。可是在应试教育制度下,主要的评估方式是以考试分数为主的总结性评估而不是以课堂反馈为主的形成式评估,这种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培养显然有着负面影响。教师可以将以反馈为主的形成性评估方式和总结性评估相结合,比如学生的最终成绩可以由平时课堂表现成绩和考试成绩共同组成,而每次评估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取得提高,而不是一次考试决定一切。

参考文献:

[1] Chambers, G. Reflections on motivation. London: CILT, 2001.

[2] Cook, V.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 4th ed., London: Hodder Education, 2008.

[3] D rnyei, 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78:3,273-284).

[4] D rnyei, Z. ’Motivation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Teaching, 1998(31:3,117-135).

[5] D rnyei, Z.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a.

[6] D rnyei, Z.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Harlow: Longman, 2001b.

[7] Gardner, R. C.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Their Role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TESOL Quarterly, 1968(2:3,141-150).

[8] 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9] Tremblay, P. F. and Gardner, R. C. ’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5(79:5, 505-20).

[10] Wu, X. Y.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young language learners: the impact of the classroom environment’ System, 2003(31:4,501-517).

[11] 戴连刚. 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及培养策略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8.

[12] 顾明远(主编). 教育大辞典.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第9篇:英语语言学硕士论文范文

关键词 高职 英语教学

Abstract The study takes the English teaching current situation of Jiu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or example, finding the English teaching shortcoming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the way of questioning inquiry and recording interview. The author hopes it has benefits for English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nglish teaching

0 引言

高职英语课程是为非英语专业高职学生开设的必修基础课,是关系到每个高职生的重要教育内容。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对全国高职英语教学目标以及高职生学习英语应达到的各项能力都做了十分具体的规定。该《基本要求》出台后一直沿用至今,应该说它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亟须更多既通外语又懂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以及高职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英语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新的任务和挑战。有鉴于此,本研究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教学现状为例,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讨论,找出不足之处,希望对高职英语教学有所裨益。

1 调查过程

1.1 调查对象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二学生123人,其中男生95人,女生28人。

1.2 调查工具与程序

问卷调查和录音访谈。要求学生(匿名)完成一份有关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情况调查的问卷;随机采访70名被调查学生,并用录音笔记录。

1.3 调查结果

教学内容:50%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对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没有帮助,25%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25%的学生认为有些帮助。

教学方式:52%的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教学教学方式,然而在实验者所设置的六种教学方式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角色扮演(73%的学生喜欢),同学间或师生间讨论(61% 的学生喜欢),多媒体辅助教学(56%的学生喜欢),排在后三位的是:布置课后作业(30% 的学生喜欢),课堂提问(27%的学生喜欢),教师讲授(22%的学生喜欢),而排在后面的三种教学方式正是传统的教学方式,由此可见,传统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教学手段:66%的学生反映,教师仍然使用的是粉笔加黑板,很少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评价方法:高达68%的学生不满意“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评价方式,只有15% 的学生满意,27%的学生没有看法。

语言学习环境: 64%的学生对语言学习环境不满意,满意者仅有37%。

学生学习:53%的学生对英语课程学习感兴趣。与此同时,对于笔者设置的问题:“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您认为个人的英语水平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59%的学生选择“读”,将近25%的学生选择“写”、“译”,选择“听”、“说”的学生不到20%。此外,55%的学生认为自己还在“听”的方面还是比较薄弱,79%的学生认为自己还在“说”的方面比较薄弱。至于学生英语课成绩调查,90 分以上的学生占 6% ,89分―80分的学生占 15%,79分―70分的学生占32%,69分―60分的学生占36%,60分以下的学生占11%。英语课成绩不理想的原因,55%的学生认为基础差有畏难情绪,40%的学生认为缺少语言学习环境,3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适宜,33%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不合适,23%的学生认为教师水平有限。

2 分析与讨论

综合此次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认高职英语课程的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

(1)教学方法呆板。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实际成为教授过程。学生只知道低头记笔记,缺乏主动性。

(2)教学手段单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仍采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不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英语教学,不能形成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3)教学内容落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仍以加强W生的英语语言知识为主,单调老套,经典化,缺乏提高其语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忽略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4)评价方法陈旧。高职英语课程仍以单一的成绩测试作为测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这既不全面,也不科学,难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反馈作用不强。

(5)学习效果不佳。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费力低效”现象十分明显。他们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与期望,也付出了不少的时间,但英语综合技能如听、说、写、译,却始终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6)语言学习环境不足。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不是学生的舞台。课后虽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英语演讲,英语化妆舞会,英语角等,但由于学生课业压力的加重与对英语兴趣的减弱,逐渐流于形式,甚至消亡。

3 结语

从以上调查分析,不难看出,高职英语课程正沦为一般知识性课程,整个英语教学也逐步丧失其技能性特征,这造成不少学生接受了数年的正规英语教学,英语各项技能如听、说、读、写等却始终得不到提高。由此可见,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亟须改革。

参考文献

[1] 何维克,鄢家利.大学生英语学习状况调查[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

[2] 孙鹏,王锐,李嫦英.大学英语大班课堂教学生态与师生接受适应度的调查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3(1).

[3] 王音.高校英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嘉兴学院学报,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