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农机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机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机调查报告

第1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一、我区监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至XX年上半年,全区有注册登记的拖拉机4883台(大中型161台,小型4722台),联合收割机3台;拖拉机驾驶员3966人(g658、 h3308)其中有497人持g照驾驶农用车。拖拉机入户率(占拥有量1XX台的)为38.3%,驾驶员持证率为39%,

从XX年到XX年,平均每年动员拖拉机入户200台,拖拉机检验900台,驾驶员审验1200人,入户率、检验率、审验率、持证率平均为30-40%。XX年上半年完成拖拉机入户108台,拖拉机检验500台,换旧牌242台,动员组织驾驶员参加持证培训83人。检验率为10.2%,入户率为49.9%、持证率为39.6%。从XX年至XX年全区共发生农机重大事故18起,死亡18人;一般事故36起,重伤28人,其中拖拉机重大事故8起8人;一般事故21起重伤20人。今年上半年没有发生重大以上的农机事故,事故率呈下降趋势。

××区每年新购置拖拉机200台左右,拖拉机增长速度为2 %,新车入户率为50%。从我们掌握的情况表明;近三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从购置拖拉机到农三轮,逐步更新换代,发展到目前基本以中、大型四轮农用运输车为主,农村运输基本被农四轮所替代,拖拉机变为耕、耙、播等农田作业的工具。

二、农机安全监理面临的问题

第2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一、基点工作业绩

二、农业基点工作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是搞好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的关健。

今年以来,我县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取得成效,这是与领导的重视分不开的。年我县农业基点调查工作继续由一名副职领导兼管,正职领导也经常过问农业基点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在人力方面给予了较大的支持,在进行农业基点调查工作期间,尽量不抽或少抽基点调查员参加其他中心工作,从而使我县的农业基点调查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全年调查任务。

第3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 养老 计划 养老观念

[中图分类号] S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02-01

1 引言

为了解当下村民对自己老年生活的态度及安排情况,对安徽省桐城市陶冲村的村民进行抽样调查。陶冲村始建于一九五四年,位于青草镇北端,距青草镇区10公里,距桐城市区23公里,总人口4368人,村民组40个,1152户。 2013年我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3234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万元。本次在陶冲村的实地调研,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82份。被调年龄分布在23―69岁之间,主要针对农村村民养老计划情况做出调查,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涉及基本情况问询,对子女的依赖度,对养老是否有安排,计划的养老方式及愿意选择的养老方式几个方面。

2 问卷分析

2.1 老年生活担忧情况

中青年人对老年生活是否感到担忧,对其当下的生活质量有重大影响。调查发现:30―40岁中青年人对老年生活担忧度低,基本为不担忧。45―62岁的中老年人表示出对老年生活的高度担忧;其中17.02%的男性被调表示对老年生活感到担忧,对于女性,这一数字上升到38.23%。女性对老年生活的期待值明显低于男性被调,这与农村女性经济收入低且不稳定,对男性有相当程度依赖性有重大关系。另外,子女个数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对老年生活的担忧情况。子女个数在3―4个的被调明确表示对老年生活不感到担忧,2个的被调表示有点担心,0-1个的被调则表示很担心。这是由于在农村地区,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是普遍存在的,子女是老年生活的重要保障的事实在农村地区并未根本改变。与此同时,收入来源不同,对被调老年生活的担忧情况的影响也不同。在这三类人的养老计划安排上则呈相反的变化,务农村民对老年生活没有计划安排,务工和个体工商户则有一些计划和安排,其中,务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村民对自己的老年生活的安排度最高。(图1),这主要由于务工与个体工商户的经济实力比务农村民强,思想观念上更加先进,具有较强的自我保障意识。

2.2 养老安排情况

82位被调只有26位被调表示对自己的养老做出计划和安排,占比为31.7%。这26人中,46%的养老安排是进行储蓄,12%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15%的被调表示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23%表示计划居家养老,4%的被调表示打算进养老院养老。大部分的村民对自己的养老没有做出任何除子女之外的安排,31.3%有安排的被调中,储蓄和居家养老是主要选择。入住养老院的很少,这主要由于农村养老院建设落后,还有农民安土重迁,致使不想入住养老院养老。

2.3 未来养老方式选择情况

在养老方式的选择上,35%的被调选择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在农村仍旧是主要选择,23%的被调选择储蓄养老,表明农村养老模式的转变,24%的被调选择多种养老模式相结合。(图2),而被调养老计划于自身未来养老方式的选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15%的被调的养老计划是储蓄时,则对应超过15%的被调会选择储蓄养老。24%会选择两种相结合的养老方式。48%的人认为养老靠子女是可行的,41%的人人认为靠子女养老不行,11%被调认为养老靠子女不一定行。由此可见,“养儿防老,天经地义”的观念有很大的改变。

3 发现

农村青壮年多外出务工,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农村少子化现象十分严重,现在处于45岁以上的被调明确表示养老靠子女的可行性不高,他们认为在自身积极为养老做准备的同时,国家能够出台更多更好的政策,来建设农村的养老事业,给他们提供跟多更优质的养老选择。让他们的养老金能够一定比例的增长。另外,农村村民的养老观念已经发生明显的改变,大部分的被调觉得自己的养老问题不能成为子女将来发展的负累,希望能够尽量少给子女增加麻烦。尽管在农村的养老压力巨大,但是,大部分的村民对老年生活并不感到担忧,对自己的老年生活具有很高的期待。

第4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一、当前农村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的现状

广大农村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少年宫、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相当匮乏,唯一的校外活动基地是镇敬老院,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每年到敬老院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多于两次。

二、当前农村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匮乏的原因

1、家庭原因

农村学生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所限,社会意识参差不齐。多数家长较为重视孩子的学业能力,对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意识较为淡薄。个别家长对学校布置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也不支持,影响了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

2、学校原因

学校作为专门的育人单位,既关乎学生的智育更应关乎学生的德育及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作为学校也较早已意识到学生校外活动基地的匮乏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多数学校只能将精力尽可能多的放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课本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文明礼貌、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由于缺乏实地动手操作使多数的课堂教学只成了理论上的传输,令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学校也深知学生走出校门的重要性,但由于种种社会原因,诸如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家长社会意识形态等严重束缚了学校的手脚,使多数学校的多数学生成为了笼中之鸟,棚中之花。

3、社会原因

近年来,经济建设作为国家建设的主旋律自上而下得到了深入的贯彻执行。各级党委政府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促进群众增产增收作为了主要的日常工作,在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的建设和规划上投入的精力和物力有所欠缺,导致效果不佳。

三、当前解决农村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匮乏的策略

1、学习榜样,总结经验,不断增强工作动力。

近几年,从规模上到活动效果上比较出色的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也屡见报到,说明办好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在不断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像有些活动基地,一般可同时接待1000-2000名甚至更多的学生住宿和用餐,以便进行数天到1周集中的校外实践活动。如:上海市政府投资10多亿元,建设了占地5000多亩、能同时容纳数千人开展多种体验性实践活动的大型校外教育活动基地“东方绿舟”;已建成的广州市校外教育基地,设有国防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等基地,有百花园、百草园、百果园、小动物园,有30多亩的菜地、60多亩的鱼塘和存栏上百头猪的猪场,有动植物800多种;市在活动场所建设和活动项目设置上,不局限于过去简单化的传统做法,更不局限于学校现有的和已立项的项目中所能开展的活动,积极开展“安全救护、烹饪、大棚种植、野外生存技巧、生命见证”等丰富的实践活动。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成功的典范,也是我们今后学习的榜样。

2、通力协作,因地制宜,不断形成教育合力。

在当前社会文化生活条件下,广大青少年的文化需求日趋强烈,社会文化环境也日益复杂。农村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应本着积极引导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作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提高广大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开展。搭建好这个社会实践平台,做好家庭、学校、社会三点一线教育连接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扎实的组织活动让广大家长逐步看到校外活动基地对青少年健康成长、能力培养的积极影响,从而让广大家长明确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会各种技能和能力,进而争取到家长对孩子参加活动的支持,对学校工作的配合。

学校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已不断渗透各方面教育,但力度不够,尚需放开手脚、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例如综合实践课可以让学生进行收集落叶制作堆肥、给农作物施有机肥、割草喂鱼等活动,让学生领会到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辨认植物、学习栽种、观察花鸟虫鱼等各种自然物体,带领学生实地考察不合理的耕作所引起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让学生更加珍惜和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通过宣传、评比等各种手段教育学生保护自然,节约能源;作为农村孩子懂农时、明农事可谓天经地义,而现在的孩子对此可谓知之甚少,学校可利用实践课让学生走进农田,向身边的老农学习农事,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享受收获的快乐。

第5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3月初,为摸清我县机耕道路建设现状,县农机局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10个乡镇的机耕道路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及建议综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二、乡村机耕道路建设缓慢的主要原因

1、规模集约化生产意识不强,维护措施不力。一方面,实行农村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丘稻田分成几块,农户对田间机耕道路的维护越来越少,有的为拓宽种植面积,将田埂挖得越来越窄,连行走都不方便;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外出经商或务工的人数日益增多,农田出现荒芜,机耕道路缺乏维修,甚至被人破坏也无人问津。同时政府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措施来保障和维护本村机耕道路建设。

2、政策支持力度不大,投入不足。由于地方财政吃紧,用于乡镇机耕道路建设的投入很少。近年来,全县的城镇建设、公路建设有较大改观,但乡村道路投入仅限于修修补补,对田间机耕道路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3、机耕道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全县现有机耕道路都兴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机耕道路特别是田间道路主要用于人、畜力车的通行。加之多年来自然损毁和养护不力,致使一些大中型农业机械根本无法通行。

三、措施及建议

1、要有农田机耕道建设的规划。农田机耕道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量大面广任务重,国家应列入经济社会长期发展计划,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必须作出具体的建设安排,把它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第6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

绿色有机农业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必然产物,是对以前所有农业模式的总结和提高,体现了人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体现了消费者利益和生产者利益的统一。绿色有机农业的发展目标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一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有机农业必须以科技为支撑,合理控制化学投入品的使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和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生产的全程控制,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二是确保生态安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循环通常情况下总是平衡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生态环境平衡,通常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绿色有机农业通过优化农业环境、强调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间的能量自然转移,确保生态安全。生态安全既是绿色有机农业的追求目标,也是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重要因子,生态安全一旦破坏,其危害是长期的、根本性的、巨大的。三是确保资源安全。农业的资源安全主要是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安全问题。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要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农产品,就必然需要确保相应数量和质量的耕地、水资源等生产要素,维护好气候、土壤、水、地形等自然条件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尽管目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在逐渐降低,但由于农业连接的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农民,而且农业担负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物的生产,因此,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国家安全、社会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绿色有机农业能够提高农产品加工和国际流通水平,进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二、我市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优势

(一)优越的自然环境。地处半岛中北端,濒临渤、黄二海,总面积1128.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9.8公里,人口45万。气候属暖温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1.7℃,平均地温15℃,历年平均降水量634.6毫米,年平均日照量2814小时,无霜期平均206天,相对湿度65%,年均风速5.2米/秒。土壤类型主要有棕壤、潮土和褐土,土质以轻壤、中壤为主,透性良好。土壤养分平均含量:有机质1.05%,全氮0.062%,速效氮90mg/kg,速效磷32mg/kg,速效钾115mg/kg。气候环境条件适宜于苹果、葡萄、梨、大樱桃、桃等多种北方品系果树的生长发育,苹果、葡萄驰名中外。尤其是葡萄,无论是栽培技术、种植管理技术还是葡萄酒的营销管理,在全国都处于领先地位,已经是一枝独秀。而苹果的栽培面积在全市种植业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并且是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束怀瑞教授提出了“模式”的概念,他认为:苹果产业的高投入、高技术、高亩产、高质量、高价格、高效益,是苹果中最突出的亮点。

(二)雄厚的产业基础。通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农产品加工业越来越发达,种养基地标准化水平越来越高,产业化生产体系也日趋完善,逐步形成了以苹果、葡萄与葡萄酒、畜牧、水产为主的四大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十一五”期间,先后荣获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先进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县、中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市)、中国食品工业强市、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创建单位和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先进集体、省首届“十大(农业)产业集群”、“省县域经济十大高效农业聚集园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全市现有苹果栽培面积30万亩,年产各类苹果80多万吨,其中,优质红富士苹果面积26万亩,年产量65万吨。年出口苹果15万吨,创汇1.2亿美元。葡萄种植面积15.2万亩,年产葡萄20多万吨,国内最著名的葡萄酒三大巨头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张裕均在建有葡萄酒厂或葡萄种植基地。是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拥有完备的动物疫病控制体系、动物防疫监督体系、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动物防疫屏障体系,全市形成了以肉食鸡生产为支柱,以猪、牛、羊、蛋鸡生产为基础,以兔、貂、鹿生产为辅助的良好畜牧业格局。特别是肉食鸡产业成为畜牧业的“拳头”产业,已达到年出栏肉食鸡6000万只的规模,年出口创汇超过1500万美元。的海岸线长59.8公里,刺参、鲍鱼自然分布面积2万多亩,是我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基地。全市拥有以京鲁渔业为龙头的水产冷藏加工企业30多家,年加工水产品30多万吨,渔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

(三)标准化、规模化的基地优势。以葡萄酒、果品、畜牧、水产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基地”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基地建设路子。在基地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速度,更加强调质量,要求新建基地全部达到“十有”标准,即有生产规程、有生产档案、有产品品牌、有检测设备、有包装标识、有龙头依托、有管理责任人、有技术负责人、有质量安全追溯、有微机联网。在标准化基地生产过程中,大力推广“五统一”管理制度:即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和统一收获时间。早在2002年,就被认定为全国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苹果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示范基地县;2008年,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到目前,全市果品基地面积达到45万亩,其中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果品)基地30万亩,国家绿色食品原料(葡萄)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省级苹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16万亩。健全、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管理制度,为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的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四)组织化的生产优势。自2000年开始,就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始探索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的路子,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兴办了供应、加工、销售、服务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努力使农民分享到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利益,真正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联心联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构筑了有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到目前,全市共有合作经济组织72个,拥有社员2.4万户,资产总额50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3808万元,入股资金720万元。合作社年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带动基地12万亩,带动农户7万户。按照绿色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路,通过合资合作、股份制等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现已形成了一个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的加工产业体系,具有很强的集群化加工优势。目前,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87家,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和骨干企业发展到50家,农产品加工能力达到150万吨,加工产品涵盖了果品、葡萄酒、速冻保鲜蔬菜、肉奶制品、水产制品、调理食品等。全市建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形成了苹果产业有园艺场、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有长城、畜牧产业有民和牧业、水产品养殖加工产业有京鲁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四大龙头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三、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健全,管理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业的生产标准、质量监测、监督管理、示范推广等体系化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巩固。检测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尚未建成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大部分市场只对蔬菜进行快速检测,检测水平低、检测比例少,检测装备和检测设置点难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安全需求。二是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仍不高。从种养环节看,应用先进技术的标准化种养还不普及;从加工环节看,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还不多。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档次还不够高,辐射面不大、市场占有率不高。三是影响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质量安全因素仍然存在。放心农资营销体系建设不规范,无证经营现象泛滥。一些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和摊主,缺乏质量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按制度、规范、标准进行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不按“施药安全间隔期”或“休药期”采收农产品,产品质量存在隐患;有的企业违反规定在农产品产地及河道流域排放污染物,使农业生产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传统的高残留高毒素农药仍将持续影响土壤环境。四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市60%的苹果园出现果园密闭、树龄老化等现象,为实现高产而不断增加的化肥用量也导致果品质量、个头及口感下降。五是高质量产品市场认可度不高。由于认识程度和公信力等原因,市场上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还没有成为畅销产品。尽管消费者渴望吃到优质安全的农产品,但怕受骗上当花“冤枉钱”。市场上有的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只能按普通产品价格标准,走普通产品销售渠道,影响了企业供应优质产品的积极性。

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适应绿色有机农业发展的要求,提升绿色有机农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层次,把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工作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绿色农业所涉及的农业、环保、科技、工商、食品卫生、外贸等部门应协作配合,及时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支持绿色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合力,推动绿色农产品这一新兴事业健康成长和迅速壮大。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牵头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同时履行市政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职能。镇街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员,负责辖区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全市岗位目标管理考核,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和政策规章。

(二)调整农业发展思路。我市农业种植业中苹果面积最大,而且是目前我市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可以说是养家糊口的根本。2010年,省出台了《省果业振兴规划》,今年,市又出台了《市水果产业振兴规划》,这为我市实现苹果产业升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全力争取并充分利用上级的优惠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在巩固葡萄标准化管理优势的同时,将打造绿色有机农业的另一个支撑点放在苹果产业上,做到一手抓葡萄、一手抓苹果。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推行苹果栽培新模式—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加大密植园改造力度,完成我市苹果产业的升级改造,减少劳动力的投入。筛选有经济实力的果品生产加工企业,选择地力条件好、管理技术高的基地,按照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规程生产一批高质量的苹果,在果面贴上绿色农业协会徽标和“绿色”字样,打造高档苹果。制作苹果生产和管理宣传影像资料,组织企业到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较有影响力的大市场和家乐福、沃尔玛等大超市进行“苹果—产区品牌推介会”,进行高端市场的苹果促销活动。

(三)加大监管力度。一是完善监测体系,整合检测资源,完善配套必要的仪器设备,搞好检验检测人员培训,强化检验检测手段,扩大农产品检测面,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建立公开、透明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制度,及时为社会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进一步加大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二是把农产品产地环境控制和生产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产地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建立包括食品添加剂使用、饲料及添加剂使用、农药使用、肥料使用、兽药使用、渔药使用和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农业投入品使用准则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议在大型超市和市、市(县)两级批发市场逐步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三是深入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工作,积极推行农业投入品连锁经营等相对封闭的农资配送体系,净化投入品市场,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四)强化对绿色有机农业的宣传力度。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活动,普及绿色有机农业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绿色有机农业的认知水平,畅通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渠道。认真组织实施农产品名牌战略,鼓励各类企业创立名牌,增大绿色有机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密切跟踪绿色有机农产品国际标准的变化,加强国际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工作,针对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建立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应对。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当地实际,建立诸如劳动密集型和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绿色农业的创汇基地,以质优价廉物美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

(五)加大对优质有机肥料的推广力度。沼液沼渣作为优质有机肥,作为提高食品质量的重要原料,其利用将是大势所趋,其价值将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我市独有的户用沼气项目和工程沼气项目资源,一方面在政策上对沼液沼渣的生产和利用给予扶持,扶持的对象范围从生产沼液沼渣产品的养殖户和企业,扩大到使用沼液沼渣的种植户。另一方面在技术上加以引导,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县项目,加大对沼液沼渣的推广力度,尤其是民和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所产生的沼渣、沼液,其生产过程固定,营养成分含量稳定,可作为重点项目加以宣传推广,进一步提高沼液沼渣利用率。

第7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政策、资金扶持,吸引社会投资

市在建设柑桔板块基地的过程中,将板块建设专项、扶贫、科技、财政、计划、移民等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000万元捆绑集中使用,对新建连片50亩以上的柑桔基地每亩补助200元;连片开发200亩以上的,解决基地水电路问题;对获得无公害柑桔品牌的,奖励10000元;对基地开发涉及的土地、税收、供水、供电等各种收费酌情减免;还放宽政策,吸引了农民、城镇居民、工商企业、外商等各种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柑桔生产基地和加工厂。市对实施高接换优的新品种果园,每亩补贴标准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了100元,对新开发的基地,每成活一株果树,补贴1.5元。

(二)引进推广先进技术,提高板块基地科技含量

以前,市的桔园在修剪、施肥、病虫防治、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方面落后。全市平均单产仅1200斤/亩,且优质果率较低。为了建好柑桔板块,该市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了特早熟蜜柑“稻叶”、早熟“光明早”、“日南1号”、“大蒲”等脱毒优质新品种苗木2万株,建立了50亩良种采施圃和100亩育苗基地,健全了苗木繁育体系。为了提高板块内的柑桔优质果率,他们制定了《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开展了柑桔标准化生产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累计培训70余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大户68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生物农药、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普及率达到80%。县米业公司联合农业部门制定了《优质稻板块主栽品种保优栽培技术方案》和《优质稻板块基地核心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培训360场次,培训达7.2万人。落实好病虫害防治跟踪服务措施,在去年稻飞虱大爆发的严峻形势下,该地未发生大的病虫灾害。市聘请科研院所的果树专家,与本市技术骨干一道开展技术培训和科技入户工作,重点推广了高接换优、果实套装、平衡施肥、四季修剪、病虫综合防治、土肥水管理、果园生草栽培等生产技术。

(三)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板块建设,提高农业效益

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建设优质稻板块基地。在该公司的带动下,县优质稻生产基地面积达到51万亩。其中,一级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5万亩,二级中档优质稻生产基地35万亩。优质稻订单收购面积40万亩,实行优质优价收购政策,一级优质稻按1.9元/公斤、二级优质稻按1.52元/公斤兑现,高档优质稻收购价格高于普通稻谷最低收购价30%。同时,对“两优培九”每公斤种子补贴4元,每公斤稻谷加价0.04元,机收每公斤再加价0.02元。

市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在板块基地的更新品种、普及科技、订单收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由于果树品质不优、新型保优技术推广普及率低和新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造成了水果产量低、品质差、价格低。湘南、黄花等普通砂梨品种常年销售价格只有0.3-0.4元/斤,远低于新品种黄金梨(1.5-3元/斤)的价格,部分果农只得毁园改种。成立春雨苗木果品合作社后,241家苗木果品生产户常年都能得到该社提供的优质果苗和果树高接换优技术指导,解决了农民在各生产环节遇到的栽培、管理方面的难题。同时他们与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果品公司开展合作经营,承接订单生产,带动水果基地面积8.6万亩,签订了订单合同的有1.8万户,订单生产率达62%。

二、主要绩效

(一)壮大了龙头企业,形成了“一基地一品牌”的经营格局

省米业有限公司是县的一家从事粮油购销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扩大优质稻板块基地规模使该公司生产经营实现扩规上档成为了可能。去年3月,该公司联合华茂、中兴、银谷、实力等米业公司及、、、等市县(区)大米加工企业,实行贴牌生产,扩大“品牌”的品牌优势。5月中旬,又与中储粮分公司等优势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通过集团整合,内联外引等有效措施,壮大龙头企业。现在,该公司的年生产能力己经达到25万吨,比上年增加15万吨。全年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利税4000万元,其中优质稻销售收入达4.7亿元。“”品牌荣获了国家粮食行业协会“放心米”、“著名商标”、“省名牌”、“消费者满意商品”、“A级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等多项殊荣。

市通过整合基地,把原有的“汉水梨”、“梨”等几个品牌进行整合,主打“汉水梨”品牌。现在,“汉水梨”在、、、等11个省市占据着较大市场份额。“汉水梨”商标也被评为“省著名商标”和“名牌”。

(二)促进了农民持续大幅增收

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一直是我省“三农”工作的难点问题,但发展板块经济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市桔农人均增收250元。主产乡镇桔农平均收入最高达到1万元,户平收入最高达5万元。县7.2万农户因推广优质稻受益,人均增收60.5元,亩平增收102.8元。市水果板块基地内的农民纯收入达到1279元/亩,增13.4%。

(三)农产品产量、质量、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通过发展板块经济,项目区的单产、总产、农产品优质率大大提高。市通过板块基地内的技术改造提升,全市柑桔生产产量明显提高。年全市柑桔实际产量18万吨,比项目实施前增产28.6%;销售收入1.8亿元,增收4000万元;亩平产量735公斤,增产20.9%。柑桔优质果率达到50%,提高15%。全市有八个柑桔专业场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无公害生产面积达10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40.8%。

在市,全市砂梨高接换优面积达到20000亩,比去年增60%,新发展水果基地2000亩,建设中心示范园1000亩;水果总面积13万亩,增4%;总产量18.1万吨,增11%;单产1446公斤/亩,增12.3%;总产值3.3亿元,增3%。水果优质率76%,增5.5%。

三、几点启示

板块基地建设是我省在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闯出的一条新路。、、是我省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困难较多、农业发展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但他们依靠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在短短几年间,优势农产品的产出能力明显增强、加工转化水平明显提升,优质率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从三地的做法和成效可以看出:

(一)调动农民积极性是抓好板块建设的前提

县7.2万农户参与建设优质稻板块,市水果板块基地网络了1.8万农户。可见,由于板块经济拓宽了农民的增收门路,增强了独立分散的农户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联系,农民参与建板块积极性很高。发展板块经济是为了带动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板块基地,光靠政府“喊口号”和“强迫命令”不行,必须发动千家万户一起来参与建设,板块才能建得好,才能真正发挥出效益。

(二)实行标准化生产是提高板块质量的关键

市生物农药、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普及率提高到80%,就使柑桔优质果率提高了15%,无公害生产面积扩大到10万亩。仅此一例,可以看出,只有在板块内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高效种养模式、测土配方施肥、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机作业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生产和管理,才能保证农产品优质、生态和安全。米业公司制定《优质稻板块主栽品种保优栽培技术方案》,对优质稻严格检测,分级收购的事实证明,要想实现板块基地质的飞越,就必须实行一个品种一套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产品优质率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和板块的竞争力自然也就会提高。

第8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涉农行业协会是由农业经营企业或农户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形成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在工商部门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运作模式划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种养殖大户、散户)”的运作模式。如*县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玉鑫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县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由合作组织将农户养殖或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订单或契约形式实行保护价收购或经组织销往全国各地。二是“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模式。如*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县黑猫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凭借龙头企业的市场优势,经合作组织将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按照保护价收购,由龙头企业加工成各类产成品销往全国各地,以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

总的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专业生产为基础,吸收带动一批农户,一头连市场、一头连农民,使之成为一个紧凑的整体,实现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整合。我县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120户、葡萄种植基地1000亩、无公害果菜示范基地1000亩、罐头加工厂一个;每年为社员销售棚室蔬菜2000多吨,葡萄5000多吨。合作社通过为广大社农提前技术培训、产中现场指导、产后销售服务,实现了一家一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

二是带动了主导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而组建。*县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于今年10月份成立,前身为*县瘦肉型猪产业协会,目前已发展会员603个,注册了“孙各庄”牌商标。该社组织社员大力发展生猪无公害生产,协助周边养殖小区完成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并积极与*双汇、天津顺利、北京昆鹏等国内大型生猪屠宰企业联系,开拓生猪市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今年以来,该社以高于市场价格0.3元-0.6元/斤的价格为社员销售商品猪25万多头,实现销售收入3亿多元,为社员增加收益近千万元。此外,*县中药材产业协会、*县园林花卉产业协会等都是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了我县园林花卉、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加工服务,实现农产品的转化增值;通过内部利益机制运作,扩大农民受益机会;通过联合协作,降低经营风险和交易成本。*县园林花卉产业协会是依托*豪门园林公司建立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协会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合同,按订单进行收购,每亩花卉苗木可为农户创收2000多元。富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罐头加工厂对葡萄、苹果等初级果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社员收益。今年在葡萄收购价格偏低的情况下,合作社以高于市场0.2元/斤的价格收购社员产品,社员每亩获利达千元。

四是加速了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新技术、新观念、新品种传送给农户,有效解决了农户在生产上的难题,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县农业产业化研究会自成立以来,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专业网站向广大农民进行科技示范,引进铁球甘蓝栽培、马铃薯栽培、西瓜栽培等新技术6项,引进新品种13个;示范推广“三种三收”、“四种四收”、“大豆高产栽培”、“冬小麦晚播”、“马铃薯栽培”等新技术22项,推广面积达到25万亩;在此基础上,协会建立和完善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25个,种植面积达到5800多亩,直接或间接促农增收1.2亿元。

二、存在问题

一是数量少、规模小。我县共有农业人口55.8万人,农户16.1万户,截止目前,全县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人员只有5986人,带动农户6万多户,仅占全县农户总数的37.3%。

二是内部机制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存在内部章程和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造成部分会员只共享利益,不共担风险。

三是服务层次较低,带动作用不明显。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拥有个人会员数量较少,同时有近70%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内容仅限于技术指导,带动农民发展经济的作用不明显。

四是扶持政策不完善,配套措施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信贷资金和土地占用上没有特殊的扶持政策,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致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壮大较为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浓厚氛围。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现场观摩、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要通过典型引路等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觉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帮助农民算好经济帐,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营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二是发挥农合联作用,全面构建县、乡、村“三位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合联)建设,充分发挥县农合联职能作用,对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协调、管理,切实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紧紧围绕我县瘦肉型猪、特色蔬菜、林果、中药材、园林花卉等主导产业,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域、部门、行业限制,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兴办农产品生产加工型、流通服务型、技术推广型、综合服务型、农村生态景观型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第9篇:农机调查报告范文

从我们这次调查情况看,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分为官办、民办、官民联办、企民联办四种形式。官办的主要以在科协管理登记为主,这些组织主要是按农业服务体系,以农技、农经、畜牧、水产、林果、农机、水利、乡镇企业、科技服务等组织建立的行业协会组织,这些组织主要是依托区、乡两级服务部门,结合村级干部与技术能手,行业带头人建立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建立与发展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这些组织在推动农村各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耕作技术、管理技术、品种改良、生产环节,到灌溉、施肥、防病治病、新技术推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官民联办是第二种形式。象我区的枣业协会、奶业协会、养牛协会等都属于官民联办,这些组织是适应我区近年来绿色农业中心建设,建立蔬菜、红枣、养殖、加工四大基地应运而生的。因为随着四大基地的建立,大量的产品要进入市场,这些产品能不能占领市场,这就需要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环节当中,推广优良品种,按无公害标准化规程组织生产。想按这样生产销售,就必须把生产者组织起来,但是按计划经济的老一套去组织生产,生产者接受不了,所以这样就形成了官民联办,政府主要进行技术服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生产者自己按自愿原则以产品组建协会,在生产技术、园区管理、产品包装销售等环节进行合作。

企民联办是第三种形式。象我区的博瑞乳业奶牛合作社和怀仁醋业协会都属于这种形式。这种形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因为单家独户的农户小生产很难适应市场的要求,从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加工包装、产品标识、宣传广告都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农户自发的组织起来,与企业联手组建协会,进行合作生产、销售。

民办是第四种形式。象东赵温室蔬菜协会、演武养殖协会、修文芦笋协会都是“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温室园区生产、养殖园区生产等都与其他生产有着质的区别,这些生产都要求生产者在产前、产中、前后的各个环节进行合作,从购买基建材料、农业生产资料到产后销售,从产中技术交流到防病治病,从园区管理到供水供电等都需要合作起来。开始是农民互助合作打墙建舍到互助合作购买建材,这样都可以提高效率,节省开支,特别是防病治病防疫这都需要大家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最高利益。在此基础上,农民建立了松散型的合作组织,通过合作使大家得到了好处,提高了知识,成立了紧密型协会组织。

二、组织类型与特征

1、生产合作型。象我区以乡(镇)组建的温室协会,就是以生产合作为主,辅以销售合作技术服务合作的民办组织。如东赵乡温室协会目前有分会9个,会员454名,他们的主要合作内容有流转互换土地,协调担保贷款,建棚物资购买,互助整修墙体,供水供电收费管理,疫病防治,新品种推广示范,园区管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协调合作销售等。他们通过几年来的合作生产、销售,有力地推进了全乡温室大棚的发展,三年的时间由过去2**余亩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亩。

2、销售合作型。象我区的奶牛协会,从**年以来,主要以销售合作为主,如我区的博瑞乳业从**年以来发展销售合作型会员进行牛奶生产,至2**2年,全区已有会员1**多个,多年合作销售牛奶3**多万斤。从2**3年开始博瑞乳业组建了奶牛生产合作社,计划建成千头奶牛养殖园区,与养殖户进行生产、销售、技术合作。目前,这个合作社正在建设张庆乡北胡乔奶牛园区和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园区,入园奶牛已达5**余头,预计两个月后,这两个园区就可投入生产。

3、科技服务型。象我区的红枣协会就是以产业规划、培训枣农、传授信息、出谋划策、咨询服务为主的服务组织。目前已有会员1**多名,这个协会的建立大力推进我区红枣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红枣加工的大发展。目前已有50多户红枣加工户,如协会副会长创办的丰元枣业已形成6**万斤的生产加工能力。

4、中介服务型。象我区蔬菜流通协会,如东阳镇张辛丑创办的流通协会,他就是以蔬菜营销为主的组织。这些组织的创办为蔬菜生产与销售架起了桥梁,有力的推进了全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所起的带动和促进作用是特别明显的,并正在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向方面:

1、推动了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其他技术的大发展。如我区的蔬菜、红枣生产。近几年来,我区新建温室大棚3万多亩,温室大棚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是技术含量高的生产,从温室大棚购建,到生产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农民掌握施肥、浇水、控温、控湿、移植、授粉、嫁接、采摘、防病治病都要严格掌握,方能实现高产高效。红枣生产从过去不管理发展到现在优种栽植、酸枣接大枣、低位换接、直播和老枣树修剪五种模式发展,这些技术的推广都是依据这些组织推广下去的。使我区迅速地崛起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农民投入高的高产高效产业,促进了农民的增收,如一户种一个温室一年就可做到纯收入12**0元以上,一户养3**0只鸡一年就可实现纯收入3万元。

2、解决了农民一家一户不能干、不好干的问题。如我区演武村的养殖协会,他们的主要合作事项是园区管理、防病治病、技术交流、推广新品种、协调贷款等。在今年的禽流感高发期,能不能搞好疫病防治,这关系全村40万只鸡以及全区禽流感能否做到防治的大事,在这个时期,就是演武村养殖协会在广泛宣传禽流感危害的基础上,动员安排协会会员共同管理、共同约定。轮流值守园区路口,任何人不得进入,园区内会员出入严格消毒,出售鸡蛋统一拉到园区外指定地点销售,园区内鸡群全部按协会安排打防疫针。最后在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好成果,保住了鸡群,防止了禽流感传染与曼延。

3、推动了农业经营的产业化。如我区博瑞乳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在奶牛养殖园区建设挤奶台,改变了过去人工挤奶,实现了机械化奶台挤奶、无菌包装。在奶牛园区建立兽医站、消毒池、消毒房、检测室。入园养殖户每户建设210平米的牛棚,饲料饲养室以及牛栏活动场和贮粪池,饲料统一配制。合作社的建立推动了我区奶牛的产业化经营,使养殖户提高了技术,提高了应对风险的能力,基本保证了养殖户收入的不断提高。

4、提高了农户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如我区的怀仁村醋业协会,他们就是单家独户经营的无序竞争导致失掉市场的情况下产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怀仁村曾以“山西酿醋第一村”而闻名全国,在山西也是首届一指,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临近的清徐酿醋产量,质量价格连年攀升,占领了国内外不小的市场,而怀仁村不但没有扩大市场,还在逐步失去市场。究其原因是全村288户酿醋户各自为阵,11个加工销售企业各打一个牌,各唱一台戏,无序竞争这成为他们发展的大敌。为此,他们自发成立了由11个企业合作,2**余户参与的醋业协会,协会首先在严把质量关上下功夫,专设化验室,进行检查检测,统一最低限价,制止无序竞争。通过近期合作,提高了怀仁村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年来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还处于官办向民办的体制转型期,官民联办,企民联办和民办的组织虽然是雏形时期,但却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从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角度看,还有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指导和引导工作。不少专业合作组织虽然迫于市场的需求进行了合作,但连章程都没有,还处于一种农民的自发合作,并且随意性很大,时间一长,很可能出现很多矛盾解决不了而使合作关系破裂。各级政府应总结经验,加强指导和引导,对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力量进行专题培训,只有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才能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的健康运行。

2、加大扶持力度,解决资金严重短缺。各级农业部门应按照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标准化、无公害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营销及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专项资金。应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管部门组织。通过培训使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提高合作认识,确立合作观念,为进一步加大合作事项,为实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3、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共同发展。通过积极组织开展指导试点,为农民建立“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摸索经验。我区计划在东赵温室协会试点的基础上,再确定四个试点,即:修文镇陈侃村奶牛协会、芦笋协会,张庆乡演武村养殖协会、怀仁村醋业协会。通过这几种类型的试点,为全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