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读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践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能力非常关键,经济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通常需要教师熟练地运用各种财务、营销、管理类教学软件,或者跟企事业单位或政府达成稳定的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训的场所。目前,独立学院由于成立时间短,经济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也非常年轻,教学经验不足且从业资历不高是普遍存在现象,无论是指导学生校内或是校外实践都缺乏经验以及必要的社会资源。加之实验指导老师配备数量偏少,一些独立学院甚至没有配备专职的实验指导老师,而是由理论课老师兼任所授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这些问题都会导致不能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使本身就有限的实验资源还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环节过于简单肤浅,学生对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掌握不好。
2独立学院经济学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基本思路
2.1丰富实践性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考核环节
对于独立学院来讲,经济学专业的讲授不能过于理论化,晦涩的理论知识容易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影响学校效果,因此在理论讲解的同时需要多引入一些应用实例,分析知识点。根据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尽量为专业课程安排实践课时,以求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实践教学中,指导老师先向学生介绍SPSS、Eviews、用友等软件的基本操作知识,然后将一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能独立运用这些软件,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讲,实践性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教学过程也更具有开放性,传统的考核方法不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的评价。因此,我们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应相应地改革专业课的考核方式,设置实践考核的环节,考核依据课堂小组讨论情况、课后实践作业完成情况、实训软件运用情况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这种注重实践的考核方法也更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2.2制定适宜的专业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
独立学院设置的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在借鉴普通高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开发制定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突出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这需要我们适时地调整学科专业的总体布局和结构,以我所在的学院为例,考虑到本校是体育类特色院校,开设的经济学专业偏向体育产业经济方向,因此我们设定的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度地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在前两个教学年度完成所有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后两个年度集中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主干课,如体育产业经济、体育营销、赛事运营管理等,并配以相应的实践环节,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科特色。同时,将参加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考试的专业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课时分为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了克服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合理,独立学院应形成毕业生跟踪评估机制,评价毕业生的基本能力并掌握专业技能的需求变化,以便于及时有效地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方法,使人才培养方案更能符合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
2.3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经济学专业有许多专业课程实践应用性很强,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会计学、体育市场调研与预测、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货币银行学、证券投资学等,这些专业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模拟实验操作和实地演练来进行,离开了仿真实训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为了满足专业教学需求,独立学院必须逐渐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可以借助母校相对成熟的实验室资源和实践教学场地设施,例如我校经常组织经济学专业学生赴武汉体育学院校本部的休闲健身场所和拓展训练场地进行实地观摩,了解目前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向,与此同时投入资金,全力推进自身的校内实践基地建设。独立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立足于与周边中小型以及新兴企业的合作上,校企共同创建创业孵化基地,以此吸引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实现从学校到社会有效对接。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更多选择公益性、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外实践平台。
2.4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典是必要的。阅读文学经典时,首先是注意端正阅读态度;其次是采取课下教师指导,师生共读,讨论交流,深入阅读的方式。最后,对于阅读结果不做苛刻的评价,达到人人阅读,身受影响即可。
关键词:古代文学 经典文本 阅读态度 深入阅读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功利心很强,这也使得教育改革不可避免的具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因此古代文学因为短期实用性不强而日益边缘化。加之,文学史的编写体例,也使得教师们更加注重古代文学知识系统的完整性,而淡化文本阅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学生在学习古代文学时不太注重文本阅读。然而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文本比起文学史中的知识系统更能形象而又深刻地体现古代文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因此,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经典阅读是不可或缺的。
一.端正学习态度
所谓学习态度,指学生对学习的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行动倾向的心理状态。在学习态度的三个因素中,情感是核心,起决定性作用。阅读文本是学习古代文学的最基本方式,因此古代文学的学习态度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经典文本的阅读态度。因此,在学习古代文学文本前,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1.确立非功利意识,培养情感。
在学习古代文学时,学生要明确自己对它的看法: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之根,文化具有非功利的特点,阿诺德曾说:“文化是一种慢功夫,来不得浮躁,因为它着眼于转变人的内心,而不是急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古代文学经典文本是古代文学最重要的构成部分,所以也要明白古代文学经典阅读的心态必须是无功利的,自愿的,是放松惬意,无负担的。它要求的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正如培根在《谈读书》一文中谈到阅读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其二,就努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情感,就是对而培养情感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对待古代文学,尤其是文学有一番诚意,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来做;其三,明白文学文本经典,是古代文学的精华,极具艺术魅力,淡化重知识轻经典的思想,这些都为日后平心静气的深入阅读经典阅读做了一定的铺垫。
2.持之以恒的阅读态度。古代文学距离现在时间遥远。其语言系统与现在完全不同。这使得文言文功底不深的青年阅读文学经典带来一定的难度。再者,现在的文化特点虽来源于古代,但是与古代文化毕竟有不同之处。即使在古代,每个时期的文化特色也是不同的,人们的思想也是有差异的,因此透过艰涩的文言文理解与自己时代思想、文化有差异的古代思想与古代文化,难度是很大的。而古代的文化与思想恰体现在文学经典中,因此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地系统地阅读古代文学经典才能够理解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与思想精髓。
3.科学求真的阅读态度。
对于古代文学经典要坚持科学求真的阅读态度。其表现有三:首先对于经典本身的语言阅读,要准确的弄懂经典语言的含义;其次是要联系作者的时代、思想、系统而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其三是结合经典本身及其有关因素,对它做出自己的评价。要做到这三点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对于文学经典要吸取精华,避免就只言片语,断章取义,做出片面的评价;二是要相信自己,避免盲从。
二.深入阅读经典文本
在端正了阅读态度之后,最重要的是进行古代文学经典的文本阅读,这些经典内容过多,大多不能在课堂上详细讲授,因此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定的经典文本,在课外深入阅读。在阅读时,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1.教师按照自己的教育角度,选一本经典,提供指导方法,学习要求,师生课下共读。比如在先秦文学中,《论语》是一本比较重要著作,但又不适合教师课上详细讲授。因此布置学生课下深入阅读,其教育目的是了解我国的儒家思想及其蕴含的人文精神。而古代文学中本身就有论语内容讲授。因此在上课前布置论语深入阅读。要求一个学期完成。
2.课堂指导。学生学习一门功课,重要的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方法。虽然,我们并不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去指导课下所布置的文学经典,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身上会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刚开始,我们在讲授古代文学时,有意的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工具书的使用方法传授给他们。这样他们就能进行论语文意的疏通了。在讲孟子、荀子时,有意地点出孟子思想特点及有关经典之间的关系,并将他与孔子的思想进行比较,有助于他们对孔子思想的深一步理解。也使得他们有从经典中理解人物思想的意识。
3.作业深入。作业对于学习具有一定的巩固作用。因此古代文学课的讲授中也有作业要求。对于文本经典的阅读,也需要老师做出一定的作业设计。分层次,按步骤,由浅至深,由易到难地布置作业。如古代文学的整个学期的作业,可以围绕经典而作。比如要求学生阅读论语,可分为如下几步:首先,要求在上《论语》前搜集孔子及论语的有关资料,等到上课时,准备讲课。之后进入文本阅读,选择较好的论语文本,如论语译注。教之文本阅读方法。其次是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文意疏通与零星感悟;再次是让学生分类总结论语所反映的思想;最后是让学生搜集资料看一下,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与文人的影响,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4.讨论交流,活跃思想。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人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每个人关于文本经典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专门安排一课时。进行经典文本讨论,在讨论前,可以让每个人写出自己的发言提纲。老师先收集学生的发言提纲,将观点相近的分组,让他们进一步融合观点,选一人发言。分成几组。课上先让每组代表发言,陈述观点。然后再由其他组的人进行品评。
5.选修课升华认识。如果学校开的有相关经典的选修课,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深入阅读经典后,选上该选修课。如学生在深入学习了《论语》,学校开的有《论语解读》,学生可选上,也会有一定收益的。
在深入阅读文学经典时,我们不能奢望每个人都有独到的见解,因为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喜欢阅读文学经典,人们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但是,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之根,学生在阅读文学经典的过程中,古代文化的精髓对其内心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变他们的内心。
参考文献
[1]高宝营.大学生心理学[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显章,曹莉.大学理念与人文精神[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汤丽萍.阅读经典完善人格―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阅读研究[D].杭州师范学院,2006.
[4]杨春福.数学“小组讨论学习法”对师生的要求[J].内蒙古教育,2008(4).
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业的营销模式仍有大量不足之处。首先,金融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金融机构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基本相似。例如,在办理银行卡业务时,各家银行的营销手段极其相似,推出的银行卡的基本功能和附加功能大致相同,没有对客户资源进行整理、规划。其次,对现有客户源的维系方法不得当,造成大量老客户流失,形成盲目销售的情况。比如,在销售信用卡时,公司对员工的业绩考核主要以销售数量为依据,忽视了客户的透支额、使用频度、账户平均金额和消费总量等信息,营销手段缺乏精准性。最后,忽视客户利益,金融机构的商品和服务侧重提升企业自身的利益,对客户采用敷衍的营销形式,不能从客户的利益视角思考营销方法,导致用户对金融机构缺少忠诚度,客户流动性大。综上所述,金融机构要在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的同时,加大客户维护工作的研究投入,提高企业的行业竞争力。
二、客户维护对营销服务的影响
1.客户维护有助于增加资产收益。
由于消费行为、家庭生命周期以及科技环境的影响,金融机构在不断地调整地经营方式。随着金融市场逐步细化,客户可以根据收益大小自由选择金融投资方式,从而达到资产收益最大化。例如,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崛起,导致房价陡然上升,专业的房地产金融随之产生,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薪资的上涨和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的社会需求量增加,汽车金融机构应运而生。金融市场细分进一步满足了客户的金融需求,使客户享受专业化服务,维系了客户关系,同时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利益。
2.客户维护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金融机构大多转变了营销侧重点,由传统的营销额转移到与客户发展长远的合作关系,改进了一次性买卖给公司带来的收益损失。这种发展观念适应了现代消费者的要求,有利于优化金融交易市场结构。金融机构不仅注重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还将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优惠,建立更加长远的顾客链条。另外,金融企业注重通过对客户生命周期中大事件产生影响,来调整他们的消费行为。例如,开设生育、失业、退休等保险种类,降低意外风险对个人产生的经济压力,已达到扩大投保范围的目的。金融机构的价值营销宣传点必须与公众对价值的理解相符合,以及实现与产品相关服务的延伸,满足客户的需求心理。总之,在不同时期,根据社会流行的价值主张,及时更新服务形式,使顾客享受到更加贴心的服务。持续发挥客户维系效应,不但能使消费者的资产价值最大化,还能保证金融机构获取长期价值。
3.客户维护有助于降低营销费用。
在交易过程中,金融机构将企业服务形式介绍给客户的过程,需要消耗双方的时间和精力。首先,服务中蕴含的大量信息,金融机构对每位客户都要进行关于的商品详细讲解,需要投入众多的人力、物力。而客户在认识商品的过程中也要耗费较多的精力。由于众多金融机构的商品属性、业务流程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差异较大,加大了客户对业务的认识成本。如果客户改变交易对象,就要重新对合作单位的业务进行了解,增加了交易成本。其次,通过对关系专用资产性质的研究可知,如果资产所有者要转变原交易中资金的用途,必须对资产做出变形处理,否则,无法运用到新的关系中。关系专用资金包括物质资产的专用性、地点的专用性、人力资产的专用性和贡献资产的专用性四个类型,在金融行业,人力资产专用性更为明显。客户维护能够有效地提高专用资产的价值,降低营销费用。
4.客户维护有助于实现客户利益最大化。
功能利益、关系利益和流程利益是客户购买商品时的综合衡量指标。其中,功能利益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能够满足客户的基础需求;关系利益是指客户在购买商品的过程中,与金融机构互动所产生的价值;而流程利益是指客户和金融机构共同对购买行为产生的一种满足感,对快捷、简单、省钱过程的交易模式感到满意。由于购买双方比较固定,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产品属性、内部规定和业务流程比较熟悉,节约了协商时间,促使交易顺利完成。同时,客户维护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为了更深层地维护了与客户的关系,金融机构根据交易频度,设置VIP客户群,定期开展重要客户联谊会,并提供一些附加服务。例如,免费赠送礼物和服务,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提供他们的金融消费能力。通过以上形式的活动,客户享受到了商品的基本功能,企业也达到营销的目的。此外,客户获得了情感上的照顾,赢得他们对企业的信任感。
三、增强客户稳定性、提高金融机构的营销效果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有利于打造企业品牌,维系客户关系。例如,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必要的财务关系。企业在销售信用卡时,附加积分功能,当客户消费额达到规定的标准时,给予相应的赠品和服务,金额越高附加品越丰富。但是单位要注意避免财务关系的弊端,即竞争对手的模仿和顾客的疲惫心理。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财务关系方式,刺激客户的消费欲望,利用现有的客户网络,建立健全客户增长机制。另外,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保持与客户的良好互动关系,是维系客户关系的有效手段。
2.实行差别化服务策略。
通过划分客户等级,有利于增加客户。对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客户可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增加他们与企业的亲密度;也可将家庭结构、收入情况、兴趣爱好和家庭成员文化程度相似的客户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提出个性化服务。例如,成立会员俱乐部,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与客户的感情交流,密切客户关系。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强化社会关系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营销效果。
3.完善服务结构。
金融机构应根据顾客的消费特点,提供全面的理财服务,内容包括财务优惠、投资建议、税务筹划、退休和保险安排等。借助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经常为客户提供财经资讯或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掌握丰富理财知识,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从而稳固合作关系。
四、结语
1.旅游开发对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的影响
非生物类旅游资源包括水体、大气与气候、土壤与岩石等,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构成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最基本要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车辆、物资等大量涌入旅游地,旅游区出现了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土地板结、岩石(山体)坍塌等现象,这些对旅游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尤其表现在水体资源与环境方面。
2.旅游活动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地球上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但可以单独成为人类的旅游产业开发和利用对象,而且还与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组合,构成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系。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地生态系统是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同一体。与其他生态系统构成因子一样,一方面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演变同样也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根据美国生态学家哈定和小米勒提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可得出三个结论:
1.旅游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及其各个构成因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孤立的。
2.旅游活动不能对旅游地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
3.旅游活动影响旅游资源与环境后会产生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基本结论给我们提出了对旅游活动进行管理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在旅游地这个生态系统中,由于旅游区划而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分割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单元(即斑块),这些景观单元的空间格局随着生态过程的作用而不断改变。
三、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通过立法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管理,是当前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立法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必须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资源与环境演变的自然科学基本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达到制定这些制度的根本目的。
1.旅游规划制度
旅游规划是指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手段,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资金与物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定区域旅游资源的经济开发目标,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2.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的评价
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为美国所创设。《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环境质量具有重大作用影响的联邦建议、立法方案和重大联邦行动都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包括该建议或行动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拟议中的行动选择方案。实施这一制度是对传统决策机制的变革,是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已成为国际环境管理一种惯例。
3.旅游容量控制制度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是实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首要条件。旅游容量控制制度,是指从这一制度出发,根据旅游承载能力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对进入旅游区(点)人数进行控制的一项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在保护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旅游目标方面十分重要。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英语精读课教学 文化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反射体和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不仅是对其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学习掌握,也一定要包含对其丰富内涵和知识背景的了解。否则,对这一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知半解,或者存在很大的误差。作为语言教学之一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教学也更是如此――离不开文化的渗透。
一、文化渗透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是在一定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记载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符号,蕴涵着丰富的诸如这一国家的传统习俗、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若在语言教学中忽略文化的渗透,那么即使你掌握了地道的发音、丰富的词汇、标准的语法,在单纯的阅读或实际的与外国人的交流中都会出现一些诸如理解误差、闹笑话甚至是伤及对方感情等问题。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把龙视为民族的象征,龙是吉祥、幸运和权威的代名词。但是英语中与汉语龙对应的dragon一词却是邪恶、坏运气的象征。所以才会有把“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的译法。如果你不了解这一中英文化的差异,在交流或是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误解是无法避免的。中英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是只有通过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一起加以渗透来习得掌握的。所以费赖斯说:“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绝不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与教学总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不能因时间的有无或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它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学英语精读课是大学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基础部分,也是学生入学以来最早接触的课程之一,所以在其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进行文化渗透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英语精读课上适时地进行文化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对英语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很多,就会加快理解速度、加深理解深度。比如精读课上讲到的Twelve Angry Men一课,如果不在课前介绍一下美国司法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运作规程及相关词汇(因为其与中国司法制度存在的差异),学生们就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其次,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为只有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才能和自己的划清界限,从而写出标准地道的英语文章来。再次就是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相当的帮助。只有了解了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才能培养出得体的交际礼仪。比如Good Manners in England一课只是介绍了与英国人交往的一些基本礼仪,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又适当进行了扩充,这样学生们对西方礼仪有了更多了解,在以后的交际中就会多加注意,交往起来也就更得心应手。最后,适当的文化渗透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总之,只有越早下手,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深,取得的成效才会越显著。
二、如何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在最近几年的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我不断摸索研究,总结了如下几个文化渗透的方式:
(一)课堂渗透
课堂可以说是最直接进行文化渗透的地方,抓住这一环节进行自觉自然的渗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词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的内涵意义、感彩、联想意义以及某些成语、谚语、惯用语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表面意思完全相同的词汇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在用法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讲到black sheep时,说“Tom is the black sheep in his family.” 让同学们自己理解可能会存在误差,这时候教师补充黑色和白色在英语里的意思及发展背景就会有助于他们正确的理解。所以在精读课上讲解词语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扩充英语词汇的外延意思,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词汇的语义并加以使用。
2. 篇章(全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对其文化及历史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并达到扩展这方面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到Clearing in the Sky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传统的American values,学生们在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以后才对文中老父亲执着一生在高山的林中开垦荒地的依赖自我、尊重艰苦劳作和颂扬农村生活方式等精神有所理解,进而增进了对文章主旨的深刻把握。
3. 细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放过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传授英语文化知识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在讲到Darken your Graying Hair, and Hide your Fright一课时,遇到了这样一句话:“One is a sphinx, one seems almost removed, and one sees it all. ”我发现其中sphinx是一个很有讲头的细节:当sphinx写成Sphinx时,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的怪兽;他问路人的Riddle of the Sphinx(“斯芬克司之谜”);以Oedipus成功猜谜而后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为由来的Oedipus Complex(恋母情节)等。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他们理解,更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二是对所学文章进行深入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并与汉语中的这些技巧进行对比,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欣赏和语言应用能力。比如在讲到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一课,我就介绍了fairy tale这一文体以及相应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还有Button,Button这一课的fantasy的文体等等。三是利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西方的节日,给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来历、风俗和习惯。比如Easter,Halloween和 Christmas等。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寓教于乐
除了课堂讲解的文化渗透,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看一些电影、各种记录片片段,或者收听一些英文原声听力材料使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学到与英语文化有关的交际方法和手段。比如还是Twelve Angry Men一课,除了可以在课前介绍美国司法词汇,还可以给学生们播放《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这类的涉及美国司法制度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们对美国司法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的理解,从而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教师在运用这些辅助直观教具的时候不能只单纯地让学生自由观赏和收听,因为大多数时间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会不自觉地转移注意重心,获得的信息也会受到限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要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和指导。
(三)丰富的课外活动
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提醒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并随后组织一些知识竞赛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多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体会和运用英语。比如英语角、英语周、英语晚会、英语戏剧大赛等等。还可以适时地邀请一些外籍教师参与进来,比如一起举行万圣节化妆晚会。通过与外籍教师的接触,学生往往能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生动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结语
人的语言受本民族文化长期熏陶,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形态也会通过语言反映出来。要想达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成功和谐的交际,必须要了解深知目标语文化。大学英语精读课正是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打基础的课程,所以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多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并分析比较汉语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这样他们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才能减少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杜瑞清.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9.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5.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 经典阅读 有效性
近年来,经典阅读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经典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形式,学生们在老师家长的鼓励引导下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开始追求课外阅读,但是与此同时,经典阅读的有效性却得不到高度的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老师去教育引导。因此,如何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成了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面对繁重的课程学习和升学压力,如今的初中生一心扑在教科书上却忽视了课外阅读。没错,语文课本确实是中学生学习语文最主要也很重要的平台,绝大多数学生也都能通过背诵课本上的名言绝句来取得高分。但教科书上说讲述的知识毕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2.现在学生的阅读往往目的不明确, 具有随意性。如今很多初中生纯粹只凭兴趣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处于盲目而无系统、无计划的浏览状态,走马观花似的翻阅完一本书,而且在阅读经典的同时只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看看,而对于那些富有哲理性,对自己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却撇开不看,觉得其枯燥无味,这是如今学生阅读情况中很大的一个弊端。朱光潜曾经说过:“为学问打根底是不能过分讲究趣味的。”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理智的去阅读,不能过分追求趣味性。
3.初中生阅读中往往缺乏必要的鉴定能力,缺乏一定的自主能力,阅读取向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这样造成他们的阅读结构多少有些不合理,武侠、言情小说在学生中受到了很大的青睐,而中外名著、古典文学等经典书籍却很少有人问津。这种不平衡的阅读结构不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所以更加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学生去阅读经典,感受经典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全面的获取人类历史文明的成果。
二、解决的办法
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对于初中生,兴趣是学生提高经典阅读的动力,对其阅读效果几乎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课堂教学、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向课外经典阅读拓展。就以《三国演义》为例,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放关于《三国演义》中相关的影片片段来引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告奋勇来表演书本中某些片段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加直观的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内容,也为此加深了印象。然后还可以给学生介绍书中精彩片段、推荐、鼓励学生去阅读原著。
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第一,告诫学生读一本书的时间最好控制在三天之内。第二,让学生控制自己每天的读书时间。每天读书一到两个小时是最佳的时间选择,如果读书时间过长,大脑容易疲乏,反而事倍功半。第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的阅读笔记本,每阅读一本书便把这本书的要点列在笔记本上,掌握整本书的脉络和框架,从而加深对这本书理解。第四,可以在班上成立阅读小组,让学生互相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
3.扩大学生阅读来源。可以再班上设立一个读书角,让学生自发自愿的把自己拥有的经典书籍贡献出来方便其他学生借阅。与此同时,老师不仅仅要是指挥者,引导者,也要当参与者,用自身的经验去陪同学生一起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同时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赞同,让家长认识到培养孩子经典阅读习惯的重要性,积极为孩子订购经典书籍等课外读物。
4.鼓励学生去外出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阅读经典的同时,可以鼓励孩子外出旅行,去开阔他们的眼界。让他们去发现更多未知的事物,然后再从书中去找答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在阅读三国的时候,可以让家长在假期带着孩子去赤壁等地方去游玩,听听导游口中的故事,在玩耍的同时学习知识,身临其境的感受,把书上平面的讲述变成立体的知识,加深印象。总而言之,“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一个人的格局,他的格局有多大,将来就能做多大的事情”。
总而言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其实是投资回报率颇高的一项长期投资。经典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实践活动和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有效的引导学生积极阅读经典书目,提升学生自我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内涵,在经典阅读中接受文化的精神洗礼,使他们爱上读书并在读书这条路上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孙志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经典阅读的有效性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2).
【关键词】新课程 阅读教学 文本 吟诵 解读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各种教学法运用而生,诸如“探究教学法”、“语感教学法”、“对话生成教学法”、“品读教学法”等让老师们目不暇接,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阅读教学法”了,那么这一教学理念为什么能使老师们颇受欢迎,我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更能符合当前的课改要求,也符合语文就教学的最更本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教堂”变为“学堂”,并时时充满个性、自由。
一.吟诵是对文本的初步理解,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语文的概念。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文就是书面语言。”所以学语文首先是“语”,因此,不仅仅要让学生去诵读,而且要反复地去读。我们也不提倡每篇课文都以“百”为单位去读,但起码也要读出个所以然来,要读出作者的感情,读出文章的内容,读出自己的个性。其实对文本的吟诵不但学生读,老师更应该读,而且是范读,老师要通过各种语调读出文章的情趣,影响感染学生。
吟诵不仅仅是对文本的初步理解,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洪镇涛老师多年来倾力于语感教学法的研究,受到好多老师的欢迎,就是因为“该教学法以语言为本体,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语感训练为主要目的一种教学体系,他所关注的就是读。”很显然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吟诵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他还指出:“从本质来看,语文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在语言实践。”“通过美读,让学生耳与心谋,感悟语言的意蕴、情感、韵味,以培养语感。”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今天,要使我们的母语更具生命力,必须用我们的声音唤醒语文本身的内涵。可见,读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读其意,对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的过程。”这里需要对“对话”这一概念予以辩证。目前有好多课堂把“对话”理解为简单的小组或其他形式的讨论,还谓之曰:“合作、讨论、探究” ,其实未然。好多对文本的解读我认为是给听课老师的“做秀”,要么“人为地拔高,架空分析”,要么“主观曲解、迷信权威”并没有做到对文本实质的深究,也没有“走近作者,走近教材,走近学生,取的实质的效果。”李镇西老师认为:
“作为体现交往哲学理念的‘对话’,不仅仅是一种调动学生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激活课堂的教学技巧,更是一种走进心灵的教育境界,不仅仅是指教师和学生通过语言进行讨论或争鸣,更是指师生之间的平等的心灵沟通与交流。”他把对话分为微观对话方式和宏观对话方式,微观对话方式包括问答、讨论、争鸣、写作、朗读;宏观的对话方式包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参与、共同分享。因此“对话”不仅仅是学生和学生的对话,还包括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课本,学生与课本等之间的对话。
综上所述,要想在性课程背景下在语文课堂教出语文味,就必须对“吟诵”和“对话”这两个概念有充分的认识,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领悟,当师生在课堂达到共鸣时,则是一堂好课,如果只是为了“时潮”而一味地“才艺拼比”,却师生游离于文本之外,就会大大影响我们的课改,也很难体现我们母语本身的真正内涵,更重要的是难以培养高素质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洪镇涛《语感教学构建》,《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8期
关键词:多维度;翻译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181-02
一、翻译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设置仅将翻译简单地界定为语言技能训练,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不注重翻译能力的培养。
中国内地的翻译教学起步较晚,最早的MTI专业硕士设立于2007年1月,距今不足十年。笔者统计了翻译教学论文(2000―2007年)在公开发表的翻译论文总量中所占比重仅为3.7%,足以证明学界对此领域的忽视。在笔者统计的为数不多的翻译教学论文里,比重最大的是教学方法研究,而现代科技与翻译教学、翻译测试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极为有限;跨学科翻译教学的研究更是少,仅占翻译教学论文总量的2.8%,而且基本上集中在语言学与翻译教学的结合上,这就足以说明诸多翻译研究者囿于本学科的范畴,难以在其他领域寻找有效支撑点。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当前我国翻译教学研究的突出问题。
1.教学论文选题集中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但都是各执一词,难以找到比较完善的范式来指导翻译教学。
2.翻译教学与语言学的交叉研究相对较少,虽有少量的研究者试图从语言学、跨文化、传播学等角度探究翻译教学,可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以及数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的相关研究很少,这表现出交叉学科研究者的缺失及学界对实证翻译教学研究的忽略。
3.教育信息技术与翻译教学的结合研究较少,制约这方面发展的瓶颈是懂翻译又懂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太少,不利于二者的结合。
目前的翻译教学研究方法仍以思辨性探究和教师自我教学经验总结为主,研究结果缺乏实验数据支撑,说服力欠缺,皆成为制约翻译教学研究进步的瓶颈。
二、翻译能力
国外关于翻译能力的界定,最具代表性的是2000年《培养翻译能力》(Developing Translation Competence)一书的问世。该书共收录了17篇论文,根据论述的侧重点分为三个部分:(1)翻译能力界定;(2)翻译能力培养;(3)翻译能力评价。翻译能力界定部分的研究重点是对构成翻译能力的各个“分力”的探讨。几位学者达成共识:翻译能力包含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掌握,专业知识至少包括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专业领域知识。在国内,关于翻译能力的研究可谓是方兴未艾,不少学者已就此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说,翻译能力培养不能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教师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化转换、语言差异和具体的翻译技能上,才可以确保学生摆脱第一语言概念系统的干扰。翻译初学者与一般双语学习者具有相似的双语表征,在接触翻译的初级阶段,两种语言相互作用相互累加,较长时间内译文都带有翻译腔,不管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都惯性地套用第一语言的语义或概念表征。
2007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始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涉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存在着课程内容陈旧重复、课程结构不合理等弊端,因此在持续改革进程中的各个学校都面临同一个新问题:如何设置课程和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呢?教育部于2006年批准了31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希望借此举措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由以前的单纯偏重于读写教学,转型为听说读写译五项能力的均衡发展。部分高校试验了分级教学,把大学英语教学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沿袭固有的读写和听说课程模式,提高阶段的教学各个高校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有院校偏重于学术英语,有院校偏重于专门用途英语,占主流的是依据教师学术专长与兴趣开设各类选修课程。
为顺应大学英语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模式,现在大部分本科院校已针对四级后阶段教学,探索合适的课程设置。鉴于学生的需求呈多元化趋势,各高校在“语言技能类”、“文化知识拓展类”、“专业英语”等方面开出了不少课程,不过不少课程都处于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论述与研究,也难以成为一个体系。而翻译作为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所忽视的一个专项能力,应该在四级后阶段的教学中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环。翻译能力培养理应成为翻译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多维度视角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翻译能力培养路径
翻译能力是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外语学习能力的必要标准。21世纪需要大量外语翻译能力与专业知识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普及翻译教学具有优化教育和提升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近几年,翻译领域的专家呼吁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将原来选择性使用的翻译题改为必测题,说明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已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注,重视翻译教学势在必行。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块或课程的确立,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的差异,没有已有成熟的范式可借鉴,不可套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范式。一种新的教学范式的确立,首先必须借助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其体系应涵盖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诸多问题。该范式可涵盖两方面:基础阶段的教学翻译和提高阶段的翻译教学。在基础阶段,教师可借助精读材料,设计专门的翻译练习,其一可巩固学生对重点词汇句型的掌握,其二让学生对翻译有初步的感性认识,练习可以单句操练为主。现在新版的主流大英精读教材都增加了翻译单句和篇章练习,完全可以满足此阶段的教学需求。在提高阶段,有条件的学校应开设专门的翻译课,以笔译为主口译为辅,将学生对翻译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层面,以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为教学目标。
对于笔译教学,应注重进一步锤炼学生的双语能力,侧重翻译专业知识、策略能力的培养,在翻译素材选择上可以尝试多选择贴近其专业的材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翻译也是一个意义的再构建过程,对于主讲教师来讲,需先解决学生在理解英文原文上的障碍,再解决学生在表达阶段出现的诸多受原文影响的翻译腔问题,典型错误分析可让学生认知到自己的问题。在翻译材料的选择上,应遵循克拉申的“i+1”的原则,不应过度拔高难度,贴近六级难度的语篇比较适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操练;同时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甄选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度大的材料。
鉴于个体学生的认知风格具备较大差异性,学习动机有高低之分,因此可以从心理学视角为课堂组织形式提供理论框架。翻译初学者在翻译过程中,需经历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其主体性的发挥无不受其情感、动机、语言风格、信念等影响。教师应先培养学生的翻译直觉,例如,处理特定模式的句子翻译,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晋升到经验层面,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最后让学生养成各种翻译技能的潜意识习惯,针对不同的情境做出适应性调整。
鉴于计算机技术给翻译过程带来的巨大便利和翻译行业对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的开设目的是深化学生对语言作为基本交流工具的理解,并促使他们掌握与翻译、实践有关的各种技术,以适应社会进步和职业需求。计算机科学与翻译学科结合的优势在于评价测试系统的研发,可以更有效的界定学生的翻译能力。有能力的研发者还可开发在线测试系统,设立各种级别的翻译能力测试,与CATTI考级相衔接,搭建考试模拟、作品上传、学习跟踪、作业上交等各种模块,以便学生能对自我翻译能力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提升学习动力。
四、结语
长久以来的读写优先教学模式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课程体系中的翻译模块的缺失,学生翻译能力严重不足,译文质量不高。在新一轮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应对翻译模块的教学予以更多的重视,翻译能力的培养更需从多维度予以确认,凸显翻译技巧和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和双语转换与职业翻译能力培养。不同学科研究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普遍,消融彼此的学科壁垒,实现单学科本身的纵深发展,多维度视阈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国培计划(2017)’——山西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初中语文) ”培训汇报材料
李 锐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承蒙领导的厚爱与同仁的支持,我于9月1日到11月10日,很荣幸的参加了“山西省国培计划”的培训学习,在这里我要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了我这次难得的机会。这次培训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山西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培训学习,第二阶段是基地校临汾市曲沃县乐昌中学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
两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众多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知识内涵、独特的见解令我折服的同时,给我带来了心智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饱享了高水平的“精神文化大餐”。在这里我将培训中感触最深的内容与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话题是“走近卓越,超越自我”。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我的感触。不当之处望大家见谅。
一、热情点燃激情,坚持成就不凡
8月30日接到通知让我到山西师大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国培,当时心情矛盾复杂,更多的是对家庭的不舍与事业的惰性带来的排斥,几经周折还是决定奔赴学习圣地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盘点行装、带着家人的支持、领导的信任踏上学习的征途,途中载着思索、揣摩、忧虑、企盼……种种复杂的心情,于1号中午1:30到达山西师大文理院报道,心想正当午一定不会有人接待,但是师大的老师们一直坚守岗位,热情招待每一位报道的学员,让我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那时那刻悬着的心落地了。
9月2日上午的开班典礼上聆听着教授们的句句诙谐幽默的忠言,享受着学员之间探讨交流的真挚热情,我的心一步步的贴近培训,抑制不住的激情在悄然中被点燃,在释放。
临汾一级教师王玲玲老师做的《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他之所以优秀因为他每一天都在热情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她的生活名言是“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善待生活中的每一天”,她的语言质朴传达着真理:“高高兴兴的教学,让学生享受语文”,“尊重学生,关爱学生,人没有被好好的对待过,他就不会好好的爱别人”“快乐自己也让别人快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文,从阅读上找乐子”等等,每一句质朴的语言都在告诉我们,生活需要自己创设情趣,需要在平凡中用心经营,需要乐观开朗的待己待人,需要在一丝不苟的工作中寻找乐趣,成就不凡。
二、聆听专家讲座,在收获中提高
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在师大培训项目共30多个活动专题,基地校亦有20多个专题,给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帮助。现在我选择性的将几位专家的讲座精髓与大家共同交流和分享。
山西师大副院长武永明教授深入浅出地给我们解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使我们对新课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认识,现截取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与大家分享。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即:
第一、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性。
第二、语文教育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三、语文课程的民族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是课堂教学行为的起点和归宿,更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与保证,为此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确课标要求,吃透课标内容,践行课标准则。
特级教师杨东俊的《初中语文教材分析专题》和《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专题》亦让我们叹为观止,学有所获。杨老师特别强调
1、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一是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它是“思维课”。二是培养学生独立自由的思想,它要的不是客观真理,而是精彩的道理,它是“智慧课”。三是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它是“能力课”。
2、阅读教学要有意思
阅读教学要有意思,用理论语言来讲就是“寓教于乐”。 “有意思”指的是你能在语文课上给学生提供新鲜的思想,新鲜的认知,新鲜的看问题的角度乃至于一些新鲜的知识。这些东西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杨老师生动有趣的讲授让我明白课堂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鲜活的感觉,生动的讲述,巧妙的点拨,智慧的思索,这些东西共同组成了教学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甚至决定一个教师自身的价值。好教师之所以好,共同点就是课堂教学的过程很精彩。
河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刘静教授深入细致地讲解《群文阅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现截取几点与大家分享。
1、“现在语文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扩大阅读量是改革的方向,因此“部编本”语文教材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2、“部编本”语文教材更重视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
“以往语文教学较偏重精读,抠得很死,虽然有用,但这是很不够的。比如默读、浏览、跳读、猜读、比较阅读、读整本的书等等,以往教材与教学都较少关注,结果是多数学生只会精读,只会考试,而阅读速度很慢,也不晓得运用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部编教材在多种阅读方法的教学上,增加了一些分量。希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格外注意阅读方法问题,重视阅读速度的教学。”
3、何为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
群文阅读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词“思辨”,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的过程,是理解、感悟、体验、动情,也是诉求、宣泄和表达。群文阅读强调思辨,就是强调思考与辨析,强调想象力、创造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阅读空间的演练与自由飞翔。
群文阅读以“解放”为前提来张扬学生的阅读感悟,以期“知无不言”,以“对话”为载体来展开思维的交流和碰撞,以期“言无不尽”,又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系列冲突与协调,达成“分享阅读感悟,提升文化底蕴,完善人格品质”的阅读目标。
通过聆听刘静教授的讲座,我认识到语文教师应将推进学生阅读作为自己的份内职责。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教学需要群文阅读。
另外,山西师大卫建国校长讲的关于新时期师德规范与践行策略的讲座,也让我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卫校长在讲座中就当前的社会风气和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同时,对当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听了他的讲座,我深感做一名教师,特别是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肩上所负的责任有多重。我很欣赏也很赞同他的一句话:“你怎么样,中国的教育就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的教育就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的教育便不会黑暗。”
其次,晋中师范的赵介平教授与学员们交流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的,交流中赵老师的朗读声情并茂,师生的互动迭起,学员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明白了“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语文报社副社长刘远告诉我们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会使我们智慧地生存,享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和快乐。张春莲老师关于“教好语文课为学生铺设未来之路”的专题讲座让我明白了语文教师应该是思想家——不人云亦云,有教学智慧,是学习者——不断学习进取,对生活充满兴趣,是实践家——语文课要常教常新,教师要勇于实践,更应该是写作者——必须会写作教后记、教学论文、文学创作等。
……
聆听一位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无不在告诉我,作为教师,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自己,我们就应该时时处处注重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注重思考,在琐事中积淀总结提升。
三、博众彩之长,做最好自己国培期间武永明教授引领我们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余映潮、王君老师的课堂实录并进行精要的点评,在临汾三中现场观摩了宋小民老师的小作文教学,在西安市远东二中蒋慧玉校长关于《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讲座中狩猎了贵校众多的优秀教学案例, 在乐昌中学进行了一个月的基地校实践活动,观摩了多节精彩的课堂教学。每一次的观摩、聆听都在震慑着我,感染着我,敲击着我想要超越自我的心,惊喜之中忽又陷入迷惘,名师们众多的精彩我能学的几招,他们的方法适合我的教学风格吗?走进乐昌中学,结对教师范晓鸿老师的言行举止,及其卓越不凡的成绩帮我解惑,让我明白我们和名师之间的距离,隔着仿佛千山万水,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与名师最主要的差别来自于行动,他们之所以一身光芒,是因为他们的词典中没有观望,只有行动,而我们经常是想法激情四射,行动聊聊无几,所以说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少了。这些著名的特级教师、名师,成功的背后何尝没有过坎坷、艰辛,人生就是一堂大课,透过别人耀眼的光环,我们要成长,成功,就要用心去读、去悟,去聆听。
萧伯纳说过:生命中真正的喜悦,源自当你为一个自己认为至高无上的目标,献上无限的心力的时候。一位老师也说过:你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幸运,越努力,越幸运!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一句句哲人的思想精髓,都在告诉我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和事学习,博采众长,让自己好些,再好一些,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