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小班语言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班语言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班语言教案

第1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教师:袁田

设计意图:

《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故事中把鼠小弟为吃到树上的苹果,极力模仿身边的动物刻画得惟妙惟肖。矮小的鼠小弟想尽各种办法也摘不到苹果,但它依然坚持着,最后在海狮的帮助下摘到了苹果。简洁的画面,夸张的神态动作,勾画出妙趣横生、情节曲折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有趣,环环相扣,反映了鼠小弟遇事肯动脑筋,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与海狮之间合作分享的情感。在平时的日常教学、游戏及生活中,幼儿对于遇事要有耐心、能坚持、要合作分享的情感认识还不是很深刻,为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希望借助本次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遇事肯动脑筋,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与同伴之间合作分享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小老鼠和海狮的合作精神,对绘本阅读感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鼠小弟的内心活动。

3、能根据画面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大胆地表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PPT、音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PPT,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的封面,上面都有些什么?它讲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什么样的苹果树?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老鼠?(完整的语言表达)

小结:这是一棵又高又大的苹果树,树上结了许多红彤彤、圆溜溜、香喷喷的苹果,苹果树下站着一只小小的老鼠,我们把它叫做——鼠小弟。

鼠小弟站在苹果树下,它在想什么呢?苹果树那么高,鼠小弟怎么样才能吃到苹果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小朋友们想了许多办法,那我们接着往下看,故事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出示故事PPT,想一想、说一说、学一学,理解故事内容,感受鼠小弟的内心活动。

1、观察PPT第4——8张。

提问:小鸟用什么办法摘到苹果的?鼠小弟看到小鸟摘到苹果,心里是怎么想的?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小猴怎样摘苹果?鼠小弟看到小猴爬树摘苹果,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小结:小鸟会飞,小猴会爬树,鼠小弟飞不起来,也不会爬树,它该怎么办呢?

2、出示PPT9——17张,就在鼠小弟赶紧想办法的时候,又有几个动物朋友来摘苹果了,你们看一看,猜一猜,是谁来摘苹果了?你怎么知道的?(出示鼠小弟学动物的动作,猜一猜鼠小弟学的是哪种动物。大象、长颈鹿、袋鼠、犀牛)

小结:大象用长长的鼻子轻而易举地摘到了苹果,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也很容易就摘到了苹果,袋鼠妈妈轻轻一跳就摘到了苹果,犀牛力气很大,往大树上一撞,就有一个苹果掉下来了,可是小老鼠既没有长长的鼻子和长长的脖子,也没有大力气,他个子那么小,连跳都跳不高。树上的苹果被小鸟、猴子、大象、长劲鹿、袋鼠、犀牛一共拿走了6个,只剩下2个苹果了,看到苹果一个一个地被小动物们拿走了,想吃苹果的鼠小弟还没有吃到苹果,鼠小弟呀鼠小弟,你要是还不抓紧想办法苹果快没有了?鼠小弟现在的心情怎样呀?(着急、伤心、难过、它想哭了......)

3、你们也遇到过让你们着急的事吗?你是怎么做的?(迁移生活经验,体验鼠小弟着急的心理。)

4、出示PPT18——22,这时候,又有谁来了呢?(海狮)

提问:海狮想干什么呢?它会和鼠小弟说什么呢?(想一想,和你身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海狮有什么本领?它们会怎样合作?最后它们用什么办法一起摘到苹果的?

小结:海狮用顶球的本领把鼠小弟轻轻一顶,就顶到苹果树上去了,苹果树上刚好剩下两个苹果,鼠小弟摘到苹果,一个给海狮,一个留给自己,它们终于吃到苹果了!

三、边看边听,完整感受故事。

师:刚才我们已经看了一遍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一边听,一遍想一想鼠小弟为了吃到苹果想了哪些办法?

提问:鼠小弟为了吃到苹果想了哪些办法?

小结:鼠小弟为了吃到苹果想了很多办法,它学小鸟飞、学小猴爬树......但是这些办法都没有成功,最后它和海狮合作,终于摘到了苹果。

你们喜欢故事里的鼠小弟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喜欢鼠小弟,因为鼠小弟很不简单,它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会不断地想办法去解决困难,最后通过和海狮合作终于摘到了苹果,我们也要像鼠小弟学习,坚持、不放弃、想办法、和朋友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通过合作我们就能做到平时一个人无法完成的事。

四、迁移作品经验,通过谈话,深化主题。

师:你遇到过哪些事是一个人无法完成,需要和别人合作的呢?

第2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文/媚子

回忆如酒 ,心怀感恩

五月如花,心情如诗。怀着对教师研修生活的憧憬, 伴着五月的清风,我有幸参加了宝安区民办学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研修培训,在美丽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度过了充实而快乐的研修学习生活。感谢宝安区教育局对民办教育的重视,为民办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感谢二师的导师们对这次培训的精心筹备,十一场专家讲座,一次实践基地交流活动。培训内容涵盖了语文教师所应掌握的各个方面,使我对反思性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素养、教学风格、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方面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让我受益匪浅。八天的生活、学习,充盈在我心中的是满满的感动与幸福。各位专家的讲座,如一抹浓浓的绿意,带给我无限希望!

用心聆听,幸福相伴。本次培训为我们授课的都是教育界成绩斐然的专家学者,听他们的讲座是一种精神享受。对于这次培训学习,我无比珍惜,每天怀着无限的热情奔走于课室、餐厅和住所几个地方,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每一节课我都专心听讲,认真做笔记,每晚记录当天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每天我都感到无比充实和愉悦。培训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如一串美妙动听的风铃,时刻飘荡在我耳畔;回忆,如一条条细浪,在我的心间泛起幸福的涟漪。

放飞梦想,快乐相伴

5月11日,早上六点我就起床了,仔细规划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上午9:30分从家里出发,先生送我去了宝安,在新安公园对面一家客家菜馆共享了所谓的“大餐”,先生和我开玩笑说:“你去大学里学习了,以后你也是大学生了”,对于他的玩笑话,我一笑了之。午餐休息片刻后,我们便去了区教科培中心,在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下,已有不少其他学校的老师在等待,却没有一个我认识的老师,我心里多少有些孤单。没多久教科培刘老师开了门,叮嘱大家要注意的相关事宜,接着由班长点名,随后我们便上了车。14:22分汽车开启,我的心情异常激动,感到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因为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学习机会。

汽车在高速路上奔驰着,学员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听音乐,有的在上网,有的在闭目养神。窗外,车辆川流不息,夏意正浓,碧绿的树木在清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曳,仿佛在含首致意,为我们送行。美丽的五月,美好的旅程。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四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因为之前已召开了会议,分了小组,选了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宣传委员等,所以大家分小组有序地在宾馆办理入住登记手续。房间内设置简单,干净整洁,和我同住的是开元的汪老师和东山的林老师,稍有遗憾的是没有带电脑前去(其实自己并不想带,想体验一下不上网的日子)。我们在暂时的“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天色渐暗下来了,我们第五组的八位老师一同前去学校食堂吃晚饭,同组的一位男同胞笑言:“我们也来致青春了。”行走在繁华的街道,五彩斑斓的灯光不时映入眼帘,让我感到都市繁华的风尚。几分钟我们就到了二师,门口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几个大字赫然醒目,内侧是:“进德修业,为人师表”八个大字,体现了浓郁的文化学术氛围。校园环境优美,道路两旁榕树绿荫叠翠,遮天蔽日。校门口两侧是篮球场,学生们在打篮球,让我感受到青春的朝气。餐厅门前是一个四方形的湖,湖面荷叶飘舞。晚餐后我们小组一行八人一同去散步,一天的时间大家似乎成了老朋友,快乐的时就这样过去了。我心怀期待,期待着品味大学的校园的生活。

名师智慧,引我

12日上午,怀着兴奋的心情,我们一行在8:30之前到达了C302课室。首先是开班典礼,由班主任叶老师主持,叶老师小巧玲珑,富有亲和力。首先由中文系熊主任致欢迎词,熊主任介绍了学校及中文系的情况,他希望大家珍惜本次学习机会,他说:“我们是来学习的,不是享受的。”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随后全体学员及导师、教授、班主任一起在图书馆门前照相。

接着,我们聆听了二师桑志军教授的《反思性教学与语文教师的发展》的讲座。桑教授细致地分析了反思性教学的特征及意义,他引用了宋代廓庵禅师的《十牛图颂》,阐释了修心如牧牛的道理,让我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人的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心性的修行,寻牛的历程对学习同样富有启示。通过这个讲座,我明白了反思的反思性教学在促进语文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反思性教学能促进教师实践知识的积累;能促进教师决策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记得一美国学者说:“反思是教师成长的翅膀。”说明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在每节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让反思成为习惯,同时引导孩子们学会在学习上反思,让自己和学生们一同在反思中教学相长。

12日下午,我们听了佛山市教育局教研室姚淑华老师的《重温编者意图》(人教版语文教材分析)的讲座,姚老师对人教版语文教材做了详细的分析,她的讲解由浅至深,层层推进,着眼于从教材的编排意图入手,从多方面分析了教材的编排意图。首先解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接着详细分解了各年段的写字教学的重点与要求,并分析了单元导语、课文导语、吐泡泡、学习伙伴提示语等表现形式的意图和作用。最后并指出教师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享解决策略。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要把这些资源的利用作为安排教学环节与内容进行研究与运用;把使用这些资源作为教学方法的增长点、创新点。姚老师的这节课让我茅塞顿开。课本上的吐泡泡、学习伙伴等这些内容自己平时并没有去深究,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关注教材细节,落实课标理念。

13日上午,我们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小语会理事长杨建国理事《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情况》的讲座,他的“简简单单学语文,扎扎实实打基础”的见解让我记忆犹新。杨教授首先解析了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的基本思路及增删调整情况,然后阐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他列举了一个例子:以色列每人每年平均读64本书,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3本书,这个数字的对比令我十分震撼。杨教授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师应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他特别强调: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他强调一定要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上下功夫,每堂课10分钟的练字,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自觉读书,享受读书乐趣。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关注不同种类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在写作教学方面,他强调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他说:只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责任心,就能做好事情。平实的言语,带给我深刻的启示,这节课让我感到收获同样颇丰。

第3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化;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58

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语言教学对于幼儿的语言发展及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幼儿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学前期正是特殊的“游戏期”,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无疑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尊重儿童的教学理念。语言本身所先天具备的游戏性特征也使游戏在语言教学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鉴于游戏对于幼儿语言教学的重要性,笔者对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进行了一些调查和思考。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游戏运用的现状进行调查,并进行问题分析与探究,得出结论如下:语言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以故事、看图讲述、儿歌为主,以游戏形式组织开展的语言活动较少;语言教学中的游戏资源主要来自书籍和网络;教师担任游戏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角色;幼儿较为被动地接受并参与游戏。

二、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游戏运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游戏观念的局限性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观念上都很重视游戏,但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教师往往并不把游戏置于必需的位置,常常是可有可无。教师对教学中的游戏的认识,大部分还停留在“游戏可以为教学增加趣味”的认知水平。因此游戏在教师眼中就并不是语言教学所必需的,只是作为需要时的“调味品”。游戏对于幼儿独一无二的价值以及对于改造语言教学的重大意义便淹没在教师局限的游戏观念中。

(二)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

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主要表现在对活动教案的“按部就班”。教师在活动以前对各个步骤的安排几乎是事无巨细。如何提问,预期幼儿怎么回答,该如何衔接下一环节,整个活动过程的分分秒秒都在设定与计划中。虽然这样的“课前准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掌控课堂,让课堂能够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地开展,但同时,这样缺乏“自由”与“意外”的教案也给课堂带来潜在的“危险”。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天衣无缝”的教案,才使得教师因为严格“履行”计划而忽视了实际教学的“不可控性”和“非预设性”,甚至会导致诸如“教师暗示幼儿说出正确答案”、压抑或回避幼儿的“非计划”中的问题。在日常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因担心难以掌控游戏中的“不确定因素”会造成教学目标的偏离或给课堂秩序带来混乱而对游戏采取慎用态度。但同时,教师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过分拘泥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一切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也必然会离“游戏”越来越远。

(三)游戏中过多强调秩序与纪律

我听了很多语言活动,发现在一堂20~30分钟的活动里教师平均要进行5~8次的纪律维持,尤其是当活动课的内容不能强烈吸引幼儿的时候,幼儿的“违纪”次数会更多。经验丰富的教师倾向于进行更多的纪律维持,“请大家看某某小朋友坐得多神气”“我不会对你笑,因为你没有坐好”“老师看谁表现得乖就先去玩游戏(或去吃饭等)”,而且幼儿自身也已习惯做出教师期望的行为以获得教师的表扬。法国幼儿教育家凯果玛曾说:“如果要我在纪律与没有秩序和喧闹之间做出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没有秩序和喧闹,因为喧闹和没有秩序至少表明:儿童是真正地活着!”然而,在“秩序”与“纪律”主导的活动课上,幼儿实际是根本无法“活动”起来。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优化对策

针对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优化策略。

(一)更新游戏观念,恰当实施游戏

为还原游戏的本来面目,教师要给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更多的自由。给游戏更多的自由意味着教师要把游戏主人、主体地位归还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尽情地投入游戏、享受游戏,在游戏中愉悦自我,发展自我。游戏开始后,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游戏,无需过分关注游戏中的对与错,或是游戏是否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彭海蕾认为:“幼儿园游戏教学实质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性品质。”我对此是持赞同态度的。在成人专制与权威成长下的儿童要么会变成一味顺从的“奴隶”,要么会走向暴戾叛逆的另一个极端。而在富于民主平等的游戏精神环境中成长的儿童,也必定能成为独立自主的人格和谐发展者。

(二)尊重幼儿,合理指导游戏

教师不论是设计游戏还是指导游戏,都要注意给幼儿预留适度的发挥空间。教师不能把游戏过程等同于“脚本”,要求幼儿按照脚本来“演”。脚本式的游戏只会让幼儿感到拘束与紧张,生怕出错受到教师的批评。一旦幼儿在游戏中无法体会到愉快与自由,幼儿也就无法真正在游戏中进行主动探索与内化,游戏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与意义。语言教学游戏兼具“教学性”与“游戏性”,因此语言教学游戏时要求教师既要“介入”,又能“退出”。美国教育家斯米兰斯基曾提出:“游戏辅导可以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同样,舍法提亚也认为:“成人参与游戏可以提高想象游戏的数量,促进儿童的认知、语言和社会性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介入游戏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对游戏进行过多的预设与安排,不随意代替幼儿决定或裁决对错。

(三)善于观察思考,多渠道开发语言教学游戏资源

教师不能被网络或书籍等有限的游戏资源所限制,要将语言教学中的游戏来源放大到无限的生活中,让生活成为语言课程内容的不竭之源。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赋予了语言课程内容生动性、真实性,幼儿因为熟悉而能更好地接受。幼儿教师要做善于观察生活、开发课程的开拓者,而不是只知照搬“现成”的复述者。因此,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案,要善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现语言教学的素材。

总之,当语言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时,儿童往往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师应该让幼儿在自己有兴趣,能主动、能胜任的状态下,多听、多看、多做、多想,充分积累语言经验,使我们设计和组织的语言教学活动真正成为能促进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能力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活动。

参考文献:

[1] 贾慧慧.幼儿园小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游戏的现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第4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

一、提问要具一定适宜性和趣味性

作为一名深受孩子喜爱的幼儿教师,她的语言应该是热情洋溢的肺腑之言,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进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提问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运用抑扬顿挫、恰如其分的语气并结合表情等态势语言来诱发幼儿对问题产生兴趣,调动幼儿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本月的语言活动“不要吵醒小蜗牛”中,针对我们小班幼儿喜爱动物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请幼儿与小蜗牛 “互动交流”的问题,如“老师给自己的蜗牛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果果,你们的小蜗牛有名字吗?如果没有也给你的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吧!”(设计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本来是想让孩子们互相讨论交流再个别回答的,但是现场授课的时候,孩子们听完提问后,马上说已经取好并纷纷举手回答,因此我就省去讨论交流的环节了)“小蜗牛玩累了,在它休息的时候,你和它说了什么悄悄话?”这些问题都比较符合幼儿的理解、接受的水平,孩子们发言热烈,并且与产生了“关爱小蜗牛的情感”,也为下面学习儿歌作好有力的情感铺垫。

通过这个活动,我还感受到教师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提问设计的一定要具适宜性和一定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也要非常投入,并做到灵活。

二、提问要即面向全体又能针对个别

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如在故事活动《谁的主意好》活动中,对一些能力较差的孩子,我就设计了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去找小兔玩?”对一些能力中等的孩子教师设计的提问是:“小动物们是用什么方法去找小兔的?”而对一些能力强的孩子教师则提问:“你觉得谁的主意好,为什么?”由于教师准确把握幼儿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从而使每个幼儿都乐于主动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因为课前作了充分的思考,所以在课堂上也减少了类似“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的提问无思考价值。

三、围绕主题开展积极有效追问

在语言活动中,我有时会遇到这样尴尬的状况:就是教师提出的某些问题,幼儿的回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让人措手不及。每每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知该直接否认呢?还是强硬把话题再拉回来呢?通过学习以及和同事开展探讨,使我取得了一定的经验:针对孩子可能千变万化的回答,我们只要不离其“宗”就能迎刃而解了。一般我们可以运用的策略是:积极有效的追问。

我们小班幼儿由于自身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相应比较差,他们在课堂上往往由于这些因素,在对待老师的提问时,经常会“答非所问”。如“《夏天真热呀》”这一活动中,我就问他们:“夏天的天气真热呀,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自己凉快一点呢?”一个孩子回答:“大树!”我追问:“大树为什么能带来凉快?”孩子回答:“树、不热!”。我明白孩子的意思后帮孩子进一步澄清:“你的意思是我们躲在大树下乘凉就不热了,是这样吗?”孩子边点头边微笑。另一个孩子又说“爸爸”,我好奇的追问“为什么是爸爸?不是妈妈?”,孩子答曰:“妈妈不会游泳,爸爸会!”我明白了:“是不是游泳可以让我们感到凉快?”孩子使劲的点点头!而我也为自己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因为有了这些学习和准备,才能把这些看似“文不对题”的回答顺利的“拉”回到教学的主题上来。

当我们面对幼儿不正确的回答时,千万不要随便否定或不要给模糊的回答,而要给孩子指明思考的方向。如在一个教学活动开始时,老师出示一幅阴森森的森林图片,请孩子猜猜即将发生的事情,有个孩子回答说会有鲨鱼出现。一般我们知道鲨鱼生活在海洋里,都会提醒孩子:“ 森林怎么会鲨鱼呢”但是这位老师抓住了鲨鱼“恐怖”的特点,回应孩子“是不是你感觉有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了?”(孩子点头肯定)。最后她还讲了有关追问的话题,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她后面讲得比较简单。

四、提问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有明确指向性

有效的提问,让孩子在学习中主动的思考、探索,充分的发挥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而无效的提问将使孩子的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极大的阻碍孩子思维的发展。

第5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目标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196

幼儿园教学目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最具体化的体现,但许多教师对“如何科学叙写目标”缺乏明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纲要》《指南》的贯彻落实,当今幼儿教育十分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目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及各类教育形式中的渗透、有效落实。因此,教学目标的叙写就显得尤为重要。

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面对如何科学叙写教学目标这一实际问题,教师们是否能有效地、科学地将教育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呢?教师们虽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才算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就造成了叙写目标、落实目标过程中诸多问题。

长期以来,大多数教学活动存在着无效和低效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教学规范问题,在教学活动目标意识不强,处于自在阶段。教学过程没有围绕目标展开,大都出现脱离现象。围绕目标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提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是自然而然生发的,是有意识创建的,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活动,让教师们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努力打造出相对有效的教学活动来。

一、目前幼儿园教学目标制定的现状:

每个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面临如何制定教学目标这一实际问题,教师们是否能有效地、科学地将教育目标贯彻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呢?教师们虽知道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但不知道怎样才算好的教学目标,因此就造成了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诸多问题。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很多都会用“培养……”、“激发……”这样一些很宽泛的词,在不同的活动中似乎都可以通用,但这样的目标又怎么能统领教学整个过程呢?在我园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如下问题:

(一)目标不够全面

比如:中班语言活动《小螃蟹找工作》的活动目标:1、通过讨论使幼儿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根据自己条件,并发挥自己的特长。2、运用词合适,并能用语言、动作等表达自己的见解。目标1有方法与要达到的目标,但目标2就很笼统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成人都不能明白要表达什么见解,另外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也没有体现。

目标的内容需要全面,需要能促进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的发展。一般的目标内容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方面,教师在分析教材时,要充分挖掘其多方面的教育价值。

(二)活动目标不具体

目标无法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地贯彻与落实,其他教师看后不能清楚地了解授课老师的教育思路。如中班语言活动《小鸡 小鸭》:1、激发幼儿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能用比较完整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3、教育幼儿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目标1对任何语言课都适合,是万能而没有实际意义的;目标2也太笼统,运用的方法和要学习的知识技能都没有体现;目标3没有说明要通过什么方法来对幼儿进行教育。

(三)主语不够统一

在目标中同时出现教育目标与幼儿发展目标,提法较乱。如中班儿歌《七星瓢虫》活动目的:1.在认识瓢虫以后学会儿歌,巩固所学知识。2.进一步知道瓢虫的特征,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了解瓢虫与农作物的关系。3.发展幼儿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目标1、2和目标3的主语不统一。

(四)幼儿能力发展目标较模糊

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陈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面认知策略及能力的发展。如大班语言活动《春天》活动目标:1、体验春天大自然的美和诗歌的语言美。2、能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行创编。又如教师在绘画活动中提出能力目标为“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发展想象力。”

(五)幼儿个性、社会性教育目标较笼统

虽然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在许多目标中有所体现,但陈述的较为宽泛,多为“培养兴趣”“萌感”等等。如小班语言教案《宝宝的一天》活动目标:1、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说说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体验在幼儿园与老师同伴相处的快乐。2、萌发幼儿热爱幼儿园的情感。

(六)先有活动,再制定目标,丧失了目标在活动过程中的指导

本末倒置,觉得该活动可以实现哪些目标,就写上哪个,而不是活动围绕目标来进行。

(七)目标定位太低。在一些观摩活动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看似过程顺畅,形式新颖、师幼对答如流的“完美”活动

但透过现象看内涵,我们不免会反思:活动的知识点在哪里?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什么?究其实质,教学目标制定未能准确定位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忽略了挑战性。

综上所述,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一个适宜有效的教学目标不仅反映了该教师对知识的分析解构能力,还反映了其教学经验、对幼儿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教学目标功能的理解是否准确等综合素养。

二、对于幼儿园教学目标制定研究

“目标是起点,也是归宿”。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从目标体系划分,一般可分为教育总目标一一各年龄阶段目标――教学活动目标三个逐级转化的层级教育目标。其中,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最具体化的体现,它是基础之基础,决定着整个教育总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度。布卢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定教学活动的运作,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对保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至关重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决定因素。制订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我们以语言领域为例: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理解《纲要》的语言教育目标,可以把幼儿园语言教育总目标划分为四个大方面,即倾听、表述、欣赏文学作品和早期阅读,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活动分类目标

A.谈话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学会倾听他人的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能;2.帮助幼儿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3.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

B.讲述活动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语言表述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能力;3.帮助幼儿掌握语言交流的情绪度、调节技能。

C.听说游戏目标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的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主要有:1.帮助幼儿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2.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3.培养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锻炼幼儿迅速领悟语言规则的能力,迅速调动个人已有的语言经验编码的能力,以及迅速以符合规则要求方式表达的能力。

D.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是帮助幼儿接近书面语言的教育过程,目标主要有: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2.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学习的重要性;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

E.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目标主要有:1.要求幼儿积极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童话故事、诗歌和散文等体裁;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表现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4.要求幼儿根据文学作品所提供的线索,进行创造性想象,并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想象。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认真汲取《纲要》、《指南》理念,遵循“统一+自主”的原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多维度架构教学目标,进而探寻教学的有效策略、方法,使教学活动目标真正能落实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充分体现幼儿教育整体观,从而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成长。

三、在制定目标时可遵循以下几点:

1.体现幼儿年龄特点。目标制定要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只有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因此教师要观察、了解儿童发展的现状及内在需要,使教学活动目标处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并促进幼儿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2.体现语言学科特点。要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语言领域的核心价值在于倾听、感受、理解、表达,不同的语言教学形式,侧重点有所不同;科学领域的核心价值,倾向于孩子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多种感官多通道对事物的感知,对事物探究的兴趣的激发等等;而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更倾向于对美的感受与表达。

3.活动目标要具体细化。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过程的指引,是评价教学效度的标尺。所以,只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目标,才能够为教学过程导航,才能够给检测学习达成度以标尺。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活动目标时要具体,要对教材和幼儿学习能力分析透彻。如当我们面对一个教学内容时,首先要审视其中蕴涵哪些知识和技能点,还要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够对所教幼儿产生真正教育意义上的价值;其次,要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获得知识技能的方法;在相关的学习中,还需要分析所蕴涵哪些情感、社会性价值。而且,每个活动内容都会有不同的目标侧重点。

语言领域教学活动目标所期望的结果应基本上是可以观察到或测量到的,必须具有可测性,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评价功能。因此,要求目标陈述精确、标准、具体、规范。从表述的方式上说,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目标通常采用“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行为目标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它指向教学过程后幼儿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常以“学习……”“知道……”“理解……”“区分……”“体验……”等方式的表述。活动目标也是教师心中预期的达成方向,也不妨可以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使用诸如“培养……””“促进……””“鼓励……””等字眼。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述目标的时候,不论采用教师还是幼儿的视点,笔者认为前后必须统一,以体现对目标的整体思考为宜。如:中班语言《娃娃》活动目标:1.指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娃娃”。2.启发幼儿通过有趣的“猜猜谁不见了”的“改错”游戏,对“娃娃”进行由特殊到一般的有序感知、讲述。3.帮助幼儿形成“听清楚了再回答”的倾听表述习惯。

四、制订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注意事项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真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

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二)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

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三)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第一,目标要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

第6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一、教学对象的对比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指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教学,其教学对象大都没有汉语基础甚至是零基础,这些人不熟悉汉语与汉字,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而语文学科所面对的是长期生活在中国并一直都使用汉语的学生,他们对语文学科有一定的了解,会写会用汉字,了解中国文化,能够很好地运用汉语使用规则。所以,对外汉语所教的学生在知识迁移方面会比传统语文教学的学生困难的多。因为在语文学科的课堂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都是同一年龄层,有着相同的文化环境。但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学生文化背景存在差异,教师需要了解各国文化,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第一,对外汉语教学与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的教学目标都对词语的掌握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在选择生词和对词语的掌握程度方面却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高中课本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的生词“阜盛、敕造、紫檀、雕梁画栋”等,这些都是一些比较生僻,在生活中不常用的词语,教师在课堂上不会细说这些生词,认识生词往往是学生课前预习的工作。对外汉语高级教材《我们天天在说谎》中的生词列出了“大手大脚、将心比心、炫耀、无所不能”等词语,而这些词语是不会在初高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但在面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者时,教师需要落实到每个字的读音,例如“手”是第三声,学生可能会发不好这个音,教师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示范并且一遍遍地纠正读音,直到他们读准。除了要学生读准读音外还需解释字词,“大手大脚”这个词学生会理解为人的手和脚都大,对外汉语老师就需要向他们解释“大手大脚”的引申义为花钱、用东西都不节省,比如说“这个人花钱大手大脚的”,这是在指责这个人浪费钱,不懂节约。在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小学阶段,语文教师会着重讲解生词,要求学生会写;初高中阶段,教师只会指出那些生僻字的读音和意义,很多是学生提前自学的。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生词的学习是贯穿整个教学阶段的,需要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够正确使用词语进行对话。对外汉语的学生对于词语的掌握程度在于能否正确运用,学科语文中对于词语的掌握不同于对外汉语的要求,它还需要学生了解词语的更深层次的意义、词语的色彩意义,比如虚伪是贬义词。

第二,两者的学生都会接触到语法学习,但是对外汉语教学更加重视语法规则的讲授,而语文学科教学接触到的语法知识是粗线条的。例如“就”这个语法点,语文教师会简单地说明它是一个时间副词,而对外汉语教师会在其词义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它的用法,包括“就”在句中的位置和经常跟它搭配的词,也会归纳出其在句中的结构“主语+时间状语+就+动词”,用“就”表示说话人认为动作或者事情发生的早的时候句子末尾要加“了”,这时结构就是“主语+时间状语+就+动词(+宾语/补语)+了”。可见,对外汉语教学更加重视语法知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从小接触汉语,他们知道如何使用汉语,但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生不了解汉语的规则,而汉语中很多词语有不同的用法,所以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重这方面的讲授,让学生了解汉语使用的规则。

第三,两者都要求学习者了解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感情,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推测理解词义,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理解。中级课程《小议食文化》中的教学目标有一点是锻炼学生的猜词能力,“阿里来中国留学三年了,他说的汉语很地道,大家可以向他学习学习。”这句话中的“地道”一词便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这需要学生根据词所在位置的前后句来推断词在文中的意思。再如《雷雨》中周朴园用了“贤慧”、“规矩”来形容梅小姐,这对于有着牢固的语文基础的学生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对于从零开始学习汉语的人来说却不容易,更因为文化的差异,他们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些词语,教师在讲解时便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

最后,语文学科教学是将学生的终身发展纳入教学目的,而对外汉语教学则更多的是将汉语作为语言交际的一种工具,这是两者教学目标差异的根本所在。语文学科教学除了要教语言知识,提高学生们的语用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提高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应用汉语。

三、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上完一节课之后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并不是因为教师教学水平不高,而往往是因为没有选对教学方法。如果教师想要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很好的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教师就应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前需要根据学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选择不同的方法,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用。

教学方法是为完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对外汉语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二者的差异首先反映在教学目的和任务上,任何教学方法都服务于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交际,语文教学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身心健康的发展。因为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外汉语教学注重发音语法教学,语文教学注重阅读和写作。所以,根据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的不同,二者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二者存在着区别,但又有些方法却都适用于它们两者,只是在运用时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像情境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也可以应用到语文教学中。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学生没有到过三峡,他们很难想象有关三峡的画面,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纪录片作为课堂导入,不仅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解到不同时间段的三峡时,教师还可以用幻灯片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将文字与画面相结合,在脑海中出现秀美的三峡与险要的三峡,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同样,练习法也适合对外汉语教学,俗话说的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对外汉语教学也同样需要学生多做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在《小议食文化》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训练学生依据上下文推测词语含义的能力,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些选择题,如“地道的菜要做几天几夜( ) A、道理B、真正的C、地下通道D、好吃”,或者是给学生一个句子“这幅画很出名,被很多人津津乐道”让学生分组讨论“津津乐道”的含义。适当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复习所学知识,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

当然,有些教学方法更适合一种教学内容。比如语法翻译法,因为语法翻译法的特点,它并不适合语文教学,但是它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更能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时要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知识和技能,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听说法、归纳法、对比法等方法,让学生快速正确地掌握语言知识并能够熟练地使用汉语普通话进行日常的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形式是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的教学,而我国的语文学科教学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加之教学对象的不同,决定了两者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不同。语文课堂以讲授法为主,教师是课堂的领导者,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随着中国教育理念的变革以及吸收国外的优秀教育经验,中国的课堂正在朝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向迈进,讨论法正体现了这一点。

语文学科教学历时长,实践多,经验足,无论是理论的积淀还是实践的总结都能给仍处于探索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同时,由于对外汉语教学接触到不同教学理念,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与传统语文学科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在向语文学科教师取经的同时,传统语文学科教学也可以对照对外汉语教学,反思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吕必松.汉语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志伟.中学语文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对比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

第7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关键词】“研究中心” 教学改革团队 团队构建

一、引 言

所谓团队是指具有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共同负责,成员之间相互分工又协作而形成的正式群体。具有目标明确,相互依存,分工合作,责任共担等特征。[1]

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使用英语从事科研的能力。”[2]由此可见,教学团队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我们组建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团队,即“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依托该中心展开各项教改活动。

二、合理组建“研究中心”改革团队机构

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4月。“研究中心”由一位主任全权负责,并有一名秘书管理中心的日常事务。下设8个工作部门,分别是师资培训部、大学生英语学习网建设部、多媒体课件制作部、网络自主学习管理部、第二课堂活动部、教学方法研究部、试题库建设部、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研究部。每个部门由一位组长全权负责,由组长再组建班子,责任到人;每个部门制订年度工作计划,按计划积极开展教改的各项活动。

三、“研究中心”改革团队的目标与原则

1.三个目标

“研究中心”改革团队的目标是:①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3]②构建网络学科平台,整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③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大学英语教学与科研骨干教师队伍。

2.三个原则

“研究中心”改革团队的原则:

(1)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活动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原则。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团队,外语系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任务的主要承担部门,因此外语系应主动实施各项教改工作,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改革模式。

(2)“研究中心”改革团队建设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原则。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是建设“研究中心”的核心内涵,依托该改革团队,我们制订教改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

(3)“研究中心”的建设和其成员的个体发展相结合原则。“研究中心”每位成员的个体发展是建设该改革团队的内在动力,只有当成员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团队发展的共同目标融为一体,才能真正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研究中心”改革团队开展的实践活动

1.改革教学模式,摸索改革经验。

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其设置都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创造发展的空间……。”

根据《课程要求》精神,“研究中心”改革团队首先制订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和改革的进程表。根据“总体规划”,重新制订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同时制订出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我们创立了“333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不同起点的学生,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重视听说能力的训练,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333教学模式”是:3个级别,3种班别和3个模块。授课的形式是大中小班相结合,加强听力训练,安排学生到自主学习中心进行听力训练,其间有教师指导,课后教师进行网上答疑。 2.建立英语学习网,构筑英语学习平台。

为了加强英语学习资源的整合,以及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英语网络学习资源,我们于2007年3月开始筹建我校大学生英语学习网。现在已开通运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目前设计开发了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相关的五个模块:大学英语改革,自主学习,第二课堂,英语在线和课件制作;用于信息、学习交流的两个模块:综合消息和图片中心;该学习网与学校外语系主页相链接。“研究中心”的多媒体课件制作部,网络自主学习管理部以及第二课堂活动部,充分利用大学生英语学习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各种知识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的学习资源。

大学生英语学习网的建立实现了英语语言教学从教室走向校园的突破,通过我们的网络学习平台,使得整个校园成为英语语言学习的大课堂、大环境,为拓展我校大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和加强文化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建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培养机制

《课程要求》明确指出:“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学科长远发展的关键。学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要合理安排教师进行学术休假和进修,保证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根据《课程要求》的精神,“研究中心”的师资培训部,制订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活动。开展一帮一的“拜师结对”活动,“师徒”们按计划,定期相互听课,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举办优秀教案比赛,在使教案书写规范化的同时,鼓励个性化及其创新性;举行35岁以下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帮助他们上好每堂课,站稳讲台;邀请外校专家来系教学和定期举行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交流讲座,提高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我们每年还派一定名额的大学英语教师去国外或国内知名高校进修学习,这类学术休假和进修,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加强了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和体会,学到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4.以科研促教学,提高教学改革成效。

教学与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中心工作与重要职能,“研究中心”这一教学改革团队不但要承担大学英语教学任务,还肩负着教学改革的科学研究重任;“研究中心”的各部门积极开展研究工作,主动抓住机遇,申报各类科研,特别是教改项目,旨在构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团队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从而获得群体科研效应;以科研促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加速大学英语的改革进程。

五、实行人性化的团队管理制度,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人性化管理与激励是团队运行的基本保证。“研究中心”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团队采用人性化管理制度,让每位成员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空间。学校按年度下拨专项建设经费,“研究中心”再按照各部门的工作成效,定期发放活动经费,使各项工作有效和快节奏地开展。各部门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合作;针对各部门制订的年度工作计划,“研究中心”全体成员共同讨论和修改,充分吸收集体的智慧,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不倡导“孤军奋战”,最后,制订出较完善的工作计划。我们同样建立了奖励机制,因为激励是实现人性化

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来自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激励可以起到激发团队的个体驱动和稳定团队的作用,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确保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4]

六、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一支强有力的改革团队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的“研究中心”改革团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团队的建设还尚待完善。仍需改进之处有三:①完善团队建设机制,对改革团队全体成员进行动态管理;②加强对各部门工作的监督和阶段性检查;③加大各部门教改研究力度,找准科研方向,积极申报研究课题。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和新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挑战,“研究中心”改革团队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其建设,充分发挥其团队精神,继续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使其成为一支实力雄厚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团队,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向一个新台阶,最终提高我校大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J],2007(11):40~41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第8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关键词:思想上“重视”;行动上“预习”;能力上“提高”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21世纪的教育必须围绕学生的四种基本的学习技能或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来重新设计,即强调学生应:1.学会求知;2.学会做事;3.学会合作;4.学会发展。四个学会的核心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首当其中的就是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求知。而现在学生的学习往往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运用,仅仅立足于被动的接受老师的知识传输。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作为小班化教学环境下的教师,致力于解决小班化教育环境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学习潜能,彰显和落实“每一个”学生的主体性,有效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的问题。

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工作了,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而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自学能力中的一点,是课堂学习的基础,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一)思想上“重视”

1、明确预习的目的及重要性

以上图表,名称:小学生预习习惯的调查。这是我在研究初期制定的调查表格,意在调查了解学生的预习习惯。其中蓝色部分表示平时完全没有预习活动的学生;绿色部分表示经常有预习活动的学生;黄色部分表示每次都有预习活动的学生;紫红色部分表示在教师布置或家长督促的情况下,有时有预习活动的学生。通过对图表的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出:① 大多数学生还是知道课前要预习的,只是预习的频率不高,预习的愿望不强烈;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不知道要预习,不知道预习的重要性,更没有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利用教材等工具书,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预习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前提。预习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查漏补缺,能够知道哪些是我已掌握的,哪些是新知识,需要带着问题认真听课的。这样上课时,自然能够集中精力,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若是解决了自己的疑问,思想上便豁然开朗,印象极深,有时甚至能久记不忘,那么学习效率必然提高。

2、树立自主预习的意识

以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让学生进行预习,但是多半是口头的一句要求,而没有更深入的明确预习的范围、内容、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对于预习作业的检查也是时有时无,完全靠学生的自觉。这就是流于形式的一种预习活动,学生对此的兴趣及意识也不高,因为他们觉得这是老师无法检查的一项“隐形”作业,学习的惰性随之而来。所以,在帮助学生明确了预习活动的目的及意义之后,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主预习的意识,从思想上,从根本上,从内心深处自发的引起高度的重视,让自主预习的愿望油然而生。

(二)行动上“预习”

1、认识“自学汇报卡”,改变自主预习的方式

因为以前的预习作业,多半是口头作业,是老师不好检查的一项“隐形”作业,所以我根据初期调查研究的结果,萌发了设计“自学汇报卡”的念头,让“自学汇报卡”作为一个载体,对学生课前的自主预习活动进行一种呈现。把预习作业变成一种显性的作业,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精心设计的“自学汇报卡”,明确预习的内容、要求,掌握更多的预习方法,养成预习的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课前对学生完成的“自学汇报卡”的了解,也能够第一时间知道学生的掌握情况,哪些知识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掌握,哪些知识学生还存在疑问;或是哪些同学已经掌握了某一部分知识,而另一部分同学并未掌握这些知识。这样教师在课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够及时根据学生的情况修改教案,优化教学过程。

上图,就是我设计的“自学汇报卡”中的两张,目的是让学生根据我的要求、提示,自主学习新知识,记录下学习成果,并提出学习疑问。其中为了避免学生毫无目的地、随意地展开预习,我设置了相应的栏目,规范了预习的内容、范围,明确本单元预习的重点、难点。通过这张卡,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每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到底哪些知识已经很好的掌握了,无需教师再细细讲解,或者说可以使教师了解到有多少学生已经很好掌握,还有哪些学生没有学会,从而使我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可以在课堂上优化教学过程,展开个性化教学活动。我们常说教师备课时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备学生,但实际上以往教师开始每堂课时对每个学生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哪部分该重点指导和帮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不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结果是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难以使所有学生都致力于有效的学习。所以,自学汇报卡是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还规定自己,一定要在课前完成“自学汇报卡”的批阅和整理,这不仅是必须的,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能通过学生的“自学汇报卡”,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时针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指导就成为可能。我还会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学法的指导,有时我会直接给出答案,有时我会指导他们问同学或上网查资料来解决问题。同时有了自学汇报卡,家长督促孩子预习起来也很方便了。他知道哪些是本课的重点,哪些是新知,有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预习。

就拿刚才那张自学汇报卡来说,我设置了四个板块,从单词,重点句型入手,帮助学生预习。通过批阅,我发现了几点问题:1、单词umbrella, classroom, purse, 这3个单词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读;2、从学生的书写来看,It’s a purse.中,句子开头的I,还有少数同学写成l,来作为大写;3、对句子的理解中,Let me see. Not at all. Perhaps it’s Yang Ling’s. 对这三句不理解的学生较多。那我就把以上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简单标注这个问题是由谁提出的,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及时调整教案,在课堂有争对性的去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

2、小组共用“自学汇报卡”,让自主预习看得见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都说明了小组――团队的力量,肯定高于自己――独立个体的力量。而且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集体观念比较淡薄;加之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不一样,所以我就想到了,利用小组的力量,互帮互助,来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我将实验班――四(3)班划分为4个异质小组,每组6或7人。首先在每小组内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一位合作学习的小组长,此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英语成绩好,乐于助人,组织协调能力强。之后,由组长给每位组员编定一个号码,便于以后开展小组活动。我每次都将“自学汇报卡”发给小组长,并告知组长需要预习的内容及要求,组长在经过自己的思考之后,再将“自学汇报卡”发给组员,让组员带回家进行预习活动。组长需要思考的是,这次预习活动的难易程度;有没有需要大家分头准备的环节等等。

刚开始,4个小组长也是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分配小组预习活动,经常出现预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渐渐的,通过几次磨练,大家知道了如何去统筹安排,如何帮助老师检查并了解大家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我每节课开始的5分钟,是给小组进行预习活动交流的。大家可以在这5分钟里,互相提出疑问,通过讨论汇总并解决问题;互帮互助的学习生词;小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后等时间结束后再向老师及其他小组请教。

在这个过程中,能者为师,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去教别人,同时也从别人那里学到新的东西。在互帮互助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方法,还增强了自学能力。每个小组中都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而每个学生的思维出发点又是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预习时就会面对很多自己想不到的新问题,那些预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在不断实践中学会了预习,学会了请教别人,自己的预习能力就渐渐培养起来了。

(三)能力上“提高”

1、养成预习的习惯,提升预习的有效性

杜郎口中学的徐利老师说:“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与否,预习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这节课能否获得成功。”由此可见,预习是何等的重要,它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的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坚持,需要我们指导和监督。通过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学生的预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的合作下,预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学习的求知欲和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光靠一时的热情是达不到目的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鼓励学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他们耐心、细致的指导, 通过明确预习目标、教给学生预习方法,提升预习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有效的预习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2、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英语教学一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而学习英语,并不是一件“乐事”。所以我们要有积极的态度和信念,明确学习目标,拿出勇气和毅力,树立信心,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一个主动探索者,充分发挥小组群体作用,增强合作意识,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克服学习中的一个个难关,珍惜学习中的点滴进步,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在西方节日来临之际,我会结合课文,请小组预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查阅并了解西方的节日,采用英语小报的方式展示出小组合作的成果。从一幅幅精美的英语小报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西方节日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智慧结晶。以下两副英语小报是我班学生在万圣节和圣诞节前制作的。

“自学汇报卡”的使用,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带动着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面的改变。它是学习过程的纽带,把教师、学生和家长联系在了一起;它是学习经历的载体,让学生带着思考去学,并使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在一起,让预习过程变得生动可见。通过小组合作预习,交流谈论并解决各自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困惑,充分发挥小组的团队力量,互帮互学,使自己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①《用预习来培养自学能力》作者:刘朝煌《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第16期

② 《任务型语言教学》主编:程晓堂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第9篇:小班语言教案范文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启动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就是建设一批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缓解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奠定重要的基础。

我们认为,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要符合所在学校的办学理念,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变革,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要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不但有知识的教育,更要体现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还要研究如何建设和利用网络支撑环境,促进课程建设,利于通过网络共享教学资源。

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根据课程的特点,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抓住核心问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提高。

1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强化实践教学,激发自主学习,充分应用网络化手段

针对现有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特别是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理念,我们从革新思想入手,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上,教学模式从传授知识转为培养能力,考核更侧重对学生编程水平的测试,比比真本事。

在课程建设中,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与方法,构建了一个由多种网络化教学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组成的强有力的教学支持环境,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实施。同时,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强主体意识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途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通过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练习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相应的发展空间;通过倡导合作和营造自主探究创新氛围,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网络教学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工具软件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开发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支持研究型学习、案例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种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2 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建立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

一套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它和课程的目的、性质和特点密切相关。

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学生不但要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和技能,即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知识可以通过传授获得,能力必须靠训练获得。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实践训练,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语言知识,培养程序设计的能力,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能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本课程的建设以“实践”为中心,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教学内容及组织方式

教学内容以基础为主,但要考虑前沿性,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和程序设计两条主线,以程序设计为主,语言知识为辅。程序设计包括问题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算法设计和编码、测试等方面,重点讲授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以及程序设计风格,使学生能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该课程的学习目的,不局限于对语言本身的学习和编程技巧的掌握,更看重对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在第一门程序设计课中引入软件工程的思想,指导学生编写规范的程序。而语言知识则以程序设计语言必须具备的功能(数据表达和流程控制)为重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内容的组织思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驱动的主题式教学和基于问题的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1) 案例驱动的主题式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主题,以程序设计作为贯穿各主题的主线。每个主题的教学过程由“要点讲解”、“自学/上机实践”和“疑难解答”三个阶段组成,通过案例分析,重点讲解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辅以语言知识的介绍;然后通过大量的上机练习,包括基本训练和综合训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程序设计的能力,逐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明确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针对暴露出的问题,答疑解惑。

(2) 基于问题的教学:要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运用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训练是不可或缺的,要求学生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编写大型程序。学生以组为单位(2~3人),自由选题,然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查阅、自学相关的文献资料,确定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组内分工,合作完成,最后分组答辩评分。整个过程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教师只提供必要的辅导。经过这样的模拟实际软件开发的演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问题求解和编程能力,还有利于培养探索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2.2 实践环节

《C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课程的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听不会,也看不会,只能练会。为了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求解、编程和探索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大量的练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我们设计了“3种作业/2类训练”供学生平时练习,即自测作业、主题作业和大型作业,基本训练(自测作业、主题作业)和综合训练(大型作业)。这些作业或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分别从知识点、内容主线和应用面3个层次上逐步提高编程能力、掌握语言知识。

根据知识点布置的自测作业,偏重基本知识和能力,学生在能自动评判的上机测试系统上完成;难度稍大的主题作业,帮助学生将语言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内容串成两条相互呼应的主线;大型作业是为优秀学生设计的,要求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编写大型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独立选题、设计、自学高级编程技术、编程实现和参加答辩。

经过这样的实践训练,学生不但学会了编写程序,从简单程序到复杂程序,从小程序到大程序,而且会编“好”的程序,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实践教学中,考虑多样性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选择的余地,鼓励自主学习。例如,自测作业的题量是50-70,要求必做50题,其余选做;4类主题作业中,一般每类主题包括8题,要求学生选做其中的4题;而大型作业则由学生自由选题,学生最后完成的程序(并提交相关文档)一般有1000行左右,最多的学生达到6000多行。我们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数量和难度,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在达到课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2.3 考核方式

精品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要体现精品意识,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光有知识的教育。

我们采用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能力,包括笔试(英文试卷)和实验考核,两者的比例是1:1,强调实验考核的重要性,比比真本事,如果学生没有通过实验考核,课程成绩直接记为不及格。

实验考核包括上机考试和平时练习成绩,上机考试使用能自动组卷和评分的考试平台;平时练习包括自测作业、主题作业和大型作业的完成情况,利用“考试指挥棒”引导和督促学生平时多编程,编好程。

2.4 网络化教学手段

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有利于改革教学模式,带动教学现代化,还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供教师学习借鉴,使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

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多方位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网络化辅助教学手段,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支撑环境。

(1) 课堂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室,采用多媒体电子教案、程序案例和网上教学资源。

(2) 开发和应用一系列网络化辅助教学平台,包括课程学习平台、作业平台和考试平台,辅以配套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3)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由于使用了上机测试系统作为作业平台和考试平台,利用系统的自动评判功能,平时上机作业和上机考试评分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还能将日常的教学过程与考核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和训练。在早期程序作业批处理系统基础上开发的能自动组卷和评分的考试平台已有7届2万多名学生使用。

3 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精品课程建设的成败,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门精品课程,其实是每一位教师的理念、追求、人格和经验、知识的综合体现,应该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课程负责人要有充分的热情带头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积极争取各级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持,注重培养中青年教师。

近年以来,我们承担了“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省部级项目,以及一系列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为教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我们的教学队伍知识结构好,年龄结构合理,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教学效果普遍很好。主讲教师都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职称均为副教授以上,还有2位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以及四十岁以下的教师约占80%。除了课程组教师以外,还由博士生或硕士生担任助教,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和实验指导。

随着本科生规模的扩大,不断有年轻教师加入课程组,我们通过试讲、观摩、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并带动他们参加教材建设,开展教学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学历高,专业水平好,年轻而有朝气,在教学中能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与学生互动沟通,深受学生的欢迎。

4 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与完善课程建设的成果,与时俱进,从未间断改革的步伐。

自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成立以来,本课程作为入门课程,历经了BASIC、PASCAL、C等教学语言。1995年起选用原版C语言教材,尝试双语教学。课程负责人在1988年作为助教就自发设计了用于学生编程作业评判的批处理系统,十几年来,一直坚持课程的教学改革。

在课程建设中,最具特色的是实践教学(如实施大型作业)、考核方法(如机考)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并将计算机系的改革成果逐步在全校推广。

例如,我们适时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为课程的教改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先后开发应用了上机测试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网络化教学平台等。

以上机测试系统为例,1988年设计并使用上机作业自动评判软件(基于UNIX);后移植到NOVELL环境(1994年获教育部第一届CAI软件一等奖);1997年开发基于C-S的上机测试系统,并在全校大规模推广,到2001年共有4届近1万名学生使用(1999年获校一等奖并通过省级鉴定);2001年开发基于Web的上机测试系统,已有3届1万2千多名学生使用。

1995年利用我们自己开发的多媒体写作系统(97年获第二届教育部CAI软件二等奖)开发了程序设计基础课件,成为浙江大学首个投入多媒体教室应用的教学课件。

我们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重总结提高,以论文、教材、成果奖励等形式体现各个阶段的改革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6篇,出版教材6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高教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和《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出版)是本课程改革成果的展示和总结提高。前者与一般教材的编写思路不同,不是按照语言自身的体系展开,而是以程序设计为主线、以案例为引导来组织教学内容,并采用“快速入门、分散难点”等思想,对传统的C教材编写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与创新。后者的编写目的就是指导学生编写大型程序,是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综合实验系列规划教材”中的一本。该系列教材是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专业课程综合实践10多年经验的总结,也是国内首部由研究型大学独立编写的课程设计系列教材。

5 课程建设的成效和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建设,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锻炼了学生,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教学改革成果已经逐步推广到浙江大学各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扩大了受益面,正在向国内其他高校辐射推广。

从我们实施的效果看,由于强化了实践教学,特别是大型作业的实施,改革不但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在学习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课程教学还大大提高了全校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已经举办7届的“浙江大学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吸引了校内40多个专业1000多名学生参加,参赛人数逐年递增;浙大代表队在国际竞赛中佳绩频传,继亚洲赛区多次夺冠、摘金取银,在第27、28届世界总决赛上,也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具有自动评判功能的上机测试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对编程题的批阅,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并做好推广,为培养创造性人才做出贡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继续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继续完善上机测试系统,扩充题库,并出版发行,使更多的师生能共享我们的成果;进一步完善网络化教学平台,争取面向校外开放;研究如何对学习困难学生因材施教,进行小班辅导和开发相应的辅助教学软件,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