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

第1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语法教学 原则 方法

一、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存在问题

第一,汉语作为一门学科,历经数年,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理论体系。但社会上还有一些无知人士认为“只要会说汉语,就能教外国人学汉语”,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一方面,每门语言都有着它最基本的语法体系,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难把语法这种抽象的东西讲清楚。另一方面,现在很多高校往往把教现代汉语的老师直接调过来做对外汉语的老师,这也是行不通的,毕竟对外汉语还是有现代汉语无法触及的全新领域。我们还是需要专业的老师来正确引导学生。

第二,语法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好掌握。语法不管是对于英语还是汉语来说,都是最难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不充分的前提下。许多学生在学习语法的前期非常有天赋,用法掌握得非常快,但随着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对汉语的理解能力下降,语法规则对新的汉语应用不再熟练,学生开始对语法知识感到生疏,回到原点。

第三,语法教学太过混乱,没有由难到易教学课程安排。所有的语法的学习都是集中在学习初期完成的,这有两个弊端:首先,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零基础就学习过于复杂、深奥的语法知识根本就是做无用功,学生无法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全靠死记硬背,根本不能在学生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其次,难学的语法在初期就教完了,中期和后期的学习安排必定十分混乱,学生既不能用初期学习的语法知识来解决现在的问题,学习现在的知识也会十分吃力。到目前为止,这种教学方法还需改进。

二、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

语法教学分为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近几年来,如何将理论语法与教学语法进行科学的衔接已是对外汉语领域的一个热点。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更具学术性,后者更具实践性。一般来说,由于现代汉语的老师面向的都是大多数都是本国学生,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法更偏向于理论教学。但在对外汉语这块儿却有所不同,面对外国留学生,他们的汉语水平可想而知,因此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语法的定义,最重要的是要教他们怎么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帮到他们,例如:在“他在这儿呆了三个小时”这句话,在英语看来“三个小时”是补语,而在汉语中却是宾语,由于汉语中根本没有补语这个概念,这就非常容易令外国留学生感到困惑。我认为想让老外学好我们的语言,首先是要搞清自己的民族语言与汉语的区别,这样才能形成初次印象。另外,就是要改进目前的教学方法。以往我们的教学方式就是照搬书本,这根本不能在现实生活中帮到留学生们。我们应该注重实践,在课堂上创造性的运用情景再现模式,告诉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解决语言问题,同时适当地、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接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具体的实践再进行提炼抽象化,让学生真正掌握消化。

三、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第一,我要明确教学语法与理论语法的区别。理论语法是语言学家经过多年的整理与总结,用来解释各类语法现象的固定公式,而教学语法是在理论语法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以教学需要为目的和导向的语法体系。理论语法的范围要比教学语法的范围大,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一,两者的目标不同,理论语法主要是用来研究,而教学语法主要是用来教学。其二,适应人群不同,理论语法适用于中国人,教学语法适用于外国人。其三,理论语法的内容比较宽泛,教学语法却比较具有针对性。

第二,语法教学要分阶段,按从易到难的过程一步步来。在第一阶段学习一些简单的基本语法,同时搭配一些简单的词汇,不会让留学生们觉得这门学科太过难学,避免自信心受到打击,还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激起同学们学习汉语的乐趣。中、高级阶段就可以讲一些比较难懂的语法,在这个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提高,而且有了兴趣就不会轻易想放弃。循序渐进,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理解。

第2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大学英语 网络学习 资源整合

随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资源逐渐从纸本形态为主向数字电子形态为主转变,现代学习者也得以拥有海量的网络学习资源,但如何从中筛选优质资源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本文探讨筛选和整合网络资源的方法和原则,以期有助于整合优质网络学习资源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分类

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可根据使用对象分为三类:学习资源、科研资源和备课资源。网络学习资源是指供学习者使用的网上各个学科的课程、讨论组、试题库、教学软件、学科知识等。按资源形式划分,网络学习信息资源主要类别有:教育网站、电子书籍、虚拟软件库、网上数据库等。1按资源内容划分,大学英语网络学习资源主要类别有:语言知识资源、语言技能培养资源、语言应用音视频资源等。

(一)语言知识资源

语言知识网络学习资源展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如语音、词汇、句法、语法等。语音知识资源如动画学音标网页、英语发音十日过关网页等;词汇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按难易程度如开心词场系列网页中四级高频词、六级高频词等,按学习方式如“用听的背单词”系列网页、词汇游戏网页等;句法资源如大耳朵英语学习网中的考研英语长难句突破网页;语法资源如英语语法Flash、旺旺语法辞典、洪恩英语语法网页等。

(二)语言技能培养资源

语言技能培养网络学习资源针对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听的技能培养资源如:BBC听写天天向上中心、优美有声散文、VOA慢速英语等;说的技能培养资源如:出国旅行口语、晨读美文等网页;读的技能培养如:每日头条新闻总汇、每日哲理阅读、双语达人等网页;写的技能培养资源如BBC写作策略网页、英文写作网等;译的技能培养资源如可可英语的英语口译专栏、恒星英语的英文翻译专栏等。

(三)语言应用音视频资源

英语语言应用资源主要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语言的实录,具有为其他国家语言学习者提供语言环境的功能。大学英语网络学习音视频资源包括英语新闻、英文歌曲和英文电影网页等,如CCTV-9、听歌学英文、、沪江英语的看电影学英文网页等。

(四)其他

以上为数量最多的三种网络学习资源,另外还有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资源、英语考试辅导资源、英语学习策略资源等。网络课程资源主要有大学英语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以及各院校大学英语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网站;英语考试辅导资源按考试类型可分为四级、六级、雅思、考研辅导资源等,典型网页如英语考试频道;英语学习策略资源如:展示口语提高策略的李阳英语系列的一口气训练法网页、展示备考策略的“考研加油站”网页中考生复习经历贴等。

二、网络学习资源整合的方法

整合网络学习资源包含五个基本环节:设计、研发、资源建设、评估、运行管理。

(一)设计

设计环节由课程教师与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共同完成。首先课程教师通过调查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哪些网络学习资源的需求最大,随后设计资源整合网页中所包含的内容,之后明确网页的分区和每部分的功能,最后与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合作形成网络资源整合的方案。

(二)研发

研发环节由教育技术专业教师根据设计方案研发网站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根据方案设计各级界面;第二,根据资源整合网页各部分的功能编写程序代码;第三,搭建网络平台主体框架;第四,完善各项功能。

(三)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环节主要向建成的网络平台上传和添加教学资源,由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协助课程教师完成。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收集文、图、声、像、动画等教学资源;第二,对收集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与格式转换;第三,将多媒体学习资源上传;第四,修改和完善学习资源。

(四)测试评估

初步完成的网络课程平台需要检测其各项功能是否达到方案要求,由课程教师和教育技术专业教师从内容和技术角度测试网页使用情况,课程试行后不断修改和完善资源整合网页。

(五)运行管理

此环节将已经过检测的网络课程转移到网络课程服务器投入使用,常规管理工作主要由教育技术专业人员完成。如:对完成的课程进行版本管理、对完成的课程进行数据备份、对课程进行安全检查并查杀病毒、将网页正式运行。

三、网络学习资源整合的原则

1.网页结构合理设计原则

网络学习资源是海量而无序的,筛选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后构建的网络资源库,应将内容科学地分类。如网页内容首先按网络课程、素材库、题库、课件库等分类清晰地划分;在素材库下拉菜单中,也可按文本素材、图像素材、音频素材、视频素材、动画素材等分类。

2.学习内容交互性原则

网络学习方式更需要师生、学生间的同步或异步交互,如通过电子邮件、电子白板等方式交流信息。以电子共享白板为例,学生既可以获得教师针对学习者共同存在问题的辅导信息,也可以通过公共窗口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加入小组讨论,了解其他伙伴的学习情况。

3.网页导航清晰原则

为便于学习者快捷地从网页获得信息,可以通过检索表单、目录索引表、帮助页面、导航条、书签、动态导游图等为学习者有效导航。

4.教师答疑及时原则

与传统学习相比,网络学习更需要运行良好、反馈及时的学习帮助系统,应构建由教师或专家组成的支援系统为学生答疑:及时解答学生咨询的问题、就学习进程与方法向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5.重视情境创设原则

学习是在新的知识和学习者已有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的过程,学习者在接触新的学习资源时,是在一定的情境下把新知识与已知概念和自身经验相结合,因此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应重视情境的创设。2首先要依据学科特点创设情境,大学英语网络学习应创设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以便激发学习者的自主性、优化自主学习的效果。其次要依据学习策略的组织方式创设情境,如探究式学习策略应给学习者提供适于主动发现、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互助学习方式应设置合适的场景和扮演的角色,营造易于学习者交流的情境。

总之,教师可依据设计合理、内容交互、导航清晰、答疑及时、创设情境等原则,科学地设计研发、构建网络资源整合网页,并引导学生利用资源整合网页高效地自主学习,逐步实现向以网络为媒介的课堂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的转化。

参考文献:

第3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咨询;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9—0023—01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班主任作为教学和管理的排头兵,身处教学阵地的最前沿,时刻与学生打交道,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掌握得最清楚、最完整。因此,应该责无旁贷地挑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

那么,班主任该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呢?笔者从两个方面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把握好一条主线和两个原则

1. 一条主线——以学生为核心。班主任的工作,不管是教学还是管理,始终都以学生为核心。只有把握住“以学生为本”的主线,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才能使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班主任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尊重、关心和关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活的热情,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两个原则。(1)坚持言传身教。学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正处于发展时期,模仿性极强。班主任平时如何处理学生间的关系,如何待人接物以及平时的一言一行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做好“榜样”作用,率先垂范,积极发挥“正能量”,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坚持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思想。班主任工作面对的是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作为团队之中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到个性的存在。班主任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追求和兴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健康辅导,为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

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不能死搬硬套。

1.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有利于促进同学间的人际交往,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在集体中的乐趣,使不同才能的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班主任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设计时要思考选择什么样的载体来开展集体活动,怎样开展才能让内向的学生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等,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2.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和学生共同研讨所产生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主动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所以,班主任在召开班会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善于发现学生表述时语言和情感上的转变,理解学生没说出的深层次意思,适当加以引导,解开学生心中的症结。

3. 举办心理学常识讲座。班主任要经常举办一些健康教育知识、青少年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技能等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和生理学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养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4. 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各学科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班主任可以联合各科教师挖掘新课程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教学目标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教学设计中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第4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英语课堂导入 原则 方法

前言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过程与方法。”而要达成这一效果,抓住课堂的前几分钟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在课堂的起始阶段就被吸引,激发兴趣。下面,本人谨结合学生以及本人所教授内容的特点,对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展开一些探讨。

一、课堂导入的作用及目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教师在上课伊始通过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望。

2、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

生动、新颖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形成对新的学习内容的"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学习任务中来。

3、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课堂教学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开端。

二、英语课堂导入艺术的原则

1、导入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充满趣味性的导入内容会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英语课从由老师“要我学”转变成学生“我要学”。

2、导入要有时代性

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教师授课时如能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背景材料,必定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3、导入要有科学性

一般来说,正常的课堂导入时间应控制在4分钟左右为宜。时间过长,就会显得先宾夺主,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进程。时间过短,又会使课堂导入显得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4、导入要有贴切性

即导入的情节和课文的内容相联系,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文,不能离题。

5、导入要有目的性

课文的导入是为了保证课文教学的效果,所以应该服务于课文教学,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和为什么要学。

三、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导入的方式应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地加以运用。常见的方法有:

1、 1、直观导入法

即通过图片,实物等导入教学。利用多媒体如幻灯机或电脑展现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录像资料。如在上高中必修①第四单元(Earthquake)时,教师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通过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娱乐放松型导入

游戏,歌曲、故事、猜谜语、顺口溜都是属于娱乐放松型导入。这种导入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娱乐轻松的学习氛围,训练他们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在表达能力及听力能力的训练中。如在讲授第一册美国乡村音乐时,Country Road 那优美的旋律伴着精彩的移动画面,一下子打动了所有在场者的心,为课文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3、背景知识导入

背景知识导入是教师把课前查阅筛选的与当堂课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以故事叙述或提问回答的方式进行的导入。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可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而对于一些科普题材的课文,则可采用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为切入点,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

4、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把他们的言谈、表演作为导入

充分掌握学生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演讲和表演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5、复习过渡,导入新课

知识是连贯的,系统的。新的知识是在旧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导入新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前先复习旧的知识,以旧带新,自然过渡,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并使之系统连贯。比如,教师在写作课上讲正式信件的格式时,首先复习以前讲过的非正式信件的格式,然后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导入新的内容。

6、比赛导入

在以练习为主的课堂中,把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以比赛的形式导入,以座位小组为单位或以性别为单位都是不错的组织形式,能把学生的情绪尽可能快的带入到积极参与状态,还能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7、时事导入法

时事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这些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时事导入法首先要求教师要关心国内外时事,关心学校和学生身边发生的重要事件;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只有教师平时注意细心观察,才能巧妙地利用一些热点时事,为教学服务。

结束语

作为每堂课的开始,具有艺术性的教学导入直接体现“未成曲调先成情”的特点。经过尝试后我更觉得导入阶段是教学过程中重要且值得探索和研究的环节。因为通过有效的导入,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既培养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又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进行创造。他们产生了想要开流的愿望,自然就会更积极地思考,而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自然课堂效果就更显著。因此,“Do the things right, do the right things”将会是课堂导入艺术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刘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探究 [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邵细芳、欧阳菁;浅谈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2,(03)

3、张国华; 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模式探讨 [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4、张锁占;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J] 衡水师专学报;1999年 01期

5、刘汉昔、党永升,“‘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7年第1期。

6、刘红宇 “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课的呈现”,《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8年第2期。

7、汪胜光 “利用文中插图,进行导语设计”,《中小学外语教学》(京),2002年第3期。

8、莫幸华 “谈高中英语课的导入”,《中小学外语教学》(京),2005年第6期

9、刘汉昔、党永升,“‘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7年第1期。

10、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年

11、杨连瑞. 英语教育学 .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0年

12、王怀彬等. 新教学方法 . 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13、李文海等. 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 . 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9年

14、《英语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15、陈英和 《认知发展心理》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16、陈亮;英语辅导报高教版03~04学年度第31、32期;

17、王怀彬等 《新教学方法》 吉林科技出版社 1995年

18、李文海等 《语言教学与文化研究》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

19、程晓棠,郑敏编.英语学习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20、李观仪,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19

2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22、周兴东 “课堂激趣六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5.

第5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论语》 思想 原则 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

《论语》全书二十篇,分为四百九十二章,共计一万两千七百字左右。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对学习、做事、做人等方面的探讨言行,哲学思辨性的语言发人深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大的思想资源观,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要利用现当代的教育资源,同时亦要汲取古今中外的有益的教育思想,特别是我国古代的优秀教育资源。孔子在数十载的教育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教育思想,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论语》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对《论语》中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的探析

在孔子的思想中,道德品质是“礼”和“仁”的统一。“礼”是社会关系的准则和规范;“仁”是指人的道德情感方面。而“仁”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即“爱人”和“忠恕”。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但它的实现都是要以“仁”为主要指导精神的。

“仁”的思想是孔子的最高教育目标和理想人格的体现,它作为其他思想的统帅,意在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只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和民族服务。

(一)《论语》中关于“爱人”的教育思想。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的回答告诉我们要学会爱别人,包括爱自己的家人、亲人朋友,只要被这种爱人的思想扩大到全体的社会成员,即所谓的“泛爱众,而亲仁。”孔子的这种政治教育思想对我们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当今社会人情极为淡薄,人与人之间也很冷漠,所以需要孔子的这种爱人思想打破人们内心之间的隔阂,点燃每个社会成员内心的热情,要想改变国家,就得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这样才能更好地爱自己的祖国。

(二)《论语》中关于“忠恕”的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是对“仁”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所谓“忠”,是指为人要坦诚真心、忠厚老实,我想还有另一层的思想那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的国家奉献自己的忠诚。那么所谓“恕”,主要是指宽恕、宽容他人,并且不容有丝毫害人的想法。也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人们的压力很大,学会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是现今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道德品质,具备这样的品质,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三)《论语》中关于信义的教育思想。

“信”主要是指无论是对事还是对人都要做到诚实有信,不欺瞒。在《论语》中孔子这样教育他的学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那么才会有“信则人任焉。”这个含义从广义上来说就是要对自己的国家诚实守信,这样才会得到国家的信任,进而将会对其委以重任。“义”则是指言语行动标准应该是合理的正确的事。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也是热爱国家的一种表现,由小及大、规范自己,使自己具有良好的美德和品格这都是爱国的一种表现。

(四)《论语》中关于礼的教育思想。

“礼”就是社会道德的规范、准则。“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他教育他的学生要懂得克制自己的行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每个人都遵守国家、社会的法律规范,国家自然就会井然有序。

(五)《论语》中关于孝悌的教育思想。

“孝”是指孝顺父母,而“悌”是指敬爱兄长。如何能够既孝顺父母又敬爱兄长呢,首先就是要使自己的国家繁荣昌盛,有国才有家,所以爱国是爱家的前提也是重要保证。

二、对《论语》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原则的探析

《论语》中蕴含的教育原则是非常丰富的,对我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着很大的启发作用,经过简单的概括和梳理,主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浅析。

(一)乐道立志。

《论语・卫灵公》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体现了志向在人们做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可以体现出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可想而知,在一个国家中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意识,立志报效祖国,祖国美好的将来指日可待。

(二)身体躬行。

在《论语・学而》中,“敏于事而慎于言”说的就是要勤奋地做事,小心谨慎地说话,并且说到做到。在一个国家中就是需要那些多做事,做正确的事的人,因为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人民的手里,所以这些思想都要在平时的教育中渗透给学生,让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克己自省。

在《论语・卫灵公》中,“躬自厚而薄责与人”即与他人发生不愉快时,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太多苛责别人,要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个人与国家也会发生冲突,这时就要理智的判断,从自身找原因。《论语・颜渊》中“克己复礼为仁”的意思就是,一个人要学会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一切行为都合乎“礼”就可以说是“仁”了,道德修养的最高标准也就是此了。一个人有了更高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

(四)中庸的思想。“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质胜文也野,文胜质则史”,这些都是体现中庸思想的。它既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原则。在为人处事方面,孔子是提倡采取中庸之道的。在为国家服务时避免不了人际关系的处理,那孔子的中庸之道是可以借鉴的,避免发生很大的冲突。

(五)重义轻利的思想。孔子对于小人与君子的界限就是义和利的取舍的不同,《论语・里仁》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对于一个国家的人民来说,国家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出卖国家的利益。

三、对《论语》中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方法的探析

孔子在自己的传教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且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那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为师者的教学方法

1.言传身教法。《论语・子路》中“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意思就是说要想正人就必须先正己;自己不正,又怎么能正他人。以孔子的看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需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己为范,才能安民治国,只有这样才能给国家百姓做好的示范和表率,这样百姓才可会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2.启发诱导法。《论语・述而》中有这样的语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所谓“悱”,是指学生在理解问题时有困惑的状态,想说还说不清楚。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予启发,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使学生自己举一反三。在这个时候,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引导的关键作用。

3.因材施教法。孔子主张的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孔子认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各有不同,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二)为生者的学习方法

1.学思并重法。学习书本知识并加以思考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只学习而不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惘和无所适从。那么如果思考不是建立在已学的知识基础上,也只是空想而已。所以想要更好地为自己的国家效力,就要多学多看多思考。

2.改过迁善法。面对自己的缺点,人会表现出两种常态,一是竭力掩饰,不想被人知道。二是不怕被别人知道,了解自己的错误就会决心改正。孔子教育学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指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国家生活中也是一样的,只要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用正确的方法继续为国家效力。

参考文献

[1]程昌明译注.论语[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

第6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新创心理疗法和技术;必要性;评估;不可转译性

一、问题的提出

精神分析疗法也许可以说是心理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疗法,但是精神分析疗法问世后不久,就有许多人或发现了它的不足,或对之有所质疑,并因之而不断创立新的疗法去补充它或反对它。在百余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新的发现和新技术的发明也层出不穷,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据了解,目前心理疗法多达四百余种[1]。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较为滞后,虽然很早之前就有一些零星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成规模的实践活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而且多为引进学习国外的方法,学习的层次也较为粗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才有一部分人能比较好地掌握国外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掌握的基础上,也逐渐有本土心理学家或根据中国的文化现实去改造国外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或结合本土文化心理学资源创立新的心理疗法或技术[2-4]。预计在未来,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立将会越来越多。

在新的心理疗法层出不穷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那就是如何评估这些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一方面,我们需要评估它们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此,心理科学中有相对较好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从这些心理疗法和技术的理论逻辑结构、实证研究对理论命题的支持等来评定其合理性,也可以通过疗效研究去评定这种心理疗法和技术的有效性。通过评估决定这些心理疗法和技术能否被科学家接受。另一方面,也需要评估新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必要性。如果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理论上并无创新,只是把已有的知识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而且这种新的表达方式并无特别的优势,或者这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操作方法上也没有创新,只是把其他心理疗法中的技术稍加改变,那么,这个所谓“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即使没有理论错误并且在实践上有效,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来认可。

每一位科学家都有创新、发现和发明的愿望。但如果不对创新进行必要性评估,则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纷纷创立自己的“新”疗法,而实际上这些新疗法中的新内容却寥寥可数,甚至有些根本不具备任何新的内容,只是把已有的疗法换一种方式重新表述。这样的话,将会造成许多的混乱,导致每一种疗法都只有创始人及其少数学生或合作者使用,各种不同的疗法各说各话而无法沟通,进而使任何一种疗法的发展都受到严重的限制。实际上,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这样的现象已经存在。

二、确定必要性的原则

为确定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是否有存在的价值,笔者提出的基本原则是: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应包含不可转译为已有心理原理的新原理,或者不可转译为已有技术的新技术,或者有能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新方法。

此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转译”问题。不可转译,也就是说一种新的原理或技术,和已有的原理或技术之间有真实的差别。如果可以转译,也就说明它们和已有的原理或技术没有真实的差别,表面上的差别只是指称术语的不同。用通俗的话说,猫被英国人称为cat,但猫和cat并不能算两个物种,除非你发现了狐狸,才能叫作发现了新物种。

当然,如果我们说,只要新的原理和技术与旧有的原理和技术不是绝对同质,有任何细微的差异即可算成新的,我们就会发现,不可转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比如奥地利人的恋母情结和中国人的恋母情结在表现上必定有少许的不同;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应该让我们称为不可转译。因此,另一个原则是,所谓不可转译,一定要保证被转译的双方之间的差异足够大。用通俗的话说,英国cat和中国猫肯定还是有一些差异的,严格地说每一只猫和其他的猫都是不同的,但是至少你也要发现一种新的猫,它和以前发现的猫有足够大的遗传差异,才能叫作发现了猫的新亚种。如果我们不坚持这个原则,则随便一个人都会给自己家的猫起一个名字,比如叫作,然后就宣称发现了新物种叫作。

任何一种心理疗法和技术从发源地传到另外的文化中,必定都会有所改变,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尺度,即使不是完美的尺度也应当是有一定共识的大致的尺度,决定改变到了多大程度才能算有新的内容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精神分析、行为疗法、系统家庭治疗和人本主义疗法还都不是新的疗法。

是否可转译,可以通过对新旧疗法的比较研究来确定。我认为,新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始人首先有义务证明自己的疗法和已有疗法的差异(如果不可能和所有疗法相对比,至少应和主要的疗法对比,或者和与自己疗法最类似的疗法相对比),其他同行也有权利对这个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新性提出有根据的质疑。

三、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应用:创新的不同内容

根据创新的内容可以将新疗法或新技术分为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应用。

新原理指发现了心理活动的新规律。例如,巴甫洛夫发现了条件反射原理;弗洛伊德发现了梦的活动规律、潜意识中初级过程的规律等一系列的原理。新原理本身并不是一种疗法的中心,就像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并不是一种医术一样。但是,一种原理的发现可以成为一种疗法的基础。它可以给疗法提供一种更好的解释,甚至可以从这个原理中衍生出一种或多种技术。

心理学的原理是有层次区别的,有些原理适用的范围非常广,这些原理可以称为基本原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就是一种基本原理,它适用的范围几乎可以遍及当时心理学的全部领域。有些原理适用的范围相对比较局限,这些可以看作局部原理。例如,光环作用只是社会心理学中人际知觉方面适用的原理。如果我们用物理学作一个比拟,则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属于基本原理,而电学中的法拉第定律则属于局部原理。

如果达不到发现新的心理学规律,但至少达到了能对一个心理学现象给出比以往的原理明显优越的解释,也可以算作一个新原理。如果做不到比原有的原理好,只能达到同样程度的解释,则一般来说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个新的原理。因为,接受一个新的解释需要社会付出努力,新的原理和解释如果不能表现出更大的优势,我们就没有必要转换我们的解释。

新技术指在新或者旧的原理指导下,解决心理问题的新方式。它必须和旧的技术有明显的区别,区别越大,“新”的程度越高。新技术的存在可以成为判定一种疗法为新疗法的根据,技术创新程度越高,新技术越多,则这个疗法越有资格称为新疗法。

同样,一种新技术必须对解决心理问题有更高的效率或更好的效果,或至少要在解决某类问题上有更好的效果,亦或效果虽然和已有的技术差不多,但是,心理咨询师学习这个技术比较容易,再或者是它有其他的优点。否则,从原则上看,即使是新技术也没有价值,我们也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学习和采用新技术。当然,在这个方面,笔者个人的意见是可以允许一些暂时没有更高效果的新技术存在,因为技术是可以改进的,暂时没有更高效果的新技术,也许代表着一个未来通过改进会有更好效果的方向。

新应用指的是把已有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新的人群、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原理和技术本质上没有变化,但是,细节上必然会有一定的改变。

四、创新的不同程度

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新程度是不同的,笔者在此提出一个评估的参考性等级。

1.对基本原理有新发现,并形成理论和技术体系,是创新程度最高的疗法,或可称为全面疗法

这类疗法在原理的创新上达到了基本原理的层次,并且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体系。这类疗法中,创新的技术不只一两项,而是由多项方法构成了有组织的体系。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构成一种疗法。

心理疗法中,能达到这个等级的不多。精神分析疗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疗法、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系统家庭疗法、格式塔疗法等少数疗法可以当之无愧地达到这个等级,其他如现实疗法、交互作用分析等虽然也有自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但是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可以转译为之前的疗法的,所以是不是可以算作这个等级还值得商榷。如果以物理学中的理论来比喻,这类创新等级最高的疗法如同牛顿力学或量子力学,它们适用的领域也相对较广。

2.发现局部原理,或以局部原理为基础创造一种新技术,是创新程度较高的疗法,或可称为局部疗法

如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等即属于这个等级。合理情绪疗法建立在一个关于情绪活动的具体原理上,即情绪不是外界刺激单独决定的,它也受到主体思维的影响。这个原理不能说明人的多数心理活动,而只涉及情绪的特点。合理情绪疗法的技术主要建立在这一原理上,所以只能算一个局部疗法。

局部疗法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小。不过,即使它适用的范围比较大,也同样只能算作一种局部疗法,非最高创新程度的疗法。

3.创造一种全面的、体系化的方法

虽然在原理上并没有新的发现,但是创造了一种全面而有体系的治疗方法,这个方法由不只一个技术组成,也属于创新程度较高的疗法。它的创新程度或可以和局部疗法相当。

早期的行为疗法技术比较简单,后期的行为疗法虽然在理论上的创新内容并不多,但是在具体的技术中创新不断增加。产生了如代币法、系统脱敏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结合到行为疗法的体系之中,这些创新实际上就有资格被称为一种新的疗法。

4.创造一种具体技术,或可称为新技术

创造了一种具体的技术,则似乎创新的程度不能算高。为了区别于上述的疗法,不妨称之为“××技术”。如眼动脱敏疗法,在笔者看来就属于这一等级的技术。这个技术是指导来访者用某些模式转动眼球,达到消除一些创伤性事件带来的后遗症的目的。眼动为什么能消除这些消极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心理学原理能够解释。创始人只是发现了这个效应,并加以运用。其适用的范围也相对比较狭窄,只适用于那些有创伤后心理障碍的人。我建议不妨将其称为眼动脱敏技术。

我们看到,精神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等,都是包含了很多像眼动脱敏这样等级的具体技术的。如精神分析中的释梦技术、自由联想技术、移情分析技术等,以上任何一种技术都比眼动脱敏创新性高。如果把眼动脱敏放在和精神分析同等的级别,则显然对精神分析是不公平的。

5.组合一套适用于某一范围的方法,或可称为新组合方法或新应用

和专利申请中的实用新型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创造一种单独用来解决某一范围的具体问题的方法。比如,针对酗酒者的心理治疗方法、针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综合方法等。这类方法,并不需要在原理上有任何新的发现,也并不需要发明任何新的技术,只需要把现有的各疗法中的技术综合在一起,能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需要有新技术,只需要对已有的技术进行组合来获得解决某一个范围具体问题的一套方法。

这样的一套方法并不需要永远有用,也许我们只用它来解决最近遇到的问题,也许十年后,这类问题比较少见了,这套方法也就可以不用了。

目前中国用于企业培训的一些技术都属于此类,如拓展训练、NLP技术等。它们对特定时期的特定问题很有实际作用。

这类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暂时性的产品,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组装”而成,但是并不需要把它们放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库藏中,因为他们对具体问题越适应,越有针对性,也就越缺少普适性,一般会很快过时。即使不过时,实用领域的人也需要用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新方法”来取代它,从而让这些方法的购买市场保持新鲜感。

6.组合出一种适用于某一范围的具体技术,或可称为新组合技术

更简单的创新是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把现有的技术加以调整,或者简单地组合,形成一个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具体技术。例如,国内有一种方法,是把治疗强迫症的矛盾意向方法和行为疗法中的代币法结合在一起,用来治疗强迫症。其优点是有代币法的辅助,可以把一些在心理咨询室内的工作放到家庭作业中,让来访者独立完成,从而减少对心理咨询师的依赖。这一方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是有所提升的。

以上是笔者对新创的心理疗法或技术必要性评估的一些看法,当然还不够全面细致,也远谈不上完善,希望各位同行给予关注、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

[1]杨广学.心理治疗体系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钟友彬.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第7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018 ― 03

时代的迅猛发展以惊人的速度推动着社会的巨大变迁,使得社会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生活方式、经济利益、社会组织、就业岗位的多样化,促使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不断的革新。在这样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格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主流。作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面对时代的挑战,社会和个体发展的要求,准确把握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和思想状况,在遵循社会普遍性要求的基础上,放矢地开展个性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是尊重教育对象个性的差异性、独特性、自主性,根据社会发展和个体自身发展需求的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充分发掘个体良好的思想意识潜能和优势而加以引导,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根据这一定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在开展中就必须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的基本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原则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对象特点以及适应个性化教育的特殊要求而制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尊重个性专长的原则、针对性教育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它们是开展个性化教育必须遵守的准则,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标,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法则和要求。

1.尊重个性专长原则

尊重个性专长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个性和尊严,充分挖掘和发展个体的天赋、潜能和专长,以促进个体个性全面、自由、和谐发展的工作准则。即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与保护、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相结合。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过分注重统一,忽视个体兴趣爱好,限制个性专长、优势的发展,轻视标新立异、反对大胆创新的误区,常把个性鲜明视为“桀骜不驯”。最终阻碍个体的发展,培养的个体没有特点。事实上,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只有充分发展个体的个性专长和潜能,才能有效激发个体自身发展过程中积极向上和向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为思想品德形成奠定基础。个体潜能得到开发并转化为现实,个性由此才能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思想品德才能得以巩固和完善。坚持尊重个性专长原则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尊重、热爱受教育者,相信每一位个体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不仅要关注受教育者学习、生活的表现,而且更应关注受教育者尚未发展和表现出来的个性潜能。其次,教育者要承认个性差异,全面深入了解受教育者。不仅要了解受教育者各方面的过去和现在,还要了解受教育者的每个侧面,通过对某几个侧面的了解和比较,发现其优势和强项。再次,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优势和特长。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找到自我个性发展中潜在的优点和独特的专长,创造条件使潜能转化为现实,并引导受教育者利用专长和优势去克服自身存在的不良品质和弱项,对其细微的变化和进步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使其形成良性发展的过程。

2.针对性教育原则

针对性教育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根据教育对象不同类型和个体差异实施不同内容和方法的教育,做到因人取材、因材施教。而不能用完全统一和相同的标准、内容、方法去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抹杀受教育者的个性和差异性。然而,制度与思维的惯性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过于刻板和死板,不论是教育目标、内容,还是方法都是统一的,就像流水线生产产品,培养出来的个体也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塑造出来,严重压抑个体个性的发展。作为鲜活的个体,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是千差万别的,对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也不同,如果用统一方法去要求、去教育,结果只能是不符合实际,造成个体的逆反心理。因此,针对性的教育原则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时要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巩固、发展个体的优良个性,矫正个体的不良个性,最终能使个体在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下,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针对性教育原则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点:第一,是针对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每个年龄阶段的群体,身心发展有其特点,要掌握并根据这些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教育。第二,是针对个性差异进行教育。要针对他们的个性、兴趣、情感和内心需求进行教育,满足个体的精神需求和合理愿望,个性化教育必须根据个体生命的经历、经验、感受和体验来不断生成。第三,是针对接受心理的差异进行教育。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原因,受教育者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态度和心理是不同的,这些都需要教育者拥有慧眼予以认清,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行教育。

3.区别对待原则

所谓区别对待原则,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受教育者不同的思想品德发展的状况,区别对待,分层次进行教育工作的原则。区别对待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个性化教育的客观要求。个体由于先天、后天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思想发展状况具有不平衡性,多面性和差异性,有的思想境界高些,有的低些,有的先进,有的落后,有的错误,有的平庸,有的杂芜等,势必使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个性化教育要体现层次性,要区别对待。既要关注个体的某个侧面,也要对个体进行全面的关注和认定,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受教育者思想的实际。开展区别对待教育,对不同思想层次的受教育者提出不同的要求,以达到鼓励先进、照顾多数的目的。那种对不同受教育者进行“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期目的,还会使受教育者产生反感和抵触。贯彻区别对待原则的具体要求是:第一,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进行科学的划分。第二是从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对个体进行思想考察,从受教育者外在的言论、行为的观察和了解中掌握其内在的思想政治状况。第三,要按不同层次受教育者的特点,正确选择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第四,区别对待教育原则实施的真正目的是鼓励先进,照顾多数,并不是消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水平和状况。要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结合起来,真正促使不同起点和层次的个体经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的方法

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交流思想的中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与目标实现之间的中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必须贴近人的个性、心理,针对不同人的个性、内心世界开展教育,而不能用强制、压服的方法去解决。同时教无定法,方法的选择和使用,在本质上是灵活的、多变的、艺术的,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方法,要根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比较常见和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个别谈话法

谈话法古今有之,也是被中外教育工作者所广泛运用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都是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的大师。个别谈话法是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进行个性化教育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个别谈话法是对集体教育和课堂教育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当前青年群体具有复杂、矛盾的心理,他们渴望被关注、渴望成功、渴望自身更高层次的发展,这容易与现实产生矛盾。且对于多数受教育者来说,他们的个性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对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没有太强的辨别能力,容易盲从,形成非主流的政治倾向等,这都需要教育工作者在个别谈话中予以及时引导和纠正。个别谈话法体现了教育工作者对受教育者差异的尊重和理解,也是化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代沟”、减少“摩擦”的有效方法。个别谈话法形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面对面谈、书面谈,也可借鉴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多种形式的个别谈话,如:电话、手机短信交谈,网络交谈等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交谈方式。在使用个别谈话法时,教育者工作者要注意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和气氛,要保持自然亲切的表情,运用轻松愉快的语言与教育对象进行交谈,防止训话、强制、压迫等问题的出现。

2.情感教育法

人是具有丰富情感特征的生命个体。情感是人们之间相互依恋并传递交往信息,以形成永恒友谊的纽带。历史经验表明,没有情感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可思议的,也是难以成功的。情感教育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教育对象,充分发挥情感投入的作用力,力求主客体的和谐统一,以增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心理的融合度,使教育对象自觉接受教育的方法。人的观念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发展与情感是不能分离的,如果仅仅关注人的理性作用,而忽视人的情感参与价值,那是对人内心世界丰富性的疏忽。青年群体往往是凭借着情感来表达他们的道德观点,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不是作是与非的认知反应,而是作好与恶的情感反应。有时遇到的往往不是认知的障碍,而是情感的障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的开展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尤其要注重与教育对象的情感交流,用情感缩小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距离,了解尊重教育对象的真实、合理的需要,并帮助他们实现合理的需求。要善于同受教育者进行推心置腹的情感交流,设身处地为受教育者着想,努力营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心理的互动和情感体验上的共鸣,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在运用情感教育法时,首先是教育工作者要注意将情与理有机结合,做到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以达到最佳的教书育人的效果。其次是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信息、培养人格、情感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要唤醒和激发教育对象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再次是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回应教育对象的情感呼唤,使教育对象产生移情,激发教育对象的行为回应,使教育对象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践行。

3.实践体验法

实践体验法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指导受教育者亲身参与、体验实践,增长才干,发展特长,以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康个性的方法。实践体验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教育体系运作的综合体现。实践活动可以使受教育者知与行、内在心理要素与外在因素、思想道德意识与实践达到统一,并且在实践活动中个体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个性特征得到充分的显露。因此,实践体验是受教育者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践体验的方式有多种。如:劳动教育,包括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下工厂、下农村、到军营;社会考察,包括公民体验活动、纪念性活动等等。在各类实践体验活动中,个体主动参与,既动手又动脑,能够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选择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对个性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实践体验中,能够帮助个体开阔视野,展示、锻炼才能,体验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磨练意志品质,使其个性的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最终这些切身的实践和情景体验促使个体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得到激发,从而使受教育者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学习之中,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在实施实践体验法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首先,要舍得让受教育者吃苦,磨练其思想和品质;其次,把日常的生活作为主要实践方式,将实践体验纳入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再次,要持之以恒,严格要求,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后,努力帮助受教育者形成实践的成果,使其能品尝到实践的成果,建立信心不断进步。

4.心理素质训练法

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构成之一,对人的行为起着驱动和制约的作用,并直接影响和决定人的行为和效率。人的思想接受活动同样受心理素质和状态的影响,人对外来思想信息的吸收、解读、整合中,心理趋向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个体往往会在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中出现不利的心理因素,从而产生思想的偏差和阻碍。例如,心理闭锁,表现为对新知的冷漠;心理失衡,表现过于自信、偏激、固执、偏见或僵化;心理脆弱,表现承受能力脆弱,经不起批评,受不了思想碰撞;心理过敏,表现为反映过激和心理戒备;心理逆反,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偏见、不服和抗拒心理;心理矫饰,表现为掩饰自己的真实动机和愿望等。如果受教育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就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不接受的心理,不合作的意识,甚至出现干扰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素质训练法营建受教育者良好的接受心态。心理素质训练法实质上就是帮助受教育者调适正常、理性的心理状态对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养受教育者优良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和谐发展的方法。具体来说,首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导引,努力优化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其次,真诚关怀,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者。再次,为受教育者营建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受教育者愉悦、理性的心理环境,创设良好的整体心理氛围,克服不良的心理影响,使之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最后,建立完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机构。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防治心理疾病,指导受教育者减轻内心的矛盾和冲突,增加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开发身心潜能,培养独立完善的人格。

5.建立受教育者个性档案库

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人的思想活动方面,既有群体的特征也有个性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个性化教育在以关注群体为对象的过程中,更应关注个体。组建个性档案库是教育工作者有的放矢地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个性档案库的建立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对象作群体性的把握,有利于对个体对象作类的认定,更有利于发现个体对象的特殊性。它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切近度。组建受教育者个性档案库,操作如下:首先在教育伊始,发放给每位受教育者个性档案表,请其填写自我评价的个性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后,教育工作者在个性档案表内填写自己对教育者的评价,也可请其他受教育者一起来填写。经过多次填写和补充就基本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档案。教育工作者通过对个性档案的科学分类和整理,对所有受教育者的情况就有了全面、生动的了解。根据掌握的情况,可以在教育工作中及时引导受教育者分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存在的各种优缺点,使每位受教育者都能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对良好的个性加以巩固,对不良的个性加以纠正,对潜在的优势和特长加以发挥。个性档案库的内容设计可以多样化,可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红色经典、节日的内容等,并因区域、单位而异。在建立个性档案库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建立个性档案库要持客观、公正的态度。要保护受教育者的个性、自尊,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大胆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感,防止变成形式主义。其次,个性档案库是动态、发展的库,要及时、按时调整完善个性档案库的更新工作。再次,对受教育者个性进行分类仅是教育工作者教育教育与和研究之用,不能把个性情况的评定作为受教育者个性终身的评价。最后,做好个性档案库的归档和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雷骥.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和多样性的人性基础〔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08).

〔2〕雷西发.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3〕王秉琦,王成文.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研究及其实施途径〔J〕.思想教育研究,2006,(03).

〔4〕吴慧芳.个性及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J〕.理论与改革,2005,(04).

〔5〕刘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教育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08).

〔6〕王虎荣.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个性的培养〔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01).

第8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一、现代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

1.现代职业精神的内涵。职业精神指的是人们在对职业理性认识基础上的职业价值取向及其行为表现,是对职业理念和职业责任及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对职业理想和职业追求及职业荣誉的升华与深化条件下的职业态度及其职业操守。职业精神既是一个认识思维系统,是对职业的理性认知及其崇尚景仰的心理状态,又是一个实践系统,表现为从业过程中的热爱、严谨、细致、负责、高效的行为及风貌。职业精神最基本的就是爱岗敬业,事事以岗位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重,以服务社会和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

现代职业精神是对传统职业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的历史时期人们在对职业本质认识的基础上所具有的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的职业情感和执业态度及其行为表现。现代职业精神表现为:第一,一种思想意识。即职业团队的归属意识、职业岗位的热爱意识、职业理想的实践意识、职业协作的和谐意识、公平合理的竞争意识和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第二,一种风范品格。即实现职业憧憬的执着态度、发奋图强的进取性情、艰苦奋斗的创业作风、开拓创新的求异品格、服务社会的人文情怀和诚实守信的仁义品质。第三,一种实践动力。即昂扬激越的工作豪情、充满活力的实践风貌、坚持不懈的信念追求、紧跟时代的活泼朝气、敢于竞争的不屈斗志。现代职业精神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分别从特定方面反映着新时期社会主义职业需求的特定本质和基础,同时又相互配合,形成严谨完整的职业精神形态。现代职业精神的基本要素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

2.现代职业精神的意义。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促进各行各业兴旺发达的需要,是调整和建立新型人际关系、业缘关系的需要,更是人们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对于高职教育而言,意义更为重大。这是因为:

第一,构筑以现代职业精神为核心的精神家园,是有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学生拜师求学的直接指向就是职业岗位,所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学习模式都是以培养高职生胜任职业岗位所需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工艺等为本位的,其中,又以职业精神的培育为重中之重。

第二,构筑以现代职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世界,是促进高职生素质全面提升的需要。锻造高职生的职业素质,构建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包括多个方面:一是职业理想与职业信念;二是职业荣誉与职业态度;三是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四是职业责任与职业纪律;五是职业绩效与职业评价。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培育现代职业精神,在促进高职生素质全面提升中占据怎样的位置,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第三,构筑以现代职业精神为核心的对接平台,是校企深度融合的需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路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也好,工学结合也罢,关键在于精神的融通、文化的交汇、理念的投合。因此,要努力培育高职生的现代职业精神,使他们尽可能多的了解职业需求,加速职业认知,激发职业情感,养成职业意志,践履职业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深度融合,也才能消弭高职生作为“准职业者”的心理障碍与情感距离。

二、高职生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法。高职生虽然还不是正式职业者,他们的主要活动场所仍在学校,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尚不具备顶岗实习的条件。但这并不妨碍学生接受现代职业精神的教育和熏染。如何使学校教育与职业精神的培育接轨,使学生深切体会职业精神的内涵呢?将学生置于“职场”这一特定情境,可以使学生真临其境、真闻其声、真见其人,这无疑提出了创设真实的职业场景和工作情境的客观要求。其实,工学交替、生产性实习、班级的企业化管理等都是“情境教育法”较好的实现方式,此外,“高职学生工”的打工锻炼,亦可使他们获得真实体验,使他们与职业岗位短兵相接,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磨砺意志,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培养能力,在物欲横流的名利场中塑造品格,无疑是最真实、最严酷,也最有效的“实战演习”。

2.社会实践法。高职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走出象牙塔,步入社会并为社会服务。因此,社会实践便成为高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社会实践以了解职业社会、服务职业社会为主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职业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就高职生而言,社会实践的方式有很多,如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

3.理性反思法。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何一种知识的传授,任何一种技能的培养、任何一种品格的塑造都离不开教育对象的自我提升,现代职业精神的培育也不例外。无论是情境教育法还是社会实践法,都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即自我参与、自我规划、自我调节、自我反思。其中,自我反思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环。

4.典型激励法。教育学家卡奈基就曾开创一门“成功学”,其中一种鼓舞人、激励人的重要方法就是塑造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下岗工人到创业先锋,从推销员到企业老总,这些传奇而又真实的故事屡见不鲜。它们无疑是高职生创业立业的强心剂。当学生们还在为能否闯出一片天地怀疑自己时,这些故事会告诉他们:“Just do it!”然而,重要的不是渲染故事的传奇色彩,而是理性地分析他们获得成功的原因,并引导学生践行这些成功经验,这才是典型激励法的要义所在。

三、高职生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原则

1.循序渐进。之所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首先,从认知过程的一般规律看,只有夯实基础才能登堂入室。其次,从现代职业精神的构成看,它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它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因此,渴求一两场报告、几次实习就能成功是不可能的。再次,从高职生的身心特点看,他们刚刚成年,很多地方还不成熟,需要逐步形成和完善,盲目求快无异于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

2.潜移默化。所谓潜移默化原则,即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渗透现代职业精神。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们要学习包括专业课程在内的许多课程。我们所说的现代职业精神培育并不是要开设一门专业课,而是要求各门课程的老师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和践行现代职业精神。

3.知行并进。知行并进,即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认识与实践相互统一,认知与行动相互吻合。这是由现代职业精神的内涵所决定的。现代职业精神既包含认识层面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内容,又包含实践层面的敬业、勤业、创业、立业等方面的内容。职业素质教育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注重言行一致、知行并进,把职业理想与职业实践统一起来。

4.情理交融。要想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个理,就是职业之理,即关于职业的理性认知,要使学生了解本专业、行业的发展史、创业史,在史论结合中加深对现代职业精神的理解;这个情,就是职业之情,即关于职业的情感认同,要使学生热爱本专业、行业及其相关职业。在教育与培养过程中,教育者的理性认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有科学的理性认知;教育者的情感渗透,不仅表现为充满感彩的教学语言,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者本身对待自己的职业是否充满感情,工作中是否充满激情与活力,从而身体力行地给学生以情感激励。

四、高职生现代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

1.在校企合作中培育。“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赢的适用模式。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将更加有利于学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了解和理解职业精神,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践行职业精神。

2.在工学结合中培育。校企合作为工学结合提供了条件,也为培育高职生的现代职业精神提供了最好的契机与舞台。学生学习到的专业知识、交往知识可以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和修正,工作中的困惑可以在后续的不断学习和实践中解决。无论是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还是教学做合一、生产性实训,使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生产中的技术性难题,而且懂得了遵守操作规程和生产纪律、加强协调与合作、公平竞争、质量第一、创新创优等现代职业精神的精髓,使高职生在职场氛围和学校环境的交替中,完成从十足书生气到洋溢现代职业精神的嬗变。

3.在打工实习中培育。让学生走进企业和社会,成为企业和社会的一员,为企业出力与出谋,是高职教育的初衷与宿愿,也是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一环。如果说工学结合是边工作边学习,企业、学校“两点一线”的话,那么打工实习就是植根企业和社会,在工作中学习,在实战中提高。高职生只有从书堆里突围出去,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到工厂、进企业、跑街道、下农村,打工修习,闯荡社会,才能接受和融入企业文化,真正培育和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转变生存和发展理念。

第9篇: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范文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的原则

何为激励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根据自身的素质水平,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激发、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身心全面发展。激励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掘问题的真谛,通过自身的认与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励教学体现的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是一种特有艺术。首先我们根据小学体育教学中常有的现象探讨体育教学中激励时应遵循的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激励一定要“激”在点子上,即通过教师实施的有效手段让学生产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找出问题的实质,通过自身解决问题。“激”的时候可能只是一句简单的语言,但往往一针见血,“激”在点子上,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简明性原则

激励要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问题的要害,与生活相近,简单明了。太过复杂的激励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无法理解的,并且激励不能过于频繁,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一定要点到即止,寻找最简便的途径。

3.及时性原则

激励一定要及时,否则效果不佳。当学生出现思路阻碍时,老师要及时疏导。在学生产生沮丧的心情之前,“激”在学生出现问题的点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思路连通。

4.准确性原则

激励一定要准确,在激发性、简明性、及时性原则的铺垫下,确保激励的准确性,以有效地让学生学习体育,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整个课堂,从而真正地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激励教学的方法

激励运用的巧妙是一种艺术,对于体育教师也不例外。当一名体育教师掌握激励这门教学艺术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把体育课上得欢快,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1.融通式激励

这种激励需要建立在情感之上,从第一次见面,学生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学生的情感需要被满足后,他们会喜欢上体育课,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融通式激励需要建立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分为情感的交流和信息的传递,这种感情的交流可以很好地提高师生间的信任度。

2.勉励式激励

这是教师包括体育教师最常运用的一种激励方式。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用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而非下达命令的口气,积极调动学生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其努力完成这项任务。如果教师用命令的口气一开始就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弱化完成这项任务的动力。如教师布置学生练习跳绳:“你们必须每天回家认真练习,没有认真练习的同学,跳不到规定的个数考试就是不及格!”这种命令式的口气会让学生心里感到不舒服,只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练习,无法体验到这项运动的乐趣,没有乐趣的练习也无法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如果换成勉励式激励:“同学们回家认真练习,跳不熟练没关系,只要每次获得一点进步,那么你会跳的越来越棒!老师会再继续辅导你们。”这样的沟通会使学生在练习的时候没有心理负担,自然也就乐意练习,肯定会比前者获得更好的练习效果。

3.参与式激励

体现自我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参与进去表现出来。小学生也不例外,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自己上课的表现获得教师的关注与表扬。因此我们要创造这样的教学环境,让每个学生参与教学,通过参与练习与游戏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多花心思,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适合学生参与管理、决策的教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像这种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的教案,学生会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4.期望式激励

无论是表现好的学生或者是表现差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期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和鼓励。当遇到学生调皮捣蛋的时候,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放大他的优点,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望,愿其更上一层楼;有过失的地方,不要抓住不放,进行适度的讨论即可,记住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其认知意识,克服自身的缺点。

5.宽容式激励

小学生的很多现象可以形容为“童言无忌”。课堂上,学生调皮、教师生气在所难免,当师生之间遇到矛盾时,首先教师要有宽容之心。其次,教师对学生要有耐心,用真情感化学生,让其懂事明理。

6.影响式激励

教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对其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课堂上教师散漫懈怠,学生就不会听从这样的教师,课堂纪律就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品行端正、严于律己,要求学生能做的事情自己先做到,学生就会以这样的老师为榜样,向其学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素质,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素质高的老师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