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发布语文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当电影告别了自己技术杂耍的丑小鸭阶段而成为艺术的白天鹅时候,还处在电影艺术的默片时代,然而就在这默片时代,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天才的电影艺术大师们就创作出了永载史册的电影艺术精品。后来形成的电影艺术史上的第一个系统的电影美学理论——蒙太奇理论,可以说主要就是这种默片时代电影艺术的美学表达和理论自认。那么,这默片时代电影艺术的本性或本体是什么呢?如果参照后来巴赞的纪实主义电影美学关于电影艺术本体的表达方法(巴赞把电影艺术的本体概括为“摄影影像”,亦即著名的“摄影影像本体论”)[1],则可将默片时代的电影艺术本体概括为“蒙太奇”。也正因为这样,“蒙太奇”一词才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艺术方法和技巧存在,而甚至成为电影艺术的同义语。然而电影的这样一种本质或本性存在了多久呢?最多不过20年。然而当声音技术的进步冲破包括几乎所有默片时代的电影艺术大师的习惯与成见的阻碍而终于挺进到电影艺术中来的时候,电影艺术的本体构成无疑发生了质的变化。电影“蒙太奇本体论”把电影的全部艺术可能性都归结为电影画面(影像)之间的自由组接,即蒙太奇上,甚至对用来进行这种自由组接的画面本身都认为是次要的,无关宏旨的。至于声音因素则根本未予考虑。即使在声音因素已经进入到电影艺术中来之后,在这种蒙太奇本体论的理论视野之内,也一直被作为一种次要的因素而附带涉及的(直到艾柯、麦茨等人的符号学电影理论阶段,也仍有这种情况。麦茨的组合理论就基本上没有考虑电影的声音因素)[2]。而事实上如果说运动的电影较之静止的绘画和摄影也不过是增加了一个运动的维度的话,那么拥有了声音的电影较之默片也是实实在在地又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声音的维度。电影艺术在本体构成上的这一重大变革,其意义究竟有多大,其实直到现在也难以概述,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电影由单纯的视觉艺术变成了视听结合的艺术[3]。无论如何,仅就这一点来讲,虽同样被称为电影艺术,而此电影已决非彼电影。在人类的五种感官当中,最重要的是视听,而且迄今为止人类所创造的艺术也无一例外都是诉诸这两种感官的(李泽厚称之为充分“人化”的感官),非此即彼。而至此为止,电影艺术独自以便捷的方式占据了人类接收外部信息的这两大频道。
此后的色彩技术以及光学镜头和感光胶片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和进步虽都程度不同地给电影艺术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但基本上都没有触及电影艺术的本体构成,也就是说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电影艺术的发展进步是处于一种量变的积累过程中,真正给电影带来一次新的本体性变革的是电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二
电视技术的出现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作为一种新的新闻媒体存在的。而一旦当电视作为艺术形式出现时,正像声音因素被电影艺术习惯力量视为异己一样,电影艺术也把电视艺术看成是自己的敌对势力,在美国就爆发了持续十年之久的电影电视大战。而事实上在各国都曾程度不同地发生过类似的影视大战。默片时代的电影艺术家当时没有意识到声音的出现是不可阻挡的,它必定要进入电影并使电影艺术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前电视时代的电影艺术家们也同样没能及时地意识到电视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强势媒体对于电影艺术的深刻意味。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电视技术给电影艺术带来的深刻影响的话,也许有一个说法是便捷的,那就是使电影艺术进入了电视时代。在探讨并努力准确表述电视时代的电影艺术的本体存在或者说本性的过程中,有一个广为人们关注的话题,那就是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异同的探讨和争论。直至目前仍有人致力于电视艺术特殊性阐释和论证,即将电视艺术视为电影艺术之后的人类的又一种新的基本艺术形式,而努力收集归纳其有别于电影艺术的特异之处。然而笔者始终认为,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之间的差异,充其量只是同一类艺术形式内部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而非人类基本艺术形式间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主要的是一些量的、暂时性的、技术性或经济性的差异,而非艺术本体上的差异。也就是说,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在艺术本体上是一致的,相同的。随着影视技术的发展进步,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的差异和分野正在和已经消失和弥合。“电视电影”这个影视艺术的新品类的出现与存在,清楚不过地向人们昭示了这一点。[4]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宣布,电视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主要的和根本的意义,并不是在电影艺术之后、之外,使人类拥有了一个新的基本的艺术形式,而是使电影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电视时代。其间变化之大,以致于事实上使我们已不便再用电影艺术这样的词语来意指人类的这一迟来的基本艺术形式,而应选择并习惯于影视艺术或影像艺术之类的新词汇、新概念。不仅电视时代的整个影像艺术之内涵已非电影艺术一词所能涵盖,即使单就电影艺术本身来讲,在电视时代的一系列新生与扩展,如在制作与播放以及观赏方式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都已使电影艺术变得越来越不那么纯粹,不那么像电影了。大约是由于原有思维习惯的作用吧,人们只注意到了电视技术生长出了电视艺术这一重要事实,而且也许是吸取了历史上曾长期无视电影的艺术属性的教训吧,人们不仅一下子便认同了电视的艺术性质,而且似乎把全部的注意力和精力都用来发现和发掘电视作为艺术的区别于电影的特殊性,并急不可待地宣布电视是继电影之后的人类“第八艺术”。结果却忽视了另一个同样重要或者说更重要的一个事实,那就是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在美学本体上的一致性,更忽视了电视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进步所给予电影艺术的深刻影响。如果把这种深刻影响所包含的发展趋势也考虑在内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做出下面的结论:进入电视时代的电影艺术即使还可以称之为电影艺术的话,也已基本上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即以光学成像为基本技术与手段的电影艺术了。
三
人类社会确是以加速度的形式向更高的文明发展进化的。就在电视技术的发展进步正在深刻而有力地刺激并推动电影艺术向新的深度与高度发展迈进,其势方兴未艾的时候,又一种新的电子技术——电子数码信息技术又勃然兴起于世,并给予电影艺术以及整个影像艺术以更为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这场变革的来势之迅猛与内力之深厚,使人们真真正正地感到了绝对的应接不暇与别无选择。它既不像声音技术那样允许人们有一个怀疑、反对、认同的过程,也不像电视技术那样给你一个进行十年抵制大战的时间,而是在电视技术已经与电影技术趋于融合的基础上,一下子便出现在电影艺术的内部构成因素之中,它可以在你对其所知甚少或根本处于无知的状态,甚至根本还没有意识到它的出现与存在的情况之下,就
一下子从里到外全方位地包围并渗透于你了。
电子计算机成像(CGI)技术的发明是在60年代,进入70年代即开始应用到电影制作领域。1975年乔治·卢卡斯创建了专门为拍摄电影提供电脑技术服务的特技王国“魔光实业”(IndustrialLightandMagic,简称ILM),这已清楚地意味着又一个电影艺术的新时代即将来临。1991年,柯达公司“数字化视觉效果处理系统”简称(INEON)的诞生,宣告了数字技术支配电影技术的时代的到来。而2000年,美国最大的电脑网络公司——全美在线(AOLI-S)与美国第二大传媒集团——时代华纳公司(TimeWarner)的结盟,则最终标志着最新的电影艺术新时代——后电影时代(Post-cinemaEra)的来临。[5]
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新时代呢?
从技术层面讲,这一次的电影新技术革命,不是某种单一的技术变革,而是以电脑数字技术为核心的包括电影、电视、电脑硬件与软件、电话、自动化工程、机器人等等新技术长期发展融合的集中体现。从电影特技制作能力的空前提高(已没有什么影像是不可制作的),到电影制作方式的根本性改变(电影已可以不是拍摄的,而是“合成”的),再到各类新兴娱乐产品、产业的产生(如电脑游戏,实真经历,互动娱乐等),再到全新的发行展示渠道的创建(如只读记忆光盘、数字光盘、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互联网等),这一切不仅无一不直接引发着电影艺术的本性变革,更以集体的合力最终将电影艺术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后电影时代”。
从艺术层面上讲,在后电影时代,电影艺术在艺术本体上发生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电影特技制作能力的空前提高,使电影艺术的奇观本性得到突现,超越了电影艺术的纪实本性而明显处于前景位置,直到产生所谓的“效果美学”[6]
纪实性与奇观性是电影本性的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在巴赞时代,电影艺术的纪实本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高扬,“纪实美学”也因之而成为电影艺术美学原则的主旋律。而当电子计算机成像技术、特别是电脑数字技术一经应用到电影特技制作领域,就使电影特技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意义而具有了美学内涵。从《星球大战》(1976年制作完成,电影史将这一年称为“特技效果的新生”)到《谁陷害了兔子罗杰》(1988年),从《终结者》(1991年)到《侏罗纪公园》(1993年),从《阿甘正传》(1994年)到《勇敢者的游戏》(1995年),从《玩具总动员》(1995年)到《泰坦尼克号》(1997年)……电脑特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真正匪夷所思的人间奇迹。[7]在20世纪最后10个年头里,电影也正是凭借这种对于传统电影技术来说几乎永远无法实现的银幕奇观的表现而重新定位了自己的大众文化坐标,并再一次战胜了画面小、影像差和音响弱的电视的。而当这种“追求技术魔力”、“致力奇观呈现”的“效果美学”成为时尚、甚至主流时,就不仅悄悄地改变了观众的观影经验和观影期待(从对电影叙事真实性的认同转移到对电影奇观和技术的欣赏),而且也悄悄地解构着电影艺术本身,将其融入到一个更为广泛的传媒体系之中去了。
(二)电影制作方式的革命性转变,使巴赞摄影影像本体论的电影理论趋于解体,并将最终改变电影本身的本体存在
虽然就全行业来讲,电影业仍然是一个“胶片”行业,但以卢卡斯“魔光实业”(ILM)为代表的数字化新技术正在排除电影拍摄放映的老式机械装置,电脑合成的数据人物和影像处理的仿真场景已经预示着电影工业成为“无胶片”行业的可能。就是说,电影已可以不是排演拍摄成的,而完全是电脑合成的。如果说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有一个最大的局限在于它的每一个艺术想象的实现都受到制作技术与条件的限制的话,而随着电脑数字技术支配电影制作,则最终完全超越了人类有限的想象力。它可以合成任何现实的、非现实的视听影像,只有你想象不出的,没有它制作不了的。这样一来,影像与物质实体之间的联系就变得非常脆弱了,影像本身不再保障视觉的真实性。再简单地讲就是,电影已不再是“记录”(Record),不再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语),而是“合成”(Graph),是“实在的非真实”(Virtualirreality)。显然,当观众已清楚地知道任何影像都可以是数字化地制造出来的时候,人们对电影真实性的确信也必将终结。
(三)新兴媒体新兴娱乐产品的建立和新的传媒体系及发行展示渠道的创建,已经形成人类全新的“视听文化”,亦使电影艺术发生根本性变革,直至消失在新的系统之中
随着电视的出现,以及其后电脑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新兴媒体及新兴娱乐产业层出不穷,并逐渐形成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局面,电影不仅丧失了“大众艺术之王”的地位,更重要的电影与电视、电脑、多媒体和网络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电影正在汇入更大的视听媒体洪流之中,这一媒体洪流从摄影化走到电子化,现在又到了网络化新阶段。
在这些新兴的娱乐产品或方式中,有两种产品或方式对电影的影响或者说改造最为深刻。其中一个是“互动娱乐”(InteractiveEntertainments),及由之而生发出的互动电影。这种互动电影为观众(用户)提供了这样的可能:从一个音像数据库选取素材,建立多种不同的电影叙事走向,事实上就是构造观众(用户)自己的故事。另一个是“实真经历”(Vivtual-RealityExperienes,简称VR)。“实真经历”是对真实的全方位(视、听、嗅、味、触多种感官的信息来源及其综合)人为仿造,并企图最终达成与真实的完全一致。“实真经历”的用户或者说参与者,或游戏者,可以进入一个电脑合成的人为环境,在那里自如地活动,与物体、人物和事件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并直接影响到叙事的结构和发展过程。传统的“视窗展示”方式和静坐式观影方式,让位于“活动中心”(activitycenter)式的“入门探寻”;被动的观看者,让位于能动的参与者。当电影的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种水平或阶段时,即便我们仍然将其称为电影、看成电影,也不难理解和想象它同此前的、传统意义上的电影已相去甚远,太远了。从内在的叙事内容与方式及结构到外在的展示方式、场所及观众的“观看”方式直到“观众”——用户由之而获得的艺术体验及审美感受都已发生了全方位的变革。正如有些评论者所指出的那样:“互动电影”与“实真经历”与传统电影的最重要的区别之点,在于其对于经验的强化和对用户控制力的赋予。而一旦用户拥有了这种控制力,则无疑意味着对叙事可能性悬念的摒弃,同时也就意味着对观众的观影欲望的摒弃,因此,单从这一点来讲,已决定此类新电影要保持或形成观众——用户的新的引力或欲望,就必须构建自己的新的电影语法。
虽上述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革命所引发的电影艺术本体性变革尚处在开始阶段,许多新的设计和创造还处在初期和试验的水平上,还存在许多有待定型、完善和改进的地方,但其发展趋势已是如日东升。1997年第一部互动电影《黯淡》已制作并发行;“实真经历”也已进入实验试制阶段;网络电影更是早已出现,网民完全可以像电台点歌一样,上网“点看电影”。不仅如此,世界的高科技巨人们正在联手研制被称作“蓝牙计划”(blue-teeth)的可以将所有装置(电脑、电话、电视、音响、家用电器和各种数据库等等)共享的联动终端。其目的是只要动一动手指头(甚至动一动意念),你就能得到、看到和听到你想要的一切。届时,不仅人类的视听文化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就是人类文明也无疑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新阶段。
四
这是一场正在悄然行进中的电影技术与电影美学革命。经历这场革命之后的电影,即使不是烟消云散,也已是面目全非。而且确已可以看到或感受到使电影走向终结的新事物、新力量。
安德列·巴赞认为,人的潜意识中有一种所谓的“木乃伊情结”。其含义是说,人们总是倾向于把经历过的生活尽可能真实完整地记录下来,仿佛是给时间涂上香料、使之免于腐朽,如木乃伊一般。[1]电影诞生之后,由于其所具有的对于视听信息的方便而直观的呈现能力,便成了这种情结最理想的承载方式。于是巴赞在1946年便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完整电影神话”的概念,认为“电影这个概念与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是等同的;他们所想象的就是再现一个声音、色彩、立体感等一应俱全的外部世界的全景。”[1]进入后电影时代之后,我们发现,这个“完整电影神话”即将和正在成为现实。电影的完整再现与电子游戏的人机互动作为两个向度的理想追求,即将和正在最后阶段实现融合。代表这种融合的就是“实真经历”技术的出现和走向完善。“实真经历”既代表人类真实完整地记录自己生活这一探索轴线的运动极限,也代表了人机互动的仿真追求的运动终点。在“实真经历”的时代,我们将会和正在看到,我们不仅可以完整无缺地再现现实,而且我们将无法区别这再现的现实(虚拟的现实)与实有现实的不同(进入“实真经历”过程的“用户”由于不仅接受了“实真经历”技术所提供的从视听到嗅味直到触觉的全面的虚拟的仿真信息而且被隔绝了全部的现实真实信息,因此直到“实真经历”结束,将根本无法分辨这种虚拟真实与真实的现实);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发现,我们不仅生活在实有的现实中间,我们也同时甚至更多地生活在虚拟的现实中间(比如我们不仅为现实生活中亲人的健康而欢乐,也为艺术虚构中的古人的痛苦而流泪)。其实很久以来或者从来就是如此的,只是今天恍然大悟罢了。更有甚者,我们还将看到,虚拟的现实与实有的现实不仅越来越难以区别,而且处在一种密切的相互渗透与影响的互动状态之中。总之,对于现在特别是未来的人们,虚拟的现实将不仅影响他们的生活,甚至将构成他们的人生。
于是在事情的最后阶段,我们终将发现,人类从完整再现现实的艺术追求出发,最后又走回到了创造现实的生活本身。正如作为心理学家的电影美学家爱因汉姆所预言的那样,与现实不同的才是可以审视的艺术。如果与现实完全相同了,则是现实本身,而不再是艺术。因此,“实真经历”的出现,正预示着电影艺术的终结。[8]
引力与加速度的等价使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那么,虚拟现实与实有现实的等价又将意味着什么呢?到那时,也许终结的不只是电影艺术,整个人类思维与哲学都将发生目前还无法预想的深刻变化。
短短一百年,电影却经历了如此多的变化,以至即将走向终结。回想它曾给我们带来如此巨大的、长达百年的欢乐,一时确实很难接受,而理智应当告诉我们,如果放在足够长的历史长河中考查,世间万事万物,莫不如此。这也就是存在主义所谓的“存在先于本质”。所以,天才的巴赞才只用一个问句——“电影是什么?”来命名自己的文集。
收稿日期:2002-05-15
【参考文献】
[1]安德列·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0.
[2]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3]周传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
[4]王佳泉.电视不是第八艺术——再论电视艺术与电影艺术的异同[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
[5]游飞,蔡卫.电影新技术与后电影时代[J].当代电影,2000,(4).
[6]虞吉.电影的奇观本性[J].当代电影,1998,(5).
关键词:听 说 读 写
“听”、“说”、“读”、“写”四能力,以“听、说”为首,但却是我们语文教学上、测试中、高考时的薄弱环节。为适应社会发展,适应“大语文”教学观念,培养高素质的建设社会人才,必须加强“听、说”训练;同时,它也是丰富语文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一剂妙方。
学生的课前活动,我已经坚持了八年。大多学生反响很强烈:在校的中学生,兴趣浓厚,他们找到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在校的大学生,信心十足,良好的口才使学生干部中有较多他们的身影;走上岗位的老学生,则心存感激,得体的语言给他们的能力插上腾飞的翅膀。
那么,如何组织、开展课前活动呢?
课前活动,即上课后把最初的3-5分钟交给学生,让1-2个学生走上讲台说话,下面同学认真倾听、参与的一种活动,可以按座次,也可以将学生说话顺序上墙。依据学生听说水平,分若干步开展活动。
根据我校的班容量大(每班60多人),听说能力水平差的实际,我每节语文课前有两个学生上台活动,一般二个半月为一轮次。
一、佳作欣赏
听,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和挖掘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一种手段。在授课时必须幽默风趣,语感讲究抑扬顿挫,时时以表演者的神态吸引学生,有助于孩子们在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更有助于孩子们记忆力的增强。多听,促使学生能接触较多的材料,获得更多的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的高一新生,听说能力很差,宜采取这种说话方式。首先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从《语文读本》,报纸、杂志等摘抄佳作、佳段,让学生走上讲台,声音洪亮地把它推荐给其他学生,台上台下共同欣赏。学生还可用一二句话说明自己喜欢这段文字的原因,发表自己的看法。它的难度较低,只要学生在课下作好准备,便能获得掌声,更能使学生走出羞怯的影子,锻炼胆量,增强信心,体味成功。
二、演讲
我首先利用作文课介绍演讲的定义、要求、语言特色、注意事项等,推荐杂志《演讲与口才》,示范演讲。然后要求演讲的学生认真摘抄,挑选演讲材料,认真消化说话的内容,熟记在心,把它变成从自己心中流淌出的声音。学生们在讲台谈人生、倡理想、说祖国、话美德,真正把演讲的讲坛当成学生自我教育的阵地,在听说中规范自己、完善自己。
例如:我在授课中,坚持进行课前几分钟的说成语意思,并用该成语造句,临下课时坚持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说一段话等。这样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听、说的机会,都有组织讲话的机会。时间长了,有了量的积累,就产生了质的飞跃。在说的训练中,既让学生“入境”(引导学生钻进课文),又让学生“出境”(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活学活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高一结束时,每名学生平均有四次上台的机会,每轮都总结,集中搞一次说话比赛,并明确下一轮说话要求,使他们逐步提高。通过课内的学习,还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培养他们活学活用的能力,反馈拾遗。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语感,使他们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三、演讲加名诗欣赏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将课内读和课外读紧密结合起来,在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组织引导学生通过读,使他们大量积累语言材料。古人曾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的学习古训,可见古人在学习中对于读是多么重视。高二时我可采用课前演讲加名诗欣赏的这种教学方式,让两个学生,一个演讲(高一可带提纲,高二则不能),另一个背诗、评诗,学生阅读一些诗歌作品,能极大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并自觉地向高考诗歌鉴赏题靠拢。背诵的诗歌,时代、题材、体裁、内容不限,背诵完毕,可以从诗的形象、语言、内涵、艺术表现力等一方面或几方面加以评价,评价的难度有:读诗评——背诗评——自己评价等梯度。
四、课外练笔
写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具体运用,也是对听、说、读、记的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将读、写紧密联系起来,因为,读是理解,写是表达;读是吸收,写是倾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将读写结合,才能将学生的听、说、记落到实处。我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三年中课外练笔不少于3万字。高二我要求学生每周3篇随笔,为配合课外练笔,检查督促学生,课前活动便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作品,朗读出来,学生敢想敢说,无顾忌,有创新,学生的作品有的语言流畅优美,观察仔细,认识深刻有哲理,描写细腻,抒情真挚感人。佳作迭出,使我总忍不住要问:是摘抄的,还是自己写的。这个活动为学生们交流思想、敞开心扉、加强了解,展示才华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另外,在训练学生写作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使他们爱写、勤于写。将写和学生的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
五、才艺表演
这种课前活动高三后半年使用效果会更好。高考冲刺阶段,学生们生活在题海之中,生活枯燥,没有体育、缺乏娱乐,为了缓解情绪、调节神经,才艺表演的活动无异于闷热暑天的一丝凉风。每节语文课前,两个学生自由说话:朗诵、演讲、讲故事、说笑话、谈逸事,唱歌、吹笛、跳舞、弹琴、展示书法、绘画作品、表演小品、打拳等。从“大语文”观念来看,这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要小看学生,他们的潜力无穷,使我也受益匪浅。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政策结构基金凝聚基金新成员
一、欧盟内部地区现状分析
1、老成员国的问题
欧盟内部发展不平衡既存在于成员国内各地区之间,也存在于成员国之间。
从成员国内部来看,人口密度、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生产力结构、就业水平等方面一直存在着差异。
失业率在欧盟成员国之间和成员国内部的差异也很大。例如,1997年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1.1%,德国的失业率为10%,卢森堡为2.5%。从成员国间发展水平来看,不平衡也很突出。如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均GDP仅相当于欧盟平均水平的80%,卢森堡则超过该平均数60个百分点①。经济上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的中部区域,而相对落后的区域主要在西欧西北部、南部,即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希腊以及意大利南部等。
2、新成员国的问题
中东欧国家经过10年的经济转轨,在经济发展程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效应。虽然从总体上看,中东欧国家经过自1993年以来的数年经济增长,已经缩小了其人均GDP同欧盟的差距,1997年中东欧国家的人均GDP已达到欧盟平均水平的40%,但各国之间却有很大差距。据欧洲议会2000年4月的统计,如果以欧盟15国人均GDP的平均值为100,则斯洛文尼亚为68、捷克64、匈牙利49、斯洛伐克46、波兰37、爱沙尼亚37、罗马尼亚31、立陶宛30、拉脱维亚27、保加利亚23。
二、欧盟现存的区域政策
尽管欧盟经济的地区发展差异一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初期因为人们普遍认为经济会随着共同市场的建立而增长,从而使得整体经济都能受益。但慢慢地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欧洲内部的地区差距问题和其他区域问题逐步显现出来②。共同体及其成员国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关系到内部大市场能否有效地运行,严重的甚至还会影响到一体化的稳定和深化。
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欧洲共同区域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其一,对问题区域(主要指发展落后的地区、工业衰退的地区和乡村地区等)提供直接的财政援助;其二,协调与控制成员国的区域政策(欧盟有权否决和改变成员国的区域政策),包括以下政策工具:结构基金③、凝聚基金(CohesionFund)和欧洲经济区金融机制。
结构政策实施至今,尽管具体到某一地区可能有较显著的作用,但总体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有关数据表明,共同体区域政策导致了社会经济效益和进步。1996年与1986年相比,25个人均GDP最低的区域从欧盟平均水平的52%增加到59%,10个最贫穷区域的人均GDP从欧盟平均水平的41%上升到50%,10个最富裕区域的人均GDP由最贫穷区域的3.7倍下降到3.1倍。欧盟区域政策明显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另外,一方面,欧盟15国中各国和各区域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问题区域所面临的问题各异,尤其是南欧国家的整体经济问题盖过了其区域发展差别问题;另一方面,欧盟15国的行政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差别较大,法律制度均自成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欧盟很难找到一种统一的区域政策构想。
因此,欧盟区域政策实际上还停留在这样一种方法和思路上:即说明区域发展的决定因素,为确切的区域定量分析这些决定因素各自的权重,由此推导出针对问题区域的一个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欧盟区域政策受到各种政治考虑的影响。
三、东扩对区域政策的挑战
欧洲联合每前进一步,都蕴含着成员国利益的重新调整和再分配,都需要找到新的平衡点。中东欧国家希望尽快搭上欧盟经济发展的快车,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①但东扩也将极大地加剧欧盟的区域发展差距,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平衡将变得更加困难。
为了使欧洲一体化进程不受新成员国加入的拖累,并让新成员国尽快融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新老成员因之间的巨大经济鸿沟必须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实质性的缩小。为此,要求有更多的资源分配给欧盟区域政策。这是扩大不可避免的结果。根据欧盟15国在2002年10月召开的布鲁塞尔首脑会议上达成的协议,欧盟在2004年到2006年期间将为东扩提供超过390亿欧元的财政费用。
表12000-2006年新的结构基金分配一览表
①欧委会2002年初的评估报告认为,东扩实现后将使新成员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增加1.3~2.1%。http//eu-ropa,eu.int/comm/enlargement/arguments/index.htm.
②余下份额用于共同体自身倡议的计划和渔业部门结构行动措施等。
③欧洲农业指导与保证基金的制导部分和渔业指导财政工具也资助目标1区域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活动。
欧盟的地区政策不仅承担着平衡欧盟内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功能,而且肩负着辅助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使命。然而短时间内对现有成员国来说,东扩将使其从欧盟得到的各项财政资助减少,而同时在东扩后又要增加财政摊款,这一进一出势必影响一些地区的发展,特别是那些长期受益的落后地区。
目前分配给区域政策的资金占欧盟总预算的三分之一,仅次于其共同农业政策。在2006年后,如果欧盟要维持现有的区域政策不变,就必须大幅度增加财政开支,并向中东欧国家倾斜。更重要的是,由于成员国所交的份额是不相等的,扩大预算收入意味着相对富裕的“北方”国家必须多做贡献,德、法、英等净支出国必将增加对欧盟预算的投入,而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等传统的净收入国可能成为净支出国。未来的新成员国均为低收入国家,在现行政策下将都是共同财政的净受益国。如果欧盟改变现行的区域政策来适应东扩后的需要,大幅度削减对现有成员国落后地区的援助,则要对成员国之间的利益格局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变动,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利益平衡点。
表22000—2006年结构基金在原成员国之间的分配指标
(1999年不变价格,百万欧元)
另外,新成员国在管理水平和援助资金吸纳能力上的不足,也会在客观上制约欧盟区域政策的作用。不仅如此,欧盟区域援助一直就是欧盟内部存在争议的问题。四、应对政策建议
1、欧盟方面,首要的是机构改革的深化。
应该说,扩大和深化是欧盟进入90年代以来面临的两大主题,而它们在相当程度上互相关联。随着申请入盟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欧盟成员国应尽快决定它们究竟希望要一个什么类型的联盟,以什么样的机制运转更为有效。欧盟现行的体制、法规和机制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只有6个创始国时制定的,若不改革,当增加到25个或更多国家时,欧盟有可能陷入瘫痪。因此欧盟机构改革既是欧洲一体化在政治领域面临的当务之急,也是其实现进一步扩大的制度保证。
2、改革区域政策,以提高援助资金的使用效果
为了提高援助资金的使用效果,欧盟按照“援助更加集中化,管理更加分权化”的原则对2000—2006年期间的区域政策进行了改革。援助更加集中,意味着在继续对落后地区提供大量援助的同时,应帮助新成员国逐步地融盟。欧盟将2000—2006期间结构基金的6个优先目标削减为3个:将有限的资金集中
用在能够对成员国经济水平和潜力趋同产生根本性影响的领域。结构基金采取分权方式管理。欧盟机构从具体的管理中撤出,其责任主要是通过实行监督、制定管理规则、提出政策优先顺序以及利用储备金奖励绩效显著的地区等途径来影响成员国的政策制定和实施。
3、开展对2006年后区域政策的讨论,让欧盟区域政策更贴近实际
面对日益临近的扩大,欧洲经济社会委员会认为必须重新思考共同体所采取的区域发展政策,对2006年后的欧盟区域政策进行讨论是必要的,广泛地听取来自基层的意见和呼声,从而使欧盟区域政策的制定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4、强调加强政策的协调,促进各地方与“布鲁塞尔”之间更紧密的合作
作为区域一体化组织,欧盟是由不同的国家组成的,因此欧盟区域政策与成员国区域政策之间的协调显得极为重要。欧盟区域政策的成功是建立在与成员国和地方当局的稳固的伙伴关系和合作基础之上的,在扩大的联盟中更是如此。同时欧盟区域政策还应与欧盟其他促进社会经济聚合的政策,尤其是共同农业政策,更好地协调。
成员国经济与政治发展水平接近是一体化深化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欧盟此次东扩后所面临的挑战已经远远超过以前的南扩,“原因不仅仅在于东扩涉及的国家数量众多,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成员国与将要入盟的成员国家间在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根本的差异”。①
(1)成立红领巾“阳光心理辅导站”,建立“悄悄话”信箱我们学校在九五年九月建立了“红领巾阳光心理辅导站”。劝阳光心理辅导站”之名的含义,我们是希望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像阳光一样的明媚灿烂的心理世界。我们心理辅导站的老师不仅有校长、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中队辅导员)还有同学们信任的大队干部代表。我们工作原则是:耐心听取每个同学的内心倾诉;认真研究同学们提出的每个问题;热心帮助同学们解答每个问题;力求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为每个提问题(不愿公开)的同学保守秘密。为此,我们还建立了“悄悄话”信箱。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意见),我们一方面让老师以集体辅导(共性问题)或个别谈话形式进行帮助指导,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大队部干部会议集体研究(一些常见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师生共同努力,为同学们提供服务。
(2)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心育辅导专题节目继红领巾“阳光心理辅导站”成立后,我们又在大队部的红领巾广播站中设立了每月一次的“心育辅导”专题----送你一束“阳光”给你一个好心情“月月谈”节目。在这个节目里,我们不仅教给同学们一些优化心理品质的办法,还进行一些个案剖析、或针对同学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同时,我们还请队员们自己把在学习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介绍给大家,自己教育自己。
为心育构建一个宽松和谐、积极健康的良好氛围。
(3)确定中队心育活动时间,开设“心育课”少先队中队是队员们学习生活的集体,利用中队组织心育活动,具有针对性强、容易组织的特点。故我们规定每周五的晨会为各中队心育活动时间。根据市教科所提供的实验课本中的心育内容进行组织,受到同学们的欢迎。
(4)成立心育活动特色小组
我们在六年级学生中成立了一个“好朋友互助协会”,这个互助协会,专门帮助“问题人物”分清是非,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同时学会战胜自我,找回自信,在班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德育校长是协会的会长。每月1--2次集会(开始每月二次,正常后每月一次)一次集会一个主题,一次集会解决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协会中的同学,通过“同学眼中的我”、“夸夸我自己”(找优点)“我进步了”、“我能行”等几次座谈,均有了明显的长进,其中有九个同学(共十三人)获得奖励。
我们还有的中队,有意识地把“脾味”相投的同学编在一个小组,通过测试了解自己性格的优劣,然后针对自己的弱势,有目的地进行“自我改造”。如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同学,通过成立“服务小分队”走上街头、敬老院等处学会为他人服务,进行“练胆子”训练;对好静怕羞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学校的文艺训练班,通过学唱学跳,为同学们表演节目,改善自己的“本性”等等。这样的一些活动,不仅活跃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且使同学们心理品格在活动中得到了潜移默化的优化训练。
(二)结合主题队会教育,增强心育之效能
主题队会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在心育的过程中,通过主题队会,渗透心育内容,增强心育之效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此,我们在组织大中队活动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把外在的灌输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起来。
如我们在对高年级进行理想教育时,请共建单位的南邮大学生为同学组织了一次“理想之光----我成功的秘诀”主题报告会,报告会上大学生们以自己各自不同的亲身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奋斗过程----来自农村的考生讲自己怎样在贫困中发愤努力学习的,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则谈自己在高考一次不中后,如何在挫折中自强不息,战胜自我的;有讲自己成功的学习经验的,也有讲自己怎样从“丑小鸭”变成今天的“金凤凰”的;还有谈考场上如何调节心态,顺利过关的。大学生的精采演讲,让同学们懂得:一个人要获得成功,必须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缺乏自信心、进取心及耐挫力的人,是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这样的报告会既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理想教育课,也是一堂生动精采的心育课。
我们三年级中队在同学们跨进三年级时,组织了“我长大了”的主题队会,搞了一个“第一次”系列教育活动,以强化同学们在跨进中年级之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做好二、三年级的过渡适应,让学生热爱同时向往三年级的学习生活,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位置)。让同学们在无数个“第一次”,不断地完善自我。
通过主题队会活动的形式渗透心育内容,淡化了教育痕迹,却深化了心育的效果。
寓心育于活动之中,强化心育之实效
活动是少先队组织的生命力,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以少先队员组织的各项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育,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无疑是一种极好地组织形式。
(1)以“五自”活动为基点,优化学生之品格
自全国少工委在少年儿童中,开展“跨世纪雏鹰行动”以来,我们大队部提出以“五自”活动为基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优化学生之品格的要求,通过组织各种专题常规活动,形成以活动训练为主促心理素质提高,全面深化“雏鹰行动”的主题活动----①建立了城乡少先队员互访制度:每年组织我们的队员下乡与农村的同学同吃同行同活动,体验农村生活一次,邀请结成“手拉手”对子的农村同学进城数高楼、走天桥、看电影、通过互访,让同学们学会交往,增强适应能力;②成立“少年军校”:规定三年级以上的中队每年开展一次军校活动,三个半天时间,除组织参观军营,听战士作的报告会以外,还要接受的训练,过一过军营生活,了解军人的苦与乐,有意识地让他们吃点苦,受点累,以磨练其意志品格;③举办夏令营:利用每年暑期、举办各种专题的夏令营,如文艺夏令营,军事夏令营,迎宾夏令营等,吃住集中,生活完全自理,实行全封闭的训练,既培养学生的自理、自立的能力,也是对学生心理素质一种考验。④走出校门,为社会服务:几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周边单位的优势,逐步建立了学工、学农、学军等基地让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参与服务等活动,让其得到锻炼和提高。还通过定期访问敬老院,为老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同情、关心他人,从而达到培养其完整的个性,高尚的人格。
(2)以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为切点,优化学生人际关系。
游戏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游戏既包含着合作,也存在竞争。有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中的不甘心,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磨练一次考验。故我们在组织体育游戏的活动时,既把它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需要。通过游戏,让学生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去理解他人,通过开展游戏的过程中的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的欢乐与微笑,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此,我们在注重提倡各中队要加强平时的游戏活动的同时,大队部把每年元旦庆祝活动定为全校的“游戏节”。
进行全校二十七个班级(中队)游戏活动大汇展。九六年元旦我们搞了“游戏大观园”,九七年元旦我们组织了“高高兴兴做游戏,欢欢喜喜迎九七”的大型游戏展示活动,并组织了最佳游戏组织奖和最佳游戏设计者的评选,旨在取游戏之形式、达心育之目的。
(3)以开展艺术活动为突破口,陶冶学生之情操
爱唱爱跳是儿童的天性。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我们注重从开展艺术活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入手,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已最充分发挥的同时,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不同的“领域”中找到用武之地,让“丑小鸭”通过美的训练,找回自信与自尊。
我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与市歌舞团合作为同学们办起了舞蹈、声乐、器乐、及书法、绘画等兴趣班,每个同学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其中一到两项。
对艺术班的成果,每年通过校园艺术节的形式,向教师、家长、同学们汇报展示。
对在艺术活动中,涌现出的一大批特长生,我们通过评寻优秀学员”、“校园小百灵”,进行表彰。因此,我们还把每年的“六一”应祝活动定为“校园课本剧大汇演”,所有的课本剧均由各中队自编自导自演,并评选最佳课本剧编导奖和表演奖。还把每年的十月定为“金秋艺术节”,届时同学们都把自己的最得意的作品----或字画,或歌或舞,或拉或弹献给老师同学及家长。此外,我们大队部还通过各种队干部培训,培养了一批“声乐小指挥”、“播音小百灵”等艺术特长的小能人。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培养同学们有着广泛兴趣爱好及个性特长,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鉴赏美的能力,为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服务。
(三)把握教育契机,强化心育活动的时效性
教育契机,它常表现为一种特定的教育环节和某一特殊的生活瞬间,因此,把握好教育契机,对强化心育活动的时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在组织大队活动中,我们十分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时机:
(1)抓新学期开始之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是怀着要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来上学的,这点愿望好比是一点明亮的火花……但这点火花是微弱的、毫无保护的,因此,也最容易熄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在一开学抓住这儿童赖以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火种”,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进取的环境,促使其在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就有充分的信心去完成今后的任务。故我们大队部在每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或以新学期献辞、或以向全校同学发倡议书的形式精心安排好新学期的第一次集会的内容,以期待同学们建立起自信和自尊。
(2)抓评选干部之际----在学生的心目中,当上队干部是了不起的。抓住这一特点,每年的大中小队干部选举或评“优少”、“三好生”或特长生“小百灵”的产生,我们全部采用通过演讲“自荐”,再中队推荐,大队选拨的形式来进行,让广大的同学在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中,积极自觉参与的过程中,认识自我价值,建立起自信、自尊、自强的人格。
(3)抓考试前后的心理疏导----考前焦虑,考后兴奋是多数学生表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考前自我调适的方法指导,是最好的心育时机。而考试过后,引导学生对自己考试情况进行正确地归因,都是我们的教育内容。
(4)抓校园活动开始之日----校园内月月有或竞赛、或表演、或接待参观、听课、或外出活动;每次活动前的动员、教育、要求,都是教会学生如何保持良好地心态以不变应万变,表现最完美的“我”。
(5)抓典型的人物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学生一般崇敬英模的心理,引导他们向英雄人物学习,自觉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我们请来拾十佳少年”来校跟同学们见面,举办“报告会”、“十佳少年”们所讲述亲身经历(如有智逃魔掌获新生的、有战胜病魔自强不息的、还有舍己救人的等等)都是一堂最生动有效的心育课。
(6)抓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如奥运会、亚运会等体育赛事都是学生十分关注的大事。运动员为祖国夺得每块金牌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超的竞技水平才是夺取金牌的根本保证,邓亚萍的成功、男足的惨败都是活生生的最好的心育教育材。
(7)抓社会热点新闻发表之时----如加拿大冒险家杰伊·科克伦在三峡夔门走钢丝,横跨长江一举成功,让同学们在赞叹其成功的同时,也领略了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巨大成功。
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敏锐而准确地把握这些特定的教育“环节”和特殊的生活“瞬间”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适时而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就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心育时效。
在进行发挥少先队心育功能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认为,在对小学生心育的时候有这样三个方面应当注意的:
(一)要体现学生为主的原则
“一切成功的教育莫过于少年儿童主动的自我教育,自我要求,自我完善”。
故在对学生进行心育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少先队员的自主性原则,让学生通过参加少先队组织的各项活动,达到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效果,其优势大大超过教师的说教。
(二)要体现渗透性原则
小学生年龄偏小,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根据其的心理特点,心育不仅靠教师的知识传授,简单地说教是不行的,要重视强调潜移默化,从兴趣入手,注意把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心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和少先队的活动之中,以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
(三)要体现针对性原则
即在对学生进行心育的过程中,要“有的放矢”,加强计划性的同时,还要注意抓些特殊的生活“瞬间”,即把握契机,要有针对性。如我们在召开六年级家长会前夕,同学们表现出不同的心态----优等生的盼望与兴奋。差生的紧张与恐惧,中等生的忐忑不安,在这样情况下,我们组织一次题目为“我希望老师转告爸爸妈妈的心理话”不记名的书面调查,然后把同学们的心理话分门别类的加以整理,在转告家长的同时,告诉其疏导孩子的方法,这样的教育时效远远超过了简单的说教。
苏州国际外语学校 /吴寿生
摘自:《智鸟教师网》
以多元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智能理论认为,能够成功地解决复杂问题的人,就是高能力的人。这种能力观,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品格,与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思想是一致的。我校“六步循环教学法”中的提问探究,大大地诱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笔者探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问题体系 ”。这个体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探究方法”为中介,以“探究过程”为结果,根据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构建了五个层次的问题,称为“问题体系”。
1、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和“方法”师生均知,“答案”教师知学生未知,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中设置好一装置,使三个种子分别处于三种环境中,请学生猜测它们可能的变化。”这类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应用十分普遍,它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类提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最小,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提问。
2、第二个层次的问题是“问题”师生已知,而“方法”却对学生隐蔽,要求他们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加大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力度。例如在学生认为阳光是种子萌发的条件时,提出如何设置实验方案证明。
3、第三个层次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其答案相应也是多元的。这类提问通过方法的拓展,加大了能力培养的力度。由一系列的方法,产生一系列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方式由线性向非线性的多元方向发展。两届诺贝尔奖得主鲍林先生认为,“获得一个好主意的最佳方法是先得到许多的主意”。使学生的思维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教育举措。例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时,发散出种子被虫子注了会有什么结果?(也许萌发也许不萌发,视情况而定)种皮去除会萌发吗?种子煮熟后会萌发吗?种子未发育成熟时会萌发吗?等等。
4、第四个层次的问题是要求方法和答案均是开放的。例如猜测种子萌发的可能条件并设计出实验方案等……不同资质、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这类练习使学生居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使他们有机会对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选择,促进他们形成宽容开放的心态。又如提供实验材料,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来如何展示种子萌发过程?
5、第五个层次的问题,不仅方法答案开放,而且问题也是开放的。学生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提出问题。例如,写出你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你疑惑不解的问题,自编课堂检测题及自行设计实验课题等等。将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视为能力培养的最高层次。
一、用“五步教学法”教学,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在编排体系中贯彻了结构主义的语言教学理论,因此现行初中英语课本在第一册就明确提出了“外语是一种工具课”,而掌握工具的重要途径则是练。操练是“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在对一个语言项目的操练过程中教者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学生就能够从不同角度接受语言技能操练。运用“简笔画”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热烈的发言中不知不觉地操练所学的语言项目。运用“唱歌”使学生的思维与语言的固有频率引起共振,从而促进记忆。现行初中英语教材中科学地安排了兴趣很浓的英语歌曲,其目的恐怕也就在于此。运用“表演”的方式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课文,增强运用所学词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运用“玩”使学生可以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乏味的学为有趣的学。如“接龙游戏”、“张冠李戴”等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
二、运用“五步教学法”进行外语教学,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五步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就是复习。复习的内容多是日常交际用语,语音、语法、词汇等学过的语言材料。方式多是采用提问,通过复习无疑会使学生要勤动口、动脑、动手等,使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五步教学法”的中心环节是操练,教师会经常地在那些由教师安排或自然形成的操练小组、小队中指导学生进行操练活动,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大多数学生专心听讲、勤于动脑、积极参与课上的各种活动。“五步教学法”的第二环节是介绍新材料,而介绍新材料又常常运用“实物联系、图片提示、动作演示”等方式进行。课堂上若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的指导下学习新的语言材料,学生就必须在课外进行充分的预习和自习,才能使学习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科学地利用“五步教学法”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三、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学,利于大面积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五步教学法”的核心是通过大量的语言技能操练使学生接受语言知识,达成语言技能。操练方式多是波浪式的、连锁式的频率快的活动,而又多是在已形成的队、组中间进行。要求每一组、每队的各个成员全部参与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操练活动中得到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再加之操练活动的多样化、趣味浓,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乐于学外语,并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技能,进而提高学习质量无疑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不良资产;执行难;成因;解决对策
“执行难”是广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处置不良资产案件,具有诉讼标的额较大、债务人数量多是国企甚至是政府部门的特点,因此执行难度高于普通民事诉讼案件。2002年10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沈德咏在“全国法院加强执行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中谈到,法院执行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他明确指出,涉及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案件,涉及国企改制的案件,应为当前清理执行积案的工作重点。以同一时期信达资产管理公司长沙办事处的数据为例,其在湖南省范围内尚待执行的案件有176件,标的额高达21亿,虽已交纳诉讼费、执行费20多万元,但已执行债权仅为一亿九千万元。可见“执行难”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大化回收不良贷款、保全国有资产、化解金融风险的经营目标。因此,如何解决金融不良资产案件的“执行难”,是一个极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一、金融不良资产案件“执行难”的原因
造成金融不良资产案件“执行难”的原因诸多,笔者拟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着手进行具体分析。
(一)外因
不良资产案件“执行难”首先是外部原因作用的结果,这些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被执行人主体信用的缺失。市场经济的基础是法治经济与信用经济,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快速的观念变化与法律体制滞后的不健全,导致我们国家的许多企业缺乏以“诚实信用、正当竞争”来经营企业的价值观。
第二,法律和政策的不完善。随着全社会对处置不良资产问题关注度的不断提高,有关调整不良资产处置关系的法律政策已有相当程度的改善,但目前仍存在着大量不利于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规定、政策以及立法和政策上的空白,这些便是造成不良资产案件“执行难”的又一重要的外部原因。
第三,地方行政机关干涉。目前,由于我国的区域经济改革工作尚在进行当中,可能出现地方保护主义。一些金融资产执行案件与当地经济状况、当地利益直接相关,即使已经完全具备破产条件的部分案件也与当地人们的切身利益密不可分,而地方政府仍然作为市场主体存在着,自然要维护当地利益。
(二)内部原因
造成不良资产案件“执行难”的内部原因也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下述三点。
第一,诉讼时机选择不当。在“执行难”的不良资产处置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主债务人经营严重恶化、巨额亏损或严重资不抵债,几乎无财产可供执行造成的。而对于债务人上述原本几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不良资产案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却从避免因丧失诉讼时效而承担责任或基于加快不良资产处置进度等方面考虑,往往不惜花费巨额诉讼费用被迫。在此情况下,诉讼的结果已十分明朗:官司肯定胜诉,但胜诉判决肯定无法执行。
第二,诉讼准备不到位。诉前论证不充分,诉前、诉中财产保全措施不到位,也是造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胜诉后债权难以得到顺利执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执行措施、执行手段过于单一。由于各种原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胜诉案件的执行对象往往限于主债务人或担保人的土地、房屋等不动产,执行措施主要是查封、拍卖,这种执行措施及执行手段的单一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执行力度及效果,甚至导致执行不能。
二、不良资产案件“执行难”的对策
综上所述,不良资产案件“执行难”的成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而作为消解这些原因的对策,既有赖于国家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债务人树立诚信理念,也需要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自身努力。以下笔者仅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应对不良资产案件“执行难”问题进行若干阐述。
(一)加强诉前论证工作,制定有效的诉讼方案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加强诉前论证工作的重点,就是对债务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财务状况、贷款手续落实情况,以及本案受地方政府保护的可能性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诉前调查与分析,并对后可能遇到的情况已有充分准备,在此基础上做出全面的诉讼方案。另外,在查清债务人企业财务状况的基础上,需考虑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可能性,要求法院对被执行人可能转移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保全措施。
(二)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手段
为提高执行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债权回收,被执行标的物不应仅局限在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产或抵押物上,应当对法定的各种执行手段加以灵活、组合运用:
第一,申请执行第三人到期债权。对被执行人本人无力清偿债务,但对案外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第三人到期债权。法律规定,第三人在法院发出的履行通知指定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且又不履行的,执行法院有权裁定对其强制执行。第三人收到人民法院要求其履行到期债务的通知后,擅自向被执行人履行且造成已向被执行人履行的财产不能追回的,除在已履行的财产范围内与被执行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外,还可以追究其妨碍执行的法律责任。被执行人收到人民法院履行通知后,放弃其对第三人的债权或延缓第三人履行期限的行为无效。
第二,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投资权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实务中,经常会遇见企业利用法人有限责任制度,通过独资或与他人、其他企业联营或合资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公司的方式逃债。在此情况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通过执行债务人企业的投资权益方式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三,及时变更和追加被执行主体。被执行人被撤销、注销或歇业后,上级主管部门或股权控制方无偿接受被执行人的财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裁定由上级主管部门或股权控制方在所接受的财产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申请执行被执行人未来现金流人。被执行人未体现的未来现金收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以申请法院向该单位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由其协助扣留或提取。
(三)利用执行和解,实现各方利益的调和
作为债权人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申请执行过程中,应当本着务实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协调好与行政机关的关系,通过向上级机关请示、汇报以及与地方政府直接沟通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争取地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应当主动阐明地方政府、资产管理公司、企业三者之间的互惠互利关系,树立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观念,特别是要让地方政府摒弃“企业是地方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国家的”这种地方保护主义的错误想法,在求得地方政府支持的基础上,理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企业的关系,以实现最大限度回收债权的可能性。
(四)妥善应对法院执行工作考核机制可能的不利影响
如前所述,由于法院内部执行工作考核机制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诉讼案件的执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这一不利影响,可以考虑以下两点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