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植物妈妈有办法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师:孩子们,大自然无奇不有,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野外去走走,你们一定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然后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课件出示:配图,配乐,配朗读的动画录像。
孩子们个个神情专注,当课件停止播放时,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A:我刚才看到了蒲公英。
学生B:我刚才看到了苍耳。
学生C:我刚才看到了豌豆。
学生D:我还看见了太阳和小狗。
肯定了他们的答案以后,教师很自然地把学生从野外带进文本,让学生自由朗读2-5小节。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案例2:教法新颖,激发兴趣
这篇课文2-4节结构相似,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的新颖的教学方法,避免了重复、单调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第2节时,教师演示课件,引导学生通过看录像了解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理解:只要微风轻轻一吹,孩子们都纷纷出发。
在教学第3节时,学生通过演一演的形式了解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当学生读第3节后,教师先利用课件演示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接着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苍耳,问:“苍耳妈妈到底怎样传播种子的,孩子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想”。此时教师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布娃娃小狗,让一学生上台抱着小狗,路过苍耳身边时教师配上台词: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来了山洼。……
在教学第4节时,学生通过比动作的形式了解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引导学生读第4节后,同样先引导学生观察豌豆传播种子的精美课件,后让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通过比动作生动地再现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她把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案例3:品词品读, 落实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是语言课堂的灵魂。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把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教学第二节中的“纷纷”一词时,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从学会这个词到能运用这个词的台阶练习。首先通过课件演示,形象地展示“纷纷出发”;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纷纷”的理解,教师作适当点拨,让学生知道“纷纷”就是先先后后,一个跟一个的意思。最后让学生用“纷纷”练习说话。在教学第三节中的“铠甲”时,教者通过课件让学生知道“铠甲”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在身上保护自己的衣服。接着教者不失时机地问:那苍耳的“铠甲”指什么呢?当孩子们满脸疑惑时,教者把事先准备好的苍耳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用手摸摸苍耳,亲身感受苍耳又硬又有刺的外表,从而让学生从抽象到具体地理解了苍耳的“铠甲”指苍耳外表那层又硬又带刺的壳。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多种形式的朗读是一节课的特色。教者设计了自由读、同桌互读、四人小组练习读、比动作读、个人挑战读、男女生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品读,感悟文本,理解课文。读的形式多样化,还保证了读的分量和质量,注重体现朗读的指导过程和朗读的层次性。
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说话、朗读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能。
案例4:拓展延伸,发展智能
在教学课文最后一节时,讲到“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教师先让学生找AABB式的词语,然后让学生说说类似的词,最后在屏幕上出现一组这类词,供学生积累。这样有机地进行词语的扩展训练,培养学生课外积累的习惯。
一、创设情境策略
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各种宽松愉快的环境,以便让学生心情愉快,思维活跃,乐于表达。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课最重要最常用最有效的策略。
口语交际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口语交际话题,去创设适当得体的口语交际情境,并将交际情境激活,把学生引入特定的交际情境中,让学生将虚拟的“教学情境”当作真实的“生活情境”。
1.语言描述,营造情境
通过语言描述创设交际情境就是一种特别实用的方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再现当时的情境,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结合有关的生活经验,借助想象,丰富交际情境,同样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在口语交际课《我该怎么办》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当时的情境:
国庆节那天早上,妈妈带小天来到了金山公园观看雕塑展。公园里,来观看雕塑的游人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小天像只刚出笼的小鸟,快活地跑来跑去,一会看看这个,一会又看看那个,这些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的雕塑像磁铁似的吸引着小天,他入神地看着,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突然小天抬头往四周望去,全是陌生的面孔。咦?妈妈呢?糟糕!妈妈不见了!“妈妈,妈妈!”小天大喊,可是无人回答。妈妈在哪里呢?小天十分害怕,急得团团转。“我该怎么办呢?”
学生通过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仿佛看到了节日的公园人潮如织的情景,仿佛看到了小天入神地观赏雕塑的情景,仿佛看到了与妈妈走失后小天心急如焚的样子,再加上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想出了很多好办法。
2.角色表演,展现情境
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的内容,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亲身经历过的。有为了增加口语交际情境的真实味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产生不吐不快的交际欲望,还可以通过表演,模拟再现教科书中设计的口语交际情境。
在《有趣的动物植物》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把教室变成生物园,让孩子们戴上头饰,扮演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或植物,一起参加在生物园举行的“有趣的动物、植物大聚会”,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向身边的“小动物”、“小植物”打招呼,而且我自己也变身为来自南极可爱的主持人――企鹅姐姐,和孩子们一起参加聚会,引领孩子们参加一个个好玩的活动:先是以自我介绍的形式进行交流的“展示自我风采”;然后进行快乐的“寻找朋友”活动;最后是根据别人的提示猜动物、植物的“你说我猜”。通过这些有意思的活动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展开交际,大大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孩子们都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提高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一堂课竟上了两节课,因为孩子们热情高涨,争着要展示自己,教学效果很好。
3.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生活化的策略,就是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实现某种需要的生活的过程,“完成有实际意义”生活任务是课堂活动的主线,完成学习任务则成了暗线,两线交融,完成学习任务蕴藏在完成生活任务的过程中。
《我当水果推销员》:这也是我发表在《小学生周报》上的一个案例,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我让学生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水果,把教室变成一个水果市场,课桌成了水果摊位。一场别开生面的水果展销会即将开始。水果市场的总经理(学生扮演)上台了,他要为水果市场招聘水果推销员,请老师帮忙。学生们很快进入情境,个个跃跃欲试。接着,我安排四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1.讨论怎么才能当好水果推销员(态度热情,礼貌待客;了解自己把推销的水果特点;表达要清楚);2.小组练习推销;3.实战演习,水果市场的总经理宣布水果展销会开幕,推销员现场推销水果,顾客可以提问;4.总经理宣布招聘结果。我在课堂上再现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一节口语交际课《打电话》,他是这样上的:先让学生听一段天气预报,从中得知第二天要下雨,原计划的登山活动因此要取消,班主任李老师正在校外开会,不知道这个消息,他还打算当天下午为上山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呢。怎么把活动取消的消息告诉李老师呢?让学生选择各种办法,大家一致认为打电话最可行。接着,才让学生两两组合,轮流扮演李老师,练习打电话,教师简单交待打电话应注意的问题。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评价,把有关打电话的方法渗透其中。之后,再挑选两位学生,到学校办公室给李老师打电话。
以上两个案例就是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教学,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几乎不认为自己是在完成教师分派的学习任务,而认为自己是在完成生活的任务,淡化头脑中的课堂和学习意识,仿佛不是在学习口语交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人进行平常的交往和沟通。
4.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口语交际教学情境丰富多彩,其中有些难以通过表演进行创设。但是为了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需要,又不得不创设教科书中所提供的情境。教师要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调动起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
如《认识交通标志》的教学。真实的交通标志,学生有的见过,但多数是没见过的,让学生说出交通标志的作用,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演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融进多媒体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去,丰富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二、双向互动策略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参与交际的双方既是说话人,又是听话人,既是表达者,又是领会者,交际双方的角色变换是不间断的,这样就形成了言语的双向流动。这就是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性。
口语交际教学,应该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互动的教学过程,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只有互动,才能体现交际功能。
首先是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而应该走出师生圈,转换角色,建立一个平等交流的交际网。教师应该与学生融为一体,把自己作为交际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有趣的动物植物》这次口语课中,我的身份不是老师,而是以动植物中的一员――企鹅姐姐参加这次活动,从一开始的和孩子们的相互问好,活动中企鹅姐姐的示范介绍,学生对企鹅姐姐自我介绍的评价,老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老师与学生互交朋友,无不体现了老师与学生的双边互动。这种交流互动可以促使师生间的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
其次是生生互动。这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是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这种方式特别容易激活学生思维,因为,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能够有效的体现互动性。让孩子们在组内进行自我介绍,并对发言的同学进行评价,保证让每个孩子都有练习口语的机会。学生之间很好地双向互动,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语言,又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三、示范引领策略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模仿是最大的喜爱。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鲁迅说,“没有模仿就要求学生创造,这是抓自己的头发想上天。”脑科学告诉我们,人的语言能力是“习得”的。小学生的语言就是一点一点模仿来的。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地给他们提供一些口语交际的优秀个案,让他们“习”、让他们“仿”。
我在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不久上了《找朋友》,首先让孩子作自我介绍,结果呢,学生站起来有的只说出名字,有的干脆一声不吭。为什么呢?不是他们不愿意说,而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怎么说,虽然对于刚入学的学生自我介绍只要求说出自己的名字及兴趣爱好,但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于是我适时提供了一个例子做示范:有个叫许冬一的小朋友,非常想和大家交朋友,但今天他有事不能来咱班,就委托老师把他的自我介绍录下来,放录音:
“大家好!我叫许冬一,冬天的冬。妈妈在寒冷的冬天生下我的。爸爸妈妈希望我各方面都能争第一,所以就给我取名叫冬一。我喜欢看童话书,还喜欢画画,你愿意成为我的朋友吗?”通过这个范例,学生明白了自我介绍可以介绍自己名字来历,还可以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有效提问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早已被批贬屏弃,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动脑筋、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巩固记忆,那么老师就要巧设问题来引导点拨学生。在倡导高效课堂的今天,所设计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抓住题眼,激发兴趣
大部分学生开始时对课文学习并不感兴趣。因此,教师要透彻了解教材,抓住课文的突破口,从课文题眼入手,有意识地创设提问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在学生为回答问题,进行思索、探究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学生初读课文时,就很容易把握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题眼往往是在题目中起到关键作用的词语,它不仅反映了文章的中心内容,还体现了题目的特殊性。让学生抓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如在学习《美丽的丹顶鹤》一文时,教师出示课题后,就可以启发学生寻找题眼的亮点,抓住 “美丽”一词,设置提问:“丹顶鹤美丽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丹顶鹤美丽的歌声是什么样的?”“丹顶鹤是否也有着同样美好的心灵呢?”等。教师利用题眼进行提问,学生也就自然产生了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
二、把握时机,注重启发
问题要选择最佳时机,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问的时机迎合了教学的需要并与教学视角相吻合,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最佳时机”。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求知欲望,就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前设疑、引人入胜,或课中置疑、波澜跌宕,或课后留疑、回味无穷,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探求状态。如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当学生明白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时,就应该让学生默读课文,说说植物妈妈有哪些办法?从哪些句子知道的?这一问,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开始认真地看书,寻找答案。通过学习、思考,学生很快就知道了: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动物经过,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紧接着,老师又话锋一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这时,教室里热闹极了,有的说,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有的说,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有的说,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还有的说,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水到渠成”。
三、突破难点,促进探索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关注个体差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电子白板在学校推广和应用得越来越多,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尤其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如果教师巧妙地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则可以充分激活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下是笔者在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时的几点体会。
一、提高课堂实效
交互式电子白板能突出“形象”功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知识。电子白板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的表现形式,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未知欲望,从而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朝着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发展。
比如,笔者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中涉及到一个名词――“铠甲”,虽然在很多电视剧或动画片中学生看到过,但还是不能准确地看到古代铠甲的样子,于是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示“铠甲”,让直观的形象映入学生眼帘,使学生能实现轻松地理解、掌握。
二、让师生有效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始终占据主体地位,任何一堂成功的课,都是师生完美合作的结果。我们知道,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倾听的地位,这种学习方式是“尊师道”的延续,学生的积极性无法调动,因为在所有的学习感官中,学生能参与的只是听觉器官、视觉器官等,后来随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这一状况有所改变。但是,多媒体课件也有自身无法克服的不足,比如说,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多数是按照课本的内容,形成一个固定的教学思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全方位地学习课本以外而又与课文有联系的知识。而这些内容,往往又特别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拓展,实现以课文为依托的全面学习的真正目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能够全方位地展示所有与课文相关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而且能够缓解教师单纯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尴尬境遇,真正让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不断变换的画面中,和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本以外的大千世界,真正达到师生的有效互动,有效合作。
三、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
任何教师在研读教材设计教案时,或多或少地都会存在一些不足,毕竟人无完人,教师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培养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的能力。交互式电子白板本身带有很多的教学资源库,而且这些教学资源库设置非常合理,查找更是异常简便,这些优点不但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设计,而且能够有效节省教学时间,使学生真正实现高效学习。
比如,笔者在执教《云雀的愿望》一课时,首先把云雀从资源库中调出,呈现在白板上,当学生阅读到“以前这里也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时”,笔者就从资料库中拉出茂密的树林,以及“贫瘠的沙漠”,由此,通过森林和沙漠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体会人们乱砍乱伐后对地球的影响。
四、各项功能一应俱全
教师在做课件的时候,往往会遇到一些制作上的难题。做课件的目的是利用各种声形的刺激,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课堂的学习。然而,由于技术的缺乏,而很难使课件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很多功能,比如拉幕功能、页面抓图功能、限制器功能,等等,如能将电子白板应用到语文学科中,教师生硬的书写传授就可以更加形象、具体了。因此,只要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功能善加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定能实现有效提升。
五、让师生在反思中成长
1 声画并茂,趣化学习氛围
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如果学生有了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学习效果就事半功倍。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课件具体展示直观形象的画面的优势,可创造新颖有趣的动画情趣,融直观性、多变性、趣味性于一体,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趣化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
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和谐悦耳的音乐声中向学生展示西沙群岛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乌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动态画面。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陶醉在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之中,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怎能不乐于观赏和学习呢?
2 平缓坡度,训练学生语感
语感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按传统的方法,语感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诵读、讲解、分析等方式,这些方式只发挥了听觉方面的功能。而多媒体能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以其声、色、形、光和视听结合的特点,把形象的画面、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音响引入课堂,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平缓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难度,领会和感悟到作者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笔者借助多媒体,首先把蒲公英的形象活生生地再现出来,这一切对于根本不知道蒲公英是什么样植物的学生来讲,是特别新鲜和好奇的。在语言训练中完善蒲公英形象,然后出示蒲公英随风飘舞播种的景象,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学生个个睁大眼睛看着一把把毛茸茸的小伞在空中飞舞,此时他们的体验是深刻的。笔者适时引导他们反复咀嚼、品味“只要有风吹过,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学生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这时,笔者播放舒适悠扬的音乐,让学生在伴奏下齐声朗读,他们读得绘声绘色。多媒体让枯燥乏味的文字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立体画,平缓了学习坡度,从而大大降低语感训练的难度,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3 恰当演示,激发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只要教师引导正确,就能在他们的心田里播下创造的种子,这就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独立自主的创新人才。在阅读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动画演示有机结合,运用求异思维,运用观察和想象,就能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带有个性的答案,激发创新思维。
如教学《狼与小羊》一课,课文最后一句:“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为了点燃学生独创思维的火花,笔者采用求异法,边用课件演示狼恶狠狠扑向小羊的动画,边有意提问:“狼是不是把小羊吃掉了呢?”有位学生说:“狼向前扑的时候,掉在前面的陷阱里去了。”笔者随机演示狼掉进陷阱里的样子,学生看了高兴得直鼓掌,求异思维一下活跃起来。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小羊一躲,狼一头撞在大石头上。”有的说;“狼向前扑的时候,被树后的猎人一枪给打死了。”又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柔弱的小羊从力气上斗不过狼,可是它凭自己的聪明智慧斗倒了狼,躲过了这场劫难。”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他们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把自己的想象和小羊活下来的愿望联系在一起,激发创新思维,培养了思维的独创性。
4 在运用多媒体时必须注意的方面
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可谓是功不可没,它犹如一剂催化剂,引领学生进入文本的丛林,品味语言的芳香,更好地帮助体悟文本,感受文本,对优化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明显的优势。当然教师在使用中要审时度势,应讲求实际效果。
4.1 更新观念,明确目的
多媒体技术应以优化语文教学为宗旨,应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手段之一,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功能,在教学中它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而顾此失彼。现在有好多教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做课件上,并为了呈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这样反而“画蛇添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更主要的是实现教学目的,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的。
4.2 注重实效,留余空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必须从小培养。很多教师便在课件中集中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取代学生的理解成活想象。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极大的限制,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应该认识到无论多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只能是教学的媒体,是辅助的手段,切忌盲目过多地使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妥善运用,要找准多媒体与学生理解文本的最佳切入点,在最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要留余学生想象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丰富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3 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
要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的精华。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等方面的确为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字、词、句时,不可能一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如,强化诵读、注意积累,也是提高语言感悟力的重要形式,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取代的。片面强调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万能性,长期只凭图像、声音等媒体的介入,大脑的语言中枢就得不到锻炼,就会使语言越来越贫乏,阅读和表达能力就会下降,就达不到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应该做到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有机结合,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务,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总之,多媒体技术声情并茂,只要恰切合理地使用它,就能让它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钱爱萍.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通讯,2004(6).
[2]张玲琴.利用网络提高语文教学效率[J].教育现代化,2006(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根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 仔细观察图画,借助图上描绘的事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所学词语。
3.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复习生字
1.昨天昆虫世界举行了联欢会,节目可精彩了。昆虫朋友说:想表演给大家看,还要考考大家。看,它们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生字?会读的同学响亮地读出来。
2.课件出示:采、野、集、虫、蚂蚁。
学生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形象直观的课件给学生带来新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目的,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3.昆虫朋友表演真精彩。看,这个“蚂”字老师觉得可难记了,写了好多遍也没有记住。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请教教我吧。
(1)学生自由说方法。
(2)教师小结:大家的方法可真多。我现在知道了,用“加一加”的方法就可以把“蚂”记住了。
(3)课件演示:虫+马——蚂。
【设计意图:语文新课标强调:低年级学生要灵活掌握识字方法,在课堂上、生活中能够认识更多的字,提高识字量和识字能力。让学生说说“蚂”字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将已有的识字方法迁移到新学的生字上,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识字能力。】
二、创设情境,学习韵文
(一)学习第一行韵文
1.大家没有把生字朋友忘记,真能干。今天,我们我们生物小组要继续到大自然去“观察””采集”“昆虫”的样本。
2.出示词卡“观察””采集”“昆虫”。
(1)齐读词语。
(2)指名读,读好后贴到黑板。
(二)学习第二行韵文
过渡: 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到大自然去“观察”“釆集”“昆虫”,带上釆集工具,乘上小火车快乐地出发吧!
课件出示郊外风光,播放音乐《小火车》,师生律动。
1.快看,多么宽阔的田野,多么碧绿的树林,多么美的花丛!大自然真美啊!刚才我们一起看到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相关的画面,教师指导读好词语。
预设:
(1)田野。谁能把“田野”读得宽宽的?谁能把“田野”读得绿绿的?
(2)树林。谁能把“树林”读得绿绿的?谁能把“树林”的树读得高高的?
(3)花丛。谁能美美地把“花丛”这个词读一读呀?花丛里的花是很多的,谁能把花读得多多的?
3.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好像看到了宽宽的田野、绿绿的树林和美美的花丛了。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学生齐读第二行。
【设计意图:唱着儿歌,欣赏着郊外的画面,学生仿佛来到了郊外。巧妙的情境创设立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悦的情感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
(三)学习第三、四行韵文
过渡:这田野、树林、花丛就是昆虫的家,欢迎大家来到昆虫世界。小朋友,咱们的观察、采集活动就要开始啦!请听清活动要求:(出示大信封)这个信封里装的就是我们要观察、釆集的昆虫样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一认,读一读,记住这些昆虫的名字,再选一种昆虫在小组中说说它的样子,或者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这种昆虫的知识。
1.学生分四人小组读词。
2.四人小组派代表选一种昆虫说说它的样子,再当小老师教大家读读它的名字,大家读好了就把它的相片贴到黑板上。
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1)蝴蝶。你们采集的蝴蝶可真美,能美美地读读吗?
(2)天牛。天牛头上的触须像两根天线,真是太可爱了。大家可爱地读一读这个词语。
(3)蟋蟀。会唱歌的小蟋蟀,请你领大家读读你的名字。
(4)螳螂。螳螂有两把大刀可真威风。来,给大家摆个威风的样子。大家威风地读读这个词。
(5)蚂蚁。蚂蚁守秩序,又团结,真是大家的好榜样。我们来再来读一读。
(6)蜻蜓。你不但观察了蜻蜓的样子,还知道蜻蜓是益虫,能抓蚊子,懂得可真多。我们一起读读它的名字。
【设计意图:学生拿着昆虫图片认读词语,互相描述昆虫样子,既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4.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观察、采集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再来认一认。
教师范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赛读。
5.拓展。你在生活中还认识哪些昆虫呢?
(1)学生自由说,教师判断。
(2)我们也像书本那样把它们串成串。
例:蚊子、蜜蜂、萤火虫……
【设计意图:本环节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让课本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领域,为学生掌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打下基础。】
(四)课间操
同学们可真棒,认识这么多的昆虫,小昆虫也想跟大家交上朋友。来,让我们跟昆虫唱唱跳跳吧!
(五)回归全文,读出韵味
1.选你最喜欢的一行,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一人读一行都得这么好,能干的孩子读两行。
3.能读全文就更棒了,先自己练练再读给大家听。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小组读、男女读、比赛读 ……多种形式地读。
4.我发现这个小朋友读得特别好。我们请他当小播音员,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从他的朗读声中好像看到了什么。
5.背诵韵文。
(1)边听边想象是读书的好方法,能边想象边背就更了不起了,先自己练背课文。
(2)指名背。
(3)能背的同学站起来吧,你想边做动作边背也可以。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读中乐,乐中读,体会到小昆虫的可爱。同时,注重读书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边想象边读,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指导书写
1.今天我们既跟昆虫交上了朋友,又跟生字老朋友见了面。但是呀,我们的“采”字朋友有点不高兴。它说:上次的作业,大家把它给写丑了。要把这个字写得漂亮你有什么好办法呀?
学生说,并练写。
中线,竖立竖中线,一撇一捺就写好。
3.教师范写,学生边跟说小儿歌边书空。
4.学生拿作业本临写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是阅读的基础。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快乐识字,还要踏踏实实地进行写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总结所学
1.课后,大家把觉得难写的字再写一写。如果爸爸妈妈有空,让他们用周末时间带大家到野外去观察、采集动植物,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学习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但兴趣不是自发产生的,要靠教师有目的的激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要把抽象、枯燥的学习变成形象化、具体化。可以利用挂图、实物、教具、色彩等可以看的东西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种常识性的诗歌,诗中的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其传播种子的方法,不易理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苍耳的整体图像,然后按动鼠标左键,伴随着音乐,出现一组动态画面:一只小松鼠在苍耳旁玩耍,离开时两个“苍耳娃娃”挂在它的尾巴上,一个绿色的圈围住两颗苍耳不断闪烁。学生非常直观地认识了苍耳这种植物,并体会到苍耳传播种子的方法多奇妙,这样的软件设计,然学生充分地看,提高了学习兴趣。当学生很轻松地背下了这首诗歌。
2.让学生的耳朵动起来
语文课标强调“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听懂别人说的话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作为学习的手段,听又是掌握语言的必由之路。学习说话,学习发音都离不开听。可是深入课堂听课时,发现课堂常有这样的情形:提问时,教师的问题尚未说完,许多学生早已小手举高,待得到发言机会时,却讷讷难言,有的不知老师所云。原来这些学生压根就没有听老师在讲什么,他们完全沉浸于个人表达或表现的欲望之中,没有好好动起耳朵,专心听。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让学生多动耳、多听。如教学《李广将军》一文时,文中有个句子“呀,大家全都惊呆了,原来李将军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一块巨石!”我要求学生听我读一读,说说哪一种读法更好,为什么。接着,我分别用惊叹和叙述的语气读以上的句子。学生一个个屏息静听,听到叙述语气时,有几个同学不由自主地笑了。他们说,第一种读法把两个感叹号所表示的惊讶语气读出来,而第二种读法平淡无味,像杯白开水。我及时表扬他们耳聪目明。总之,精彩的语言艺术能帮助学生提高听课的能力。
3.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师要充分组织写、画、做实验、做手势、改变姿势等方式来刺激学生的动觉。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捞铁牛》为例,我引导学生读通课文后,找出“捞铁牛准备工作和怎么捞。”的段落熟读,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了材料:动手做一个木架子,找泥沙铁片,用木板代替木船,用水槽装水,然后四人一组在课桌上进行实践活动,再把实践步骤写下来,有了动手实践去亲身体验,同学们兴趣盎然上台重述捞起铁牛的过程,教师顺水推舟,趁机突破课文的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这样,通过动手实验,学生既感到语文课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又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4.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重文轻语”的影响,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我们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小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4.1创设问题,让学生迫切想说;一个人当遇到热门话题,感情激动时,“话匣子”就打开了。因此,我时时关注新闻,了解学生喜好,设置热门话题来提高学生说话前的激情。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设置了几个问题来导入新课:①你们知道四川地震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②电视里播放了哪些感人事迹?③你们知道地震来时,我们如何逃生吗?同学们情绪激动,开始议论纷纷。我让学生举手发言时,特别关注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故意让他们来回答,当他们词不达意时,我会纠正,当他们说不下去时,我会补充,引导他们继续说下去。面对学生敢于表达的勇气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我的宽容态度下,学生们踊跃地举起手来,都迫切地想说了。这样,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学习新课文也充满兴趣了。
4.2创设问题,鼓励学生多开口;在阅读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多开口,多参加。要创设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多思考,发言。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我用课件出示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每一片绿叶都有新的生命在颤动”让学生比较句子的异同,讨论,发言。可是学生面对问题总想跃跃欲试,又担心答错或没面子,有的学生干脆不讲了。这时,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引导,鼓励。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即使答错了也不去批评或讽刺。而是相机点拨。这样一来,学生有了勇气和自信,踊跃发言了,气氛活跃了。
4.3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性;复述是重要的语文训练项目,复述不但是学生记忆内容,记忆课文形象的的训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记忆思维,口头表达能力。教学完《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时,我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复述课文,看看谁讲的故事更生动,更完整。
4.4拟定主题,展开辩论;语文大纲强调:“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为了培养学生倾听,并能抓住依据去辩论,我常拟定一定的主题,把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课前让学生收集资料,如主题“开卷有益和开卷无益”,双方都要对所持的观点进行辩论,并力争驳倒对方的观点,学生们情绪激昂,即使是平时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也会主动参与辩驳的,老师用赞许的目光鼓励, 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5.让学生的脑筋动起来
3月21日、22日和23日分别是世界森林日、世界水日和世界气象日,为迎接这些节日的到来,增强幼儿爱护环境,节约用水等意识,幼儿园将开展为期近一周的“环保宣传教育周”系列活动,对全园教师和幼儿进行关注天气、气候、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科普教育。
一、活动主题:与生命共存
1、主题一:“我和绿色有个约会”——世界森林日
2、主题二:“小水滴,大世界”——世界水日
3、主题三:“关注气象,关心生活”——世界气象日
二、活动时间:3月21日——3月23日
三、活动内容:
1、各年级组探讨和选择适宜本年龄段可以有效开展的活动。比如:大班——气象日。
2、各年级组广泛搜集资料,通过图片、视频、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了解“世界水日”的来历、我国水资源现状、节水标志等相关知识,了解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各种气象灾害对人们健康和生命财产的严重威胁,让幼儿纷纷以实际行动投身到护林、节水等活动中。
3、开展“与生命共存”为主题的画画课程。内容可以是节约用水、保护地球、关注气候、节能减排等等。
4、在幼儿园开展“节水我有妙招”大行动。让每个幼儿从我做起,节水进家庭、节水进社区,努力保护全人类的水资源。
四、各节日活动实施
(一)“我和绿色有个约会”——世界森林日系列活动:
1、让幼儿欣赏我们美丽的地球、美丽的森林,并知道没有森林的家园变得不再美丽。
2、森林故事:以纪录片形式真实而完整地回顾森林的历史,引起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思考;树的故事,以欣赏、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感受树木真好!
3、教师讲解森林与人类、动物的关系,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大树妈妈。
4、植物角:小小盆栽让孩子感悟生命最初的感动,在城市中让体验一片绿意。
5、变废为宝:纸盒、纸张循环利用,亲眼见证废旧包装盒如何转变为环保时尚手提袋;感受废旧纸张变纸屑,亲手体验纸张的制作过程。
6、环保小卫士:幼儿担当环保宣传员,向家长们宣传环保的小知识,倡导大家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资源,为森林贡献一份力量。
(二)“小水滴,大世界”——世界水日活动计划: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地球用水紧缺的现状。让幼儿知道水是一切生物存在、发展的基础,如果地球没有了水,世界将是一片荒凉,森林将不复存在,植物将灭亡,地球上将出现无边无尽的沙漠,一切生物也将不复存在,生命的迹象将消失。人类也将无法生存,并知道水的作用。
2、组织幼儿学习儿歌《关好水龙头》,观看《美丽的水》宣传片、听《小水滴哭了>》故事等。让幼儿了解水的用途及水与动植物的关系。
3、让幼儿认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的重要性,并向幼儿介绍日常生活中节水的好方法。
4、教师和幼儿共同制作各种关于“节约用水”的醒目标志,时刻提醒幼儿要节约用水、科学用水。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更加升华了孩子的节水意识。
(三)“关注气象,关心生活”——世界气象日主题活动:
1、进行气象科普知识课程。教师运用一系列气象视频,把幼儿带进气象科普的广阔天地。通过观看电影《龙卷风》、《后天》等,了解有关海啸、暴雪等“天灾”对人类的危害,丰富幼儿预防灾害的常识,提高了自护自救的能力。
2、开展“天气播报”活动。每天早餐后开展 “天气预报”活动,促使幼儿坚持每晚收看有关的气象预报的电视节目,争当“小小气象播报员”。通过观看天气预报、了解气象常识帮助幼儿和家长提高生活质量。
3、举行“心情播报”活动。“心情播报”活动引领着幼儿能更好的深入探究气象与生活的关系,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世界森林日的活动策划二:
设计意图:
树木森林对维护自然平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由于乱砍乱伐现象频繁,森林日趋匮乏,造成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为了培养孩子从小具有爱护树木、森林地意识,我们以树为主体,设计了此活动。活动中,我们以幼儿自己探索、寻找为主,鼓励他们去找关于“树木”资料、去发现“树木的用途以及大量树木被砍伐后造成的危害”、去争辩“树能不能砍”……幼儿在自己的收集资料、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树木的用途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孩子对森林现在所面临的危机感到忧虑的情感,萌发孩子保护森林的意识,让幼儿体会到我们小朋友该怎么做。另外,也让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一种自我探索、主动学习的方法。我们相信由孩子自己讨论的这个“树能不能砍”的问题,教学效果比直接向他们讲人与树木的关系、人要爱护树木,所起到的效果要好。
活动思路:
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探究心里强,对事物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虽然森林离现实生活比较远,但组成森林的基本单位—“树”就在幼儿身边。树木制成品如家具、玩具和纸张、铅笔等也离幼儿生活非常近。为此,我们通过到森林公园、恒大花木世界等亲身体验感知;创设环境让孩子探索发现以及观看录像、动手操作、参与评判、让幼儿自己回家寻找的资料,在同伴面前进行交流、出点子想办法等等形式,让幼儿在一番探索后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收集资料是探索型活动中能充分调动积极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一味地由教师提供知识、口诉,幼儿在活动中外于被动的“认知状态”,就会觉得无趣,会遏止他们好奇心和探究欲。虽然记住了,但也是短暂的,肤浅的。因此,我充分提供探索空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寻找树木能不能砍”的活动,自己寻找和自己观点相同的资料,让幼儿了解树木对人的利弊之处,知道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从而激发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活动名称: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用途以及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萌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方法,鼓励幼儿愿意学习。
重点与难点:
1. 让幼儿了解树木对人类的好处以及过渡砍伐树木后造成的危害。
2.让幼儿初步理解“砍与不砍”之间的矛盾。
活动准备: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前一阶段非正规活动中关于树木—森林等知识经验。
2.幼儿自己从各方面收集有关“树木”的资料。(如:图片、录象、照片、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分成两组,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
1. 老师:上一次活动结束时留了一个问题:“树能不能砍?”我们小朋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苹果队的小朋友认为“大树可以砍”,而菠萝队的小朋友却认为“大树不能砍”。我知道你们这几天从各种渠道(如:爸爸妈妈这里、网上、电视、报纸、书等等)找到了许多的资料、都有了自己的理由。现在就先请你们把找到的资料展示在两块板上。
2.幼儿展示自己找到的资料。
3.个别幼儿介绍
师:“你们找到了那么多的资料。这些资料你是从哪里找来的,请你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老师对幼儿的理由均表示同意)“还有谁想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二、幼儿交流活动:幼儿分成两组,开始相互讲述自己的理由。
1.师:“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想说说自己的观点和理由那么现在请你去找一个和你意见不同的小朋友,把你的理由告诉她”
2. 请幼儿相互交流,分别对照对方的幼儿说理由。
如:一幼儿说:我认为树可以砍,因为树可以做家具(出示自己带来的照片)这就是我家的家具,就是用家具做的,很漂亮。又如:另一幼儿说:我觉得树不可以砍,(出示录象)让其他幼儿了解树木砍掉会发洪水的,等等。
3.共同看黑板,请个别幼儿讲述。(比较典型的意见和内容)
师a:“刚才你是怎么用你自己的理由来说服对方的?(请两位幼儿讲述)或组织幼儿一同观看录像、碟片磁带等。”
师b:“有的小朋友还找来了录像、碟片磁带等,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磁带里讲了些什么?”
师c:(问整体)你们是否同意“苹果队”的意见——树可以砍。“菠萝队”,你们呢?
三、提出质疑,进一步探索
1.师小结:看来你们都没有办法说服对方接受你们的意见。那怎么既能满足我们生活、游戏中的需要,如做家具、桌子、积木等好东西,又不会因为砍了过多的树木而引发许多的灾害。如:“洪水”、“小鸟没家”等,我们一起动动脑筋,想些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看看哪一组小朋友想出的办法多。(引发幼儿探索以及学习的兴趣)
2.讨论解决的办法
3.结束:刚才我们想了许多的好办法,等一会请你做“绿色娃娃”把这些好办法去告诉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或者请你幼儿回去再利用“录象、vcd、翻阅图书、图片”等方法找找和想想解决的方法。下一次我们继续讨论。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油画棒、4开纸、彩笔等工具,幼儿合作制作保护森林的海报。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让孩子在自己寻找资料、探索树木、以及辩论式的讨论“树能不能砍”的过程中,了解了树木对人类的广泛用途。如:树木可以做成家具、木制玩具、可以防止噪音等等,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的确离不开它。
2.让孩子了解了由于人类的大量的砍伐树木,破坏了生存平衡,造成了许多的危害。如:洪水泛滥、沙尘暴……
生活即教育独立责任感一提及“教育”和“能力”,大多会想到集体教学、区域活动等。实际上,幼儿的很多能力的发展,都源于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只要老师细心观察,无声渗透,“生活即教育”的至理名言便会变得立体。下面把我工作实践中的一些教育案例和大家共享。
情景再现一:
早上入园,安星宇来到班里后,奶奶想帮他脱下衣服,我对孩子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啊,让奶奶看看你有多棒,不仅能迅速脱下衣服,还会把衣服叠好放进衣帽橱里。”孩子在我的鼓励下迅速完成了这些事,奶奶也收回了伸出去的手。但是奶奶还不放心,他要看着孩子坐好后才肯离开。
孩子搬了一把椅子,想做到他的好朋友齐可欣前面,但是薛义轩坐到了他想要的位置,他就搬着小椅子站在一旁等着。奶奶欲上前帮助,我微笑着拦住了她,说:“让他自己解决。”
孩子站着等了有2分钟,向奶奶投来了求助的目光,奶奶有点着急。我用肯定的目光看着他对他说:“想想办法。”又犹豫了一会,他终于鼓起勇气对薛义轩说:“你往前挪挪好吗?”薛义轩往前挪了一下,事情圆满结束。奶奶放心的离开。
案例分析:
安星宇是奶奶一手带大的,显然在他的家庭生活中奶奶包办代替的太多,造成孩子依赖,胆小的性格,遇到事情从不想自己主动解决,而是求助于大人。对于这类幼儿我们要在取得家长的理解后给他留出锻炼的机会。并指导家长从锻炼子自理能开始力,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再现二:
教学楼二楼的露台是我班的一个“后花园”,我班里的最近,地方又宽敞,安全设施到位,因此我班经常利用课件环节到那里画画、游戏。这天,王晨浩对通往露台的门来了兴趣。他是一名智障幼儿,因此,只要在安全范围内,他做什么我们一般不限制他。
他开始先把一扇门(这是对开门的设计)开关数次,失去兴趣后又研究起另一扇门,(这扇门的下面有一个插销,把插销提上来以后便会打开这扇门。)开始他推了一下,没推动,自言自语的说:“开不开呢?开不开呢?”上下打量了一会,发现了插销,提了上来,门打来了,他高兴的拍着手说:“开了、开了……”一会他又想关上,但他推了好久都没成功。奇怪的自言自语:“关不上呢?关不上呢?”又打量了一会,发现是插销在作怪,他提着插销想把门关上,但由于动作不协调,试了几次都失败了。摆弄了一会,发现插销提上去以后,转一下,开到旁边的凹槽里它就固定了,最终他成功的关上了门。
案例分析:
在观察孩子活动时,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切记急于告诉他答案。正如专家所言:“有一种教育叫做等待。”等待孩子自我探索,自己发现,自我纠正,主动发展。当我和她妈妈交流起此事时,他妈妈说:“叫我早就帮她关上门了,不懂教育,真的会阻碍孩子发展啊?”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存在着诸多的教育契机,教师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从细枝末节中带给幼儿宽广的发展空间: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的独立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只有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逐渐积累,反复强化才能得以巩固。幼儿园中幼儿的整理衣物、被褥、自己如厕、搬小椅子、整理玩具、区域材料等都是锻炼幼儿独立能力的时机;在家里,自己起床、洗漱、独立进餐、独立玩游戏等也是宝贵的锻炼机会,教师要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争取家长的配合,不要错过这些教育点。
2.给他力所能及的任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家长较易忽略的培养内容,但是让其懂得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这对形成幼儿良好的品质质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安排值日生的方法逐渐培养幼儿对班级负责的任务意识。
3.户外散步,给孩子空间观察,激发好奇心。不要小看散步这一不起眼的环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散步时间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与观察能力。院子里植物的变化、天空中云朵的变化、光与影子、草丛中、泥土里的小动物等都可以是幼儿的观察对象。
起床穿衣中会发展幼儿的自理能力;
喝水入厕中能教给幼儿健康的生活常识;
入园时可进行幼儿的礼貌教育;
离园时可培养幼儿总结回顾一日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