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城镇化 发展与环境 大气环境治理 水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雾霾的困扰。
进入2013年,河北省连日大面积遭遇雾霾天气,除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市以外,其他8个设区市空气质量多为“严重污染”或“重度污染”。根据相关数据显示, 2013年1月1日以来,全省空气质量自动系统的设区市空气质量指数日报数据表明,处于太行山东侧的石家庄、保定、邯郸、邢台四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状况基本一致,石家庄市、保定市污染更重。首要污染物均以PM10、PM2.5居多。根据邢台市历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显示,我市市区空气污染程度,按照季节由重到轻排序依次是四季度、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空气污染最重。
由于邢台市位于太行山的东麓,地处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的交汇之处,由于太行山的自然屏障以及城市高层建筑的阻挡,在市区容易形成弱风或静风状态,不利于大气中污染物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和扩散。特别是在冬季寒流过后,地面受冷空气影响,在天晴、风小、气温低等气象条件下,贴近地面的大气层温度下降速度快,而大气上层温度下降较缓,在大气层中就会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暖空气就像一个锅盖罩在城市的上空,造成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上扩散。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寒冬季节,在我市容易形成雾霾天气,从而加重了市区的大气污染。
二、雾霾的危害。
雾霾天气的首要污染物PM10主要来源于燃煤烟尘、汽车尾气、各种扬尘等,不仅降低大气能见度,而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非常大。PM10被人体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心脏病、肺病、呼吸道疾病,降低肺功能等。另外,PM10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多种污染物的“载体”和“催化剂”,有时能成为多种污染物的集合体,是导致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而PM2.5的主要来源是石化、化工、机动车尾气排放产生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有机气体转化,以及有色金属冶炼、化工、钢铁等挥发出的金属氧化物,主要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包括呼吸道受刺激、咳嗽、降低肺功能、加重哮喘、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老人、小孩以及心肺疾病患者是PM2.5污染的敏感人群。
三、如何拨“雾霾”而见天日。
邢台大气污染的防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件长期的任务和工作。
1、统筹规划、综合整治,科学制定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要对本市的工矿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哪些要关停取缔、哪些要搬迁退市、哪些要深度治理等等,针对市区周边小石灰、小石子、小板材企业规范整合、拆除燃煤锅炉等措施,要全面启动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2、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减排治理。要把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作为车辆年检的一项强制性指标,凡尾气不达标的一律不准通过汽车年检;同时,对已到使用年限、达到国家强制报废标准的机动车,要坚决予以报废,不准上路行驶。实时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行,减少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
3 、严厉查处大气污染违法行为。针对大气污染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不给违法者以时间、空间。大气污染违法行为的整治要实行分点包片制度,责任到人,对大气违法行为及时依法严处,巩固了市区大气污染综合整治的成果。
4、形成机制、保障到位。针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突出建立、完善空气质量信息日常监管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碳排放补偿制度、生态补偿保证金制度、联防联控机制等,为做好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四、水,百泉之城的困扰。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而以前素有“百泉之城”的邢台却正在受水的困扰。根据邢台市水务局最近提供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水资源年缺口将达4亿立方米以上。当前,我们对水资源的现实利用和保护,与极度缺水的状况极不相称。农业方面,仍以效益低、浪费大的传统漫灌方式为主,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几乎为零;工业方面,利税大户几乎都是耗水大户,水循环利用和废水回收开发程度低,污水处理能力弱,中水使用推广普及面小;生活和服务业方面,洗车行随处可见、生意火爆,纯净水大行其道且倍受青睐,太阳能溢水和自来水长流水现象屡见不鲜,生活污水四处泼洒。由此可见,把水当成“金贵物”、“稀罕物”的观念并没有在人们的头脑中确立起来。 邢台的水生态修复已不只是发展问题,而是大家还有没有水喝、有没有饭吃的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到:
1、邢台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按国际上现行标准,人均年拥有水量少于1000m3时,为严重缺水。邢台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525.1mm,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13.54亿m3,人均年拥有水资源量仅为205.5m3,资源型缺水的局面非常突出。
2、地下水超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在地表水日渐匮乏的情况下,地下水成为我市平原区的主要供水源。由于大范围、超常规地开发利用地下水,致使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3、邢台的水质污染严重,水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我市每年全市排放的工业、生活污水总量达2亿多立方米。污水的大量排放,使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有向深层扩展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邢台市区的岩溶水在地下深层经过长距离汇流,自然优化,水质相当好,但一旦污染,很难治理。这种得天独厚的水环境条件,千万不能在我们这一代面前消失。
4、降雨减少,开采量大,水库截流,导致泉群断流。邢台市区地处百泉岩溶区的径流出露带,过去,百泉、达活泉、狗头泉、等十多处自然泉喷发而出,地下岩溶水水量丰富,水质良好。然而从70年代开始,特别是80年代以后,由于邢台市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加上降雨减少,并且朱庄水库等几座水库大量拦蓄,使岩溶水的补给大大减少,水位大幅度下降,从而造成达活泉群、百泉泉群相继断流。
五、水资源的保护,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种珍贵性。我们国家的人多,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修养素质更是不相一致,这就要求我们要通过舆论宣传,让绝大多数人认识到这一点,一个接一个地、一代接一代地把这种节水认识传承下来,形成传统。另外,我们还要通过以下几点措施,节约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1、实行全面节水,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节水管理,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缓解邢台市水资源短缺的根本途径。要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强化城市节水工作,普及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完善用水节水机制,提高整体节水水平。
2、加快水污染和水环境治理。要全面提高城镇废污水处理程度和水平,严格实行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依据水功能区划,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加强入河排污口的整治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排污总量。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地、南水北调沿线、水库库区等重点区域水资源保护力度。
3、加强地下水超采区修复治理。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加大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力度,涵养保护地下水资源。加强地下水超采地区替代水源建设,压减地下水开采量。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和坑塘,尽量多地存储雨水。通过建设地下水库、利用雨洪水、再生水等回灌措施,补充涵养地下水源。
4、水,人人须臾不可少;节水,人人也责无旁贷。让我们从节约一滴水开始,改变自己,改变环境,也改变生活。
空气和水都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源,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节约用水,低碳生活,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邢台日报,邢台日报社出版,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3—0007代号17-32。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方案;辽宁营口
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69-01
水资源主要为了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使水体水质达到拟定的水质目标,满足水体功能要求,对污、废水采取控制、削减、处理等工程。
1监督管理措施
1.1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长期以来,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传统水管理体制,使防洪减灾、城乡供水、防治水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等工作存在许多矛盾,形成了“多龙”管水的局面。这种分割管理体制,严重违背水的自然规律,不利于各种水问题的有效解决,已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改革水管理体制的关键。将原来的那种水量与水质分开、农村和城市水事分开管理的体制,改为城市和农村的防洪、除涝、需水、供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回用、地下水回灌等实行一体化管理。可以解决政府部门职能交叉、政出多门、执法难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实施取水许可、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和统一管理水量水质,有利于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
为适应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转变,农村水利向城乡水利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环境水利转变,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水资源所有权由政府统一行使,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适当分离使用权和经营权,逐步理顺水价,形成良性循环的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促使有效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方面。
1.2明确水体功能和水质保护目标,强化水功能区的管理
水功能区是水资源保护的基础,是实施水资源保护管理的重要前提。按照所划定的水体功能,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向水体排污等活动中始终遵循水功能的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应协调一致,加强管理,逐步实现水功能区目标[1]。
1.3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取水许可和排污许可制度
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是水资源管理的核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实行取水许可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和规范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制度,包括健全计划和节约用水、取水许可年审制度等,通过对取水户下达年度计划取水指标,科学合理地配置有限的水资源,保持其在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合理开发利用,实现水资源与国民经济发展最优配置。加强对取水户退水水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质管理规定和污水排放标准,健全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和排污收费,控制污水排放总量,确保饮用水质。
1.4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营口市是一个缺水城市,节约用水非常重要。应通过政府宏观调控,并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充分利用经济杠杆的作用,推进水价改革,适时适当调整水资源费用标准,进一步优化调度和保护水资源,促进节约用水,调动全省节水的积极性,将开源节流和防治污水结合起来,减少污水排放[2]。
1.5完善水质监控
营口市目前的水质监测体系还不完善,一方面监测设备能力较低,监测手段落后,另一方面站网控制程度差,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不足,对水资源的质和量在时空上的动态变化掌握不够,不能完全满足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健全和完善水质监测站网,大力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能力、快速反映能力和自动测报能力。在现有水质监测基础上,依据水质时空变化,入河排污口及支流口分布情况,功能区主控断面位置、管理需要等因素,合理设置水质、水文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和监测项目。监测应做到水质和水量统一,与水功能区划、污水排放指标、排污总量控制指标相联系,应该和动态的水量状况相联系,抓好行政区划的断面监测和实时监测,为水资源保护提供及时科学的管理和决策依据[3]。
1.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
加大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放性,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使全社会自觉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全民的资源价值观念,使人们形成水是一种有价值的有限资源且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共识。
2法律法规措施
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强制性的管理手段,才能使保护规划得以实施。依法治水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保护水资源意义重大。应完善和制订《营口市饮用水源地保护条例》《营口市地表水水功能区管理办法》《营口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营口市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条例》等。
3 水土保持监督措施
在预防监督工作中,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执行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立健全管护制度,在水土保持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对无明显水土流失的区域,以防为主,宣传和贯彻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保护好现有的水土保持措施,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管理,加大高效农业开发,发展经济林等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为主,退耕还林,并调整农、林、牧比例关系,加强监督管理,巩固治理成果,使生态环境建设走向良性循环轨道[4]。
根据《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督站网,明确监测机构的职责,完善监测手段。重点监测水土流失主要因子、不同类型区的坡面和沟道等各种工程拦蓄措施及植物措施的减沙效益、建设项目开发前后及建设过程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状况、弃渣的堆放位置及破坏地表植被的情况等,并定期依法公告。
4参考文献
[1] 付学功.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010(5):47-50.
[2] 吕明.清原县水资源管理与保护[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43-244.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恢复与补偿;保水技术
正文: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后,如何推动西部的发展很快就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期间,一部分学者提出了旨在彻底解决西部缺水问题,实现再造一个中国之目标的大西线调水方案,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经过为期三年的研究,学者们得出:西北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严格地说,西北地区应包括陕西、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正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的问题,那就是水资源危机。有资料显示:西北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235mm,年均降水总量为6965.3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1.7%;西北地区需解决饮水困难的人数为3815.4万人,占全区人口的43.8%;且西北地区人口密度低、耕地份额小。我国西北干旱地区虽缺少水资源,但是地域空间广阔,土地资源丰富,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因而至今其农业生产潜力还未充分发挥,人们还期望着在干旱土地上获得更多财富。然而,要发挥这类地区的潜力,还需要先解决这里的水资源短缺、可持续发展利用等问题。
第一步,在了解了西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我们需要坚持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道路。水不仅对维持生命必不可少,而且还有支持生态系统、经济发展、社区幸福和文化等的价值。“可持续的水利用”就是水的利用在无损于水文循环的整体性即无损于依靠水文循环的生态系统的情况下,是人类社会在无限期的未来岁月里能够健康的发展。因为,水资源是“关键资本”,不应采取违背“可持续性”原则的方式加以利用。可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包括:确定问题突出的各个方面;提出和评价技术的、管理的、程序的和市场的解决办法,以及改进地区和全球供水的公平性和提高效率的措施;促进水资源管理和框架限制的各个领域的公私合作;为提高认识的计划与媒体报道,区域的和国际的关于水资源保护的讨论、教育,以便为解决办法的深入研究等提供相应的投入。
因此,对于水资源利用而言,应当积极保护现有水资源,尽可能的修复已经被破损的水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保护水资源的行为给予应有的补偿,促进保护工作的持续进行;对任然破坏水资源的行为要执行必要的惩罚制度,以遏制水资源破坏行为的继续。
第二步,在走可持续水资源利用的基础上,对已遭受破坏的水资源加以修复,使之成为可再利用的水,达到节水、循环利用的作用。目前,水资源作为一种极为脆弱的自然资源,由于过度消耗和肆意排污,广大局部地区水资源正在遭受着严重破坏,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受到威胁。可见,对于水资源的修复与改善的重要性,它决定着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否可以顺利开展。
对于已遭到破坏的水资源加以修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环节。通过各类人工活动或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法律法规、行政措施及经济激励手段等),促使自然界中因各种原因在功能上受到损害的水资源恢复到能够凭借其自身水体净化能力来维持其一定的水体功能,将收到破坏的水循环过程通过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达到能够凭借水循环过程的自身水量补给来实现水资源数量可持续利用的目标。水资源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对以水资源恢复为目的的经济补偿,即水资源补偿。水资源补偿是以恢复水资源、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以使用水资源者、从事对水资源产生或可能产生不良影响的生产者和开发者,以及水资源保护受益者为对象,以水资源保护、治理、恢复为主要内容,以法律为保障,以经济调节为手段的一种水资源管理方式,是对水资源价值及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引起的外部成本的合理补偿。
第三步,完成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发展与对已破坏水资源进行的修复与补偿,我们需要对现有的水资源进行安全的保水措施。正如前面所说,现在我们面临着缺水、水污染等问题,只采取补救措施使不够的,更应该大力发展新的保水技术,使得我们现在所用之水有安全保障,同时为将来修复的水资源进行安全监测,力求做到全面、细致、安全、有保障。
由于技术、环境、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原先适用于湿润气候地区的供水保水技术不再适用于干旱地区。为此,就需要采用新的供水用水技术。一些古代文明发源的干旱地区在干旱供水、集水和保水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但还需要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来改造已有技术和开发新的技术,使之造福干旱地区的广大群众。事实证明:经过长期的努力,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适用于干旱地区的保水技术并付诸实践。比如,一些干旱地区增加水分的办法仅靠现有的供水系统,而不需要新的设施和装置,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水分可供利用。如用封闭导管(如塑料管)取代渠道和敞开水面的输水道来控制水面蒸发;又如,增辟更多水源,如收集雨水、咸水灌溉、海咸水淡化、污水资源化、人工增雨、跨流域调水等措施。再如,通过抑制水面蒸发来达到保水的效果。
总结:水是我们生命赖以生存的必需元素,有水才有生命。只有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更大限度的发展经济,走可持续道路。事实证明,只有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才可以带给人们最大的利益,最大的享受。所以,对于水资源,我们应该取之有度,更要用之有度。
参考文献
[1]高前兆、李小雁、俎瑞平《干旱区供水集水保水技术》
[2]李周、宋宗水、包晓斌、于法稳、王利文《化解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研究》
[3]张春玲、阮本清、杨小柳《水资源恢复的补偿理论与机制》
[4]张孝军、李才宝《可持续资源与管理》
作者简介
关键词:喷灌;道灌;环境保护;水土流失;农作物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059
0 引言
阳光和水是世界上绝对不可以缺少的。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地球的延续。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离不开水。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中,任何一个企业根本不可能离开水,然而用的多也就浪费的多,水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着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进入21世纪以来,农业的水灌溉是生态循环系统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能增加农业产值和效率质量的核心所在。但是因为近几十年水资源的缺乏和不合理的浪费,影响到了很多农业用田的合理灌溉。在新形势下,农业水灌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农业的发展和提升。
1 农业水利灌溉节水体系建立背景
农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也可以促进国家经济体系的增长。因此,农业基础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显得非常重要,也能促进农业经济水平的增长。农业想要持续发展离不开充分的水资源,只要提高水资源的管理,就可以提高农业水平整体的提高,从而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从目前的农业水资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思路看,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农业生产的生产总值,于此同时还必须的保持好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农业生产中水的利用很多种,包括地下水,地表上的水,土壤里的水分为主。只有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促进农业的持久发展。
2 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从建国以来,农业都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源泉。步入新世纪,我国对农业的基础建设进行的改革和创新,从基本入手,大大增加了农业的产业经济平稳增长。农业最基本的设施改善,能很好的解决农业水灌溉的成本,以及环境的保护。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会影响到综合性的发挥,必须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农业水利灌溉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资金补入不足,只要有生产就会需要资金维持,维护生产设备,及时进行设备维修让其发挥最大优势。第二,管理层混乱,各级政府部门分工不明确,管理随意,不能做出及时调整等问题。第三,灌溉中对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都是以挖渠引水的方法,而渠道两边都是以泥土为主,造成水土流失的浪费。第四,灌溉方法不正确,农业灌溉最基本的就是挖渠道从河里引水,钻井吸水,水库融水,河流分支的方法,采用整体灌溉,使得灌溉不均匀,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3 农业水利灌溉模式分析
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保证土地水分的含量,土地适合生产相对应的农作物,使用新技术保水剂的体系。建立合理的水管理系统,规范工程管理和管理制度,规划用水,优化水质,合理收取费用。
(1)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水泵或者管道利用压力将水均匀的洒在农作物上,能很好的保护水之源还能充分灌溉;(2)渠道防渗技术。渠道引水是我国农业灌溉主要方式,但是一般渠道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防渗技术是我国水资源保护主要措施。
4 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有效措施
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节水用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1 管理措施
(1)管理模式,现在我国很多水利都属于管理不到位层次不齐等很多方面的原因,水资源只要管理不善,那就会造成铺张浪费,所以说必须严格把控管理关,管理层,从最基本的方面做起,保护好水资源;(2) 利用现代化设备进行量测,对灌溉区域进行数据管控,能从异地检测到灌水地水的质量与情况,要实现输水自动化全能化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灌溉国;(3)合理安排灌溉区域水数量上的管控,合理分布水资源,避免不必要的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4)对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进行计算,按照天气的变化进行合理灌溉,保证土壤充分吸收水分,避免水资源的浪费;(5)利用当前的设备和技术手段,对需要生产的农田的土壤进行取样采集,种植更高效的农作物,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合理的灌溉,能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保证农作物的产量和水资源的保护。
4.2 工程措施
能做到整个灌溉工程的设备,管道,钻井以及相关设施的安全运行,能有效的提高水灌溉的高效率。还有就是能保证农田土地的质量,对萌芽的栽培耕种,降低成本,保证水土的环保性。这样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品质和产量,管控水土资源。
4.3 技术措施
(1)管灌: 是通过管道低压的方法将水运输到农田里进行灌溉,这种方法有助于在引水过程中造成的渗透和水蒸发造成的水资源浪费。和其他两种方法相比,管道引水方法需要维修以更换,运作成本相对很高;(2)渠道防渗技术: 渠道灌溉是比较普遍的方式,但是在传统的方法输水过程中,会造成地表水参透到地下水,造成水资源浪费,土渠两边都是泥土,水土一起流失造成环境的污染。防渗技术的研发能很大的缓解水土资源的流失和环境的污染,提高渠道的引水能力和自身保护功能;(3) 喷灌技术: 喷灌是水泵和专门的设备利用压力降地下的水吸上来进行喷洒似的灌溉。固定式喷头是指喷头指定一个地方进行喷洒,只能有喷头进行旋转而其他地方不变,半固定式喷头是指部分管道可以移动,还有移动是喷头除了引用水固定以外其他地方可以正常移动。喷灌技术对于水量进行正确计算,而很好的控制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灌溉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4.4 扶持措施
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对相对应的水利工程进行资金上的支持,从多个方面加大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充分发挥水的优势,从灌溉上下功夫,研究如何保证水充分发挥。
5 结语
综上所述,灌溉的方法必须得当第一不能浪费水资源,又不能污染环境,双管齐下,要完成双赢的利益,在社会主义的今天要充分利用每一次改革,每一次机遇,加强合理管控。要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优势,将土地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化,农业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经济产业支柱,搞好农业的产量就能保证社会的质量,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水。
参考文献:
[1]飞.浅谈农业水利灌溉中节水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2):285.
随着对省级层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考核工作的开展,山西省对所辖11个地市的考核工作也逐步展开。根据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实际,提出对所辖地市考核内容的侧重点,以突出本省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特色,有针对性地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关键词]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山西省
1概述
2011年,《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2012年,国务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对该制度进行了部署,要求建立水资源管理行政首长负责制。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的通知》,明确了全国各省(自治区)“三条红线”各项考核目标。
2014年,山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与《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分别由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办公厅。对全省实行该项制度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明确了全省11个地市2015年、2020年、2030年“三条红线”各项考核目标,建立了山西省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2014年,《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由国家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对考核组织、程序、内容、评分等做出明确规定,全面启动了对各省(自治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考核问责。考核内容主要为“三条红线”四项指标与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其中四项指标分别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幅、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包含用水总量控制6个分项、用水效率控制3个分项、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个分项、其他制度建设及相应措施落实情况5个分项,共17个分项。四项指标与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满分均为100分,占考核总分数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与0.7。2014年与2015年6月,国务院成立的考核工作组分别对山西省2013年和2014年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考核。
2开展省对市考核工作
目前,山西省明确了全省11个地市2015年、2020年、2030年“三条红线”各项考核目标,建立了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省对市的考核工作也逐步开展。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关键是开展考核工作,否则将无法落实制定的指标和任务,不能发挥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作用。因此,全面开展省对市的考核工作十分必要。水利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实施方案》中明确的考核内容,主要是针对省级层面制定的,虽然比较全面,但由于每个省均有其各自特点,故认为山西省对11个地市考核时,除对四项考核指标量化考核,包括省对市的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还应结合山西实际,且要有侧重点与特色,并要做到易于操作。
3山西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内容
3.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是用水总量控制的关键。实行水资源论证制度,山西省属全国先行省份。2007年,山西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山西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对审查权限、报告书编制要求、报告书审查受理、评审专家、审查形式等实施细则做出了具体规定。在此基础上,2013年又制定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规定(内部适用)》,使全省水资源论证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从制度上在省级层面得到了完善,因此,该工作的完成情况,可作为省对11个地市考核的一个侧重点,具体可针对被考核地市的市核准项目,其水资源论证工作开展的比率进行考核。
3.2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水资源的有偿使用对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及用水总量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水资源费的征收就是水资源有偿使用的具体方式。目前,山西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按照《关于促进节约用水调整我省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的通知》和《关于采矿排水水资源费征收事项的补充通知》执行。每年度省级根据各市情况,向市级下达本年度水资源费征收的目标,因此,该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也可作为省对11个地市考核的一个重点,可按照被考核市辖区水资源费征费目标完成率进行考核。
3.3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地下水作为重要水源及战略水源,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山西省已完成了超采区边界坐标摘录、划定了禁采和限采范围,即将由省政府颁布实施;另外,近年来山西省开展了关井压采工作,编制了《山西省地下水关井压采实施方案》,要求在兴水战略和大水网工程覆盖区、省引黄工程供水区、自来水网覆盖区实施原水直供、分质供水和关井压采、置换地下水。每年度省级均要根据各市的实际情况,向市级下达本年度地下水压采量目标,因此,该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也可作为省对11个地市考核的一个重点,可根据被考核地市下达的地下水压采量考核指标的完成度、开展关井压采工作情况、地下水水位回升或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增减情况进行考核。
3.4水生态保护近年来,山西省全面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开展以五大河流地表水、六大盆地地下水、19个岩溶泉域地下水为核心的保护与修复,基本覆盖了全省主要经济发展区域,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目标是通过5~10年时间,实现“河水长清、地下水稳、甘泉涌流”。针对岩溶大泉保护与修复,山西省出台了《山西省岩溶大泉水生态保护与治理修复工作指导意见工程实施方案技术大纲》,积极推进岩溶大泉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修复等各项工作。同时启动了晋祠泉等泉域的复流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因此,该项工作的完成情况也可作为省对11个地市考核的一个重点,可根据被考核地市水生态保护工作开展情况、重点泉域保护及名泉复流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
4结语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整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23101
0前言
近几年,国家政府逐渐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开始从多个方面加大了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强度,但是实际效果却不佳,并没有从源头上改善国内大江大河以及城市河流环境、地下地表水污染的现状。据相关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城市水污染比较严重,全国将近百分之六十的重点城市乡镇的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指标。此外,水资源浪费这一现象在国内也较为普遍,由于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灌溉的形式基本上采用漫灌的方式进行,而漫灌形式的有效水量只有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左右,生活污染水与工业污水不经过处理就随意排放,让很多水域都受到了污染,从而致使我国水资源短缺这一现象越发严重。
1分析我国水污染的现状
据笔者调查分析发现,我国水资源环境中主要的问题有三方面:第一方面就是水资源短缺;第二方面就是水污染情况严重;第三方面就是水资源浪费现象比较普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虽然我国在水污染防控这方面付出了许多的努力,但是还未跟上水污染蔓延的速度,控制效果不佳,国内许多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污染程度一直在上升当中。松花江、长江、黄河、辽河、淮河、海河和珠江是我国最为主要的六大水系,据断面水质调查显示,达到或高于地面水环境质量三级指标的河段有34.3%,其中一类水质占整体总量的7.9%,二类水质总量占总体的22.3%,三类水质总量总体的5.6%;另外的65.7%的河段水质通常情况下为四五类,或者是更低的劣质五类,这一河段的水源完全不能作为饮用水的水源,其中四类水质占总量的193%,五类水质占总量的8.3%,劣质五类的水质占总量的34.6%。
目前,国内还有一部分湖泊受到的污染程度相对来说更为严重,例如巢湖、滇池等湖泊均处于严重的富营养状态,检测其水质为五类至劣质五类之间。在1998年时,我国监测到发生赤潮的海域就多大27起,其中东海有7起,南海12起,渤海与黄海一共8起,赤潮污染严重破坏了我国的水资源系统和近海的生态环境。相对来说,我国本来就是一个较为缺水的国家,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城市均处于缺水状态,再加上水资源受严重污染,从而致使缺水情况更加严重。水资源污染不但能够大大降低水体的利用率,还会加剧由于水资源短缺而引发的矛盾,从而导致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受到阻碍,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民生水平将会造成威胁。
2我国水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2.1水资源保护的意识不强
水资源过度浪费,大大增加了城市供水的负担,形成了与水资源短缺相反的矛盾现象。比如我国一些农业生产大省,大部分的农田都是采用漫灌的方式来进行灌溉,这种灌溉方式耗水量极大,但是灌溉有效率却十分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灌溉技术的发展。同时,由于城市发展长期受到经济优先思想的影响,很多城市的水资源保护并没有严格落实,在经济发展的大局面下水资源保护就显得可有可无,有些地方的执法力度不佳,盛行地方保护主义。正式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一些受到地方官员保护的工厂企业就没有按照环保排放方案来进行污染物的排放,把一些未经过净化处理的工业废料就直接排入河道中,对河道造成直接的影响,这一类的工厂企业往往可以给当地政府或相关机构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这些工厂企业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却给居民的健康埋下的隐患。
2.2水资源管理的保护提出存在漏洞
我国的水资源保护管理主要是从环境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控制,并没有对水污染的根本要素进行分析并管理,各项保护措施并没有落实到实处,致使我国的水资源管理成为了纸上谈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第十二条规定,城市水资源保护要实施行政区域与流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并要有国务院水利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管理、调配和监督。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水利部门只是负责地表水的开发与利用,国土资源部负责地下水的开发与利用,环境保护部门负责水污染防治工作。
同时,多个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致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作往往会出现矛盾和利益冲突,致使合作化管理模式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从而对我国的水资源保护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在水域污染控制能力的评价中,水利行政部门所提出的限制排污总量指标对环保部门的约束力在法律层面上部明确,每个地方的做法方式都不一样,严重影响了“纳污总量红线”的执行力度。
3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的优化措施分析
3.1统一策划,优化水资源配置,通过多渠道保障城市供水
(1)在对个地区水资源与制定流域进行规划时,必须把城市居民供水作为首要考虑要素。根据河流和区域水资源规划,应该在最快的时间内策划出城市供水规划方案,并把这套方案融入城市规划体系当中,让其成为城市发展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些非常缺水的地区,应该在综合考虑开发当地水资源、节水和防止水污染的基础上,根据区域的位置来实现跨区域调水。
(2)增强城市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的力度,注重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首先要科学确定供水水源的顺序,通常情况下的城市用水供水顺序为先地
表水、后地下水或者是先当地水、后过境水。改善传统
的单一化供水措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科学的水网系统,实现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优化调配,是一种新型的水资源调控措施。
(3)重点关注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将其纳入水资源的统一调配体系当中,同时对其实施优化管理。国内一些干旱极度缺水的城市,就应该注重雨水、洪水和微咸水的开发与利用,沿海城市则应该注重海水的净化处理技术,让海水在通过净化处理之后可以达到饮用水的标准。
3.2严格管控水污染现象,提高水资源保护的级别
3.2.1保护低下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往往会因为超标采集而导致路面沉降或海水倒灌,因此,地下水资源的采集必须划分区域,并向社会公办开采信息,同时建设替代型水资源。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必须综合考虑到城市自然水生态系统循环的各种需求。全方位开展农业水资源污染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养殖场这方面的综合治理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
3.2.2消减污染物排放量
清洁化、环保化的生产方式是未来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社会向着环保化发展的趋势,只有降低了工业生产的排污量才能够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对于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来说,工商业水污染防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任务。为了提高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效率。推行清洁化的生产是否有必要,从水污染的源头开始治理,让传统的生产方式得到明显的改善。对于一些不能达标的生产企业,必须责令让其进行关闭整改,在整改过并检测达标之后则可以让其开发生产。此外,还应该建立专门的污染排放监控工作小组,对其实施全面的监控管理。
参考文献
[1]王荣,曹峻霄,王欣,等.水污染的危害引发的思考[J].科技视界,2013,(21).
[2]梁本凡.淮河流域水污染治理与措施创新[J].水资源保护,2006,(03).
[3]马毓延,马春峰.关于水污染治理战略对策的思考[J].吉林水利,2007,(05).
[4]王文龙.对中国跨区域水污染治理困境的理性思考[J].人江,2008,(03).
[5]张忠祥.国内外水污染治理典型案例分析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水工业市场),2009,(Z1).
[6]张阳,黄德春,汤云超,汪群.基于博弈论的流域水污染治理约束优化模型[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03).
[7]黄德春,陈思萌,张昊驰.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水资源保护,2009,(04).
规划在全面分析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研究并制定了近期2020年和远期2030年规划目标、总体布局,完成了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四大体系规划,提出了干流及48条重要支流和湖泊的规划意见,进行了规划方案环境影响评价和实施效果分析,是指导今后10~20年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的纲领性文件。
总体目标
(1)2020年。2020年以前,长江流域将处于强化治理开发,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应通过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不断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基本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控制在25%左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达36%左右),有效遏制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达标率达到80%),全面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2)2030年。2020年至2030年,长江流域将处于治理开发与保护并重、更加侧重保护的阶段。应通过完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基本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控制在30%左右,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率达45%左右),全面维系优良水生态环境(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达标率达95%以上),基本实现流域综合管理现代化。
总体布局
长江流域治理开发与保护应在注重保护长江生态功能,遏制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修复已造成的不良水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长江的服务功能,在现已形成的治理开发与保护格局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完善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使长江永远成为一条生态环境优良、造福人类的健康河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防洪减灾体系总体布局。应遵循“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按照“人水和谐,江湖两利,左右岸兼顾,上中下游协调”的原则,安排好防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既要解决大江大河防洪安全问题,也要重视解决中小河流防洪和山洪灾害的防治问题。一是加强堤防工程建设;二是推进蓄滞洪区建设;三是新建防洪水库,进行病险水库及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四是整治干支流河道;五是开展支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六是强化涝区治理;七是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
(2)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总体布局。应坚持“综合利用”的方针,按照“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兼顾三生用水”的原则,在全面加强节约与保护的基础上,安排供水、灌溉骨干水源工程和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大力发展航运,不断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一是做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加强城乡供水体系建设;三是抓紧灌溉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五是推进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六是加快航运发展。
(3)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总体布局。应贯彻“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按照“在保护中促进开发,在开发中落实保护”的原则,开发与保护并重,正确处理好治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以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和水生态系统承受能力为基础,合理把握开发利用的红线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在防治水害和开发水资源的同时,维系优良的水生态环境。一是强化水资源保护;二是加强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及修复;三是推进水土保持;四是做好水利血防。
(4)流域综合管理系统总体布局。应按照“民主、协调、权威、高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流域综合管理体系。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二是健全体制机制;三是加强执法监督;四是强化水行政事务管理;五是提升管理能力。
[关键词] 水资源现状 加强宣传 健全法规 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和进步的今天,社会各行各业都竞相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鲜气息。但是在社会工业以及高新科学技术不断扩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水资源也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是人均占有量水平较低,而且水污染的现象时有发生,带来了很多难以估量的后果;全国的污水排放量急剧增长,农业和工业方面的用水以及随意排放使得水质不断下降,在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出现供水紧张的现状;人们不断地开采地下水资源,破坏了大量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得到及时的补救和解决,才能逐步缓解水资源现状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问题,也逐渐权衡社会的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和利益,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以下几个措施将作出较好的说明。
一、加强宣传、引导与教育。群众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力量,在进行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的进程中,在群众中进行有效的宣传、引导和教育,不仅可以使得水资源的相关措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拥护,而且可以让各项政策在更大的平台上得以发展和创新。具体来说,相关部门必须尽可能深入持久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手册以及画报等在群众生活中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得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等理念深入人心,提高人们节水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为相关措施的开展打好坚实有力的基础;社会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有效措施引导各个学校设置有关水资源方面的课程,建立独立的水资源教育实习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将“节水经济、节水社会”等重要理念深入内心,督促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合理用水;要合理丰富水资源知识的宣传形式和手段,通过组织一些社区文化活动、有奖知识小问答、科学用水好榜样等活动激起社会群众参与其中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的进程中来,节省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形成“开源节流”的良好社会风气。总而言之,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加强有关水资源现状、知识、保护必需性等内容的宣传,不仅可以为水资源工作的开展作好强有力的铺垫,而且在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以及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二、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自从1988年《水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水资源的利用、保护、开发以及管理等步入了“依法治水”的轨道,并逐渐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相关法律只有不断地根据最新情况进行健全和完善,才能使得各项工作在更规范的环境下得以进步。详细一点来讲,首先,各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需要,针对水资源的发展现状不断地完善诸如《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细则法规,给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实质有效的明文规定,减少破坏水资源等不法行为的出现;其次,要尝试着建立一个能统一协调与水资源有关的各部门在责任以及利益方面分配得仲裁机构,针对工作中出现的责任扯皮、法规条款执行的错误出发点等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完善,使得各个部门的职责更加详细和具体,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不可替代的活力因素,促进整个工作系统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再者,根据相关的法规条例建立和形成以经济手段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使得水德价值属性在市场中得以实现和稳固,利用商品化、市场化的方式调节水价,以保证水价格与价值之间有着均衡的关系,让市场的有利因素促进水法规的不断补充和创新;还有,基于如今用水效率极低、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各级水资源管理部门应该以身作则,通过有关“节约用水”的条例规范的实施,使得节约用水的理念在更加健康和广阔的空间得以成长,也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节约用水的进程中来。只有根据现实情况和市场的发展要求进行各类水法规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使得水资源管理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在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宏观视野下,确立水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依据社会发展的最新趋势调整相应的政策和工作步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水资源发展中的必然选择,也是相关工作与时代的发展并驾齐驱的重要举措。要推进水价改革,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以及取水许可的配套制度,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前提下实现跨区域用水,均衡各地用水短缺不一的现象;在合理地利用科学信息技术研制、开发有关节水的新工艺和新产品,为节水管理技术水平管理的提高提供催化剂的作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服务网络等措施;各地区、各社会领域要根据本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来规划相应的发展布局,转变用水方式,在提高用水效率的基础上使得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现有水资源利用的配套设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化和创新,研究推广诸如污水净化利用机器等大批节水设备,引导各企业践行雨水净化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效率,为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束语: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的物质条件和媒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在促进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不断地通过探索和实践发掘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手段,促进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参 考 文 献
[1]左战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发展的全息性》.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3)
关键词:美国 水资源管理 培训报告
为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水资源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由水利系统17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赴美培训团”,于2002年5月16日至6月5日在美国东、西部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考察和业务交流活动。培训团在美期间,与美国内政部地质调查局、垦务局,美国供水协会、供水公司协会,加州水资源局以及垦务局所属的南加州地区办公室进行了业务交流,听取了这些部门有关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对美国水资源状况、水资源调查评价、监测、规划、供水管理、节水、污水处理等方面经验和作法的介绍,重点学习考察了加州水利建设和管理情况,参观了胡佛水坝、“北水南调”工程、旧金山市赛斯特水坝、圣路易斯蓄水池、城镇节水和农业节水微灌工程等。
一、美国水资源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洲中部,总面积937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地域上平原、山脉、丘陵、沙漠、湖泊、沼泽等各种地貌类型均有分布,山地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丘陵及平原占三分之二,境内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间低,东部与西部大致以南北向的落基山东麓为界,也是美国太平洋水系和大西洋水系的分水岭,两边的气候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
美国河流大都为南北走向,主要水系为:墨西哥湾水系,由密西西比河及格兰德河等河流构成,流域面积占美国本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太平洋水系,包括科罗拉多河、哥伦比亚河、萨克拉门托河等;大西洋水系,包括波托马克河以及哈得逊河等;白令海水系,由阿拉斯加州的育空河及其它诸河构成;北冰洋水系,包括阿拉斯加州注入北冰洋的河流。
根据降水量的自然分布,美国水资源特点可以概括为,东多西少,人均丰富。全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60 毫米。以西经95度为界,可将美国本土化分成两个不同区域:西部17个州为干旱和半干旱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西部内陆地区只有250毫米左右,科罗拉多河下游地区不足90毫米,是全美水资源较为紧缺的地区;东部年降水量为800至1000毫米左右,是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美国水资源总量为2970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接近12000立方米,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二、 美国水资源管理情况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建设,美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已基本形成体系,对局部洪水的控制和西部水资源的配置都达到了较高水平,可以说,美国大规模开发利用水资源的阶段已经结束。在进一步开发利用水资源已受到生态和环境强力制约的今天,美国水资源工作的重心已转向高效管理,重点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防治水污染。其水资源管理的主要特点是:
1、以州为主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由于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水资源属州所有,水资源管理基本以州为主进行。全国无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管理行为以州立法和州际协议为准绳。州以下往往分成若干个水务局,对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等涉水事物统筹考虑,统一管理。以我们考察的南加州都市水务局为例,这个成立于1928年的水资源管理机构,起初只负责6个县,5200平方公里的供水事宜,向州供水工程买水再向下一级水务机构趸售。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水务局的职能已不可能拘限于单纯的供水,而是必须统筹考虑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生态用水需求,统一规划调度外来供水、区域内地表水、地下水以及废污水处理回用,以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尽管这样的水务局不是政府部门,但州立法赋予其管理权限,对区域水资源、水环境负总责,使美国的水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统一管理。
2、行政措施主要体现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州为主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并不意味着联邦政府在此方面只能袖手旁观。历史上,美国联邦有关部门一方面进行过大量水利基础设施工程的建设,一方面也协调制定并监督执行了许多州级分水协议。在我们走访的内政部地质调查局、垦务局等部门,目前都有一些规划、计划在制定或执行中,这些计划涉及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质监测、节水、水生态系统恢复等等,都由联邦投资保证执行。通过规划、计划的制定实施,促进美国水资源管理更趋科学和高效。在加州水资源局,政府工作人员正在着手修改“加州水资源计划”。于1957年制定的“加州水资源计划”写入了加州的法律,即每五年就要修改一次该计划。此次修改将增加干旱对策、节水措施、环境气候变化等新内容,并对未来10年加州水资源供需作出预测。水资源局今后的行政措施将主要通过这个计划的实施得以体现。
3、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水价制定遵循市场规律。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国家,市场驱动机制无所不在。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到供水区域内水资源的配置,其融资、供求均通过市场机制调控。在南加州都市水务局,来水、蓄水、输水、抽取地下水、废污水处理、地下水回灌等都是有偿运行的。水务局根据用水需求和供水情况,通过水资源调度模型进行实时调度,以满足用户需求。这个调度系统运行的基础就是市场化管理,水资源按质和成本论价。不同的价格决定了各种水源的分配,也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废污水得以处理回用,使水资源向效益更高的产业部门流动,即“水往高处流”。
美国的水权与土地所有权密不可分,在水资源使用权的继承、流转和交易上,各州有较大不同,因涉及较多法律问题,都非常繁琐。近年来,在美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水银行的水权交易体系,将每年水资源量按水权分成若干份,以股份制形式对水权进行管理,方便了交易程序,使水资源的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美国水价的制定遵循市场规律,基本上要考虑水资源价值、供水及污水处理成本、新增供水能力投资。水费包括供水债券、资源税、污水处理费、检测费、管线接驳费等等,水价每年修订一次。美国也注重水价对节约用水的杠杆作用,近年水价年增幅达到8%,对1985年以后全国保持用水零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水权、水价和水市场的运营,使开源和节流成为市场机制调控的自觉行动,尽管存在管理失灵的问题,但在促进美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4、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管理的重点。美国各级水资源部门在谈到目前水资源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时,都强调节约和保护的重要性。美国用水结构在20年前已基本趋于稳定,居民生活用水所占比例较高,在1950年至1980年的总用水量增长期内,农业、工业由于结构调整、降低成本以及对废水排放的严格限制,用水一直在下降,增长较快的就是城市居民和服务业用水。为此,美国水资源较紧缺的西部各州采取了许多节水措施,推广家庭节水器具,改革水价,开展节水宣传等。有的州对居民用水的限制措施非常细,甚至连灌溉草坪的时间都有明确规定。为了鼓励节水,政府规定了详细的经济政策,凡家庭、商业单位、工厂采取节水措施的都有不同程度的奖励补贴。节水措施有效遏制了用水量增长的势头。现在,各有关规划、计划中都把节水作为主要措施加以突出,尤其是西部各州,在开源与节流的关系中,首先强调的就是节流。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美国十分重视减少对江河的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的维护。目前全美建有20000多座污水处理厂,各种规模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保证了较高的污水处理率。一些城市划定了大面积的水源保护区,如旧金山政府就购买了饮用水源地集水区,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美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维护进行了大量研究。联邦垦务局所管理的西部水库,都规定要下泄生态水量,以保证动植物对水的需求。美国地调局近年启动了一项计划,对全国地下水进行监测评价,以推动各州采取回灌等措施,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
5、新技术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在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实时监控等方面,美国有关部门广泛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遥感技术,卫星传送,地理信息系统等。美国地质调查局负责水资源的监测、评价和科研工作,共设有覆盖全美各个河流和水源地的7028个观测站点,技术手段十分先进,这些监测站点全部与卫星联网,任何一个站点上发生在两小时以前的监测数据都能在因特网上查到。该局不仅开展正常的水资源观测和评价工作,近年来,还率先运用数学模型进行了全美地下水的水量和水质方面的研究工作,其技术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水资源实时调度在美国也很普遍,许多供水区都是通过计算机模型完成对水量的分配,自动化控制对水资源的科学配置起到了促进作用。
6、不断进行改革。美国的水资源管理处在不断改革中,体制问题是改革的重点。目前呼声最高的就是供水与污水处理业的私有化改革。由于美国环保部门对供水提出了更高的水质要求,大量20年以上管龄的供水管道需要更换(占70%),加之水处理成本也要增加,供水业对资金的大量需求呼唤私人资本的注入。美国目前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企业90%以上是县、市及各种社区所有,资金不足,人才缺乏,使企业改造举步维艰;而投资回报率达到20%的美国供水业,对其国内和海外的私人资本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供水与污水处理业私有化趋势明显。在一些地区,私营水厂和委托管理的水厂越来越多。美国水公司协会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水厂体制变革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水质提高了,用水户投诉率降低了,经营成本降低了。更重要的是,私有化带来了资金、工作效率、优质服务,为美国水业注入了活力。 三、美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北水南调工程
与我国相类似,美国的西部较之东部也是主要的缺水区域。美国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主要由太平洋沿岸山地、哥伦比亚高原、科罗拉多高原以及落基山山地组成。太平洋沿岸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干旱无雨,以冬季降水为主,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少于500毫米,尤其是毗邻太平洋的加州地区,在全美人口密度最大,工业和城市化程度很高,水资源不足长期以来是美国联邦和加州政府十分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美国漫长的西部开发历史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始终是重中之重。早在1902年,联邦政府就设立了垦务局致力于中西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过近100年的努力,在西部已经建成水库348座、泵站267座、渠道21.6万公里、输水干管2300公里、水电站58座。这些工程的建设,为美国西部水资源的配置,为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有了胡佛水坝,才有内华达美丽的城市拉斯维加斯;如果没有北水南调工程,今天的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将风光不再。
美国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典型就是北水南调工程。北水南调工程是加州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配置性工程。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南北狭长,地形起伏,雨水分布不均。北部雨水较多,常有洪水;南部人口密集,降雨稀少。尤其是南加州,聚集了该州2/3的人口,又是经济高速发展地区,水资源矛盾十分突出。这一地区主要依靠从东北内华达州科罗拉多河引来的部分河水和地下水。但随着各州对本州水源的控制和保护,加上地下水超采引起地面下沉等情况,迫使加州政府于20世纪50年代起,统筹考虑解决北涝南旱的水资源配置之策。1960年,加州全民公决支持北水南调计划,使全长600多公里的调水工程得以开工建设。该工程主干道于1973年竣工,此后,完善和配套工作一直未停。整个工程建有28座大坝和水库,22座抽水站和一些发电站,年调水量近50亿立方米,供加州2000万人使用,调水量的70%用于城市,30%用于灌溉360多万亩农田,是目前美国乃至世界距离最长扬程最高的调水工程。
北水南调工程主体投资17.5亿美元,全部来自长期债券,由州水资源局根据用水需求与当时的29个地方水务局签署长期用水合同,再用水费偿还债券。这种市场化的资金运作,不仅解决了工程建设的资金问题,也为工程的运营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目前的情况看,北水南调工程的建设是成功的,即使美国对水利工程建设反对最激烈的环保人士也充分肯定这一工程的功绩。
四、体会和建议
通过赴美水资源培训考察,针对我国及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的实际,我们深切感到,美国作为一个水资源条件较好的国家,又有多年来大量水利设施建设的基础,仍然高度重视水资源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很值得我们学习。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一是美国基层水务局的模式和供水业的改革,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有借鉴意义;二是美国水资源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实施,对我们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与如何保证实施有借鉴意义;三是在深入研究水权、水市场及制定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政策上,美国的做法值得学习;四是水资源管理的先进技术可以学习交流;五是西部地区水利建设从资金筹措到运营管理能够从美国西部开发的做法中学到经验;六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如何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系统应当借鉴美国经验。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体制保障。从美国水务局的运行情况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涉水事物的统筹治理具有体制上的优越性。我国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应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国家和地方应制定政策予以推动。目前,我们在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上主要着重于理顺城乡水资源管理体制,在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以及回用的管理上比较薄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的统一管理。要指导水务部门积极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做到政企、政事分开,推动供水企业的改革、改组和改造,引入竞争机制,增强运营活力。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编制落实好水资源规划。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水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统筹安排今后水资源的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要汲取以往教训,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前期基础资料的整编,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编制出管用、落实的规划。
3、适应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深入研究制定促进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经济政策。我们过去过多的依赖于行政政策进行管理,对经济问题研究得很不够。水价、水权和水市场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要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水价这一杠杆促进节水,依靠市场对水资源实施配置,在全社会建立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机制,为“十五”期间全国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