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红营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章主要向大家介绍了中学英语论文参考文献多篇写作及规范格式,与文献撰写案例;以中西传统节日起源中的文化差异标题为参考。
参考文献:
[1]吴友富,张梅芳.西方节日与文化背景知识[J].外语电化教学,1997(3).
[2]倪大听.美国的节日文化[J].世界文化,1998(3).
[3]傅德岷.中国传统节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4]AnthonyFA.Thebookoftheyear:abriefhistoryofourseasonalholidays[M].USA:OxfordUniversityPress,2003.
[5]郭贵丽,张立玉.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8):55—58
附1:中西节日文化比较
参考文献:
[1]吴克礼.文化学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205
[2]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4
[3]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05
[4]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1
[5]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4
[6]《圣经·创世纪》1:29-30
[7]乐黛云.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14
[8]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222691.html
附2:节日文化:中西比较及其启示
[1]赵凤玲.比较文化视域下的节日文化论略[J].文化学刊.2007年第3期,总第5期,P178.
[2]郭贵丽,张丽玉.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8月,第32卷第8期,P156.
[3]李蜜.中西方重大节日对比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6月,第21卷第3期,P77.
[4]杨国枢主编.中国人的心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P63.
[5]房泽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D].2008年10月,P47.
[6]房泽庆.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的比较[D].2008年10月,P34-36.
[7]赵东玉.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P196.
[8]赵凤玲.比较文化视域下的节日文化论略[J].文化学刊.2007年第3期,总第5期,P177.
[9]断裂、整合中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DB/OL].
http://gmw.cn/content/2005-03/09/content_192467.htm
[10]张承平,万伟珊.文化的普适与包容——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1月,第17卷第4期,P69.
附3:中西传统节日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宋科.浅议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J].海外英语.2011(02)
[2]罗红.中西文化差异对英汉习语的影响[J].琼州学院学报.2010(04)
[3]赵爱华.从中英文动物比喻的不同看中西文化差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4]陈立涛,吴雄鹰.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J].中国成人教育.2007(23)
论文摘要:网络营销以其独特的优势,已经成为城市营销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我国城市网络营销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营销观念、资源、政策以及对网络营销工具的整合使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一、网络营销在城市营销中应用的发展进程
我国的城市网络营销是从政府网站的建立开始的。从1999年的“政府上网工程”,到2007年底,全国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形成。国务院部委、省、地市和县级政府网站的拥有率分别达96%、100%、98.5%和83.5%。近年来,城市网络营销开始向多样化发展。许多城市开始在互联网投放自己的城市广告,纷纷打造自己城市的网络名片。青岛市注册了“帆船之都”的通用网址。成都市将“中国休闲之都”的通用网址注册名下。“中国公安第一博客”、“中国部长博客第一人”等政府部门博客和官员个人博客的成功为城市博客的开通提供了契机。2007年4月,“杭州城市播客”在新浪网正式开通,开创了全国城市播客的先河。
二、网络营销在城市营销中应用的发展瓶颈
1、营销主体对城市网络营销的认识不清晰
网络营销作为城市营销的发展手段,城市主体对网络营销的认识制约城市营销的发展。我国的城市网络营销起步较晚,对相应的理论知识积累不够。城市网络营销是什么,在城市营销中占据怎样的地位,网络营销具有哪些优势,如何最大化效用的利用这些优势等等都是城市主体必须解决的问题。
2、城市网络营销人员素质层次不齐,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营销人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网络营销的发展。营销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对城市营销的方法以及网络营销工具的使用认识不够。另外,城市营销主体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营销人员大多身兼数职,造成责任不明确,营销目标缺乏长远规划。
3、城市营销中对网络营销的应用缺乏系统性
营销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对网络营销的应用同样如此。进行城市网络营销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应该是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各个行为活动之间具有系统性。但是目前我国的城市网络营销没有系统化的思想,缺乏有效协调,造成了网络营销目标与城市营销目标不相一致。例如许多城市的政府网站宣传的城市形象与城市营销的整体形象有偏差,另外网站的信息及内容不及时更新及维护,网站的建设缺乏测评和监督,营销效果也不尽人意。
4、营销主体对网络营销工具的整合不到位
网络营销工具是营销主体为实现营销目标而使用的各种网络技术、方法和手段。常用的网络营销工具包括网站、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博客、RSS等。在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网络营销活动中,大部分城市对网络营销的应用仅仅局限在政府网站的建立,对于其他的网络营销工具认识不足,不能充分利用搜索引擎、论坛、博客等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城市营销。而大多数政府网站只具有功能,不能进行双向沟通,并且同质化的营销手段不能在竞争中实现突围。
三、网络营销在城市营销中应用的发展对策
1、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城市网络营销观念
网络营销作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我国的网络营销已进入应用和发展阶段,网络营销服务市场初步形成,营销工具与手段不断涌现和发展。城市营销主体需要加强对网络营销理论学习,不断强化城市网络营销意识,树立正确的城市网络营销观念,组织开展城市网络营销的学术研究,借鉴先进地区的网络营销成功经验,引入商业领域市场营销的理论和经验,解决城市营销所遇到的难题。
2、提高营销人员素质,建立专门的城市网络营销机构
城市营销主体应当建立专门的城市网络营销机构,负责制定网络营销整体规划并指导各部门行动。城市网络营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营销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网络营销工具。营销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网络营销的成效。通过对营销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与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促进城市网络营销的持续健康发展。
3、加强政策引导,增加经费支持
在我国,城市网络营销所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各种政策还不健全。城市管理者需加强政策引导,改革城市网络营销的组织体制,建立城市网络营销的协同机制。
此外,城市网络营销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但城市所拥有的营销资源和经费却明显不足。在如此有限的预算约束下,城市管理者常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增加经费支持可以为城市网络营销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4、整合网络营销工具,进行全方位网络营销
单一的营销模式不能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不同的网络营销工具各有特点,通过有效地整合,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形成优势互补,对城市进行全方位网络营销。
政府网站是当地居民和企业办事及了解信息的窗口,更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包括投资者和人才在内的外界,了解一个城市的第一渠道常常就是这个城市的政府网站。政府网站提供的信息具有权威性、真实性等特点。政府网站应当重在维护,坚持信息公开性、及时性等原则,注重公共服务,增强网上服务能力。
网络广告与传统媒体广告相比,成本低,形式灵活,给人以更直观的体验、更强的感染力,传播具有实时性与广泛性,因此在具有比较高认知度和忠诚度的大型门户网站投放城市广告,可以有效地对城市品牌及形象进行传播。
网络社区是一群兴趣爱好相近的人进行讨论交流的场所,具有专业性的优势,因此营销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收集反馈,有更好的口碑宣传效果。在城市网络营销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商业投资、旅游等相关网络社区,增加目标受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分享资源和信息,形成归属感。
博客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并且能通过口碑营销在网络上传播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另外,博客比其它网络营销模式更具亲和力,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
[1]诸大建,邱寿丰.城市营销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突破方向[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论文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丰富和完善与专业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则是高校办学特色之所在。结合我院电子商务课程建设实践,探讨如何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旨在培养高素质适合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来进行的商务活动,随着互联网及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电子商务应用也愈加广泛。几年的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普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优势,就在于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保证。因此,如何构建电子商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是目前所面临的课题之一。
一、电子商务课程实验教学现状
电子商务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把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商务环境的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才可使学生真正掌握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性专业人才。从目前我校的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实践教学课时及条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二是实验教学管理的脱节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电子商务实验变成了上网。
二、构建电子商务课程实验教学体系
1.计算机网络及互联实验。计算机网络是电子商务实现的重要技术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加深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体系结构,培养学生知网、组网、管网以及在网络环境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2.网上交易模拟实验。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模式章节之后,可以通过网上交易模拟软件对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进行实验。目前网上交易主要采用三种模式,即b2b、b2c和c2c,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模式的网上流程、操作步骤和交易特点,以巩固和加深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理解。
3.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实验。学生学习过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章节之后,可以针对金融企业在电子商务中活动的作用进行实验;实验内容包括网上银行服务、电子钱包管理和证券电子商务。通过访问银行网站或使用网上银行模拟系统,了解网上银行服务的特点和主要功能,熟悉使用网上银行的申请步骤、服务流程等;也可以下载电子钱包,了解电子钱包的功能和使用流程;另外还可以进入中国银河证券网等证券交易网站进行实验,以掌握网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流程和基本特点。
4.物流管理实验。物流系统是电子商务系统的基本支持系统,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物流必须通过物流配送体系来实现。学生在学习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课程后,可以通过本实验,加深对物流系统的具体操作步骤、运作流程、原理及管理策略等知识的掌握,提高对于物流系统各类流程的理解及其运用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一定的物流管理控制能力。
5.网络营销实验。网络营销也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新闻组信息实验、网络广告模拟实验、搜索引擎实验、邮件列表实验及产品实操实验等。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新闻组的使用方法和流程,了解新闻组服务的安装与配置并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营销;了解搜索引擎的特点、结构和功能模块;了解网络广告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有助于学生设计和完善网络营销广告计划;了解邮件列表的用途、掌握邮件列表注册、订阅和创建的方法等;通过部分产品,在网上开店或通过中间商销售产品,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
6.电子商务安全与认证实验。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实验内容包括数字证书的使用、ca认证实验、邮件的加密与数字签名以及网络攻击与防范实验等。在数字证书实验中能够使学生了解证书的申请方法和用途、掌握证书下载、导入、导出、安装、使用的具体方法;通过ca认证实验,可以了解数字证书管理的内容,掌握证书审批的操作步骤等。
7.电子商务综合运用实验。通过在网上访问实际应用的电子商务系统,对系统的网络平台、业务系统、经营模式、信用体系、安全措施、营销策略等进行深入的考查和比较,分析每个系统的特色、构成和竞争优势,启发和引导学生将电子商务知识综合运用于商业活动之中。具体实验内容和形式可灵活掌握,比如从某个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入手,对系统进行全面剖析,认识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及其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推动作用,了解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过程,树立电子商务系统运营和实施的直观概念。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必须改革,替代的则是以案例教学法为主要特征的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以此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加大实践训练,提高学生技能,实现能力培养预期。
积极采用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及相应的电子教案,采用多媒体教室授课,使课堂教学生动、直观,这样可以减少板书的时间。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应用校园网、电子图书馆、等数字化教学环境,把用语言叙述非常困难的具体事物轻而易举的用图像、动画来表达,它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把一切因为条件限制而不能搬进课堂的情境,让学生感知,使学生产生一种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通过e-mail、博客等形式下载课程纲要、电子教案、演示文稿、习题库、案例集、实验指导等,从而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
四、改进考核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体系的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可以反映实践能力培养的结果是一个什么程度,是否达到能力培养目标。首先,是考核内容的确定。根据课程教学计划,其考核内容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网络营销环节,一方面要考核其理论知识,更重要考核在网络上实际操作能力。其次,是考核的标准要规范化。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考核质量分析制度。最后,是考核的方法要多样性。如闭卷与开卷笔试、闭卷与口试相结合、上机测试、作业与调研报告、论文与设计等相结合方法,改变传统一次性闭卷考试方法。
参考文献:
[1]吴亚红.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6,(1).
在制定房地产产品策略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位置条件。房地产产品的位置条件是打造核心产品的首要条件,位置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房地产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一般而言,应选择拆迁补偿费用低、交通方便、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段进行开发。就商业房地产开发而言,开发项目应处在交通便利区、人流量集中区,把握好交通及客流“两大动线”,商铺投资的回报率才可能实现。从交通便利性来讲,轨道交通、公共交通都发达的地方自然能带来更多人气,例如,北京老牌商圈西单、王府井就具备了这些交通优势。另外要注意的是,商业的最佳位置一定不要在交通主干道旁,因为这相当于多了一个天然的交通隔离带。外部交通固然重要,但商业体内部的交通流线如果不顺畅,同样会将消费者拒之门外。如果说交通动线决定了多少人会经过商业房地产项目,那客流动线就决定了消费者与商品摩擦的机会。曾有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商家对一个商业项目的外部环境非常满意,但一进到商场内部就马上放弃了进驻的想法,往往只因为电梯数量不够。因此,从客流动线这个角度讲,商业房地产项目的内部的合理设计能够让消费者在商业体中逗留更长的时间,从而产生更多消费,更多的利润。就一般居民住宅而言,要注意交通便利、环境安静、服务设施齐全等方面的条件。
(二)产品设计: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对设计者而言,应放下专业人士的架子去听一听你设计的房子中住户的想法,去听听策划人员的意见;对策划者而言,加强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真正的深入群众去探求市场的声音。关键是整合设计的产品属性与策划的市场属性,找到中间的最佳结合点。设计建筑设计师与策划专员应该共同商讨、相互协作,根据目标客户的特性分析,作出房产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户型设计、配套设计、物业服务等。
(三)品牌设计:我国目前房地产品牌策略以副品牌为主导,即将现有品牌与一个新品牌相结合,从而为产品冠牌的方法。如万科开发的万科-星园、万科-青青家园等楼盘,既可以从整体上对公司品牌的联想和价值加以利用,又可以创造具体的品牌信念,帮助消费者更形象地了解新产品。
建立产品品牌之后,更要注重品牌关系,树立良好的品牌关系,首先就是保证房屋质量,实现品牌承诺,这是基本的要求。其次,提供附加产品,这是消费者购房时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附加利益。最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网络、市场调查等手段收集信息建立数据库,对客户信息进行长期跟踪管理。
二、房地产价格策略(Price)
一种是成本+竞争定价策略,即首先计算出项目总成本,再根据竞争对手的价格情况,加上预期利润,从而得出本楼盘价格。这种典型的“产品主导型”定价策略蕴含着定价过高产品滞销的风险和定价过低较难赢取超高额利润的风险。
另外一种是消费者需求加竞争定价策略,它的最大好处就是以消费者的潜在心理接受价格为出发点,以竞争对手为参照,无论规划、设计、建筑、户型、配套、营销均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原则,并时刻注意区别或跟随竞争对手,因而实现高额利润或快速回笼资金的各种措施、手段、过程始终都处于可控制状态,能使开发效率达到最高。
三、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Place)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中,房地产营销渠道策略可以大致分为直接销售、委托推销、网络营销以及其他近几年兴起的新型渠道策略。
直接销售,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派出房地产销售人员,在一个固定的场所主要是现场售房处,来为需要买房的顾客和准顾客提供服务。虽然这种渠道模式可以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节省一笔数量可观的委托推销的费用(相当于售价的1.5%~3.0%),但销售经验的不足和销售网络的缺乏也是这种销售渠道的致命缺陷。
委托,相对于直接销售策略,分散了企业开发房地产的风险,而且中介机构由于工作的范围、特性,以及对于市场趋势的了解,对于目标市场的掌握以及对于消费心理的研究比开发商深入得多,更容易把握市场机会,能更快销售房产。
许多房地产商也利用因特网资源,打破地域限制,进行远程信息传播,面广量大,其营销内容详实生动、图文并茂,可以全方位地展示房地产产品的外形和内部结构,同时还可以进行室内装饰和家具布置的模拟,为潜在购房者提供了诸多方便。
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保持既有的模式下,一些新的渠道开始出现,我国的房地产营销渠道也呈现出全方位、多样化的局面。
四、房地产营销促销策略(Promotion)
房地产促销策略可以分为人员促销和非人员促销两大类:
人员促销是一种传统的推销方法,一方面是靠外聘的工作人员在人流量大的闹市区或新楼盘集中区域向潜在消费者发放其房地产宣传资料,成本低同时还起到广而告之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专业的销售公司的销售顾问向客户详细介绍其房地产的情况,促成买卖成交的活动。
非人员推销又有广告、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多种形式。在实际促销过程中,这些方式综合起来构成促销组合策略。
(一)房地产广告
房地产广告可供选择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印刷广告。主要载体有报刊、杂志、有关专业书籍以及开发商或其商自行印刷的宣传材料等;(2)视听广告。如电视、电影、霓虹灯、广告牌以及电台、广播等传媒方式;(3)户外广告。房地产推出时机确定后,在施工现场竖立的现场广告牌以及工地四周围墙上的宣传广告,用以介绍开发项目情况,预告房地产即将推出,诱导消费者购屋欲望。(4)布置精致样板房。房地产企业通过设计样板房,表现完美格局和完善生活机能,并加强装修与施工,让消费者产生具体的临场感。
(二)营业推广
开发商可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住房知识普及活动,向广大消费者介绍房屋建筑选择标准、住宅装修知识、住房贷款方法和程序以及商品房购置手续和政府相关税费,或者举行开盘或认购仪式、项目研讨会、新闻会、寻找明星代言人、举办文化与休闲活动、业主联谊会等,这些活动可以极大地提高房地产企业的知名度,有助于提高销售量。
(三)公共关系
房地产公共关系促销活动包括人为制造新闻点,引得媒体争相报道,享受无偿广告以及建立与各方面的良好关系,比如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其它社会组织的合作以及开发商之间的合作。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房地产营销已然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营销组合理论基础上分析房地产营销策略,这对提高房地产开发经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诸多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整个房地产行业而言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房地产营销策略[J],沈阳干部学刊,2005(6)
[2]杜宇,试论房地产营销策略[J],中国科技信息,2006(4)
[3]黄湘红,浅析房地产价格营销策略[J],广西城镇建设,2005(11)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团购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种非常重要的市场交易方式,特别是在青年群体中更为流行,网络团购作为一种独特的营销策略,已经成为现代商务理念、营销管理决策等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当前网络团购的具体情况,对这一市场交易方式的营销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网络团购概念与形式
从营销学角度来讲团购就是一个消费者团队集中向商家采购某种商品的一种商务模式,网络团购的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销售者主动通过网络组织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团购。销售者往往是通过网络团购信息,主动邀请消费者参与团购。二是具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自发组团通过网络进行团购。在这种方式中所有参与网络团购的人都是消费者,组织者是消费者中的一员,他负责通过网络将零散的消费者组织起来,以团体采购的优势和销售者谈判,从而获得比单个消费者优越的购买条件。三是专业的团购组织通过网络组织团购活动。在这个方式当中除了消费者和销售者外,专业的团购组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为了帮助消费者购买而提供服务的组织。
二、网络团购的营销流程与问题分析
(一)网络团购的营销流程分析
首先,消费者需要在团购制定网站上注册成为这个网站的会员。消费者只有成为了会员,才能够参与到这个网站组织的团购活动当中。其次,消费者进入网站以后,浏览商品信息,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确认订单。在订购之前消费者一般会先去实体市场上了解所购商品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各团购网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来确定购买意图。订购后,消费者在确定商品质量和服务纠纷毫无问题时不轻易退单。再次,负责团购的网站进行订单确认。团购网站收到订单后,对消费者所订购商品的型号、款式、数量、价格、交货信息等进行核实,并及时联系消费者。同时在会员的“订单记录”中填写订单处理状况,并将订单及时提供给商家。最后,供货商收到团购订单后,及时给消费者发货。供货商在接到团购订单后再次联系消费者进行确认、核实,按照约定的地点将商品及时送达,并完成签收、付款等有关事宜。
(二)网络团购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网络团购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团购营销手段同质化倾向严重。从营销方面来讲同质化是大忌。营销手段的同质化使商品本身的特色难以突出,需要采用具有特色化的营销手段和策略,以期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和业绩。但是,在现实中,只要一种网络团购营销模式出现,就会有很多人模仿或者抄袭,在营销思路、策略、定位和市场供应群等方面都存在着“扎堆”的倾向。营销策略同质化的背后必然是大规模的低水平重复,大量激增的团购网站在互相抄袭的过程中导致其运作和组织都相当不规范。这种同质化倾向的原因在于网络团购的低门槛现状,缺乏一个较为合理的准入机制予以对网络团购商家的资质进行一个最基本的评估和准入。
转贴于
二是缺少统一的约束机制和售后服务保障机制。网络团购依托虚拟的空间和无形的平台,必然要面临着难度更大的约束、管理和保障。当前网络团购逐步趋于冷静观望的态势,很多团购网站面临尴尬局面,由于依托虚拟的、缺乏制度约束力的环境,相关配套的约束和售后保障机制缺失,买卖双方缺乏信任。消费者团购缺乏安全感。而之后的服务满意度和投诉却无人关注。
三、营销策略改进对策与建议
(一)努力构建信用机制
质量和信用是商品交换的基础,是消费者能够形成长期稳定消费行为的前提。信用就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信任多次叠加沉淀会形成稳定的商业信用。类网络团购应注入一个临时的信任问题和一个长久的信用体系。临时的信任能够促进长久的信用机制,信用机制建立在临时信用叠加沉淀的基础上。供需双方形成了信任才可以长久地合作,消费者既能以合理的价格得到优质的服务,网络团购的新的消费者也能源源不断,而老顾客也因为信任所购商品和服务愿意继续在团购网站,才使商家得以持续经营下去。
(二)完善资格审查建立高标准的准入机制
团购网实质上就是厂商、经销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组织,能够有效地改善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为双方更好地服务。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团购网是造成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网络团购在我国由于正处于发展阶段初期,门槛太低,正因为这一点,大量的团购网激增且迅速泛滥。因此必须对与团购网相关的服务和辅助机构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降低当前团购网中存在的不安全不稳定因素。这样从网站建设本身和外界制度层面综合提高团购网的进入门槛,保证其质量和资质。
(三)建立信息反馈渠道加强沟通
出于网络团购是高度信息密集型产业的属性,要高度重视信息反馈机制,强化商家与客户之间的长期多样化沟通。可以在网站建立信息反馈渠道,集中收集顾客对团购网站和商家的评价,了解固定和潜在消费者的需求,从中找出优缺点,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营销沟通,给消费者的服务带来更大的便利性,提高团购网站的营销能力和技巧,改善商家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准,打响团购网站和商家的牌子,形成口碑营销,与顾客建立关联,形成互助、互求、互需的关系,赢得长期而稳定的市场。
参考文献:
[1]钱大可.网络团购模式研究.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关键词:共生理论;港口物流;发展分析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港口物流是现代经济流通中重要的环节,是整合了各种功能要素的节点之一,也经常是多式联运最重要的起始点和中转点。港口物流活动中涉及范围比较广,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各方参与者众多,形成了流通过程的一条竞争链,以港口物流为核心形成了整合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流程,因此,围绕港口物流形成了独特的资源供需和业务关联,构成了港口产业集聚。各种业务活动及节点的关联性在资源配置、流程互补带动了整个系统成员和整体系统效益的增加,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共生关系。
1 文献回顾
对于企业共生关系研究,吴飞驰(2000)[1]将共生理论用来阐述企业之间关系,他对企业内外部共生力和基于共生力的企业成长理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将企业的共生关系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孙天琦(2001)[2]对大、中、小企业的共生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小企业各有优劣,双方可以在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上展开合作。丁永波、周柏翔、凌丹(2006)[3]对企业共生界面进行了分析。王兆华(2002)[4]对企业的共生模式进行了分析。
对于集聚下的共生研究,罗哲(2005)[5]分析了集聚环境中,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同发展的共生现象。龙昀光(2009)[6]将共生理论应用于技术联盟方面,对促进企业联盟的技术进步进行了建议。雷延辰(2007)[7]将共生理论应用于高技术的集聚方面,分析了共生理论支撑下的技术创新,将“共生”作为创新的一个内容融入技术进步之中。
对于共生理论应用,1996年,Adler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文章symbiotic marketing中提出了共生营销的概念,并将共生的思想应用于市场营销之中。袁纯清(2002)[8]对共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学领域,用于分析我国小型经济和城市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另外,还有学者也将共生理论进行了现实应用,如宁钟、郭熙保(2001)[9]将共生理论应用于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的规律之中。张旭(2004)[10]应用于城市规划方面;陈欣欣(2006)[11]利用共生关系来分析港口的可持续发展;肖琳(2009)[12]利用共生模式分析航运集群的发展;陈蜀威(2007)、张珊红(2008)[13-14]等将共生理论用于供应链方面;史安娜,南岚(2010)[15]分析了产业集聚下的港口物流共生问题,南岚(2010)[16]也构建了港口物流系统模型。
本文在分析港口物流业务流程基础上,拟构建共生视角下的港口物流系统,从而分析基于共生理论的港口物流利益共享、风险分担体系,能够进一步优化港口业务布局和资源合理配置,提升港口物流的竞争力。
2 港口物流共生内容
2.1 港口物流共生节点分析
港口物流共生节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港口物流服务商。主要有拖轮公司,理货公司,配送服务提供商,运输服务提供商,装卸服务提供商,仓储服务提供商如保税、非保税仓储公司,关检服务机构即常说的“一关三检”。(2)物流配套供应商。主要有港务工程公司,修造船,燃料公司和水电服务等。(3)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商。主要有设计研究所,银行保险,劳务公司和相关培训服务机构等。港口整体效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以上三大套的协调配合,形成了一种围绕港口运输为主的产业集聚下的共生关系,并且这种共生关系是以供应链的服务为主,核心是港口物流服务的供应商。即由港口物流服务商、物流配套供应商、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商为共生单元的共生系统。
2.2 共生理论在港口物流中应用分析
(1)港口物流共生边界
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子系统与总系统之间都存在着边界,边界在系统活动中有两个主要作用,一个是将子系统区分开,另一个就是联系子系统。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也存在着系统边界,港口物流共生边界以系统的共生能量为边界,也就是系统作用范围。由于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中各节点都是通过资源配置,服务延伸聚集在一起,因此共生能量的范围也就是服务延伸的范围可以认为是系统的边界,上下游企业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交换过程中将本身与服务对象连接在一起的最小程度就是港口物流共生系统边界。服务在上下流之间的传递、能量的流转是共生系统存在的一种形态,而新能量的加入就构成了共生系统中一个新的推动力,也是共生系统成长、共生节点成长的一个要素,具体从业务角度而言,则表现为各共生企业利益的增加,还可表现为服务层次的提高,系统边界的扩大。
(2)港口物流共生单元的表达
共生单元是共生系统中能量交换的基本单位,也是各共生节点的存在形式,在上面的分析中,有三个共生子系统构成了大的共生单元:港口物流服务商、物流配套供应商、各种配套服务提供商。每个共生子系统中又有多个共生单元,如港口物流服务商。主要有拖轮公司,理货公司,配送服务提供商,运输服务提供商,装卸服务提供商,仓储服务提供商如保税、非保税仓储公司,关检服务机构等单元。各种共生单元根据服务对象,服务作用及自身功能进行分类形成了一个基于功能的共生集聚网络。根据共生单元的特性,一个企业可能存在于多个共生单元中。一般由质参量和象参量来描述共生单元,质参量描述共生单元的内在性质,象参量描述共生单元的外部特征。在港口物流中,各个共生单元的质参量都不相同,如运输企业的质参量主要包括货运周转能力、货物送达能力和送货服务水平等;运输企业的象参量主要包括了货运量、货运密度、货运周转量等。
(3)港口物流共生关系层次
共生关系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信息交换和能量流转,共生关系层次是描述共生单元在共生关系中相互之间合作、竞争和互补的关系。现实表现为港口物流共生单元在以物流服务为核心的前提下的主次关系,一般以某个大企业为主体,联系多个中小型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大企业则专注于核心业务,如将保险、金融、劳务、能源进行外包,这些主从关系是以异质为前提,而港口物流共生中的竞争表现为同质服务提供的共生单元。从分层的角度来看,港口物流的共生关系可以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支撑层。核心层是以港口物流服务为主,由港口物流提供商引导;中间层是各种产业配套,如服务培训、设备维护等;支撑层则是基础服务提供者,如生产作业、办公等各种最基本日常运转流程。
港口物流共生关系在这种协作和竞争中不断发展,而共生关系的稳定也主要取决于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协作关系,共生单元能量相加要远远大于单独企业的能量,其差值可以看作是共生关系的优化值。可以看出,良好的协作关系能够建立长久的共生关系,也能有效降低各共生单元之间的交易费用,扩大了共生能量,提升系统整体共生的品质。
(4)港口物流共生环境
共生系统模拟生命体的成长,必须与生存环境适应,并且在成长发展过程中与环境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汲取养分不断壮大自身。港口物流与外部环境的共生主要有:港口与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交换。自然环境为港口空间结构、地理位置、水文地质等因素;经济环境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政策、市场需求、行业互动、产业链、经济集聚等因素;社会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政治环境等。由于港口的天然特征,现代港口物流共生环境必须考虑当地政策和地理环境,合理规划港口及港口物流发展,用足区域政策,不断优化、规划好地理环境,营造适合生存成长的港口物流共生环境。
3 港口物流共生体系推动策略
(1)理清共生单元,推动协作与竞争同步发展。在港口物流活动中有很多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形成了港口物流系统的共生单元,要通过各种形式规范约束这些共生单元,促使良性竞争和协作,并对共生单元进行筛选,不断增强各单元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强化共生关系,定位各自角色。以市场引导为主,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实施“区港联动”,开拓港口腹地物流市场,延伸各种到门通关、落地检放等综合服务。在港口物流共生系统中定位企业共生角色,围绕自身核心能力建设,降低交易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形成从共生单元到共生系统效率提高,打造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共生单元在相互协作中延伸服务、提高效率的核心竞争链。
(3)规划共生环境,营造港口物流共生氛围。共生环境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引导的作用,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协调物流产业与临港工业、区域流通业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完善各种港口配套设施,从资金、技术、土地等各方加强对港口物流系统支持,发挥港口物流的服务功能,同时以低成本高质量服务推动流通,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4 结 论
港口物流系统是一个综合各种要素单元,目的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提升物流服务质量。通过共生理论能有效分析上、下游企业以及核心企业在港口物流链中所处的角色和各自服务定位,并能揭示各共生单元之间的层次关系,在共生环境的支撑下能不断增加共生系统能量,降低共生系统交易成本,提升物流效率。共生理论对于港口物流系统的分析有助于理清复杂的物流活动,规范合理化竞争形成不断优化反馈的能量递增循环,提升港口物流系统优化服务能力,强化了港口物流的区域辐射功能,从而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飞驰. 关于共生理论的思考[J]. 哲学动态,2000(6):21-24.
[2] 孙天琦. 准市场组织的发展与“寡头主导,大、中、小共生”的金融组织结构研究[J]. 金融研究,2001(10):1-12.
[3] 丁永波,凌丹,等. 基于共生理论的供应链联盟企业共生条件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10):129-130.
[4] 王兆华,武春友,王国红. 生态工业园中两种工业共生比较研究[J]. 软科学,2002(2):15.
[5] 罗哲. 集群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共生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2):29-34.
[6] 龙昀光. 基于共生理论的企业技术联盟发展研究[D]. 兰州: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 雷延辰. 技术共生创新[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8] 袁纯清. 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J]. 改革,1998(2):101-105.
[9] 宁钟,郭熙保. 大学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2):68-71.
[10] 张旭. 基于共生理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11] 陈欣欣. 港口可持续发展中的共生关系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2] 肖琳. 航运集群共生发展模式研究[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 陈蜀威. 共生现象的合作博弈方法分析[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4] 张珊红. 基于共生理论的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
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
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
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31]R.K.Zutshi,T.W.Liang,D.G.Allampulli,SingaporeVentureCapitalistsInvestmentEvaluationCriteria:AReexamination.SmallBusinessEconomics13:9-26(1999)
姓名:xx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所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 xx 职 称: 副教授
拟选课题: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开 题 报 告 时 间: 2019 年 3 月 1 日
1、拟选课题国内、外的研究动态、水平、存在问题,与本人实习、社会实践、调研的关系,并附主要参考文献: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全球经济1体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情,今后中国企业不仅要应对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还要同世界经济强家争夺产品市场。 企业对IT技术应用的方式与要求,是由其生存环境决定的,在全球经济1体化、高度竞争、客户导向、变化迅速、信息化与连通在线化的总体环境下,企业IT技术应用,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 1 体化:与企业及其经营策略、管理体系开发建设1体化。90年代先进企业 IT 应用策略,有1个基本的共识,就是“作为竞争工具,营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这首先就要求企业本身,不是简单将原有的手工的业务过程“自动化”,而是以IT技术来“重规划”(Reengineering)企业的业务过程乃至业务内容与方式,重新规划客户及供应链上各个合作者的关系,重新规划企业赖以生存的价值链体系或价值星系(value constellation),甚至最终改变行业格局。
2。 个性化:这不是将旧的运作方式加以保持/翻版的“自动化”,而是前述“创造企业自身独特竞争优势”,和适应企业不断变化要求导致的必然结果。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由“自行开发”到购买大型“通用”商业化系统,再到这种以企业的业务过程规划为基础的“量身度做”模式,是1次新的里程碑式的跃进。
3。 可变性:不仅是企业规模的变化,还包括业务内容、规则、伙伴、组织架构等随时随地迅速变化,这要求IT系统本身,必须是“为变化而建造的”。
4。 开放性:现代IT市场的格局,已从纵向变成横向分割的分布(葛洛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Internet及其他通讯技术的普及,使封闭、独占的体系失去了生命力。连微软这样的霸主,也要改变自己在网络操作系统市场上的态势,不再称“杀手”而是共存,曾经占据过绝对优势的Novell,在经历残酷的竞争和1番踌躇之后,首先接受了这种策略。
对于企业的内部的物流运作系统的优化对企业的发展意义深远,特别是在企业的有效运作,资金的合理高效利用方面。
仓储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1。顾客需求越来越多,用户期望越高大市场正被不断细分,企业缺少1个行之有效的持续开拓更大市场法。
2。企业与市场(包括分支机构、商、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慢,总部很难及时了解各地产品销售、库存和货款回收的准确数据,影响公司的决策。
3。客户在想什么,是否有新的需求,对产品有何建议,企业无法及时得到反馈信息。
4。企业营销需要的人、财、物力越来越多,产品的销售费用逐年增加。
5。部分企业的各地市场和分支机构诸侯割据,缺少相互协调、协同作战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为,sql sever 基础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2。王珊,陈红 数据库系统原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9
3。顾义华,超越0点学网页制作,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9
4。王兴宝,网页制作基础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8
5。石志国,ASP动态网站编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3
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1-4周,实习并系统学习相关语言及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
5-8周,进行设计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毕业设计的制作。
9-13周,系统的演示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14周,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提交。
15周,毕业设计答辩。
课题的主要内容:系统以ASP+数据库为主要制作工具,本着为用户更好服务的原则,尽可能完成更加完善的功能。仓库管理的内容就是货物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包括实物管理,原始单据(入库单和出库单)管理,台账管理和盈亏管理等
课题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意义:应用系统的友好的人机交互截面,确保了大量数据能够有条理,并安全的保存,节省了人力资源的大量劳动力。本系统利用现有的校园网资源,节省了购买设备的费用;本系统自行设计自行开发,具有很高的性价比;本系统投入使用后,可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从而降低了成本,节省了开支。
课题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完成课题的条件:系统采用asp。net作为应用系统的前端开发工具,与后端的SQL Server数据库相连接,能够提供1个高性能的B/S解决方案。SQL Server是程序员经常使用的后端数据库,其发展历史悠久,经受了人们长时间的考验,技术发展非常成熟。预计能够完成期望的目标。
硬件设备:PC机或微处理器
软件设备:Asp。net、SQL Server、WindowsXP/2019
3、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报告的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4、选题报告会评议组意见:
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5、学院审查意见:
主管院长(签字): 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题目
配送中心仓储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
xx
指导老师姓名
xx
指导老师职称
副教授
毕业设计内容:
本着1切为用户服务的原则,和普通意义上的网站1样,尽可能完成更加完善的功能。仓库管理的内容就是货物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包括实物管理,原始单据(入库单和出库单)管理,台账管理和盈亏管理等
国内外现状、拟采用的方法及技术路线:
网站通过互联网信息,从而为更多用户提供相关服务。
网站供给的日益丰富而迅速崛起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加和国内网络应用环境的成熟,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1个角落。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站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因此提供面向全国及世界范围内的网站在整个网络市场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网站通过Internet在网上建立用户与企业交互的平台,用户有需求可以在网上得到解决,使双方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通过本网站,可有效地解决用户和企业之间的需求和供给问题。系统利用asp。net ,sql sever设计。在系统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使之易于维护和管理,实现网站的基本功能。
工作计划、时间安排:
1-4周,实习并系统学习相关语言及毕业设计资料的收集。
5-8周,进行设计前期的可行性分析和毕业设计的制作。
9-13周,系统的演示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14周,毕业论文的修改和提交。
15周,毕业设计答辩
教研室意见
主任签字: 年 月 日
一、分层指导,把好培训质量关
(一)分层开展各类培训
让100%的农民受到一般培训,50%的农民受专业技术培训,20%农民接受高级培训。对普通农民、技术型农民、精英农民实施分层培训,普通农民接受实用技术培训,技术型农民接受农林局的绿色证书培训,精英农民接受优化产业链、创品牌等培训。这样的培训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二)培训形式丰富多彩
首先建立镇农业情况联系QQ群、微信群,交流农产品情况。其次充分利用学分银行、校网站、双向视频、电子学习吧进行线上学习。最后通过线下培训班进行理论培训、讨论交流,还到基地现场技能实操培训,并经常组织学员到先进基地进行参观考察活拥取
(三)开放学校各类资源
开放学校的多媒体室、电脑室、专用教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在这里培训,农民获得农业科技、营销技巧等有关知识,解决梅农的多层次的培训需求。
(四)提高教师服务能力
打铁需要自身硬,教师经常参加农林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农业院校的专题学习,学习现代农业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培训后,积极撰写各类学术论文;定期进行成校与成校之间培训经验交流;经常与培训学员交流探讨,我校还聘请了多位专家分别参与培训、课题研究、技术咨询等活动,提升我校教师对梅农的服务能力。
(五)发挥示范基地作用
在子陵山庄、夏之红等杨梅基地进行试验,成效显著。基地还带动周边的种植人员学科技、学栽培,通过办培训班、基地现场会等形式传授技术,提供良种,搞好服务,真正起到了基地的培训、服务、示范、辐射等作用。
二、因地制宜,探索培训新途径
(一)设立实训基地
为了能使培训工作真正发挥其作用,学校和镇农办决定先建立老杨梅修剪技术的示范基地(夏之红),选择一户具有科技意识高的农户的杨梅园作为杨梅示范基地(曾是学校最初的老杨梅树大枝修剪更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基地),借此示范基地,学校每年组织部分农户到该基地参观学习,镇农科所技术人员面对面进行培训示范,使农民亲眼见到新型的农业实用技术的优势和成果,使梅农逐渐接受培训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二)农业专家引领
2010年开始,我校与慈溪市农技推广中心合作,每年邀请专家到杨梅基地传授老树杨梅更新技术。采用现场会、送科技下乡等形式,提高了培训效果。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广大参训杨梅种植大户现场操作老杨梅树更新技术。通过杨梅基地的试验转化成梅农看得见摸得着的技术,参训梅农都乐意接受并愿意试验推广。
实践证明,老杨梅树更新技术是实现杨梅优质高效生产的一项先进适用技术。技术易教易学,在基地学员(梅农)通过自己动手试验,看到了培训的实际效果。因此普遍受到了梅农的喜爱,加速了技术的推广。
三、深化培训服务责能,完善杨梅产业产销链
(一)学校利用多种手段,完善生产技术培训链
点:在各村选择热心、有科技意识的家庭作为学习点(惠农工作室),到2015年发展到48个点。学校把学习资料送到村民学习点,利于梅农了解科技动态,增加科技知识。学习点负责人定时记录,把村民培训要求和技术上的问题记录在册,成校定期了解和反馈信息,为有效的教育培训提供接地气的资料。
线:与村委会联系,确定村民学校负责人负责农民学习和活动。第一,村委会办培训班,学校每年派教师下村送教,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其次对全镇23个村民学校负责人培训每年两次,传授管理经验。第三,学校对村民学校的日常指导、年终评估等进行全程管理。
面:建立学校网站,开设各种培训项目,上网公布;梅农了解培训计划,按需选择内容;建设双向视频教室,组织远程学习;增加各村电子学习吧的数量,到2015年底学校在15个村开设了电子学习吧,送电脑、通网络、公布相关农业网址,指导上网技术等;组建微信学习小组,进行信息实时交流,对技术与市场等时效性较强的学习内容进行动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