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监督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强化信息化应用与推广的内部动力
政府信息化的应用与推广有利于优化组织结构、节省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规范行政行为。但这一目标却与传统行政组织追求部门规模、财政经费最大化的利益表达相博弈。政府一方面想利用信息化建设,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体制、制度所难以解决的问题,如腐败问题、上级指挥下级的有效性问题、监控的落实问题等;另一方面,让政府主动通过开展电子政务去约束规范自己——“自己革自己命”,它是没有动力的。
如何寻找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内部动力?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提高政府对社会的服务能力而形成一种外部拉动。因为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要想提供更好的“外部服务”,必须要有良好的内部管理系统作为支撑。这种来自外部的需求会对内部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提出进一步的要求。“3C”强制认证推广之初就实现了审核条件网上公开,企业网上申报,主管部门网上审批,检验机构、审核人员网上管理等一系列网络化办公。“3C”认证电子政务的应用首先从适应WTO的国际惯例,满足企业需求,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身需要出发,提出了行政手段创新的要求。同时,其进一步的推广又得到了广泛受益团体大力的支持,这种外部力量最终拉动了政府内部信息化的建设。
二、提高信息化建设能力
目前,包括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在内的大多数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多由自己内部的部门承担。政府部门常常采取扩编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信息管理部门(多为事业编制的信息中心),信息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以自建、自管为主。这里就涉及到政府IT部门设立的利弊问题。政府IT部门的存在有其合理的一面,比如有利于长期、近距离进行IT应用方面的研究,有一支懂技术、熟悉业务的专业队伍来规划设计、实施管理信息系统;但同时也存在诸多弊端,特别是薪酬体制难以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其次,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规划管理能力尚不成熟,不少政府机关还不清楚自己拥有多少应用系统和IT设备。再次,政府实施IT业务建设的执行能力比较缺乏。在实施IT建设过程中,合同的拟订、履行、控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而政府往往忽视这一基本的商业要素,总以为自己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拥有天然优势,不大重视合同的谈判和签订,非常容易在以后执行中造成被动,也经常会在日后的知识产权、服务质量等问题上产生纠纷。我们认为,在四川省“金质工程”建设中,应把IT外包作为优先选择的业务策略。在充分认识和分析风险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外包业务选择。在不搞一刀切的前提下,确立业务外包的优先地位,并在以下几方面予以制度上的配合:一是与预算部门配合,细化IT建设预算管理,在能够进行成本比较的基础上,控制自建自管的预算支出,优先安排IT外包业务预算资金。二是在政府采购中,把IT外包作为采购项目,并制定相应的采购程序、采购标准、控制方案,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政府集中采购,提高公开程度以筛选合格的服务商。三是对IT外包服务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形成一批比较稳定的外包服务企业,并带动这个产业的发展。
三、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服务职能
从管理纵向层次上划分,质量技术监督组织系统可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家和省级局信息化建设着重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质量监管的宏观决策,监控工作落实,解决上级指挥下级有效性。而市、县两级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质量监管工作有效开展、刚性执行,同时直接为企业、社会提供具体的公共服务。对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提供公共服务,我们应更加全面的去理解。因为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和企业的“单位时间价格”,也就是每个小时所能创造的价值量是比较低的,计算机知识还不够普及。群众和企业关注的是把事情办成,而不会在乎多跑几次。企业申报行政许可项目的时候,是想尽快得到受理、尽快能够通过审核,取得行政许可资格。企业申报标准审批备案时,是希望标准能及时得到审定备案,以至于能尽快按新标准组织生产。一句话,只要事情能够得到解决,多跑几次也没关系。我们的信息化建设的确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了方便,但这仅仅是我们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还在于把对群众、对企业、对社会的优质服务落到实处。
因此,政府在提供网络公共服务时要有所侧重,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从四川省发展水平和质量技术监管现状看,至少应注重以下服务:第一是基础性类质量信息的提供。这些信息可能带来的直接受益、直接经济效益并不太高,但这方面的可以指导消费行为,规范市场秩序。比如质量抽查数据、免检名牌企业许可证获证企业名单等。第二是一些可以构成政府质量管理的基础的东西。比如代码证、标准备案、企业质量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特种设备安装使用信息等,这类东西可以给政府服务的价值提升创造很好的基础。第三是能提升社会成员单位时间价值的服务。比如高新发展园区、大型企业的单位时间成本非常高,通过网上服务能很好地提升所在区域内成员的单位时间价值,因而这些领域的网络服务应该大力发展。
四、在技术手段、行政业务、社会需求之间形成互动
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不成功,可以归结为网络化失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们在进行网络化时不是基于业务,而是基于技术。业务和技术脱钩,电子政务与社会需求脱钩。在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信息化的前期建设中,国家局和省局部
分业务部门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相继开发了一些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在系统应用推广过程中显露出了一些弊端。比如我们前期开发使用的某些应用系统和门户网站由于未考虑社会接口,信息数据无法双向流动,基础数据采集未面向企业,数据库格式与企业代码、质量抽查等数据格式不兼容等诸多问题,使得基础数据和管理数据采集、录入工作量非常大,数据无法实现动态更新,造成了信息成本上不可逾越的障碍。系统的推广使用情况与开发设计的初衷大相径庭。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县委系列贯彻落实意见,以组织开展“六五”普法依法治理检查验收为主线,以完善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为抓手,创新法治宣传形式,增强法治宣传实效,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深化法治创建活动,强化全民法治观念,培育公民法治信仰,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全面推进法治质监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适应新常态,争取新作为,全面开创法治质监新局面。
1.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市委系列贯彻落实意见。统筹运用各类媒体和传播渠道,深入学习宣传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市委系列贯彻落实意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对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定位和部署要求上来。深入学习宣传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相关的法律法规,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2.认真做好“六五”普法总结。对照“六五”普法规划的任务要求,认真抓好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法治质监文化建设。根据“六五”普法检查验收方案,认真组织自查,确保规划全面落实。
3.大力开展宪法宣传教育。积极参与市局举办的“学习宪法尊法守法”主题活动,大力加强宪法和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宣传普及,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宣传,组织开展“3.15”、“安全生产月”、“质量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
4.积极参与“七五”普法规划调研。紧紧围绕法治质监的新要求,坚持问题思维和问题导向,参与市局组织的执法调研,对执法活动中反映的共性问题、瓶颈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为制定“七五”普法规划打好基础。
5.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根据地方质监工作实际,以法律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参加全市质监系统法制、执法工作人员深入企业开展质监法制服务宣传、调研、法律咨询等活动。
6.完善普法各项工作制度。健全普法宣传教育培训机制,不断改进普法方式方法,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要求,探索建立普法责任制。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完善无纸化学法用法考试制度。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提升法治能力的关键,促进自学,推动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7.深入贯彻法治质监建设要求,建立健全法治质监制度。积极参加市局组织开展的法制课题研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制度体系,探索重大决策后评估机制和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健全法治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质监法制监督机制。
8.深化部门行业法治创建工作。结合质监部门工作实际,将“法治单位”创建与“法治质监”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紧紧围绕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在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部门工作职能,扎实有效的开展执法打假和产品质量的专项治理工作,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9、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结合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考核标准,建立科学的法治质监建设指标和考核体系,把法治质监建设考核工作作为总结经验、整改问题的重要抓手,把考核结果作为衡量班子、内设机构和相关人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增强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
10.建立健全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制度。建立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和执法办案质量;建立行政处罚案件指定管辖制度,确保正确、及时受理行政处罚案件。研究和探索综合执法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进一步贯彻落实质监系统办案程序和案件审理的规定,强化执法机构的执法责任和风险意识。
11.积极开展有效实施“两法衔接”和公平行使自由裁量权等法治理论与执法实务研究。按照上级部门“两法衔接”有关文件精神,
与检察、公安等部门加强协作配合,加强“两法衔接”工作交流,建立和完善“两法衔接”平台的工作机制。12.全面推进信息公开工作。针对目前在信息公开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和上级部门及相关部门沟通,对假冒伪劣侵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做到应公开、全公开。依法公开行政执法信息,对执法办案程序和实体,做到真公开、全公开。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规避执法风险和投诉举报处置风险。
13.推进__举报处置指挥系统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__举报处置工作规范的标准,提升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更好服务消费者。严格产品质量的申诉举报受理、处理程序。
14.加强法制监督检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采取多种形式和方式,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组织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参加全市质监系统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15.完善行政处罚案件卷宗的规范整理工作。重点根据《__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工作规定》及20__年市局组织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我局行政执法工作现状,严格规范和整改。
16.强化执法管理,建立行政执法管理标准化体系。积极参与市局执法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对行政处罚案件的全程监管。完善执法文书票据化管理,全面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建立执法管理考核体系,形成执法管理长效机制。
17.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大力推进法律顾问制度建设,组建法律顾问团队,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在质监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咨询指导和法律支持的作用。
关键词 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量化监督;宁夏石嘴山;惠农区
中图分类号 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300-02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石嘴山市惠农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重点从规模养殖场持有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兽医人员配备、兽药使用、动物调运、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方面认真落实监管职责,开展规模养殖场“分级管理、量化监督”工作。通过细化养殖规模、生态环境、技术水平、疫病防控、养殖效益、群众评价等考核指标,对各规模养殖场进行等级评定,对评定级别高的规模养殖场在项目资金等方面重点支持,对评定级别低的不予支持。通过此项工作的开展,引导规模养殖场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促进提质增效,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1 开展“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目的
旨在进一步加强对养殖场动物的防疫管理,降低动物疫情发生风险,对达到一定饲养规模的养殖场,进行备案登记,实行“风险分级”和“量化监督”管理。在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监管对象实行量化监督,通过改进监管模式,解决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责任重、监管难度大、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使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监管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合理,从养殖环节上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的风险,确保畜产品质量和养殖生态安全,保障畜禽产品有效供给[1-2]。
2 量化评分等级划分标准
2.1 4级划分模式
将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对象(分猪、牛、羊、禽及其他)按照防疫风险级别分为A、B、C、D 4级管理。监管对象风险等级的划分以动物卫生监督量化评分结果作为标准,动物卫生监督量化评分在85分(含85分)以上的监管对象评定为A级;75~85分(含75分)评定为B级;65~75分(含65分)的评定为C级;65分以下的评定为D级[3-4]。
2.2 升级标准
D级监管对象连续3次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在65分以上(含65分)的,升为C级;C级连续3次评分在75分以上(含75分)的,升为B级;B级连续3次在85分以上(含85分)的,升为A级。
2.3 降级标准
A级监管对象连续2次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在85分以下的,根据评级得分降为B级、C级或D级;B级连续2次评分在75分以下的,根据得分降为C级或D级;C级连续2次评分在65分以下的,降为D级。凡因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或者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被评定为C级和D级的,1年内不得升级。养殖场的风险等级随着自身动物卫生水平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变化而动态升降。
3 “风险分级、量化监督”的4个实施阶段
3.1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阶段
广泛宣传,增强意识。通过发放宣传单、告知书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告知业主应履行的法定义务和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其守法生产经营意识,使养殖场业主了解国家现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防疫、检疫政策,清楚自己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提高业主的防疫、安全意识,促使其自觉履行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为规模养殖场分类监管工作顺利实施并取得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第二阶段:规模养殖场(户)登记备案阶段
各乡镇对辖区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牛50头以上、羊300只以上和家禽、兔等小畜禽3 000只以上的养殖场进行详细统计,报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备案登记,登记率达到100%。以养殖场为单位,建立健全养殖场登记册,对新(旧)养殖场进行登记。2014年惠农区共有5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14户,肉牛养殖户3户,1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8户,300只以上的肉羊养殖场68户,3 000只以上的小畜禽养殖场31户。
3.3 第三阶段:量化评分阶段
截至2014年4月,按照量化评分等级划分标准,完成了对34家规模养殖场(户)的监督管理量化评分工作,其中A级5户,占14.7%;B级7户,占20.6%;C级8户,占23.5%;D级14户,占41.2%。
3.4 第四阶段:动态监管阶段
按照监督管理量化评分标准,养殖场的风险等级随着自身动物卫生水平和履行法定义务的变化而动态升降。对已分级的养殖场,实行动态监督指导,进一步明确养殖场的动物防疫责任和义务,使动物卫生监管覆盖面达到100%。
4 完善“风险分级、量化监管”的工作机制
4.1 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和完善各项防疫制度
明确了各业务部门的监管职责,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打好基础。加大了对规模养殖场(户)的量化监督,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并按照畜禽种类、养殖规模、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持证情况等进行备案登记。及时对在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下发整改通知书,督促规模养殖场限期整改。同时,帮助和指导新办规模养殖场建立养殖档案,健全免疫制度、检疫申报制度、疫情报告制度、消毒制度、无害化管理制度和畜禽标识管理制度等各项防疫制度,进一步规范了规模养殖场的养殖行为,提高了养殖水平。
4.2 强化检疫监督管理,规范检疫申报工作
对规模养殖场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加强培训,同时印发《动物卫生监督告知书》和《无害化处理承诺书》,进一步明确了他们的义务和责任,要求严格遵守跨省引进动物调运审批制度和检疫申报等相关制度,对新引进的动物必须提前申报,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调运,从而逐步规范畜禽调运审批和检疫申报工作。
4.3 加大查处力度
为配合“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顺利进行,针对跨省调运动物或出售动物未申报检疫、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未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动物防疫条件发生变化后未进行整改,对饲养的动物不按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免疫接种、不接受重大动物疫情监测,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兽药、使用禁止使用的药品,未建立养殖档案或者未按照规定保存养殖档案等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有效遏制动物饲养环节的动物防疫违法违规行为。
5 存在的问题
此项工作涉及的养殖场(户)监管面广、监管对象复杂,执法人员不足,执法责任重、监管难度大,但无专项工作经费;各级行政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规模养殖场相关政策的实施和项目资金的发放不能与其防疫风险评估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由于惠农区无病死畜禽集中处理的无害化场地,致使部分养殖场(户)自行处理病死畜禽,在很大程度上给防疫工作带来了安全隐患。
6 对策
一是继续加大法律法规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提高管理相对人的防疫意识,扩大“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的影响力。二是严厉打击规模养殖场(户)违反《动物防疫法》的行为,逐步规范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三是按照《分类监管实施方案》,继续采取把国家畜禽养殖项目安排和优扶政策支持与监管工作严格挂钩的措施。A级养殖场直接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优先安排生产项目;B级养殖场备选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候选安排生产项目;C级、D级养殖场原则上不纳入区农牧局项目库管理。凡是不服从畜牧兽医部门监管、违反《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法律法规的养殖场,不得进入区农牧局项目库,不得享受国家相关专项优扶政策。
7 结语
通过开展“风险分级、量化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畜禽养殖场(户)的科学有效监管,切实规范畜禽规模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着力解决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动物防疫行为,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更好地保护养殖业健康发展。
8 参考文献
[1] 唐雄飞.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广西畜牧兽医,2009(4):55-56.
[2] 崔双保,原庆兵.农村规模养殖在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畜禽业,2010(10):45-46.
关键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 质量监督 有效性
作者从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制定工作方案、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加强协作与沟通、提高整体效能、加大宣传力度这几个方面,对于如何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这一问题提出作者肤浅的见解,以期与大家交流沟通。
一、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要想提高自身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首先要明确工作目标与内容,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我们对质量监督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做了如下归纳:
1. 目标:以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宗旨、以正确的计量方法为手段、以规范的操作程序为准绳,得出真实准确的结果报告。
2. 内容:质量监督工作贯穿于计量检定的始终,从最初的合同审评到最后的证书/报告这一整个流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属于质量监督工作的内容。
二、制定工作方案
要想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就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工作方案,使所有工作都按部就班的完成。在工作方案当中,要对具体的监督对象、监督内容、工作目标、操作方法、监督频率等都有详细规定,使参与质量监督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使质量监督工作的各个部分、各个环节都做到有章可循。在制定工作方案的时候,有以下两点需要注意:
1. 要建立完整、详尽、规范的监督记录登记表。在登记表中,针对监督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监督内容、负责人员、工作方法、工作程序、时间日期、反馈方式等都有详细记载,这不仅能够起到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的作用,对于最终报告的形成也具有参考价值,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有效性。
2. 要根据具体的质量监督目标以及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阶段目标,以达到机构内部各个部门的所有成员都目标一致、协同作战。比如,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经常遇到合同评审记录中客户信息填写不完整的困扰,这一问题导致机构内其他工作也产生延滞。针对这一情况,在质量监督工作开始的最初阶段,就可将完善客户信息作为阶段行性目标,全体工作人员都为完成这一目标而努力,那么这一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接下来的工作也可以顺利开展,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使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质量监督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作,要想切实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保证量值传递的一致性与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就要求不断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人员的素质。监督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和政治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法制观念。
四、加强协作与沟通
对于任何一个机构来说,部门间的协作与沟通都是提高工作有效性的关键,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质量监督工作中也不例外。在质量监督工作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隶属不同部门或参与不同项目的工作人员应该掌握共同的“执法”标准,在宽严程度上保持一致,确保报告的公正性。
2. 共同负责同一项目的不同部门要定期召开会议,对于质量监督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沟通,针对取得的工作成果进行汇报、对于存在的疑问或者困难进行商讨,提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3. 机构内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明确各自的工作目标与内容,同时还要明确机构整体的工作计划与方案,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执行机构整体计划的过程,不可本末倒置。
4. 机构内的所有工作人员对于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的工作技巧、发现的漏洞、存在的问题等及时进行交流沟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五、提高整体效能
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说到底是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以及监督报告的准确性和检测结果的客观性。根据相关规定,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应有质量控制程序以监控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将质量监督工作与实验室比对、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和重复性考核、期问核查等质量活动结合起来,这样可以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效能。
六、加大宣传力度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不断完善自身组织结构、提高员工业务水平、规范工作流程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社会舆论的力量。质量监督工作涉及到医药、食品、环境、贸易、工程建设等各个领域,对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质量监督的宣传工作,并树立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为质量监督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这样更加有利于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是笔者对于如何提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这一问题的一些肤浅的看法。事实上,提高质量监督工作有效性的途径还有很多,本文提到的是比较关键和有效的策略,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广大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对于质量监督工作的关注与研究,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春霞.浅谈如何提高计量检定工作的质量[J].科技情况开发与经济,2008(12).
一、开展质量兴市的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明确分工,建立责任机制
为加强对质量市兴工作领导力度,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质量兴市工作的组织领导;从六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制订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人员工作守则》;明确了质监站、检测中心、建管科对质量工作的分工和责任,并签定了目标责任书;根据建设工作阶段、工作重点等情况,及时制定了质量兴市活动工作计划和震后恢复重建的工作计划,做到质量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教育,强化培训,树立质量第一思想
为了使全市建筑企业、施工单位、建设者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从教育入手,大力开展新规范、新标准、新法规的培训和学习。
首先是加强对质监站、检测中心、安监站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特别是震后新招聘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为打造一支过得硬的质量安全、质量监督队伍,采用了多种形式对监督人员进行培训。一是送出去学。派监督员参加省质监站,市质监站举办的新标准、新规范培训班多次;二是内部组织学习。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组织监督人员自学,落实人员组织讨论,然后由老的监督人员重新认真学习规范并向新招聘质量协管人员进行讲课,并定期举办全站的业务考核;三是请省、市、其它站的专家来我局传经送宝。
其次是加强对企业、施工人员教育。全年多次组织各在崇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参加的培训,重点学习新规范、新规定、工程质量通病防治以及震后震害调查和重建等方面的知识。
(三)严格认真,狠抓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
严格按照建设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导则》、《四川省工程重量监督工作细则》和市有关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相关规定,充分发挥质量监督作用,对全市在建工程进行全方位质量监督管理,保证了建设工程质量。截止6月报建工程项目132个,总面积145.3万平方米,报建受监率达100%,市政设施工程合格率达100%,下发整改通知7份,停工通知4份,无一例质量安全事故。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工程的五个单位工程被评为优质工程,并经市相关部门现场的实体验收和资料评审。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是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强化质量意识。对每一个建设工程,在管理上落实质量监督管理责任,在工程质量上明确工程质量目标,在责任主体上,明确责任主体,并积极引导施工单位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是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在监督施工单位进场原材料质量的同时,对施工单位进场的所有原材料均做到详细记录,各种材料检测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施工规范及验收规范,对原材料的使用进行跟踪管理,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或堆放在施工现场,为工程建设出“精品”从源头上把好关。
三是全方位实行质量监督。从土建工程的基础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采取专项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工程质量趋势分析,及时掌握和控制工程的质量状况,并及时反馈到施工单位和施工现场。在工程建设质量监督过程中,实行“一手抓工程质量,一手抓工程技术资料”的工作方针,加强工作前期环节、中间过程、产品结果的质量监督。
四是抓好质量趋势分析。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加强对隐蔽工程和中间结构的验收、验评工作;注重工程检测中的实测实量工作;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抓好工程技术资料,对建设工程的原材料
、砼试块、等测试材料在试拉、试压过程中出现的不良数据和设备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等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及时反馈。五是高效率开展对受震房屋震害情况检查。建设局根据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关于建筑工程地震震害检查的指导意见》,对所有在建工程进行了拉网式检查。对钢筋砼结构、砖砌体结构、钢结构、幕墙工程的外墙保温工程等,逐一进行检查。检查中通知相关责任主体单位到现场参加,并填写建设工程地震震害检查表。
六是加强对质量监督原始材料的整理、报送和存档工作。我局对质量监督情况根据职能职责,对质量监督报表、工程质量监管信息报表等及时进行整理、上报。
二、建设局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抓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包括对房地产建筑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产品;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加强对策
1 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
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是政府部门监督工业、企业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监餐饮等服务业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产品质量监督工作适应我国国情发展需要,是根据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法规、法令条款应运而生的一项基础活动,通过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可以有效监督管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不仅能够维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也是政府部门行使监督职能、以提高质量监督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也得到快速发展。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可以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的提升,提高产品竞争力,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对外贸易工作的进行,对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与经济效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 产品质量的监督方式
在现行调整产品质量的状况下, 产品质量监督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2.1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是由政府政府主管部门执行的一种监督方式,通常是按工作计划或国家法规要求执行的监督抽查检验方式,有时也根据消费者等举报执行监督抽查工作。
2.2 消费者自行监督
消费者有保障自已利益不受损害的权利,所以在消费者采购与使用等过程中,都可以对产品质量情况进行举报,为政府部门监督抽查工作提供线索,使生产者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以利于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以上两种监督方式在性质上有所不同,行政监督主要受政府部门权力的限制,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权利;消费者监督主要依靠政府部门给消费者提供了哪些辨别质量优劣的信息,以指导消费者实行监督工作,由此能够判断出现行的制度是否健全与合理。
3 产品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从市场质量技术监督数据分析, 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有许多,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产品总体质量水平不高
由于我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仍存在很大发展空间,质量监督工作管理不到位,导致我国产品生产技术水平低下,质量总体质量水平不高,还存在很大的得升空间。
3.2 缺乏统一有效的质量监督标准
由于我国没有出具统一的质量监督标准,各省市地区差异,导致监督检查的标准不统一,使得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降低。对于同一种产品各地方的实施细则不一致,所以常会导致同一厂家同一批次同一种产品,在有些地方监督抽查检验是合格的,而有些地方监督抽查检验就不合格,这种情况使得地方政府监督抽查的检验结果的公布带来了困难,降低了抽样检验的有效性。
3.3 采用两套方案落实抽查实施规范
一些地区,为了保护本地区的企业利益,扶持本地区经济发展,对于同一类产品的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监督抽样方案,对于外地区的产品严格按抽标准及抽样方案要求抽样并检验,对于本地区企业的产品则放宽抽样与检验政策,制定宽松的判定方案,以确保本地区的产品质量在合格范围内。
3.4 消费者受到“合法侵害“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我国法规、标准的不健全,一些产品质量虽然符合国家、地方等相关法规要求,但有些产品尤其是食品的法规规定的内容不健全,一些重金属、微生物等卫生指标在标准中没有规定,所以企业就不对其控制,当消费者提出这些指标超标,或指标范围高存在潜在风险时,生产者以产品符合标准,或是这些指标在国家、地方等标准中没有相关规定,所以没办法界定等缘由进行对抗,不承担任何取大优先,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这种质量缺陷问题的发生,对于消费者保护合法权益是十分不利的,很讽刺的,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受到“合法侵害”十分正常。
3.5 产品安全性的相关信息难于充分获取
由于消费者不可能懂所有的法规、产品质量标准等,所以对于产品质量的安全性信息也不会全部获得,这就使得消费者在门券产品质量时没有依据,这种情况也影响着消费者能够选择健康、安全的产品。
4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的措施
4.1 以人为本, 加强企业产品质量意识
对于任何产品的生产来说,控制产品质量过程,设备、管理的先进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人为因素,因为基层的操作者是第一个接触产品的因素,他们的责任感对于质量的控制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生产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质量意识培训,使从管理者到生产一线员工都重视质量,定期组织培训,利用班前班后会教育,同时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总之,通过不断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 从而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失误与失控。
4.2 加强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
产品质量技术工作是一项数量大、门类多、日常管理非常烦琐且复杂的工作。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开展不定期的监督抽查,并且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 情节严重的要取消其法定资格。此外,还应当定期开展产品质量检验的对比实验工作,随时考察机构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落实监督管理工作。
4.3 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
制定全国统一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规范是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最好的方法。国家质检总局应当统一规定产品质量实施规范, 并针对监督抽查各个环节中需要使用到的文书已经做成了标准文本,下发到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并且要求严格依据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规范来操作。
4.4 进一步加强行政机构的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行政体制的变革远远落后于经济体制的变革并且成为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行政机构的改革,加快形成行为规范,完善行政执法体系,使舆论监督、行业自律、群众参与结合建立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与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从而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加大产品质量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政力度。
4.5 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
要想提高产品质量,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对消费者的宣传,可以通过报刊、电视台等舆论工具, 大力宣传国家的“ 质量法”,使广大消费者提高法制意识。此外,还可以通过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了解技术监督的知识与要求,使企业认识到加强技术监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接受监督。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监督工作是政府监督企业的一项基础工作,对于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要时刻关注市场经济的变化,为断完善质量监督工作,多思考,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多提出解决建议,并实施措施,使质量监督工作更有效,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杰.论标准监督在产品质量监督中的作用[J].价值工程,2011,5 (6): 77-78.
关键字:质量监督;模式;问题;对策
living standards continue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s also a rapid development, the building have been expan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for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the project the role,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work.Key words: quality of supervision; mode; problem;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20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4-0020-02
一、引言
质量是建筑工程的生命,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功的关键,还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投资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工程质量,百年大计。”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对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
二、当前工程质量监督的管理模式
1、根据政府主管部门委托,受理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对建设工程项目进行质量监督。
2、制定质量监督工作方案,质量监督工程师对负责监督的工程项目,依据工程建设项目各方责任主体 设计图纸,根据工程的特点 规模和技术复杂程度及有关文件等,编制质量监督工作计划。
3、抽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和质量检测等单位的质量行为,核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或资格,检查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检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
4、检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抽查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的工程实体质量,抽查执行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并辅以科学的检测手段,抽查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的质量。
5、监督工程竣工验收,重点对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监督,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改正。并将对工程竣工验收的监督情况列为工程质量监督报告的重要内容。
6、组织或者参与工程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定期对本地区工程质量状况进行统计分析。
7、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实施处罚。
三、当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立法不完善
目前,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程等,为工程质量监督提供了一些主要的依据。然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范性并不太强,且有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许多条款在语言的表达上不够具体和明确,有的条款侧重政策性,但可操作性差,有的条款没有以战略发展的眼光来制定,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对整个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进程形成一定的困扰。
2、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在执法方面的问题
在立法工作中,我国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诸多不足,相关实施细则也并不完善,导致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在执法方面遇到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结合当前建筑市场还没有达到有秩序的进行,参建单位质量意识差,从业企业及个人执业能力、诚信度、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加上一些制约工程质量工作的深层次问题还未有效解决,使得目前在工程建设中违法违规现象仍然存在。
3、监督质量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问题
从1984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决定在全国实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到现在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史了。在此期间,监督机构的人员素质、设备、监督理论和经验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并不绝对,还有少量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依然存在着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设备相对滞后以及勤政约束机构不健全等问题,这些势必影响工程质量的监督力度和深度,直接削弱了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亟待改进和完善。
4、社会对质量监督机构的职能存在着误解
社会各界容易把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于一般质量责任主体。工程质量一旦出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找质量监督机构问责,造成在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着“谁监督,谁负责”的现象,政府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变相成为工程质量的责任者,而直接参加工程建设的各方责任主体,反而“袖手旁观”,进而颠倒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产品的制造者对产品直接负责的规律。
四、针对建筑质量监督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立法建设
只有建立一套健全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国家应进一步完善《建筑法》等的法律法规,建筑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的实施办法,提高建筑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的层次,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规范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做到对参建单位的违法行为有据可依。
2、加强建筑质量监督管理的执法力度
建筑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一定要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全面推广监督检测手段等。建筑工程质量工作在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所面临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在提高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时应认清工程质量监督体制改革在我国面临的紧迫性,探索监督体制改革思路与对策,更好地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应给与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机构要加大对工程建设尤其是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要严格履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质量监督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3、转变质量监督方式
随着《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的颁布实施,规定再次明确参建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是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不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重点对工程的实体质量和质量行为进行监督抽查,基本明确了监督管理的内容,监督的方式是抽查监督,而不是所有部位、所有行为的监督。改进监督方法,应以抽查监督为导向,避免大、全、模糊,应根据每个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质量监督工作实际随机进行抽、巡查。实行垂直及交叉抽、巡查,检查人员不固定,部位不固定,以点盖面高效监督,提高工作效率。
4、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
没有高素质的质量监督队伍,就很难建立与质量监督职能相适应的权威。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还应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增加检测设备,改变传统的“敲、打、看、摸”等落后的检查方法,多使用各种仪器做参考,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对有怀疑和认为有必要的部位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用数据说话,保证检查内容和部位能够真实反映施工的质量状况,做到科学公正。
5、做好宣传
定期监督工作动态,与新闻媒体建立联系,做好普法宣传,明确参建的建设单位等是责任主体不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等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名称和主要责任人姓名”的规定,引导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造者对产品直接负责。
同时,对工程建设的违法违规企业、个人、事实情况进行通报,增强质量监督的震慑力,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6、做好监督竣工验收工作
最后,重点做好竣工验收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把竣工验收关,重点对验收的组织形式、程序等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进行监督,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和未经监督验收的工程,严禁投入使用。
五、结语
质量建设是建筑工程的永恒主题。建筑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可以保证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监督质量管理需要与建筑业的发展实现同步,当前的质量监督质量管理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进步,应结合新形势,加强质量监督建设,加以改革和创新,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郭汉丁.国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特征与启示[J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
[2] 黄彤军.我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职业圈,2007.
【关键词】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智能化;管控方案
1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智能化管控方案建设思路
1.1电力工程质量监督辅助评价方法及定量评估
在电力市场背景下做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监督,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结合计算的结论数据来判断工程是否能够达到质量标准,提升工程的质量监督及管理水平。拉格朗日乘数法,用公式表示为:F(x,y)=f(x,y)+λ准(x,y)。在对电力总站进行监督时,需要确保各参见责任方质量行为与实体质量保持一致性。将工程建设技术、文件资料作为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明确质量监督工作中UC你在的问题,针对质量监督计算结果进行推断,构建出了完善的定量管理方法。
1.2构建全寿命周期质量监督控制预警指标体系
需要做好电力工程项目质量流程和控制点识别和梳理,构建科学有效的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流程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构建出了全寿命周期质量控制预警体系。在管理方面主要是运用二八定律。变电站需要采用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避免某一项环节出现失误给变电站建设造成较大的损失。电力工程全寿命周期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项目特点:①做好项目规划、设计过程、设备采购问题。②需要明确制造过程和检验过程。③做好经营管理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电力工程运行、电力工程维护及电力工程检修工作,电力工程全寿命周期过程流程图如图1所示。
1.3构建输变电工程投产时序优化预计方法
需要严格按照电力工程设计方案要求,在电压等级、行政区划及建设规模等信息中筛选出类似的电力工程集,以建设规模为条件进行筛选,明确输电工程的主要参考线路长度及条数。需要已归档的电子化文档中提取电力工程投产时序信息,主要包括工程类型、投产时间、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工程建设时序表、工程前期时序表、项目前期时序表等[1]。
2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智能化管控架构方案
2.1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相关主体
①质量责任主体。需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要求,构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五大责任主体。②政府监督管理主体。根据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明确相关建设工程主体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及实体质量监督管理方法,代表政府行使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工作,实施强制性监督管理。③社会监督管理主体。以电力公司颁布的标准、批准建设计划及定额规划方案,依法签订项目监理合同及工程承包合同。
2.2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程序
2.2.1申请程序
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单位需要向工程所在地的电力建设单位提交工程质量监督申请,待质监中心站同意后方可接受申请,将工程建设单位所提交的文件和材料提交给质监中心站,确保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的合理性,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核验和调阅[2]。
2.2.2审批程序
提供的文件需要经过建设单位所在地质量监督审核,同意受理该工程质量监督后,才能授权成立工程质量监督站,报送质监中心站进行等级注册,待审批后,方可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2.2.3建立管理工作制度
质量监督小组需要严格按照建设单位已经审定的《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来拟定阶段性的质量监督管理计划,结合工程实际建设特点及技术要求,对工程内部的重大项目和关键部位进行质量监督,并制定出合理的工作计划,并报送到质量监督中心站备案。
2.2.4巡视检查程序
结合各工程的具体情况,按照质检大纲规定,将阶段性监督管理作为主要监督管理方法,采用抽测和抽查形式,做好工程质量巡检,充分发挥巡视检查程序的预控及监督作用。
2.2.5竣工验收监督管理程序
由勘察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对工程质量进行竣工验收检查,建设单位需要携带相关的文件到有关专业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申请手续,并出具工程质量监督报告,如果在监督中发现有建设单位违反建设工程质量行为,要求其停止使用,做好限期整改,重新组织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并依法对违反建设工程质量行为的单位进行处罚。
2.3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内容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监督单位主要是根据质监分站的申请,严格按照《火电工程汽机扣盖前质量监督检查典型大纲》要求开展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的主要方式包括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座谈评议、抽查实测及现场查看等形式,做好记录归档备查及编制监督检查报告。电力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属于政府质量管理行为,是国家电力工程中重要的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我国电力质监站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三级设置方式,主要包括电力部设电力建设质量监督中心总站;各网局、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局设质量监督中心站;各地区电业局设计案例质监分站。要想提升电力建设质量,需要坚持质量第一方针,建立在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实施,确保电力企业内部的各项设备安装技术规范能够满足质量管理监督体系的要求,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接受质量监督结构的质量监督。
2.4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在对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进行构建时,主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进行评价,对促进电力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判别事物和系统优劣领域,结合评价指标标准和实测值,对系统进行综合的评价。为了能够满足现阶段对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有必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度项目进行综合评价,模糊评价的具体步骤为:第一步,确定模糊综合评判因素集,用U表示,即U=(U1,U2,U3…,Um),各元素Ui(i=1,2,3,…,m)代表各影响因素。第二步,确定权重。权重反应出了因素集中各因素的重要程度,用公式表示为:mi=1Σai=1ai≥0(i=1,2,3…m)。第三步,建立综合评价评价集。需要结合日常的工作禁言,将各项目因素集中进行结果评判所组成的集合,用公式表示为:V={V1,V2,V3,…Vn}。第四步,构造评判矩阵,模糊关系矩阵用公式表示为:R=r11,r13,r13,…,r1nr21,r22,r23,…,r2n……rm1,rm2,rm3,…,rmn≥≥。第五步,进行模糊合成和做出决策,对影响评价对象进行分析时,通过各个评价因素的影响程度来决定,用每列因素之和进行表示,用公式表示为:Rj=mi=1Σrij(j=1,2,3,…,n)。第六步,评价指标的处理。取最大的评价指标与相对应的评价元素及评价结果,即ν={νl/νl/maxbj}[3]。
3结论
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对提升电力工程建设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做好企业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将监督管理工作纳入到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查中,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和同样的管理措施,确保能够生产出不同的质量产品。构建智能化电力工程质量监督管控平台,能够确保电力工程质量监督各个阶段的信息化和数据化管控,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力工程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水平和效率。
作者:孙向东 单位:安徽省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
参考文献
[1]凌宇飞.电力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出现的问题剖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08):196.
关键词:工程质量;监督;弊端;完善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工程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产生的质量问题也不断增加,给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迎来了很大的挑战。如何解决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弊端,并根据工程的长期特点,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新机制,对工程建设的不同层面、各种要素、各个环节都实施有效的监督,切实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水平,是当前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不可回避的课题。
1 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弊端
1.1 质量监管内涵提升、外延扩大,要求高,风险大,监督的体制和机制需要创新
随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迎来了“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的发展时期。由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范围的扩大,监督管理职能的增加,质监站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严峻的挑战。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已超越工程质量本身的范畴,要求高,风险大,人员少,经费缺,迫切需要创新监督体制和机制。
1.2 监管体制差异,执法标准不统一,监督管理的各项制度亟待完善
随着《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一系列工程建设技术标准、规范的相继颁布和实施,质监站对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的依据、方法、手段得到了加强。但是,工程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违反基本建设程序、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违规行为,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尽管质监站每年开展了各类专项检查,消除了一些质量隐患,但是,始终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些建设项目为了赶进度,抢时间,经常不按法律法规办事,不按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操作,要求监督站网开一面,提前介入; 有的大型工程施工现场实物质
量和参建各方质量管理行为混乱,出现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的脱节现象,施工过程的安全工程质量难以保证。工程建设中程序缺、行为不规范、执法难度高与监督管理制度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质量监督体制的调整,执法标准的统一,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已刻不容缓。
1.3 人才结构不合理,专业监督工程师缺乏,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目前,质监站的人才结构,虽然有不少具有监督实践经验、熟悉一定技术标准规范的专业人员,但是具有较强的法律、法规意识,掌握比较扎实的工程技术理论功底的专业人才不多,能够处理深层次的质量技术问题,掌握现代化、信息化监督工具,处理现场复杂局面,具有综合协调能力的人才更是屈指可数。
2完善工程质量监督的建议
面对城市建设超常规、非线性、跨越式的发展时期,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面临风险和困难创历史之最,机遇和挑战并存。质监站全体职工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破监督工作瓶劲,聚集重点,整合资源,明确责任,建立统一协调的的监督管理体系,便捷、高效的工作创新机制,实现实物质量和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控制。
2.1 监督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是完成当前监督工作的基础
2.1.1 监督的体制上,探索建筑市场管理和施工
现场质量安全综合执法模式调整监督力量,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实现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执法理念,以规范建设参与各方自律行为。根据区域工程特点,以网格化监督管理为抓手,发挥区域部门的协管、联动作用,针对“四差”现象( 差企业、差工地、差领域、差地域) 加大监管力度。根据不同的监督对象和工程施工的阶段,灵活采用到位把关式查处、动态随机抽查、跟踪式检查等方式,逐步实行建设工程实体与参与各方行为的综合执法联动。不断完善周常规巡查、月常专项检查、季度综合联查的制度。加强特殊工程的监管,针对建设中出现的工期紧、程序缺、行为不规范、执法难度高的特点,与相关部门联手执法,实现行为、程序、质量、安全目标的控制。
2.1.2 监督的方法上,综观全局,突出重点,实施质量监督的差别化管理
以统一执法为依据,保持现场查处的强势,以抓大放小、抓弱放强、抓特殊放一般为指导思想。对受监工程进行分析,以综合参与各方资质、资格、行为能力和现场实物等情况,分析该工程的自控能力,进行工程管理能力的评判; 从影响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环境安全、施工过程安全和建设参与各方质量行为等方面找出监管的重点、确定监管方法和措施。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工程采取有针对性监督措施,从而实行“强化型监督管理、常规型监督管理和备案型监督管理”的差别化管理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情况变化,及时调整相应监督管理的级别、方法和力度。
具体做法是: 首先,监督员结合日常掌握的监督信息,对受监工程的综合因素进行分析,按要求划分监督等级,站领导审批; 其次,抓住“强化型监督管理”的工程作为监督重点,每月编制现场监督计划,掌握现场施工质量的动态,不断修正;最后,根据已制定的差别化管理的工作计划,加大对其巡查、抽查的频率,突出“强化型监督管理”的工作质量。
2.1.3 监督的机制上,实行现场实物质量抽查和建设参与各方责任主体贴质量行为执法检查并举
虽然,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质量负总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建设工程质量负有直接责任;审图和检测单位是建设工程质量提高的技术保证;监理单位对工程建设质量负有监管主体的责任。同时有关规定也明确了质监站监管责任和监督检查的重点和程序。但是,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单位多,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多,不论哪个主体出了问题,都会导致质量缺陷甚至质量事故的产生。质监站在现场监督检查中可采用设计图纸现场匹配、施工方案可操作性和专家评审、关键工序验收把关、检测情况确认报告等的执法检查手段来落实主要建设参与
各方的质量责任。
第一,规范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行为。在实际监督中我们发现,由于建设单位的特殊地位,在工程建设中掌握工程投资、技术决策等权力,一旦忽视约束自身质量行为,将导致整个工程质量缺陷,甚至失控。如建设单位随意变更已通过审查的施工图,改变部分结构受力体系,重要使用功能甩项,随意压缩工期,擅自将专业工程发包给无施工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的企业施工等等,都给工程质量控制带来潜在的质量隐患。所以监督过程中必须加强图纸、施工方案、关键工序验收把关执法检查,引导监理人员对工程重要部位和主要节点的质量确认、验收、评价,提出书面报告和意见。
第二,规范勘察、设计单位、审图机构的质量行为。勘察、设计、审图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适用美观。质监站在现场检查中对勘察、设计质量进行主要的程序监督,消除勘察、设计文件的隐患和不合理性,使得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工程建设中能贯彻执行。同时,通过对勘察、设计的检查提高变更设计文件的质量。
第三,加强对工程检测、建筑材料供应单位的监管,构建企业诚信服务平台。工程检测行为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检测数据的公正性,事关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目前工程检测单位的市场化,经济利益的驱动,抓好工程检测质量监督管理已日趋重要。质监站首先要引导检测单位注重自身质量诚信的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由建设单位委托、要参加工程开工首次质量监督交底,告知具体检测要求,由过去对来样检测负责逐步转变为对现场检测对象负责,工程竣工验收前要提供整个工程的检测数据结论; 其次在监督检查中,质监人员要用监督数据讲话,可根据结构部位的重要程度及施工现场质量情况对实体质量( 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混凝土强度回弹) 进行随机检测; 通过检测单位上报及巡抽查过程中发
现的建材不合格情况,质监站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合格建材用于工程现场。
2.2 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是完成当前监督工作的保证
2.2.1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
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按规定办事,按程序办事,按科学办事是质监站工作的准则。
2.2.2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高监督服务等级
为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处于动态的数字化监控状态,提升监督管理水平,质监站要建立和不断深化监督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监督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归纳及时发现监管中的薄弱环节,通过把常见质量违规行为的信息反馈,以明确下一步监管的重点和难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2.3 加大对工程质量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将执法理念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涵盖整个工程实物不良状态和市场、现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全过程。质监站在建立查处程序,规范高的原则下,实施案件查处分离,规范案件移交程序,统一处理。并建立对质量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结果的公示制度,体现监督站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的效果。同时,质量行为的处罚结果与企业的诚信考核、经营业绩挂钩。真正起到处罚一批,曝光一批,教育一批的目的。
2.3 抓好监督队伍思想、作风、业务建设,提高综合素质是完成监督工作的关键
2.3.1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监督队伍要努力做好勤政、廉政抓好作风建设,把监督队伍建设成为一支作风素质好、觉悟观念强、精神面貌好、工作干劲足、凝聚力创造力强的团队是我们的目标。
2.3.2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以质量监督机构考核为契机,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广纳群贤、人尽其才的培训机制; 尊重人才、凝聚人才的激励机制; 学历教育与在职教育相结合的培训机制。抓好质监站的人才培养工程,整体筹划,加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监督员队伍。逐步形成事业成就舞人、政策制度造就人、舞台环境留住人、利益待遇吸引人的良好氛围,为质量监督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结语
总之,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能否做好,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任重而道远。为此,我们只有结合现阶段工程质量监管工作实际,努力探索改进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推动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