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

第1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论文关键词]化工原理 “教学做”一体化 项目化教学 实训基地建设

“化工原理”课程是研究化工单元操作过程规律,进行设计优化和操作优化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工程性、应用性的化工专业主干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起着主要支撑功能。高职“化工原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课程设计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学习情境的建设观,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观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借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以化工项目任务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职教模式”。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重构课程内容体系,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

“化工原理”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打破学科体系,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开发与设计,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把整个学习内容归纳分解为“流体输送系统的认识”“液体的压力测量”“管子的连接和阀门的安装及使用”“列管换热器的选型”等16个项目,科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强化应用能力的训练,突出本课程的应用性、工程性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项目化教学”是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通过教师到企业生产岗位调查,对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访谈,完成化工单元操作岗位核心能力工作分析表,然后在企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情况下,针对工作分析表分解出任务表,确定化工单元操作的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主线,并据此设计教学项目和学习任务。它是从生产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并且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行动导向的教学观”进行教学设计。本课程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模式,在理实一体多媒体教室,实施开放式的教学方式,采取分组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自主设计、策划、完成、评价整个工作任务。学生为完成工作任务,在获取信息、设计方案、制定操作规程、操作等完整实践过程中“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根据“行为导向”原则,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构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运用新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的问题。在每个项目教学内容完成后,选用实际工程案例对其综合分析、解剖和总结,由此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增强工程应用的意识。

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课程追踪企业对岗位人员的考核评价标准,根据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定期开展岗位工作调查,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努力追求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模式,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技术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二、建立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职教模式

本课程主要是将“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化工单元操作课程设计”“计算机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参观实习”“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习”“先进辅助教学手段”“网络教学技术”等多种教学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专业知识培养和素质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为一体。构建全面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技能培养模式。

以培养学生具备基本职业素养和技能为目标,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化工单元操作实验,探索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化工课程设计包括: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填料吸收塔工艺设计、板式精馏塔工艺设计等。计算机化工仿真实训技术,开发了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扩大受益面。 转贴于

1 化工单元操作综合实训室。学院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化工生产实训基地”,包括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化工校内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拥有雷诺实验、柏努利实验、流体流动综合实训装置、阻力综合实训装置、离心泵性能综合实训装置、管路拆装实训装置、传热综合实训装置、过滤综合实训装置、精馏操作综合实训装置、吸收操作综合实训装置、干燥综合实训装置、流态化干燥综合实训装置、气体膜分离综合实训装置、洞道干燥实验装置、板框过滤机及过滤实验装置、双锥回转真空干燥器、箱式干燥器、水环式真空泵、结晶器、DCS化工过程控制系统等实验实训装置一百多台套。经过多年的建设,综合实训室现具有符合要求的各种设备,功能齐全,实训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化工原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要求。

2 化工仿真实训室。学院建设了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室及化工装置仿真实训室,配置了200台计算机和北京东方仿真公司的化工仿真实训软件。通过形象、科学、简易、安全、经济、有效的化工仿真模拟技术,可进行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和模拟真实的化工生产操作。化工单元仿真实训包括:离心泵、精馏塔、换热器、液位控制、吸收解吸、固定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压缩机等。化工生产仿真实训操作包括:乙烯、聚丙烯、乙醛氧化制醋酸、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装置,具有模拟工厂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现象的处理,再现真实生产过程的实施动态特性。达到了既能对生产实际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又能亲自动手进行反复操作,更全面、具体、安全和深入地了解不同的化工生产操作,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

3 先进辅助教学手段和网络教学资源。配套了先进的辅助教学设施,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片以及教学模型等。围绕教学内容制作课程的ppt、Flash动画素材、CAI教学短片,以及网络教程和习题训练等,利用人机相交界面的多媒体效果,拓展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提升了教学团队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的能力,显示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设施开展专业课教学的优势和成果。《化工原理》课程配套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习题、授课录像、实训指导书及参考文献目录等都已经在校园网上开放,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三、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加强建设实训实习基地是彰显高职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学院大力开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实训实习条件,建成中央财政支持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并且根据化工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利用泸天化、四川天华等二十多家大型化工企业,建设适合化工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训实习基地。以校企合作为模式,进行参观实习,师生共同参与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且建立了完整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和“多元性”的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建设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本课程教学队伍的建设和配置,充分考虑了专业教学对双师素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本要求,建成有专兼职教师组成的教学队伍。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使专任教师都成为“双师型”教师。并且聘请20位校外兼职老师,他们具有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本课程的实训实习的指导、课堂教学、项目开发等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2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讲义作为本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一部分,学生可以在实验之前,阅读资源库里相关的讲义及理论知识,做好预习工作,从而实验的时候更有效率。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可以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操作,学会从化工原理的角度解决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在实验教学上采用的主要手段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了解单元设备和工艺过程。比如,对于流体流动单元操作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管阻力损失与局部阻力损失。单元设备包括三段并联的长直管分别来测定各个阻力损失。学生根据讲义做实验步骤设计,分别测不同情况下的阻力损失情况。处理最后结果时,学生要深刻理解相应理论知识才能做好数据处理,绘出相应曲线。完成最后的思考题,又可以将本段元操作所用的知识系统的融合在一起进行回顾,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一、合理运用实验教学仿真软件

    化工原理实验作为新增设的一个专业基础科实验,要合理选择单元操作实验内容,实现与理论知识更好的融合。因此,每个章节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单元操作内容。由于实训基地刚刚建成,学生实验课时有限。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完全掌握每个单元操作尤为困难。这样我们购买了一部分仿真教学软件。在去实训基地做实验实训之前先在课堂上对相关单元操作做仿真软件模拟流程。在仿真软件中有操作提示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仿真实验,若实验步骤操作有误,仿真软件会及时提醒。同时仿真软件还包括了该单元操作的相关思考题,学生通过对思考题的思考回答,重新复习了一遍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该单元实验操作的具体方法。进入到实训基地以后,学生再做单元操作实验会得心应手,减少了错误操作率,现场实验技能大大提高,实验效果事半功倍。

    二、以学生为主体推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目前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要求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的目标。在调查了学生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学生在大三进行企业顶岗实习所需要用到的理论和相关实践技能之后,有目的性的选择某一章节作为项目教学法的改革章节。学生对项目目标结合单元操作从理论的需求着手,包括该项目所需要的信息,所掌握的理论,所需要的操作步骤,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企业相关的实践和最后的总结等方面做一定的调查与整理,形成一整套的学习方案。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共同面对和解决在项目进行中遇到的困难。我们选取过滤单元操作作为项目教学法的改革章节。项目要求学生掌握过滤与反冲洗两道流程操作,需要自己设计过滤的阀门关闭状况,需要自己掌握用料配比,需要自己控制过滤时间及需要的滤液体积,需要自己区别滤板与板框,需要自己从过滤阶段顺利转换到反冲洗阶段。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要熟练来回开闭相应阀门,而如果学生掌握知识不够,任何一步操作失误均会导致实验失败。通过这种项目教学方法,学生自我发挥空间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学校里就能模拟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让学生学会积极主动的面对实践的挑战和企业的挑战,为以后顺利进入企业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结束语《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角色进行改变,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自主的“我要学”[2],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转换为课堂的主角。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3]。

第3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CDIO理念;化工专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105-02

CDIO理念是我国高校近几年引进的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和工程系统开发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在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这点与高职教育的人才的主流模式“订单培养、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引入CDIO理念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改革有一定现实意义。本研究将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为基础,按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借鉴一些高校成功进行CDIO改革的经验,选取《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内容、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将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以其他相关的实践课程相结合,以“以项目为导向”、“融‘教、学、做’一体”为切入点,寻找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材内容陈旧

化工单元操作是所有化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存在时间较长,教学模式成熟,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教材种类很多,但是至今内容和体系仍沿用以前,内容和章节布置大体相同,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现今化工行业和其相关产业也在不断的改革变化,化工单元操作不管从教材和课程内容上的更新程度都无法跟上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部分知识体系较为陈旧,知识点连接较松散且后续知识的延伸也远远跟不上目前行业的要求,不利于学生对化工各个单元操作如流体输送、干燥单元操作和精馏单元操作等的掌握和应用,更不利于学生对课程深层次内容的学习和研究。长期使用旧的教材和陈旧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教学,影响了学生工程理念的发展,更不利于专业的改革与创新。

(二)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陈旧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化工专业重要的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是联系前期理论课程和后期的职业技术课程的桥梁,与后续的化工综合实训、仿真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以及化工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有密切的联系性,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三部分。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在理论课程内容完成后再进行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很多缺点:①主要进行纯理论教学,与企业真实情况脱节,学生缺乏直接形象的认识,很难理解课程中一些由实践总结出的知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高;②课程实践教学跟不上现代设备更新速度,大多都是验证型实验,只能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最重要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法得到锻炼,导致学生“工程”概念模糊不清,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弱,与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技术性人才”相差较大,为今后的就业埋下隐患。

2011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为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寻找能够出适应高职教育新要求得教学理念和模式替代陈旧的教学模式对推动整个化工专业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DIO理念的化工单元操作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CDIO为基本理念,借鉴一些本科院校成功进行CDIO改革的经验,根据本校高职专业的特点、课程内容、学生基础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将《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以其他相关的实践课程相结合,以“以项目为导向”、“做中学”、“融‘教、学、做’一体”为切入点,替代陈旧的“灌入式”教学模式,致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以致考”变为“学以致用”。具体实施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优化教学资源。通过多方调查研究研,将原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分析对比,征询学校和企业人员的意见,调整课程标准,编写适合项目化教学的校本教材―化工单元操作。

2.改变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CDIO“构思―设计―实现―操作”的理念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其次可以将实训与理论课程相融合,做到有问题、有目的解决问题;最后根据CDIO的12条职业标准进行总结评价完善教学过程[1]。

3.企业联合,共同发展。课题研究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引入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团队,形成校内教师、校外企业人员和相关院校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改革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以化工单元操作教学改革为例,根据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的“以项目为导向”、“做中学”和“融‘教、学、做’”一体的理念,以真实的生产工艺为工作项目载体,将以知识传授为主的遵循物理学规律的“三传”体系(即动量传递过程、热量传递过程和质量传递过)进行项目化,整合成4个相对独立的模块,即化工物料输送与控制、换热设计与操作、化工均相混和物料分离和化工非均相混和物料分离模块课程。以“教学目标―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操作方法与步骤及相关技术实践知识―问题探究及相关技术理论知识―拓展知识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选学内容)―教学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为全新的思路,融合操作、设备维护、安全生产、节能环保等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课程项目的难易程度分A、B双线进行教学,A线项目难度较大,主要由教师指导完成,B线项目较容易,由学生自行设计完成以目前化工企业常见的粗甲醇精制为例,进行项目化设计,如下表1。

2.建立以CDIO为基础的成绩评价体系。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成绩评定的方式主要以理论考试为主,传统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无法有效评判学生的“工程能力”,因此结合CDIO理念的12条职业标准,制定既能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又能评判学生“工程能力”的多元化成绩评价系统,完善具有高职特色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改革。课程考试成绩分三部分综合评定,满分100分,平时表现占20%,理论考试占40%,项目化设计占40%,其中项目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实施“项目任务布置―方案制定―方案实施―学生集中汇报―师生点评一方案修改再实施―教师总结”的模式进行考核,其中报告完成情况占40%,搜集分析资料能力占10%,工艺设计能力占20%,语言表达能力占10%,团队协作能力占10%。

三、结语

CDIO理念是近几年高校引进的一种全新的工程教育模式,代表“构思―设计―实现―运作”工程构思,旨在培养学生在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和工程系统开发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这点和高职教育倡导“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相似之处,因此将CDIO理念引入到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教学中,实际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对推动整个化工专业的教学改革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姚运金,徐菲菲.基于CDIO理念下的化工原理课程项目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0,3(113):34-88.

[2]顾佩华.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第4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石油化工专业;“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157-03

“岗位技能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在正确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人才培养方式。“岗位技能递进”是指专业教育与生产岗位相结合。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岗位相结合,即知识和技术相结合,强调过程的结合;另一方面,它是教育与生产岗位相结合的形式,即生产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强调对象的结合。

“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前提是学院与企业有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基础,共同就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依托企业实训资源优势,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是辽宁省第一所校企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学院的举办方之一――锦州石化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设具有高职教学和企业职工培训双重职能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开展“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教学条件。通过广泛的岗位调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论证,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依托锦州石化公司,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综合知识、技能和素质方面的实际需要,将培养目标分解成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等子目标,“岗位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如下。

第一学年:认识岗位与基础理论教学,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基本能力。通过入学教育、企业参观、岗位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专业概况,对日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对工作岗位的热爱,强化学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安排思想道德修养、基础化学理论、化工识图、职业道德、计算机操作、英语等基础课程;实施项目案例教学,使学生获得燃料油生产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为学生掌握石油化工生产专业技能及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年:以岗位仿真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适应岗位的专业能力。由企业的技术人员与校内的专任教师共同授课,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石化企业生产手册及燃料油生产工(高级)国家职业标准为技术要求,工学交替,在体现石化企业工作情境、真实生产流程的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苯乙烯仿真工厂和油品质量分析实训室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典型单元设备操作、DCS仿真开停车等技能;并强化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反应与分离技术、石油产品分析技术等专业理论,获得燃料油生产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生以企业学徒工的身份进行跟班训练,体验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企业岗位要求,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

第三学年:通过顶岗实习,体验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开设《燃料油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训练》、《顶岗实习》等课程,教学环境为石化生产真实装置,使学生在生产性工作岗位上熟悉石化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掌握常减压、催化、重整、加氢等典型生产流程、工艺设备,体验企业文化,技能得到进一步锻炼,最终实现“零距离”上岗。

通过以上岗位认识与基础理论教学岗位仿真与“教学做”一体化课程顶岗实习的“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始终与行业企业合作,通过课堂教学、DCS仿真和校内产学研基地单元设备训练、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结合,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培训与考证融合;完成学生从“岗位基本能力形成岗位专项技能训练岗位综合能力提升”的递进。

“岗位技能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结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具备职业道德、较强实践能力,掌握石油化工生产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能在石化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应用和班组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这种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真实工作环境下的反复训练,尽可能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与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唯一途径;结合石化企业生产的特点,考虑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改变传统的按固定地点、固定模式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分组教学、灵活授课、弹性教学,对专业课程选择典型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教学,对于不具备现场教学条件的,在“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由教师进行操作性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确知识点,掌握专业技能;在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的组织安排上,适应石化企业工作的特殊性,采用倒班顶岗分阶段实习,由企业学校共同考核评价。

课堂教学与车间生产结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实践课时占总学时的50%。由企业兼职教师提供车间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等资料,将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学习过程融入实际项目工作过程中,在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现场教学、小组讨论、仿真操作等使学生掌握燃料油生产工的相关理论,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企业生产车间中实施。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规范地指导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学会装置开停车、巡回检查、资料录取、填写生产报表、维护管理以及动态分析等技能,并考取高级燃料油生产工职业资格证书。同时,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素质教育环境中进行铁人精神教育,学习做人、做事的本领,进而获得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技能培养与素质教育结合 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向石化生产操作、调试、运行与维护生产一线,以泵及压缩机岗位现场操作岗位(外操)、中控室操作岗位(内操)、油品分析岗位、班长岗位为主。为充分满足“岗位训练”的需要,依据“贴近职业、贴近真实、贴近技术”的原则,体现“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职业的工作流程来设计真实的专业训练和职业环境,实训过程与实际岗位操作完全一致。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在汽提塔生产装置上,按照企业设备检修的场景和要求,设立班长、安全员等岗位。班长进行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布置任务,规定作业时间(操作时间),到现场实地勘察,清楚作业面周围环境和作业空间;安全员检查安全手续是否齐全,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劳动保护用品是否整齐,是否选择合适工具。通过对塔盘拆装弄清楚塔的内部构造、各部件及所在具置,汽液两相如何流动,塔盘究竟是怎么安装的,并掌握其过程。通过在此装置上的“教学做”,学生能掌握换热器的种类及换热方法,了解板式精馏塔的基本结构与流程,掌握流体输送设备的性能及操作,流体输送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以及温度、压力、液位的调节、控制方法,管路拆装及连接方法。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综合性的身份,要遵守许多与安全生产有关的其他规定,如产品工艺规程、安全技术规程、检修安全规程、岗位操作法、安全动火规定等等,在着装、环境、卫生、安全、考勤等方面应完全按照企业要求管理,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形成石化企业“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素质,培养学生敬业奉献、吃苦耐劳、诚信笃实、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岗位技能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 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邀请企业人士和行业专家参与,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工作岗位进行调研,与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本专业的主要岗位(群)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按照工作任务的典型性,对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筛选,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按照职业成长规律性、工作任务性质一致性和工作内容相关性等原则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合并,形成相应岗位的行动领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打破原有课程体系,根据教学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综合考虑教学场地、工具、设备、问题、对象、技术等要素的关联程度,把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借鉴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模式,结合锦州石化公司生产特点,按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学习领域之间工作过程的内在联系,形成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课程,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为《燃料油生产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训练》。根据石油化工职业能力的通用能力要求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完善公共基础课程和相应拓展课程;构建与“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的课程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校企合作的办学优势,充分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标准建设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挂职锻炼以及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等形式,面向专业课程体系内所有教师开展培训,落实《企业项目工作室管理办法》、《教师访问工作站管理办法》、《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建设方案》;通过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培训等途径,培养3名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到2012年,“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0%,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学时比例达1∶1。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依据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要求,按照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四个层次,校企合作以专业计划和教学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优先建设受益面大、与专业核心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实训室,建设与目前现场生产实际相匹配的实训基地,同时兼顾科技、生产及对外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新建苯乙烯仿真工厂、煤化工实训室、化工仿真实训室,扩建燃气质量评价中心(校中厂)、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油品质量分析室、高分子材料实训室、精细化工实训室;借鉴企业车间布局和现场生产管理,每个实训室设有教学区、实训区、配件展示区、资料区和材料室五个区域;在满足培训教学的同时,具备符合燃料油生产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能力,用于职业技能鉴定的设备器材品种、数量和管理上符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相应规范。

校企合作建设共享性专业资源库 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兼顾专业课程体系中其他课程,包括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化工安全技术》、《化工企业管理实务》、《石化产品营销》、《计算机基础》、《英语》等5门课程;投入252.1万元建设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以满足企业培训和教学需要;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实现教学形态的变革,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手段,开发具有交互性的虚拟实训软件、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等课程资源;通过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把石油化工生产和安全环保技能形象化、可视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文件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网络教学区,石油化工生产技术职业能力训练区。

“岗位技能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岗位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不断的实践,成效初步显现。截止到2012年3月,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学团队,对接产业集群建设省级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拥有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教师拥有发明专利2项,出版《燃料油生产技术》、《典型化工操作技能训练》等11部专著。2011年,面向全国石油和化工职业教育教师开办了企业实践培训及《燃料油生产工》技师培训班。

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率2010年为96.1%,2011年为98%,就业对口率平均达到85%。2011年,学生参加辽宁省大学生第十一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获一等奖一项,参加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总控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团体和个人一等奖,参加辽宁省首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总决赛获得个人三等奖一项;毕业生刘明获锦州石化公司十佳新员工称号,张勇在抚顺石化公司第五届练兵比武和技能竞赛中荣获乙烯装置操作工第一名。

参考文献:

[1]马秉骞.化工设备维修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1(8).

[2]熊威.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5).

[3]朱方来.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

第5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一、开设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反应器优化设计的能力

    我院开设了为期2周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硫酸转化器设计,采用二转二吸中的“3+1”或“2+2”式工艺、四段间接换热绝热式固定床催化反应器。每个学生的设计规模、进一段的原料气组成、净化率、转化率、吸收率不相同,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查找设计方法、搜集计算公式、选择工艺参数进行设计。完成后撰写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设计结果汇总、设计评述与讨论、参考文献,等等。设计过程中学生之间广泛讨论,商讨设计方法,学习氛围浓厚。虽然过程相似,但设计条件不同,每个学生都要单独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对固定床催化反应器的形式和特点,固体催化剂的性能、内扩散有效因子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平衡温度、平衡温度曲线的概念和绘图方法,最佳温度、最佳温度曲线的概念和绘图方法,各段进出口温度、进出口转化率的最佳分配方法,利用本征动力学方程,通过数值积分计算反应时间的方法,催化剂用量的计算及校正方法,反应器直径、高度及其它附件尺寸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点,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较好的掌握。

    二、逐步加大实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验动手能力

    对于化学反应工程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学科来说,实验是学生参加实践获取知识所必需的学习途径。而化学反应工程的主要研究方法也是应用理论推演和实验研究工业反应过程的规律而建立的数学模型方法。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建立各类实验反应器,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反应条件选择和数据处理非常有用。为此在课程建设中,我院通过专业实验课、综合设计型实验课,逐步加大与化学反应工程有关的实验。目前开设多釜串联流动特性的测定、管式反应器流动特性测定两个验证型实验;开设乙酸乙脂水解反应动力学的测定、乙醇催化裂解制乙烯反应动力学测定、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反应精馏制乙酸乙酯等四个综合设计型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对返混、脉冲法、阶跃法的概念以及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方法,多釜串联模型、轴向混合模型的流动特性,理想流动反应器与实际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区别,连续均相流动反应器的非理想流动情况及产生返混原因,全混釜中连续操作条件下反应器内测定均相反应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连续流动反应体系中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温度、浓度、进料流量对不同反应结果的影响,转化率、选择性及收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等知识点,有了透彻的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不但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和巩固,而且得到了应用,掌握了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测定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三、开展仿真实训、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我院以前有四周生产实习,实习中遇到企业为了安全和效益等因素不允许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时,学生得不到实际操作设备的锻炼机会;一般实习一个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学生掌握了工艺流程、生产原理之后,实习后期学习兴趣、主动性降低,影响实习效果等问题。而且目前大部分化工企业采用DCS控制,技术员主要在控制室通过电脑操作控制生产过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采用仿真技术将复杂的工业反应过程虚拟化,从而在计算机上以“慢速”再现反应过程及变化特征,将“抽象”化为“形象”,动态演示工业生产过程。并且,仿真实训具有无消耗、无污染、可重复操作等优点。为此我院购买了北京东方仿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的化工培训软件,在校内建立仿真实验室,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将以前四周全在企业的生产实习改为前两周在企业生产现场实习,后两周在校仿真实验室开展仿真实训。目前我院开设的与化学反应工程有关的仿真实习项目有固定床反应器单元、流化床反应器单元、间歇反应釜单元,以及30万吨合成氨生产工艺中的反应部分、甲醇生产工艺中的反应部分,等等。学生要进行冷态开车操作、正常生产操作、停车操作、故障处理操作,以及单人单工段、多人单工段、多人多工段等操作环节的实训。通过仿真操作训练对于学生了解化工反应过程、以及工艺和控制系统的动态特性、提高对化工生产过程的运行和控制能力具有特殊效果。这种运行、调整和控制能力,集中反映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所以,仿真训练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强化学生掌握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教学方法。

    四、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第6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1.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及趋势。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推动了仿真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仿真就是利用过程数学模型来模仿生产装置的动态行为并进行试验的技术。计算机仿真培训就是在计算机上建立过程仿真培训模型,设置开车、停车、正常运行和各种事故状态的现象。不用投料,没有危险,能大大缩短培训时间、节省培训费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国内各单位不仅把仿真培训作为岗位练兵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把仿真培训与技术比武和技能鉴定结合起来,使仿真培训成为生产装置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培训手段。

2.技术特点、创新点概述。研究基于知识的产品,开发集成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架构、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基于知识的产品开发集成系统体系结构,原型系统功能构架,体系结构,产品开发流程描述,在研究分析设计知识定义及基于“规则+实例”的包括加权频率属性约简等算法的推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知识库系统,进行基于知识的产品开发集成系统集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实现,实现的原型系统具有集成智能辅助功能。

(1)项目策略采用以项目为导向,项目和典型过程贯穿,配以真实装置和合适的仿真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通过项目的仿真讲解和切合实际的实训过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避免建设之间的冲突,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校内实训场所、资源的整合。(2)技术特点,建立一套通用的计算机仿真培训硬件系统。这一套硬件是基于高档微机为主机(服务器),仿真操作站兼工程师站(客户机)。该硬件系统可以满足现有各种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化工过程单元、系统操作仿真;制冷仿真;过程自动化仿真等),也可根据以后其他生产装置建立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进行扩展。(3)方案创新,在于建设方案中采用计算机仿真与实际工业对象相结合。实际装置设备解决了仿真无实物对象存在的问题和仿真可能与实际存在的偏差。

3.项目实施目的、意义。实训中心建设存在投入大、规划难、设备淘汰快、实训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计算机仿真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理想的解决方案。内容上:各类规范、标准、安全要求为重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主线。形式上:计算机仿真+真实装置。管理上:集中管理,联合开发,实现资源整合与优化。服务上:为社区、地方、行业的培训事业提供运行平台。

4.在专业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与考核等领域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表现在:降低投入成本,体现在:设备投入一个标准班10组(需10套);设备需维护、维修;设备的需更新、淘汰;实验实训有较大的能量的消耗和材料的消耗;大大提高实验实训效果。(1)每人一台,各自互不干扰,并可反复练习,任意起点;(2)可以改变时标,太快的可放慢,太慢的可加快;(3)具有在线帮助系统,实时提供学习提示;(4)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将不易实训的内容变为可能。①消防过程(危险过程)的实训;②易燃易爆环境下(危险场所)的实验实训;③易损设备的操作实训;④一次性设备的实验实训。

5.项目实施的运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项目组、工作程序、工作目标。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认真制定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逐步实施。子项目负责人,负责开放课题及课题经费管理、仪器设备管理、制定并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术交流、资料和档案管理、运行及开放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报送阶段总结和统计。

二、 项目的研究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研究内容。内容包括:网络版课件类素材库、网络版仿真实验教学软件、网络版仿真实训教学软件(基理仿真――机理的研究和教学过程,课件教件;操作仿真――操作技能的培训、岗前实训、实践能力的训练;环境仿真――模拟各种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便于对真实环境下的事物展开研究);学生和教师可在任何一个终端登录使用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合法用户们可在同一个机房进行不同的实验实训的练习;集中管理资源更安全,添加、修改使用更方便。其他工业装置。

2.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岗位(群)开发仿真教学课件与教件的软件;根据专业实验实训的能力培养要求编写文字脚本,进而开发仿真培训软件;开发符合教学过程和学习要求的互动网络应用平台;开发实际装置(过程)的仿真系统软件。

三、 实施的技术路线

1.实施方式。在内容上规范教学、实验、实训项目建设。教学、实验、实训资源的网络化整合,实现资源优化。

2.技术路线。开发工业对象装置的真实过程和相应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系统。硬件系统可以满足现有各种装置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化工过程单元、系统操作仿真、制冷仿真、过程自动化仿真等),也可根据以后其他生产装置建立仿真培训系统的要求,将仿真操作站的个数适当增加。

实施仿真模拟培训系统与真实生产装置在线连接,通过网络将有关数据传输到仿真系统,将仿真模拟培训系统操作数据与现场真实数据对比,指导学员操作。同时保证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是单向的,即由现场到仿真系统,而仿真系统不能反馈给现场,不影响正常生产及控制。即仿真培训系统增加在线功能。软件技术支持平台主要有五部分:总体监控软件、通信软件、工艺模型软件、仿真软件、智能操作诊断软件。仿真系统通信软件在基于微机软硬件上开发,主要实现教师站与仿真操作站之间的实时通信,即实现化工装置仿真系统所要求的仿真运算主机与仿真操作站之间的实时动态数据交互。仿真运算主机所产生的工艺模型运算数据结果实时传送到各学员操作站各学员操作站的操作、运算数据和信息实时传送仿真运算主机。

采用三层局域网模式可以方便的对系统进行扩充和统一维护管理。包括进行远程登陆、调试、系统组态。所有资源共有共享。

第一层,操作层面(实物层面)。第二层,方案组态对象及连接层面(同一对象下可进行多个实验实训项目)。第三层,对象模型或实际对象层面。

四、项目的前景、经济社会效益

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工作平台,完成高职院实训资源网络版的整合,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新校区建设实现实验、实训资源统一规划。保证教学要求,重点强调性价比,详细计算投入产出比。在淘汰快的实训领域、多专业方向和多方向培训使用计算机仿真加小型实际装置进行实训、实习、设计,增加学院的市场适应能力,把学院做大。学院的拳头专业、重点专业除计算机仿真实训外,加大实际装置的投入,重点发展,进而提高学院的知名度,把学院做强。

第7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问题;实践

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对人才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因此教学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其中项目化教学法是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开设的《化工工艺设计》课程为例,分析项目教学法如何能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达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问题的提出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是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参与化工企业产品开发、工艺改造或扩建厂等工艺设计技能,同时还承担着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重要责任。然而,以一般传统方式授课,其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程主要内容涉及化工设计的程序和内容、车间工艺流程设计方法、工艺计算方法、车间布置设计方法、化工管路布置设计方法、设计说明书和概算编制方法等。一般来说,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不可能感受到这些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因而常常会出现兴趣较低、被动学习的状况。

2.学生无动手实践机会。化工工艺设计是化工技术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专业技能,然而,技能是靠亲身经历、实践训练才能获得的。即使学生通过面授理解了有关知识点,也很难做到灵活运用。

笔者认为按专业方向选择可行的工艺设计项目并组织项目化教学可以改变目前学习现状。因为:①从企业获得一个真实项目,由学生模拟操作是可以实现的;②一般项目会覆盖到化工工艺设计大多数知识点;③采取以学生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作为引领者、指导者,学生在完成项目设计过程中,提高了兴趣,培养了技能。因此,对于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本课程来说,采用项目教学法可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达到提升专业技能、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二、项目教学法在《化工工艺设计》课程中的实践

项目教学法是以科研生产项目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科研生产项目进行开发、制作的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其基本的教学程序是:确定项目和项目目标及任务制定项目计划、实施步骤和程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工合作实施项目师生共同检查、评估项目结果资料汇总或应用结果。

1.项目的选择。一个好的项目应具有以下特点:(1)真实性:项目应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既让学生得到能力的训练,又使学生获得成就感;(2)覆盖性:项目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基本涵盖本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3)操作性:项目能根据课程的进度安排分解为适合教学的子项目或工作任务,具有可操作性;(4)典型性:项目应与学生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可以反映专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5)启发性:项目蕴含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自主学习留下较大的空间。

根据项目应有的特点,本课程选择了来自制药厂的实际项目――“邻羟基苯乙酮的工艺设计”为学习载体,断项目与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和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专业密切相关,而且它基本覆盖了化工工艺设计的各个步骤和内容。这个项目大小及难易程度适中,又可分成若干个工作任务,按计划实施,操作性强,同时这些任务均包含着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和思考才能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2.课程整体设计。传统的课程教学是按照教材的内容和顺序讲解,最多对实例、内容有所删减,无需“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可通过教师讲解控制进度。而项目教学法不仅要选择合适的项目,而且更需要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讲解与学生训练有机结合,保证教学进程的有序。

课程整体设计要突出六条原则:①职业活动导向;②能力目标;③项目载体;④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⑤以学生为主体;⑥理论实践一体化。对于本课程来说,整体能力目标的描述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根据某化工产品的设计任务,对工艺过程进行工艺初步设计(主要包括工艺计算和工程制图),单项能力目标见表1。

教学内容就以“邻羟基苯乙酮”工艺设计的工作过程顺序来组织,学生按照进度表,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生产方法的选择”、“工艺流程方案设计”、“工艺计算”、“带控制点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设计”、“车间布置设计”等各项任务。教学整体设计还包括在任务训练所覆盖的知识点而确定的知识目标,内容、项目目标表、教学进度安排表等。只有对课程进行详实设计,才能保证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有明确的目标,才能保证教学实施过程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才能保证学生在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训练和应用性知识的积累。由于采用项目化教学,教学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在“做”中体会到相关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因此,其主动性得以激发。

3.课程单元设计。课程单元是结合项目具体任务大小按照教学实施的时间划分的,可以是1学时或2学时,也可以是4学时或6学时,关键是具有一定的整体性。课程单元设计应有明确的单元目标,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有学生的训练任务和归纳总结理论知识的环节等。课程的单元设计一定要经过认真充分地思考,尽可能地详细到很小的时间段,如3分钟、5分钟、10分钟等,在每个时间段内明确教师在做什么,学生在做什么,因为课程单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

《化工工艺设计》课程被分为13个单元,包括课程介绍、查阅资料写产品综述、工艺流程方案设计、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绘制物料流程图、设备选型计算、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车间布置设计等等,每个单元都设计了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教学实施的手段和详细实施步骤,以及每个单元结束后需要提交的任务结果。

4.课程的实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课程单元设计为依据,严格控制课堂进程和节奏,由于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操作时间的把握是个难点,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操作给予有效的指导,并加强过程的检查考核。

以本课程2学时的单元为例,课程实施的基本流程是:①用5分钟考勤和收交上次课布置的任务结果(图纸、计算过程及实训报告);②5分钟用于明确该单元的目标和应该完成的任务;③教师用5分钟给予一定的提示,如参考教材或讲义哪一部分及相关注意点等;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10分钟按照教师提示及相关参考资料进行设计尝试,这时学生仍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教材中的技术问题、知识如何应用的问题,但经过尝试过程,学生会有一个初步的结果,教师对该结果做一个检查记录;⑤教师根据学生中存在的较为集中的问题,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讲授指导;⑥学生在教师进一步指导下,进行设计操作;⑦最后教师约花10分钟时间进行检查和总结;⑧学生在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操作方法后,一部分任务就留给学生课后完成,任务结果在下一次课首提交。这里特别强调检查,因为教师检查可以督促学生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加强团队合作,较好地完成每个单元的任务。

5.教学评价考核。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强调学习的过程性,设计的评分标准为:

课程总成绩=过程考核成绩*15%+任务结果考核成绩*60%+答辩评估考核成绩*25%

其中过程考核成绩是根据出勤情况(30%)、纪律表现(30%)、积极参与程度(40%)组成,由学生小组成员间、教师对小组及组员的评价构成;任务结果考核成绩是对各项任务完成后所需提交的过程资料等进行评分,过程资料有综述(10%)、工艺流程方案图等相关图纸(40%)、工艺计算过程及结果(20%)、安全环保措施和经济技术概算(10%)、设计说明书(20%);答辩评估考核成绩是整个项目完成后进行的答辩评分,这两部分成绩由教师评定。

三、实践项目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实践证明,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项目任务活动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提高,课堂和课后的时间利用率显著提高,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受到师资能力、硬件条件、学生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项目教学法也会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1.给教师充分的准备时间。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者,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设计的水平和实施的效果,因此应给予教师时间进行充分准备,包括岗位调研、项目选择、整体和单元设计,特别要强调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后,自己操作一遍以上。这样做不仅可以较好地把握课堂上学生的训练进度,保证教学组织实施的合理和有效性,而且也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长期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习惯于教师课堂上知识的单向传输方式,上课比较轻松,可听可不听,而项目教学法将学生推上了主置,学生必须动手、动脑,课后还要完成相应的任务和自学的知识,这一变化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因此,在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前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从而积极配合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3.注意项目的逐步优化。由于项目在选择时会受到项目来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教师不可能一步到位地选择好的项目或开发出项目的所有功能,往往还需要在设计、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如用更好的项目去替代过去的项目,或者完善原来的项目,则会发挥其更大功效。

4.加强硬件条件的改善。项目教学中,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与项目教学配套的硬件设备,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5.不断开发有特色的项目化教材。传统教材呈现了课程的学科系统,不可能满足项目教学的需要,教师在开展职业活动导向课程设计中,应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学校自身具备的条件、课程的标准、选择的项目等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化教材,以项目、子项目或任务为单元,以单元目标、操作方案、规范指导和说明为主要内容,并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7.

[2] 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

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88-89.

第8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法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实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75-0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目标在于培养具备较强的化工单元生产操作技能,能在化工行业从事化工生产工艺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最重要和最有效的途径。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的两大组成部分,而这两大组成部分能够起到的实际效果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将毕业实习和专业实训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迫切的要求。项目式教学法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实训教学中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法利用自身的教学实践体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探讨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高职传统应用化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训教学体系结构不完整。传统的实训教学体系一般由教师讲授或演示、学生动手、教师评价三个环节构成。在教师讲授或演示环节中,学生按照教师讲授的要点操作设备完成实训内容,由于学生未对实训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在教师讲授时听不懂、提不起兴趣;在学生动手环节,学生对实训内容不深入了解,便照着实训资料上的文字内容去做,或模仿别的同学操作,往往会导致实训结果失败;教师评价环节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实训报告,而学生缺乏对实训内容及结果的思考,就在实训报告上把实训的文字内容照搬、把结果填上就交给教师,这样的实训教学体系结构变得机械和呆板,学生缺乏积极性,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实训教学不够切合实际。由于受到经费、设备及安全等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应用化工实训教学内容一般多为验证性实验。例如,用传统的玻璃仪器和药品合成乙酸乙酯等,大多数学生搭好仪器后就坐在实验台前等待反应完成进行后处理,在整个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不足,学生将实训项目当做应付了事的学习任务对待,实训效果自然不好。此外,实训的内容不够贴近实际生产,如合成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练习涉及的设备不够多,学生实训的强度达不到要求,如乙酸乙酯的合成中所用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很常见的玻璃仪器,而实际生产中,化工产品的合成基本上都是类似于反应釜之类的大中型设备,实训操作与实际生产之间的差异导致学生对大中型设备的感性认识缺乏。

(三)实训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传统的评价方式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而期末考试一般为笔试或者统一做某个实训操作内容,根据实训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显然不能很好地体现专业实训注重技能的特点,实训课程成绩不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技能水平,也不能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技能,有部分学生感觉平时成绩很容易得到高分,就降低了对期末考试的努力程度,反而容易滋生“混”考试的心理。由于学生入学分数较低且差异较大,而实训评价方式缺乏多样化,这不仅不利于对能力差异较大的学生进行全面技能水平评估,也不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教师缺乏对每个学生能力进行判断的确切依据,教学时容易出现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的情况。

(四)缺乏情境式实训教学。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重在培养贴近职业实际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培养的环境莫过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多数情况下,这一环节会被安排在专业实习期间(一般为2至4周时间)。由于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学生尚未在实习情境中得到技能锻炼,实习就即将结束,这样,实习效果和情境教育将会打折扣。

二、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

(一)项目引导实训,完善实训教学结构。为使学生在实训开始前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中,都能对实训内容有深入的了解,并培养学生对实训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引入了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即把实训内容作为一个项目,把全体学生分成若干个独立项目小组去完成实训项目,教师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实训成绩作出鉴定。项目式教学环节如下。

1.项目设计。由学生根据项目题目预习和查找相关项目资料,设计项目的实施报告并提交教师修改。例如,在《表面活性剂》这门专业必修课的实训教学中,教师把“肥皂的合成”作为一个项目,让学生项目小组去查找相关的实训资料或者认真研读实训内容,写成项目实施报告提交教师修改,实施报告中包括项目所需的药品、试剂、仪器、设备、项目岗位组成、小组成员分工及实施过程等。

2.项目修改。教师修改学生提交的项目实施报告并与项目小组讨论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经修改后形成最终实施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充分互动,学生的实训积极性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3.项目实施。学生根据修改好的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实训。实训内容由项目小组协调分成不同的工艺岗位,在锻炼操作能力的同时,记下实训数据和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共同商讨解决办法并做好记录。

4.项目评价。教师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对项目小组的成绩进行评价并给出实训成绩。评价的内容包括项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资料查找、物品准备、仪器设备的调试等)、项目分工合作情况、项目进展中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并总结形成项目最终报告的能力。

(二)项目实训教学侧重“实际、实用、实践”的学习情境。通过项目实训从而实现产品的合成,并基于产品的合成工作过程来构建学习情境,营造尽可能真实的岗位环境,在情境中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项目实训技能要点,还能增强学生的兴趣及自豪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和职业素质。如以合成肥皂为例,由原料的准备、皂基合成、盐析、皂基分离、混料、均质、熔化、加香、成型、包装组成整个工艺流程作为一个模拟生产的实训项目,项目小组成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工艺流程岗位。每一个工艺步骤在实训项目中都有具体的要求,对应的生产岗位有哪些,在项目小组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在实训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岗位工艺操作技能,主动思考和解决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解决难题,并逐渐形成化工工艺流程的观念。学生不仅能在模拟生产的学习情境中逐步构建满足专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还能真实地体验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安全意识等职业综合素养的重要性,体验面对新的项目时通过自己的学习去构建新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这种迁徙能力在将来职业中的重要性,让项目实训教学有了较为真实的载体。

(三)项目实训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项目实训教学考核方式以应用能力、职业综合素养和岗位实践技能三个方面为主要内容,以完成实训项目的过程性考核为主,以项目实训结果为辅。应用能力考核不仅包括学生的动手技能,还包括对整个项目流程及所在岗位工艺原理、设备特征的理解能力。职业综合素养考核包括学生的敬业精神及合作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学生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不论担任什么岗位,都能够努力做到最好;合作态度是团结的、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通过三方面的综合评价,能够对学生作出相对全面的评价,既可以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也可以为下一阶段的实训教学提供改进参考依据,逐步完善实训教学的考核体系,建立符合化工职业综合素质培养的评价新模式。

综上所述,围绕化工项目实训教学新体系的构建,我们以化工产品项目为导向,通过采用岗位工艺流程的方式,积极开展化工实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项目实训教学过程包含了项目设计、修改、实施、评价四个基本环节,侧重“任务”、“实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形成符合实际教学特点的考核体系,在整个专业的课程改革中逐步探索、形成和完善一条旨在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彭立新,王金银.高等职业教育化工工艺类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J].化工时刊,2009(7)

[2]李桂平,黄有全.高职顶岗实习与实训教学模式探索实践[J].科技信息,2010(29)

[3]蒋丽芬.化工类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J].职教论坛,2010(35)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2012JGA403)

第9篇:化工单元操作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仿真;化工教育;应用

1 工仿真技术的意义与现状

化工仿真系统指的是运动计算机技术模拟化工生产的过程和装置,并对其进行分散系统控制。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运算能力,建立化工生产的动态数学模型,再现其真实的变化过程。分散控制系统即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它是一种利用微型计算机或微处理技术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系统。

国外已经将化工仿真系统广泛投入到实际的生产应用之中,许多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制造方法都由仿真技术进行模拟,以便对该工艺与设备投入实际生产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许多化工生产人员在上岗之前也必须经过仿真培训来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受其影响,我国许多大型企业也逐渐开始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引入到平时的生产和对员工的培训过程中。

现代工业的发展正变得越来越大型化和复杂化,其连续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使其对工人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如今这个要求工业生产更高产、更优质、能源消耗更低、污染更低、生产过程更加安全的前提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员工培训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进步的要求了,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更科学、更全面、更有效的培训与教学方式,于是计算机仿真技术因运而生。计算机仿真技术就是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实际中的生产过程,它不需要投入原料、零风险、不会产生多余的时间浪费,大大提升了学生和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提高培训质量的同时缩短了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费用,对我国化工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仿真技术的优越性

2.1 实用性强

化工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模拟一个与实际情况近乎相同的环境,来让使用者更直观、更生动的感受产品制作的工艺流程,更仔细的观察仪器设备的内在结构和操作方法,具有短时间内使学生细致了解化工生产过程中,单元操作的方法和技巧的特点。

化工生产常常伴随着许多危险,加之其设备昂贵、试验投入的经费较高,学生往往很难获得实践操作的训练机会。计算机化工仿真技术则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仿真系统反复的进行操作训练,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对设备和工艺流程的熟练程度,当遇到问题和故障时,学生也能冷静应对、妥善处理,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再者,在涉及到化工设备讲解的课堂上,传统的看图纸、听老师讲解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对设备产生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老师也不可能找一台机器细致的拆分给学生看,这就导致理论知识脱离了实践应用。而化工仿真系统却能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呈现出一个完整而细致的设备结构图,学生在计算机上练习设备操作流程的时候如果出现错误,仿真系统也会做出相应的提示,通过总结错误的产生原因,就能达到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

2.2 互动性强

传统的化工教学往往是单向的,学生只能单方面的对机械进行操作,机械设备并不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反馈。但化工仿真系统不同,它实现了让学生与实训对象的互动,设备会根据学生的操作产生不同的提示效果,这在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同时,也使得学生们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这是在真实试验中难以实现的。

2.3 效率高

化工生产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的化工原料需要一段极长的时间来产生化学反应、变化,这就使得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学生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观察、等待其变化结果,因此老师也没办法顾及到每个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而且这个变化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学生遗漏了一些重要的变化过程,只能通过二次试验重新观察,导致教学效率极其低下。化工仿真技术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化工仿真系统中,学生只要操作或原料配制正确,计算机就能以最短的时间将整个化学变化的过程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暂停或加速这个变化过程,大大提高了试验的质量和效率。

2.4 安全性高

正如前文所说,化工试验往往伴随着极高的安全风险,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有毒是化工生产的标志性特点。这就导致在实际训练中,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而不得不忽略一些重要环节,使得学生不能完整的去认识化学变化的全过程。而化工仿真模式不仅能模拟整个的实际变化情况以便学生观察,更是毫无安全隐患,这是实践中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3 提高化工仿真技术的建议

3.1 深入发展仿真教学软件

化工仿真技术的优越性已在上文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止步不前。一方面,计算机都是在理想情况下进行数据模拟的,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实践中加强观测力度,及时的为仿真系统导入新的数据以确保其准确性;另一方面,现行的仿真教学软件只是一个初级的模拟程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我们要不断更新模拟程序,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准确,更真实的仿真系统。

3.2 提高仿真教学的时间

各大高校和企业应为学生和员工提供更多的仿真教学机会,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更能通过不断的实际应用归纳总结仿真技术中存在的缺点,以便日后建立更完善的仿真教学系统。

4 结束语

化工仿真技术为化工专业的学生和在职员工提供了一个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弥补了实践教学中教学手段和特殊条件的限制。为各大高等院校引入化工仿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保证了我国化工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巨南,黄铃.论化工仿真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09(5).

[2]张祖鹰.仿真技术在教学实训中的应用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