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元稹行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有无穷之味”,其实也是我读《宫乐图》的真切感受。
看起来,这十位围坐于一张巨型方桌上的宫女,分别有筚篥、琵琶、古筝、笙等古代乐器助兴,甚至有旁立的侍女轻敲牙板,以为节奏,陶醉其中的她们意态悠然,像是一杯清茶带她们去了一个极乐世界似的。稍稍细心一下,还能发现方桌中央置一很大的茶锅(即古代的茶釜),右侧的一名宫女手执长柄茶杓正将茶汤分入茶盏,而她身旁的一名宫女手持茶盏,似乎因听乐曲而入神,暂时忘记了饮茶之事;对面的另一位,似在细啜茶汤,侍女在她身后轻轻扶着,仿佛醉了。我特别注意到,连蜷卧在桌底下的那只温顺的小狗,都静若处子,丝毫未被惊扰。
如此悠闲、舒适、缓慢的茶时光,在我看来,绝非宫女们及至内心的快乐,而是她们集体在自娱自乐,一种以苦为乐的自娱自乐。在高墙深院的后宫里,她们除了茶,还能靠什么打发无聊的时光呢?我猜想,得过且过一定是她们的集体心态,这些宫女们在品茗之际一定不再说宫里的旧事了,不是忘说了,而是说烦了,说得娇嫩的嘴皮都起了茧,说得自己都不爱再说了。所以,看上去一个个慵懒无比的宫女们,在贵族身份的背后,内心深处其实藏着太多太多的哀怨与伤感。
这些绛色的寂寞,让我想到了另一幅唐代的饮茶图――周防的《调琴啜茗图》。这位擅长用画笔表现古代贵族妇女以及佛像的长安人,予茶以美妙琴声,虽丽悠闲且不失贵族之态,但我还是感到有一份一份迥异于寂寞宫女们的空虚扑面而来。承载了宫女们太多心思的《宫乐图》现藏博物院,图轴,绢本,为设色画,纵4817公分,横69.5公分。
据说,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原本的签题标为《元人宫乐图》,是后来改鉴为唐代的。从元到唐,那是因了宫女们的发式。唐代宫女的发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有的向两侧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有的则头戴“花冠”。如此种种的“坠马髻”、“垂髻”、“花冠”,都是唐代女性在发型上的典型特征。此外,绷竹席的长方案、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侍女的琵琶横持以及手持拨子弹奏的方式,皆与晚唐之风俗相近。所以,这幅曾经名为《元人宫乐图》一跃而成为唐代的《宫乐图》。亦有论者以为,此画“衣裳劲简,彩色柔丽”,完全契合唐代工笔画的风格。
当然,作为一幅茶画,它所勾勒出的唐代饮茶之风,才是最有力的佐证。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教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并实施职工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按照分类指导、针对性培训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步伐;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努力营造技能人才快速、健康成长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为集团公司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能人才基础。
二、培养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即从年到年底,实现中级工占生产工人队伍的60%、高级工占中级工队伍的1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高级工队伍的50%的培养目标,缓解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按年至年集团公司在册生产工人平均人数2.4万人计算,到年中级工人数将达到14000人、高级工人数达到21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1000人。每年须完成中级工5000人、高级工800人、技师及高级技师300人左右的培训、鉴定或考评任务。
三、具体措施㈠采取自培、委培、自考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
1.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和矿(厂、处)两级培训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职工参加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矿(厂、处)重点开展中级工和部分工种高级工的培训;集团公司重点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同时承担职工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及考评工作。
2.实施“职工技能等级达标培训工程”。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现在岗的综采支架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工、值班电工、液压支架(支柱)修理工、矿井维修钳工、井下电钳工(综采维修电、钳工)、矿井通风工、瓦斯检查员、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员、主提升机司机、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救护队员、采掘班组长、电(气)焊工、车工、钳工、锅炉操作工、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车辆驾驶作业、营业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通讯机务员、通讯设备检修工及其它特种作业人员,应在年底达到中级职业技能水平,取得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实施“职工学历达标培养工程”。通过举办“双证”(文化学历证、等级工证)培训班、业余文化学习班等形式,集团公司45周岁以下,从事煤矿通用工种、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班组长,到年底,一般应达到高中文化学历;晋升技师的高级工在晋升前必须达到高中(或中专)或以上学历。
4.推行“自学考试”模式。职工根据国家制定的工种岗位技术等级职业资格标准和规定的教材,通过自学、自主钻研或拜师学技等途径获得的知识、技能,集团公司将采取国家自学考试模式,于每年7月份的第一周和11月份最后一周,组织岗位技能应会和专业理论应知考试、考核。对成绩和鉴定合格者,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直接发给相应的国家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5.推广“以师带徒”等传统培养方法。倡导已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传、帮、带”等方法,积极主动向周围职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各单位应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带徒工作列为评聘条件之一,并纳入薪酬分配考核内容。
6.借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优先培养紧缺人才。煤矿紧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可借助有关高等院校、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力量,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形式,立足实战、实用、实效,缩短培养周期,加快紧缺专业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7.通过技能竞赛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是提高和检验职工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集团公司和矿(厂、处)两级职工技能竞赛要与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工作相结合,对基础理论扎实、操作技能拔尖,在技能竞赛中成绩优秀的职工,除了给予表彰奖励外,经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直接授予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
㈠完善考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就是职工技能逐级培训和递进考评机制,即C代表中级工,B代表高级工,A代表技师、高级技师。各单位要运用CBA递进培训模式,结合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和素质教育,制定职工技能人才培训、考评递进目标规划,按照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序列,使他们普遍每两年上一个台阶,优秀的一年上一个台阶。各单位要将每年评选出的“劳动模范”、“六好职工”以及热爱煤炭事业、有培养前途的青年职工,优先纳入技能人才培训和递进考评目标规划。
2.改进技师资格考评制度。在不断完善技师考评机制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进集团公司技师考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技师考评、鉴定工作,打破工龄、年限、资历等限制,使具备技师、高级技师素质和能力的职工及时晋升技术职业等级,取得国家《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对评聘在岗的技师、高级技师,坚持“一年一考核”和优升劣汰制度,不搞技术等级终身制。
3.完善“技术能手”和“首席职工”评选机制。集团公司和矿(厂、处)每两年开展一届“十佳技术能”、“百名优秀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对被评为集团公司、矿(厂、处)级“十佳技术能手”的职工,报上级批准,分别授予技师和高级工技术等级职业资格;对各单位产生的“首席职工”、“首席技术工人”、“专业工种(岗位)带头人”和“内聘技师”,符合条件的,可通过相关程序,纳入高级工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申报评聘范围,并优先授予较高一级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㈡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激励机制
1.鼓励各单位建立技能人才业绩与政治待遇、薪酬分配和职业生涯发展“三挂钩”的激励机制,既要营造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的社会环境,也要完善制度留人的约束机制,参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签订培养服务协议。
2.落实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岗位津贴待遇,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津贴分别不低于50元、100元、200元。还可通过技术创新奖励、岗位津贴、协议工资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贡献特别突出的,实行重奖。
3.保护技能岗位职工的学习积极性,经费投入要向技能人才培养倾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及时帮助技能人才解决在实习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足额提取使用职教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且用于工人安全和岗位技能培训费用的比例要占60%以上。各单位要按照职工操作技能特点,配备必要的现场生产设备、多媒体教室,添置投影机、摄像机等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实验、模拟操作设备和实验室的装备水平,推广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模块化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工作
㈠加强领导集团公司成立“年~年职工技能振兴计划”领导小组。某某同志任组长,某某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组织人事部、工会、人才培训中心、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劳动工资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人才培训中心,某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基层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㈡明确责任组织人事部、劳动工资部负责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的制定;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工会负责职工技能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培训及文化学习的指导和检查;人才培训中心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和协调、处理年度培训计划的汇总拟订和组织实施,并负责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年度考评工作。
㈢强化考核
徐静怡 海宁德商村镇银行
转眼间,德商村镇银行的新员工岗前培训已经落下帷幕,而我们自培训结束后也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了新工作中。回顾在德清主发起行培训期间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让人记忆深刻、无比怀念。刚结束培训的时候的我们心潮澎湃、百感交集,有憧憬、有感谢、有感动、有不舍,憧憬的是即将踏上的营销专员工作岗位,感谢的是老师们为我们授业解惑,感动的是师生间、伙伴间的细微关怀,不舍的是伙伴们的纯真友情。在短短的十七天里,我们新员工从互不熟悉的一群人到亲密无间的一个整体。这段培训经历,都必将沉淀成为我职业生涯乃至整个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财富。总结这段时间的培训和实习结果,可谓感触良多、收获颇丰。我的体会如下:
一、珍惜机遇,认真学习。在海宁德商村镇银行实习的半个多月里,我们跟着前辈熟悉信贷业务流程,并进行客户拜访。正是这样的实践机会,让我对业务知识和客户交流方面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加强沟通,团结一致。培训课程中还包含了服务礼仪课,课上大家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积极发言,集思广益、群力群策,上课前还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转眼之间就转变成了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战斗集体。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在游戏PK环节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同事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团队精神是我们工作取胜的关键。在我们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无论自己从事哪个岗位,都离不开同事之间的配合,一滴水只有在大海中才能生存。既然需要配合,那么就必须沟通,只有不同部门之间、同事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团结一致,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脚踏实地,志在擎云。从美好的校园生活走上社会生活,对每个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这将意味着我们从此将阔别无忧无虑、专心读书的日子,开始融进新的团队中为未来打拼。尽管之前有过半年的工作经历,但此刻我才明白,将梦想变成现实的路没有想象中那么顺畅。对于我们这些刚踏出校园不久的学员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如何把这些理想变为现实,我觉得这就需要我们从现在一步一步地做起,脚踏实地,才能仰望星空。
四、克己奉公、严以律己。银行业是特殊的行业,银行业是跟钱打交道的,廉洁自律非常重要。
总之,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救援现场音响
记者:现在是10点35分,搜救分队现在来到了玉树县结古镇综合集贸市场,当地藏族群众说,在集贸市场的这个五层楼的倒塌的废墟里边,埋着一个小姑娘。现在搜救队员已经登上了废墟。现在旁边有一位藏族妇女叫兰措,她说昨天她是被搜救队从这个废墟当中救出来的,在从这个废墟出来之前呢,她听到了里边和自己在一个商店13岁的小姑娘微弱的呼救声,叫她“阿姐、阿姐”,也就是叫她姐姐。
兰措:昨天下午丫头说话,阿姐、阿姐,就这样说了。
藏族群众:她昨天听到叫姐姐的那种声音,她被救出来的时候小孩就叫着。
【音响:敲击楼板
搜救队员:就在水泥板底下,再喊一下。
兰措:(藏语)哎,你没死的话,就说句话吧,你听到姐姐的声音了吗?我让部队的人来救你……
搜救队员:敲敲板,你跟她说,要听到的话敲敲板。
兰措:(藏语)哎……
众人:有,有,好,有人,有人。
【音响:兰措的哭声
搜救队员:跟她说,别动,让她在里边保持冷静,听到你的回话之后,你让她再敲一下,回应一下。
藏族群众:(藏语)次仁旺姆,你听到的话,不要动,就呆在那儿。
搜救队员:挺大的预制板。
记者:是吧?
搜救队员:对,挺大的预制板,这底下刚才有回音,把上面(的塌落物)都得清走。
搜救团长刘向阳:剥离开这几个楼板,然后再下去,再喊,她现在就在我喊那块儿,还很深很深。
【音响:凿岩机破碎楼板
刘团长:岩松,岩松,收到回答。救援车都得过来,把救援车带过来!
记者:刘团长,现在咱们先不用吊车吊,改用破碎的办法?
刘团长:对,现在这个情况,吊车的速度太慢了。
记者:就是为了抢时间?
刘团长:对,就为速度,因为现在已经超过五十多个小时了,距黄金72小时已经很近了,这种情况就得争分夺秒。
【音响:准备,一、二,走!
记者:现在是11点57分,搜救队员从楼板缝隙当中凿出了一个小的通道,蛇眼影像探测仪已经伸了进去,我们来看看能不能探测到里边的情况,有没有……看来楼板之间的缝隙还是太小,刚刚伸进去的蛇眼影像探测仪有一点被卡住了。
【音响:清理堆积物、开掘救援通道的声音
记者:现在是11点58分,救援队员的救援已经接近被困的小女孩二楼的房顶的位置,越是接近被困者,救援的难度会越大。一开始还是用一些钢钎、铁钎来清理表面的一些积压的楼板,现在他们开始用一些徒手的简单轻便的工具,一点一点地清理废墟上面的堆积物。现在越靠近被困的群众,救援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音响:徒手掰碎家具木板的声音
记者:现在把楼板抬开,能够看到里边有一些三合板挡在了通道,可能是一些家具。队员用徒手的办法把它一点一点地掰碎,从里边取出来,这样看能不能打开一条通道,目前来看这条通道仍然还是比较窄的。
【音响:电钻钻楼板的轰鸣声
记者:现在是12点15分,搜救队员用小型的轻型电钻,钻开二楼楼顶的房板,现在电钻钻了几个眼儿之后,搜救队员用手动的铁铲,来把预制板凿断,这样一段一段地把它取出来。
【音响:凿预制板的凿击声
记者:旁边的搜救队长指示搜救队员要边砸边看,一定要千万小心。我们在废墟里边找到了一根电线,搜救队员正要把它剪断,现在就是把这根剪断的电线,从预制板中间的空隙当中横穿过去,这样两头就有搜救队员把它提起来,同时把预制板凿断,这样的话,它就不可能在凿断的那一瞬间塌落下去,伤到底下的被困群众。
最后一块预制板已经搬了起来,我们看到里边还有很多比较细小的和粉碎的堆积物,看来里边的空间不是很大。搜救队员还不能够从这个洞钻进去,还是要进一步地进行清理。
现在预制板砸开之后,又剥离了一些堆积的散状的塌落物,好像是一个席梦思床垫已经露了出来,应该说接下来救援的难度还是不小的。
【音响:救援现场嘈杂声
记者:现在是下午1点45分,最后一块预制板经过几次的拉动都拉不动,死死地卡在那儿。现在用一个起重机,把这个预制板从上面吊起,这样它就从中间断裂了,形成了一个拱。搜救队员已经从这个拱形当中钻了进去。现在已经挖出了床垫,把里边的一些淤塞通道的障碍物逐渐地清理出来。现在钻到废墟洞穴里边的搜救队员和藏族同胞已经发现了里边的小姑娘,现在正在协调后方的担架。
现场群众:别急,别急啊,别急!
【音响:现场群众欢呼、鼓掌
记者:被救的小姑娘已经出来了!她的状况看来还很不错!精神状况不错,小姑娘长头发,是卷发,我们先看到的是她的背影,等她转过身来的时候,她先是笑了一下,后来她就哭了,因为她看到她的家人,她的父亲就在废墟的外面等着她。从外表来看,小姑娘没有受伤,甚至连皮外伤都没有,现在小姑娘已经被当地的藏族群众从废墟上面抬了下来,等在这儿的救护车,还有医护人员把她抬上了担架,要送到医疗点作进一步的检查。
【音响:救护车笛声
藏族群众:扎西德勒!感谢!
【音响:救护车笛声渐远
节目主创人员:
现场采访、报道:王亮
监制:孙健
关键词:园林施工;管理;技术;问题;对策
1 园林施工过程中存在的管理问题
1.1 管理理念落后
我国园林业起步晚,仅发展了 30 多年,因此在管理观念方面比较落后。我国园林施工管理的观念多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对施工的技术、效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外来思想还是与本国的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如果不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单纯利用外来思想,将会起到不良的负面效果。众所周知,只有良好的管理理念才能产生有效的施工效果。因此,面对我国园林施工管理理念落后的现状,要及时地更新管理的理念,使其符合当代园林业的发展要求。
1.2 人员配置不当
目前,我国很多园林公司都是由苗圃或其他相关行业转变而来,其园林工作者也不是专业人员。因此,我国园林施工管理面临着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的问题。同时,园林业作为新兴行业,也会出现人才断档的问题,工作者经验不足给施工进度带来很大问题。为给园林业提供满足需求的人才,就要着力培养新生代专业工作者,并将人才理论培养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解决专业工作者稀缺的问题。
1.3 施工组织设计不科学
不完备、不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会对施工过程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一定要保证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虽然,施工组织设计属于施工前期的任务,但是因为它对整个施工过程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所以施工者和设计者更要提高警惕。一个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要保证其唯一性和针对性,还要经过考察的实际检验,对工程的起止时间要有周密的编排。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不可隐瞒,以避免不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 园林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2.1 土壤问题的处理
土壤问题的处理是园林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适宜的土壤对植物的正常生长起着基础性作用,因此要重视对土壤的保护。在有的园林施工过程中,施工方错误地去除表土,这使表土中的养分丧失,从而破坏了植物的最佳生长条件。因此,处理好表土的问题是保证植被顺利成长的关键。由于现在施工手段的机械化,也会给表土层带来一定的破坏,使其渗透和自身排水的能力大大下降。在园林施工过程中,既要保护好表土,又要改良土壤环境,这样才能保证园林的整体和持续效果。
2.2 整理绿化地
园林施工过程中应从土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植物根域层生存的土壤要求,根据树木科目的划分,针对不同的土壤要求,处理绿化地植物根系的生长环境。整理绿化地要保证植物根系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和硬度的适度性,通常可采用地下排水系统保证根系的水养平衡。要保证植物的生长,对土壤的 pH 值也有一定要求,最好保持在 5.5~7.0 的范围内,也要根据不同植物对酸碱喜好的差异及时调整土壤酸碱度,并根据植物对矿物质和有机质的需求不同,调节土壤成分,保证土壤质量。
2.3 保存原有植物
园林建设不等于废除一切地表的原有植被,而是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和改造。因此,对原有植物的保护也是施工过程中的重点之一。以行道树的保护为例,由于施工过程中的机械碰撞或石灰、水泥等渗入土壤,会造成树木生长环境被破坏的现象,使原有树木资源无法再利用。因此,在改建施工周边环境时,要对原有植物实行适当地保护,如用草袋围护树体或垫高土层来防止石灰、水泥等渗入根系土壤。
3 对策
3.1 改进技术手段
园林施工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从植物的选种、培育壮苗、科学栽培到成形既需要有完备的科学理论指导,又需要优良的技术做支持。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要配备专业的园林技术人员,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一系列专业手段,解决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改进技术手段,将技术工作和科研实践做到最好。作为园林施工的实施者,园林工人也要懂得一些基础的园林技术,既能熟练地掌握传统技术,又要及时地学习先进手段和各种技巧,使园林施工变成艺术创作的过程。
3.2 重视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决定工程效益,园林施工质量的提高,为园林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现代园林事业对质量的追求逐步提高,从前平面绿化占有主要地位的施工方案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要避免绿量充足但色彩单调的问题再出现,为园林施工的总体效果增加灵活性。生态园林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强调对原有地形、地貌的利用,造景也要与原有生态和景观相适应。施工过程中要重视对植物的布置 ,将乔 、灌 、藤、花草等结合起来,注重休闲、娱乐、文化等功能的引入。对园林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施工企业要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避免出现高消耗、低质量等问题。
3.3 加强人员管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园林施工是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有很大关系,因此必须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园林施工主要依靠施工人员的努力工作,才能达到最终目标。因此,要着力建设一支创新意识强、纪律严明、勇于探索的施工队伍,才能确保园林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我国目前要解决的是园林施工人员职业素养低的问题,通过强化管理,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以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使其满足园林施工的高标准、严要求,确保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3.4 重视团队合作和组织建设
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设计师要及时的沟通交流,准确理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共同创造出良好的园林景观效果。一旦与图纸或施工人员产生异议,施工者要及时与设计师沟通,讨论改造方案。对于小型的园林工程,可采用直线型的组织形式,有利于任务下达和运转的高效性;而对于大型的园林工程,可采用矩阵制的组织形式,以有助于各部门的有机结合。只有工程相关人员的紧密合作,才能构建精英的施工团队,打造出美观的园林工程。
4 结语
目前,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施工对于绿化建设的意义越来越重要。我国园林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园林施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技术化,成为园林事业发展的阻碍。施工者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重视,才能使园林施工过程更加顺利,将园林建设做大做好。随着园林业的推广,使园林施工过程中的更多问题暴露出来。人才的缺失、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等都制约着园林业的发展。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探讨,给出一定建议,在发展园林业的同时,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使园林施工顺利地进行并实现良好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激励 心理成本
“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的界定
早在20世纪50年代,彼得・德鲁克教授就已经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概念:知识型员工是指“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这类型的员工一方面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
“知识型员工”自身特征分析
知识型员工的心理特征分析
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 相对一般性员工,知识型员工很难满足于一般事务性工作,而更热衷于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任务,并尽力追求完美的结果,渴望充分展现个人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强烈的个性 知识型员工不仅富于才智,精通专业,而且大多个性突出,具有极富个人风格的思维与行为方式。
高度重视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 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结构中,成就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重远大于金钱等物质激励。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认为成果的质量才是工作效率和能力的证明。不仅如此,由于对自我价值的高度重视,知识型员工同样格外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并强烈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知识型员工的能力特征分析
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 知识型员工大多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知识型员工大多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突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知识型员工最重要的特征。知识型员工从事的不是简单重复性工作,而是在易变和不完全确定的系统中充分发挥个人的资质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着技术的进步,不断使产品和服务得以更新。
具有很高的工作自主性 知识型员工依靠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因此,知识型员工更为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其自身在工作时常常会体现出强烈的自主性。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及工作行为特征分析
工作过程难以实行监督控制 知识型员工是在易变和不确定环境中从事创造性的知识工作,其工作过程往往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而呈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
工作成果不易加以直接测量和评价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成果常常以某种思想、创意、技术发明、管理创新的形式出现,而且许多知识创新和科研性成果的形成需要团队的协同合作。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特别是个人的工作成果,通常无法采用一般的经济效益指标加以衡量。
知识型员工的流动特点分析
流动频繁 据哈佛企业管理顾问公司的离职原因调查显示,“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被列于众多原因之首。知识陈旧周期的缩短,促进了知识工作者流动的加快。而知识型员工追求自我增值的动机使其具有较高的流动意愿。同时,许多企业不断开发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也从一个侧面加速了知识型员工的流动。
流动方式多样 随着人才流动的日益频繁,其流动方式也层出不穷。如考任制、兼职制、交流制、优惠制、轮换制等等。
流动失衡 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才流向发达国家或地区,知识工作者移民比重增大成为近几年来人才流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关于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对知识型员工自身存在的特征,对其进行有效激励的途径和方式显然有别于一般性员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针对知识型员工心理及能力特征的有效激励
积极创造个体发展空间 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而且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给员工创造个体的发展空间,给员工更大的权利和责任。所以,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位资源,为知识型员工提供足够大的成就实现的机会与空间。
树立企业与员工合作伙伴关系的理念 该理念承认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能够对知识型员工产生持久的激励效应。比如,知识型员工参与管理决策制定的过程、员工持股或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等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知识型员工的自要求。
委以重任的激励方式 委以重任也是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重要途径。在管理知识型员工方面,企业对其委以重任,激发其内在潜力,使之焕发出巨大的创造性。
建立自我管理式团队 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自主性特征,企业应更加重视发挥员工工作的自主性和创新性。通过授权为团队提供其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并利用信息技术来制定其认为最优的工作方法,建立自我管理正式组织及非正式组织。同时,自我管理式团队的形式也符合企业信息化的要求,能使信息快速传递和决策快速执行,提高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管理效率。
管理者应该丢掉“架子” 知识型员工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抱负,而由于其强烈的个性以及某种程度上的“骄傲”心理,使得知识型员工十分厌恶那些企业里的“官僚分子”。在这种情况下,明智的方法是管理者放下本就不该存在的架子,与知识型员工平等对话,真正实现知识型员工十分看重的“民主”与“平等”。
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教育 由于科技发展高速化、多元化,大部分知识型员工发现,知识与财富成正比例增长,而知识陈旧速度的加快使其必须随时对自身进行知识更新。因此他们非常看重企业是否能提供知识增长的机会。在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的需求前提下,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针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特征的有效激励
公正的制度 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创新性很高,所以对他们的管理措施和业绩考评都很难制订,或很难让每个人都满意。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公正性比合理性更重要。而且其合理性可以根据需要不断改进,但制度执行的公正性一定要贯彻始终。
公平的意义 亚当斯(Adams)因对公平(或不公平)理论用公式来表示而知名。公平理论的本质方面可以表示如下:个人所得的报酬/个人的投入=(作为比较的)另一个人所得的报酬/(作为比较的)另一个人的投入。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过程。尽管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是很难用统一的标准进行衡量与考评,但关键在于其是否认为所得到的待遇是公平的。应该说,这一点在知识型员工中达成一致的难度或许比一般性员工更为小一些,毕竟,他们自身的理性思维能力以及较高的对事物的判别理解能力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知识型员工流动特征的有效激励
报酬结构的多元化 这主要是针对企业高级人才的一种激励制度,为的是达到企业行为的长期一贯性。年薪制是企业高级人才收益的常见形式,但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目前企业高级人才的报酬主要是由年薪(基本工资)、年度或短期奖励计划、正常福利计划、高级经理人特别福利计划、以及长期奖励计划构成。国内外企业界运作效果良好的长期奖励计划是“认股期权”。
营造一个充分沟通、信息知识共享的环境
建立一个信息知识共享的电子化互动平台,使知识型员工能够自主方便地了解到各种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增加了知识型员工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交流。
职业生涯管理 开展职业生涯管理,可以使知识型员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道路,而不至于为自己目前所处的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从而有助于降低知识型员工的流失率。例如,惠普公司在因特网上为员工提供技能和需要自评工具,帮助员工制定详细的职业发展计划。这是该公司员工流失率远远低于其主要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实施内部流动制度 某些知识型员工本身就有较强的流动倾向,其流动具有某种必然性,他们或者是由于对原有工作失去兴趣,或者是想尝试新工作以培养新技能。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可以采取内部流动的方式来迎合这种需求,减少离职倾向。
在当今这个知识、信息要素起决定作用的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和维持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尽量减少优秀人才的流失并激励知识型员工,促使其拥有的知识、技能及创造力真正地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人力资源管理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总而言之,任何的激励手段都必须从知识型员工自身的特点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才能真正地满足员工的内外在需要,从而使其完全融入企业的文化中,随着企业一同成长发展,达到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参考资料:
根据典型病史和体征,多数急性宫外孕病人在急诊时都能作出诊断。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误诊和延误诊断的情况也屡见不鲜。2001年11月-2007年11月,我院急诊科有13例急性宫外孕未能及时作出诊断,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中未婚8例,已婚5例;年龄:16~37岁。其中有停经史4例,恶心呕吐8例,阴道出血1例,晕厥10例,贫血貌12例,血红蛋白下降11例,妊娠试验阳性6例,B超示腹腔积液12例,全部病例均有急性腹痛和血压下降。13例中2例知道自己怀孕,其中1例自带近期的宫内孕B超报告单,1例有过流产史,本次由外院检查证实怀孕;2例有慢性阑尾炎病史。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6例。最初印象诊断:急性胃肠炎7例,急性阑尾炎3例,早孕腹痛原因待查2例,腹痛待查1例。后综合B超检查、腹腔穿刺、尿妊娠实验、专科会诊,13例均诊断为急性宫外孕,收入院手术治疗。
2 结果
13例均实施了急诊手术治疗。手术证实为急性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急性腹腔内大出血。单侧输卵管修补整形术6 例, 单侧输卵管切除术7 例。出血量1 800~2 500 ml,平均出血量2 100 ml,所有病例均给予自体血回输,13例全部治愈出院。
3 讨论
分析本组引起误诊和延误诊断的原因为:(1)医生的原因:①问婚姻史时,只了解已婚和未婚史,不追问性生活情况。本组8例有未婚性生活史,初诊时没有问到。而受神经类型、性格特点、文化素养、知追问性生活情况。本组8例有未婚性生活史,初诊时没有问到。而受神经类型、性格特点、文化素养、知识层次、心理状态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病人所述病史常常是琐碎、凌乱、不确切、主次不分、顺序颠倒、甚至有些虚假、隐瞒、或遗漏[1],因此,医生必须对病史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和整理,去伪存真,为正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②急诊医生对生育期女性腹痛病人缺乏应有的警惕,不了解任何一种疾病的临床表现都各不相同,而且有“同病异症”和“同症异病“的现象。尤其在夏季,胃肠炎病人较多,医生遇到腹痛、呕吐、便次增加、第一考虑的就是胃肠炎,本组有1例还注射了山莨菪碱以缓解疼痛,忽略了鉴别诊断。另外低年资急诊医生,过分相信病史,缺乏整体判断也是引起误诊的一个原因。③本组病人在最初诊断时,仅有7例血压低于正常。6例血压正常,但脉搏快,这一临床表现没有引起医生足够的重视,10 min 后,5例收缩压降至90 mmHg 以下,1例血压测不到。对出血病人病情变化估计不足,重视局部,轻视整体,没有动态观察病情,这些都影响了急性宫外孕及时的诊断。(2)病人的原因:①病人不认为腹痛与性生活有关,所以未婚者常常有意无意地隐瞒未婚性生活情况,给医生诊断带来困难。若同时有不洁饮食、呕吐、便次增加等病史内容,更让医生误入歧途。②本组提供月经正常的9例,包括时间、颜色、月经量。9例也否认停经史,1例自述正在经期。另外还有病人有证实宫内孕的B超报告及外院证明怀孕的门诊病历,2位不到结婚年龄的年轻病人……,这些都给急诊医生考虑诊断设下了障碍。③本组2例提供慢性阑尾炎病史,查体右下腹压痛,化验白细胞计数>20×109/L,后因血压低,经B超检查腹腔大范围液性暗区,妇产科会诊确诊为急性宫外孕。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建筑行业的发展,在高层建筑中电梯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运载工具,在电梯上下运行的过程中,进行电梯检测的时候会经常发现电梯会明显的发出共振的声音,而造成电梯共振的因素有很多。电梯共振的幅度以及时间虽然都比较短,但是同样会加强电梯的磨损,影响电梯的质量保护,并且电梯振动还会影响人们乘坐电梯舒适感。人们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要是电梯出现共振,会让乘坐的人感到很难受,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电梯的振动在达到一定量值时,就会使得振动频率介入到人的敏感频带[1]。并且振动带来的摩擦,还会给电梯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探讨电梯检测中电梯运行共振的原因,对维护电梯的质量以及保证乘客的舒适度,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1.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的主要原因
电梯中的曳引机在旋转的过程中会产生脉动,这是轿厢产生振动的振源。通常曳引机在运行的过程中电机会产生高速转动,当电机的转速大约在额定转速时就会让轿厢出现比较明显的振动,并且曳引机传动部分中的蜗轮蜗杆的组装啮合要是不好的话,也同样的都会产生很大的振动,造成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共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这几个方面。
1.1.产生噪音的周期性运振动
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与物体的固有频率接近式就会产生共振现象,曳引机在整体结构系统就会形成一个弹性系统一般是曳引机通过曳引绳传到轿厢时比较容易产生振动。当电梯中的一些部件在运行的过程中会逐渐的变成激振源而产生自己的固有振动频率,同时还会产生激振力频率。电梯在将旋转运转转换成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当这两种频率接近的时,就会产生共振。电梯在运动范围不一样时,产生的共振方式也不同。因此要想消除这种振动,需要改变系统,拓展相关的频率。
1.2.导轨与导靴
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要是的情况不好,同样会在下降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振动,如果产生这样的振动,就表示电梯的导靴出现了问题。因此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需要加强才能够减少振动带来的摩擦。同时造成这种振动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导轨安装出现了问题,这样会使得电梯在运动的张中难以实现自然摩擦。因此在电梯的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实现加强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这样才能够让电梯更加平稳的运行下去,
1.3.抱闸的间隔缝隙
对于电梯的乘客而言,乘坐电梯需要更强的舒适度,而电梯在启动或者停止的时候,是没有完全稳定下来的,因此对于现有的电梯模式而言,需要加强抱闸间隔的处理工作。电梯中的缝隙要是控制的不够合理,在停止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时间不一致,这就需要加强曲线的改善,从而实现曲线的平衡,最终减少平衡器的等待时间,提高乘坐的舒适度。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将相关的参数进行合理的制定,从而将电梯的间隙距离调整完善,提高电梯的质量。
2.机械因素的调整方面主要的应对措施
2.1.导靴与导轨因素
通常在电梯的安装过程中,电梯的安装人员都不重视轿厢的安装,使得后期比较容易产生震动。因此要想消除这种振动,就必须要对导轨以及导靴进行检查,而在个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的改善相关平衡模式。同时也要加强轿厢导轨的要求,通常情况下,标准的轿厢导轨是0.5/5000,+2mm,对于一些重导轨的话就需要达到0.8/5000,+4mm[2],这样就能够避免出现大范围的误差,从而让整个轿厢保持平衡,这样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电梯的振动。
2.2.曳引机
在电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会因为电梯的加速与减速导致曳引机中的蜗轮以及蜗杆之间出现很大程度上磨损,因此再电梯的机械运动之中,就会经常出现振动不平等现象。因此要想消除这种振动让曳引机得到改善,就需要曳引机的传递,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突破。比如说改进传统的加速箱以及一些相关的制动系统,这样电梯在振动的过程中也就能够将振动的幅度减小。同时还可以通过调高制动能力,加强运行的平稳程度,实现绿色环保运行。
2.3.调节抱闸
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要是抱闸间隙没有完善,就会导致电梯无法实现正常的运行,甚至会出现安全隐患。因此对现有的导轨间隙而言,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完善与电梯相适应的平衡模式,从而改善相应的机械因素,将一些相关的数据参数加强,最终要将运行的参数与抱闸间隙需求想符合,这样在能够真正的满足要求,将电梯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以及安全隐患消除。
2.4.安装轿厢需要加强密封的程度
一般在电梯工作的过程中,轿厢需要承受很大的重力,因此在很多的时候需要加强一定的震动完善,才能够改善现有模式。因此在电梯静平衡的模式下,将一些相关的振动减少,同时也能够通过检查出轿厢的实际位置,从而查看轿厢是否出现了倾斜等情况。因此通过改变轿厢的电缆以及一些相应的悬挂,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不良的运行,最终让电梯更平稳的运行。
3.结语
电梯作为如今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项重要运载工具,其平稳性与安全性非常的重要。而将电梯的振动减小甚至消除,能够提高电梯的使用效率,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同时这也是现代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要求。通过合理的技术查明电梯的振动的原因,消除电梯的振源,能够大大的提升电梯系统的运行可靠性,让电梯能够平稳运行。最终达到低噪音、低振动以及安全快速的运行效果,并且还能够提高乘坐电梯的舒适度。因此通过本文对电梯共振的原因分析,希望能够为电梯检测工作带来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祝沛.简述对电梯检测工作影响较大的因素[J].广东科技,2009(12).
[2]刘志慧.电梯变频器的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06).
通信作者:刘国辉,Email:liugh063@sohu.com
急性心肌梗死伴左主干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致命的心脏急症,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46%和55%~80%<sup>[1]</sup>。单纯的内科保守治疗由于不能及时有效充分地进行血运重建,因此疗效往往不佳。血运重建可以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理论上疗效较好。然而,由于涉及无保护左主干病变,PCI治疗面临巨大的风险;从时间上来看,CABG治疗未必能够及时达到效果。因此,需要探索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病例是一个成功的尝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68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烧灼样胸骨后疼痛,10~15 min/次,伴有胸闷,气短、大汗,本院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应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此后规律口服阿司匹林、消心痛,上述症状未再发作。入院前3 h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频繁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含服硝酸甘油上述症状未缓解。查体:P 54次/min,BP 64/47 mmHg(1 mmHg=0.133 kPa)。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神志清,反应迟钝。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率:54次/min,律齐。心电图(图1A):ST段 aVL导联上抬0.1 mV,Ⅰ、Ⅱ、Ⅲ、aVF、V4-V6导联下移0.1~0.3 mV,aVR导联上移0.2 mV。肌钙蛋白I 27.16 ng/mL。诊断:急性心肌梗死,考虑左主干病变,心源性休克。治疗:常规用药包括:肝素抗凝、可定调脂、多巴胺升压。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首剂量300 mg,维持量100 mg/d口服,波立维首剂量600 mg/d,维持量75 mg/d口服;术后常规应用替罗非班静点36 h。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末端至左前降支近段95%狭窄,见血栓影,血流TIMI 1级,左回旋支近段100%闭塞,考虑为慢性闭塞,血流TIMI 0级,右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最窄处50%狭窄,可见侧枝循环向左回旋支供血,血流TIMI 3级(图2A)。决定行急诊PCI:送6FEBU3.5 指引导管至左冠开口,送Runthrough导丝通过病变处到达前降支远端,再送2.0 mm×15 mm迪马克球囊至前降支至左主干病变处,以12 atm×5″由远至近进行扩张3次,造影示左主干至前降支病变处残余狭窄80%,血流TIMI 2~3级,送乐普3.5 mm×36 mm支架不能通过病变处,送BMW导丝通过病变处,再送乐普3.5 mm×36 mm支架至左主干至前降支病变处,以16 atm×5″进行扩张,释放支架,造影示支架释放满意,无夹层及残余狭窄,血流TIMI 3级(图2B)。左回旋支病变暂不处理。结果:术后患者胸痛缓解,血压、心率恢复正常。心电图:6 h内aVL导联ST段回降,V3-6导联ST段回到基线(图1B)。
2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左主干病变及心源性休克的治疗策略:本例患者左主干末端至左前降支近段95%狭窄,左回旋支近段100%闭塞,相当于左主干病变,应按照左主干病变处理。血运重建可充分解除狭窄,应作为首选。那么,选择CABG还是PCI?根据2014版欧洲心肌血运重建指南<sup>[2]</sup>,合并心源性休克的左主干显著狭窄,左前降支和左回旋支近端狭窄患者,推荐CABG(ⅠC);在解剖位置合适、存在存活心肌且不支持外科手术的情况下可考虑PCI(ⅡB)。即CABG的适用范围较PCI更广泛。
但就急性心肌梗死伴左主干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血运重建的及时性极为重要,CABG手术持续时间较长,从麻醉开始至手术全部结束,平均4~5 h,即使仅仅是左前降支搭桥,也至少需要1~1.5 h,远远超过PCI的平均时间(30~40 min)。而且,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应以患者的安全为首要考虑因素,首选CABG还是PCI主要看哪个技术更成熟。中国PCI比CABG相对起步早、普及快,技术水平在全国相对较为均衡。因此,就急性心肌梗死伴左主干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在中国,无论是从技术的成熟程度还是血运重建的及时性来说,在无PCI禁忌证的情况下,国内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行PCI,本例PCI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国外亦有报道,Kossaify等<sup>[3]</sup>曾报道一例吻合口狭窄闭塞病变,导致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对左主干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进行PCI后,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
但是,毕竟不是所有医院都有条件实施急诊PCI或CABG。溶栓治疗最大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手术带来的风险,且在没有条件行PCI和CABG的医院亦可做到,其最大的缺点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的残余狭窄无效,因此,单纯的内科保守治疗不是首选。笔者这里推荐“促进式”PCI,即以PCI为最终的治疗手段,利用术前准备的时间先行药物治疗如溶栓,结果开通或部分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改善心肌存活,减少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并且为PCI 争取了时间,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总之,PCI 、CABG和静脉溶栓再灌注等手段各有利弊,而且并不是互不相容的。应该根据患者和医疗单位的条件作出最恰当的决策。
参考文献
[1]Que B, Cheng YT, Gao H, et al.A successful team treatment for left main shock syndrome[J] . Geriatr Cardiol,2013,10(3):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