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雾化治疗范文

雾化治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雾化治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雾化治疗

第1篇:雾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超声雾化;氧气驱动雾化;毛细支气管炎;小儿;治疗

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是指婴幼儿期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毛细支气管,以骤发喘憋及阻塞性肺气肿为主要特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冬季,主要采用止喘、吸氧等对症治疗。雾化吸入法作用迅速,药物用量小,不良反应少,广泛应用于临床[1]。常用的雾化方法有超声雾化和氧气驱动雾化,两种雾化方式各具特点,护理上也稍有区别。对2005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的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及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者,男39例,女25例,年龄1个月~4岁,平均1.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关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全部患儿入院时有喘憋、阵发性咳嗽、发热、心率加快等症状。查体可闻及肺部哮鸣音及小水泡音,可见吸气时胸骨上窝、两侧锁骨上窝及下部肋间隙明显凹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两组均给予雾化吸入治疗,采用万托林0.01~0.03 ml/kg,爱全乐0.02~0.06 ml/kg,普米克令舒0.5~1 mg。观察组加2 ml生理盐水,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加10 ml生理盐水,超声雾化吸入治疗。

1.3  护理方法

1.3.1 选择:雾化吸入时,患儿横隔位置较高,胸腔相对较小,选择仰卧位时,易减小胸廓活动度,降低肺活量,从而出现烦躁、气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宜取患者坐位,利于患者吸入药液沉积到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1.3.2 吸入时护理:雾化治疗前,给予患儿及陪护人员心理护理,减少患儿恐惧。耐心向患儿及家长讲解本病相关医学知识,讲解雾化吸入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讲解通过雾化吸入治疗成功病例,解除患儿及其家属的紧张、畏惧情绪,使患者及其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反应、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雾化吸入时应从小量雾化开始,待气道适应后逐渐加大雾化量。控制每次雾化吸入时间在15 min以内,期间间隔4 h,防止长时间雾化吸入后,痰液因吸收水分而膨胀,从而阻塞支气管,导致死腔增大。

1.3.3 吸入后护理:引流、雾化吸入注意无菌操作,遵循“先吸引口腔内分泌物,再吸引鼻腔内分泌物”的原则进行,防止患者在喘息及哭闹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吸入完毕后,给予翻身、拍背。治疗后用毛巾擦净患儿口鼻部雾水,以防止患儿受凉。观察患儿有无鹅口疮、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发生,有不良反应发生时,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做好清洁接消毒工作,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1.4  疗效标准:显效:治疗7 d后,患者毛细支气管炎症状及体征消失,肺部X线提示明显吸收;有效:治疗7 d后,毛细支气管炎症状及体征减轻,肺部X线改变基本吸收;无效:治疗7 d后,毛细支气管炎症状及体征未见明显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及护理后,对照组显效11例(34.4%),有效12例(37.5%),无效9例(28.1%),总有效率为71.9%。观察组显效17例(53.1%),有效13例(40.6%),无效2例(6.3%),总有效率为93.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1例轻微胃肠道反应,未经处理自行治愈。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超声雾化法是采用超声波将药液变成细微气雾,由呼吸道吸入,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雾滴小而均匀,药液可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可被温和加热等优点。超声雾化吸入具有雾化颗粒大,吸入液量多,持续吸入时间长等优点。但雾化颗粒仅可达到毛细支气管,喷出的雾气具有一定的压力,可排斥口腔周围空气进入呼吸道,从而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2]。

氧气雾化吸入是在高速氧气流的作用下,药液表面张力被破坏,从而使药液形成雾状,然后经呼吸道吸入。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药物微粒直径小,可被均匀送到气道表面等优点,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发挥促进炎性反应吸收,增加氧吸入量,改善缺氧症状的功效[3]。此外,还可解决缺氧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配合治疗后护理,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洪英妹.不同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0):1796.

[2] 王逸芳.两种雾化吸入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吉林医学,2009,30(16):1742.

第2篇:雾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干眼症;针灸疗法;中药雾化

干眼症临床上较为常见,该疾病是一类由于泪液的数量不足或者质量差所导致的眼部干燥的临床症状的总称[1]。研究显示,干眼症在普通人群中的均较为常见,约有5%左右的人群患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尤其是长期用眼人群。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眼干涩和异物感、眼痒及烧灼感、眼红、畏光、视力波动、视疲劳、严重者甚至出现视物模糊等。目前,该病症的治疗无特效药物,西医主要依靠点滴眼部药物来缓解患者症状,临床效果不佳。近年来我科对干眼症患者采用针刺联合中药雾化治疗的方案,取得较好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4月~2013年5月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水样液体缺乏性干眼症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联合中药雾化组(试验组)32例和泪然滴眼液组(对照组)34例。试验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33.6±15.4)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4.1±14.1)岁。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制定的干眼症诊断标准[2];②年龄>18岁;③无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史;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加入该实验研究。

1.3 观察指标 患者治疗期间观察询问患者临床症状,包括视疲劳、眼干涩、畏光、烧灼感、异物感、瘙痒等,根据患者主诉的临床症状缓解程度进行评分。同时测定患者治疗期间,泪液分泌量(SIT)及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

1.4疗效评价[3] 显效:患者自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疗效指数>80%,BUT测定恢复正常,SIT测定恢复正常; 有效:自觉症状改善,80%≥疗效指数≥30%,BUT延长,SIT增加;无效:患者自觉症状和各项检查项目无变化甚至进展,疗效指数

1.5方法 对照组:局部点滴泪然滴眼液,1~2滴/(次·眼),4次/d,疗程8w。试验组:①雾化治疗,雾化组方为雾化方组成为枸杞12g,9 g,秦皮9 g,鬼针草12g,冰片0.3g。水煎浓缩后袋装,每袋30ml。将30 ml药液倒入雾化仪进行眼部雾化熏蒸。持续15min/次,1次/d[4]。②针刺法:选穴:选取风池、睛明、太阳、攒竹、丝竹空等穴位为主穴,随证配穴:关元、三阴交、肝俞、肾俞。选针:选用华佗牌0.35mm×40mm毫针。③手法:常规消毒穴位后,患者先取坐位,先行风池、睛明、太阳、攒竹、丝竹空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缓慢进针,针感以向眼部传导为宜,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 min;主穴起针后应用灸条(含有决明子、等明目中药)在腧穴悬灸15~20min。灸后患者取侧卧位,针刺补穴:关元、三阴交、肾俞、肝俞,采用补法,留针30min。针剌1次/2d,8w为1疗程。

1.6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本均数t检验。治疗后有效率等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双侧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治疗8周后,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2.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7.4%,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 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试验组经针刺和中药雾化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5.01±1.21,对照组经泪然滴眼液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为6.89±2.02,试验组临床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46,P

2.3客观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SchirmerⅠ及BUT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但试验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干眼症又称为角结膜干燥,是指任何原因所致的泪液质和(或)量的异常或动力学异常,所导致的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和(或)眼组织病变特征的多种疾病的总称[5],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眼干涩和异物感、眼痒及烧灼感、眼红、畏光、视力波动、视疲劳、严重者甚至出现视物模糊等。目前,该病症的治疗无特效药物,西医主要依靠点滴眼部药物来缓解患者症状,临床效果不佳。研究报道,祖国传统中医中药及针刺治疗干眼症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患者患者眼干、眼涩等临床症状。因此,本研究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干眼症患者进行针刺联合中药雾化熏蒸治疗,取得较好疗效。针刺联合中药雾化组患者治疗8w后总有效率为82.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4%,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结果说明针刺联合中药雾化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我国中医学者认为,干眼症属"白涩症"其致病机理为"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通与目者为泪[6]。因此,治疗应以生津润目为主,在本研究中我们应用针刺配合多中国中药进行雾化,条理患者机体,达到滋阴清热名目,补血养肝之功效,使患者眼干涩症状明显改善。

随着对干眼症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祖国中医药治疗干眼症有着巨大的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因此,中西医结合可能是未来治疗干眼症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张月梅,高卫萍.针刺治疗干眼症[J].吉林中医药,2011,31(5):416-417.

[2]刘慧莹,彭清华,姚小磊,等.针刺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9,19(3):148-150.

[3]秦智勇,温勇.杞菊地黄汤加味配合针刺治疗围绝经期干眼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245-246.

[4]刘新泉,朱华英,阮雯洁.针刺配合中药雾化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7):515-517.

第3篇:雾化治疗范文

【摘要】目的:比较毛细支气管炎的雾化治疗疗效,以便找出最有效地雾化治疗方式。方法:选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了治疗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三种药物(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沐舒坦)联合药物的雾化治疗组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沐舒坦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比较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atomization capillary bronchitis curative effect to determine the most effective atomization treatment. Method: choose from 1 January 2008 - December 2010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the capillary bronchiti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80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rapy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three drugs (diop Mick make shu, torre Lin, mu comfortable million joint drug atomizatio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Conclusion: using diop Mick make comfortable, torre Lin, mu comfortable million joint aerosol inhalation of treatment for popularization.

【keywords】 Capillary bronchitis; Treatment; Comparison

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婴儿年龄较小,所以对于外界呼吸感染的抵抗能力特别低,特别是1~6个月的小婴儿病变主要发生在细小支气管,但肺泡也可受累,因此它属于特殊类型的肺炎。这种肺部感染的患者年龄极小,治疗过程十分复杂,加上容易发生反复情况,所以采取雾化治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医疗选择手段。本文针对雾化治疗的实效性对雾化治疗用药方式进行了比较探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自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在2~14个月,平均(6.4±2.1)个月。全部患儿均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重度患儿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症状程度上均没有明显差别,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 ),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治疗组40例采用的是三种药物(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沐舒坦)联合药物的雾化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的是单纯的万托林雾化治疗。

1.2 诊断情况:全部患儿体检发现呼吸浅而快,60-80次/分,甚至100次/分,伴鼻翼扇动和三凹征;心率加快,可达150-200次/分,肺部体征主要为喘鸣音,叩诊可呈鼓音,喘憋缓解期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肝脾可由于肺气肿而推向肋缘下,因为可触及肝脏和脾脏。通过病史询问可知,患儿发病时均有明显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2-3天后出现持续性干咳和发作性呼吸困难。患儿出现发作性喘憋,呼吸困难,高热现象,并且有明显地喂养困难情况,伴呕吐,腹泻,但不严重。

1.3 治疗方法 :首先对全部患儿均采用了抗病毒、抗感染等西药治疗手段,由于患儿呼吸情况不佳所以均采用了吸氧、吸痰、静脉补液、纠正酸中毒、镇静的治疗手段。对患儿中存在合并其他感染的的给予了相应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手段。治疗组采用的雾化治疗用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公司生产)1 ml万托林0.05ml、沐舒坦13mg,进行了三种药物的混合雾化治疗,每日1~2次。对照组用万托林0.05ml加生理盐水进行雾化治疗,每日1~2次。密切观察并记录治疗后每天的症状、体征变化:憋闷情况、喘鸣音等。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对比资料用具体数值 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全部患者的密切观察记录得出了患儿的治疗后情况统计,详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两组患儿的治疗恢复情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照组的患儿恢复时间要明显地偏长,在其他治疗和护理情况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疗效显效情况与用药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50%~80%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致,主要侵及25~30um的毛细支气管。病毒感染损伤了呼吸道上皮,使其功能丧失,气道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导致气道高反应。由于黏液分泌增加,上皮细胞坏死、分泌物渗出造成气道堵塞,影响气体交换。故减少渗出,解除痉挛,控制喘息,改善肺部气体交换是治疗的关键。万托林能兴奋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激活呼吸道平滑肌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从而促使细胞内cAMP合成,细胞内cAMP增加时激活几种调节过程,使细胞内Ca2+浓度下降,从而使平滑肌舒张。普米克令舒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质激素。它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从而使组胺等过敏活性介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并能减轻抗原抗体结合时激发的酶促过程,抑制支气管收缩物质的合成和释放而减轻平滑肌的收缩反应。沐舒坦的活性成分-盐酸氨溴索(lAmbroxol HCI)在临床试验中证明,可调节浆液与粘液的分泌,促进肺部表面活物质的合成,加强纤毛摆动(增加粘液纤毛运输系统的清除能力),使咯痰变得容易。三药联合经空气压缩泵雾化成颗粒吸入,有利于大量药物沉积于肺部,具有起效快、用药剂量小、减少或避免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等特点。雾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故毛细支气管炎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沐舒坦联合雾化吸入治疗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田丰英,林志先. 万托林、普米克、爱全乐联合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J]. 临床肺科杂志, 2008,(09):45-48 .

[2] 李玉萍,李柏英,李运伏. 博利康尼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59例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 2000,(05):88-89 .

[3] 王建羡,兰菊红,陈风华,郑代明. 心先安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 临床医学, 2005,(02):156-159 .

[4] 李黎,陈绮霞. 班布特罗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02) :117-119.

[5] 刘杰. 支气管哮喘儿童生活质量探析[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 :58-59.

第4篇:雾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 氧气雾化; 超声雾化; 婴幼儿; 哮喘急性发作

中图分类号 R5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8-0007-03

哮喘是婴幼儿较常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是因为患儿的气道存在高反应性[1],治疗上以往选择的超声雾化,其治疗过程中形成的水蒸气可能会引起患儿支气管刺激并收缩而引起咳嗽喘息的加重,同时水蒸气虽能有效地对气道起到湿化作用,但其中氧含量相对较低,而且在治疗时进行的喷射给药的雾气具有一定的压力,排斥口腔内的空气一同进入呼吸道,影响了吸入氧气的浓度,导致吸入气体氧分压的降低,尤其是针对严重缺氧的患儿,其治疗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氧气雾化则能保证吸入高速的氧气且吸入氧结合药物以颗粒形式进入肺组织,相对于超声雾化具有更小的颗粒,更易吸入呼吸道气道,且刺激性更小,同时氧气雾化所携的药物因为颗粒更小而更利于病灶部位的吸收,所以针对哭闹不安、憋喘及呼吸道不畅的严重缺氧患儿,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应该是一种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比较氧气雾化与超声雾化治疗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婴幼儿哮喘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其中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3.1±0.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2.9±0.5)年,体重7~35 kg,平均(13.1±1.2)kg;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2岁,平均(3.2±0.2)岁,病程3个月~11年,平均(2.9±0.4)年,体重7~36 kg,平均(13.3±1.3)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体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均向其家属详细介绍患儿病情,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同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吸氧、卧床休息、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抗IgE抗体及其他有助于减少全身激素剂量的药物等,其中观察组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等治疗,对照组则通过超声雾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治疗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及低氧血症缓解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

2.2 两组治疗期间生命体征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呼吸频率、心率慢于对照组(P

3 讨论

由于婴幼儿受呼吸系统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的限制及治疗过程中的不合作,如何正确选择吸入方式显得非常重要,超声雾化利用超声的空化作用使液体在气相中分散,将药液变成雾化状颗粒,通过吸入直接作用于呼吸道局部,但其需患者协助,由于婴幼儿年龄小不能主动吸入,且发作时呈呼气性呼吸困难,难以保持深吸气动作,且吸入后再屏气动作也难以完成[2]。以往超声雾化吸入是临床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的常用措施,吸氧与雾化吸入不能同时充分发挥其作用[3]。

氧气雾化能有效解决婴幼儿不能进行主动吸气治疗,且避免了婴幼儿进行超声雾化治疗时需要进行呼吸配合技巧锻炼的过程,且能适用于所有的吸入型药液,在进行氧气雾化治疗时其雾化气体更为柔和且相对舒适,具有用药量小、起效快、存在方便、疗效肯定等优点[4]。本研究观察组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喘息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缓解时间及低氧血症缓解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期间呼吸频率、心率慢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氧气驱动雾化治疗原理是通过高速的氧气气流并经过雾化器给药,使药液形成微小的雾化颗粒,吸收进入气道深部组织,并可直接作用于终末气道,如细支气管甚至到底肺泡等症状,针对笔者所在医院实施氧气雾化操作经验,在雾化吸入前向患儿及家属讲解雾化吸入的注意点,向家属强调不能自行操作,患儿哭闹时适当约束患儿手部,保持管道系统的通畅,防止扭曲,应妥善安置好雾化装置,保证各连接口的紧密性,使用供氧装置时,注意用氧安全,湿化瓶内勿盛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内,使药液稀释影响疗效[5]。其还能通过氧驱动装置进行高流速的氧气供应,在治疗过程中可将药物雾化为直径约2~4 μm大小的雾化液态颗粒,患儿进行氧气雾化吸入后,能使绝大多数的雾滴能较好的沉积于细支气管内、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表面,起到有效的稀释痰液,促进患者排痰,同时根据使用雾化药物药效特点而起到消炎、缓解哮喘、减少喘息以及提高肺功能等目的,同时进行氧气雾化时药物使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进行稀释后还能提供一定量的水蒸气,对于患者气道痉挛提高气道湿化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6]。

氧气雾化通过喷射式的雾化吸入法,其临床用药剂量相对较少,且雾化治疗时间相对较短,并能产生理想的气雾量及雾化微粒,从而有效的增加气雾微粒在病变组织中的沉降率,治疗中患者仅需通过普通潮气量大小的呼吸动作,即能产生与超声雾化相同的药物作用效果,达到了迅速缓解患儿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且不增加患者呼吸肌做功的同时保证了有效而足够的氧气吸入量,减轻了患者不适感,提高了临床耐受性及治疗依从性,尤其适用于低氧血症的患儿[7]。以氧气作为驱动力,可迅速改善患者气道阻塞造成的缺氧状况,从而改善肺功能;可更好的减轻下呼吸道感染的呼吸道阻塞,缓解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有助于炎症渗出的吸收,可明显减少用吸痰器人工吸痰的次数,避免小儿呼吸道黏膜损伤[8-9]。通过本组研究笔者认为氧气雾化能更快的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余强中,田维.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80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6):98-99.

[2]袁转弟,谢丹宇,戴志辉.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哮喘婴幼儿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2(4):273-274.

[3]冯燕琳,韩霞,陈静华.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8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6,46(10):19.

[4]叶国华,黎蕙章.普米克令舒和喘乐宁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10,20(7):826-827.

[5]汤小丽.两种雾化吸入疗法佐治患儿哮喘的比较[J].护理与康复,2008,7(9):690-691.

[6]张明丽,杨文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33-134.

[7]张晓琼,周敏.万托林联合普米克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6):47-48.

[8]潘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6(11):81-82.

第5篇:雾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妥布霉素雾化液;肺部感染;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063-02

肺部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保持呼吸道通畅,稀释和促进痰液排出,是治疗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除全身应用或口服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外,雾化吸入已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而广泛应用。传统的药物选择常将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NS混合后作为雾化液吸入治疗,但在临床工作中经过观察上述药物雾化吸入后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从2004年12月~2006年8月,我院改良雾化吸入液的药物配方,吸入治疗肺部感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感染患者120例,按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6岁,平均(73.5±6.8)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18例,肺心病肺部感染14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2例,支气管扩张10例,小细胞肺癌合并肺炎6例。对照组男44例,女26例;年龄62~84岁,平均(71.3±6.2)岁,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急性发作16例,肺心病肺部感染14例,慢性支气管急性发作13例,支气管扩张9例;小细胞肺癌合并肺炎8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男女性别进行卡方检验χ2=0.21(P>0.05);两组患者年龄采用t检验,t=0.673(P>0.05),两组病例采用多列卡方检验,χ2=1.53,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1.2 方法

1.2.1 雾化吸入病例入选标准[1]痰多(约30 ml/h),呼吸音低,无效咳嗽,湿音,胸片示肺叶、肺段分布一致的片状、均匀致密阴影。

1.2.2 方法两组患者均全身应用抗生素,选择的药物与剂量及用法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雾化液雾化吸入,即庆大霉素80 000 U×10支;地塞米松5 mg×10支,α-糜蛋白酶4 000 U×10支,溶入500 ml NS中,每次取50 ml雾化吸入。观察组采用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泰星注射液)0.6 g×10支,地塞米松5 mg×10支,α-糜蛋白酶4 000 U×10支,溶于500 ml蒸馏水中,每次取50 ml雾化吸入。两组均每日雾化3次,每次20~30 min,均调节为最大雾量。两组连续治疗7 d后,评价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1.2.3 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7 d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表1)

3 讨论

超声雾化吸入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超声发生器的薄膜产生高频震荡,将药液击散成微细雾粒,然后被吸入气管,90%左右的雾粒在5 μm以下,可直接吸入到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使分泌物黏稠度降低,易于咳出。临床传统的雾化吸入液的配制为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酶+生理盐水,但国内外许多研究证明了盐水不能和分泌物混合,对稀释或溶解分泌物是无效的[2]。生理盐水对病人湿化痰液不但没有明显的有利作用,而且有着不可忽视的有害作用和潜在危险[3,4]。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5]庆大霉素对气管黏膜系统的损伤较大,使气道黏膜上皮表面黏液纤毛清除功能受损,而受损的纤毛系统完全修复一般需要4~6周。

妥布霉素注射液为广谱抗菌素,其抗菌机理是由于抑制敏感菌的蛋白质合成。对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及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最突出的特点主要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绿脓杆菌有高效,其抗菌作用比庆大霉素强2~8倍[6],也比多黏菌素有效,且易溶于水,对热较稳定,水溶液在pH 3~11时亦稳定;因此,使用妥布霉素雾化液吸入治疗肺部感染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组雾化液易于配制,使用方便,显效快,疗程短。在本组有完整统计资料的病例中,观察组疗程为1~1.5 d,平均雾化吸入时间1~2.5 d,对照组平均雾化吸入时间2~4 d,而且观察组所用的雾化液避免了庆大霉素所具有的损害听神经、肾毒性、过敏反应等副作用,除3例出现恶心外,未发现其他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苏庆芬,陈芬梅,阳隽.G5呼吸系统治疗仪的临床应用评价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53-54.

[2]Dean B.Evidence based suction management in accident and emergency: a vital component of airway care[J].Accident and Emergency Nursing, 1997,5(2):92-98.

[3]Drudling MC.Reexamining the practice of normal saline instillation prior to suctioning[J].Medsurg Nursing,1997,6(4):209-212.

[4]Ji YR,Kim HS,Park JH.Instillation of normal saline before su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J].Yonsei Medical Journal,2002,43(5):607-612.

[5]王蓓,刘雪琴.气道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7):63-64.

第6篇:雾化治疗范文

微波治疗

微波治疗仪为诺万KJ-6200型,频率2450MHz。体外辐射器直径160mm。开机后先预热5~10min,患者取坐位,辐射器置于咽部,距离皮肤2~3cm,治疗功率为40W,同时配合雾化吸入,每次15min。

超声雾化治疗

超声雾化机器为日本ITOCOMFORTⅡ型。将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a-糜蛋白酶5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mL中配制成常规雾化液,每天超声雾化吸入1次,每次15min,7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注意休息及饮食,勿食辛辣食物及烟酒。

小结

第7篇:雾化治疗范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喉炎、角膜炎、脑炎等并发症,但以支气管肺炎居多。近日我院收治了267例麻疹患者,均并发不同程度的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喉炎,我们将病毒唑、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配伍,用0.9%氯化钠稀释,采用超声雾化吸入给药治疗,收效甚好。

讨 论

超声雾化吸入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病人依从性好。雾化吸入给药局部药物浓度高,起效快,吸入后部分被吸收至全身,首次即有85%~90%的药物经肝脏降解[1],所形成的代谢产物活性极低,可避免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

病毒唑作为广谱抗病毒药物,大多采用静脉给药,近年来国内外主张雾化吸入给药[2]。病毒唑雾化吸入能抑制病毒核酸及DNA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较快减轻临床症状,改善全身症状,疗效明显优于静脉用药。因静脉注射后药物主要集中分布于细胞中,静脉注射8小时后肺内药量尚达不到全身药量的1%;采用超声雾化治疗,70%药物直接分布于呼吸道表面[3],使呼吸道分泌物中药物浓度迅速达到高峰,有利于药物吸收。病毒唑配伍地塞米松,能有效地阻断喘憋发生的多个环节,同时还可增加β-受体激动剂,解除支气管痉挛,抑制炎症反应,减轻中毒症状;α-糜蛋白酶有分解肽链的作用,可裂解、消化痰液中的粘蛋白,使痰液易于排除。庆大霉素与细菌核糖蛋白体亚单位上的特异性蛋白牢固结合,干扰核糖蛋白体功能,阻止蛋白质合成,并引起翻译信使核糖核酸(mRNA)上编码错误而合成无功能蛋白质,从而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超声雾化吸入又可湿化气道,减少因呼吸频率过快导致的呼吸道黏膜水分丢失,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全部病例平均疗程仅3天,病程明显缩短,大大提高了有效、治愈率。

雾化吸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途径,我们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麻疹并发症,病人无痛苦,用药量小,起效快,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对设备条件要求不高,安全、经济,特别适合基层使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郁刚,陈根本,陈丽吟.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06,17(8):35-36.

第8篇:雾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布地奈得混悬液;盐酸氨溴索雾化液;雾化吸入;翻身拍背;支气管肺炎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2-0168-01

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婴幼儿尤其多见 。是儿科门诊及住院处最常见的疾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寒冷季节较多。肺炎是肺实质的炎症,肺炎有细菌性、病毒性、支原体、吸入性肺炎等。本病高峰期在呼吸困难发生后48-72小时,病程一般为1-2周〖1〗。口服抗生素及化痰止咳药物疗效欠佳。我院儿科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得混悬液、盐酸氨溴索雾化液后翻身拍背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研究对象:本组280例急性支气管肺炎小儿均为我院儿科住院部2009年1月份至2010年1月份收治病例。除外合并心力衰竭、心肌炎、贫血、腹泻病、佝偻病等病儿。男孩156例,女孩124例,年龄1月至5岁,分为治疗组140例,对照组140例。两组病儿年龄、性别、病因、病史、病情轻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1.1.2 诊断标准:患儿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X射线检查结果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2〗,除外百日咳、支气管异物、肺结核病。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依据其病情给予静脉输入抗菌抗病毒药物、对症予口服化痰止咳药物治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得混悬液1毫克、盐酸氨溴索雾化液15毫克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日两次,治疗组在布地奈得混悬液、盐酸氨溴索雾化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给予翻身拍背。拍背原则:叩背操作时,将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指前部和大小鱼际与患者背部接触,腕关节均匀用力, 从下至上、从外到内、背部从第是十肋间隙、胸部从六间隙开始向上叩击至肩部,注意避开及心前区,力度适宜,每次5―10分钟。记录两组患儿咳嗽、痰鸣、喘息、肺部音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统计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咳嗽、痰鸣、喘息及肺部音消失时间均快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七天症状体征消失例数对照表(例)

x222.857 P

表2 两组患儿十天症状体征消失例数对照表(例)

X27.1035 P

3 讨论

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小儿呼吸系统解剖上的特点决定的。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狭窄,黏膜柔嫩,软骨柔软,粘液分泌少,气道干燥。纤毛运动差,清除力差,肺的弹力纤维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水肿。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少,肺的含气量就少。加之小儿咳嗽反射功能弱,排异能力差,细小管腔炎性分泌物增加,粘液水肿和平滑肌收缩而发生梗阻,最终导致呼吸道阻塞等〖3,4〗。

雾化吸入可湿化呼吸道,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使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布地奈得是一种新合成的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不含有卤素的糖皮质激素。能减轻黏膜水肿及粘液分泌,对呼吸道局部有抗炎作用,能降低呼吸道的高敏反应。盐酸氨溴索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改变分泌物的浆液比例,降低粘液粘度,激活纤毛运动功能,减少粘液滞留,有利于痰液的排出;同时能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通气和呼吸功能,松弛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通畅气道 。而翻身拍背可通过对胸部有节律的震动,间接地使附着于肺部周围支气管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再通过病人有效的咳痰,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4 结果

布地奈得、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翻身拍背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肺炎疗效优于单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布地奈得对呼吸道局部有抗炎作用的基础上,盐酸氨溴索降低粘液粘度松弛气管和支气管平滑肌,改善通气, 翻身拍背促使有效的咳痰,使分泌物易于排出。以上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东.儿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5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5-1180

第9篇:雾化治疗范文

[关键词] 喉气管支气管炎;布地奈德;儿童

[中图分类号] R9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c)-0083-02

急性喉炎是引起儿童上气道梗阻最常见的原因,6个月~6岁儿童最易发生,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和吸气性喉鸣伴呼吸困难,多见于喉部急性感染以后,炎症急速下行蔓延至气管、支气管,甚至小支气管、毛细支气管[1]。除适当地抗感染治疗外,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本病最主要的方法,传统治疗通过静脉或肌注全身用药。2011年初国内儿科专家首次达成《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2]。根据专家建议,本文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新技术辅助治疗该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病房2012年1月31日~12月31日收治患儿266例,剔除合并症患儿85例,对符合诊断的181例进行对照观察。男112例,女69例,年龄1个月~5岁,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男52例,女36例,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抗感染、止咳化痰,加用甲泼尼龙2.0 mg/(kg·次)静脉滴注,1~2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剂量为1个月~患儿0.5 mg/次,7个月~5岁患儿1.0 mg/次,2次/d。雾化采用氧驱雾化,面罩紧贴患儿面部10~15 min,疗程为3~5 d。

1.3 疗效标准

以症状改善、治疗3 d的效果为判断标准。治愈:治疗3 d,声嘶、喉鸣消失;好转:治疗3 d,声嘶、喉鸣减轻;无效:治疗3 d以上症状无缓解。总有效为治愈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及平均住院天数的比较

两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2,P

2.2 全身激素的使用情况

治疗组人均注射激素甲泼尼龙3.04个剂量单位,对照组人均4.05个剂量单位,前者较后者人均少用1个剂量单位[2 mg/(kg·次)]。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雾化治疗时有3例患儿哭闹,烦躁不安,给安抚、镇静后继续吸入,病情无反复。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是上、下呼吸道的急性弥漫性炎症,以喉部及声门下的水肿、气管与支气管内的渗出物稠厚、中毒症状为特征,重症者可因喉梗阻窒息死亡。常见病原体为病毒,易合并细菌感染,多见于5岁以下幼儿。据本院儿科统计显示,2008~2012年,每年出院3000、3330、3670、4250、4870人次,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分别是92、142、161、179、266例,逐年上升,该病种占全年总人数由3.1%上升至5.5%。2012年较2008年总住院人数增加了60%,而该病人数却是2008年的3倍,明显高于总体增长速度。因此,对该病吸入治疗技术进行初步研究,以满足更多患者需求。除抗感染外,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关键。皮质激素能有效抑制气道中免疫细胞及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管分泌,降低气管高反应性,但长期大剂量静脉应用有许多不良反应,如库欣综合征、骨坏死、高脂血症、免疫力低下、诱发和加重感染、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故临床上应小剂量或短期应用[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人均少用1剂全身激素。对于有效避免和减少激素产生的潜在不良反应是非常有意义的。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唯一的雾化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有较高的糖皮质醇受体结合力,抗感染效果强,水溶性高。有报道示布地奈德抗感染效果强于二丙酸倍氟氯米松,是地塞米松的980倍[5]。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抗感染作用相似,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后,药物沉积在气管黏膜,穿过细胞膜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使受体激活,激活的类固醇受体复合物二聚体能进入细胞核中,与靶基因上糖皮质激素应答因子结合,影响基因转录或抑制炎症过程,或使内源性抗感染机制加强。类固醇-受体复合物与转录因子直接相互作用也是形成抗感染作用的关键机制[6-7],减少黏膜水肿及腺体分泌修复呼吸道,降低呼吸道阻力,迅速缓解喘息症状。雾化吸入此药物后,在喉部肺部沉积率较高,停留时间长;经口咽吞入的药物90%经肝脏有关代谢被灭活,基本不表现全身作用,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极低[8]。个别使用不当可出现真菌感染,其他可有声音嘶哑,停药后可自行消失[2]。

本实验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的同时加用雾化吸入小剂量布地奈德混悬液2次/d在缓解声嘶、喉鸣、咳嗽症状及缩短住院天数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雾化吸入方便快捷,雾化的同时给予氧气吸入,减轻了憋喘症状,局部用药,疗程缩短,减少了住院费用;能防止器官局部组织病变慢性化,延缓喉炎进展;对患儿无创伤,易于家长接受,可广泛应用临床。

急性喉炎不仅是儿科专业疾病,也是急救医学、耳鼻喉科学、重症医学的一部分,属交叉学科,一旦出现严重喉梗阻,需要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整个急救过程需要及时、快速、高效,若相关科室医护人员普遍掌握这项技术,对延缓喉炎进展速度、防治喉梗阻加剧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益真.实用小儿呼吸病学[M].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295.

[2] 申昆玲,李云珠,李昌崇,等.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科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89-90.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72-1200.

[4] 张华,黄英,刘成军.布地奈德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2007,13(5):57-58.

[5] 李启先,高兴梅,汪珊.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J].安徽医学,2009,30(5):546-547.

[6] Barnes PJ,Adock IM.Anti-inflatmmatory actions of steroids:molecular mechanism[J].Trend Pharmacol Sci,1993,14(12):436-441.

[7] 纪经智,陈状桂,李鸣,等.布地奈德雾化悬浊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儿童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2):37-3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精选范文推荐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