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诊断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汽车工业 维修 人才培养 实训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240-01
汽车社会保有量急剧增加,汽车报价导购、保养维修、配件供应、交通安全、自驾休闲等方面的汽车售后服务的人员越来越多。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引来国外众多汽车集团的加入,使我国汽车车型、品种等迅速更新换代,轿车市场改变了“老三样(桑塔纳、捷达、夏利)”时代,换来的是车型众杂、功能齐全、技术先进的汽车新时代。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要求汽车售后服务人员素质必须迅速提高,维修技能不断更新才能满足汽车业发展的需要。
据不完全统计,汽修人员的缺口有100万之多。中国社会劳动保障部已把汽修人才确定为紧缺技能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国内众多的中职、高职学校都相继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我校已在1998年将农机化专业改造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现已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专业。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训工作,结合现行汽修企业生产、人员状况、发展趋势等,对现行汽修人才培养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理论授课内容应与现代车型接轨:现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材内容从车型、维修技术等都落后于现行汽修企业,计划经济时代汽配物资较为紧缺,汽车维修作业大都以修复为主,耗时间、效益差。而现在汽配丰富、采购方便,汽车作业以养护、更换部件、调整为主。原来的汽车电子元件运用少,汽车电路相对简单,但维护修理量大。现在汽车大量使用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电脑主板等部件,结构复杂,但护修理量减少,故障诊断量增多。传统的基础维修技能逐步淡化,原始的听诊及经验判断已被仪器诊断所替代。综合这些因素,作为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人员应该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作一定的调整,在理论教学中适当渗入新车型相关内容;在实训设备上配备新型的汽车解码器等诊断设备,突出强调现行汽修业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状况,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才不会与现行汽修知识脱节。
二、理论授课坚持“够用”原则: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都很全面,而且很细。而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由于汽车上大量使用电子元件,其原理相对较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现在的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基础薄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困难、吃力、厌学,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差。而教师由于耗去大量时间,势必占用一定量的技能实训时间,对完成中职汽修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所以理论课坚持“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并且尽可能的要结合实物展示教学,在实验室里边拆解边讲解,使学生学起来不抽象,很多部件结构很复杂,对照实物就迎刃而解了。对于初学者也是很难懂的所以必须依靠实物展示、拆解、组装等手段辅助学生来理解课堂内容。现在中职汽修教材过于全面、细致,作为专业教师要把教材内容概括、精简、通俗化,要把书读薄突出重点内容,必要的理论要让学生读懂、读透、读明白,这样才能把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决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岗位好像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三、实训课坚持“技能为主”:现在汽车修理作业中,很多时候都是不问过程只问结果,对技能的熟练、经验的丰富要求很高。作为中职汽修教育对汽修经验的教学是很难做到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的总结、积累,而中职学生在学时间短,实训课程本来就有限,而有的学校由于实训条件有限,实训课开展就更少了,因而出现了“在黑板上修汽车”的现象。由于社会车辆急增,汽修业务量也多起来,汽修企业希望中职学校毕业生立马能顶岗操作。基于这种情形,要求我们中职汽修应加强基础汽修技能训练要做到三点。一是实训车辆要尽可能的选择接近现代车型;二是实训设备要用现代的汽修设备;三是要按现代汽车修理方式进行实际操作。
四、汽修职业心理课不能少:现在汽修业门坎相对较低,从业人员的进出较容易而且频繁。而现今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技术含量在急烈的角逐中也越来越高,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操作及理论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很多从业人员由于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学习能力差,在汽修企业从业数年仍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而纷纷放弃改行从事他业。整个汽修业从设备、人员等竞争惨烈、优胜劣汰,人员结构“金字塔现象”严重,要想从汽修市场中、汽修职场中胜出必须在心理上承受各方面的压力。
首先全面认识汽修业的现状:作为来自一线汽修企业的人员,我们必须如实介绍汽修最新状况,从企业构建、设备、技术、人员配置等都要详细讲解,让学生在校期间对汽修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有良好的汽修职业健康心理:由于传统的汽修企业存在“脏、乱、累”等现象,造成现今的学生不愿意进入汽修企业就业。现今汽修企业已经变得更加整洁、设备技术更加先进、作业基本上实现机械化、气动化、液动化,与传统汽修企业相比已有很大的改进,而且现今汽修企业迫切希望高素质、强技能的本科人才的加入,整体薪金水平也较高,职业前景较好。
第三建立一个行业内职业规划及吃苦精神:作为中职汽修学生要结合自身情况作一个较详细的行业五年职业规划:前三年(含在校及顶岗实习)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汽修行业合格的专项专业人才;后两年要对本专业进行理论深入、经验总结积累,争取成为一个名汽修企业内有一定管理能力的技术人员。在整个五年规划中首要条件是:肯干、肯钻、肯吃苦。
五、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应与现行汽修企业接轨:作为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必须配备汽修实训基地,由于汽实训基地投资大、运作费用高,所以在基地建设中要了解汽修各专项专业之间的互通性、组合性等,尽可能的精简费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方面去。应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发动机;故障;诊断训练;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U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4-0054-01
作为汽车结构的心脏,发动机在汽车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集信息、多媒体、数据库、通讯于一体,为发动机故障的科学诊断提供了实训平台。要对发动机进行故障的诊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发动机的总体构架是什么样的,发动机的硬件系统、软件系统、通信系统的功能、作用分别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对发动机系统功能故障做进一步的剖析。
1 发动机系统构架
1.1 总体构架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多媒体显示系统、学生工作站、测试面板、教师服务器和排故发动机。多媒体显示系统能够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用于展示教学内容。学生工作站可供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测试面板用于显示发动机维修诊断的各种数据信息,便于教师和学生分析研究。排故发动机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发动机的故障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诊断排除的方式方法。教师服务器是系统的中心控制器,它与学生工作站的联系比较密切。
1.2 硬件系统
排故发动机、教师服务器、测试面板、多媒体显示系统这些都属于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的硬件配置。虚拟故障控制器是一个功能性的模块,它是由继电器和相关电路组成的,它能够根据指令设置路线故障传送到教师服务器上。在测试面板上设置有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并在主要的线路上有测试点,学生可以根据面板上的测试点对故障进行诊断。测试面板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行故障的分析,方便学生锁定发动机故障部位。
1.3 软件系统
现在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配备的软件都是科技含量、信息含量很高的现代化仿真软件,软件配备了教师管理的部分,可以对学生工作站、测试面板、多媒体显示系统等进行控制和管理。教师可以根据软件的虚拟故障控制器了解发动机系统线路连接点的信息,进而判断线路的状态,亦可以通过软件对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执行器、电控单元传感器等设置或排除各种故障。学生也可以通过软件对教师设置的故障进行诊断排除。此外,软件还配备很多附属的软件,例如通讯管理软件、多媒体管理软件、实训指导软件等,这些软件互相作用,共同发挥作用。
1.4 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它是在计算机与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的数据通信形式。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网络教学系统的通讯数据到最后都会回归到教师服务器中,教师服务器与学生工作站之间靠以太网进行连接,这样教师服务器能够对学生工作站进行控制,学生工作站的各项内容教师都可以看到。学生工作站的程序启动时,教师服务器也会随之启动,它们之间可以同步进行。排故发动机与教师服务器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相互传输信号,相互促进。排故发动机的虚拟故障控制器与教师服务器连接,将信息转换后传输给教师服务器,供其参考使用。而教师服务器向虚拟故障控制器发送信息,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设置。这样的方式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2 发动机系统功能故障诊断措施
2.1 系统控制,进行示范操作讲解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操作方便,教师可以利用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配备的的原理图对学生进行发动机各个部分的讲解。比如发动机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解析、各个零部件的功能及其对发动机的影响。教师利用这个平台进行讲解能够将实物与原图对应起来,比较清楚明了。高职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弱,单纯的学习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通过对系统进行控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示范讲解,既减缓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又激发了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故障学习的兴趣。
2.2 媒体应用,利用软件检测故障
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系统配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比较先进,教师可以运用实训指导软件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故障诊断、排除的方法。例如发动机无法点火,可以先对发动机的油箱进行检查,看看是否是缺油造成的。其次检查发动机启动系统中的电路,看看蓄电池、启动电机是否正常。然后,检查火花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是否是因火花塞受潮引起的发动机故障。实在不行,接着检查,看看发动机的燃油系统是否正常。这些步骤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一目了然,更容易理解识记。
2.3 故障虚设,强化故障诊断手段
教师服务器作用强大,既可以接收数据信息,也可以通过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仿真软件对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故障的设置。教师可以设置发动机噪声大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原因的诊断分析,最后教师明确一系列的原因:节气门造成的进气通道堵塞、消音器及排气管段漏气、火花塞有无问题、发动机机角减震效果。学生通过学生工作站上的软件进行故障的诊断与清除训练,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识记以及具体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此外,还可以利用诊断仪器对故障码进行读取,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进而确定故障部位,在测试面板上对各个测试点的信号参数进行检测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2.4 平台构建,实施多元化得交流
为学生搭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平台,实现多方的学习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讲解,学生的提问也很关键。学生如果有什么不会的问题,可以通过通讯软件向老师提问,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不仅课上可以交流,课间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提出来,老师通过实际的演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探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同学之间更容易展开互动,让学生之间讨论交流,汽车维修行业有很大的优势,很多发动机故障不一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的学生能想到这一点,有的学生能想到另外一点,通过多人的集思广益,最终判断出故障原因所在。这样能为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空间,让其进行广泛的探讨交流。这样多元的教学交流,通过共同参与,实现了互动。
2.5 数据分析,实现信息共享
数据分析是指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将没用的信息剔除出去,将有用的数据进行详细研究总结的过程。虚拟故障控制器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教师服务器中,教师将这些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首先要识别信息需求,教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对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有帮助,一定要搞清楚。进而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通过数据的研究分析,教师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针对教学的不足之处,及时作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改进方式。
3 结 语
为了更好的发挥发动机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诊断实训的网络系统,对发动机故障诊断进行实际的训练。对系统进行控制,进行示范操作的讲解,运用多媒体软件进行故障的检测,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虚设,强化故障诊断的手段,构建诊断维修平台,实施多元教学交流,对数据进行分析,实现教学信息共享。通过采取这些教学措施,构建好发动机故障诊断实训系统,并应用好它,实现发动机诊断维修的信息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作为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为受教育者提供就业服务,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必须与企业相结合,这是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于企业需求、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拿现代汽车维修的职业教育而言,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较高的要求,基本应包括营销管理、物流、信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专业技术、保险等这几方面的教育内容,因而为了强调职业教育的效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应逐步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分开,进一步推广“双元制”改革。“双元制”职业教育简言之就是将在企业里进行的实际技能的培训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及普通文化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培养职业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二、理论课内容必须坚持“现代车型接轨”与“理论够用”两个原则。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理论都很全面,而且很细,其内容从车型、维修技术等都落后于现行汽修企业。现代汽车修理中都以换件修理为主,有相当多的汽车部件只要知道其功用即可,而教材还是把汽车维修作业写为修复为主,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汽配物资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汽配丰富、采购方便,如果再以修复为主进行汽车维修作业,那势必导致效率过低、返工量增多、企业利润不高,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合企业的要求、社会的发展。综合这些因素,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教材必须作一定的调整,在理论教学中必须渗入新车型的相关内容,在实训设备上须配备新型的汽车解码器等诊断设备,要突出强调现行汽修业是“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状况,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才不会与现行汽修知识脱节,才会符合企业的要求、社会的发展。
现在的中职汽修教材比较全面,也很详细,但很多知识并不需要用到且难学。如现代汽车上大量使用电子元件,其原理相对较复杂,理解起来相对较难。现在的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基础薄弱,如果一味追求片面高深的原理,学生学起来困难、吃力;而教师由于耗去大量时间,势必占用一定量的技能实训时间,对完成中职汽修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影响,而且学生学习效果也很差。我认为理论课要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并且尽可能地要结合实物展示教学。必要的理论要让学生读懂、读透,这样才能把够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决不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学了很多似懂非懂的理论,到实际工作岗位好象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
三、实训课要坚持“技能为主”。现在汽车修理作业中,很多时候都是不问过程只问结果,对内蒙古地区的维修工来说更是如此,所以对技能的熟练、经验的丰富要求很高。对于这一点,中职汽修教育对汽修经验的教学是很难做到的,经验需要长时间的总结、积累,而中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实训课程本来就有限,由于社会车辆急增,汽修业务量也多起来,汽修企业希望中职学校毕业生立马能顶岗操作。基于这种情形,要求我们中职汽修应加强基础汽修技能训练而且要“实车实兵实战”。实车是指实训车辆要尽可能地接近现代车型;实兵是指实训设备要用现代的汽修设备;实战是指要按现代汽车修理方式进行操作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做到保量,即每位学生要保证做到一定的维修工时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而不是“花拳绣腿”的招式。作为维修经验只能利用后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过程加以总结、积累。
这就要求汽修实训基地建设应与现行汽修企业接轨:作为中职学校的汽修专业必须配备汽修实训基地。由于汽修实训基地投资大、运作费用高,所以在基地建设中要了解汽修各专项专业之间的互通性、组合性等,尽可能地精简费用,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必要的方面去:实训场地的布置应模拟汽车修理企业设计,实训设备应与现行汽修企业一致,实训车辆及部件尽可能采用较新车型,实训作业流程应与汽修企业生产流程一致,实训课程最好实行维修工时制,尽量让学生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的运作方式、工作环境。条件成熟的话,可跟随汽车维修企业工作,让学生慢慢地去适应维修厂的工作环境、维修作业操作规程。
四、做事即做人。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必须学会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人格健康的人。注意,这里讲的健康的人、人格健康的人并不是仅仅指生理上的健康,它应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从汽车行业状况及汽车维修作业环境来看,汽修职业心理课更不能少。
【关键词】 建构主义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理论被引入,且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这不但是对教育观念的创新,而且会带来教学模式根本性变革。在对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利用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模式,在汽车类专业课程《汽车发电机电控系统系统检修》研究和尝试,也取得了经验和大家分享。
1 依据建构主义,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1.1 学校与企业结合的教学设计
依托汽车集团公司,共同开发《电控发动机检修》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学习情境虽在学校进行,但以《电控发动机检修》真实维修项目为载体,缩短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的距离。
(1)教学地点与工作地点相结合。
(2)企业兼任教师和学校专任教师联合授课。
1.2 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场所设在汽车电气电控实训室,实现课堂与教学地点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理论知识溶于故障排除的过程中学习,理论讲解与实际操作可随时随地有机融合,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
1.3 化班为组,采用小组教学形式
在我们使用小组讨论教学法中,一个班通常可根据教学需要可分成6-8个小组。进行小组分组教学时合理分配小组人员的数量与搭配。要观察、了解和发挥小组中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以改善教学效果。
1.4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的教学设计
以电控发动机检修真实维修任务为基础,在校内仿真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进行课程学习和训练。
(1)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兼任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设计,将企业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融入到课堂教学和管理;
(2)将企业的项目进行分解、提炼和整合,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载体;
(3)学校教师在暑期走出校门,和兼任教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企业维修项目;
(4)通过专项培养的方式在学校搭建起与企业技术环境相同教学平台,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
(5)通过专项订单培养的方式,为学生搭建起暑期工学交替的企业平台。
1.5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不同企业的需求,设定课余电控发动机新技术、专项品牌化学习情境,以满足分层次、差异化教学的要求
2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进行了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电控发动机检修》是一门培养汽车电控系统故障诊断能力为核心主线的职业核心课程,以典型故障症状诊断为载体,采用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头脑风暴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
2.1 头脑风暴教学方法
在教学任务实施过程中的“集中授课”、“集中总结”阶段,一般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方法;比如:就 “电控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其可能原因自由地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教师先不对其正确性或准确性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意见一一进行评价、解释、归类、划分正确的可能原因,是学生掌握可能原因的分析方法;这是一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教学实践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头脑风暴教学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从而获得大量的构想,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2 案例教学法
在各种故障诊断教学过程中,通过精选实际典型维修案例,从单一部件的简单故障到复杂综合故障,采用案例导入,讲解,演示、分组训练,使故障具有真实性、实战性,从直观和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学会收集使用资料的能力,并根据故障案例,结合维修任务,根据故障现象,制定维修计划,确定诊断思路、维修方法和手段。通过维修过程的实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增强对实际问题的诊断、分析能力和拓展与迁移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2.3 小组讨论法
在教学过程中安排“自主练习、分组讨论”阶段,有目的的安排讨论主题,作为“集中总结”阶段学生上台讲解的内容;因此,在此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研究,以找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
在我们使用小组讨论教学法中,一个班通常可根据教学需要可分成6-8个小组。进行小组分组教学时合理分配小组人员的数量与搭配。要观察、了解和发挥小组中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关系。要明确小组在规定时间内预期达到的学习目标或任务。
要明确小组召集人。必要时进行召集人的轮换,以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全局观念,培养学生对团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对在小组活动中不爱参与的学生,老师和同伴要给任务让他们参与工作,并且进行一些控制和调整。让他们在小组工作中积累经验,经常练习。在活动中要求这些学生必须用语言形式参与,经常对他们进行交流能力的培养。在他们参与过程中出现错误时,不允许其他学生指责他,要不断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4 项目(任务)教学法
主要在电动发动机故障诊断教学过程的自主练习与讨论阶段是“项目(任务)教学法”运用的重点,在该教学阶段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包含项目教学法六个步骤:项目设置项目咨询计划项目决策实施项目检查项目评估。教师对每个阶段都设计完整的考核实施办法,并把工作的条理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列入评价的内容,这种考核方式把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于专业学习过程中,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并重。
参考文献
[1]李三虎.当代西方建构主义研究述评[J].国外社会科学, 1997,(05).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电化教育研究,1997,(03).
[3]张华.关于综合课程的若干理论问题[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6).
课题来源: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HKYKG-2014-14)。
【关键词】校企合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专业建设 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03-02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增加,尤其是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扎实专业技能、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学历、高技能复合型专业人才越来越多的受到汽车后市场的青睐。这无疑为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但生源质量的下降,职业教育体质的不完备、专业师资和实训设备的滞后、课程内容的陈旧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落后却制约着人才培养质量的精进。
校企合作作为新时期学校和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根本上改善了这个局面,它为改善学校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改革、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专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了支持,为企业优秀人才的不断供应提供了保障,为学生的良好就业奠定了基础。通过合作,将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一、传统教学方法及专业课程的瓶颈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传统教学仍是以课堂教授为主,课后实践为辅的教学模式,使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节,这必将使学生在完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将理论联系到实际的动手实践中去,若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充分,则仍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温习理论,从而联系实践操作,这无疑在加大了课时量的同时却又收获不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于此同时,汽车专业课程选择的古板和陈旧,使学生在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重新学习,这也使得学校专业的竞争力及学生的就业受到影响,一般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中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汽车构造》、《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营销学》、《汽车专业英语》、《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维修技术》等等,往往这些课本的使用都会是长期的,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汽车产业是完全不相符合的,陈旧的专业知识,更新缓慢的实训设备,限制了学校的专业发展,影响了学生新知识的掌握,制约着学生的就业,同时,也会丧失企业对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信心。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作为现今企业发展和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非常适应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它不仅能够使企业源源不断地引进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而且对于职业院校的专业发展、影响力提升、课程开发、学生就业都将提供保障。
1.校企合作,更新完善实习实训装备及实验室建设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实验室一般包含汽车发动机拆装实训室、底盘拆装实训室、汽车电器实训室、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实验室、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实验室、汽车销售模拟实验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等等,这些实验室及相关实训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汽车专业教学的需求,但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陈旧的实验室、更新缓慢的实训设备已经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要求,若频繁的更新设备,这又使得职业学校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校企合作后,企业根据自己的人才需求、员工培训、企业发展及职业院校的专业力量,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在学校实训基地投入发动机、电控试验台架、检测诊断仪器等设备,建立实验室和学生专业实训室,以供学校的日常教学、学生实习实训以及企业的员工培训等。随着企业的发展,汽车产品的升级,企业需对学校实习实训设备进行更新和技术升级,以确保学生知识的更新和能力的提高,为企业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保障。这不仅降低了学校专业建设的投资风险,减轻了职业院校的经济压力,解决了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企业与学校的合作,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人才的供应、服务的质量、技术的水平和持续的发展。
2.校企合作,健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以“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为着力点,成立校企合作及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岗位需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学习实训体系,在学校中,让学生直接而系统地学习企业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模式、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专业技能证书等级要求等,从而使学生能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对企业形成认同感和向往。进入企业后,学生将直接上手工作,省却了企业员工的再培训投入,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和信心,这为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校期间,企业联合学校举行专业技能大赛,颁发企业技能认证证书,为学生入企工作和岗位晋升提供支撑,在校内形成良性竞争氛围。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学校也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等工作。争取做到,学生在校受到重视,学生在外得到关心,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确保校企合作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校企合作,研发惠及学校、企业和学生的校本课程
校企合作后,原本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的专业课程如《汽车构造》《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汽车性能与使用技术》《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等,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及学生学习的要求,为此,企业将与学校一起研发符合企业汽车品牌及学校专业学习的专业核心课程和实习实训辅导校本教材,在教材中穿插入企业文化、岗位设置及定位、品牌汽车构造检测理论与实践、专用检测设备使用、岗位操作规范等内容,大大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形成教科研一体的新型合作模式。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将理论课堂搬进实训室,运用项目教学或任务教学,实现“教学练”的理实一体化
汽车企业需要的是专业知识扎实,业务操作熟练的员工,然而,传统的汽车专业理论和动手操作相互脱节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理论时看不到实物,在实际操作时无法联系理论,致使学生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较差。针对教、学、做相互脱节的现象,应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将老师的理论讲解搬进实验室,使老师的理论讲解、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模式。即:将学生的专业实验/训室建设成为既可以专业理论讲授,又能够当场动手操作的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教师对照实物讲解理论,学生看着实物对照书本和老师的课件来吃透专业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在实际动手操作或系统分析故障问题的时候查阅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出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练,在练中总结的“教、学、练”合一的教学模式。在整个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可以利用项目教学法或任务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给予预先设定的项目或任务,让学生在相互协作的氛围中运用老师所讲述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不仅可以提高专业教学效果,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
2.依托校企合作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培训与企业专业能力需求的对接
校企合作的模式中,“订单式”人才培养往往是企业的首选,他不仅可以确保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供给,减少企业对员工的再培训投入,同时,也可以保证学生的就业。订单式培养的学生,在学校里可以更多的接触有关企业文化及品牌车辆技术方面的课程,企业也会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与学校一同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确保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效果。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一般需通过努力来考取汽车营销师、中/高级汽车维修工、二手车估价师等专业技能证书,但这些证书在学生的就业中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对员工的专业要求,进入企业后,学生仍需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内部的专业能力培训,考取企业内部的专业等级证书,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资金投入,势必也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校企合作后,学生除可以自愿考取汽车营销师、中/高级汽车维修工等证书外,也可根据企业的要求,学习和考得满足企业上岗要求的专业技能证书,学生毕业后,便可进入企业上岗工作,大大缩短了企业对毕业生再培训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使企业的发展稳步可持续进行,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校企合作的质量。
3.走进企业,亲身感受与实践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多数职业院校实行了“2+1”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在学校接受通识文化课、专业课等的学习,最后一年则走进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在学校学习的两年间,学生除系统的学习通识文化课、专业课程及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外,学校将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企业的文化、工人的工作氛围、岗位的分工、销售、售后服务流程等等。最后一年,学生则被分配到合作企业,完成实习课程的考核,这不仅降低了职业教育成本,减少了企业员工培训投入,确保了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有报酬的实习期间完成规定的学分,可谓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者共赢。
四、结束语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持续发展过程,符合学校专业建设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核心课程研发、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将支撑着学校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爱兵. 浅谈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J]. 现代经济信息 2011.11
[2]叶燕仙.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体系的思考 [J]. 职教通讯. 2012.6
[3]王中雅.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J]. 教育教学研究. 2012.2
[4]范圣耀. 汽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2)
[5]巩利平. 办好高职教育中汽车专业的几点设想[J]. 太原大学学报 , 2004,(04)
一、传统教学模式下实习课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安排通常是先学理论知识,再进行实习或技能训练。在理论课上,教师把故障诊断方法板书后,逐一进行讲解,学生常觉得“抽象空洞”,采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谈不上“深入理解”。上实习课时,教师先在学生面前示范“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步骤和方法,再让学生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仅是机械、被动地获得操作技能,好奇心被教师的详细讲解所抑制,难以在实践中探索、发现和求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分离,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汽车制动系维修课程设计特点
基于工作任务的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
1.以工作过程为主线
按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它在课程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汽车制动系维修操作,在汽修企业的生产运作的流程是:先由检验人员驾车路试,检查及鉴定制动系的技术状况,填写《维修派工单》,确定需附加的维修项目;维修人员根据《维修派工单》的维修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维修与鉴别。修复后,在《维修记录单》上填写好维修的内容及方法,并经检验人员驾车进行多次路试(或上制动试验台),检验其技术状况应达到规定标准;填写《合格证明凭证》,车辆出厂。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
以能力为基础,注重职业情景中的实践技能培养,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将理论与实习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学生可学到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而提高了学习
效率。
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对应,与工作岗位相吻合,课程的职业定向性十分明确。“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让学生从真实的操作现场情景中感知与学习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课程重点在于实际职业技能的学习和养成,形成连贯、全面、完整的教学体系。
3.以工作任务为起点
汽车制动系维修一体化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模式,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在给定条件下自主设计学习训练方案,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评价方案;学生自行动手验证方案的合理性,最后由学生评价过程的合理性,归纳总结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
4.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根本
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开发方法,以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为基础,将职业工作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而不是具体分析那些“点状”的,缺乏有机联系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中职教育课程,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亲自体验完整的工作过程,可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技能;在活动中形成的过程性知识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纽带,是解决工作中书本知识与实际问题之间脱节的关键,是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
一体化教学模式,利用模拟环境和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模拟系统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探索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精神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真实现场情境及真实系统实施教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素质。
三、汽车制动系维修教学设计
1.学习内容的分析
(1)学习任务。以常见维修项目为学习任务(如:制动拖滞、制动不灵、制动跑偏、制动失效等),经过学习与训练,掌握制动系故障分析、故障诊断及检修等技能,有效地为生产第一线服务。
(2)学习重点。重点是掌握故障分析与诊断及检修技能。学生能对制动系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诊断及检修,找到故障原因与部位,并将故障排除。
(3)学习难点。故障诊断与排除是学习难点。目前,受实习场地与设备及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学生只可通过视频观摩及研讨,未能组织与实施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操训练,较难掌握到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操技能。
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1)教学对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高级班的二年级学生。
(2)学习基础:学生已完成《汽车结构知识》的学习,会利用维修手册及专业书籍查阅相关信息,会使用普通工具、专用工具和量具,安全地进行作业。通过对汽车制动系故障原因的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安全地实施模拟工作过程的实习训练。
(3)浓厚,对小组研讨式学习模式也能认同,有较好自主学习能力。
3.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采用职业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工作任务分析,获得汽车维修企业汽车制动系维修的工作情况。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将工作领域的作业项目和内容,转化为学习的课程内容,构建汽车维修“制动系统”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形成职业任务导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校本教材等教学文件。
4.多媒体资源的选择
实习训练室可供学生进行工作过程实习。实习训练室分为实训、教学、讨论三个区,配有多媒体等设备,可播放企业生产过程录像、故障检修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及上网搜集相关信息。
5.教学过程要点
(1)创设学习情景。向学生下发工作任务,播放汽修厂进行汽车制动系故障维修生产过程的视频录像, 引入汽修企业的实际生产运作流程,当汽车制动系出现故障进厂维修,在检验人员驾车路试过程中,故障现象再现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进入角色。
(2)制定实训方案。以4~6名学生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和制定故障诊断方案,实习训练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方法、步骤等(包括所用仪器、工具)。
(3)分组实习训练。全组人员轮流担任检验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讨论学习,并验证所制定故障诊断方案的合
理性。
(4)工作任务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参考书故障诊断方法与学生提出的诊断方法各自的优缺点。
6.教学评价
工作任务实习训练结束后,对学生的评分标准是:
学生的实习成绩=小组成绩×50%+个人考核成绩×50%
(1)个人考核成绩。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的热情度、陈述故障现象及故障原因的数量和诊断故障与排除的情况,对个人进行评分。
(2)小组考核成绩。教师根据各小组制定故障诊断方案,实习训练方案及安全注意事项、诊断方法、排除故障等,以及讨论诊断步骤、排除故障方法的合理性等,对实习小组进行评分。
摘 要: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是技工学校汽车专业的一门必选专业课,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根据学校实际,笔者从五个方面对技工院校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教学改革
电子控制技术是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标志,现代汽车为提高其安全性、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环保性,广泛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技工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毕业,相应的理论知识基础较差,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难题,然而该课程教学对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置与产业岗位对接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主要包含了汽车行驶安全性控制系统,如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汽车驱动防滑转系统(ASR)、汽车电子稳定程序(ESP)、电子感应制动控制系统(SBC)、电子制动力分配(EBD)、辅助制动系统(BAS)、安全气囊(SRS)、汽车雷达防碰撞系统;汽车变速系统,如电控自动变速器(EAT)和无级变速器(CVT);电控自动空调(A/C);刮水器与电控门窗;巡航控制系统(CCS);电子控制悬架(ECS);电控动力转向系统(EPS);中央门锁与防盗报警系统;车载网络技术;其他电子控制装置,如汽车电子仪表、汽车导航系统、汽车音响系统、汽车行驶记录仪、轮胎压力监测系统以及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检修等内容。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应掌握“必需、易懂、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产业的实际岗位相对接,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教学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工学结合特点的校本教材,并组织教学实施。
二、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对接
技工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合企业、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后,再进行实习实训,这样的教学方法易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明显不适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因此,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思想,探索实施适合职教规律的“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双师”素质,并了解和掌握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和管理流程,将企业的工艺、方法和技术及时地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了解企业,实现与即将从事的职业或岗位“零距离”对接大有裨益。
三、实训场地与行业标准对接
教学场所采用一体化教室,在便于开展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实训场地的设置与汽车维修行业生产实景平台相一致。如在车速表检测实训中,采用标准型滚筒式车速表试验台,速度测量装置、速度指示装置和速度报警装置的配备应与汽车安全检测线设备相一致。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应按照实际检测操作规程,先对车速表试验台和被测车辆进行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再对被测车辆进行检测,试验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整理和清洁。实训场地的建设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技能操作实训,而且可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对技工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提供了硬件支持。
四、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
为了适应我国的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预备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双证书”制度是目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取证并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否则不予毕业。对于学习汽车电子技术方向的学生,要求其必须取得汽车维修电工四级职业资格。为了方便学生取证,提高取证率,学校应把取证工作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即把取证培训的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
五、考核评价与实习就业对接
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探索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纳入评价,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督查、信息采集、评价、反馈等措施,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质量监控体系,并将考核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在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的安排过程中,依据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与评价,优先推荐和安排优秀学生。
六、小结
【关键词】高职高专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考核指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81-03
近年来,国内对高职高专课程考核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是从宏观上研究考核形式及作用。有学者提出考核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评定学习效果、发挥育人作用、反馈教学效果、衡量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考核结果应该成为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挥棒。因此,考核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传统考核方式是结果性考核,即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考核特定的内容,容易让学生认为只需要在考核之前背(练)好考核内容就行,造成学生只重视考核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而考核内容不可能涵括所有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就存在片面性。甚至会出现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一个星期甚至几天才“突击”的学生,期末成绩居然不错,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对技术、工艺、原理、知识都不甚了解,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现象。
为了让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引入过程性考核。传统观念认为过程考核主要就是考勤,认为除了考试之外其它考核方式都是走过场,考核的结果基本上就是集体通过,这样的考核缺乏严肃性和客观性。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过程性考核的可操作性差,考核标准不清晰,人为因素比较多。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态度、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考核结果应客观、真实,最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都由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高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一共132个课时,其中理论知识60课时,技能训练72课时。采取每周6节,持续10周讲授理论知识,后期连续3周整周实训完成技能训练。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是理论讲授时学生不愿意听,听了也记不住,整周实训时没有理论的指导又不会动手,需要老师重复的讲授,而且动手时不会联系理论,仅仅获得了技能,理论没有提升,达不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考核引进教学过程,不仅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要考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采取边学边考的方式,让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内容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汽油发动机的构造、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汽油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以及部分易损零部件的检测方法、掌握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教学目标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技能操作,因此,考核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其中三个模块所占权重分别为20%、40%、40%,如公式①所示。
Z=20%P+40%K+40%S ①
Z:表示课程总成绩。
P:表示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K:表示期末考试成绩。
S:表示实训总成绩。
(二)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考勤、课堂纪律五个方面。按照百分制,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权重分别为35%、50%、15%,以上三项为加分项,而考勤和课堂纪律为减分项,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而且无故旷课课时数达到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迟到、早退一次扣3分,三次迟到、早退折算一次无故旷课。违反课堂纪律一次扣1.5分,上课玩手机一次扣3分,如公式②所示。
P=35%H+50T+15%Q-D ②
H :表示课后作业成绩。
T :表示课前小测验成绩。
Q:表示课堂主动回答问题成绩。
D :表示所有扣分。
1.课后作业成绩
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很少留课后作业,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所以,本课程每周一次课后作业,60节理论课时一共7次课后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评定A、B、C、D四个等级,A折算为100分,B折算为90分,C折算为80分,D折算为60分,没有做作业为0分。课后作业成绩取7次作业的平均分,作业次数达不到三分之二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课后作业的成绩如公式③所示。
③
pi :表示第i次作业的成绩。
n:表示课后作业次数。
2.课前小测验成绩
课前小测验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前一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主要是零部件名称、作用、安装位置等基本知识。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很难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考核,但是为了督促每位学生课堂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因此,根据学生人数将全班分为6个组,每个组推选一位组长,组长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每次课前小测验在小组中随机抽一名同学完成,该学生的测验成绩代表其所在小组的测验成绩。每个小组必须完成10次课前小测验,每次测验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评分。该学生课前小测验成绩取10次的平均值。由于小组成员的课前小测验的成绩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组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成绩负责,还需要对别人的成绩负责,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学习。学生课前小测验的成绩如公式④所示。
④
ti :表示第i次课前小测验的成绩。
n:表示课前小测验的次数。
3.课堂回答问题成绩
在讲授新课时,老师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每题满分33.3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每位学生得满100分为止,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的形式,满分100分,题型可以有少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主要还是以问答题、论述题为主,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实训总成绩
本课程有三周的整周实训,实训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以学生动手实训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本课程实训内容非常多,实训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考核每个实训内容,因此,选定四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考核学生,项目考核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62.5%。为了督促学生认真练习非考核项目,就要采取实训过程的考核,即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而且本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5%。另外,实训结束后的总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总结才会有提高,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写总结,没有写总结的学生实训成绩为零分,并且总结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2.5%。实训总成绩如公式⑤所示。
S=25%SP+62.5%ST+12.5%SZ ⑤
SP:表示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ST:表示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SZ:表示实训总结成绩。
1.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整周实训时也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小组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组长应该组织组员学习、动手操作、练习,现场的5s管理等。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施行减分制,满分100分。组员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长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组长和老师评分细则相同。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一节扣5分,上课期间玩手机一次扣5分,不服从组长安排一次扣5分,学习不积极酌情扣分。组员考核记录表如表1所示。
组长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员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每位组员根据组长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协调管理好团队以及组长自己的纪律情况等评分。老师根据小组的工作情况,如是否进行5s管理、工单是否按时填写、组员学习情况以及组长的纪律情况等给组长评分。组长考核记录表如表2所示。
2.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四个考核项目,分别为零件认知、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气门拆装和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如公式⑥所示。
零件认知采用笔试的方式,将发动机零件图打印出来,让学生写出对应零件的名称。满分25分,根据零件图的数量设置每空的分值。笔试的好处是可以让所有学生均参加,节约考核时间,而且可以将所有重要零部件均打印出来让学生认知,考核内容比较全面。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主要是考核学生检测零部件的能力。该项目可以在每组随机抽一名同学考核,该同学的考核成绩代表该小组的该项目成绩。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3所示。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依靠老师一对一教学的话,效率太低,而采用团体考核的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老师只需要教会组长,组长教会组员,老师只需要在各组之间巡视、个别指导,效率大大提高。团体考核大大缩短了考核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增加了,因为是随机产生考核名单,因此,每位学生都会认真练习,组员之间也会相互监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气门拆装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气门拆装一般需要两位同学协作进行。两位同学之间配合一定要非常默契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该项目的考核采取团队考核加竞赛式考核。即每个小组随机抽两名同学参与考核,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做裁判,值裁其他小组。六个小组同时考核,裁判记录时间,拆装过程有无掉零件、工具,现场有无进行5s管理,有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等。考核成绩以时间排名为主,第一名25分,其他小组与第一名比较,慢几分钟得分就少几分,在此成绩基础上,掉一次零件或工具扣3分,没有进行5s管理的扣3分,由此得到每个小组该项目的考核成绩。由于每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学生值裁非常认真负责。
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是一个综合的项目,要对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此项目。其中考核内容主要是电控方面,包括传感器、执行器、ECU、电路以及部分机械零部件,如火花塞等。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4所示。
3.实训总结成绩
实训总结是学生对三周实训过程中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等的总结,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可以根据总结的字数、内容、独创性评ABCD四等,A为100分,B为80分,C为60分,D为40分。字数大于1000字,内容完成,独立完成的为A;字数在800到1000之间的,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B;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C;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不独立完成的为D。
(五)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
设计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如表5所示。这样的考核成绩记录表非常清晰的记录下学生的每项成绩,学生甚至可以算出自己该课程最后的总成绩,根据自己的当前成绩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教师的主观因素比较小,是一套比较公平、公正、透明、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这套考核评价指标要求教师平时的记录要及时、客观、公正。教师要严肃认真对待课前小测验、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等。通过对实验班级的学习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来,这套考核评价指标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容易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学坤,王琳静,诸刚,蒋晓,姚长永.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5)
[2]张海波,蔡丽雯.高职高专学做一体教学中的成绩考核研究[J].职教论坛,2013(26)
一、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目前吉林省商用车售后服务及维修企业600家,从业人数1万8千人左右,每年需增商用车维修服务人员和营销人员1600多名。通过调查,维修技术人员需求量最大的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占总需求量的 46.33%。随着公路和建筑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吉林省对工程机械检测维修、工程机械营销管理、工程机械机务管理等方向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为1000人左右,所以工程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在商用车从事维修和服务管理的技术人员中,高职毕业生仅占4%左右,远远低于从事轿车维修的高职毕业生的比例,而商用车柴油发动机都已采用共轨电控喷射技术,所以商用车及工程机械售后服务企业急需具备高职程度的售后服务和运营管理的技能型人才。
目前各职业院校对柴油发动机教学重视不够,多数都没有单独设置一门课程,只是在讲授汽油发动机时把柴油机供油系统做为一个教学单元进行讲授,知识含量和教学效果根本满足不了商用车维修服务企业的能力需求。而根据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课程作为专业的核心课之一,迫切需要我们将柴油机这门课程做好做精,从而满足商用车和典型工程机械维修服务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同时还要在为区域经济服务的过程中不断的根据当下的情况调整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
二、建设的目标与思路
课程的建设需要经过深入的企业调研,应以商用车和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以岗位技能培养为目标,强化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商务车和工程机械柴油机维修岗位的工作过程,归纳总结典型工作任务或职能,提炼行动领域,结合职业资格标准,将行动领域转换为《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课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建设还遵循课程横向设计原则,以柴油机运行典型故障现象为主题单元载体设置学习情景,制定课程标准,使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要求建设《电控柴油发动机检修》教材,凸现职业教育特色。总的来说,课程建设思路具有以下特点:
1.课程内容是电控柴油发动机维修实际的工作任务。通过分析实际工作过程,归纳分类工作任务与对应能力的要求,结合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规律,明确课程能力目标与学习内容。在课程教学中以排除故障任务入手,将传统的知识点融合到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在学科知识点的教学组织安排上,按照结合工作任务出现的先后顺序,先出现的知识点重点介绍结构、工作原理及诊断检修方法。在后续工作任务再次涉及,仅仅作为一个知识运用,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学习。
2.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构建了以“任务驱动”为导向,以故障案例为载体,合理安排实训项目。在实训室完成相应的理论教学,达到理实一体化教学目的。
3.课程设计实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反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学院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兼任实训指导教师,企业教师参与课程的评价。
三、建设规划
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本课程的建设工作。经过课程团队的研讨及对兄弟院校的考察,将建设过程分为两部分。
在第一部分课程团队将集中精力完成课程教学的基本准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实现资源共享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建设的第一阶段,课程团队还将完善与教材配套的课件、电子教案、flash 动画制作和试题库的建立并建设课程教学网站、丰富教学网站上的教学资源。
第二部分的任务是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及师资队伍的建设。完成电控柴油发动机故障诊断实例库和教学视频库建设。进一步丰富网上辅助学习的环境和手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选派教师参加相关技术及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
四、建设内容
1.通过企业调研,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积极引入新的课程内容,适应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更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努力打造特色鲜明、更具实效的课程教学体系。
2.进一步研究和修订课程标准,规范电子教案。
3.完成本课程教材的调整、修订工作。在教材修订工作过程中,同时进行本课程习题、实训项目指导书的修改工作。
4.建立合理的课程实践技能教学评估体系及实践技能考核方法。
5.根据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制作电子课件;录制教学资料片。
6.建设课程资源库、flash 动画课件,进一步修改课程试题库。
7.制作课程网站,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8.选派教师参加相关技术及教学能力提高的培训。
五、建设基础与条件
1.专业建设方向的支持。根据地方产业发展和专业群整体建设规划的需要,汽车分院在“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中对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方向做出调整,以覆盖汽车产业的各个领域,服务于汽车产业的不同行业,重点为某一职业岗位(群)培养人才。并且各专业为了突出特色和拓宽就业领域,开设不同的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
根据汽车分院“十二五”专业群建设规划,汽车运用技术专业面向商用车(卡车及9座以上客车)维修服务企业培养商用车辆检测维修与技术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开设工程机械销售与维修和汽车装配与调整专业方向,拓展学生的就业领域。
2.实训实习基地初具规模。在校内实训中心本课程具有与专业群共享的发动机实训室、整车检测维修实训室、维修工厂等。校外实习基地在专业群共享的91家实习基地外,汽车运用技术专业还正在与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华晨宝马、长春市及省内一汽解放服务站、二汽东风、北汽福田、郑州宇通、厦门金龙、成都神钢工程机械服务站沟通,准备筹建本专业实习就业基地,达到省内30家实习基地,80家以上就业基地。
六、预期效果
通过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在课程标准制定、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库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实习基地等方面做出本课程的特色。
1.构建出与本课程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标准,使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更加适合企业的用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