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初中生德育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生德育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德育总结

第1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育人价值;实践探索

作为初中生政治思想的启蒙课程,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对“美”的追求极其强烈,在具体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切入点,以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实施基础,将初中政治学科中的美挖掘出来,并以此为前提充分结合德育与美育等方面的教育,保证教学的全面性,最终实现美育促德育,德美一体,完成初中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一、由思想政治教学中蕴含的美,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初中生在学习政治课程的过程中蕴含着美,并且这种“美”不单单只停留在表面,政治学家将以往的思想政治变化作为初期发现,采取概括总结的方式,将其中所存在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经过提炼、分析最终将初中政治这一学科的内在美全部挖掘并展示出来。

培育初中生的德育发展,思想政治学科学习是一个重要渠道,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初中政治教师将自身的工作与学校所提倡的德育进行相应的结合才能有效发挥德育的作用。因此,首先要将初中班主任管理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及时将初中生当前所存在的思想动态变化与相应行为表现反映给班主任,然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在政治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提供帮助并积极配合。此外,配合青年团、少先队与政教处的德育工作实施。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开展与之相关的活动,如“校园文化节”“灾情救助募捐活动”等,并且实施过程完善且优秀,获得一致好评,随着学校全面性的协作,各学校获得了良好的成果。

二、德育与美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所蕴含的育人价值

以我国当前存在的教育体系为基础,德育与美育在其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具体而言,德育本质上就是一种规范化的理性教学,而美育对学生来讲是一种引导体验式的教育。本文认为,德育与美育两者有互补关系,同时还可以互相促进发展,政治美育式教学确保了整体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愉悦性与高尚性,保证学生获得和谐的成长发展过程,促进学生严谨政治思想的形成和优秀道德修养与生活学习习惯的养成,实现整合教学质量方面的提升,全面将学生所承担的压力消减,真正意义上实现轻松的自主性学习状态。

学生在进行政治学习时,可以同时促进其智力与道德两个方面的发展并形成两者成长的统一性。而学科知识应该作为道德与精神发展的信息支持,其所运用的教学形式在学生互动、协作性的心理品质构建过程中体现了其中蕴含的潜移默化作用。最后教师在育人时应保持良好的教学态度,在生活与教学中严于律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具体的发展中,初中政治教学所具备的价值撇去知识方面不谈,可以为学生对当前物质世界进行了解、描述、感受、领悟提供独特的观察角度、了解渠道、思维逻辑模式以及思考策略与方式,使学生在政治学科学习中得到经验与体验,有利于发现政治学科独到的学科美。

参考文献:

第2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欺凌行为;德育有效性

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了多起校园欺凌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给受害学生的身心造成了严重伤害,也对我国学校教育及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在多起校园欺凌事件当事人中,初中生占有很大的比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学生自身密不可分,同时也说明我国初中德育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有效性,对初中生人生观、价值观等没能进行良好的引导。本文从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入手,对德育在初中生培养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初中生处于人生成长的叛逆阶段,同时,相比小学,初中阶段面临更加沉重的学习负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如果不懂得调整自己的心理,而学校又过于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必将导致部分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思想发生扭曲,甚至养成语言和行为暴力的习惯。这部分初中生在日常学校生活中会对同学有一些欺凌行为,对同学的身体及心灵造成伤害。我们在加强初中阶段人才培养的同时,必须重视德育的有效性,确保初中生能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品德素养。

一、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对于初中生成长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素质有所提高,国家经济发展对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量增加。然而,在传统教育当中,学校及家长对学生文化知识课程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却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新闻媒体报道的多起初中生欺凌事件反映了我国现阶段德育有效性不足的一面。学生道德素质水平较低,同自身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克己的思维品质紧密相连,也与学校忽视德育实效性有重要关系。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初中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加强初中德育,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德育”即通过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思想及行为,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以良好的行为和心理为社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贡献。新时期,在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学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这就要求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智育的培养,同时重视道德教育,并且学校还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评价模式,增加德育教育的内容,促使教师在教学中紧跟时展潮流,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1]。

二、初中生欺凌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个人原因

1.缺乏正确的情感体验。经调查发现,在多起初中生欺凌案件当中,双方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没有接受到正确的情感体验,这是导致其思想状态异常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缺乏同情心。据有效调查显示,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实施欺凌或被欺凌的学生,更习惯以沉默的态度来面对此事件,但那些未接触这些事件的学生却拥有相对积极的态度,同时,女生的态度要比男生积极。尽管拥有积极的态度,但在事实面前,这些学生仅有少于65%的人愿意出来制止。这充分说明学生消极对待欺凌事件的比例较大。其次,较大的情绪波动[2]。初中生处于叛逆期,没有成熟的自我意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负面情绪和思想的影响,自身又无法及时找到解决的办法,因此,思想和情绪变化会很大,在面对某种逼迫的情形时,很容易因激动的情形造成行为失控。

2.行为习惯不良。在最初发生初中生欺凌事件时,由于被欺凌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教师对这方面问题预防的疏忽,部分欺凌行为实施者会避免被追究责任,这样一来,这部分学生会感觉到自己尽管做了伤害别人的事也没有受到惩罚,同时,那些被欺凌的学生也会更加害怕自己,这种现象将导致他们欲望膨胀,会继续实施欺凌行为,长此以往便养成了不良行为的恶习。言语欺凌是整个欺凌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初表现,言语中的欺凌最初都不会受到欺凌事件双方的重视[3]。这样一来,实施欺凌行为的初中生就能感受到欺凌过程中自尊心和欲望的膨胀,同时,这种行为并没有被家长或教师进行严格的惩罚,因此,他们开始尝试更加严重的欺凌行为,如殴打等,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开始逐渐显现出来。

(二)学校原因

1.不健全的德育管理。新时期,初中学校在进行正常学习秩序维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落实德育管理工作。现阶段,我国的初级中学普遍存在德育管理不健全的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没有有效监管隐蔽地点。在对多起初中校园欺凌事件进行调查时发现,这些事件普遍发生在校园内学生和教师很少出入的隐蔽场所,而学校也没有专门针对这些位置设置监控或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巡逻监视。不严格的监管是导致恶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初中学校没有较强的责任意识[4]。近年来,多起初中欺凌行为存在二度伤害发生,这指的是校方和教师在掌握了相关事件的情况后,并没有对其进行严格的管教,促使欺凌行为实施者再次更严重地实施欺凌行为。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为了偏袒自己的孩子及教师不希望事情扩大影响自己事业等。

2.德育体制存在缺陷。在总结欺凌行为的具体原因的过程中发现,我国现阶段的德育体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初中阶段的教学,教师和家长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以此来有效面对强大的升学压力。尽管新课程改革得以深入,但部分初中学校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以学生成绩为重点教学目标,忽视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5]。其次,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的基础上,我国初中教学开始增加思想品德课程比例,但却没有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并没有深入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状况,同时也没有遵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只一味地将传统的道德观念传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是无法发挥德育的有效性的,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也无法得到确立。

三、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道德素养

在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引导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首先,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保证自身的行为同自身信仰的准则保持一致。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让自己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并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道德素养,从而提升自己判断和处理恶性事件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反思[6]。反思的过程是发现自身问题的过程,是提醒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和行为面对明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学生应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消除实施欺凌行为的欲望。

(二)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首先,教师在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对道德发展进行严格的遵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以举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其他人在面对道德考验的过程中是如何选择的。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还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守相关道德准则。其次,充分发挥德育有效性,还有助于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自我控制能力[7]。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应引导学生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实现自我控制。这样一来,未来在面对多种诱惑时,学生就能拥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这是减少初中生欺凌行为的有效对策。

(三)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首先,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初中学校在减少校园欺凌行为的过程中,应构建起完善的德育管理体制,积极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在对校园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使道德教育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是基础。在民主精神下,保证全体教师和学生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德育制度。学校方面应加强这方面工作的落实,学校领导应在严格控制自身行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尝试开展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更多乐趣的同时,促使学生在享受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去维护它,从而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例如,在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比赛当中,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对生活也就更加热爱,道德教育就能更加顺利地实施。其次,转变德育观念。我国传统的初中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文化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新时期应积极转变这一观念,实施文化与道德培养并重的教育理念[8]。因此,新时期我国初级中学可以通过完善德育教学体制,转变传统的教师考核标准,增加德育教学效果评估,促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高尚道德品质的养成。

四、结论

近年来,我国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了多起欺凌事件,这些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视。尽管我国始终重视道德教育,但是,在初中教学过程中,由于升学压力等因素,对德育教学的具体实施有所忽视。因此,在新时期中,我国初级中学应充分发挥道德教育有效性,不断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同时,加强学校德育管理,促使德育有效性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黄成荣,袁志文.穗港澳三地青少年欺凌行为比较与社群福祉观辅导应对[J].青年探索,2010(6):22-29.

[2]曾琬雅,张高宾.现实治疗团体对受霸凌青少年忧郁之辅导效果:以台湾某初中为例[J].青年探索,2011(3):23-29.

[3]朱家安.学校德育矛盾的调查与研究:以广西5所中学为例[J].教育探索,2011(12):142-144.

[4]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年度立项研究课题名单[J].浙江教育科学,2008(1):59-64.

[5]徐永胜,张克新.传承与创新:2014年河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评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5(4):23-45.

[6]凌绍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家庭德育配合的研究报告[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0(S2):1-6.

[7]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目录[J].浙江教育科学,2013(1):53-59.

第3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德育课堂;生活化

道德教育在中国学校教育中历来都很强调,因为道德礼仪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部分[1]。然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之迁善”,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玄虚[2]。反思现实教育,学校德育课堂在反映生活实践方面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分析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策略,从而为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实践提供参考。

一、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教育与人类是“共生”的关系,人类的产生诞生了教育,教育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而教育最初的出现与人类是同步的,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的生活还极端落后,每天只管吃饱穿暖、繁衍后代。而渐渐地,当老人与小孩从劳动中脱离出来的时候,教育也应运而生。意识到需要对下一代进行技能的传授和知识的讲解,那些富有经验并且有空闲时间的老者开始对缺乏认知的小孩进行经验传授,他们教授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素材,也是为了能够让孩子们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经验,他们的生活与教育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陶行知更是直接将“生活的教育,就是为了生活而教育,也是为了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定义为生活与教育的关系[3]。教育离不开生活,德育也离不开生活。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只有生活自己能够为其制定法则,除此之外,不管是在生活之上,还是在生活之外,都不再有意义了。”[4]由此可见,教育与生活是离不开的,德育也是如此。初中生的道德教育要取得成效,就必须生活化,当德育不再是口耳相传的教学形式,而是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时,学校德育的功能才能实现。

2.可行性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有道德的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而德育的生活化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而提出的。要进行德育生活化,首先必须了解德育的内涵。有人提出了大德育观,也就是社会学的德育观,它的内容有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5]。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德育应该包含其他内容,如心理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等[6]。邵晓军和赖雄麟指出:思想政治这样的生活形式是很特殊的,它既有真善美的统一,也有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的统一,当然,生活才是它的背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一定是为人类的生活服务的,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离不开人类生活的[7]。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生活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而生活就是他们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要在生活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二、德育课堂生活化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通过编写以德育课堂生活化为主体的问卷,对各个年级的初中生进行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前初中生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基本状况。调查对象为贵阳市两所中学的初中生;调查方法为抽样调查,每所学校的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调查一个班。调查问卷共印300份,实际发放共计235份,取其中有效问卷180份,其中男生共计88份,女生共计92份。

1.现状分析

(1)初中生在不同环境中的德育表现不同关于初中生的德育表现,我们主要设置了两个问题,其中,在有关学生的到校情况这个问题上,有91.7%的学生从不迟到、早退,而一周迟到1次的有7.8%,迟到2次以上的只有0.6%;在有关课堂表现的这个问题上,数据显示,有一半以上(55%)的学生在课堂上会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这也反应出学生们对课堂的错误理解。学习不是坐在教室里就可以的,而是要真正融入课堂,这样才能真正学习到有用知识。(2)德育教师的言行对初中生的影响很大为了解德育教师的言行对初中生的影响情况,我们设置了相应的问题进行检测,主要从学生对德育教师以身作则行为的评价角度展开调查。调查显示,德育教师的言行会受到学生的关注,有78.3%的学生认为,德育教师的以身作则行为对自己影响很大。而数据显示,同样还有一部分德育老师没有很好地给学生做一个榜样,也就是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这样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3)德育课堂与初中生生活的联系不够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德育课堂与生活的联系非常重要,学生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德育实践。但是,很多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还不能灵活地运用德育,也就是说不能很好地将德育课堂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4)学校的德育活动没有产生实际效果德育行为是整个德育工作的核心要素,它是对学生道德意识和水平的具体反映,而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可从学生的德育行为或者说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具体情况而得以反映。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还是很积极地参与班级劳动,说明很多学生都还是比较喜欢参与德育活动的。但是,数据也显示,有不少学生对参与班级活动的行为不是很积极,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示不想参与班级活动等。这说明,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具体践行德育活动,学校的德育活动还须进一步改进。(5)初中生的知与行并不能达到统一学生的知行是否合一是衡量学生道德素养是否养成的重要指标因素。调查中,我们从学生的个人理想和孝敬父母两个方面进行了考查,意欲通过调查学生的理想对他们的言行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了解学生的父母的孝敬情况而反映他们的道德行为情况。调查显示,在第一个问题上,有超过40%的学生有着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的理想,也有近40%的学生是希望将来自己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有近15%的学生希望改变家庭处境,也有近5%的学生缺乏自己的理想。在孝敬父母问题上,有近80%的学生认为会孝敬父母,但也有近15%的学生属于自我中心主义者,也有近5%的学生不知道会怎么做,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不会孝敬父母,会直接顶撞父母。可见,有部分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上不能达到统一。综上所述,当前的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从中探索解决的办法,对提高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原因分析

(1)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不稳定初中生正处于一个特殊阶段,不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上看,他们都是在一个成长的阶段。在生理上,身体的成长变化让他们感到迷惑和新奇,他们还不能适应这些变化,却又不得不接受,因此,很多人会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对老师也会产生叛逆之感,这也对德育教师的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他们的心理也会发生扭曲,他们会对是非对错产生错误的理解,这些都对德育课堂的教学造成了影响。(2)德育教师对初中生的影响存在两面性对于德育教师来说,学生的反馈会影响他们的教学,当然,最重要的是德育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在德育课堂上,他们会对学生讲解德育的相关知识,但往往在课后甚至在课上会不经意地向学生传达出错误的信息,当学生们发现老师的言行不一致时,就会对老师产生负面评价,从而影响教学效果。(3)德育活动的预设和生成难以统一在德育课堂上,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很多德育教师会采用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达到教学的效果。但是,将活动带进德育课堂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如活动开展的方式、学生配合的程度等等,都是要认真考量的。

三、初中德育课堂生活化的对策建议

要做到德育生活化,就要让德育回归到生活中去。一般来说,有这样三种形式的德育生活化:在学校规定下的两种分别是日常生活呈现的德育和非日常生活呈现的德育,而通常情况下人们所说的终身教育则是第三种[8]。从这三种形式可以看出,德育除了学校德育之外,还包含其他内容,但不管是学校还是非学校德育,都是在生活中的德育。学校德育要做到真正的生活化,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初中生的德育素养必须全面养成

一个有道德的初中生,不仅要掌握好德育相关知识,更要注重道德素养的全面养成。全面养成指的不仅是在学校中完美表现,更是在社会生活中、家庭生活中的德育素养体现。在家庭中的德育表现,简单来说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做好为人子女应做的事情,而在社会生活中要肩负起社会责任。要做到这些,就要求他们有积极进取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决心,由此可见,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的生活化,必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检验理论,这就不能是片面的行为,而应该是贯穿生活始终,达到从一而终的德育。

2.德育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

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道德观,老师就必须为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也就是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在这里指的是老师以自身行为为标杆,给学生们一个正确的引导,作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具体来说,就是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注重自身言行对学生的影响,争取让他们以自己为榜样,慢慢养成自己的德育素养。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多的,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的关注对象,因此,以身作则是每个德育教师都应该做到的。

3.德育课堂需要融入生活化元素

就德育课堂来说,要做到生活性,不仅要注意将生活融入课堂,更要做到将课堂延伸进生活。而情景剧这样的方式功能性就很强,学生们能参与到活动中,也能发挥想象联系生活进行表演,当然,与学生的对话互动也能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同时,让学生们组织属于自己的活动能更快地锻炼他们,得到更多属于他们自身的知识。除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德育的生活性还有一个内容,那就是德育与生活的相互作用。德育课堂上的生活化内容给学生们提供了了解生活的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积累知识,为生活实践做好准备;反之,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带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他们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的主管臆想,而是变身为体验者。这种相互作用是生活化的完美诠释,真正做到了德育课堂的生活性[9]。

4.德育活动一定要具有有效性

德育课堂上开展的活动,能够给学生一个参与实践的机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活动带给他们的东西是具有实践意义的,而不仅仅是活动结束后的教师总结。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感知到的会让他们更有信任感,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才会获得正确真实的德育。教师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将自己代入学生的角色,而不是以自己的看法为主,这就需要老师在平时要对学生进行观察,要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注意力情况等因素可能对活动造成的影响。在设计活动时,就要考虑这些因素,综合设计一个可行、有效的德育活动。

5.德育过程中要践行知行合一的原则

通过德育课堂的学习和收获,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在是非对错面前,运用道德观去指导实践,这就是知行合一。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掌握了较系统的知识,能够分清善恶,因此,他们具备了实践的前提。当然,知行合一更重要的是要把“知”与“行”相结合,也就是说,我们要在知识的指引下去实践,更要在实践中不断吸取经验,完善自己的道德观,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知行合一对于初中生的发展影响很大,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懂得实时引导学生理解知行合一的具体内容,并能够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施艳,杜尚荣.中小学道德教育启用“家、校、社会”联动机制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5).

[2]王正平,著.中国传统道德论探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3]陶行知.教育生活漫忆全集三[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4]卢梭.爱弥尔[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5]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6]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7]赖雄麟,邵晓军.生活世界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省察[J].思想教育研究,2008(10).

[8]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第4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一、从数据和图表的分析入手,对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启迪

如今随着国际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劣,全球变暖、冰川消融、沙尘漫天、雾霾肆虐等现象的流行,我们显然已经难以从一个国家的角度进行环境保护的倡导了,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让地球疲敝的“身体”再次焕发青春活力。因此,德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第一时间笔者联想到的就是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和启迪。初中生恰恰正在处于思想和意识形成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加强在此阶段的环保意识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具体来讲,比如我们可以从数学应用题中的数据和图表分析题目入手。其一,让学生通过观察近几年来内蒙古草原地区植被覆盖量逐年递减的数据,感悟出草原绿色正在消退的无奈,进而激发他们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保护身边的一花一草,多利用节假日植树种草,保护赖以生存的环境。其二,还可以从小区居民每月的生活用水折线统计图中感悟出淡水资源的宝贵,进而激发他们节水、护水的观念。更利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号召更多的人节约用水,保护环境,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二、把握数学教材中的“美”,陶冶学生情操

陶冶学生情操,让青少年感悟生活中的美、数学中的美,也是我们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一个理论和实践支撑点。数学知识是对生活的总结,而生活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和场所,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而缺少的是发现和挖掘美的眼睛。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对于德育的渗透,对于美的发现,我们也需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数学教材中的“轴对称”知识,就是很好的美学体现。因为,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大大部分事物都是具有对称美的。如人的脸、书本、电脑、建筑物等等,具有对称美的事物可以在视觉上留给人一个美好的印象,而如果是不规则的图形或者是图案,则很容易引起人的反感。比如散乱的线条、密密麻麻的蚂蚁、更或者是泼洒一地颜料等等。另外,同样具有美学的还有数学符号、黄金分割点、数学解题的多元性等等,这些都可以留给人完美的体验和感受,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别林斯基曾经对德育和美育的关系是如此界定的:“美育和德育是密切相关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奋斗。”如今,在笔者看来确实如此。

三、结合数学故事,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渗透

其实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数学家、科学家都对数学领域做出过贡献和研究,从我国古代来看,古有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近代有钱学森、邓稼先等辈,而将视野拓展到国外再看,更有高斯(数学王子)、笛卡尔(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等辈,这些优秀的前辈都是我们数学教师和初中生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但是,这些数学界的伟人,也并不是从一出生就被世界所公认的,而是在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努力和实践中展露其在数学领域的光芒。因此,既然他们有过对数学探索的经历,就一定会有很多小故事,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前辈自主探索数学新知的故事讲解给学生听,一则使其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和逐渐被完善的过程,二则,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节。这便是我们渗透德育教育的精神和灵魂所在。

第5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作为一门德育教育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实现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德育功能,对每一位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始终以真诚、友爱之心去关心、爱护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意见。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情感因素,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全程优化。思想品德课要上好,就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不能上成说教课,而要投入丰富的情感,把自己高尚的道德传导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中受到切实的感染。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良好的心理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起优良的思想品德。

二、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德育素材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特别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许多知识内容都融思想性、故事性、趣味性和传统美德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实践性和时代性,这就为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德育素材奠定了物质基础。初中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更喜欢以形象思维来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耳提面命的说教方式来渗透德育。我们要能结合学生的生活案例和知识背景来进行启发、引导和渗透,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性,发挥了德育主渠道的作用。我们打开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会发现各个栏目都是结合学生实际学习和生活进行设计的,这里我们就选取《学会调控情绪》教学为例:初中生处于身心飞速发育的青春期,容易急躁和冲动,如果我们以宣讲和说教的方式,肯定不能获得学生的思想认同。所以我们可以结合小例子来进行引导。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都知道周瑜才华出众,机智过人。但是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终被诸葛亮气得他吐血而死。我们也经常见甲同学一时着急不注意踩到了乙同学的脚,乙同学可能就一时暴躁给甲一拳,这样就引发了恶性斗殴。而如果乙同学善于控制情绪,能以宽宏大量的态度原谅对方,那肯定就能握手言和成为朋友。这样以生动的例子就让同学们认识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可以双赢,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就会冲动,造成不良后果。

三、教师以身作则,树立德育榜样

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一线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宣讲知识,更要能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榜样,给同学们树立良好的德育标杆,这样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和最佳的行为表现来面对学生,这样才能时时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来解决实际问题。四、注重实践体验,完善德育体会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也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我认为德育渗透也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认知和对学生感化上。我们还要设置教学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实践体验,来完善德育体会,这样才能刻骨铭心,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比如我们学习《难报三春晖》时,因为许多同学们都没有对父母表达过爱意,所以我们可以组织让同学们给父母洗脚的“回馈父母恩”做起,在现场《感恩的心》背景音乐下,让同学们通过切实的行动边帮父母洗脚边回忆父母的点滴恩情,许多同学眼睛湿润了……这样的活动可能不喧闹,但是已经收到了良好的德育渗透效果。本文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分析与总结。

四、总结

第6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实施策略

学校体育教学是道德教育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是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补充。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德育进行了分析。

一、体育课前要设定好德育目标

课前体育教师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衡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就要看这个目标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教学目标一经确立,就会反过来给教学活动以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目标有助于其他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与实现,培养初中学生的竞争品质、拼搏和奋斗品质、自制品质、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目标的指向作用是通过影响人的注意而实现的,有了明确的目标,人在活动中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目标相关的事情上。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在课前制定明确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二、室内课上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天气变化等原因,导致室外课没法上,所以只能上室内课。在内堂课上,教师可以通过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以及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正确的观念,端正学习态度。通过考核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考核时,针对学生平时有差别的情况,教育学生沉着冷静,积极发挥,培养学生不骄不躁的品质;教育学生在考核时公平竞争,不能弄虚作假,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德;对获胜的和取得好的成绩的同学进行表扬,及时指出其不足,对失败的和成绩不够理想甚至较差的同学给予充足的信心,鼓励他们继续努力,争取得到好的成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通过增加激发学生刻苦自觉锻炼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室外课上充分挖掘体育教材内容特点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

初中体育教材的内容丰富,且不同的教材内容具有不同的德育价值,体育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根据各种教材的特点安排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

田径包括跑、跳跃、投掷三个部分,各部分对初中生的教育价值是不同的。障碍跑能让学生鼓起征服障碍的勇气,培养勇敢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接力跑可以控制好情绪,增强自信心,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耐久跑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锻炼中不断克服“极点”,以及追求目标的坚定信念和持久努力;快速跑可以树立珍惜和节约时间的观念,培养习惯;跳跃与投掷可以培养勇敢、冷静、果断、自信、勇于进取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折射出人类超越空间的努力和对拼搏进取的崇尚。特别是在学习中长跑教材中,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长跑既枯燥又乏力,每次总想逃避。其实长跑训练的目的不仅在于测试同学的耐久力,而且在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若课前教师能把握此点,以形象的事例和切实的感受对学生加以鼓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在思想上明朗起来,自觉地将长跑中遇到的困难视为对自己的挑战,从而跑起来自然会有的放矢,信心倍增。训练结束以后,教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总结训练中的技术问题和经验,还要引导学生回味过程中的艰苦及取得胜利的不易,培养其不畏艰难的勇气和勇于拼搏的精神,继而引导其懂得无论学习、工作都需要具备这些意志品质。只有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在人生的旅途上必须具备这些优良的意志和品格,才会勇往直前,不断前进。

在学习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运动项目时,教师往往是先讲一些动作要领,然后做示范,接下来由学生自己练习。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其实仅是达到了自身锻炼的目的。若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那么效果便会大不一样。教师可以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训练和比赛,赛后召集同学谈谈体会和感想。在纠正技术动作的同时,强调战术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有限的,成功离不开集体中每个成员的努力和大家彼此团结,脱离集体也就失去了成功。集体主义反映在与他人的配合上,没有协作精神,个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认识到协作精神是与他人相处的重要内容,为今后走进社会、待人接物打下极好的思想基础。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提示同学们自身存在的不足,使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的危害,并努力改正。这样,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经历了一次思想的锤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避免了思想上的薄弱环节。

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体育比赛都有合理的规则,要使学生明白竞争的“公平”,成功与失败,机会与风险对所有人都是均等的,“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而且是一种道德纪律与法的教育。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观念,懂得任何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运动员之间有着频繁的合作,他们之间的交往像是人生社会的缩影。一场球赛,一次接力跑,一个游戏,如果同伴之间没有合作意识,单打独斗,就很难取得胜利,在集体项目比赛中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换、替换谁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在场上,必须有同伴的默契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技能、技术水平;发挥失常甚至失误时只有相互谅解、鼓励、支持,不埋怨,不责备,才能摆脱困境。通过竞赛,学生亲身体验到,人与人间一旦具备了良好的协作意识,就能友好相处,紧密合作,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将逐步得到培养。

四、利用体育课考试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

进行体育课考试的时候,实施德育教育,考试涉及学生的成绩、评优、奖学金等,教师应在考前、考后,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公平竞争,反对弄虚装假的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品德。考后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并希望其再接再厉争取得到更好的成绩,对成绩较差的学生及时给予奖励,让他们明白只要不灰心通过努力就会获得成功的道理。

五、利用体育课中的突发事件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

室外体育课学生活动空间大,对外界的干扰容易表现出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如上课时学生之间发生冲突,空中出现飞鸟影响学生的注意力等。突发事件具有短暂性、突发性、外观性和差异性等特点,要随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一切行动和表现,及时抓住课中的突发事件,因势利导,态度鲜明而又迅速地进行处理。教育时应注意方式方法,采取多表扬少批评,正面说服教育的方法,使教育在和谐的气氛下进行。

总之,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并抓好德育,通过德育,促进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的德育教育,必须不断在理论上积极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实践中不断地发现和完善,从而促进初中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思永.体育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7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实践策略

在中学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实践学习中,同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深化教学理念,学生与学生之间深化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与学生还要进行换位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彻底贯彻德育教育,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教学课堂中来,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目标多,且教学目标设置得不灵活太过于机械,也有的教师教学目标设置得不明确,将德育教育更是无法融入到学习中,使许多教师急于求成,在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脱轨,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实现教学任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设置了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学习,目的是达到学习共享,但是在本质上,设立的学习小组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率,做到为学习服务,使学生在分组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学习到相应的知识。

2初中数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普遍处于青少年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对一个人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对这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学校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课堂中,使学生既学习到知识又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数学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今后走向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3.1明确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且要精心设置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促进有效课堂的实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灵活性,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并且把德育教育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去,这样才能促进有效高效课堂的实施。

3.2整合教材

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教育实际情况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课堂动态,准确地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有效地使用教材,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实现将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

3.3互动活动

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实现德育教育必须要在本质上改变教学关系,因为在传统的模式中总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这种教学方式无疑是被动的,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处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学习目标,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考虑到互动活动的目标,要和他们共同探讨,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要让他们发挥主动作用,要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创新,大力发展学生的德育教育。

3.4进行表扬

现如今一些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想要在课堂中实现德育教育,就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的好坏,还要关心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表扬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有激励作用的同时也要对学习有启迪,要引导学生寻找到问题正确的解题方法,对于学生的过错进行包容,贯彻学生的德育教育过程,在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创新思维。老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多些赞美的语言,不要一味的打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他们,要有耐心,这样才能在教学课堂上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进去,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进初中数学课堂。

3.5先做后讲

在课堂中学生大多都是在老师的讲解下被动地听课,不能很好地学习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想要实现德育教育,老师与学生必须积极参与,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学生先做题老师然后进行讲解,在解题程中要以学生为视角,关注学生,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教师要充分发挥“讲”的作用,让学生指出解题过程中的难点,让学生养成敢问敢答的习惯,促进学生全方面德育教育的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在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自己讲出解题过程中的难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能力。

4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4.1榜样性渗透

榜样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在初中生心理榜样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老师,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利用强大的数学学科魅力,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例如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讲解过一道题以后可以询问学生的不同解答方式,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的解答进行表扬,学生就能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且引导其他的学生向他学习这种思路,这种榜样式渗透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进行教育结果的检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考试中进步大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表扬,同时老师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不能进行过度的批评,这样会不利于他们在数学课堂中德育教育的发展。

4.2习惯性渗透

习惯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课堂中融合德育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的发展,所以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又因为数学是一门比较重要的科学,有着很强的逻辑性,在学生进行解题的时候对于数学的证明以及推理都是很重要的,老师就可以利用对数学严谨的推理过程的解题来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数学中很多问题都不能直接解决,因为数学对于学生在学习方面逻辑性较强,所以老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有耐心、有毅力推理做出题目,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克服粗心的缺点,而且能够形成自信心,端正学习的态度,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4.3集体性渗透

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比较叛逆,也缺少一些集体观念,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观念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集体的概念,并且将其在心中牢记,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遵守一个班级规则,使整个班级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如果学生不遵守班级规则,那么就会使教师的工作出现问题,人们就难以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样就需要教师数学课堂中渗透集体的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4.4精神性渗透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每个知识点都有着多变的解题思路,比其他科目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老师在讲题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变化思路对每一题进行不同方法的讲解,这样会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掌握更多的解题方法。所以,老师在进行新内容讲解的过程中,适当地融入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发掘解题的多种思路,加强对学生的精神性渗透,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观,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形成数学学习习惯。

4.5能力性渗透

现在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习惯性地退缩,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恒心,我们要知道在任何事情上轻言放弃是难以取得成功的。现在有的初中生因为自身的毅力不够强,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小的难题就放弃了,而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难懂的概念,难记的数学公式并不进行深度的挖掘,而只是进行片面的记忆,在解题过程中也只进行机械化的套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注意,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

5总结

现在初中生普遍处于思想品德和道德观念都不成熟的阶段,所以说学生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时可以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课堂中去,对德育教育进行全面的简单分析,在促进数学课程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孟立可.浅析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6(33):42-43.

[2]薛丽.关于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浅谈[J].才智,2016(31):173.

[3]张伍言.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3(5):34-35.

[4]陈乐社.新课改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华夏教师,2015(5):44.

第8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其人生观与世界观初步形成,在此阶段不仅要让学生们打好学习基础,还要注重学生们的品质培养,做为初中班主任要从加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坚持不懈地探索班级管理艺术。

1 初中班主任所应具备的素质

1.1应具备先进的育人理念

作为班主任应深化学习教育法规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贯彻落实到教育工作当中,这是指导班主任实施教学管理的方向,以及衡量教学管理水平的标准,要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是作为合格班主任的前提与基础。

1.2应具备坦荡无私的思想境界

作为班主任要清楚的明白,辛勤工作并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了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做到面对荣誉不自大,面对利益不心动,树立坦荡无私、宁静致远、奉公克己的思想境界。

1.3具备运用多元智能教育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合乎初中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其注重发展每位学生各自不同的智慧,要求教师以全新的视角从新审视教育。作为班主任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实行鼓励性评价,在教育管理中扬长避短,通过多元智能教育管理手段引导学生,更好地发掘和培养学生们的潜能,发展学生们的特长,提升学生们的自信心。

1.4具备整体意识与全局观念

班主任要具备整体意识与全局观念。对于班级的一切工作要全面抓,全面做好一切教育管理工作,不能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整体发展。对于班级中的学生要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注重班级的全局发展,让学生们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共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互助的集体氛围,进一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 初中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班级管理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性格与习惯的可塑性较强,那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更要讲究管理艺术。

2.1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没有交流,就无法开展教育工作。要管教好学生,就要与积极与学生交朋友,就要主动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样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还要善于表达对学生的关爱之情,与学生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在教育管理之时采取以情动人、以德服人的方式,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们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恒心和耐心,如若这般,学生们会对班主任生成依赖感和亲密感,会主动对班主任打开心扉、畅所欲言,那么,班主任在班级中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就变的轻松多了。

2.2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班主任面对人生观与价值观均未成熟的初中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班主任在学校当中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班主任的言行举止与为人处世的态度会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所以,但凡要求学生做到及遵守的,班主任必须首先做到并遵守,将心比心,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刚正不阿与平易近人,使学生与班主任产生心灵之间的共鸣,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进而更好的做好教育管理工作。

2.3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

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的学生时要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实行民主管理。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独立的性格,要用发展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要宽容的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初中生已逐渐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应将学生们看作是管理班级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从班集体中选拔能力出众的学生做为班干部来完成班级的自主管理,建设班级自我管理体制,培养学生们健康向上的众人翁精神,这有利于辅助班主任更好的完成班级管理工作。另外,班主任对班级应该实行民主管理,班级中的事务通过民主方式解决,让每位学生都参与进班级管理的工作当中,这大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学生们会更加发自内心的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

2.4劳逸结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努力学习是学生的职责,但对于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等重要。班主任要引导学生灵活学习,避免学生读死书,要以兼顾全面发展的目光对待班级内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倡并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当中使学生们陶冶情操,扩展视野,拓宽知识,保障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2.5宽严相济,赏罚严明

初中生的德育教育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班主任在施行德育教育之时,要本真宽严相济的规则。学生取得进步之时,班主任要主动表演和夸赞,学生犯错之时,不要总是指责和批评,要不厌其烦的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适当的批评是允许的,批评是思想教育的有利手段,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一手段,能够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但要注意方式与方法,严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班主任要掌握导致错误产生的前因后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合理批评,不能迁就错误的思想行为,又要照顾学生的思想感情,才能够使得学生心服口服,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在挨骂,而是接受德育教育,他们会发自内心的感谢班主任的关爱,改正自身的错误。建立赏罚严明的奖惩制度,对待成绩与文体活动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对待成绩落后或是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督促或批评,实现班级的整体进步。

第9篇:初中生德育总结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学;创新课程;教学研究

初中生学习和知识吸收能力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做出正确的定位和思考。教师正确运用情感教学法,能很好地将中心观念应用在教学中,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德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初中思想教学模式的发展现状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在教学内容和目的安排上,往往比较注意学习巩固基础知识,重视科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一味地强调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比较忽视。教学的过程除了要教会学生基本知识之外,还是一个使学生开悟和提高自身的过程,忽视道德教育现象出现的实质就在于忽视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属性,把它仅仅看成一门文化知识课,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品德的培养。

在现代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较为枯燥,趋向于单向的说教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与素质教学的意义相违背,而如何充分发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这是广大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对初中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表示兴趣较低,由于教材或授课模式等原因,学生会觉得课程枯燥无味,无法提高学习热情。但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从低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接受教育,掌握好基本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发挥自身的潜能。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与情感教学的高效性探讨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标准与教学目的,初中生在锻炼好自身体质和学好科学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因为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依靠着文化素质和机能水平,还和青年人的思想品质相关,青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作为祖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所以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的效率就要实现对各种教学应用的实施,而情感教学是教学方式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情感表达也有关键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学习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能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情感教学法在教学方面的应用研究

1.突出情感体验,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主要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体验,并将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进行划分,指引他们学习不同类别的思想品德教学课程,只有培养学生形成自我构建和反思的能力,他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在课堂中吸收知识,不断自我探索。情感教学法体现在教师创新性的艺术教学中,比如,思想品德课堂中可以创设一些模拟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里自主体验,不断地体验反思,最后进行总结,也可以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具体参与体验,又能在积极的情感参与中体悟道理,激发潜能,增强综合能力。

2.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要求,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学生对教师的教诲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更别说培养德育和心理素质。要实现其德育目标,就要坚持以生为本,情感教学法可以创造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摒弃高高在上的姿态,真诚亲近地对待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并存,营造多元化的教学氛围,只有关心学生的发展,了解和研究学生,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迸发思维的灵感,进而思考人生,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德育的终极目标。

总之,初中阶段是重要的学习阶段之一,该阶

的学生相比较于高中没有较大的升学压力,所处年龄也是可以良好开发智力和激发创新思维能力的阶段,适合开展情感教学法等应用教学,只有具有创造性教育的教学方案,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到达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蒲鸿志.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教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1(23).

[2]沈晓丽.浅析思想思想品德课情感教学法的实施[j].群文天地,2011(22).

[3]贾雪芹.思想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情感[j].才智,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