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广播系统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1.1系统概述
公共广播包括背景广播、业务广播和紧急广播。背景广播系统向校园播送渲染环境氛围的广播(主要为背景音乐);业务广播系统向校园或特定的区域播送通知、新闻、语音文件、寻呼,报时等。而当有火灾事故发生时消防紧急广播可在发生消防火警时将背景音乐或业务广播状态紧急切换至消防广播状态且具有最高优先权。消防信号由消防信号发生器产生并输送到主机设备中,触发主机系统发出切换信号。
公共广播系统是为公共广播覆盖区服务的所有公共广播设备、设施及公共广播覆盖区声学环境所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前端扬声器、传输线路、功率放大器、广播主机及周边设备。
公共广播系统具有均衡的高低频音调、控制音量分配级、监控声频等级和质量的功能,充分保证输出信号的均衡和稳定;
紧急广播系统均使用耐火型绝缘电线。所有涉及紧急广播系统的线缆之间的连接牢固绞接并涮锡,以确保其在火灾状态下不会失效,在潮湿环境中不被氧化腐蚀;
扬声器线路的断线及短路故障均有报警信号及自动保护功能;
背景音乐系统频响为70Hz-12kHz,谐波小于0.1%,信噪比不低于65dB;
消防紧急广播部分的电源采用消防电源,同时本系统备有直流备用电源。消防联动装置的直流操作电源。
1.2需求分析
由于校园区域面积大,分别具有多种应用管理,扬声器分布在不同楼宇,分区数量较大,因此要求进行分散控制,能独立对其控制的业务区域时进行音乐、通知广播。
广播系统中心要求,能对所有终端进行集中监控各广播区域状态,通过中央主机进行集中控制,方便系统的管理。
分区分别依据防火分区、人防区域、楼层进行分区。
总控室设置在消控中心;总控室与弱电间通过光纤网络连接。总控室具有音频服务器。
可进行广播讲话、楼内播音、插播或指定区域通知;播放区域可以任意选择组合单一区域或部分区域或所有区域。
DVD机、MP3播放器、计算机等各类播放设备连接实时向不同广播区播放一些轻音乐,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对全区或指定区域或者广播点进行选择不同背景音乐。
能实现不同种方式音乐的定时作息自动播出提示,有日循环,周循环,月循环,节日的编程设置。
在独立等区域安装音控开关,能控制相应区域内广播及音量大小,要求能在紧急广播状态下紧急打开广播,并以最大音量接通音控器,对区域进行应急广播。
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系统要求对主要设备进行热备份,特别对功放设备进行热备份,主备用功放的比例最大为5:1,主功放故障时,备用能自动接替主功放工作,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同时能接入寻呼麦克风,对楼层分区呼叫;其中广播控制室与其他广播的优先级:控制中心广播室呼叫站>分控呼叫站;
节目优先级:紧急消防广播>控制中心定时打铃广播>分控定时节目 >定时采播平时>实时采播>终端实时采播。
具有独立的广播系统,能用本地音源对区域进行广播,也能接收总控室的节目,能作为总控室紧急广播接入,同时能通过远程播控器按键选择将本地节目送至其他区域广播,也能通过选配无线键盘启动本地节目广播至指定区域,作为区域特别活动广播。
具有网络备份控制功能。备份控制主机可作为网络控制主机的热备份切换,在服务器故障可切换至备份控制主机,保证定时广播、紧急广播、电话广播、呼叫等业务正常运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每个终端1个IP点,系统分区能通过主机及网络麦克风进行单独区域播音,同时能通过主机设置将多个区域合并成一个区域控制,这样能使主机和网络麦克风进行编组控制,能对一个区域及多个区域同时广播。
系统具有多级优先级设置,如系统操作员、管理员,可分配授权控制区域、网络麦克风呼叫区域。
每路终端播放的声音能通过软件控制终端进行监听;
能支持机房与机房、机房与终端的双向对讲。
系统能与消防系统进行联动,网络接口模块需通过网络连接,可在多机房分散设置,便于在消防室连接消防干触点信号激活,使主机内置报警语音对联动区域进行语音警报,强行使原区域接入至报警状态。
系统能接入PBX,通过电话能接入广播系统,进行电话分区控制广播。
系统软件设计热冗余切换模块,能检测服务器状态,发现主服务故障时,自动启动备用服务器,主服务器恢复正常,自动关闭备用服务器。握手检测时间可调:1s-30s,登录信号时间频率可调:1s-15s
1.3系统设计
1.3.1系统规划
本次设计的广播系统控制室设在1 层消控中心。
系统总体设计由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两部分组成,系统在平时状态下可作背景音乐欣赏,广播通知等使用。消防状态下能与消防信号联动进行邻层紧急呼叫、人员疏散、撤离等工作。系统强切在弱电井道中实现,消防报警信号由消防系统提供,消防广播音源由背景音响系统提供。
整个系统采用全数字技术,即音频信号的传输也采用数字信号。具有多种开发放式接口,系统具有RS232/422, TCP/IP和干接点等接口可以和其它各种系统
连接。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主机和系统都可进行模块化组合,系统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变化来进行定制和扩展。
1.3.2系统结构图
上图仅为示意。
1.3.3系统组成
总控室设置在1个控制中心,负责控制监控所有的IP流媒体终端的广播节目、控制节目切换,音量控制,路由选择、分区控制。
系统由主控设备、音源及放大设备、电源管理设备、对讲监听设备、重要区域定压线路备份功放、消防联动设备、无线接口设备、电话接口、网络接口设备组成。
背景音乐信号流程:由CD/MP3/VCD播放机、收音机等节目源送到混音前级放大器放大,送到系统广播主机通过传输网络送到各定压功放,然后输出到紧急广播接线箱,分区输出从而推动各区扬声器工作。
紧急广播信号流程:当系统接收到消防中心过来的无源闭合信号,送到广播主机,输出对应火警区域的联动信号切断音乐信号,产生警笛区域的信号送入功放,并用自带的话筒喊话(话筒上的开关按下时切断警笛送出的话音)。同时输出火警区域的信号去控制紧急广播接线箱,接通对应区域及其相邻区域才有警笛声及紧急话铃声,其它所有区域则切换无声(也可以手动控制紧急切换器选择其它报警区域)。进行全区报警或n+1,n=1,n-1的邻区报警。
1.3.4扬声器布点原则
在扬声器位置选择时,扬声器在整个区域内分布要均匀,要避免使邻近扬声器的听众感觉音量过大,同时也要防止产生声音盲区(声音小或完全听不到)。
在扬声器安装时,吸顶式扬声器位置间隔与房间的高度有关,更精确的说,是与位于听众耳朵的一个假想平面的高度有关。因为大多数的锥形扬声器的辐射角是90度,所以各扬声器之间隔大约等于扬声器辐射角在人耳高度的假想平面上的投影的直径。
以吸顶扬声器为例,扬声器辐射角为90度,最佳讲话频率为4KHZ,如层高为3米,则音箱布点理想距离为6米。如图所示;
900
3米
人的高度
同为避免扬声器之间的延时效应,按扩音要求,两个扬声器之间距离不要超过15米。
另外,根据消防规范,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应设置扬声器。每个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其数量能保证从一个楼层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M。
2、在环境噪声大于60dB的场所设置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点的播放声压级高于背景噪声15dB。
综合上述,按一般综合性楼宇公共广播布局标准,此次设计地下停车库采用6W壁挂扬声器,间距20米左右,地下室以上的其它部分采用3W吸顶扬声器,扬声器间距为8米左右声压级为94dB,有效频率范围为80Hz至18KHz,完全符合消防广播规范的要求。
系统末端的喇叭配点按不同场合分成两个系列,即大楼内的背景音乐公共广播采用吸顶音箱,在走廊、电梯口、卫生间、小会议室及大厅十米左右间距的均等分布,实现等响度的要求,主要用于大楼的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地下层的背景音乐公共广播采用壁挂音箱,,主要用于餐厅紧急广播及背景音乐;室外采用室外音箱。
按照消防分区,楼层均设置音量开关。
1.3.5传输网络
有线广播系统分定压式、有源终端式和载波传输式三种。普陀农村合作银行的广播系统传输方式采用定压式。公共广播系统的功率馈送回路采用屏蔽的三线制,消防切换控制回路另行敷设线缆。
系统线路敷设按防火布线要求施工,导线采用阻燃型多股型铜芯线缆。线路的垂直部分沿竖井内的消防桥架敷设,水平部分用电线管在顶板内敷设。
针对以上说明公共广播主干线采用ZR-RVVS3*1.5由消控中心敷设至弱电井道音量控制器。分支线采用ZR-RVVS2*1.5由弱电井道敷设至各终端。
本次采用的IP数字广播,传输采用安防专网进行传输。
可通过整个网络的管理分配,可将广播系统的网络划分一个VLAN,从而将广播网络与其他使用网络进行逻辑隔离,避免数据冲突及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由于远程广播具有ADSL接入,可利用WAN与网络广播系统连接,可通过本地ADSL网络路由分配静态IP地址,可通过ADSL接入网络广播设备到广域网中;网络总控之室作为本广播系统的监控中心,负责所有ADSL网络广播终端区域的管理、音频转发,网络广播中心通过电信网络接入互联网,由于负责WAN XX多个区域终端的广播,每个WAN连接的广播终端具有1路单播流,因此其出口带宽要求XX*0.128M=XX M,所以广播中心的接入带宽不能小于XX M。
1.3.6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的设置要根据现场扬声器的数量、功率及扬声器的楼层划分来确定。放大器的功率应留有余量。
功放设备的容量一般按下述公式计算:
P=K1×K2×∑P0
式中 P――功放设备输出总功率(W)
P0――Ki×Pi ,每分路同时广播时最大电功率;
Pi――第I支路的用户设备额定容量;
Ki ――第I支路的同时需要系数:
根据要求,本系统公共广播系统
室内区域广播Ki取0.2~0.4
公众区域广播Ki取0.5~0.6
紧急广播时,Ki取1.5
K1――线路衰耗补偿系数:
线路衰耗1dB时取1.26
线路衰耗2dB时取1.58;
K2――老化系数,一般取1.2~1.4。
1.4系统功能
控制室间通过LAN/WAN连接,控制室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各种定时节目插入广播,分区呼叫广播、紧急广播、监视音频播放等
能满足广播不同区域同时播放不同的节目或播放,满足不同区域在同一时段对不同广播内容的需要。
定时打铃广播
在总控室网络主机发起定时广播节目,网络主机将定时节目打开,将数据包打包到网络上传输,控制指令发给相应的分控室的网络音频终端器,网络主机以IP组播或单播方式发送实时音频流,需要播放定时节目的分控室的IP流媒体终端可加入到该节目所对应的组播、单播组中,便可将定时音频节目送到分区。
系统能设置日循环及周循环、一次性定时播放模式,同时能设定节假日自动不播放打铃节目。
本功能适合日常作息打铃提示广播、重要业务通知等自动节目广播。
网络编组分区广播功能
系统网络主机可依据楼层区域功能对分控室的IP流媒体终端进行编组分区,统一控制,方便多个、全部终端同时进行控制,避免了对同一操作的重复劳动。比如,如在不同的楼层播放不同的广播节目。
终端状态检测
各个音频终端的故障和在线状态能通过主机实时进行监测,无需手动输入ping命令查看终端状态;每个分区的节目可主机的软件或分控软件进行查看。
数据备份还原
系统设置的重要数据,包括系统设置的终端IP地址、ID号、分区名称、XX定时广播程序、节目管理、消防报警设置的程序数据、设置分控信息等数据,在一般情况下要能将这些重要数据备份与还原,避免主机软件故障重新设置数据,同时能对这些数据进行迁移复制至其他服务器,提高数据使用的可靠性与使用的方便性。
通知讲话
网络呼叫话筒具有网络端口,自带分区数字按键,能选中区域终端、单个终端,或所有区广播终端,实现任意的呼叫讲话,广播信息宣传及播音员通知等业务提供极其快捷便利的通信,系统两个网络呼叫话筒的优先级能通过音频服务器进行设置,能进行优先级管理。
网络麦克风优先级可通过网络主机授权设定,可设置不同的话筒不同的优先级,广播中心>本地分控室>远程分控室,系统不同机房的网络寻呼话筒ET-MIC20C能进行双向对讲,提高呼叫工作人员通讯的效率。
节目点播
网络广播终端支持AOD节目点播功能。
网络监听
我们在控制室用了监听终端和监听音箱,监听终端器带LCD显示屏,通过它能监听所有区域及终端广播状态,方便管理员对终端及其他区域广播状态的把握。
重要活动定压后备广播
为了提高系统系统的可靠性,当重要活动广播时,要能在网络主机软件非正常退出或终端网口故障时,不影响活动广播现场内容的正常广播。
紧急广播
系统可通过本系统与消防系统进行接口联动,在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也能进行区域报警广播。
紧急报警联动系统由消防矩阵、网络主机、网络IP流媒体音频终端器和功放组成。
广播室消防矩阵接收到分区的消防干触点信号短路信号,它可通过网络接口与网络主机联动,并将消防信号通过主机解码处理,将相应的区域加入组播组中,播放主机内预先录制好的语音设定的紧急广播的音频节目。
在发生火灾时,广播系统接收到来自消防报警系统的联动信号,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对指定区域自动进行报警和疏散指示。
主机软件有一个报警的操作界面,可添加分区终端和终端到报警的分区,软件已预先设置好软件的报警分区与消防主机一一对应。当接收到分区的短路报警信号时,会将分区的信号送到主机的软件,软件就会打开软件的报警分区内的终端,播放设定的报警节目;相应分区的IP流媒体音频终端器接收到紧急报警广播信号,报警分区的扬声器就会紧急切入紧急音频,即使该分区在播放背景音乐状态,其他不发生紧急信号的分区就不会切入紧急音 原来的节目不受影响。
参考文献
【1】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设计规范 GB50526-2010
关键词: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设计方案;应用
引言
广播电视监测是广播电视监测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监测人员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技术手段,系统全面地测量广播电视发射的频率、射频电平、覆盖率以及频率误差等参数,以实现对地域内频段利用率、频道占用度以及广播电视信号的使用情况的全面统计,同时有效打击非法电台、非法广播信号等,保障广播电视在良好的环境下安全有效运行。以往对广播与无线电视监测常用的方法,是监测人员先在地图上选取出监测的重点区域,然后再由监测人员携带天线前往该区域进行监测,之后将监测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形成可视化的文件,并画出覆盖图。近年来,广播电视的覆盖面积及利用率不断增长,以往的方法已经不能应对繁重的监测工作要求,因此我国开始逐渐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移动监测技术相结合,形成技术更加先进、操作更加简单、监测结果更加全面的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1]。
1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的应用要求
当前广播电视监测部门常利用移动监测车来完成对广播电视的监测,这种移动监测车可对无线广播电视进行移动监测、绘制覆盖图、对指标及干扰源进行测试等,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可靠性及独立性的数字化监测装备。根据当前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需求,移动监测车监测系统投入使用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首先,移动监测车监测系统的测试必须简便、灵活、准确,监测保障系统有较高可靠性、稳定性。其次,移动监测系统要保证可以在监测车移动过程中,自动完成对广播电视信号、频率等信息的监测,并将监测的数据及时存储起来。最后,移动监测软件要建立在高精度GIS地理信息平台上。具体的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总的来说,广播电视移动监测车监测系统要集广播电视监测、场强覆盖测试、广播电视系统指标测试及查找非法信号等功能于一体,具有测试中波、调频、模拟/数字电视场强覆盖区域、广播电视开路信号指标及测向、定位查找非法信号等功能,能够满足地域内无线节目覆盖监管的要求。
2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应用
根据广播电视移动监测车监测系统的要求,分析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如下:
2.1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应从监测工作的实际要求出发,既要保证监测系统能够较好地应对当前的监测工作,又要保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监测系统的设计也要兼顾当前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总的来说,广播电视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基本原则:安全性:监测车系统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系统访问权限机制要有较高的可靠性。另外,在监测车辆改装、监测设备配置等环节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有效保证监测车装备与系统的安全性。实用性:广播电视监测车载设备应能稳定工作,实用可靠,并便于操作。可靠性:系统必须保障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测试设备测试指标准确、全面,车辆及附属设备能够长时间正常运转。先进性:在技术及装备等方面,要保证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先进性。监测系统的设计要达到较高的标准,使其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能满足监测工作需要。监测装置及监测系统不仅要能满足目前监测工作的需要,还要充分考虑未来监测工作与技术发展的需要。扩展性:移动监测系统在满足当前监测工作需要的同时,也要随着广播电视技术与业务的发展不断更新其设备与技术。因此系统也应具备一定的扩展性,使之能够不断升级,扩充监测系统的硬件及软件。
2.2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构成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包括广播电视综合监测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配电供电子系统以及车辆、附属设备等。广播电视综合监测系统应包括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无线信号测向系统、广播电视信号指标测量系统、频谱监测系统以及计算机控制系统、附属设备系统等,并且这些系统要能通过计算机程序管理系统进行统一操作管理,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监测控制。车辆附属设备包括车外设备与车内设备两部分,车外设备包括电视、调频信号的接收天线和GPS天线等,车内设备包括GPS接收机、信号解调器、专业无线信号接收机等,前者主要负责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后者负责对接收信号进行处理。
2.3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功能设计
广播电视信号综合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对频域、频率、电视开路信号、广播调频信号等数据的监测,其功能设计如下:(1)对频域的监测通过专用车载有源宽带监测天线、测量接收机与相应监测软件,完成实时、定时(预置时段)频率监测,对频率的监测要通过频率连续扫描模式,实现在某个频段内的连续监测(常规监测及发现非法目标)。(2)移动监测系统要具备数据分析功能,通过监测出的数据给出频率使用时间分布。(3)系统要配有能解调常规调制信号的测量接收机并配有储存装置,可通过存储扫描模式对多个已知发射源进行周期性常规监测。(4)系统需配有场强测量模块及自动测量模块,与数字电子地图配合使用,使得运动中的系统可以测得地域场强分布。(5)系统需对所设置的广播电视固定频率、广播电视频率范围进行监测,同时要具有大容量数据库,建立各台站信息库,这样结合台站信息库数据,在实时监测时可快速发现非法电台。(6)系统要配备完全数字化的地图,既可分层显示各地形、地理要素,又可轻松实现无级放大、缩小、漫游、经纬度显示、标距以及基本的地图编辑、等高线显示等电子地图常规功能。(7)系统要具备通过GPS实时动态显示监测车运动轨迹的功能,并能根据各测试点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各种监测任务、监测时间。同时系统要能够自动执行设定好的监测测试任务,并将测量数据存储至本地监测测试数据库中。
2.4广播电视监测技术选择
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的完成需要大量先进技术的支持,在监测系统的硬件、软件设备以及监测系统的建设方面,都需要采用国际上较为先进、稳定的技术,保障监测的可实施性、可调整性、权威性以及稳定性,使监测任务得以顺利展开[2]。通过对当前的监测系统技术应用情况分析,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设计可采用BIS与C/S两者结合的网络技术构建Web应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将云技术运用于监测系统中,有效解决监测数据庞大、数据采集困难、储存空间有限的问题。
3结语
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在广电监测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播电视监测部门人员在设计监测系统时,需要结合当地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有效地完成广播电视信号数据监测、发射台无线覆盖图绘制以及非法干扰台侧向等任务,提升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洋.移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3.
关键词:音频 网络系统 音频工作站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025-01
由于广播的信息容量大、接收设备简单、节目表现形式灵活多变,因此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我台为了适应广播发展要求,切实提高节目和播出质量,经过公开招标,选用北京英夫美迪科技有限公司数字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替代现有播出系统。该系统中,功能齐全、运行稳定,基本可以满足电台各项业务的需要,无论是节目制作水平还是播出质量,都有所提高。
1 音频制作播出的设计原则
由于广播电台对节目的制作质量、播出安全性等要求较高,再加上涉及到复杂的结构与部门管理,因此采用一套完整、理想的播音系统,再加上管理模式的完善,可推动广播电台的快速发展,有关系统方案的制定,应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先进性
要求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水平与当前国内先进水平相一致,并可适应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变化。由于网络结构具有明显的代表性与前瞻性,因此除了选择主流计算机设备、网络操作系统之外,还应预留更多的操作端口,支持今后系统扩容与网络升级,再加上兼容性较强的网络管理软件支持,可完成整个网络的监测过程。
1.2 科学性
在该系统中,除了应用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以外,还应合理设计网络结构、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提高系统应用效率,以满足数据的传输要求。另外,由于考虑到网络发展速度,还应注意满足未来节目发展的需要。
1.3 安全性
该系统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具有超强的纠错能力,包括硬盘、服务器、UPS电源、网络设备等。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应提高主要设备的可靠性,避免由于设备质量或系统问题造成停播。
1.4 实用性
无论是系统的结构设计还是功能分配,都应与当前电台既定的工作模式相一致,要求界面设计简单明了、操作方式便捷,确保节目播出的流畅性、稳定性。
1.5 灵活性
系统的配置与结构应具备灵活性,可较好地满足今后电台发展需要,可以支持进一步扩展,满足节目播出的多元化要求。
1.6 经济性
在确保音频质量和播音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控制成本,以提高性价比,获得可持续发展。
2 七台河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我台最初设想的整个网络计划按职能和部门配制工作站,网络规模较大,站点较多,项目概算资金较大。为节约投资,技术部门和电台一起对电台整个工作流程和职能设置进行了深入规划和重新定位,通过与公司方面进行深入详细的技术交流,将最初的系统规划进行了较大改变,许多功能进行了合并,流程也作了相应调整,最终确定出现有的方案,完全满足了改造之初的要求,包括总控系统在内的整个系统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七台河广播电台的实际情况和规模,我们采用了双服务器+独立磁盘阵列柜的热备份、双交换机网络通路的100Mbit/s以太网络方案。服务器选用戴尔服务器,系统硬盘选用RAID,以镜像方式挂接两个完全相同的硬盘,实现了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镜像安全备份,外挂独立的磁盘阵列柜提供容错磁盘阵列节目库。
由于网络系统和数据库存放在服务器镜像硬盘中,音频节目资料数据存放在外挂磁盘阵列柜中(物理分离),因此,两部分数据维护不会相互影响,具有极高的数据安全性。
由于采用双交换机网络通路,每一台交换机均同时和两台主备服务器相联,每个网络工作站分别交叉连接在两台交换机上,因此,在出现交换机故障情况下,系统仍能维持网络工作站的正常运行。
由于整个网络站点数量较少,100Mbit/s网络足以胜任。考虑今后网络的升级和规模扩展,我们选用美国3COM公司24换机,其节目容量为1.5T,网络最多可扩展到22个工作站。
3 七台河音频制作播出网络系统使用情况
我台音频制作播出系统网络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后,改变了电台过去老的节目制作播出模式,事半功倍,效率明显提高。
(1)在播出上由于采用主机、备机播出方式,因此播出更安全,同时也便于技术人员维护,七台河广播电台总播出时间大幅度加长,播出站软件设计更加人性化,极大地方便了操作人员。
(2)严格的权限分配。一般使用者必须先登录以后方可对播出站的节目进行操作,并且有权限的限制,因此安全性更高,便于维护。对技术维护人员而言可以对播出站的各个功能进行相应的设置以保证播出站安全无误的运行。
(3)拥有“个人工作间”功能,“个人工作间”是集节目管理、标头管理、素材管理、垫乐管理、宣传带管理、预告管理、节目编排于一体的大型管理软件,是总监、主任、主持人常用的管理工具。运用该软件可以完成标头的自动上单;可手动编排播出节目单。
(4)资料管理方便,资料库自动播出系统软件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一个大型资料存储管理系统,可以为自动播出系统提供丰富的资料检索播出、素材存储等功能。它也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系统,进行资料的存储管理、灌录。
(5)通过使用该系统,极大优化节目的制作流程,降低编辑和主持人的工作压力,极大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6)该系统的音频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本系统采用48kHz的采样率,比原系统的32kHz的采样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制作播出的音频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7)极大丰富节目的表达形式,增强可听性。在该系统中,应用了超大容量的音频资料库,如果需要实现现场直播,可以将需要的素材存储于计算机中,节目播出时只要进入数据库,从中调出需要的内容即可。
【关键词】可视应急解决方案 云计算 单兵作战系统 广播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C
应急广播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通俗地讲是大喇叭工程,在4G卫星通信和云计算的背景下,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进一步全面升级,支持我们的全媒体、全流程,专门提供应急指挥可视应急解决方案。
第一,传统应急系统建设中的监控画面,只能在指挥中心观看;监控画面如果融入到视频以后就可以高效分享到相关职能部门的办公室、个人的移动终端、室外的大屏幕等相应终端。
第二,灾难现场的一些情况除了通过一些标准的表格反馈,包括时间、地点、事件等统一的模式上报,一些复杂情况可以通过视频直观地看到,从而解决了描述不清的问题。
第三是可视解决方案的定位。视频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执行型的应急指挥系统,主要用于一些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执行过程。第二类是用于重大的自然灾害应急指挥过程。这个指挥过程需要我们各级各部门对复杂的情况进行判断,然后做一个决策,所以我们叫决策型的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根据现场情况收集第一手音视频的信息,实现快速决策会商。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此系统要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为决策提供一个充分的依据,最好是能够有一些现场视频,这样就可以提升决策的效率。部队单兵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视频回传问题,以及实现最后一公里指挥信息的送达,在关键的时刻产生巨大的价值。
下一代可视应急解决方案主要突出了对媒体融合的支持,我们可以随时把第一手现场监控的图片加入进来,直接掌握第一手信息,相关人员都可以分享远程视频。不一定到指挥现场,一样可以参与决策,大大提升了决策的效率。
可视的调度具有良好的管理体验,视频的资源可以通过一个独立的调度台、一体机或平板电脑,结合可视化的调度,进行统一的调度和管理,保证客观、可靠和安全的特性。
单兵作战系统可以通过视频终端录下来,支持多种回传方式实时传递,包括微波、3G、卫星等传递方式。可以灵活地接入,适合于各种极端环境。
可视应急解决方案可以满足我国应急广播系统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分级负责的需求。同时可以支撑专门的预案准备,进行预案的管理,实现对多种预案的统一管理,实现一键式的调度。
1、调频广播概述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图像的传播工具。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无线广播,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有线广播。调频广播是通过把音频信号搭载到高频载波,用载波频率的变化描述音频信号的变化,以使音频信号得以广泛传输的一种方式。从应用层面来讲,调频广播分为有线调频广播和无线调频广播,有线调频广播利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能够通过已有闭路电视线路,把不同的音频调制到不同的调频载波上,多路音频、电视信号、控制信号共用CATV(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具有节省成本、施工方便、稳定性高、资源利用充分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农村、校园、企业、旅游景区等智能广播系统的搭建与改造;无线调频广播是将音频信号通过调制、放大和发射等,转换成电磁波利用空气无线传输的方式,其不受地域限制、不受环境影响、不用繁琐布线等优势被广大用户所喜爱,更具有施工简单、收听灵活、扩展方便、性价比高等特点,成为建设城市、乡镇、校园广播的主流方案。
2、现有乡镇广播概况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农民获得了空前的生产自和生活自由度,农村基层组织影响和服务农民的手段、渠道越来越少。特别是行政村撤并后,村子大了,地域广了,人口多了,事务杂了,要求高了,村民大会开不了,上门工作不方便,农村广播成了基层组织管理事务,农民群众了解村务的重要渠道,对发展农村民主政治、应对农村突发事件、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相应配套设施跟进,广播是农村乡镇信息宣传的重要阵地,在农村的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的完善与改良直接影响着乡镇职能的发挥与农村信息的传送。乡镇广播现状是,每个村拥有独立的广播系统,其广播主要由话筒、扩音机和高音喇叭构成,基本是各自广播、互不联系,大多只起到收发信件、寻找丢失物品的作用,根本无法适应农民奔小康对农业、养殖等信息迅速获取的需求。
3、乡镇建设无线广播必要性
由此看来,现有农村广播“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这种独立为政的简单广播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日益发展的需要了,客观上要求乡镇作为农村基层主管实体,能够及时快速地将党政方针、致富信息、病虫防治等,有利于农村经济繁荣的信息进行统一的传达,以全面响应党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和谐发展的号召。而,乡镇建设广播系统具有范围大、面积广、路面复杂等不易布线的因素,应用其他广播传输方式具有施工量大、施工难度大、耗资规模大等难点。无线调频广播,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在我国已经有着几十年的应用历史,设备逐步产业化、规模化使得设备相当成熟、稳定,更具有传输不受地域、面积、环境、路面等影响的优点,是现有技术条件下建设乡镇广播系统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设计依据
乡镇无线智能广播系统设计严格依据国家关于广播系统及 国标《GB-43111-84调频广播发射机校准》 广电部标《GY15-84调频接收机标准》《大楼通讯综合布线标准》(YD/T926-1997)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BJ/T16-1992。 国际电联ITU-T有关标准。建筑、通信有关行业标准。《专业录播结构标准》
三、设计原则 a
进行系统设计时,本着"先进性、科学性、稳定性、经济性"相统一的原则进行设计。 先进性:系统采用国内最先进PLL微电脑锁相环技术,架构全固态发射机,确保无频率漂移现象,遥控音箱开关机准确可靠,保证技术先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发射机无线指标严格符合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相关要求标准。 科学性:系统设计科学,系统将保证无线频率的独立性,不会与其他乡镇内外的无线电波源发生相互干扰现象,信号频点遥控灵活可调,同时保证音箱不会发生干扰现象。此外,系统可维护性强,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 稳定性:由于系统采用无线调频广播方式,省去了大量的布线系统,所以也就消除了作为广播系统中最可能发生的线路故障;再者,PLL微电脑锁相环控制技术使得发射频率无漂移现象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经济性:无线广播系统的经济性有目共睹,在建设期可省去大量的传输线材和线路铺设费用,在使用过程中则可省去大量的线路检修工作,节省了大量的施工和维护费用。
关键字:数字广播系统;智慧化景区;无缝覆盖;局域网
1 引言
广播系统是一个旅游景区所必需的系统,早期的公共广播系统是全模拟的传统定压型广播,结构简陋,在传输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信号的衰减随之加大[1], 信号衰减和串扰控制困难[2]。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传统广播系统的逐渐由形式、内容、功能上的集中、单一的模拟系统向区域化、多样化的数字广播系统方向上发展。数字广播系统对传统的公共广播系统中的局部模拟设备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将数字化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等数据信号进行编码、调制、传递等处理[3]。数字广播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也是高质量软件设施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数字广播系统可以实现分区、分组功能的任意组合,不同的景点可以结合自身需要,有选择地播放适合环境特点的播放材料。蓬莱阁以局域网为基础,在复杂的景区环境中实现数字广播系统的覆盖。
2 数字广播系统的规划设计
2.1 需求分析
景区计划采用全数字化传输,根据整个景区的布局合理布点,建设一套覆盖整个景区的网络化广播系统。
(1)管理上要求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由一台服务器对所有终端的状态进行集中监视,对所有播放文件集中存储。
(2)功能上系统除应具有实时采播、实时播放、定时任务、背景音乐、应急疏散等基本功能外,还应实现消防联动功能;
(3)日常使用上满足多样化、区域化需求,各景点不受机房地理位置的局限,在网络达到的任意位置,根据需要随意播放与自身相关的内容,实现多点控制。
(4)效果上音量可调整和预置,播放背景音乐时柔和,应急广播时响亮。
2.2 规划布局
蓬莱阁景区核心区域面积30多万平方米,大体上可分为丹崖山、田横山和水城三部分,丹崖山和水城以古建筑等历史文化景观为主,所有景点都坐落其中,而田横山则以自然景观为主,对于一个广播系统的构建来说蓬莱阁景区属于大区域型旅游景点、特点地域广而景点密集。因此,为节约资源,景区采用虚拟局域网的技术,将广播系统搭建在景区已建成的局域网系统上,实现多网合一。以局域网的接入交换机所在机房为数字广播网络的接入点,终端音箱设备以此为中心向周边延伸构成一个单独广播区,从而将整个景区分为16个单独广播区。不同广播区内的喇叭可以同时播放不同的内容,但单独的广播区内的音箱只能同时播放相同的内容。
2.3 系统架构
数字广播系统采用C/S架构,在机房安置一台广播服务器,用于管理整套播放系统,配置核心参数同时存放需要的播放文件。每个分区的机房内安置一台终端播放器和一台功放,终端播放器的作用是实现系统的数模转换,通过局域网将接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发出的命令发送给功放,带动前端音箱工作。应根据广播分区的大小,对音箱的数量及分布状况进行确定,进而对该区布置功放的功率进行确定,功放一般采用1000kw、1500kw两种。音箱根据景区美观需要,选择草地音箱和音柱两种形式。
2.4 硬件设备的选择
(1)广播系统服务器选用MS-2000网络广播控制中心,内置IP播控服务器软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求下载或制作录制节目。负责音频流点播服务、计划任务处理、终端管理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2)网络适配器选用MS-2002IP,百兆网络接入RJ45口,用于外接触发电源控制或短路强切控制。
(3)功放选用T-61000/T61500,这两款功放具有强劲的功率输出,超强的负载能力,高保真效果、性能达到专业演出功放水平。
(4)终端音箱选用草地音响系列T-300,室外防水音柱系列T-803。
2.5 功能及效果的实现
(1)功能实现:在景区局域网内划分一个供广播系统专用虚拟局域网Vlan3,网段为10.60.3.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为10.60.3.1,广播系统服务器ip地址设置为10.60.3.120,各广播区域的网络适配器及不同景点的客户端操作电脑经配置均就近通过超5类网线接入交换机的Vlan3端口。服务器上运行ITC-IP网络广播系统控制中心服务器软件,并集中管理系统数据库,可以对用户权限、管理区域进行划归,存储用于定时播放的文件。各区域操作电脑安装ITC 网络广播客户端软件,通过分配的用户账号和密码登录客户端,享有指定广播区域的设置实时播放任务、定时播放任务、进行语音广播的权限,实现了分区、分组的任意组合和多点控制。
(2)效果实现
为实现景区广播系统无缝覆盖的音响效果,设计上主要从音箱安装密度、空间格局、前端功放音量调整三方面考虑。一般情况下,各播放区域音箱主要以网络适配器、功放所在机房为中心,向四周进行延伸布置,在整个蓬莱水城及蓬莱阁的主要路线上,按每30米布置一个室外音柱,在重点区域安装室内音箱,平时播放悦耳的音乐,出现警情时用于紧急广播;为保证较广的播放效果,采用“草地设音箱”、“球机杆设音柱”的方式,充分利用景区视频监控均匀分布摄像机杆的资源,形成“地上、空中”音箱空间分布格局。对于小部分较难实现音箱密度要求的区域(如田横山后海栈道有些位置难以固定音箱),主要以调整功放输出音量的方式来补充实现语音覆盖功能。
3 调试运行
按上述设计方案建成的景区数字广播系统具备需求分析中的广播功能。工程完工后,安排技术人员对每一个区域单独进行检测,通过调整音箱的位置、方向,以及对功放输出音量进行反复调试,最终达到的效果:清晰实现景区V播无缝覆盖,整个景区内广播的语音提示信息清晰悦耳,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能为游客创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旅游环境。
4 结论
蓬莱阁景区数字化广播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它以景区搭建的局域网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台数字广播服务器对系统进行统一管理,突破了传统广播系统集中、统一、短距离的缺点,实现了在整个景区的不同区域、不同景点背景音乐和广播的自控播放,同时在播放音质、抗干扰、扩展性等性能上相对于传统模拟广播都体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这套数字化广播系统的建成是蓬莱阁智慧化景区建设的重要一环,可以预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数字广播系统将会为景区的提供更加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毛雨.基于以太网的数字广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12年.
[2]傅越千.网络数字音频公共广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3]祁霞耿博望.数字广播系统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15期:1727.
[4]孙凯.数字化智能型公共广播系统的设计[D].天津:天津工业大学,2004年.
作者简介
关键词:GPS 动车组 自动广播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2-055-02
1 引言
当前我国高速铁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铁运营里程在短短的几年间从几百公里增长到数千公里,运营线路。CRH2型动车组的自动广播系统是以走行公里为参考标志的系统,复杂的线路和较大的走行公里误差对该系统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上海局目前管理的高铁线路众多,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线路交错复杂,自动广播系统对线路识别较为困难。
(2)上海局管内有上海、杭州、南京三大枢纽,径路较多、道岔复杂,造成动车组累计走形公里差别较大,自动广播错报、误报、晚报。
旧有自动广播装置显然已无法满足如此错综复杂的线路情况。为实现更为精确的自动广播播报,试设计以GPS定位系统为辅助的自动广播系统。
2 GPS系统定位原理
GPS定位系统是依靠卫星通讯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不论在任何时间、任何位置和任何天气下都可以稳定工作,具有连续性和实时性的定位和导航的功能。GPS的定位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测量学对空间位置进行测定。用户通过手持设备接收各通道发送的电磁波信号,再通过一系列计算便可得出地面位置坐标。
2.1 GPS的组成
按系统组成GPS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空间部分、地面设备和手持设备。
(1)该系统构建之初共设计和发射二十四颗卫星,这些卫星分布在空间六个等间隔轨道上。这样的设计方式可保证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刻都可以接受到不少于四颗卫星的信息,这二十四颗卫星中有三颗是做为备用卫星。
(2)地面部分即为地基监控站,是由一个主控制站和四个辅助控制站组成。主控制站建在美国,四个辅助监控站分别设在三大洋上。
(3)手持设备有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统称为GPS客户端或者手持机。要想实现定位或者导航,必须通过接收多颗卫星的信号来计算出自身的位置。如果按接受信号的话则可分为单频C/A码接收机和双频P码和Y码接收机。
2.2 GPS工作原理
相同的接收机又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差分工作方式和独立工作方式。差分工作方式需要两台接收机,第一台接收机作为基准接收机,它的位置信息已经经过确定;第二台接收机通过比对第一台接收机的位置来修正自己的位置。基准差分台能够消除卫星数据中由于外界因素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基准信息和第二接收机的数据信息能修正所产生的误差,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定位。独立工作方式即为一台单独的用户接收机,通过直接接收卫星数据来计算当前位置信息。
2.3 GPS传输信号分类
3 GPS定位系统在自动广播系统上的应用
CRH2型动车组现有自动广播系统,依靠对列车走形公里的监控来触发自动广播。
3.1 CRH2型动车组自动广播系统组成
CRH2型动车组列车信息控制系统对动车组各部件进行全面、实时的信息化控制,通过信息的分散采集,远程诊断,网络传输,集中处理,对各类信息进行实时汇总分析。列车网络采用ARCNET和HDLC光纤传输方式,系统主要由列车信息中央装置、列车信息终端装置、列车监控显示器、IC卡读写装置以及引导信息显示器等组成。
自动广播系统播报音频和文字两方面的信息。列车信息系统负责将信息传输到引导信息显示器、侧面目的地显示器发出显示内容及显示指令,并定时发送触发信号到7车厢列车广播系统,引导自动广播播报音频引导信息。车内信息显示器所显示的内容包括停车站向导、新闻、宣传等并显示地点信息等。自动广播音频信息包括始发、终到、停靠站信息和车内设施介绍信息。通常我们在地面计算机将上述信息进行编辑后,存储到IC存储卡中。通过司机室IC卡读写装置读出,输入到列车信息控制装置中。
3.2 GPS定位装置应用在自动广播系统上的设计方案
GPS装置通过接收卫星定位信息,通过内部处理将接收码转化为三位坐标信息。GPS输出的数字信号不能为列车中央装置所识别,为此该处需加装信号转换装置。将GPS输出的数字信号转换成与读卡器输出同制式的电波信号,输出给中央装置。
4 结束语
GPS定位系统的高可靠性能及输出的准确三维坐标,能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动广播系统对位置信息的需求。因此,将GPS定位系统应用到列车自动广播上,能解决复杂线路带来的广播困难和提高播报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美)Christopher J.Hegarty.GPS原理与应用(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城市隧道;通信监控;监控中心;控制预案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厦门环岛干道厦大隧道左线全长1479.00 m,右线全长1491.69 m,隧道内设有4处人行横洞,1处车行横洞。隧道路段采用50 Km /h的设计标准,双向4车道。
隧道监控设施的构成大致分为9个部分:包括PLC控制系统、交通事件检测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通风检测控制系统、照明检测控制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力监控系统、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系统。9个系统之间相互联系,既避免由于某个子系统出故障而影响其它系统的运行,又可保证整个系统的联动运行。在隧道外场设备的布设中,厦大隧道按A级设计,监控外场设备配置完整。
2系统总体构成
厦大隧道监控设施主要由监控中心和监控外场设备构成。
隧道监控中心主要由计算机系统和CCTV系统构成。根据厦大隧道的管理需求,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主要以三层以太网交换机为节点构成局域网,服务器和客户端、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控制台、激光多功能一体机分别与以太网交换机相连。计算机系统根据外场设备采集的数据分析处理后,制定各种控制策略,以提高管理水平。
图3.1监控中心系统构成图
闭路电视子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矩阵控制器、控制键盘、数字硬盘录像机、控制信号分配器、视频分配器、一体化显示屏、级联光端机、主监视器等室内设备,以及光端机、前端摄像机等室外设备。
图1.2监控中心CCTV系统图
厦大隧道外场设备按A级设计,监控外场设备配置完整,主要包含摄像机、交通信号灯、车道控制灯、火灾报警按钮、车辆检测器、CO/VI检测器、WS检测器、火灾探测器、光强检测器、可变情报板、PLC、配电箱、紧急电话、有线广播等。
4系统构成方案
4.1 PLC控制系统
厦大隧道PLC控制系统采用10/100MbpsTCP/IP快速工业以太网结构,根据隧道长短将隧道上、下行线分别分为若干个区段,每个区段配备一台控制器。隧道内的各种检测信息如: CO/VI检测器信息、风速风向检测器信息、光强检测器信息、电力监控数据等,经过PLC预处理后,上传监控中心。PLC驱动各终端控制器实现本地控制:隧道风机运行状态、隧道照明灯具、车道控制灯、可变情报板等,并可经由电力监控智能电表,读取各低压回路的运行状况及设备用电情况。当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或通信系统发生故障时,每个PLC仍可继续工作,保证其管辖内的小区域正常运行。每个PLC既能独立运行完成本地控制也能保证整条隧道协调一致运行。
4.2 交通事件检测系统
由于本隧道为城市主干道,交通量比较大,因此对隧道采用视频交通事件自动检测技术,对隧道内的所有固定摄像机图像显示的覆盖范围内,进行各种交通事件事故的自动检测,包括:交通量、车速、交通事故、交通拥堵、遗弃物、车辆停驶、停止的明显团雾、行人、车辆逆行、火灾、重大灾难等及交通数据的采集。
该系统具有联动功能,当系统检测到交通事件、事故时,系统能够快速自动报警和自动录像并自动弹出事故画面在显示器、大屏幕投影上进行实时地显示;管理人员可根据画面对现场进行临时调度,并及时改变可变情报板显示内容,进行提前预告。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道路运营的交通异常实时检测提供帮助,是道路全程监控的技术核心。
4.3 交通信号控制方案
交通信号控制主要是用于协助疏导交通、给司机提供信息,以保证道路安全畅通,提高整个路网的整体通行能力。该系统主要包括交通信号灯、车道控制灯、可变情报板等。
4.4 视频监控系统
隧道闭路电视系统实现了对隧道全部路段进行完全可视化监视。平时用以掌握交通状况,以利交通控制;紧急时用以确认通报上传的信息,及监视消防活动、疏散行动等状况。尤其是用于监视隧道内各种防灾设备和对火灾报警的确认。视频监控系统接受来自管理分中心计算机和火灾报警系统的报警信息,对摄像机进行选择控制,自动显示报警区段及相邻区段的图像,并自动进行数字硬盘录像,将时间、摄像机号码记录在录像资料上,作为处理事故的依据。
4.5 通风检测控制方案
隧道通风除了要考虑一氧化碳浓度、交通事故、火灾外,还要考虑风机运转平衡,延长设备寿命。正常情况下,配合交通高低峰时间设定不同的控制程序。当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值及风速风向检测值浓度上升或下降至《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规定的限值时变换通风级别,增加或减少风机群组数。当发生交通异常时,参考车流量情况做“前馈和后馈相结合的复合式”控制,以应付突发的交通事故。火灾时,能自动或人工开启风机,具体方案根据火灾工况预案进行,进入排烟救灾控制程序。
图4.1通风控制方案图
4.6 照明检测控制方案
隧道照明系统采用“以时序控制为主,光强检测器控制为辅”的控制方式对照明系统进行控制。即根据洞内外光强检测值,适当调整隧道内照明灯具,使驾驶员在进入隧道的过程中,享受到一个人性化的视觉适应环境,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隧道照明控制根据隧道照明布设方式提供相应的控制方案。
图4.2隧道照明监控系统图
4.7 火灾报警系统方案
由于隧道空间狭小,存在潜在的交通事故危险,尤其是火灾危险,一旦发生火灾,没有合理的检测及控制方案,将会产生不堪设想的后果。厦大隧道采用光纤式火灾报警方案,该火灾报警系统可无间隙、不间断、在任何时刻和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对隧道内的火灾状况进行自动监测。当火灾报警控制器接收到报警信号并对其进行预处理后上传管理中心,并对隧道内的排烟风机进行联动控制,同时控制视频矩阵将报警地点现场图像自动输出到投影屏上,报警地点的广播也自动进行紧急预案的广播,隧道入口处的可变情报板也自动显示火灾报警动态文字。利用该系统的十几项联动功能将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影响。
4.8 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系统
隧道内按每200m左右设置一对紧急电话分机,距每个隧道洞口外约10米处,设置一台紧急电话分机。为处理隧道内紧急情况,及时向道路使用者提供信息,在隧道内设置有线广播系统。每隔50m左右设置一台扬声器,在隧道外置一台有线广播扬声器。
紧急电话及有线广播采用合一的方案,即共用传输光缆,共用控制台,控制台设置在隧道监控中心。
系统控制预案
表5.1系统控制预案表
【关键词】 合蚌客专 旅客服务 设计总结
合蚌客专信息系统包括票务系统、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办公信息系统和公安管理信息系统,其中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包括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综合显示系统、客运广播系统、视频监控与入侵报警系统、时钟系统、查询系统和安检系统。
一、票务系统
售票采用人工、自动相结合的售票方式,售票室设人工磁制售票机,补票室设人工补票机,售票厅内设置自动售票机。检票采用自动检票方式,候车厅内设置自动进站检票机,出站口设置自动出站检票机。每组检票机须设置一组宽通道检票口。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水家湖站不设自动出站检票机。
二、旅客服务信息系统
旅客服务信息系统包括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综合显示系统、客运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时钟系统等系统。
(1)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旅客服务系统以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管理平台(下简称“集成管理平台”)为核心,集成综合显示、客运广播、视频监控、时钟等系统,预留接入火灾报警(FAS)和楼宇自控(BAS)等外部系统接口。集成管理平台按运营需要制作业务模版,根据列车到发、检票等相关业务信息,自动生成广播计划和综合显示计划,完成对子系统设备的集中监控、报警和业务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功能联动。蚌埠站、淮南东站和水家湖站新设集成管理平台,在客运信息机房内设置数据处理主机、接口控制器、应急处理设备、业务维护工作站、IT维护工作站、网管终端等设备。蚌埠站集成平台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仅考虑满足本站要求,淮南东站和水家湖站集成管理平台采取“大集中”管理模式,接入上海铁路局旅服调度台。
(2)客运广播系统。蚌埠站、淮南东站和水家湖站新设客运广播系统,采用模拟式自动广播系统,主要完成对旅客购票、候车、引导以及公共宣传等音频信息,组织客运作业,疏导客流,保证行车安全及有效地进行客运管理与服务。系统具备自动广播、人工广播、应急广播等各种广播模式。火灾时,消防广播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将客运广播声场部分(广播线路与扬声器)按照消防分区强切至消防广播控制状态下,由消防广播系统独立完成消防广播。广播系统能够模拟电铃声音。
(3)综合显示系统。淮南东站和水家湖站设综合显示系统,为旅客提供车票导购、进出站指示、乘车候车引导、公告宣传、综合显示服务等视频信息,由票额信息屏、到发信息屏和引导屏组成。票额屏为同步屏,采用1台控制器,通过光纤接入;到发屏和引导屏均为异步屏集中采用1台控制器,采用RS485接口以双绞线接入。各类控制器均接入旅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平台。
(4)视频监控与入侵报警系统。淮南东站和水家湖站新设视频监控终端纳入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服务器、存储及编码设备等由通信专业考虑,本专业仅考虑前端设备(摄像机)和后台显示及其控制设备。售检票室和安检区摄像机接入安检系统硬盘录像机,实现本地存储。站台各设置室外快球摄像机,利用角度设置覆盖整个站台范围。站台设置室外快球摄像机,利用角度设置覆盖整个站台范围,原则上一个站台设置4台摄像机,2个咽喉区各设置1台摄像机。
(5)时钟系统。蚌埠站、淮南东站和水家湖站设时钟系统,采用子母钟方案,设置母钟设备、NTP服务器和子钟设备。时钟系统时钟源取自车站通信机械室通信时钟与同步系统,采用RS422接口。备用时钟源采用GPS时钟信号。雨棚范围内新设双面子钟,与到发信息屏结合安装。
(6)安检系统。淮南东站设置2台安全检查仪,同时配置1台硬盘录像机及4台定焦摄像机;水家湖站设置1台安全检查仪,同时配置1台硬盘录像机及2台定焦摄像机。视频图像单独存储,不纳入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
(7)查询系统。淮南东站设置查询系统,在候车厅和售票厅设置自助查询终端。
三、办公信息系统
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淮南东站和水家湖站新设办公信息系统,但不设置服务器,主要新增设备包括维护管理终端、办公微机、打印机、扫描仪以及相应的网络设备。系统通过通信专业提供的1个2M专用通道接入上海局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
四、公安管理信息系统
根据初步设计审批意见,淮南东站和水家湖站新设公安管理信息系统,不设置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主要新增设备包括维护管理终端、办公微机、打印机、扫描仪及相应的网络设备。系统通过通信专业提供的2个2M专用通道接入上海铁路局公安管理信息网络。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