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思想品德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品德教育

第1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渗透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所见所闻少,接触社会与自然也少,在这个阶段,思想品德课的开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小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然,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有句广泛流传的俗语“三岁看老”,虽然这句话包含了一些主观意味,但不可否认,人在少儿时期的教育对人心智,甚至是人生的发展方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有些教育观念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只重视中学和大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忽视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也是片面的。小学时期,大部分人是处于少儿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年龄小,知识少,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都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而人对事物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学、中学,直至大学,每一个阶段都不能忽视。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是这个教育过程中的基础部分。小学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涵和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即“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能力,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这就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树立了方向性原则。

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时候要遵循因势利导和循序渐进的规律,同样,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并予以关注。

三、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学校在进行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例如语文教学,它的教学主要以教材为本,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非常丰富,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使语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学生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将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课的教学,以及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促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善、恶、美、丑,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德素质,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第2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现状分析

一、当前小学生思想状况现状分析

1.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使小学生学习目的趋于功利

当今的小学生面临着各种文化思想的冲击,形成了较强的自我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压力下,小学生较早地感受到了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残酷性。他们有的可能深刻体会到与同龄人之间生活上的贫富差距,使他们过早地开始考虑自己所要走的路,因此更加重视个人未来的发展。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落后使小学生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当前大多数小学校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陈旧、方式滞后,不能较好地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中小学教育的需求。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学生产生形式主义的思想。而这种常规的,一成不变的方式,也使得学生的思想过于程式化,而不会形成一定的习惯方式深入学生的精神思想领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如一味地表面说教,不深入、多层次、多角度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只会让现今个性十足的小学生产生逆反心里,在心中对这种灌输嗤之以鼻。

3.过度溺爱式的家庭教育使小学生性格出现缺失

当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庭的中心。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不断提高,不再使孩子受老一辈的苦,成为众多家庭养儿育女的基本准则。因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经意地对孩子娇生惯养、百依百顺,千万百计地为孩子提供家长力所能及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有时,为了袒护孩子,家长甚至不能够正视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一味地找各种理由为孩子的错误和过失而开脱。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了过分依赖且极度自我的性格倾向,在这些孩子的思想意识里,没有尊重、没有理解、没有包容。

4.内容不健康的网络文化改变着小学生的思维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很多小学的必修课。学生们在接受科技的先进带给他们生活改变的同时,也被动接受着一些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对于他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取向以及道德观念的侵蚀。小学生处于一个自制力相对薄弱的阶段,往往更容易被网络上的虚拟世界所吸引。小学生经常会因为好奇而接触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因为没有自控力而沉迷。这样的直接后果就会使人长期沦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于现实世界中的许多问题处于无措状态。人际关系淡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性格孤僻、情绪暴躁等行为随之频现,严重地影响了小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因素

1.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教师始终是影响学生品德发展的强有力因素。主要表现在:教师广博的知识和对道德品质深刻正确的理解是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的重要力量。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影响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期望情感往往决定学生行为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学生的道德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借模仿的榜样。教师的以身作则,不仅满足学生相互尊敬的情感需要。同时,教师在具体活动中表现的高尚道德品质,也使学生的道德理想具有现实的基础,从而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断努力。此外,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2.教学是一项最经常、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是影响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学校通过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被历代教育家们所重视,教育的实践活动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教育途径的有效性。首先,通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观点、思想观点的形成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法律常识、品德修养常识、社会发展史等,不仅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认识了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等,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其次,通过文化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学生良好的品德发展提供理智工具。

3.学校的环境对学生品德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学校的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如果一间学校或一个班级的主导因素不健康,将会影响到该集体的绝大多数人员。

4.家庭因素是基本的影响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上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有一些父母关系不和的矛盾家庭,孩子长期生活于恐惧、惊慌的状态中,家长自身品德粗劣对孩子成长起着很坏的影响。

5.社会因素

当今信息社会,学校教育往往抵抗不住社会不良风气的渗透,学生会自发地或偶然地接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一些活生生的不良事例比学校教育来得更加直接,易于接受,在教育与现实的矛盾中小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差,不能理性地处理问题,逐步影响着小学生的思想。

三、如何加强小学思想品德工作

1.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工作始终,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真正从学生的思想入手,使他们意识到努力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功名上的一得一失,更重要的是长大以后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贡献。

2.改变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转变过去单一、陈旧的工作模式,就要从多方面入手,推陈出新,真正地从本质上有所转变。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现存的问题,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和引导。平等的交流、友善的劝导是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比过去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多组织一些有意义、有内涵的文体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责任感,提高小学生自身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构建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营造积极进步的网络环境

第3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家庭环境是滋生奢侈、虚荣的温床,攀比吃喝穿戴的阔绰成为这一代人的“时尚专利”。第八,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部分学生安全意识不强,表现为不善于妥善保管自己的财物、不遵守交通规则、不遵守上下楼梯秩序、驾驶摩托车等机动车辆、扒门翻墙外出泡网吧;还有部分学生目无法纪,打架斗殴、小偷小摸、强拿强要,甚至为了一己私利不惜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在列举他们不足之处的同时,我们还应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兴趣大;学习新技术、新技能能力强;敢想敢做、敢爱敢恨,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着极强的动力和耐力等。凡此种种现象,反映了当代90后中职生的普遍特征。如何排除困扰,提高中职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们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结合学生和学校实际,采取了一些对策。

我们加强了思想品德课的教改力度,特别是充实了心理健康、安全常识、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等课程的教师队伍,让有实践经验的名师、优秀班主任、安全保卫科长、实习实训科长等承担相关学科的教学任务;还开展了优秀毕业生成才报告会、青春期心理讲座、安全自救模拟演练、专业技能风采展示等多种活动,调动学生努力上进、奋发成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出文明、活泼、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

主要做法有:

第一,严格军事训练,学习军人作风,培养吃苦耐劳、遵章守纪、完成目标任务的良好品质。新生入学伊始,开展军事训练两周。

第二,参观校史资料,了解光荣历史,激发学生成才信心和为学校增光添彩的动力。

第三,加强专业教育,培养职业理想,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行行出状元的信念。召开优秀毕业生成才报告会,聘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激励学生树立理想。

第四,组建乐队、球队、国旗护卫队、舞蹈队、演唱队、书画组、摄影爱好组、电子游戏爱好组、演讲会、文学社团、旅游爱好小组等,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让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成才。

第五,开设“知心姐姐”心理咨询室,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排忧解愁,引导帮助他们安全健康地度过青春美好年华。

第六,开展法律知识讲座,聘请公检法司一线工作人员,结合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实例开展法制教育活动,增强遵法意识,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第七,开设安全课,聘请公安交警、消防官兵举办安全讲座,进行安全教育;开展安全实践演练,让学生在火灾、地震等灾害面前,能够采取正确的自我保护和逃生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生命安全,使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第八,开展专业技能竞赛、评选校园标兵,让学生学有榜样、追有目标,形成争先恐后、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

第九,创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名人名言、民族英雄、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事迹,鼓励学生奋发学习,积极进取,见贤思齐。

第4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效果良好,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树立伟大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激发学生不断追求新的知识。思想品德教学效果良好,意味着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完善个人的道德人格、自觉培养德育素养、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逐渐具有集体意识,从而促使自己更具有人格魅力。思想品德教学具有实效性,可以促使学生加强道德自律,帮助学生不论在哪里、无论何时、无论干什么都能时刻牢记道德准则,能够深刻地领悟思想品德的本质,从而调节自我的道德行为进行道德自律。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人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否促使思想品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达到统一状态,就在于思想品德思维的催化作用是否强烈,良好的思想品德思维习惯是良好的道德认知以及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根本动力。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感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没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进行改变新课标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但是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对新课标的要求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以人为本,德育为主”的教学理念完全被教师抛之脑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少生活性内容,最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模式死记硬背一些思想品德理论。这样,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欠佳。

(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欠佳

1.教学内容没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相关教学内容,而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甚至有时候学生提出了与生活相关的思想道德现象教师也往往回避,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丝毫提不起兴趣,学生也不会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而陈旧死板的教学也会导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欠佳。

2.教师自身教学技能欠佳,导致教学方式单调,没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目前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往往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着空洞乏味的“说理戏”,这样机械呆板、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过程,学生也很难提起兴趣来学习相关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样、发现、创造,从而促使学生“道理都懂,也愿意去做”。

3.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的互动情感交流和沟通。教师作为思想品德的讲授者,能否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的效果。而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存在着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教学时情感不够丰富、教学严重欠缺艺术性的弊端,导致学生的情感发展也呈现扭曲的趋势,使得思想品德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本质。

4.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机统一。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实现思想品德理论的教学与培养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机统一为教学目标,否则学生即使在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能深刻透彻地理解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有机整合不足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单单只靠教师的讲授、学校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家长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社区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当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高效。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具体有效策略

(一)以境育德,课堂情境生活化

1.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提问一些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新而有趣的发散性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问题情境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从而加深自己对相关专题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从而规范自己的相关道德行为。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全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用水、用气方面你们发现了什么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安全常识呢?”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并且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小组结论,从而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也能够深刻真切地感知安全问题并积极自主探索。

2.创设模拟情境。小学中高年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生动形象的东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录像、视频、电影、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一些相关课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看平面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搜集一些平面图的视频或者图画制成ppt,使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视频介绍和评论中真切地了解平面图的知识,从而知道如何看懂平面图。如此,教师就能够相对顺利地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3.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情境。我们应当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生活情境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以道德认知指导实际行动和作为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说声‘谢谢’”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说“谢谢”的场合和情境,来进行一次说声“谢谢”的话剧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深刻了解“谢谢”的本质含义以及说声“谢谢”对于人际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养成说声“谢谢”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以情育德,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试想,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又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高尚情操?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关心你,爱护他》一单元第一课“让爷爷奶奶高兴”的教学中,可以提前布置家庭作业,做一件“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并说明爷爷奶奶高兴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学会关心爷爷奶奶,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并且懂得如何去做一些实事去关爱爷爷奶奶,最终能够明白“爱”的初等含义。之后思想品德教师在上课时以此为导向,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都做了什么事情让爷爷奶奶高兴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是什么,然后根据教材讲解“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课来激发学生对爷爷奶奶的种种情感,鼓励学生平时学会关心他人,尊敬、爱戴长辈,自然思想品德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以践育德,教学目标生活化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而新课标提倡学校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转换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参观等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关心你,爱护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进行一次社会实践的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走访福利院,了解福利院老人的生活困难,实际体会他们的心理心态,并且给他们送去关爱,尽力帮助他们。这样的实践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第5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封闭性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以“理想化”的培养目标、单调的课程结构、僵化的教育过程、消极的评价体系,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缺乏联系,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要,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笔者认为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呢,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那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

一、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

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2、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3、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真话倒霉”等消极观念,课堂上就要允

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二、学科的系统教学与生活的随机教育相结合。

第6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情感教学;小学思品;应用

1情感教学的含义

所谓的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将学生对的情感需求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积极的情感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出来,从而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氛围,是一种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教学方法。

2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只用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情感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关注,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1]。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情感、人生观和价值观。

3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情感教学的应用

3.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利用教材中能够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使课堂变得有趣、新颖,提升,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采用多做多样的教学方法,因课、因人而异。比如,在教授一年级思想品德课本的匹诺曹的鼻子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同学排练“狼来了”的小故事,给同学们准备好台词,分两组进行排练,一组以原著放狼的小孩说谎骗大人们说狼来了,而导致狼真正来的时候却没有人上前救助,导致了羊被狼吃掉了,就连自身的安全都找到威胁。另外一组,放羊的小孩勤奋务实,从小就不说谎话,在狼来了的时候,听小孩呼救而来的大人帮助他赶走了狼。在两组小话剧表演玩的时候,教师立马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针对两个小孩为什么会在遭遇同样的情况时结局会如此的不同进行讨论。通过小组进行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今天的主题,诚实的孩子能够得到大家的夸赞,让同学们指导说谎的危害,鼓励同学们要争当诚实,说实话的好孩子。以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参与到的学习中来,通过排练小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师情感教学上的接受水平。

3.2帮助学生在情理中明白是非: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要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教师可以通过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生活上的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明辨是与非,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评判标准。一是由于小学生受其年龄的影响,对周边事物还没有能够辨别是非的标准,没有形成一定的道德标准。教师可以通过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物和先进事例来对学习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们对他们产生佩服敬仰之情,从而让学生对高尚有一定的理解。二是帮组学生动情晓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自身认知能力的水平,将学生在面对一些是非问题时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将学生的情感表露出来,教师在这基础上再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对是非为题能有一个更为深切的感受,从而增强学生在面对是非时的态度[2]。比如,让学生分析进口产品与国产产品那个质量好的时候,同学之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教师可以再学生的辩论基础之上,为学生总结,无论那个国家的产品,凡是劣质的产品只能伤害消费者与自身,优质的产品可以为国争光。有时候进口的产品未必都是好的,我国也有优质的产品。在让学生对是非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还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在辩论中得到激发。

3.3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学生对思想道德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之后,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情感体验训练来增强学生对道德的正确认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师,开展户外活动,比如开展家家酒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扮演家长、孩子,让学生在游戏进去前思考,怎样做才是有礼貌的,在角色扮演的同时要站在正确的角度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碰到磕磕碰碰,在这种时候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对遇到困难的同学进行帮助,做一个乐于帮助他人、有道德的人。

3.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

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多种多样形式来吸引学生来,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在教学中融入音乐、视频等手段,将一些道德故事更加具体形象的在学生面前展示,让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体验到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想法的表达。小学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4结语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情感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作为一名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优良的条件,在思想品德课堂中贯穿情感教育,进一步提升学生对道德情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力婧.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5,(11):90.

第7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体育 作用 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德育的任务,还是体育的任务,在全面教育中很难截然分开。在学校教育中,往往寓德育于体育之中。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事实证明,体育是完美人生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

1.学校体育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1.1学校体育的内容。

学校体育以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吸引着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进行思想教育,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学生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反应,有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学生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特别是结合各种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能较全面地实现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个性的培养。例如,田径运动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具有突出的教育作用;集体性的球类项目,对培养其组织纪律性、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都具有显著的作用;体操、武术等项目,则更有利于培养其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等。从上可以看出,不同的运动项目,可以培养各种意志品质。

1.2学校体育的形式。

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形式多以集体为单位(如班集体、锻炼小组、代表队等),儿童和青少年绝大多数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好奇心和活泼好动等心理特征,一般都乐于参加集体体育活动。在体育课上,课堂常规要求课前整队,向教师报告人数;练习要排队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要爱护场地、器材,对同学要进行保护帮助等,这些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都蕴涵着生动的道德教育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形成服从命令与听从指挥的习惯,养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

1.3学校体育的特点。

学校体育活动经常采用竞赛、评比和奖励优胜等方法,比如全校运动会、班级单项比赛、课间操评比等,这些方法本身对学生就具有教育意义。竞赛能激励青少年力争上进、奋勇拼搏的竞争精神,评比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意识到个人的努力程度将影响集体的荣誉,而集体的荣誉又会给每个成员以激励,因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义务感和集体荣誉感。体育比赛对优胜者的奖赏,能给青少年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感情上的愉快,激发他们锻炼身体和发展才能的愿望。

2.学校体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2.1学校体育能提高学生的抵抗力。

教育是培养、塑造人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表现,是培养、塑造的自然反映。在学校体育中,只要教师一贯坚持严格教学、严格要求、严格教育,就会获得良好的行为效果。学校体育作为一种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对于防止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教育犯有过失的学生,有其显著的作用。造成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有家庭的、环境的、社会的不良影响和教育工作不当等原因。从学生个人来讲,品德不良的心理因素有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受错误的个人欲望和要求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受错误的道德观或道德逻辑所支配等。学校体育在克服上述客观原因方面,能以各种健康文明的体育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防止社会上各种不良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抵制精神污染。体育活动还可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抵抗力。

2.2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转变学生。

第8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与价值观的形成

探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首先应该明确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与学生价值观的关系。从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来看,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属于引导学生对人生意义、目标进行反省的知识教育,它不是单纯的“价值教学手段”,而是一种系统化的价值观的教育培训过程。通过组织一些列的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让抽象的价值观概念内化为指导学生生活中言谈举止、道德行为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具备自我纠正的能力,促使其系统的、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2.当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迫切需要。

很多人都说当前的初中生是炫富的一代、是垮掉的一代,这是因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大部分家庭又都只有一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对孩子的爱,家长往往对孩子的价值需求不加考虑地予以满足,忽视了对孩子进行价值观教育,导致孩子的价值观出现扭曲。考虑到当前家庭教育在价值观引导方面缺位的实际状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只能依靠当前的教育手段。因此,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正确价值取向,成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迫切需要。

二、初中思想品德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利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激发价值取向形成的动机。

行为动机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推动力,是学生产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心理欲望。只有学生存在这种行为动机,教师的教育引导行为才能真正对学生产生作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价值取向形成的动机,具体来说可以采取这些方式:从具体的社会案例入手,通过活生生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条件,引导学生加深对价值取向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反映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哪些行为会被人们所唾弃,从而使学生产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愿望。

2.对学生提出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要求。

在激发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动机之后,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符合正确价值观形成需要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怎样的价值观才是符合自己需要的、符合社会需要。对学生提出价值观行为要求时应注意:要站在社会发展及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高度来认识和提出行为要求,从宏观上进行把握、从生活细节处着手,通过中学生行为守则等把对学生的每一具体行为要求落到实处;在提出要求时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自身特点,以保证思想品德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在提出要求时要适度、适时、适量,一切从实际出发,程度不能过高,范围不宜过宽,数量不宜过多,不能操之过急。

3.对学生社会行为的引导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传播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主动发展自己。因此,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在提出具体的价值行为要求时,要明确价值行为所涉及的形式、方法、技巧和程序等,使学生不仅知道价值取向的行为要求,也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在正确价值观引导下采取正确的社会行为。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作用、实践作用,让学生独立思维、选择符合自己发展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逐步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等实践活动之中,去指导他们的社会行为。

第9篇:思想品德教育范文

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体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愉快的体育教学与活动之中。

怎样才能取得体育、德育“双丰收”呢?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尽心尽力地去研究、去探索。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一、认真制定计划,精心设计教案

我们应该设计多种方法,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根据本课内容、任务、目的精心设计,要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提高学生的兴趣,防止疲劳的出现。

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三、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做出的不懈努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

四、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只能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引导、教育逐渐培养与完善起来,所以学生的思想品德只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社会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结果。体育教学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能影响学生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起积极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1.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摩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2.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