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安全操作规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绞肉切片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食堂绞肉切片机操作人员
二、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工必须熟悉绞肉切片机的性能、规格及各部件的作用,确保操作安全。
2、本设备需专人专管,操作人员要衣帽整齐,发辫纳入帽内,衣袖不得过长并带好套袖,操作时精神要集中,不能麻痹大意。
3、使用前,应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料斗中有无异物,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刀具是否安装到位,有无松动;绞肉机是否清洁干净。
4、电源插头必须插入带有接地线的插座内。启动开关时手上不能有水。先开空机运转,观察有无异常现象,空机时间不能过长,防止损坏刀片。禁止带手套操作。
5、进肉的肉块不能过大,应切成细长状,肉不能带骨头和肉皮,以防绞肉机卡死,发现机器卡死应立即停机,不得强行运转。
6、机器在运行中严禁用手接触螺杆刀及切割刀具,更不能在旋转时未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清理肉块,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7、操作人员应密切注意设备的运行情况,如发现有漏电或其它异常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停机,并找专业维修人员维修,严禁私自拆卸机械和电气部分。
8、使用完毕后断开电源,将绞笼清理干净,确保饮食卫生。清洗时严禁用水直接冲洗电器部分,以免发生触电事故或烧坏电机。
9、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
和面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食堂和面机操作人员
二、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工必须熟悉和面机的性能、规格及使用说明书要求,确保操作安全。
2、本设备需专人专管,操作人员要衣帽整齐,发辫纳入帽内,衣袖不得过长并带好套袖,操作时精神要集中,不能麻痹大意。
3、使用前检查电源接地保护设施及机器各部分是否完好,一切正常后方可操作。
4、使用前先将和面机清洗干净,放入面粉和水,不要过量以免损坏机器,如需要和的面较多,需分2次或多次搅拌。面、水放好后,关上档板后,再通电。
5、和面时,要取正反两个方向来搅拌,以便使面和得均匀。
6、操作人员在机器运转过程中,不得将手放入箱斗内,如搅拌不均或掉入脏物时,需要用手调整或取面时,必须先关闭电源停机。
7、搅拌完毕后,关掉电源,停机后取面。每次要把残渣清理干净。
8、取面团时,不要使用金属刮板、铲子之类的器具,防止划伤搅拌缸。
9、不可在和面机内发稀面,以防腐蚀和面机。
10、如发现漏电等故障,应马上切断电源停机,找专业电工修理,不得私自开机修理。
11、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严禁用水冲洗带电设备。
12、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
冰箱、冰柜、冷柜安全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食堂冰箱、冰柜、冷柜操作人员
二、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工必须熟悉冰箱、冰柜、冷柜的性能、规格及使用说明书要求,确保操作安全。
2、冰箱、冰柜、冷柜应有专人使用管理,定期清洁、维护、管理,确保正常使用。
3、使用前先检查电源是否符合,插头、插座、地线、电缆是否完好,在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4、冰箱、冰柜、冷柜应放置在平整、牢固的平面上。保持通风良好,远离热源、湿气、油烟。两侧以及背面与墙壁距离不得少于10cm,顶部不得放置其他发热物品和杂物。
5、对生热区进行标识,生熟分档,类别分档,防止交叉污染。存入区必须专用,如需改用,须要换标识。清洁卫生并消毒才可以使用。任何人员不得私自存放食品。
6、存放食品要按注明标志存放。不重叠、不积水,要定期清理除霜、除杂质。当蒸发器表面结霜达5mm以上,需要进行除霜。箱内必须无残渣、无油污、无异味。
7、遇停电时,必须等5分钟以上再通电启动,以免损坏压缩机。
8、严禁将热的食物放入箱内;不得一次将过多的食物放入箱内,摆放物品时应留有一定的间距或空隙,以利箱内空气流通,达到快速降温。
8、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清洁。经常检查机器功能、箱内温度、食品卫生,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处理;如发现有漏电或其它设备故障,必须立即切断电源停机,并安排专业人员维修,禁止私自拆卸修理。
9、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
煤气灶安全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食堂使用煤气灶具操作人员
二、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工必须熟悉煤气灶具的性能、规格及使用说明书要求,确保操作安全。
2、煤气灶具应有专人使用管理,定期清洁、维护、管理,确保正常使用。灶具出现故障,应找专业人员维修好后才能继续使用,禁止私自拆卸修理。操作人员要衣帽整齐,发辫纳入帽内。
3、作业前安全检查
3.1
作业前要先通过看、嗅、听来检查煤气管道是否有泄漏;发现有漏气,严禁点火和开关电器,并应立即关好煤气阀门,开启风机和炉灶风机排除残气,并通知厂调度室安排专业人员维修好后才能继续使用。
3.2
开启抽气风机和炉灶风机,检查是否正常运转。
4、作业中的安全操作要求
4.1
点火前,先打开门、窗保持室内通风。
4.2
开启排烟机,使排烟机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未启动抽气系统严禁点火。
4.3
点火前先确保所有燃气阀处于安全关闭状态。
4.4
在点火前应先打开灶膛风机对灶膛进行吹扫,吹扫干净后,再关闭灶膛风门。
4.5
开总气阀及点火棒气阀,点燃点火棒,把点火棒放到炉头位置点燃火种时,操作人员切勿正对炉门,以防火苗喷出伤人,然后调节风阀门、气阀门至所需火力即可使用。
4.6
暂停炉灶操作顺序:关闭气阀门、待火灭后、关闭风阀门、关闭风机;
4.7
停炉时的操作顺序:关闭炉灶煤气阀门关闭煤气管道总阀门关闭风机关风机电源。
4.8
如遇火种或炉火意外熄灭,严禁直接点燃炉火,必须按“4.1-4.5”顺序重新开始操作。
4.9
在使用炉灶时,操作者不得离开工作场地。
4.10
使用油量得当,不得超出锅的3/5,并不得加温至油冒青烟。
4.11
在高油温里投料时要适当且沥干水份,动作要稳,不得让油溢出锅边。
4.12
揭开带盖加热的容器要戴上布手套,并在蒸气散发后方可察看里面的原料,防止烫伤。
4.13
炉灶使用完毕,应及时关闭火种、气阀、风机开关。
4.14
打扫炉面卫生,清理干净炉头积炭和其他杂物。
1.交换
1.1
先开启阳床出水阀,再开启进水阀,使清水从交换器地底部发一定流量进入树脂层,经管道至阴床.
1.2
开启阴床进水阀,再开阴床出水阀,使阳床出水从交换器底部以一定流量进入阴床树脂层,经管道送至混床.
1.3
开启混床,使一级纯水从交换器顶部以一定流量通过树脂层,经管道输至纯水箱.
2.
落
床
2.1
阳床:树脂失效后,关闭出水阀和进水阀开启排气阀,使树脂层稳定降落.
2.2
阴床:关闭阴床的进水阀,开启排气阀使树脂层稳定降落.
2.3
混床分层:树脂失效后,开启混床的反洗进水阀,上部排水阀充分反洗至树脂全部抛起,然后关闭进水阀,依靠阳、阴脂的湿润密度差达到分层
3.
再
生
3.1
阳床:落床后,开启再生液阀及交换器底阀,启动再生酸液泵调整流量,使酸至上而下经树脂层进行再生反应排出.(时间不少于30分钟)
3.2
阴床:落床后,先开启再生液阀及交换器底阀,启动再生碱液泵,调整流量,使碱至上而下经树脂层后进行再生反应排出.
3.3
混床:先再生阴树脂,开启进碱阀及下部排水阀,启动再生碱液泵,调整好流量进行再生.进完碱后,关闭碱液泵及阀,启动一级纯水,以再生时流速进行置换至出水口的PH值在8-9.再生阳树脂,开启再生酸液阀及下部排水阀,用一级纯水以再生时的流量置换出水PH
在5-6.
4.
排
空
4.1
阳床:进完酸后,关闭再生酸泵及再生液阀,开启排气阀及交换底阀,使空气进入罐内以再生时的流速排空。
4.2
阴床:进完碱后,
关闭再生碱泵及再生液阀,开启排气阀及交换底阀,使空气进入罐内以再生时的流速排空
4.3
混床混合:先开启排气阀,使液位放至树脂层表面100-150mm处,然后开闭阀,缓慢打开压缩空气进气阀,使阴、树脂充分混合在一起(一般为2-5分钟),混合完毕后,关闭进气阀。
5.
清洗
5.1
阳床:先开启排气阀,再开启入口阀,起床清洗阳床,使出水达到PH3-4即可.
5.2
阴床:开启排气阀,再开启阴床进水阀,起床清洗阴床,至出水PH8-9时止.
6.
注意事项
6.1
采用塑料管件,需防火.
6.2
设备处于停止状态时,应打开放气阀.
6.3
每半年应检查柱内树脂,如有损失应补加.
6.4
备用树脂不能脱水,应用8%食盐水浸泡.
6.5
设备内应长期保持有水.
6.6
过滤器每月应反洗一次,以除杂质.
6.7
酸碱泵切忌空转.
2、进行起重作业前,起重机司机必须检查各部装置是否正常,钢缆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制定器、液压装置和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可靠、灵敏,严禁起重机各工作部件带病运行,吊车在变电站内部分停电工作,吊车外壳必须有可靠接地,吊车停放或行驶时,车轮、支腿前端或外侧与沟、坑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沟、坑深度的1.2倍;否则必须采取防倾、防坍塌措施。
3、在起吊较重物件时,应先将重物吊离地面10厘米左右,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和制动器等是否灵活和有效,在确认正常的情况下方可继续工作。
4、起重机司机必须与指挥人员密切配合,服从指挥人员的信号指挥。操作前必须先鸣喇叭。如发现指挥信号不清或错误时,司机有权拒绝执行;工作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车信号,必须立即服从,
5、严禁吊物上站人、严禁吊物超过人顶、严禁一切人员在吊物下站立和通过。
6、起重机在进行满负荷起吊时,禁止同时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操作动作。起重吊臂的左右旋转角度都不能超过45°,严禁斜吊、拉吊和快速升降。严禁吊拔埋入地面的物件,严禁强行吊拉吸贴于地面的面积较大的物体。
7、起重机在带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应与其保持安全距离,在最大回转范围内,允许与输电线路的最近距离见下表,雨雾天气时安全距离应加大至1.5倍以上。起重机在输电线路下通过时,必须将吊臂放下。
8、用两台起重机同时起吊一重物,必须服从专人的统一指挥,两机的升降速度要保持相等,其对象的重量不得超过两机所允许的总起重量的75。绑扎吊索时,要注意负荷的分配,每车分担负荷不能超过所允许最大起重量的80。
9、起重机在工作时,吊钩与滑轮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卷扬过限把钢缆拉断或吊臂后翻。在吊臂全伸变幅至最大仰角并吊钩降至最低位置时,卷扬滚筒上的钢缆应至少保留3匝以上。
10、工作时吊臂仰角不得小于30°,起重机在吊有载荷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吊臂的变幅,绝对禁止在吊荷停稳妥前变换操作杆。
11、当作业地点的风力达到五级时,不得进行受风面积大的起吊作业;当风力达到六级及以上时,不得进行起吊作业。停工或休息时,不准将吊物悬在空中。
12、工作完毕,吊钩和吊臂应放在规定的稳妥位置,并将所有控制手柄放至中位。
13、指挥信号要事先向起重机司机交待清楚,如遇操作过程中看不清指挥信号时,应设中转助手,准确传递信号。
14、指挥手势要清晰,信号要明确,不准带手套指挥。2.3起吊对象,应先检查捆缚是否牢固,绳索经过有棱角、快口处应设衬垫,吊位重心要准确,不许对象在受力后产生扭、曲、沉、斜等现象。
15、在所吊对象就位固定前,起重机司机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不准在索具受力或起吊物悬空的情况下中断工作。
1、钻机应放置平衡、坚实。钻机机械就位后,应对钻机及配套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钻机安设必须平稳、牢固;钻架应加设斜撑或缆风绳。
2、冲击钻孔,选用的钻锥、卷扬机和钢丝绳等,应配置适当,钢丝绳与钻锥用绳卡固接时,绳卡数量应与钢丝绳直径相匹配。起动后,应将操纵杆置空档位置,空转运行,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再进行作业。冲击过程中,钢丝绳的松弛度应掌握适宜。
3、钻机使用的电缆线要定期检查,接头必须绑扎牢固,确保不透水、不漏电;对经常处于水、泥浆浸泡处应架空搭设,移动钻机时,不得挤压电缆及风水管路。
4、采用冲抓或冲击钻孔当钻头提到接近护筒底缘时应减速、平稳提升,不得碰撞护筒和钩挂护筒底缘。
5、钻孔使用的泥浆,应设置泥浆循环净化系统,并注意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
6、钻机停钻,必须将钻头提出孔外,置于钻架上,不得滞留孔内。
7、对于已埋设护筒未开钻或已成桩护筒尚未拔除的,应加设护筒顶盖或铺设安全网遮罩。
8、起动电压降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9、电机的绝缘电阻不得小于0.5MΩ。
10、钻孔时,如遇卡钻,应即切断电源,在没查清原因之前,不得强行起动。
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1、雨期要按时收集天气预报资料,制订防雨措施。
2、工程材料特别是水泥、钢筋应防水、防潮。
3、砼施工避开大风、大雨天气,如遇急雨,应严格控制水灰比,砼车拌合、运输、入模、振捣、终凝前采用遮雨设施覆盖。
4、基坑要设挡水埂,防止地下水流入。基坑挖好后及时浇注砼,防止被水浸泡。
施工安全要求
1、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成立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健全安全防护措施。
2、电器设备要设置漏电保护器,做到“一机一闸一保护”。
3、严禁穿拖鞋或赤脚及不戴安全帽进入工地。登高修检与保养机械人员,必须穿软底鞋。
4、在落锤区任何人不准进入。主钢丝绳要经常检查,三胶中发现断丝大于10丝时,应立即更换。
5、砼灌注完毕后,浇灌顶面比地面低时,应在孔上加盖极封挡,以免人或工具落入其中。
6、吊置钢筋笼时,要合理选择捆绑吊点,并拉好尾绳,保证平稳起吊、准确入孔,严防伤人。
一、
事故防止及处理
第1条
防止掉钻的措施
1.
钻头龙门与钻体区段间应做成圆弧过渡,防止突变而形成薄弱断面,引起应力集中而断裂。
2.
在钻孔过程中,要经常检查钻具、钢丝绳、钻头直径等磨损程度,如发现超限应及时更换。
3.
要确保钨金套与钻头联接质量,防止钢丝绳拔出钻头掉入孔内。
第2条
掉钻事故处理
1.随时准备好打捞锚钩,一旦掉钻要及时打捞。
2.如用锚钩打捞有困难时,设法检查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提出钻头。
第3条
防止卡钻的措施:
1.
为避免护筒内卡钻,要求把钢护筒的制造偏差严格控制在±
mm范围内,同时钻头直径要小于护筒内径10~40cm。
2.
按照地质资料,严格掌握以下的钻孔高程可能产生卡钻的情况:
(1)钻头冲砸到接近溶洞顶板时,防止一锤击穿顶板而卡住钻头。
(2)钻头穿过流塑性溶洞进入岩层时;
(3)钻头在孔内冲砸将接近探头石时;
(4)冲孔孔底出现十字槽时。
应根据以上具体情况,严格按照本工艺相应的条款办理。
第4条
卡钻处理
1.如发生卡钻要防止强提、强扭和操作不当使钢丝绳疲劳断裂掉钻。
2.
发生卡钻时,要首先查明情况。例如卡钻位置的标高和卡钻原因,是不是钻孔不圆、探头石、落石或是卡在钢护筒底部、钻头卡住后有无沉碴堵住等。
第5条
查明卡钻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一般处理方法有:采取晃动大绳使钻头松动后再提起;用长护筒时可以将护筒插至卡钻处,强迫降水、清碴,确认可以保证安全时,人工下穿滑车组,利用千斤顶顶拔等办法。
第6条
防止斜孔、变孔:在斜面开孔或通过溶洞时,应按前述工艺办理,根据地质资料严格掌握斜面、岩溶的标高,及时抛投粘土坯及片石,不使钻头沿软的底部往下滑,避免造成斜孔、弯孔。
第7条
防止坍孔。由于复盖层和溶洞、溶沟之间互相串通,在河水或地下水作用下产生动压力,以致溶洞内钻孔所形成的人工造壁坍塌。另一方面起落钻头和取碴筒要平稳,防止碰撞护筒和孔壁引起坍孔。因此,要慎重对待护筒刃脚以下的护壁处理工作;经常观测泥浆稠度:随时注意掌握孔内外水位变化;取碴和清孔时补水,使孔内水位经常保持高出地下水(或河水)位1.5m以上。
第8条
坍孔的处理
1.对孔内轻微漏水,可抛填粘土坯及碎石,冲砸造壁填补。
2.
对钻孔内严重坍孔漏浆,应查明其所在部位,并针对具体情况,可采取以下处理方法:
(1)分次回填粘土坯及片石至坍方标高以上0.3~0.5m,循环反复冲砸达到重新固壁。
(2)采用长护筒时震动下沉到坍孔位置以下,回填片石及粘土坯继续进行冲孔造壁。
二、
安全质量
第1条
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如发生断桩事故,应予补桩或会同设计、监理人员研究补救措施。
第2条
桩身混凝土质量检验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1.桩身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每根桩作混凝土检查试件至少一组。
2.对某根桩身质量有疑问时,应对该桩钻检查孔,检查有疑问高程处质量情况。
3.对大桥和特大桥,应选择3~5%的柱桩及计算部分基底承载力的摩擦桩,钻检查孔,查明孔底沉碴情况。或用其它可靠方法检验。
4.检查桩底的沉碴厚度:
(1)柱桩混凝土桩底与基底土层间要求无沉碴。
(2)计算部分桩底支承力的摩擦桩,如设计有厚度规定者,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厚度规定者,其沉碴厚度不应大于30cm。
第3条
对钻孔质量检查记录、钢筋原材料和焊接试验资料、水泥技术合作证、砂石试验和水的化验资料、混凝土检查试件强度、隐蔽工程检查证、混凝土灌注记录、桩身混凝土质量检查等资料要齐全,作为桥梁工程竣工资料移交建设单位。
第4条
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1.钻架的滑轮要灵活(应采用滚珠轴承,滑轮直径不小于绳径的18倍,严禁使用轮缘已破损的滑轮。
2.钢丝绳要勤检查,勤保养,断丝超过规定值的要及时更换,钢丝绳的卡子要经常检查,松动的卡子要及时补拧。
3.起落钻头速度应均匀,不得突然加速,避免碰撞护筒和孔壁。
关键词:工作循环分析 三个贴近 风险控制
采油厂作为主要油气生产单位,历来对HSE管理工具实践应用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为了从安全的角度审视操作规程或实际操作行为、验证操作规程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操作规程的有效执行,针对联合站生产过程风险等级较高、工艺变更较频繁的实际情况,自2012年初在集输大队开展了工作循环分析的试点应用,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一致好评。
一、从贴近生产出发,找准应用“工作循环分析”的切入点
1.精心选题
集输大队梳理了全部42项操作规程,根据操作步骤的复杂性、操作内容的危险性、员工掌握的难易程度以及发生误操作后发生事故的危害程度,优选了“相变加热炉启停炉”、“轻烃装车操”、“酸碱卸车”三项操作规程作为工作循环分析的内容,分别建立了三项操作规程的评估工作小组。
2.扎实推进
组织参与人员深入学习了《辽河油田公司工作循环分析管理暂行规定》,充分了解工作循环分析的目的、作用和程序,熟练掌握工作循环分析的方法,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组织讨论了实际操作与书面操作程序的差异,验证管理人员、岗位员工对操作程序的理解程度及操作程序的完整性和适用性。通过讨论、评估,发现操作过程中的某项操作存在安全隐患、操作规程中相应内容与新标准存在差异等五方面问题、实际操作与书面操作程序差异11项、提出修改建议23项。例如在轻烃装车操作过程中,查看罐车罐位方式存在隐患,通过计算轻烃储罐液位的方式计算装车量替代了原查看液位方式,而操作规程中相应的描述内容未及时修改。
3.细致评估
针对相变加热炉操作涉及多个基层队、多名员工,考虑不同员工存在的操作差异,采用了视频拍摄多名员工全程实际操作、现场评估及反复观看操作视频材料进行评估的方式。轻烃装车和酸碱卸车两项操作属于特定基层队固定人员操作,采取了评估人员现场对员工实际操作进行评估的方式。共发现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存在偏差4处,其他不安全事项2处,细致分析出员工存在习惯性违章行为、现场实际条件导致操作规程无法执行、现场设备设施存在缺陷等五方面原因。
4.有效整改
通过初始评估及现场评估两个阶段,发现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存在偏差4处,其他不安全事项2处。集输大队召开最终评估会议,由评估组成员和岗位操作员工共同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针对两处不安全事项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整改负责人和整改期限,并将审核后的相关资料、记录上报到相关科室。由于评估结果中部分修改建议直接关系到实际操作的人员及设备安全,而操作规程的修订审核需要一定的程序和时间,经采油厂职能科室审批,及时制定下发了《集输大队操作规程变更暂行通知》,对涉及安全操作的修改条款实施了暂行变更,对员工执行操作规程中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重点提示及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
二、从贴近实际着眼,实施规范适用的“工作循环分析”
1.及时梳理
集输大队集中完成了对三项重点操作规程进行的工作循环分析试点后,组织评估组成员和基层队干部召开了工作循环分析试点工作汇报会,对评估结果进行了公示,总结了试点工作的经验及不足,并对下步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安排部署,根据各基层队的实际操作情况对四个基层队制定了工作循环分析计划,由各基层队按照试点工作的方法各自开展工作循环分析工作。
2.稳步实施集输大队针对16项操作规程提出修改建议15项,发现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存在偏差32处。在制定下发《集输大队操作规程变更暂行通知》的基础上,采取“一提示、两标注、两培训”的方式,即在值班室安全提示板上提示,在《操作规程汇编》上标注、在操作规程制度板上标注,在课堂进行理论培训、在现场进行实际操作培训,使岗位员工操作行为得以不断规范。工作开展过程中,采油厂安全科和采油管理科管理人员多次参与指导,亲自参与了轻烃装车操作、酸碱卸车操作等关键性操作规程的评估工作。
三、从贴近岗位抓起,不断加大“工作循环分析”应用实效
1.操作规程动态管理
工作循环分析促进了干部员工对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并从安全的角度审视了操作规程,验证了操作规程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能及时根据现场实际生产及工艺变化对操作规程做出修订,确保了操作规程的时效性、有效性,保证了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的一致性,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更加安全可靠。同时,工作循环分析的运用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改变了以往定期修订或发生事故后才修改操作规程的管理缺陷,实现了操作规程动态管理。
2.责任意识明显提升
当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操作规程不能正确指导实际操作或与实际工艺设施条件不符时,能主动提出对操作规程的修改建议并参与修订,改变了员工被动执行操作规程的局面,使操作规程有效执行。干部员工充分认识到了工作循环分析带来的便利、规范,为工作循环分析的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工艺设施更加合理
工作循环分析的过程也是一个操作现场风险辨识的过程,现场评估员工实际操作,能更加直观的发现现场工艺设施存在的缺陷或对员工执行操作形成的制约。通过个别工艺设施改造能更加方便员工操作,降低操作风险,为员工的安全操作带来保障,也为设备设施更新、改造或新建项目设计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4.违章行为得到控制
通过整理分析,员工实际操作与操作规程存在的偏差中有28项属于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因为违章造成。通过此项工作,认真分析了岗位员工的每一步操作,排查出了“停炉后不关闭燃气阀、停泵后不关闭进口阀门、操作前检查项目不全、未按要求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8项典型习惯性违章行为。针对违章行为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在相应部位设置了安全目视化标识,纠正了员工习惯性违章行为,进一步规范了员工实际操作,真正做到操作过程中只有“规定动作”,杜绝“自选动作”。
关键词:“五新”;安全管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3-0022-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五新”(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得到了较快发展,大批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被广泛的推广应用。对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生产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生产经营者采用“五新”的目的,大都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往往忽视了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推广应用单位只注重引进,而轻视消化、吸收,忽视了对操作者操作技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的培训,操作者对“五新”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了解甚少;“五新”安全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制定不细,配套不及时。“五新”安全管理存在盲区。极易诱发事故,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制约推广应用单位安全管理的发展,因此,及时了解目前“五新”安全管理的现状,有的放矢的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控制对策,是进一步推进“五新”安全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目前“五新”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顾此失彼,忽视对“五新”安全管理的要求
部分生产经营者采用“五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结果研制应用时在本质安全化方面大打折扣,事故隐患不仅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五新”的本质化安全没有保障。如:某井下修井作业公司为了防止井喷失控,研制单位在研制防喷器时充分考虑到防喷器的强度,忽视了操作者现场操作安全问题,研制出的防喷器又大又笨重。安装在井口上,操作高度比以前抬高了很多,井口操作人员操作非常不方便,不符合简单、安全、易操作的原则,操作过程中极易造成操作者摔倒致伤事故。
(二)“五新”安全操作规程和防范措施滞后
“五新”在推广应用时,对操作者来说是一种陌生的东西。要经过一个阶段的试验、试用期,在此时期既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和成熟的安全防范措施。相配套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出现空白,操作者凭感觉一边干,一边摸索,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诱发事故。如:某石油单位王××在试验新产品时,由于没有安全操作标准可依,新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没有保障,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新产品高处从高处落下,王××被压在落物下当场死亡。
(三)只注重对“五新”的引进,轻视对“五新”的安全培训教育
部分推广应用单位引进“五新”后,没有把它的结构、性能、原理和操作规程向操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只做些简单的交代,在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不熟知其性能、原理,不全面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仓促投入应用,潜在事故隐患。某井下作业公司2008年11月12日发生一起高处坠落死亡事故,其主要原因就是对设备的结构、性能、应用和拆装知识培训不够,新引进修井设备后,生产厂家没有系统的对应用单位的操作者进行培训,应用单位也没有对操作者组织培训,没有制定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操作规程不完善,安全防护装置安装位置不正确,操作人员无法应用防坠器,致使操作者在没有掌握新进修井作业机井架性能、结构、原理、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操作,导致高处坠落死亡事故。
(四)对“五新”进入应用单位把关不严
由于“五新”投入数量的增多,引发的竞争也愈演愈烈,谁都想拿走这块蛋糕,在进入推广应用单位时虽然已采取公开招标,安全预评价等措施。但是由于监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责任落实不到位,受某些利益驱动,一些监管部门在评价、签发市场准人证时,不是以质量好、安全性高低为准则,而是以谁投入的攻关资金多少为准则,致使安全性差的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流入推广应用单位,给操作者带来事故隐患。
二、“五新”安全管理的实施对策
(一)“五新”的研制、推广应用要立足本质安全化
本质安全化是指“五新”本身所具备的安全基础指数,同时,又是“五新”保障系统安全的自协调和故障与事故的自排除能力。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起始于“五新”的安全基础牢固程度,即利用“五新”本身构造的安全性和运行适应性,防止事故的发生。因此,从“五新”开始研制起,就必须具备其本身应该具备的安全指数。从“五新”的设计抓起,通过不断改进,杜绝因“五新”本身故障可能导致的事故,以保护人员不受侵害。还要做好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工作,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辨识与分析“五新”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评价步骤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评价单元,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评价结论,编制安全评价报告)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信息保障系统
“五新”的推广应用,必须以严密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完善的信息保障系统。所以在“五新”投入应用前就必须结合推广应用单位实际,健全完善安全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新”安全管理信息网络,以现代手段为前端的集信息采集、业务处理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实施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的安全监督管理,使对“五新”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三)对操作者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推广应用单位把采用“五新”前对操作者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纳入日常的安全培训教育议程。一是进行理论培训,让操作者了解、掌握“五新”的安全技术特性、结构原理;二是实操培训,让操作者熟知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实际上机操作,熟练操作技能;三是加强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教育,使操作者能辨识出可能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四是模拟可能发生突发事件,进行应急技能演练,锻炼培训操作者标准化操作、自救互救、安全逃生的能力,通过应急技能演练提高操作者应急防范能力。操作者培训后,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合格后,方可上机操作。
(四)认真履行监管责任、抬高“五新”进场门槛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五新”安全监管力度,把加强“五新”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监管工作思路和目标,制定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人,抬高“五新”进场门槛,遏制安全性差、假冒伪劣的产品进入推广应用单位。一是加强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五新”安全监管工作的特点和要求,监管人员必须掌握“五新”的性能特点,掌握“五新”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方法,拥有与监管工作相适应的业务知识,以满足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二是切实加强日常监管。重点加强对危险程度较高、事故多发的生产工艺环节和部位的监管工作。三是恪守职业道德和廉洁从政原则,不吃请,不受贿,公正、公平做好“五新”监管工作。
化工过程(chemical process)伴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料和产品,涉及工艺、设备、仪表、电气等多个专业和复杂的公用工程系统。加强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是国际先进的重大工业事故预防和控制方法,是企业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事故、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和《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化工过程安全管理水平,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一)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收集和利用化工过程安全生产信息;风险辨识和控制;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通过规范管理,确保装置安全运行;开展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严格新装置试车和试生产的安全管理;保持设备设施完好性;作业安全管理;承包商安全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事故和事件管理;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等。
二、安全生产信息管理
(二)全面收集安全生产信息。企业要明确责任部门,按照《化工企业工艺安全管理实施导则》(AQ/T3034)的要求,全面收集生产过程涉及的化学品危险性、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全部安全生产信息,并将其文件化。
(三)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企业要综合分析收集到的各类信息,明确提出生产过程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规程、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制作工艺卡片、编制培训手册和技术手册、编制化学品间的安全相容矩阵表等措施,将各项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纳入自身的安全管理中。
(四)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信息文件。企业要保证生产管理、过程危害分析、事故调查、符合性审核、安全监督检查、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相关人员能够及时获取最新安全生产信息。
三、风险管理
(五)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企业要制定化工过程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范围、方法、频次和责任人,规定风险分析结果应用和改进措施落实的要求,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风险辨识分析。
对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以下统称“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进行风险辨识分析,要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技术,一般每3年进行一次。对其他生产储存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针对装置不同的复杂程度,选用安全检查表、工作危害分析、预危险性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HAZOP技术等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可每5年进行一次。企业管理机构、人员构成、生产装置等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要及时进行风险辨识分析。企业要组织所有人员参与风险辨识分析,力求风险辨识分析全覆盖。
(六)确定风险辨识分析内容。化工过程风险分析应包括:工艺技术的本质安全性及风险程度;工艺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严重事件的安全审查情况;控制风险的技术、管理措施及其失效可能引起的后果;现场设施失控和人为失误可能对安全造成的影响。在役装置的风险辨识分析还要包括发生的变更是否存在风险,吸取本企业和其他同类企业事故及事件教训的措施等。
(七)制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企业要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参照国际相关标准,确定本企业可接受的风险标准。对辨识分析发现的不可接受风险,企业要及时制定并落实消除、减小或控制风险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四、装置运行安全管理
(八)操作规程管理。企业要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规范操作规程内容,明确操作规程编写、审查、批准、分发、使用、控制、修改及废止的程序和职责。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至少包括:开车、正常操作、临时操作、应急操作、正常停车和紧急停车的操作步骤与安全要求;工艺参数的正常控制范围,偏离正常工况的后果,防止和纠正偏离正常工况的方法及步骤;操作过程的人身安全保障、职业健康注意事项等。
操作规程应及时反映安全生产信息、安全要求和注意事项的变化。企业每年要对操作规程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确认,至少每3年要对操作规程进行审核修订;当工艺技术、设备发生重大变更时,要及时审核修订操作规程。
企业要确保作业现场始终存有最新版本的操作规程文本,以方便现场操作人员随时查用;定期开展操作规程培训和考核,建立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档案;鼓励从业人员分享安全操作经验,参与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和审核。
(九)异常工况监测预警。企业要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对重要工艺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预警;要采用在线安全监控、自动检测或人工分析数据等手段,及时判断发生异常工况的根源,评估可能产生的后果,制定安全处置方案,避免因处理不当造成事故。
(十)开停车安全管理。企业要制定开停车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制度。在正常开停车、紧急停车后的开车前,都要进行安全条件检查确认。开停车前,企业要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制定开停车方案,编制安全措施和开停车步骤确认表,经生产和安全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要严格执行并将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企业要落实开停车安全管理责任,严格执行开停车方案,建立重要作业责任人签字确认制度。开车过程中装置依次进行吹扫、清洗、气密试验时,要制定有效的安全措施;引进蒸汽、氮气、易燃易爆介质前,要指定有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流程确认;引进物料时,要随时监测物料流量、温度、压力、液位等参数变化情况,确认流程是否正确。要严格控制进退料顺序和速率,现场安排专人不间断巡检,监控有无泄漏等异常现象。
停车过程中的设备、管线低点的排放要按照顺序缓慢进行,并做好个人防护;设备、管线吹扫处理完毕后,要用盲板切断与其他系统的联系。抽堵盲板作业应在编号、挂牌、登记后按规定的顺序进行,并安排专人逐一进行现场确认。
五、岗位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
(十一)建立并执行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企业要建立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教育培训的具体要求,建立教育培训档案;要制定并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定期评估教育培训内容、方式和效果。从业人员应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十二)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按照国家和企业要求,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安全生产基本常识及本岗位操作要点、操作规程、危险因素和控制措施,掌握异常工况识别判定、应急处置、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技能与方法,熟练使用个体防护用品。当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改变时,要及时对操作人员进行再培训。要重视开展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使从业人员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化工安全生产的特殊性和极端重要性,自觉遵守企业安全管理规定和操作规程。企业要采取有效的监督检查评估措施,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和效果。
(十三)新装置投用前的安全操作培训。新建企业应规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要求,变招工为招生,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养。工厂开工建设后,企业就应招录操作人员,使操作人员在上岗前先接受规范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培训。装置试生产前,企业要完成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确保全体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后参加全过程的生产准备。
六、试生产安全管理
(十四)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职责。企业要明确试生产安全管理范围,合理界定项目建设单位、总承包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方的安全管理范围与职责。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总体试生产方案、明确试生产条件,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要对试生产方案及试生产条件提出审查意见。对采用专利技术的装置,试生产方案经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还要经专利供应商现场人员书面确认。
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负责编制联动试车方案、投料试车方案、异常工况处置方案等。试生产前,项目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完成工艺流程图、操作规程、工艺卡片、工艺和安全技术规程、事故处理预案、化验分析规程、主要设备运行规程、电气运行规程、仪表及计算机运行规程、联锁整定值等生产技术资料、岗位记录表和技术台账的编制工作。
(十五)试生产前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建设项目试生产前,建设单位或总承包商要及时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生产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三查四定”(三查:查设计漏项、查工程质量、查工程隐患;四定:整改工作定任务、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和设计要求,确认工艺危害分析报告中的改进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已经落实。
系统吹扫冲洗安全管理。在系统吹扫冲洗前,要在排放口设置警戒区,拆除易被吹扫冲洗损坏的所有部件,确认吹扫冲洗流程、介质及压力。蒸汽吹扫时,要落实防止人员烫伤的防护措施。
气密试验安全管理。要确保气密试验方案全覆盖、无遗漏,明确各系统气密的最高压力等级。高压系统气密试验前,要分成若干等级压力,逐级进行气密试验。真空系统进行真空试验前,要先完成气密试验。要用盲板将气密试验系统与其他系统隔离,严禁超压。气密试验时,要安排专人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好气密检查记录,签字备查。
单机试车安全管理。企业要建立单机试车安全管理程序。单机试车前,要编制试车方案、操作规程,并经各专业确认。单机试车过程中,应安排专人操作、监护、记录,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单机试车结束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及制造商等方面人员签字确认并填写试车记录。
联动试车安全管理。联动试车应具备下列条件:所有操作人员考核合格并已取得上岗资格;公用工程系统已稳定运行;试车方案和相关操作规程、经审查批准的仪表报警和联锁值已整定完毕;各类生产记录、报表已印发到岗位;负责统一指挥的协调人员已经确定。引入燃料或窒息性气体后,企业必须建立并执行每日安全调度例会制度,统筹协调全部试车的安全管理工作。
投料安全管理。投料前,要全面检查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和应急准备等情况,具备条件后方可进行投料。投料及试生产过程中,管理人员要现场指挥,操作人员要持续进行现场巡查,设备、电气、仪表等专业人员要加强现场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投料试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现场人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七、设备完好性(完整性)
(十六)建立并不断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账管理制度。企业要对所有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台账、技术档案和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编制设备操作和维护规程。设备操作、维修人员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培训考核情况要记录存档。
建立装置泄漏监(检)测管理制度。企业要统计和分析可能出现泄漏的部位、物料种类和最大量。定期监(检)测生产装置动静密封点,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标定各类泄漏检测报警仪器,确保准确有效。要加强防腐蚀管理,确定检查部位,定期检测,建立检测数据库。对重点部位要加大检测检查频次,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设备壁厚减薄情况;定期评估防腐效果和核算设备剩余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并更新更换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
建立电气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要编制电气设备设施操作、维护、检修等管理制度。定期开展企业电源系统安全可靠性分析和风险评估。要制定防爆电气设备、线路检查和维护管理制度。
建立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制度。新(改、扩)建装置和大修装置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投用前、长期停用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再次启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认。要建立健全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安全联锁保护系统停运、变更专业会签和技术负责人审批制度。
(十七)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开展设备预防性维修。关键设备要装备在线监测系统。要定期监(检)测检查关键设备、连续监(检)测检查仪表,及时消除静设备密封件、动设备易损件的安全隐患。定期检查压力管道阀门、螺栓等附件的安全状态,及早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
加强动设备管理。企业要编制动设备操作规程,确保动设备始终具备规定的工况条件。自动监测大机组和重点动设备的转速、振动、位移、温度、压力、腐蚀性介质含量等运行参数,及时评估设备运行状况。加强动设备管理,确保动设备运行可靠。
开展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评估。企业要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安全仪表功能(SIF)及其相应的功能安全要求或安全完整性等级(SIL)。企业要按照《过程工业领域安全仪表系统的功能安全》(GB/T21109)和《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设计、安装、管理和维护安全仪表系统。
八、作业安全管理
(十八)建立危险作业许可制度。企业要建立并不断完善危险作业许可制度,规范动火、进入受限空间、动土、临时用电、高处作业、断路、吊装、抽堵盲板等特殊作业安全条件和审批程序。实施特殊作业前,必须办理审批手续。
(十九)落实危险作业安全管理责任。实施危险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确认安全条件,确保作业人员了解作业风险和掌握风险控制措施、作业环境符合安全要求、预防和控制风险措施得到落实。危险作业审批人员要在现场检查确认后签发作业许可证。现场监护人员要熟悉作业范围内的工艺、设备和物料状态,具备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检查,严禁监护人员擅离现场。
九、承包商管理
(二十)严格承包商管理制度。企业要建立承包商安全管理制度,将承包商在本企业发生的事故纳入企业事故管理。企业选择承包商时,要严格审查承包商有关资质,定期评估承包商安全生产业绩,及时淘汰业绩差的承包商。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入厂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的方可凭证入厂,禁止未经安全培训教育的承包商作业人员入厂。企业要妥善保存承包商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二十一)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承包商进入作业现场前,企业要与承包商作业人员进行现场安全交底,审查承包商编制的施工方案和作业安全措施,与承包商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安全管理范围与责任。现场安全交底的内容包括: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坠落、物体打击和机械伤害等方面的危害信息。承包商要确保作业人员接受了相关的安全培训,掌握与作业相关的所有危害信息和应急预案。企业要对承包商作业进行全程安全监督。
十、变更管理
(二十二)建立变更管理制度。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都要纳入变更管理。变更管理制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变更的事项、起始时间,变更的技术基础、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消除和控制安全风险的措施,是否修改操作规程,变更审批权限,变更实施后的安全验收等。实施变更前,企业要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确保变更具备安全条件;明确受变更影响的本企业人员和承包商作业人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培训。变更完成后,企业要及时更新相应的安全生产信息,建立变更管理档案。
(二十三)严格变更管理。 工艺技术变更。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变等。
设备设施变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管理变更。主要包括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发生变化等。
(二十四)变更管理程序。
申请。按要求填写变更申请表,由专人进行管理。
审批。变更申请表应逐级上报企业主管部门,并按管理权限报主管负责人审批。
实施。变更批准后,由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没有经过审查和批准,任何临时性变更都不得超过原批准范围和期限。
验收。变更结束后,企业主管部门应对变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并形成报告,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相关部门收到变更验收报告后,要及时更新安全生产信息,载入变更管理档案。
十一、应急管理
(二十五)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完善。企业要建立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等。要定期开展各类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评估预案演练效果并及时完善预案。企业制定的预案要与周边社区、周边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预案相互衔接,并按规定报当地政府备案。企业要与当地应急体系形成联动机制。
(二十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企业要建立应急响应系统,明确组成人员(必要时可吸收企外人员参加),并明确每位成员的职责。要建立应急救援专家库,对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发生紧急情况后,应急处置人员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各自岗位,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处置。要授权应急处置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组织装置紧急停车和相关人员撤离。企业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动态管理,定期核查并及时补充和更新。
十二、事故和事件管理
(二十七)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的管理。企业要制定安全事件管理制度,加强未遂事故等安全事件(包括生产事故征兆、非计划停车、异常工况、泄漏、轻伤等)的管理。要建立未遂事故和事件报告激励机制。要深入调查分析安全事件,找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及时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二十八)吸取事故(事件)教训。企业完成事故(事件)调查后,要及时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开展内部分析交流,吸取事故(事件)教训。要重视外部事故信息收集工作,认真吸取同类企业、装置的事故教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事故能力。
十三、持续改进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二十九)企业要成立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领导机构,由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开展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工作。
(三十)企业要把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纳入绩效考核。要组成由生产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负责,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安全、人力资源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人员参加的考核小组,定期评估本企业化工过程安全管理的功效,分析查找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并核查整改情况,持续改进。要编制功效评估和整改结果评估报告,并建立评估工作记录。
化工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指导意见,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化工过程安全管理。
关键词:“五新”;安全生产管理;安全评审
“五新”安全评审是指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安全评审,落实安全措施,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应急处置预案与措施。由于“五新”作业未知因素多,员工对“五新”的危险因素了解甚少,缺乏专业操作知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降低“五新”应用风险,在“五新”投入使用前进行安全评审显得尤为必要。
通过对“五新”预先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安全系统分析,在充分结合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教育及考核,同时考虑“五新”作业特点,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安全风险的源头管控能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
一、企业“五新”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
现在许多企业采用“五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结果在设计研制时缺乏本质安全度方面的考虑,安全隐患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五新”在刚刚投入使用时,对操作人员来说是陌生的,在此时期如果没有安全操作规程和成熟的安全防护措施,相配套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出现空白,操作者只凭感觉和经验操作,容易引发事故。部分企业引进“五新”后,没有把它的结构、性能、原理和操作规程向操作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只做些简单的交代,在没有完全消化吸收,不熟知其性能、原理,不全面掌握操作规程和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仓促投入使用,存在安全风险和潜在的事故隐患。
二、“五新”安全管理方法
(一)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五新”管理要求
企业针对原制度中未包含“五新”安全评审的相关管理要求,应新增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应用安全管理”,内容为: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在投入使用前,主管部门组织进行安全评审,进行危险因素辨识,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完善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应急处置预案与措施。②编制每季度“五新”情况统计表。
(二)签订工作责任书,落实“五新”安全责任制
企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的签订时,应在各部门责任书中的“重点要求”部分,加入“五新”安全评审条款。例如工艺和技术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在与分管领导签订的一级部门责任书中,明确了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投入使用前,负责组织相关安全评审,并制定和提供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企业应在责任书中进一步落实“五新”安全责任制,从部门到岗位,逐级细化管理要求,将相关责任和目艘求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岗位和员工,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五新”安全责任网络。
(三)策划“五新”安全评审方法,提高风险辨识能力
企业在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的安全评审前,明确评审的方法及流程有助其充分开展此项工作。
“五新”安全评审的基本步骤:
1.确定“五新”作业过程中的所涉及的危险有害因素,并收集相关资料;
2.确定“五新”作业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并对危险源相关或临近部分的劳动保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3.对“五新”作业中存在火灾、爆炸等危险作业的单独进行评价分析;
4.依据“消除、替代、工程(管理)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装备”的顺序原则,考虑采取适当措施降低“五新”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5.提出安全性评价结论及相应的劳动防护对策措施。
以上五项步骤对规范企业“五新”安全评审方法和流程,提高风险辨识能力和评审针对性,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四)开展专题教育培训,强化“五新”安全意识
由于“五新”作业未知因素多,员工对“五新”的危险因素了解甚少,缺乏专业操作知识,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环境投入使用前对操作人员和有关人员进行专题的“五新”相关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的培训显得十分必要。
结合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细则要求,企业应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对操作岗位人员应进行专业安全培训和考核,培训率应达到100%。同时,应将此项要求纳入企业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各部门在计划中进行分解,落实到位,并定期统计上报实施完成情况。
(五)实施效果
通过上述措施,可促进“五新”岗位操作人员对其所涉及“五新”安全风险的认知,提高其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和防护能力,强化其“五新”安全意识,为预防事故发生打下基础。
1、承诺完全明确工作环境后,选择煤矿作业相关工作:明确煤矿作业工作环境,是降低和避免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首要前提;
2、承诺完全了解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充分了解煤矿作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坚决杜绝违章作业行为的发生,是降低和避免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有效保障;
3、承诺谨记安全生产意识:加强安全意识,谨慎操作,不急功近利,是降低和避免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思想基础;
4、承诺进行煤矿作业相关工作,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不伤害自己:该承诺内容,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
5、承诺明确持证上岗制度,并自觉正确的佩戴安全防护用具:该承诺内容,是降低和避免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发生的能力保障和救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