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技发明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知识创新;河南省;创新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实现区域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区域创新能力。在区域创新能力的诸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知识创新能力,它是一个地区技术创新的基础,因为创新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过程,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创新[1-3]。笔者在分析调查2009-2012年数据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知识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与中部其他五省做了对比分析,找出了河南省创新能力的优势和限制因子,进而提出发展的对策。
1 指标体系的建立
首先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分析出发,按照客观性、系统性、可行性和动态性等原则,参考已有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文献[3]和文献[4],建立知识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1.1 指标体系
这里说的知识主要指直接服务于创新的科技知识。研发投入、科技知识成果产出和过程管理的水平即科技的投入产出比值决定了知识创新能力的高低。科技知识成果产出水平表现为科研论文和专利两项内容[4]。知识创新能力的指标框架如图1,分为科技研发投入、知识成果产出、科技的投入产出比三大项。
1.2 指标内容
在图1中,研究开发人员指标包括四项分指标,分别是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每万人平均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R&D全时当量、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增长率;其次是政府科技投入指标,包括政府科技投入、政府科技投入增长率、政府科技投入占GDP的比值;发明专利受理指标包括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发明专利受理增长率、每10万人平均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共三项分指标;发明专利授权指标包括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发明专利授权增长率、每百万人平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三项分指标;国内指标包括国内论文数、国内论文数量增长率、每十万人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数;国际指标包括国际论文数、国际论文数量增长率、每百万人平均发表的国际论文数。最后,科技投入产出比这个指标包括共六项:第一是每百名工程师与科学家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数;第二是每千名工程师与科学家平均发表的国际论文数,第三是每亿元科技经费内部产出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第四是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第五是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产生的新产品产值数,第六是每万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新产品产值数。
1.3 数值获取。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科技部等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本文采用功效系数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数学变换消除评价指标观测值量纲影响。测算公式如下:
dij是第i个单位第j项指标的评价分值;xij第i个单位第j项指标的实际分值; xjmin是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xjmax是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
2 河南省知识创新能力对比分析
2.1 研究开发投入
2009-2012年河南省科技投入指数见图2。由2009-2012年四年的研究开发投入的平均分值,河南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五,仅高于江西。2012年河南全国排名17;在研究开发人员方面,河南省居于领先地位,拥有科技资源相对较多,201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当量是14.16万人年;2012年在政府科技投入方面,湖北最多,在六省中居于领先地位,政府科技投入绝对值为378亿元,占GDP的1.7%,河南省政府科技投入分别是299亿元,占GDP的0.99%。
2.2 科技产出比较
专利方面。2011年的河南省发明专利授权为2 026件,全国排名13位;发明专利受理为8 833件。2012年的河南在发明专利方面,受权量为3 180件,增长29.2%,全国排名14位。2009-2012年河南省科技产出指数比较见图3。
科研论文。由2009-2012年四年发表国内外科技论文总量看,中部六省在科技的数量方面分为3个层次,湖北为第一层次,处于明显领先位置;河南为第二层次,这四年中各省总量在全国分别排第14位,河南实际为99 038篇;从发表国内论文指标方面,湖北最多,居于全国排名前列;湖南、河南、安徽三省相距不大,均在全国中游水平。在国际论文方面,中部六省差别较大,例如2009年,河南在中部六省排第四,篇数为4 774篇,湖北为15 286篇。
2.3 投入产出比
2009-2012年河南省科技投入产出比比较见图4。中部六省在投入产出比方面可分为2个层次,湖北、湖南两省投入产出比比较高,位于第一层次,而按照四年的平均值湖北投入产出比最高,特别是2012年,湖北在中部六省中遥遥领先;河南位于第二层次。河南发明专利方面的产出人均值、与GDP的比值都小,影响投入产出比;2009-2012年,每百名科学家与工程师每年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篇数,河南省在中部六省排第二,平均值是38.4篇;每千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平均发表的国际论文篇数,河南在中部六省排第五;2012年,每亿元科技经费内部产出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河南在中部六省排第四,其数值是10.6件/亿元。每万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新产品产值,中部六省均为全国中游偏下水平,河南在中部六省排第六,其每亿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新产品产值是0.565亿元;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河南在中部六省排第四,对应数值是221件/万人;每万名科技工作人员产生的新产品产值数,中部六省均处于全国中游偏后的位置,河南在中部六省排第六,其数值是9.78亿元。
2.5 知识创新能力综合指标。综合上述3项指标,得出知识创新能力综合指标指数,见图5、6。从该综合指标指数来看,中部六省知识创造能力在数值上相差较大,河南在中部六省排第五;2009年至2012年河南全国排名平均数是24.75,而且有下降的趋势。
3 提升河南省知识创新能力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河南省知识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和各分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得出知识创新能力优势和限制因子,并针对科技知识创新中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河南知识创新能力处于中部六省以及全国偏下位置,从分项指标的情况看,以2011年为例,河南在政府科技投入全国排名11位、R&D人员全时当量全国排名7位、发明专利授权全国排名13位和科研论文全国排名11位,这几个指标均列全国中游偏上水平,但是知识创新能力综合指数全国排26位,其关键原因是科技投入产出比比较落后,可见,提高河南知识创新能力的主要限制因子是投入产出比;其次,科技投入的总量较高,但比值较低,例如,科技投入的总值全国排11,中部六省排第二,但科技投入占GDP的比值较低,全国排18位左右,在中部六省排第五,仅高于江西;在投入产出比的六个分项指标中,每万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产生的新产品产值、每亿元科技经费内部产出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两个指标在中部六省中处于中游位置,其余四项均在六省后列,可以看出,每千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平均发表的国际论文篇数,每百名科学家与工程师平均发表的国内论文篇数,每万名科技工作人员产生的发明专利授权数,每万名科技工作人员产生的新产品产值四个指标是导致河南科技投入产出比低的最根本原因。河南省单位资金投入的科技产出值比较高,所以,提高河南科技创新能力,应把重点目标放在努力提高科学家、工程师、科技工作人员的人均科技产出值,完善机制,提高河南省科技人员素质和科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投入占GDP的比重;完善政策,加快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比值,也是河南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朱安红,郭如良,高燕等.中部六省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及其比较研究[M].科技管理研究,2012,10.
[2]杨庆育,李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实证测度[M].软科学,2011,1.
[3]王鹏,李健,张亮.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M].中国工业经济,2011,5.
关键词:科技成果 知识产权保护 选择策略
1 的时机对专利授权的影响问题
现行高校的科技管理模式,由于管理制体缺乏强制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研究开发成果可以选择,也可以选择申请专利。时下,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作出研究和发明创造成果以后,通常是抢先以论文形式发表,往往忽略了将成果以知识产权的法律形式保护起来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如果在专利申请之前,该论文的发表对专利申请的审查会带来负面影响,即与专利申请同一主题的论文,在专利申请日之前一旦发表公开就会破坏之后的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导致因该专利技术失去了新颖性而不能取得专利权,从而失去了了本应能得到,应得到且也想得到的权利。常忽略的另一个问题是也有些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不大清楚自己的研究开发成果就是发明创造,只知道抢先一步,尽量做到及时、准确和完整,不知道申请专利,从而因“拱手奉献”与他人共享―而丢失了可以法律形式明确、本来属于自己的权利。
2 与申请专利的关系问题
受著作权保护形式的限制,一项研究和发明创造完成后,如果先以论文形式发表出来,获得的法律保护仅仅是论文所表达的文字,即他人不能去复制该篇论文,而论文中所描述的技术内容不受著作权法保护。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按照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进行施工、生产工业品,不属于复制行为。也就是,著作权保护的是从平面到平面的复制,不保护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因此,先以论文形式发表时,如果没有及时申请专利,则该论文所披露的技术内容便进入公有领域,成为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公开技术,也由于失去了新颖性而不能再申请专利。
3 与专利申请的时机和立题角度的选择
根据现行《专利法》的要求,虽然在专利申请前对专利申请有负面影响,但按《著作权法》的要求,申请专利并不影响申请后论文的在后发表。从专利新颖性的角度考虑,正确选择论文的发表时间,只要论文的发表时间在专利申请之后,即申请专利在先,在后才是权宜之计。因为这样做专利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不受影响,也避免了实用新型(不实审)专利授权后被别人提出无效请求的可能,使科研论文成果得到著作权和专利权的双重保护。再就是,如果论文的确急需发表,而来不及申请专利的话,为避免问题的发生,可以让论文内容不要和专利保护方案重叠。其论文可重点对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取得的应用效果上进行科学的总结,回避专利将要保护的结构和方法内容。也就是说,只要论文立题的角度和专利保护方案不发生重叠,也可先,后申请专利。因为在先发表的论文内容不影响在后专利申请的新颖性,专利申请也会因符合专利法的要求而授权。
4 选择申请专利保护方式的利与弊
一项研究和发明创造成果选择申请专利的好处在于:一旦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就享有了独占性的权利,在专利权有效的地域与时间范围内,“仅此一家,别无分号”,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从理论上讲,专利保护的力度较强。这也就是近年来各单位将研究和发明创造技术成果转向以专利为主要保护方式的原因。因为,专利毕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全世界保护发明创造的主要方式,当今全世界gO%以上的新技术都可以在专利文献中找到。但一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往往也有一些负面影响:一是要向全世界公开技术内容;二是要支付有关费用,申请专利时需要支付专利申请费等,授予专利权后每年还要支付专利权年费:三是要冒不被授予专利权的风险,假如既公开了技术内容,又交付了申请费用,结果却没有被批准授予专利权,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四是专利权保护有明确期限,我国发明专利权保护期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10年,保护期满后即进入公知领域,人人均可无偿使用;五是专利权保护有地域性,在哪个国家授予了专利权就在哪个国家得到保护,在未申请和不授权的国家得不到保护。
5 和专利申请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中,不管是还是专利申请都涉及保留技术秘密的问题。两者均要公开进入公共领域,会被公众所利用,因此,基于知识产权战略和商业秘密两方面的考虑,可在适当保留技术秘密的前提下对其成果进行公开。当然要在使发表的论文具有独创性或申请的专利能授权的基础上再进行战略性的取舍,这是广大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项研究和发明创造成果选择技术秘密保护也会带来很多的利益,其好处在于:只要有效保密,就一直拥有权利,永不过期。例如,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一百多年来对其拥有的可口可乐主要配方从未申请过专利,而是作为技术秘密严格进行保密,使该公司一百多年来一直拥有对其配方的知识产权。另外,技术秘密不必公开,不用交费,无地域性。但一项技术成果作为技术秘密保护也有它不利的一面:一是法律保护的力度不强,不具有抵抗第三人独立研制和以正当方式取得相同或者类似的非专利技术成果的法律效力;二是技术秘密拥有者必须采取保密措施且技术内容应为能够保密的,一旦不慎被他人知晓,或者因人员流动造成技术泄密,即不成为技术秘密,三是界定较难,举证困难,发生侵权诉讼时,要由法院来判定是否为技术秘密,而不是由拥有者自己陈述:四是技术秘密内容往往不被他人所知,难于以技术贸易方式为权利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五是管理成本高,因为大部分技术在研究开发和产业化过程中涉及许多环节,包括小试,中试。生产、外包加工、采购供应、仓储管理等等,稍有不慎难免疏漏。要全面保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会引起很高的管理成本,甚至会缺乏可操作性。
在实践中,一项研究和发明创造成果是选择专利保护的手段,还是选择保留技术秘密的保护手段,通常应考虑以下四方面因素:
5.1 应考虑研制开发或发明此技术的难易程度
如果他人很容易研制或发明此技术,则一般应及时申请专利,求得专利法保护,反之,如果该项技术即使未申请专利而公开,其他竞争对手亦难以仿制,则可以不申请专利。
5.2 应考虑此技术作为技术秘密保护的可能性
如果发明人利用其发明大量制造产品,而其他竞争对手通过产品,包括通过“反向工程”也无法掌握其发明的技术奥秘的,则可以不申请专利,仅将此发明技术作为技术秘密保护起来。在实践中,这种技术秘密是大量存在的,大到波音747
飞机制造技术,小到可口可乐的配方。尽管利用这些技术生产的产品已经遍布全球,但其技术内容仍难为他人知晓。
5.3 应考虑到技术被盗后能否被发现和制止
当一项技术因申请专利而公开后,如果有人非法利用这一技术,专利权人能较容易发现,则宜申请专利保护。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制止。如果很难发现,或虽然能发现,但难以提出充分的论据,采取有效的措施制止这种侵权行为,则一般不宜申请专利,而采用技术秘密的保护形式。
5.4 应考虑到此项发明的技术状况
如果此项技术的生命周期较短,更新的速度很快,在获得专利审查批准之前可能已被新的发明技术所取代,则可考虑不申请专利。
总而言之,对于那些适销对路、量大面广,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大却又容易被他人“破译”和仿制的非隐性技术和产品,应该考虑尽早尽快申请专利保护:而对于那些可以严格保守秘密,又不易简单仿制的隐性技术和产品以及申请专利后不易发现他人侵权的技术应该作为技术秘密保护。
6 选择申请专利和技术秘密结合的保护方式
在实践中,专利权人在申请专利时,往往把发明中最能取得经济效益的部分,或“最佳实施方案”保留下来,保留下来的这部分将来作为“Know―how”附加在专利许可证上。其目的在于更加充分地保护其发明创造。尽管按照多数国家专利法的规定,一项发明在申请专利时必须“充分公开”,并将此作为获得专利的先决条件,但“公开”到什么程度才算“充分”,法律并没有明确的具体规定。实践中各国专利审查机关通常以“同专业一般技术人员能据以实现”为准,而“一般技术人员”的实际判定完全取决于专利审查员自身的水平。所以,专利申请人在提出专利申请时,一般仅以“充分公开”得以获得批准为原则,对不影响获权的核心内容尽可能地保留下来。这种专利与技术秘密结合的保护方式已经成为技术发明人有效保护其发明创造的最佳选择。其保护方式和选择策略大致有下述六种:
6.1 先以技术秘密保护,后采用专利保护的策略
对于有些发明,可先以技术秘密的形式暂时加以保护,待时机成熟或者认为有必要时才转而采用专利保护。如将其中容易泄露或易被泄密的那部分采用专利保护,同时保留一部分技术秘密。一旦选择了用专利保护,就不可能倒过来再选择技术秘密的保护,二者是不可逆转的。如果是合法掌握同一技术秘密的其他人抢先申请了专利,没有提出专利申请,技术秘密持有者虽然不可能再以技术秘密为保护手段,但如果已经做好生产实施的准备工作,仍在特定的范围内享有一定的在先使用权。先以技术秘密保护,尔后转为专利保护,可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与更新而反复更替,即每当取得技术上的新突破,都先以技术秘密保护,然后再择机申请专利。
6.2 以技术秘密为主,专利为辅的保护的策略
技术秘密通常为一整套的独成体系的技术。发明创造者可以就发明创造的大部分内容选择技术秘密保护,而就配套技术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个配件申请专利。其目的在于防止技术秘密一旦泄露,他人仍不能完全应用此发明技术生产出成套完整的产品。既有技术秘密,又含有专利技术的发明创造较之单纯的专利保护或单纯的技术秘密保护要更为有效,故受到人们的普遍采纳。
6.3 以专利为主,技术秘密为辅的保护的策略
这是指一项发明创造的大部分内容采用了专利保护,而其中一小部分作为技术秘密加以保护。被作为技术秘密的这部分技术并不是必不可少的最关键技术,而往往是最佳的实施例,也可能是整个发明创造中。根据受让方技术水平的高低及其需求,而可供选择的具有最先进水平的那部分技术,还可能是可以用其他技术替代的技术。
6.4 以专利保护为轴心的技术秘密保护的策略
所谓以专利保护为轴心的技术秘密保护,是指在整个发明创造中,将其中最关键或最核心的部分申请专利,而将大部分技术内容作为技术秘密。这种情况常见于使用公开的这部分专利技术可以生产出某个产品的主件,该主件本身可以单独成为产品,但如果不掌握技术秘密的内容,仅依专利生产出主件,市场极为有限,甚至毫无市场。其优点是即使技术秘密被他人设法攻破,专利仍可成为第二道保护防线。
6.5 以技术秘密为轴心的专利保护的策略
这种情况正好与上一种结合相反。一项发明创造的大部分内容采用专利保护,而仅就其中最关键或最核心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点以技术秘密保存下来。
论文关键词:吉尔伯特,电磁现象
吉尔伯特出生于1544年5月24日,1603年12月在英国伦敦逝世。他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御医,也是一位物理学家。
吉尔伯特1558年考入剑桥圣约翰学院,以后又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担任过皇家医学院院长。他在40岁左右的时候开始研究磁石和琥珀的性质,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开创了近代电学和磁学的研究先河。
在吉尔伯特以前,人们已经发现摩擦过的琥珀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也发现了磁石具有吸引铁的特性,不过对这两种现象并没有分清。吉尔伯特经过了大量的实验率先区别了电和磁。他认为磁的作用有两种,即吸引和排斥科技论文格式科技论文格式,而电只有吸引(现在我们知道同种电荷也是相互排斥的,吉尔伯特那时还没有发现)。他认为电的吸引比起磁来要普遍得多,许多物质经过摩擦后都可以带电,而磁的吸引只有一些特殊的物质才具有。他还指出,电力不是永久的,摩擦带电的东西一旦变潮湿就会失去电性,而磁力则是永久不会消失的。
对于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过去人们认为地球的北极有座大磁山,还有的人认为北极星具有指方向的力。吉尔伯特通过做了一个著名的“小地球”实验非常有力地证明了地磁场的存在,他把一块很大的天然磁石磨成一个球状,用细小的铁丝制成小磁针放在磁石球的表面上,结果发现这枚小磁针的全部行为与指南针在地球上的行为十分相似,即磁针在球面的一定位置上的指向总是与磁针在地球的相应位置上的指向一致,从而初步证明了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吉尔伯特把这个大磁石叫做“小地球”。由此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石,它的两极位于地理南极和地理北极附近。这一假设后来经过德国数学家高斯从数学上加以论证和完善,至今仍是地磁理论的典型概念。
在这里不得不说的是,虽然吉尔伯特用实验证实了地磁场的存在,但这与我国科学家的最早发现相比,还是晚了数百年之久论文提纲怎么写论文下载。
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发明了用人造磁石来做成指南针,它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在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中就有“慈石(磁石)召铁”的记载。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用天然磁石琢制的“司南”科技论文格式科技论文格式,这实际上是一种最原始形式的指南针。十一世纪初年,就将其应用于航海中。
北宋沈括(1031~1095)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对于磁石磨成的指南针已有较详细的记载,沈括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清楚而又准确地论述磁偏角的科学家。他明确地指出,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总是稍微偏离南北方向。这比西方哥伦比横渡大西洋时(1492年)才观察到磁偏角早了400多年。而到南宋已把磁偏角因地而异的情况明确地记载于书籍之中。
吉尔伯特的另一个伟大功绩是给“电”命名。他研究了许多东西受到摩擦后的性质,结果发现不仅琥珀有吸引力,像硫磺、玻璃等物体经摩擦后也有吸引力。同时他还发现,有些东西无论怎样摩擦也绝不能吸引别的东西。于是他给这个神秘的引力命名为“electricity”。这就是英文的“电”,与希腊文“Elektra”(琥珀)极为相似。吉尔伯特还发明了“验电器”,这种仪器非常简单,只不过是用一根针尖支起来的稻草秆,但是它与现代仪器的原理是一致的。由于它的灵敏性高,用它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显然比用轻小的木屑更准确。
吉尔伯特把他对电磁的研究成果都写在一本叫做《论磁铁、磁性物体和大磁铁》的书里,后来的科学家和谢尔称赞此书“充满了有价值的事实和天才地论述了的实验”。
欧阳征标早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静电混合型自由电子激光器的概念。他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10项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被SCI收录30余篇,被EI收录近60篇,申请发明专利近30项,获美国发明专利授权1项、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2项、中国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授权1项。
1988年6月,欧阳征标到深圳大学任教,现任深圳大学太赫兹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固态光子实验室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光子晶体的理论及相关光子器件的开发研究。
近年来,在光子晶体研究领域,他提出了一系列新型的光子晶体全光逻辑门和全光半加器等逻辑光路;他还提出了一类光子晶体磁光环行器、单TM模工作的磁性材料Bragg光纤结构、宽禁带全角度反射器结构以及正入射情况下超窄频带、超窄角度单偏振滤波器结构等。他发现了光子晶体谐振腔的模式分类特性和复周期光子晶体中的密集多通道滤波特性。他提出的二维FIBONACCI光子晶体的概念,从理论和实验上证实了该光子晶体存在较大的光子禁带。
在太赫兹领域,他提出一种高灵敏度太赫兹摄像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授权。他提出的几种宽调谐范围窄带连续波太赫兹发生器,曾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他还曾获得过机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短波长光子晶体三维谐振腔”获深圳市科学技术协会2000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一种复合型光子晶体微谐振腔”获深圳市2005科技年会优秀论文奖。在深圳大学工作期间,他曾获深圳大学学术创新奖二等奖1次、三等奖4次,深圳大学先进工作者、深圳市优秀班主任、深圳市优秀教师称号,入选美国“马库斯科学与工程名人录”、“马库斯亚洲名人录”、“马库斯世界名人录”。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刘强和毛德鹏获美国大学全额奖学金,分别赴Old Dominion University和Iowa State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其硕士论文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硕士论文。
关键词:科技创新;中长期信贷;财政科技拨款;证券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308(2012)05-0109-08
创新是一个昂贵的过程,需要付出足够的资源来启动、指引和维持,因此,被普遍认为是创新经济分析先驱的约瑟夫·熊彼特,把资源配置,尤其是金融资源配置的研究作为他创新研究的中心也就不奇怪了,熊彼特认为,创新通过信誉的建立来获得资助,信誉能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并重点强调了商业银行的作用,即产生新的购买力并使企业家可利用,继熊彼特之后,著名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其著作ATheory of Economic History(《经济史理论》)中也指出,英国的工业革命实际上得益于18世纪早期在英国发生的金融革命,因为一些主要科技发明在工业革命发生前就已存在,而工业革命中对这些科技发明的大规模使用得到了大量而长期的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如果金融市场不能提供充足并且低成本的流动性支持,则科技发明的大规模推广和使用将受到极大限制,随着20世纪70年代信息经济学兴起,当代经济学家已把“信息不对称”引入企业金融和投资行为间交互作用的研究中,指出企业和金融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企业的外部金融比内部金融更加昂贵,一些研究认为,各产业的投资行为(金融要求)是由科技水平决定的,更多依靠外部金融的产业在拥有更发达金融市场的国家中应该成长更快。
现代科技创新早已超越工业革命时代依靠实践经验总结而来的技术革新和发明,而主要依靠基于科学研究和试验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来进行,通常认为,完整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包括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商业化等3个阶段,其中商业化是最为关键的阶段,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指出,“18世纪的法国科学水平被判为至少相当于,而且很可能超过英国,在发明的质量(不是数量)上,法国也相当于或超过英国”,但工业革命却发生在英国,英国相对于法国的优势在于将科技发明成功实现商业化,只有将科技发明引进生产体系当中,科技发明才能转化为科技创新,因此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就不仅仅包括前期的研发投入,更重要的是对创新成果商业化阶段(创新产品批量生产和销售阶段)提供资金支持,以Lerner为代表的现代学者则认为,由于科技创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相对的市场配置失灵,政府不仅要对科技创新提供大量的财政投人,还应积极出资成立风险投资机构或基金直接进行股权或类似股权的投资,激励科技创新活动,由此可见,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实际上包括了政府财政投入和资本市场筹资两大部分,对于科技创新融资支持的实证研究,目前国内公开所能见的几乎没有,只有少数相关的研究,例如,沈能在其博士论文中安排了一章“金融安排促进技术创新功能实现的实证检验”,其模型的变量为“金融发展、技术创新、资本形成”;邓平博士论文也写入了“中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VAR分析”一章,其模型的变量为“金融发展规模指标、金融发展结构指标、金融发展效率指标、科技创新指标”,显然二人是从金融的制度安排角度来检验其对科技创新的作用,我们认为,在当今科技创新的时代,且不论金融制度安排根植于一国历史文化传统而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无论一国金融制度如何设计,如果其能有效解决科技创新的关键难题——融资问题,则是适宜的,舍其而难以有更好的衡量标准,此外,张强和赵建晔对我国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其论文也仅仅考虑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作用,并未探讨财政投入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有鉴于此,我们拟就各种融资渠道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及其动态影响关系进行计量实证分析,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我国科技创新融资支持的重要作用。
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1.1对科技创新指标的选取
我们对科技创新的衡量是从科技创新产出角度来考察的,因为从产出角度来衡量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科技创新活动成效,由于科技创新成果衡量指标众多,直接选用则会在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时让问题分析变得复杂,且变量之间还可能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问题,为此,我们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低维空间将信息分解为互不相关的部分以获得更有意义的解释,文章数据全部来自历年的《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基于数据可得性及尽可能获得更多观察数据方面考虑,并尽量剔除政府部门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科技成果”统计分项中,我们分别选取了“国内专利申请受理数”(简称专利申请,下同)、“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我国论文总数”(简称科技论文,下同)、“全国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简称成交合同)、“全国各地区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简称成交金额)和“高技术产品出口额”(简称出口)等5项统计指标,分别记为PATENT、PAPER、CONTRACT1、CONTRACT2、EXPORT,数据的时间跨度为1987-2009年,计量调整后的有效数据为1988-2008年共21年统计数据,由于对变量取自然对数不会改变变量本身的协整关系,且能使变量趋势线性化,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因此,我们对以上5个指标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NPATENT、LNPAPER、LNCONTRACT1、LNCONTRACT2、LNEXPORT,EVIEWS软件(本文所有计量均采用EVIEWS6.0分析)“主成分分析”的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第1和第2主成分的累积贡献度(cumulative proportion)达到了99%以上,且第3主成分的特征值(value)明显小于1,因此可以认为第l和第2主成分已能较好地反映5个一致指标的总体变动情况,从现实情况来看,专利和论文确实能很大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总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水平,因此我们最终确定用PATENT和PAPER两个指标来衡量我国科技创新的总体水平。
1.2对创新融资指标的选取
科技创新的融资体系包括政府部门的财政投入及资本市场筹资两大部分,政府的财政投入不仅包括直接的财政科技拨款,还包括间接的财政投入,如各种对科技创新的税收减免及科技奖励等政策措施,资本市场筹资按筹资方式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即金融机构的各种贷款以及债券市场上的债券融资、股票市场上的股票融资和风险投资市场上的风险资本等,由于目前的统计年鉴只能给出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一项,无法统计出财政对科技创新的种种间接财政支持,同时统计资料也无法细分出企业的科技贷款以及证券市场上的科技专项融资,因此我们选用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金融机构的中长期信贷和企业证券市场筹资来作为科技创新的融资考察指标,之所以选用中长期信贷指标,是因为我们认为科技创新是一个长期投入的过程(包括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中长期信贷更能稳定支持创新主体持续进行创新,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各统计指标时间跨度较大(1987-2009年),而这期间我国价格波动很大,依据科技创新的特点,我们对金融统计指标进行了价格调整,以便更客观地反映资金投入的变化,具体而言,我们借鉴王玲和Szirma的研究,将综合价格调整指数设定为0.5×P+0.5×W,其中P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W为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并以1986年的价格指数为基准进行调整,我们从《中国金融年鉴》中选取金融机构的“中长期信贷”以及“企业证券市场筹资额”统计项,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选取“国家财政科技拨款”统计项,分别记为LOAN、BOND和FINANCE,各变量取相应对数后记为LN-LOAN、LNBOND和LNFINANCE。
2 计量模型构建
2.1变量的单位根检验
我们建立一个多变量的VAR模型,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方法进行检验。从表2可以看出,以5%的显著性水平为衡量标准,各变量均为非平稳序列,而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均为平稳序列。
2.2协整关系检验
由于LNPATENT、LNPAPER、LNLOAN、LNBOND和LNFINANCE各变量是非平稳序列,且是同阶单整,因此可以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从表3可以看出,特征根迹(trace)检验和最大特征值(maximum eigen-value)检验均说明各变量存在3个协整方程,因此各变量通过了协整关系检验,说明这5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各变量能被其他变量的线性组合所解释,可以建立VAR模型进行分析。
2.3VAR模型的构建
建立VAR模型时需要确定滞后阶数,从表4可以看出,以LNPATENT、LNPAPER、LNLOAN、LNFI-NANCE、LNBOND为内生变量,常用的5个检验标准(LR、FPE、AIC、SC、HQ)一致说明滞后阶数为2。
3 模型分析检验
3.1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的模型,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并不分析变量之间的系数关系如何,而是分析系统的动态特征,即每个内生变量的变动或冲击对它自己及所有其他内生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作用可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来实现,只有通过稳定性检验的VAR模型才可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VAR模型稳定性检验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们所建立的VAR(2)模型全部特征方程根的倒数值都在单位圆内,说明模型是稳定的,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对脉冲响应分析,为避免模型中输入变量顺序不同而对脉冲输出结果产生影响,我们采用广义脉冲方法,脉冲响应情况如图2、图3所示。图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间数,纵轴表示各响应变量应对冲击的变化幅度(各变量均为对数,代表了弹性的变化),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代表响应变量对相应冲击的反应。
从图2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中长期信贷一个正冲击后,专利申请前2期正向反应平稳,在第3期迅速上升到最大;此后开始滑落,并又从第6期开始持续上升,这表明中长期信贷将所受外部正冲击经信贷市场传递给专利申请,且这一冲击随着时间的推移具有稳定的和越来越强的促进作用,专利申请对财政科技拨款的正冲击响应迅速,当期就大幅度上升,并在第3期达到最大量;此后虽大幅度下滑但却在第5期后基本保持稳定,这表明财政科技拨款将所受外部某一正冲击经政府财政预算直接而迅速传递给专利申请,且冲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当在本期给企业证券筹资一个正的冲击,经证券市场对专利申请产生正向影响,专利申请响应在第2期后基本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并在第9期对冲击的正向影响接近零,从图3可以看出,中长期信贷的正冲击对科技论文的前2期影响很弱;科技论文的正响应从第3期开始迅速上升,第5期后开始下降,但第6期后又开始持续上升,财政科技拨款的正冲击对科技论文的前2期影响也较小,从第3期开始,科技论文正向响应明显,并在第3~5期间保持稳定;从第5期开始下滑,此后基本保持平稳增长,证券筹资的正冲击对科技论文的影响很弱,除当期有一点促进作用外,此后基本影响很弱,甚至在第6期后有负面影响,综合以上脉冲响应函数图可以看出,各变量冲击对专利申请的影响基本上在第3年比较明显,而对科技论文的明显影响则保持在第3~5年左右,整体而言,中长期信贷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比较显著,期间虽有波动,但长期支持作用递增;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比较直接迅速,长期支持作用递减;企业证券市场筹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较弱,除前面几期有些促进作用外,后面几期几乎不起作用,甚至还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3.2VAR模型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
脉冲响应函数描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型中的各内生变量对冲击是如何反应的(如响应符号和响应强度等),但不能比较不同冲击对某一特定变量的影响强度,而方差分解则是将系统的均方误差分解成各个变量冲击所做的贡献,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通常用方差来度量)的贡献度,来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对一特定变量产生影响的重要性,因此,方差分解可以给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动的相对重要性的信息,利用方差分解,我们可以看出在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金融变量的贡献率如何,表5和表6分别为专利申请和科技论文的方差分解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不考虑专利申请自身的贡献率,中长期信贷冲击对专利申请的贡献率随时间稳步增长,在第10期达到最大,接近12%;财政科技拨款冲击对专利申请的贡献率从第2期后就平稳增长,并在第7期后贡献率稳定在6%以上;企业证券筹资冲击对专利申请的贡献率很小,基本在1%左右;从表6中可以看出,同样不考虑科技论文自身的贡献率,中长期信贷冲击对科技论文的贡献率在第3期急剧上升,此后虽小幅波动但上升趋势明显,并在第10期的贡献率超过36%;财政科技拨款冲击对科技论文的贡献率在第3期达到最大值,此后小幅波动和缓慢下降;企业证券筹资冲击对科技论文的贡献率很小,也基本在1%左右。
综合以上方差分解分析可以看出,中长期信贷在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过程中贡献率持续上升,且贡献度最大;财政科技拨款对促进科技创新的即期效应明显,且贡献率基本保持稳定;企业证券筹资冲击对科技创新的贡献度微弱,几乎没有什么贡献。
4 结论与建议
受限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及理论分析的需要,我们只考察了3种融资途径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计量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贷款和政府的财政科技拨款对中国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巨大,而证券市场的支持作用则十分微弱,这个分析结果与Tadesse的观点基本一致,Tadesse认为,在金融部门不发达时,银行导向型金融体系在促进技术进步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在金融部门发达时,市场导向型金融体系则能起到更大的作用,总结模型的检验结果,我们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
(1)科技创新需要长期持续的资金投入支持,计量模型检验表明,科技创新能力与资金投入规模存在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我国近年来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与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和资本市场的大规模融资紧密相关,同时,模型分析也表明,从增加资金投入到创新能力提升是有时间滞后期的,具体而言,融资规模冲击对专利申请的显著影响要到第3年,而对科技论文的显著影响则在第3~5年,换句话说,增加资金投入并不能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期间约有3~5年时间的滞后期,由此可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需要国家制订有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更需要构建稳定长期的创新融资渠道来保障。
(2)政府的财政投入对科技创新的支持作用显著,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我国财政科技拨款对科技创新的短期促进作用效果明显,长期作用则缓慢递减,特别是对于科技论文的促进效果显著,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科技创新的公共性和外溢性,实际上,相对于世界上其他科技创新活跃的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一直较低,并还曾在本世纪初出现一定幅度下降(根据《2010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2000-2005年,中国科技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在4%以下,2009年上升到4.2%),显然,要追赶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水平,我国财政科技投入需要构建一个稳定增长机制,且针对重大科技领域的财政投入还可以发挥启动迅速的作用效果。
学校践行“优秀是一种习惯”的校训,着力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科技素养,让学生养成“会用眼观察、会用脑思考、会动手实践”的好习惯。一是引导学生会“看”,培养勤于观察的好习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有计划地开展小调查活动,看到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需要改进的创意,培养学生记录、测量、总结等能力。二是引导学生会“问”,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利用校园黑板报和校园网,建立“生活问题”收集和展示平台,鼓励学生提出并解决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教师注意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设想、查资料、做实验,主动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校学生伍涵驿提出,“可不可以在冰箱中养鱼?”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同学完成了小论文《冰箱存养活鱼的最佳温度探索》,并获市三等奖。三是引导学生会“做”,培养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学校成立了科幻画、科技小制作、科学小论文、科技模型等十余个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用眼”去发现问题,“用脑”去思考问题,“动手”去解决问题。如我校学生罗越发现擦拭玻璃窗外层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她反复观察、思考,最后成功地发明了能够360度旋转的旋转玻璃窗,荣获荣昌县科技创新县长奖提名奖。
注重“三点”,提升科技教育的活动成效
一是积极发现和发掘学生的“创新点”。尊重和关心学生,鼓励他们发现生活周围的问题,记录下自己的每一个灵光闪现。每年的科技节上,学生可上交作品,也可上交自己的创意。对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创意,辅导老师都会与孩子一起认真地讨论,引导孩子们一步一步地实践、一点一滴地改进。“升降舒心锅”“可拆卸的膨胀螺丝”等作品,最初都来自于学生一个个看似简单的创新点。二是夯实和增强学生科技发明的“支撑点”。创新源于生活,源于生产实际。家庭生活是学生科技发明的重要“支撑点”。学校重视与家庭的联系,定期举行“科学课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参与科技节的颁奖,让学生及家长获得科技发明的成功体验。三是帮助和解决学生科技发明的“困难点”。加强学校与科技实践基地的合作。如,我校学生在发明“防爆轮胎”的过程中,怎样制作自己心中的“防爆轮胎”,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学校主动与四川双钱轮胎厂等单位联系,让学生与技术人员面对面地沟通和交流,一步步解决了制作中的困难。
坚持“四有”,强化科技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是科技教育有师资。配备专兼职科技教师19人。定期邀请县内外知名教师到校开展培训,承担“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研究”等市级科研课题,并广泛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二是师生实践有基地。除建好学校科技活动室、六大功能室外,学校还先后与县气象局、益民机械厂、永荣矿业公司、县职业教育中心、西南大学等单位联系,在校外建立了多个科技实践基地,为科技创新教育的持续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三是教育成果有展示。每年4月,学校都举办“科普读书节”活动,校刊《桂花雨》定期开辟专栏介绍师生科技作品。四是工作目标有考核。坚持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突破口,完善了科技创新教育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教师全员参与、科技教师全程参与,并与评优评先等挂钩。
关键词:高校,团学工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学生需求的不断提高,高校共青团应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如何创新和发展高校的团学工作,宣传和实践科教兴国国策,开展创新教育,也成为了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1、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新的定位和新的要求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论文参考,高校。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加强高校团的思想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高校团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把自己锻造成团结和凝聚大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核心。所有这些重要论述,都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提供了保证并指明了方向。
2、信息网络时代对新时期高校团工作提出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被称为第四媒体的计算机网络在许多方面正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网络是把“双刃剑”,如何提高大学生辨别能力,树立正确的网络观、价值观,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网络阵地体现先进性、发挥战斗力,掌握网上育人的主动权,成为新时期团的思想工作面临挑战。
3、工作对象日益复杂化也给高校共青团工作提出新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较之以往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特征的变化使高校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团干部的号召力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也就要求高等学校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竭诚为大学生成长成材提供服务。
二、时代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有了新变化。
1、学会学习。这里的学习强调的是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习方法,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里.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和学会做事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分的,但后者强调如何教会学生实践他所学的知识,强调从知识、技能到能力的转变。这种能力不仅是实际动手技能,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社会行为、集体合作态度、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
3、学会关心。强调关心即强调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对世界的责任。未来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人离开他人将无法生存。同时,未来杜会的人必须学会关心,即要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利益;关心全球的生活环境;关心他人,关心家庭,关心朋友,关心自己;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三、根据以上这些新的要求和变化,高校共青团工作也要相应的进行发展和创新。论文参考,高校。论文参考,高校。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一种主导的、科学的、高雅的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有利于学生建立台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抓好社团建设。论文参考,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形式。学生社团活动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使更多的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它突出了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要注意的是,共青团在组织和指导社团活动时,要大力扶持学术科技型社团,努力引导理论学习型社团,积极支持社会服务型社团,监督和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重点要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使学生社团成为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
3、积极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开发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的作用。共青团组织要建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导向机制,建立学生课外科技项目申报、立项、资助、开发、评审、奖励的激励机制。
(1)科技普及类活动。可以以展览或讲座等形式为主要载体,其内容非常广泛,从现代技术观到现代人生观,从生活中科技常识到人化自然的技术原理,从技术人才的成长到科学家的伟大成就,从小发明的方法到现代生活工艺与流程,从自行车的力学原理到核潜艇和航天飞机,从技术发明故事到自然辩证法,从技术发明方法到技术创新理论等等。
(2)技术实践和竞赛类活动。包含学具、教具和玩具制作,车船模型、航空航天模型、建筑模型的制作。电子技术制作,电化教育媒体制作、摄影技术制作,实验器材的制作,以及有关比赛、展览的活动等等。
(3)技术性乃至学术性的小组或团队活动。包括实验钻研小组、小发明协会、学生科协、假日科研沙龙,等等。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和途径非常丰富,应依据具体条件和阶段目标,因地制宜地进行系列化活动构建。论文参考,高校。
4、深化社会实践活动。共青团组织应致力于社会实践的各种功能开发.尤其是智育功能的开发,要做好“刨新教育”这篇文章,把“三下乡”、社区援助、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论文参考,高校。用社会大课堂弥补课堂小天地的不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首届湾头桥镇中心小学科技创新大赛已圆满结束。本次大赛共上收到作品159多件,经校大赛评审委员会严格评审,共产生一等奖项目11项,二等奖项目20项,三等奖项目35项。
为了鼓励先进,全面推进我校科技创新活动迈上新台阶,决定:授予六(113)、四(73)、四新班三个班级为科技创新活动先进班级;邓佳玲等2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一等奖,邓林培等3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二等奖,罗杰等7名同学的科技小发明(小制作)作品获三等奖;石子方等3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一等奖,殷雨琪等5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二等奖,胡君等8名同学的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作品获三等奖。殷雨淇等6名同学的科幻绘画获一等奖,殷鸿杰等12名同学的科幻绘画作品获二等奖,龙虹伟等发20名同学的科幻绘画获三等奖。在此,学校向获奖的同学和老师表示祝贺,向付出辛勤劳动的指导老师表示感谢。现予以通报表彰(获奖名单附后)。
竞赛项目
获奖项目
学生姓名
班级
辅导老师
奖励等级
科
技
发
明
.
小
制
作
地震报警仪
邓佳玲
四(73)
刘菊云
一等奖
带锁的衣架
刘璐雯
六(117)
夏 琴
一等奖
报信信箱
邓林培
五(119)
邓江南
二等奖
校徽
殷 飞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年年有余
张 柳
六(116)
颜 飞
二等奖
手控小风扇
罗 杰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捕鸟(鼠)器
刘 瑶
六(113)
刘菊香
三等奖
新式弹弓
方志刚
六(117)
夏 琴
三等奖
雷迅赛车
刘 珊
五(119)
邓江南
三等奖
热气球
殷龙滨
五(120)
毛婉凤
三等奖
发光笔
林 增
四(72)
林灿梅
三等奖
多功能垃圾桶
邓 婷 刘叶清
六(114)
邱少海
三等奖
科
技
实
践
活
动
.
小
论
文
蚯蚓能再生吗
石子方
六(113)
刘菊香
一等奖
蜘蛛是否吃死东西
温明霞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一等奖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周 烨
六(118)
仇 丽
一等奖
蚯蚓没长眼睛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二等奖
鱼会说话吗
黄 鑫
六(118)
仇 丽
二等奖
鸡蛋洗为什么容易坏
殷园园 殷秋烨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人、动物的生存与植物的关系
唐 攀
六(120)
毛婉凤
二等奖
饲养小泥鳅
刘 薇
六(117)
夏 琴
二等奖
我的小发明
胡 君
三(76)
刘容容
三等奖
满杯水能倒过来吗
刘泓均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小议科技带来的好处
殷雯倩
五(121)
李兴发
三等奖
运动后会下降的秘密
陈 彤
六(117)
夏 琴
三等奖
你会正确使用洗衣粉吗
李雅文
五(122)
李翠林
三等奖
空气清洁器
毛 丹
六(113)
刘菊香
三等奖
自动摘果机器人
张施霖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污水净化器
唐安旭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科
幻
绘
画
地震防御系统
杨 婷
一(86)
刘小银
一等奖
植物汽油提取机
陈
二(81)
龙伶俐
一等奖
星际旅游
李勃强
三(78)
李美叶
一等奖
污水处理器
唐宇轩
四(73)
刘菊云
一等奖
海洋世界
刘赛帅
五(120)
毛婉凤
一等奖
海洋处理器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一等奖
海底乐园
邓琪匀
一(84)
潘芳梅
二等奖
人工降雨器
邓佳自
一(86)
刘小银
二等奖
海水淡化机
朱君林
二(79)
林 迪
二等奖
未来的城市
邓 洋
二(80)
杨东烨
二等奖
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
张梦洁
三(74)
段勇术
二等奖
烟雾净化器
胡 君
三(76)
刘容容
二等奖
城市空气清新塔
毛龙欣 毛丹
四(73)
刘菊云
二等奖
电子牛奶场
刘 蓉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二等奖
未来新能源
魏雅萱
五(122)
李翠林
二等奖
未来清洁师
邓林培
五(119)
邓江南
二等奖
机器粮食工厂
殷鸿杰
六(114)
邱少海
二等奖
减灾一号
舒 琴
六(116)
颜 飞
二等奖
质量检测笔
唐心怡
一(84)
潘芳梅
三等奖
到月亮上过中秋
张雪怡
一(84)
潘芳梅
三等奖
我是环卫机器人
唐淑环
一(85)
戴红云
三等奖
神奇的树
熊 周
二(80)
周建芳
三等奖
森林卫士
潘英姿
二(80)
杨东烨
三等奖
安全交通机器人
唐质珠
二(80)
杨东烨
三等奖
美丽的大海
邓诗蔓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我的家乡
杨香婉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春之韵
戴 婷
三(75)
刘香凤
三等奖
神奇的鸟
刘自科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三等奖
能干的机器
欧阳步云
四新
周建芳 尹艳红
三等奖
自动摘果机器人
张施霖
四(73)
刘菊云
三等奖
太空清洁师
刘靖康
五(118)
仇 丽
三等奖
未来的太空世界
殷雪婧
五(121)
李兴发
三等奖
未来的生活
唐春瑶
五(118)
仇 丽
三等奖
空中楼阁
龙虹伟
六(113)
邓雪梅
三等奖
守护国家的绿地
曾桂发
六(116)
戴红云
三等奖
空中停车场
殷雨琪
六(113)
唐艳明
三等奖
光能杀虫器
刘 琳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海底新型屋
赵 芳
六(115)
肖艳萍
三等奖
湾头中心小学
2011年12月21日
科研创新,不断突破
1941年2月出生于江苏常熟辛庄的宁新宝,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现为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医学电子工程研究所所长、《数据采集与处理》编委,兼任全国生物医学物理研究会理事长(筹)、中国电子学会生物医学电子学分会委员、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市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曾应邀访问意大利ICTP。
在从事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电子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过程中,宁新宝教授擅长以电子学、物理学和系统控制学为手段,研究生物医学信息的检测处理和分析,探索生命活动的机理、生物医学信息的特征和规律,开发为防病治疗等医学应用服务的设备与系统等。多年的潜心研究,他已经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
凭借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科学的热爱,宁新宝教授于1981年研制出了“XDL―心电磁带录放仪”,并获得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同时,他非常注重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提高我国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做出了贡献,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初,他研制推出的“高频心电图检测仪”为高科技医疗诊断设备获得国家专利,并被南京一家公司采纳。
经江苏省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会,宁教授研究的省应用基金资助项目――“高频心电图计算机模拟”研究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研究领先国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对高频心电图研究是一个突破性进展,不但从方法学上开辟了新方向,而且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进行临床诊断及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近期,宁新宝教授在高频心电的研究方面又有新的进展,发现非线性参数有“共振”现象,由此获得了对心脏疾病敏感的非线性参数,并用获得的多个线性和非线性高频参数在多维空间中拟合多维曲面诊断心脏疾病的新方法,为高频心电图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另外,他研制出了具有知识产权的“18导同步心电监测分析仪”和“生物反馈技术”,后者包括“人体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自主神经功能仪”和“肛直肠肌生物反馈仪”等三项成果。其中“人体平衡功能检测训练系统”2006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又获得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推广类二等奖。
理论创新与科研实践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价值。多年来,宁新宝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屡次提出新理论并加以实践,他研究了“生命活动中的非线性现象”的国际前沿基础性课题,率先提出了心脏电活动混沌现象中关联维参数的分布特性,率先研究心电图信号波形的多重分形特性,率先提出研究NAR模型的短时(500个心律值)HRV信号非线性特性、模式熵、基本尺度熵等,及研究这些非线性特性与人的衰老、心脏疾病之间关联程度等,均取得了可观的创新成果。近年,他又研制出基于互联网的“个人健康管理系统”,实现对心电、血压、血糖等多功能参数的检测分析与监护。此外,在指纹识别核心技术、超声外科手术刀、医学图像处理以及低功率超声辐射微泡试剂诱导新生血管栓塞治疗肿瘤机理研究等方面,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人才培养,桃李芬芳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显大家气度;著书立说、厚德载物,成高山仰止。”宁新宝教授对国家的贡献不只于科研领域,更在于他在教育领域获得的认可。作为教授、博导,宁教授要承担本科生教学工作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主要承担《生物医学电子学》和《传感器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为祖国培养了很多高新科技人才。
至今,宁新宝教授已培养硕士生60余名,进修教师10余名,博士生22名,博士后4名。他个人先后荣获南京大学第五届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和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园丁奖。他培养的学生中不乏出类拔萃者,在他的指导下,学生的论文《心率变异性HOLTER系统的研究》于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首届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由学生设计完成的“家用心电遥测监护系统”荣获1997年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另一项经他指导完成的“‘多科特’心脏保健系统科技创业计划”获得了江苏省金奖和全国银奖。
宁新宝教授笔耕不缀,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2000年到2013年间,生物医学信号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研究方面发表的SCI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生物医学电子学》、《物理化学生物传感器》、《近代电子医疗设备与技术》等六本。他为我国医学物理与生物医学电子学的教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内容,促进了学科的不断发展。
硕果累累,继续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