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生本教育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本教育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第一,“提出问题”的引导与策略。问题是探究的动力之源,是进行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问题”的引导,需要教师在教學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使學生产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在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何影响”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學生亲自捕捉鼠妇形成问题情景。學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在花盆、石块下等处容易找到鼠妇,而把花盆、石块移开,鼠妇马上逃跑了。于是就会产生疑问“这是为什么呢?”但是,學生虽然看到了这样的现象,却不一定知道如何提出问题,即如何把问题具体化。教师可在此时对學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學生对问题进行正确的表述。在學生叙述了他们观察的现象后,教师可追问“发现鼠妇的地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来提示學生思考鼠妇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进而提出“光对鼠妇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一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學,學生就可以知道以下两点:一是提出问题正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并由此可知认真观察的习惯对于发现问题有多么重要;二是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需要把问题具体化,只有包含具体变量的问题才是容易探究的。

第二,“制订计划”的引导与策略。“制订计划”的引导,在于体现出“制订计划”是一种创新活动。教师要尽量让學生自己制订计划。學生的思路一旦被打开,思维活跃起来,就可能会生成一些预设之外的奇思妙想。在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學生的各种错误。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教师事先可不让學生预习教材,而是先引导學生分析:本探究活动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应该把什么作为本探究活动的变量?当學生明确“植物量”应作为变量时,设计探究方案的基础就有了。随后,學生小组通过讨论制定出本组实验方案,发挥出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如有的小组选择灌木丛、草地和裸地进行对照;有的小组只选择灌木丛和裸地对照;还有的小组选择了两个房间,一个放植物,一个不放植物,将两种情况进行对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做适当的点拨,引导學生逐步完善实验计划。

第2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教学;生本教育;科学教学;改革

生本教育理念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关注话题。生本教育是一种理念,而并非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充分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以及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内容。在进行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的中学科学教学时,教师应当合理设置前置作业、扎根生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以及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中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合理设置前置作业

在传统的中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将学生看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群体,每一节课都进行了充分备课,然而学生在进行中学科学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任何课前准备,在中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只要认真听课,便能学到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则是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听懂为止。然而中学科学教学中,并非所有知识都需要教师进行反复讲解学生才能学会,很多知识能够通过合理设置前置作业,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下,学生便能学会。合理设置前置作业,为学生自主学习中学科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能够促进学生中学科学的课前准备,学生在完成教师所设置的中学科学前置作业后,对课堂上即将学习的科学知识有一定的感受和理解,能够帮助学生在中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中学科学教学中主体作用。

合理设置中学科学前置作业,对提高中学科学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如笔者在讲解中学科学《凸透镜成像》相关内容时,由于在课前考虑到该堂课内容抽象,若不在课堂前设置前置作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很难理解凸透镜成像的相关知识,同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放大比较感兴趣,放大镜也价格便宜,容易购买,在讲解《凸透镜成像》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和使用放大镜,让学生在使用放大镜的过程中,感受放大镜的神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扎根生活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中学新课程标准越来注重和倡导中学科学课堂生活化,强调学生从已有的生活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过程。因此,教师在生本理念下的中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扎根生活,将课堂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现象进行有机结合,以各种生活现象为素材,科学、高效地创设生动、具体以及现实的科学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同时运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转变传统枯燥乏味的中学科学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中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在中学科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实践和探究中学习和掌握中学科学知识。教师在中学科学教学课堂中开展的各项探究性活动中,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生本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究,不断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教师在选择探究方式时,应当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确定,通过探究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科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耐心、和蔼的平等交流,热情的关怀和鼓励等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改变学生的课堂角色,将学生从消极的课堂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课堂参与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中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在中学科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注重于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提高学习信心,并将这种学习信心进一步转化为学习和发展的动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科学教学课堂教学中,成为中学科学教学课堂的主人。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对初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生本教育理念不断应用在中学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理念下的中学科学课堂教学,应当合理设置前置作业,将课堂教学扎根生活,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初中科学学科相关知识的探究,并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断提高中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陶应龙.于无形中存有形:生本教育在初中科学中的应用[J].神州:中旬,2011(7):62.

[2]夏兆省.“生活资源”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开发和利用研究[J].中学物理:初中,2013,31(4):13-15.

[3]唐云波.初中科学“生本化”学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化学教学,2011(6):41-44.

[4]周建秋.前置性作业:初中科学生本教育的“孵化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7):48-50.

[5]周建秋.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科学教学方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2(1):44-45.

[6]钟利.初中科学欣赏教育中学生思维活性的调动与保持[J].时代教育,2013(24):214.

第3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生本教育的提出基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由于我国传统课堂教学多以知识讲授或者说灌输为主,学生只是课堂教学的被动者,传统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不高。与此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对全球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教育应当培养学生的以下几种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由此,全世界掀起了教学改革的浪潮。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教育应当面向学生,重视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力求实现五个方面的突破:其一,在学科为主的学习内容上有所突破;其二,在学习方式方法上有所突破;其三,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方面有所突破;其四,突破传统的评价方法;最后,在研究方向上有所突破,即促进研究成果向教学实践的转变。生本教育理念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2生本教育理念的具体内涵

顾名思义,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是由郭思乐教授最先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生本教育是在全球教育改革的洪流中诞生的,也是适应我国教学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其本质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目标和宗旨。一切为了学生,就要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制定、教学方式的安排等等,都要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最终目的都是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其次,“尊重学生”。这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式方法问题。学生也是有生命的独立个体,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且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见解,甚至是疑问。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尊重,才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才能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最后,“全面依靠学生”。这是说教师要把课堂和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们要改变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3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实践

3.1注重经济法教学的实践性随着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压力的加剧,法律专业学生对司法考试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大。司法考试的实用性较强,对学生各方面要求也较高。那么,对司法考试应该怎样教学呢?其与法律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下面笔者针对这两个问题重新设计了经济法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联结,尤其是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将以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向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转变。教师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讨论专题案例。组织专题讨论和讲解重点时,要基本遵循“基本法理+比较法学习+法条研读+司考仿真题练习+案例讨论/模拟+综合点评”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环节组合编排上,笔者在基础理论、法条解析、案例研讨、比较法学习等板块比率上进行了调整,适当降低了对基础理论的讲授,而比较法学习、法条解析与案例研讨等实践环节则列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三,在研究性学习环节中,在全面、系统地阐述经济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近年来经济法学的最新理论研究和立法发展反映在教学中,对近年来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积极探讨,使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最后,优化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安排学生撰写论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作为平时的作业,平时作业与期末考试分别占课程成绩比重的30%和70%,考核题目偏向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类型,引导学生关注与经济法相关的重大现实问题。

3.2注重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促进师生互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案例,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传统案例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针对文本中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各情况所蕴含的经济法知识进行解剖,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不能真正融入到案例情境中去。而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会有明确的身份概念,也会针对自身所处的位置具有更加深切的认识,对案例中所包涵的经济法知识会有更加清晰的辨别意识。同时,角色扮演的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实,角色扮演所产生的其他作用也很多,例如,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而且,学生无需走出课堂便可感受到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境,还能在角色的矛盾与抉择中凸显自我的个性。可以说,角色扮演是进行案例教学的最好手段和方法。

4结束语

第4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生本教育;前置作业;课堂作业;课外作业;作业设计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题。郭思乐教授提出的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强化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中心的学习科学的行为研究,正在不断的深入。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中,整个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过程的终端,是学生的主动发展,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真正主人。而作业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业的设计也应体现生本的理念,要让学生感觉到完成作业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地理教学中的作业设计可多时段、多角度切入;作业设置可前置、或课堂、或课后;作业形式可多样化、个性化,让每一次地理作业都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都能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1.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前置作业设计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 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没有课前充分的准备,就没有课堂上精彩的展示。前置作业必须是对学生的预习、“先学”有导向作用。它引导学生怎样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进行组内的知识融合,因此设计前置性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前置作业合理与否、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和容量,也关系到能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与人合作的习惯。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前置性作业?设计前置作业要注意些什么呢?

1.1前置作业宜浅显

前置作业是在新课课前完成的,学生对新课内容的了解只停留在自己的思维水平,如果前置作业难度太大,学生无从下手的话,前置作业就成了一种形式,而没有任何的意义。因此,前置作业设计要遵循“切进重点、降低起点”的原则,教师要设计一些相对浅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这些问题通过学生自己或小组的合作是能够解决的。比较常见的是教师可将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编写成学案的形式布置;也可以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在预习中解答这些问题,这样的作业更适用于人文地理的学习。

1.2前置作业宜具导向性

前置作业的布置应是下一个课时内容的导航针。这类作业是为新课做预备,做铺垫、做指引的。在作业中应体现下一节课老师上课的大概思路,它可以是下节课的重点、难点的直接或间接展示;可以抛砖引玉,引领学生走入下一节课。如学习必修一《锋面系统》时大概在11月,那时正好冷空气会频繁南下,所以在上新课的前一段时间就布置走读生每天记录天气预报(主要记录最高、最低气温;天气状况;风力、风速),并要求每个小组把每天的气温数据画成折线图,观察一段时间以来本地的天气变化,并讨论分析原因。有了这个前置作业做铺垫,学生在学习锋面系统时理解能力比以前快多了,学习气氛也很高涨。

1.3前置作业应注重个人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一个亮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学会合作。小组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问题深入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全体性和活动性,可使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友好、合作、互助、竞争的关系,共同达到成功的彼岸。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绝不能单靠课堂教学来解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有意识地布置一些能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实践型作业,让课内合作学习在课外继续发挥作用,使“合作完成”成为学生作业的重要理念。如在学习必修二《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时,布置学生回去调查和搜集有关水稻种植的资料,包括过去和现在劳动力投入的变化、农机具的变化、种植的方式、面积、水稻生长过程、国外水稻种植情况等,他们小组内的成员各自分工,城市里的学生负责上网搜集,农村的学生负责向父母了解情况,然后把资料汇总整理,在课堂上,每个小组的资料都准备的很充分,并且都能在课堂上予以呈现,效果很好。

1.4前置作业宜具开放性

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是为了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可以把最具有价值的问题或话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研究、去探索。课外的充分研究可以让课内的学习更深入、交流更宽泛。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就内容层面应该是“少而精”,就学生心理层面应该是“接受并喜欢”,就教师设计层面应该是“开放并具价值”,应“体现学科特点”,指向“学的研究”。 如学习重大科技创举时我让学生搜集了“神七”、嫦娥奔月与海南文昌发射基地建设的相关资料。又如讲解选修《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前,让每个生本小组搜集一下本地(太仓)的旅游地,并安排一次旅游行程,同时搜集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内、国外都可以)的资料,也安排一次旅游行程;并要求其比较两地的旅游资源价值差异,分析目前太仓还不能成为旅游胜地的原因。因为学生对旅游很感兴趣,完成这样的前置性作业积极性很高,而且没有标准答案,完全可以按自己的喜好来完成。课堂的展示和讨论也很精彩,为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奠定了基础。

前置性作业的效果是课后作业达不到的,但在布置前置作业时我们也要思考:是不是每节课都要设计前置作业?是否设计了前置性作业就是“生本”了?这么多前置性作业是增负还是减负?前置性作业是否一定表现在课外?如果所有的学科每节课都布置前置性作业,再加上课后作业,那等于是给学生增负,所以前置性作业不一定表现在课外,我认为只要是在新课讲授之前布置的任务都是前置性作业,所以利用课堂时间也可以布置前置性作业,比如对于理论性不是太强、思维深度要求不高、也不需要学生课外查找资料的知识,可以在课堂开始的时间布置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掌握知识。这类前置性作业设计的问题往往包括:这部分内容重点是什么?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例如在必修三《荒漠化的防治》一节内容中,课堂可以安排学生围绕荒漠化产生的原因、采取的措施布置课堂自主学习、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的脉络。

2.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后置作业设计

前置作业关系到课堂的质量和容量,而后置作业则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单位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它可以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在课后完成。

2.1精心选择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和补充,课堂作业的练习内容指向性明确,对于巩固、理解、掌握和深化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一定的作用。做习题是课堂练习的主要形式,可依据不同的目标即时编制好作业题,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练习必须经过精选,尽量促使学生在课堂内就能通过练习掌握并巩固地理知识,获得地理能力,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因为测试时间较短,所以难度不能太大,以基础题为主,或者暴露学生易错的知识点。这样的作业每节课都可实施,在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求学生诚信测试,否则就失去检测的意义,并且要及时批改反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辅导,个性的问题个别交流或依靠生本小组的力量自己解决。

但课堂作业决不能仅仅局限于习题这种形式。适当地使课堂练习多样化,不仅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来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掌握程度,而且易引起学生的练习兴趣,降低或延缓“疲劳期”的到来。如在必修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后,我以同学生活中常吃的苹果、柑橘(或橙子)、香蕉等水果为例,让学生将其分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水果,让学生探讨其产地自然环境的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巩固了地理知识。

2.2创新设计填图作业

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许多地理知识都和区域地图有联系,而学生往往对区域的位置和轮廓形状很陌生,以前曾经让学生填过主要国家、主要的城市、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省会城市、主要的河流湖泊山脉等,但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照地图册把中文字写上,结果整张图密密麻麻全是字,一片糊涂,乱七八遭,根本看不出什么,学生的记忆也只是建立在填写的那一瞬间,转眼就忘了,或者出现在整体图上认识的,但局部图上又不认识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在各自的世界和中国空白图上用不同的颜色或图例画出重要的地理事物,如湖泊、河流用蓝色勾勒填充;国界线用红色勾勒;海峡、运河用线条描绘;主要城市用黑色画出(颜色可以自选);同时把主要的经纬线画出,这样,那些主要的地理事物就凸显出来了,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把画的好的图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可以查漏补缺。

2.3拓展延伸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就其功用说,或用于巩固已学知识,或用于培养学科能力,或用于引导学生研究探索。如果课堂作业是基础篇的话,那么课外作业应该是提高篇。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因此,课后作业的设计思路应当适度开放,向课外延伸、与生活接轨,贴近学生心理的特点,增强实践性、探索性,使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主地获得新知。如必修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在高二复习完地球运动的意义后,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作业:(至少是三课时的课外作业)

①画出二分二至日全球各地的昼长变化折线图

②画出下列地点(赤道、南北纬30°、南北极圈、南北极点)一年中昼长变化折线图。

③画出二分二至日全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图

④画出下列地点(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极圈、南北极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折线图。

⑤画出下列地点(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南北极圈、南北极点)一年中同一竹竿杆影方向和长短变化示意图。

⑥画出下列地点(赤道、北纬30°、北极圈、北极点)夏至日这一天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图。

通过画图,学生能很直观地看出同一天不同地点的昼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地点一年中的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杆影长度等的变化。同时在作图的过程中,学生也加深了对昼长、正午太阳高度、杆影方向和影长的理解,为解答综合题奠定了基础。

2.4课外作业也应休闲

曾经不止一次听儿子说,他们老师去布置作业时,全班同学会大叫“噢……”,这是对作业反感的表现,但是老师却没有理会。生本教育要求高度尊重学生,我想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要一改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针对学生的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我每天的作业有一项是“每日一练”,高一、高二每天布置一组选择题(1―3题不等),到高三下学期则是一组选择题加一个综合题,并附答案,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我不要求每人每天都做,相反没有兴趣没有能力的同学可以不做。题目由课代表每天来取,且都夹好悬挂在班级的学习园地,此举一出,在课余饭后经常有三五个学生围在那看上几分钟,或讨论、或请教,对他们来说这样的作业根本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休闲。一段时间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多练了许多,也培养了一种习惯。

印度哲学大师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最伟大的祷文“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当教育适合学生时,学生就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在忘我的时刻,作业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生本教育就是这双合适的“鞋”。“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生本学习方式帮我们打开了作业设计更为开阔的思路。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思想情绪、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才能具有一双慧眼,设计出高水平的地理作业,从而激发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地理作业“活”起来,不仅是形式“活”起来,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8 .131-136

第5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 生本教育 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 教学理念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以激扬生命为宗旨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和价值就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主动学习。郭教授在他的《教育走向生本》[1]一书中给生本教育下的定义是:所谓生本教育,就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已经在广东、香港等地方的许多小学、中学开展起来,并且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最有生命力的素质教育模式之一。

二、为什么要采用“生本教育”的教学方法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无论是1200多年前韩愈的《师说》所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还是半个多世纪前苏联凯洛夫的《三中心论》即“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往往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其聪明才智受到限制,潜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拓展[2]。而生本教育却颠覆了这一传统模式,开创了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三、生本教育的特点

生本教育的特点,首先是突出学生,一切为了学生;其次是突出学习,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许多倍;最后是强调交流式学习。

四、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及效果

(一)创设生动愉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3]生本教育的化学课堂首先是教师课前积极充分地备课,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带着好奇心与问题进入学习。如学习原电池一节,可拿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5号电池及手机、MP3、数码相机里的电池来创设学习情境。

(二)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生对问题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预习探讨已经把本节课原电池中电流的形成过程基本了解。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谈见解,通过课堂上组与组之间激烈的争论,让思维碰撞出火花,使问题越来越清晰,知识越来越深入。学生通过这样的交流与合作,也增进了情感交流。当然,教师要及时加以适当的引导。

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样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将课堂交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教师点拨拓展,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系统性、深入性。在我的化学课堂上,对于每个学生的发言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找到自信,同时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格外用心,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被认可、价值被体现的需要。但肯定以后,我会紧接着提出问题。由于学生知识能力的局限,他们的回答很多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而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这样才能使问题得到更清晰的解决。往往一节课我都会用约10分钟的时间来点讲一些难点;在重难点都突破的前提下,还会引导学生去梳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四)当堂检测,查漏补缺,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堂检测”是在课堂中完成、用于检验学习效果并能及时反馈学习情况的作业,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师生能及时、全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这些信息的及时反馈,就能成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的新信息,促进教学相长。我的化学课当堂检测内容分A、B等级,需要全体学生掌握的是A部分。B部分内容是拔高类型,往往学生在完成A部分内容后会继续去做B部分内容,这样对后进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学生也会自觉地请教同学或老师,使问题得到解决。

通过这四个环节的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教学效果相对以往有显著的进步。

五、体会与思考

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只有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充分把握好化学教学的规律,并灵活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才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不断提高化学成绩和个人素养。在今后的化学教学中,我要继续深入学习生本教育理念,真正地把学习的自交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并在反复的探索和研究中学习知识,快乐成长,让生本之花香飘化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P.197)

2.沃尔夫冈 布列钦卡《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P.78)

第6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 生本教育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内在联系本体论

当今,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已成风潮,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师本教育的束缚。大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方法不甚了解,教师也缺乏指引大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手段和方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均希望能够在教学上进行改革。事实上,研究性学习和生本教育的目的、课程论和方法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本教育走进高校教学改革中已是大势所趋。研究生本教育理念,将之应用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不仅可以完善生本教育理念体系,更可以为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方法和指引,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宝贵的经验。因此,对生本教育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研究,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一、生本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内在联系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进行探究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下创新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1](P73-76)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其目的在于改变以往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开展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生本教育思想则建立在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的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以学生为本,提倡个体本位,一切工作围绕着学生如何好学而开展,强调围绕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2](P60-61)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认真领会生本教育的理念,将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起到建设性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要求高度自主学习的群体,希望在大学教育中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大多受灌输性师本教育的影响,无法进行真正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对于研究性学习并无明确的指向,教师也对学生缺乏正确的指引。生本教育理论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流行的一种教育理论,它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正是解决这一症结的良方。生本教育体系是为学生设计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体系,不仅仅在方向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且探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生本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育的终端,为学生设计的教育是终端设计,考虑到了教育任务的最终完成。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是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构建生本教育体系的共同目的。

二、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本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高等教育由此面临着改革的严峻挑战。当今的高等教育,要求从知识教育向文化教育转变。知识教育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拥有一定自主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大学生更希望能够进一步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现实问题,当其只能学到书本知识的时候,就脱离了活生生的社会,不能随社会发展而前进。由于科学观从知识论向文化论转变,提倡以人为本的文化教育逐渐浮出水面。[3](P14-19)传统的教学模式割断了书本知识与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丰富、复杂的联系,存在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弊端,而研究性学习能以自身的特点弥补这一弊端,因此,被认为是当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主要发展趋向。为了有效地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者纷纷就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中的本体论问题进行了讨论。

在传统的学习模式下,学习中的本体论问题有“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和“双主体说”三种说法。“教师主体说”主要受凯洛夫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主体说”来源于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和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双主体说”则是在“教师主体说”和“学生主体说”对中国的教育产生弊端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中庸学说。在学科学习的背景下,这三种主体说都无法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影响,关心的都是老师如何好教而不是学生如何好学。即使是“学生主体说”,也不过是借学生为中心之名来凸显教师的权威,教师的作用并没有被削弱。研究性学习的出现,导致培养目标的转变,学习观念也开始改变。学校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因为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所有学习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接受才能内化、转变为学生的个体认识。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求知欲望空前高涨,仅仅依靠教师的教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慢慢开始被重视。研究性学习强调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自己的主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体是学生作为“人”所本应享有的权利,而非来自教师的恩赐。只有让大学生自己学,教师进行指点和帮助,大学生才会把全部精力都扑在既富有创造性、自主性,又不离开教育计划的研究性学习上。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协助和导引学生进行自主生命活动而已。因此,时代在呼唤一种新的理念来指导当今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三、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生研究性学习

受前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和中国传统教育思想长期统治中国教育界的影响,以往的大学教学普遍遵循着一种师本模式。师本模式认为,教师好教就是学生好学,教师的作用是将知识完整无缺地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任务是尽可能完整地接受教师传输过来的信息。然而,现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甚至时常处于对立关系。师本模式下的大学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是一种机械式的单向传输形态。整个教学过程是为了教师的好教设计的,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好学设计的。教师和学生处于对立地位,学生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学习,根本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体性。[4](P4-5)无可讳言,这种教学模式在过去发挥了重大作用。但这样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大学教育的目标,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只受到知识教育而没有文化教育,难以解决除书本知识以外的问题,而研究性学习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本教育理念便日渐为大学师生所接受。

生本模式的教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它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习为基调,处处突出学生的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内容,更重视学习的方法;以小组合作为形式,主张合作学习,使学生充分适应在团体中的角色;以探究为归旨,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创造条件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联系人的心灵和智慧的,都是可以让人以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的。生本教育的本质是保护每个学生的内在积极性,挖掘并扩展学生的内在潜能,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利益根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生本教育理念意图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获取、交流和分享信息,发展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指引学生学会和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这与大学生研究性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符合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要求。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开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高校教学由师本教育模式向生本教育模式转变,为大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谭建伟,曹华林.研究性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设计与实施[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2).

[2]郭思乐.木欣欣以向荣: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3]孟建伟.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改变[J].教育研究,2007,(1).

第7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本教育;活跃课堂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讨论、实践等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笔者在教学中力求践行“生本教育”,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理念的更新,注重活跃课堂的构建。下面简单谈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坚持“生本教育”理念,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体会。

一、营建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

传统英语课堂,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重视自身讲授的重要性,忽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忽略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学生的语言实践应放在首位,不能让教师的听说读写剥夺学生语言的训练机会。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轻松氛围学习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发展语言技能,养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生本教育要求教师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敢于开口、乐于开口。例如教师可以用Free talk、英语新闻、趣味故事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如Free talk的有效使用,可以改变“哑巴英语”的学习状况,促使学生开口说英语,给学生增加英语学习的实践量和机会。Free talk话题的选择自主、自由、多方面、多层次等,更给学生提供了说英语、用英语的机会和平台。如可以针对当天的天气情况、学生到校情况、一天的学习情况、身边发生的新奇的人或者事、社会新闻等;也可以针对学习内容而设计话题,如学习Best friend,以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交友的重要性和交友的原则、介绍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学习School life,以My ideal school为主题,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学校;学习Fashion show,展示自己设计的服装,介绍款式、颜色等的搭配;学习Star signs,向学生说说自己的星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乐于学习和展示的课堂中,内化所学知识,运用已有知识,增强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参与度。

二、注重因材施教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每一个学生基础不同,个性差异普遍存在,心理发展也不同,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赋予教师的使命,要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尤显重要。

如对于性格开朗、善于表达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主动帮助学困生,带动小组的学习;对于生性敏感、害羞的学生,应鼓励其开口说、踊跃发言,促其主动参与活动。

因材施教的实施,还应注重层次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练习或者学习任务,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力避“一刀切”、“大锅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好。如学习“反身代词”时,对于学困生只要求知道八个反身代词的词形,掌握简单的运用;对于学优生,可以让他们除了学会反身代词作宾语以外,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反身代词作同位语、表语等的用法,并在口、笔头中熟练运用等。对于Reading的教学,学困生只要熟读,了解课文内容和主要的大意,记住一些四会单词和短语就可以,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产生心理压力,对英语的畏惧之情会越来越严重,对于中等学生,除了单词、短语等基础知识外,还需要背诵重点的段落,并简单复述,对于优秀学生,应该在读的基础上注重实践和运用,注重拓展和延伸。这样不同层次的要求,不会使“差生”对英语望而生畏,不会使优生有感到过于简单而产生轻视的心理。

此外,实施“因材施教”,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多和学生交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疏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观,要求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自主学习能力包罗万象,如课前预习的习惯、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质疑的习惯等,以及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等。如学习“后缀”时,在了解了名词词尾加ful表示“full of”之意,加-less表示“without”的意思,了解了以ful结尾的形容词,其反义词是-less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ful结尾的形容词,反义词都是-less?是不是每一个名词都有-ful形式和-less形式等,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对一些单词的后缀进行拓展性训练,如sleep,end只有-less形式,而beautiful,wonderful,delightful,thankful等没有-less形式等,这样,促使学生学习教材、走出教材、高于教材,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第8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一、生本教育理念及其内涵

通过对生本教育的内涵进行精确把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执行这一创新的教育理念。究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其实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将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增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生为本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变化,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的舞台中全面发展。

其次,要以生命为本,增强价值观教育。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教育,将教育和生命有机的联系起来,能够引导教育向人性化回归,这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是非常关键的。学生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生命的珍贵,同时唤起对生命的责任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对于人生观的培育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发展学生的个性,完善学生人格的过程,是一种不折不扣的生命教育。

再次,要以成长为本,让学生自然成长。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引导的过程,要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就是尊重人成长的规律,不能够跳跃式成长,更不能拔苗助长。生本教育以生命发展为宗旨,让学生按照自身成长规律自然地发展;与此同时,适当的施以引导,及保护学生的天性,又能够及时纠正错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二、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语文课堂与其他课堂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语文课堂既能够提供专业性的工具课程,又在课堂教育的进展过程中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进行引导培养。教师在生本教育中要着力摆脱教授者的角色,让学生掌握最佳学?方法。通过以下几点,教师将会更好的把生本理念落到实处,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更好更快的发展。

1、赛前演讲的互动竞争

小学生天生喜欢竞争,通过对这一特点的把握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在每堂课的开始或者结束时,给学生制定题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向其他同学进行才艺展示。通过这些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通过上台演讲的方式充分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2、联想式教学,开拓眼界

学生的兴趣是能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的联想能力,也就是想象能力,是通过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提升的能力之一。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展开对教学内容的联想,既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能力得到强化。在低龄端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一般都包含了拼音识读以及简单汉字的学习,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获得拼音与汉字的联想识别,包括图片展示、视频体验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快速和牢固的记住所学的知识。中段年龄的小学生,因为已经掌握了较为基本的文字,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展一定程度的文字阅读和最为简单的造句。本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大阅读量,在数量提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有效的记忆主要的知识点。高年级的小学生,教师可以制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形成阅读、写作等的训练,逐步的开始读书感悟的写作,从而继续提升学习和表达的水平与能力。

3、增强互动,取长补短。

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关系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肯定不如学生之间的交流顺畅。小学生之间由于年龄相仿,阅历相仿,所掌握内容也基本一致,所以更加能够体会到彼此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能够看到彼此的长处与不足,从而互相促进,共同进步。现在,已经有很多教师开始让学生互相批改各自的作业,尤其是作文,并模仿老师来给同伴的作文进行批改。通过这种模仿教师的过程,学生既能够提升自身的鉴定能力,又能够客观的发现同伴习作的不足与缺陷,为自己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9篇: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一、以生为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宰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单一的传递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教学模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学生因为某个教师德高望重、德才兼备而心生崇拜,喜欢听他教的课,并努力把这门课学好,引起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可以说学生对一个教师的态度及对这门课的学习态度如何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融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真正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及生活方面,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由之前可能的恐惧害怕变得和谐融洽、民主及亲切,真正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让他们积极主动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学习。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而且要博学,掌握多方面知识,自然而然地散发自己的人格魅力,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

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

要使初中物理教学课堂更生动有趣,物理教师就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物理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需要人类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探索。将初中物理教学转向教学与学生共同探索,教师运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学生会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好奇心,将物理教师固有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打破,使教师更新物理教学观念。教学“声音的传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为什么在夏季的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如果学生的回答与课堂教学内容大相径庭,教师就要给予适当的提醒,如“世界上传播速度最快的就是光”。这就引导学生明白,雷雨闪电是同时发生的,由于声音的速度小于闪电的速度,因此在看到闪电之后,才能听到雷声。当声的传播原理讲完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与声的传播相关的实例。当站在山顶上大声呼喊的时候,就会不断有回声出现,这就是由于声音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受到障碍物的阻挡之后又被传回来。回声越来越小直至消失,这是由于声音越传越远,被阻挡回来的速度越来越慢。此外,一些动物对声音非常敏感,甚至可以听到人类听觉所不能及的超声波。让学生以探索物理知识为媒介,认识世界的万事万物,使物理知识得以灵活运用。物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当然要通过物理知识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让学生自主探索,挖掘科学的奥秘,并充分开发创造潜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

三、物理教学生活化,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物理课程其实是一门非常有趣的课程,它的很多内容是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规律性进行的描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进行观察,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器材对规律进行展示。例如:(1)讲授《光的直线传播》这一节课程时,因为一般来说,中学学生对月食和日食等了解得都比较少,不容易理解,那么教师可以运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简单的模拟,把小朋友玩的皮球模拟成地球,把乒乓球模拟成月亮,然后用小的手电筒作为太阳,进行月食日食成因的展示,这样能够较好地表达教师讲课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讲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三个概念时,先让学生都闭上眼睛,后请两位同学说一句话,请大家都猜一猜是谁在说话?再找班上男、女各一位学生,一个声音特别低沉,一个声音特别尖细,又再另找两个学生,一个声音特别响亮,一个声音特别小声,请学生说说平时感觉这四位同学说话声音有什么不同,然后引入课题:物理学上用什么专用词语区分这些不同的声音?产生这些声音的不同的因素是什么?从学生熟悉的物理现象引出要探索的物理问题,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热情、研究问题的专注。

四、注重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