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免疫组化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免疫组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免疫组化技术

第1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快速免疫组化技术;乳腺肿瘤;细胞学;应用分析;诊断

【中图分类号】R46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6-0059-02

细胞学诊断:细胞学诊断是乳腺肿瘤病理诊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学诊断的特点是将成块组织或者是非成块的组织以及液体标本制成涂片,并将所得到的在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又被叫做免疫细胞化学。英文名称为Immunohistochemistry。另外这种免疫组织化学它是组织化学的一个分支。这种技术一般采用标记特异性抗体或者抗原的方法来对组织内抗原或者抗体的分布,从而来进行组织和细胞原位的检测一项技术。不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这种技术所花的实验的时间比较的长,一般需要4到20个小时,因此这种技术目前已经难以满足快速的诊断的需求。而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技术来诊断乳腺肿瘤细胞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院做出以下研究,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为40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技术来诊断乳腺肿瘤细胞学。对照组的患者也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技术来诊断乳腺肿瘤细胞学。将两种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这些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并服从所有准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为40例,观察组采用快速免疫组化技术来诊断乳腺肿瘤细胞学。乳腺肿瘤患者的年龄在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8.6岁。患者的病龄为1.5~4年之间,平均病龄为0.7±1.2年。对照组的患者也为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免疫组化技术来诊断乳腺肿瘤细胞学。乳腺肿瘤患者年龄在35~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2±9.6岁,患者的病龄为1.5~8年之间,平均病龄为2.5±1.2年。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1.2快速免疫组化技术的仪器的选择:在研究中所有的一抗和相应的配套试剂都是向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购买的。另外阳性对照片也是该公司提供的。

1.3快速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学图片的方法:1将脱蜡切片并放到水中,并使用PAS 冲洗,冲洗次数为2到3次,每次为15分钟。 2.在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中使用新配置的浓度为0.3%的 H2O2[1],放在23°的地方,持续时间为30 分钟。 3.降低非特异性着色的使用,并将正常血清稀释到原来浓度的1/20,将稀释后的血清放在温度为23°的地方,持续时间为30分钟。 4 增加聚合物增强剂,将其放在温度为37°的地方,持续时间为5分钟。并使用PBS 冲洗,冲洗次数为2到3次,每次为15分钟。5 增加酶标抗鼠聚合物,将其放在温度为37°的地方,持续时间为5分钟。并使用PBS 冲洗,冲洗次数为2到3次,每次为15分钟。6使用DAB显示剂,将其放在温度为37°的地方进行染色,持续时间为1分钟。并使用新配置的浓度为0.3%的 H2O2来冲洗,冲洗次数为2到3次,每次为5分钟。7使用Mayer 苏木精复染胞核15分钟,并将其放在温度为45°的水中,等到颜色变为蓝色即可。

第2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中枢神经细胞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CNC)在1982年由Hassoun首次报道和命名,被认为是起源于脑室内的良性神经元肿瘤[1]。CNC是好发于年轻人脑室内的良性肿瘤,较少发生于脑室外。2007年新版WHO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发生于脑室内外的CNC定义为WHOⅡ级,生物学行为属于低度恶性。本文回顾性分析24例CNC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

1临床资料

收集武汉同济医院病理科2012年~2014年间诊断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标本25例。所以标本均经过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3切片,HE染色,免疫组化采用EnVision法,一抗包括Syn、GFAP、NF、CgA、nestin、NeuN、Oligo-2、Ki-67,所以抗体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公司。染色操作步骤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DAB显色,每次均设有阳性和阴性对照。

2结果

2.1一般资料 24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从14~47岁,平均年龄为31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了CT和MRI检查,肿瘤境界清楚,3例出现钙化灶,其中23例位于脑室,1例位于脑室外。肿瘤最大6.5×6×6,最小3.5×2×2。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3例出现记忆力下降,1例出现视力障碍,病程1个月~3年。其中6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

2.2组织学形态 CNC的组织学结构典型且相对一致,肿瘤由一致的细胞成分构成,肿瘤细胞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似,呈一致的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少,可出现核周空晕[见图1],细胞核圆形或稍有分叶,染色质细斑状。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有些区域细胞排列呈线状或围绕血管呈漩涡状。CNC的特征性结构是致密纤维性基质形成的无核岛[见图2]。肿瘤由纤细的血管间质分隔,无内皮细胞增生。24例均无明显坏死出现。

2.3 免疫组化 24例CNC均表达Syn[图3],20例NeuN阳性[见图4],见表1。netin5例阳性,GFAP4例间质反应性增生的星形细胞阳性,NF、CgA和Oligo-2阴性。

3讨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脑室内的神经元肿瘤,比较罕见,发病率占所有原发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25~0.5%[2]。CNC好发于侧脑室,典型者位于Monro孔区域,很少发生于第Ⅳ脑室,多见于年轻人,无明显的性别差异[3]。发生于脑室外的CNC很少见,近几年国内外可见相关的病例报道[4,5]。脑室外的CNC与脑室内的CNC形态相似,但是前者更复杂,且会有变异。CNC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当瘤体较大阻碍Monro孔、第Ⅲ脑室或中脑导水管引起脑积水,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本组资料22例位于侧脑室,1例位于第Ⅳ脑室,1例位于脑室外。年龄14~47岁,平均年龄31岁,男性稍多于女性,无明显性别差异。送检的肿瘤组织多呈灰白色,部分可见出血。

中枢神经细胞瘤是分化好的良性肿瘤,镜下可见肿瘤由小至中等大的一致性小圆形或卵圆形瘤细胞组成,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或点彩状,偶见核仁,核分裂罕见。胞浆少,可见核周空晕,呈蜂窝状,形态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相似。瘤细胞呈片状或巢状排列,瘤细胞间可见致密纤维性基质形成的无核岛区,即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有纤细的分枝状薄壁血管,部分病例血管壁有玻璃样变,但血管内皮没有增生。可伴有出血囊性变及钙化,缺乏坏死。本组研究部分病例可见出血囊性变,3例可见钙化灶,全部病例均未见坏死,1例伴部分胶质细胞分化。

免疫组化Syn是CNC特征性的诊断指标,NeuN在CNC也可以弥漫表达[6,7]。GFAP、NSE及nestin也可阳性,但不是特征性的指标。本组资料Syn100%阳性,NeuN20例阳性,nestin5例阳性,GFAP4例见大血管周围散在的毛细胞样细胞和星网状细胞阳性,可能为间质反应性增生的星形细胞。Ki-67呈低增殖活性,表明该肿瘤生物学行为属于良性或低度恶性,因有部分复发病例的报道WHO将其定义为Ⅱ级。

中枢神经细胞瘤应与脑室内少突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等相鉴别。免疫组化是简单有效的鉴别方法,中枢神经细胞瘤Syn、NeuN阳性,NSE也可以阳性但是特异性不强,少突胶质细胞瘤Syn阴性,GFAP阳性,Oligo-2阳性,室管膜瘤GFAP阳性,NSE及S100也可阳性。通过本组资料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Syn、NeuN高表达,Oligo-2和GFAP低表达,可与少突胶质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相区别。但是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必须同时结合临床病史、镜下所见及免疫组化结果综合考虑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

中枢神经细胞瘤可以出现间变,但是对预后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本组研究有两例出现间变,Ki-67指数升高,完整切除后又做了术后放疗,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所以伴有间变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是否具有更高的复发率仍不清楚。Rades等提出MIB-1(Ki-67)指数大于3%则肿瘤局部病变容易复发和总体生存期较差。

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程缓慢,治疗方案首选手术完整切除,完整切除后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不完全或次全切除的病例,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本组资料6例其中包括伴有间变的2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但随访时间较短会继续随访下去,复发与Ki-67指数的关系有待近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 Hassoun J, Gambarelli D, Grisoli F, et al. Central neurocytoma. An electronmicroscopic study of two cases[J].Acta Neuropathol,1982,56:151-156.

[2] Hassoun J, S?ylemezoglu F, Gambarelli D, et al. Central neurocytoma: a synopsisof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J].Brain Pathol,1993,3:297-306.

[3]Cook DJ, Christie SD, Macaulay RJ, et al. Fourth ventricular neurocytoma: case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Can J Neurol Sci,2004,31:558-564.

[4] Karki B , Tamrakar K , Kai XY , et al.Extraventricular neurocytoma[J].JNMA,2012,52 (188 ):181-187.

[5] Yang GF , Wu SY , Zhang LJ , et al.Imaging findings of extraventricularneurocytoma: report of 3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AJNR Am J Neuroradiol,2009,30 (3): 581-585.

第3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 脱钙条件;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influence by different decalcification conditions on bone tissue antigenicity in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Methods Decalcification was made through 8% nitric acid under microwave, light wave, light wave + microwave Ⅰ and light wave + microwave Ⅱ in bone tissue. Decalcification under room temperature (20℃) was taken as control group. Labelled streptavidin biotin method (LSAB)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applied to analyze and compare stain effects. Results Decalcification time under microwave, light wave, light wave + microwave Ⅰ and light wave + microwave Ⅱ were all short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effects were all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Decalcification condition; Bone tissu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tigenicity

目前,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临床病理鉴别及诊断的重要手段, 骨组织由于含有丰富的钙盐, 因此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自然与常规石蜡切片有所区别, 通常需要先去除钙盐后才可制成比较薄的切片, 然后再进行常规脱水、透明处理等操作[1]。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不同脱钙条件对骨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抗原性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8月骨外科送检的人骨组织, 脱钙液为硝酸10 ml+蒸馏水190 ml制成的硝酸液。Panasonic NN-DF382M光波/微波炉1台, 微波额定输入功率为1400 W, 光波额定输入功率为1050 W, 微波额定输出功率为900 W, 额定输出频率为2450 MHz, 输出功能共分为微波、光波及光波+微波组合Ⅰ、光波+微波组合Ⅱ。微波输出功率为5个调节档, 光波输出功率为单一光波管发光, 光波+微波组合Ⅰ为微波输出时间的30%+光波输出时间的70%, 光波+微波组合Ⅱ为微波输出时间的55%+光波输出时间的45%。

1. 2 方法 将1.0 cm×0.5 cm×0.3 cm的骨组织分别用8%硝酸分别于微波、光波及光波+微波组合Ⅰ、光波+微波组合Ⅱ的条件下进行脱钙。将脱钙后的骨组织常规制成切片, 经复合酶消化石蜡切片后, 运用LSAB免疫组化进行免疫酶细胞化学染色。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微波、光波、光波+微波组合Ⅰ及光波+微波组合Ⅱ的脱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且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骨组织含有大量的钙, 质地坚硬, 一般不可直接进行制片染色, 需要经过脱钙处理的特殊工序。对病理活检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的效果不会构成比较大的影响, 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免疫组化染色抗原性[2]。近些年, 微波辐射技术逐步深入应用到骨组织脱钙、免疫组化染色、抗原修复等, 且效果突出, 特别是EDTA快速脱钙、微波-低温硝酸等技术对最大化地保留脱钙组织的抗原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3, 4], 而光波+微波脱钙到底对免疫组化染色抗原性的实际影响在文献报道中鲜见。

本组研究中光波-微波组合Ⅱ脱钙时间在集中脱钙方法中是最短的, 而室温下的骨组织与切片呈现出淡黄色, 脱钙时间最长。就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来说, 室温条件下的脱钙组织最差, 微波、光波条件下的脱钙组织相对较好, 光波+微波组合Ⅰ、光波+微波组合Ⅱ条件下的脱钙组织最好, 主要是因为微波与光波的双重作用促使了骨组织的钙盐的反应速度进一步加快, 使得过去的常规脱钙方法少至数小时多则几天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以致在短时间内便可完成, 因而最大化地保留了抗原性, 提高了免疫组化染色的效果。

在光波+微波-硝酸脱钙的应用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方面:①微波与光波的双重作用会使得脱钙液温度在短时间内迅速升高, 因此结合预冷降温措施可很好地减轻温度对抗原性的影响[5]。②不宜使用金属容器盛装脱钙液, 且要保证充足的脱钙液量, 通常情况上要达到标本的20~30倍左右, 并要更换1~2次新液。③骨组织厚薄适宜, 5 mm左右为最宜, 以防脱钙时间过长而损及组织形态结构、影响染色效果。

综上所述, 8%硝酸光波+微波组合脱钙时间要明显短于微波、光波及室温脱钙, 且具有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传红, 赖晃文, 唐云, 等.微波快速脱钙及其脱钙液的选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0, 12(4):357-358.

[2]刘海芳. HE染色切片褪色后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研究.中国现代医生, 2011, 49(17):81-82.

[3]熊正文, 李宏伟, 黄勇, 等.骨组织脱钙技术及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研究.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1, 14(3):175-178.

[4]熊正文, 朱光君, 黄勇, 等.骨组织的脱钙及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探讨.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0, 11(3): 347-349.

第4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 肺癌;体腔积液;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抗原修复;退色;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a)-0017-03

薄层液基细胞技术(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新技术,最早应用于妇科宫颈细胞学检查,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随后人们不断将此项技术应用到非妇科细胞学检查[2-4],并与传统脱落细胞学涂片比较,具有薄层、背景清晰、面积小、血液成分少、利于显微镜观察等优点,但在癌性体腔积液TCT检查中存在癌细胞比较散在或细胞团不如传统涂片立体感强等不足。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癌细胞与间皮细胞的鉴别有时很困难,对癌细胞来源及分类更一筹莫展。体腔积液多数混有间皮细胞,常常需要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与癌细胞加于鉴别,并对癌细胞进行分类。IHC染色如果不先经HE染色,则不清楚TCT涂片中是否存在癌细胞或可疑癌细胞(目标细胞)或者TCT涂片是否合格,如果经HE染色而采取不同退色方法,会造成不同结果。有报道使用盐酸、高锰酸钾及草酸等对传统涂片和组织切片HE染色进行退色[5-6]。笔者曾在组织切片上采用抗原热修复方法退色,效果较好[7]。胸水TCT涂片IHC染色,由于每张TCT涂片中的细胞排列是随机的,常规IHC染色针对性较差,往往造成诊断困难,为了准确鉴别间皮细胞与癌细胞以及对癌细胞进行详细分类从而达到确诊目的,本小组采用双重免疫组化(double immunohistochemistry,DIHC)染色,即在一张TCT涂片上,同时显示两种抗原成分[8],来弥补一些抗体敏感性虽高而特异性低的不足,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收集2009年3月~2012年3月秦皇岛市第二医院病理科肺癌伴胸水转移送检病例68例,年龄45~70岁,中位年龄63岁,64排CT均显示肺内占位病变,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腔积液。其中9例有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质硬。经气管镜、穿刺活检或切取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等手段,获取组织学标本,并及时经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切片,经HE染色和IHC染色确定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3例,腺癌40例,腺鳞癌6例,神经内分泌癌9例;同时获取新鲜胸水每例500 mL,采用TCT制片。TCT制片设备为康柏液基细胞制片机及配套耗材,由湖南长沙康柏恩医疗科技公司提供。免疫组化染色抗体选为:TTF-1,CK7,CK14,CK18,P63,P40,CgA,Syn,CR1(柠檬酸修复),CR2(EDTA修复),Vimentin,CEA和MC,常规IHC染色采用ElivisionTMPlus,DIHC染色采用Dou MaxVision,细胞通透剂为X-100,所选试剂均购于福州迈新公司。

1.2 方法

1.2.1 制片

将每例活检组织选一蜡块进行切片,厚约4 μm,分别切12张,裱于防脱载玻片上,60℃烤2 h,经二甲苯、梯度乙醇脱蜡,入水冲洗干净。每个病例抽取新鲜胸腔积液500 mL,立即制片,分取10 mL液体,放入一次性塑料试管,每例取36管,放入低速离心机,15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清液放入洁净试管中留作冲洗液,将沉渣逐一转移到TCT保存液当中,震荡1 min,用制片机制片,肉眼见细胞层较厚时,用同例胸水离心上清液稍加冲洗,使细胞涂层变薄,立即风干固定于95%乙醇液中15 min,取出在60℃烤箱烤15 min,每例制36张TCT涂片。

1.2.2 分组及染色

将每例胸腔积液36张TCT涂片随机平均分成B、C、D三组,每组12张TCT涂片。

1.2.2.1 A组 为活检石蜡切片,一抗选择TTF-1、CK7、CK14、CK18、P63、P40、CgA、Syn、CR1(柠檬酸修复)、Vimentin、CEA和MC,设立阴阳性对照片,按ElivisionTM Plus操作方法完成免疫组化染色,DAB显色。

1.2.2.2 B组 先经HE染色,显微镜下选择合格涂片:细胞排列均匀、基本单层、目标细胞核-浆-膜结构清晰。然后去掉盖玻片,经二甲苯脱胶,梯度乙醇(由高浓度至低浓度)脱二甲苯,最后入水清洗。再将B组分成B1、B2组:要求EDTA修复的为B1组,其余为B2组。现配EDTA液(pH=9.0)按1∶50配置(一份原液和50份蒸馏水混合)适量,放入洁净高压锅中,去盖先加热至沸腾,将B1组TCT涂片放入沸腾的EDTA中,加盖继续加热至喷气2 min,自然冷却;再将配制好的柠檬酸液(pH=6.0±0.1),放入洁净高压锅内适量,开盖加热至沸腾,放入B2组TCT涂片,加盖继续加热至喷气1 min,自然冷却。安全取出抗原修复的涂片,用PBS冲洗。通过EDTA和柠檬酸高压加热修复,HE染色TCT涂片彻底退色。DIHC染色前滴加过氧化物酶阻断剂,以防止由于抗原修复导致的内源性生物素与抗体产生非特异性结合。在滴加一抗前,用X-100细胞通透剂进行处理,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有利于抗原抗体结合。DIHC染色是采用不同颜色的显色剂,显示不同抗原成分,显色遵循先深后浅,胞膜、胞核着深色,胞质着浅色,选择好抗体搭配。本组一抗搭配:MC-Syn,MC-CgA,MC-P40,MC-CK181,MC-CK7或MC-CK14,CR2-P40,CR1-TTF1,CR1-P63。染色采用DouMaxVision方法,BCIP/NBT/AEC显色,其步骤按照DIHC染色要求,设立阴阳性对照片。

1.2.2.3 C组 经HE染色,显微镜选择合格涂片,去掉盖玻片,经二甲苯脱胶,梯度乙醇(由高浓度至低浓度)脱二甲苯,最后入水清洗。用0.5%盐酸及草酸溶液常温退色10 min,入水冲洗。一抗选择TTF-1、CK7、CK14、CK18、P40、CgA、Syn、CR1、Vimentin、CEA和MC,设立阴阳性对照片,在滴加一抗前,应先用X-100细胞通透剂进行处理,按IHC染色ElivisionTMPlus操作方法完成,DAB显色。

1.2.2.4 D组 不经HE染色直接做IHC染色,一抗选择TTF-1、CK7、CK14、CK18、P40、CgA、Syn、CR、Vimentin、CEA和MC,设立阴阳性对照片,在滴加一抗前,应先用X-100细胞通透剂进行处理,按ElivisionTMPlus操作方法染色,DAB显色。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判读标准:着色部位正确,无背景着色,着色对比鲜明,即使有一个细胞着色也视为阳性。B、C、D三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组织病理A组结果比较,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TCT检查广泛应用于临床,包括宫颈液基细胞检查、体腔腔积液、气管镜刷片及灌洗液、肿瘤穿刺液、尿液及脑脊液等。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肿瘤分类起着重要的作用。肺癌伴胸水转移的患者,一般失去手术机会,多采用化疗和放疗。但首先要明确是否伴胸水转移以及肿瘤的详细分类。如果能获得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最佳,但取活检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往往很困难,只有通过胸水检查来明确诊断和分类。前言提到TCT检查较传统涂片有其优缺点,不论TCT涂片还是传统涂片,虽经HE染色诊断,但常需要借助免疫组化染色才能与间皮细胞鉴别和明确肿瘤细胞来源及分类。每张TCT涂片中存在多种形态各异的细胞,包括反应性增生的间皮细胞,有时形似癌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时间皮细胞不但表达CR和MC,还可表达某些角蛋白CK等多种抗原成分。在一张TCT涂片上只用一种抗原如CK(特异性低),不能区分间皮细胞和癌细胞。CR和MC敏感性虽高但特异性不高,文献报道二者敏感性可达100%,Murugan等[9]报道38例反应性间皮细胞增生病例中CR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2.31%。Betta等[10]认为CR的敏感性为98%,陈颖等[11]的研究认为CR的特异性为69.5%,赵维聪等[12]报道CR及MC敏感性为100%,特异性分别为82.1%和17.9%。普遍认为CR和MC的敏感性高,而特异性相对较低且不一致。若一张TCT涂片上的不同细胞分别表达不同抗原或一个细胞不同部位同时表达两种不同抗原,就可以大大增强抗原表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这就是免疫组化双重染色与常规免疫组化染色的区别。郗彦凤等[8]利用BSAP/CD30标记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的R-S细胞是石蜡切片,林秋霞等[12]用PCNA+NF-160的免疫双标记证明培养细胞中分裂神经元是否为成熟神经元是培养细胞,也有报道利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进行细胞双标记[13-14],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但DIHC染色同时采用抗原热修复退色技术在TCT中的应用未见报道。通过对TCT涂片免疫组化研究,发现HE染色柠檬酸或EDTA修复退色做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好、确诊率高,而用盐酸退色常规免疫组化染色次之,未经HE染色的较差。分析其原因,前两种方法,都使用了HE染色,显微镜观察,选出了合格的TCT涂片,期中B组采用抗原热修复方法退掉HE染色,既不损伤抗原成分,又无染料分子阻碍抗原抗体结合;C组经HE染色后选用盐酸和草酸退色,抗原成分遭到一定程度破坏[6],造成部分假阴性,导致确诊率下降;D组是未经HE染色,显微镜下无法选择合格涂片,存在不合格涂片,导致确诊率降低。通过对68例有组织学对照的癌性胸水做TCT检查,旨在探讨液基细胞HE染色联合DIHC染色对癌性胸水进行诊断、鉴别诊断及分类诊断的价值,结果显示抗原修复退色联合DIHC染色为最佳方法,在体腔积液TCT诊断中起者重要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数量很有限的TCT涂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智慧,孙耘田.薄层技术在体腔积液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4):360-361.

[2] 马博文,杨凡.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在非妇科标本中的应用[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0,17(1):63-66.

[3] 陶玉,何松,吉志国.液基细胞学技术在非妇科标本中的应用体会[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9,25(5):559-561.

[4] 岑慧,龙发,李惠,等.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和传统细胞学涂片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全科医学,2009,10(12):1849-1851.

[5] 戴芳,杨举伦,王丽,等.淋巴组织细针吸取细胞HE染片褪色后作免疫组化的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2):178.

[6] 赵天如,江昌新,刘增辉,等.HE染片退色后改作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9(3):186.

[7] 王兴波,任仕俊,陈怀敏,等.抗原热修复退色法在HE切片改做免疫组化染色中的探索[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2, 28(10):1176-1177.

[8] 郗彦凤,白文启,米哲涛,等.免疫组化双标记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起源研究中的应用[J].白血病·淋巴瘤,2007, 16(1):40-41.

[9] Murugan P,siddaraju N,Habeebullah S,et al. Immunohistochemical distinction between mesothelial and adenocarcinoma cells in serous offusions:a combination panel-based approach with abrief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Indian J Patholmicrobiol,2009,52(2):175-181.

[10] Betta PG,Magnani C,Bensi T,et al.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diagnostics of pleur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 [J].Arch Pathol Lab Med,2012,136(3):253-261.

[11] 陈颖,石园,孙路得,等.联合检测D2-40calretinin及HBME-1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8,24(3):337-340.

[12] 林秋霞,阙海萍,吕双红,等.神经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元的诱导分裂[J].生理学报,2004,56(2):130-136.

[13] 杨丽君,韩伟娟,崔红,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技术在大鼠全脑脑片培养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 30(6):817-820.

第5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微波;超声;牙齿;脱钙方法;免疫组化

[中图分类号]R7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6-0955-03

牙体组织结构较为特殊,其硬组织中含有大量钙盐(洛氏硬度值达340)[1],是全身最坚硬的组织,不易切片极易脱片,因此在病理制片过程中首先要脱去其中的钙盐再进行制片,而位于牙体硬组织中心的牙髓为柔软的结缔组织,在制片过程中易受挤压、牵拉而至变形、分离甚至脱落流失,脱钙不佳也会影响组织细胞染色效果或使组织抗原丢失[2],从而影响对病变组织的病理诊断或科学研究工作。因此合适的脱钙方法成为牙体组织制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实验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本实验中对微波、超声、微波-超声联合脱钙法的脱钙效果,及不同脱钙方法对牙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抗原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初步检测,旨在寻找出更适合牙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的脱钙方法。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收集因正畸拔除的健康人前磨牙40颗,患者年龄17~25岁,牙齿完好。经生理盐水冲洗后,入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h。

1.2 仪器试剂:微光波炉(WG700TL20Ⅱ-k6,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KQ118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Ⅰ型胶原蛋白抗体(武汉博士德公司);纤维粘连蛋白抗体(武汉博士德公司);SABC试剂盒(武汉博士德公司)。

1.3 脱钙液配制:10% EDTA脱钙液:EDTA-2Na 100g,NaOH 10g,加双蒸水1000ml于容量瓶中,微加温溶解,调pH值至7.2~7.4[3]。

1.4 方法:40颗牙随机分成四组:微波组(Ⅰ),超声组(Ⅱ),微波-超声联合组(Ⅲ),常温对照组(Ⅳ)。将四组牙分别放入四只250 ml小烧杯内,各加入脱钙液150~200ml。按下列四种方法脱钙:Ⅰ组:将小烧杯放入加有冷水的500ml大烧杯内;置于微波炉中(低档,输出功率150W),脱钙10min后,取出降温5min再进行下一次脱钙,每日脱钙24次。Ⅱ组:将小烧杯放入超声波清洗器中(35℃,150W),脱钙10min,取出降温5min再进行下一次脱钙,每日脱钙24次。Ⅲ组:将小烧杯放入超声清洗器中脱钙10min(条件同Ⅱ组),再放入微波炉中脱钙(条件同Ⅰ组)进行第二次脱钙,如此反复进行,每日脱钙24次。Ⅳ组:将小烧杯放于室温下静置脱钙。注意各组脱钙过程中脱钙液温度以不超过50℃为宜,各组每日更换新脱钙液一次,直至脱钙完成(以大头针无阻力可刺入组织为脱钙完成的标志)。牙齿脱钙完成后,常规石蜡包埋,唇舌向切片数张。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5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经常规脱蜡至水,蒸馏水洗5min×3次;3% H2O2室温孵育10min,蒸馏水洗5 min×3次;室温下复合消化酶消化10 min,PBS洗2 min×3次;滴加BAS封闭液,室温20 min,甩去多余液体;分别滴加一抗(兔抗人Ⅰ型胶原抗体,抗体滴度1∶50;兔抗人纤维粘连蛋白抗体,抗体滴度1∶150),4℃过夜;PBS洗2 min×3次;生物素化二抗室温孵育20 min,PBS洗2 min×3次;SABC液室温作用20 min,PBS洗5min×4次;显微镜监控下DAB显色,苏木素轻度复染,脱水、透明、树胶封片,显微镜下观察。阴性对照片用PBS代替一抗,其余步骤同上。

1.6 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应用HPIAS-2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运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平均光密度值(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测定,取其平均值。图像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s)形式表示。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各实验组与对照组OD值之间进行Dunnett-t检验。各实验组OD值之间进行SNK-q检验。

2 结果

2.1 四种脱钙方法完成脱钙所需时间的比较 (见表1) 。

2.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四种不同脱钙方法免疫组化染色效果存在差异,两种不同抗体染色结果均表明:微波-超声联合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佳,好于其它各组(P

3 讨论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用已知的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相应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从而了解抗原或抗体结合部位和含量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4]。在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及科研工作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免疫组化染色过程环节较多,而组织的脱钙方法是牙体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最关键的步骤之一。如果脱钙不彻底可导致切片破碎甚至无法制片,脱钙方法不佳导致组织抗原丢失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如何快速有效脱钙至关重要。

目前,有研究表明,与其他强酸(如硝酸、盐酸、甲酸等)相比EDTA-2Na是科研中较理想的脱钙剂,尤其是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而微波-EDTA联合脱钙时,则可以明显提高脱钙速度[2,4,10]。也有学者研究发现,超声振动可加增加相互碰撞机会,提高分子平均能量,加剧分子运动降低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度,甚至改变化学反应机理,启动新的反应渠道[5-6]。使用超声波对骨组织进行脱钙,也可取得较好的脱钙效果[7-8]。但超声用于免疫组化实验中牙齿脱钙的相关报道较少。

本研究中,用EDTA脱钙液,采用微波、超声、微波-超声联合及常温下对牙体组织的脱钙情况以及不同脱钙方法对免疫组化染色的影响程度进行了比较。对两种抗体的检测结果均表明:在四种脱钙方法中微波-超声联合组脱钙效果最好,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佳。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微波电磁场作用下,使脱钙组织中排列混乱的极性分子快速转向,并定向排列,在运动、摩擦、碰撞过程中产热使脱钙速度加快;超声辐射所产生的能量可以使反应体系破碎、分散、雾化混合,增加反应界面,打开化学键,反应的进行同时也可引起加热效应等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另外超声波的作用使络合产物和中间体及时离开反应界面,类似高效的机械搅拌[9]。因此可能是当微波-超声联合应用时,通过超声将牙体表面磷酸钙晶体溶解,形成EDTA-2Na和钙的螯合物,超声振动,将牙体表面钙团洗脱,打开更多通道与脱钙液接触,进而更加利于微波脱钙,从而使脱钙时间缩短。另外分析可能是因为EDTA-2Na有萃取某些基质蛋白的作用[11],常温组脱钙时间过长降低了抗原的免疫反应性。而微波组和超声组可能是由于在脱钙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差别,因此其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微波-超声联合组由于脱钙时间的缩短,减轻了脱钙液对脱钙组织的破坏,使组织中的抗原以及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因此免疫组化染色更强。并且,可能是因为该法脱钙更为均匀彻底[3],更进一步提高了制片的质量。

总之,在实验中发现,采用微波-超声联合脱钙,且注意实验中各环节标准化操作,可缩短脱钙时间,获得较满意的染色效果,提高制片质量。但本实验中仅对Ⅰ型胶原蛋白、FN两种抗体的某一选定浓度进行了检测,尚未对其它浓度及更多抗原进行测定,仍存在不足之处,对微波-超声联合法脱钙的化学反应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世凤.口腔组织病理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2.

[2]熊正文,黄勇,胡海霞,等.微波-EDTA快速脱钙技术及其在免疫组化染色中的应用[J].解剖学杂志,2003,26(5):506-508.

[3]刘英群,祝莹颖,王桐.微波和超声对人牙脱钙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6,25(6):707-709.

[4]熊正文.免疫组织化学中抗原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7,26:124.

[5]Said K,Moussaoui Y,Kammoun M,et al.Ultrasonic activation of Heck type reac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Aliquat-336[J].Ultrason Sonochem,2011,18(1):23-27.

[6]Kumar D,Kumar G,Poonam,et al.Ultrasonic assisted transesterification of Jatropha curcus oil using solid catalyst,Na/SiO[J].Ultrason Sonochem,2010,17(5):839-844.

[7]法京,沈强,俞彰,等.超声波骨组织电镜样品脱钙处理的实验研究,复旦学报(医学版),2003,30 (2):117-119.

[8]任智超,王欣,刘宝林.超声波辅助脱钙技术用于猪脱钙骨基质制备的效果评价[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1):1165-1169.

[9]Zabaneh M,Bar R.Ultrasound-enhanced bioprocess.Ⅱ:dehydrogenation of hydrocortisone by arthrobacter simplex[J].Biotechnol Bioeng ,1991,37:998.

[10]任智超,王欣,刘宝林.微波辅助脱钙技术在猪脱钙骨基质制备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1,39(5):762-767.

第6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由于骨髓组织含有大量的钙盐而非常坚硬,不能直接进行石蜡制片,而经过脱钙处理后,才能进行切片、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脱钙过度或不当均可影响上述染色。因此,脱钙时间和脱钙液的选择十分重要。传统的方法用14%硝酸脱钙液脱钙常出现脱钙过度或不足,难以掌握,常造成组织切片不完整、组织结构破坏、细胞模糊不清,以致医生阅片时诊断困难甚至误疹。为此,近一年来,笔者用4%盐酸脱钙液,代替原有14%硝酸脱钙液,进行骨髓组织脱钙,取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也避免了用塑料包埋切片后,不能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的不足。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中山一院2007年全年骨髓活检标本480例。

1.2 方法 第1天:新鲜的骨髓标本立即置于10%甲醛液固定(过夜)。第2天:08:00上班,立即置于4%盐酸脱钙(3.5~4 h):稍水洗。11:30置于70%乙醇30 min;12:00流水冲洗2.5 h,然后转入10%甲醛液补充固定。17:30分将骨髓标本与当天标本一起放入全封闭自动脱水机中脱水。第3天: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出片交医生发报告。

2 结果

与以往用14%硝酸脱钙相比,骨髓切片完整,细胞形态保存良好,染色鲜艳,核质对比清晰,并且免疫组化染色得到的效果较好。见图1~4。将骨髓组织,在固定充分的情况下进行14%硝酸与4%盐酸脱钙的比较,见表1。

3 讨论

过去,骨髓组织制片多采用甲基丙烯酸乙基(HEMA)等特殊包埋剂包埋,不需经脱钙处理可进行切片HE染色,但操作类烦琐也不能作免疫组化染色,因此, 笔者这样脱钙处理进行石蜡切片的技术方法,以满足临床病理诊断免疫组化辅助的需要。常规骨组织脱钙主要采用14%硝酸脱钙,但硝酸对骨髓组织破坏极大,免疫组化染色效果不佳。

实践证明,过去用的14%硝酸对骨髓组织脱钙,具有作用快,脱钙能力强的特点,但由于硝酸是强酸,往往对骨髓组织脱时间不易控制(以大头针能刺入骨髓组织无阻力感为标准来衡量脱钙时间),常出现脱钙不足或脱钙过度等状况。脱钙时间过长,骨髓组织破坏,结构模糊不清或者无法制片;脱钙时间过短,脱钙不充分,骨髓组织较硬,以致无法制造出完整的切片。

医院早上送来的骨髓组织,往往是刚刚穿刺的新鲜标本,固定时间还不够。需要进上步固定过夜,这样做与当天穿刺当天取材制片的比较,切片完整,厚薄均匀,细胞结构保存良好,免疫组化、特染染色效果较好。相反,固定时间不够的骨髓组织,无论在切片、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中,染色效果都不理想。以致病理医生难以作出诊断,拖延了病理报告发出的时间,甚至造成误诊。

由于骨髓组织富含钙盐、纤维支架少,组织具有硬、脆、疏松的特点,4%盐酸脱钙液酸度比硝酸脱钙液酸度比硝酸脱钙液浓度较低,因此采取延长脱钙时间的做法,使脱钙过程缓慢而较持久地进行(脱钙时间一定不能少于4 h,以大头针能穿过无阻力为准,骨髓组织脱钙才算完成)。流水冲洗一定要充分,如果冲洗时间不够,骨髓组织带有酸性,HE染色时胞核着色偏浅,核质对比不清晰,免疫组化假阳性率高。因此流水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5 h。

盐酸会使组织膨胀,而酒精对组织具有收缩作用。因此,脱钙后将组织放入70%乙醇作用30 min,以减低盐酸对组织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比较和实践,用4%盐酸脱钙的方法能使骨组织切片、HE染色、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达到较稳定的效果,达到优质骨髓切片标准有助于诊断,得到到广大病理医生的认同。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第7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免疫组织化学;临床病理

【中图分类号】R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7555[2007]01-0003-03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neuroectodennal tumor,pPNET),是一类向神经方向分化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由于其发病率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差,多呈原始未分化状态,常规切片上病理诊断有一定困难,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及病理医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10例pPNET的临床特点、病理改变及免疫组化表型的分析,为I临床病理诊断提供帮助。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及处理 10例标本均来自我院1996年~2006年的活检标本。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染色,显微镜下观察。

1.2临床资料 10例pPNET中男、女各5例,平均年龄34岁。病变部位:腹股沟2例,腹腔、腹膜后、股骨远端、左肩胛下、右小腿、右下臂、腰部和背部各1例,无特征性临床表现,多为偶然发现或体检发现。

2结果

2.1大体检查 送检均为手术切除标本,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体积由2.0cm×2.0cm×1.0cm~7.0cm×5.0cm×3.0cm。切面实,灰白及灰红色,质软细腻如鱼肉样。部分区域有出血坏死及囊性变,与周围组织境界较清,但未见明显包膜。

2.2显微镜下观察 镜下肿瘤组织主要由小圆形细胞组成,部分为梭形细胞,胞浆极少,部分肿瘤细胞有少许嗜酸性胞浆,细胞境界不清(见图A)。核圆形或卵圆形,核染色质颗粒状,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密集成巢,由数量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小叶状,部分瘤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形成Homer Wright菊形团(见图B),或不成熟的假性菊形团。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常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

2.3免疫组化结果 10例肿瘤细胞CD99均阳性,表现为细胞膜及胞浆呈现棕黄色(见图c)。此外其他神经性标记物NSE阳性6例(见图D),sv阳性3例,CgA7例阳性,Vim阳性5例。

3讨论

3.1组织发生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组起源于神经嵴胚胎残留组织,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最早是Stout描述,1973年由Hart提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的概念。1993年版修订的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中,首次将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列入其中,并归入神经上皮源性胚胎性肿瘤之列。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分中枢型(cPNET)和外周型(pPNET),cPNET主要为发生于小脑的髓母细胞瘤;pPNET发生于软组织、骨、腹膜后、盆腔、胸壁和肺等,包括骨内、外尤文瘤、胸肺区Askin’s瘤和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2000年WHO新分类将其归属于神经系统胚胎类肿瘤,组织学[2]分级为Ⅳ级,生物学行为为高度恶性。以往cPNET十分少见,但随着近年来免疫组化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该病的临床报道正在逐渐增多。

3.2临床病理特点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儿童及青年,一般在35岁之内,本组平均年龄34岁,无性别差异。病变部位有沿身体长轴分布的特点。组织学特征表现为形态一致的小圆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被多少不等的纤维结缔组织分隔成巢团状,瘤细胞常形成Homer―Wright菊形团。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常见出血坏死及囊性变。免疫组化几乎对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记物均表达,CD99作为pPNET的标记物具有相对特异性,阳性表达率为80%~90%,本组10例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

3.3诊断与鉴别诊断 pPNET是组织学形态多样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常规HE切片诊断困难,尤其分化差的肿瘤,很难与其他类型的小细胞恶性肿瘤相区别,必须依靠免疫组化才能明确诊断。对于组织学上有菊形团或假菊形团结构的小圆细胞肿瘤,免疫组化染色CD99及两种以上神经内分泌标记物阳性,并结合临床特点方可诊断为pPNET。目前多采用病理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及细胞遗传学方法联合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外已将基因检测作为诊断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重要方法,在该肿瘤中,85%的病例可检测到EWS―FLI及EWS―ERG融合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诊断问题。鉴别诊断主要应与其他类型的小圆细胞肿瘤相区别。①未分化小细胞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在细胞形态、组织结构上与pPNET相似,细胞排列成巢,但无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神经内分泌标记也可以阳性,但CD99及Vim阴性,而EMA、CEA及CK等上皮细胞性标记阳性。②无色素的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小圆形肿瘤细胞松散排列,电子显微镜下细胞内可看到不同发育阶段的黑色素小体,免疫组化HMB45和S100阳性有助于诊断。③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分化差的肿瘤细胞为小圆细胞,偶见具诊断价值的“蝌蚪型”细胞,免疫组化MyoD1、Des、Vim及其他肌源性抗体阳性,但CD99与神经标记物为阴性。④小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是单一幼稚的淋巴细胞异型增生,细胞小圆形,胞浆极少,核圆形规则,染色质细而密集深染,无明显核仁,瘤细胞弥漫分布,免疫组化LCA及CD20等B细胞相关标记阳性。

第8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关键词】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鉴别诊断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008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exiform fibromyxoma of stomach ZHANG Quan-wu, HE Ying-ying, LIU Jun-ling, et al.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ffiliated Zhengzhou Central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exiform fibromyxoma (PF) of stomach. Methods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immum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ere taken in 1 patient with PF of stomach. Its clinical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were investigated in combination with literature. Results PF of stomach showed main gastroscopic manifestations as polypoidal or intumescent neoplasm. Its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cluded multiple nodular tumor, fusiform oncocyte, mesenchyme with small thin-walled vessels and myxoid stroma, and short fusiform or oval nucleus. Immunohistochemistry showed oncocyte with strong positive Vim, SMA and weak positive CD10 lesion. Conclusion As a rare benign mesenchymal tumor, PF of stomach requires distinguishing diagnosis from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and aggressive fibromatosis.

【Key words】 Stomach; Plexiform fibromyxoma; Differential diagnosis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lexiform fibromyxoma, PF)是罕见的胃间叶性肿瘤[1], 目前国内外文献见34例报道[1-4]。本文研究1例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后发生的胃PF患者, 观察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 结合文献复习, 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患者男, 48 岁, 以上腹部饱胀不适2014年3月17日来诊, 自诉2年前做过胃溃疡穿孔修补手术。胃镜示近胃窦处小弯后壁黏膜下隆起性肿物, 呈息肉状突向胃腔, 表面光滑。大小3.0 cm×2.7 cm, 考虑胃肠道间质瘤可能。术中快速病理示:胃梭形细胞肿瘤, 考虑良性, 待常规切片确诊。手术医师完整切除肿块及周围部分胃壁送常规病理。

1. 2 方法 标本经HE 染色, 光镜下观察;免疫组化采用SP 法, 所用抗体Vim、SMA、Dog-1、CD34、S-100、Desmin、CD117、CD10、β-catenin、ALK、Ki-67购自福建迈新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操作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 1 病理检查 巨检:部分胃壁面积4.7 cm×5.2 cm, 黏膜下见一体检3.0 cm×2.7 cm×1.8 cm的灰白色肿物, 边界欠清, 质地较韧。镜检: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状或隆起性肿物;肿瘤在胃壁黏膜下及肌层呈多结节状生长, 与胃壁平滑肌交错分布, 瘤细胞呈梭形, 束状、编织状排列, 细胞较稀疏, 间质为黏液样基质, 有丰富的薄壁血管, 镜下瘤细胞胞质弱嗜酸性, 胞界不清, 核呈短梭形或卵圆形, 无明显异型(见图1)。

2. 2 免疫组化 瘤细胞Vim、SMA强阳性(见图2);CD10局灶弱阳性;CD34、 S-100、Desmin、 CD117、 Dog-1、β-catenin、ALK阴性;Ki-67阳性细胞约1%。

病理诊断:胃丛状纤维黏液瘤。术后随访12 个月, 未见复发。

3 讨论

2007年Takahashi 等[2]首次报道2例发生于胃窦的间叶性肿瘤, 肿瘤呈丛状生长并富含小血管的黏液样间质, 免疫组化和电镜下显示有肌纤维母细胞性分化, 将其命名为丛状血管黏液样肌纤维母细胞瘤(PAMT)。2009 年 Miettinen 等[5]在报道中根据肿瘤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特点, 将该肿瘤命名为PF。Sing 等[6]认为, PAMT和 PF 均来源于胃间叶组织, 肿瘤细胞形态具有连续的谱系, 一端是肌纤维母细胞, 另一端向纤维母细胞分化, PAMT 以完全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为主, 而PF以纤维母细胞分化为主。WHO(2010) 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采用 PF 这一名称。

3. 1 诊断及鉴别诊断 胃PF罕见, 发病年龄7~75 岁, 平均发病年龄43 岁, 临床表现以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肿瘤多位于胃窦或接近胃窦处黏膜下, 可突向胃腔, 亦可长入黏膜内或突破浆膜生长[3], 瘤体最大径1.5~15.0 cm, 平均5.8 cm, 切面多呈灰白色。镜下肿瘤呈丛状、结节状生长于黏膜下纤维组织及平滑肌之间, 结节大小不一, 边界欠清, 瘤细胞呈梭形或卵圆形, 胞质弱嗜酸性, 核卵圆形或短梭形, 细胞异型性小, 核分裂无或极低(0~4个/50 HPF), 间质富于血管及纤维黏液样物, 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有部分肌纤维母细胞分化, 多数病例 SMA和Vim 阳性, CD10可阳性或局灶阳性。本例免疫表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作者认为, 胃 PF 的诊断主要依据镜下组织病理学表现, 免疫组化标记为辅助。鉴别诊断:①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 CD117、CD34、Dog-1 阳性;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可见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及梭形肿瘤细胞, ALK常阳性;③纤维瘤病:免疫组化瘤细胞核β-catenin阳性。

3. 2 治疗与预后 文献报道多数病例行远端或部分胃切除。本例局部切除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 文献也无复发或转移的报道, 提示胃PF是一种良性肿瘤, 但由于呈丛状生长, 若切除不完全, 有复发的可能[7]。

参考文献

[1] Bosman FT, Carneiro F, Hruban R, et al.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Lyon: IARC Press, 2010:74-79.

[2] Takahashi Y, Shimizu S, Ishida T, et al. Plexiform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stomach. Am J Surg Pathol, 2007, 31(5):724-728.

[3] Wang WY, Li JN, Li GD. 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ur of the gastric fundus: successfu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y endoscopy. J Clin Patho, 2010, 63(6):569-570.

[4] Kim A, Bae YK, Shin HC, et al. 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stomach: a case report. J Korean Med Sci, 2011, 26(11):1508-1511.

[5] Miettinen M, Makhlouf HR, Sobin LH, et al. Plexiform fibromyxoma: a distinctive benign gastric antral neoplasm not to be confused with a myxoid GIST. Am J Surg Pathol, 2009, 33(11):1624-1632.

[6] Sing Y, Subrayan S, Mqadi B, et al. Gastric plexiform angiomyxoid myofibroblastic tumor. Pathol Int, 2010, 60(9):621-625.

第9篇:免疫组化技术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 对23例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进行临床、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观察并文献复习。 结果 恶性间皮瘤的特殊类型包括印戒细胞样型、小细胞型、黏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促纤维增生型。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均表达Calretinin、CK5/6、CK及Vimentin。部分病例CI染色阳性,而HCI染色则阴性。19例电镜示瘤细胞表面见细长微绒毛,胞浆内有丰富的张力微丝及桥粒。 结论 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组织学形态多样,结合临床特征及其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测有助于诊断。需与肺腺癌、胃肠道腺癌、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鉴别。

【关键词】 恶性间皮瘤;病理学;分类;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special types.Methods A total of 23 cases of 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special typ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histologic, histochem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and by clinical,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Their 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were reviewed via related literature.Results 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the special types included signet ring cell type, small cell type, myxoid type, myofibroblastic type, lymphohistiocytic type and desmoplastic type.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neoplastic cells were positive for calretinin, CK5/6, CK, vimentin but negative for CEA. 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at the tumor were positive for CI but negative for HCI.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 of 19 cases showed that the neoplastic cells had the mesothelial-type microvilli, lots of tonofilament and desmosomes. Conclusion The malignant mesothelioma of the special types have persiform histological features. The diagnosis should be establish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and histochemical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It should be differentiated from adenocarcinoma of lung o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alignant lymphoma, leiomyosarcoma, and malignant fibrohistiocytoma.

Key words: malignant mesothelioma; pathology;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恶性间皮瘤(malignant mesothelioma,MM)是一种发病较为少见,预后差的恶性肿瘤,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石棉的广泛应用,MM的发病率在世界许多国家呈上升趋势。以往一般将MM分为上皮型、肉瘤型及混合细胞型,近年来,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广泛开展,尤其是免疫组化、电镜等,对MM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其光镜下组织形态分型也有了新的认识。目前,国内李维华、于国等[1~2]认为MM的特殊亚型包括印戒细胞样型、小细胞型、黏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促纤维增生型等。本文报告解放军总医院1980—2008年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各种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共23例,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用标本均为解放军总医院1980—2008年间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各种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其中手术切除标本20例,尸检标本3例,共计23例。发病年龄17~65岁,高峰年龄35~50岁。组织学类型、性别、发病部位、大体形态、术后生存期见表1。表1 23例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略)

1.2 方法

标本均采用4%甲醛液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 μm 切片, HE染色, 光镜观察。 免疫组化采用SP法,选用抗体有CK5/6、Calretinin、抗间皮抗原、D240、CK、Vimentin、CEA、EMA、SMA及CD68等,均为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组织化学采用胶质铁染色(CI)及先行透明质酸酶消化后再做胶质铁染色(HCI),透明质酸酶购于瑞士Fluka公司。19例新鲜标本离体后,切取小组织块放入3%戊二醛固定,常规脱水、制片,H7000型透射电镜观察。

2 结果

2.1 光镜观察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形态,本组23例特殊类型MM可分为以下几种特殊组织学类型。

2.1.1 印戒细胞样型(Signet ring cell type):(见封4图4)

本组2例均为弥漫分布的印戒样细胞,部分瘤细胞可见空泡形成,瘤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胞核卵圆形,大多数偏位,核染色质粗糙,深染,可见核仁、核分裂象。局部可见少许腺样结构,极少部分瘤细胞相互融合成大泡状,形成不规则腔隙样结构,并可见结构。

2.1.2 小细胞型(Small cell type):(见封4图5)

本组10例,以小细胞性瘤细胞占主要成分,呈弥漫分布,瘤细胞小圆形或卵圆形,胞浆少,核圆形,染色质细而均匀,核分裂象少见。间质内可见少许薄壁血管。可见少许腺管状结构(5例)及假菊形团样结构(6例),并可见有少数混合型瘤细胞(3例)及印戒样瘤细胞(2例)。

2.1.3 黏液样型(Myxoid type):(见封4图6)

本组3例其突出表现是在异型腺管或网状结构间见有大量的黏液样物质。部分区域瘤细胞弥漫成片,其间可见微囊形成。

2.1.4 肌纤维母细胞型(Myofibroblastic type):(见封4图7)

本组3例瘤细胞呈弥漫分布,均为梭形、短梭形;瘤细胞胞浆丰富,呈嗜酸性,似肌纤维母细胞;胞核胖梭形或短梭形,可见核分裂象;瘤细胞间可见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可见少许上皮样分化区域(1例)。

2.1.5 淋巴组织细胞样型(Lymphohistiocytic type):(见封4图8)

本组2例瘤细胞呈弥漫分布,圆形、卵圆形、梭形及短梭形,大小略不等;胞核卵圆形,可见核分裂象;有些瘤细胞胞浆丰富,淡染或粉染,类似于组织细胞。瘤细胞间可见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浸润。1例经反复取材仅见小灶性腺管样结构。

2.1.6 促纤维增生型(Desmoplastic type):(见封4图9)

本组3例其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并形成大量胶原,发生硬化性改变,但瘤组织中仍可以见到胞核异型的瘤细胞,并有裂隙存在。

2.2 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

本组23例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免疫组化示瘤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Calretinin、CK5/6、CK及Vimentin,且均不表达CEA[3~5]。肌纤维母细胞型的瘤细胞还表达SMA及Actin(pan)[6];淋巴组织细胞样型的瘤细胞均表达CD68、S100及α1抗胰蛋白酶,但LCA不表达[7]。CI染色显示印戒细胞样型及黏液样型均呈强阳性反应,而HCI染色均呈阴性,表明阳性物质为透明质酸,而并非黏液。

2.3 电镜

19例电镜下主要可见瘤细胞表面有细长的微绒毛,印戒细胞样型和黏液样型的瘤细胞表面的微绒毛较多,呈蓬发样,而其他几种类型的瘤细胞表面微绒毛较少。瘤细胞胞浆内有丰富的张力微丝,并可见桥粒,(见封4图10)。

3 讨论

1992年,Mayall等[8]根据MM中瘤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的成分中居优势的一种瘤细胞至少占50%以上的原则,经光镜及免疫组化证实,13例MM患者的肿瘤细胞中小细胞超过了90%,并混有少数腺管状及混合型瘤细胞,故将此命名为小细胞型恶性间皮瘤。1995年Kung等[6]报道10例肉瘤型恶性间皮瘤及5例混合型恶性间皮瘤的梭形肿瘤细胞均表达musclespecific actin (MSA) 及smooth muscle actin (SMA),认为肉瘤型间皮瘤具有肌纤维母细胞分化。1988年Henderson等[7]在复习以往的病历中发现3例光镜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但后经电镜检查发现瘤细胞表面有较细长的微绒毛,胞浆内有丰富的张力微丝,并可见桥粒,而免疫组化染色发现瘤细胞对CK、EMA、S100及Vimentin均呈不同程度阳性改变,而对CEA及LCA呈阴性,从而证明肿瘤细胞起源于间皮,由于瘤细胞内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及非典型组织细胞,故命名为淋巴组织细胞样型间皮瘤。本组23例,分6个亚型,说明MM的肿瘤细胞除了双相分化的特点外,还具有多潜能分化的特点。因此,对于MM的诊断不能局限在常规的上皮型、肉瘤型和混合型的分类基础之上,我们认为,虽然特殊类型的出现增加了MM与其他软组织肉瘤和低分化癌的鉴别诊断难度,但只要结合发病部位,配合免疫组化、组织化学及电镜检查,还是能够明确诊断。

3.1 诊断

各类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发病极为罕见,而其病理组织形态表现复杂多样,免疫组化表型又有其特殊之处,给诊断造成很大困难。我们认为以下几点有助于确诊:(1)特定部位。本组23例均发生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2)组织形态。熟悉各种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光镜特点,尤其注意应多取材制片,以找出不同分化的证据。(3)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对间皮特异性抗原如Calretinin、CK5/6及D240等必须一种或多种阳性,CK、EMA、Vimentin和CEA对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另外应注意不同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特点,如肌纤维母细胞型的肿瘤细胞对SMA及Actin(pan)呈阳性表达,淋巴组织细胞样型的肿瘤细胞对CD68、S100及α1抗胰蛋白酶呈阳性表达,但LCA不表达。CI及HCI染色可明确细胞内外均为透明质酸,而不是黏液或糖原。(4)电镜检查。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肿瘤细胞在电镜下均可表现出上皮或上皮分化的特点,细胞表面可见或多或少的细长微绒毛,胞浆内可见丰富的张力微丝,并可见桥粒。

3.2 鉴别诊断

根据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发生部位和组织形态主要需与下列肿瘤相鉴别:(1)肺腺癌,尤其是周围型腺癌并累及胸膜:组织形态上,两者均能出现腺管、状及实性片状结构,并均可出现印戒样细胞及黏液样物质,但MM的瘤细胞表达间皮特异性抗原如calretinin、CK5/6等,而肺腺癌表达TTF1。CI及HCI染色可明确MM的瘤细胞内外黏液样物质为透明质酸。电镜下MM的瘤细胞表面微绒毛细长,其长宽比值(L/W)一般在11以上,而肺腺癌L/W在5以下[9~10]。(2)胃肠道腺癌并腹膜广泛转移:胃肠道腺癌表现多样,其中印戒细胞癌和黏液腺癌在光镜下与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不易区分,但免疫组化可以区分肿瘤来源,电镜下肠源性腺癌肿瘤细胞表面可见短小微绒毛及纤毛,细胞顶部胞质内可见较大的分泌颗粒及糖鄂小体,与恶性间皮瘤也可区分。(3)恶性淋巴瘤:小细胞型恶性间皮瘤的瘤细胞以小圆形细胞为主,核染色均匀一致,分裂象少见;淋巴组织细胞样型恶性间皮瘤的瘤组织内可见大量的淋巴细胞及非典型组织细胞,文献报道3例在光镜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通过免疫组化检测MM的瘤细胞表达间皮特异性抗原,而不表达LCA。(4)平滑肌肉瘤:肌纤维母细胞型恶性间皮瘤的瘤细胞胖梭或短梭形,胞浆粉染或淡染,具有某些平滑肌细胞的特征,并且可以表达SMA及Actin(pan),但电镜下MM的瘤细胞可以找到上皮分化的特征,如少量的微绒毛及基膜,免疫组化示瘤细胞为间皮来源。(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淋巴组织细胞样型恶性间皮瘤的瘤组织中存在大量非典型纤维组织细胞,甚至少数病例中出现Touton巨细胞,并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有相似之处。免疫组化检测及电镜观察可明确组织来源,二者可区别。第1期特殊类型恶性间皮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吴雪辉,等

参考文献

[1] 李维华,许红民.肺及胸膜肿瘤病理诊断图谱[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364-367.

[2] 于国,李维华,于占洋.恶性间皮瘤的病理形态学研究[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1993,9(1);4-7.

[3] Shield PW, Koivurinne K. The value of calretinin and cytokeratin 5/6 as markers for mesothelioma in cell block preparations of serous effusions[J]. Cytopathology,2008,19(4):218-223.

[4] Kushitani K, Takeshima Y, Takeshima Y, et al.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arcomatoid mesothelioma from true sarcoma and sarcomatoid carcinoma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J]. Pathol Int.2008,58(2):75-83.

[5] Lucas DR,Pass HI,Madan SK,et al.Sarcomatoid mesothelioma and its histological mimics:a comparative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 Histopathology, 2003,42(3):270-279.

[6] Kung ITM, Thallas V, Spencer EJ,et al. Expression of muscle actins in diffuse mesotheliomas[J].Hum Pathol,1995, 26(5):565-570.

[7] Henderson DW, Attwood HD, Constance TJ, et al. Lymphohistiocytoid mesothelioma: a rare lymphomatoid variant of sarcomatoid malignant mesothelioma[J].Ultrastruct Pathol, 1988,12(4):367-384.

[8] Mayall FG, Gibbs AR. The histology and immnohistochemistry of small cell mesothelioma[J]. Histopathology, 1992,20:4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