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企业绩效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绩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绩效管理

第1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工作效率;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2016)09-0146-02

1制药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及其发展问题

1.1绩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制药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就造成了制药企业管理不正规、人员管理意识低下、管理人员能力不强,很少有企业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去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比如,有的企业将其他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完全复制过来而不考虑自身情况,也有企业是因为中高层管理人员不支持,这也引发了绩效考核问题。这就造成了执行人员工作的盲目性,最终由领导拍板决定,增加了绩效考核随意性。

1.2绩效管理主观性强,实质流于形式

虽然部分企业想方设法制定绩效管理制度,但因其绩效管理能力有限,且受企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等方面的限制,绩效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员工认为企业绩效考核仅是形式主义,完全感受不到绩效管理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认为只要不扣工资就可以。而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又将绩效管理作为工作任务,完全当成工作内容填制表格就草草了事,考核数据难以反映企业实际情况。可以说,绩效管理随意性较大,绩效与员工能力完全不相关。这样得出的绩效考核结果根本不能作为评判员工优秀与否的依据,也完全违背了企业开展绩效考核的初衷。这从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优秀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于企业长期发展十分不利。

1.3绩效管理认知不足

我国部分制药企业管理层尚未认识到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部门同其他部门之间尚未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培训,其他部门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有效的认识和了解,甚至有的员工将绩效管理看作是领导者的约束和压迫。正是受这种抵触情绪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另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下、管理层错误认知致使绩效管理由实质流于形式,他们不知道如何开展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更谈不上绩效考核结果评价。

1.4考核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完善

完善的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制定、实施、结果反馈及应用等几大方面,而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受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至今仍未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管理工作毫无头绪,尤其是绩效结果反馈工作,很多企业都未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让员工看到考核结果,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及时的加以更正。管理者担心员工对考核结果不满,而刻意回避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的情况也较为常见,而这样小范围的结果公布,完全违背了考核的初衷。还有部分制药企业在绩效管理制度设计上存在缺陷,绩效考核受主观因素影响,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员工工作情况,得不到正确的考核信息反馈,难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

2改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问题的相应措施

2.1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我国大部分制药企业起步晚,中层管理人员缺乏管理经验,管理水平也不高。根据这一情况,制药企业要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知识培训,丰富管理工作经验,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还应积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素养,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岗位说明书,建立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制定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各部门岗位作用,激发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建设。

2.2客观评价考核过程,制定合理的考核指标

针对绩效考核中的主观性强这一问题,制药企业应当从考核指标制定方面入手,严格遵循绩效考核制度开展工作。对于不同岗位,制定考核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工作性质和内容差异,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设计出相适应的岗位考核指标。为了保证绩效考核能够全面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建议考核指标还应将员工品德、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纳入考核范畴,力求各岗位员工“德才兼备”,坚决不用无德无才之人,真正发挥绩效管理工作作用,尽可能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考核指标要对员工的优秀、良好、及格或不及格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2.3加强绩效管理知识宣传,提高员工的认识

绩效管理是当前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重要工具,它与每个部门、每个员工都息息相关,因此,整个企业都应当投入到绩效管理工作中。在不断完善制药企业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不断加大员工宣传和培训力度,让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了解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第一,制药企业管理人员应努力学习绩效管理知识,充分了解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并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企业、部门及员工工作效率的促进作用,建立有效的工作交流沟通渠道,快速有效地解决企业工作问题,快速达成企业目标,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有效利用企业资源,提高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第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培训等方式,让员工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确保绩效计划的顺利执行,发挥督促员工工作的作用,使其能够真正接受绩效考核,快速提升员工能力。

2.4加强考核结果反馈,重视反馈环节

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知识培训,都是为了绩效结果反馈做铺垫,是为了让员工通过反馈了解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因此,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在设计时要进行考核周期设置,并在一个周期结束后向员工反馈考核结果,帮助员工及时了解掌握自身工作问题,提高工作成绩,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和认可度。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做好绩效管理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提高数据信息的利用率和使用价值,帮助员工掌握工作中的症结,及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管理层,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沟通渠道,提升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制药企业管理水平。绩效管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部门上下一致、齐心协力、积极配合,只有建立了有效的上下级沟通,才能够推动企业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结语

如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时期,只有将个人价值最大化,才能够使企业取得有利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而绩效管理就是要充分发掘每名员工的能力,使企业人员能够齐心协力、实现群策群力。因此,制药企业必须要落实绩效管理工作,维持企业长期发展动力,加快自身管理工作建设,创造企业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汤兴,段文轩.企业社会责任及羚锐制药的实践[N].经理日报,2011.

[2]史艳青.医药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第2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以及信息网络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和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趋剧烈,企业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冲击。实践证明,提高企业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绩效管理。因为,绩效管理是一种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方法。绩效管理强调过程管理,注重管理过程中绩效计划的制定、员工之间的持续沟通、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事决策与调整等各个阶段。可以说,它是员工与其主管共同协商、制定、评价工作目标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发展促进其形成—个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2、充分发掘人力资本的潜能,促使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感,使他们工作更加投入;3、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团队绩效;4、通过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建设性的、开放的关系,给员工提供表达自己工作愿望和期望的机会。总之,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个员工的资源来提高组织绩效,即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目的。

二、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但如何科学地实施绩效管理,不同类型的企业遇到的问题各不相同。在民营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其人员素质不高。有效的绩效管理,具体包括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和奖励绩效四个环节。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员工能够按照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故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环节的工作是相对重要的。但是,民营企业管理者现有素质难以承担绩效管理的重任,同样其一般员工的素质也难以配合企业完成绩效管理所要求的任务。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绩效管理实施目的不明确。大多数企业的老板都希望通过绩效管理达到客观评价工作业绩、保证公司各项目标实现的目的,但这些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工作,如规范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决策机制等,单单靠绩效管理是无法达到这些目的的。绩效管理要结合企业实际发展需要而设定,不能超越企业实际所处的阶段而盲目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

(二)高层管理者素质不高,影响了绩效管理计划的制定。一些早期的民营企业家文化基础普遍较差。企业扩展后,其现有文化水平和管理经验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求。同时,中层管理素质不高,影响了绩效管理计划的执行。管理员工的绩效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个过程。在民营企业中,特别是乡镇民营企业,员工的来源决定了员工的整体文化素质以及业务素质,尤其是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亟待提高。在企业本身缺少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员工与中层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必然使企业处在低绩效状态中。

(三)绩效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民营企业把绩效考核当成绩效管理的全部工作,在考核之前没有和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过多关注员工现在是否遵守行为规范,是否实现既定的目标,忽略了未来的发展和变化。这种考核方法大多表现为静态的,而不是根据新形式需要而动态发展,当然其考核结果也不足以与员工晋升、提薪、奖励、调动、培训等挂钩,也无法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信息反馈机制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最终导致绩效管理工作的失败。

(四)绩效管理随意性强。受到家长式领导风格影响,在具体的评估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随意性突出,评价标准相当模糊,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常常凭企业主的意志和个人喜好设计。且整个体系缺乏科学性,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企业员工对评估系统的建立缺乏参与,很少有人会去认真了解公司的绩效评估系统,更不敢质疑公司的员工绩效评估系统,无论是对评估结果不满或是对评估系统有意见,也都不大会提出来。

(五)业绩和激励驱动乏力。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不规范,且没有正常的评价机制,使人们的工作不全是以业绩为导向的,没有形成以业绩为驱动力的良性发展模式,大多数人都把功夫花在如何与老板搞好关系上了,业绩自然就退至二线了。在激励杠杆上,大多数民营企业目前的激励杠杆尚未发挥明显作用,虽然目的是为了激励,但给员工的感觉却不是这样,说明目的与手段不统一。

(六)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采取回避应付的态度。作为绩效管理实施的主体——各部门管理者,或不参与绩效管理的过程;或对考评制度不信赖、执行不力;或因评估者缺乏执行技巧的训练,使绩效考评结果缺乏信度和效度。

(七)考核指标不合理。民营企业设立HR部门,并开展绩效考核方面的工作,由于HR及绩效管理方面的专才还比较缺,许多HR的工作是由相关人员兼的,专门招聘过来做HR的人也往往缺乏实际的经验,加上企业制定目标时也往往想当然拍脑袋的比较多,目标本身没有得到执行者的认同,造成了许多考核指标的设定不合理。考核指标设定的一个基础是良好的目标管理。

(八)缺少正面企业文化支持。文化多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行为,文化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些企业定了制度却得不到执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负面企业文化的影响。比如,现在有的企业不管定什么规章,员工都是一副满不在乎没什么的性情,心里在想:不知又搞什么花头了,这种低诚信、低忠诚的企业文化,是由于企业充满了类似定了白定、说了白说的经历后,慢慢积淀而成的,这种阻力是巨大的。

(九)考核的结果不注重反馈。反馈是绩效考核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考核者不愿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担心反馈会引起下属的不满,在将来的工作中采取不合作态度。考核者本身没有反馈意识,没有真正了解人力资源考核的意义和目的,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对策

由于我国民营企业的特殊成长经历,使其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采取绩效管理的办法来进行企业管理存在许多困难。因此,对于已经完成原始积累,且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来说,要实施绩效管理,必须从多方面创造条件,不断完善。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实现由家族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才能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二)建立接纳与运用绩效管理的组织文化。美国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局提出了绩效金字塔概念,强调员工绩效必须在组织绩效下规划。也就是说,一旦将组织绩效管理理念带入,整个员工绩效评估工作就要从组织角度出发设计,方能确保个别工作绩效的加总可达成组织的战略目标。根据绩效金字塔概念,组织绩效管理应该紧密地受到组织战略管理的引导,人力资源绩效管理是最下游的管理工作,即组织战略组织绩效体系员工绩效管理体系。为了体现员工绩效管理战略思考的精神,员工绩效管理的制度设计和方法,至少必须遵循目标导向、分权导向、沟通导向、规范化导向的原则。

(三)在全体员工中大力宣传绩效管理理念。民营企业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应把绩效管理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做好各个环节的相关工作;将绩效管理工作与企业的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与建设高绩效的企业文化相结合。做好上述工作,有助于企业员工绩效和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

(四)应明确制定绩效计划目标。绩效目标的制定是整个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绩效管理循环的开始。在这个阶段,部门领导和员工在一起,就员工一个考核期内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考核衡量的标准,以及需要上级的哪些支持等方面进行充分的沟通,以帮助员工从自身的角度去理解企业的经营目标,找到正确的工作路线。首先,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要确定整个企业的绩效目标,然后传达和分解给下一级的管理层,这一层的管理者要根据自己部门的职责,明确帮助企业达到这些目标自己应当实现哪些目标,完成哪些工作任务。目标确定过程依此传递和分解下去,直到企业中所有员工都能够确定帮助公司实现总目标的个人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为止。这些目标就成为对企业员工的个人绩效评价的标准。其次,绩效计划的制定是一个将阶段性目标与员工岗位职责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绩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必须涵盖员工70%到80%以上的工作,避免用一两个简单目标作为对员工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全部内容。

(五)规划设定合理的可量化的指标。绩效指标是用来评估员工、团队或小组工作绩效的标准,亦是组织为达成战略目标,对团体或个人所作的要求。一般来说,绩效指标有三大类型:一是特征性指标,主要着重员工的个人特质,如忠诚性、可靠度、沟通能力、领导技巧等;二是行为性指标,着重员工如何执行工作,如客户服务、超前创新、积极主动、团队合作;三是成果性指标,着重的是团队或员工完成的工作,如工作时间、任务完成量、销售额等,行为目标支撑结果目标。前二者偏向个人绩效评估,后者则个人绩效评估及团队绩效评估并重。行为考核的使用与结果考核的使用是相互独立的。在经理人员需要对员工进行指导并且具备这种能力的条件下将使用行为考核;在经理人员需要为员工的绩效结果提供一个合理的证明时将使用结果考核。企业要结合自身管理的实力、组织文化和员工的素质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绩效评估指标设计要避免指标不明确,要根据企业战略、重点业务和关键业绩指标(KPI)层层分解,以行为和结果为导向,尽量设计简单而数量少的量化指标。在指标设计过程中,必须经过各层次员工的充分沟通,形成一致共识。同时,面对企业环境的激烈变迁,指标的设计与衡量方式也必须不断加以调整与创新,突出岗位创新在指标体系中的比重。

第3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绩效 绩效管理 考评

1.概述

企业激励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的前沿和热门课题:激励设计理论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迅速、成果显著,现代管理科学在企业管理激励方面的研究日益丰富,组织设计理论、行为理论等都是在管理激励目标下发展起来的分支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马斯洛、弗鲁姆、麦克莱兰、洛克、等诸多学者的研究与发展,管理激励理论日益丰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构建企业的绩效管理框架,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2.1考评指标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绩效指标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缺乏整体的协调性;二是指标设置不够精练,表现为指标过多过繁,缺少重点,导致KPI成了PI,无法形成有效考评;三是实现指标的难度不统一,使被考核对象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产生了竟争的不公平性,也就大大地打击了大家完成目标的积极性。

2.2权重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企业进行日常考评时,管理部门的考核作用在考评中被同化,每个管理部门的考评权重分配不科学,无法体现管理部门的实际管理职能。

2.3考评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考评周期不合理。有些指标不适合按月考评,比如费用指标;二是考评结果无法真正体现被考核对象在管理方面的进步。

2.4绩效考评工作的信息沟通不畅

考评指标的确定、考评方法的执行、考评结果的形成,都是由实施者来完成的,从而造成考评工作的信息沟通不畅,容易造成被考核者对考评结果不服气和不理解,久而久之形成不满情绪。

2.5侧重个人考核。实际绩效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偏重于对个人的管理,而忽视对部门、对团队甚至是对企业的整体考核,将个人与团体的绩效管理割裂开来,互相不产生关系。

3.绩效管理指标设计

目标管理是最受欢迎、应用最广泛的系统管理模式之一,自50年代提出以来,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了很大发展,以重视成果的管理思想为基础,由成果的生产者,包括主管人员和下属共同参与制定一定时间内每个人(包括上级和下级)必须达成的各项工作目标,明确相应的职责权限,每个人都朝着这些目标,自觉工作,自我控制,并定期进行考评评价,实行反馈,管理人员以有效实现预定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一种体制和方法。目标管理的主要特点有:①以整个组织的成果和成功为中心,即体现整体最优的原则。由于组织内存在不同的管理层次,人们的见识水平也不同,这些也妨碍着组织成员自动地为总目标奋斗。解决的办法就是以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对组织最终成果的贡献来评价他们的工作,从企业总目标的需要出发,制定各部门、各岗位的目标。②层层、处处、人人、事事有目标,即体现相关性和层次性原则。对战略、战术目标、年度目标和部门目标、个人目标进行层层设定计划。③制定过程中体现综合性原则,即每个管理人员都要参与制定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见图1。④强调自我控制和自我实现。通过预先设定目标,适当授权和及时的信息反馈,推动各级管理人员及员工实行自我控制。

在这里应当应用到关键指标,也就是我们经常说起的KPI(key process indication),KPI指标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实施定量考核,而且必须是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这样才可能建立一个完整的KPI指标体系,核心是要建立一套与企业发展相关,有提示、警告和监控作用的指标体系。通过KPI指标,可以把实际生产中产生的指标值与设定的目标值进行标准的评估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得企业在未来可以实现更好的生产及发展。要求企业,应以企业总体目标为中心,建立统一的考评指标体系,层层分解,确定各业务组织的考评指标,从而确保与企业整个战略目标的一致,力求考评指标精练、重点突出,便于量化考评。采用对偶加权法,引入“贡献系数”概念,建立新的考评模型,引导企业管理进步。

3.1绩效指标的设计原则

3.1.1科学性原则。设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时,要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考评指标体系能够在基本概念和逻辑结构上严谨、合理,抓住考评对象的实质,并具有针对性。

3.1.2系统性原则。对考评对象必须用若干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是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有的指标之间有横向联系,反映不同侧面的相互制约关系;有的指标之间有纵向关系,反映不同层次之间的包含关系。同时,同层次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的界限分明,体现出很强的系统性。

3.1.3通用可比性原则。通用可比性指的是考评指标体系和各项指标、各种参数的内涵和外延要保持稳定,用以计算各指标相对值的各个参照值或标准值应当是不变的。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则找出共同点,按共同点设计考评指标体系,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调整权重的办法,综合评价各对象的状况再加以比较。

3.1.4实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指的是实用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内容要客观明确,要简化、方法要简便,信息及数据易于采集且准确可靠,整体操作要规范核的尺度应尽可能细化。

3.1.5目标一致性原则。这一原则是在选择绩效评价指标时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这种一致性不仅包括内容上的一致性,同时还包括了完整性的含义。评价指标应该能够完整的反映评价对象系统运行总目标的各个方面。

3.1.6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的原则。

3.2绩效管理指标设计方法

主要采用对偶加权法,测定各部门在考评体系中的权重分配。

P=(∑fr-0.5N)/Nn

式中: P为某部门的频率

R为某部门的等级

第4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关健词:绩效管理;企业战略;平衡计分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2

在飞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激励的竞争环境下, 所有的变化和竞争对企业的管理层提出了挑战。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战略决策, 但是正确的战略决策同时还需要真正内化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层细化和落实战略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对战略执行情况的监控机制,必须要做到战略导向,才能使绩效管理为企业战略落地保驾护航,才能使企业在激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信息技术、人才、企业口碑等无形资产对于创造企业的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也对在频繁变化中的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绩效考核,特别是国内的绩效考核,虽然在这些年内日渐成熟,但就适应新形势和新挑战方面仍略显不足。本文旨在讨论在新环境下,企业的绩效考核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探讨两个方面:一是绩效考核必须是战略导向以及如何做到战略导向;二是绩效考核如何作为企业战略的监控机制,反映战略执行的情况,为战略调整提供依据,甚至引发变革。

首先,绩效考核要保证战略导向,就必须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上体现出战略导向。但是,建立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绩效考核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误区。第一,并非所有的绩效指标都是关键性的绩效指标,即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真正的KPI指标必须是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战略性优势的指标,也就是企业战略的量化体现。第二,企业的KPI设定不应该只来自于财务结果。财务数据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容易诱使企业追逐短期利益,而忽视企业长期的发展,既不能反映战略的实时执行情况,也不能作为战略调整的唯一依据,不足以体现企业的战略导向。第三,企业的KPI设定不能只针对单一职能部门或者单一组织。企业战略也是基于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制定的,侧重单一部门就人为地割裂了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打破了企业战略的整体格局,不可能成为战略导向性的KPI。第四,企业的KPI设定不能只侧重于企业内部相关利益团体,同时也要考虑外部相关利益团体,如客户、市场和社会等。因为企业战略制定都是综合企业内外部相关利益团体的决策结果,忽略了外部利益团体的KPI设定必定不能体现战略导向性。

其次,成功的战略导向的绩效指标,必须要体现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只是单纯几个指标,而是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制定的带有指向性的,一系列度量标准、部门目标,并且根据其重要性进行加权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地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的情况,以及战略执行的情况。该指标体系将高层的企业愿景、战略目标转化为各个可执行、可量化、可控的运作目标,并规定如果测量指标、如何进行控制。通过经理与员工的双向沟通所设定的KPI,被认为是员工与经理之间的一个契约,彼此接受并且承认员工当年的工作任务、职责及所要完成的目标。因为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是企业高层结构化地将企业战略向下传递沟通的过程,使得不单单只有中高层了解企业的战略和发展方向,同时让员工更好地理解企业战略,更好地将自身工作的贡献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率。第二,成功执行企业战略,就必需根据企业战略,将具体目标的完成时间和责任和权力明确分配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因为企业的战略通常是抽象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执行战略的措施的具体化。而绩效考核指标就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具体业务目标,由各个部门经理来承担的部门目标。部门目标又必须经过细化,体现到部门日常的关键业务活动中,并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考核指标上。同时,这些考核指标即员工的KPI的完成度与员工的薪酬福利相挂钩。只有这样,企业的战略才能真正深化到每一个员工当中。

在众多KPI绩效考核方法中,平衡计分卡,自1990年由罗伯特·开普兰和戴维·诺顿开发以来,无疑是被广泛认同和推崇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之一,已在全球众多组织内得到成功应用。平衡计分卡很好地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可操作可衡量的行动,从多个角度(财务角度、客户角度、内部流程角度和员工的学习与成长角度)强调企业既要看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设置均匀的衡量指标体系。同时,平衡计分卡很好地将企业战略的各个连接和价值链体现出来,避免针对各个部门单独制定KPI所造成的“孤岛”现象,更加明确了企业最关键的战略核心,因果连接和管理流程,提高各部门的协同作用。首先企业必须要确定清晰的战略,并且制定战略图来说明企业战略,并将其有效地与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员工和管理层沟通。然后,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可操作的行动,建立起供员工沟通的战略管理平台,即平衡计分卡管理系统,维护其正常运作。与此同时,建议企业可同时成立一个绩效管理项目,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跟踪,监控企业战略的完成度,并保证平衡计分卡的设置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这也就提出了绩效管理如何对企业战略进行监控的问题。

一个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应该要包含反馈机制,即对于指标的计划和衡量,以及指标完成度与目标之间差距的分析。这个过程也就是绩效管理对于战略的监控机制。首先,企业应该建立一个绩效考核机制,对于绩效考核指标进行定期跟踪。传统的年度绩效考核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即年初设定的目标,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变得不可行,或者标准需要调整,常常会遭到抱怨,或者因效果欠佳而被忽视。又者,即便年中出现问题,在年底发现再做调整也为时已晚,并不能起到绩效管理对战略执行的监控作用。因此,绩效管理不仅要有反馈机制,更要进行定期频繁地跟踪,对所产生的偏差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根据高层管理团队的分析做出必要的调整。比如对所有指标进行月度或者季度更新,对比年初设定的目标,根据完成情况进行优秀、达标和未达标进行分类。特别是对于未达标的指标,需要召集责任人和相关部门进行讨论与分析,发现未达标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对策描述,包括目的、效果、投入及相关联问题的措施等详细描述。然后对于对策作出具体的实施计划,即计划的时间表、阶段性目标及其负责人。最后,对该计划预期的结果进行预测,并测算可能造成的影响。由此,通过对KPI指标的全面监控,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及时进行检讨,找到企业经营中的“短板”,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

出色的绩效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这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的持续性保持一致。在内外部市场条件都处于迅速变化的环境中,企业可能由于国家的规章制度或政策导向发生变化,或持续的内部变化引发的对于质变的渴求,又或者原先的战略目标无法实现等情况下,促使企业战略的改革。在这种情况下,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帮助确立明确的改革方案。这是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危机管理而引起的紧急变革会导致其他问题的出现,管理者急于救火却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导致恶性循环,反而增加了战略执行失败的可能性。反之,由于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反映的是企业战略在操作层面的具体实施结果,能够更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所在,区别健康的指标及正确的业务目标与不合理的、需要调整的战略目标。同时,对绩效管理的长期跟踪所获得的数据和偏差原因分析为变革的方案的提供经验支撑,帮助管理者明确改革的方案。

总之,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就是要驱动员工去做重要的事,去做为企业创造价值所应做的事,反映和评价企业战略的达成情况。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是由一系列对于企业战略执行有关键性作用的、可量化的指标组成的,能够切实反映企业的价值链,体现各部门之间协同作用,为员工所认同的体系,特别是平衡计分卡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体系对企业业绩和竞争状况加以综合评估,是有效实现企业目标的战略管理工具。该体系为企业战略执行情况提供了监控机制,通过定期地对指标进行跟踪,分析与目标的偏差,了解和掌握企业战略的执行情况,并及时作出调整,为企业变革提供的明确方案。

参考文献:

第5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1.1指标建立与企业实际情况脱离

中小企业中绩效管理应该以组织的战略服务为出发点,这一点也决定了组织长期的绩效。企业中的一切经营性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服从于企业整体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服务。绩效管理实际上就是制定绩效计划﹑进行绩效考核﹑对绩效进行控制以及反馈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促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更好的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服务。在中小企业的绩效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比方说指标设立的过于简单,评估的招标没有进行量化等等。虽然这些指标的制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局部利益与工作的改进进行一定的指导,但是在并没有对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考虑,比方说没有考虑其位于动态发展程度比较高的阶段。中小企业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抓住业绩目标,考核指标针对不同员工进行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会指导员工的行为,向组织战略目标的方向迈进。

1.2绩效评估存在不合理性与不公正性

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不公平性,在评估进行中评估者的主观意愿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此外评估者的行为还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比方说刻板印象﹑晕轮效应等,都会使考核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员工不是很满意本单位的企业绩效制度,还有一些企业中的员工完全不了解本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标准与过程。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中小企业中的高层管理者只是单方面制定绩效考核的目标,员工几乎没有机会参与绩效考核目标的制定,所以确定绩效目标的时候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认同度,所以员工对于绩效评估的过程缺乏一定的热情。

1.3绩效考评体系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很多中小企业对国际上的绩效管理方法非常热衷,一些企业甚至生搬硬套国际上现成的绩效考评体系,他们不顾这些绩效考评体系与本企业之间是否相符,对考评对象﹑组织文化﹑战略规划等因素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考评的周期不合理,一些中小企业的考评只靠印象和记忆,这些因素都是不利于企业绩效管理正常进行的。

2中小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2.1及时更新企业的绩效管理观

一些中小企业中绩效管理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的重要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理念认识的不透彻。要使绩效管理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应该将高层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理念的认识问题搞清楚。高层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不能将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不断提高企业的绩效,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员工的工作能力。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上至高层领导,下至企业员工,都应该认识到自身在绩效管理中承担的责任,使企业中的人员都能将绩效管理作为他们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

2.2绩效管理体系应该得到不断的完善

中小企业中应该建立起立体的绩效管理体系,就是说企业中的所有人员都要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清晰的认识,在企业中形成一个独特的业务流程,这个流程包括企业的提供价值与沟通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到选择价值,将过去的绩效与将来的绩效进行动态的结合,从而体现出绩效管理体系的独特性,不断对绩效管理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完善。

2.3企业文化应该以绩效为导向

在中小企业中应该建立起一种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相一致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创设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建立起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高绩效的企业文化应该鼓励员工工作丰富化,不断满足客户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的潜力。上面讲到的成效都要求我们在中小企业中建立起一种与绩效管理系统相融合的高绩效的企业文化。

2.4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离不开健

第6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绩效管理 员工激励 激励机制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与员工就工作目标和如何实现工作目标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通过连续不断的沟通来保证目标顺利完成的过程。绩效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的重视,许多企业中引入了绩效管理,但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绩效管理既未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也没有实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甚至导致员工的不满,使得组织的凝聚力下降。只有发挥绩效管理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实现提升员工个人绩效和企业整体绩效的目标。

一、员工激励机制失效的原因

(一)绩效管理系统的缺陷

1、考核方法缺乏针对性

必须明确的是,适用各种情况的通用手段是不存在的,一般是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绩效管理中,考核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上也一样遵循这个原则,但实际上企业往往存在“按部就班”的现象,实行这样的绩效管理方法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

2、绩效指标设置不合理

管理实践中,为了保证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整,通常在绩效管理中采用的绩效指标会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组织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和思想觉悟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实行绩效管理,应该把关键的指标抓住,针对不同员工的特点建立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将员工的行为逐步引向组织的战略目标方向。繁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绩效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的满意度,对员工行为的引导会产生消极影响。

3、考核人员的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培训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因为考核人员的因素导致考核结果失真,不能保证公平、公正,从而不能对员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许多企业中的管理者往往都认为,考核不过是给下属打分而己,并不复杂,而实际上,如果考核人员没有经过良好的培训,就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二)认识的局限

很多管理者把绩效考核混同于绩效管理,事实上,“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最本质的差异是前者致力于“对绩效的考核与评价”,而后者则致力于“对绩效的改进和提高”。因此,绩效管理不是每月、每季、每年度末例行性的考评打分、人员排序、评选先进,这些环节仅仅停留于绩效考核而不是绩效管理。以这个考核结果为基础采取的员工激励就存在缺陷,不但没有调动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反而打击了真正在工作上表现很优秀的员工的积极性。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循环,绩效考核仅仅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核心环节而已。绩效管理循环始于绩效计划,经过绩效实施、绩效考核、绩效总结,终于绩效提升,而提升后的绩效又成为下一个循环的始点,是一个不断提升的闭环。

(三)实施过程的错误

1、机械地执行和套用绩效管理循环

通常一个正确的绩效管理系统应该按照“制定绩效计划绩效沟通与辅导绩效考核与反馈绩效诊断与提高”这样的循环来设计和推行。有的企业为了规范绩效管理,根据循环系统设计出种类繁多的表格,比如各种考核标准、表格、员工沟通反馈签字、主管评语、职业发展计划、绩效改进计划等,有的甚至完全脱离本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机械地、呆板地套用绩效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难以提高企业绩效,反而让考核人和被考核人感觉是一种负担。

2、追求短期绩效,忽视长期绩效

管理上常说:“管理无常势,业绩论英雄”。然而,在许多企业在实行绩效管理时完全以业绩的结果论英雄,管理者关注的主要也是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员工的薪酬待遇等都与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挂钩。至于这些财务指标的实现方式,企业并不关心。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做法,短期可能有效,但根本上忽略了员工和企业的长期发展。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平衡计分卡原则已经被广泛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应充分加以应用。在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平衡计分卡原则,企业的绩效指标体系应包括财务指标、客户指标、内部运营指标和员工发展指标等在内的指标。通过指标之间综合考核和制衡作用,实现绩效管理所要达到的目标。

3、忽视员工和高层管理者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全体员工,整个绩效管理运行的情况应充分让全体员工了解并认可。如果员工对绩效管理制度不了解,不知道企业的考核程序、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的用途,那么员工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去改进工作和提升工作效率,绩效管理也失去了意义。绩效考核比较敏感,直接和员工的切身利益相关,如果员工被强制划分到某一比例之中或者末位淘汰,就会引起员工的不满,绩效管理无法切实推行下去。在企业内部强调绩效管理,高层管理者在企业不同层面做好动员、宣传,营造推行氛围,才能保证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

二、解决激励机制失效问题的对策

(一)认识上的正确定位

管理人员不应简单地把绩效管理看成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一项常规工作,而应该考虑如何利用绩效管理的循环来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应该正确使用绩效管理,而不能抱着一种“应付”、甚至是“抵制”的心态来看待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部在设计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应该先了解公司的发展战略,然后从公司发展战略着手考虑利用绩效管理来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达成。在绩效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更应该考虑如何来使其更好地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服务。另外,在设计绩效管理系统的时候,应更多地考虑如何“提升企业的业绩”、“提升部门的业绩”、“提升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的业绩”,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考核员工这个层次。

(二)持续的绩效沟通

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应该是贯穿始终的。考核者与被考核者持续不断地双向沟通是一个企业绩效考核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企业科学绩效管理的灵魂所在。在执行过程中随时保持沟通和反馈,对被考核者而言,让被考核者了解考核的目标、执行状况、考核结果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信心和斗志,也使被考核者的个人绩效与部门绩效相一致。使得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地开展。

(三)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绩效考核并非一成不变的模式,企业采用怎样的考核方式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企业基础管理完善,员工整体素质较高,考核周期可以相对长一些;反之,考核周期可以适当缩短。在确定绩效考核关键指标方面,企业也要在征求员工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其运营方式、工作任务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可衡量的指标体系,以增强关键指标的可操作性。在绩效考核时,要根据当初与员工一起制定的关键绩效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绩效管理过程中与员工的沟通以及观察记录的信息资料,对员工的绩效表现做出公开、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

(四)建立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和评估指标来源于组织战略,它把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转化为有形的目标和衡量指标。平衡计分卡反映了财务、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在绩效考核中也推行这个制度,旨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改善企业的内部营运环境,以便更好地发展企业。

(五)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绩效管理优于其它形式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到具体操作的每一步中,并赋予了它新的涵义。比如让员工参与制定计划,进行自我考核等方式都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如果没有“以人为本”的思想,管理者很难发自内心地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很难大胆地授权,很难想到将激励与辅导、培训等措施统筹结合,以满足员工的发展需要,而员工也不会诚心地参与到企业、团队的建设中去。“以人为本”作为绩效管理的思想精髓,应当贯彻到绩效管理的始终。

参考文献:

①范殿红.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4):102

第7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绩效管理;战略导向

一、我国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物流企业呈发展趋势,在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之所以取得大的发展,不仅有来自市场经济本身的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优良的环境与政策。然而,即便我国物流企业近几年有了飞速的发展,但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我国物流企业绩效管理普遍存在滞后性

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的绩效管理都存在滞后性,依旧停留在事后考核、“秋后算账”的阶段上。当员工完成工作之后未能及时对员工的工作业绩给予衡量与评价,然后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惩。此种管理模式将十分不利于发现员工在绩效上的距离,所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及时得到处理,未能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绩效辅导和计划改进将无法使员工对绩效管理给予充分的支持与赞同。

2.绩效考核指标太过广泛以致空洞

大多数物流企业所采取的考核指标提取方式都太过空泛,仅仅只是根据现有的模板或是指标库进行生硬的改造甚至是完全照搬,并没有依据企业的具体战略规划以及员工的特性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深入分析,最终导致考核指标过于空泛,企业特征不明显且考核结果必然缺乏准确性。

3.对考核工具进行选取时过于随意

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中,可供选择的考核工具有很多种,但是必须更具企业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选择同衡量。不同的职位、不同的工作要求,所选取的考核工具都应该不同。

4.绩效考核的角度太过单一

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的时候,通常只是对单个员工的业绩进行考核而忽略了对团队工作的考核。在现阶段的企业绩效考核发展中,此种考核方法欠缺合理性,且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单一的绩效考核角度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首先会助涨员工“孤狼”意识,不仅不利于企业中的团队合作,还导致企业员工自私自利,为求上位不惜牺牲同事利益,这样一来将严重破坏了组织内部的协调关系。

二、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

1.加强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我国的物流企业若要在国际同行中具有竞争力,就务必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改革,以促进明确责权、清晰产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若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离不开系统的战略规划、合理的管理运作、科学的市场分析、优秀的员工队伍、无微不至的客户服务以及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方法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绩效管理方式与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

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主要是从员工的要求及态度来获取员工对企业的想法同建议,然后依此来制定出有效的工作计划并促进目标的改进。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管理者同员工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与此同时还使员工的自信心得以满足,有效地加强企业的凝聚力,最终将提高组织效率,促进企业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简述了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主要优势,接下来阐述传统绩效管理与其区别。

2.1.考核方法方面的区别

传统的考核方式所采取的是主观描述、单项评定,企业管理者对考核过程进行掌控。而参与考核的员工并不了解考核的结果,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同沟通。相反,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所采取的考核方式不再是进行主观的描述而采取双向沟通的形式,其有制定相关标准,并对员工的成绩进行记录。员工能够参与评估的全过程,且会得到及时的结果反馈以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

2.2.考核目的方面的区别

传统的绩效考核过于注重形式,方便人事工作的完成并为了能够对上级有所支持,经常对过去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而不去放眼未来。而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所重视的是内容,将考核重点放在方法同思路改进的提出,并关注员工满意度的提高。

2.3.考核结果方面的区别

在传统的绩效考核中,员工被动接受组织的任务分配与考核的结果,忽略了员工的思想与需求,一场考核下来没有什么实际性的收获,甚至还会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挫伤,是组织没有实质上的改进。然而,以战略为导线的绩效管理则重视对员工的思想、态度以及要求的考核,从而得知员工对企业的想法与建议,方便企业管理者制定出民主的工作目标。

三、战略导向绩效管理体系模块的设计思路分析

1.战略导向体系的设计思路

首先要进行分析的是企业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可以采用大环境分析法(PESTEL)以及五力模型等工具,PESTEL是以宏观环境分析模型(PEST)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此种分析方法主要从来自六个方面的宏观环境来分析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与发展空间是否科学,时候会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这六个方面即使P、E、S、T、E、L,P(political)指的是影响企业的政治因素;E(economic)指的是影响企业的经济因素;S(society)指的是社会因素;T(technology)指的是科学技术因素;第二个E(environment)指的是环保或生态方面的因素;L(legal)指的是法律因素。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来考虑如何尽可能的奖励外部环境对企业造成的负面影响,然后及时对企业的局限性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避免企业的劣势进一步受到外部环境的冲撞。

2.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确立平衡记分卡中每一个维度的战略目标,然后通过QQTC模型从质量、数量、时间以及成本这四个方面使目标指标化。Q(quality)具体是指遵守一定的条件来达到工作所要求的质量,质量的维度指标通常以评估结果、周转次数、采用比率、达成情况、满意度、合格率、完成率、准确性、及时性等进行表示;Q(quantity)具体是指遵守一定条件达到工作所要求的数量,数量的纬度指标通常以时数、项数、个数、人数、次数以及额度等进行表示;T(time)具体是指遵守一定的条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时间纬度的指标通常以批准时间、结束时间、最早时间、完成时间、最晚时间等进行表示;C(cost)具体是指遵守一定条件在规定的消耗成本中完成工作,成本的纬度指标通常以预算控制、费用各进行表示。

3.绩效管理过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绩效考核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以分值对绩效指标的权重进行表示;其次,使衡量之与实际完成值的比为百分系数;再次,将所得百分系数同换算后所得出的分值相乘以计算出员工的考核得分;最后,判定员工的评估等级。

4.组织责任体系的设计思路

对组织责任体系这一模块进行有效的设计,首先就要使企业的高级管理能够支持绩效管理工作,只有企业的高级管理层才是绩效管理的原动力;其次要促进人力资源部经理价值的提高,是其从高级办事员提升到战略伙伴这一较高的层次;再次是要促进同直线经理之间的团结,原因在于直线经理是绩效管理的直接责任人。

总之,绩效管理作为物流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尚未被给予充分的重视,当今的物流企业的绩效管理普遍存在考核目标定位低、角度定位单一、工具选取随意等问题,从而使绩效管理难以顺利展开。所以物流企业要加强战略导向的构建,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系统,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实施以及绩效的不断提高。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的具体化,且战略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也充分体现在绩效评定指标体系之中,从而使绩效管理同战略能够进一步结合。(作者单位: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

参考文献

[1] 田大洲,物流企业绩效管理系统建立与推行[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2009(10)

[2] 胡安安、黄丽华.HU An-an.HUANG Li-hua基于信息系统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以某石化企业为例[期刊论文]-物流科技2007,30(5)

[3] 杨建宏、赵琳,现代物流企业员工隐性知识绩效评价研究[期刊论文]-中国商贸2011(21)

第8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一、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绩效管理作为人力的一种有效管理方法最早在西方快速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我国借鉴其中符合我国国情的绩效管理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日渐形成具有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特色的绩效管理理论,其发展趋势如下:1.绩效管理和企业战略目标的结合日趋紧密。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全程全面的监控管理方式,其本身的即时性能清晰迅速地反映出企业的管理状况,同时它始终高度遵循组织战略的引导,摒弃了其他管理模式中的盲目性。这种以组织战略为基准的绩效管理模式在企业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高效性。2.绩效管理呈现多样化、差异化趋势。绩效管理旨在通过了解员工,满足其需求。而员工需求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性,因此激励机制也相应的有了方法途径上的差别化发展。3.考核主体趋向多元化。由于绩效考核内容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使考核主体由原来单纯的管理者向全员参与型转变,这不仅有助于绩效考核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提升绩效考核的可信度和员工积极性。4.考核方法多样化。以往的企业管理往往存在单一化、难以量化和过分量化等问题,忽视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而现代管理者结合诸如平衡记分卡、KPI法、目标管理法、EVA法及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传统绩效考核方法不断进行拓展创新,加强了绩效考核方法的多样性和时效性进而增强了绩效考核的有效性。

二、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大都迫使管理者进行企业改革,投入大量精力思索企业在新环境中的新发展,绩效管理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许多国有企业顺势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但在实际运作中效果却不尽人意,还存在诸多问题:

(1)绩效管理体制与企业战略目标还存在一定程度脱节

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即在年末进行绩效考评时各项绩效目标的评分较高,完成情况很好,但是企业整体的绩效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还是在逐层分解绩效目标时出了问题。绩效管理实际上是一种全体人员自上而下逐层参与并承担分解后的压力模块的过程,从而实现有效绩效管理的关键是将战略目标逐层分解有效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身上,引导每位员工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2)制定绩效计划环节存在问题

绩效计划的制定必须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过高或过低的计划均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有些国有企业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员工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管理者拍脑袋决策的比重很大,这样难免会使绩效计划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3)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有些绩效指标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岗位的性质和要求以及员工的特点,针对性较差。定量指标过多甚至完全使用量化指标,对类似员工潜力等能力的考核便会有失公平公正。

(4)缺乏有效的绩效沟通

在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做到全员参与,有效沟通。而在大多数国有企业中认为绩效管理仅仅是对员工最后的工作结果进行考评,忽略了与员工进行绩效沟通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绩效辅导。

(5)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国有企业的报酬奖金平均主义现象普遍,这样的工资结构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没有足够重视员工的精神激励,而且有些绩效管理与员工需求相脱节,无法使员工产生有效动机。

三、 原因分析

首先,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因素。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理念的影响,国有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碍于情面从而违背标准的现象。其次是国有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短视行为。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作为人是以企业在某个年度或某个经营周期的绩效为考量标准对其进行绩效考核以决定其报酬奖金以及升职深造等利益问题,使得有些管理者为了达到某个年度的考核标准急功近利,忽视组织整体的优化完善。同时有些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部分员工也没有充分理解和配合绩效考核,使得绩效考核的效率和作用大大下降。

四、 完善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对策

1.首先要深化对绩效管理的认识,重视绩效管理工作。建立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观念,满足员工的物质和精神需要使员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在绩效管理中,要在观念上正确区分其与绩效考核。加强企业培训,使员工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的目的和作用,转变员工对绩效管理的态度,树立员工竞争意识,加强紧迫感。

2.加强企业绩效文化建设。奖罚分明,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环境,培养主动沟通的氛围。完善利益分配和保障机制,为企业绩效文化的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3.建立以目标管理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流程。由以下六个环节组成:①制定恰当的考核指标和内容。②明确考核对象和时间。③选择适当的考核人员和有效的方法。④制定合理的考核程序,实施考核工作。⑤公开考核结果,并及时收集反馈信息。⑥设置申诉程序,保证考核结果合理公正并进行有效沟通。

4.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KPI指标的设计主要有三种思路:⑴标杆系统,即按标杆系统建立企业的系统。⑵建立中期述职报告制度。⑶建立富有竞争力和激励效应的薪酬体系,最大限度满足员工个性化需求。同时不断借鉴国外成熟的绩效管理经验,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5.加强绩效沟通。将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有效的绩效沟通制度,重视非正式组织沟通,不断提升绩效沟通技巧,保持绩效沟通的动态性。(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平.试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J].管理学家,2010(12)

[2] 马华敏.解析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绩效沟通[J].华章,2009(7)

[3] 石红红.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2012(3)

第9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分析

就绩效管理而言,是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经常采用的管理手段之一,可以不断挖掘各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内部人事管理,客观地评价经营成果。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日渐激烈,工业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需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比如,科技竞争、管理挑战,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客观要求,制约着工业企业自身发展,必须优化绩效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工业企业要多角度、多层次入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优化绩效管理,健全绩效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以此,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一、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概述

在新时代下,绩效管理是很多企业就内部员工各方面情况,制定的一项是考核制度,为了全面而客观地考核员工绩效,作为发工资、调整内部职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工业企业运营发展中,绩效考核并不仅仅是一项考核员工的机制,也能够客观地折射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果具体情况,客观地评价企业生产的经营情况,更好地指导管理者的实践工作,促使企业准确把握新时期发展方向,顺利实现战略目标,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就绩效管理而言,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绩效实施、绩效改进,可以客观地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表现,管理者也能掌握多样化的管理技巧,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动态了解自身运营情况,科学决策,不断挖掘每位员工的发展潜能,更好地落实企业战略规划。绩效也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各具特点。在实践工作中,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哲学,要以绩效为切入点,优化管理决策,注重管理实践,任何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绩效管理进行。也就是说,在实践工作中,企业要将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传达给员工,让他们的内心都有“绩效”这一重要的概念,科学规划,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员工能够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进退、同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多样化才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所制定的绩效管理目标顺利完成。

二、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目标单一化,随意性较强

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很多企业都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统筹规划,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优化绩效管理,仅仅把它作为奖励优秀员工,分配奖金等的参考依据,但这和实际奖励行为存在偏差,所制定的绩效管理目标单一化,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指导实践工作。此外,就绩效管理而言,其评估内容、权重设置等都存在极大的随意性,没有清晰的评价标准,带有浓浓的主观色彩,经常根据企业核心领导的意图、喜好进行设计。

2.绩效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

在评估所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中,企业员工很少参与其中,对其并没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绩效评估系统缺乏公正公开性。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用下,绩效管理受到相关因素的困扰,比如,“人情”、“关系”,员工需要利用各种政治技巧等,获取更多的薪酬,并不是依靠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绩效,所构建的绩效评估体系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在管理实践过程中,企业误以为绩效评估就是绩效管理,而管理者就是考核者等,导致利益双方处于对立状态。加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指标是否完成密切相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员工总是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损害集体利益,来完成局部指标,这已经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

三、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实现方法

针对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急需要采用全新的绩效管理方法,遵循相关的原则,制定合理化的绩效计划、绩效指标等,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工作,确保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获取疯多的经济利润。

1.制定合理化的绩效目标

就战略目标而言,是工业企业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也就是说战略方向、绩效目标是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元素。通常情况下,绩效目标也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常规目标、长期目标、个人发展目标。在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坚持从上往下逐级进行的原则。具体来说,工业企业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企业战略目标,并层层划分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部门中,并将所制定的部门绩效目标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使其明确自身职责,避免权与责混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要以部门职责、职能目标为中心,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岗位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部门目标,确保所制定的绩效目标更加全面、客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客观地分解绩效目标,落实到部门、个人身上,促使绩效管理更具导向性、真实性。还要根据不同层级人员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目标,遵循SMART原则,要坚持“先建立后完善”的原则,上级主管要和下属充分沟通,促使所构建的绩效目标能够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制定合理化的绩效指标

从某种角度来说,绩效指标的制定难度较大,落实难度更大,必须借助相关的方法,比如,PDCA方法,健全绩效指标,使其更加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绩效指标的具体化,有效解决绩效指标制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1)工作技术标准就技术标准而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属于技术作业规范,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相关行业。其技术标准内容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操作方法标准、安全标准。以车削工作技术规范为例,在日常工作中,要动态观察机床情况,严格按照表相关规定,开展相关的工作,确保油标线高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在生产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工作帽等,认真检查手柄位置,不能在卡盘、导轨等上面进行校直、修正工作,要用扳手取下卡盘卡、零部件等。(2)工作时间标准就是岗位操作而言,必须根据相关的流程进行,制定可行的时间要求,提高操作绩效,工作时间不能太长,必定会增加运营成本,工作效率也会有所降低,如果工作时间太短,将会增加各方面的损耗,生产质量也会有所降低。在设置工作时间标准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采用标杆法、目标优化法。以标杆法为例,需要把组织内、外最佳实践案例同类工作时间作为对应的标杆,将其作为设置时间的重要标准。以目标优化法为例,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采取适宜的方法,优化整合岗位工作时间,根据自身运营发展客观要求,优化所制定的各类目标,选出可以满足不同组织需求的时间标准。以此,控制好工作时间,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创造更多的价值。

3.健全沟通机制,确保绩效管理顺利推行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想要绩效沟通顺利落实,必须上升到企业管理层次,使其更加规范、合理。具体来说,要根据相关规定,从不同角度入手,比如,沟通方式、沟通目的,构建合理化的规范制度,优化完善绩效沟通工作,优化调整绩效考评内容,把构建的绩效沟通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中,避免流于形式。还要围绕企业文化,坚持“平等、互动”原则,构建全新的绩效反馈制度,构建多种反馈渠道,促使员工可以随时和上级管理者交流、沟通,探讨自己在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绩效改进计划等,及时得到必要的辅导、帮助,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绩效。

4.塑造全新的绩效管理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工业企业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结合绩效管理系统,构建一种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氛围,一种以绩效为基点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共享价值观念、管理机制,奖惩要分明,要多鼓励员工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注重深造学习,优化工作形式,多鼓励员工承担责任,要多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度。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演变成人的竞争。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工业企业必须正视自身运营情况,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种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开发人才,科学化管理人才,深入挖掘不同工作岗位员工潜能,学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为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采用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避免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使其转化为一种竞争优势。

5.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工业企业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围绕已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构建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聘请一些管理专家,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加强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投身到工作中。还要制定可行的工作流程等,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绩效考核机制。也就是说,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工业企业要围绕战略目标,根据目标任务、管理机制等,明确企业所构建的战略目标,充分显现关键性的部门业务。而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必须优化传统单一的绩效考核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化的取舍,确保所制定的考核指标更加规范化、合理化,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工作,要根据运营动态变化,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标准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有效控制存在的偏差。这样工业企业管理者也能动态了解各部门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化的决策,指导实践。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工业企业必须把绩效管理放在核心位置,要多角度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着眼于未来,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向心力,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员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在日常工作中,员工要明确和自己密切相关的绩效指标、目标,积极、主动参与绩效目标、计划制定中,更好地展现自己多样化的才能。同时,在考核员工绩效的时候,企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如果员工工作不易量化,要侧重于态度、能力、意识等方面的考核,确保考核更加客观、公正。此外,工业企业要注重自身文化方面的培训,转化相关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向员工传递自身具备的价值取向,多渠道激励员工,促使企业、员工绩效同时得到改进、提升。以此,优化调整内部人员结构,减少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杨小龙 单位: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师范学院管理

参考文献:

[1]高百宁.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矿山机械,2010,18:26-29.

[2]李振中.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及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3]娄建军.工业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