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机械论文范文

汽车机械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机械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汽车机械论文

第1篇:汽车机械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CNG长管拖车安全使用技术

 

长管拖车是指在拖车上或集装框架内装有几只到十几只大型无缝钢瓶的高压气体运输设备,通常用配管和阀门将气瓶连接在一起,并配有安全装置、压力表和温度计。由于这种设备具有高效灵活、安全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等特点,因此,随着气体工业的发展被迅速推广使用。1987年初,随着国内第一家合资气体公司落户深圳,长管拖车被引进中国,近年来国内的气体工业发展迅速,国外的气体公司纷纷在国内投资建厂;另一方面,国内天然气汽车及压缩天然气(简称CNG)母子站的发展需要将大量的天然气运输到没有天然气管网的地区或很难修建管网的市区。这都促进了CNG长管拖车在国内的广泛应用。但是,CNG长管拖车装载的压缩天然气,工作压力高,使用时需经常来往于城市道路及建筑密集地带,安全问题十分重要,而制造及装置设置方面的安全问题,又是CNG长管拖车操作安全的首要保障。

一、CNG长管拖车的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控制气瓶质量:气瓶作为长管拖车的主要承压部件, 其质量与长管拖车的安全性能密切相关。因此气瓶内外表面均经过喷丸处理, 并用内窥摄像系统逐只进行内部全面检查, 确保内部质量。气瓶成形及水压试验后逐只进行磁粉检测, 确保不得有任何裂纹状缺陷存在。气瓶的两端螺纹均经磁粉检测, 确保连接螺纹质量可靠。

2、设置爆破片装置:气瓶的两端均设置爆破片装置。爆破片装置较安全阀体积小、重量轻, 但密封可靠, 其泄放面积较同体积的安全阀泄放面积要大得多。

3、设置压力表:气瓶充卸气管路上设置压力表一块, 量程取1.5~3倍的工作压力, 精度1.5级。压力表采用防震型, 其前端设置压力表阀, 便于更换拆卸。

4、设置温度计:考虑到工作环境温度及充气时气体温度升高、卸气时气体温度降低等因素影响,温度计测量范围应覆盖最低和最高工作温度,测量范围应取-40~60 ℃。温度计可采用双金属型,读数方便,坚固耐用机械论文,且采用防护套管与介质隔开,易于更换拆卸论文范文。

5、设置安全联锁装置:装卸气过程中,即操作仓门打开状态,严禁汽车启动运行,否则会造成装卸软管等连接部位拉断、气体泄漏等严重事故。故在操作仓内设置气动安全联锁装置, 靠汽车行走部分自带气包提供气源, 操作状态时使汽车处于制动状态,无法启动,装卸气完毕,操作仓门关闭后,制动状态才予以解除,汽车可正常行驶。

6、设置导静电装置:长管拖车尾部设置导静电接地带,操作仓管路上设置导静电片,可随时导出运行时及充卸气时积聚的静电荷。导静电拖地带采用柔软耐磨的导静电橡胶拖带,即能充分泄放静电荷,又不至于放电太快而产生火花放电。

7、设置灭火装置:长管拖车两侧各配一只5kg干粉灭火器,以备发生火灾险情时急用。

8、控制管路泄漏点:操作仓内装卸气汇总管及各分支管之间采取焊接结构,且经表面渗透检测,尽量减少泄漏点。高压阀门均经复验合格,验证高、低压状态下的密封性。装卸气管及气体排空管均用管夹或支撑予以固定以减轻车辆运行时对管路振动的影响。

二、CNG长管拖车安全使用

1. 长管拖车进入充装区,应将其接地带(静电带)提起,并带上防火帽。

2. 充(卸)作业步骤:

2.1将长管拖车停放在装(卸)站制定的安全作业地点,熄灭牵引车发动机,打开后操作仓门,挂好风钩,对挂车实施驻车制动。

2.2将充装(卸气)站的静电接地线与长管拖车操作仓的导静电片连接。

2.3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连接紧固,检查各管件连接处是否泄漏。

2.4充气

2.4.1首次充装

a. 首次充装包括新车的第一次充装和检修后的第一次充装,因为这时钢瓶内充有一定压力的氮气,充装前应将其放空。

b. 充装前应检查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检查是否含有氮气余压并用仪器检测确然含氧量不大于3%。

c. 保持气体管路主控球阀处于关闭状态,依次开启各瓶口球阀,然后缓慢开启主控球阀,将钢瓶内封装的氮气放空,待压力卸尽后立即关闭主控球阀。将站上充装软管与快速接头进行连接,确保连接到位。

d. 置换软管空气,开启充装站的充气阀,使天然气进入软管,压力平衡后关闭,然后开启放空阀将软管内天然气放空,关闭放空阀。

e. 开启主控球阀,然后缓慢开启充装站的充气阀进行充气作业。

f. 当达到充装温度对应的充装压力时(表1),关闭充装站的充气阀,关闭各瓶口球阀及主控球阀机械论文,开启放空阀,将软管内的气体排出,确认软管内无压力后断开快装接头的连接。

表1充装温度与充装压力对照表

 

公称压力MPa

充装温度℃

-10

10

20

30

40

50

60

20

充装压力MPa

15.2

16.8

18.4

20

21.5

23.1

第2篇:汽车机械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介绍了循环经济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模式,阐述了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提出了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的思路。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自身发展引来了越来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生态环境恶化、水体环境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生物灭绝等一系列的事件,使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面对挑战。人们开始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反思和批判,探寻新的经济发展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开始考虑形成并逐步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甘j“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理论的早期代表。鲍尔丁的这一比喻凸显了地球的狭小、拥挤和资源有限性;必须避免毁灭性的冲突以及要像由不同的人组成的机组人员那样和谐共处.形成一种世界共同体的概念。可见在“宇宙飞船理论”看来。人类要想在地球上生存更长的时间.就必须要努力提高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能力。但是即便如此。到了20世纪70年代,人们仍然更主要采取的是末端治理的环境保护方式.8o年代人们开始全面重视资源的回收利用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90年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盛行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使得人们更加重视从源头进行污染治理,并且注重通过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增长效率。降低环境和生态成本。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是该发展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循环经济的概念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

l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1.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CyclicEconomy)的概念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清沽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基本要点是:以生态思维傲经济活动全过程的总体设计,使经济活动像生态系统那样,自我调节控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傲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变以往末端治理污染为源头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产生最大社会效益。

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一产品一污染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以越来越高的强度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开发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导致了许多自然资源的短缺与枯竭,并酿成了灾难性环境污染后果。如“伦敦烟雾事件”“切尔诺贝利核泄露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就是突出代表事件。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范式.其实质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l,2循环经济运行遵循的原则

作为一种先进的经济形态.循环经济不但要求人们建立“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经济新思维,还要在从生产到消费的各个领域倡导新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著名的“3R”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环(Recycle)”。“3R”原则是循环经济理论的灵魂和核心。“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3R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俗称“吃干榨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和综合利用。

“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并不是并列的。循环经济不是简单地通过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是强调在优先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废物产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3R原则,3R原则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一再利用一再循环。

2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从世界范围看,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形成了以发达国家为主要代表的不同模式:

2.1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提高产品的耐用性等。

2.2工业园区模式

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问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T_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典型代表是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

2.3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

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DSD)是专门组织回收处理包装废弃物的非营利社会中介组织,1995年由95家产品生产厂家,包装物生产厂家、商业企业以及垃圾网收部门联合组成,目前有1.6万家企业加入。它将这些企业组织成为网络,在需要回收的包装物上打上绿点标记,然后由DSD委托回收企业进行处理。“绿点”计划的基本原则是:谁生产垃圾谁就要为此付出代价。企业交纳的“绿点”费由DSD用来收集包装垃圾.然后进行清理、分拣和循环再生利用。

2.4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

日本在循环型社会建设方面主要体现3个层次上:一是政府推动构筑多层次法律体系;二是要求企业开发高新技术.首先在设汁产品的时候就要考虑资源再利用问题.如家电、汽车和大楼在拆毁时各部分怎样直接变为再生资源等;三是要求国民从根本上改变观念,不要鄙视垃圾.要把它视为有用资源。堆在一起是垃圾,分类存放就是资源。

3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和对策

目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循环经济已经比较成熟,也给我们带来诸多启示,其巾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3.1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

发达国家循环经济主要经验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有效平衡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关系的经济发展模式,首先被经济发达国家所采用。

(1)通过立法.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目前发达国家有关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是污染预防性.如美国、加拿大等国,此模式虽然比末端治理进了一步,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环境的矛盾与冲突:二是经济循环性.如德国和13本,它将整个社会活动纳入循环经济轨道.建立循环型社会,杜绝了污染问题。

(2)政府制定各种激励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第一.政府奖励政策。发达国家政府奖励政策中比较有影响的有:一是美国的“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该奖1995年设立,为了重视和支持那些具有基础性和创新性、并对工业界有实用价值的化学工艺新方法,以通过减少资源消耗来实现对污染的防治。二是英国的Jerwood—Salters环境奖。该奖于2000年开始设立.用于资助在绿色化学方面卓有成就的年轻学者。三是日本的资源回收奖。这种奖项旨在鼓励市民回收有用物质的积极性。

第二,税收优惠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有成就的企业,发达国家政府要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如美国亚利桑纳州1999年颁布的有关法规中,对分期付款购买回用再生资源及污染控制型设备的企业可减税(销售税)10%。日本对废塑料制品类再生处理设备在使用年度内.除了普通退税外,还按取得价格的14%进行特别退税。

第三,政府优先采购政策。对发展循环经济有利的项目或产品.发达国家政府还要通过自己优先采购行为来予以鼓励,如有再生成分的产品在政府采购中就占据优先地位。

第四,价格优惠政策。价格优惠是发达国家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又一重要政策。如日本有关法规中规定废旧物资要实行商品化收费,即废弃者应该支付与废旧家电收集、再商品化等有关的费用。目前,日本规定的4种废旧家电的再商品化费用,每台电冰箱平均4600日元,每台室内空调器3500日元.每台洗衣机2400日元。

另外,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明确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申的主体作用、加强政府监管、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循环意识等方面均是不错的经验。

3、2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国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经济发展的“3+1”模式,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加上资源再生产业(也可称为第四产业或静脉产业)。

(1)小循环—企业层面。选择典型企业和大型企业,建立以清洁生产为核心的物质小循环,根据生态效率理念,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等措施进行单个企业的生态工业试点,减少产品和服务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2003年我国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标志着我国依法推进和实施清洁生产新阶段的开始。目前,陕西、辽宁、江苏等省以及太原、沈阳等城市均制定了地方清洁生产工艺政策和法规。我国已在20多个省(区、市)的20多个行业、40O多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计,建立了20个行业或地方的清洁生产中心,l万多人次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清洁生产培训班。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I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

(2)中循环——区域层面。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在区域层面.国家环保总局于1999年开始.在山东鲁北(化工)、内蒙古包头(铝业)、广西贵港(糖业)、新疆石河子(造纸)等地进行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目前,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批准建立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发展到l7个。其中行业类园区8个,占总数的47.1%.综合类园区9个,占总数的52.9%;西部地区(内蒙古、新疆、陕两、贵州和广西)6个.东部和中部地区l1个.另外还有十几家生态工业园Ⅸ正在规划中。

(3)大循环——社会层面.重点进行循环型城市和省区的建立,最终建成循环经济型社会。在社会层面,从2002年开始,国家环保总局率先在辽宁省、贵阳市进行了循环经济省市的试点工作,2002年5月贵阳市被国家环保总局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生态城市首家试点单位,同时也成为联合国环境规戈Ⅱ署全球唯一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目前已在东、中、西部地区开展了建设循环经济省市试点,由国家环保总局主持论证的循环经济试点省市达到8个,其中包括2个循环经济试点省和6个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分别为辽宁省、江苏省、辽宁盘锦市、山东目照市、河南义马市、河南鹤壁市、甘肃武威市和贵州贵阳市,其中东部省市4个,中部2个,西部2个。

(4)资源再生产业——建立废物和废旧资源的处理,处置和再生产业,从根本上解决废物和废旧资源在全社会的循环利用问题。目前我国在资源再生利用方面的主要障碍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未形成产业规模,缺少技术研发。我国在废物的再回收、再利用、再循环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形成产业规模,会较大地缓解我国资源紧缺、浪费巨大、污染严重的矛盾。